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7 癌症.抗癌新知
搜尋
人格特質
共找到
64
筆 文章
-
-
2020-05-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灣防疫有目共睹 紐約時報肯定蔡總統決策果斷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紐約時報社論將總統蔡英文列為疫情下展現領導風範的女性國家領袖之一。文章肯定蔡總統決策果斷,有效防堵疫情,讓台灣有餘裕向歐美捐贈大量口罩。這篇題為「真正的領袖在危機時嶄露鋒芒」(In a Crisis, True Leaders Stand Out)的社論指出,帶領國家成功抗疫的領袖共通點是行動迅速、發揮同情心並信任科學,也是因應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最有效的方式。文章提到,疫情初露苗頭時,蔡總統就果斷因應,台灣因而有效控制疫情,也讓她得以捐贈美國與歐洲數以百萬計的口罩。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統計,全球逾330萬人感染新冠肺炎、23.5萬人喪命。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台灣連6天未新增確診個案,確診病例維持429例,其中6人死亡,已有324人解除隔離。除台灣外,紐時舉出行動迅速果斷、有效緩和疫情衝擊並團結國家的範例還包括紐西蘭、韓國、德國、希臘與冰島。其中,全球為數不多的女性國家領袖在疫情下顯得格外幹練且可靠。文章列舉的傑出女性領袖包括蔡總統、紐西蘭總理阿爾登(Jacinda Ardern)、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Merkel)、冰島總理雅各斯多提爾(KatrinJakobsdottir)、丹麥總理佛瑞德里克森(MetteFrederiksen)、芬蘭總理馬林(Sanna Marin)、挪威總理瑟爾貝克(Erna Solberg)。文章寫道,這些領袖的危機處理備受肯定,贏得人民敬重與注目,展現的共通領導特質值得在疫情持續之際為外界所知,以供日後面對危機時參考。評論主筆表示,帶領國家有效抗疫的領袖即使面對政治風險,也願意明快且大膽採取行動,是身處危機時最重要的領導特質之一。疫情發展證明,中國意圖隱匿資訊,美國總統川普不斷淡化疫情嚴重性,都產生災難性後果。尊重科學、透明傳達訊息、及時允諾提供財務援助,也是有效領導國家抗疫的元素。傑出領袖還須具備無法假裝的人格特質,也就是發揮同情心,安撫驚慌、失去安全感並飽受疫情煎熬的人民。台灣防疫成果備受國際肯定,除了紐時,荷蘭「大眾日報」(Algemeen Dagblad)、英國「衛報」(TheGuardian)、德國「週日畫報」(Bild am Sonntag)等國際媒體近期也將蔡總統列為抗疫表現傑出的女性領袖之一。
-
2020-04-14 性愛.愛情診療室
為何暖男變渣男!諮商心理師:是不是愛情騙子從這些小細節觀察
疫情期間宅在家追劇《夫婦的世界》可說是本月人氣最旺的韓劇,故事描述金喜愛與朴海俊飾演的一對恩愛夫妻,透過丈夫圍巾上的一根長褐色捲髮開始走鐘,暗生懷疑丈夫是否外遇,並在追查之下狼狽揭露外遇的事實,使原本平靜的生活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在其新書《從習慣洞察人心》(時報出版)提到,想要深入了解一個人,最寶貴的線索就是觀察對方的各種習慣,再探索這些習慣背後,隱藏哪些重要訊息,可以準確評估對方的心理健康程度。 林萃芬說,由於我的論文主題是研究兩性聯誼活動的愛情現象,所以每當看到女性感情被騙的新聞,都會努力思考,這些愛情騙子到底是運用什麼心理戰術來贏得女生的信賴,進而達到人財兩得的目的?根據我收集到的案例發現,最容易引誘女性掉入感情陷阱的「名言」,第一名大概非「只有妳」或「只為妳」這三個字莫屬。曾有個愛情騙子約會時出手闊綽,不惜砸重金買禮物送給女生,就當女生暗自高興找到金龜婿,對方就開始「變窮」,而且為了證明「錢都花在妳身上」,還會感性地表示:「只想給妳最好的,自己沒錢吃飯也沒關係。」聽到如此體貼的話語,有誰能夠狠下心來拒絕對方的追求? 除了利用女生的罪惡感之外,愛情騙子也很了解女性多半有「要求完美」的傾向,擇偶過程不能犯任何錯誤。因此他們會針對女性的需要,打造出「超完美情人」的優渥條件,譬如,從小在國外長大的ABC,求學時代是美日名校的高材生,目前在國內知名企業擔任高階主管,未來前途一片光明燦爛,值得托付終身。在感情詐騙案件中,最常見的狀況是,真假交雜,讓人分不清楚是非善惡。舉例來說,有個愛情騙子和女生交往的時候,會指著電視上的知名律師主持人說「這是我學長」,接著還會爆點小八卦,敘說兩人當年學生時代的糗事,以取信於人,或是帶女方去他老家探望年長的父母,代表自己是「認真在談戀愛,不是抱著玩玩的心態」。 甚至有些愛情騙子會利用「假公司」配合「真同事」,來建立自己的身分地位。有個被騙的女性透露,和自稱副總的愛情騙子戀愛期間,每次打電話去他公司,都會有個「特助」接電話,而且對方還會客氣地說:「副總正在開會,麻煩留下電話,等下請他回電。」幾可亂真的情境,讓這位受害的女性,至始至終都難以相信「自己居然被騙了」。 還有些愛情騙子會故意顯示自己的弱點讓對方看到,運用反向操作的手法,來降低對方的警戒心,這樣反而會留給對方「老實」的印象。一個曾經受騙上當的女性回憶說,對方每次約會買單都會報公帳,同時也會直接告訴她「公關費太多用不完」,有次對方還刻意背錯公司的統編,請她上網查公司統編,結果發覺該公司統編真的就是這個號碼,讓她覺得對方「既迷糊又誠實」。 另一個愛情騙子建立良好形象的招數是「利用不知情的第三者」,讓女生誤以為他心地善良、品行端正。像有個愛情騙子在逛街時,看到路邊的慈善機構在募款,他當場二話不說,主動捐錢救助貧寒,適時發揮悲天憫人的情懷,很容易就營造出「好心腸」的人格特質。 愛情騙子最厲害的本領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消除對方的不安,儘快建立起信賴感。為了達成任務,剛認識對象時,愛情騙子多半會主動報告行蹤,信守小的約定,故意吃點小醋,不斷釋放「很在乎對方」的訊息,讓女性一步一步掉入愛情的陷阱中。 當然愛情騙子也最了解「人性弱點」,他們深諳女性渴望「麻雀變鳳凰」的心理,所以第一次約會他們會特地選在五星級大飯店,並且在對方面前表現出一副「熟客」的模樣,譬如熱絡地請服務生跟經理問好,或是會細心的跟對方解說廁所在哪裡,什麼菜做得最道地最好吃,這些表現都是要讓對方以為他既有品味又體貼,慶幸自己找到值得托付終身的王子。 另外,愛情騙子更會利用女性「不允許再蹉跎時間」的焦慮心理,一方面加快約會追求的速度,急著見面,一星期不到就深陷愛河,開始編織美麗的未來遠景,為了讓兩人能夠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一連串的「吸金計畫」就此展開。即使一切計畫都宣告失敗,愛情騙子依然可以流著眼淚,誠懇難過的跟女性道歉,「自己無法給妳一個幸福的未來,只好痛苦提出分手,不能耽誤妳的一生。」說辭多麼感人肺腑。要預防受騙上當,就要了解騙子慣用的詐騙心理以及手段,才能避免掉入對方精心設計的陷阱中。(本文節錄自時報出版《從習慣洞察人心:學會識人術,解決人際關係的所有煩惱》)
-
2020-04-05 癌症.抗癌新知
該積極治療嗎?醫師:從檢查開始 超前部署治療方針
長輩罹癌後是否該積極治療?因病況不同,有些醫療行為可能無法改善,也可能影響生活品質。因此子女往往為了長輩的治療選擇,意見分歧,難取得共識。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理事、前北市聯醫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主任陳冠宇表示,除非長輩明確表示「交由他人決定」,否則當事人都有決定權,而非由子女吵架、投票決定。三個階段 建立疾病共識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許正典表示,選擇治療方式,必須降低醫病雙方產生誤解的可能性,可以分為三階段:檢查時、報告出爐時和返家時。許正典說,必須從檢查時就「超前部署」,讓病人和家屬都有心理準備。從長輩要進行檢查時,就可以告訴患者可能的最壞狀況,並且家屬也在告知的過程中,準備自己的心情。這時兩邊都能清楚理解、提醒長輩有罹癌的可能性,並找尋相關資料,建立雙方對疾病的共識。報告出爐時,則由醫師清楚告知。醫師除了善盡傳達的責任,也必須能夠安撫病患混雜、衝突的情緒,而家屬則可在旁邊協助病患釐清醫師的診斷說明,清楚知道現在疾病在怎樣的階段,與可能的治療方式。寫下長輩疑惑 和醫師討論返家後,家屬可與長輩討論,並將他們對於癌症的疑惑統統寫下來,這些問題包括:●癌症的期別:癌症是第幾期?腫瘤多大?是否轉移?●有哪些治療方式?手術、化療還是放療的治療效果如何?有哪些優缺點?●會有哪些副作用?生活品質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治療、住院時間大概多久?還能活多久?許正典說,將所有的問題寫下來後,不但可以理解長輩憂慮、在意的事情,下次回診時,也可一一和醫師討論,並請醫師建議適合的治療方式。醫師不是神 別怕找第二意見許正典也認為,不要害怕尋求第二意見,畢竟「醫師不是神」,徵詢其他醫師的意見,不僅幫助長輩和子女再次確認醫師的診斷無誤,並可得到更多關於疾病和治療的資訊。尤其當疾病預後不好時,到底要不要積極治療,是否直接讓長輩走向安寧治療?許正典說,每個醫師的見解都不同,更需要尋求第二意見,了解愈多,愈能做出適當的決定。最終決定 要尊重病人意志而不同年紀或癌症類型,可能採取的治療方針,則依據病人的生理、心理狀況以及人格特質,有很多不同的考量。有些長輩80多歲,聽到治療方式有很多副作用,決定順其自然,不願積極治療;有些長輩90歲,但仍覺得自己「還沒活夠」,因此選擇積極治療。陳冠宇認為,不論何種治療方式,一旦長輩下定決心「這麼做」,就要尊重他。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理事長林葳婕也分享自己陪伴罹癌父親的經驗。當時父親接受治療,但因為治療妥善而拉長存活期,這期間,他對家人的交代都已安排妥當,卻又不知道該如何告訴家人「自己活夠了」,也不忍家人傷心。有一天餵父親吃飯,希望他「再多吃一口」時,父親卻掉下眼淚,林葳婕從中得到尊重「病人意志」(willing)的啟發。尊重意願之外長輩不理性時 適時拉一把雖然在治療意願上要尊重長輩,但陳冠宇說,有些長輩想法過於不理性時,仍需要適時拉他們一把。例如某些醫療或偏方明確無效,但長輩執意嘗試,可能因此付出很大的代價。許正典則認為,可以藉由回診時,用「有癌友在傳……」的對話方式,幫長輩釐清偏方訊息,不但可處理長輩對癌症的疑惑,也可避免找偏方。許正典說,面對長輩罹癌「見招拆招、隨遇而安」,且不要讓長輩的活動只限於診間,保持原有的活動、勞動、運動和互動,用「四動」讓心情不要「躁動」,順利度過治療期。
共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