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9 橘世代.好學橘
搜尋
上勝町
共找到
4
筆 文章
-
-
2020-06-09 橘世代.好學橘
日本爺奶用科技當老師 4000名學生來自世界各地!
日本被稱為「課題先進國」,意思是相較於世界各國,日本更早面臨各種亟需解決的課題,高齡少子化就是最嚴峻的課題之一,因此,日本有許多相關產品與服務,希望透過創新的方式解決問題。「Sail」是一個讓長者擔任「日語老師」的線上服務,在高齡少子化的社會背景之下,日本社會勞動力短缺、高齡人口急速增加,「Sail」一方面能協助將到日本工作的外國人增進日文口說能力,一方面讓長者透過與人互動以促進健康,是一個雙贏且實際回應社會問題的創新服務。服務創辦人後藤學(Manabu Goto)在大學時曾有與外國長者視訊聊天的經驗,某次他到東南亞旅行,發現許多人在學習日語,但相當缺乏實際與日本人對話的機會,他將這兩個經驗連結,創造了「Sail」服務。打破年齡、國籍和地理的限制,讓人們互相聯繫起來,是「Sail」的理念。目前約有500名日本長者在使用「Sail」平台,4000人次、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跟著這些長者學習說日語。只要有智慧型手機與上網環境,長者就能下載App開始當「日語老師」。App標榜設計簡單直覺,即使對於科技較不熟悉的長者都能很快上手使用,下載後需要註冊帳號,並選擇感興趣的主題,例如烹飪、歷史、旅行、閱讀等等,之後系統會使用個人興趣作為配對的依據。網站也提供操作步驟說明書及影片,讓長者能獨立操作,跟著指導一步步完成設定。與其說是教外國人說日語,對爺爺奶奶而言,更像是跟年輕人輕鬆地聊天,這些爺爺奶奶雖然不是專業的日文教育者,但他們有著非比尋常的耐心,以及對於日本文化、人情世故的深厚了解。「Sail」期望這些來自外國的日語學習者,不僅可以從爺爺奶奶口中學習正統的日語,更能從交談之間建立對日本文化的認識、熟悉與日本人相處的「眉角」,這對計畫前往日本工作的學員相當有助益。使用Sail服務的學員表示,在聊天時雖然日文說得很糟,但爺爺奶奶總是面帶微笑,耐心地聆聽;也有學員分享,跟爺爺奶奶聊天不僅可以增進開口說日語的信心、在遭遇一些煩惱或人生難題時,也可以跟他們討論,借助他們的人生經驗。擔任「日語老師」的長者則回饋,時常與年輕人談話讓他們感覺到自己變得青春,而在多次與外國人交談後,逐漸從緊張,變得能面對各種國籍的人暢所欲言、侃侃而談;也有長者為了與外國人更有話聊,花時間研究了解不同的文化,生活更加充實豐富。長者是日文活字典、日本文化百科全書,但這些他們原本就擅長的事,平時並沒有太多的發揮空間;「Sail」服務讓他們的能力與他人的需求緊密串連起來,真正發掘、發揮了長者既有的長處。日本電視節目介紹Sail服務(中英字幕):83歲的田口陽子奶奶住在老人住宅,透過Sail幫助想到日本工作的泰國學生練習日語對話 Sail 官方網站 https://sail.helte.jp/guide/※影片、圖片皆由Helte公司(Sail project所屬公司)授權使用※本文摘自《安可人生》官方網站【熟齡精選延伸閱讀↘↘↘】。不因「熟齡」斷求學 53歲重返學校變「新鮮雙碩士」。樂齡創生 日進斗金 日本上勝町「樹上長出錢」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4-12 橘世代.好學橘
46歲栽入微縮模型 用迷你人生拉進世界和台灣的距離!
鄭鴻展1969年出生,復興商工美工科畢業,留學日本設計專科學院,現為台灣著名的微縮模型專家,本業是平面設計師與空間設計師。2015年11月開始製作微縮模型,自此一頭栽入微觀世界,利用廢材做出超逼真的街景,作品「鰻魚屋」獲得日本微縮模型大賽評審第一名與觀眾票選第一名殊榮,可上臉書帳號Hank Cheng瀏覽精采之作。曾連續獲得日本五屆電視冠軍王的模型達人山田卓司,以製作情景模型聞名,作品充滿濃濃的懷舊風,斑駁紋理更有手感溫度。除了日本的微縮大師,台灣微縮模型達人鄭鴻展也備受國際關注,不僅一舉奪下第五屆日本濱松微縮大賽的「總評審第一」和「一般民眾票選第一」雙料冠軍,精緻又擬真的微縮藝術吸引一大票粉絲,沉浸在逼真的情境裡,開啟視覺感官。從小展現繪畫天分這位外表冷峻、個性十足的藝術家,擁有極高的繪畫天分,幼稚園時期就懂得基本描繪概念和技巧。原本只是好玩在家臨摹描繪漫畫機器人,作品受到大家稱讚,「同學竟要我現場畫給他們看,只好趕緊私下練習,結果成效還不錯。」鄭鴻展回憶小時候的趣事,包括國小曾迷上畫鈔票、玩模型,每個階段的學習主題都成為日後創作的養分。直到上了復興美工,他坦言學校人才濟濟,反而沒有很認真學習繪畫,畢業後興起到日本留學的念頭,課後打工以及與當地人生活交流的經驗,開啟另一段人生旅程。「到日本唸書除了打開新視野,也激起好好學畫的上進心!」鄭鴻展笑說人在國外,自認為不能丟台灣人的臉,留學日本設計專科學院插圖專科的他,每天拿起畫筆不停地創作,畢業作品得到「校長賞」,傑出能力受到肯定。回國之後,把插圖專長運用到工作領域,28歲跟朋友合夥創業,陸續承接插畫和平面廣告、印刷等案子。41歲又拓展了室內設計業務,拚命三郎的工作態度,幾乎全年無休;直到2015年9月被日本微縮模型大師荒木智的一張照片給騙了,從此踏上微縮創作的不歸路。微縮模型的擬真場景引起了鄭鴻展注意,尤其是機器人加上老屋的組合毫無違和感,反而激盪出另一種衝突美學,畫面縈繞在鄭鴻展的腦海中,彷彿在心裡扎了根,於是開始嘗試微縮創作。「我會愛上微縮還有一個原因:家裡有太多的玩具模型,想做個縮小版的櫃子來收納。」微縮模型開啟手作人生萌生製作縮小版櫃子的想法,以及受到荒木智的作品照片刺激,鄭鴻展做了三款不同的櫃子,呈現老玩具搭配木作玻璃櫃的主題,把細節構造當成藝術品處理。雖然模型有了新的放置處,但家中的小玩具仍陸續增加,心想:「乾脆玩大一點好了!」鄭鴻展著手製作等比的房子,用「屋中屋」的概念創造微縮世界,設計場景時,想像自己縮小進入其中,物件貼近真實生活,還原自己心中最原汁原味的「阿宅的房間」。作品完成後,拍照貼到臉書上曝光,短短兩、三天,分享次數破萬,各國微縮迷都來留言按讚,鄭鴻展大為吃驚。受到各國的關注,鄭鴻展笑說自己一夕之間成名,安迪.沃荷曾說:「每個人都有15分鐘成名的機會。」這句話意指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看似一張照片造成轟動,其實鄭鴻展的日常生活早已接觸微縮創作,包括兒時的臨摹描繪、小學到國中擔任學藝股長、高中微雕精美小抄(作弊勿模仿)。四年前加入臉書玩具社團時,也接觸了日本的袖珍材料包,搭上微型小玩具拍照,設計出許多有趣的畫面,令人會心一笑。參加玩具社團期間,認識了日本友人芝原秀夫,跨國忘年之交譜出美好情誼,歐吉桑特地寄送收藏的小人偶和鐵皮玩具,鄭鴻展感到窩心,「素未謀面的網友竟然這麼真誠對待我,還表明千萬不要回禮!」有恩必報的個性絕對不能單向收禮,思索不如就用微縮作品表達感謝之意。於是開始計畫製作芝原秀夫經營的鰻魚店鋪「うなきの芝金中店」,作品因緣際會參加「日本微縮殿堂」之稱的年度松濱微縮大賽,激起了他的挑戰鬥志,藉這個機會讓自己的技巧更上一層樓…※本文摘自《安可人生》官方網站【更多精彩人生2.0↘↘↘】。理工碩士辭百萬年薪!把科技帶回鄉,當起田園詞人。樂齡創生 日進斗金 日本上勝町「樹上長出錢」。回收美麗再利用!婚禮鮮花轉送療養院,幸福不凋零。校長拓荒!政大藏600坪「開心農場」老師退休不無聊。工研院前院長-史欽泰 73歲「推動台灣,繼續學習」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4-10 橘世代.好學橘
不被工作綁架!三大關鍵享受理想中的「自由勞動」
資本主義交易性的工作模式,人只是一種工具,而不是目的,也不是自我實現的過程。這種因外在情勢的壓力,必須去販賣自己的時間、身體或思想,因而失去自由、自主,甚至失去尊嚴,並非馬克思理想中的「勞動」。相對於年輕時候,老年在時間、身體,甚至思考,都比較自由,比較有利於從事「勞動」。《成就大器晚成者的秘訣》和《不老的靈魂》的作者,73歲的康妮.戈德曼說:不像年輕人常需要求得別人的認同而苦惱,老了之後,可以自由的追求自我,不必擔心別人怎麼看你,反而會變得更加個性化。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科克雷爾工學院約翰.古迪納夫教授,是鋰離子電池的發明者之一,九十一歲還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已經到九十四歲高齡時,又帶領工程師團隊打造了新一代電池技術:能量密度是當前鋰電池三倍,且安全係數更高的全新固態電池,將會給電動車帶來革命性的改變。他說:「活到這個歲數,我明白了不能對新想法存有偏見的道理,你必須測試所有的可能性。」畢竟他思考能源問題的時間,比地球上的任何人都要長,高齡讓他有了一種新的學術自由。九十四歲了,他說:「你再也不用擔心失業的問題了。」確實,對許多人而言,老年是一種成長和解放。蓋爾.卡森.萊文接近五十歲的時候,出版第一本書《魔法灰姑娘》,這本書讓她一舉成名,並摘取了頗負盛名的紐柏瑞(Newbery Honor)兒童文學獎。她對自己能否在年輕的時候,寫出這樣的作品表示懷疑,她說:「青少年時期,時光只會在懵懂無知中慢慢消逝。」因此,老年最適合去體現馬克思理想中的「勞動」。理想中,老年時的「勞動」是自由、自主,並具創造性,除了自我實現以外,也成為跟他人或外界溝通、分享的方式。以此而言,理想的老年「勞動」應具有幾個特性:一、自主性馬克思指出,人要透過「勞動」實現自我,因此必須有一定的自主性。在自由、自主的情況下,勞動是回應內心的呼喚,有時甚至變成一輩子的生命任務。對於一些堅持理念、緊握方向的老年人,往往表現出生命不止,工作不休的生活樣貌。二、創造性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身體的確會逐漸老化,但頭殼中的大腦卻並不像外表身體一樣凋零。幾項長期追蹤的研究發現,在健康老人身上(排除掉因疾病,或是阿滋海默症認知功能受損的老人)看到,我們的確是越活越正向,不論是在實質的創造力,或是心靈上皆是如此。三、生產性一般而言,「生產性」都比較強調所創造的經濟效益。例如,老家附近有一對年逾七十歲的老夫婦,他們承租一塊農地,種植芋頭、水稻,自食其力、不必向兒女伸長手、無須他人照顧、更無須政府的長照,深信「有事做,較不易生病、不易老化」的定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此,從經濟效益而言,我們明確的知道這對老夫妻的勞動具有生產性。然而,從馬克思的觀點而言,勞動的生產性是把內心想法外在化的過程,他認為這是人類不可或缺的活動。只有藉由外在實際存有的物質東西,才能幫助我們釐清內心主觀的想法。當想法只存在心裡時,通常只是一種模糊、含混、而且隨時在變動的狀態,只有當想法透過物質東西實現出來之後,我們才更能掌握自己的想法和能力。所以馬克思會說,透過勞動我們才能真正了解自己;並且唯有透過想法「外在化」的過程,我們才能與人分享、交流,建立關係。因此,年老了,即使百歲都有生產力。本文摘自《老是一種幸福》、大喜文化 2020/04/01 改版【推薦閱讀/更多好讀延伸↘↘↘】。樂齡創生 日進斗金 日本上勝町「樹上長出錢」。50歲就退休 「人生歡喜過」他當起土地公經理人。退休守護慢飛孩子 高年級志工花時間慢磨出成長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