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面神經麻痺
顏面神經為第7對腦神經,主掌臉部表情及眼皮閉合。顏面神經麻痺好發於春冬交替季節,發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會突然出現眼歪嘴斜的情形,常被一般民眾誤認為腦中風。
- 症狀: 臉歪嘴斜 無法閉眼 眼睛乾澀 臉部麻痺 口水外流 抬頭紋消失 溢淚 味覺異常 聽覺異常
- 併發症: 顏面神經功能不全 曝露性角膜炎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顏面神經為第7對腦神經,主掌臉部表情及眼皮閉合。顏面神經麻痺好發於春冬交替季節,發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會突然出現眼歪嘴斜的情形,常被一般民眾誤認為腦中風。
口瘡即俗稱的嘴破,是一種很普遍的口腔內黏膜疾病,患部可見於口腔內各處黏膜,諸如唇、頰內、舌、牙齦等,一開始是圓點型的紅腫,很快就發展成潰瘍瘡,表面凹下呈白色,周圍充血,略滲體液,有時潰瘍成簇冒發,因傷口開放,表皮神經裸露在外,因此對口中的各種刺激物很敏感,碰觸均會引來灼熱或疼痛若嚴重到影響進食和交談,可用口內膏、抗菌漱口水或止痛藥來舒緩症狀。口瘡一般約七天左右可痊癒,根本治療還是需靠飲食及調整作息來改善,否則容易一再復發,若持續三週以上都還沒好,就要注意可能是身體免疫失調的前兆。 有些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一開始也會有口腔潰瘍的症狀,如果還合併了眼睛、生殖器等其他地方的潰瘍,便可能是罹患貝歇氏病。類似的還有口腔扁平苔癬症,病灶除了在口腔裡,也會出現在皮膚上,口內潰瘍可長達五年甚至終生。另外還有感冒皰瘡,皰瘡是發生在口外而非口內。以上均容易和口瘡混淆,看診時最好詳細告知病史讓醫師了解,包含發病時間、頻率、持續多久、是否有其他患部出現病症等,以利對症下藥。
脂肪肝是指肝細胞中堆聚過多的脂肪(三酸甘油酯),使得肝細胞變性而影響肝臟的正常功能。
月經來潮後,一直到更年期停經前的女性,80%會在月經前約一週的時間,出現情緒低落以及肌肉酸痛、腹部鼓脹等超過150種,情緒、生理不適並存的症狀,即為經前症候群。其發生的時間點,落在黃體期後期,也就是月經前1-2週,而在月經結束後,症狀即會好轉。3%-8%的女性,會因為嚴重的情緒症狀影響正常生活機能,而發展成經前不悅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 PMDD),屬於「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DSM)」列入的精神疾患之一。
狹義的焦慮症,亦稱為焦慮性精神官能症,這是一種具有持久性焦慮、恐懼、緊張情緒,致使人體神經活動異常,伴隨運動性不安及軀體不適等特徵的精神疾病,多發於青壯年齡,女性比男性高,臨床症狀有:無端緊張、恐慌、焦慮的念頭揮之不去、經常煩躁易怒、坐立難安、搓手踱步、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四肢發抖、無力、噁心想吐、暈眩、盜汗、失眠、腹瀉、頻尿、消瘦等。而廣義的焦慮症在醫學上的界定則包含所有能引發病態性焦慮症的精神疾病,像是強迫症、恐慌症、懼曠症、社交恐懼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症)等。 原本焦慮是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有過的正常情緒,但一旦持續時間過長,最後演變成無根據的驚恐和慌張,莫名的、無明確對象的焦慮緊張,以及對現實產生不合理的過度警覺,就成病理性的焦慮症。治療方式會以心理認知治療為主,體諒並協助患者分析移除焦慮的來源,同時搭配服用適量的抗焦慮藥物、多補充維他命B群及鈣片,生活中多練習腹式呼吸、瑜伽等放鬆身心的運動,改善焦慮病症。
口腔黏膜白斑症係臨床用詞(clinical term)並非正式病名,切片檢查之後才會有確診。本症是口腔最常見的癌前病變,好發於長期嚼檳榔、吸菸及/或酗酒者的口中,大半口腔黏膜白斑症屬於良性病變,不過時間拖越久越可能轉變成惡性,據研究,約有一成的口腔黏膜白斑症會惡化為口腔癌,一旦病灶增大、自發性出血、演變為紅斑症或造成三週以上不癒的口腔潰瘍,已惡性的機會就很高,如伴隨其他上皮層異常增生,癌變機率更提高到三成。臨床也發現,若發生在女性病例,且無抽菸、吃檳榔習慣者,惡性病變可能性較高。 治療方式以組織的切片檢查來決定,如檢查結果為上皮增生或過度角質化,可使用光動力治療、液態氮冷凍治療或雷射手術;若已嚴重到上皮變異,則需以上述方法治療或全部切除並搭配口內重建。術後需定期回診追蹤,且須戒除菸酒檳榔等致癌物,以防新病灶再發。
地中海型貧血是一種隱性的先天性遺傳疾病,最早發現於地中海地區而得名,又被稱為海洋性貧血,是台灣常見的遺傳性血液疾病之一。患者先天紅血球的結構異常,較脆弱且容易破裂,攜氧功能亦不足。輕度者不影響日常生活,嚴重者需接受輸血等治療。
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是接受不孕症排卵針治療的患者身上常出現的併發症之一,卵巢在受到過多刺激後,引起一系列賀爾蒙反應,造成體液溢出血管,使患者出現腹脹、腹水及肋膜積水等症狀。腹水可使患者在約莫一週的時間內,體重增加達20公斤之多;而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一旦併發血栓,最嚴重甚至可能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