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4 醫療.自體免疫
搜尋
ADCT
共找到
7
筆 文章
-
-
2021-10-05 該看哪科.皮膚
抗異大作戰/生物製劑助15歲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考上第一志願
抗異大作戰講座第五場「皮又再癢?兒童照護大公開!」精彩回顧https://lihi1.cc/OcQsj異位性皮膚炎是兒童常見的慢性皮膚病,醫師建議,異膚症狀慢性且反反覆覆,家長要有耐心陪孩子長期作戰,並把握黃金治療期,盡早在成長階段積極治療,平時則從飲食、清潔和環境等三大面向,做好日常的皮膚保養。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與元氣網主辦「異起改變 抗異大作戰」系列直播講座,第五場「又皮再癢 兒童照護大公開」,由馨蕙馨醫院兒童氣喘過敏科主任馮文彬主講,並由身心治療瑜珈老師林淑鈴介紹瑜伽動作,緩解異膚帶來的身心壓力。典型症狀:皮膚乾燥、紅疹、脫屑馮文彬表示,異位性皮膚炎在不同年紀的症狀略有不同,第一個特徵是明顯的皮膚癢感,其次是症狀慢性且反覆出現,慢性定義是指嬰兒期持續兩個月以上,其他年紀持續六個月以上。典型症狀包括皮膚乾燥、紅疹或脫屑,且症狀左右對稱,甚至角質增厚出現魚鱗或苔蘚變化。嬰兒的病灶多出現在臉頰,手腳的外側,大一點的孩子多半出現在手腳關節的彎曲處和手掌。馮文彬建議,一旦孩子有以上症狀,且其他家人也有過敏疾病史,家長就要高度懷疑是異位性皮膚炎,盡快就醫檢查。有家長認為,隨著孩子長大,異膚症狀會自動改善,因此童年階段不必積極治療,馮文彬說,異位性皮膚炎若發生在嬰幼兒,的確六至七成長大後症狀會緩減,但如果小時候不積極治療,長大後改善的幅度較低,會影響日常生活且造成外觀問題,影響孩子的學習注意力和社交,有的孩子更因此內向退縮,甚至憂鬱。慎防合併過敏性鼻炎 氣喘尤其,嬰幼兒如果有異位性皮膚炎,較大之後會有氣喘和鼻子過敏。馮文彬說,目前台灣統計發現,七歲以上仍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孩子,有六成機率會合併其他過敏病症,半數是過敏性鼻炎,三成是氣喘,另兩成是兩者兼具。因此,把握孩子的黃金治療期格外重要。馮文彬表示,傳統治療方式採用外用藥膏及類固醇藥物,對中重度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劑,近年國際藥廠開發出生物製劑,對中重度患者治療效果不錯,目前國內開放12歲以上病友使用,適合做為中重度異膚孩子的長期治療選項。馮文彬曾收治一名15歲的重度異膚患者,長期且反覆發作的症狀令這個國中生失去信心,雖曾使用口服免疫抑制劑,但副作用多且要常常抽血,讓他極度抗拒治療,最後經醫師和家長溝通,說服男孩嘗試生物製劑,結果在短短一到兩個月後,異膚症狀大幅改善,皮膚幾乎不會癢,男孩也因為病情穩定,睡眠和生活恢復正常,後來順利考上第一志願。長期抗戰做好皮膚保健除了藥物治療,日常照護也是控制異膚病情的關鍵,馮文彬建議家長先從飲食做起,多讓孩子嘗試多元的天然食物,即使是蝦蟹奶蛋花生等易敏食物,也不妨少量嘗試,如果孩子吃了沒有過敏現象,便不必刻意忌食,畢竟這些食物都有豐富的營養。日常保養的第二大重點是點清潔和保濕。馮文彬說,洗澡水溫應盡量控制在攝氏35、36度,並適量使用中性或弱酸性清潔沐浴用品,只用清水洗澡將無法徹底清除皮膚上的油脂汙垢,容易促進細菌孳長進而造成皮膚感染。另要視孩子的皮膚乾燥程度,再根據天氣、季節和活動狀況,調整使用不同的乳液產品塗抹皮膚,做好保濕。 第三,要注意環境中的刺激物。馮文彬說,塵蟎、二手菸、空氣汙染等環境過敏原和刺激物,都對孩子不利,應盡量避開,家長也可購買溫溼度計,讓家中維持在濕度60%、溫度26度左右,打造皮膚舒適的環境接種新冠疫苗前 先和醫師討論最近全台青少年開始施打新冠疫苗,也讓家長擔心異位性皮膚炎的孩子是否適合。馮文彬說,整體而言,中重度異膚患者可接種,但較不適合在大型接種站或學校施打疫苗,最好和主治醫師討論後,安排在醫療院所施打較安全。 他也提醒,如果異膚病友正在急性發作期,或是近兩周內曾使用口服的類固醇、免疫抑制劑或其他注射藥物,應暫緩施打,先和專科醫師討論。而在接種新冠疫苗後,異膚患者可能因為停藥或疫苗免疫反應,病情會變得不穩定,馮文彬說,這時應依照醫師指示調整用藥並且規則回診。3組瑜伽動作 放鬆身心異膚患者的搔癢、紅疹常集中在關節處造成緊繃,家有異膚的孩子,也成為親子共同的生活壓力,瑜伽老師林淑鈴建議,不妨透過三種不限年齡和場地的簡單瑜伽動作來舒緩筋骨,親子一起延展肌肉,透過胸腔的擴張,讓呼吸放鬆,自律神經穩定下來,將可降低焦慮,尤其適合在睡前進行,將有助入睡,提升生活品質。一、樹式側彎:經由手臂、腋窩伸展,加強血液循環,使皮膚代謝力更好,使膚質穩定。二、貓式伸展:打開呼吸循環空間、伸展腋下促進肺經穴位按摩,促進身體內外良好循環。三、貓牛式呼吸:異膚患者皮膚長期處於慢性發炎,情緒易敏感脆弱,身心處於焦慮耽憂之中,因此調節呼吸、靈活脊柱造血代謝能力、緩解煩躁不安情緒,強化身心安定,也有助於降低異位性皮膚炎的復發頻率及影響程度。●加入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社團,掌握最新社團訊息●ADCT小測驗:簡單回答6個問題,幫助異友掌控病情●抗異大作戰系列講座精彩回顧
-
2021-09-26 該看哪科.皮膚
健保大數據/異位性皮膚炎治療特色院所
全國件數No.3嘉義市戴昌隆皮膚科/別洗掉皮脂膜 避免出入空汙環境109年異位性皮膚炎診治件數,嘉義市戴昌隆皮膚科達1萬665件,居全國第三。院長戴昌隆提醒,異位性皮膚炎致病機轉,除了基因遺傳,也與空汙有關。患者發病分輕微及中、重度症狀。初期患者,國內外第一線治療常使用保濕劑配合外用皮質類固醇藥膏,減緩發炎症狀,約一至二周可改善,只要依醫師指示使用,無須擔心有明顯副作用。中度患者須長期治療,通常使用非類固醇免疫抑制劑,逐漸取代皮質類固醇藥膏,一至二個月可改善。另每周二至三次照光治療也有不錯效果,照光前塗抹松木焦油效果更佳。重度患者傳統治療採口服免疫抑制劑藥物,因藥物可能影響肝、腎功能,或造成血球抑制副作用,須謹慎使用。近年醫界使用生物製劑療效不錯,減少肝腎負擔,但價格相對較高。「少洗掉、多補充!」戴昌隆說,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身體製造皮脂膜能力較差,洗澡應避免用清潔力太強沐浴乳,適當擦乳液,注意環境汙染源,避免出入空汙嚴重地區,家中可裝空氣清淨機,也可做過敏原檢測,建議記錄飲食日記找出真正過敏原。病友可下載ADCT「異位性皮膚炎控制工具」APP,參閱治療方式後就醫診治。醫學中心No.1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訂定完整治療計畫 家長配合很重要健保資料庫統計,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109年異位性皮膚炎治療為1萬523人次,名列醫學中心第一名。中山附醫皮膚科主任賴柏如說,許多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和家屬承受疾病之苦,因為致病機轉複雜,治療相對不易,病情時常反覆,網路上甚至充斥許多置入性行銷的廣告或不實醫療資訊,導致患者在就醫時迷失方向,最後失去接受治療的信心和意念。「這個疾病是可以改變的,但我們必須一同努力。」家長帶著孩童就診時,賴柏如常這樣告知。他認為,疾病衛教絕對是治療重點,因為家長和醫師接觸時間短暫,為了讓家長和患者瞭解疾病原因、治療和照護,他將正確資訊和最新相關文獻整理於網站上(部落格:賴柏如醫師大小事),傳達正確訊息,增加治療成效。他提醒,治療需要家長配合訂定完整治療計畫,設定短期和長期目標。賴柏如說,治療藥物在這五年來有所突破,新型藥物的上市,包括非類固醇的藥膏、生物製劑和小分子藥物等,讓中重度的患者看見治療曙光。許多原本全身無一處完整皮膚的患者,經治療後回復光滑的皮膚,可以一夜好眠,因而改變「異」生。區域醫院No.1北市聯醫/保濕重建防禦力 放鬆心情有利病情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北市聯合醫院109年異位性皮膚炎治療人數為4668人,為區域醫院第一名。北市聯醫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表示,發病原因與體質有關,出生2個月的嬰兒就可能出現病況,只能要求病患加強皮膚保濕、放鬆心情,並搭配口服或外用藥物穩定病況。潘企岳表示,看診年齡層很廣,小至出生幾個月嬰兒,大到出社會成年人。其中國高中及大學的病患,正處於課業壓力大、青春期愛美或容易在乎外界觀感的年紀,可能因異位性皮膚炎影響外觀,發病時更常癢到無法讀書、工作,甚至嚴重影響睡眠。針對治療方式,潘企岳說,最主要還是強調保濕,因為發病主因之一為角質層不健全,導致皮膚乾燥,外界一點刺激就很敏感,如溫差大等就會發病,因此加強皮膚保濕、讓角質層健全、提高皮膚防護力,才能減少發病機率。發作時,會開立口服止癢藥或濕疹外用藥給患者,情況嚴重者恐需吃口服類固醇及接受其他相關治療。另外,放鬆心情也是治療的一部分,有些病患是因壓力大、心情緊張,異位性皮膚炎因此發作,因此,保持身心愉悅也很重要。地區醫院No.1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治療目標減少搔癢 提升患者生活品質健保資料庫統計,亞洲大學附屬醫院109年異位性皮膚炎治療人數為1917人次,地區醫院排名第一。亞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方心禹說,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目標為減少皮膚搔癢,改善病灶嚴重程度,使病人得以擁有生活品質。方心禹說明,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臨床症狀差異頗大,有些病人僅四肢出現少許濕疹病兆,有些則全身有90%的皮膚受到波及。她說,亞大醫院治療異位性皮膚炎主要目標為讓病患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根據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所研擬的診療共識,依照病人不同嚴重程度擬定治療計畫,包括乳液的使用、口服止癢藥物、外用藥膏及全身性免疫調節劑。她指出,近年來由於生物製劑的核准上市,提供了安全且有效的治療,大大改善治療的成效。患者平均在16周治療後,約五成患者病況改善90%,約九成患者病況可改50%以上。除了藥物治療,衛教也非常重要,患者要養成皮膚照護習慣,減少惡化皮膚症狀的因子,可以有效減少疾病的復發或惡化。方心禹建議,患者及家人配合也相當重要,透過相互合作才能順利執行治療計畫,幫助患者找回自信。
-
2021-09-18 該看哪科.皮膚
抗異大作戰/異位性皮膚炎癢到受不了?ADCT測驗用數字快速掌握病情
抗異大作戰講座第四場「ADCT測驗 很懂我的癢」精彩回顧 https://lihi1.cc/oEGpp 異位性皮膚炎常讓患者不適,但到底不適到何種程度,醫師往往很難判讀。皮膚科醫師建議患者定期進行ADCT評量,經由量化後的數據,醫病雙方溝通更順暢,並提升醫師問診效率及對病情的掌握,更能讓患者參與治療的討論,同時考量皮膚症狀、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質,一起為患者創造更好的人生。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與元氣網主辦「異起改變 抗異大作戰」系列直播講座,第四場「ADCT測驗 很懂我的癢」由童綜合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邱瑩明、護理師江宥筑主講。 量化數字 增進醫病溝通 治療更有效 ADCT是給患者的評量問卷,邱瑩明表示,異膚會造成紅疹、搔癢等症狀,帶來生活困擾,但病人到底多癢、對生活的干擾到何種程度,醫師無從得知或難以拿捏,因此必須透過ADCT,讓患者回答題目,以量化的數字表達。邱瑩明表示,ADCT 分數在7分以上時,就代表症狀較嚴重,0至2分則顯示症狀大幅改善,醫師透過分數可清楚掌握患者症狀和改善情形。邱瑩明說,每位患者的個性和表達方式不同,自述症狀時易讓醫師困擾,甚至造成溝通上的誤會;很多病友說話含蓄,門診時會說「現在感覺比較好」,但到底多好很難理解,另有些患者表達方式較誇張,常說「感覺非常癢」、「更癢了」,而究竟多癢也很難判定,醫病之間難免出現溝通誤會。例如邱瑩明遇過一位患者回診時自述「病情比較好」,但他看了患者的ADCT才發現對方從原本的9分大幅降低到3分,「豈止是比較好,根本已是非常好」。也有患者門診時自述「好很多」,醫師以為不需更新治療方式,但其實他的ADCT分數雖自之前的20分降至8分,但仍算中重度,仍須調整藥物加強控制。邱瑩明強調, 這正是ADCT的最大意義和優點,讓醫師可以更精準的調整治療方針,進而一步步改善患者的病情,最後達到0分並不難。養成習慣 每周做一次ADCT異膚患者每次看診前,最好先進行ADCT量表,問診時主動告知醫師自己的量表分數。邱瑩明更建議患者把ADCT當成習慣,每次門診之後,每周紀錄ADCT分數直到下次看診,且看診時帶著列印的量表和醫師一起討論分數變化,即可清楚知道目前的治療方式是否適合,進而討論接下來的治療方式。透過ADCT的監測和調整治療方針後,異膚患者病情大幅改善,不再是夢想。邱瑩明說,部分患者因為短期內看不到效果便放棄治療,導致病情惡化,非常可惜,其實透過密切追蹤ADCT,調整治療方針,「最後絕對有機會達到0分」。護理師江宥筑也說,異膚患者因為皮膚問題,常有心理壓力,人際關係易退縮,建議透過填寫ADCT,可詳細掌握治療階段的變化,醫護人員也會分析每個題目的分數,提出適合的建議。她日前便遇到一位十幾歲的中重度學生患者,心理壓力大,常不自覺地拔頭髮,兩鬢頭髮明顯稀疏,也因為癢到睡不著,半夜都在玩線上遊戲,還會用吹風機吹皮膚,舒緩癢感,導致病灶更惡化。今年5月門診時,江宥筑鼓勵這名學生患者改善作息,以免因睡眠不足而降低免疫力,造成異膚病情更嚴重;她同時建議他培養新的興趣,轉移注意力,也叮嚀他填寫ADCT,讓醫護人員掌握病情和生活改善程度。8月回診時,他的頭髮已重新長出來,病情和生活品質也好轉不少。與異膚和平共處 飲食運動多留意異膚是慢性病,患者要盡量與其和平共處。江宥筑說,例如有時患者進行過敏源測試,發現某些食物測出數值較高,但之前吃該項食物卻沒問題,這時她會建議患者不妨少量食用,不必過度排斥。此外,很多患者一流汗就會皮膚發癢,運動時穿著吸濕排汗的衣服也會癢,她建議患者勿因此排斥運動,只要在外出運動時多帶一件衣服,運動完馬上更換,讓皮膚保持通風乾燥即可。●加入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社團,掌握最新節目動態●ADCT小測驗:簡單回答6個問題,幫助異友掌控病情●抗異大作戰直播講座活動訊息
-
2021-09-06 該看哪科.皮膚
抗異大作戰/異位性皮膚炎黃金年代來臨 生物製劑重拾自信 一覺到天亮不是夢
抗異大作戰講座第三場「皮膚又失控!怎樣的治療適合我?精彩回顧 https://lihi1.cc/v83c6 許多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長年飽受搔癢、紅疹、脫屑等症狀之苦,甚至成為生活和人際的嚴重困擾,所幸隨著治療方式日新月異,可大幅改善症狀。醫師與病友團體表示,未來幾年更是新藥發展的黃金年代,只要患者持續不懈,配合治療,一定能重拾健康,展開全新人生。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與元氣網主辦「異起改變 抗異大作戰」系列直播講座,第三場「皮膚又失控!怎樣的治療適合我?」由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羅陽與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秘書長丁淑敏主講,為病友解惑。生物製劑 健保給付有三大前提羅陽指出,臨床上對中重度患者會先使用二種口服免疫抑制劑及照光治療,但不論是口服抑制劑或照光,都要小心可能的副作用。若口服抑制劑和照光的效果都不好,則需進一步使用生物製劑(採用針劑方式)和口服小分子藥物。羅陽表示,生物製劑適用於慢性重度病友,健保給付有三大條件:患者病灶要持續至少六個月、經照光治療三個月及兩種口服免疫抑制劑的足量治療各三個月無效、濕疹面積與嚴重程度指數(EASI評分)20分且病灶佔體表面積30%以上,才可申請健保使用生物製劑。他也說,目前健保只給付18歲以上患者,且不開放孕婦,患者若申請健保通過,可以持續用藥一年,每半年得申請一次。重度患者 使用針劑4周出現效果但有時患者申請時會「卡關」, 羅陽說,健保規定患者須先經照光治療三個月、每周至少兩次,但部分患者因為上班或太忙而無法達成照光頻率。他建議患者可找夜間和假日(周六上午)提供照光設施的醫療院所進行治療,皮膚科醫學會已開發「照光一指通」APP,方便患者就近找到離自己最近的照光地點。羅陽曾收治一位22歲的男性重度病友,口服藥物和照光的效果都欠佳,後來採用生物製劑四星期後,背部腿部的病灶改善,16周之後更是大幅進步。生物製劑為每兩周施打一次,羅陽指出,醫師會評估病人狀況調整施打療程,更有人打完後一兩年都維持得很不錯。他也提醒患者應注意皮膚保養,多擦乳液做好保濕,尤其中重度患者施打生物製劑改善後,更要勤擦乳液,更能幫助病灶減緩。信心+耐心 配合醫囑重拾人生 羅陽也呼籲患者不要氣餒,只要配合醫師治療,再加上時間和耐性,一定會改善,尤其現在口服抑制劑藥物和生物製劑的效果不錯,很多患者的紅疹、皮屑和抓痕逐漸淡去,讓他們重拾信心,求職面試、下水游泳都不再遭受異樣的眼光。家有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兒子,丁淑敏更是感同身受。她說,兒子從周歲起便飽受異膚之苦,只能靠類固醇藥物緩解病灶,但長期副作用令人擔憂,偏偏一停藥又會復發。異膚更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丁淑敏表示,兒子以前睡覺時總是抓癢抓個不停,幾乎不曾睡飽過,又因為皮膚長期掉屑,滿布紅疹和抓痕,童年飽受歧視和排斥,她帶兒子去上游泳課還被教練「勸退」,因為其他家長擔心「這種皮膚病會傳染」。 兩三年前,醫師開始採用生物製劑,初期沒有明顯效果,丁淑敏的兒子一度非常沮喪和懷疑,沒想到隨著時間過去,病灶逐步明顯改善,現在晚上可以一覺到天亮。「我最欣慰的是他有了自信」,丁淑敏說,兒子小時候會因外表而自卑,不敢當面直視別人,但現在成年的他神清氣爽,常主動約朋友,享有正常生活。與異位性皮膚炎奮戰多年,丁淑敏說,醫師常不斷告訴病友:「未來幾年是治療的黃金年代,會有更新、更好的藥物和治療方式」,而事實證明的確如此,兒子的經驗就是最好的例子,因此她也呼籲所有的病友別放棄希望,只要能和醫師配合,一定能找出最適合的治療方式,找回健康的人生。● 加入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社團,掌握最新節目動態● ADCT小測驗:簡單回答6個問題,幫助異友掌控病情● 抗異大作戰直播講座活動訊息
-
2021-08-19 該看哪科.皮膚
抗異大作戰/異位性皮膚炎治療該怎麼選? 破解食物迷思 內外調養控疾病
抗異大作戰講座第二場「打針?吃藥?我的異位性皮膚炎好解方!」精彩回顧 https://lihi1.cc/RL7yG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藥物多元,包括傳統的口服類固醇等藥物,或施打生物製劑和口服小分子藥物,都各有不同的注意事項,藥費負擔也有差異,病友可和專業醫師討論,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並遵從醫囑,不要隨便中斷治療。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與元氣網主辦「異起改變 抗異大作戰」系列直播講座,第二場「打針?吃藥?我的異位性皮膚炎好解方!」由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昭瑜、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簡鈺樺為病友解惑。長期口服傳統藥物 應定期抽血監測 黃昭瑜表示,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當外用藥膏和照光都不易控制時,須採用口服藥物和打針治療,最常使用的口服藥是類固醇,有健保給付,另一種傳統用藥是口服免疫抑制劑。黃昭瑜說,不論是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部分患者長期使用後可能出現白血球下降或造成肝腎負擔,因此一定要定期抽血監測肝腎指數及白血球。在新冠疫情籠罩的此時,民眾陸續施打疫苗,黃昭瑜提醒,異膚患者若口服類固醇劑量超過每日20毫克,或口服MTX等免疫抑制劑,施打疫苗後應停藥一至兩周,以免影響疫苗效力。生物製劑副作用小 健保有條件給付 隨著醫學的進步,黃昭瑜表示,目前已有治療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專一或精準型藥物,主要是生物製劑和口服小分子藥物,可針對發炎細胞或發炎激素進行控制。黃昭瑜指出,根據國外醫學文獻顯示,使用生物製劑16周後,三分之二的中重度異膚患者有75%的症狀可獲控制,以她自己收治的患者來說,效果確實比使用傳統藥物好。生物製劑的另一優點是安全性,黃昭瑜說,生物製劑因為不必經肝腎代謝,感染風險也低,不像需定期監測白血球等指數,且不會影響新冠疫苗效力。目前台灣僅核准12歲以上患者可施打生物製劑,健保給付18歲以上患者,且申請條件是必須使用口服免疫抑制劑中的兩種藥物至少12周,且搭配照光治療,症狀依然嚴重者,才適合提出健保申請。至於口服小分子藥物,目前核准成人使用,但健保不給付,患者須自費。黃昭瑜說,口服小分子藥物因為要靠依肝腎代謝,患者仍應定期做白血球、肝及腎指數檢測,接種新冠疫苗後也要配合停藥一至二周,以免降低疫苗藥效力 。治療銜接應謹慎 勿驟然停藥 她也提醒,異膚患者要留意更換藥物的銜接,例如使用生物制劑,通常要一個月左右才會出現效果,因此患者應和醫師多溝通,原本使用的傳統口服藥物可逐步減少,不能驟然停用,照光和外用藥膏也可搭配採用。對中重度患者來說,專一的精準性治療藥物較能有效控制病情,但台灣目前僅生物製劑可獲健保有條件給付,黃昭瑜說,患者如果無法自費使用精準型藥物,也不用太擔心,畢竟現在健保給付的治療方式很多,患者可和醫師討論,根據自己的期許和經濟能力做通盤考量,訂出最適合的治療計畫。食物過敏因人而異 多吃天然原形食物 除了對治療藥物有疑問,異膚患者常有飲食疑慮,例如不敢吃海鮮或堅果類。簡鈺樺分析說,對異位性皮膚炎來說,食物只是誘導發炎,海鮮、堅果雖較易引發過敏,但不代表不能吃,主要還是根據個人體質和攝取量的多寡,也有些中重度患者吃海鮮卻沒問題。她表示,患者不妨用「少量淺嚐」的方式去面對有疑慮的食物,先少量試著吃一點,不要直接抗拒,如果沒有過度不適,就不須太排斥。簡鈺樺並提醒,凡是加工和高油、 高糖、高鹽的食物,都容易誘導人體內的發炎反應,最好多吃食物的原型,少吃精緻、加工食品,才能降低過敏反應。天然的原形食物有各種不同顏色,簡鈺樺說,這些顏色正代表著植化素,都有著抗氧化和抗發炎的意義,對異膚患者來說,番茄、紅椒中的紅色植化素即有助於皮膚形成保護膜。●加入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社團,掌握最新節目動態 https://lihi1.cc/JQYdw●ADCT小測驗:簡單回答6個問題,幫助異友掌控病情 https://lihi1.cc/fkTEM●抗異大作戰直播講座活動訊息:https://lihi1.cc/8ZPxk
-
2021-08-07 醫療.自體免疫
抗異大作戰/異位性皮膚炎接種新冠疫苗利大於弊!異膚治療如何調整?副作用怎麼辦?
抗異大作戰講座第一場「抗疫!異位性皮膚炎可接種新冠疫苗嗎?」精彩回顧 https://lihi1.cc/RZzbJ接受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已成全民運動,但疫苗可能引發的過敏反應也引發關注,異位性皮膚炎病友更擔心是否會造成症狀惡化。皮膚科醫師分析,在異膚症狀穩定的情況下,病友打疫苗利大於弊,可以安心接種。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與元氣網主辦「異起改變 抗異大作戰」系列直播講座,7月29日起登場,第一場「抗疫!異位性皮膚炎可接種新冠疫苗嗎?」台中榮總皮膚科主治醫師翁毓菁、諮商心理師葉北辰為病友解開許多心中的疑惑。 病友打疫苗萬一過敏 求助醫師辨分明翁毓菁表示,異位性皮膚炎雖是過敏性皮膚炎,但病友的過敏性體質與打疫苗後出現的過敏反應是兩回事,若施打後出現過敏,也可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不用太擔心。但她提醒,異膚病友如果正處於急性發作期,就應先緩打疫苗,等症狀控制下來穩定兩周之後,才是施打疫苗的好時機。三種異膚藥物 接種後停用一周 病友接種後也應留意是否需調整治療用藥。翁毓菁說,有三種異膚用藥在接種疫苗後須停用一周,分別是:Mycophenolate、Methotrexate(MTX)和JAK抑制劑,以免造成免疫力下降,影響疫苗效力。至於外用藥膏和光照治療,以及其他四種常用的口服藥物則無需調整或中斷,建議病友檢視藥袋上的藥名,確認需不需要調整。AZ疫苗曾傳出少數血栓案例,翁毓菁表示,病友施打後萬一發生血栓,即應停打下一劑。此外,不論是哪一種疫苗,若施打後四小時發生急性蕁麻疹且合併有喉嚨緊縮、眼部腫脹等血管性水腫現象,或發生最嚴重的藥物過敏反應「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是一種發生在身體皮膚與黏膜組織上的發炎反應,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居多,是較為罕見的發炎症狀。),應立刻就醫,並禁用前一劑施打過的疫苗。翁毓菁也發現,疫情緊張下,部分病友不敢到醫院看診,但異位性皮膚炎需長期控制,中斷治療會影響效果。她有一位收治多時的病友,就因疫情而中斷治療一個多月,結果病況惡化到必須住院治療。她說,目前醫院都有彈性就醫方式,不想到醫院的病友可多加利用。例如台中榮總,初診病友可線上預約進行視訊看診,複診病友可電話問診。 釐清壓力源 別讓焦慮造成症狀惡化 疫情的緊張引發民眾焦慮,部分病友更感到病灶因此惡化,葉北辰指出,這是因為身心會交互反應,心理壓力增加時,生理症狀會隨之增大,或對原本症狀的忍受度降低。他提醒病友去感受自己有哪些不同的壓力來源,先釐清哪些焦慮來自疫情?哪些來自皮膚疾患?兩者釐清分開後,讓疫情歸疫情、皮膚歸皮膚,就會比較知道如何照顧自己。這段時間要抒解疫情壓力,葉北辰建議病友練習照顧自己的內在狀態,例如專心洗手就是最簡單的做法。他說,洗手時不妨細細感受肥皂的泡沫和氣味、清水沖手的溫度,以及洗後的清爽,讓短短三十秒成為放鬆和享受,再把這種練習應用到生活中,就能隨時讓內在狀態靜下來。接納自己 疫情危機正是轉機 還有些病友因為外在異常,很在意別人的眼光,甚至挫折和自卑。葉北辰也教導病友練習接納自己,除了接納皮膚症狀,也要接納因這些症狀和別人眼光而產生的負面情緒。其次,不妨把危機當轉機,對疫情後的世界展開新觀點。葉北辰說,對病友來說,也許原本認為這世界不是那麼友善,但疫情迫使我們先透過視訊去認識別人,因此後來真正見面時,對方反而不會因病友的異膚症狀投以異樣眼光,病友的焦慮程度下降了,異膚症狀將不再帶來重重枷鎖。●加入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社團,掌握最新節目動態 https://lihi1.cc/JQYdw ●ADCT小測驗:簡單回答6個問題,幫助異友掌控病情 https://lihi1.cc/CfrzJ●抗異大作戰直播講座活動訊息:https://lihi1.cc/8ZPx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