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3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何定照
共找到
4
筆 文章
-
-
2021-08-06 新聞.元氣新聞
兩岸學界憾/余英時回憶錄續編 惜再等不到續成
一代史學泰斗余英時上周辭世。聯經出版公司發行人林載爵說,兩周前他才和余英時通電話,希望重排余英時在聯經出的文集並請他題字,可惜題字已不可能。曾於二○一八年出版「余英時回憶錄」的允晨文化發行人廖志峰說,上月底他才打越洋電話給余英時,請余為允晨四十周年紀念題字,沒想到昨傳噩耗,讓他不敢相信,也很難接受。林載爵說,余英時最後一次來台是二○一四年領唐獎,余英時給台灣的最後一個建言,可說是當時受訪時談到台灣到底要走民主化或台灣化,他認為民主化就應兼容並蓄,不能因過度台灣化而去中國。林載爵感慨說,日前他才和余英時通電話請他題字,也想幫余英時未成書的文章結集,余英時都慨然答應。只可惜題字已不可能,聯經將出版余英時最後一本文集。廖志峰說,余英時除稍微重聽,身體狀況尚可,上月底他去電請余英時題字,余英時也一口答應,還表明需要一點時間琢磨。廖志峰為了「余英時回憶錄」,與余英時書信往返長達十二年,可說是十二年磨一劍,廖志峰憶及回憶錄出版前夕,他還特地飛往美國拜訪。「余英時回憶錄」出版後引發廣大回響,但該冊只寫到一九六○年代在美拿到博士學位,各界期盼再有「余英時回憶錄續編」,廖志峰嘆,他從旁獲知余英時有繼續寫的意願,但這些年,余老師未提起,他也不敢開口問。可惜如今已等不到續成。【特派記者賴錦宏/北京報導】中研院院士余英時辭世的消息,大陸主要媒體昨天都以簡短消息處理,未有評論或相關文章。而大陸文史學界則紛紛在微博微信悼念一代史學家,稱「余先生是當代中國學術第一人」,既懷有強烈的古代士大夫的人格與情懷,但在從事學術研究時又完美地採用並恪守了現代專業科學方法。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2類接種藏特權?指揮中心拒公開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疫苗接種順位後屢爆「疫苗特權事件」,資深媒體人陳文茜批評,中央規畫第二類優先施打對象,中央及地方重要官員也名列其中,接種順位還高於年長等高風險族群,應公布相關接種名單。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表示,疫苗注射為醫療行為,依個資法規定,醫療、健康檢查等個資不能公開。陳文茜批評「接種順位不正義」,第二類接種對象包含總統府等中央機關人員,其中有多少人為非必要、卻是「特權人士」?中央應好好說清楚,「因為他們是排在高風險、所有長者、養老院、重大疾病患者的前面」,「他們沒有隱私權,如果光明磊落,公布自可服眾。」專家指出,依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以及考量減少死病負擔,老人都列優先,獨台灣排序顯示優先族群是與政府關係親近者,使得一千一百十二萬名五十到七十四歲及罕病等高風險族群消失不見。他們呼籲,依照WHO指引重新調整施打疫苗順序。否則以台灣當今確診死亡者近九成超過六十歲且多有慢性病,若未將七十四歲以下高風險者列入優先,易繼續提高死亡人數。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劉紹華表示,她比較指揮中心二月以來施打疫苗順序變化,發現台灣一直以政府定義的特定職業為優先,五月疫情進入社區感染後更強化這種思維。例如台灣二月起就將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列為第二類、僅次於醫療人員;且第二類人數甚至從六月五日的九萬人,九日最新版本增為十三點九萬人,四天激增五成。她舉例,像行政院機要顧問丁怡銘與金管會六名成員因打疫苗惹議,指揮中心回應都表明他們要與指揮中心開會,都屬「中央防疫人員」,但這種定義身分邊界非常模糊,恐成大黑洞。陳時中昨解釋,「在結構上,第二類接種對象都在一線從事防疫工作」,第二類接種對象共十六萬人,維持防疫體系運作的中央人員三千三百多人,涵蓋中央各部會總統府指揮中心,地方防疫人員則四千一百多人。此外,國軍防疫人員、機場港埠團隊、第一線從事居家檢疫的村里長及里幹事、防疫車隊、救護救災人員均在第二類。
-
2021-05-2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異地辦公進疫情熱區 公務員叫苦
疫情延燒一年半,公家單位本周陸續啟動異地辦公,雖然去年早有演練、啟動迅速。不過,隨著疫情升溫,台北市萬華、新北市板橋等地區爆發確診案例,讓部分在這兩區異地辦公的單位措手不及。也有不少單位居家辦公,但外網很難連上公文系統,也讓公務機關傷透腦筋。交通部昨天啟動異地辦公,路政司、航政司卅名原本在本部上班的主管,移到板橋車站樓上的鐵道局上班。不過,由於板橋屬疫情熱區,又是人潮擁擠的三鐵共構,鐵道局員工今天啟動居家辦公,交通部人員昨天移過去,讓不少人前一晚接到記者詢問電話就哀號「完蛋了,明天該不會要穿雨衣」,也認為「異地辦公是為了防疫,怎麼還把人送往熱區?」原來交通部原在去年規畫好,異地辦公要到愛國東路上的中華郵政大樓,中華郵政卻突然爆發確診案例,只能改到備用地點。交通部表示,已啟動規畫「異地辦公2.0」計畫,盤點所屬機關,將會盡速調整地點。農委會、環保署、勞動部則在十七日啟動異地辦公,也有部分居家辦公。勞動部政務次長王安邦表示,本周起他就到新莊的勞動力發展署工作,常務次長林三貴則在職業安全衛生署工作,各組分流上班還算順暢,尤其有電子公文相當便利,「我昨天就開三個視訊會議,而且去年就已演練過,算順暢」。居家辦公可以待在家中,但公文系統外網難開,公務員叫苦連天。有文化部員工表示,內部公文系統得逐一開通權限掛外網,許多人至今沒法連上公文系統,工作卡卡,恨不得回辦公室上班。由於紓困3.0快要開始,有許多工作要做,居家員工也希望公文系統能暢通,否則怕之後來不及。國軍人數龐大、單位眾多,各高司單位的參謀,都已執行分艙分流。部隊的生活也盡量減少群聚規模與交流機會,例如使用同一個餐廳的各單位,各自畫定前往用餐時間,也鼓勵大家打包;全軍官兵固定周四下午收看莒光日電視教學,也把一半的人分到周五下午,利用原本的重播日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