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EMBA
共找到
43
筆 文章
-
-
2021-03-04 養生.無退休時代
女人要主動投資,不要想靠老公…理財教母林奇芬48歲漸進式退休:學會「4要」,老後才輕鬆
「人生勝利組」對你而言是什麼?出色的學經歷、令人稱羨的財富,三子具足(房子、車子、孩子)?或是有另一個答案:不僅在做自己喜歡的事,還靠此累積富足的財富、提升人生的格局,又能自在地活出自己的本性!而「活出自己」的代表,就是理財教母林奇芬。 她48歲那年開始漸進式退休,過著自由自在的筆耕生活,而且永遠在做自己熱愛的事:向每個人推廣理財知識,讓每個人能成為自己的「人生勝利組」。 將焦點放回自己,擁有好日子 「離開職場後,我每星期固定3天運動,像是TRX、氣功、游泳;1天學插花,其他時間就寫稿、錄影、演講。這樣10年以來,每個人看到我後,都跟我說,『你的氣色變得很好耶,比以前看起來更年輕,人也看起來好放鬆。』因為我在這10年來,不斷告訴自己,我做了最正確的選擇,從工作中釋放出來,將焦點放回自己身上。」 從光鮮亮麗的理財媒體社長退休後,林奇芬轉為自由的專欄作家,生活多采多姿,不僅讀了政大EMBA,屢行她不間斷學習的人生原則;也能用理財專業、撰寫文章累積收入,堅持做對社會大眾有益的事。能在第二人生活得更加自在愜意,林奇芬說,要感謝48歲前的自己。 「我覺得人要持續工作,才不會跟社會脫節。我現在走『個人經濟』,自由撰稿是我很喜歡的工作,我開始擁有更多的『自我』,但要不要工作,選擇權操之在我;過去我有儲蓄資產,才能接受現在的不穩定收入。女人要有錢,未來才可以無後顧之憂。」女人要主動投資,不要想靠老公 被稱為理財教母的她,看過高樓起、看過樓塌了,股市的「12682」傳奇數字到跌到只有2000多點,台股的興起、勃發、震盪與低谷,林奇芬全都經歷過,要說她是台灣股票基金投資的「第一代」,一點也不為過。 「我是比較積極的職業婦女,從年輕時就很有理財觀念,認為經濟上不需要靠老公,很早就決定我要有自己的事業,在工作上非常賣力。我第一次跨入職場時,台灣只有4家基金公司,我就展開了第一波採訪;當時出版的環境很好,我們還出版了第一本理財專刊、第一本基金總覽。」 林奇芬用自己數十年的投資經驗分享給大家,雖說投資雖然愈早愈好,但無論何時開始都不嫌遲;最重要的是要自己主動吸取理財資訊、內化後成為理財知識,再形成自己的判斷能力,千萬不要聽信明牌,要主動投資而不要被動推銷。 「如果跟著別人買、聽理專買,到時候連自己怎麼賠錢都不知道,所以買股票的人,80%會賠錢;不敢投資的人,把錢放銀行,最後,財富總集中在少數人手上。」 中年後投資心法:選能降低風險的 林奇芬說:「我建議學習投資,可以的話,愈早開始好,因為當你年紀愈來愈大,就會較難承擔風險,甚至很難願意賠錢學功課。」 主動積極的林奇芬,透過長期的市場分析與投資眼光,讓自己漸進式退休之路,每天過得豐盛又愉悅,對於跟她一樣的漸進式退休族群,她也有簡單又有效的投資方法。 「我一再分享給大家的投資方法,就是買定期定額股票基金。」 「可是有個前提是,不要聽理專的行銷話術。如果你已經是退休族,你需要有現金流,就是要思考,你需要單利還是要複利?可以挑選台股、美股、亞洲股,長期追蹤績效,真的沒時間,就買定期定額3支ETF。」 「隨著年齡改變 你可以加一點債券。中年債券就可以增加到3成,退休後增加到7成;因為債券波動小,它會還本,屬於防禦性理財;但若想要資產成長,就要用股票長線,因為大部分股市,每過幾年就會創新高,長線是成長的。」 人生最重要5件事,立下目標往前走 林奇芬在熱情、專業、職志、使命,找到人生美好的交會點,不只擁有老伴,也格外珍惜老朋友,與讀EMBA的「學姊社」好朋友們一起陪伴彼此,旅遊、爬山、辦活動,也持續推動理財知識普及化。 「人生最重要5件事:事業、財富、人際關係、健康、生活,我都已經擁有,下一個10年,我也是一樣延續,再往下走。」 立下目標便勇往直前的她,無論在哪個時代都能成為標竿。投資理財無關性別,而是關於對自己人生責任有多在乎,在喜愛的事情上努力不懈、絕不讓步,就是她愛自己的方法。 林奇芬的中年「4要」投資學:1、要主動投資而不要被動推銷、不要聽信明牌。2、學習投資、要自己學會思考,自己挑選基金。3、沒時間研究,就買定期定額3支ETF。4、年齡越長,投資要加點債券,中年時比重3成,退休後增至7成。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營養師教你擬定「減糖4計畫」,讓瘦身更給力!.比起健美線條,中年後更需著重「功能肌力」訓練!對抗肌少症,4種居家運動最有效.57歲小三難忍7年地下情,想爆料逼情夫給錢分手!當激情變調,小心反被咬一口
-
2021-01-14 養生.無退休時代
找到自己的「最適老樣」!王偉忠:熟年的快樂,來自掌聲與失落都要承擔
編按:綜藝教父王偉忠,作品總貼著自己的心境。曾推出《寶島一村》、《光陰的故事》等經典戲劇作品的他,於12月推出舞台劇《明星養老院》。他說,這幾年看著太多明星突然過世,有感而發。「人或多或少都是從別人的眼光中看待自己,藝人更是如此。但到了一個階段之後,無可避免地要走下台階、褪去光環,這時該如何調適自己?」「我覺得人老了以後,千萬別想著要在老的環境裡找自尊,因為那個世界會慢慢縮小、改變。60歲的時候我讓自己退休一部分,等到65歲的時候,我會再退更多一點,把更多時間留給自己和家人。」面對許多人感到憂懼的「老」,王偉忠倒是顯得一派灑脫。明星也是凡人 面對老後更須調適談起《明星養老院》的創作概念,大專2年級就入行做大明星身邊的助理,現在已成娛樂圈教父級大咖,入行42年的王偉忠說:「就在這幾年,我眼看很多曾經伺候過的大牌,都在凋零老去,就像以前我看眷村裡的老人家一樣。」王偉忠觀察,比起一般人,藝人對於變老這件事更敏感。「人或多或少都是從別人的眼光中看待自己,藝人更是如此。我們只有2個眼睛,明星是全身上下長滿眼睛,活在別人掌聲和眼光裡大半輩子。到了一個階段之後,無可避免地要走下台階、褪去光環,這個必經過程怎麼調適自己就很重要。」正因明星是最被期待「不老」的一種人,因此,明星怎麼好好變老,對一般人來說,更充滿啟示。「近70年來沒有戰爭以後,我們開始活得長了,但老後該怎麼過日子也沒有人教,都得靠自己摸索,就像大多數人都是當了爸媽以後才開始學習為人父母,臨到初老,我們才開始學怎麼變老」也因此,王偉忠刻意用了現在已經很少人稱呼的「養老院」,不想用熟齡、銀髮族這類迂迴的詞,就是要乾脆承認自己老了,不要逞強。找到自己的「老樣」 身心皆然那麼,在承認自己老了之後,下一步該怎麼辦?王偉忠說,重點是要「找出自己的『老樣』。」不管是外貌的或心靈,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熟年後更適合的樣子。例如,他在幾年前削短了頭髮,其實看起來更有型了;個性也從過去的急躁,變成現在比較柔軟的樣子。找到老樣,其實就是找到老後的自信與自在。此外,他認為,「冒險」和「新鮮感」,是自己熟年後的活力來源。「年紀大了以後,身體分泌的荷爾蒙會慢慢減少,無論是工作或是休閒嗜好,還是得做些需要鼓起勇氣的事情,身心才不會枯竭。」因此,近年來他除了持續端出新的舞台劇、電視節目製作外,也開始學習馬術,都是藉此不斷接收刺激。「我不喜歡太規律、沒有變化的東西,老是盯著游泳池的磁磚或跑步機螢幕,那沒意思。」「我喜歡像滑雪、浮潛或是騎馬這種有點冒險成分的活動,會讓你有緊張感、出了整身汗都是臭的,那就是一種排毒。」他說。Happy是自找的 從住家大廳一幅畫說起「每次多突破自己一點,像是高空彈跳一咬牙蹬下去的那種感覺,會讓你有滿足感和成就感,連飯都覺得特別好吃!」他笑說,自己畢生最怕無聊,舉了一個眾人笑翻的例子:「我以前剛創台北之音時,參加過一陣子扶輪社,很不習慣那個環境,每個人都規定要取一個英文名字,聚會開始還要敲鐘,太假掰了嘛!」沒有英文名字的他,當下就隨便掰了一個叛逆的名字,叫「Happy Wang」。哪有這種英文名字?他不管別人怎麼看,儘管做自己。我們的採訪約在王偉忠家樓下的交誼廳。他熱心介紹一幅他捐贈給大樓、自己很喜歡的畫作,主角是一群藏族小孩。他問我們,「你們覺得這幅畫裡面小孩的表情怎麼樣?」我們說:「很可愛啊。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樣子。」他說,有個住戶曾反映畫裡的小孩看起來眼神很兇,似乎不適合在大廳掛這畫。但他卻覺得每個人都好生動,「很多事情也是這樣,你嚴肅去地看,就覺得它嚴肅了。」情感從眷村而來 老後共居的深深情誼《明星養老院》所探討的另一個主題,也關於「老後共居」。問他曾經去真實去考察過養老院嗎?他說,「我小時候的眷村就像一座大型養老院啊!」關於對這世界熱騰騰的情感,王偉忠說,自己的體會皆從眷村而來。在眷村的成長記憶,留下太多說不完的故事。他回想起小時候村裡有對賣包子的老夫婦,2人賣了一輩子的包子、也吵了一輩子的架。有回深夜,先生出了意外緊急送醫,當時王偉忠的父親是村長,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處理善後。後來,王偉忠的爸爸過世了。有回他到村裡,看見那老太太就站在路上,手舉著包子、對著天,「原來,是在祭我爸啊。」王偉忠說起這段故事,仍然動容。關於老與病,誰誰誰又先走了,是眷村的共同記憶。面對生命的消逝,活過大時代的人有一份淡然,卻仍有著深深情意。對於自己的母親,王偉忠的貼心則是「傾聽」。「我媽媽今年87歲了,我們每次回去陪她吃飯,她講的故事永遠都一樣,但我們一定要像第一次聽到一樣捧場。」「其實老人家要的,不過就是有人聽他說話、一起重溫過往,再活過一次,這比送什麼禮物、或是吃山珍海味都好。」綜藝教父的新挑戰:去美國學動畫 每週上英文課今年 62歲的王偉忠,另一個讓自己身心不顯老的秘訣,就是腦袋裡永遠有著尚待完成的新計畫。王偉忠曾經為《怪獸電力公司》、《超人特攻隊》等許多皮克斯電影擔任配音,若不是疫情影響,今年原本有一個令人眼亮的計畫:預計要去美國進修,學怎麼用動畫說故事。「我們家現在學歷最低的就是我了,連太太都念了EMBA,我不去留個學怎麼行?」為此他還每週請家教上英文課,開玩笑說:「我找老師的原則只有一個,就是要漂亮的。」又是綜藝教父的幽默本色,他開玩笑說,既然要學習,就要開心嘛。「人如果懂得自我解嘲,就不容易老,誰不愛面子?但如果你可以把自己當笑話講,很多事就不會那麼過不去。」學著承擔掌聲與失落 每個人都需要自己的明星養老院關於生命,王偉忠說,人生如果用四季比喻,年輕時像是漫長絢爛的春夏,現在慢慢進入熟成的秋冬。「不需把老看得太悲慘,一路上我們可能承擔掌聲、也承擔失落。」但是,找到自己心裡的「老樣」,就能找到安放這些情緒與回憶的生活方式。雖然這次的新作,名為《明星養老院》。但王偉忠想說,「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明星,都需要自己的明星養老院」。至於你的養老院要裝些什麼?自己決定吧。原文:找到自己的「最適老樣」!王偉忠:熟年的快樂,來自掌聲與失落都要承擔
-
2020-11-26 養生.樂活人生
2年送走3至親,吳淡如敬畏上天卻不害怕無常:人生更要拚了命往前衝
「人生只有一次,你為什麼不勇敢做自己,活得好一點?」吳淡如身為作家、主持人、商人、跑者…她熱愛挑戰,每隔一陣子,你總能發現她在追求不同的東西。「她就是武俠小說中的俠女呀!」作家洪雪珍這麼形容吳淡如。 我行我素,永遠在追求夢想,帶點俠氣,這就是她。15年前,擔任旅遊記者的吳淡如到越南採訪,無意中發現接待她的越南女孩十分貧窮,家中連牆壁都沒有,一大家人就住在涼亭。 於是吳淡如告訴她:「讀書是你唯一翻身機會,只要你成績好,你的生活費、學費我來負責。」後來女孩一路苦讀,15年過去了,果然成績優異,現正準備考醫學院。 俠女讓越南女孩免於成為循規蹈的羊,擺脫了成年後直接進入工廠當女工的命運。 勇敢,是做自己的最佳武器 其實,吳淡如的童年也像女孩一樣,處處受限制。吳淡如的父母身為老師,從小就想讓女兒待在小鎮上,踏實地當老師。於是父母軟硬兼施,看女兒抵死不從,甚至揚言要切斷父女關係,但她就是不服輸!憑著好成績考上北一女,終於在14歲離開小鎮。 「我在小鎮上沒有看到景仰的人,但在書中找到了。」她一路出逃,終於當了作家,成為她想成為的那種人,但卻因為文字風格被出版社老闆酸:「你寫的東西不會賣!為什麼不改變風格,學學瓊瑤、張曼娟呢?」 「我才不理他!所以我當了不暢銷作家7年。」她豪邁地大笑。俠女是不會讓人指著鼻子說現在該幹什麼,也不從眾,總會有自己的堅持,「我不會當場反駁你,只會禮貌地微笑,但事後還是做自己。」 年輕時不順從,到中年也沒想過改變個性。 例如,吳淡如最討厭別人勸她:「這年紀該退休享清福了吧!別努力了!」於是報名了「上海中歐商學院」的EMBA課程、挑戰跑全馬、考帆船駕照等,總是在做旁人看來很累、自找苦吃的行為,但這卻是讓她保持活力的精神糧食。 她剛從以色列的工商學院上課回來,聊起學習,雙眼發亮。「窗外聽得到砲彈的聲音!」她給我們看一段在以色列拍的影片,一邊說著。 當時,吳淡如就站在街邊,看著一台台車呼嘯而過,影片不斷傳出轟隆隆的砲彈聲,在這裡看已經夠怵目驚心,但她卻不害怕,依舊每天坐在教室中上課。 無常,不該是害怕、不敢前進的藉口 「我時刻看到上天的威力,人多麼脆弱,一顆炸彈什麼都沒了,那你為什麼不活得好一點,做你想做的?該來的會來,不要浪費時間害怕。」 吳淡如敬畏上天,但卻不害怕無常,她拒絕浪費人生的每一刻。 吳淡如的母親因癌末過世後不久,她直接飛去新疆參加戈壁荒漠障礙賽,挑戰者必須橫跨荒漠100公里,其中還有許多障礙設置,賽程長達三天,吳淡如在一片黃沙中走到起水泡,隊友也凍壞了,腳走到一跛一跛,大家只能咬牙用意志力苦撐。 在空無一物連廁所都沒有、完全看不到盡頭,只有絕望與黃沙的荒漠中,吳淡如開始反省自己,想起母親、老公、合夥人、同事,還有那個倔強,總是不願意妥協的自己。 最後吳淡如的隊伍以最後一名完賽,賽後的慶功宴有的隊友坐著輪椅出席,但滿腳水泡的她卻選擇穿著高跟鞋出席,看起來就像沒事一樣,但其實她心裡知道,自己要做一個大大的改變。 回台灣的第一件事,一向強勢、自我的她先跟同事、合夥人、老公等人道歉,得到許多正面回應,這一片荒漠,讓吳淡如深刻檢討自己,但母親已離世,總有些遺憾來不及說。 不要讓一切來不及 勇敢起身做自己吧 人生無常,吳淡如看多了,她曾在兩年內送走3位至親,也在參加同學會時,聽到某個熟識的人過世。時間滴答的響,所以她拚了命地盡力往前衝,也將自己的中年突破寫進新書《人生雖已看破,仍要突破》裡,就算再忙也始終沒忘記自己的初衷,是寫作。 人到中年,稜角難免因世間的磨難有了改變,變得圓滑世故,有時甚至連初衷也消失,變得膽小無比。但在吳淡如身上看不到這些工整的鑿痕,她的迷人之處,正是不變的叛逆本性。 她相信每個人都有追求夢想的權利。 「沒有人會牽著你的手走出暗室,不要成為怕死又不敢活的人,為自己勇敢一次吧!」 在吳淡如身上看到,只要相信自己並且勇敢,你的夢想、你所期待的一切,都將會發生。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保持「剛剛好」的照顧就好!18個值得收藏的金句,照護生活,讓彼此都能自在.病痛不是懲罰,而是祝福!中年後,健康突然亮紅燈的3個自癒處方.慢性發炎,是癌症、失智因素!6方法抗發炎,每一天照顧好身體,才能燦爛老去
-
2020-11-11 養生.聰明飲食
買肉品要選哪一種?疊起來、一片片分開的?達人教你挑到最新鮮的肉品與海鮮
如何聰明選購量販生鮮? ②肉品與水產課這篇我們介紹肉品與水產課,以下先說明肉品。請記住兩個重點:1.冷藏肉與冷凍肉是完全不一樣的商品,選購與保存方式都不同。2.冷鏈(低溫處理的工作鏈)是新鮮與否的關鍵。臺灣人常吃的肉類有豬肉、雞肉、牛肉,以及相對較少量的禽肉和羊肉。早期臺灣人買肉買魚,都到傳統市場挑選,但是傳統市場沒有溫度管理,夏天溫度常高達攝氏三十度以上,肉類非常容易變質,即使是當天凌晨現宰的肉類,也會因暴露在高溫環境中而有生菌數激增的風險。為求新鮮,採前店後廠方式銷售歐洲國家在多年前,現代化量販店突然蓬勃發展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國家頒布一項重要的法令,要求所有肉品,必須在符合冷鏈管理的低溫環境販售,也就是所有肉品銷售業者都必須有冷凍冷藏設備;符合政府的低溫溫度管理標準者,才可販售肉品。換句話說,溫度管理是已開發國家邁向現代化的重要關鍵,肉品的食用安全與國民的健康息息相關。量販店生鮮區肉品與水產的銷售方式,我們稱為前店後廠,也就是前端像店面,負責販售;後端則為製造工廠,負責生產,這樣的做法最能確保商品新鮮。肉品(或是大型魚類如鮪魚)在被屠宰、分切成部位肉後,大塊的部位肉會被包裝好送到賣場,由賣場員工在生鮮處理室進行切割與小分量包裝。處理日期與可銷售時間都會在價格標籤上清楚打印。有些肉品如牛肉含鐵量較高,擺盤交疊處還沒有接觸空氣前顏色較暗沉,放置在空氣中幾分鐘,肉品表面接觸空氣後,就會漸漸回復鮮紅的色澤,有些消費者不清楚肉品的特性,看到肉的顏色呈現暗紅色,以為不新鮮,其實是誤會了。不光是牛肉,零售肉品的包裝原則,就是盡量避免交疊,應該讓每一個肉片都能完整地擺出來,選購時還請特別留意。有些通路為了提高客單價,一盒冷藏肉品內交疊放置大量肉品,乍看之下好像很划算,實際上這對於冷藏肉品的保鮮是比較不好的。因此建議愛吃肉的讀者不要在家裡囤貨,想吃肉的時候再去買,最新鮮,且最好一次購買當天需要的量就好,否則剩下的冷藏肉品只能放進冷凍庫,口感勢必變差。現切肉品只賣一天就會出清量販店為了保證供應最新鮮的肉品,通常現切肉只會銷售一天,到了晚上則會出清,趁肉品新鮮度還很好時貼出折扣讓消費者買回家。近年有許多肉品包裝廠研發新技術,可減少運送人員與肉品接觸的機會,或是採用真空包裝延長肉品的銷售時間。有些強調高品質的肉品還會直接冷凍販售,推出名為「貼體包」的創新設計方便退冰,深受生活忙碌的消費者喜愛。判斷水產新鮮程度的三個重點接著我們談談水產。隨著冷凍技術進步,水產的保鮮能力大幅增加,但同時也提高了判斷新鮮與否的困難度。和肉品一樣,水產的新鮮關鍵同樣在冷鏈,也就是全程是否維持低溫管理。水產從被撈起來的那一刻起,就進入越來越不新鮮的狀態。為此,大型捕撈漁船都配有急速冷凍設備,大魚一被撈起來,就會先放血處理,接著急速冷凍,讓肉質保留在最新鮮狀態;等上岸後再進行後續加工。選購水產時,建議大家注意下列三個重點:1.認標章:我會將有農委會驗證核可的產銷履歷以及CAS標章的水產品列為優先首選,因為已有官方單位在源頭把關。新鮮的魚,外觀魚鱗完整發亮,眼睛明亮清澈,用手指按壓魚肉有彈性,翻開魚鰓看顏色,應該呈桃紅色,且沒有異味,靠近聞一下如果發現有化學刺鼻味,再便宜都別買。2.留意溫度控管表:這一點我已在日配課中提過,選購冷凍商品時,必須特別留意溫度控管表。除了除霜時間,所有冷凍庫都必須維持在攝氏零下十八度以下。每一個冷凍櫃都有一張溫度控管表,量販店員工必須每天親自檢查並記錄,一發現異常立刻通報。如果溫度控管表上的日期已過,卻未見溫度紀錄,就代表員工並未依規定檢查;表上若常有高於攝氏零下十八度的狀況,代表這個冷凍櫃可能已經老舊,無法符合冷凍食品的保存要求。3.包冰率:水產在冷凍前通常會先「包冰」,除了可以避免魚肉水分蒸發,也有阻絕空氣的功能,延長水產品的存放鮮度,也能防止二次汙染。目前多數市售的冷凍水產品都有包冰加工,為此,大家不妨學會換算包冰率與價格。例如一包包冰率30%、售價九十元的水產品,與包冰率40%、售價八十元的水產品,何者比較划算?(答案請見下方圖表)。有些賣場的臨時專櫃,特定時段會推出全面九十九元的超低價,我到賣場工作後發現,這種臨時櫃的水產品包冰率超高,建議先換算一下。書籍介紹書名:量販解密:愛買、大潤發、家樂福,20年資歷專業達人,完全破解量販店讓人狂掃貨的暢銷祕密作者:何默真出版社:方言文化出版日期:2020/10/07作者簡介/何默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EMBA企業管理碩士。1997年進入量販界,職涯歷經全臺三大量販店:愛買3年半、大潤發10年半、家樂福7年,資歷超過20年。從基層生鮮管理起步,經歷雜貨、客服等單位;2003年從賣場進入總公司工作,負責全臺行銷與對外公關、外商公司管理核心職務,並出任全國公關經理。堪稱全臺灣能見度最高、資歷最雄厚、處理過最多食安危機的零售業公關。臉書粉專:何默真 粉絲團延伸閱讀: 睡覺不用枕頭最健康!醫學博士教你:躺5分鐘就見效的脖子矯正法,擺脫身體90%疼痛
-
2020-11-09 養生.聰明飲食
大賣場鮮奶優酪乳,哪時買最新鮮?選前排還是後排?20年量販店經理選購撇步公開:其實要選...
如何聰明選購量販生鮮? ①蔬果與日配課想在量販店買到最新鮮的生鮮食品,就要掌握大賣場的進貨與補貨上架時間,一般來說,早上9點開始營業的賣場,正常情況下,賣場員工會要求送貨的廠商在8點半之前將貨送到收貨區。當然也有例外,尤其是負責同一區域的送貨員,手上可能有超過五家以上分店需要送貨,不可能五家分店都能在8點半前到貨。此時,進貨量少一點的店或是動線剛好較不順的分店,就很有可能會被擠到後頭,所以各分店的狀況會略有不同。量販店的後場員工處理室,都配有冷藏冷凍設備,可將整箱或整籃的貨先放置在保鮮的暫存區,當賣場陳列區的商品快要售罄時,就能及時從暫存區域取出商品,陳列至貨架上販售。至於量販店內生鮮區域的新鮮食品,可依據補貨流程分成下列三類:•每日配送:蔬果課、日配課。•前店後廠:肉品課、水產課。•新鮮製作:熟食課、烘焙課。本篇先介紹蔬果日配課。量販蔬菜以臺灣生產為大宗首先我們談談蔬菜。量販店銷售的蔬菜分為臺灣生產和國外進口,臺灣生產以當令季節性的蔬菜為主,有些常見的葉菜類(例如青江菜、小白菜、A菜、空心菜等)全年度都有種植,算是長期供應,這類蔬菜多數會天天進貨,由固定合作的供應商(例如契約農作)提供最新鮮的蔬菜。葉菜類蔬菜除非遇到颱風或氣候異常的天災影響,正常情況下,賣場葉菜的進貨量相對穩定。此外,也有部分季節性蔬菜,一年的產季只有一次,例如紅蘿蔔、馬鈴薯和洋蔥的產季在春天,農民會利用現代的冷藏保鮮技術(如填充氮氣)延長銷售;缺貨時就靠進口的根莖類蔬菜來調整。若碰上蔬果需求量較大的時期,量販店則會預先安排備貨。例如中秋節期間大家喜歡烤肉,像是玉米、絲瓜、筊白筍與青椒(我稱之為中秋蔬菜四大天王),量販採購會提前於半年前就先找到長期合作的農民,將年度需求量先估算出來,讓農民計畫性預先生產,以便在中秋節前陸續供貨。更棒的是,這樣的進貨方式不需經過批發市場,不會受到供需規則而影響賣場價格。這是量販店可與傳統市場競爭,逆勢操作價格的主要原因。以下分享兩個我在賣場買蔬菜的挑選方法和習慣:1. 整顆拿起來看,360度挑選以香菇為例,我會整袋(或整盒)拿起來,翻到背面和底部看一看,正常的狀況應該正面和反面都是朵朵分明乾燥硬挺,如果看起來濕濕的有點出水,可能就是放得比較久,開始要變軟不新鮮了;這時可以評估一下家裡食用的速度決定是否購買,如果當天下鍋立刻就能完食,基於不浪費食物的原則,我還是會買回家;但如果家裡人少當天吃不完,建議買小一點的包裝,或等下次挑到新鮮的再買。總之,耐著性子多看一點,就容易從不同視角累積更多挑東西的經驗。2. 瓜果類蔬菜,要挑粗糙硬皮若是瓜果類的蔬菜,要挑硬皮的。例如:絲瓜、小黃瓜等,表皮粗糙者會比表皮光滑新鮮;表皮稍硬者會比表皮軟皺好;瓜身平均者會比頭大腳輕的好吃,口感比較好。賣場水果多以進口為主再來我們談談水果。量販店銷售的水果多以進口為主,主要因為量販店需要以量制價,多數不設外包裝,直接放在貨架上讓消費者挑選,稱為「裸賣」。臺灣本地生產的水果熟成度高,銷售時間較短(例如葡萄),相較之下,進口水果的品規標準以及包裝都更適合賣場銷售,品項選擇性也較廣泛。以進口量第一名的蘋果為例,臺灣的種植成本太高,較難供應量販賣場,但日本、韓國、美國等北半球國家的蘋果產季在冬天,大約11~2月可大量供貨,而像智利、紐西蘭等南半球國家,蘋果產季在4~6月(南半球的冬季),剛好可以彌補臺灣夏季的蘋果需求。所以全年度都有國外進口的蘋果在賣場銷售。美國的蘋果由於運送時間長,為了保鮮,表皮都會上一層可食用的水蠟,所以看起來亮亮的;日本蘋果通常不會上水蠟,表皮看得出自然的顏色與光澤。進口蘋果會貼貼紙,上面有一些數字,大家可上網查詢該數字,就能得知許多關於蘋果品種、產地以及種植方式等相關資訊。蘋果進貨到賣場後,會先儲存在冷藏冰箱,陳列時再一顆顆拿出來放到貨架上。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營業時其實一直都有員工在蔬果區翻堆、整理排面,將被客人挑選後品質較差的蘋果挑出來,再補上從冰箱裡取出的新蘋果。榴槤、櫻桃都是因量販普及才更容易吃到有些原本受限於季節的水果(例如榴槤和櫻桃),因為量販店普及而進口量暴增。榴槤的產地以泰國為主,進口臺灣的品種中,產量最大的是5月的金枕頭榴蓮。2005年前後,量販店開始推出「泰國週」活動,大量推廣銷售榴槤,形成一股泰國旋風。而櫻桃的主要產地在美國華盛頓州,產季集中在7月5日國慶日前後。量販店自2003年起,開始以貨櫃為單位大量進口美國櫻桃,並提供破盤價格讓民眾嘗鮮,臺灣人非常愛吃櫻桃,迄今已成為美國櫻桃出口前三大國。進口的櫻桃分為船運和空運,以新鮮度而言,空運的運送時間短,肯定比船運的櫻桃新鮮,但甜度還是得靠試吃才能確認。若是船運的櫻桃,因為運送時間較長,熟度較高,甜度自然也會高一些。建議購買整箱櫻桃的時候,可以要求賣場打開箱子的上蓋,目視檢查以確認大小、色澤與熟度。鮮奶飲料等,中午前就進貨接著介紹日配課。就字面上的意義,日配就是每日進貨配送的商品。例如:雞蛋、保鮮期較短的鮮奶、優酪乳、豆漿、麵條與冷藏飲料,以及饅頭、豆腐、蒟蒻等。許多冷凍食品如蛋餅、冰品、火鍋料等,也屬日配課。鮮奶與飲料的進貨時間通常是中午以前,稍微留意觀察便可得知,日配課送貨的廠商多以品牌區分,送貨司機還會兼做陳列的工作。多數的廠商會協助整理商品排面,將保存期限較久的商品放在比較裡面的位置,最外面陳列的則是離保存期限較近的。有些業務為了將保存期限近的商品銷售出去,會向公司申請飲料加碼送(例如用膠帶貼一罐新鮮屋包裝的豆漿一起賣)以增加購買意願。除了保存期限外,大家在購買鮮乳時,還可多注意一下賣場的陳列方式。有些廠商貨進得較多,全部放在陳列冷藏櫃架上,但貨放得太多容易擋住冷藏櫃的出風口,這樣會影響到冷藏溫度,鮮奶也容易因為溫度不穩定而變質。每一個冷藏櫃都應該有一張溫度控管表,管理的員工每天必須定時填寫冷藏櫃的溫度,以預防冷藏溫度異常導致商品變質。溫度管理是日配課商品保持新鮮的關鍵。冷藏商品從製造、貯藏、運送、分銷到零售,必須全程維持在攝氏0~7度,收貨卸貨時,商品的表面溫度也必須低於攝氏7度以下;而冷凍食品的溫度,則必須全程都在攝氏零下18度。消費者想要買到新鮮的食品,可從每一個冷凍櫃與冷藏櫃的溫度控管表得知,賣場是否有把溫度管理當成重要的事在看待。為什麼哈根達斯要設獨立冰箱?舉個例子,進量販店工作前,我曾經在臺北市中心的某家麵包店當過店長。當時知名進口冰淇淋品牌哈根達斯(Haagen Dazs)的業務來找我談進貨,想擴展業務範圍。業務說公司會提供專門冰箱並補貼電費,當下我只覺得這樣的廠商還真特別,深入了解才知道,他們堅持要讓自家商品維持在攝氏零下18度以確保品質。換句話說,這是一個對溫度管理很有堅持的品牌,相當令我佩服。多年過去,現在量販店裡的哈根達斯冰淇淋,仍舊是另外放在他們提供的獨立冷凍冰箱。我想,這就是此品牌能在全世界保持一定品質的關鍵因素。書籍介紹書名:量販解密:愛買、大潤發、家樂福,20年資歷專業達人,完全破解量販店讓人狂掃貨的暢銷祕密作者:何默真出版社:方言文化出版日期:2020/10/07作者簡介/何默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EMBA企業管理碩士。1997年進入量販界,職涯歷經全臺三大量販店:愛買3年半、大潤發10年半、家樂福7年,資歷超過20年。從基層生鮮管理起步,經歷雜貨、客服等單位;2003年從賣場進入總公司工作,負責全臺行銷與對外公關、外商公司管理核心職務,並出任全國公關經理。堪稱全臺灣能見度最高、資歷最雄厚、處理過最多食安危機的零售業公關。臉書粉專:何默真 粉絲團延伸閱讀: 吃得下盡量吃!台大醫師告訴你:為何想長壽,老人胖一點比較好
-
2020-09-05 醫聲.院長講堂
院長講堂/萬芳醫院院長陳大樑:試辦半區域總額,讓病人獲得受感動的醫療
麻醉學界重量級學者陳大樑去年二月接下萬芳醫院院長,這是他再度回鍋。早在1998年,萬芳醫院成立第二年,他離開一路求學和執業的台大,接下萬芳的麻醉科主任,可說是創院元老之一。院長室桌上右前方,擺著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的著作「永遠站在病人這一邊」。陳大樑說,當年到萬芳,就相當關注病人權益和以病人為中心的議題。不只是冰冷的手術室裡,乃至於全醫院,他都希望能提供「有溫度的醫療」。曾見18歲女大學生手術麻醉前,護理師要在她前胸貼心電圖的電極貼片,女學生拉著胸口衣服大聲說「妳扯我衣服做什麼?」還有做腹腔鏡檢查的女病患,麻醉前醫師照例詢問是否曾麻醉過,卻因患者不願家人知道她曾做過人工流產,滿意度調查給了零分。讓麻醉從二線科變一線病人的憤怒,讓陳大樑感受到醫病間的極大落差。他說,那一刻,病人著眼的不是醫療,是個人隱私,「若不能理解這落差,和病人溝通說明時,病人不僅無法理解、抗拒,甚至可能深惡痛絕。」陳大樑認為,以病人為中心,說比做來得容易,「這不只是行為,而是價值觀問題,不單是行動,還有文化。」陳大樑2004年擔任麻醉科醫學會理事長時,推動全面性麻醉後訪視,遭遇到大反彈,如今早已成為醫療常規。他說,這讓麻醉專業從傳統醫療服務的二線科,變成一線科,提高在病人、家屬心中的價值,更可檢視麻醉流程有哪裡要改進,社會認同感也是從這裡來。就醫行為無管制帶來浪費對於健保制度改革,陳大樑也有自己一套想法。醫界前輩曾建議,從論量計酬變成論人計酬,他曾向衛福部長陳時中提出「區域總額制度」試辦計畫,以文山區為例,近28萬的居民,2017年健保消耗總額約是91億元,萬芳和區域內85家醫療院所申請31億元,其餘60億元都是跨區就醫費用。「全無管制下的就醫行為,肯定會帶來不必要浪費。」陳大樑說,區域總額的意思,就是區域聯盟、分級醫療。若以91億元為總額,在區域裡做大部分的就醫限制,患者未經過家庭醫師、基層醫療院所,小病不能直衝醫學中心,否則要自費。他表示,國家預算要適當分潤,省下的醫療費用,不是收回政府口袋,而是做社區健康管理、更新醫學中心設備和水準,及保障基層診所點值,醫療院所才願意配合。和診所建立半封閉型轉診15年前,陳大樑攻讀台大EMBA時,就把他的想法寫成碩士論文「台灣健保制度新解—區域總額預算與轉診制度之研究」。他不諱言,健保制度翻新難度非常高,政府若要討好選民,跟醫療院所做政治妥協就辦不到。因此,陳大樑上任後,去年八月萬芳推出試辦計畫,和在地43間診所建立半封閉型轉診醫療,除和診所電腦建立連線,還協助改造醫令,並將健保署鼓勵轉診的兩百元,讓利給基層診所,病人出院後即轉回診所,建立循環式的照護圈。勉新進關注核心醫療能力在醫界長達30多年,對於新進的年輕醫師,陳大樑建議,面對醫療生涯的起頭,要關注核心醫療能力,不要畢業第一天就衝去賺錢,這不代表他不重視財務,而是人生的先後順序,擁有核心醫療能力,名利自會跟著來。面對病人,「讓病人獲得受感動的醫療」,是他給年輕醫師的建議,有溫度、同理心的醫療,讓病人可以對醫者有很大的認同感和尊敬,這應是年輕時就要建立的素養。陳大樑小檔案年齡:63歲專長:圍術醫學、臨床麻醉學、麻醉藥理學、醫院管理現職:萬芳醫院院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院圍術醫學講座教授給病人的一句話珍愛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健康,在乎自己的就醫行為,才會有療效;就醫時,除了在乎自身權益,也要有就醫素養,尊重別人和就醫紀律。
-
2020-06-28 養生.樂活人生
一年斷2次腿、痛失么兒傷痛 夏韻芬50後體悟:想笑就笑,想哭就哭吧!
編按:面對生命中的挫折和關卡,如何轉念?知名理財節目主持人夏韻芬,曾多次經歷失去至親的悲傷,一度面臨崩潰,是一句「人生久別都將重逢」,讓她有了活下去的力量。如今她不說自己「走出來了」,但卻用自己的經歷投身公益,鼓勵人們珍惜身邊的彼此,也在財務、人生規劃上做好「超前部署」。她自己則開始學會放鬆、不再事事要求完美,真正為自己而活。50歲這年,夏韻芬出了一場嚴重車禍意外。她右大腿骨折,在醫院足足躺了一個月才能下床,經過半年多的復健,總算恢復到能靠著手杖步行,卻在旅行途中,腿又斷了一次。「那時我想幫朋友拍照,結果一站起來,就聽到『啪』一聲,然後看到一截鋼釘從大腿裡穿出來。」再往前推5年,她在另一場事故中,失去最疼愛的小兒子。「很多人的人生是一個可預期的、線性的發展,畢業、結婚生子、事業有成,前半生辛苦一點,但下半輩子慢慢回甘。」夏韻芬接著說,「但我的中年,是酸甜苦辣忽然通通混在一起,不知道是什麼滋味了。」無法化解的悲傷,就讓它自然存在從跑財經線的記者、到財經節目名嘴、主持人,也成了出書分享理財心得的暢銷作家,但面對失去孩子的痛,過去的一切成就,都無法填補。小兒子意外離世的那一年,夏韻芬曾在自己的部落格寫下一系列文章,標題是「心痛的日子」,記錄那些撕心裂肺的時刻:「小天使、上帝的安排或是老天給的功課,沒有一句話可以安慰我,因為我要當的只是一個平凡的媽媽。」、「我常常在『正常』跟『悲傷』的兩端遊走,當我覺得我可以像正常人一樣時候,卻又發現情緒像家裡的除濕機一樣,不知不覺就滿了,一旦滿了,便進入極端悲傷的宣洩情緒中。」「我自以為對於數字是夠敏感的,買水果是4的倍數,訂餐廳是4的倍數,出去旅行是『2大2小』,一家4口不多不少。現在忽然之間少掉了一個寶貝,買水果要3的倍數,買衣服不再一大一小,少掉的永遠就是少掉了,無法忘記,一直到永遠。」回想起這段日子,除了要面對心中永難癒合的悲傷,周圍親友的關心探問,也令人難以承受。「當別人不斷地來問『妳還好嗎?』的時候,要怎麼說:我不好?那簡直是無處可逃。」夏韻芬只好躲回學校念EMBA、學畫,在單純的環境中,可以暫時忘記人生中太多無法回答的問題。「我覺得人間最難的事情,就是生離死別。26歲我爸爸癌症過世、隔年最疼我們的外婆過世、31歲時我的小弟也因為車禍走了。但不管發生幾次,那個痛都是新的,你永遠不可能習慣。現在我會覺得,想念的時候,就哭、就悲傷沒有關係。」夏韻芬靜靜說著,神情仍有一抹藏不住的哀戚。推廣生前預立遺囑 比財產更重要的是愛原是無神論者的夏韻芬,後來也被朋友邀去參加教會活動、或是佛教的講座。終於她聽到一句讓她得到安慰的話:「世間所有的久別,都會重逢。」「很多信仰的觀念都在講:生命的逝去不代表一切就此結束,有一天我們會在某個世界再見面。這樣想,就讓我比較有活下去的力量。」她也曾經舉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裡的一句話:「死不是生的對立形式,而是它的一部分」,「所以要把自己照顧好,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因為有一天我們還會和所愛的人重新相聚。」夏韻芬開始受邀到公益團體活動中演講,用自己的經歷鼓勵聽眾,在分享的過程中,似乎也慢慢重整身心。「當我發現原來我有力量可以幫助這麼多人,就好像對我自己也是安慰。」2019年底,她更和房地產、保險業者和律師免費舉辦了一場講座,鼓勵大家在生前預立遺囑,不只為身後事預作打算(不動產如何繼承贈與、如何安排保險受益人等等),也藉此表達對家人的愛和心意,當天參與的200位聽眾當中,包括夏韻芬自己在內,有將近150人完成了自己的預立遺囑。「像我自己的遺囑裡,財產分配規畫只是其中一部分,重要的是,告訴我的孩子和家人我有多麼愛他們、我不在了之後不要太哀傷,好好照顧自己,偶爾想想我就好。喔,還有家裡要掛著我的畫!」夏韻芬笑說,那天她和見證律師分別完成自己的遺囑,「結果念沒幾行就想哭,只好交換念對方的遺囑,結果還是哭了。」但現場的氣氛溫馨大於悲傷,活動結束之後,現場送給每個人一枝玫瑰,「因為花會凋謝,但是香味會記得。」「大家往往忌諱談死亡,其實我們作任何事,像是跟朋友說好明天、後天或下個禮拜的約會,都在超越死亡。你怎麼知道自己不會下一刻就突然遇上意外?」夏韻芬突然眼睛一亮,說道:先立好遺囑,就是人生的超前部署啊。一年斷2次腿 重新思考活著的意義:該叛逆一些如果說至親的離世,讓夏韻芬學習如何直面死亡,那麼在50歲遇上的這場大車禍,則是讓她重新思考:活著最重要的是什麼?回憶從50歲起,長達4年多都在病床和復健中度過,夏韻芬幾乎是帶著無奈地苦笑:「吼,真的很慘。有時候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老天爺要讓我承擔這麼多。」她從躺在病床到坐輪椅、再換成助行器,拐杖從三腳換到單腳,結果因為二度斷腿,整個過程又必須要全部重來一次。「我覺得那個過程簡直就像是地獄。」但這段地獄般的日子,如今從夏韻芬口中說來卻像是笑話:「我在復健的時候沒事做,就看《後宮甄嬛傳》打發時間。有一次復健師問我:妳哪隻腳是『ㄐㄧㄢˋ』腳?我心想,這右腳折騰我這麼久都好不了,『賤腳』當然是它啦!後來才知道,他說的是『健』腳,是問我哪隻腳沒問題。」第一次車禍腿斷的時候,夏韻芬手上還有電視節目,「當時大家都說:韻芬姐,我們等妳腳康復了再回來!我還在坐輪椅,就急著要回去做節目;但到我第二次腿又斷了的時候,電視台都換成年輕美眉站著報新聞了,誰要找我?」她偶爾應邀上通告,每個人見面的問候都是:好久不見!夏韻芬心裡的OS是:我以前是主持人哪!「大概我真的遇到太多了,如果不把它當笑話看,日子要怎麼過?」夏韻芬說,「我覺得人生有時福禍相倚,雖然車禍讓我離開螢光幕前,如今看起來,其實也剛好是一個退場的時間點,我沒上電視的那2年,大家都在罵名嘴(笑),也讓我有更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這些想做的事,集結成了一張「叛逆清單」:包括拋夫棄子安排奢華旅行、學一直都不會的游泳、騎腳踏車、畫畫,而列在清單第一條的,竟是「闖紅燈」。「我真的這輩子沒闖過紅燈!從小不頂嘴、不違規,大人說什麼就是什麼。」這個目標,目前還沒達成。不再被別人眼中的形象捆綁 自己自在就好「我覺得我以前就是那種很ㄍㄧㄥ、很假仙的人,一直很努力維持一個完美的形象,結婚以後也要做模範夫妻,認為一定要參與對方的生活。老公若不陪我去閨蜜的聚會,我就會生氣然後放話說:那我也不要去你的活動。」問她如今和先生的相處之道?她大笑:「看一個人看了30、40年哪可能不膩?如果夫妻間有共同興趣當然很棒,但各自安好也很OK。」如今夏韻芬和老公一年會安排一趟旅行,但是好幾對認識的夫婦或家庭一起揪團出遊,大部分時間大家各自活動,先生們打高爾夫球,太太們就一起去做SPA,但偶爾還是有2人相處的時光。她認為,中年夫妻其實可以學習適時調整彼此的關係,坦白說出自己想要什麼。「就像20幾年過去,直到最近我才跟先生說,我其實不喜歡叉燒包!我問他:你忘記我們以前去看《人肉叉燒包》多恐怖嗎?結果他真的不記得了。」以前夏韻芬還是一個喜歡幫大家做決定的人。「我會幫我兒子、老公挑衣服,然後上餐廳我會規定大家點菜不要重複,才能交換著吃。」如今她不再勉強別人,也放過自己,「以前我們有習慣每個禮拜回公婆家,現在如果我不想去,會坦白說我這周就不去了。但沒有強制規定之後,我還是一段時間會回去一趟,那就是真心的想去探望婆婆。」理想老後如何過 ?找個榜樣 以此為目標努力如今夏韻芬的人生規劃是:1/3工作、1/3做公益,1/3留給自己。她幫公益團體主持、募款,收入就回捐給主辦單位。「雖然賺得沒有以前多,但心裡的收獲很滿足。」也因為復健讓她愛上運動,現在她每周固定上健身房練重訓、做TRX(懸吊訓練),「去旅行的時候,要抬行李箱也沒問題。」有意思的是,夏韻芬的手機裡有一個清單,寫著「老的幾個榜樣」:裡面有洪蘭、廖玉蕙、黃越綏……,洋洋灑灑列著10幾個名字。她想和洪蘭一樣有智慧、和廖玉蕙一樣逆齡,希望有黃越綏的豪氣幽默……「我覺得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想想,有沒有誰讓妳覺得:老了以後想過像他一樣的生活?然後就可以他為目標努力。」「我覺得我上半輩子都在告訴別人要怎麼在工作和財富上累積,但下半輩子,我希望能傳達生活的勇氣和樂趣。」夏韻芬說,如今許多人和她分享生命中所面對的關卡,她更能感同身受,「因為經歷過,所以我是真的理解。」「其實我真的不勇敢,但我有流著眼淚也能前行的勇氣,想笑就笑,想哭就哭吧!」自在中年,或許也就是夏韻芬走過風風雨雨,此刻的人生風景。原文:人生也需要超前部署!夏韻芬的50後體悟:相聚是奢侈、離別是常事
-
2020-02-23 橘世代.好學橘
46歲成功挑戰聖母峰馬拉松 越跑越勇敢的陸承蔚
「夢想有簡單的嗎?若容易還值得讓人挑戰嗎?」陸承蔚說。她是台灣第一位跑完聖母峰馬拉松的女跑者,那一年,她已46歲。她並非體育科班出身,而是像你、我一樣有工作、家庭、甚至是一位母親;18歲以後的她再也沒有踏進過操場,2013年在朋友的「拐騙」下開始騎車,一個半月後便完成單車環島,從此與運動結下不解之緣,更在2017年完賽聖母峰馬拉松。「樂於挑戰,並享受其中」,是陸承蔚的生活哲學,也是她維持年輕的不二法門。練車後1個半月後環島 運動讓她發現「自己」「運動其實從不在我原先的人生規劃中。」陸承蔚笑著說,而促使她踩上腳踏板,起因於朋友的單車環島邀約,而且一個半月後就要出發;當時是「運動小白」的她,為了不想成為團隊的負擔,她分析扣除工作與家庭之後的可練習時間;陸承蔚說,從拿到公路車後,她每天3點半起床練車,學習適應下彎的把手、如何換檔,而且趕在7點半當時稚齡的兒子起床前到家。陸承蔚表示,練車改變了生活節奏、開啟生活視野。面對目標,陸承蔚不是先想理由阻止自己,而是想方設法去達成它。她說:「只要動機夠強烈,自然就會找到完成方法。」她以自身練車的經驗為例,她會先用Google Map查好明天騎車要抵達的地方、規劃出路線,當作是一場「冒險」,這會讓自己更有動力起床練車。陸承蔚坦言,方向感不好的她,在接觸單車前很少跨出生活圈,練車之後,她每天獨自探索台北,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充實快樂。「我們多數時間都是向外『給』,奉獻給小孩、工作和家庭,卻很少有時間和自己相處。」陸承蔚說。她表示,騎車的三個小時當中,她體驗到「完整的自由」,這對身兼職業婦女與母親的自己是如此珍貴,因此她很enjoy在其中,不覺辛苦。渴望自我成長、熱衷挑戰從不停歇從單車環島到戈壁超級馬拉松,甚至是聖母峰馬拉松,為何陸承蔚可以完成一件件別人認為很艱難的事?「與其說喜歡運動,不如說我更熱衷於挑戰」,陸承蔚說。她當初是偶然看見朋友分享「戈壁挑戰賽」的賽事片段畫面,看到一群人站在起跑線,不畏前方的沙塵暴,聽到槍聲便義無反顧地往前衝,她覺得這群人很帥、散發出光芒!後來知道這場比賽是限定兩岸三地商學院EMBA的學生參加,參賽者可能是公司老闆或高階主管,想到這群人除了事業、家庭,必須要投入相當大的心力訓練自己,而且還要達到一定水平才能成為A隊選手站上起跑線,「一想到就覺得熱血!」陸承蔚說,從那時渴望自己有日也能踏上玄奘之路,並成為A隊競賽組選手。為了要成為戈壁選手,陸承蔚展開了自訓,每天10公里、循序漸進地練習,在8個月後完成135公里(錶上實際距離)的戈壁超級馬拉松,也因此,她決定每年都要挑戰一件讓自己成長的事情。2017年,陸承蔚參加聖母峰馬拉松,這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馬拉松賽事,得先徒步登上海拔5364公尺的聖母峰基地營後,再一口氣跑完直線距離相當於一場全馬42.192公里的超高海拔越野路徑,過程除了必須克服險峻多變的地形,還得在空氣稀薄的高山「跑起來」。在此之前,台灣從未有女性參賽者,儘管跑齡不長,陸承蔚仍決定一試。「80歲還要舉啞鈴」 運動讓我離理想的自己更近縱使開賽前因急性高山症發作而差點棄賽,比賽過程中也因支氣管發炎邊跑邊咳,陸承蔚謙虛地說,一路上支持自己跑下去的力量,是大家的愛,若沒有家人、朋友的鼓勵、愛與盼望,她不可能完成這場艱困比賽。最終,陸承蔚克服了生理苦痛、內心拉鋸,與嚮導尼瑪一起通過終點,完成這趟挑戰自我的旅程,也學習到「最偉大的勇敢是愛」。或許不是每個人都要去完成這樣不可能的任務,但陸承蔚希望以自己的故事鼓勵更多人勇敢築夢、築夢踏實。她說:「只有『想要』與『不想要』,當你很想完成一件事情,就會想辦法去完成它」。如今她持續運動,雖然她已是跨越波士頓馬拉松成績門檻、並達標的「BQ跑者」,她依舊朝著自己內心的夢想成績努力。即將步入「知天命」之年,她也很清楚接下來的挑戰莫過於伴隨中年後而至的身心變化,但不管未來如何的變化,她會繼續運動下去,因為這是在心中未來理想的生活狀態之一,希望自己七老八十可以舉啞鈴,成為能帶給別人正向改變的人。小檔案|陸承蔚藝術經紀授權專家/作家/跑者是台灣首位完成聖母峰馬拉松的女性跑者,著有《越跑越勇敢:聖母峰馬拉松全紀錄》。【延伸閱讀↘↘↘】。以謙卑之心勇往最高峰 62歲丁博慶:「這輩子與山結緣了!」。世界壯年羽球金牌 吳昶潤:還能打到80歲以上。國手翻出新人生 打造兒童體操王國。50歲開始為自己而活!賴宜珊醫療界退休轉舞蹈界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2-02 新聞.長期照護
張慶光/銀髮族上學去 解決大學倒閉問題
最近因為少子化導致大學可能倒閉的話題沸沸揚揚,不過既然國內大專院校供過於求已是事實,有沒有辦法讓這些資源不要浪費?有些專家建議將大學校園改為長照中心,或讓校舍變成銀髮族的養生村,這當然都是可行的方式,不過因為牽涉到法令及土地使用的修改,可能曠日廢時,再加上整修及招聘服務人員所要投入的經費不貲,可能讓有心人士卻步。其實吸引已退休的長者「重返校園」,可能是一個最簡便並值得推廣的計畫。既不用更改法令,原來的教師也可留用,不用再增聘服務人員,只要將校園的環境稍加整修以符合「高齡友善」需求即可。在可預見的未來,每年新增的高齡人口將遠超過新生兒人口數,若再加上提早退休風潮、二次就業或創業需求、長壽化的趨勢及空巢期增長等社會現象,高齡者對「重返校園,終身學習」的需求其實非常大。對大學而言,是一個極有利基的市場。當平均壽命只有60歲的年代,我們大概花20年的時間從幼兒園、小學、中學上到大學、研究所,為的是後面30年的工作專業所需,最後只剩下5-10年短暫的享受退休生活。但現在台灣人的平均壽命已逾80歲,當退休生活長達20-30年,若只在家含飴弄孫,未免可惜。大部份的人對退休生活不知如何準備,個人認為,有必要在國民義務教育下再多增加一「老」學,教導大家如何悠遊於這多出來的20年,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同時也活化長者,讓其由社會負擔轉成社會資產。雖然現在也有許多「樂齡大學」、「長青學苑」,但課程上可能多偏向才藝學習,或者以聯誼為主。事實上,對於新興的樂齡族群,他們的需求可能不僅只於此。有很多專業人士提早由職場退休,他們其實希冀在退休之後還能有機會為理想而展開第二人生,國內的大學可否為這些想創業或選擇重新投入新領域的退休人士開設相關課程呢?雖然有些大學開設了EMBA或進修推廣部,但多半是為仍在職的高階經理人所設立,不僅收費昂貴、名額稀少,而且大多只在夜間開課。倘若能將學費降低並且日間亦能開課,應能嘉惠更多有心向學的退休人士,助其完成創業美夢。另外,過去有許多人因為現實因素而放棄自己的興趣,選擇最容易找到工作的科系就讀。但是對於已退休的長者而言,過去未能完成的夢想,現在還來得及追。也許,你對文學有興趣,但過去卻選擇了電機系;也許你曾經想當考古學家,卻選擇了財金系;可能你有音樂家的天賦,卻買不起樂器。在未來的50年,人類平均壽命很有可能突破90歲,那麼50歲退休的人,可能還有好多個學位可拿。我們都必須要有一個認知,過去兒孫滿堂承歡膝下的景況,在現代社會將不復見。面對空巢期冷清的屋內,除了看電視外,應該還有些更有意義的事值得去做。透過學習及經驗分享,不僅可以活化人生,還能夠結交許多同儕朋友,不斷擴大自己的生活圈,這是長者重返校園的另一項重大意義。大學教育若能貼心的為空巢期長者設計一些心靈充實或經驗分享的課程,應當會受到歡迎。事實上,國外已有很多大學為50歲以上的退休人士開設終身學習課程,以柏克萊大學的終身學習學院為例,他們的課程已如一般大學授課課程。在基本的設想上,課程並沒有把長者歸類在學習力不佳的族群,不是只能學習太極拳、養生或畫畫,而是包羅萬象的提供文學、音樂、歷史、新科技及國際情勢分析等各種課程,引導其參與討論並了解時代趨勢。衷心期盼國內的大學能加速終身學習課程的推動,推出優質的課程,讓高齡長者能從「老有所養」到「老有所學」甚至「老有所為」。
-
2019-12-20 橘世代.好野橘
理財規劃不能等 小心成為「下流」老人
現代人平均壽命已超過80歲,從屆齡退休起至少還有1、20年的時間要過,若未預作理財規畫,屆時恐將面臨困窘,成為日本所謂的「下流」老人,無生活品質可言。學界提醒,因應銀髮浪潮,從年輕就該未雨綢繆,手邊握有一些固定配息、穩定性高的金融商品,足夠退休後應用,到時候就不必為了生活而傷神。義守大學EMBA執行長李建興表示,受惠AI人工智慧及醫療科技精進,民眾平均餘命已從過去二戰後的50歲增加到80歲左右。愈活愈長生活開銷不斷增加,退休後需花用醫療費更龐大,傳統「養兒妨老」觀念已不再適用,名下有房產的退休族,或許還能把房子抵押給銀行,選擇「以房養老」,不然就得及早規畫理財,避免退休後生活出問題。自樹德科大金融保險系退休的陳穎峰教授認為,一定要從年輕起就預做規畫,別等到退休才行動。他同時提醒,年齡愈大,愈無法承擔風險,高報酬、高風險的理財工具少碰為妙,就算要投資,也要懂得避險,若想投資股票,可選擇較穩定的食品類股,股市若跌,也不會壞到哪裡去,但電子產業類股票就起伏太大,太影響心情。陳穎峰認為,退休族到了頤養天年的年紀,已不適合在股市殺進殺出,投資金融商品最好與專業人士溝通,再經審慎評估,有些永續經營的食品類股,股價30幾元,一年約配息2元,報酬率在5%到8%間,如以100萬投資標的計算,1年可配5萬元現金股利,比銀行定存都優。若投資海外基金,則可透過可靠的理財專員協助,選擇每月可配息約5千到1萬元的外幣投資,這樣每月存摺都能見到進帳。陳穎峰多年觀察發現,身心靈的素養是理財的重要關鍵。要建構這種素養,就要先學會「給」。他從宗教觀點分析,每個人的收入,有一部分是生活的「食糧」,有一小部分是可以生生不息的「種子」,人會貧窮,是因為連手裡的種子都吃光光,但平時若能把種子分送出去或拿來種植,就會再有收成,達到永續。他認為,一般人懂得付出與給予,對於金錢就不會患得患失,做定期定額的理財投資,即不會隨著投資風險而心情起落,每天活在後悔裡,總認為一定要守住多少財富,人生才安心。李建興也說,退休族投資理財,最好慎選高值利率的績優股,才不會讓自己的生活陷於起伏之中。立即加入粉絲專頁!正在經歷橘世代的我們其實比任何世代都還有著一顆更好奇的心。想知道關於橘世代大小事>>>立即加入
-
2019-12-14 橘世代.好心橘
「賢醫」不當鑽石當石頭… 盼激起漣漪
活力十足的張晉賢,曾擔心醫師老爸會罵他「不務正業」,回憶當年告知老父自己在搞這些公益活動時,沒想到老父毫不猶豫舉手贊成,還告訴他「人生沒什麼好爭的,快樂就好」。為給腦麻或發展遲緩的孩子及家屬多點信心,張晉賢有空就往學校跑,孩子不會寫卡片感謝老師,他幫孩子寫教師節賀卡;耶誕節就自己帶著禮物到特教班與師生分享。這些看似醫療以外的事,張晉賢反而認為是治療的一環,「醫療科技有限,愛與關懷無限」。今年初,愛管閒事的張晉賢,幫就讀國三的「老」病患陳同學辦了場畫展,這位病童國小三年級時因腸病毒,留下後遺症右手癱瘓,輾轉找到張晉賢針灸復健,為讓孩子紓壓也重建信心,他鼓勵內向不多話的陳同學繪畫。「這類小孩學習上很弱勢,又有點自卑,只要能讓他們發揮所長,我就會多鼓勵他們,讓他們有機會當主角,孩子的父母不敢相信女兒的作品可以辦展覽」,為此張晉賢跳下來策展,在台北光點幫陳小妹妹開畫展圓夢。這件事還有後續,學校在獲知這個感人的醫病故事後,推薦陳同學參加「2019總統教育獎」,終讓陳同學成為5位教育獎得主之一。張晉賢在診間滿臉笑容的談論此事,秀出孩子畫作為主的帆布背袋時,可以體會醫病同心就是這種溫馨感覺。談起父親,張晉賢表示,80多歲的父親幾年前過世,但一直是他終身學習的榜樣,「過世前還學會用智慧型手機,也會下載影片觀看,父親不斷學習的精神也影響了我」。張晉賢原本念中國醫藥學院的藥學系,後來再考上學士後中醫,當中醫師後為了要跨領域學習,去念了最難的生物醫學工程博士班,跳出中醫的窠臼。EMBA畢業後,目前又在台大公衛學院念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我常告訴我的主治醫師們,跨領域學自己所缺的部分,茫然不知要做什麼,就去學習吧」。這幾年張晉賢也看見不少同僚在診間倒下,對於名利更是看淡,他不斷強調,「五十而知天命,人生已過了大半場,更應清楚自己要做什麼」。在眾人爭先想當鑽石的年代,張晉賢反而不希望自己是鑽石,而是顆石頭,所做的事擲於湖裡會引起漣漪,播送更遠,學習不同領域,就能激起不同的漣漪。看更多報導:《橘世代》立即加入粉絲專頁!正在經歷橘世代的我們其實比任何世代都還有著一顆更好奇的心。想知道關於橘世代大小事>>>立即加入
-
2019-12-14 橘世代.好心橘
熱血中醫師張晉賢 孩子大玩偶 不老歌手夢
「你看,我不是說假的耶!我剛請祕書幫我調動一個診,就是想要再花點時間學吉他,音樂教室都找好了…」財團法人恩主公醫院中醫部部長張晉賢,一臉認真的秀出音樂教室的傳單,向記者解釋。停診學吉他 堅持精進音樂路「你不是組了微微風樂團了,就好好的當主唱就行了」。「不行,我的吉他太爛了,光唱歌就不能跟我的夥伴有互動」。就為了有更好的演出,張晉賢堅持要挪動門診再精進音樂路。因為他始終認為學習新事物,可以分享、感動更多人,這與年齡沒有任何關係。喜歡唱歌的張晉賢年輕時與吉他手好友蔡育呈組成「小五小六」雙人組合,重溫民歌時代。「微微風,風微微,透過和煦微風把音樂種子種在每個人心田上,希望用愛灌溉與守護關心這個社會,願像微微風湧起舊夢,讓大家如沐春風、讓愛飛揚。」這是微微風樂團成立初衷,56歲的張晉賢開玩笑說,「我有歌手夢啊!有生之年想開演唱會…」。但在偶爾走唱的生涯裡,張晉賢總是想,「上天給我們這麼好的天賦,只是唱給自己爽嗎?」中年大叔的樂團夢才開始萌芽。微微風是由七位熱愛音樂的政大EMBA跨屆學長姐組成,團員有金融、飯店管理、幼教、醫療等職業,工作之餘,以吉他、薩克斯風、口琴、木箱鼓等樂器,主要安排到安養院、老人院、身心障礙團體「巡演」,希望透過大眾耳熟能詳的曲風與聆聽者共同回憶舊時光。至今微微風已赴振興醫院銀光學苑、八里樂山療養院、新莊盲人協會演出。成立傻瓜劇團 進EMBA學公益微微風樂團是張晉賢近期的重心,但7、8年前,他在政大EMBA進修時成立了「傻瓜劇團」,是創始人之一,開始將兒童劇碼宅配到偏鄉小學,10月中才結束馬祖3天2夜的離島演出。這些公益活動,幾乎與醫師的角色同等重要,這是他下半場最大的夢想。「傻瓜劇團」成員有300多人,大家依據各人的專長負責不同專業,有錢出錢、沒錢出力,「編劇、攝影、團歌、道具我們都自己來,我們是以非專業挑戰專業,一切都利用自己的資源來做社會公益,這樣才有意義。」張晉賢非常驕傲這個EMBA社團跟別人不同,沒有吃飯談生意,唯一的事就是「公益」,這也是他進EMBA想學的公益事業。「傻瓜劇團」有個特點,演出者自費又自假,演出以孩子為主體,學校沒有體育館沒關係,有操場及穿堂就行,即使一個空地也是他們的表演舞台;愈是偏鄉部落愈往深山鑽,有時全校只有10餘人他們也風塵僕僕前往,因為他們想讓孩子有笑容,讓他們跟都市的孩子們有同等的享受。跑到校園看病人 還被當詐騙會有這些不算輕鬆的夢想,緣自於從醫的路上有太多無奈及無法改變的事實,也開啟他想用不一樣的方式醫治「人心」。張晉賢的主要病人都是需要長期復健的重度腦性麻痺或發展遲緩、學習障礙的小病人,家長們付出了全部的心力,也見不到孩子的未來,張晉賢看到家屬的困境,想要給這些家庭多點信心的養分,開始做點不一樣的事。「有一天我就跑去學校看一個腦麻學習障礙的病童,想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況,特教班老師一見陌生人,還以為我是詐騙集團,怎麼有可能醫師會跑來班上看病人?」不斷學習「開啟天賦另一扇窗」「我常認為企業有CSR,醫師也要有職業責任,對社會的關懷與責任,而照顧患者的家人也是醫師的責任。」他把本分做得極好,只是把救人這件事往外擴到無限大。在旁人看來,人稱「賢醫」的張晉賢,或許比較像「閒醫」,因為沒見過外務這麼多的醫師。但他強調要跨領域,才能開啟天賦的另一扇窗。重拾學習樂趣3要素1.選擇跨領域學習,有不同的嘗試,開啟不同的視野。2.回頭審視年輕時想學的興趣或未完成的夢,在熟齡之際找回學習的樂趣。3.要勇敢接受新事物的挑戰,發掘潛能所在,增加生命豐富性。看更多報導:《橘世代》立即加入粉絲專頁!「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
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