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Omicron變異株
共找到
731
筆 文章
-
-
2021-12-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防疫旅館同層樓驚傳兩人確診 專家:感染途徑有這二種
台北市中正區防疫旅館驚傳出現兩名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兩人房間相鄰,不排除是旅館內傳染疫情事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日公布一名30多歲台女(案16859),自柬埔寨入境18天後,於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因喉嚨痛採檢確診,Ct值12、病毒量高,但因入境及檢疫期滿前採檢均為陰性,專家表示,即可能在防疫旅館感染,途徑包括直接或間接接染。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下午表示,此個案的居家隔離同住者4位都是陰性,但同樓層11人中已完成採檢7位當中,有1例為陽性個案為案16870案,與16859在同一樓層,兩間房間也相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說,案16859的Ct值很低,應是入境後遭到感染,其出現症狀是在12月13日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若以一般染疫後7天發病的機會大,其應在12月6日左右染疫,而案16870是12月5日入境,6日出現喉嚨痛、扁桃腺腫脹,此時發病為病毒量最高、傳染力強,且案16870入住防疫旅館時間為12月5日至11日,正好與案16859有所重疊。「案16859是被案16870傳染的機會是非常大的。」黃高彬表示,案16870於12月14日的採檢Ct值為31,表示病毒量已經下降,但12月6日的發病症狀相當明顯,可見如果於12月5日入境時採檢,發現確診的機會很高,但卻未查出來,表示採檢可能有問題,因若當時有查出,後續就不會有問題。黃高彬說,若是案16870傳染給案16859,如此感染途徑只有兩種,一種是經由飛沫感染的直接接觸,二是經由觸摸門把等的間接接觸,再揉鼻子、揉眼睛就會遭到感染,但這還必須經過詳細疫調,並採檢門把、門板、桌面等環境檢體,才能了解傳染途徑。目前應排除空氣傳染,否則染疫的範圍應該更廣。外界懷疑,案16870為美國入境,傳播力如此驚人,是否為感染Omicron變異株。黃高彬認為,美國感染Omicron變異株的人,相對比較少,因此防疫旅館染疫事件仍是Delta變異株的機會最高。至於,此防疫旅館疫情是否對社區疫情造成影響。黃高彬說,因為案16859已在外活動兩天,若是在12月12日及13日與其接觸的人要特別小心,指揮中心必須匡列仔細,並一路應觀察兩個潛伏期,總共28天,約1月10日左右未再發現新的確診個案,才能認為此波疫情已經過去。
-
2021-12-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對抗Omicron需採購次世代疫苗 莊人祥已洽談AZ、BNT
多國對抗Omicron病毒株,因過去打完二劑疫苗抗體下降快,除了打第三劑加強針外,也應該考慮次世代疫苗。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針對明年國內次世代疫苗規畫表示,除了莫德納外,也有跟AZ和BNT洽談。莊人祥表示,目前已陸續引進接洽中,除了莫德納疫苗明年有2000萬劑,後年1500萬劑,是基礎劑加上次世代,按照研發進度及合約內容提供疫苗。至於AZ疫苗也正在簽訂合約,尚未確定是否完成簽署前不能說明,也有次世代疫苗相關採購。至於BNT疫苗仍在洽談中,輝瑞有新冠疫苗口服藥等送件,還需要輝瑞公司提供更多資料。
-
2021-12-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7成春節返國選7+7 學者:Omicron家戶感染風險是Delta3倍
春節專案第一批返台旅客,近7成選擇7+7方案。台大公衛學者提醒,Omicron在英美快速擴散,家戶感染風險是Delta的3倍,親密接觸者風險是2倍,再感染風險是其他變異株的5倍,建議應持續提高二、三劑覆蓋率,非藥物公衛防疫措施(NPI)都不可放鬆。台大公衛學者任小萱表示,英國資料證實Omicron之傳播力及擴散速度驚人,第五個例Omicron出現後,再6天就累積達100例,Delta則要100天才會累積到100例。根據近期檢驗結果推估,Omicron確診病例正以每天增加0.35%的幅度在英國擴張,12月中旬Omicron病例數就會追平Delta。不只在社區擴散快,任小萱表示,英國十一月下半的最新資料顯示,相較於Delta,Omicron家戶傳播風險是3.2倍,密切接觸者感染風險也有2.1倍,康復者再次感染風險更是其他變異株的5.2倍。應要注意的是,上述結果是英國先以Omicron的S蛋白基因缺失,進行初篩的結果,並非經過基因定序,可能多算了具有相同基因缺失的Alpha變異株確診個案。台大公衛學者古玫生表示,英國兩劑接種達7成,三劑接種達34%,但最近仍快速累積超過3000例Omicron確診、出現首例死亡,倫敦及其東南區很可能是目前主要Omicron流行區,英國宣佈進入四級警戒。英政府頒布「擴大口罩令、居家工作、娛樂場所要求疫苗通行證」等NPI措施,並預告醫療體系若超載,將進入五級警戒。台灣已有六萬多人接種第二劑已過五個月以上,其中三萬人已接種第三劑,第三劑效益如何?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急診部主任賴昭智表示,以色列研究發現,接種第三劑有著50歲以上長者降低90%死亡風險,16歲以上各年齡層的重症死亡風險都明顯降低。以色列甚至正在考慮針對高風險群施打第四劑。公衛學者林庭瑀指出,有英國研究模擬Omicron疫情發展,如果第三劑接種率達到99%,加上嚴格落實「擴大口罩令、居家工作、娛樂場所要求疫苗通行證」等NPI措施,應可將住院死亡人數都穩定壓在疫情警戒線以下;但若第三劑僅接種50%,住院及死亡仍或超越過去的疫情高峰。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分析,免疫逃脫及流感化,仍是Omicron影響第三劑疫情控制效果的最大變數,持續提升覆蓋率的同時,NPI的調整和落實更顯重要。
-
2021-12-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Omicron更可怕? 專家期待看到「這國」的資料
新冠病毒新變異株Omicron上月於南非出現後,已蔓延全球63國,英國更出現首宗Omicron死亡病例。疫苗是否對Omicron的保護力不足,令外界擔憂。不過長庚大學新興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英國因疫苗打得早、抗體下降得也早,更期待看到印度的資料,因為該國剛流行過Delta且甫大規模接種疫苗,較能知道疫苗對Omicron的狀況。針對疫苗對於Omicron變異株的保護力,施信如今天出席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的線上記者會時表示,從Omicron的序列上來看,因其突變位置多,免疫逃脫的狀況會更嚴重。Omicron與之前的變種病毒相較,突變位置的數量較多;如造成全球大流行的Beta和Delta病毒,改變棘蛋白功能的突變分別是10個和9個,而Omicron則有36個。不過究竟是因為Omicron善於逃脫而讓疫苗失效,還是因為疫苗接種在某些國家已經一段時間,抗體下降造成Omicron再度流行?施信如表示,英國因為疫苗打得很早,抗體下降也較快,因此到現階段可能抗體濃度已經不足。但印度剛流行完Delta病毒株,且疫苗接種狀況也不錯,若能得到印度的數據,或許較能知道完整接種疫苗後對感染Omicron的保護力為何,包括感染率、致重症率以及致死率。而針對國內醫師沈政男引用國外研究表示,接種兩劑AZ28天後的血清抗體,拿去中和Omicron病毒,保護力幾乎全部降到可偵測的水平之下,也就是等於零,更直指「不要再打AZ了!打了也是白打。」對此,施信如表示,這是在實驗室中能人體血清抗體去中和病毒,難以推論真實保護力。但這篇研究中確實可以看到AZ和BNT的比較,若連打兩劑AZ疫苗後,第三劑改打其他疫苗確實可以誘發較多中和抗體。她進一步表示,根據學理上來看,AZ採用腺病毒為載體,因人體已有對抗腺病毒的抗體,因此接種效果會逐漸下降,甚至有些人打兩劑AZ本來就沒有誘發免疫反應。施信如表示,AZ已達成階段性任務但接下來的第三劑接種策略必須好好思考,是不是應該要改打其他疫苗。不過,施信如也強調,打第三劑當然可以加強中和抗體,對抗新的變異株。但是當全球大流行時,富國一直接種疫苗,窮國沒得打,還是會造成病毒不斷出現大幅度的改變,疫苗只會越來越沒有效果。尤其若新冠肺炎病毒最後真的流感化,每年或半年就要追加,也勢必須要有更安全的疫苗出來才行。
-
2021-12-15 醫療.精神.身心
防疫變宅 憂鬱症增加
新冠肺炎新變異株Omicron來襲,全世界再開延長戰,近2年因隔離、社交距離等防疫手段,嚴重影響民眾心理健康。根據國外研究,疫情期間患有憂鬱症、焦慮症的人大幅增加;台灣疫情未如國際嚴峻,但憂鬱情況也增加不少,醫師提醒民眾,仍要定期與社會接觸,保持運動習慣,以維持身心靈健康。澳洲昆士蘭大學10月發表於《柳葉刀》期刊的研究顯示,根據去年至今年1月29日疫情間公布的重度憂鬱症及焦慮症患病率數據,估計造成失能損失人年數和失能調整人年(DALYs),結果發現,2020年全球204個國家中,因疫情影響,憂鬱症造成的失能人數為4940萬人,焦慮症則為4950萬人,尤其女性受疫情影響較男性嚴重,年輕人也比老年人更受影響;疫情較嚴重的地區,其盛行率增幅也較大。台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任詹佳真表示,近幾個月臨床觀察,台灣患有憂鬱症、焦慮症患者增加不少,大多是作息混亂、活動量不足、失眠、無法聚餐或旅遊帶來幸福感、失業帶來經濟壓力、家人接觸頻繁增加摩擦衝突等所致。詹佳真建議,民眾可培養居家運動習慣,定期用視訊與親友聯繫,維持一定的社交接觸,並學習線上學習工具,讓學習成長不停滯。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警示,2020年憂鬱症是造成人類失能疾病的第一名,新冠疫情恐讓此問題更趨嚴重,呼籲社會應建立包容性環境、降低對心理疾病標籤化、鼓勵患者接受完整治療,盡早治癒恢復職業及社交功能。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後疫情時代基礎防疫已成日常,如何自我修復、不因疫情影響情緒,建議可從自身著手,例如學習認識情緒、適時紓壓,練習用正面觀點看待自己、相信有能力可以解決,培養樂觀態度,遇到困境或難題時,積極解決並從中吸取經驗等,培養心理韌性所需。葉雅馨說,除了保持心理健康,亦可使用董氏基金會資源,包括線上「心情頻道聊天室」,想找人說話但不敢向親友訴說時,可與專家及有相同經驗的網友分享;IG「Dailymental.tw」可了解如何照護及激勵心情,透過簡單圖貼舒緩壓力、自我療癒,也可下載憂鬱情緒檢測App,定期檢測情緒狀態,同時記錄自己的心情及容易取得求助資源。
-
2021-12-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對Omicron無效?陳時中:過度解讀不好
Omicron變異株迅速在國際蔓延,英國出現首例死亡個案,多國積極接種第三劑追加劑。醫師沈政男表示,前兩劑若接種AZ疫苗,對Omicron保護力「接近是零」、「不要再打AZ了!打了也是白打」;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否認此說法,認為「過度解讀不好」。沈政男於臉書張貼國外研究,接種兩劑AZ疫苗後,廿八天後的血清抗體,拿去中和Omicron病毒,保護力幾乎全部降到可偵測的水平之下,也就是等於零。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委員李秉穎表示,疫苗對於Delta病毒的保護力大概會下降一至三成,面對Omicron時,下降程度仍屬未知,「但絕對不會是完全無效的」。陳時中說,目前主流意見中並無認為疫苗保護力遇到變異株會變零,只能說保護力降低,因此,必須追加第三劑疫苗,做好防疫措施。目前我國第一劑覆蓋率達七十九點O九、二劑覆蓋率達六十四點五六,追加劑接種人數為三點三萬人。英國出現首例Omicron死亡個案,當地防疫升至四級警戒,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國內疫情平穩,尚無升級必要,也未考慮取消或加嚴春節專案。
-
2021-12-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加強劑對Omicron病毒有效!但到底要打到什麼時候?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最近發布的研究均顯示,追加施打第三針(加強劑)者在預防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的保護力,確實高於接種兩劑者,卻也令人好奇,為因應不斷出現的變種病毒,民眾要打疫苗到什麼時候。為什麼第三針的保護力遠比接種兩劑高?現在的新冠疫苗是設計成對付最早在中國大陸武漢被發現的原始病毒株。但接種第三針大幅會增強免疫系統的程度,提高到足以產生更強的抗體大軍圍攻新冠病毒,就算病毒體已大幅變異也是如此。美國藥廠輝瑞(Pfizer)的初期實驗室研究數據顯示,接種第三劑輝瑞/BNT疫苗,能讓對抗Omicron病毒的中和抗體增加25倍,進而提高保護力到兩劑疫苗對抗原始病毒株時的表現。英國衛生安全局從Omicron病毒感染者觀察到的真實世界數據也顯示,第三劑接種BNT與莫德納疫苗者,對抗Omicron病毒的預防染疫保護力達到70%-75%。現在有在開發專門針對變種病毒的疫苗嗎?疫苗製造商已在調整設計,以生產專門對付Omicron病毒的新冠疫苗。輝瑞表示,明年3月前可望問世,因為mRNA疫苗技術可用於快速生產針對特定變種病毒的疫苗。但疫苗的上市時間大致上仍取決於實驗時間,監管當局可能會要求業者另外進行一項費時至少兩個月的實驗。醫療分析機構Airfinity測估,在最理想情況下,明年10月前只能取得60億劑針對Omicron病毒的疫苗。若疫苗製造商把半數產能轉為生產新疫苗,這個目標最快要到2023年1月才能達成。那人們要一直打加強劑嗎?目前科學界對於是否每年都須接種新冠疫苗,如同流感病毒,還沒有共識。目前新冠疫情已在多國蔓延的程度,提高了新冠病毒變異的機會,也會出現可能降低疫苗效力的變種病毒。都柏林聖三一學院實驗免疫學教授Kingston Mills預測,從Omicron大幅變異的程度來看,民眾將「永無止盡地」需要接種加強劑。他說:「這很大程度取決於我們控制住全球疫情的速度有多快」「若病毒不斷在疫苗覆蓋率低落的非洲部分地區突變,我們也只能乾瞪眼。」
-
2021-12-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兩劑AZ對Omicron保護力等於零? 陳時中:勿過度解讀
新冠肺炎出現Omicron新變異株,迅速在國際間蔓延。備戰Omicron,許多國家開始接種第三劑追加劑,醫師沈政男更直言若前兩劑接種的是AZ疫苗,保護力「接近是零」。不過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主流意見還沒有人認為保護力遇到變異株會變零,「過度解讀不好」。沈政男在臉書張貼國外研究,表示接種兩劑AZ28天後的血清抗體,拿去中和Omicron病毒,保護力幾乎全部降到可偵測的水平之下,也就是等於零。文中更直指「不要再打AZ了!打了也是白打。」陳時中則表示,「過度解讀不好」。他說,全世界發表相關言論的專家很多,大家都根據一些研究報告發表個人看法,之但世界主流意見還沒有人認為保護力遇到變異株會變零,都是保護力降低,但追加第三劑、防護做好、基本功做好最重要。另外,針對追加劑目前提供莫德納半劑接種,民眾是否可選全劑接種?陳時中表示,現在還是半劑接種,沒有要改為全劑,ACIP近期會開會,外界關心的議題都會討論。不過確切時間則因專家們都很忙,還在敲時間。
-
2021-12-14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作息混亂活動不足 疫後憂鬱症潮來襲「這族群最多」
新冠肺炎新變異株Omicron再度來襲,讓全世界必須再開延長戰,近2年因隔離、社交距離等防疫手段,嚴重影響民眾心理健康。根據國外研究,疫情期間患有憂鬱症、焦慮症的比例大幅增加,國內專家解讀,雖然台灣疫情未如國際嚴峻,但憂鬱情況也增加不少,呼籲民眾仍要定期與社會接觸,並維持運動習慣,維持健康身心靈。澳洲昆士蘭大學學者的研究今年10月發表於《柳葉刀》期刊,透過2020年至2021年1月29日疫情間公佈的重度憂鬱症及焦慮症患病率數據,依照地點、年齡及性別量化,最後以患病率估量值及失能權重,來估計造成失能損失人年數和失能調整人年(DALYs)。結果發現,2020年全球204個國家中,因疫情影響,憂鬱症造成的失能調整人年數為4940萬,焦慮症則為4950萬,尤其女性受疫情影響較男性嚴重,年輕人也比老年人更受影響;疫情較嚴重的地區,其盛行率增幅也較大。台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任詹佳真表示,從上述研究結果,台灣患有憂鬱症、焦慮症的人數,是增加幅度最低的組別之一。而近幾個月臨床觀察,憂鬱症、焦慮症患者的確增加不少,大多是作息混亂、活動量不足導致失眠、無法聚餐或旅遊帶來幸福感、失業帶來經濟壓力、家人接觸頻繁增加摩擦衝突等所致。詹佳真建議,民眾可培養居家運動習慣,定期用視訊與親友聯繫,維持一定的社交接觸,並學習線上學習工具,讓學習成長不停滯。她提醒,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警示,2020年憂鬱症是造成人類失能疾病的第一名,新冠疫情恐讓此問題更趨嚴重,呼籲社會應建立包容性環境、降低對心理疾病標籤化、鼓勵患者接受完整治療,儘早治癒恢復職業社交功能。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後疫情時代基礎防疫已成日常,如何自我修復、不因疫情影響情緒,建議可從自己著手,像是學習認識情緒、適時紓緩壓力,練習用正面觀點看待自己、相信有能力可以解決,培養樂觀態度,遇到困境或難題時、積極解決並從中吸取經驗等,培養心理韌性所需。葉雅馨說,除了保持自己心理健康,亦可使用董氏基金會資源,包括線上「心情頻道聊天室」,想找人說話但不敢向親友訴說時,可與專家及有相同經驗的網友分享;IG「Dailymental.tw」可了解如何照護及激勵心情,透過簡單圖貼紓緩壓力、自我療癒,也可下載憂鬱情緒檢測APP,定期檢測情緒狀態,同時記錄自己的心情及容易取得求助資源。
-
2021-12-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獨/醫院超前部署防Omicron 重症醫提醒三點注意
Omicron變異株叩關台灣,昨天確認出現三例境外移入病例,醫界如何超前部署? 林口長庚兒童加護病房主任夏紹軒表示,Omicron重症率還不明朗,至少有三點要注意。首先,重症者病毒量高,台灣負壓加護病房不足,亦未引進高規格防護裝備如正壓防護衣。再者,分艙分流照護模式不夠有效率,耗費大量人力時間。最後是拼命多做事、不在乎過勞的醫界職場文化,院內感染風險令人憂心。夏紹軒表示,社區流行發生時,分艙分流的醫療人力必須用得更精,要勇於嘗試不同的服務模式,來幫助專業人員盡量少幾次穿脫隔離衣、少進幾次隔離病房,以減少隔離風險,並節省大把寶貴時間。比如使用視訊查房、運用可在病房外遠端監控並調整病人呼吸器參數的面板、可在病房外病人調整輸液幫浦流速的設備等。夏紹軒指出,醫院要改變職場文化,醫護人員「沒上班就不要去醫院」才是對的,畢竟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病人。過去疫情嚴峻時,已經看到許多急診、加護病房醫護人員壓力明顯增高,發生焦慮、情緒不穩、睡眠出問題、容易疲倦、易怒、憤世嫉俗等症狀。「根本沒有人關心這些醫療人員的心理狀態」,夏紹軒說,有些人可能稍微有病識感,會懂得自行調整、對外求援;很多人根本沒有時間力氣去思考或感受,繼續硬撐可能導致出錯率增加,直到有天整個人崩掉、倒下去為止。在幼兒染疫部分,台北長庚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陳苡靜今於兒童急診醫學會年會表示,Delta病毒出現後,確診兒童比例開始上升,這波Omicron疫情在南非也看到5歲以下確診比例激增的現象。美國資料顯示,未接種疫苗青少年住院比例顯著高於有接種者,住院兒童有一到兩成需要加護病房。台灣若爆發社區流行,感染人數上升,確診兒童也會變多,原本不充裕的兒童醫療及重症資源,勢必更緊繃。此外,各國發現,若為避免傳播而長期停止實體上課,兒童心理健康將受到重大衝擊,又以家庭社經地位低的孩子最慘,整體社會的家暴及兒虐發生率也會隨之上升。
-
2021-12-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獨/重症童每天哭十幾小時 醫籲放寬家長探病規定
Omicron變異株席捲全球,兒童病例明顯增加。台灣兒童急診醫學會今舉行年會,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加護病房主任夏紹軒坦言,台灣對兒童疫情「沒有準備好」,他更為加護病房(ICU)病童請命,直指某些醫院為了防疫,嚴重犧牲重症病童心理健康,兒童ICU禁探視、禁視訊,實在太殘忍,呼籲放寬完整接種家長陪探病規定,並考慮補助相關檢測的費用。「小孩一張開眼睛就哭著找媽媽,整天一哭就是十幾個小時」,夏紹軒難掩心疼地說,孩子比成年仍更加需要陪伴,卻有某些醫學中心ICU對大人小孩「一視同仁」禁止探視、不准視訊,還聽過有護理人員說,最好別視訊,免得小孩對家長抱怨醫護人員。夏紹軒表示,疫情時的末期醫療人道問題,病童也會遇到,狀況更加嚴峻,因為醫療體系長期不重視兒童醫療、習於把孩子和成年人的防疫規定一致化,ICU住院兒童被孤立到精神受創,連兒童心智科的照料都沒有。如果孩子忽然病危,家長或許只能在太平間見孩子;孩子若是死於法定傳染病,遺體很快會被火化,一面都見不到就消失於世界,家長情何以堪。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林口長庚若收治確診輕症兒童,會收治於特殊專責病房,並且讓一個大人同住,因為新冠病毒傳染力高,通常會是確診的同住家人;如果大人沒確診,在病房裡就要全套防護,相當辛苦。即便允許陪探病,篩檢費用也是沈重負擔。夏紹軒指出,某些醫學中心規定陪病者入院前一定要做PCR,不接受快篩,陪病後每三天一次自費快篩,陪病者換人要全部重來、全部自費。現在PCR費用3500元起跳,快篩一次500到900元都有,對於需要密切陪伴的病童家屬來說,不貲為沈重負擔,盼望相關單位能考慮給予補助。
-
2021-12-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影/專家建議縮短第三劑間隔 陳時中:再縮短意義不大
新冠肺炎Omicron變異株進入國門,指揮中心昨天公布3名境外移入Omicron病例,因此專家建議,國內雖已開始施打第3劑,必要時可縮短間隔從5個月改為3個月。不過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現在全民已是5個月可接種第3劑,現在幾乎所有第一類高風險人員都可接種第3劑,「再縮短意義不大」。陳時中今天於第15屆10大抗癌鬥士頒獎典禮會後表示,新的病毒起來時帶來危機也有轉機的可能性,現在Omicron看起來傳播力雖大,但目前為止並沒有看到重症或高致死率的情形發生。不過有專家認為,面對Omicron來襲,應針對高風險族群縮短第3劑接種時間,尤其若是原接種兩劑AZ者,應優先接種。發言人莊人祥下午曾表示,已納入ACIP專家會議的討論事項。但陳時中再度被問及此事時則表示,AZ疫苗的中和抗體雖然看起來較mRNA疫苗低,但持續力看起來較佳,因此沒有必要針對接種AZ者縮短第3劑的疫苗接種時間。而高風險者的部分,全民可5個月接種第3劑,到12月底幾乎所有第一類高風險人員都可接種第3劑,「再縮短意義不大」。至於其他接種不同疫苗等交錯則等情形如何接種,則交由ACIP委員討論。至於我國出現的Omicron境外移入個案,分別來自史瓦帝尼、英國、美國,但指揮中心卻僅增列史瓦帝尼,而未增列英美為重點高風險國家。有專家就認為,現已無法用國家區別風險,應改以疫苗接種情形分。不過陳時中表示,不論地理位置或疫苗接種狀況,兩者皆是指揮中心考量的重點。目前先定義地理位置相近的國家、地區為高風險國家,但「7+7」方案則是要求完整接種疫苗者才可申請,「兩個方向都有在進行」。
-
2021-12-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獨/Omicron高風險國鬧雙標 學者籲以接種情況取代國別
國內昨首見三例Omicron境外移入病例,來自史瓦帝尼、英國、美國,指揮中心增列史瓦帝尼為重點高風險國家,入境需全面集中檢疫,卻不增列英美,也暫不考慮調整春節邊境措施。台大公衛預醫及流病所教授陳秀熙說,現已無法用國家區別風險,應改以疫苗接種情形分。陳秀熙建議,春節可選10+4+7或7+7+7方案者,僅限接種兩劑未滿六個月者,但未完整接種兩劑、接種兩劑超過六個月但未接種第三劑者,則建議於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隔離14天。發現Omicron外移入病例,應對措施出現雙重標準,僅列史瓦帝尼維高風險國,不列英美。是否礙於集中檢疫及防疫旅館房數,不足因應歐美返鄉潮?陳秀熙對此笑而不做評論,他說,全球疫情再起,Omicron從歐美進來是一定會發生的,只要能在邊境早期偵測到,就是好事,但這也凸顯現在已經不適合繼續用國家來區分風險。陳秀熙說,「疫苗保護力不足」全球疫情再起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是完整接種兩劑的人,時間逐漸超過六個月,保護力下降,導致疫苗突破性感染機會增加;再者是少數未接種或只打一劑者,保護力也不足。另一重要因素是Omicron病毒一大特色是擁有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陳秀熙指出,這是Omicron將帶領新冠疫情走向症狀低、傳播強的重要證據,如傳進社區,個案一定會很多,所以疫苗保護力不足者,最好以比較高規格進行檢疫。綜合以上,陳秀熙建議,邊境部分,接種兩劑未滿六個月者,可選擇10+4+7或7+7+7方案,並且務必要確保嚴格落實檢測及自主健康管理相關規定。至於接種兩劑已超過六個月,或是未曾接種、沒有完整接種的,最好都要在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隔離14天,同樣也要確保嚴格落實檢測及自主健康管理相關規定。至於國內,陳秀熙說,包括醫護人員、機場工作人員、防疫計程車司機、防疫旅館工作人員、集中檢疫所工作人員,應該都是最早一批完整接種兩劑者,現在都要加緊腳步接種第三劑。國內其他民眾也要注意,現在兩劑覆蓋率目標最好能超過九成,時間到該接種第二劑、第三劑的,都要按時去接種。
-
2021-12-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Omicron兵臨城下7+7繼續? 專家:調整篩檢方式是關鍵
Omicron變異株昨天「接二連三」入侵國門,分別來自史瓦帝尼、英國及美國,且都曾接種過兩劑疫苗,屬於突破性感染,外界擔心春節的入境專案是否需要調整。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說,沒有必要調整春節專案的檢疫天數,但因為Omicron的傳染力強、症狀輕微,建議返家檢疫時的家用快篩可改為PCR,才能及早揪出感染者。我國從12月14日起,針對接種過兩劑疫苗者放寬可採「7+7」的入境措施,前七天入住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入境當天及第六天採檢PCR,當天出來結果陰性,次日可離開旅館返家在家檢疫,第十天自費家用快篩,第十三、十四天採檢PCR,後續自主健康管理七天。而日前面對Omicron變異株已在國際間流竄,陳時中表示,邊境檢疫方案已近定案,如再多次修改,反讓防疫工作混亂,不會取消「7+7」方案。而今Onicron已兵臨城下,黃高彬表示,以國內過去及早抓出陽性個案並加以匡列的經驗,能有效圍堵Delta,因此這次面對Omicron變異株,應該也能擋下。至於春節方案,因為檢疫加起來也是14天,應無調整必要。但他強調,最重要的還是居家檢疫時民眾的防疫遵從度,落實一人一戶、不聚會等防疫措施。另外,由於Omicron傳染力上升,且症狀輕微不易揪出感染者,他也建議可將返家時的家用快篩檢疫改為PCR篩檢,才能及早抓到感染者。而對於有專家建議面對Omicron,國內的第三劑疫苗應縮短間隔從五個月改為三個月。黃高彬也表示,以台灣目前只有零星的境外移入個案來說,還沒有需要縮短第三劑的接種間隔。但若是未來境外移入個案有八成以上都是Omicron、數量明顯增加,表示Omicron造成的突破性感染嚴重且在世界上傳播快速,就需要盡快調整第三劑的接種策略。
-
2021-12-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以色列研究證實 輝瑞第3劑可顯著對抗Omicron
以色列研究人員今天表示,他們發現輝瑞/BNT(Pfizer/BioNTech)COVID-19疫苗第3劑,能提供對抗Omicron變異株的顯著保護。這些發現與輝瑞和BioNTech本週稍早前發表的結果雷同,即初步跡象顯示,施打疫苗追加劑可能是避免感染Omicron變異株的關鍵。由希巴醫療中心(Sheba Medical Center)和衛生部中央病毒學實驗室(Central Virology Laboratory)進行的這項研究,比較20名5到6個月前接種2劑疫苗者以及20名於1個月前施打追加劑者。希巴醫療中心傳染病部門負責人芮格夫-尤柴(GiliRegev-Yochay)告訴記者:「5到6個月前接種第2劑者,沒有對抗Omicron的任何中和能力。雖然他們擁有對抗Delta變異株的若干中和能力。」她又說:「好消息是施打追加劑可增強約100倍。追加劑有明顯保護效果,它較對抗Delta的中和能力低,大約低4倍。」以色列研究團隊表示,他們使用真正病毒進行研究,而輝瑞和BioNTech則使用偽病毒(pseudovirus)。
-
2021-12-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抗Omicron 專家籲第三劑間隔縮短為三個月
Omicron進入國門,指揮中心昨天公布三名境外Omicron病例,分別來自史瓦帝尼、英國及美國,且都曾接種過兩劑疫苗,屬突破性感染。專家指出,世衛組織(WHO)警示,Omicron每天以「五個國家」速度擴增,國內雖開始施打第三劑,必要時可縮短間隔從五個月改為三個月。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指出,Omicron已在英國造成社區感染,美國確診個案也增加,現在無法只針對某些國家,必須預設「每個國家都有Omicron」。英國近日發布,分析數百例施打兩劑AZ者的血清,對於Omicron的免疫生成性研究,發現施打兩劑AZ產生的中和抗體,對Omicron幾乎無效。邱政洵表示,英國研究雖為初步數據,但卻是警訊,台灣較多民眾施打兩劑AZ,Omicron很可能逃脫疫苗保護。目前國內開始施打第三劑,民眾第二劑接種滿五個月,即可施打莫德納半劑量,他建議,若邊境愈來愈多Omicron,中央有必要考慮縮短間隔,也許滿三個月施打第三劑,不用堅持五個月。
-
2021-12-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Omicron台灣現蹤 專家籲:必要時縮短第三劑間隔
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出現三名為Omicron病例,分別來自史瓦帝尼、英國及美國,且都曾接種過兩劑疫苗,屬於突破性感染。國內感染科專家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警示,Omicron每天以「五個國家」速度擴增,無論從哪一國入境的確診旅客,都要預設可能是Omicron,尤其施打兩劑AZ者防範Omicron幾乎無效,必要時應再縮短第三劑施打時間。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內科教授暨感染科主任陳宜君表示,根據WHO資料顯示,Omicron以每天增加「五個國家」速度擴散,已逾六十三個國家現蹤,且歐洲國家也發現,從南非以外入境的旅客也確診Omicron,顯示Omicron不僅在南非,或許已在歐洲存在一段時間,又帶到其他國家。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指出,Omicron已在英國造成社區感染,美國確診個案也增加,現在無法只針對某些國家,必須預設「每個國家都有Omicron」。英國近日最新發布,分析數百例施打兩劑AZ者的血清,對於Omicron的免疫生成性研究,發現施打兩劑AZ產生的中和抗體,對Omicron幾乎無效。邱政洵表示,該份英國研究雖為初步數據,但是一個警訊,尤其台灣較多民眾施打兩劑AZ,Omicron很有可能逃脫疫苗的保護,因此國內開始推行施打第三劑,民眾只要第二劑滿五個月,即可施打第三劑莫德納半劑量。他表示,過去研究顯示,兩劑AZ產生免疫反應較其他廠牌疫苗弱,若邊境壓力擴大、越來越多Omicron,中央有必要考慮縮短隔三個月施打第三劑,不用堅持等五個月。我國目前將南非、波札那、納米比亞、賴索托、史瓦帝尼、辛巴威等六國列為重點高風險國家,陳宜君表示,指揮中心可重新思考邊境管制是否需調整,尤其接下來春節返國潮,先前開放春節專案,除了住滿十四天外,亦可選擇「7+7」或「10+4」專案,她呼籲,不論在防疫旅館、集中檢疫所或居家檢疫,檢疫民眾與家人都要自律,確實遵守防疫規定,避免僥倖心態產生防疫破口。陳宜君強調,Omicron看似傳播力高,但目前資料不齊全,重症、住院比例沒增加,因此各國也持續關注。除了施打疫苗外,包括戴口罩、手部衛生等防疫作為仍不可鬆懈,避免讓病毒有機會逃脫,或影響到無法打疫苗的民眾,如長者或12歲以下孩童、嬰幼兒健康。
-
2021-12-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指揮中心基於3大理由 即起開放全民施打第3劑疫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表示,已接種兩劑新冠疫苗且滿5個月民眾,可前往追加接種第三劑莫德納疫苗,提升免疫保護力。指揮官陳時中說,開放全民接種第三劑疫苗,是因應國內新增本土確定病例,為降低社區感染及傳播風險,以及國際出現Omicron變異株,且國際疫情仍再攀升。陳時中說,依目前各國核准及我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建議,莫德納追加劑接種劑量為50微毫克(依目前劑型,注射量為0.25ml)。陳時中指出,目前各廠牌新冠疫苗接種後的免疫保護力會隨時間下降,加上新冠病毒變異株具免疫逃脫特性,即使完整接種兩劑疫苗後,仍可能因免疫保護力不足導致突破性感染,建議符合接種間隔民眾可接種追加劑,特別是醫護人員、防疫工作人員、第一線高感染風險工作人員、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與工作者及容易感染與疾病嚴重風險者。陳時中說,民眾除可透過各地方政府衛生局合約醫療院所預約接種,亦可多利用衛生福利部所屬醫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所屬醫院、及國防部所屬醫院於週一至週五增設之夜間門診。指揮中心提醒民眾前往接種時,應備妥「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及健保卡,並於接種前評估時說明過往疫苗接種史,以利醫生評估。陳時中表示,昨天屆期的莫德納疫苗已全數用罄,指揮中心特別感謝地方政府及醫療院所通力合作,積極調度,有效運用疫苗資源。截至今年12月10日止,我國新冠疫苗第一劑涵蓋率為78.55%,第二劑涵蓋率為63.25%,呼籲尚未接種第一劑或完整接種民眾應儘速接種。陳時中說,為提供民眾更便利的疫苗接種服務,指揮中心自12月5日起協調台北車站場地及三軍總醫院、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與衛福部台北醫院醫療人力,提供莫德納疫苗第一劑及第二劑接種服務,截至12月9日已接種1萬2760人次。台北車站接種站服務期間至12月12日止,服務時間為每日下午1時至晚上8時,尚未接種第一劑或二劑疫苗之民眾可多加利用。
-
2021-12-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因應Omicron何時打第4劑? 羅一鈞:現在談還太早
新冠肺炎新變異株Omicron出現,各國開始加緊接種第三劑疫苗,甚至認為恐需接種第四劑疫苗才行,因此外界也關心我國何時會開始接種第四劑疫苗。不過,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沒有進一步資料顯示第三劑接種後的保護效果,因此「談什麼時候要打第四劑還太早」。根據國際媒體報導,輝瑞執行長Albert Bourla認為,接種第三劑後等待12個月須施打第四劑,但面對Omicron,也許得提前接種第四劑疫苗。羅一鈞則表示,藥廠傳的消息還要經過實證才行,目前沒有進一步資料,很難說第三劑接種之後有多久的保護效果,因此現在談什麼時候要打第四劑還太早。但符合資格五到六個月的民眾,都可考量春節可能有變異株的風險,盡早完成第三劑接種。另外,英國研究發人莫德納混打BNT疫苗沒有明顯副作用還能提高抗體,指揮中心是否會考慮這種混打方式?發言人莊人祥則表示,最近也在問ACIP什麼時候可以開會,做相關討論。
-
2021-12-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境外突破感染 4成打科興
Omicron變異株入侵六大洲,台灣本土雖持續加零,但境外移入案例一直處於二位數;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表示,境外個案突破性感染最多者是接種大陸科興疫苗,若能鼓勵入境旅客完整接種「高效能」疫苗,或有助減輕邊境與境內的壓力;跨年活動在即,民眾應盡快接種第二劑或是第三劑,增加抵禦能力。陳秀熙分析十一月十九日至十二月六日一五六名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三成三未接種或尚未完整接種疫苗,六成一為突破性感染,其餘個案未表明接種資訊。突破性感染個案,以接種科興疫苗最多,占四成,其次是兩劑AZ占二成五、兩劑BNT一成三、兩劑莫德納一成、其他廠牌一成五。不過,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回應,沒要求接種品牌先例,目前入境仍採隔離十四天、採檢因應。台大公衛學者張維容表示,科學家發現Omicron變異株有來自一般流感冠狀病毒的基因密碼子,這很可能是「高傳播、低重症」流感化軌跡的開始,世界各國都在密切關注。
-
2021-12-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Omicron重症風險不及Delta 但恐礙疫苗保護力
COVID-19新型變異株Omicron疫情延燒,歐美國家出現社區感染,亞洲以境外移入居多。據指揮中心觀察,Omicron的重症死亡風險不如Delta嚴重,但可能影響疫苗保護力,將視狀況調整管制措施。國際間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新型變異株Omicron疫情持續,備受各界關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目前歐美國家已出現社區感染,亞洲國家大多是境外移入個案,韓國則出現小規模社區傳播鏈,會持續追蹤疫情發展,所幸Omicron造成的重症、死亡風險不如預期中嚴重,未來若有更多研究結果出爐,可能調整重點高風險國家管制。羅一鈞指出,根據現有資料,Omicron變異株雖然傳播力提高,但重症、死亡率都比Delta變異株(最早在印度發現)還要低,這是目前比較樂觀的部分。不過,羅一鈞說,面對Omicron變異株,疫苗生成的中和抗體濃度似乎比Delta更差一些,是否影響疫苗保護力,仍有待進一步驗證,強調防疫不會放鬆,會持續監測疫情狀況,滾動式修正防疫規定。在國內疫情方面,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宣布,今天COVID-19維持本土零確診,也沒有死亡病例,另新增5例境外移入病例。陳宗彥說,境外移入個案為3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70多歲,分別自印尼、菲律賓及衣索比亞入境,入境日介於今年11月19日至11月24日,皆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羅一鈞說,其中有一名從菲律賓入境的70多歲男子(案16797),11月19日就入境,今年曾在菲律賓接種2劑中國科興疫苗,入境時因身體不適先到醫院住院幾天,後續返回防疫旅館檢疫,多次採檢都是陰性。羅一鈞說,個案離開防疫旅館後,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因出現泌尿道系統症狀再度住院,這次入院篩檢才驗出陽性、Ct值36.2,顯示病毒量偏低,但仍算確診;抗體檢驗方面,象徵近期感染的IgM陰性、象徵曾感染過的IgG陽性,研判可能在國外曾確診,旅館3名工作者及1名載送司機列追蹤對象,其中3人已採檢。除此之外,一名自尼加拉瓜入境的60多歲本國籍男子(案16773)自10月29日就入境,但直到12月6日才確診,外界認為應列為本土個案。羅一鈞解釋,這名個案於檢疫期滿後一段時間才確診,但因病毒量低且抗體陽性,研判為國外感染,推測檢測時已處於時陰時陽的狀況,對社區影響低;即便如此,衛生單位仍於第一時間展開疫調,追蹤匡列個案同班同學,並不是沒有進行疫調。
-
2021-12-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Omicron顯微鏡下真實面貌曝光 表面呈皇冠狀刺突蛋白
香港大學8日發布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在顯微鏡下的真實面貌,分別為低倍電子顯微鏡所呈現的感染新型冠狀病毒Omicron變種毒株後的猴腎細胞(Vero E6)及高倍電子顯微鏡下受感染的Vero E6細胞。澎湃新聞報導,根據港大公布的照片顯示,圖左照片為低倍電子顯微鏡下感染新型冠狀病毒Omicron變異株後的猴腎細胞(Vero E6),照片顯示細胞受損,腫脹囊泡,囊泡內含有黑色小病毒顆粒。圖右照片則為高倍電子顯微鏡下受感染的Vero E6細胞,照片顯示病毒顆粒表面呈現皇冠形的刺突蛋白(紅框處)。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團隊,於11月30日宣布,成功從臨床標本中分離出Omicron病毒,為亞洲首個揭開該毒株神秘面紗的團隊,有助於開發和生產滅活全病毒疫苗,阻截變種病毒疫情蔓延。港大表示,自香港在11月25日證實有兩名確診者感染Omicron後,團隊便開展研究,花4天即成功分離該病毒。該項研究的負責人、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說:「分離變種病毒是展開對變種病毒緊急研究的第一步。」香港理工大學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教授蕭傑恒也在研究Omicron,他表示該病毒株的刺突蛋白變異數量較多,「Omicron的刺突蛋白突變多達30多處,遠超德爾塔(Delta)變體的8處,也打破了新冠病毒一個穩定的進化節奏。」他估計,Omicron毒株或與非洲南部動物有關,有可能是動物感染原始的新冠病毒後,病毒在動物體內「洗牌」,變成Omicron再傳人。但蕭傑恒指出,仍需更多資料驗證病毒在哪類動物體內「洗牌」,他估計Omicron有很大機會在全球流行。由於香港過去一段時間沒有Omicron本土病例,只有零星輸入個案,全部未進入社區,也沒有造成大規模暴發,因此他相信香港現行的防疫措施仍有效。
-
2021-12-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春節7+7防疫措施充滿風險 專家:不得不的選擇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21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創今年以來境外移入確診人數新高。「這有點緊張」。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今天說,尤其慢慢進入返台國人的高峰期,從防疫觀點,7+7防疫規定仍是充滿風險,返國民眾應落實防疫規定,尤其是7天自主健康管理期間,不要去宗教活動等人多群聚的地方。李秉穎今天接受廣播節目「新聞放鞭炮」專訪,暢談台灣新冠威脅及疫苗接種混打最新進展與解答。李秉穎說,指揮中心制定7+7防疫規定,主因是防疫旅館數量不足,並顧及返國民眾與家人團聚的需要,這是沒辦法的。但從防疫觀點,7+7防疫規定仍是充滿風險,畢竟其他國家疫情還在流行,擔心有漏網之魚,如果有一個人染疫後,潛伏期超過7天,也容易在7天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發病,造成病毒在社區傳播的風險。「面對新冠病毒威脅,不是沒有危機。」 李秉穎說,雖然本土病例清零,顯示先前Delta變異株的疫情,已經控制住了,但目前慢慢進入返台國人的高峰期,無形中增加邊境防疫負擔,管制須非常嚴謹,不能放鬆,避免境外病毒入侵本土社區。李秉穎說,民眾春節期間或返國後7天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盡量待在家裡,不要去宗教活動等人多群聚的地方,若要外出應多選擇開放空間,避免增加染疫風險。一旦出現疑似新冠肺炎症狀時,應盡速就醫,因目前新冠肺炎症狀已輕症化 不一定是重症,一定要提高警覺。
-
2021-12-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本土新冠病例清零有必要 專家:避免重演5月本土疫情
近兩年全球飽受新冠肺炎威脅,目前又有Omicron變異株肆虐,但台灣民眾落實防疫措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宣布,「本土病例清零」。專家表示,台灣一定要追求本土病例清零,否則會重演今年5月本土疫情,對經濟、生活造成重大影響。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今天接受廣播節目「新聞放鞭炮」專訪,暢談台灣新冠威脅及疫苗接種混打最新進展與解答。李秉穎指出,台灣一定要追求清零,否則會重演今年5月,當新冠病毒1傳3、3傳9,很快就會爆發數千人染疫的疫情,並引爆數百人或數千人死亡,進而回歸嚴格防疫,如餐廳不可內用、關閉大型場所等,將嚴重影響大家的生活,因此必須清零,才能減輕疫情對經濟、生活的影響。「現在台灣本土疫情,真的是清零。」李秉穎表示,台灣1個多月來沒有本土病例,尤其是新冠病毒傳染力強,如果沒有清零,一定會在某個時間點爆出數十人或數百人的確診病例,醫療機構也一定會立即警覺,但於嚴格篩檢下,卻未看到病例,顯示本土社區沒有病毒存在。還是要注意隨時有境外病毒入侵的機會外界質疑,一名自尼加拉瓜10月底返台的60多歲男性,於再次出國前篩檢確診,核酸檢驗(PCR)Ct值為40,被指揮中心列為境外移入,但會不會是在本土感染,但因追求本土清零下而被忽視。李秉穎說,現在已無法追蹤該名患者的感染地點,但其居住的防疫旅館並未出現其他案例,因此在防疫旅館染疫的機會很小,可以說是幾乎沒有;況且,許多染疫患者PCR陽性可以持續3、4個月,所以這是很常見的事,也就是說,入境時沒有檢驗確診,但於出境時被檢出,不表示台灣有本土病情,還是以在境外感染的機會最大。
-
2021-12-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Omicron快篩篩不出?第三劑能應付?台大醫解答
世界各國對剛出現的變種病毒「Omicron」積極應對,不少人擔心的是,現行的PCR與快篩試劑,是否無法辨認Omicron?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表示,Omicron不影響現在的快篩準確性。Omicron有32個位點出現變異 抗原快篩與PCR都可檢測新冠感染者有許多為無症狀感染者,家用快篩便成為防疫利器之一。不過Omicron有32個位點出現變異,各界憂心現有的快篩試劑,會發生篩檢不到的「偽陰性」情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Omicron突變發生在S蛋白上,不在N蛋白上。而現行PCR非針對經常突變的S蛋白檢查,因此抗原快篩與PCR都可檢測Omicron;少數國家的快篩是採用S蛋白做標的,有可能檢測不準確,但台灣沒用到。李建璋表示,Omicron突變地方在S蛋白,但現有的快篩試劑,是檢測不易突變的N蛋白,所以不會影響準確性。另外針對Omicron,從現行資訊與學理判斷,該病毒株R0值頗高,但重症率還不確定,目前南非傳來的資訊顯示多是輕症。如日後確定病毒傳染力強,且感染者多為無症狀,建議自備快篩試劑做檢驗。有呼吸道症狀,又有接觸史 應做快篩至於何時該使用快篩?李建璋表示,如有呼吸道症狀,又有接觸史,就可以做快篩。如出現兩條線的陽性反應,就將試劑用夾鏈袋包好,打1922依照指示就醫,並帶著包妥的快篩試劑。李建璋提醒民眾「防疫三寶」:按時接種疫苗、出外戴好口罩、有需要就快篩。現行的疫苗多透過S抗體保護,可能對Omicron保護力不高,但疫苗主要是防範重症與死亡,不可輕忽。至於各界熱烈討論的第三劑疫苗能否應付Omicron,需要從更多的文獻做佐證。(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抗原檢測哪個準確? 專家解答 ·居家快篩試劑擔心測出偽陰性、偽陽性怎辦? 醫揭「挑選原則&使用注意事項」
-
2021-12-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被WHO冠名 專家樂觀認為「未來將被他國搶購一空」
Omicron變異株來勢洶洶,但高端疫苗打氣不佳,想出國的民眾還需混打成「新四劑戰士」才能入境他國,但毒理學家招名威今在臉書表示,高端第7次受邀參與WHO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的磋商會議,還被冠上WHO的名稱「世衛組織Covid-19疫苗研究(高端)」,樂觀認為只要三期解盲成功,「未來不用擔心500萬劑打不完,是要思考被他國訂購一空,台灣剩多少可以打」。招名威指出,高端第7次受邀參與WHO cepi covax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的磋商會議,這次高端還被賦予一個新的名稱,不再指示用疫苗廠身分,而是被WHO正式冠上WHO自己的名稱,為「WHO Covid-19 vaccine research(medigen)」,中文就是世衛組織Covid-19疫苗研究(高端)。「一個不好的疫苗,請問誰會犧牲自己的名稱拿來冠名?所以,這不是被WHO認證,什麼才是?」招名威坦言,高端起步比其他疫苗大廠慢、資源比別人少都是事實,但能走到今天不容易,白話文來說,高端目前在WHO眼裡,是自己人,雖是個實習生,但卻是個潛力股。招名威樂觀認為,接下來三期臨床試驗解盲成功,高端就會翻紅,除了現行可施打通路市場外,WHO既有的第三世界疫苗市場也將會轉予給高端,到時候劑不能同日而與了,「更不是要擔心台灣的500萬劑打不完該怎麼辦,是要思考疫苗被他國訂購一空,台灣還剩多少可以打」。
-
2021-12-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內首見「2劑莫德納+BNT」感染 累計8例三劑BNT確診
國內境外移入個案創今年以來最高,共有21例,這當中是否有個案為Omicron變異株,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仍持續調查,結果尚未出爐,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境外移入多在這一次新一波疫情於國外染疫,並於陰陽反覆期間入境遭驗出,未來個案相對會更多。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這21例境外移入病例株,幾乎都打過疫苗,僅2例調查中。其中案16783、案16786為孟加拉籍船員,曾經打過3劑BNT疫苗,並非今日首例,先前已有6個案,且有一例接種4劑BNT疫苗,現累計8例境外個案接種三劑BNT疫苗發生感染。另外案16775為本國籍女性,自美國入境,先前打過二劑莫德納和一劑BNT疫苗,為國內首見個案。先前則僅有2例均為「1劑莫德納+1劑BNT疫苗」個案。
-
2021-12-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Omicron變種病毒走向 李秉穎:一個症狀可以看出感冒化
目前國內開始注射第3劑疫苗,以因應Omicron變種病毒來襲,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表示,從Omicron的死亡率降低、與流鼻水的症狀比率增加兩點來觀察,未來新冠肺炎病毒應該會朝向感冒化而非流感化,也就是會變得像目前引發人類普通感冒的4種冠狀病毒一樣,不需要年年打疫苗,即使感染也是輕症,但需要多久的時間還很難說。台大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昨晚上「年代向錢看」政論節目時,做了上述的表示。他表示,一開始大家對新冠肺炎病毒沒有抵抗力,殺傷力很強,但他一直認為之後就會「感冒化」,但有些專家認為是「流感化」,毒性雖然會逐漸降低,因2、3年就有一個突變,還是會造成相當大的傷亡,可能每年都要打疫苗,像每年都打流感疫苗一樣,來預防突變,而感冒化則是得到一次後就會有交叉免疫,之後如果再得到就是無症狀或是輕症,而終生免疫,不需要不停地打疫苗,他表示,因為目前會引起人類普通感冒的4種冠狀病毒,也是不斷地突變,人也是一直重覆感染,但都是輕症,未來新冠肺炎病毒可能也會像這4種、它的兄弟姐妹,變成只會引起普通感冒。李秉穎表示,之前Delta變種病毒出現,引發恐慌,但其實觀察到已經有輕症化的趨勢,以美國、以色列等國家來看,都有Delta的疫情高峰,死亡率卻比原來的病毒下降,現在Omicron的情況也一樣,南非的流行曲線就可以看出死亡率並不高。而且從英國的研究看起來,Omicron患者流鼻水的比率變多,李秉穎表示「我覺得這是一個指標」,新冠病毒一開始侵犯下呼吸道,引發肺炎等,會有很高的傷亡比率,當時中國大陸有流鼻水症狀的約只有5%,後來英國研究Delta病患流鼻水的比率增加、咳嗽減少,而最新美國發表在期刊上的研究,Omicron流鼻水的比率也增加,可以看出「病毒被阻擋在上呼吸道,沒有進入下呼吸道」,對人體的傷害就會比較少。他表示,從死亡率與症狀的變化可以推斷新冠肺炎病毒與另外4種冠狀病毒一樣,都是朝向輕症,但目前還是重症與死亡比率超過流感的病毒,還是無法與人類共存,未來如果重症與死亡比率降到比流感還低,就像一般普通感冒了,但目前還不知道需要多久的時間才會像感冒一般,還是需要第3劑疫苗的保護。
-
2021-12-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隨到隨打太方便 疫苗平台預約冷
國內昨新增十例境外移入新冠病例,近一個月無本土個案,疫情平穩。但Omicron變異株來勢洶洶,各地紛設置外展接種站催打疫苗,甚至祭出禮券、現金等誘因,其中指揮中心在台北火車站設置的接種站,昨傍晚下班後湧現大批人潮,估單日接種人數逾兩千,但也有民眾指是因「隨到隨打」,很方便。確實如此,國人漸對「一九二二」疫苗預約平台失去興趣,昨第十七輪疫苗開始預約,上午十時預約BNT疫苗,下午二時預約AZ疫苗,但情況冷清。截至昨下午五時,僅卅五萬多人、符合資格者的二成五預約BNT疫苗,AZ疫苗預約率更低,不到一成,創平台最低紀錄。預約平台是否提早退場?指揮官陳時中說,「還言之過早」,目前維持預約平台、地方造冊等多種管道,以提高施打率。不僅如此,因方便、又有贈品現金、禮券可拿,各地外展接種站大受歡迎,連昔日搶手的診所殘劑也已乏人問津。陳時中說,診所仍不會退場,不排除將醫療機構也安排在鼓勵施打的範圍,民眾到診所施打疫苗,也能獲贈品。至於全台約五萬多名失聯外籍移工,恐成為防疫缺口,陳時中說,希望未打過疫苗的移工均來接種,他已與內政部達成共識,逃逸移工不會因來打疫苗被捕。但針對指揮中心讓各縣市在百貨公司、大賣場等設置疫苗接種站,台北市長柯文哲說「反對」,反問「在台大醫院裝葉克膜只要十五分鐘,在大賣場裝葉克膜要多久?」且醫院預約率兩成就打不滿,為何還要開新點?柯文哲說,在醫院打疫苗出問題要急救、要CPR(心肺復甦術)都容易,但在大賣場一個CPR可能就掛了,在大賣場打疫苗出事急救非常困難,將醫護人員移到賣場打,倒不如將人放在醫院打。新北市則照中央規畫走,已計畫在歡樂耶誕城、家樂福、全聯、大遠百等設接種站。新北市長侯友宜說,趕快提高疫苗覆蓋率最重要,新北在任何地點施打都有完善規畫,也有專業醫護人員現場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