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8 焦點.長期照護
搜尋
不老水手
共找到
4
筆 文章
-
-
2020-12-17 退休力.自在獨立
規畫下半場/人生有苦有樂規畫和愛最重要
專為銀髮族設計人生規畫的美國公益組織「Encore.org」創辦人馬克.費德門形容,五十歲以後的日子,雖然充滿矛盾和掙扎,卻也是個「獨特又完整的時期」,每一步都是新的嘗試。不論培養興趣、投身公益,甚至再創事業第二春,退而不休已成時代新趨勢,我們如何演出精彩人生下半場?政大商學院特聘教授別蓮蒂認為,迎接年老人生時,財務和健康雖是兩個基本支柱,若想追求生活好品質,更需要注重「心靈層面」的完整性。她舉例,有錢人因身體狀況不佳需頻跑醫院,因病痛行動受限,或是缺乏親友而成為厭世老人,生活也不會愉快。登上熱門Podcasst頻道開講,頓時成為時下文藝青年眼中最酷老人的麥可周,靠著「減法」規畫老年生活,捨棄多餘欲望,用手中資源走一步算一步。從銀行退休後,他便接手經營一間老漫畫店,不求賺錢只為興趣,也讓自己有個生活目標。豈知當了幾年店長,偶然幫一位學者尋找老漫畫時,麥可周心底逐漸湧現傳承租書店文化的使命感,接著又認識許多對創作及出版有興趣的年輕人。從賺錢到健康,再釀出心靈收穫,「我覺得可以和年輕人一起繼續成長,無憾了。」如今小店成為忘年之交的培養皿。今年六十九歲的張台勝則以「騎重機」兜風紓解壓力,妻子罹患慢性病,姊姊因失智症住進安養機構,退休生活等著他的並非悠閒,而是一連串長照責任。「我偶爾會後悔年輕忽略了家庭。」張台勝在台灣電力公司做到中階主管,負責設備採購及檢測工作,半輩子都處於忙碌職涯中。雖然自己也有輕微糖尿病,前年更騎單車出車禍,但他告訴自己「這條命必須留給家人。」帶領長者走向海洋的「不老水手」行動策畫人王梅當了卅年記者,離開媒體後投身公益領域,再考上博士班研究成人教育,迄今已成功培訓兩百餘名中高齡水手,最年長者達八十六歲。王梅還在跑新聞時就覺得,有關「老」的報導面向非常單一,明明初老、中老、老老是完全不同的狀態,但常被大眾混淆,「提到老人就是長照」,高齡議題等於醫療議題。她認為,這是對老的岐視。於是不老水手力抗舊思維,他們愛上戶外運動及海洋保育,替當代銀髮族創造新路。回憶起離職報社當下,王梅說「我當時唯一想做的事情是寫作,並跟隨自己心中的聲音,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種田是許多人心中退休規畫,說不定可排上退休願望前三名。曾被商業周刊列為全台三大最老直播主的王星威,人生第二春目標便是「王老先生有塊地」,沒想到在田裡卻是各種曬傷、咬傷,扭傷等著他。從總經理職位退休的王星威職涯順遂,種田時卻意外出包,他自嘲,還好颱風吹壞了農作,讓他有理由逃回台北。但畢竟曾是高階主管,王星威事後痛定思痛得出一結論「退休一定要用第二人生想像,才能找到答案。」找到自己的角色還不夠,更要考量演出未必成功,王星威認為,必須「多思考幾個劇本,才能夠找到跟你比較搭的。」當過白領、農夫、講師,王星威決定接下來要當YouTuber,更已在積極籌畫中,這是他的人生第四次揭幕。延伸閱讀.退休準備大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0-08-28 橘世代.好學橘
全台第一退休勝地 一場「不老革命」正在發生中...
蘇帆海洋基金會座落於花蓮壽豐鄉,長期推廣海洋教育不遺餘力,希望台灣人既生長在四面環海的島嶼,能更親近海洋、向海洋學習。2013年受到「不老騎士」的啟發,推手蘇達貞教授相信,既然能有不老騎士、當然也能有不老水手!他召集銀髮族參與「不老水手」活動,帶領銀髮族划獨木舟、勇渡清水斷崖;2017年,9位不老水手及5位平均年齡20歲的夢想水手,親手打造竹筏、經歷周密的訓練與準備,完成「南風再起」計畫——接力划船往返日本與那國島的創舉。2019年是「不老水手」計畫的第七年,許多曾參與活動的不老水手在壽豐鄉鹽寮村悄悄聚集,開始一場「不老革命」。「退休勝地」該具備什麼條件?蘇帆海洋文化藝術基金會八年前成立於鹽寮村海邊,蘇教授回憶,他選擇此地為基金會的基地後,讀到一篇文章討論退休好去處,分析交通、氣候、物價、休閒環境、醫療水準等因子,將面朝大海、青山環繞的鹽寮村評選為全台退休勝地第一名;然而,蘇教授後來查詢人口資料,發現當地平均壽命僅70歲,遠低於台灣平均,可見「全台退休第一名勝地」名不符實。蘇教授走訪日本北海道夕張市、日本長野縣佐久市兩個以長壽聞名的城鎮,希望了解他們的不老之謎。他發現,夕張市雖然醫療資源缺乏,但人民重視自主健康管理,不僅罹患疾病的比例低、且大多數人都能在家安老,不需要依靠醫療資源照顧;而佐久市則擁有經過長期耕耘、建立起的社區醫療照護網路,當地農民深諳自身保健之道、社區互助關懷的風氣興盛。這兩個地方與想像中的「退休勝地」大相徑庭,它們不富庶、沒有充沛的醫療資源與長照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對健康管理的重視、終身勞動及互助風氣,蘇教授認為這才是長壽安老的秘密,希望把這個理念帶回台灣實踐,發起「不老革命」。「健走」走出第一步 打開銀髮戶外生活的大門今後鹽寮村的蘇帆基金會,除了帶領人們親近海洋,更要成為不老革命的基地,希望透過實際的行動影響更多人。蘇教授表示,不老革命是個理念,簡而言之,就是走出舒適圈、回歸自然。對於習慣都市生活的現代人而言,走出舒適圈可不容易,但一直待在舒適圈的結果,就是舒適圈不斷縮小,就像有些高齡者抗拒走出戶外,最後舒適圈縮小到只剩自己的家、甚至自己的房間那樣的立錐之地。以走出舒適圈、迎接不老人生為理念,2019年六月,「不老革命」跨出第一步,帶領長輩拿著「健走杖」上山下海,離開舒適圈、進入「學習圈」,「我們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希望他舒適圈能夠越來越大,擴大到最後,整個自然就是你的舒適圈。」一般印象中,拐杖彷彿是一個年老衰弱的標記,蘇教授表示,他們將健走杖定義為一個運動器材,讓剛開始接觸戶外活動的銀髮族更有信心能去登山、越野、溯溪,也更加安全。除此之外,對於初來乍到的長者,也會提供體能測量與評估,讓他們了解自己的程度,也提供如何增進體能的個別化建議,如此長者更能放心走出戶外、開始探險。地方創生小旅行 散播不老革命種子為了鼓勵更多銀髮族走入偏鄉,體驗回歸自然的生活,基金會進一步推出「花蓮地方創生小旅行」,參與者可以透過參加小旅行,體驗如何實踐「一日農夫,一日不病;一日水手,一日不老」的生活,「一日農夫」著重於體驗農耕勞動,「一日水手」則透過水上活動鼓勵長者追求夢想。除此之外,小旅行中也透過食衣住行育樂等面向,讓參與者了解如何透過回歸大自然,在生活中實踐不老革命。「當食衣住行育樂都跟大自然在一起,退休生活就不需要很多財富!」蘇教授談起曾看過一些文章,鼓吹需要存幾千萬、並妥善理財,才能安心退休,「你可能很難相信,許多住在花蓮的人,這一生存款沒有超過五千塊,但他們都過得很精彩。」在飲食方面,鼓勵人們吃食物、不要吃食品;衣著簡單,除非必要,否則儘量赤腳或是穿拖鞋。居住方面,只要有個遮風避雨的地方就能安居,行則是依靠雙腿,即可日行萬里。而關於育與樂,大自然中就有無盡的知識與樂趣,讓人慢慢探索、持續學習。「這樣做以後,每天耕田種地、追逐夢想,沒有時間生病,也不會變老。人生不老不病,就只剩下活得很精彩、死得很輕鬆。」這樣回歸自然的生活理念,無論身在何處都能進行,蘇教授希望透過「花蓮地方創生小旅行」散播這個概念的種子,銀髮族可以來花蓮體驗,再把這樣的生活態度帶回自己生活的地方,創造新的奇蹟。蘇帆海洋基金會官網可以看到小旅行的相關資訊,蘇教授進一步表示,小旅行都是客製化的活動,會依照參與者的背景與需求調整內容;若希望體驗不老不病的生活模式,可以聯繫基金會窗口趙可登(0975-195507)聯繫。百歲人生,互助關懷、不老不病蘇教授細數曾經的不老水手們,是如何過著精彩的生活,同時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除了持續冒險,也鼓勵更多長者動起來、走入海洋與山林。營造一個互助關懷、互相照顧的社區,是「不老革命」的遠程目標,比起長照,蘇教授認為更應該讓銀髮族互相照顧,除了互相認識、知道彼此的需求,也因為有互相照顧的責任在身,更會加倍注意自身的健康。「互助式的醫療、群體式的生活是不老革命很重要的概念,所以我希望是很大的一群人,一起來做這件事。」根據2019年內政部公布的統計數字,台灣的平均壽命是80.7歲,平均壽命逐年上升,在未來,百歲人生可能是稀鬆平常;然而,平均壽命延長,不代表能自由、健康終老,一樣活到百歲,有人纏綿病榻,需要別人時刻照顧、有人仍在耕地與衝浪,能獨立自主。在人口高齡化趨勢下,長照資源供給永遠趕不上高齡人口增加的速度,「年紀大了就要被照顧」不再是唯一的選項,來鹽寮村住幾晚吧,當個水手、農夫或是獵人,探索百歲人生的新可能。本文摘自《安可人生》【更多退休精選延伸閱讀↘↘↘】。退休重生!朱全斌:「生命的最後一段,我要讓它完全屬於我。」。人生舞台從退休開始/設計下半場藍圖:安可職涯不是夢
-
2020-08-01 名人.施昇輝
施昇輝/走出舒適圈,才有新風景…不老騎士及不老水手給我們的啟示
從電影看第三人生7:《不老騎士》VS《不老水手》走出舒適圈,才有新風景《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是一部非常熱血、勵志的紀錄片,講17位平均81歲的歐吉桑與歐巴桑,總計13天、長達1178公里的摩托車環台過程。團長賴清炎在片中曾說過一句話:「追求夢想時,你會忘記自己幾歲。」最令人動容。這項壯舉在2007年完成,並透過電影在2012年公映後,主辦單位「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開始年年舉辦,每年的報名情形都非常踴躍。我在今年6月曾受該基金會之邀,去擔任講座的講師,和承辦人林秀娥小姐聊起此事,說我也想參加,但她跟我說參加者必須年滿70歲。我回她說:「那我還要等10年才能參加。」她笑著回我說:「我們都是以最年長者優先,額滿為止,所以70歲大概都沒辦法參加,所以你可能還要等很多年。」環台騎摩托車對年長者來說,絕對是體力、耐力,和毅力的最大挑戰。其中有2位是癌症患者、4位聽力不好、5位患高血壓,每一位身上都有大小不同的病痛,更讓整趟旅程充滿了高度未知的風險。其中有位81歲的阿桐伯在機車前座放著亡妻的照片,以這種方式完成當年要帶太太環島旅行的夢想。到了第三人生,都必須有「每一天就是最後一天」的心理準備,隨時要想著另一部台灣公路電影《練習曲》男主角說過的那句話:「有些事現在不做,以後永遠也不會做了。」這部紀錄片不只鼓勵了更多不老騎士趟上歐兜邁環台旅程,更啟發了成立於花蓮壽豐的「蘇帆海洋文化藝術基金會」,在日後所舉辦的「不老水手」活動。該基金會由海洋大學退休,人稱「拖鞋」教授,也是近幾年成為我的好朋友的蘇達貞所創辦。去年,該基金會也拍了一部紀錄片《不老水手,快樂出航》,描述他率領一群歐吉桑與歐巴桑,由花蓮划竹筏到日本最南端與那國島的行程。這趟冒險之旅的緣起,是有些考古學家認為日本人的祖先可能可溯及三萬年前,一群從海路來到現今日本定居的台灣原住民,因此蘇達貞決定要重走這條海路,而且嘗試用古法來造竹筏,去體驗先人在海上冒險犯難的精神。這個計畫名為「南風再起」,是因為2014年原先要由年輕人來完成的「夢想海洋」因天候與海相不佳而取消,所以他決定在2017年再挑戰一次。這一回,挑戰更大,因為成員將換成一群70歲左右的「不老水手」。在電影中,我們可以聽到這群不老水手對著鏡頭的現身說法。有趣的是,很多人在出發前,其實是對海洋非常恐懼的,有些甚至根本不會游泳。他們唯一憑藉的,就是蘇達貞一向主張的「走出舒適圈」的精神。不老水手的挑戰,其實比不老騎士更高,因為海上會遭逢的困難,以及可能要做出的應變,都比陸地要艱難許多,所以他們的安全準備當然必須更周全。這群不老水手面對未知的狂風巨浪,絕對不只是走出舒適圈而已,根本就是迎向暴風圈。上個月,我去參加蘇達貞主講的「不老革命」講座,才領悟到原來不管是不老騎士,還是不老水手,其實都是來自一種不老革命的精神。我們或許不會去當不老騎士或不老水手,但最起碼應該要走出家門,第三人生才有機會看到新風景。他們連這麼困難的事都做到了,你若要做其他事,還有什麼好怕的呢?唯一的心魔只在於,你願不願意、敢不敢走出舒適圈?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