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4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搜尋
反胃
共找到
71
筆 文章
-
-
2021-07-2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42歲大馬男神打疫苗「1夜吐6次」 自嘲還年輕
大馬男神謝佳見長期在台發展,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長達一年多沒回家鄉。他透露日前已打完疫苗,以為經歷12小時無任何副作用後,沒想到開始疲倦發冷、頭痛,「一晚連吐6次」,自嘲:「我是被疫苗認證的年輕人。」42歲謝佳見在臉書發長文分享打完疫苗後的副作用,表示當晚做直播時,還沒什麼特別感覺,「12個小時後,感覺終於來了」。剛開始覺得疲倦發冷、發燒,他心想:「好吧,就趁現在趕緊睡覺。」沒想到趟在床上到凌晨1時多全身發熱、頭痛,「翻來覆去難以入眠,漸漸地,我的頭痛得像是被錘子在敲打著自己,難受死了! 劇痛!本來還鐵齒不想吃panadol(普拿疼),但最後還是吞了。」謝佳見以為過了一陣後應該會沒事,伴隨而來的是整晚的劇烈頭痛、反胃,「整個晚上都像在撞牆一樣,躺也不是,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總共吐了6次。」坦言腦袋裡什麼畫面都跑出來,轉個不停,反覆折騰到早上7時多,直到身體過於疲憊直接倒下,「真的累慘了」。疫苗的副作用,讓謝佳見感嘆:「要做個被疫苗認證的年輕人,真的不是件容易的考驗啊!」除了感謝粉絲關心,分享接種疫苗後的反應,直呼:「腫痛倦燒吐,我就是沒有腫跟肌肉痠痛而已」笑說:「現在又是個全新的年輕人了! 」
-
2021-07-27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夏天忘記做這事 小心成為血栓高危險群
很多人常常因為「不渴」而忽略喝水,醫師提醒,炎炎夏日身體易缺水,造成血液濃稠,對有血管相關病史的患者來說,若不補充水份,將增加血管栓塞的風險。國泰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廖品雯表示,一般人都以為天氣寒冷易中風,其實夏季中風風險也不小。她解釋,血管栓塞來自身體缺水或血管循環狀況不佳,很多中風患者的脫水正是因為身處冷氣房,感覺不熱不渴所以不喝水,也有一些長者因為行動不便或是如廁困難而不願多喝水,結果反而引發血管栓塞。廖品雯表示,天熱流汗、水分會從皮膚流失,當血管水份不夠時就會塞住。建議每天應該要喝體重(公斤)X30的水量。例如體重60公斤者,每天應喝足1800cc的水量。對曾經中風的患者而言,五年內再度中風的比率高達三成;與健康人相比,再面臨中風機率也高達九倍;因此有中風病史者一定要規律服用預防血管栓塞的藥物,避免再度中風。然而中風後最常見的就是動作障礙,需要大量且持續的復健訓練,很多病人在服藥期間因無法立即改善手腳不靈活的病情,便自行停藥,卻不知會造成再中風的機率大增。廖品雯也發現,臨床上部分患者服用某些預防血管栓塞的藥物後,出現腸胃不適副作用,症狀包括火燒心、反胃、脹氣、拉肚子,嚴重者會解血便或黑便,這些多半發生在有腸胃道潰瘍、腎臟肝臟病變、或年長者身上,建議患者有症狀應該和醫師討論,以評估是否調整換藥,不可自行停藥,否則將有再中風的危險。她最近收治一位平常都準時回診拿藥,卻二度中風的患者 ꓼ 追問才知,原來患者因為吃藥會拉肚子,所以吃藥很不規律,甚至亂停藥,以致病情無法有效控制,最後不幸導致再度中風。MAT-TW-2100567-1.0-07/2021
-
2021-07-25 養生.生活智慧王
廚房裡就有!羅勒 迷迭香 鼠尾草 淨化身心聖品
我們的日常飲食中可能會不小心接觸到一些農藥、荷爾蒙殘留、抗生素、瘦肉精、環境荷爾蒙、重金屬、塑化劑等無法預期的壞東西,有些人會用斷食來達到淨化,但並非每個人的體質都適用斷食這種激烈方式來幫助身體排毒。我會選擇一些有機的藥草來輔助身體,達到它原本系統該有的代謝、淨化排毒及排泄功能。在淨化時請注意挑選藥草及香草的來源,建議回到食材的原味,體驗全食材的天然感受。如今藥草師比較常用的藥草約250種,一般人大概只認識幾種香料,但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當年用的藥草或香料直至今日我們仍然使用!這些食材對身體益處多多,以下精選10種希波克拉底在2500年前為患者調製處方的藥草及食材。羅勒:緩解頭痛、頭暈、嘔吐、便祕、肚子痛及壓力造成的失眠。心靈較脆弱的人,拿不定主意的人,注意無法集中或容易因為神經緊張,導致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及潰瘍的人,羅勒精油可以強化自信及心理能量。鼠尾草:鼠尾草的拉丁文是指「Strengthen the brain」,即「強化腦部,促進記憶」,喉嚨痛時喝杯鼠尾草茶也能改善,但哺乳媽媽不能飲用,因為鼠尾草有斷奶的作用。大蒜:能夠降低膽固醇及俗稱壞的膽固醇(LDL)、高血壓及調節免疫力。新冠肺炎流行期間,美國紫錐花缺貨時,許多藥草師改用大蒜替代,但一天要用上一球生大蒜才有效,因此大蒜又稱「便宜紫錐花」。牛蒡:對於濕疹、乾癬、皮膚炎效果很好,同時能夠排除過多的尿酸,預防尿酸沉積於關節中。牛蒡含有膳食纖維、菊糖等,有益腸胃道消化及改善便祕,但不建議單獨使用過量,容易使皮膚出疹,建議與蒲公英共用。肉桂:糖尿病期刊研究顯示,每天只要半小匙的肉桂粉就能減低血糖、三酸甘油脂、低密度膽固醇及總膽固醇。這是因為肉桂具有生物活性,類似胰島素的功能,並能延緩胃排空,讓血糖上升幅度不會過劇。芹菜:能降血壓,它的籽具抗發炎作用,用於改善關節炎、降低尿酸,具有輕微的利尿作用,希波克拉底當年用芹菜來安定神經。科學研究發現芹菜有很豐富的鈣,事實上它的根、葉、莖、籽都能使用。丁香:帶有麻辣感覺,因此被視為有麻醉(analgesic)效果的香藥草,如果牙齦發炎,可以將丁香磨粉直接塗抹於牙床按摩。丁香同樣也對消化、噁心、反胃有幫助。迷迭香:能夠刺激血流循環及有助腦部功能,由於它能促進顱內血流,所以近年還有研究認為它與鼠尾草同樣有助預防阿茲海默症,防止記憶減退、嗅覺退化、視力衰退等,可多用於料理中或者使用其純露內飲。山楂:有助心律不整、心臟及血管功能,改善腎臟疾病造成的心臟問題,並增加冠狀動脈血流及強化心肌功能。有助於照顧微細末梢血管的功能,能夠改善老年人下肢麻痺、認知退化及記憶不好的症狀。守住記憶力茶飲準備材料:迷迭香1份、鼠尾草1份、洋甘菊1/2份、香蜂草1/2份製作與使用方式:按比例混合成半磅用量,每次取2-3小匙與250ml熱開水沖泡,浸泡15分鐘後再飲用。如果是新鮮香草,必須取1/4杯新鮮香草混沖成1杯熱開水。迷迭香、鼠尾草及香蜂草是最有助記憶力的香草植物,國家地理雜誌曾研究發現地中海人瑞最愛喝的飲品就是蒲公英、迷迭香及鼠尾草;英國新堡大學長時間研究植物與失智症關係的同時,發現香蜂草及鼠尾草萃取物的功效類似乙膽鹼酯酶抑制劑,作用在紋狀體(肢體協調性、睡眠)及海馬迴(情緒),不會作用於大腦皮脂,有助記憶力、情緒穩定及認知能力。但可不是鮮採幾葉沖泡就有效果,要使用足夠用量才有效。
-
2021-05-14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膝關節清創,對麻醉不良反應 心外名醫吐血休克險死
我這輩子有多次大大小小「被」手術及麻醉的經驗,一半是以關節鏡修復膝關節半月軟骨或清創手術,但我從沒想過會遇到致命性的麻醉不良反應情形。8年前,我的右膝第二次開刀,因為半身麻醉就可以了,就不以為意,在沒告知家人的情況下接受手術,沒想到麻醉不順,最後改成全身麻醉。惡心反胃 吐出逾500cc血術後醒來,我對麻醉藥的反應相當強烈,惡心、反胃,趕緊請護理師給我一個大臉盆,第一口吐出透明的胃液,第二口吐出黃色的膽汁,吐完後才剛躺下不到3分鐘又想吐,這次吐完膽汁後,我請求打止吐針,才剛講完,就有一股要大量吐的感覺,在毫無預警情況下,一口吐出超過500cc的鮮血。吐血的當下,第一直覺是「這是動脈血」,然後就職業病發作開始鑑別診斷,分析是食道出血?是靜脈瘤破裂?或是食道靜脈曲張?還是胃潰瘍?肝硬化?還沒想完,我又吐了第二口鮮血,這次的量大約有300至400cc。虛到全癱 緊急做心肺復甦我聽到護理師大喊「張醫師吐血了」,之後就一陣虛脫,累到全癱,連手指頭都動不了。護理師喊人做CPR(心肺復甦術),我隱約感到有人來量血壓,聽得到手忙腳亂的聲音和對話,但我叫不出聲、手也沒力,眼前一片黑暗,最後只聽到一句60over30(血壓),就不醒人事。被診斷為「馬魏氏症候群」我感覺到自己好像只暈過去一秒,其實已經暈了15至20分鐘,護理長在一旁關心的說:「這不丟臉,我們會處理」時,我還不知道她在說什麼,人就像煎魚一樣被翻身,原來我在休克時已經「脫肛、尿失禁」,整個床單和衣服都是排泄物。這次的驚險事件,被診斷為「馬魏氏症候群」,因為我對麻醉產生不良反應、劇烈嘔吐,導致食道急遽痙攣、收縮,黏膜因此出現4至5公分撕裂傷並出血,經妥善治療後,食道撕裂傷才癒合。人生無常 不應輕忽風險在鬼門關前走一回,我深刻體悟到人生無常,要活在當下,不應輕忽麻醉風險,也不要怕家人擔心而不告知要動手術,若我當初就這樣走了,家人一定很錯愕傷心。我發現,人在將死的那一刻,真的只剩下聽覺,所以當摯愛要離世時,可以跟他或她說話,讓他或她能夠安心地走。醫學辭典/馬魏氏症候群馬魏氏症候群占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5至10%,通常為過量飲酒引起。患者因持續性嘔吐,造成急性腹內壓力上升,導致胃和食道交接處的粘膜產生撕裂傷,形成上消化道出血。小於5%的病患須接受內視鏡治療,極少部分須接受血管栓塞或手術處置。張效煌小檔案現職: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移植及人工心臟中心主任、台灣整合心臟醫學協會理事長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德國柏林洪堡及自由大學醫學博士、中央大學電機工程博士專長: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達文西心臟手術、人工心臟及心臟移植手術、大血管手術等經歷:德國柏林心臟醫學中心心臟外科醫師、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外科加護病房主任、台灣心臟外科研究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
-
2021-05-05 新聞.元氣新聞
女星懷胎十週寶寶「沒有鼻骨、腸外露」 患愛德華氏症忍痛引產
香港模特兒、演員符曉薇與歌手陳柏宇於2017年結婚,隔年順利生下大女兒,2020年則因子宮外孕大出血,切除一邊輸卵管。期盼能再多個孩子的她,今(5)日,她於Instagram透露前陣子發現自己又懷孕了,但卻在產檢時被診斷出胎兒有愛德華氏症,忍痛引產。符曉薇5日在IG寫下從知道懷孕到痛別寶寶的過程,一直嘗試想再生的她,在等來驗孕棒上的「+」號時,以感恩的心期待的寶寶的出生,還常在晚上想著寶寶會像誰?抑或幻想著寶寶與大女兒玩耍的樣子,並說道:「去產檢時聽到你的心跳,把我反胃嘔吐的感覺通通都忘記,只剩下滿滿的幸福。」不過符曉薇接下來透露,當她懷孕10週5天去產檢時,被告知寶寶可能有唐氏症或心臟問題,符曉薇坦言「聽完之後我整個人迷失了。等報告的一星期每日除了哭,就是上網看其他媽媽的經歷」,不過她與老公商量後決定,假如真的是唐氏症,也會生下寶寶。但最終等來的通知不是唐氏症,而是愛德華氏症!符曉薇上網搜了關於愛德華氏症的資料,直言:「愛德華氏症根本是沒有希望的病。很大部份胎死腹中,就算可以出世,都是得幾分鐘或者幾個鐘或者幾個月。」後來她再做檢查,更透露「醫生一路解釋我BB的問題,左右腦沒有分左右,心有嚴重的問題,沒有鼻骨,腸外露,手少了一隻骨,腳也是彎的。」,「雖然已經好肯定是愛德華氏,就算不是,也是一個畸胎,有非常嚴重的問題」,最終只能忍痛引產。符曉薇寫出這篇文,配圖還是懷孕時與老公、大女兒「一家四口」的合照,歷經痛失寶寶打擊的她還對寶寶說對不起,坦言:「我相信這一次會是我最後一次懷孕,我已經沒有勇氣去承受再一次的打擊。」
-
2021-05-04 寵物.照顧指南
寵物知識+/狗狗健康主人要顧!盤點12種常見疾病和如何預防
狗狗身為哺乳類動物也會有大小疾病,因其構造和習性,常罹患的病和人類有些差異;加上狗不會說話,有些生理的變化需要靠飼主細心觀察才能發現異狀。以下整理狗狗的12種常見疾病,帶您了解成因和預防方式,幫助毛小孩預防勝於治療,若得病也能盡早察覺,不耽誤治療時間!▲犬傳染性肝炎幼犬感染居多。主要是侵害肝細胞與內皮細胞,症狀為厭食、精神不振、發燒嘔吐、下痢和軟便,病情嚴重者會明顯腹痛和扁桃腺腫大,有些會在發病後12~24小時呈現藍眼症:眼睛結膜炎、分泌物增加,並有角膜水腫及混濁。△預防注射犬傳染性肝炎疫苗,幼犬若在12週齡以前注射疫苗,則需在14~15週齡時補強一次,方能獲得1年以上的免疫力。為維持其免疫性,成犬應每年補強注射一次。▲狂犬病狂犬病是最重要的人畜共通疾病之一,由病毒感染,病毒經傷口周遭神經抵達中樞神經遍布全身,可感染所有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犬、貓等,死亡率高。症狀主要是行為異常,瞳孔初期放大、後期縮小,咽喉逐漸麻痺,使得犬隻吠叫聲改變、下巴下垂、流涎,最後行動失調、麻痺、抽筋進而死亡。△預防注射狂犬病預防疫苗,健康犬隻年齡約4~5月時注射一劑不活化疫苗,之後依疫苗效能每隔半年到一年施打一次。▲犬瘟熱犬瘟熱俗稱麻疹,是死亡率很高的傳染病,病毒從感染犬隻的分泌物,經由空氣、直接或間接傳播。早期常見症狀為發燒、無食慾、精神不振、眼屎多、流鼻涕、咳嗽、肝炎、下痢、血便等,後期則會出現抽筋、麻痺、行動失調等精神症狀。目前無特效藥,傳統投藥(抗生素)無效,可使用 對症療法和支持療法等使死亡率降低。△預防注射犬瘟熱疫苗,可在幼犬6週大時,開始施打含犬瘟熱疫苗的幼犬第一劑預防針。接著再追加二劑,以後每年補強。▲犬疥癬蟲症疥癬蟲寄生於真皮內,傳染力強,最常發生的患部為跗關節、肘、眼周、口鼻、耳朵、腹胸和尾巴的基部。患部會出現脫毛、結痂、劇癢,常因搔癢而引發細菌感染致化膿、惡臭等情形。△預防避免和病原接觸,家犬須和來歷不明的寵物,尤其是街頭的流浪貓狗保持距離,避免直接接觸。▲毛囊蟲症健康皮膚即存在少量毛囊蟲,若犬隻虛弱或免疫不全時,毛囊蟲就會大量繁殖,侵佔毛囊導致禿毛,多好發於臉部和嘴角;若再受到細菌感染,會遍及全身,甚至惡化成毛囊炎和膿皮症,形成頑固皮膚炎,並發出惡臭。△預防1.毛囊蟲症被懷疑和遺傳有關,故曾病發的犬隻不建議繁殖。2.提高犬隻免疫功能可降低毛囊蟲感染之風險。3.使用預防寄生蟲感染的外用滴劑。▲犬冠狀病毒腸炎該病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的腸道疾病,藉糞便、嘔吐物、被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器皿來傳播。常見症狀為間歇性嘔吐、下痢、厭食、輕微發燒、抑鬱、排便惡臭並為淡橘色,甚至為含黏膜和血液之噴射水樣痢,偶爾可見呼吸道症狀。△預防犬冠狀病毒最易和犬小病毒復合感染,造成高達89%的死亡率,所以最好能同時注射犬冠狀病毒疫苗及犬小病毒疫苗,則能同時預防犬冠狀病毒和犬小病毒出血性腸炎復合症。▲犬小病毒性腸炎犬小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直接或間接傳染給無抗體的犬隻,侵害其腸胃道,好發於6~20周的幼犬,各年齡層都可能發生;少數幼犬會被侵襲心肌。初期有發燒、食慾不振、精神不振等類似感冒的症狀,接著會持續性嘔吐下痢,腸管黏膜受損出血而拉出帶血惡臭的排泄物,若未即時送醫會脫水休克死亡。△預防於6~8週齡給予第一劑疫苗,之後每2~4週重複注射一劑,直到滿16週齡;於6月齡或1歲齡時補強注射一劑,之後每三年一次。▲犬傳染性支氣管炎又名哮喘或犬舍咳,屬呼吸道疾病,常與副流行感冒病毒一同感染。發病原因為環境因素包括濕度過高、寒流等氣候變化。該病潛伏期約5~10天,常見症狀為劇烈乾咳、反胃、嘔吐,嚴重者會嗜睡、發燒、食慾不振及肺炎,甚至死亡。病症一般持續10~20天,劇烈運動和興奮會使病情惡化。△預防1.避免犬隻與其他狗接觸,尤其是年輕的小狗。2.疫苗接種。3.以胸背袋取代頸圈,減少壓迫喉嚨及氣管引起患犬咳嗽。▲犬副流行性感冒由病毒引發呼吸道感染,大部分的病例發病於感染後2~9天,症狀輕微而不明顯,一般常見乾性、刺耳的咳嗽,持續約2~6天,伴隨數天的輕微發燒、黏液性鼻分泌物、咽頭炎與扁桃腺炎。△預防注射副流行性感冒疫苗。▲慢性腎衰竭腎臟組織損壞的疾病,導致尿毒症並影響生活品質。腎功能減弱使犬隻無法順利代謝血液中的廢物,產生食慾降低、口渴、頻尿或少尿、毛粗糙、倦怠、嘔吐等症狀。病因為漸進性的腎病,或是重複性、嚴重的非漸進性腎臟損傷(如重金屬、具腎毒性的藥物等),通常老狗的患病比例高過年輕犬隻。△預防1.不要讓寵物吃到會中毒的食物,例如葡萄、巧克力等,並確保寵物有清潔的飲用水;也要注意別讓寵物暴露在有毒物質的環境下,例如殺蟲劑、蚊香、消毒藥水等含有除蟲菊配方的化學物質。2.常常幫狗刷洗牙齒,牙齒疾病也是慢性腎衰竭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因此保持寵物良好的口腔健康非常重要。3.年度的血液和尿液生化健康檢查以及超音波檢測,及早發現防止腎衰竭。老齡犬應每年檢查一次血液、尿液以及超音波檢查,並監測寵物的食慾、飲水量和精神狀態等。▲鉤端螺旋體症帶菌的犬隻尿液排出病原體,進入食物飲水中,經口腔或受傷的皮膚感染。病原體分成兩型-黃疸型及出血型,黃疸型主要感染腎臟,引發間質性腎炎,約有15%病例引起嚴重肝損壞,產生黃疸;出血型有高燒、厭食、眼屎多、腸胃肝腎受損相關的症狀,有70%病例出現黃疸和黏膜出血。△預防1.犬隻10周大時給予第一劑預防針,之後3~4周追加一次;滿周歲後每年施打一針。2.避免狗隻於溪澗玩耍或飲用溪水,接近水道時用狗繩牽引狗隻,與狗隻散步時應自備食用水供狗隻飲用。▲心絲蟲症該病經蚊子叮咬傳播,心絲蟲有10~67%可能移入犬隻的眼球內,也可能會移行到身體其他部位,心絲幼蟲在犬隻體內發育4~6個月長為成蟲,隨後繁殖幼蟲於血液中。心絲蟲寄生於右心室及肺動脈引發功能衰竭,症狀為精神不振、呼吸困難、咳血、身體機能降低、充血性心衰竭,嚴重者會產生心血管疾病最終死亡。△預防1.幼犬6個月大後每半年定期健檢,適時給予投藥做預防或治療。2.外出時盡量避免長時間讓犬隻停留於蚊子眾多的水溝、池塘、草叢等環境,減少被病媒蚊叮咬的機會;留意家中環境清潔衛生、定期清空容器積水、疏通水管、安裝紗門等,減少病媒蚊孳生。
-
2021-04-20 養生.抗老養生
「穀雨」回溫濕氣重,養生首重袪濕健脾 4種天然食材助清熱理氣
穀雨作為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俗諺是這麼說的:「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意思就是從這個節氣開始,霜雪終於徹底遠離了。杜甫詩寫到:「蜀天常夜雨,江檻已朝晴。」正是形容這種夜雨晝晴的風情。自此開始,豐沛的雨水使得浮萍大量繁衍,依隨河水漂浮而生,成為獨特景觀,鳴叫的斑鳩(一說為布穀鳥)似乎在催促著人們切莫怠惰,趁著春光明媚的日子,辛勤工作,才能收得百穀綿延。桑樹和麻樹上頭,也開始見到戴勝鳥,自然景緻在在提醒人們,時至暮春了。日出穀雨茶,畫五毒驅毒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寫道:「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雨讀作去聲,如雨我公田之雨。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穀雨作為播種天,此時也是春茶的收成期。因應冬蟄毒蟲的復甦,民間祈求農作物豐收,闔家老少平安,因此也會張貼「穀雨畫」,《青齊風俗記》提及:「穀雨日畫五毒符,圖蠍子、蜈蚣、蛇虺、蜂、蜮之狀,各畫一針刺,宣布家戶貼之,以禳蟲毒。」或以五色彩圖剪五毒型態,貼在門楣,藉此驅走毒蟲災厄。古代詩人特愛穀雨,不只是飄雨的美景令人流連,雨聲品茗也是一大特點。「清茶素琴詩自成,品茶聽雨樂平生;滾滾紅塵多少事,都付南柯無跡尋。」一縷縷的輕煙在山谷間飛盪,一縷縷的茶香也在杯中縈繞,增添生活的閒適與情趣。清明之前的採摘茶,稱為「明煎茶」,芽葉細嫩,茶味醇和;清明後、穀雨前的採摘茶,則稱「雨煎茶」,天清地明的茶葉水分飽滿,茶湯鮮濃;穀雨到立夏間的採摘茶,就稱作「穀雨茶」,又叫「二春茶」,此期的芽葉肥碩,茶香餘味悠長。沏上一壺穀雨茶,令滿室充塞著幽幽茶香,坐臥悠閒,細細品啜,感受煙雨好春光。穀雨陰沉沉,首重祛濕疏暢曆書提到:「斗指癸為穀雨,言雨生百穀也。時必雨下降,百穀滋長之意,蓋本於此。」穀雨起,降雨增多,空間濕氣滯重,處於春夏之交的氣候,容易受到濕邪入侵,呼吸道過敏、脾胃毛病、筋骨、神經痛、失眠等疾,應運而生。俗諺指出:「穀雨陰沉沉,立夏雨淋淋。」綿綿濕雨一方面為農作物帶來滋養而豐收,像是春茶、梅果、牡丹、香椿等,另一方面卻也使得情志受到影響,心頭彷彿烏雲滿布,中醫學理說:「濕邪是萬病之源。」特別是在春夏轉變之際,早晚溫差漸大,此時,保持內外平衡就顯得相當重要。飲食上首重脾胃祛濕 清熱解毒健脾理氣《素問.保命全角論》說道:「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春天肝木旺盛,穀雨期間脾臟暢旺,依順四時養生的原則,飲食上首重脾胃祛濕,一來清熱解毒,二來健脾理氣,三來祛濕舒筋。以下列舉相關食材,彙整如下:1.香椿:農曆三月三,正是香椿芽上市的節令菜,又稱作「樹上蔬菜」,俗諺說:「三月八,吃椿芽。」《本草綱目》記載:「香椿可以祛風解毒,椿葉可生髮,樗根疸。祛蛔蟲。」《唐本草》也寫到:「葉煮水,可以一洗瘡、疥、疽」,可說藥食兼用,具有健胃理氣、止瀉消炎等效用。2.黃豆芽:味甘、性凉,入脾、大腸經,具有多種維生素,可預防心血管硬化、調節膽固醇,具有清熱明目、補氣養血等功效。3.馬齒莧:甘、酸、涼,歸肝、大腸、膀胱經,又名長命草、五行草,《新修本草》記載:「主諸腫瘤疣目,搗揩之;飲汁主反胃,諸淋,金瘡血流;用汗洗唇,面瘡。」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痢、利尿除濕、帶下癰腫惡瘡等症。4.桑葚:性寒、味甘、酸,歸心、肝、腎經,又名桑果、桑棗,汁濃似蜜,香甜可口,營養價值極高,可食用亦可入藥,可預防血管硬化、皮膚老化,具有滋陰養血、生津潤燥、補肝益腎、緩解眼睛疲勞,提升免疫力等功用。循令食.家の味♦ 薑絲椒芽湯食材:紅椒一顆、黃豆芽五十克、薑絲、麻油、白醋、食鹽、太白粉各適量作法:1.黃豆芽洗淨、紅椒切成小塊,備用。2.油鍋預熱,黃豆芽入鍋煸炒,倒入白醋炒至八分熟,起鍋,備用。3.取鍋加水和雞湯,放入薑絲,待煮沸後加入紅椒,再放入炒好的黃豆芽、適量調味料,燉煮三分鐘。最後,調入太白粉勾芡,淋上麻油,即成。♦ 韭陽鹹粥食材:韭菜三十克、梗米五十克、鹽適量作法:1.韭菜洗淨、切段,備用。粳米洗淨,備用。2.取陶鍋,加入適量水,放入梗米和韭菜一同熬煮。3.待熟爛後,調味即成。※本文摘自博思智庫《循令食 家の味:24節氣歲時紀》 作者:陳品洋出版社:博思智庫出版日期:2021/02/04
-
2021-04-05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抗氧化、降脂又保肝 中醫教你不知道的陳皮吃法
陳皮主要用於脾胃氣滯引起的胸腹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等病症。也具有抗氧化、降脂、抗炎、保肝等作用詩詞裡的藥草橘柚懷貞質,受命此炎方。密林耀朱綠,晚歲有餘芳。殊風限清漢,飛雪滯故鄉。攀條何所歎,北望熊與湘。—唐.柳宗元《南中榮橘柚》詩人寫道:橘柚懷有堅貞的品性,受大自然的使命生長在炎熱的南方。茂密的林中,綠葉下耀眼的是那橙黃的果子,成熟的果實在歲末還會散發陣陣芳香。南北的橘柚具有不同的品質,漫天飛舞的雪花滯留在北國故鄉。詩人雙目凝視北面的熊、湘兩山,手攀橘柚枝條,歎息什麼呢?詩人歎息自己不能像橘柚一樣生活在原來的出生之地,思歸不能,不能實現自己的濟世抱負,表達了詩人長久積鬱心中的不平和怨憤。製作陳皮的果實與詩中所描寫的橘柚稍有不同,但芳香的氣息和功效類似,南方出產較多,也許詩人看到的是類似其家鄉的果實而引起了鄉愁。陳皮,又稱為廣陳皮、橘皮,存期不足三年的稱果皮或柑皮,存期足三年或以上的才稱為陳皮,年份越高的陳皮越陳香醇厚,更有著「百年陳皮勝黃金」的說法。陳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主要用於脾胃氣滯引起的胸腹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等病症。陳皮可用來製成陳皮餅、陳皮糖、陳皮梅、陳皮薑,或者用來入湯、燒菜,直接用來泡茶味道亦香醇。《本草綱目》記載橘皮「為脾、肺二經氣分藥」,能「療嘔噦反胃嘈雜,時吐清水,痰痞(指痰濕)痎瘧(ㄐ一ㄝ ㄋㄩㄝˋ,指經年不癒的老瘧疾),大腸秘塞,婦人乳癰(ㄩㄥ,指乳房紅腫化膿)。入食料,解魚腥毒」。研究表明,陳皮主要含黃酮類、生物鹼類、檸檬苦素類化合物,揮發油和微量元素等成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陳皮具有抗氧化、降脂、抗炎、保肝等作用。防病藥茶方陳皮薑糖水適合風寒感冒、咳嗽痰少,胃寒腹脹、胃口不開的人群飲用。材料/陳皮絲3 克,薑絲少許,紅糖適量。做法/將陳皮絲與薑絲一起放入玻璃杯中,沖入開水,等待5 分鐘,加入適量紅糖調味,即可品飲。功效/本藥茶具有寬胸理氣、溫胃祛寒的功效。陳皮荷葉茶適合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體態肥胖、血脂較高的人群飲用。材料/陳皮絲3 克,乾荷葉1 克,乾山楂3 片,蜂蜜適量。做法/將陳皮絲、乾荷葉、乾山楂片放入杯中,沖入適量開水,等待5 分鐘,可加入適量蜂蜜調味,即可品飲。功效/本藥茶具有健脾化濕、開胃消食、降脂減肥的功效。※ 本文摘自《防病藥茶》。《防病藥茶》作者:許琳, 王恒蒼, 吳娟娟, 袁玉霞, 黃露寧編者:陳永燦出版社:幸福文化 出版日期:2021/03/24圖/《防病藥茶》書封幸福文化提供
-
2021-04-02 該看哪科.耳鼻喉
坐車就想吐?3敏感時刻最易發生!專家教5招抗暈
國內休閒旅遊風方興未艾,相信很多人都有暈車、暈船的經驗,只是程度不一,有的人只要坐上車就開始暈車,有的人只有感冒身體狀況不好時才會暈車,或者遇到極巔的山路才會暈車;不論是坐車、坐船或搭飛機,凡因為這種行進活動而造成身體不適的就稱為「動暈症」。眩暈和動暈症別搞混 感官衝突理論所致動暈症是如何造成的?耳鼻喉科醫師薛智仁表示,有人分不清楚眩暈和動暈症。所謂眩暈是指一般情況下,平衡系統發生左右不平衡所引起的,而動暈症就是因交通工具的搖晃,造成耳朵平衡器官的衝突,而造成噁心、嘔吐、頭暈。薛智仁說明,這就是所謂「感官衝突理論」(Sensory Conflict Theory),也就當人體在交通工具裡,視覺、聽覺和身體移動的感覺不相協調時,就容易發生暈車、暈船,這也是為什麼坐前座往前看感覺車子的移動時,暈車的情況會好一點。動暈症發作 臉色蒼白、嘔吐是常見症狀動暈症發作時每個人嚴重程度不同,症狀也不完全相同。一般動暈症常見症狀是在坐車坐船時出現臉色蒼白、冒冷汗、噁心,甚至嘔吐;除此之外,有些時候還會合併嗜睡、打 呵欠、唾液分泌增加、頭痛、打嗝、伴怠、神情淡漠,少數人則會因為嚴重的嘔吐致使身體脫水,甚至出現意識模糊。女性較易出現動暈症 這幾個敏感時刻要注意哪些人較容易暈車、暈船?其實幾乎每一個人都會被動暈症所影響,只是程度不一。會明顯受動暈症影響的人大約只有5%,其他9成的人則反應差不多。此外,研究也發現,女性也比男性容易出現動暈症的症狀,尤其是在月經即將來潮時或者懷孕時,甚至於在懷孕的時候,只要一個輕微的誘發性動作,就可能引起嚴重的嘔吐。另外,年齡也是影響的因素之一。研究發現,2歲以前的嬰兒幾乎不會出現動暈症,而2~12歲則是動暈症最明顯的年紀,從12~21歲便又慢慢的減低,這樣的情形會一直持續到40歲左右;過了50歲之後還在暈車、暈船的情形就少許多,但一般認為動暈症會隨著年齡而減少,可能是因為年紀大之後平衡器官的退化所造成。開車的人不會暈車 動作由自己操控很多人都有經驗,會暈車的人自己開車就不暈。薛智仁強調,暈車是視覺、聽覺和身體感覺不平衡所致,當自己開車時,轉彎及變換車速的動作都由司機操控,使感官有所準備,較不會有不協調的情況,所以較不會暈車。搭乘交通工具 5招預防動暈發生1、行前睡眠要充足:搭乘任何長途的交通工具的前晚,一定要睡好,並且不要因為過度興奮而通宵不眠。2、不要過量飲用含酒精的飲料。3、服用暈車藥:凡坐車坐船必暈的,最好搭車前半小時服用止暈藥。這類藥物常見成分是抗組織胺類,可以減低內耳前庭器官的敏感度,有止吐的效果。4.、避免在交通工具上閱讀:坐車、坐船時,建議不要讓視線停在靜止的物體上,減少頭部晃動;必要時不妨平躺並閉上眼睛,可以緩和情緒,減緩不適。5、避開動暈症的人:若同伴中已有人發生暈車而嘔吐時,最好能避開,以免被暈車的氣氛所感染,或聞到嘔吐 物而被刺激誘發。坐飛機暈眩 缺氧導致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搭乘長途飛機時,也會感覺到頭暈頭脹、下肢腫脹等的不良經驗,有時有人也會有反胃等不舒服症狀,就是所謂俗稱的暈機症狀。一般多以為是機艙擁擠而暈機,其實這些症狀多數是缺氧引起,類似高山症。不過,藉由一些改善也能減輕症狀,例如:穿寬鬆衣物、多喝水、避免喝酒及服用安眠藥、多起來活動,或是維持深而緩慢的呼吸等都有幫助。延伸閱讀: ·出遊最怕暈車! 除了挑對位置,按2穴位也行得通 ·如何分辨是單純頭暈、還是眩暈症? 專科醫師完整解析症狀、治療方式...愛熬夜得小心
-
2021-03-02 養生.健康瘦身
低碳飲食和間歇性斷食何者能有效減重?專家揭曉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Atkins、Paleo和Dukan等飲食減重法是以「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為基礎。一旦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減少到每天20公克以下,就會引發稱為「生酮作用」(ketogenesis)的過程。生酮飲食的提倡者很多,如勒布郎詹姆士、金卡戴珊與荷莉貝瑞(LeBron James、Kim Kardashian、Halle Berry)。我認為這是減輕體重的有效方法,但它有一個問題:會產生非常令人不舒服的副作用,包括從劇烈的頭痛,到全身虛弱無力、便秘、反胃和嘔吐(至少你不覺得餓),以及類似流感的症狀等。生酮飲食的目的是讓體內缺乏碳水化合物,因此可以用光身體的儲備能量。一旦不攝入任何可分解為葡萄糖的食物,便會迫使身體開始使用儲存在肝臟中的葡萄糖。人類到目前為止,都是將脂肪集中在體內作為主要儲備的能量。然而在本書第一章裡,我們曾提過「肝臟」也可作為能量儲存器。在挨餓(或節食)時,或者在消耗大量能量但未攝入大量食物時(如跑馬拉松),人體此時最需要的便利快速的能量就來自肝臟。肝臟可供應兩到三天的儲存能量。然而,正如我們之前說過肝臟所儲存的葡萄糖必須被水包圍才能使用,因此與脂肪相比,這是非常「重」的能量來源。任何熱量限制飲食法的最初減肥效果,都是來自肝臟中消耗掉的這些葡萄糖儲備—因為隨著能量消耗,將它們保留在肝臟中的水分也會流失。結果呢?最初減掉的體重相當多,但減掉的重量都是水而不是脂肪。如果想更瞭解人體這兩種能量來源(脂肪和肝臟)的話,請各位把人體想像成一輛「混合動力」車。混合動力車多半時間都依靠電池運行(在人體中可比作肝臟),但當電量不足時,它就會切換為使用汽油動力來供應能量。一般日常工作中,我們會依靠肝臟來提供主要的能量來源。當肝臟的電量不足時,就會被迫轉換而使用另一種能源,也就是脂肪(油箱)。生酮飲食的倡導者等於是將他們的混合動力能量選擇在空的肝臟(也就是沒電的電池)上。因此,當肝臟「用光能量」後,整部發動機(人體)的運轉效率就會降低,因而更容易用光油箱(減輕體重)。生酮飲食還有另一個主要缺點,如果你要保持減輕後的體重,就必須終生堅持下去。但考慮到它的極端副作用,這可能相當困難,而且在街上也很難找到不含碳水化合物的營養食品。當生酮飲食者的電池(肝臟葡萄糖)用完時,身體就會「燃燒」脂肪,減重者可以感受到這一點,因為他們的大腦被迫使用「酮體」(ketone bodies)作為能量。許多這種飲食法的追隨者會說,這種替代性的大腦燃料,能讓他們更加警覺並讓思考更為清晰。這有可能是因為我們的祖先處於食物匱乏的環境時,若具有快速清晰的思考能力,便是演化上的生存優勢。除了生酮飲食的副作用較多之外,平常也很難找到正確的食物,因此生酮飲食實踐者的意志必須非常堅定,他們可能也要習慣有點飄飄然、耳中嗡嗡鳴響的日常狀態。我個人不建議任何人嘗試生酮飲食,因為正如本書介紹過的大多數減重飲食法一樣,如果你透過這種方式減輕了很多體重,然後又恢復成以前的正常飲食後,那麼你就會重新回復所有減掉的體重,而且還會變得更重。間歇性斷食「間歇性斷食」(intermittent fasting)的普遍做法是5/2飲食法和16/8飲食法。5/2飲食法就是在一週中有五天正常飲食,然後在不連續的兩天內,限制卡路里攝入量為500至600大卡。16/8飲食法則是只能在一天中的八小時內進食,然後在剩下的十六小時內只能喝茶、咖啡和水,也就是只要早餐或晚餐不吃就能辦到。兩種飲食法都建議食用健康食品,並避免加工食品或速食。跟前面說過的許多種飲食法不同的是,間歇性斷食就像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一樣目前仍「很受歡迎」,也就是說它很可能對某些人真的有效。我們說過,在舊式的傳統思維裡,認為長時間禁食或減少進餐次數,攝入的卡路里數量便會減少,因此就能量輸入/輸出公式而言,體重一定可以減輕。不過我們現在知道,光是單純限制熱量並不能持續減重。那麼這種飲食法的效果到底如何呢?由於減少進食機會的同時,還需避免食用加工食品和垃圾食品,因此有機會讓實施這類飲食者的胰島素狀態和omega比例得到改善,所以體重設定點確實有可能降低。※ 本文摘自《我們為何吃太多?全新的食慾科學與現代節食迷思》。《我們為何吃太多?全新的食慾科學與現代節食迷思》作者:安德魯‧詹金森 譯者:吳國慶出版社:八旗文化出版日期:2020/12/30《我們為何吃太多?全新的食慾科學與現代節食迷思》書封。圖/八旗文化提供
-
2021-02-15 科別.消化系統
上腹不適當心是胃結石! 醫告訴你如何預防治療
結石是一種常見疾病,它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在人體內的官腔內形成固體塊狀物,石頭要是長在膽囊那就是膽結石,長在腎臟就是腎結石,而如果長在胃部那就是胃結石了。近期,我收治了一位80歲的患者,近一年來出現反覆上腹部疼痛,食慾下降,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起初,他在老家當地醫院就診,查胃鏡提示胃多發結石,引起胃多發潰瘍,行胃鏡下碎石+結石取出術。不幸的是,術後該患者胃腔內仍有一枚巨大結石未能取出,且難以自行排出。到我的門診時,該患者已因胃結石引起中度貧血,血紅蛋白僅61g/L,嚴重影響生活。所幸,最後手術成功,順利清除胃結石的困擾。胃結石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胃結石多因空腹進食易再次於胃內再凝聚或聚合的食物。最常見的有柿子、山楂;早些年柿餅、黑棗較多;個別的還有年糕。這些食物多在空腹時較多量進入胃內,因無其他食物而再次聚集,粘連在一起形成團塊,並在胃酸的作用下逐漸形成較硬的外殼,因團塊較大無法通過胃的出口(幽門)。吞入不適當的食物或雜質,形成胃內凝結物或結石的時間,短者數小時,長者數月或數年。形成的結石可由小變大,結石可以是單個,也可以是多發的3到5枚,小而光滑的胃結石可能隨胃腸蠕動,經由糞便排出體外。胃結石會產生哪些症狀?胃結石可發生於任何年齡階段的人,如幾個月的嬰兒和80多歲的老人。胃結石形成後,大多數患者有上腹不適、脹滿、噁心或疼痛感;有些病人有類似慢性胃炎的症狀,如食慾不振、消化不良、上腹脹、鈍痛、反酸、燒心;部分病人可合併胃潰瘍。而粗糙的胃結石可引發上腹飽脹、反胃、噁心嘔吐及上腹痛,甚至消化道出血,當結石長期刺激胃黏膜,便可造成胃潰瘍、胃出血,嚴重時可引起胃穿孔,腹膜炎。如果潰瘍長久不能癒合還可產生癌變。胃結石也可排入小腸,大的結石由於堵塞腸腔,可引起腸梗阻。胃結石主要治療方法有哪些?藥物治療:碳酸氫鈉軟化溶解結石,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促進結石排出。手法碎石療法:行腹外按摩擠壓,使胃結塊破碎變為小塊狀,然後洗胃或給與瀉劑,加快結石排出。缺陷:只能針對無明顯症狀和無並發症的胃石病人,洗胃可能造成並發症。X線下網套碎石:用金屬導線製成一網插入胃管中,在鋇劑顯示胃石時讓套網套住並拉緊導線切割胃石。缺陷:反复操作切割結石的過程中可能會損傷胃部。內鏡下分割碎石法:具有創傷小,無痛苦,可徹底根治胃結石的優點。此例病人就是採用了內鏡下分割碎石法。體外衝擊波碎石治療:以12千伏電壓每分鐘放電80次,共衝擊1500至2000次,一般結石便呈破碎狀影。缺陷:高頻率衝擊會對胃、脾造成極大損傷。外科手術治療:開刀取石。缺陷:術後疼痛,對身體損傷大,恢復慢,刀口可能會感染而導致並發症。如何預防胃結石?進食柿子、山楂等食物注意以下幾點:1、不要空腹食用2、不要喝茶、飲酒後食用3、不與魚蝦、螃蟹等高蛋白的食物同時食用4、一次少量食用胥明(作者為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1-02-06 癌症.飲食與癌症
每5位癌友就有1人死於營養不良! 癌症營養補充迷思大盤點
根據研究顯示,將近8成的癌友都曾有過營養不良的問題,也常因此不得不中止治療或降低用藥劑量;臨床統計,每5位癌友就有1人死於營養不良,而非癌症所致,可見癌友的營養不良危機恐成治療破口,讓人不得不重視。以下整理常見癌症營養補充品相關提問,幫助癌友了解癌症營養補充的重要課題。Q1:造成癌友無法正常飲食的主因為何?A:其實癌症腫瘤有可能會造成味覺改變而影響食慾,以肺癌為例,會讓癌友吃得比以前酸才能嚐出酸的味道;而消化道的癌症也會阻礙營養吸收,所以出現惡病質的情況也會比較明顯。除了癌症本身,化療也會讓癌友噁心想吐外,也有36%至71%的化療患者會出現味覺改變,雖然不影響飲食,但因為味覺的減退或消失,會讓癌友感受不太到食物的美味而影響食慾,也不願意進食,使得體重下降,身體也沒有足夠的能量去對抗癌細胞。Q2:什麼是癌症惡體質?若出現癌症惡體質該怎麼辦?A:當癌友因癌症導致身體代謝異常,體重嚴重減輕且肌肉無力引發肌少症,身體分泌發炎物質,讓癌友容易感到疲倦等現象,使體重快速下降,且時時處於高血糖的狀態。癌友在高代謝的狀態下,會需要攝取更多熱量,讓身體能有充足的營養,每日補充熱量每公斤需達到35至40大卡,才能維持良好的身體狀態。目前要改善癌症惡體質,主要還是要治癒癌症這個病因,因此可針對以下這幾點來做改善與治療。1.藥物治療:為了讓惡體質患者增進食慾來增加體力與體重,目前以針對增進患者食慾為主的藥物來治療,如:黃體激素類藥物、類固醇等。2.改善疲勞治療:癌症腫瘤的病患比較多有疲勞的現象,會為了保存能量而降低活動量,但這也容易導致身體肌肉萎縮。建議癌友可以適當的運動,或是以散步這種輕度運動來讓肌肉活動,提升活動力。3.心理輔導:通常癌友會感到緊張、消極、焦慮等負面情緒,心理上的壓力與情緒也會影響患者食慾,更加重厭食的情況。照護者或親友可常常與患者對話,聊一些令人開心的事情或是患者感興趣的事物,藉此轉移對於疾病的注意力。4.飲食管理:飲食的部分,建議以優質蛋白質、好消化的飲食為主,避免過鹹、高脂肪或辛辣刺激的飲食。營養最主要的就是優質蛋白質,以供應病患營養,可補充胺基酸,如:麩醯胺酸,來協助組織的修復。國外研究指出,Omega-3脂肪酸補充品對歷經體重下降的癌友,可能幫助穩定體重,或是減緩體重下降的速度。而Omega-3的來源可從魚油、藻油中獲得。Q3:癌友應該攝取多少營養?A:有關癌友營養的攝取,應諮詢醫師及營養師後使用,避免對於健康造成影響。1.足夠熱量:一般健康的人每公斤應攝取25至30大卡,若為癌友,在處於高代謝的狀態下,則每公斤需攝取35至40大卡。若患者在治療時有反胃、噁心想吐導致食慾不振狀況,可以在正餐之外補充營養品,能更快速營養,避免體重下降。2.優質蛋白質:建議可適度增加優質蛋白質攝取,幫助修護身體組織,又能提升免疫力,並且避免加工類食物及肥肉,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Q4:腫瘤癌症營養品與一般營養品的差別?A:腫瘤癌症配方與一般營養品不同之處在於,癌友在進行化、放療後,需要補充更多的營養以維持體力。因此,必須針對癌友需求提供充足的熱量、優質蛋白質及重要營養素。專業腫瘤癌症配方具備:1.濃縮熱量:適用營養不良、體重下降、惡病質之腫瘤癌友。2.添加乳清蛋白:有助組織修復、肌肉合成。3.含重要胺基酸:麩醯胺酸、支鏈胺基酸BCAA及精胺酸。4.含Omega-3:市售商品omega-3的來源有魚油或藻油,其中藻油無魚腥味、遠離海洋汙染。Q5:該如何挑選癌症營養補充品?A:市面上營養補充品眾多,專業醫護人員建議可針對以下這幾點來挑選:1.衛福部核准:是否認明為衛福部核准專供腫瘤癌症病人使用之特殊營養食品。2.適合國人體質:配方專是否為國人體質設計,才能符合國人病友的需要。3.臨床實驗:營養品配方是否經由台灣腫瘤癌症病患臨床實證,真正有助於癌友的營養改善。4.口味好:選擇口感佳、無腥味的營養補充品,讓癌友能喝得下,才能實質攝取、吸收營養。5.素食選擇:市售腫瘤癌症營養配方大多會添加魚油,素食癌友應注意成分是否適合食用。目前市面上已有omega-3來源是藻油的產品,可供素食癌友選擇。Q6:癌友也要注意血糖嗎?A:過多的糖分攝取也會造成身體負擔,而高GI食物會引起高血糖,增加身體的發炎反應,所以癌友營養補充品的選擇應注意是否低GI、建議糖量低於總熱量的10%,才能吃得安心又健康。Q7:如何分辨營養不良?A:以外觀來看,若營養不良會造成沒精神、易抽筋、影響治療等。除此之外,癌友平時可透過BMI(身體質量指數)與體重下降百分比這2項數據檢視自身是否有營養不良的狀態。
-
2021-01-27 養生.運動天地
從在校內都要叫計程車,到5年破50座百岳 26歲女嚮導:要開始才能很厲害
「這個揹20公斤建材的山青,是女生耶!」前往嘉明湖的路上,楊岳蓁纖細瘦弱的背影,卻扛著厚實的避難山屋整修建材,引起不少驚呼聲。不到26歲,卻在5年內爬超過50座百岳,如今更是專業高山嚮導,好體能和肌耐力,自然不在話下。很少人知道,5年前,她連在校內爬坡進校園上課,都要叫計程車。弱肌女,怎麼華麗變身的?沒有目標的大學生楊岳蓁接受女性健身社群「有肌勵」採訪,分享這段變身歷程。大學念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四年過得渾渾噩噩,功課很差、社團也玩得不精進,忙著夜唱、夜衝、吃宵夜,差點被二一,身材更嚴重發福。校園沿著山坡興建,超討厭走路的她,更常和同學叫計程車坐進校園。大二時,朋友揪團爬玉山,她也想「找一件很厲害的事情,來改變現在很糟糕的自己」,決定參加,沒想到從此改變一生。第一次登玉山,就遇到飄雨的大白牆,排雲山莊兩個年輕山友被大雨淋得失溫發抖,山友們紛紛借排汗衣、外套、煮薑茶照顧這兩個人。「從來都不知道,人跟人之間可以那麼緊密,對陌生人可以那麼慷慨不求回報的幫助!」從新竹客家庄到台北念書的楊岳蓁,在感受了台北的冷漠後,卻在山上找回了人與人間的溫暖和感動。差點喪命的嘉明湖暖意,讓楊岳蓁開始愛上登山,卻也太過自信差點喪命。大三時,她挑戰爬嘉明湖,走稜線時和嚮導相約跑步到目的地,沒想到一到嘉明湖卻引發超級劇烈高山症,完全感受不到美景,只有強烈的嘔心反胃,她勉強走回山屋避難所,全身冒汗濕冷,隻身躲在山屋外痛哭,頭痛欲裂。當時,一個完全陌生的山友,立刻讓她吃止痛藥、喝熱水,嚮導也讓她換掉濕衣服,隔天她才恢復神清氣爽,卻因前晚頭太痛頭昏眼黑,看不清是誰幫助了她。「未來,我也要像那位幫助我的大哥一樣,成為幫助別人的存在」這份感恩,楊岳蓁一直沒有忘記。肉腳變女山青大學畢業後,楊岳蓁投入保險業,但始終繼續爬山。女生爬山會遇到生理期、負重能力、肌力的挑戰,楊岳蓁持續自我鍛鍊,協助嘉明湖避難山屋、基地台的整修建材,揹近20公斤建材;也協助向陽山屋食材運補近30公斤。去年疫情爆發,無法出國的旅客,蜂擁進入登山領域,她轉職擔任高山嚮導,更常得幫團員背帳篷、睡袋、食材。很多人會問:爬山的耐力怎麼鍛鍊?楊岳蓁建議,就是一直爬,不要間斷,不要讓腿的肌力下降,把股四頭肌練強壯後,有力的肌肉可以支撐膝蓋,也可以避免爬山膝蓋痛問題。女生當嚮導,常會被質疑專業度和能力,但楊岳蓁認為「不需要變得很厲害才開始,要開始才能夠很厲害!」無法比上老山友能力經驗,就想辦法付出時間去累積,去學習,把別人的質疑當作自己前進的動力。 勇敢跨出舒適圈很多人會問楊岳蓁「我好想爬山,可是我因為什麼什麼理由,所以不能」,或是「我好想爬山,可是我不喜歡走路」、「我去登山,可是如果沒攻頂很丟臉怎麼辦?」透過「有肌勵」分享自身經驗,楊岳蓁想鼓勵更多人,我們常會有很多世俗眼光和負擔,想要符合別人的期待,不敢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其實,只要勇敢做自己就好!機會在自己手中,如果沒跨出去,永遠都不可能知道,跨出去,原來有多美好!「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01-06 科別.新陳代謝
喝油養生兼顧減肥? 醫曝「真實案例」下場...小心要命
一位30多歲女性上班族,為了減肥採取生酮飲食,每天起床空腹喝下一桶豬油,利用油在胃內的排空效果差,讓身體處於不飢餓、反胃的狀態。此辦法的確在短短半年內從70公斤瘦到55公斤,但這種極端的減肥方式,也讓她在短期內又胖回原本的體重。非正規減肥法 當心復胖還會影響健康耳鼻喉科診所黃哲緯院長表示,減重者若採取網路上各種非正規的減肥方法、非法的減肥藥或是坊間的直銷產品,只要無法與個人生活型態結合,不只會復胖,更可能比原先還要胖。該名女患者就是因為無法長期忍受不健康的減重方法,即便短期體重有下降,但心理上也受到負面影響,最後只能找尋體重管理門診尋求專業醫療團隊的協助,才漸漸地回到理想身材,目前持續地維持良好的體態且恢復原有的開朗。 長期處於肥胖 會提高死亡風險台灣對於成人的肥胖標準定義採取BMI身體質量指數,即為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若介於24-27kg/m2為過重,大於27 kg/m2則為肥胖。黃哲緯院長表示,肥胖短期內也許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的負擔,但只要處在肥胖的狀態下超過五年,死亡風險會比一般人多兩倍,若肥胖超過十五年,死亡風險更是一般人的三倍,由此可知「肥胖就是一種慢性疾病」。除此之外,肥胖還會帶來許多併發症,體重越重者,不只慢性疾病發生率越高,死亡率也越高,常會伴隨像是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中風、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疾病。因此,就算身體目前沒有感到不適,只要體重超標,就可以啟動減重計畫,黃院長表示很多肥胖的患者因為瘦身有成,同時也達到了鼻子過敏緩解與打呼改善的額外效果。 減重的唯一方式是控制 聰明吃、快樂動、每天量體重減重的唯一方式是控制「熱量攝取小於熱量消耗」,透過健康且可長期維持的飲食型態以及搭配運動來平衡每日的總熱量,並且保持積極愉快的心理,必要時可透過醫師評估,藉助藥物輔助或是外科手術,降低減重的困難度。減重的速度也不宜過快,若是以極端的手法控制飲食,將有非常高的機率導致復胖。建議以每週減少0.5 -1公斤為原則,每天大約需要減少500 大卡的熱量攝取,或減少攝食300大卡熱量,增加體能活動多消耗200大卡,都能達到相同的效果。黃哲緯院長提倡「聰明吃、快樂動、每天量體重」來達到減重目標,飲食方面建議尋求專業醫療團隊,不僅可以提供正確知識,讓大家了解減肥不是只能吃水煮餐,還可以給予健康的個人化飲食指引;運動層面,建議每週運動三次、每次30分鐘且心跳130下以上,若無法做到運動333的人,則能夠利用零碎時間動一動,不要產生過度的壓力造成反效果。最後,每天面對體重機上的數字,不是要對數字斤斤計較,而是了解自己身體的變化,評估目前的減重計畫是否有效。(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12小時內進食完成就能減肥? 減重專家曝結果 近5成國人BMI超標!168斷食吃想吃的也能瘦? 減重專家曝「復胖原因」 
-
2020-11-25 養生.聰明飲食
柿子、蛋白質一起吃肚子痛? 營養師告訴你為什麼
柿子不能與螃蟹一起食用?這是農民曆常見的食物禁忌,但這是真的嗎?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以前沒有冰箱,海鮮容易腐敗,引發腹瀉,加上柿子屬於高纖食物,腸胃功能欠佳者吃太多,易引發腹脹腹痛問題,建議適量食用。 柿子含豐富維生素A、C 提升抵抗力、預防感冒 柿子被譽為秋季水果之王,因為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C,具有抗氧化效果,經常食用,可以提升抵抗力、預防感冒,加上口感柔細,適合牙口不佳的小孩與老年人。柿子含有豐富維生素C,每100公克就含有20毫克的維生素C,含量相當高,不輸給芭樂、奇異果。此外,柿子也含有豐富的抗氧化成分β-胡蘿蔔素,有助於抗老化。 柿子含有鞣酸 蛋白質一起食用易消化不良值得注意的是,柿子含有鞣酸,不建議與蛋白質一起食用,否則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如果腸道蠕動功能不好,更應避免同時食用蛋白質(肉類、蛋類)及柿子。劉怡里指出,柿子含有豐富膳食纖維,相當適合有便秘困擾的人,不過,腸胃道功能不好的老年人可得謹慎食用,因為每年都有老年人吃太多柿子且吃太快,引發腹痛、腸阻塞。 柿子糖分較高 糖尿病友、有血糖問題者應注意食用量再者,柿子糖分較高,糖尿病友以及有血糖問題的民眾,應該注意食用量,不可吃太多,以免造成血糖突然上升。另外,從中醫觀點來看,柿蒂具有降氣止嗝的功效,除了能夠治療打嗝、反胃,也可改善咳嗽、氣喘,或是慢性支氣管炎等症狀,不過,應在中醫師把脈評估後才能食用。(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柿子配螃蟹不會中毒! 但3種人吃多恐出事 鈣含量跟牛奶差不多! 飯桌上常見的這道「高鈣蔬菜」排毒又抗癌
-
2020-11-09 科別.精神.身心
心悸、反胃、呼吸困難…恐慌症發作怎麼辦?精神科醫師建議這樣做
心悸、呼吸困難、胸痛、手麻、頭暈、反胃,快要窒息死亡的感覺,突然強烈地籠罩著她,而且越來越嚴重,越來越恐怖,「趕快送我去醫院!!!」成了當下心中唯一的吶喊。之後除了隧道以外,只要出入密閉的空間,白小姐總是與恐懼相伴,甚至連黑漆漆的電影院也是她的夢魘。終於,被友人帶去精神科求醫。 「那種恐慌發作的情形,我真的沒辦法,只好吃藥。可是好像藥效過去了,又有一種恐懼衝上來的感覺,所以我只好再吃藥。我吃那麼多藥,怎麼辦?」她無助又茫然的眼神,似乎在訴說自己陷在服藥與不服藥的矛盾與無力。 「老實說,妳現在吃的藥物比較多,如果要減藥或停藥,會比較辛苦,」我慢慢地說,「但是還是有機會。」 我拿起筆在病歷上畫出一條曲線與一條直線,標出三個地方; 然後逐一解釋:「突然來的恐慌發作,就像這條曲線。幾分鐘內焦慮恐怖快要死掉的感覺就會衝到很高,最後才會慢慢地降下來。」 然後我指著1的位置說:「很多因素都會誘發恐慌發作,可以避免它,也可以面對它。譬如很多人熬夜、抽菸、喝酒、生活不正常,就可能讓自己處在容易發作的狀態。如果可以改善這些不健康的行為,就不容易發作。但若是因為某些情境引起的,而又一直避免這些情境,可能會讓生活變得很不方便。譬如妳過雪隧就會發作,難不成去宜蘭還得走山路?以後看電影都只能在家看DVD,而不能進電影院?如果可以學會些放鬆的方法,然後漸進面對,大多能克服的。」她聽我這麼一說,好像燃起了些希望。 我又指著2的位置說:「通常這種又急又猛的恐慌發作,都不是忽然間所有的不舒服都一起出現的。通常會有個順序,譬如先感到心跳快,喘,然後手麻,然後怕自己又來了,結果焦慮感更強,心跳更快,最後變成惡性循環到快瘋掉的程度。如果可以在早期出現症狀時,適時轉移注意力,可能就不會繼續往上衝了。」 最後我指著3的位置說:「當衝到這個位置的時候,大多因為過強的焦慮感,會連轉移注意力的能力都沒有。但是仍然可以試試看。有時候會需要藥物幫忙。但這時候的藥物是救急的,長期這樣吃,是會有成癮性的,好像停也停不掉。每發作一次,就吃一次,正如像妳現在的情形。有些穩定自律神經的藥物,是可以減少神經的敏感,讓身體處於較平衡的狀態,而且這些藥物沒有成癮性。當整體狀況穩定後,所有藥物是可以逐漸減少的。」 她,聽進去了。 接受了我給她關於藥物及非藥物方面的治療建議後,在調整自律神經的藥物與鎮定劑當中慢慢找到了平衡,也學會一些認知行為治療的技巧。 白小姐在回診時告訴我:「我克服了我內在的恐懼了。我還看了幾部電影呢!」 我真替她感到高興。畢竟,治療的目的,不單只是症狀消失,而是能安排生活,享受生活,不是嗎? 【延伸閱讀】 長輩暫時性精神失常,是「瘋了」嗎?精神科醫師說:NO!可能是這疾病導致 別陷入憂鬱!憂鬱症不只表現在情緒,身體出現8變化也要警覺 睡不著吃安眠藥就好?專家提醒:仍得尋求這科醫師才有效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0-10-05 名人.黃軒
她為省錢少換胸罩惹病上身!醫:出現5種情況就該換胸罩
那天一名女主管,請教內衣怎麼清洗,我才想起:對吼!我當告知大家胸罩乾淨的重要性。我在臨床,曾經遇過一位25歲的上班族,來我的門診,說她的胸部刺痛,問她哪裡痛?右邊痛!右手舉起也痛,我聽診和檢查完了一切正常,正在百思不解,因為她的疼痛表情非常真實,我忽然靈機一動問,妳自己檢查胸部有任何紅腫,癢痛嗎?她終於點頭,於是我檢查胸部,原來她右側乳房下緣出現紅腫,小痘痘,明顯的鋼缐壓痕的接觸性皮膚炎,天啊,她的右邊乳頭,比左邊更深深,且奇癢無比...我終於明白了,這是長期穿著又緊,又髒的胸罩造成的皮膚疾病。據她說,她為了省錢,她不常買胸罩,而且也不怎麼去淸洗,反正穿著在裡面,不太會有人發現的。妳的身邊有這樣的人嗎?胸部的污垢會沾到胸罩我們胸部上的的「油脂」、「微生物」,夾雜著「污垢」全都會沾附在胸罩上,本來這些東西,跟我們接觸皮膚不會有太大的為害,但如果長時間沒有清洗胸罩、讓髒污垢在乳房周邊積越久,就可能引發一些皮膚疾病。胸罩,會藏有多少細菌?關於內衣細菌的研究, 英國發現,過1年的內衣,即使清洗乾淨,仍有83%的內衣平均還是殘存有《0.1g的糞便物質》(也就是1萬個細菌。而這些病菌,大家用肉眼都是看不到的。美國皮膚兼病理專科醫生,Dr. Gretchen Frieling引述發現,可能聚集在胸罩中的常見微生物,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 ( Staphylococcus )金黃色葡萄球菌實際上在人類皮膚上最常見。 我們的皮膚擁有自己的微生物菌落或生物種群,可以使它們保持健康和受到保護,而金黃色葡萄球菌,就是我們皮膚上細菌總數最多的細菌之一,也就會容易沾到胸罩了。棒狀桿菌 ( Corynebacteria )棒狀桿菌,其實不只生活在皮膚上,而且也是生活在,胃的微生物。 妳躺著吃東西,反胃,反酸掉了屑屑在胸口⋯⋯眾所周知,這種細菌也許會引起痤瘡。如果妳發現,胸罩接觸部位,出現粉刺,則可能需要更換新的胸罩了。酵母菌 ( Yeast )皮膚出汗,製造出胸部潮濕環境,會有一些酵母菌茲生, 常造成汗斑、脂漏性皮膚炎美國紐約皮膚科醫師Julia Tzu 提醒這些可能會造成胸部嚴重搔癢、紅色丘疹或膿皰性毛囊炎。皮屑芽孢菌 (pityrosporum ),是其特別常見的菌種之一。為什麼胸罩易藏有細菌?每次穿脫胸罩時,很多死皮膚屑都會掉落在胸罩上面。 美國皮膚科醫師,朱莉婭·祖祖(Julia Tzu)指出:“那些「死皮脫落」細胞和胸部「皮膚的油脂」,會積聚在緊身的織物上,胸罩就是其中之一。” 依據美國皮膚科醫學會稱,我們每天佔計胸部會掉損至少30,000 - 40,000 皮膚死細胞。胸罩每天都穿,穿著者身上的油脂污染,這些油脂提供了皮膚上微生物生長所需的養料,隨後細菌,就會轉移到衣物纖維上。滋養天堂三大條件:【熱】的環境,【濕】的汗水,【油】脂分泌,提供了微生物的美食天堂。胸部哪裡最髒?美國托雷多大學( University of Tolendo ) 醫學中心微生物部的專家處檢查Bra上的四個「高危」區域:左右罩杯的【鋼圈周圍】、以及靠近【左右腋窩】的部位。● 罩杯鋼圈附近● 右側腋窩附近部位● 左側腋窩附近區域什麼時候要換新的胸罩?1. 味道胸罩會散發出臭味,而且臭味還可能會沾到其他衣服上。很多女生都會把自己胸罩,懸掛著,然後隔1-2天,再聞一聞,沒有味道,又重新穿上胸罩出門去了。偷偷告訴大家,胸罩隔1-2天,又不是放「隔夜菜」,馬上會臭酸聞到的,更何況人類的鼻子又比狗差,所以妳會常常聞不到,再加上是自己身體的體味,妳的嗅覺習慣了,也分辨不出臭味了!其實,胸罩直接貼著皮膚上,沾到的汗水最多。妳不洗胸罩,愈放愈久,就愈可能發臭。別以為胸罩穿在最裡面,不洗別人也不會發現,等到妳內衣發臭、其實到一定程度,妳身邊的人都會聞到的。只是大家不太會跟你說而已。2. 顏色胸罩,會出現汙漬、甚至開始發黃,也只有妳自己看得到而已。就像我們穿白衣服,衣領䄂口,容易發黃的經驗。妳注意看看接觸皮膚的胸罩邊緣,很多細微的顏色改變。3.形狀妳的胸罩,如果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可能考慮換新的胸罩:● 罩杯,往上移位● 肩帶,往下滑位● 胸部,有深厚壓痕 又紅又癢● 背部,也已有勒痕 又紅又癢● 罩杯,太鬆,空空的感覺多久,洗一次胸罩?大部分的專家都建議你在穿胸罩 : 同一件內衣,最多2-3次後就應該洗一次。但是如果你「運動大量出汗」,或在「夏天季節」𥚃,那麼穿一次就應該洗一次,才乾淨。有些文章,這樣形容:大熱天重新穿上沒洗的胸罩,會跟糞池一樣髒。上面布滿了汗漬、灰塵、油脂、細菌、遮光劑、酵母菌、真菌以及數以萬計的微生物...還有一堆的死細胞的屑屑呢!一周一次,這是最起碼的,一般來說,是要更勤便才行。基本越貼身的衣物,越應該勤便換洗。紐約大學醫學院病理專家Philip Tierno認為:在穿胸罩最多三次後,就應該洗一次。然後如果你有大量出汗,那麼請穿一次,就應該洗一次,千萬不要太相信,妳的眼睛,妳的鼻子了...胸罩,不是永遠保固產品胸罩,是消耗品胸罩的使用次數壽命,大概在100次左右,假設依照2-3天穿回同一件的內衣來說,胸罩,穿近一年就應該拋棄了。記得,每一個週年慶到了,就是記得可以購買新的胸罩了!如何,淸洗胸罩?淸洗胸罩,每日一個產品,或其網站都會有寫清洗注意事項,我這裡不細説了,大概大同小異簡單如下:1. 溫水,加入不含酒精成分的清洗劑;2. 讓清洗劑,充分溶解於水中,不需要太多泡沫,否則將加重清洗難度;3. 放入要洗的胸罩,如果是棉質胸罩最好為同色,合成材料則無需擔心4. 將胸罩在肥皂水中浸泡10到15分鐘,以便清洗劑去處油污和污漬,特別髒的Bra可泡一小時5. 輕輕揉搓胸罩,洗出污漬,通常此時水已變黑6. 倒掉污水,用清水沖洗胸罩,直至水質不再變色;7. 特別骯髒的胸罩,可以重複多次以上6個步驟;8. 不可扭曲胸罩去水,可用兩塊干毛巾擠壓吸收水分;9. 自然風乾胸罩:可以懸掛(注意應該掛在聯繫兩個罩杯的帶上,避免變形);也可以放在干毛巾上等待它們自然透風。什麼時候,妳要看醫生?反覆長痘痘的時候容易流汗,長期有濕的環境。長時間的有病菌堆積,加上胸罩緊貼皮膚,摩擦之下,就可能在後背生出痤瘡、小心胸口和乳房邊緣下有丘疹。不抓也癢、抓了也癢胸罩可以保暖胸部,但也會是刺激皮膚的物品之一。尤其是穿「太小,太緊,又不乾淨」的胸罩,易於造成皮膚摩擦,尤其當胸罩上一堆細菌髒東西,摩擦之後會讓皮膚又紅又癢。癢的範圍,當然也包括奶頭囉。不管是奶頭或乳房,如果癢得要死,又不能常常抓,導致妳的生活交際出了問題,記得快點去看看醫生吧!擦爛性濕疹 ( Intertrigo )這一種濕疹,也有人叫《擦爛性濕疹》,好發於皺褶部位的皮膚。主要是皮膚皺襞處,胸罩和胸部皮膚表面密切接觸,局部濕熱散發不出,汗液滯留,導致浸漬濕濕,加上胸囗活動時,皮膚表面,會對緊貼著胸罩,不斷摩擦刺激,而引起了濕疹。妳的胸罩,髒嗎?問問妳自己,對待胸罩的生活行為,就知道妳的胸罩髒嗎 ?1.不要天天,重複一直穿同一件內衣2.記得最多重覆2-3次後,就應該洗一次3.妳的鼻子、妳的眼睛不能當作胸罩乾淨的評估工具。4.不要一直買新的化妝品,忘了添購新的胸罩。5.夏季,運動,易出汗者,可以天天換胸罩!6.反覆出現又紅又癢,記得看醫生。※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0-10-01 養生.聰明飲食
季節更替脾胃易出狀況 3道初秋食療藥膳,幫你養生護脾胃
脾主運化,為後天之本,濕邪困脾,運化失常,久之則氣血生化乏源,導致其他臟腑功能低下。所謂“內傷脾胃,百病由生”,換季入秋時,養生以健脾為主,輔以祛濕,脾胃功能正常是人體健康的重要保證,也是中醫認為的“四時脾旺不受邪”。由夏入秋,發現身邊肚子不舒服的人開始多了?夏秋換季時,脾胃病確實容易多發。這是因為,這個時節往往濕熱多雨,餘暑未消,正值中醫裡的「長夏」時節。長夏之季暑濕盛行,極易傷及人體的陽氣。加之天氣依舊較熱,人體陽氣外洩較多,故而中寒導致脾胃虛弱。同時,中醫認為脾臟喜燥惡濕,濕熱之邪更易傷脾,外濕好犯脾,內濕易困脾,終始循環,脾運化功能失常,臨床多表現為乏力、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季節更替,脾胃容易出狀況這段時期出現腹瀉、消化不良等脾胃病的原因,可歸結為以下幾點:1.飲食不潔當下天氣仍炎熱,雖然冰箱、空調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如果用之無度,也會成為隱形的健康殺手。比如,夏季食物保質期短,易變質,很多人因為節儉,將隔夜飯菜放在冰箱中或不注意食物的保質期。殊不知,冰箱內更易滋生細菌,各種食物間細菌也容易交叉傳播,最後傷及脾胃得不償失。2.過食生冷中醫認為脾胃喜暖惡涼,寒涼食物耗傷脾胃陽氣,造成水濕不能運化造成寒濕內生,造成腹痛腹瀉等症。要知道,寒涼食物不僅指冰激凌、冰鎮飲料,也包含一些性寒的食物,如西瓜、獼猴桃、生梨,過量進食會損傷脾胃的陽氣,若本身脾胃就虛寒,就更容易出現腹瀉、腹痛。中醫認為養生應順應四時,夏季應熱反寒,寒傷脾胃,極易致脾胃病的複發或加重。此外,這個時節雖早晚逐漸轉涼,但白天仍高溫難耐,很多人喜歡久居空調房,“空調病”也隨之而來。尤其對老人、兒童及體質較弱人群,長期處於冷熱頻繁切換的環境裡,也易引起胃腸道不適。3.飲食不知節制夏季很多人喜歡吃大排檔、燒烤,圖一個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但若大量進食,會使胃黏膜呈充血、水腫狀態,易引發胃炎。若本身就有脾胃疾病,再進食大量辛辣食物,會傷害食管和胃,結果就會讓人產生胃灼熱的感覺,使胃局部血管擴張、充血,也會對潰瘍面產生刺激作用,造成胃腸炎的加重。而油炸食物熱量高,多吃會使人發胖。油脂多很難消化,會加重消化道的負擔,多吃會引起消化不良,還會導致血脂增高。若本身就有脾胃疾病,再大量進食油炸食物,就會導致脾虛,進而出現反胃、腹瀉等症。要避免此類病症的發生,除了要少吃油炸食物,日常烹調也要少放油。要進食油炸食物時,可用吸油紙吸一下,以減少油脂攝入。4.情志內傷中醫認為“憂思傷脾”,心理問題被認為是許多疾病的誘因,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都會引起健康問題。這個時節,天氣炎熱依舊,節奏本來就快的都市生活加上炎熱帶來煩躁,使得負面情緒滋生。典型的表現是腸易激綜合徵(簡稱“IBS”),該病會在焦慮緊張的狀態下誘發,表現為腹痛、腹脹、腹瀉或便秘,良好心境有利於緩解這類疾病。抓住長夏之季,顧護脾胃養脾攝生這個時節雖易引發較多脾胃病,卻也是健脾養脾的好時節,脾胃為後天之本,運化水穀則生機可得,人體後天的生存均賴脾胃得以實現,而長夏為脾所主,所以脾的正常功能得以實現,就需要在長夏之季顧護脾胃,養脾攝生,生活中可注意幾方面:1.保持平和的情緒憂思傷脾,過多無效的思考、憂慮的情緒都會使脾胃運化困頓。現代人因為對身體運轉狀態知識的欠缺,加上受生活和工作方式等多方面影響,很容易不小心傷到脾胃。換季入秋之始,年老體弱或平素壓力大者應作好心理準備,保持心態平和,以良好的心境,去抗禦自然界的負性影響。2.規律飲食飲食定時定量,細嚼慢嚥,把握“溫軟淡鮮少”原則,即溫暖柔軟的食物易被脾胃吸收;飲食清淡,切忌辛辣、過甜、過鹹,易增加胃酸;忌肥甘厚味,如動物內臟、五花肉等;新鮮蔬菜、瘦肉、魚、雞蛋等則比較可取。飲食要新鮮,少量多餐,控制好進食量,不宜過飽,不要讓胃腸超負荷工作。3.健脾、祛濕、化濕入秋之際,調理脾胃應側重健脾、祛暑、化濕,可適當吃些綠豆、赤小豆、蓮子、絲瓜、薏仁、茯苓等健脾祛濕之品。容易便秘的人要減少久坐,多吃綠葉蔬菜,增加膳食纖維攝入。秋燥症應多食含維生素A、B、C、E類食品,如胡蘿蔔、藕、蜂蜜、銀耳等以養血潤燥,提高抗秋燥、抗疾病能力。秋為收藏季節,體內肺氣相對旺盛,常乘虛侵肝。故在飲食中應減辛增酸,酸性食物入肝,有助肝氣強盛,不致於受外邪侵傷,從而預防胸悶胸脹、噯氣等不適的發生。4.飯後散步保持適量的運動,有助於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要注意的是,並非吃完飯後立即散步,而是要休息至少十分鐘再進行,飯後半小時內不得做劇烈運動。5.揉肚臍一手掌心或掌根貼臍部,另一手按手背,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每次約五分鐘,每日1-2次,健脾和胃,消食導滯。6.按摩足三里足三里位於膝眼直下三寸處,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調中理氣,適用於各種類型的脾胃病變。初秋食療藥膳推薦●薏米赤豆湯原料:薏苡仁、赤小豆各30克、紅棗5枚、白糖1匙。做法:薏苡仁、赤小豆洗淨入鍋,加水2大碗,小火慢煮1小時後,加紅棗、白糖,再煮30分鐘,至豆爛離火,當點心吃。功效:適合夏季各種人群飲用,可清熱健脾、利濕輕身。●三色豆湯原料:白扁豆、紅小豆、綠豆各30克。做法:白扁豆、紅小豆、綠豆洗淨入鍋,加水小火慢煮1小時後,再煮30分鐘,至豆爛離火,煮粥食用,每日一次。功效:健脾化濕,和中消暑。此湯甘甜可口,可清熱除濕。常食有助於解除疲勞。●木瓜排骨湯原料:新鮮木瓜1個,花生仁150克,豬排骨500克,紅棗9枚,適量食鹽、味精。做法:洗淨木瓜,去除瓜皮瓜子,切成厚片。用清水將花生仁浸泡30分鐘,洗淨排骨,紅棗去核,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燉煮3小時,加適量的鹽、味精即可。每天1-3次,每次100毫升,可佐餐食用。功效:清熱潤燥,健脾通便,對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消化不良或口渴咽乾,有助於緩解症狀。作者:邢練軍喻曉(作者邢練軍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浦東分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喻曉為主治醫師)(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09-12 橘世代.健康橘
高齡門診最愛問:頭昏暈眩怕跌倒 更不敢出門
陳伯伯平常喜歡爬山、戶外活動,但這一兩年常莫名頭昏,只要站起來活動,症狀就更明顯。到高齡醫學門診就診後發現,原來是最近換了攝護腺用藥,因有降血壓效果,導致低血壓頭暈。北榮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陳亮宇表示,老人門診求診的病患中,頭昏、暈眩是第一名,占5%。頭昏、暈眩可能導致老人家不敢活動、出門,或是因害怕跌倒將自己關在家裡,不僅造成活動、肌肉量變少,導致肌少症,也可能因此人際疏遠、加重認知功能退化。但頭昏、暈眩牽涉的問題很多,陳亮宇說,首先要先分清楚發生的原因,主要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因姿勢變化、血液循環不良而導致頭昏;另一種則是因平衡失調而導致暈眩。第一類若是頭昏情形常發生在老人家吃飽飯、血液重新分配,或是一大早醒來,因長時間沒有進食、喝水,血流無法跟上來,而容易眼前一黑,可能是因血液循環導致。第二類平衡失調引起的暈眩,則會感到左右腳不平衡、覺得天旋地轉站不穩,也會有惡心、反胃、想吐的感覺。頭部轉到某些角度時,或是搭乘捷運、車輛時,症狀可能加重。陳亮宇表示,當老人家因為頭昏、暈眩到高齡醫學中心就診時,首先會詢問發生的時間、情形,接著會看用藥狀況,並做一些測試,例如眼睛往左右看是否發生眼震,或是坐下、站起血壓的變化,評估是平衡神經失調或是姿勢性血壓變化導致的症狀。若老人家突然昏倒,陳亮宇說,也會視情況進一步安排血液檢驗、腦電波、心電圖等生化和影像學檢查,以避免癲癇或是腦中風、腦血管狹窄等其他因素。血壓所造成的頭昏,可調整營養、水分攝取以及評估藥物減量;平衡失調引發的暈眩,則可能為良性陣發性暈眩或梅尼爾氏症,可至復健科或耳鼻喉科進行耳石復位術或搭配抗暈眩藥物進行治療。另外,透過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也可改善頭昏、暈眩症狀,陳亮宇笑說,「年紀大了,要過老爺、夫人的生活,走路、動作都要慢慢來。」【延伸閱讀】熟齡族「保命防跌」 幾個居家眉角要先注意!睡不好有很多原因-及早就醫,才能及早找出病因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8-21 新聞.生命智慧
伴父走過最後一段路 宅女小紅:安寧療護最大的意義,就是讓活著的人更容易放下
總是以幽默風趣的文字,搭配眼鏡假鼻造型出現在大眾面前的宅女小紅,今年4月在安寧病房與父親告別。她分享了陪伴父親走最後一段人生路的心境,為父親能在安適的照護中離開而欣慰。「現在美雲一提到安寧病房還是讚譽有佳,覺得充滿尊嚴。很多時候久病的人會活得沒什麼尊嚴,因為很多事不能如自己意,比如沒人幫你刷牙就只能臭著嘴。但安寧病房每天都有人來幫忙清潔,弄得舒適乾淨,讓家屬看了都很舒心,非常能減輕難受的情緒。」宅女小紅在部落格寫下父親離開後的感受,說起母親對這段照護的日子能住進安寧病房,可說是他們能給予父親最後的禮物了。 父親親自簽署安寧意願書,家人尊重病人意願 「我另一位至親過世前經歷了急救過程,身上插滿管子,現在回想起來都是那幅畫面。」宅女小紅憶及這段往事,仍慶幸著父親及早告知家人他的醫療決策。 小紅的父親罹患攝護腺癌多年,病情一直控制得不錯,直到前年中風後身體狀況才急轉直下。「爸爸很愛吃,很愛『趴趴走』,癌症轉移導致反胃,加上中風不良於行,他常常說死了就是解脫。」這些年小紅經常和先生、小孩陪著爸爸上館子,「他愛吃烤鴨,只要爸爸精神好,就推著輪椅帶他吃好料。」年輕時忙於生意打拼,直到爸爸老了、病了,反倒是一家人相處最多的時光。 「有一段時間,癌細胞堵住淚管,眼睛腫得厲害,只能躺著的他,連電視也無法看。」當時醫師告知有自費藥可緩解症狀,但一個月得耗費高達10萬元,父親堅決不用,「他不想給小孩負擔,我們也尊重他。」小紅摘下眼鏡,擦了擦淚水,「與其和時日無多的病人爭執,為何不讓他自己決定?」父親久病多年,今年2月初,醫生請親友都到醫院,連同爸爸也在場,「他建議我們,直接掛安寧科,讓爸爸感覺到身心舒緩,而不再做侵入性醫療。」 因新冠肺炎之故,院方建議先做居家安寧照護,「爸爸知道自己來日不多,就預立安寧緩和意願書。」居家療護期間,來家裡協助的照護員細心叮囑該如何照顧病人,建議家人購置有輪子方便推動的馬桶,也可以申請免費租借輔具,「甚至留line給我們,照護真的非常細微周到。」不過,到了4月初,小紅父親因癌細胞轉移疼痛難當,遂申請入住淡水馬偕醫院的安寧病房。 住進安寧病房,體會到這是最正確的選擇 小紅的父親是榮民,長年都習慣到榮總就診。「因為考量就醫地點方便性,首選就是淡水馬偕。」父親最大的疑慮就是:這樣是不是要花很多錢?「我們住健保房,爸爸到月底離開,最後結帳金額只需自費4千多元。」結帳時嚇了一跳,沒想到這近一個月的「頂級」照護,健保多數都有給付,「這次照護爸爸的經歷和這樣的VIP醫療品質,讓我決定下半生都要為安寧療護代言(握拳),但有人要找我嗎!(笑)」羞昂本人帶著鼻音說出很宅女小紅的這段話,鏡片後的雙眼仍是紅通通的,幸好假睫毛沒有掉下來! 由於新冠肺炎管制,小紅的母親成了24小時住在醫院的主要照護者,其他家人都只能在特定時間探視,「如果沒有這場全球性傳染病,聽說安寧病房是很熱鬧,家屬隨時都可以圍一圈在病人旁邊。」 除了探視時間限制,僅僅是入住第一天,全家人都感受到能做這個決定真是太好了!整個環境非常舒服,「爸爸沒辦法把話說得很清楚,護理師卻能把他的需求都一一照顧到。」從修眉毛、刮鬍子到清舌苔,甚至幫爸爸清洗貼身部位,讓因病憔悴的他看起來乾淨又體面——光是這樣的日常清潔護理,就是連家人也無法做全、做到位。 又由於使用止痛藥的關係,小紅父親多數時候就是休息睡覺,「他大多時候是昏昏沈沈,但醒來也不喊痛,整個人看起來乾淨又舒服,在護理師的照顧下,爸爸過得很有尊嚴。」小紅說,安寧病房門口貼著「讓活的人不留下遺憾」的標語,她看著就像在自家臥房睡著的爸爸,身上只有氧氣管,而且要隨時取下也可以,「這樣的醫療處置,跟在急診室或加護病房真的差異很大。」 主動詢問身後事,爸爸坦然以對 「安寧療護不是在等死!」知道父親罹癌後,家人有討論過如何照護,甚至身後事嗎?小紅提及,爸爸得了癌症已數年,直到病況控制不住才讓子女知道。「我一直覺得女兒很貼心,這幾年總是有空就問爸爸想吃什麼、想去哪裡,只要有時間,我一定陪爸爸。」小紅想到自己是「包生男」的網紅,但遇到家人生病,好像還是女兒管用!不過,兒子的好處是,可以跟爸爸有話直說。 「弟弟直接問爸爸後事要怎麼處理,我爸很平靜的說不要告別式,也不做頭七,火化後就花葬。」能開誠布公攤開來講最好,家人不用去猜病人想做什麼,「我媽媽是很迷信的人,但聽到爸爸說了這些,就毫不掙扎完全照他的心意去做。」 在安寧病房期間,小紅兩個姐姐都在國外,如果特地回國還要隔離,大夥兒就天天用視訊跟在病房的爸媽聊天,天南地北地聊,好像就在彼此身邊。「末期病人有他的生命期限,健康的人的身心狀態也很重要!」爸爸叮囑姐姐們待在國外別回來,家人們在很坦然的狀態下陪爸爸最後一段路,「還好有問清楚爸爸的遺願,我們照著去做也舒服。」她建議大家不要忌諱去跟病人談他想做的事,「會難過都是活著的人,照著爸爸的心願走,就是讓活著的人好過。」 感謝安寧病房醫護人員,讓父親活得有尊嚴 光是行禮如儀維持父親的整潔舒適,這樣的安寧照護,就讓小紅家人感激涕零。「爸爸是4月底離開,因為之前已通知過兩次他可能彌留的消息,我們也往醫院跑了兩回,等到最後這一次,晚上7點多,大家還在視訊說笑,不久媽媽準備去洗澡,就看到爸爸大大喘了口氣,護理人員在第一時間趕緊過來。」小紅媽媽事後回想,爸爸應該那時就離開了,「可是我們趕到時,護理人員顧念家屬心情,告訴我們:『伯伯還在。』」說到這,小紅忍不住哽咽,「我們知道這是善意的謊言,很感激他們這麼溫柔體貼。」 護理師為爸爸換上日常衣服,還為他刮了最後一次鬍子,「媽媽到現在都很感謝護理師們,他們奉獻出無比的耐性與專業,比家人做得更好!」小紅回想,爸爸走的前幾周心情都很平靜,「我把自己能為父親做的事都盡量做到,在我看來,安寧療護這段時間存在的最大意義,就是讓活著的人更容易放下。」爸爸住在有5個床位的健保房,鄰床病人來來去去,在小紅眼裡,也像是一種平靜面對死亡的預習。 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經常在臉書分享自己步入40歲心態如何的宅女小紅,經歷父親這段人生最後一哩路,也考量是否要加買保險,「包括我媽媽,我們開始思考的,就是不要帶給別人負擔,因為爸爸一路走來也是這樣對待我們。」她抹抹眼淚笑道,「以前爸爸還很健康的時候,就經常說老了就直接把他送到養老院。」父親永遠在為子女著想,僅記著不成為家人的負荷,「這也讓我更了解身體健康的重要!」 訪問末了,小紅收斂笑容,語重心長地說,有時外出看到外籍移工推著無法自理、走動的長者出來,她更深刻體認,「沒有人喜歡不自由地活著。」父親走後,媽媽開始用好的保養品,「發現要對自己好一點。」她以為,這都是在安寧病房接收到的正面能量——不但讓逝者有尊嚴地離開,更照顧到了家屬的心理健康,這是安寧療護存在非常重要的價值!最後,羞昂在臉書寫下這段話分享她衷心的呼籲,「記得,安寧不等於你放棄了親人推他去等死,而是希望他安定安穩有尊嚴的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啊!」
-
2020-08-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倦怠頭痛體溫高 日本醫學會:病徵難辨新冠肺炎或中暑
地球暖化影響,全球氣溫不斷創新高,静岡縣濱松市今天再度出現41.1度平歷史紀錄高溫。日本急診醫學會在匯整國內外2700篇論文,7月發表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熱中暑指南」,提醒熱中暑與新冠肺炎有許多類似的病徵,只從臨床症狀難以判別。日媒共同社報導,指南中提到兩者患者有許多病徵相同。輕度至中度中暑時常出現身體不適狀況包括倦怠感、頭痛、肌肉疼痛,新冠肺炎患者約有三成有一樣的症狀。重度中暑中常見昏迷失去意識,新冠肺炎患者也有9%昏迷。此外,腸胃不適、反胃、嘔吐也是兩者都會出現的症狀。另一方面,新冠肺炎患者發燒八、九成會發燒,中暑患者也常見體溫升高現像。新冠肺炎最主要出現呼吸道症狀,重度中暑患者也有四成會發生呼吸急促、七成有呼吸困難。不過,新冠肺炎初期症狀之一的嗅覺、味覺障礙,則非中暑會出現的症狀。指南中,針對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熱中暑,分成預防、診斷等項目,提供了問與答的說明。根據指南建議,室內通風非常重要,冷氣與換氣通風應適時的切換;厚生勞動省新生活式樣也建議使用空調時,也要打開兩個門窗讓空氣流通。此外,長時間戴口罩會增加身體負擔,特別是在運動狀態下,戴著口罩超過一小時就可能影響心肺機能,間接促發中暑,建議適時拿下口罩讓身體休息,並注意補充水分。醫學會在指南中提醒第一線醫師,初步判斷熱中暑但仍懷疑有罹患新冠肺炎的可能性時,則應假定有感染,病毒可能存在體表或呼吸的空氣中,做好自我保護,包括事後洗手等防制措施。
-
2020-08-15 科別.耳鼻喉
慢性咳嗽別瞎治!專家建議:先了解惹禍根源
不少人一定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從罹患感冒之後,就引發嚴重的咳嗽,日也咳、夜也咳,一咳起來就像停止不了似的,每每咳到聲嘶力竭,甚至連喉嚨都咳啞了,沒想到一個多月過去了,頑固的咳嗽一直好不了,尤其清晨常常咳醒,嚴重影響睡眠。「為什麼咳嗽老是治不好?」這句話是許多久咳患者的心聲,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表示,咳嗽背後的原因相當多,很多症狀又都很相似,難怪有句台灣話俗語說:「醫生驚治嗽」,這也說明了醫師面對咳嗽病人的心情。咳嗽是身體必要的防禦機制,當人體的呼吸道受到外在刺激,呼吸道的神經接受器就會將訊息傳到腦部的咳嗽中樞,進而產生咳嗽反應,來清除刺激物。蘇一峰強調,咳嗽與氣管、支氣管與肺部有很大的關係,咳嗽本身是胸腔科的專長,但病人常常咳一個月以上,有時支氣管可能都已經形成慢性病變了,嚴重影響到後續的治療效果。氣管、支氣管與肺部是重要的呼吸器官,久咳不癒時,常是有重要的病因需要處理,有些咳嗽甚至會嚴重危及生命,因此,面對咳嗽應該要更慎重的處理。蘇一峰認為,最好在咳嗽的第一時間就去看胸腔內科,查出造成咳嗽的背後原因:1、細菌、病毒與微生物感染:通常出現咳嗽症狀時,還會伴隨發燒、體重減輕,也會有黃綠色的痰分泌物,嚴重時,更可能會咳出血絲痰,引發肺炎的話,恐怕會致命。感染黴漿菌就是一種容易造成久咳的頑固病菌,其實只要檢驗確定是黴漿菌後,對症下藥就會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不過,臨床上醫師很難第一時間就能夠判斷出是黴漿菌感染,往往使用其他藥物都對黴漿菌沒有效果,因此容易造成咳嗽一個月以上的情況;另外,結核菌也會造成咳嗽,更是國內的法定傳染病,症狀與一般咳嗽症狀難以區分,但肺結核較容易出現發燒、血痰、體重減輕等症狀,一旦確診之後,必須做好隔離,以免造成群聚傳染。2、氣喘:這可說是國內久咳很常見的原因之一,通常除了咳嗽之外,也會伴隨少量的痰。氣喘急性發作造成的咳嗽,多是感冒咳嗽之後,導致氣管變得敏感,而空氣污染也是引發氣喘咳嗽的重要原因之一,這類氣喘患者尤其在清晨更容易咳醒;或是在不可避免的空污環境時,也很容易造成氣管的敏感,造成咳嗽症狀的發生。3、鼻涕倒流:鼻腔或鼻竇因為發炎而產生過多的鼻涕分泌物,正常這些分泌物會往後流到喉嚨,一般不會有任何感覺;但當鼻腔分泌物變的過度黏稠,或是分泌量過度增加,就會讓人感覺有痰卡在喉嚨,喉嚨癢、常咳嗽,甚至讓患者常想做出清喉嚨的行為,這類病人尤其是躺著的時候容易咳嗽。4、慢性阻塞性肺病:咳嗽是一種慢性肺部發炎的典型症狀,易好發在長期有菸癮的人身上,因菸品中的化學物質長期刺激氣管造成支氣管慢性發炎,氣管與支氣管常呈現變形而影響空氣通過,肺泡也出現肺氣腫的病變,進而影響氣體交換功能,如果不接受治療的話,恐怕會窒息死亡。5、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所造成的慢性咳嗽相當常見,平常胃內食物主要靠下食道括約肌,來避免回流到食道內,一旦括約肌功能異常,就會造成胃酸或逆流,而造成食道與附近組織發炎。這類患者的咳嗽通常發生於躺下來準備睡覺的時候,且也常會合併反胃、打嗝、嘴巴有苦酸味、火燒心等症狀。6、肺癌:慢性咳嗽咳不停,少部分人是因為肺部腫瘤所造成,因為當腫瘤刺激支氣管壁或是阻塞到空氣進出的時候,就會引起咳嗽反應。7、神經過度敏感:有些過動症或妥瑞氏症患者,因神經過度敏感,因而導致不斷的咳嗽,這種情況需要接受精神科治療,才能改善症狀。8、藥物:臨床上有部分高血壓藥物,像是血管收縮轉換酵素抑制劑等這類型的藥物,它的副作用會引起咳嗽。如果患者必須長期服用,且還是一直咳嗽不止,最好跟醫師討論調整換藥,當藥物停止使用後,通常久咳症狀就會停止。9、吸入異物:一般人吃東西嗆到咳出來就好,吃東西時不小心嗆到,甚至把東西掉進氣管,或者熟睡放鬆時,口水跑到氣管,都會造成咳嗽不止。10、環境濕度:最適合氣管的環境濕度大約為50~60%,不管是太乾或太濕,都容易引起咳嗽,像冷氣房太乾,呼吸道黏膜水分蒸發太快,會降低自我保護的能力,然而太潮濕的環境,則容易孳生黴菌,造成呼吸道的負擔。11、空氣污染:部分慢性咳嗽患者是受到空氣污染的影響,空氣裡包括PM2.5等有毒物質,都會刺激肺部氣管,不過,這個原因則常常被大家忽視。★本文經《常春月刊》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7-29 科別.精神.身心
懼高症到底是不是一種疾病?有沒有治療的必要?
正值炎熱的暑假,許多人選擇往山裡走,一位初次接觸山林的男子,登高後往下眺望,一陣腳軟,再繼續往上爬,心中的恐懼再也擋不住,暈眩加上反胃惡心感襲來,直呼要快點下山。過去從未發生過懼高症的他,卻在中年後怕高,讓他開始擔心。大腦喚回記憶反映生理上懼高症到底是不是一種疾病?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黃宇銳表示,站在精神醫學角度,懼高症被認為是一種特殊情境的畏懼症,如同怕蟑螂、怕鬼等,怕高也是畏懼症中的一種特殊情境。黃宇銳說,特殊情境畏懼症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年齡層,女性較常見,病因被認為與大腦有關,人接觸特定情境時,想法使心理產生害怕、恐懼。腦部邊緣系統是掌管情緒反映區域,會記憶人在面對特殊情境時的生理反應,如快樂或悲傷,身體放鬆還是胸悶、喘不過氣等,再次面對類似情境時,大腦會喚回記憶,再反映在生理上,懼高症也是同樣道理。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懼高症也可能來自於幼時創傷,研究顯示,幼時常被家長抱著「飛高高」的孩子,幼時恐懼無法說出口,卻常常被抱高,留下創傷的印象後,也容易導致懼高症發生的機會;另有研究顯示,懼高症也可能家族遺傳。若未影響生活不必治療楊聰財指出,懼高症若沒有影響到日常生活,其實沒有治療的必要,他曾遇過一位有嚴重懼高症的阿兵哥,因職務需求,必須執行跳傘任務,若沒有完成任務,恐無法升遷,這類的情形就可以接受治療,目前治療效果可以達到五成以上。治療可分藥物與非藥物治療懼高症可以分為藥物與非藥物兩種,楊聰財說,懼高症產生的緊張、焦慮感,可以給予抗焦慮的藥物舒緩,同時進行以毒攻毒的減敏法,依照患者的情況,制定登高計畫,陪伴患者逐步接觸高度,從一層樓爬到十層樓,每周都要完成抗高作業。陪伴接觸高度的過程中,必須協助患者放鬆,調整呼吸,並幫助改變患者的認知行為,患者若積極按照課表作業,兩個月內就能看到效果。
-
2020-07-29 科別.精神.身心
防疫新生活大家都往山裡走 他卻登高就噁心反胃
防疫新生活,許多人選擇往山裡走,一位初次接觸山林的男子,不小心往下眺望,一陣腳軟,再繼續往上爬,內心中的恐懼再也擋不住,暈眩加上反胃噁心感襲來,直呼要快點下山。過去從未發生過懼高症的他,卻在中年後怕高,讓他開始擔心自己。懼高症到底是不是一種疾病?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黃宇銳說,站在精神醫學角度,懼高症被認為是一種特殊情境的畏懼症,如同怕蟑螂、怕鬼等,怕高也是畏懼症中的一種特殊情境。黃宇銳說,特殊情境畏懼症可能發生任何一個年齡層,女性較常見,病因被認為與大腦有關,人接觸特定情境時,想法使心理產生害怕、恐懼,腦部邊緣系統,也就是掌管情緒反映區域,會記憶人在面對特殊情境時的生理反應,如快樂或悲傷,身體放鬆還是胸悶、喘不過氣等,再次面對類似情境時,大腦喚回記憶,再反應在生理上,懼高症也是同樣道理。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懼高症也可能來自於幼時創傷,研究顯示,幼時常被家長抱著「飛高高」的孩子,幼時恐懼無法說出口,卻常常被抱高,留下創傷的印象後,也容易導致懼高症發生的機會,另外也有研究顯示,懼高症也可能透過家族遺傳。楊聰財表示,懼高症若沒有影響到日常生活,其實沒有治療的必要,他曾遇過一位有嚴重懼高症的阿兵哥,因職務需求,必須要執行跳傘任務,若沒有完成任務,恐無法升遷,這類的情形就可以接受治療,目前治療效果可以達到五成以上。楊聰財表示,治療懼高症可以分為藥物與非藥物兩種,懼高症產生的緊張、焦慮感,透過給予抗焦慮的藥物舒緩,同時進行以毒攻毒的減敏法,依照患者的情況,制定登高計畫,陪伴患者逐步接觸高度,從一層樓到十層樓,每周都要完成抗高作業。陪伴接觸高度的過程中,必須要協助患者放鬆,調整呼吸,並幫助改變患者的認知行為,患者若積極按照課表作業,兩個月內能看到效果。懼高症治療方式•藥物:給予抗焦慮症藥物改善緊張冒汗的症狀•非藥物暴露治療:先給予患者看影片或照片,慢慢想像自己處於高處的感覺,克服後,可慢慢實際走向高度,逐步調高高度。認知行為治療:協助患者改善心理障礙,透過回想等方法,慢慢重建對於高度的信心,同步協助身心放鬆,減少對高度的恐慌。資料來源/楊聰財醫師
-
2020-07-24 科別.消化系統
你是「隱性胃弱」嗎? 經常想吐、反胃、沒食慾都是腸胃給的警訊
有些人經常「胃隱隱作痛、想吐」、「刺痛」、「稍微吃一點就覺得很脹」、「吃烤肉、油炸食物就會反胃」、「沒有食慾」,相對地也有人是「沒辦法盡情地吃」、「吃不下早餐」、「吃完飯總覺得不舒服」、「有火燒心的感覺」。這些就是胃弱的患者經常出現的部分症狀。你也有相同的困擾嗎? 常消化不良就算胃弱 真正胃好不會因吃太多、壓力感到不適 經常因為胃部不適而苦惱的人,一定多少有點自覺:「我應該是胃弱一族吧!」然而,有些人也會認為:「吃油炸食物本來就會消化不良。這不算胃弱吧!」不過,這其實也是胃弱的症狀。因為,有這種症狀的人,本來就擁有容易引起胃部不適的條件。再加上飲食、壓力等損傷,容易使得胃部的不適變得明顯,這就是所謂的胃弱。如果胃完全沒問題,比平常多吃一點或是心裡有壓力,胃也應該完全沒有任何不適感才對。 隱性胃弱人不少 生活飲食習慣很重要 像這樣,包含沒有發現自己胃弱的「隱性胃弱」族群在內,胃部不適的人意外地還不少。身為綜合內科醫師及心血管專科醫師,接觸過眾多病患後,我才開始有這樣的感覺。詢問因高血壓、糖尿病來我的診所就診的患者:「最近覺得怎麼樣?」的時候,患者經常反饋:「這陣子胃經常不舒服……」、「沒什麼食慾」(這並不是因為高血壓或糖尿病影響到胃部。高血壓、糖尿病沒有這種自覺症狀,患者只是說出平時注意到的問題而已。)針對這樣的患者,我會同時治療原本的疾病和胃的問題,在我指導患者包含顧胃飲食在內的生活習慣時,應對胃弱的方法累積得越來越多。 脫離胃弱一族有好處 提升生活品質以及健康的身體 不能盡情享受美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好不容易品嚐了美食,餐後如果出現疼痛或不舒適的感覺也會令人不快,光是想到「餐後胃一定會很痛」就無法好好享用美食了。然而,治好胃弱,就能享受每天的飲食。一日三餐,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有一千零九十五餐可以從吃飯有壓力變成享受美食,這就是最大的優點。享受每天的飲食也是提升QOL(Quality of Life=生活品質)的基本條件之一。 改善胃弱 一定能讓生活變得更好 胃部功能變好,能夠確實消化食物,腸道當然能輕鬆吸收營養。腸道吸收的營養進入血管,就會隨著血流提供養分給全身的細胞。另外,當你從「吃飯好痛苦」的壓力中解脫,副交感神經就會處於優勢,血管會因此擴張,血液就會流到身體的每個角落。因為營養充滿全身,所以體內的各種臟器的功能都會變好,皮膚、頭髮的狀況也會改善。如果你覺得最近精力不足、無法消除疲勞,不妨試著以胃為目標改善生活習慣。(圖文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延伸閱讀: 咖啡、甜食不是「火燒心」唯一凶手! 飯後2行為也NG 腹痛是胃潰瘍還是十二指腸潰瘍? 教你從痛的時間點分辨
-
2020-07-03 養生.保健食品瘋
魚肝油當魚油吃?兩者用途大不同,好處也不一樣
營養師,我最近買了一罐魚油保健食品,妳幫我看一下,每天吃兩、三顆沒問題吧?」營養師接過來看嚇一跳說:「這是魚肝油不是魚油,吃過量了會中毒。」「什麼!魚肝油?魚肝油跟魚油不是一樣嗎?」這是振興醫院營養師林孟瑜親身碰到的例子。她說,魚油跟魚肝油雖然只差一個字,但來源與成分卻差很多,民眾很容易搞混。林孟瑜表示,魚油主要是從魚的脂肪組織中萃取出來,而魚肝油則是由魚的肝臟中萃取出來魚油含有ω-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系列中對人體有益的DHA(22碳6烯酸)及EPA(20碳5烯酸)脂肪酸,魚肝油則含有維生素A及維生素D。魚油:清血管魚肝油:保護眼睛、顧骨頭魚油中的DHA對眼睛視力及腦細胞發育有正面助益,可改善記憶力減退。另有研究指出,DHA可降低情感性疾病的發生,包括憂鬱及過動等至於EPA則有降低血脂及減少血栓以及抗凝血的作用,素有「血管清道夫」之稱。台北榮總營養組組長楊雀戀表示,彙整各國家相關學會建議,一般成年人DHA加上EPA的一天攝取量約需要400毫克到600毫克如果是有心血管疾病者,則DHA加上EPA的建議攝取量必須要是一般成年人的2倍,也就是一天800~1200毫克至於懷孕婦女,建議增加ω-3的攝取量,其中DHA每天要攝取200毫克至300毫克。至於魚肝油中的維生素A有助於眼睛視力,另可改善乾眼症及夜盲而維生素D則有助於骨骼的發展及補充,對小朋友骨骼、牙齒的發育及預防老年人的骨質疏鬆均有一定的幫助。魚油:一般不會吃過量魚肝油:吃多累積體內,會中毒既然魚油跟魚肝油都含有這麼多對人體有好處的成分元素,那麼兩種油都多吃不是很好嗎?楊雀戀指出,一般魚油的劑量不大,多吃對正常健康人較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如果魚肝油吃多了,問題就大了,尤其有些民眾誤以為魚肝油是魚油,一旦過度攝取,是會中毒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D都是脂溶性的,跟維生素C是水溶性的並不相同,水溶性的維生素如果過度攝取人體會排掉,但脂溶性並不同,過度攝取會在體內肝臟等器官累積。維生素A和維生素D要如何攝取才不會過量?楊雀戀表示,維生素A的成人建議攝取量,女性為每天600微克,男性則為500微克而維生素D的成人建議攝取量,無論男女均為每天10微克。楊雀戀進一步指出,如果過度攝取維生素A超出建議攝取值的5倍,皮膚會過敏、乾燥及脫皮,並導致肝脾腫大、厭食、關節痛及頭痛若維生素D超過建議攝取值的5倍,則血液中的鈣會太高,進而導致心血管及腎臟病變所以對於維生素A及維生素D的攝取,最好在建議量的2倍以內,是比較安全的範圍。魚油:飯前或飯後吃魚肝油:隨餐吃無論是魚油還是魚肝油,只要弄清楚不要搞錯了,而且依照建議值及指示來吃,對人體才是有益的。楊雀戀指出,魚肝油由於是脂溶性的,所以建議可以隨餐一起吃,可以提高吸收率至於魚油的使用,飯前或飯後服用都可以,但有些人吃魚油易反胃或是脤氣,有的還會拉肚子或是打嗝口排魚腥味,如果要避免這些不適症狀,建議可以隨餐吃,將問題降到最低。林孟瑜則建議,在吃魚油或是魚肝油之前,一定要先分辨清楚,再看罐裝上的建議量,如果是建議吃1~2顆,比較保守可以先從建議最低劑量,也就是1顆吃起。吃魚油主要是攝取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ω-3是人體必需脂酸,人體無法從體內自行合成,必須要藉由外來轉換補充,那麼要攝取取ω-3,非得要吃魚油不可嗎?天然食物,也能簡單補充到林孟瑜說,魚油是從魚身上萃取來的,直接吃魚當然也可以攝取到ω-3,深海魚含有相當豐富的ω-3,民眾可以多選擇含量比較高的深海魚,包括鯖魚、鮭魚、鮪魚、鯷魚、秋刀魚及沙丁魚等。另外,一般海鮮類如蝦、花枝及牡蠣等也含有微量ω-3。事實上,ω-3不是只有魚才有,一些植物當中也有。楊雀戀說,植物中的α-次亞麻油酸 ,也是屬於ω-3的一種,其進入體內可以轉變成DHA及EPA,只不過轉換的速度較為緩慢,在核桃、蕎麥、大豆及大豆沙拉油、紫蘇油及亞麻仔油等食物中,均含有豐富的α-次亞麻油酸另外,深綠色蔬菜,特別是冬季產的菠菜、白菜、茼蒿、蘿蔔及蕪菁等,因為低溫容易使植物中的α-次亞麻油酸含量增加,是素食者攝取ω-3的主要來源。至於魚肝油中的維生素A跟維生素D,林孟瑜表示,維生素D可由牛奶、雞蛋、鮭魚、鯖魚等食物獲得,曬太陽比飲食更好,藉由陽光的照射,人體內也能自行合成維生素D而維生素A可由牛奶等乳製品、蛋及紅橘色蔬果包括胡蘿蔔、紅椒及木瓜等,富含有維生素A或維生素A先質β-胡蘿蔔素等食物獲得。如果不想太麻煩,不太想去計算維生素A的攝取量,1杯牛奶、1顆蛋、3公分乘以3公分大小丁塊的胡蘿蔔,或是木瓜4到5塊,每天換著搭配一、兩樣吃,就可以攝取到維生素A,由於維他命A會在體內累積貯存,這樣一點點的累積也不會過量,多少可以維持一定的量,是平時自食物中最簡單補充維他命A的方法。魚油抗凝血 手術前要停吃雖然相較於魚肝油,魚油對健康人比較沒有過度攝取的疑慮,但還是有一些族群是不適合吃魚油的,由於魚油有抗凝血的功能,若有肝硬化而凝血功能會變差的病患,不適合吃魚油另外,血友病患也不宜吃,還有平時有服用具有抗凝血功用如阿斯匹靈藥物的人,也不適合吃魚油。另外,如果預計要動手術,則建議術前2個月要停止吃魚油,還有孕婦為避免生產不易止血,建議懷孕32週以後就要停止吃魚油。延伸閱讀: 魚油、Q10,這樣吃最健康! 垃圾食物傷神經,吃魚油有救?
-
2020-07-01 科別.消化系統
照胃鏡減少不適感!麻醉之外 可適當用止痛藥
嘉義縣大林慈濟醫院腸胃內科醫師謝毓錫日前針對110名曾做過胃鏡且有不舒服經驗的患者做研究,探討除了接受麻醉,是否還有其他選擇可降低胃鏡檢查的不適感,研究結果顯示,給予少量止痛藥肌肉注射,能減少病人不適。謝毓錫團隊研究結果顯示,接受止痛藥物的患者可顯著減少內視鏡通過喉嚨時的不舒服,檢查過程中患者的心跳、血壓因不舒服而上升的程度較少,顯示對患者心肺壓力也較小,執行檢查醫師對檢查過程也較為滿意,因為患者不會反胃導致胃收縮,提升檢查品質。謝毓錫表示,西方國家胃鏡檢查多是麻醉進行,但在臺灣及其他亞洲國家,胃鏡大部分是在沒有麻醉的情形下進行,雖有一部分病人可輕鬆完成檢查,但有約4成病人卻覺得很不舒服,會因害怕檢查出現強烈的嘔吐反射反應,甚至因此無法完成檢查或拒絕後續的追蹤,影響到病情的診斷及治療。但有研究指出,有一半以上的胃鏡併發症是與麻醉有關,表示麻醉會增加胃鏡併發症風險,為尋求更好的解決方式,謝毓錫與團隊進行隨機對照研究,收集110位做胃鏡較敏感的患者,由電腦隨機分成2組,每組人數55人,一組接受安慰劑,另一組接受止痛藥物。謝毓錫表示,止痛藥除了止痛,也有鎮定及抑制嘔吐反射的作用,研究結果已發表於聯合歐洲腸胃科雜誌(United European Gastroenterology Journal),希望透過研究結果,讓害怕做胃鏡檢查的患者,有多一種選擇,增加做胃鏡的意願,才不至於耽誤病情。
-
2020-06-26 科別.精神.身心
看到密密麻麻小洞就起雞皮疙瘩 密集恐懼症要就醫嗎?
你害怕看到密密麻麻的孔洞嗎?看著洞洞相連彼此挨擠,是不是愈看愈感覺汗毛逐漸豎起,開始起雞皮疙瘩?若是如此,你可能有「密集恐懼症」。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詹佳真指出,密集恐懼症是恐懼症的一種,有些人對害怕看到血、有些人懼怕蛇、鼠、蟑螂等,而密集恐懼症則是對密集排列或是有孔洞的事物感到害怕,例如螞蟻窩、青蛙卵或是密密麻麻的小點。密集恐懼症的成因多元,往往是因先天敏感,加上後天遇到特殊狀況造成。一般來說,密集恐懼症患者在兒童、青少年期便會對孔洞或密集排列東西感到恐懼的傾向,成人才出現症狀者較為少見。若影響生活而沒有接受適當治療,可能因為交感神經亢奮,一次一次加深症狀。出現的症狀則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會手腳冰冷、肌肉突然收縮而無法動彈、感覺吸不到空氣,或是發抖、惡心、反胃等。通常有密集恐懼症,就像怕血、怕蛇,避開即可,但有人連搭捷運看到密密麻麻的人頭也會不舒服,影響生活,此時就建議就醫。密集恐懼症治療以藥物、認知行為治療和生理回饋治療為主。其中認知行為治療的暴露治療,透過「系統性減敏感法」讓患者逐漸、反覆的接觸害怕的事物,使焦慮感減弱;生理回饋則是讓患者學習放鬆、自我掌控。而藥物治療可抑制急促的壓力反應,若是治療一段時間,且認知行為和生理回饋的訓練有一定成效時,可考量減藥甚至停藥。
-
2020-06-26 科別.精神.身心
專業觀點/系統性減敏感 密集恐懼找回日常
密集恐懼症是恐懼症的一種,有些人害怕看到血、有些人懼怕蛇、鼠、蟑螂等,而密集恐懼症則是對密集排列或是有孔洞的事物感到害怕,例如螞蟻窩、青蛙卵或是密密麻麻的小點。密集恐懼症的成因多元,往往是因先天敏感,加上後天遇到特殊狀況造成。一般來說,密集恐懼症患者在兒童、青少年期便會對孔洞或密集排列東西感到恐懼的傾向。若嚴重影響生活而未治療,可能因為交感神經亢奮,一次次加深症狀。出現的症狀則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會手腳冰冷、肌肉突然收縮而無法動彈、感覺吸不到空氣,或是發抖、惡心、反胃等。通常有密集恐懼症,就像怕血、怕蛇,避開即可,但有人連搭捷運看到密密麻麻的人頭也會不舒服,影響生活,就必須就醫。密集恐懼症治療以藥物、認知行為治療和生理回饋治療為主。其中認知行為治療的暴露治療,是透過「系統性減敏感法」讓患者逐漸、反覆的接觸害怕的事物,使焦慮感減弱;生理回饋則是讓患者學習放鬆、自我掌控。藥物治療可抑制急促的壓力反應,若是治療一段時間,且認知行為和生理回饋的訓練有一定成效時,可考量減藥甚至停藥。諮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詹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