2022-05-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口罩
共找到
4988
筆 文章
-
-
2022-05-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兒科權威專家:救活腦炎童 不能留後遺症
國內兒童染疫併發腦炎情況備受關注,至今十名兒童死亡,其中五例腦炎、二例肺炎、一例敗血症、一例家中死亡、一例腦腫瘤。兒童腦炎病例增加,臨床表現多樣化,小兒科權威、衛福部前部長林奏延喊話,兒童醫療不能照大人思維,應及早找出治療時間點,且兒童治療不只要救活,而是要「沒有後遺症的治療」。兒童確診引起嚴重併發症,指揮中心五月廿一日訂定「兒童臨床處置相關指引」後 ,昨天又舉行「兒童新冠病毒感染警訊症狀與急診處置」線上研討會,台中榮總兒童心臟科主任詹聖霖引用美國數據推估,國內十八歲以下可能染疫數恐達八十萬,中重症數落在二至六萬人,死亡數三二○至八四○人。不過,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表示,國內一發現兒童出現神經性重症病例,兒科馬上動員,立即訂定相關指引,請大家不要用美國模式推估,「我不相信台灣會有這樣的結果」,請大家對台灣的醫療要有信心。林奏延表示,雖經相關醫學會制訂新冠兒童腦炎治療處置指引,兒科醫師處理腦炎有很大的進步。但他強調,針對腦炎兒童有兩件事很重要,一是找出治療關鍵、疾病變化的時間點,第二是兒童治療不是只有救活,是要讓他們沒有後遺症的治療。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宏昌表示,近期兒童重症增加很多,很多兒科醫師憂心忡忡,紛紛喊話學會建議指揮中心恢復三級警戒。但國家有政策考量,且一、兩歲孩子不會自己跑到外面感染新冠病毒,多是大人帶回來,建議民眾若家中有一至二歲孩童,可自己在家升三級,像是戴口罩,不要把病毒傳給小孩。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表示,衛福部緊急醫療應變中心可協助各醫院取得加護病床資訊,協助轉診;目前也開放五至十一歲孩童施打疫苗,若已經染疫的孩子,建議感染後間隔三個月施打疫苗。針對疑似腦炎確診兒童,目前指引中已列入藥物治療,皆由公費給付,不會有健保給付問題。詹聖霖引用美國數據,二○二○年三月至去年十二月,十八歲以下有八萬二七九八人染疫,無症狀占六成六、輕症二成七、中症百分之五、重症百分之二;依內政部公布十八歲以下約四百萬人推算兩成染疫率,全台十八歲以下將有八十萬名染疫,以兩種模型推估,中重症數落在二至六萬人,死亡數三二○至八四○人。
-
2022-05-2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80835! 中重症+408、死亡+127 雙創新高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8萬88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8萬835例本土個案及46例境外移入(28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 ;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27例死亡。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今天新增本土病例比前一天少一些,境外新增46例,死亡127例,跟前一天差不多。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80,835例本土病例,為38,139例男性、42,641例女性、55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16,001例),高雄市(9,641例),台中市(9,031例),桃園市(8,999例),台北市(7,998例),台南市(6,666例),彰化縣(3,597例),屏東縣(2,648例),新竹縣(2,509例),苗栗縣(2,024例),宜蘭縣(1,870例),新竹市(1,759例),雲林縣(1,466例),基隆市(1,433例),花蓮縣(1,326例),嘉義縣(1,014例),南投縣(997例),台東縣(774例),嘉義市(585例),金門縣(203例),澎湖縣(200例),連江縣(94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27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74例男性、5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18例具慢性病史、48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19日至5月25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1日至5月25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4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28例男性,1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感染國家為美國4例、調查中42例。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26日至5月27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0,899,262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080,117例排除),其中1,815,703例確診,分別為12,816例境外移入、1,802,83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911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896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833例、台北市521例、基隆市95例、台中市66例、高雄市60例、桃園市50例、彰化縣48例、花蓮縣35例、台南市32例、宜蘭縣31例、屏東縣29例、台東縣及雲林縣各19例、新竹縣18例、嘉義縣11例、南投縣及嘉義市各9例、苗栗縣7例、金門縣及新竹市各2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兒科醫盼升「三級警戒」防海嘯 林奏延:兒童醫療不要用大人思維
許多家長憂心孩童確診發燒,急忙衝急診,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主治醫師吳昌騰指出,發燒是小朋友抵抗疾病侵犯的免疫力表現,若溫度過高到41或42度,可能導致調節中樞失衡,不利生理發展,家長除了讓孩子降溫、身體較舒緩,更重要是「找出發燒原因」,無需專注在降溫到正常溫度。臺灣兒科醫學會秘書長彭純芝表示,許多家長關注孩子確診發燒的問題,呼籲家長不用恐慌,人體體溫中樞會調節,正常在37度上下,當生病時,體溫中樞會被誤判,因此身體產生很多熱量、溫度上升,若溫度超過40度,就要擔心病毒感染是否傷害腦部中樞,導致設定異常溫度,極可能是腦炎警訊。彭純芝說,孩童新冠確診不一定只有發燒,更要注意是否嚴重合併其他問題,像是否併發肺炎引起呼吸衰竭、或腦炎等,建議家長可用正確觀念面對體溫,適當使用退燒藥水或塞劑。彭純芝說,孩子確診可能引發哮吼,包括咳嗽、聲音較粗,但沒有呼吸困難的話,不用到送急診程度,家長在家裡讓孩子保持舒服即可,若孩子過於哭鬧,喉部容易緊縮導致惡化。此外孩童確診抽搐、熱性經孿等狀況出現,吳昌騰表示,熱性經孿好發於6個月到5歲孩童,發作時間少於15分鐘,會全身抽搐,可能上一秒在玩,下一秒突然抽筋,在小兒科是常見疾病,發作時會四肢抖動、眼睛上吊、嘴唇發紺等,不過24小時內只會發生一次,若發生2次以上需注意,而18歲以下孩童也可能抽搐,都要特別注意。林奏延:不只要救活 還要沒後遺症衛福部前部長林奏延表示,兒童醫療不能照大人思維,應及早找出治療時間點,此外兒童治療並不只要把他救活,而是要「沒有後遺症」的治療。也認為兒童確診應提前在急診給予藥物治療,避免因為急診雍塞錯過搶救時機。臺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宏昌表示,近期兒童重症增加很多,很多兒科醫師憂心忡忡,紛紛表示希望學會向指揮中心建議恢復三級警戒,而非二級,但國家有政策考量,他認為,1、2歲孩子不會自己跑到外面感染新冠,大多是大人帶回來的病毒,建議家中有1、2歲孩童,可自己在家升三級,像是戴口罩,不要把病毒傳給小孩。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表示,衛福部緊急醫療應變中心(EOC)可協助各醫院取得加護病床資訊,協助轉診;目前也開放5至11歲孩童施打疫苗,若已經染疫的孩子,建議感染後間隔3個月施打疫苗。針對疑似腦炎確診兒童,目前指引中已列入藥物治療皆有公費給付,不會有健保給付問題,也提醒臨床醫師,若發現退燒藥水或塞劑缺貨,可上食藥署平台通報,可即時進行了解介入處理。
-
2022-05-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肆虐兩年多為何仍無法控制?專家曝3點原因:期待總落空
全球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已超過600萬人,美國死亡病例破百萬,在台灣也累計奪走逾1,700條性命。為什麼疫情肆虐已兩年多,至今仍控制不住,以致全球經濟和市場隨疫情一波波潮起潮落而震盪不止?去年春季有關疫情消退的預言為何失準?又該如何展望今後不得不與病毒共存的日子?美國南加州大學藥劑學院藥劑衞生經濟學系主任喬伊斯(Geoffrey Joyce)在財經網站MarketWatch撰文說,去年春季輝瑞、莫德納等新冠疫苗擴大供應,民眾接種疫苗加速進行,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估計全美約三分之一人口已因感染而有天然免疫力,都令人樂觀以為疫情平息指日可待。然而,他舉三點說明期待為何落空。疫情為何控制不了?一,民眾接種疫苗意願低於預期,反映對疫苗倉卒推出疑慮和對副作用的恐懼。二,新冠病毒不斷變異,從Beta到更致命的Delta,再冒出傳染力超強的Omicron及其諸多亞型變種,即使打兩劑疫苗再補上加強劑,雖然降低重症和死亡風險,卻仍止不住感染潮不斷隨新變異株突圍殺出,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三,世界各國紛紛解封重啟,從多方面來看是好事,卻也升高新冠病毒持續傳播、變異的可能性,在疫苗難求和施打率仍低的國家尤然。南非就是明顯例子,該國一大部分人口已染疫,疫苗接種率卻相對偏低,成為Omicron最新亞型變異株(BA.4和BA.5)的製造溫床。研究發現,最近南非、中國大陸等地的感染病例激增,主要是受未打疫苗者驅動,而疫情一旦復熾,不會只局限於世界一隅。干擾斷斷續續恐成常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曼朱(Farhad Manjoo)也表示,去年Delta、Omicron病毒株相繼來襲,粉碎了還給民眾「自由夏季」的希望,也令人認清一個現實:除非能找到有效遏制新冠病毒之道,否則在可預見的未來,人類與病毒「休兵」期恐怕很短暫,仍會不時令人忐忑不安。不僅世人身心健康飽受揮之不去的疫情威脅,病毒變化莫測也造成國際事務詭譎多變。疲於因應的不只是世界各國的衛生官員,就連美國聯準會(Fed)、中國大陸政府、避險基金和全球大企業也一樣。只要新冠病毒朝無可預知的方向不斷變異,就可能持續撼動政局、衝擊經濟,並妨礙世人同心協力採取行動化解其他全球性的威脅,例如氣候變遷。而且,新冠病毒在世界不同的地區造成不同的影響,可能不定期在全球各地激起漣漪效應。例如中國大陸堅持「清零」的抗疫政策,就導致歐美港口大塞船,也迫使汽車製造商暫停生產。預料未來幾年,全世界恐怕仍得在跌跌撞撞中,學習如何在新冠疫情陰影下度日。隨著新變種病毒傳染力變得更強,民眾愈來愈疲於防疫,對將來會不會變出更駭人的變種,更是不敢想像。務實看待與病毒共存按現況看來,人類對抗不斷冒出的新冠變異株,就像「打地鼠」遊戲沒完沒了。想要「控制」新冠病毒,似乎成了奢望。有沒有比較務實的展望可以期待?喬伊斯認為,人類想制伏新冠病毒並不容易,更可能的發展是「追上新變種病毒冒出的步調」。疫苗必須再進化,除了減輕染疫後果,更要能阻擋感染。療法如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ies)和輝瑞的抗病毒口服藥Paxlovid,必須讓更多人能取得。封禁防疫限制也許會全面撤除,但企業、學校和個人都必須面臨是否繼續戴口罩和採取其他防疫行動的抉擇。這些做法固然有所不便,卻有助於避免突破性感染。對於與病毒共存的日子,喬伊斯表示審慎樂觀。他建議別再預測病毒會如何變異了,更踏實的做法,是要對人類從經驗學習的能力有信心:持續改良對抗病毒的做法,就會改善防疫成效。曼朱也預期,此刻正進行臨床試驗的鼻噴劑疫苗,或許能抑制新冠病毒傳播,封住許多變種病毒入侵人體的管道。讓治療藥物普遍可得,則可減輕染疫後果。也許數年後,新冠病毒可能慢慢演變出某種季節型態,就更容易與之共存了。
-
2022-05-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者康復返職場遭霸凌 陳時中要民眾「3心」勿攻擊
國內至今已有161萬例確診者,不過近日傳出有確診者康復後,返回職場卻遭霸凌、歧視,甚至被噴酒精等。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希望大家要有同理心,沒染疫者對染疫者有言語暴力或不恰當的行為,這樣不好,不要互相攻擊、相互牽拖。如何面對染疫康復者,陳時中表示,應該以平常心、將心比心、同理心,重點是不要霸凌、不要牽拖,沒有染疫者對染疫者有言語暴力或不恰當行為,或染疫者對沒染疫者會牽拖,說「早知道不要跟你做伙」、「你傳給我啦」等語,這樣不好,更提到台北市長柯文哲說過,染疫會變常態,不要互相攻擊、相互牽拖。確診者7天後解除隔離可外出上班,是否包含國家基礎設施對象?是否得「快篩陰」才能上班?陳時中說,快篩陰才能上班是否有損基本權益,這應是公司內部規定,希望企業做健康監測時,若身體不適就居家辦公,若有些單位一定要上班,若停頓後會影響國家運作等,就要戴好口罩,同組人員同進同出等。針對快篩陽民眾,若想在做PCR確認,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根據6項採檢規定,可直接到社區採檢站做PCR。有快篩陽民眾被判定確診,出現呼吸道症狀,想拿清冠一號卻被中醫師拒絕,指出需要PCR才能拿藥?陳時中表示,確診就是確診,前兩天有講病例定義,只要符合就是確診,快篩陽經過醫師診斷,即是確診,不管是PCR或快篩陽性都算,希望相關人員了解保障病人權益。體育署稍早宣布,未施打3劑者也能進入健身房,未來是否會開放更多場所比照辦理?陳時中說,此做法也是變通,仍盡量呼籲民眾打疫苗,若不能打也不強制,有打疫苗可以放鬆。主管單位說不必3劑、沒打滿疫苗者須戴口罩,指揮中心也同意,但八大行業「我想最好還是不要」。陳時中說,這2天染疫人數很多,今天達到9萬4千多例,死亡數也較多,希望疫情能快點過去,針對0到6歲幼童發放5劑快篩,是因為兒童相對無法打疫苗,家長亦能盡量保護,另外專責病房、加護病房希望更完整,給予足夠床位,大家不用擔心。
-
2022-05-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0至6歲免費快篩124萬人受惠 陳時中:兒童發燒特別小心
新冠疫情今於9萬4808人確診、126人死亡均創下新高。指揮中心表示,確診患者增加,是與快篩陽視同PCR陽性新制上路有關。指揮中心表示,將免費提供0至6歲幼兒領取5劑家用抗原快篩試劑,領取時間為6月1日至30日,領取對象為2016年1月1日後出生為限,人數約有124萬人。指揮官陳時中說,0到6歲兒童有些年齡太小,無法用抗原快篩,但家長能做的就是隨時注意孩子身體情況,有發燒等症狀要特別小心,小孩沒有疫苗可以打,保護來源還是在家人,家人不要染疫,家人要勤洗手、戴口罩等,有症狀時可以自己快篩,大人、小孩都可以做,減輕有小朋友的家庭負擔。陳時中說,此免費領取份數,不會計算入實名制第一輪,從4月28日起的購買資格。亦即曾經購買過實名制快篩的孩童父母,仍可再免費領取一次快篩試劑。同時採取分流領取,周一、三、五是尾數單號,雙號為二、四、六,周日都能領。另針對政策實施時,尚無健保卡之新生兒或後續出生者,仍可於拿到健保卡後再行領取。領取地點為全國近5千家販售家用快篩試劑之實名制健保特約藥局及衛生所。
-
2022-05-2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9萬4808例、中重症增343 死亡126例 全創新高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9,485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9萬4808例本土個案及47例境外移入(44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 ;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26例死亡。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新增病例9萬4808人,比昨一天多一些,主要是因為昨天開放所有快篩陽個案經醫師確診為確定病例,所以多一些。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94,808例本土病例,44,942例男性,49,823例女性,43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19,363例),台中市(11,501例),高雄市(11,270例),桃園市(10,074例),台北市(9,503例),台南市(7,376例),彰化縣(4,240例),屏東縣(2,765例),新竹縣(2,716例),苗栗縣(2,195例),新竹市(2,147例),基隆市(2,043例),宜蘭縣(1,779例),花蓮縣(1,749例),雲林縣(1,713例),南投縣(1,330例),嘉義縣(1,088例),台東縣(932例),嘉義市(651例),澎湖縣(192例),金門縣(147例),連江縣(34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26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77例男性、49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13例具慢性病史、52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30日至5月21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6日至5月24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47例境外移入個案中,28例男性,1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50多歲,感染國家均為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25日至5月26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0,789,017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059,842例排除),其中1,735,067例確診,分別為12,770例境外移入、1,722,24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784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76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793例、台北市507例、基隆市88例、台中市59例、高雄市47例、桃園市42例、彰化縣38例、花蓮縣30例、台南市28例、宜蘭縣27例、屏東縣23例、新竹縣及台東縣各18例、雲林縣16例、南投縣及嘉義縣各9例、嘉義市8例、苗栗縣6例、金門縣2例、新竹市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蘇貞昌加碼宣布 0至6歲免費領5劑快篩試劑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上午到新北市板橋區視察藥局的防疫工作流程規劃,蘇貞昌並宣布表示,0至6歲孩童可領5劑免費快篩試劑,只要持孩童健保卡即可到藥局就能領取,蘇貞昌並現場向陳時中表示記者會時詳細向民眾說明。行政院長蘇貞昌上午表示,新北市人口最多,因此行政負擔也重,中央因此調整程序讓民眾下周起可在線上自行下載居隔單,避免民眾久候也減輕新北市行政負擔。另外,蘇貞昌表示今天到藥局感謝藥師在疫情期間辛勞,從販售口罩到協助民眾領取快篩試劑,甚至居隔者送藥服務都相當辛苦。
-
2022-05-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發燒、咳嗽、喉嚨痛…搶不到清冠一號,中醫師教「不吃藥」妙方對付3大魔王症狀
國內染疫人口累計已破百萬大關,確診案例已不再是新聞上的數字,而是身邊的好友至親。面對病毒步步進逼,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這些基本防護都要做好,但如果還是確診,究竟該怎麼辦呢? 亞東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林巧梅說,如果民眾確診也不必過於驚慌,可以當成打疫苗,在與病毒對抗後擁有抗體,度過獲得暫時免疫的過程,保持情緒平穩,也有助於免疫力的提升。 目前感染Omicorn多為輕症,但還是有些症狀讓人不適。臨床最常見的主要症狀分為「發燒及腹瀉」、「咳嗽及痰多」、「喉嚨痛」三大項,可以藉由藥物慢慢緩解,也可搭配按壓穴道、刮痧與食補來因應。 一、發燒及腹瀉 林巧梅說,發燒及腹瀉會耗傷體內的陰分,一旦陰分虧損,熱象又會更明顯,因此補充水分及電解質非常重要。建議選擇微溫的水,因為冰冷水會減弱我們對抗病毒的機能,若溫度不降,必要時也可以服用普拿疼,或以物理性散熱方式如溫毛巾擦拭全身、退熱貼等。 在家隔離休養期間,可以按穴道輔助,如魚際穴、曲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穴,大椎刮痧也有助於退熱。如果已經傷陰,口乾明顯、嘴唇乾裂,可以適量補充一些養陰食材,如百合、蓮子、山藥、木耳等。 二、咳嗽及痰多 嚴重可能胸悶及喘,這時很重要的是要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及甜食,尤其是甜食,包括水果,因為水果大多偏甜,容易生濕生痰,建議改用蔬菜取代。穴道可以選擇:列缺穴、內關穴、尺澤穴等…。 三、喉嚨痛 飲食要避免過於溫燥及刺激性的食物,如洋芋片、補品、麻油、酒等,也可以使用一些中藥咽喉噴劑或喉錠,穴道可按壓少商穴。 林巧梅指出,以上這些症狀有可能持續到一週,每個人狀況不一,如果透過中西醫診治,可以有效縮短病程。 她說,新冠病毒造成的症狀偏「熱」,中藥清冠一號能有效協助緩解。而若無法取得清冠一號,其實依個人體質,還有許多中藥方也含有清冠一號裡的抗病毒藥材,都可以獲得很好的療效,不必執著於清冠一號。 林巧梅也建議,在家休養期間,必須留意若血氧低於95%、服退燒藥仍反覆高燒不退或呼吸喘促持續加重,最好透過視訊看診,請醫師確認病況後服藥。 病毒產生的長期後遺症仍未知,短期因腹瀉損傷脾胃,咳喘耗傷肺氣,在家可以用四神湯溫和調理,如有其他沒解除的症狀,可以尋求醫療,一起正向抗疫,平安度過這一波疫情洪峰。●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職棒怪物大谷翔平: 撞上牆,我就更加努力去嘗試.年紀愈大後才發現:過去曾奮不顧身投入、在乎、重視,一廂情願付出,終將失衡,不會有好結果.打個噴嚏啟動過敏開關,眼淚、鼻涕流不停?3分鐘顫掌改善體循環,減少感冒、鼻子過敏
-
2022-05-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染疫=無敵星星?主動染疫好?醫:就算無敵踩空也會死
新型冠狀肺炎疫情距今已經兩年多了,重災區歐美各國當中的生活似乎早已恢復正軌,隨處可見不戴口罩互動的熙攘人群。甚至部分國外住民表示:「越來越少聽到周遭有人感染?」。到底是因為大家習以為常,不會特別提起感染的現況?還是如同部分人宣稱的:太多人感染後產生了無敵星星,因此逐漸變成群體免疫? 染疫後獲得超強戰甲?醫:並非無敵或免疫。 如果不幸被感染,幸運的康復,那麼在這不幸中的大幸。 感染後可以開心: 1. 如果有感染了也恢復了,恭喜大概擁有了比打疫苗更高的疾病防護力,再感染比率僅0-2%。 2. 雖然不是無敵星星,但也是超級戰甲了,防禦力比打疫苗持久很多,甚至到22個月。 3. 如果身上還有帶著2劑以上的疫苗,那幾乎接近無敵星星了 。 4. 就算真的很衰還是再中獎了,中重症的比率又更低了。 感染後需要小心: 1. 目前的研究多半是之前流行的alpha或其他變種,關於Omicron的研究不多,部分研究顯示再感染率會比較高,甚至有10-30倍的可能性。單純靠著Omicron刺激產生的抗體並不足以對抗後續的感染,仍需要打疫苗。 2. 還是有再次感染並且死亡的個案,風險降低但並不為0。 接近無敵星星?疫苗白打了?常見QA醫師說明! 染疫後沒打疫苗,防護效果勝過疫苗? 著名的新英格蘭雜誌NEJM在2022年三月底發表了一篇有關於疫苗以及感染後的保護力的分析。綜合研究來看,感染一年內,如果之後完全不打疫苗,基本上這一年的防護效果有0.86,雖然不到無敵星星,但是還是整個勝過疫苗。但是,在獲得保護力之前,沒打疫苗的情況,染疫重症、死亡的風險較高。 打兩劑疫苗又染疫,防護效果會更強? 那如果有打1-2劑的疫苗,會不會達到更猛的防護效果?在一年內的答案是不會,不管是打一劑還是兩劑,在追蹤的10個月內,防護效果大概就是在0.84-0.92,沒有顯著差異。 打兩劑後染疫不強,疫苗白打了? 這時候那些打兩劑的也不要覺得自己白白討皮痛,很多事情要看長久。一但感染的時間超過一年,如果完全沒有打疫苗,那麼對於疾病的防護效果會掉到0.69,而那些不管打一劑或是兩劑的,對疾病的防護效果竟然更高高到0.93-0.97之間,幾乎快變成無敵星星了啊! 染疫後防護效果可維持多久? 關於持續的時間,有部分統合分析也顯示保護的效果持續時間至少7個月,有的研究到13個月仍然不變。還有研究4553個感染的個案的在感染後抗體濃度的變化,發現感染後的100天抗體濃度會快速上升,持續到500天以上。有篇針對義大利的研究,發現對於再次感染的防禦效果甚至可以達到22個月,但2022年開始的Omicron似乎讓再感染率大幅提升的趨勢。 再次被感染了,中重症機率也不高? 幾篇研究可以發現之前的感染可以降低近9成「有症狀感染」風險,但對於無症狀的感染的風險降低,只降低5-8成。另外也有研究發現,就算再次感染仍是可能發生的,但變成中重症狀的人數相對更少。 感染前後仍須小心謹慎,但現在被感染未必是壞事。 對於染疫,我個人的想法也隨著不同的證據與研究有了不同的想法。如果我無法逃離,終究要被感染,我並不排斥是「現在」。 在遊戲中,無敵星星可以幫我們快速衝刺達到終點,把那些碰到的敵人擊退,但只要踩空,就算有無敵星星依然會死亡。感染後的無敵星星可以讓我們大幅減少再感染與重症率,但仍然是有再感染、重症與死亡的可能性。 這個接軌的過程,這些必然的機率一定會發生。即使在科學當中死亡率、重症率、再感染率都是個數字而已,然而每個死亡與中重症和併發症都是撕心裂肺的天人永隔與家庭破碎。所以無論我們多麼不希望,這些都可能發生在你我身上,能做的就是把疫苗打好、把防護做好、把免疫力養好。 溫馨提醒: 本文相關研究、數據內容歡迎至劉承信醫師原文參考。目前就算2022五月發表的研究,對於今年才開始的Omicron變種都沒有太多數據。趨勢看起來會比過去的變種容易再感染,感染後的抗體對於非Omicron的變種可能沒有防禦效果。 《延伸閱讀》 .大規模確診可能人人有獎?如何自保?醫教4情況應對! .確診數爆增該擔心嗎?醫:新疫情時代,重點已非確診數。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5-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全民快篩陽性確診今上路 「這些」要擺一起拍照
全民適用「快篩陽判定確診」今天上路!指揮中心醫療應併組副組長羅一鈞今天再次強調相關流程,民眾如以視訊看診,須將寫上姓名、日期的檢測卡匣和健保卡放在一起拍照,讓醫療院所的流程更加順暢。羅一鈞表示,判讀陽性的檢測卡匣、檢測片要寫上檢測者姓名及檢測日期,配合醫師視訊或現場評估時出示。如以視訊診療,民眾請事先將寫上姓名、日期的檢測卡匣或檢測片及健保卡放在一起拍照。而為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如民眾須親自到院,也必須遵守相關事項。包括檢測卡匣應以夾鏈袋或塑膠袋密封包好攜帶至診所;外出時務必佩戴口罩,不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可自行開車、騎車、步行或家人親友接送,雙方皆應全程佩戴口罩。羅一鈞也提醒,民眾到院時應遵循院所規劃的就醫動線與流程,報到時也要主動告知院所抗原快篩檢測結果,避免與他人交談。快篩陽性民眾除補充水分外,也要避免外食、避免於院内非就醫必要區域活動,也不可進入美食街。
-
2022-05-2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增8萬1852例 確診104死再創這波疫情新高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連三日維持8萬多例,今天新增8萬1852,確診個案中104死,再創這波疫情新高;另有境外移入55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日新增8萬1852例本土病例, 3萬9020例男性,4萬2799例女性,33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17,632例),台中市(9,944例),桃園市(9,484例),台北市(9,062例),高雄市(8,566例),台南市(5,871例),彰化縣(3,281例),屏東縣(2,623例),新竹縣(2,282例),宜蘭縣(2,041例),苗栗縣(1,700例),基隆市(1,690例),新竹市(1,679例),花蓮縣(1,291例),雲林縣(1,105例),南投縣(1,004例),嘉義縣(920例),台東縣(749例),嘉義市(522例),澎湖縣(206例),金門縣(182例),連江縣(18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今日新增104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56例男性、4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97例具慢性病史、49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27日至5月23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3日至5月23日。今日新增55例境外移入個案中,30例男性,25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感染國家為美國2例、調查中53例。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24日至5月25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64萬271例確診,分別為1萬2723例境外移入、162萬749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658例死亡病例,其中1643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733例、台北市493例、基隆市80例、台中市52例、桃園市42例、高雄市39例、彰化縣35例、花蓮縣29例、台南市23例、屏東縣19例、新竹縣及宜蘭縣各18例、台東縣17例、雲林縣14例、南投縣9例、嘉義縣8例、苗栗縣6例、嘉義市5例、金門縣2例、新竹市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2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76死飆新高 專家:致死率續攀升
昨新增八萬九三五二例本土個案、一九一例中重症,另增七十六名死亡案例,創本波疫情新高;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一兩天致死率約在萬分之八至九之間,「是不是有特別情況,可能還要再觀察。」目前疫情仍處於高原情況。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預估,致死率應會持續攀升,突破萬分之十。台北市長柯文哲昨天表示,北市疫情洪峰已過,洪峰應是在上周,接下來將進入高原期,依國外經驗,高原期會維持四個星期,北市若維持現在每天約一萬名新增確診個案,估計兩個月就可解封。不過這也會有變化,「不要大家一聽很高興,明天脫下口罩去派對,結果下周疫情就爆發」。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在臉書發文表示,在全民自律及有限的跨縣市交互傳播情況下,各縣市依照其人口總數、人口密度及特有生活習性而塑造流行曲線,確診數暴衝上揚的機率不大,未來不會有高峰,只有高原。昨天死亡數達七十六例,創下新高,個案年齡介於卅至九十多歲,卅一例未接種疫苗,年齡超過八十歲有五十人,致死率約萬分之八至九。洪子仁表示,這波疫情整體致死率為萬分之四點八,而英國致死率萬分之十八、紐西蘭萬分之七至八、香港萬分之七十以上,我國長者追加劑疫苗覆蓋率仍不及紐西蘭,研判致死率將持續攀升,這一兩天已來到萬分之八至九,未來應超過指揮中心所預期的萬分之十。指揮中心統計,截至昨天為止,七○一例死亡個案中,三○七例未打過疫苗,打滿三劑者則有二一三人,占比約三成三,最近四天則維持在三成三至三成八之間,與香港相較,比率明顯偏高,香港最近一波疫情九千多人死亡,六千六百多人未打疫苗,而打滿三劑死亡者僅八十多人。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建議精準快篩,尤其未接種疫苗者快篩陽性後應儘速投藥,減少中重症發生。目前長者族群發生率為百分之五,未施打疫苗族群、接種基礎劑以及完整接種追加劑等三類族群的快篩檢測感染機率分別為八成三、七成七及七成二,有無打疫苗與感染機率之間存在明顯正相關。
-
2022-05-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長者打疫苗送快篩 新北基加碼
疫情嚴峻,長者是高風險族群。新北第三劑施打率72%,基隆63.8%,65歲長者只要在6月底前打疫苗,中央和2市府送4支快篩。另外,新北市議員何博文在議會為疫情再槓市長侯友宜,要侯向市民道歉,向衛福部長陳時中道謝;侯則說疫情失控責任在中央。考量疫苗施打率愈高,輕症、無症狀數就會增加。中央和新北、基隆不約而同各送2支快篩。民進黨立委羅致勝晚間批新北市府割稻尾,市府則表示早有規畫。侯友宜說,第4劑將開打,65歲以上的長者最脆弱,中重症跟死亡率也以65歲以上最多,他認為前3劑疫苗可以再衝高一點。基隆市長林右昌說,除現有贈送500元禮券,市府也加碼送2劑快篩,為長者提升防護力。不過,新北市議會昨天總質詢,何博文說,去年疫情爆發傳到新北,不管中央還是地方,第一線都相當辛苦,中央給新北許多幫助,希望侯友宜能更傳遞正面能量,問侯是否要對近2年確診市民說聲「歹勢,辛苦了」,並向陳時中說「謝謝」。何博文說,侯友宜「遺傳」到前總統馬英九任何事「都是They的錯」,才使新北成為破口,讓人民受災。侯友宜回應,如果中央堵住境外疫情,境內就沒有感染,他還提了全民戴口罩、入境普篩,中央都很晚才執行,讓民眾痛苦拖得更久,誰要負責?就是「中央」。侯友宜表示,他很早就向中央建議入境普篩,也很快反映口罩、疫苗不夠,若當時聽他的,阻絕境外就沒問題,「有沒有做?有沒有?有啊」,如果能早點做,就不用那麼多人在後面收尾。
-
2022-05-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分析今年12國家地區新冠致死率 陳建仁:台灣0.04%最低
台灣最近日增8萬名新冠肺炎本土確診案例,引發民眾恐慌。前副總統陳建仁今天接受網路節目「齊有此理」專訪表示,他分析了近五個月世界11個主要國家地區與台灣的致死率,台灣是0.04%最低,最高的國家是1.4%或1.5%,「所以我們算是很低的國家。」陳建仁說,台灣的Omicron疫情到了高原期,高原期會拖多久,要從民眾感染的情況來看,如果感染很猛很快,很快就會下來,像香港、南韓就是最好的例子,進入高原期快速上升之後,在一個半月到兩個月就下來,但造成醫院慌亂。香港有很高的發生率、死亡率跟致死率。陳建仁說,他做了一個分析,今年1月1日到5月23日為止,疾病致死率在12個國家地區來說,台灣是0.04%最低,最高的國家是1.4%或1.5%,「所以我們算是很低的國家。」他也說,在防疫上,台灣一向保持穩健防疫的方式,不希望同時有太多人得到感染,讓醫療量能控制住疫情,台灣疫情可能會稍微拖得久一點,但絕對不會一直在高原期,慢慢就會緩下來,現在高峰很可能轉移到中南部。主持人問,北部的狀況會複製到中南部?陳建仁說,那倒也不一定,要看中南部打疫苗的效果如何,台灣整體來看,疫苗接種率相當不錯;通常一般打到第三劑以後,即便有突破性感染也是一般感冒症況,大家不用太擔心,但還是要把疫苗打好打滿。陳建仁也在臉書上說,最近兩個月來,國人在恐慌中,都能繼續把疫苗打好打滿,口罩戴好戴滿,又能勤洗手、避免群聚,才能在驚慌忙亂中,將疫情管控得宜。感謝醫護、防疫、警消、教師、運輸、送貨、超商人員的辛勞,以及全體民眾的團結一心、互助合作。陳建仁說,「我們大家要繼續同命共好,中央與地方合作,不要聽信、轉傳謠言和假消息,踴躍接種疫苗、注意幼兒與長輩健康狀況,有症狀立即快篩、就醫。我們一定可以很快渡過難關,再次展現我國傑出的的防疫典範。」
-
2022-05-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全民快篩陽即確診明上路 6狀況可PCR
「快篩陽即確診」明起上路,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5月26日起,不分年齡及族群,經醫事人員確認,或由醫事人員執行抗原快篩結果陽性者,即可研判為確定病例,不需再做PCR,但如果有些狀況要做PCR還次可以到篩檢站採檢。指揮中心表示,因全台已進入大規模流行階段,為保全公衛防疫及PCR採檢量能,並利感染後易產生嚴重併發症或死亡高風險族群,盡速給予抗病毒藥物,降低病情惡化風險,因此修訂「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病例定義,民眾使用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檢測結果陽性,不分年齡及族群,經醫事人員確認,或由醫事人員執行抗原快篩結果陽性者,即可研判為確定病例。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新制上路後,民眾可前往PCR採檢的狀況有六項,包括:1.醫事人員執行抗原快篩時,對於快篩結果判斷有疑慮時2.民眾自行進行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檢測,但醫師及病人對於抗原快篩陽性結果無法達成共識時3.經抗原快篩陽性確診者於隔離治療期間有住院需求時4.抗原快篩陰性但臨床醫師懷疑為新冠肺炎感染的症狀時,特別是有重症風險因子的對象5.抗原快篩陽性第一線醫療工作人員,必要時可於24小時內採檢以PCR複驗6.因目前為過渡期,因此抗原快篩陽性仍可至社區篩檢站進行PCR採檢民眾預約視訊診療或前往社區篩檢站、醫療院所(含衛生所)請醫師現場評估確認快篩陽性結果時,請配合下列事項:一、自行快篩陽性後,於判讀陽性之檢測卡匣/檢測片,寫上檢測者姓名及檢測日期。二、將檢測判讀後之檢測卡匣/檢測片及健保卡放在一起拍照。三、如至診所請醫師確認,應以夾鏈袋或塑膠袋密封包好攜帶至診所。四、配合於醫師視訊或現場評估時出示判讀陽性之檢測卡匣/檢測片。五、外出時務必佩戴口罩,請勿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可自行開車、騎車、步行或家人親友接送(雙方應全程佩戴口罩)。指揮中心進一步提醒,屬於住家居家照護對象,以1人1室(單獨房間含衛浴)為原則,同為確診者得多人1室並進行7天隔離。每次浴廁使用後均適當清消,可於無獨立衛浴房間隔離。解隔後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指揮中心說明,有關確診個案於隔離期間請參照「COVID-19確診個案注意事項」,並特別注意下列事項:一、填寫「COVID-19確診個案自填版疫調單」,自主回報症狀、風險因子、密切接觸者。二、務必觀察自身症狀變化,若出現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症狀,立即通知所在地政府衛生局或撥打119就醫,以119救護車為原則或指示之防疫計程車、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前往 (如步行、自行駕/騎車)等方式為輔。三、有其他症狀或醫療諮詢需求,請以手機APP或電話專線聯繫遠距醫療或居家照護醫療團隊評估。
-
2022-05-2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增8萬9352例本土 確診76死創本波疫情新高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國內今天新增8萬9352例本土個案,確診個案中增76死,創本波疫情新高;另新增境外移入個案37例。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本土病例較前一天多一些,死亡個案比較多達76人。根據統計,累計144萬多位確定病例,143萬8376人輕症、無症狀,占99.77%。今天新增本土病例,4萬2711例男性,4萬6607例女性,34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21,350例),桃園市(10,355例),高雄市(9,792例),台中市(9,766例),台北市(9,085例),台南市(5,904例),彰化縣(3,520例),屏東縣(2,933例),新竹縣(2,570例),苗栗縣(1,818例),新竹市(1,799例),基隆市(1,768例),宜蘭縣(1,746例),花蓮縣(1,558例),雲林縣(1,432例),南投縣(1,241例),嘉義縣(1,048例),台東縣(711例),嘉義市(557例),澎湖縣(224例),金門縣(143例),連江縣(32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今日新增76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46例男性、30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73例具慢性病史、31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4日至5月23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6日至5月23日。今日新增37例境外移入個案中,20例男性,16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10多歲至60多歲,感染國家均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18日至5月24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55萬8380例確診,分別為1萬2668例境外移入、154萬565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554例死亡病例,其中1,5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687例、台北市473例、基隆市77例、台中市47例、桃園市42例、彰化縣34例、高雄市32例、花蓮縣26例、台南市22例、屏東縣18例、新竹縣17例、宜蘭縣15例、台東縣12例、雲林縣11例、嘉義縣7例、苗栗縣及南投縣各6例、嘉義市4例、金門縣2例、新竹市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長照機構確診人數破萬 專家籲機構、臥床老人應「清零」
指揮中心最新數據顯示,昨共有九百家住宿型養護機構爆發群聚,三一七六名工作人員、七四七一名住民染疫,與前天相較,一天內大增一七○一人,長照機構確診人數破萬。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長期臥床患者染疫後致死率偏高,如果政府仍消極以對,死亡人數恐繼續飆升。不少住宿型長照機構住民行動不便,長期臥床,因年長且免疫力較低,染疫後重症及死亡風險較高,昨天新增四十二死亡個案,就有十五人為長照機構住民,比占達百分之三十五;但指揮中心卻未掌握長照住民確診後的中重症人數,只提供死亡人數及占比。此外,新北日前有八旬老翁倒臥家中死亡,中風的妻子及五十多歲、有重度智能障礙的兒子無法求救,在家伴屍數日,後來發現三人都確診。施文儀擔憂,居家臥床長者和住宿長照機構住民染疫致死率相當高,建議中央及地方主管機關以「清零」態度處理這群高風險族群,力促接種疫苗、積極快篩,配合快篩陽性立即給藥,才能減少悲劇發生。指揮中心預定「快篩陽性視同確診」於周四上路,屆時快篩更顯重要,不過,施文儀表示,本波本土疫情爆發一兩個月,但許多照護機構仍急缺快篩試劑。呼籲社政和衛政主管機關主動掌握情況,設法解決問題,若抱持「省小錢」心態,一旦眾多染疫住民變成中重症,後送到醫院,死亡人數勢必激增,且醫療恐面臨崩潰。台灣長期照顧發展協會秘書長余志松指出,兩周前長照機構「人心惶惶」,當時疫情升溫,機構缺快篩、N九五口罩、防護衣等防疫物資,因住民多半為高齡長者、合併多重疾病,屬於重症高風險族群,協會向衛福部求救;最近幾天衛福部才宣布提供物資、津貼,緩和機構內緊張氛圍。台灣護理之家協會理事長周矢綾表示,中央希望機構就地收治輕症、無症狀等確診長輩,避免增加醫院醫療量能,但應給足前線物資,包括快篩試劑及N九五口罩等,許多機構因快篩試劑不足,無法每周定期篩檢,增加機構內感染風險。
-
2022-05-2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南北交叉?中南部戒慎恐懼
昨天新增八萬二三六三例本土病例、二五一例中重症案例、四十二例死亡,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病例數較前天增加二成四,但整體趨勢相對平穩,「往上走很快、很高的可能性沒那麼高,但一定會往上走」。高雄市連續兩日染疫人數超過台北市,昨天台中市染疫人數也首度多於台北市,外界認為疫情出現南北黃金交叉。陳時中表示,全國都是一日生活圈,可預期各縣市染疫率漸漸趨於一致。台中市長盧秀燕昨表示,現在要換中南部戒慎恐懼。這波疫情引發不少民怨,蔡英文總統更遭批「過疫情而不入」,昨天下午她特地到台北榮總視察,對於地方反映多時的法傳系統卡卡、確診給藥問題,蔡總統當場表示,行政院正全力改善法傳系統,指揮中心也應對外說明清楚。五月十八日本土病例為八點五萬人,十九日升至九萬多人,至今單日確診數未超過十萬,陳時中表示,關鍵在於民眾自主意識高,在沒有管制的情況下,監測結果發現,人流確實下降;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補充,最近人流狀況介於去年二與三級之間。除人流下降,陳時中表示,民眾在戴口罩措施上並未鬆懈,縮短居家隔離時間後,民眾積極使用快篩,「甚至過於積極」,在在表示民眾重視防疫,加上疫苗接種持續增加,種種因素讓疫情控制在一定範圍。莊人祥預估,五月底、六月初,這波疫情達到高峰,之後就會往下降,到七月底確診個案數可能更低,但也可能因為恢復活動而再次讓疫情嚴峻,就看屆時政策和人民自主防疫的狀況。國內兒童染疫併發腦炎個案日增,陳時中表示,一直都很重視兒童重症,「但沒想到案例相對較多」,將嚴密觀察,並且提供更多兒童就醫通道及加護病房。昨本土個案為三萬九一一六例男性、四萬三二一二例女性、卅五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五歲至九十歲以上,個案分布前幾名為新北市一萬六六○九例、桃園市一萬五三二例、高雄市九四三七例、台中市八九八九例。「快篩陽性視為確診」原則目前僅適用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防疫、六十五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以及原住民、離島民眾,指揮中心表示,預計廿六日起全體人民一律適用此規定。陳時中說,正確認各地醫院篩檢站人力安排,很可能在周四全面實施,屆時民眾快篩陽性就可經醫師診斷後直接領藥,相信口服抗病毒藥物使用比例將再增加,前天藥物共使用七三四一人份。
-
2022-05-2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醫療排擠嚴重!非確診長輩就醫遭拒 家屬與護理師大哭
國內長照機構染疫人數持續增加,指揮中心統計截至5月24日,國內共有900家住宿機構確診通報,包括3176名工作人員、7471名住民確診,今日公布42名確診死亡個案,有15名長者是來自機構。長照機構呼籲中央給予充足防疫物資外,更提到醫療量能遭排擠,必須正視此問題。衛福部日前要求,長照機構原地收治輕症、無症狀確診患者,並發放獎勵津貼;不過並未提供機構快篩試劑,需視各縣市政府量能提供,至今未提供免費快篩試劑縣市,包括台中市、新竹市、苗栗縣、新竹縣、南投縣等。除快篩試劑外,還包括N95口罩及防護衣等防疫物資,據了解,目前除了口罩外完全無提供防疫裝備的縣市,有宜蘭縣、苗栗縣、台中市、台南市、南投縣、高雄市及台北市。嘉義縣近日將會專車送快篩試劑、N95及隔離衣到機構。台灣長期照顧發展協會秘書長余志松指出,2周前疫情升溫,當時長照機構「人心惶惶」,因機構內快篩、N95口罩、防護衣等物資皆不足,沒有完整防護裝備下,要照顧確診住民,工作人員染疫風險非常高。余志松表示,機構住民多半高齡、有多重疾病,確診後都是高風險族群,許多國家面臨醫療崩潰,多半是長照機構群聚爆發,增加醫院負擔,協會早已發文衛福部請求支援,過2周都沒能得回應,直到上周衛福部終於宣布提供防疫物資及津貼,各機構內緊張氛圍才稍微緩解。台灣護理之家協會理事長周矢綾表示,機構內長輩若確診後,發病速度相當快,快篩陽性第1天可能沒症狀、第2天會開始高燒、第3天出現呼吸喘,因此盡快投以抗病毒藥物非常重要,預防長輩染疫後變重症。周矢綾提醒,近日有機構反應,凌晨有長輩因其他疾病須就醫,卻因非確診病人,遭醫院拒絕收治,讓護理師及家屬心急如焚,找不到一間醫院可以收病人,凌晨時刻坐在救護車上崩潰大哭,最後冒著被罵風險,硬是送往另一家醫院。她憂心確診數增加,醫療排擠問題恐持續上演。周矢綾表示,中央希望機構就地收治輕症、無症狀的確診長輩,避免增加醫院負擔,但也要給足機構前線物資,包括快篩試劑及N95口罩等,避免部分機構因快篩試劑不足,無法每周定期篩檢,增加機構內感染風險。周矢綾坦言,先前各縣市都有公布採購快篩試劑最低價格,高雄市也是最早提供機構免費快篩的縣市,盼各縣市也能支援前線,別讓機構忙著防疫分艙分流,還得搶防疫物資。
-
2022-05-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時中:疫情短期不會暴增 個案數上升是必然
COVID-19本土單日新增個案維持6至8萬例,指揮中心揮官陳時中表示,民眾自主防疫意識高、疫苗施打率較鄰近國家好,疫情趨勢平穩,研判短期內個案數不會暴增,但上升是必然。衛福部預估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本土疫情5月中旬進入高峰,單日新增病例上看10萬例或更多,但自從5月19日出現單日新增9.5萬例後,新個案數連續多天維持在6至8萬例,外界關注台灣疫情是否進入南北黃金交叉,確診潮將往中南部走。陳時中今天下午疫情記者會中表示,台灣本來就是一日生活圈,各縣市染疫率漸漸趨於一致是可預期的,原本推估5月底單日確診數可能上升至16萬例,「我個人推估會比較低一點點」,疫情持續高高低低,但整體趨勢相對平穩,研判短期內應該不會快速暴增,但個案數往上走是一定的。有媒體詢問,台灣單日確診不超過10萬例,是否與民眾自主防疫,如大眾運輸運量降低、部分店家自主禁內用有關,陳時中說,據近期監測顯示,現階段人流約為去年3級警戒人流降幅的3/4。換句話說,即使沒有強制性管制,民眾自主防疫意識高,口罩措施也沒有鬆懈。即使居家隔離、檢疫持續鬆綁,也沒有明顯影響國內疫情。陳時中說,可能與民眾積極快篩有關,「甚至過於積極」,代表大家都很重視防疫。另外,以這一波疫情來看,台灣疫苗施打率比鄰近國家多,上述原因都成功把疫情控制在一定範圍內。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預估這一波疫情大約會在5月底至6月初過高峰期,疫情可能持續起伏,每日新增個案不會立刻清零,6月底並不會是疫情探底的時間點,研判7月每日新增個案數可能下探到更低點,但後續可能因民眾恢復活動,疫情再次升溫。快篩陽視同確診全民適用預計26日上路,大型社區採檢站將隨之轉型,陳時中表示,採檢站預計變成三合一站,可以協助診斷、確診,遇到重症高風險個案,可協助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同時一併領取症狀用藥。另外,台北市長選舉年底登場,陳時中是外界眼中熱門人選之一,今天記者會中有媒體提問,傳出陳時中下週將會被黨內提名參選,衛福部長之位將由台灣大學副校長、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接任,對此,陳時中僅說,希望大家還是先關心疫情,針對提名、接任人選,他一無所悉。
-
2022-05-2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8.2萬 死亡+42 指揮中心:和上周差不多
國內新冠肺炎本土個案又再度上升,今天新增本土個案8萬2363例,新增中重症251例,確診個案中死亡新增42例;另有境外移入個案72例。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今天本土病例較假日時多一些,但和上周差不多。今日新增8萬2363例本土病例,3萬9116例男性,4萬3212例女性,35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16,609例),桃園市(10,532例),高雄市(9,437例),台中市(8,989例),台北市(8,566例),台南市(5,593例),彰化縣(4,120例),屏東縣(2,670例),新竹縣(2,186例),宜蘭縣(2,128例),基隆市(1,897例),苗栗縣(1,630例),新竹市(1,583例),南投縣(1,243例),雲林縣(1,216例),花蓮縣(1,211例),台東縣(911例),嘉義縣(890例),嘉義市(585例),澎湖縣(210例),金門縣(119例),連江縣(38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今日新增42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5例男性、17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39例具慢性病史、16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1日至5月21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3日至5月22日。今日新增72例境外移入個案中,44例男性,2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感染國家為美國7例、法國2例、調查中63例。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22日至5月23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46萬9,019例確診,分別為1萬2631例境外移入、145萬6,33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478例死亡病例,其中1,463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656例、台北市454例、基隆市75例、桃園市42例、台中市40例、彰化縣33例、高雄市29例、花蓮縣26例、屏東縣18例、新竹縣17例、台南市16例、台東縣12例、雲林縣11例、宜蘭縣9例、嘉義縣7例、苗栗縣及南投縣各6例、嘉義市3例、金門縣2例、新竹市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2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6.6萬、死亡+40 疫情平穩?莊人祥:恐是周末因素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今天66247本土個案,新增中重症173例,確診個案中死亡新增40例;另有境外移入個案36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已經連續幾天病例下降,但可能是周末因素導致。今日新增之6萬6247例本土病例,為 3萬1588例男性,3萬4625例女性,34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15,708例),桃園市(8,636例),高雄市(7,286例),台北市(7,185例),台中市(7,140例),台南市(4,501例),彰化縣(1,979例),屏東縣(1,973例),新竹縣(1,927例),基隆市(1,478例),宜蘭縣(1,473例),新竹市(1,300例),苗栗縣(1,130例),花蓮縣(1,033例),雲林縣(906例),南投縣(843例),嘉義縣(568例),台東縣(549例),嘉義市(317例),澎湖縣(159例),金門縣(119例),連江縣(37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今日新增40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30例男性、1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37例具慢性病史、15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12日至5月21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6日至5月20日。今日新增3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20例男性,16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感染國家均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20日至5月22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38萬6640例確診,分別為1萬2559例境外移入,137萬4027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436例死亡病例,其中1,421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645例、台北市451例、基隆市73例、桃園市42例、台中市38例、彰化縣31例、高雄市24例、花蓮縣22例、新竹縣17例、屏東縣16例、台東縣12例、台南市10例、宜蘭縣9例、雲林縣8例、嘉義縣、苗栗縣及南投縣各6例、嘉義市及金門縣各2例、新竹市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23 名人.精華區
張德明/正確的策略 才能與病毒共存
新冠病毒肆虐已超過兩年,全世界迄今已有5.2億染疫人口,約占全人類6.5%(根據維基百科,至2022年5月1日,世界人口總數為7947059000)。其中628萬人死亡,占染疫人口1.2%,且皆被認為嚴重低估。人類為了生活,不得已,由清零退而求其次的喊出共存。但必須認清,這只是片面的吶喊,病毒依然不斷的變種、傳播,它們思考的或許仍是對人類的清零。殘酷的說,這是一場找不到對手談和的異種戰爭,唯有自求多福。四大原則 防疫重中之重要共存,也要有嚴謹的策略,求的是互不干擾,而不是割肉餵鷹。新冠病毒出現,美國疾管中心主任Robert Redfield即認為,將是本世紀最大公衛危機,是福是禍,端視人民選擇。他認為關鍵即在人民是否能持續的遵行戴口罩、保持6呎(1.82公尺)的安全距離、勤洗手及避免群聚四大原則。這才是防疫的重中之重,也是現階段個人必須肩負的義務與責任。Omicron一般的認知是傳播快、傷害輕、重症與住院比率較低的病毒,但也常讓人掉以輕心。最近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認為,其實和Delta間並無差異,並認為過去研究可能忽略,這一波的影響,面對的多是已接受過疫苗注射者,且許多人在家快篩確診後,並未再去醫院而被低估。好消息是,幾乎所有醫學報告都指出,疫苗注射確實可以預防重症、住院以及相關的死亡。在美國,五歲以上的每一個人都是疫苗的適打者。研究也顯示疫苗的效力,沒有年齡差別,也不受其他共病的影響。其實這才是保命符,不接種,就是選擇聽天由命。當絕大多數人都有了疫苗盾牌後,我們才能放手一搏。這時快篩就能廣泛且快速的撈出可能的感染者,迅速居隔,並待確診後予以及時治療。雖然在敏感度和專一性上,抗原快篩都不及核酸檢測,但因便宜迅速,且不需設備儀器,快篩仍不失為安定人心,協助社會回復正常運作的手段。諮詢便利 民眾才能安心其實快篩還不是重點,重點是若真看到兩條線後該怎麼做。政府已逐漸有了規範,但對民眾而言,性命的惶恐,很難冷靜的按圖索驥,宣導的強化與諮詢的方便,才能讓民眾心安氣平,醫院也才能回歸正常,不至被輕症拖得步履蹣跚。此外,數字的變化,居隔規定「3+4」或「0+7」常令人目不暇給,以人為本故爭議不斷,且顧此失彼難以自圓其說。或許應先設幾個指標,如疫苗接種率、染疫人口、重症率等,讓科學協助決策,才易杜悠悠之口,並利於執行且利於民生。藥物準備 要能超前部署最後就是藥物的準備,這就是政府要超前部署的地方,準備充足,才能豪邁的說,勿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這是人類與病毒的戰爭,是各國必經的道路和必受的考驗,唯有全民一心,才能早日走出陰霾,將傷害降到最低,讓台灣能真正安逸自在的與病毒共存。
-
2022-05-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傳染病專家:新冠病毒感冒化 可能還要5年
舊金山紀事報報導,新冠病毒不斷演化產生新變種病毒株,造成每四到六個月就出現一波新疫情,衛生專家表示,如果這個情況持續下去,新冠病毒的傳染力很快就會超越目前已知最具傳染性的病毒麻疹。專家也指出,病毒毒性若要變異到不比普通感冒嚴重的話,可能需要幾年時間。衛生專家認為,目前主要傳播的新冠病毒株,其傳染性可能是2019年底導致中國大陸爆發疫情的原始病毒株的5到10倍。近來,每一個新出現的變種病毒株的傳染性,都比其母病毒株強。例如,Omicron的傳染性是Delta的三倍,Omicron亞型BA.2和BA.2.12.1又比Omicron分別高出20%和30%。這些亞型病毒株的基本再生數可能已接近15,和麻疹不相上下。史丹福大學傳染病學家席格(Robert Siegel)說:「理論上,新冠病毒的傳染性沒有上限。在大家的認知中,麻疹是病毒中的麥可喬登(Michael Jordan),但新冠病毒有奪取寶座的可能,因為我們提供絕佳的機會讓它實現這個目標。」許多科學家仍然相信,雖然新冠病毒傳播速度變得愈來愈快,但也變得愈來愈不致命,病人的病情也變得較不嚴重。但是,無法保證病毒會循著這個路線變異,而且病毒毒性若要變異到不比普通感冒嚴重的話,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舊金山加州大學傳染病學家李維(Jay Levy)說:「我的看法是,新冠病毒的毒性會愈來愈弱,會一直減少到只會導致出現普通感冒症狀,但可能需要五年的時間,我們在這段時間內不能只是坐視。」衛生專家表示,在科學家研究出新冠病毒是如何變異,以及如何減緩其進化過程的辦法之前,最有效避免病例激增、重症和死亡的方法,仍是採取防疫措施,例如接種疫苗和戴口罩。
-
2022-05-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增7萬9441例較昨天略降 死亡個案53例中有52例具慢性病史
國內今天新增7萬9441例本土個案,較昨天略降。中重症新增256例、死亡個案53例,另新增46例境外移入個案,其中26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今日新增本土病例,為3萬8290例男性,4萬1097例女性,54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20,698例,桃園市11,168例,台北市9,645例,臺中市7,250例,高雄市7,135例,台南市4,678例,彰化縣2,358例,新竹縣2,328例,屏東縣2,256例,基隆市1,799例,宜蘭縣1,778例,苗栗縣1,636例,新竹市1,613例,花蓮縣1,096例,南投縣953例,雲林縣916例,嘉義縣760例,台東縣565例,嘉義市431例,澎湖縣165例,金門縣139例,連江縣74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今日新增53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3例男性、30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52例具慢性病史、17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4日至5月19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0日至5月20日。今日新增4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21例男性,24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20多歲至70多歲,感染國家為美國2例、韓國1例、日本1例、調查中42例。入境日今年5月19日至5月21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32萬0371例確診,分別為1萬2523例境外移入,130萬7794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396例死亡病例,其中1381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637例、台北市443例、基隆市72例、桃園市40例、台中市33例、彰化縣29例、高雄市21例、新竹縣17例、花蓮縣16例、屏東縣13例、台東縣12例、台南市10例、宜蘭縣9例、雲林縣8例、嘉義縣6例、苗栗縣及南投縣各5例、嘉義市及金門縣各2例、新竹市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需翻身換尿布病人大增 台大護理師痛批1:9照顧不可能
指揮中心日前發函提高各級醫院專責病房護病比,由原訂的1:5,正式調整為醫學中心1:9,區域醫院1:12、地區醫院1:15,引發護理工會團體怒批「不把護理師當人看」。台大醫院企業工會今也發出聲明指出,許多確診住院病患年近百歲,多重共病又長期臥床,三餐、翻身、換尿布都要護理師一手包辦,衛福部卻將「惡質護病比就地合法」,令人憤怒。台大醫院專責病房護理師也公布工作內容,「1:9根本不可能」。台大醫院專責病房林護理師表示,之前規定1:5的時候,實務上就已經是1:7了,早上9時到10時之間必須給病人治療,就算護理師提早8時開始做,也只有120分鐘。每天上班時間已經非常緊繃,喝個水都要趕、大家都沒吃飯,如果一個護理師得照顧9人,平均一個人都不能超過15分鐘,「那根本是不可能的」。首先,光是穿脫隔離衣,就要花很多時間。林護理師表示,護理師身上有三層隔離衣,第一件正穿布面隔離衣,第二件反穿防水隔離衣,第三件反穿布面隔離衣,頭上兩層髮帽、面罩、N95加外科口罩、兩層鞋套、兩層手套。每照顧完一個病人,就要把第三件隔離衣、外層鞋套和外層手套脫掉,每脱一件就要洗一次手,然後重新穿上乾淨的,才去照顧下一個病人。再者,長照機構來的病人逐漸變多,照顧所需時間更長。林護理師表示,這些病人除了新冠肺炎所需的給氧、打藥等治療,還可能有氣切需要抽痰、有插鼻胃管需要管灌營養品、每兩小時需翻身換尿布。林護理師也照顧過躁動失智的確診長者,因為沒有額外的人力可以幫忙,照顧前只能先將病人綁住,光照顧他一個人就要花大約一小時。「都會比較晚換尿布,也不可能兩小時翻身,當然擔心病人會褥瘡,但真的做不到!」林護理師表示,護理師都會盡量把長照機構的病人平均分配,護理師手上都有1到2個,但1到2個就已經是極限了。其他常見的住院確診者雖然生活可自理,但是都各有治療需要,例如身上有傷口需要照顧的癌症病人、需要抽痰的、需要氧氣的、需要打點滴的,每個病人都需要一定的照顧時間。林護理師表示,護病比太高,照顧品質就會很差,每天上班都在擔心病人出事沒人發現、沒有人可以去救他。每個群組都在狂罵,定出這種護病比「根本搞不清楚基層在幹嘛」。如果現在衛福部再提要發獎勵金,大家也已經不會相信,因為連去年的都還沒達到,「說到要做到,確定發得出來再說吧!」
-
2022-05-22 名人.劉秀枝
劉秀枝/運動加上森林浴是增強免疫力、抵擋疫情的利器
近日COVID-19確診人數飆升,為了減少群聚感染,許多活動都取消或改為線上視訊,但是我每星期的兩個戶外健行活動都仍維持照常,因為運動加上森林浴,也就是在山林中健走,不僅簡單可行、花費少,而且有多篇學者們發表的論文加以佐證,是增強個人免疫力、抵擋疫情的利器。運動時會增加人體內的循環淋巴球,並釋放出抗發炎的細胞激素(cytokines),因此若平常有規則運動,當受到病毒感染時,症狀會較輕,死亡率也較低。例如一篇來自美國,發表於2021年《英國運動醫學期刊》,對48,440位感染COVID-19病人的回溯性研究,發現平常很少運動者的死亡率,為每周至少從事150分鐘的中等程度運動者死亡率的2.49倍。走入山林,除了綠意盈眼,心情舒暢外,許多樹木都會釋放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如芬多精(phytoncide),具有抑制空氣中微生物和病毒的作用,並且降低人體內的皮質酮,舒緩焦慮與壓力。一篇發表於2020年《環境化學書信》期刊的論文,發現義大利南部地區COVID患者的病情嚴重度與死亡率較北部的工業區低,其中一個原因是南部靠近地中海,平均每位住民所可使用的森林區較北部大。森林裡,尤其是月桂樹和和冬青櫟等,不僅可以攔截細懸浮微粒(PM),減少空氣汙染,植物還能釋放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增強居民的免疫力。那麼把運動與森林浴結合,就會產生加成作用,因此在山林間健行、打太極拳或從事其他運動都是很好的方法,而臺北近郊的陽明山或是住家附近的郊山都是很好的去處。如果樹林間有瀑布,其間的負離子,更可淨化空氣。定期與三五好友一同到郊外健行,或參加社團的走入山林課程,除了研究地形與地質,更可學習新知與人際互動,而且萬一發生意外時,也會有同伴幫忙。只要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如此則可充分享受這兼具「山林」、「健行」與「人際互動」的行程,而且在空曠地區還可暫時拿下口罩,好好吸收芬多精。但若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狀時,請不要出門參與活動以保護他人。有些人在疫情期間不敢出門,更不敢去健身房,因而缺少運動與人際互動,可能造成情緒低落、身體衰弱或免疫力降低,因此不妨在清晨人少時,載著口罩在住家附近的綠地、公園走走,也是有助益的。疫情不斷升溫,每個人生活圈裡確診的人愈來愈多,難免會擔心甚至恐慌。但是我們一定要靜下心來,盡個人之力,除了打疫苗、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外,還可再加上運動,走入山林,就更能增強免疫力,遠離病毒,而且即使受到感染,也可能只是輕症。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xuite.net/hcliujoy/blog收聽劉秀枝醫師的「神經會說話」:https://open.spotify.com/show/7LKUC9kplPhfwc2JP2YvAB?si=jzn_Ak2ySsib_Hf4Z22GNA&nd=1
-
2022-05-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我確診了,接下來怎麼辦?心理師教你4個心法度過隔離期焦慮
國內疫情持續延燒,每天幾萬人確診,從藝人、政治人物乃至周遭親友紛紛染疫,雖然確診早已不是什麼新聞,但有些人確診後,開始出現焦慮、擔心自己變重症、自責傳染給家人親友等。專門提供確診者諮商服務的心理師李克翰說,引起確診者焦慮的問題多半是「接下來怎麼辦」,心理師除協助患者宣洩情緒,也提供心法紓解壓力。注重清潔卻確診,同事說他「是不是在外面趴趴走才染疫」。在這一波Omicron感染中,確診者雖然絕大多數是輕症,但咳嗽、喉嚨痛、發燒、肌肉痠痛無力一起襲來,加上一人一室隔離,不僅無人可以聊天緩解,政府政策朝令夕改,諮詢電話老是打不進去,又無法出門,難免悶在心裡,焦慮情緒也隨之而來。在板橋租屋的上班族林先生說,自己平時很注重清潔,在公司上班盡量不脫口罩,也隨時備有酒精擦拭環境,因公司要求員工每周快篩才發現確診。林先生說,快篩陽性當下還不敢置信,但第二支快篩也同樣呈現陽性,隨即跟鄰座同事及主管報告後,同事竟拿出紫外線燈消毒,嘴上還說「是不是在外面趴趴走才染疫的」,讓他氣憤不已。失眠、食不下嚥,過度關心疫情、情緒起伏大,可求助諮商師或精神科。李克翰說,現在多數接到的電話,都是確診者對於政策的不了解,但諮詢電話打不進去或沒有獲得解答,情緒不斷累積,心理師會引導患者宣洩情緒,但碰到政策相關的疑問,將提供患者管道去諮詢。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出現焦慮情緒?李克翰指出,當確診者排除因生理病痛造成的食欲不振、失眠後,仍產生睡眠困擾、食不下嚥,過度關心疫情狀態,即使暫停也無法真正轉移注意力,情緒起伏大等狀況時,可先由心理師評估是否需要精神科醫師,以藥物介入診療,不過過程中僅能建議患者向精神科求助,並無法代為診斷。確診康復後被排擠?隨著確診數增加會逐漸減少。經過10天的隔離,林先生說第一感受到的是天氣改變,原本炎熱的4月,進入梅雨季變得潮濕,還有同事看他的眼光也改變了。原本中午都會三、五同事一起買午餐,現在也不找他了,只能一人買完飯獨自吃完,讓他心裡頗難受。李克翰說,確實有個案康復回到職場、校園後遭到排擠,其中以校園情況較嚴重,通常是確診者同學的家長向學校反映,確診者可能還有病毒,要不要單獨上課、給自己孩子請防疫假等等,也會叫孩子不要靠近確診者,不只讓確診者焦慮,也讓確診者的家長產生焦慮。不過現階段因確診人數增加,民眾反倒不再會去排擠確診者。李克翰指出,民眾可以依據新北市衛生局提供的測驗,檢測完畢後填寫資料,若分數超過標準線,新北安心解憂專線就會打來為民眾服務。此外也能透過安心解憂專線(02)2259-0842、(02)2254-0794的服務時段:每周一到周五,上午8時至晚上8時諮詢。解除隔離焦慮4個心法當患者選擇透過諮詢服務時,李克翰提供以下步驟,幫助確診者在隔離出現焦慮狀況時度過難關。1. 想想接下來的安排思考隔離時狀況,比如工作安排、隔離期間該如何度過。2. 每天找一件事做建議在隔離期間,每天都找一件事做,如整理硬碟、看書、打掃、追劇等,但不要每天都做一樣的事,才能讓自己對解隔有盼望。3. 別猛追疫情新聞要限制自己每天觀看疫情新聞的時間,避免每天吸收新政策也會產生焦慮。4. 維持每天運動在家每天找瑜伽等運動影片來做,讓隔離生活有步驟、進度,減少患者對於「接下來怎麼辦」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