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2 醫聲.疫苗世代
搜尋
免疫加強
共找到
5
筆 文章
-
-
2021-03-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中國大陸人疫苗施打率低 分析指對國產缺乏信心
中國的COVID-19疫苗施打率不到4%。有學者指出,中國的疫苗生產還沒有全面展開,數量不夠;另一方面,中國民眾對國產疫苗品質有疑慮,這些疫苗上市時公布的內容完整度和國外疫苗有落差。中國全國政協13屆4次會議發言人郭衛民3日表示,截至2月底,中國已累計接種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5200多萬劑次;儘管接種總數量僅次於美國,但若按照中國14億人口計算,接種率尚不足4%。金融時報中文網刊出察哈爾學會國際輿情研究中心秘書長曹辛的文章,針對中國的施打率低作分析。文章說,在歐美國家一樣會有民眾不願打疫苗的問題,但在中國,4%的施打率顯著偏低,且「越是有知識、有閱歷的人,不願意注射的就越多」。民眾對疫苗有疑慮,是因為中國疫苗上市時公布的內容、程序不如歐美國家做得規範。曹辛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前高級醫學官員的看法,國際上疫苗上市時,發布時應該公布疫苗的臨床研究方案、疫苗的設計、疫苗的動物實驗結果、人的第一、二、三期臨床試驗結果。但是「中國疫苗發布時公布的相關數據只有一個保護率的數據,其他的都幾乎沒有。而且不同地區做的實驗數據明顯存在差距」。還有一個中國人不願意注射的原因是:當前中國准許上市的4款疫苗,有3款是滅活疫苗,但滅活疫苗存在「抗體依賴性免疫加強反應」(ADE)問題,即注射疫苗後,最多可達20%的被注射者當再次面臨病毒攻擊時,可能喪失一切抵抗能力。此外,中國至今還沒有任何一種國產上市COVID-19疫苗有完整的法律批文,目前都是由中國國家藥監局「附條件批准」。批文中「要求該疫苗上市許可持有人繼續開展相關研究工作,完成附條件的要求,及時提交後續研究結果」。這意味著,這幾類疫苗的研發過程尚未結束,是在緊急情況下使用、首先滿足特定人群需要的。曹辛說,既然目前的上市疫苗是給特定人群注射使用的,加上當前中國疫情輕微,感染人數非常少,所以一般人注射疫苗的意願就更低了。除了一般民眾注射疫苗的意願低,這篇文章也指出,全中國人如果每人2劑要注射疫苗,共需要28億劑。且中國疫苗還有「外援」的需要。目前中國藥企的疫苗生產還沒有全面展開,有的還正在建生產工廠,疫苗實際上是不夠滿足國內需要的,這應該也是沒法實現全民注射的原因。中國的醫療護理人員對國產疫苗的信心也很低。根據微信公眾號「醫學界」,「中國疫苗和免疫」雜誌2月18日在網上發表篇名為「浙江省醫療衛生人員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意願和影響因素調查」的論文。此研究由浙江省疾控中心、中國疾控中心主導,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是通訊作者之一。結果顯示,756名醫療衛生從業受訪者對新冠疫苗緊急使用和上市後使用的接種意願分別為42.46%和27.65%,明顯低於此前報導中普通民眾約90%的新冠疫苗接種意願。不願意接種的原因中,居首位的是「擔心新冠疫苗的副作用」(57.69%),其次為「懷疑新冠疫苗的有效性」(34.14%)、「當地已無新冠病例,不需接種疫苗」(29.81%)等。
-
2020-1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傳台商欲組團赴陸港澳打疫苗? 李秉穎曝重大風險
近日傳台商欲組團到中港澳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疫情指揮中心專家李秉穎說,疫苗若未經特殊設計,打了不但可能沒用,反增重症風險,除非是國際認證的疫苗,否則都不建議打。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今天上午接受電台專訪時表示,身為專家,當然希望民眾接種「可靠的疫苗」來預防感染,但中國研發的疫苗百百種,有很多不同的做法,多數和台灣的研發進度差不多,都只進入臨床試驗第一、二期,最快明年第2季才可能獲得專案授權,近期卻傳出有台商想組團到港澳或中國接種疫苗,令他感到擔憂。李秉穎說,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致病機制和登革熱很像,感染後可能產生不太好的抗體,下次感染時症狀非但不會減輕,反而可能增加重症風險;正因如此,輝瑞、莫德納的疫苗都特別針對不好的抗體做特殊設計,避免類似狀況出現。他指出,如果沒有特殊設計,直接利用整個病毒下去做疫苗,接種後可能出現「抗體依賴性免疫加強反應」(ADE),不僅無助於預防感染,感染後還有更高機率演變成重症,過去登革熱疫苗就曾出現過類似狀況,風險不容小覷。除此之外,李秉穎也認為,專程飛到中港澳打疫苗不符成本效益,除了去程、回程分別要隔離14天以外,2劑疫苗接種須間隔1個月,為了打個疫苗至少就要花掉2個月時間。未來民眾若真要到國外接種疫苗,希望回台能免居家檢疫。李秉穎呼籲,至少要確認是有論文發表確認有效性,且國際核准、公認的疫苗,例如美國、歐洲都已授權的疫苗,疫苗的效力才可能被台灣採納,但若沒有權威單位認證的疫苗、沒有三期臨床試驗就大規模接種,就要特別提高警覺。至於疫苗帶來的保護力究竟能維持多久,李秉穎認為,只要病毒持續在社區裡流行,免疫系統就可能不斷被加強,有機會終身免疫。
-
2020-10-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研究:新冠肺炎流感化 沒疫苗難達成群體免疫
根據今天公布的研究報告,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患者二次感染時,可能會出現更嚴重的症狀,證實了人類可能會不只一次感染這種可能致命的疾病。法新社報導,一篇刊登於「刺胳針傳染病期刊」(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的研究報告描述了美國首起再度感染COVID-19的確診病例,並指出接觸過病毒不保證未來能免疫。這名患者是25歲的內華達州男子,他是在48天內感染兩種不同的SARS-CoV-2變種,且二次感染的狀況比第一次嚴重,必須住院供氧治療。SARS-CoV-2是引發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病毒。這篇研究報告提到全球另4起再度感染確診病例,比利時、荷蘭、香港與厄瓜多各有1例。專家說,再度感染的可能性恐會對全球抗疫方式產生重大衝擊,尤其是可能會影響疫苗研發,而疫苗是目前藥學研究亟欲追求的聖杯。美國內華達州公共衛生實驗室(Nevada StatePublic Health Laboratory)研究人員潘多里(MarkPandori)說:「再度感染的可能性將對我們對COVID-19免疫的了解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在缺乏有效疫苗的時候。」研究報告主要作者潘多里說:「我們需要做更多研究來了解,人類在接觸到SARS-CoV-2後免疫期有多長,以及為何一些二次感染案例雖罕見,引發的症況卻更嚴重。」研究報告作者表示,這名美國患者二次感染時可能接觸到高劑量的病毒,因此引發更劇烈的反應;或者,他感染的可能是更致命的病毒株。另一個假說是這是抗體依賴性免疫加強反應(antibody dependent enhancement)機制,也就是抗體實際上會讓之後的感染更加嚴重,像是感染登革熱的狀況。研究人員指出,每種二次感染狀況都很罕見,在全球數千萬起COVID-19確診病例中,再度感染僅有少數幾例。由於許多病例都是無症狀,一開始不太可能驗出陽性,因此無從得知一個COVID-19確診病例是首度或二次感染。耶魯大學免疫生物學和分子、細胞與發育生物學(Immunobiology and Molecular, Cellular andDevelopmental Biology)教授岩崎明子(AkikoIwasaki)發表評論時說,這些研究發現可能將影響公共衛生措施。她說:「當更多二度感染病例浮現時,科學界將有機會進一步了解防護力的關聯性,以及自然感染SARS-CoV-2引發那種免疫程度的頻率。」沒有參與研究的岩崎明子又說:「這個資訊是了解哪些疫苗可以越過門檻達成個體與群體免疫的關鍵。」「華爾街日報」報導,研究人員表示,醫學文獻中的案例日增,加強證明至少在一些案例中,對SARS-CoV-2產生免疫的情況可能只會維持一小段時間,類似冠狀病毒造成感冒的情況。研究人員也表示,二度感染案例意味著要在沒有疫苗下達到對COVID-19的群體免疫恐怕極具挑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衛格芬醫學院(David Geffen Schoolof Medicine)楊教授(Otto Yang)說:「這確實讓人嚴重懷疑自然感染病例無法讓我們有群體免疫。」
-
2020-08-22 新聞.科普好健康
與病毒的戰爭!從預防到治療,台灣如何安度後疫情時代
統計至8月20日,全球新冠肺炎感染確診人數已達2260萬人,死亡人數為79.2萬人,台灣因超前部署,全民配合政府防疫政策,已兩個多月沒有本土案例,然而,在全球疫情尚未降溫之前,身處於最安全的台灣,從預防到治療,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在下一波疫情來臨時安然度過?配合防疫新生活運動台灣雖然目前疫情已經穩定,民眾稍微疏忽乃屬人之常情,但不要忘記台灣疫情能夠穩定,與大眾願意配合政府戴口罩政策與勤洗手強化個人衛生有很大的關係,因此現階段仍強烈建議民眾配合政府防疫新生活運動:室內應保持1.5公尺與室外保持1公尺社交距離,若無法維持社交距離應配戴口罩;勤洗手強化個人衛生,降低感染的風險。跟病毒的戰爭從未停歇國家衛生研究院夏克山博士曾提到,人類與病毒的戰爭從未贏過,從之前的SARS到現在的新冠肺炎,我們跟病毒之間的戰爭從未停歇,想要回到以前無防護無距離的生活型態,恐怕需等到疫苗或特效藥問世。新冠狀病毒外表看起來為圓形,在高倍顯微鏡下可看到類似皇冠突起因而得名,而新冠狀病毒是一種RNA病毒,意味著容易變身產生基因突變,但目前仍未有足夠的證據顯示基因突變會影響抗體的中和能力,唯一需要克服的問題可能是抗體依賴性免疫加強反應(antibody dependent enhancement, ADE),意味著因施打疫苗後人體存在著抗體,但二次感染或新變異病毒可能在抗體的協助下,會增強其複製和感染能力,因而加重病情,但是否真正具有ADE效應,需在試驗者較多的三期臨床才有確切的答案。台灣多家廠商投入疫苗研發根據WHO公布的數據,全球目前有一百多支疫苗同時研發,台灣也已有多家廠商投入新冠疫苗研發,其中國家衛生研究院的DNA疫苗在動物實驗上證明具有保護效果;國光生技新冠疫苗則領先群雄,已獲准進入臨床一期試驗,預計在台大醫院啟動收案70人次;高端疫苗、安特羅和聯亞生技均已向衛福部提出臨床試驗申請,若試驗順利,有望於明年上市量產,滿足國內的需求。由美國吉利德研發的瑞德西韋原是用來對抗伊波拉病毒,但此次抗疫卻寫下了灰姑娘傳奇,成為美國FDA第一個核准上市使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繼美國之後,台灣和日本也相繼核准上市。尋找治療備選藥物刻不容緩瑞德西韋的化學結構與三磷酸腺苷類似,當病毒要進行複製時,若RNA複製酶誤認瑞德西韋是可利用的三磷酸腺苷,一旦與瑞德西韋結合後,病毒的複製反應就會終止,進而達到抗病毒的效果,但瑞德西韋所造成的副作用,仍是未來用藥所必須注意的安全問題,因此如何尋找更多的備選藥物,已成為世界各國刻不容緩的任務。疫苗和治療藥物研發仍是後防疫時代重要的利器,政府也將結合國內產官學研醫的研發能量,期望在下波疫情來襲時,提供人民足夠的保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