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全聯
共找到
460
筆 文章
-
-
2020-03-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全聯7日起販售600毫升台酒酒精 售價75元
全聯今天宣布,將在7日起販售台酒酒精,每瓶600毫升,售價新台幣75元。家樂福表示,因設備生產問題,10日、11日將暫停販售台糖酒精,延後至12、13日。武漢肺炎疫情持續蔓延,搶買口罩、酒精防疫已是日常一景,隨著酒精產量增加,民眾也能在更多通路買到商品防疫。全聯表示,繼販售台糖酒精後,全台門市7日起開賣「台灣菸酒75%防疫清潔用酒精」,一瓶600毫升,建議售價75元。不過,澎湖、金門等外島門市將延後一天至8日開賣,會依照當日海象及船班抵達時間為主,販售數量以各店現場貨量為主。全聯指出,開賣時間以各店開門營業時間與現場販售貨量為準,每人限購一瓶,售完為止。民眾須滿18歲以上才可購買,呼籲民眾不需過度囤積防疫商品。家樂福表示,全台137家分店自1日起連續10天進貨販售350毫升的「台糖防疫期間清潔專用75%酒精」,不過,因生產設備問題,10日至11日間將暫停販售,延後至12日至13日進貨販售。家樂福共計到貨12萬9600瓶,預計分批10天到貨販售,每天到貨約1萬2960瓶,各分店依據來客數配貨,家樂福說明,量販各店分配貨量最少60瓶,最多300瓶;便利購各店分配貨量每天最少12瓶,最多可到120瓶。另外,購買者須滿18歲以上,且每人限購1瓶。
-
2020-03-05 新聞.用藥停看聽
社區藥局也能領藥 藥師公會批北市領藥得來速誤導
台北市政府推出北市聯醫慢性處方箋取藥「得來速」政策,從3月6日起患者在醫院門口刷健保卡後,等藥劑師把藥拿出院外即可。然而此舉卻引發藥師反彈,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更發公開信批評,北市推此政策是和中央唱反調,讓民眾仍擠到醫院,增加群聚感染的風險,更誤導民眾「只有醫院才能領藥」違背醫藥分業的發展。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黃金舜今具名發出公開信,條列4點「請配合中央防疫措施,請將市民健康擺在首位」、「請聽基層醫事人員的聲音,不要蠻幹」、「請加強宣導到社區藥局領藥,而不是誤導市民」、「面對新冠病毒,醫療體系應扮演好各層級的角色」。藥師公會全聯會發言人黃彥儒表示,之前指揮中心便已呼籲,防疫期間民眾領藥可到健保特約藥局,避免擠到醫院而有感染風險。而社區藥局原先便靠著調劑處方的調劑服務費維持藥局營運,近期忙於無償幫忙發放口罩,沒增加營收,北市府卻帶頭搶社區藥局的調劑工作,很多基層社區藥局藥師已發出不滿的聲音。尤其台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有些病人還是信任醫院用藥,希望回醫院取藥,因此才設立取藥得來速」的發言,藥師公會全聯會更嚴正指出,每個藥都有自己的健保代碼,到社區藥局也能領到和醫院一樣的藥,北市府作為具指標性的地區,應該加強宣導正確觀念,「而非誤導市民」。黃彥儒表示,疫情期間民眾好不容易體認到社區健保藥局的重要性,持連續箋到藥局取藥人數比率增加,北市府無疑在走回頭路。
-
2020-03-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抗新冠肺炎如赤手空拳 基層診所籲助購防疫裝備
新冠肺炎來勢洶洶,指揮中心擬將採檢據點擴及診所。診所協會全聯會今天說,不少基層診所口罩、額溫槍、隔離衣不足,第一線醫護如赤手空拳與病毒肉搏,呼籲政府提供採購管道。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聯會發布新聞稿呼籲政府正視診所經營窘境,全聯會副理事長蔡昌學接受記者電訪時表示,全台診所有多達1萬多家,多年來配合政府登革熱、流感快篩等防疫,但面臨新冠肺炎卻沒有好的試劑與藥物,令基層醫師相當恐慌。蔡昌學說,新冠肺炎死亡率是流感的20倍之多,隨疫情發展,診所將協助採檢工作,但每名基層診所醫師每週只能拿到3至5個由政府配發的N95口罩,很多診所甚至連額溫槍、隔離衣都買不到,如赤手空拳與病毒肉搏,呼籲政府協助提供基層院所採購管道。此外,蔡昌學強調,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以來,感冒相關科別診所「業績」掉一半,皮膚科和骨科等診所掉約3成,但卻得因應疫情期間的各項防疫軟硬體增加花費,包括量測體溫、環境消毒、採購員工口罩等。他呼籲健保署應提高診察與診療費,比照藥師調高約18%,並呼籲稅捐機關將醫療院所的固定成本提高5%至8%,同時優免防疫期間醫事相關人員的健保費,對於營運發生困難的診所與醫護人員,提供其銀行貸款紓困優惠專案。蔡昌學說,一旦基層開業醫師不堪虧損萌生退意、倒閉,醫院恐更爆滿,更無法好好處理重症。
-
2020-03-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高靖秋:避免醫護壓力鍋爆炸「危險加給」須一視同仁
十七年前,SARS爆發後,疫情一發不可收拾,醫療院所如臨大敵,政府沒有經驗,醫院只能自保,萬芳醫院副院長、護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高靖秋回憶當時,自己擔任萬芳醫院護理部主任,那時院內防護裝備告罄,沒有醫療口罩可用,下班後研擬製作布口罩;進入急診,身穿雨衣,因為沒防護衣;護目鏡則是拿透明投影片自行加工;印象最深刻的是,沒有一位護理人員敢回家,就怕家人也陷入感染風險,擔心小孩去學校被老師同學霸凌。高靖秋說,回想起那段準備做布口罩、穿雨衣的時期,總覺很好笑,怎麼會做出這些蠢事,但那時面對未知的嚴重疫情,政府又沒辦法當靠山時,「沒有人笑得出來」,醫護人員聽到要至負壓隔離病房值班,就頭皮發麻,沒有人願意主動挺進第一線;近期傳出北市聯醫醫護集體請辭,她認為與當時的情況不同,與疫情應該沒有直接關係。第一線防疫物資 一定要充沛經歷過SARS的台灣、十七年後的今天,高靖秋說,無論是政府、醫護人員、人民在面對未知的疫情都進步了,不過,新冠肺炎的疫情仍是現在進行式,難保後續醫護壓力鍋再次爆炸,從SARS經驗中,千萬別讓以下這些事情重蹈覆轍。第一,第一線防疫物資一定要充沛,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口罩荒曾被醫護詬病,政府立即調配,目前第一線物資用量無虞,若前線資源不足,醫護就會爆發恐慌。正確資訊供衛教 壓力要紓解第二,給予因應疾病的教育訓練,十七年前與十七年後在防疫戰上,資訊量的差異相當大,過去是醫護什麼資訊都不知道,現在是資訊量過於龐大,甚至真假難辨,指揮中心應快速彙整面對新冠肺炎的防護措施、作業指引,同時讓醫院提供衛教宣導,教育患者,讓防疫更上軌道。第三,醫護人員也是人,恐慌的心態是必然會存在的,院內感染發生後,必然有些心理素質較為脆弱的醫護受不了,醫護家長也會感到害怕,要求孩子不要繼續在醫院上班;建議各醫院建立紓壓的管道,主管們隨時關心,並提供暢通的溝通管道,讓醫護的家人可以隨時聯繫,告知家長們,孩子在醫院上班能夠受到妥善的保護。醫護「危險加給」 須一視同仁第四,第一線照顧疑似或確診個案的醫護人員,精神壓力沉重,危險加給必須一視同仁。在SARS時期,在發放撫卹金時,曾引發極大的爭議,因為公立、私立醫院以及醫師、護理人員均不同調,所幸時任行政院長游錫堃下令一視同仁,才平息紛爭。高靖秋認為,再次碰上疫情,政府應該給予一定的獎勵,且獎勵必須一視同仁,如此一來所有醫護才會放心地作戰,不會打退堂鼓。
-
2020-03-02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看見困境,啟動改變:《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誕生與成長
【編者按】2018年以來,「醫病平台」曾邀請醫學倫理與法律專家討論「病人自主權立法」,並有幾位安寧照護的專家醫師撰文討論生命末期的照護。本週的主題是「《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由參與推動台灣這兩個重要法律條文的楊玉欣前立法委員與我們分享這條例的時代背景以及她個人的看法,並有家醫科醫師與我們分享他參與「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的經驗,以及一位已簽署了「預立醫療決定」的志工分享她本身做這決定的心路歷程。在我十九歲時,因為一次跌倒無法起身,發現罹患無藥可醫且最終會癱瘓的罕見疾病「三好氏遠端肌肉無力症」。我很清楚自己的生命正在倒數,而我最深的盼望,就是在有限的時間裡,幫助跟我一樣罹患重大疾病、在社會底層貧病交迫,掙扎著想要往前走的人。我參與罕見疾病基金會的籌備,開始探訪病友,了解他們的痛苦及渴望。令我感到痛心的是,幾乎每個人都跟我說過想自殺。病人談自殺、家屬也談自殺,在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情況下,許多病人日復一日在痛不欲生的疾病中飽受折磨,而家屬被迫需要放棄工作、放棄求學、放棄生活,長時間扛起照顧重任。體力上的勞苦不說,心理上也承受極大壓力,許多家屬擔心自己比病人早死、沒人承接照顧重責,怎麼辦?在漫長的疾病進程裡,要如何開口與病人討論病情、甚至是死亡?要怎麼在自己的辛苦和不捨、病人的痛苦和意願、疾病的殘酷和未知中,找到最理想的解套方法?我發現,最終極的是,所有受苦的病人和家屬都想問:「善終,是可能的嗎?」二十多年來,台灣陸續有多位專家倡議安寧療護理念,期盼能幫助病患減輕痛苦、在安寧照顧下安然逝去。他們深深體會,有尊嚴地走完最後一哩路,是所有病人的心願,也是台灣必須努力的方向。《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制訂後,病人的善終之路仍有許多障礙需要突破,雖然於101年我協助修訂了撤除維生醫療的法律要件,讓末期病人在臨終時進行急救後,依賴維生醫療延長瀕死過程的醫療設施,可以由一位最近親屬出具意願書將之撤除,但安寧條例的服務對象仍僅限末期病人。此外,實務上儘管病人簽立意願書,危急時刻家人仍要求急救,造成許多家庭情感拉扯的困境。而醫護團隊大多不願意宣布病人已進入生命末期,也導致許多病人直到死亡前,都還在進行創傷性的治療或搶救。缺乏好的機制保障病人的知情、選擇與決定權、保護病人的自主意願,並且妥善處理個人與家人的關係。這些困境都成為了我推動《病人自主權利法》的動力。一開始,法案推動並不順利。大家不敢談死亡、不知道要怎樣去想死亡的事,更不知道應該如何制定死亡相關的機制。要如何鬆動醫療和法律體系存在已久的生命絕對保護原則?自主權和生命權的拉扯如何找出新的平衡點?社會又如何能翻轉觀念、接受以病人為主體的思考?面對這些議題爭論,加上牽涉利益問題之反對勢力的杯葛,在立法院的每天都是一場硬仗。除了奮力突圍,秉持初衷迎向每天的挑戰,我也深知要完成立法,不能只靠我一個人的力量。很幸運地,有孫效智教授努力協助向反對者解釋本法,而醫療領域專家更陸續大力發聲,包括趙可式教授、賴允亮教授、陳榮基教授、黃勝堅總院長、陳秀丹主任、黃曉峰主任、許正園主任、蔡甫昌主任、姚建安主任等等。他們看見病人的苦、體認每個生命對善終的盼望。帶著仁慈的心,這些醫者由臨床經驗反思、走向制度改革,目的無他,只盼醫療不只是醫治生理,更能幫助病人、家屬達致生死兩相安,陪伴他們以最美的姿態說再見。除了醫療界賢達們的參與,法律界也有楊秀儀教授、陳聰富教授、雷文玫教授、牛惠之教授、何建智教授、甘添貴教授等學者的指導,最終外子孫效智教授整併德國、美國、英國與荷比盧制度後,針對台灣本土文化特色起草整部法律,再與衛福部、法務部、司法院、醫師公會全聯會、病友團體、各黨團等單位進行數十場會議,最終修訂出現行法律版本,並在108年1月6日正式施行。其中在專業溝通上有柯文哲市長的大力支持,以及在立法院扮演關鍵角色的田秋堇委員、蘇清泉委員、劉建國委員、李貴敏委員、柯建銘委員以及當時還未擔任立委的邱泰源委員的協助。政府部門的邱文達部長、蔣丙煌部長、石崇良主秘、許銘能次長以及王宗曦司長等的參與。因為有他們的鼎力支持,才促成這部法律的誕生。回首這段艱辛的立法過程,我心中滿是感動與感謝,守護病人善終的目標終於再往前踏出了一步,我不禁想起早年接觸過無數囚禁於痛苦軀殼中的病人、以及他們的家人,那些掙扎和心願言猶在耳。是以《病人自主權利法》正式施行後,我仍持續不輟地參與相關推動工作,期望讓生命教育和善終觀念在社會上不斷地萌芽成長,引領台灣成為亞洲社會的典範。《病人自主權利法》主要是保障病人的知情權、選擇權及決定權,讓每個人都可以在意識清醒時,與家人一起到醫院進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討論自己的醫療照護意願,並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預先為自己做好醫療決定。將來若遇到五種重大病情,醫師就可以依照你的醫療意願來照顧你,不用將這最困難、最痛苦的決定,留給心愛的家人。因此,它是每個人都應該自我負責的一份愛的行動。施行《病人自主權利法》一年以來,計有一千多位醫師、護理師、社工師、心理師參與由北台市立聯合醫院與病人自主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二十一小時核心講師課程,深度學習本法的理念和實務,與我們共同研討交流臨床經驗。上百位醫護社心在一百多家醫療院所開出病主法的ACP門診、並有一萬多人自費簽署AD。但是從簽署數量與大眾認知度來看,都證明我們需要更多的努力,一方面讓更多民眾認識本法的內涵,並懂得行使權利、保護自己。另一方面也持續讓醫療人員深入學習、提供品質良好的諮商,確保大眾充分的「知」,其作出的決定才有意義。此外,如何移除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的經濟門檻、並深化守護特殊弱勢族群的措施,也都是接來下需要非常努力的目標。從十九歲發病以來,感謝上天讓我經歷每一天,讓我有力量為病人做更多的事,更感謝在推動《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路上,有一群人一起為尊嚴的價值奮鬥!衷心期盼更多人協力參與這場為愛自主的社會運動,共同為這亞洲第一部守護善終的法律建構更為深刻細緻的內涵,讓「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的精神流淌於每個生命之中。善終不是夢,此刻更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關注與行動!
-
2020-02-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第32例確診為非法移工 反映出台灣防疫缺口
內政部統計,台灣截至去年上半年有近五萬名失聯移工,我國第32例新冠肺炎(COVID-19)病例正是一名非法看護。她的確診,帶出非法移工防疫遭忽視的議題。專家表示政府應盡速補破網,如在非法看護宣導方面,應積極印製各國語言的防疫宣導單張,由里長提供給使用看護工的家庭,或發放至外籍移工常聚會的活動據點等。台灣長期照顧發展協會全聯會副理事長吳第明表示,失聯移工是防疫上較難觸及的一塊,他們散布在醫院、家庭、工廠、路邊攤、山上茶園等許多地方,但不是每個工作場域的雇主都有能力落實防疫教育、提供其自保指引。因此,政府應盡速補破網,如在非法看護宣導方面,除了在移工仲介端布達防疫指引,還可考慮透過里長進行里民防疫宣導,因為里長較能掌握街坊鄰居誰家有請外籍移工。另外,還可在外籍移工常聚會的小吃攤、公園、車站等活動據點發放傳單等,以將防疫資訊有效傳遞。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表示,照顧家庭所需要的防疫教育資訊,適用於家庭成員也適用於移工,不過須考量移工閱讀資訊會有語言門檻,因此政府應設計多國語言版本的衛教宣導品。衛福部疾管署初步在官網放置多語的、教導正確洗手的宣導單張,但整體而言,多數官網上的宣導海報、單張、手冊、多媒體均以國語為主。對此,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周道君表示,在實體宣導品方面,將與疾管署討論是否印製不同外勞輸出國的語言版本,以利移工以母國語言吸收資訊。
-
2020-02-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全台防疫人員競競業業 醫界:我們需要世衛的透明資訊
新冠肺炎(COVID-19)在中國出現蛛絲馬跡時,我國就高度警覺,立即啟動武漢直飛班機檢疫,如今全面拉高邊境防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檢疫、醫護、實驗室、疫調或追蹤隔離者的相關工作者等,各自堅守崗位。「這麼多人在第一線兢兢業業,更需要世衛提供透明資訊」,多名醫界大老號召全民連署挺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多名醫界大老今日響應媒體活動,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邱泰源、台北榮總院長張德明、台大醫院副院長江伯倫、馬偕醫院副院長李宏昌、新光醫院副院長高尚志、北市聯醫總院院長黃勝堅、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昌明與各縣市醫師公會代表等人共同出席,號召全民連署挺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論我國防疫能力,黃勝堅表示,台灣的防疫與醫療健康照護體系相當優秀,以這波新冠肺炎疫情為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決策明快、資訊透明,使得我國從中央到基層防疫網絡能快速建置完備,盡力安定民心。很多國家不知如何處理民眾面對疫情的恐慌,台灣若能加入WHO,就能將良好的經驗帶給全世界。論全球防疫網絡,邱泰源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宗旨是health for all、要促進全人類健康,從這次新冠肺炎蔓延的情形就能看出,全球防疫網不能有任何破洞。張德明表示,這波疫情動員許多醫護人員在第一線兢兢業業努力,這群人需要WHO提供透明資訊、提供支持。況且,醫療衛生系統完善的台灣還有對抗SARS重症的經驗,因此台灣應該加入WHO。陳昌明表示,台灣每年有千萬人次出國造訪世界超過70個國家,全球每年也有千萬人次到訪台灣,台灣與國際交流如此頻繁,成為全球防疫中的命運共同體。因此,WHO應跳脫政治框架,根據宗旨與全球利益作出決策。
-
2020-02-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健保藥局本周開賣「防疫酒精」 每瓶300ml、售價40元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台灣也出現首例無旅遊史、尚未找到確定病例接觸史的確診個案,因此除了口罩,防疫消毒酒精也都被搶購一空。藥師公會全聯會今天宣布,與食藥署協商過後,將配送「防疫酒精」至6000多家健保特約藥局供民眾購買,每瓶300ml、售價40元。藥師公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藥局以前雖然就有販售酒精,但疫情升溫後。國內廠商生產的75%消毒用酒精大多優先供應醫療機構、捷運等公共場所,已缺貨兩、三周。由於主要生產95%酒精的台糖和台酒也加入消毒用酒精生產的行列,經藥師公會和食藥署協商之後,每家藥局每一周平均可配送72瓶,每瓶容量300ml,售價為40元,預計由中華郵政協助配送,最快周二或周三可配送到點。黃金舜表示,由於酒精並未被徵用,因此銷售方式並非實名制,但將採「道德勸說方式」,由社區藥局訂定限購措施,避免酒精到貨當天就被搶光,也避免民眾囤貨,盡可能讓每個民眾都能買到酒精。由於依據根據社區藥局販售口罩經驗,南北銷售數量可能會有落差,黃金順表示,將先銷售幾天後才依據各地需求調整供給量。
-
2020-02-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買不到別慌 健保藥局本週起開賣小瓶裝防疫酒精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不只口罩,就連消毒酒精都被搶購一空。藥師公會全聯會今天宣布,本週起全台6000多家健保藥局將販售防疫酒精,每瓶300ml、售價40元,盼人人都有酒精可用。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金舜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國內廠商生產的75%消毒用酒精大多優先供應醫療機構,藥局普遍已缺貨達2至3週,但眼看開學在即,民眾詢問度相當高,希望能趕緊買到酒精替孩子的用品消毒。為解決民眾需求,行政院指示國營事業台灣菸酒公司和台糖加入生產75%消毒用酒精行列。黃金舜說,酒精不像口罩消耗量這麼大,小小一瓶可用很長一段時間,卻是很必須的防疫用品,經全聯會和食藥署協商,決議配送防疫酒精至全台6000多家健保特約藥局,供民眾購買使用。黃金舜指出,防疫酒精預計由中華郵政協助配送,這週起陸續配送至全台特約藥局,每間藥局每週平均可拿到72瓶,每瓶300ml、售價新台幣40元,將由社區藥局訂定限購措施,一方面避免民眾囤貨,另一方面也要避免72瓶在到貨當天就搶光,盡可能讓每個民眾都能買到酒精。此外,根據社區藥局販售口罩經驗,北部地區口罩天天搶購一空,但南部卻賣不完,預期未來酒精可能也會出現類似狀況,因此先賣個幾天後,會進一步掌握各地需求,調整供給量,讓大家都有得用。黃金舜也建議政府及早規劃紗布、棉花棒後續供貨來源,他強調,以往台灣使用紗布、棉花棒大多仰賴中國,如今中國受疫情影響,產量也大受影響,呼籲未雨綢繆,避免醫療院所陷入缺貨窘境。
共
1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