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6 新聞.杏林.診間
搜尋
利尿
共找到
397
筆 文章
-
-
2020-09-01 醫療.消化系統
不是胖,也不是脹氣!「腹水」難收該怎麼辦?
你聽過生病後有了「腹水」的狀況嗎?腹水,代表肚子裡的空腔裝進了一堆水,究竟有哪些原因會導致腹水的問題呢?一起來看看。腹水帶來的症狀一般人的肚子裡,有時可能也存了一些液體,但量不多,通常就小於一罐養樂多的量。然而,若肚子愈來愈鼓,裡面多了一堆水,會發生什麼問題呢?首先大家會想到的大概是「體重變重」。而患者自己會覺得肚子愈來愈脹與緊繃感。腸子泡在一堆水之中,動的會比較差,因此患者吃東西後很快就覺得脹、噁心,容易打嗝。當腹腔壓力變的更大,患者還會因為血液回流不佳而出現痔瘡,以及下肢腫脹的問題,又或跑出肚臍或腹股溝的疝氣。腹壓太大壓迫到胸腔影響呼吸時,則會有喘不過氣的感覺。 所以,別以為腹水是小事,腹水讓身體愈來愈沉重,負擔好大,讓一些原本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情,像是進食、喝水、走來走去,都變得好困難、好辛苦,生活品質大打折扣。不僅如此,肚子裡存了太多水,還會引發腹內感染,而讓人有發燒、肚子痛的狀況。當體內積了太多腹水,會讓體液失去平衡,腎臟功能也因此會失調、變差。那為什麼會跑出腹水呢?最常見的原因是肝硬化引起的。當肝臟狀況不好,許多細胞都因纖維化失去正常功能,肝臟硬化纖維化之後,會引起肝門靜脈的血液難以回流,門脈壓升高,導致一連串問題,最後血管內的液體就滲透到腹腔積存,也就是造成腹水。另外,肝臟失能之際,體內白蛋白會變少,蛋白質濃度太低,同時也會讓血管內滲透壓低,引發腹水。而引發肝硬化的原因就很多啦,脂肪肝、喝太多酒、B型肝炎、C型肝炎等都屬於常見的肝硬化原因。如何評估肝硬化的嚴重程度請看「正確保肝很重要 – 肝硬化」。另外則是有腹內癌症的患者,也很可能有腹水的出現,我們稱為惡性腹水。癌細胞可以是影響到腹腔內一層叫做「腹膜」的組織,又或是癌症轉移到肝臟,都會引發腹水。有幾種癌症比較容易造成腹水,像是卵巢癌、胰臟癌、肝癌、及大腸癌,若癌症狀況愈嚴重,或是治療後再度復發時,就可能出現腹水。心臟衰竭、腎臟衰竭、或本身因腸道問題或營養不良而白蛋白濃度低時,也會出現腹水。如何診斷腹水?很多人會說,我怎麼知道肚子脹起來的時候,是宿便太多、脹氣嚴重、脂肪太多,還是多的是一肚子水呢?其實要分辨並不難,用身體檢查與超音波就差不多能確定診斷是否為腹水了。 然而,我們剛剛說過最常見的腹水原因是肝硬化或是癌症,因此在診斷腹水之後,更重要的事情是要找到引發腹水的原因。如果患者本身就有B肝、C肝、或酗酒等問題,我們可能會先猜是肝硬化引發的腹水,這時就要抽血檢驗肝功能,做腹部超音波時也要注意患者是否有肝硬化、肝腫瘤等問題;若擔心患者腹內藏有癌細胞,還可以依據身體檢查的結果,考慮利用陰道超音波、腹部電腦斷層、大腸鏡等影像學檢查,找出是否有癌症問題。要了解腹水從何而來之際,也可以直接檢驗,用針抽取做穿刺檢查,抽出一些腹水做檢驗,由化驗來確定裡面白血球高不高、有沒有細菌、是否有出血、有沒有癌細胞等,就能找出引發腹水的原因,再根據病因來做適當的處理與治療。有腹水該怎麼辦?現在體內有個東西「腹水」變多了,我們該怎麼辦呢?方法就是「減少腹水形成」,與「增加腹水排出」。◆ 減少腹水形成飲食少鹽,當減少從食物攝取的鹽量,可以減少身體內水分的堆積。可以請教醫院的營養師,了解如何施行減鹽飲食(每日食鹽攝取量小於1.5克)。記得,不是使用低鈉鹽就沒關係喔,低鈉鹽通常代表的就是「高鉀」,而會讓體內鉀離子升高,這有時也會帶來麻煩事的,請不要想說使用低鈉鹽就可以吃多一點。減少水分的攝取,也能減少體內腹水的堆積。如果平常有在喝酒,就得戒酒了!畢竟酒精還是可能導致肝功能失衡,增加腹水問題的嚴重度。 另外,補充白蛋白也能增加血管內的滲透壓,藉此減少水分滲漏到腹腔的程度。要快速補充時可以選擇點滴的補充製品,若是長期營養不良者,也可以改變飲食習慣,多從食物中攝取優質蛋白質。◆ 增加腹水排出為了增加水分的排出,可以考慮使用利尿劑,利尿劑有針劑也能口服使用,醫師會看患者病情決定使用哪一種。假使腹水已經造成了嚴重的症狀,肚子很緊很繃,甚至腹壓太大,讓胸腔無法好好擴張,吸進的空氣量變少,患者覺得呼吸不順、喘不過氣,就可能要考慮直接從肚皮抽出多一點的腹水,直接減輕患者的腹壓。醫師會先在超音波的指引下,用針頭戳進腹腔,再接上引流的管路,連接空瓶,一次可能引流個一千到三千毫升,甚至四、五千毫升。然而,在這過程中要注意患者的血壓,避免突然血壓過低而休克。另外,直接放水屬於治標不治本的方式,幾個星期後,肚子可能又再度脹起來。那我們該拿一直反覆發生的腹水怎麼辦呢?如果病因是肝硬化引發,可能要考慮的肝臟移植這個最後手段。如果因為癌症而誘發腹水的話,通常代表癌症病情已經比較棘手,這時重點就在於根據不同的癌症狀況趕緊進入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或考慮手術處理的可能性。原文:是胖,也不是脹氣 – 腹水難收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0-08-29 新聞.用藥停看聽
體溫偏高一定是發燒嗎 注意藥品副作用!
除了生病發燒之外,有時在服藥後也可能會讓體溫偏高喔!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特邀請微笑藥師藥局廖偉呈藥師,為大家說明藥品為何會引發體溫偏高,常見原因如下:(1)過敏性反應 一般在使用藥品1-3週後出現症狀,尤其是抗生素,可能有起疹、嗜酸性白血球增加等現象。主要是人體的免疫系統將外來藥品當成抗原,產生體液性免疫反應,抗原抗體結合後的免疫複合物,可促使體內顆粒性白血球釋出致熱原而產生發燒現象。此外,也會啟動細胞免疫反應,導致胸腺產生淋巴激素活化免疫反應,並促使巨噬細胞將內生性熱原釋出。(2)影響體溫調節機制◆藥品增加熱能產生 有些藥品會增加身體新陳代謝,增加熱產生,如:甲狀腺素、綜合感冒藥或緩解鼻炎藥品的交感神經作用劑(Phenylephrine/Pseudoephedrine/Caffeine)、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的抗憂鬱劑、藥酒(保力達B、維士比等),或含酒料理,也有可能提升體溫。◆抑制汗腺分泌→減少散熱 某類藥品會抑制汗腺分泌,而影響身體的散熱。如:降低過敏或改善鼻炎的第一代抗組織胺(Chlorpheniramine/Diphenhydramine)、暈車藥所含的抗膽鹼成分(Scopolamine)、某些具抗膽鹼作用之帕金森藥品(Biperiden, Trihexyphenidyl)、三環抗憂鬱劑(Imipramine/Chomipramine/Doxepine)等。◆阻礙心血管系統對熱調節 心血管系統是身體調整體溫的重要角色,但有許多降血壓藥品或是影響心跳速率的藥品,或多或少會降低心血管系統對體熱的調節能力,導致體溫偏高如:乙型阻斷劑。而血管擴張劑,可能使周邊動脈擴張,血液滯留於周邊動脈血管,影響體溫調節,此外常被應用於消水腫或降血壓的利尿劑,也可能導致水分流失,間接影響散熱功能。◆抑制下視丘對熱的調節 抗精神疾病藥品(Chlorpromazine)為多巴胺阻斷劑,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會造成下視丘體溫設定點改變,導致體溫過高。(3)藥理作用的延伸 這類原因導致的藥物熱較為少見,主要因藥品的藥理反應,引發內生性熱原的釋放,如:梅毒病人在接受盤尼西林類抗生素治療6-8小時後,體內的梅毒螺旋體釋放出內毒素導致發燒現象。而藥理作用引起發熱狀況,也常見於癌症病人在使用抗腫瘤藥品後,因體內的惡性腫瘤細胞,被化療藥物毒殺後而產生藥物熱現象。 食藥署提醒,民眾就醫時,一定要記得告知醫師最近正在使用的藥品。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08-29 新聞.用藥停看聽
沒吃海鮮痛風卻發作?藥師警告:小心「10種常見藥物」讓你痛風好不了
聽到尿酸數值偏高,不少民眾會回想最近飲食中是否攝取過量含普林的食物,但大家知道嗎?藥品也有可能導致血中尿酸數值偏高喔。本周微笑藥師整理常見可能引起尿酸偏高的藥品,方便大家判斷潛在可能因為藥物造成高尿酸血症的個案。高尿酸血症主要因素食物中所含的「核蛋白質」經消化分解為普林(purine)再經由肝臟代謝為尿酸(uric acid)而由腎臟將其經泌尿系統排出體外。當普林的代謝失常,或長期大量攝取高普林食物等因素,即容易造成高尿酸血症,此時應在飲食上做適宜的調整減少高普林食物攝入。另外腎臟疾病,因為尿酸排除能力受影響,更容易造成尿酸偏高,甚至痛風的發作。另外也要注意以下高普林食物攝取過多:內臟:豬肝、牛肝、雞肝、鴨肝、豬腸、雞腸。魚肉類:尤其是虱目魚、白饅、鰱魚、吳郭魚、白帶魚、四破魚、魩仔魚、鯊海鰻、皮刀魚、沙丁魚、馬加魚、烏魚、魚卵。種子類食品:發芽豆類,如豌豆仁、毛豆、瓜子、芝麻、花生。菜類:蘆筍、紫菜、香菇。肉汁:肉湯、雞精、酵母粉。常見引起尿酸偏高的藥品臨床工作中,我們都知道痛風與飲食密切相關,比如啤酒、海鮮、動物內臟、豆製品、濃茶等,大量攝取往往會誘發痛風發作。但事實上有些藥物會引起血中尿酸急速上升而導致急性痛風發作,最常見的藥物有下幾種:(1)利尿劑(loop diuretics, thiazide diuretics and thiazide-like diuretics)最常見引起尿酸偏高的藥物就是利尿劑,其能誘導的血容量減少效應能增加近曲小管對尿酸的再吸收,導致血中尿酸的升高(服用後幾天即可觀測血中濃度上升),從而引起或誘發痛風的發作,其中以Loop和Thiazide類利尿劑更明顯(Loop>Thiazide)。利尿劑引起血中尿酸濃度上升的效應呈劑量依賴性,多見於大劑量或長期應用時,通常停月數個月後,就會回復至原來的尿酸值。對於高血壓患者,由於thiazide造成血中尿酸偏高的作用與劑量有關,所以如果服用thazide而導致尿酸偏高,臨床上建議降低thiazide的服用劑量。(2)抗結核病藥物如果每日服用300毫克的Pyrazinamide(PZA),則約降低>80%腎臟清除尿酸的能力(增加腎臟再吸收+降低分泌),研究顯示,單用PZA併發高尿酸血症約43.4%,若併用(isoniazide、rifampicin)則併發率高達86.3%。Ethambutol可能藉由降低部分尿酸排除,而導致血中尿酸值上升,通常服用第2-4周血中濃度才會明顯的上升。停藥後血尿酸可恢復正常,再次給藥可見血尿酸再次升高。(3)免疫抑製劑最常引起接受器官移植患者併發痛風的藥物就是cyclosporin,其可能增加近曲小管對尿酸的再吸收作用,並降低腎絲球過濾率,導致尿酸值偏高,尤其是腎功能不全或併用利尿劑的患者。器官移植患者服藥前高尿酸血症盛行率不超過25%,但服用cyclosporin後,盛行率>80%,痛風發生率4-10%。Tacrolimus可能降低尿酸排除,而導致血中尿酸偏高,但影響程度沒cyclopsorin明顯。因外亞洲常用的免疫抑制劑mizoribine,可能抑制鳥嘌呤核苷酸(guanine nucloetide)生合成,而引起高尿酸血症。(4)菸鹼酸(nicotinic acid)菸鹼酸不僅會增加腎臟再吸收尿酸及降低尿酸分泌外,更會增加身體尿酸的生合成,使血中尿酸上升14%左右,研究顯示菸鹼酸服用劑量約3-6公克,大約41-78%服藥者會有高尿酸血症,不過菸鹼酸只在治療劑量下才會影響到尿酸的再吸收。(5)阿斯匹靈(Aspirin)Aspirin對尿酸代謝具有雙重作用。高劑量阿斯匹靈aspirin(每天大於3克)可明顯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再吸收,使尿酸排泄增多,可降低血中的尿酸;低劑量的aspirin(60-300 mg/d)則以抑制腎小管排泄尿酸為主,因而引起血中尿酸上升,導致痛風更常發作。雖然高劑量的aspirin會降低血中的尿酸,但臨床上,我們不可能使用高劑量治療痛風,因為容易引起胃腸出血。研究顯示,當aspirin服用劑量 ≤325毫克,痛風發作的機率與aspirin服用劑量呈反比。如果血中白蛋白偏低或併用利尿劑,則會增加Aspirin的尿酸滯留狀況。低劑量apsirin臨床上常用於預防心血管疾病,考量利弊情況下,通常建議定期追縱尿酸值即可,需要時可以搭配allopurinol或排尿酸劑。(6)抗腫瘤藥物(Cytotoxic chemotherapy)細胞毒性化療藥物可誘發腫瘤溶解症狀(tumour lysis syndrome,TLS),主因為腫瘤細胞大量被破壞,細胞內物質大量流向血液中,導致高尿酸血症、電解質失衡及代謝性酸中毒。症狀發生快速,約在施打藥物後48-72小時出現,若疏於發現,致死率高達20-50%。環磷醯胺用於白血病或淋巴瘤治療時,易發生高尿酸血症及尿酸性腎病。機制為環磷醯胺可使血清中假膽鹼酯酶減少,使血清尿酸水平增高,因此,與抗痛風藥如別嘌呤醇、秋水仙鹼、丙磺舒等同用時,應調整抗痛風藥物的劑量。(7)非葡萄糖碳水化合物靜脈注射或口服過量果糖數天,可能藉由增加核苷酸轉換和核苷酸合成及增加尿酸的再吸收作用,而提高血中的尿酸。臨床上發現,針對比較嚴重的病患,就算果糖靜脈注射速度為160mg/kg/h,也有可能導致高尿酸血症唷。另外甘油、木糖醇及山梨糖醇也有相同可能造成尿酸值偏高的風險。(8)乳酸注射乳酸鈉注射溶液臨床上具有許多優點,對於危急重病患者的復甦有幫助。然而,高劑量的乳酸輸注可能減少尿酸的排除,導致高尿酸血症。在健康志願受試者中,乳酸輸注降低尿酸的腎清除率達70- 80%,導致血清尿酸增加8-18%。(9)睾固酮(Testosterone)睪固醇可能會增加尿酸再吸收作用,而使血液尿酸偏高。研究顯示肌肉注射隔周施打125毫克或250毫克睪固酮,持續3個月後,血中尿酸分別上升29%及43.4%。(10)其它藥物除了上述提及的藥物可能造成血中尿酸值偏高外,另外還有一些藥物也可能有此狀況,例如Acriterin、Didanosine+ritonavir、Filgrastin、L-dopa、Omeprazole、Peg-interferon+ribavirin、Sildenafil、Teriparatide、Ticagretor、Topiramate。其它可能引起尿酸偏高的藥物整體機轉圖參考文獻:1. Drug-induced hyperuricaemia and gout. Rheumatology 2017;56:679688.(本文獲廖偉呈藥師授權轉載,原文:藥物引起的高尿酸血症)作者簡介_廖偉呈台北醫學院藥學系畢,中華民國註冊藥師,糖尿病衛教師,居家藥師照護合格藥師。部落格:微笑藥師網粉絲專頁:微笑藥師藥局微笑藥師藥局電話:02-27009655諮詢Line ID:@smilerx地址: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一段149-10號延伸閱讀: 一個動作讓子宮變年輕!印度瑜珈冠軍:3分鐘「骨盆腔瑜珈術」強化肌群、保護內臟器官
-
2020-08-25 科別.泌尿腎臟
雙腳劇痛寸步難行!專家提醒,恐是這問題導致
34歲的楊先生,平時愛喝手搖飲料及吃海鮮,日前和友人聚餐時狂吃蝦,當大夥準備離開時,突然感到雙腳一陣劇痛且無法站立,只得原地苦坐,直到店家打烊,才勉強忍痛離開。 隔天連忙就醫檢查,發現尿酸值高達9.3mg/dl(男性正常值3.0~7.0mg/dl),透過腎臟超音波檢查也發現幾顆痛風結晶石,屬於高尿酸血症患者,確診為「痛風」。 經給予降尿酸藥物、調整飲食,以及每天喝至少3公升開水,約4個月後尿酸值順利降至4.3mg/dl。收治個案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主任周哲毅表示,患者自述,日前也曾購物完欲返家時,痛風突然發作,從店門口到停車場短短100多公尺,卻幾乎寸步難行。楊先生認為自己還年輕,覺得「應該沒什麼要緊」,直拖到再度復發,才願意就醫,但也因此讓他體會「痛起來真要命」的感覺!痛風是一種普林(又稱為嘌呤)代謝障礙,而使得尿酸累積而引起的急性疾病,屬於關節炎的一種,又稱代謝性關節炎。因為此症好發在常吃大魚大肉的達官貴人或有錢人身上,古時稱之為「王者之疾」、「帝王病」、「富貴病」。周哲毅指出,人體在正常狀況下,會將攝入的普林分解成為尿酸,尿酸會於血液內分解,再經過腎臟和腸胃道排出體外。但如果攝取過多高普林(嘌呤)的食物,導致身體的新陳代謝增加,或因腎臟功能變差使尿酸不易排泄時,都會使尿酸於血液內不斷累積,繼而形成尿酸鹽結晶堆集於關節腔內,使關節發炎腫脹,嚴重時甚至變形。痛風好發於30至50歲的男性,或是停經後的女性,男性罹患的機率較女性高。痛風通常在半夜或清晨時發生,患者會於睡夢中感到關節突然劇痛,此時關節會變得紅、腫、熱、痛,就像是著了火般,症狀通常要過一段時間才會逐漸消退,因此,多數患者均會趕快急診檢查。周哲毅說明,造成尿酸偏高的原因,包括遺傳、慢性腎臟病、大量食用含普林的食物,以及服用利尿劑、抗排斥藥物患者。治療上,除了藥物治療及調整飲食外,有些患者會透過運動試圖讓尿酸值下降,他提醒,在運動過程中,如果沒有攝取足夠水分,反而很容易因脫水增加疾病發生的風險。周哲毅呼籲,有痛風困擾者平時應多喝水、減少食用含糖飲料、醬料,節制攝取紅肉、內臟、海鮮、酒精等高普林食物,良好控制體重,並配合醫囑按時服藥,當尿酸值下降且穩定一段時間後,再由醫師評估是否減少藥量,才能確保尿酸值維持穩定,避免痛風再度發作。
-
2020-08-24 養生.營養食譜
吃當季/綠蘆筍止渴、利尿 有助改善膀胱炎、攝護腺肥大
養生很重要的就是要「吃當季」,但當季該吃什麼?元氣網「吃當季」為您整理當季盛產的蔬果,介紹當下適合吃的蔬菜水果,其營養價值、食用注意事項,及最實用的食譜等。蘆筍性味冷、微苦、能止渴、利尿,有膀胱炎、攝護腺肥大、排尿困難、水腫的人,除藥物治療外,多吃蘆筍也有助改善。【記者吳雨潔、施靜茹╱報導,出處/2008-03-17聯合報「元氣周報養生DIY」】(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 當令吃台灣曾有「蘆筍王國」美譽,蘆筍曾是最重要的外銷農產品,全年金額高達1億3千餘萬美元,可惜70年代後外銷市場逐漸拱手讓人。雖然外銷式微,但是國人蘆筍栽培技術和單位面積產量卻保持世界紀錄。蘆筍因其嫩莖形似蘆葦的嫩莖和竹筍,故稱為蘆筍。我們常聽到的白蘆筍、綠蘆筍,其實是同一品種,白蘆筍剛冒出地表即被收割,表皮白皙嬌嫩;綠蘆筍是突出地面,經日光照射後變綠的蘆筍嫩莖。分段吃頭段(呈白色的根部,靠近泥土的部位):纖維較多、口感粗糙,不適油炒。主廚建議將蘆筍頭加些冰糖,用隔水加熱法蒸熟,煮熟的水有蘆筍香氣,即為蘆筍汁。中段:嘗起來爽脆鮮甜,跟肉、海鮮或蔬菜類皆適合,建議炒食。後段(尖端處):最嫩,用滾水燙熟、吃原味最恰當。挑選蘆筍TIPS:外表飽滿、觸感細嫩、色澤翠綠、整根挺直、根部切口密實者為佳,若外觀有泡水腐爛狀或過於乾癟,都是不新鮮。購回後,可將蘆筍用報紙或保鮮膜包好,置於冰箱可冷藏2、3天。但建議趁新鮮時食用。富含葉酸 孕婦最需要台北振興醫院營養治療師╱鐘子雯綠蘆筍富含葉酸,對孕婦最適合。懷孕過程中,胎兒神經發育需要葉酸,特別是初期,除了柑橘和深綠色蔬菜外,蘆筍的口感,或可讓孕婦在害喜吃不下的階段,能補充到葉酸。此外,有些孕婦因為膨大的子宮壓迫腸道,可能影響排便,綠蘆筍的纖維質,剛好也具有幫助「嗯嗯」順暢的功能。涼性蔬菜 體寒勿多食北市聯醫中醫院區主治醫師╱林君玉綠蘆筍有利尿,但性味偏涼,體寒者宜適量攝取。本草綱目說,蘆筍性味冷、微苦、能止渴、利尿,有膀胱炎、攝護腺肥大、排尿困難、水腫的人,除藥物治療外,多吃蘆筍也有助改善。
-
2020-08-24 養生.營養食譜
吃當季/綠蘆筍燙熟後冰鎮 口感更加清甜甘脆
養生很重要的就是要「吃當季」,但當季該吃什麼?元氣網「吃當季」為您整理當季盛產的蔬果,介紹當下適合吃的蔬菜水果,其營養價值、食用注意事項,及最實用的食譜等。蘆筍性味冷、微苦、能止渴、利尿,有膀胱炎、攝護腺肥大、排尿困難、水腫的人,除藥物治療外,多吃蘆筍也有助改善。【記者吳雨潔、施靜茹╱報導,出處/2008-03-17聯合報「元氣周報養生DIY」】(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蘆白鮮帶子示範份量為3人份材料:綠蘆筍50g、干貝5粒、雞高湯30g、紅、黃椒各兩片、蒜片、辣椒、鹽皆少許Step1:準備半鍋水,煮滾後關火,將干貝放入滾水中泡熟(當干貝從透明轉為白色時,即為煮熟),約需5分鐘。Step2:綠蘆筍去頭尾、切段。再開火,汆燙綠蘆筍。Step3:油鍋放進蒜片與辣椒爆香。倒入雞高湯、紅、黃椒與少許鹽調味。Step4:放入瀝乾水分的綠蘆筍與干貝,一起拌炒即可。主廚TIPS:每種食材煮熟的時間不一,建議新手烹調時,可將綠蘆筍與干貝等食材先汆燙再炒,比較好拿捏油鍋快炒的時間與生熟度。芝麻醬蘆筍示範份量為3人份材料:綠蘆筍80g、日式芝麻醬80g、美乃滋40g、黑白芝麻少許。Step1:汆燙綠蘆筍。Step2:綠蘆筍燙熟後,放入冰水中冰鎮約1分鐘。撈起瀝乾。Step3:日式芝麻醬與美乃滋以2比1的比例調和均勻。Step4:將調好的芝麻醬淋在蘆筍上,撒些黑白芝麻裝飾。主廚TIPS:綠蘆筍的尾端(尖端處)比較嫩,吃起來清脆,若用油鍋炒,綠蘆筍尾端會變得軟爛,反而糟蹋。建議燙熟後冰鎮,能使口感更加清甜甘脆,再沾醬料食用。百合炒蘆筍示範份量為3人份材料:綠蘆筍100g、百合20g、香菇1朵、紅蘿蔔數片、雞高湯30g、鹽少許。Step1:汆燙綠蘆筍。Step2:百合入鍋汆燙,約5秒鐘即可(當百合從白色轉為透明,即為煮熟)。Step3:香菇泡水、切條狀,入油鍋爆香,放入紅蘿蔔拌炒。Step4:蘆筍與百合入油鍋一起炒,加高湯、鹽調味,拌勻。主廚TIPS:若擔心雞高湯較油膩,可改用白蘿蔔與西洋芹等蔬菜熬成的高湯代替。
共
1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