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2 養生.抗老養生
搜尋
冰品
共找到
139
筆 文章
-
-
2020-07-22 養生.聰明飲食
天熱易上火!4類「上火食物黑名單」能閃多遠就多遠
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飲食模式,對我們來說絕對不是陌生的生活方式。不過,也就是這樣的生活,讓夏天體內的那把無名火燒得更加旺盛!這個夏天想要清涼一下,不妨忌忌口,將「上火食物黑名單」深刻於腦海中,能閃多遠就多遠。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陳潮宗醫師將黑名單中的食物分成4類:辛辣刺激與熱性食物、熱性水果、甜食、冰品,讀者可從列舉中的食物舉一反三,躲過上火食物,保持輕鬆自在的身心。1、辛辣刺激與熱性食物麻辣鍋、鹽酥雞、羊肉爐、人參雞、當歸鴨、炸豬排、羊肉、牛肉、豬肉、雞肉、鱔魚、香料類(如蔥、薑、蒜頭、蒜苗、辣椒、洋蔥)、麻油、四物湯、堅果類(如花生、腰果)、茴香葉、肉桂等,其食物本身的溫熱性質會加重體內之火,使得生理原本蘊藏的火失去平衡,導致上火。2、熱性水果釋迦、榴槤、荔枝、芒果、龍眼是民眾最常吃的熱性水果,因此,攝取時適量就好。3 甜食人體熱量主要從澱粉、糖分及油脂中獲取,一旦過量攝取熱量上升,相對地火氣也會上升,包括各式蛋糕、甜甜圈、麻花捲、太陽餅、奶油酥餅、鳳梨酥、巧克力、糖果、餅乾、添加精緻糖的咖啡、茶、可樂、汽水等,都含有豐富的糖分及油脂,想要降火,小點心或飲料就要有所節制。4 冰品冰品或冰塊會讓血液凝結在腸胃道,降低血液循環功能,而且如前文所述也會造成體溫調節的失衡,尤其是已有感冒、支氣管炎、免疫力低下、老年人常因虛火旺盛,造成口乾舌燥,這時如果衝動飲用冰品更容易加重症狀,必須忌口。延伸閱讀: 比吃冰還管用! 7種天然食材吃了火氣馬上降一半 天熱火氣大? 多吃4類食物幫身體消暑、退火
-
2020-07-21 養生.抗老養生
「大暑」怎麼養生?中醫:寒涼瓜果消暑生津,多加這個平衡寒性
在傳統醫學的角度來說,許多疾病都是跟著節氣走,順著節氣改變做出身體上不同的預防及調理,正是老祖宗們流傳下來的養生之道。即將到來的「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節氣,大約在每年的陽曆7月22日至24日,是一年中天氣最酷熱的時刻。老人小孩氣血不足者 慎防中暑面對這樣炎熱的「大暑」節氣,有可能會出現甚麼樣的疾病?究竟又該如何養生?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楊佩鈺表示,由於氣候和濕氣的關係,大暑由於氣溫高,最要小心提防「中暑」,其中又以老人家、小孩,以及氣血不足的人最需要注意。因為流汗是人體散熱的機制,但氣血不足的人容易流不出汗,年紀大的人則是體表毛細孔控制能力比較差,兩者都較難藉由流汗調節體溫;至於小朋友則是體溫調節系統還不太成熟,加上新陳代謝較快,因此必須要多補充水分,最好每15分鐘到半小時就喝一次水。其他像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流汗過多、活動太喘會加重心臟負荷、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經較不敏感,對外界溫度反應不靈敏、孕婦新陳代謝比較快,本身心跳體溫都比依般人來得高……,這些人都要在大暑的節氣裡特別注意,小心散熱的問題,以防中暑。然而不只太陽高掛時要注意,有時濕度太重,也會導致流汗蒸發速度受影響,散熱也會比較慢,尤其在午後雷陣雨要下不下的時候相當悶熱,這時也要特別小心中暑。多吃清涼消暑氣食物及多補充水分至於「大暑」的養生,楊佩鈺指出,主要是在飲食上多注意,可以多吃一些清涼消暑氣的食物,許多當季的瓜果類像是:絲瓜、黃瓜、冬瓜、西瓜,清涼解毒的綠豆也十分適合,有清暑生津的功效。不過,就如同一般常聽到的諺語「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師開處方」,在吃這些寒涼的食物或綠豆湯等涼品的同時,不妨聽從老祖宗的智慧,平時的菜餚多加些熱性的薑或紫蘇來平衡寒性。不過對於已經中暑的人來說,因為會有腸胃道的症狀,就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要注意的是,寒涼的食物雖包括冰品,但在中醫的角度來說,十分不建議在大熱天吃冰,因為正在流汗的時候,冰品會讓毛細孔瞬間關起來,導致汗流不乾淨,久了會造成人體不舒服、容易起皮膚濕疹,且吃太多冰品也會對腸胃道造成傷害,恐造成腹痛、腹瀉的症狀。楊佩鈺提醒大家,大暑節氣嚴防中暑發生,最好不要在上午11點到下午2點在大太陽下活動,事實上只要是高於體溫的溫度,就不適宜戶外活動,否則即使流汗也散不掉熱;也要注意水分的補充,成人每天至少要喝1500cc以上;室內冷氣溫度也不要開太低,否則冷熱交替也容易感冒或中暑。若是已經中暑,中醫的刮痧有立即緩解的效果,強迫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加強體表散熱機制,不過刮痧不要太常刮,也建議最好找合格的中醫醫療院所較保險。若是一直反覆中暑,可能就屬於本身氣血較虛的體質,最好以中醫調理身體。
-
2020-07-20 橘世代.愛吃橘
夏天吃冰很消暑,但若你是「食冰癖」就要注意了!
進入酷夏期間,氣溫節節高升,室外溫度直逼38.3度幾乎成為日常,不少民眾狂喝飲料或吃冰就為了消暑,但雙和醫院家醫科醫師彭邦中指出,大量飲用冷飲及冰品不僅會出現偏頭痛,還可能造成胃痛、便秘甚至口腔傷害。彭邦中表示,大量喝冰水或飲料因其溫度太低,會讓腸子表面血管收縮、一般食物營養吸收變差;而吃太多冰品則會導致腸道食團變硬,導致消化不良的情況,平時較容易胃痛、便秘者皆會加重病情。很多民眾都喜愛香蕉水製成的古早味清冰、紅豆冰等較硬的冰棒,但吃太多牙齒琺瑯質也會大量流失,對口腔造成傷害。彭邦中說,飲料及冰品含糖量較高,尤其像是冰沙或刨冰等,需要淋上很多糖水提味,對肥胖、血糖都有不良影響。還有一種特殊疾病「食冰癖」,彭邦中表示,食冰癖患者對冰有難以抑制的渴求,透過食用大量的冰品身體才會有稍微的消暑滿足感。會出現這種情況的人除了精神疾病患者外,也有可能是因缺血性貧血導致,若民眾發現自己或親友突然一段時間大量食用冰品,就需即刻就醫。彭邦中表示,近期因為天氣關係,許多民眾大吃冰品和飲料,因此出現消化不良、偏頭痛等症狀門診也增加,尤其中老年人會因血糖及肥胖因素,導致身體出現問題。醫師建議,夏天雖然酷熱,但若能盡量少吃冰及冷飲是最好,若真想喝冷飲,也可飲用溫度介於10至20度間的涼水,不僅有效消暑作用,也對消化系統比較好。【夏日「吃冰」大小事↘↘↘】。冰棒比冰淇淋健康?!夏天怎麼吃才不傷身?。夏天吃冰 挑對時間才能消暑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7-19 養生.聰明飲食
健康醫點靈/灌冷飲、冰品 易偏頭痛、便秘
酷夏炎熱,氣溫節節高升,室外36度以上幾乎成為日常,不少民眾狂喝飲料或吃冰消暑,但雙和醫院家醫科醫師彭邦中提醒,大量飲用冷飲及冰品不僅會出現偏頭痛,還可能造成胃痛、便祕甚至口腔傷害。彭邦中表示,大量喝冰水或飲料因其溫度太低,會讓腸子表面血管收縮、一般食物營養吸收變差;吃太多冰品則會導致腸道食團變硬,消化不良,平時容易胃痛、便祕者會加重病情。很多民眾都喜愛古早味清冰、紅豆冰等較硬的冰棒,但吃太多牙齒琺瑯質會大量流失,對口腔造成傷害。彭邦中說,飲料及冰品含糖量較高,尤其像是冰沙或刨冰等,需要淋上很多糖水提味,容易肥胖,對血糖也有不良影響。有種特殊疾病「食冰癖」,彭邦中表示,食冰癖患者對冰有難以抑制的渴求,食用大量的冰品身體才會稍微有消暑的滿足感。除可能是精神疾病患者,也可能是因缺血性貧血導致,民眾若發現自己或親友突然大量食用冰品,建議馬上就醫。彭邦中表示,近期因為天氣關係,許多民眾大吃冰品和飲料,門診增加不少消化不良、偏頭痛等患者,尤其中老年人會因血糖及肥胖因素,導致身體出問題。他建議盡量少吃冰及冷飲最好,若真想喝冷飲,可飲用溫度介於10至20度間的涼水,有助於消暑,也對消化系統比較好。
-
2020-07-04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三伏貼7、8月有5時機點 中醫師提醒調理體質注意幾件事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中醫科主任張淑媚說,三伏天為一年當中最熱的時節,期間人體氣血趨於體表,皮膚鬆弛、毛孔張開,藥物容易滲透皮膚,今年適合的敷貼時間7、8月有5個時機點,她並提醒三伏貼療法要注意的地方。張淑媚說,三伏貼源自於清朝,主要用於調理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等過敏體質,對預防經常、反覆性之感冒也有幫助。在三伏天將具有減敏定喘、化痰止咳功效等中藥材製成藥丸,敷貼在特定穴位,經皮下吸收後刺激穴位。她指出,中醫理念認為,人體與自然界是相互呼應的,自然界的變化可以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體並產生反饋,也就是所謂「天人合一」的概念。三伏天為一年當中最熱的時節,期間人體氣血趨於體表,皮膚鬆弛、毛孔張開,藥物容易滲透皮膚。張淑媚表示,三伏貼療法可避免孩童抗拒服藥或減少老人服藥後之腸胃刺激。今年適合的敷貼時間有7月9日(熱身)、16日(初伏)、25日(中伏)、8月15日(末伏)、22日(加強),民眾可把握時機調理自身體質。張淑媚說,因三伏貼藥丸某些藥材成份對皮膚有刺激作用,穴位經敷貼後,若產生局部紅、癢或燒灼感,或有輕微脫皮、起小水泡等,都屬於正常現象,民眾不必太過擔心。但若為孕婦、1歲以下幼兒、年老體弱、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皮膚較敏感及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水泡者,或正在感冒發燒和咽喉發炎等人,使用前應經專業醫師的評估。她提醒民眾敷貼三伏貼藥丸後,飲食應以清淡為宜,避免生食、冰品、涼性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2020-07-04 橘世代.健康橘
夏天吃冰 挑對時間才能消暑
進入7月,天氣愈來愈炎熱,冰淇淋是不分男女老少都愛不釋手的夏日聖品,隨養生風潮正夯,不少橘世代民眾開始養生後,就不敢吃冰的東西,但其實以中醫角度而言,燥熱、肝火旺體質的民眾,尤其常應酬喝酒、夏天總是滿身大汗,可適量食用寒性食物消暑。開業中醫師彭溫雅說,雖然中醫常常向民眾宣導不要吃冰,但若在連續多天都是30度以上的高溫烈日下,難免會興起吃冰念頭,「這時候選冰就很重要」,建議想吃冰品的橘世代民眾,可選擇簡單一點的品項,如牛奶冰或自製水果冰,最好不要選擇添加過多配料的冰品,如刨冰。彭溫雅說,因為冰品多能慢慢吃,與一口飲盡的冰飲相比,對身體的刺激較小,建議想稍微消暑一下的民眾,可以在人體陽氣最旺、約下午3時至5時前吃冰,但千萬不要吃飽飯就吃,應在消化一段時間、約飯後1小時食用,避免影響消化,甚至引起腹瀉。有三高問題的民眾,醫師都會建議不要吃冰,避免血管急速收縮,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彭溫雅也提醒,冰品甜點等都是高熱量、高油脂的甜品,尤其添加過多精製糖,三高一族想要消暑建議多補充水分為主,雖不可以喝冰塊水,但在夏季喝點10至15度的冷水也不為過。若民眾喝膩白開水,想來點不一樣口味的飲品, 彭溫雅說,薄荷茶沁涼口感也是好選項;另外,想要消暑解渴、又喜歡有口感的民眾,不妨在飲料中改加愛玉或仙草,愛玉可利水、活血、降血壓、穩血糖;仙草能清熱利濕,可調節濕氣。西瓜被中醫師視為「天生白虎湯」,尤其西瓜皮是消暑好幫手,彭溫雅表示,若體質屬於脾胃虛寒者,食用過多愛玉、仙草凍、西瓜皮等屬性較涼的食物,可能造成身體代謝會更慢,影響排毒功能,切勿過度攝取。【延伸閱讀↘↘↘】。冰棒比冰淇淋健康?!夏天怎麼吃才不傷身?。夏日舌尖的「鳳凰光芒」! 芒果甜口感,鳳梨酸健康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7-02 新聞.健康知識+
盛夏養生該怎麼做?3招3忌幫你顧健康
進入盛夏,暑熱較盛,日曬較強,日間外出勞作活動容易中暑曬傷。同時,天氣越熱,人們就越愛趨涼避暑,而貪涼過度又易損傷人體陽氣,引發感冒、咳嗽、胃腸不適、關節疼痛等疾病。因此這段時期,調理養生的重點是防暑降溫,護膚防曬,同時避免過度寒涼,以防寒證叢生。高溫防中暑中暑的主要誘因是外界的高溫環境。常見的中暑症狀:頭暈、噁心、胸悶、心慌、口渴、乏力、四肢發麻等;如未得到及時處理,則會進一步出現面色蒼白、脈搏細弱、血壓下降等重症;嚴重者還可出現高熱、意識恍惚、休克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險。安排室外工作或體育鍛煉時,應避開烈日熾熱之時,特別是中午時分暑熱更重,應盡量避免外出,以防高溫中暑。戶外工作者尤其注意防暑降溫,一旦出現中暑症狀,可採取以下措施:1.迅速撤離高溫環境,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2.採取物理降溫措施。如頭部冰敷,全身用濕涼毛巾擦拭,或在額部、顳部塗抹清涼油、風油精等。3.及時補充水分,可適量飲用淡鹽水及其他清涼飲料。4.服用治療中暑的藥物,如十滴水、人丹、藿香正氣水等。5.如果出現虛脫、意識障礙等中暑重症,應迅速送往醫院救治。穿衣巧防曬盛夏時節,光照強烈,紫外線容易損傷人體皮膚,引起皮膚灼傷、色斑、紅疹等病變,過度照射還會引發皮膚癌,因此夏日外出要格外注意護膚防曬。外出防曬的常用措施:使用遮陽傘、遮陽帽、太陽鏡,塗抹防曬霜。在衣服的材質方面,亞麻、大麻等麻質衣物的防曬效果最好,可作為防曬衣著的首選。滌綸化纖的衣服防曬效果也好,但皮膚的舒適度較差。而人們平時常穿的棉質衣服,在防紫外線方面則略遜一籌。不過棉質衣服在吸汗透氣、乾爽舒適方面存在優勢,只要尺寸寬鬆,仍可作為夏季防曬衣物的選擇之一。飲食祛暑熱夏日陽盛,暑熱較重,出汗較多,日常飲食可適當進食清涼瓜果、湯水、涼茶以消暑清熱,解渴除煩。西瓜:在夏季眾多的時令瓜果中,西瓜是首選的消暑水果。西瓜味甘性寒,有清熱解暑、除煩止渴、通利小便功效。其瓜皮又名西瓜翠衣,性味甘涼,煎水煲湯飲用,可治暑熱煩渴、水腫濕困。冬瓜:也是夏季消暑的常吃瓜果。冬瓜味甘淡,性微寒,有除煩止渴、祛濕解暑功效。其瓜皮也能利水,瓜仁清熱化痰,均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用冬瓜、薏仁、扁豆煲湯是夏日消暑利濕的常用湯水。綠豆湯:另外,綠豆湯也是人們夏日消暑的喜愛飲品。綠豆味甘性寒,有清熱、消暑、利水、解毒功效,尤其清熱解毒之力較強,對熱毒內阻,瘡瘍癰腫效果較好。五花茶:至於涼茶方面,推薦廣東人常飲的五花茶。五花茶是廣東傳統涼茶之一,由金銀花、菊花、槐花、木棉花、雞蛋花組成。此五花藥性寒涼,合而煎服有清熱解毒、消暑去濕功效,其清熱下火之力較綠豆湯更強,不適宜長期飲用。其實,大多數的瓜果及綠色蔬菜性質都偏寒涼,如黃瓜、絲瓜、苦瓜、香蕉、蘋果、梨、甘蔗、西紅柿、萵苣、茄子、菠菜、莧菜、芹菜、空心菜等,在暑熱天氣經常食用均有清熱祛暑效果。但荔枝、龍眼、榴蓮、櫻桃等熱性水果則應少吃,以免助熱生火,加重暑熱困阻。護陽防寒傷氣候炎熱,陽盛於外,人體陽氣走於肌表,人們常感身熱難耐。中醫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此時養生就應順應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一旦陽氣受損,陽虛生寒,則會引發各種寒證、痛證。●養陽需謹遵「三忌」?1.忌夜臥貪涼:夜臥吹冷風,尤其頭部受風邪,極易導致陽氣折損。2.忌冷水洗浴:夏季人的汗孔多處於開洩狀態,冷水洗浴使外來寒氣極易侵入人體,久之會出現手足畏寒、小腿抽筋、後背發涼等症狀。老人和小兒尤其應重視。3.忌肆食生冷:夏日常食冷飲冰品等,容易引起脾胃虛寒證,可表現為胃痛、腹瀉、完穀不化等;女性則可出現痛經、經期紊亂、經量減少甚至閉經等。●養陽避寒有「三招」1.防腹中寒:睡覺時一定要「蓋肚子」,盡量進食溫熱飲食,不貪吃冷飲、冷食。2.防軀體寒:防止頭、腳、軀體受寒,主要是正確使用電扇和空調,不宜夜晚露宿,更不宜運動後立即用冷水沖頭、淋浴。3.適當吃點生薑溫通陽氣:正如民間所說的「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07-01 橘世代.愛玩橘
到台南找「俗女」!北台南趴趴走,酷夏也快意
位處北台南的白河、東山、後壁區,近年來在台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及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合作,打造更多觀光資源,知名度也扶搖直上。而針對銀髮族需求結合小吃美食,設計更多景點旅遊玩法,就算酷夏,也能快意趴趴走。白河賞蓮趣白河有「蓮鄉」美稱,「夏採蓮子、冬挖藕」一直是它獨有小鎮風貌,白河蓮花5至8月盛開,每年吸引大批遊客旅遊,2020白河蓮花節活動,民眾可參加寫生、攝影比賽、文創DIY、農村體驗、定點生態導覽解說等活動,7月4日在白河運動公園,將辦理節能減碳青銀樂活趣味運動會,樂齡族也可規劃一趟白河賞蓮小旅行,絕對讓你流「蓮」忘返。關子嶺健行、泡湯、賞景、吃美食關子嶺風景區周邊步道雲集,有親子級碧雲火泉步道、雞籠山步道、挑戰級大凍山步道、崁頭山步道,深受山友們喜愛。樂齡族可選擇一條游刃有餘的步道穿梭林間,吸收芬多精,欣賞山間美景。尤其火山碧雲寺視野更佳,可鳥瞰山下景致。另外,夏天來泡溫泉,促進新陳代謝,消暑兼消耗熱量,建議走完步道後,一定不能錯過關子嶺擁有百年歷史泥漿溫泉,泡湯後品嘗香噴噴桶子雞、香菇蛋等山產美食。回程時可訪東山175線咖啡公路,來一杯東山咖啡,及走訪水火同源、大仙寺、碧雲寺等景點。農村風味十足的後壁老街後壁保有傳統農村風貌,走進後壁區,有如走入時光隧道,重溫田園生活靜謐與清閒。日據時期菁寮老街,聚集著各種各類古老行業,包括漢藥鋪、傢俱店、美容院、鐘錶店、棉被店、布莊…等。來這裡,可見證老建築、老宅、舊文物、古早味美食,樂齡族可以走訪金德興藥鋪、墨林文物館、茄芷工坊、菁寮天主堂、品嘗合興冰果部古早味冰品及在地割稻飯等,感受濃厚懷舊古早味風情。台南後壁菁寮老街近來成為多部戲劇的拍攝地,像「俗女養成記」 就在這裡拍攝。懷舊鐵道見證歷史風華–烏樹林休閒園區園區前身為1910年建造的烏樹林糖廠,2001年將廢棄木造車站重新整修開放轉型,以五分車懷舊、烏樹林鐵道歷史文化及相關事業(鐵道故事館、地震體驗館、露營烤肉、休閒購物等)為發展主軸,並利用糖業遺址及人文景觀,開發融合具教育、文化、休閒功能園區。園區內擁有許多種類樹木及自然景觀,可搭乘五分車倘佯田野間,觀賞鐵道兩側栽植各種苗木植物,及棲息其間的鳥類與昆蟲。豐富園區景觀及糖業、鐵道、蘭花文化資源,必能帶給長輩們充滿知性與感性的學習之旅。更多訊息,可上網台南旅遊網(https://www.twtainan.net/zh-tw/attractions)搜尋。【更多愛玩精選延伸閱讀↘↘↘】。循著羅東林鐵舊線去旅行 「穿越41年,回到1979」。走入水田採筍、賞蛙! 南投新玩法,踏水避暑玩2天!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6-28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炎夏食慾不振暑氣難消 中醫推薦這些食材開胃又消暑
近來陽光熾熱,氣溫居高不下,很多人因此食慾不振,喝只喝得下冰涼飲料,吃只吃得下酸辣重口味的餐點。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陳潮宗表示,夏天消暑有其必要,人體自然想要尋求散熱、提振食慾的飲食,不過要注意的是,太過依賴刺激性飲食來消暑,容易引起腸胃不適,注意環境溫度調控,選擇消暑且不會太刺激身體的食材,不用吃到很冰,也能消暑。陳潮宗表示,夏天有潮濕和暑熱,身體累積了濕氣,增加了脾胃的負擔,導致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身體疲倦的感覺。這時候,刺激食慾是一個能幫助自己比較舒服的方法,比如吃一點帶有辣味或酸味的食物,像是泡菜,有助於增加唾液分泌、刺激食慾,就會比較吃得下飯。至於吃冰或喝冰飲,因為有助於快速散熱,也會令人感覺通體舒暢。陳潮宗說,想要消暑很正常,但冰冷和重口味的飲食,對身體也是一種刺激,必須控制適量,才不會引起反效果。像是冰品、沙拉、冰涼水果吃多了,容易傷害脾胃、引起胃部血管收縮,影響消化功能,也有可能反而食慾更不振。重口味飲食過油或太辛辣、酸嗆,不容易消化,也會加重胃的負擔。陳潮宗表示,不論如何消暑,其實目的都一樣,就是身體想要一個適合怡人的溫度,建議從環境溫控開始, 如果能維持在24度左右的溫度,就會比較舒服,食慾會趨於正常,就不那麼渴望吃冰和重口味。食材方面可選擇綠豆、愛玉、白木耳製成的甜品,不用到很冰,涼著吃就很消暑。夏天很受歡迎的芒果、荔枝等水果,攝取必須格外節制,因為如果吃太多,身體反而會更燥熱,甚至會引起流鼻血、嘴破、便秘等問題。
-
2020-06-26 新聞.健康知識+
夏天沒食慾、腿腫可能是溼氣上身!醫師教你正確排溼
夏天潮濕悶熱,當心「溼氣」上身!你是否常聽中醫師提到「溼氣」一詞,到底溼氣是怎麼影響身體的?為什麼中醫這麼注重身體「排濕」呢?「溼氣」是造成很多病症的原因之一,若體內濕氣過重、水分無法有效排出,會影響睡眠品質、消化系統、關節等部位。尤其夏季雨天潮濕悶熱、游泳玩水或流汗吹到風,都容易讓溼氣經由毛細孔進入身體裡!體內有「溼氣」,可以從以下這些症狀來做檢測:1.到了正餐時間,卻沒胃口沒食慾2.大便不成形,外型軟爛、黏膩,黏附馬桶難沖乾淨3.胸悶、頭疼,呼吸不順暢4.總是睡不飽,感覺身體很沉重5.沒來由的體重增加,身體浮腫、腿部水腫6.關節痠痛或全身痠痛檢測完之後,你的身體是否需要排濕呢?除了讓中醫師為您的體質調配出合宜的藥方,生活中也可以透過飲食習慣調整、穴位按摩,來進行身體排濕。1.忌口排濕忌吃極端食物:辛、辣、油、炸、烤、冰品、甜品、生食。2.食療排濕可食用紅豆薏仁湯:◆ 紅豆性溫、薏仁可利水消腫、健脾去濕。◆ 盡量少糖、也別吃太冰。◆ 薏仁性味較涼,易拉肚子、手腳冰冷的人與孕婦不宜多吃。3.穴位排濕◆ 平時可多按摩:小腿上的足三里穴與豐隆穴,或手肘上的曲池穴。◆ 疲累、頭昏腦脹時:可按手掌的合谷穴、頭頂的百會穴。◆ 煩躁、難入睡時:可按腳背的太衝穴跟手腕的神門穴。來源出處:扶原中醫診所台中院區
-
2020-06-26 新聞.健康知識+
天熱也會中風、心肌梗塞 「3要訣」防熱傷害
端午連假高溫悶熱,花蓮富源中午飆到38.3度,台北測站也高達37.5度,除了防中暑,老人家、心血管病患更是熱傷害高風險族群,要加強防護。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黃瑞仁表示,高溫時心跳加快,周邊血管擴張,心臟負擔增加,可能導致心律不整;流汗過多,還會因脫水、血壓下降形成血栓,導致中風、急性心肌梗塞、肺栓塞,甚至昏倒、休克。醫師提醒,要避免處在高溫悶熱環境過久,也不要頻繁進出冷氣房,因室內外冷熱溫差大,血管忽而收縮忽而擴張,會增加心臟負擔。夏天許多人喜歡吃冰消暑,有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的三高患者,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吃太多甜品、冰品不但會影響血糖,太冰的食物也會導致血管急速收縮,對於老年人尤其危險。至於夏天運動,除要避免豔陽下長時間戶外運動,運動前一樣要先暖身,補充適當水分和電解質(如運動飲料)。一旦運動時出現頭暈、胸口悶痛、冒冷汗,可能發生心血管問題,應盡速就醫。北市衛生局表示,「多喝白開水」、「選對時地」、「注意穿戴」是酷夏防暑3要訣,喝水時盡量飲用室溫的水,運動前2至3小時可先喝500cc,運動前、運動中每10至20分鐘喝200至300cc,至於醫囑須限制喝水量的病友,應詢問喝多少量為宜。
-
2020-06-21 養生.抗老養生
夏至陽氣旺 養生宜晚睡早起 綠豆薏仁最消暑
【記者陳惠惠╱報導,出處/2009-06-20聯合報健康版】(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夏至,溽暑逼人,但中醫師提醒,夏至是陰陽之氣消長的轉捩點,此後陰升、陽降,人的脾胃能力跟著走下坡,這時再吃冰冷食物,胃腸易因無法消受而腹瀉。夏至是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這一天也是陽極之至,簡單講,就是一年之中,陽氣最旺的日子,接下來,陽氣就要慢慢消退,陰氣滋生,別誤以為天熱,就可以放心吃冰冷食物。疰夏是炎炎夏日常發生的病症,起因於氣虛體熱,暑會傷氣,體虛的人容易出現胸悶、心煩、體倦、汗多,以及食欲不振、四肢無力等症狀,有時還會有低熱表現,要補氣去熱。飲食上,因為汗流得多,張家蓓建議,可以常吃帶有酸、鹹的食物,像是酸梅湯,除了補充電解質,酸能固表止汗,汗自然就不會流那麼多。但她也提醒,夏天酸梅湯最好是常溫喝,可別加太多冰,以免胃腸吃不消而拉肚子。若真的抗拒不了冰品的誘惑,午時到未時間,趁日正當中,可以喝一些冰水或西瓜汁消暑氣。除了靠冷氣、冰品等外力對抗暑氣,嘴裡猛喊熱,只會熱上加熱,讓心情更為煩燥,調息靜心,透過調整呼吸讓心神安靜,自然不會覺得那麼熱了。夏天最好的食物就數綠豆與薏仁。綠豆能去熱,薏仁可去濕,夏天適合喝一些湯湯水水的東西,像是肉汁、羹麵等,補充水分。許多民眾怕熱,尤其是汗流浹背後全身濕黏,更難受,總是儘可能窩在冷氣房涼快。但對講究四時陰陽的中醫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自然界規律;夏天「養長」之道就是配合日光時間晚睡早起,適度曬太陽、運動。老是不出汗,身體可是會悶出毛病,入秋後,濕疹、過敏性皮膚炎等皮膚病症就會找上身。「夏至」食療及茶飲●鯽魚粥:材料及做法:3到4兩重的鯽魚與粥同煮,加入些許鹽巴調味。功效:鯽魚利水,夏天喝粥有透發功能,可以幫助排汗。●荔枝粥:材料及做法:荔枝、蓮子各10到15顆,長約五公分的山藥。荔枝先去殼、去子,再與山藥、蓮子一同熬粥,放入少許冰糖調味。功效:可以清心火、除煩,適合心火過旺,因為煩躁睡不著覺的人,也能治療老人家夏天腹瀉,健脾胃。(資料來源╱張家蓓醫師)●荷葉小米粥:材料及做法:荷葉1張,薏仁、小米、綠豆各一兩,熬煮成粥後食用。嫌淡而無味的人,可以加入少量黑糖。功效:荷葉、薏仁可以清暑利濕,綠豆則有清暑解毒的功效,小米有助於安神,適合各種體質食用。●魚腥草茶:材料及做法:魚腥草兩錢,煮水後飲用。功效:清熱解毒及去濕。(資料來源╱楊素卿醫師)
-
2020-06-20 養生.營養食譜
吃錯品種容易胖! 一張圖秒懂8常見芒果熱量
夏天是芒果盛產的黃金期,台灣也可堪稱是芒果王國,品質居世界之冠,黃澄澄多汁美味的芒果,讓人難以抗拒。而「芒果」也常被拿來做成各種飲料、冰品、甜點,讓消暑效果更加分;不過,凡事太過與不及都不好,享受芒果美味時也要小心別吃太多,以免造成身體負擔。素有「熱帶果王」之稱的芒果,其營養價值非常豐富。營養師鄭惠文表示,芒果主要含有果糖,屬類吸收快速的單醣類,是很好恢復體力的水果,同時也含豐富的維生素A、β-胡蘿蔔素,有助於視力保健,以及鉀離子,具有利尿、消水腫等作用;此外,平均100公克中就有1克的膳食纖維,對排便順暢也有一定的幫助。根據國民健康署建議,成人一天膳食纖維量應該要達到25~30克才足夠,但國民營養調查指出,9成以上的民眾膳食纖維不足,平均膳食纖維攝取量只有15公克。鄭惠文分析,現代人生活繁忙,外食頻率高,重口味、多肉食以及精緻澱粉等飲食常態,因此很難達到膳食纖維攝取量目標,而腸道健康跟免疫力有很大的關係,當膳食纖維攝取不足,不僅排便不順暢,造成消化問題,還可能因為毒素的累積,影響全身機能的運作。若要促進排便、清除體內毒素,鄭惠文說明,基本上要食用足夠的纖維質,才能夠加速腸道蠕動,而膳食纖維分水溶性及非水溶性;其中,水溶性膳食纖維較容易吸收水分,使糞便柔軟,且具有增加飽足感、延緩血糖上升,並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則可增加糞便體積、促進排便。建議可以食用燕麥、豆類、蘋果、柑橘類等,都是不錯的選擇。然而,看準現代人生活型態,以及健康意識抬頭,前陣子不少飲料品牌,紛紛在飲料內加入「膳食纖維」,以高纖零卡可樂為例,其標示一瓶含有一日近一半的纖維量,可補足一天所需。鄭惠文指出,其主要成分是難消化性麥芽糊精,屬水溶性膳食纖維,的確能增加飽足感,但因為這樣攝取的纖維較為單一,不能提供高纖維食物所含有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營養成分,反而容易造成營養失衡,因此,從真正天然的食物中獲得的膳食纖維,才是對身體健康最好的。此外,雖然芒果中含有不少纖維質,可是經過農民不斷改良品種,芒果甜度更是一代比一代高。鄭惠文說,通常我們都習慣一人吃掉一顆芒果,但1顆愛文芒果約重0.4~0.5公斤,一顆金煌芒果甚至可能高達1公斤,使得很多人吃完之後血糖飆升,因此患有糖尿病者淺嘗即可;而芒果外皮含有過敏物質為「間苯二酚類」,因此在食用後若出現皮膚紅、腫、癢、熱等狀況,應立即就醫診治。延伸閱讀: 西瓜從裡到外都是寶! 胃弱族千萬別在這時候吃 夏天減肥好難? 營養師私藏TOP10燃脂食材大公開
-
2020-06-19 新聞.健康知識+
吃剉冰、喝涼飲越喝越上火!中醫師教你聰明消暑
日頭赤炎炎,很多人會想藉由吃冰、喝冰飲料、吹冷氣來消暑,這樣很爽我知道,但是這樣真的可以消暑嗎?答案是:不行!其實太常吃冰會影響我們的血液循環與腸胃功能,造成體內熱氣更難排出。所以說,為什麼有些人覺得吃冰之後越來越熱,好像解不掉身體裡面的熱,那就是因為吃太多冰冷的食物反而讓你更「上火」了。想聰明預防中暑,其實很簡單,多多注意日常飲食。要降低身體燥熱感,記得「少吃」易燥熱、上火的食物:1.忌吃辛、辣、油、炸、烤2.燥熱食材:羊肉、蝦子、四物湯、辣椒、薑、麻油、胡椒3.燥熱水果:荔枝、龍眼、芒果、釋迦、榴槤4.蛋糕、麵包、零食,多吃易口渴也會上火5.冰品、冰飲料是大地雷想要消暑,建議吃這些較涼的食物,但體質偏寒的人不宜吃多。1.解暑湯品、飲品:綠豆湯、烏梅湯、仙草、青草茶、愛玉、椰子水、檸檬汁,記得別加冰塊2.涼補水果:水梨、蓮霧、西瓜、楊桃、香瓜、奇異果3.多喝「溫」開水不過,如果發現自己有疑似中暑的症狀,應先適當補充溫開水,千萬不要大量補充生冷水果。記得盡速就醫,讓醫師根據不同中暑症狀與體質,用藥方做調理!來源出處:郭大維中醫師
-
2020-06-18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冬病夏治 中醫三伏貼讓過敏服貼下月是治療時機
高溫炎熱,喜歡貪食冰品的8歲劉姓小朋友患呼吸道過敏,晚上睡覺吹整夜冷氣,導致鼻塞、咳嗽,早晨起床打噴嚏流鼻水,影響睡眠品質,白天注意力不集中;經嘉義長庚醫院中醫科醫師楊佩蓉,採用中醫外用穴位貼敷「三伏貼」治療,搭配生活作息及飲食調整,呼吸道症狀大幅減輕,胃口改善,感冒次數也減少。楊佩蓉說,劉姓小朋友胃口不佳,體型瘦小,黑眼圈很重,抵抗力不好常感冒,天氣變化容易手腳冰冷,雖看遍中西醫,但因他怕吃藥,過敏未見改善,經鄰居建議諮詢中醫師,除口服藥物,採「三伏貼」治療,症狀減輕。楊佩蓉表示,三伏貼是中醫外治療法,夏天三伏天時節進行穴位貼敷治療保養。今年三伏日的初伏為7月16日、中伏為7月26日、末伏為8月15日。此段日子是1年當中天氣最熱、陽氣最盛時期,主要運用對皮膚有刺激或治療作用溫熱性中藥,如甘遂、細辛、延胡索、白芥子等製成藥餅,敷貼相應穴位,包括大椎、風門、肺俞等,根據中醫「春夏養陽」,「寒者熱之」的原則及「天人相應」、「冬病夏治」觀念,利用經絡與氣血運行,到達相關臟腑發揮作用,並補養陽氣,增進對抗病邪的能力,達到預防秋冬時節好發疾病產生。三伏貼適用對象為過敏體質、虛寒體質、尤其是疾病症狀會因天冷或冬天加重,或怕針藥患者也可考慮用穴位貼敷調理,包括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反覆上呼吸道感染、過敏性鼻炎、腸胃虛弱、四肢冰冷、欲孕者,皆可至中醫科門診看診。貼敷時間可依三伏日或前後1、2天,或於夏至後擇日敷貼3至6次,每次間隔1至2 周。三伏貼穴位貼敷對過敏性體質患者症狀,以及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故若能把握時機治療及調理,配合適當運動、規律起居、避免食用生冷冰品、蔬果或刺激類食物及減少過敏原接觸,可逐漸遠離過敏症狀糾纏。
-
2020-06-08 養生.聰明飲食
再提肥胖問題 高嘉瑜:手搖飲應標示糖、熱量
民進黨立委高嘉瑜今舉行記者會,建議衛福部除了大力宣傳含糖飲料對健康的危害,應要求手搖飲料業者,須在每杯飲料上標示含糖量及熱量。高嘉瑜今舉行「手搖飲應強制表示糖量、熱量 提醒國人每日糖攝取量」記者會,她指出,大多數含糖飲料及甜點都含有大量的糖分及熱量,過量食用容易導致肥胖,也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三高等發生的風險。她指出,依據健保署的統計資料,近5年糖尿病的就醫人數逐年增加,到2019年已有近165萬人,強調攝取過多的糖分,已成為影響國人健康的隱形殺手,呼籲衛福部除了要大力宣導含糖飲料對健康的危害之外,也必須要求每杯飲料都能標示出糖量及熱量,讓消費者能了解自己攝取的糖分及熱量是否已超過標準。高嘉瑜指出,在衛福部公布的國民飲食指標中,就有建議「每日飲食中,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若每日攝取2000大卡,添加糖攝取應低於200大卡,以1公克糖熱量4大卡計算,每日添加糖攝取應低於50公克。依據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1杯700毫升的「全糖」珍珠奶茶,含糖量近62公克,相當於248大卡,1天1杯就超過每日糖攝取上限。高嘉瑜進一步指出,依國健署的資料,2013至2016年,在每週平均至少喝1次含糖飲量者中,13至15歲完全不喝含糖飲料的,只有6.1%,13至15歲有喝含糖飲料者中,平均每週喝6.7次,其中每週喝超過7次的,高達52%。16至18歲完全不喝含糖飲料的,只有11.1%,16至18歲有喝含糖飲料者,平均每週喝6.6次,其中每週喝超過7次的,有52.8%。13至15歲每週喝糖飲的平均次數,近年還有升高的趨勢。若從糖尿病的就醫人數來看,2015年有近140萬人,到了2019年,成長到近165萬人,逐年增加,平均每年增加了5萬人。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系主任謝榮鴻表示,目前在校內有含糖飲料禁止入校的相關規定或宣導,離開校園後則需業者的高度配合,才能從源頭減糖。高嘉瑜接著指出,以台北市為例,雖然飲料的成分熱量和產地都有註明在食材登錄平台,但都沒有註明糖量,而之前調查了台北市共40間的連鎖飲冰品業者,也只有6間有在每杯飲料上標示熱量的資訊,糖量則是沒有一間有標示。
-
2020-05-29 養生.營養食譜
吃當季/辣椒、八角提味 芒果料理創造驚喜口感
養生很重要的就是要「吃當季」,但當季該吃什麼?元氣網「吃當季」為您整理當季盛產的蔬果,介紹當下適合吃的蔬菜水果,其營養價值、食用注意事項,及最實用的食譜等。芒果多汁甜美、有著濃郁香氣的芒果,是許多人夏天最愛水果之一,但從中醫角度來看,它特殊的發物性格,卻讓少數人無福消受,對芒果又愛又怕。【記者陳惠惠、周小仙╱報導,出處/2008-06-30聯合報「元氣周報養生DIY」】(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辣椒、八角提味 口感醉「芒芒」有水果王國之稱的台灣,盛夏重頭戲非芒果莫屬!台灣芒果香甜多汁,品種繁多,其中以愛文芒果名氣最大,果肉芳香厚實到連挑剔的日本人,還特別進口台灣愛文芒果。除了直接當水果食用,蛋糕、冰品、甜點、飲料都能找到「香芒」蹤影。為了使芒果發揮百變口感,達人陳文祥選擇最具代表的愛文芒果,用蜜漬、酥炸、果泥3種方式,呈現令人熟悉而驚奇的創意滋味。你可能想不到,中菜常用的辣椒、八角,拿來和芒果搭配,會讓你的口感有意外驚喜喔!芒果料理食譜示範達人/陳文祥遠東飯店點心房主廚,善用鹹食香料替甜點加分。啤酒芒果天婦羅材料:愛文芒果2-3個、肉桂糖或糖粉適量啤酒麵糊材料:低筋麵粉340公克、啤酒1瓶、鹽7.5公克、糖12.5公克、蛋黃6個 、奶油75公克、蛋白6個做法:1.奶油打軟後,加入蛋黃、糖、鹽、啤酒、低筋麵粉,全部打勻。2.蛋白打成濕性發泡,再輕輕拌入步驟1的麵糊中。3.芒果切成大的塊狀,裹上啤酒麵糊。4.鍋子熱油,讓油溫維持150-160度,再將裹了麵糊的芒果放入鍋裡炸1-2分鐘,等芒果浮起,麵衣炸成金黃色,即可撈起。5.品嘗前記得撒上肉桂糖或糖粉。TIPS:這道熱甜點做法簡單又美味,重點在於「熱食」,喜歡吃甜的人可以做一些打發的甜鮮奶油,附在盤中沾著吃,不論自己享用或招待親友都很優。香芒酥塔材料:冷凍起酥片5片、愛文芒果2個辣椒糖水材料:紅糖250公克、水250公克、肉桂棒1條、八角3個、柳橙皮1/2 湯匙、新鮮辣椒1條做法:1.將紅糖、水、肉桂棒、八角、柳橙皮、辣椒一起放進鍋子裡,用小火煮到開,關火後繼續悶10分鐘。2.悶煮完成的辣椒糖漿,過篩除去雜質,備用。3.把芒果肉用模型壓出5個圓柱型,起酥片同樣壓出5片圓型酥皮。4.拿5個耐烤模型杯,依序倒入糖水、芒果肉、起酥片。5.烤箱預熱後,以200度烤15分鐘,烤好後倒扣,取出香甜酥塔。TIPS:糖漿裡放辣椒、八角?!沒錯,藉著香料的點綴,能讓芒果吃起來非常不同,香料芳香會隨著咀嚼充滿口中,微辛不辣,請大膽將八角、辣椒放入鍋中,一起煮成糖漿。芒果米布丁杯芒果凍材料:新鮮愛文芒果3個(約500ml)、糖75公克、吉利丁3-4片米布丁材料:米50公克、牛奶250公克、糖25公克、鹽0.5公克、吉利丁1/2 片、鮮奶油250公克、葡萄乾37.5公克做法:1.吉利丁泡水軟化;米泡水兩小時;葡萄乾浸入萊姆酒;鮮奶油打成濕性發泡,皆備用。2.芒果去籽後,用果汁機打成泥狀,再將果泥、糖與軟化的吉利丁片放入鍋中,用小火煮開,備用。3.把泡水的米、牛奶、糖、鹽、吉利丁片一起入鍋用小火煮15分鐘,將米粒煮熟。4.等步驟3米布丁半成品冷卻後,拌入打發鮮奶油與葡萄乾。5.拿透明長形玻璃杯,舀入米布丁,上覆芒果凍,冷藏10分鐘等果凍凝固,再重複疊上米布丁、芒果凍,冷藏凝固即可享用。TIPS:打發鮮奶油一定要等米布丁冷卻再加,否則會讓充滿氣泡的鮮奶油結構改變,米布丁吃起來就沒有宛如空氣般的輕盈感。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0-05-21 橘世代.好學橘
家中冰箱總是塞好塞滿?三大「冰箱省電」技巧,快點學起來
【冰箱塞滿滿會怎麼樣嗎?】夏天來臨飲料、水果、冰品總是把冰箱塞得滿滿滿,不但耗電,也容易讓食材壞得更快喔!八分滿的冰箱較為省電,也不至於讓冷空氣無法流通,另外擺放食材也要特別注意不要擋住冷風的出風口囉!除了「八分滿原則」之外,另外也告訴大家一些正確使用冰箱的小撇步,乾淨又省電:1.維持冰箱清潔,食物漏液立刻擦乾避免交叉污染;2.保持食物密封,但避免過度包裝;3.確認食物保存期限,經常清理過期食品;4.想好要拿什麼再開冰箱門,避免長時間翻找,導致熱風流入浪費電。【冰箱門頻繁的開關好嗎?】冰箱門頻繁地開開關關,冰箱內的冷空氣流出,環境中的熱空氣流入,讓冰箱內的溫度升高,壓縮機就要運轉才能恢復冷藏溫度! 建議可以這樣做:1.做好冰箱物品管理,東西分類擺放或在冰箱門標示各層放的物品;2.縮短開冰箱的時間或次數。【買冰箱該挑多大的呢?】買冰箱要挑多大的容量?當然是越大越好才不怕放不夠啊!小一點的比較省電啦!若冰箱容量太大,會增加電費支出;若太小,容易塞的滿滿的,反而降低冷藏效果。其實可依公式估算適合的容量:家庭成員數(人)X60~80(公升/人)+常備品100公升,再考慮開火次數、採買習慣、擺放空間等等增減!購買時還要記得看「能源效率分級標示」&「能源因素值」(Energy Factor,EF)!1.『能源效率分級標示』挑1級最省電;2.『能源因素值』(Energy Factor,EF)=等效內容積(公升)÷每月消耗電量(仟瓦小時/月),也就是每個月消耗1度電所能使用的容積大小。EF值愈高愈省電!【不可不知的「家電安全知識」↘↘↘】。家中危機/萬年電器小心惹火上門 「6不」原則預防火災發生!。電風扇擦掉灰塵還不夠!3種容易引起火災的居家電器我們成立「橘世代粉絲團」囉!不定時好康抽獎,快加入吧!現在立即按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