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9
共找到
6985
筆 文章
-
-
2020-09-11 養生.樂活人生
前一天還好好的,隔天老婆突然說要離婚…瞿友寧中年失婚曾茫然:努力工作錯了嗎?
「我拍很多幸福的劇,我自己結婚的當下,也以為那是一輩子的事。」50歲的金鐘導演瞿友寧,以《我可能不會愛你》、《惡作劇之吻》等偶像劇深受粉絲喜愛,他的作品常有浪漫美滿的結局,現實人生中,他卻在40多歲時忽然「被離婚」。事情雖然已經過去多年,這個遺憾至今仍在他心頭蕩漾。 「我離婚是很突然的,前一天還好好的,隔天老婆突然說要離婚。她可能想了很久,但我都沒察覺。」 2007年,瞿友寧和小他9歲的圈外女友結婚,同時忙著拍攝電視劇《美味關係》。婚後,導演工作一樣忙碌,兼顧家庭和工作的不容易,並不是女性獨有的議題。 中年失婚的茫然:努力工作難道是錯的嗎? 「想離婚的原因可能就是我太忙了,忽略了她的一些情緒。她的結束,就像開關一樣,熱情一關掉就都沒有的。」錯愕、茫然、心痛,力挽狂瀾卻也徒然,中年男性失婚的打擊,並不亞於女性,卻較少受到關注。 「當初滿難過也滿遺憾,覺得我到底是做錯了哪些事情。你會覺得自己是不是不值得幸福、不應該被人好好地愛。你想要這個家庭圓滿走到最後,難道是錯的嗎?難道你努力工作,不是為了他們嗎?這些東西不斷在自我撞擊。」 對於愛的渴望、離婚後的自我懷疑,這些好似偶像劇女主角的台詞,卻一句句出自瞿友寧口中。戲如人生,且失婚痛苦不分男女。 兩個人的事,從來不簡單。在名導耀眼的背後,前妻也渴望擁有自己,而不總是「瞿友寧的老婆」。「她不希望她的世界只有瞿友寧的世界,她有自己想要的事業、人生。這件事提醒了我,每個人都是個體,有各自的生命。」 伴侶堅決離開,留下來的人,該怎麼辦? 一顆心就這麼大,別讓「遺憾」占滿寶貴人生 瞿導安靜了半晌,望向窗外,眼神流露著深沉的悲傷。外頭陽光耀眼,那個片刻,擺滿小熊維尼娃娃的辦公室內,異常寧靜。 「這個真的滿難的,我剛就在想,那段時間我是怎麼走過來,顯然真的要轉移注意力、改變生活。」從小就立志做導演、一向對拍戲傾盡全力的他,決定還是要把自己完全投入工作中,療傷止痛。 傷痛中,他也有理性的思考。「既然怎麼樣都挽回不回來,你要讓它持續一年、兩年、三年、五年、還是十年?」 「我現在可以『享受』那個遺憾,這不是當下立刻能做到的,但你必須很快從遺憾走出來,這樣你才能感受更多東西。」 「一顆心就這麼大,如果遺憾占滿了,你就沒有別的東西。但如果讓遺憾剩下20%,你還有快樂、憂傷、生氣可以享受。」 行至中年,累積的遺憾只會更多,但「遺憾」本來就是生命自然的一部分。失婚的打擊,不該打碎整個人生。 「換另一個角度去看這個遺憾也是必要的,即便現在想到時還是滿遺憾,但已經不是那麼involve(沉浸)在那個遺憾裡。」他慢慢接受離婚的事實,同時,打破婚姻的傳統框架。 結婚不是重點,如何經營「快樂的感情」才是! 「框架有太多不實際的東西,婚約可以約束什麼嗎?有法律保障,然後呢?你是在乎這些保障,還是在乎這個愛情所以結婚?如果不結婚就不經營愛情了嗎?那你既然會經營,幹嘛在乎結不結婚?」 我們都忘了,結婚只是形式,感情經營的核心從未改變,卻消磨在日復一日的瑣碎日常中。 針對許多已走入平淡、互看不順眼的中年婚姻,瞿友寧的看法是這樣的。「你只看到吵架這一面,沒看到因為溝通讓你們更了解、因為生活平淡反而需要刺激,你少看很多面向,這件事情就會失去更多。」 「不要忘記,中年開始,你已經有了多元看事情的能力。」 換個角度之外,天性樂觀的瞿導還有一個祕訣,他永遠「往後思考」。「今天吵架很生氣,5天後再回頭看就覺得很無聊。」 面對感情,重新出發,現在的瞿友寧隨遇而安,對於理想的另一半,年齡、職業、背景都不是問題,他期望的是順其自然。「愈自然愈好,自然才會長久,任何的委屈、勉強都可能造成問題。」 彼此尊重、心靈契合,是他對愛情的唯二標準。 每天只要快樂一點點,中年生活仍然值得期待 至於他的事業,依然如火如荼發展中,他監製的同志純愛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將在六月上映,主角是兩個年輕男生。 「我的創作目前還沒有關心到中年,但你的採訪也提醒了我,這塊有很多議題可以談,不是只有退休、子女、家庭問題而已。例如,感情如何保鮮,也很重要。」 最後,瞿友寧給每位總是犧牲自我、奉獻家庭的中年朋友一個建議:試著讓家裡的每個人都獨立起來、學會為自己多著想一點。 即便現在不快樂,只要每天都能快樂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你所期待的生活,終將到來。●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老公退休後超依賴、什麼都要管?還沒得憂鬱症之前,趁早放棄當個「好老婆」.肥胖根源在氣虛?白雁:胖肚子是代謝不良,1招補氣促代謝,減重好輕鬆.40歲後「腰」愈來愈粗?別讓高血壓、腦中風報到,4招找回健康好體態
-
2020-09-11 科別.精神.身心
憂鬱、情變、家庭...桃市青少年自殺通報數增加
世界衛生組織(WHO)訂定每年9月10日為世界自殺防治日,依衛生福利部公布15至24歲年輕族群自殺死亡及通報逐年上升,桃園市政府衛生局這次結合中原大學戲劇社學生,以戲劇方式呈現年輕世代會遇到的家庭與感情問題。由於青年自殺防治議題已是刻不容緩的任務,衛生局邀請中原大學戲劇社學生,透過戲劇演出年輕世代因家庭與感情問題,情境劇內容為,有人在心灰意冷的狀況下選擇結束生命,朋友即刻伸出援手,給予溫暖關懷並陪同尋求專業資源。依據衛生福利部公布,107年15至24歲年輕族群自殺死亡人數有68人,108年有80人,增加12人。桃園市15至24歲自殺通報從107年673人次到108年830人次,增加了157人次,數據有明顯升高的趨勢。詳細分析此15至24歲年輕族群自殺通報原因,第1名為憂鬱傾向、罹患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第2名為感情因素,第3名為家庭成員問題。衛生局副局長蘇柏文說,年輕族群自殺死亡及通報數據明顯升高,其中不少青年在感情方面,如家庭、伴侶等方面有一定的苦惱、煩心事,他呼籲,在面對有憂鬱症狀的青少年朋友時,應該多給予一點關懷。衛生局亦鼓勵可多加使用線上心理諮詢,如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1995及張老師1980等,另外,13個行政區也設有免費心理諮詢面談服務,可以透過電話及網路方式預約,藉由專業人員傾聽、陪伴及引導。桃園市教育局則表示,在校學生如有情緒困擾,可就近尋求導師及輔導老師的協助,如遇學生有自我傷害行為時,導師會主動關懷並提供輔導室及學生輔導諮商中心的輔導資源,透過學校三級輔導機制,建構學生的自傷防護網。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2020-09-11 科別.新陳代謝
放任痛風不管反覆發作 這種疾病會跟著來!
你知道嗎?放著痛風不去治療,會提高罹患腎臟疾病的風險。就有一位60多歲的男性,最近身體檢查顯示腎絲球過濾率58 mL/min/1.73m²,被告知恐怕已經罹患慢性腎臟病第三期。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表示,這名男性自述沒有高血壓、糖尿病,但是這半年來經常痛風發作,1個月就有2、3次關節腫痛,但他沒有就醫,僅在發作時自行吃止痛藥,也並未做持續預防的治療,痛風反反覆覆發作。痛風是指尿酸代謝異常,體內產生過量的尿酸檢查發現,他的血液檢測尿酸值為 9.3 (正常值2.6-7.2 mg/dl),超音波顯示腎臟有許多結石,尿中蛋白質未過量,尿中紅血球稍微增加,於是開始使用降尿酸藥物預防痛風。1個月後痛風未再發作,血液尿酸值為4.8 (2.6-7.2 mg/dl),腎絲球過濾率63 mL/min/1.73m²。何一成指出,痛風是指尿酸代謝異常,體內產生過量的尿酸,或者尿酸的排泄受阻,使得血中尿酸濃度上升,尿酸鈉鹽沈積在關節的滑囊液中,引起急性或慢性關節腫脹疼痛及變形。尿酸鹽晶體沉積於組織或關節腔內所引起的病變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尿路結石和痛風性腎病變。痛風發作的部位,常在腳大拇指近端關節處,突然發生嚴重的紅腫熱痛,也可能發生在腳踝、膝關節、手關節等,發作常在數天到一週緩解,可能一個月會發生數次,但也有數年才發作一次。痛風自行吃止痛藥,小心腎臟損傷!何一成指出,國人罹患慢性腎臟病的原因多為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等,痛風造成腎功能下降可能有2個原因,尿酸沉澱在腎臟組職造成傷害,以及痛風發作時過量服用止痛藥也會造成腎臟的負擔。何一成進一步說明,人體超過60%的尿酸是由腎臟排泄到尿液中,會使尿液偏酸,容易形成尿酸結石,小的結石可隨尿液排出,大的結石會阻塞腎小管或輸尿管。此外,尿酸鈉鹽結晶會沈澱在腎臟毛細血管壁與間質組織,引起發炎反應,會使腎臟萎縮、硬化,導致腎功能異常。痛風反覆發作,腎功能可能出問題治療方面,初期的治療目標為紓解急性痛風的症狀,急性痛風的處方有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但腎功能不佳者不適用,另外還有秋水仙素、類固醇。若血中尿酸值仍高,可用抑制尿酸合成的藥物或促進尿酸排泄藥物(有腎結石不適用尿酸排泄藥物),由於這些藥物可能會使急性發作的症狀更加惡化,用藥宜在急性發作症狀緩解之後的一到兩週之後才開始。一般而言,痛風患者要有兩次以上的發作才會建議使用預防性用藥,但如果關節已經出現損傷、痛風石、尿酸性腎病變也會考慮用藥。最後,何一成提醒,痛風發作是由於尿酸鹽晶體沉積於關節腔內所引起的關節發炎腫痛,造成身體很大的不適,尿酸鹽晶體也可能沉積於腎臟、造成尿路結石、痛風性腎病變、腎衰竭。痛風患者,要注意均衡飲食,勿過多食用含普林食物,每日喝足量水分,並評估使用藥物預防,不僅減少了發作的痛苦,也保護了珍貴的腎功能。延伸閱讀: 愛吃海鮮易致痛風? 醫師說最大原因是「這些」 店都打烊了還不走?吃霸王餐?原來是這個原因走不動  
-
2020-09-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預防新冠不用打針? 港大噴鼻式疫苗11月試驗
(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大學醫學院周三(9日)宣布,與中國內地合作研發的噴鼻式新冠疫苗,已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臨床實驗,是全球唯一進入臨床實驗的鼻噴新冠肺炎疫苗。港大微生物學系袁國勇表示,希望能於11月開始臨床實驗,會在香港招募100名身體健康丶年紀不太大的志願者參與。疫苗研發需要做三期臨床實驗,料最快一年後才能上市,屆時將大規模生產供香港及中國內地使用。日前英國牛津疫苗因有受試者出現嚴重副作用,而暫停第三階段臨床試驗,注射式疫苗的安全性因此備受關注,噴鼻式疫苗可會更安全?袁國勇接受德國之聲查詢時表示,如果比較流感疫苗,注射式和噴鼻式的安全性相約,但針對新冠疫苗目前未有數據;至於噴鼻式新冠疫苗的副作用,仍有待測試。同時預防流感病毒據港大醫學院介紹,將開展臨床實驗的噴鼻式疫苗,是把仍然存活丶但失去毒性的季節性流感病毒載體,加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的受體結合區(Receptor Binding Domain)。噴入鼻腔後,可通過模擬呼吸道病毒天然感染途徑,刺激局部粘膜免疫反應及全身性免疫反應,發揮高度針對性保護作用。該疫苗屬多功能性,除了預防新冠病毒,也可同時針對流感病毒,並具有安全丶使用方便等特點。該疫苗由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新發傳染病國家重點實驗室負責研發,與廈門大學及北京萬泰生物合作試驗及生產,獲中國科技部支持,也得到香港食物及衛生局2,000萬港元資助。全球逾90萬人病亡 拉美重災區目前全球疫苗研發的進度,仍難追上病毒傳播速度。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John Hopkins University)統計,全球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數超過2,776萬,死亡人數突破90萬人。美國疫情最嚴重,累計確診病例超過635萬宗,死亡人數逾19萬人。印度排名第二,確診病例突破437萬,超過7.3萬人死亡。巴西緊接其後,確診病例近420萬,死亡人數迫近12.8萬。俄羅斯是位列第四,確診病例超過103萬,死亡人數1.8萬。全球過半病亡個案都發生在美洲,其中在拉丁美洲,死亡病例已突破30萬人,墨西哥丶秘魯丶哥倫比亞丶智利與厄瓜多的死亡數字尤其高。李澄欣/楊威廉(綜合報導)【 本文章由德國之聲授權提供】
-
2020-09-11 科別.科別
季節交替,哈啾連連....「過敏性鼻炎」有解藥嗎?
夏秋之交,季節交替,也讓不少過敏性鼻炎患者“哈啾”連天。有過敏性鼻炎的朋友們一定深知這久治不爽的毛病是有多麻煩,所以小編在這裡給大家支幾招,怎麼才能預防和緩解過敏性鼻炎。過敏原不同,鼻炎類型也不同過敏性鼻炎按發作時間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季節性過敏,每到花粉散播季節就開始發病,每年發病季節基本一致。還有一種就是常年性過敏性鼻炎,是指每年過敏性鼻炎的症狀持續在9個月以上,多為室內的過敏原,如塵蟎或其糞便所致,可能一年四季都會有症狀。還有的人對於冷熱空氣的轉變非常敏感,冷熱一交替就會產生鼻癢、噴嚏、流涕等症狀。清除過敏原可預防鼻炎了解導致自身鼻炎的過敏原後,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預防。舉個例子,空調作為家庭環境中最容易產生污染的家用電器,定期清潔,對預防黴菌繁殖和塵蟎繁殖很有效,進而可以降低過敏性鼻炎發作的可能性。沖洗鼻腔等方法過敏性鼻炎患者可以用「出門戴口罩,回家沖洗鼻腔」的辦法緩解症狀。鼻腔沖洗適用於大多數鼻炎患者,可以作為日常基礎處理方法。通過清洗可以減少鼻腔分泌物、減少吸附在鼻腔黏膜上的致敏物質,從而減輕鼻炎症狀。對於部分症狀較輕的過敏性鼻炎患者,僅僅靠沖洗鼻腔就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對於症狀較重者,可到醫院就診,必要時,根據醫囑增加鼻噴劑和口服藥物等治療手段。過敏性鼻炎到底能不能治療?治療有兩個層次,一是通過手術或使用某種藥物而達到終身不再發病,也就是大家所說的「根治」;二是通過長期使用藥物控制症狀不影響生活,也就是「藥物控制」。●根治有難度,但並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理論上來說,只要脫離過敏原接觸,或者是通過特異性免疫治療阻斷了過敏的環節,是有可能起到根治過敏性鼻炎的效果的。但實際上,脫離過敏原接觸的難度很大,比如豚草過敏需要更換生活地區,這一點普通人就做不到。即便是特異性免疫治療,也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一方面是治療時間長,另一方面是導致過敏的物質很多,單一脫敏未必有明顯效果。●藥物控制是比較可行的通過鼻腔沖洗、鼻噴劑、口服抗過敏藥的搭配選擇,大多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或者是減輕症狀,縮短病程。也確實有部分人經過正規治療仍然沒有理想效果,這些人是目前治療的難點。總之,對於過敏性鼻炎,預防勝於治療。出門勤戴口罩很必要;注意換季溫度的急劇變化,注意保持居室清潔衛生,加強自我防範;採用藥物治療可以起到控制緩解症狀的作用,但需要遵循醫囑喲。除了上述幾點,還要補充一點:適當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自身免疫力。希望大家不再被鼻炎困擾!作者:朱穎瑩(上海市疾控中心)(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09-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醫用口罩打鋼印9月17日上路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將強制國產醫用口罩在兩周內逐片以鋼印標示醫用(MD)及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衛福部食藥署今天預告「平面式醫用口罩之標示應刊載事項」 ,國產的平面醫用口罩,包含一般醫用和外科手術口罩都應在口罩本體以鋼印標示「MD」及「Made In Taiwan」字樣,新制預計9月17日上路。食藥署預告表示,除了標示或宣稱具N95效果及專供外銷用的醫用口罩,皆應於口罩本體上,距離邊緣1.5公分內,以鋼印標示「MD」(即Medical Device)及「Made In Taiwan」字樣,且字高不得小於0.4公分。新制預計從9月17日上路,意即這天後民眾拿到的醫用口罩都會印上鋼印,而沒有這些鋼印的醫用口罩,則必須於12月17日前回收所有市售品,連同庫存品送經直轄市或地方衛生單位驗章後,才能再次販賣。因應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疫需求,本次預告縮短預告天數,預告期僅三天,民眾若對內容有任何意見或修正建議,至「衛生福利法規檢索系統」或「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眾開講」網頁陳述意見。
-
2020-09-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指揮中心證實:在查的「那一家」就是豪品
口罩國家隊爆第二家混陸貨,「口罩國家隊」豪品國際實業公司也涉嫌從大陸地區進口非醫療用口罩,冒充台灣製造醫療用口罩出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並未發現混充實名制的狀況。莊人祥表示,豪品便是之前指揮官透露正在查的另一家口罩國家隊,廠商進口一批非醫用口罩,因有對外販售流通的嫌疑,9月9日已經移送地檢署,但與之前加利不同,目前未發現混充實名制狀況,後續交由地檢署調查。這些從中國大陸進口的口罩既然未進入實名制販售,都流向何方?莊人祥則表示,目前僅知進口了700多萬片,都是大陸非醫用口罩,尚有300多萬片在倉庫,也就是400多萬片在市面流通,知道是外盒有混用,其他部分由物資組提供詳細回應。未來針對口罩混充狀況,會在兩周內針對台灣製造醫用口罩,不論成人和兒童用的都需要鋼印「MIT」及「MD」標示,避免裝備運至國外,持續追蹤不良廠商,若發現混用,將嚴辦工廠。
-
2020-09-10 橘世代.愛玩橘
中秋必備/農遊券2.0開跑 4步驟拿到柚香券!
中秋節到了,應景的文旦柚不能少!農委會加碼推出農遊券2.0的「柚香券」,希望柚子盛產季節,幫助農友拓展銷售。9月5日起,到指定67家農會超市單筆消費滿600元文旦,就可登記250元柚香券1張,每一身分證或居留證限可登記一次,單筆消費滿1000元以上文旦可登記2張相當500元券。四步驟登記領取柚香券1.在9/5至9/13期間到指定農會買600元以上的柚子單筆消費滿600元(含)以上的文旦即可登記250元柚香禮券,單筆消費滿 1,000元以上的文旦可登記250元「柚香禮券」2張,單筆消費(一個發票號碼)及每一身分證或居留證號限登記1次(每次最多2張),限量3萬張。2.在現場上「柚香禮券」活動網站登入買完柚子之後,現場上網至「柚香禮券」活動加贈登記網頁填入姓名、身分證或居留證號碼、手機號碼、電子信箱與發票號碼等相關資料,再由農會超市人員輸入業者碼後,點擊「送出行銷活動登錄資料」,即完成登記。3.9/15記得收簡訊取得通知109年9月15日開始發送簡訊、電子信箱通知消費者領取票券,票券使用期限至109年11月15日。4.收到簡訊開啟連結就領取完成收到簡訊通知就代表自己搶到限量的柚香禮券了,只要開啟簡訊,點擊票券的連結,輸入完驗證碼之後就完成取票,接著只要到指定農會,讓超市人員掃描之後就可以消費,另外禮券只能一次使用,不能找零。農委會提醒民眾,這次不採抽獎,是先搶先贏,因此民眾越早登記,越容易拿到柚香禮券哦!「柚香禮券」也可到農委會合作農會超市消費,選購其他在地農特產品。※以上相關資料如有出入,請以農委會最新公告為準。延伸/迎中秋「柚香券」9/5開跑!買1000元送500元延伸/8/31紙本藝Fun券開跑!超完整使用方式一次就看懂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9-10 橘世代.愛玩橘
你的農遊券用了嗎?倒數七天 百萬張農遊券未使用
農遊券效期只到本月17日,剩下不到十天,各地農會都出現消費熱潮,甚至一天補貨兩次,但仍有近三成民眾、140萬張還沒使用,當初主要希望「振興」休閒農場,但統計高達七成用在農會超市購買農產品,挨批成了「農會券」。農委會表示,未用完的農遊券會「回收」挪作教育或公益使用,讓資源效率極大化,很多到農會超市消費的也不一定是本地人,而是到當地旅遊的遊客。農委會休閒產業科長楊欣佳表示,上周已發送簡訊提醒民眾盡快使用農遊券,沒使用的農遊券不會延長使用日期,也不會再寄送提醒簡訊。截至昨日為止已消費360.5萬張,約有七成用在農會超市、農民直銷站購買農特產品,其餘三成則是餐廳、休閒農場等地。由於農遊券耗資不少經費建置網頁及相關系統,將近140萬張農遊券沒有使用,可能造成資源浪費,楊欣佳指出,希望最後使用率可以突破九成,若過期沒有使用的農遊券將「回收」,剩下的額度會研擬用在戶外教學、食農教育等校園或公益場域,將資源效率極大化,相關規畫還在討論當中。針對農遊券挨批變成「農會券」,楊欣佳說,很多到非都市農會超市購買的消費者其實都不是本地人,而是到外縣市、鄉村旅遊,因此順道去農會超市使用農遊券,且消費金額一定都超過250元,可創造更多經濟效益。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教授楊明憲說,特地到休閒農場旅遊還要時間跟交通費,成本相對高,而且250元到休閒農場也許只能吃一餐或買小東西,誘因不足,因此大部分民眾還是到農會超市購買日常吃喝用品。楊明憲指出,如果發放農遊券是希望達到鼓勵出遊的政策目的,未來應該要提出分流或差異化作法,如提高休閒農場的農遊券消費面額,或是要求休閒農場也提出相對應的優惠,像是很多商家都自行提出使用三倍券的優惠,才能發揮更大的鼓勵效用。楊明憲說,農遊券這次主要用在農會市場等農特產品消費,不過最後消費金額通常都會大於面額250元,仍有一定的經濟刺激效果,也可以引導民眾未來多到農會超市消費。這次各部會推出的優惠券及行政院的三倍券,其實農遊券算是相當成功,因為是純粹的電子票券,發放程序跟方式也相對簡便,可作為各部會、行政院未來參考。雲林縣前農業處長、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李武忠說,農遊券沒有設下太多的消費使用限制或針對性,誘因相對比較強,但仍有將近一四○萬張沒有使用,代表不一定能發揮當初預期的乘數效應,而農委會又將發放柚香禮券,規定購買滿額的文旦才能申請,有特定的消費使用限制,效果一定會比農遊券還要差,難以發揮效益。李武忠指出,農業不能老是透過發放禮券來刺激消費或行銷,尤其相同的手法要避免一而再、再而三去作,否則到最後民眾會愈來愈不願埋單,也浪費投注的資源。延伸/迎中秋「柚香券」9/5開跑!買1000元送500元延伸/8/31紙本藝Fun券開跑!超完整使用方式一次就看懂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9-10 養生.保健食品瘋
穀胱甘胺酸是什麼?我們真的需要補充穀胱甘胺酸嗎?
讀者Kevin Liu2020-7-29在臉書詢問:教授您好,又來叨擾您。在網上看到有人鼓吹服用NAC當健康食品服用。有空再麻煩教授解析一下。感激萬分我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就回答:「這篇文章大致正確,但有兩個嚴重錯誤。它並沒有很明顯鼓吹要吃,倒是有其他幾個網站明顯鼓吹要吃。我有發表過一篇有關 NAC的文章。」這篇文章的作者是陳思廷藥師,沒有日期,標題是:解毒新希望,穀胱甘胺酸(GSH)前驅物-乙醯半胱胺酸。我把它的幾個重點整理如下:1.穀胱甘胺酸(glutathione,簡稱GSH),是肝臟解毒過程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2.穀胱甘胺酸是一種短鏈的胜肽(小段的蛋白質),口服小段蛋白質到胃部就會被胃酸及專門分解蛋白質的胃蛋白酶給分解。3.乙醯半胱胺酸(N-Acetyl Cystein,簡稱NAC)則能在人體內快速有效率的轉化成穀胱甘胺酸。4.NAC雖然是一個絕佳的天然健康產品,但由於NAC是一種短鏈的蛋白質…。上面的第一點是正確,第二點是有些爭議(等一下會解釋),第三點有兩個錯誤:(1)N-Acetyl Cystein是錯誤,應該是N-Acetyl Cysteine才對(2)《轉化成穀胱甘胺酸》也是錯誤,因為NAC只是轉化成Cysteine,然後Cysteine才被用來合成穀胱甘胺酸。第四點則是錯的離譜,因為NAC並非天然,更不是蛋白質,而是人工合成的氨基酸(乙醯化的半胱胺酸)。讀者William Chen在2020-8-20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林教授 平安!在書店架上看到您的書,我隨即把前兩本都看完了,實在是受益匪淺,許多我們信以為真的營養認知,原來都是不正確的!有朋友來找提及「glutathione」,又提到有許多好處,排毒、養顏美容、美白、保肝、安眠、癌症放療補助、食品添加物 … 宛如神仙妙藥!我不解和好奇所以上網查,結果又令我嚇一跳,竟然有那麼多有關於「谷胱甘肽」的文章、產品、研究,因我並非生化領域的專業背景,所以想請教您的專業科學意見。特別在我仔細爬文後,發現有的說GSH無法透過飲食取得和吸收,有的又說可以完全吸收,莫衷一是!還有關鍵的問題是:我們真的需要「補充」GSH嗎?因此想請林教授協助解疑,謝謝!沒錯,網路上的確是把穀胱甘胺酸(穀胱甘肽)說成是神仙妙藥,無所不能,而網路上也的確有人說它無法通過飲食攝取(例如上面提到的那篇陳思廷藥師的文章),但也有人說可以。William Chen所提供的那個網路連結打開的文章是《微笑藥師》在2018-9-3發表的,標題是《口服穀胱甘肽可否被身體吸收?》。這位藥師有提供5篇研究論文來支持他《口服穀胱甘肽可以被身體吸收》的論調(發表於2102,2014,2015,2017)。但問題是,絕大多數的研究論文並不認為口服穀胱甘肽可以被身體吸收,而近幾年發表的論文也都不認為口服穀胱甘肽可以被身體吸收,例如這篇2019年發表的:The absorptive effects of orobuccal non-liposomal nano-sized glutathione on blood glutathione parameters in healthy individuals: A pilot study(口腔非脂質體納米穀胱甘肽對健康個體血液中穀胱甘肽參數的吸收作用:一項初步研究)。還有,這位藥師提供的5篇論文裡有兩篇是認為口服穀胱甘肽可以使皮膚美白,可是這種論調是被高度懷疑的,例如下面這三篇論文:2016年:Glutathione as a skin whitening agent: Facts, myths, evidence and controversies(穀胱甘肽作為皮膚增白劑:事實,神話,證據和爭議)2018年:Glutathione for skin lightening: a regnant myth or evidence-based verity?(穀胱甘肽用於美白肌膚:是神話還是基於證據的真實性?)2020年:Systemic Glutathione as a Skin-Whitening Agent in Adult(全身性穀胱甘肽作為成人的美白劑)一些規模較大,信譽也較好的健康醫療網站也都是說口服穀胱甘肽的效果不好,例如WebMD和Healthline。所以,這位藥師很可能是為了凸顯他的與眾不同,而挑選了幾篇與眾不同的論文。只可惜,這些與眾不同的論文並沒有得到醫學界廣大的認同。至於讀者William Chen所問的《我們真的需要「補充」GSH嗎?》,答案是不需要,因為GSH本來就是我們身體自己會合成的。如果真的有所謂的《GSH缺乏症》,那也就需要注射GSH,而不是口服。原文:穀胱甘胺酸、乙醯半胱胺酸,瑕疵資訊
-
2020-09-10 橘世代.愛玩橘
藝Fun券中獎了!怎麼領?3步驟就能輕鬆領
第二波「紙本藝Fun券2.0」於9月8日以抽出幸運生日方式公開抽籤,最後抽出生日「04、06、09、11、16、18、20、30」的參與民眾得獎,總共65萬9,068人獲得每份600元紙本藝FUN券,可用於電影院、書店、藝文場所等。並在昨日(9月9日)開放至7-Eleven、全家、OK、萊爾富等全台4大超商領券,領券時間為09:00-21:00,不限原登記的超商及店家。簡單三步驟,領到紙本藝FUN券1.到四大超商事務機,點選藝FUN券專區2.插入健保卡,列印取票收據(小白單)3.持取票收據(小白單),到超商櫃檯換取票券!使用方法紙本票券分為100元、200元、300元各1組QR Code及條碼,民眾進行藝文消費時,只要出示「紙本藝FUN券」讓店家掃取QR Code或條碼,或於線上購票時輸入身分證字號及票券上的登記識別碼,即可完成。文化部特別說明,「紙本藝FUN券」一人一張,限領一次,損毀無法再補發。「紙本藝FUN券」同樣可用於看展覽、看表演、看電影、買書、買唱片、買工藝品、逛文創園區、參加藝文體驗,以及打賞街頭藝人等,使用期間至明(110)年2月28日止,逾期即失效。延伸/仙角百老匯9 世界最大的銀髮舞臺秀!延伸/8/31紙本藝Fun券開跑!超完整使用方式一次就看懂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9-10 養生.家庭婚姻
年過60卻愈愛愈有滋味!劉黎兒、王銘琬 夫妻感情保鮮靠這秘訣
「在日本,她是王銘琬的太太;在台灣,我是劉黎兒的先生。」旅日職業棋士王銘琬一開口就是幽默,身旁的旅日作家劉黎兒眼裡盡是笑意。兩人專業領域各霸一方,台日兩國各有知名度,興趣、個性則大相逕庭。結婚多年,劉黎兒從沒學過圍棋,但通霄趕稿總有王銘琬默默守護;二度拿下本因坊頭銜的「棋王」王銘琬四處推廣純棋,則有「無料經紀人」劉黎兒愛相隨。這個月,是他們發起純棋教學屆滿兩周年的日子。「其實我們也很常吵架啊!都覺得對方記不住10秒前說過的話,彼此常常會說『你剛剛明明說那樣』、『我明明不是說這樣』。」王銘琬笑著,轉過頭看了看身旁的妻子,劉黎兒又是笑彎了眼,兩人忍不住拌嘴,甜蜜模樣羨煞旁人。 劉黎兒是資深媒體人,長年在各大媒體寫專欄、寫書,描繪日本社會脈動與文化觀察,也寫令人臉紅心跳的兩性關係。以「忘齡女人」自詡的她,近年更投入熟齡議題的書寫;在熱情、愛講話、急性子的她身上,真能見識到「年過60又怎樣」的帥氣與自得。 活化腦力防失智!夫妻齊心推廣純棋 這兩年,她和王銘琬在日本和台灣大力推廣「簡單版的圍棋」─純棋,10分鐘就能上手,有預防失智的效果;令人驚訝的是,就連失智老人都學得會! 一般圍棋使用的是19路棋盤(縱橫各19條線),純棋使用的則是7路或9路棋盤,以「子多為勝」為原則,非常簡單,堪稱3歲到100歲都可以玩。不只能活化腦力,更有促進跨世代交流的意義。 去年底,劉黎兒回台宣傳新書《最高!極品1人樣》時,還不忘抓緊時間和王銘琬跑了多間小學、安養院甚至廟宇,短短幾天內指導了500多位民眾下棋。 如今,日本和台灣已累計教學數百場,教學人數在日本累計超過3千人,台灣則將近2千人,發出的棋具超過5千組。 王銘琬:希望人人都能享受圍棋樂趣 小朋友都能輕易學會的純棋,竟要出動世界級職業棋士親自教學,這其中有什麼奧秘? 「圍棋一直給人高高在上、很困難的感覺,傳統觀念就是你的棋力愈高、愈有價值,等於你不懂圍棋,就沒資格享受下棋的快樂,但我認為這是錯的。尤其當AI(人工智慧)下棋已經可以贏過人類,那是不是代表AI比人類更有價值?這是很偏差的方向,圍棋應該是更全面的。」 主張人人都有權利享受圍棋,年近60的王銘琬下定決心,他的「第二人生」除了繼續在圍棋界比賽,還要以「純棋」的方式,把這份樂趣帶給完全不懂圍棋的一般民眾。 純棋帶來喜悅!第二人生要做有價值的事 時間回到兩年前,2018年2月,王銘琬第一次的純棋教學現場在日本岩手縣大船渡,對象是安親班小朋友和日照中心老人,「他們都學會了,當時的棋子還是紙做的,但大家都玩得很開心,帶來的喜悅超乎想像,我們發現這個方法的確可行。」 陪同教學的劉黎兒同樣驚喜,「你看到所有人本來完全不會下棋,但回去以後他都可以當老師,老人都很開心,一直跟王銘琬鞠躬。福島核災後我推廣反核還要被人家罵,做這個到處被人家感謝,太值得了!主要是看到很多笑容,感受到這是很有價值的事情。」 隨後,2018年6月,夫妻倆返台,「我們兩個跑去夜市買很便宜的棋具,一套是黑子180個、白子180個,再各分成45個。我們就坐在床上一顆一顆數棋子,分好了再趁聚餐時帶去教朋友,飯後強迫大家學,哈哈!」劉黎兒說。 正式擁有精美棋具,是同年8月王銘琬現身《2018幸福熟齡論壇》演講,對上百位民眾教學;而每位聽眾手上拿到的棋具組,也是夫妻倆親手包裝的。「我們坐在地上一個一個包,好像家庭工廠。」 每一場純棋教學,都為夫妻倆帶來滿滿回饋,他們堅信這是一條正確的路,更是該做的事。台日兩國媒體紛紛報導,愈來愈多學校、安養院、企業爭相邀約;出版社也找上門,王銘琬的新書《用純棋10分鐘學會圍棋》今年初熱騰騰出爐。 純棋愈來愈夯,劉黎兒成為活動接洽窗口,協助王銘琬安排台灣的教學活動,現場則負責拍照紀錄,並以旁觀者的角度提供建議。 一盤純棋,竟讓失智老人找回快樂與自信 她聊起一次印象深刻的經驗,「我們在雲林的日照中心教學,我看到有中度失智和輕度失智的老人一起下棋,輕度那位還會偷吃步,趁對方沒注意偷偷多放幾個棋子。我說『不行,要一人一次』,他看中度失智那位棋子擺不好,還會幫他放好,但是我一不注意,他又趕快多放幾個棋子下去,哈哈!」 「照顧人員也很想學,我們另外幫他們開課。陪老人折紙久了,自己都覺得沒意思。」 失智長輩並非什麼都不會,簡單的純棋就能讓他們找回最純真的快樂與自信,也為人際互動開啟全新想像;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是王銘琬心目中圍棋的本質與意義。 熟齡夫妻也能感情保鮮,擁有自由是關鍵 一場純棋,兩人同心協力;他們是夫妻,也是工作夥伴。 劉黎兒不諱言,「常吵架啊,為了活動細節的意見不一樣。例如我說『第一場的教法比較好,你幹嘛換?』但他滿好的啦,要是我被人家這樣講…哈哈!」 王銘琬幽默回敬,「喔妳知道啊?我以為妳不知道耶!不過憑良心講,脾氣有比年輕時候好一點啦!」劉黎兒又笑了,熟年夫妻拌嘴,仍像甜蜜小情侶打情罵俏。 「以前他比賽非常忙,還要帶2個小孩出去吃飯,我每次回台灣宣傳新書都是一個人。福島核災後我反核,寫了5本書,可以短時間收集那麼大量的資料,就是因為有他幫忙。」劉黎兒說。 「我也做環島反核演講,常遇到有人抗議,王銘琬就當我『史上最弱』的保鑣。那7年他都有一直陪我,這2年我就回饋他啦!算是當他的助手。我們現在能這樣有默契,跟一起反核過有一點點關係,哈哈!」 許多夫妻退休或年屆熟齡之後,彼此愈看愈討厭;劉黎兒與王銘琬的相處時間也很長,卻是愈愛愈有滋味。秘訣無他,劉黎兒強調「自由」。 「兩個人都要有自由,才能建立很強的自我、維持彼此的魅力。他30幾年來都放我滿自由的,我還能寫情色文學啊!有人跟他說『叫你老婆不要寫那些亂七八糟的』,他說『不會啊,我老婆寫得很真實』。他對我做的事情是肯定的。」 「日本職業棋士待遇很高,但他不會以收入的高低來評斷我的工作值不值得,他覺得我做我的工作做得很好,這樣我才會是一個好的狀態。」互相尊重,永遠是婚姻經營不變的關鍵字。 不讓圍棋失傳,夫妻倆要用純棋翻轉未來 「這兩年純棋發展速度超出我們想像,現在只靠我們兩個有點累,但是做得很開心。每次去不同的地方教學就當作旅行,我就會寫文章,寫當地的文化、美食、建築啊!」和老公征戰各地,劉黎兒樂在其中。 王銘琬強調,「把圍棋變成零門檻,我們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以前圍棋門檻太高,人口一直在減少,但圍棋是人類最高智慧,要是失傳很可惜。」 儘管圍棋界仍有不少傳統人士反對純棋,但夫妻倆樂觀地說,「現在下圍棋的人口不到1%,那99%在我們看來都是準純棋人口。盡力做到最滿,人生無悔就好。」 年過60又怎樣?年近60又如何?劉黎兒和王銘琬在原有的事業之外,又共同擁有全新的生活目標,有自己,也有彼此。對人生依然熱情如火,60歲仍有無限可能。熟齡的幸福路上,原來真的可以很幸福!●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老公退休後超依賴、什麼都要管?還沒得憂鬱症之前,趁早放棄當個「好老婆」.肥胖根源在氣虛?白雁:胖肚子是代謝不良,1招補氣促代謝,減重好輕鬆.40歲後「腰」愈來愈粗?別讓高血壓、腦中風報到,4招找回健康好體態
-
2020-09-10 養生.健康瘦身
每餐吃糙米鮮魚竟胖10公斤!醫師親身示範「限醣飲食」,1周瘦3公斤
我也因為限醣飲食成功減重我自己也過著超級限醣的生活。我是從2002年開始的,在那之前是標準的代謝症候群患者,因為限醣飲食而有了戲劇性的改善。那麼就以我為例,為大家介紹限醣飲食的減重效果。我現在的身材是身高167公分、體重56公斤,跟學生時代相差無幾,不過這是開始限醣飲食後才得以維持的。我從40幾歲開始有代謝症候群,50幾歲時曾經胖到66公斤。之所以體重增加並不是我不重視養生,其實我比一般人更在乎健康。我每個禮拜打2、3次網球,也會上健身房,在醫院吃的是糙米、魚、青茶,在家也很少吃油腻食物,吃魚比吃肉還多,跟一般中年人比算是很健康的。我運動、吃日式飲食、少油,當然也不攝取過多熱量。也就是說,當時的我飲食是日式風,每餐一定都吃飯,從預防肥胖的觀點來看,我可說是模範生。但是我的肚子卻從40幾歲開始隆起,體重66公斤,比標準體重多了10公斤。為什麼會這樣,當時我也無法理解。現在回想起來,應該是打完網球後做了不該做的事。在每週2次的練球後,我會留下來跟大家暢飲啤酒,最後再喝日本清酒收尾。當時不知道那種喝法根本就是要增胖的喝法,於是小腹不斷隆起,完全就是代謝症候群的樣子。2002年我所服務的高雄醫院導入限醣飲食法,我很清楚它的成效,因此毫不遲疑地開始限醣飲食。結果真的令我大吃一驚,患者們的資料當然都顯示出它的效果,但是親自試過之後才感到吃驚。我的體重馬上減輕,過程是很標準的,第一週減輕2公斤,到下一週便滅了3公斤,之後慢慢掉,結果半年内甩掉10公斤。我之所以開始限醣飲食是因為發現得到糖尿病,我們家本來就有家族遺傳,身為醫生,我當然很努力預防,可是還是出現代謝症候群,終於得到糖尿病。所以我等於是用自己的身體證明了我們以為的預防肥胖知識、預防糖尿病的方法有多麼不足,飲食攝取過多醣類有多麼危險。請大家放心,只要限制醣類攝取,就能改善肥胖情形,也能預防糖尿病。即使得到糖尿病,只要持續限醣飲食,就能過著跟正常人一樣的生活。限醣比限制卡路里更能瘦下來的理由 ─ 能夠燃燒更多脂肪限制醣類攝取更容易瘦,還有另外2大理由。第一個是,吃進大量醣類後,身體的脂肪會有一段時間是不燃燒的。但是攝取少量醣類時,進食的同時身體的脂肪也會燃燒。另外一個理由是,飲食中醣類多時,一旦攝取過多卡路里,多出來的葡萄糖會變成脂肪留在體內。但是少醣的飲食生活,過多的卡路里會被排出體外。人體需要葡萄糖與脂肪酸以取得能量,或許大家不常聽說「脂肪酸」這個名詞,但只要把它想成是食物裡的油就可以。人一旦變胖,油會囤積在皮下以及內臟周圍,因為在常溫下是固體狀,所以是脂肪,所謂的「體內脂肪」指的就是這個。每個人都要從葡萄糖與脂肪酸獲得能量,攝取大量醣類的人與不大攝取醣類的人兩者比例不同。醣類多的人,身體會先消耗葡萄糖,反而不大利用脂肪酸。相反的,飲食攝取少量醣類的人會充分利用脂肪酸。這影響了進食時燃燒身體脂肪的比例,以及吃進過多卡路里時,身體會採取的處理方法。飲食主要攝取醣類的人,一用餐血糖就增加,飯後會有一段時間只消耗葡萄糖,而不大燃燒脂肪。而且一旦吃太多,多出來的葡萄糖的卡路里會變成脂肪留在體內,加上身體不大將脂肪變成脂肪酸加以運用,雙重作用下更容易囤積。也就是說,飲食攝取大量醣類時:•飯後會有一段時間不燃燒體內脂肪•會分泌大量肥胖荷爾蒙,使多出來的卡路里(葡萄糖)容易變成身體的脂肪•身體不大利用脂肪酸,更不容易減去脂肪這就是為什麼飲食攝取大量醣類時,吃進過多卡路里就會變胖的原因。不大吃醣類的人因為血糖不大增加,所以進食時也持續消耗脂肪酸,也就是說,身體的脂肪仍會繼續燃燒。加上善於利用脂肪酸,吃進身體的多餘營養不會變成脂肪囤積體內,而會變成血液裡的脂肪酸,脂肪酸燃燒產生酮體 (ketone bodies),如果量大於身體所需,便會隨尿液排出體外。酮體有熱量,等於在排出多餘的卡路里。那麼,飲食攝取少量醣類時又會如何呢?•身體懂得利用脂肪酸,進食中體內脂肪仍繼續燃燒•多餘的卡路里不會變成體内脂肪,會變成血液裡的酮體•多餘的卡路里變成酮體,隨尿液排出體外也就是說,少醣的飲食生活讓身體脂肪隨時保持在燃燒狀態,多餘的卡路里也會被排出體外。加上分泌出的肥胖荷爾蒙少,這就是飲食限醣之後,不限制卡路里也能瘦的理由。可以盡量吃,卻有斷食的效果「不需強忍,美食吃到飽,卻跟斷食一樣有減重效果」,這句話道出了限醣飲食可獲得的最大好處。斷食的減重效果確實很好。斷食原本是佛教等宗教的僧侶們修行的一環,最近受到養生風潮的影響,年輕人也開始參加斷食營體驗斷食,而我以前就試過了。斷食也分種類。除了水,不吃任何食物的稱為「本斷食」,我經歷過10次以上的名稱斷食,也做過一次本斷食。本斷食相當辛苦,但是結束後心靈變得很平靜,身體也變好,更重要的是可以快速甩掉體重。當然結果也因人、因方法而異,不過可以一口氣減少3、4公斤。什麼都不吃好像理所當然可以減重,但這並不是單純不攝取熱量帶來的效果。什麼都不吃意味著也不吃醣類,因此得以切換能量的吸收方式才是重點。我們曾經提到,人類所需要的能量來自於葡萄醣與脂肪酸,現代飲食中含有許多醣類,因此葡萄糖較佔優勢,以致人體不大吸收脂肪酸。而斷食不吃醣類,缺少來自醣類分解的葡萄糖,便不得不分解儲存體內的脂肪,將它變成脂肪酸供身體使用。也就是說,藉由斷食,強制將依賴葡萄糖的生活切換爲燃燒脂肪酸的生活,因此身體狀況會變好,變成易瘦體質。身體愈懂得利用脂肪酸就愈容易瘦,限醣飲食的減重效果跟斷食是一樣的。先從迷你限醣飲食開始首先要記住,限醣飲食有3種類型:第一是標準限醣飲食,一天3餐中,只有1餐可以攝取主食等的醣類,剩下的2餐要避開包括主食在内醣類含量高的食品。攝取醣類的那一餐可以是早餐可以是午餐,但不要是晚餐,因為晚飯後要準備睡覺,全身都會休息,連大量消耗葡萄糖的大腦也要休息,葡萄糖不太會被消耗利用,肥胖荷爾蒙所囤積的脂肪會直接留在體內,所以晚餐最好不要吃主食。第二種是超級限醣飲食,早中晚3餐都要避免醣類含量高的食品,因為只要不攝取醣類,血液裡的葡萄糖(血糖)就會急速增加。採用這個方法,一天中沒有任何機會讓肥胖荷爾蒙大量分泌,因此減重效果最好,幾乎每個人的體重都能在幾天內開始下降,持續半年左右,就能降到標準體重並且維持下去。第三種是迷你限醣飲食,一天3餐只有晚餐要避開高醣食品,因為三餐中只有一餐限食,做起來很輕鬆,不過體重的減少速度較慢。限醣飲食次數愈多,減重效果愈好。但是會有人對不吃主食一事感到不安,這是因為我們長久以來都以白飯、麵包為主食,被要求不吃當然心生疑慮。有疑慮的人請從迷你限醣飲食開始嘗試,體驗一餐不吃醣類的生活,應該會知道做起來還滿輕鬆的。限醣飲食要這樣吃我們提倡的減肥法只要在飲食上限制醣類,方法很簡單,接著就來介紹該怎麼吃。首先,我將這個飲食法的特徵歸納為以下10點。限醣飲食的10大守則:1. 魚貝、肉、豆腐、納豆、起司等,主成分為蛋白質及脂質的食品要確實攝取。2. 盡量避免攝取醣類,尤其是白麵包、白米、麵食以及零食、白砂醣等精製的醣類。3. 主食最好是未精製的穀物,像是糙米、全麥麵粉等。4. 少喝牛奶、果汁等飲料,最好喝無添加物的豆漿、水、煎茶、麥茶、烘焙茶等。5. 醣類含量少的蔬菜、海藻、菇類等可適量攝取,水果少量就好。6. 要積極攝取橄欖油以及魚油(EPA、DHA),並減少攝取亞麻油酸。7. 可以吃美乃滋及奶油,但要是無醣的美乃滋。8. 可以喝蒸餾酒(日本燒酒、威士忌、白蘭地)。但是釀造酒(啤酒、日本清酒等)少喝。9. 零食以及下酒菜要以起司、堅果類為主,適量就好,不可以吃糕餅以及水果乾。10. 盡量選擇不含化學合成添加物的食品。以上為「限醣飲食的10大守則」,是限醣飲食的精髓,這是不吃主食,只吃配菜,但是更顧及健康的吃法。如果能夠以此為準則選擇食物,吃的量沒有特別限制,只要不是極端的大胃王,可以吃到肚子飽了、滿意為止。書籍簡介書名:京都名醫的吃到飽減重法:醫生親證有效,瘦身不受苦的限醣飲食法作者: 江部康二出版社:商周出版出版日期:2019/07/06 作者簡介/江部康二醫生,財團法人高雄醫院理事長。1950年生,京都大學醫學院畢業,透過在京都高雄醫院的臨床工作,確立能有效減肥、治療糖尿病等疾病的劃時代「限醣飲食」減重法。自身也因為這套飲食法,成功在半年內減重十公斤,並克服糖尿病。之後根據高雄醫院超過一千三百位患者的症狀,證明了限醣飲食對肥胖、代謝症候群、糖尿病等,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也受到許多社會名流熱烈支持。另有《我想跟著名醫這樣吃,半年瘦10公斤》(采實文化)、《美味低醣常備菜108道》(台灣東販)等諸多著作。延伸閱讀: 日本名醫誠心建議:想健康,就「不要跑步」!
-
2020-09-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萬人泳度日月潭 陳時中:將找體育署、南投縣政府討論
南投縣9月底規畫舉辦萬人泳度日月潭活動,但縣府因為擔心疫情,向衛福部請示是否續辦,指揮官陳時中今在指揮中心例行記者會中被問及此事,指出今天已收到相關資料,但沒收到活動相關防疫計畫書,考量距離舉辦日沒幾天了,會直接體育署、南投縣政府討論。指揮中心也再次呼籲,民眾出入醫療照護機構、大眾運輸、賣場市集、教育學習場所、展演競賽場所、宗教場所、娛樂場所及大型活動等人潮擁擠或密閉場所時,請務必戴口罩,並應落實勤洗手、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習慣,以降低感染風險。
-
2020-09-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牛津團隊疫苗試驗暫停 陳時中:安全性漸獲重視
牛津團隊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臨床試驗,因受試者出現脊髓炎不良反應而喊停。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近期國際大廠對於緊急授權態度漸趨保守,安全性獲重視。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延燒全球,疫苗研發是讓全球恢復正常生活的一線希望。其中,牛津大學和國際知名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合作研發的腺病毒載體疫苗,已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被認為是目前最有可能搶先問世的疫苗,昨天因一名試驗參與者出現無法解釋的疾病,已暫停疫苗試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天在記者會表示,在臨床試驗的過程中,是否有副作用、不良反應本來就是監測的一大重點,該項臨床試驗主要是看到一例個案出現脊髓炎的嚴重不良反應,為了安全起見,才會先暫停臨床試驗,釐清不良反應和疫苗是否有關。張上淳強調,這是疫苗臨床試驗中相當重要的一環,釐清後再由專家小組評估是否繼續進行,國內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也會密集監測是否出現不良反應,一旦碰到同樣會暫停。陳時中表示,臨床試驗本來就是為了發現問題、確認效果而設計的程序,有問題發生並不意外,但如何謹慎處理相關案情或有無隱瞞,是外界更關心的。陳時中說,前陣子大家對緊急授權使用都很感興趣,但近來可以看到各國態度漸趨保守,認為安全性需要被考慮,台灣在審查相關計畫時,都秉持一定標準進行,僅行政程序給予幫助來加快進度,但對於實驗跟研究本質都沒有放鬆。張上淳指出,國產新冠肺炎疫苗臨床試驗計畫都經過食藥署審查,通過後就按照計畫執行,其中分為三期,執行時會密切注意安全性問題,尤其是全新的疫苗,必須在第一期就釐清要打多少劑量,才可以產生抗體,直到第二期受試者人數破千,除了能了解安全性,也能更清楚抗體產生狀況,最後還是要經專家評估安全性、有效性,確認都夠好,才能在緊急狀況時供民眾使用。此外,有美國醫師認為,年底前新冠肺炎疫苗第三期臨床試驗恐無法如期完成。張上淳說,臨床試驗計畫提出時都會設定時程,但因受試者人數很多,收案狀況將影響計畫是否能照原訂時程完成,例如計畫原訂要收案3萬人,就要收好收滿,究竟能否如期完成,他無法評論。
-
2020-09-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苗授權製造有難度 陳時中:擬拚預購及國產
台灣如何加緊取得武漢肺炎疫苗,各界都在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說,授權製造因產量太大,甚至會吃掉台灣生產量能,因此未來將朝預購或國產疫苗方向進行。陳時中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說,過去疫苗研發都是以「年」為單位,一支疫苗至少要花上數十年才能研發出來,這次各界都趕在一年內做出來,時間縮緊很多,很多國家二、三期都同時進行,拚緊急授權使用。不過,陳時中也認為,緊急授權使用要看情況有多危急,如果很危急就允許用,但並不代表安全,只能確保打疫苗帶來的效益可能比不打疫苗來得大,台灣疫苗政策及走向仍花點時間需持續觀察。
-
2020-09-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加利口罩換貨不用趕 指揮中心:11日後也可換
加利實名制口罩出包,疫情指揮中心原開放4日至11日可換貨,但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宣布,為保護消費者權益,即便超過原本規定期限,民眾只要確認拿到加利口罩都可換貨。口罩國家隊之一的加利科技公司以中國製非醫用口罩混充醫用口罩,流入實名制口罩通路,指揮中心宣布,4日至11日開放到全台實名制藥局、衛生所換貨。有媒體今天在疫情記者會詢問加利口罩換貨情況及11日截止後是否會再延長換貨時間,陳時中表示,站在保護消費者角度,口罩換貨將不設定期限,即便超過11日,民眾只要確定是拿到加利口罩,都一樣可以換貨。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昨天加利口罩回收33萬9442片,其中較多為新北市31萬6305片、台北市1萬439片及基隆市4751片,從4日至8日共回收221萬5314片。
-
2020-09-10 癌症.血癌
全台第一間血癌友善病房啟用 高醫陪癌友找希望
醫學精進,血癌目前雖能以化療有效控制,但療程中每次住院通常一個月起跳,有人甚至住到半年,身心煩悶到想放棄治療或輕生,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為此與癌症希望基金會攜手打造全台第一間血癌友善病房,今天啟用。20多年前在高醫求治的王姓婦人最有感,直呼病房的感覺跟過去差很大。高醫血癌友善病房今天啟用,雪白冷調的牆面導入集氣牆等設計,走道盡頭的窗戶可遠眺美景外,還能抽支「健康籤」,藉正向籤文注入滿滿能量。「我原以為是全台第一間,其實是全球首創」高醫院長鍾飲文說,癌症時鐘持續快轉,2019年有五萬人因癌症死亡,平均10分鐘27秒就奪去一命,其中血癌因為治療方式及免疫力低下等問題,住院時間更長。因此高醫與癌症希望基金會合作打造血癌友善病房,並選在9月9日揭幕,祝福癌友能活得長長久久。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引用活動主題標語「病間同行,抗癌加分」,盼血癌病患接受治療期間與醫療團隊並肩作戰,抗癌不孤單,希望永伴。高醫血癌友善病房歷時1年7個月構思打造,病房空間融入衛教資訊及情緒撫慰等巧思設計,病友入住時會收到一份含有病房導覽地圖、住院物資清單的新手包,解除忐忑心情。病房走道也有各式淺白易懂的衛教資訊,探病親友可在集氣牆留言打氣。28年前罹患血癌的王姓美髮師受邀「回娘家」,看到新造的友善病房感覺好舒適。她說,發病前老覺得天天感冒,曾高燒40度,肝臟被病菌侵噬,暴瘦剩36公斤,每次住院至少30天,最久住3個月,飽嘗掉髮嘔吐等副作用之苦,老公還丟下工作全陪病,心理十分煎熬,所幸至今23年未再復發。高醫血癌腫瘤內科主任蕭惠樺表示,血癌不似肺癌等癌症有速效標靶藥物,且療程容易出血感染,甚或危及生命,治療及住院時間更長,有些病人熬不住產生「心理休克」,放棄治療,有些有輕生念頭,煩悶可以想見,因此院方特別營造血癌友善空間,盼病友身心注入正能量。
-
2020-09-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英暫停疫苗研發 澳正面思考:可見安全放第一
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和牛津大學合作研發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因受試者出現不良反應而中止研發工作,澳洲今天表示並不擔心,說這證明安全性仍是臨床試驗員的優先考量。保健新聞網站Stat News昨天晚間報導,阿斯特捷利康公司(AstraZeneca Plc)一支處於後期階段試驗、被視為是目前最有可能搶先問世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在研究對象出現不良反應後,已經宣布暫停試驗。澳洲副首席醫療官柯茲伍斯(Nick Coatsworth)向天空新聞網(Sky News)表示:「就此刻我所掌握的資訊,我並不擔心。」他補充表示,試驗工作暫停,並不表示這支疫苗「遭到淘汰」。他說:「就某方面來看,這是非常正面的事,因為這代表疫苗研發工作雖然加速,但安全性仍是臨床試驗員和研究人員的優先考量。」柯茲伍斯表示,澳洲和許多其他國家一樣,分散投資多支候選疫苗,「深知並非每一支都能通過試驗」。路透社報導,澳洲8月間和阿斯特捷利康達成初步協議後,本月7日表示,若疫苗通過試驗,將於明年1月取得第一批疫苗。而在疫情方面,澳洲維多利亞州疫情熱點今天通報的單日新增病例創下3天來最高紀錄,當局已加強追蹤接觸史,以減緩病毒擴散。澳洲第2波疫情核心維多利亞州目前確診病例約占全國2萬6450例的75%,不治人數約占全國781人的90%。維多利亞州過去24小時通報新增76起病例,11人病故。
-
2020-09-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2021年全球有望生產新冠肺炎疫苗 學者籲公平分配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今天表示,科學資料顯示全球2021年預計可生產20至40億劑COVID-19疫苗,但須確保疫苗分配公平性,否則可能因分配不均而使疫情流行期更長。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今天舉行跨領域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防疫科學線上直播說明會,分析全球最新疫情狀況和血清抗體療法。觀察國際解封指數(截至9月5日),陳秀熙指出,83%國家的解封指數大於1(相對安全、風險較低),而17%解封指數大於1的國家,除了美國、緬甸、印度外,多數是非洲或南美洲國家。陳秀熙提到,美國整體疫情雖逐漸趨緩,但開學後學生群聚活動導致多所大學爆發疫情,美國軍艦雷根號繼3月後也於近期再度傳出疫情;歐洲則出現第二波疫情,如法國、義大利感染再起,東北亞疫情雖趨緩,但日本和南韓都有部分區域傳出小規模群聚。為治療COVID-19,許多國家投入疫苗研發,陳秀熙表示,值得關注的是未來疫苗的分配,根據「COVID-19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統計,2021年預計可生產20至40億劑疫苗,而富有大國已預購超過20億劑。陳秀熙提到,若疫苗不能合理分配,可能因疫苗分配不均而使疫情流行期更長,造成更多死亡,讓低中收入國家也能得到疫苗,才能降低疫情流行,因此期望在未來疫苗生產分配上,公衛、臨床界和各國決策者需要群策群力,確保疫苗分配公平性,才能讓疫情大流行早日結束。除了抗病毒藥物外,陳秀熙指出,血清抗體療法也是另一種治療方法,伊波拉病毒也是透過血清抗體療法,找出有效中和抗體並進行治療;針對COVID-19,近期已有研究能快速成功分離及篩選出有效單株抗體,為抗體在臨床治療上帶來希望,若將不同單株抗體混合使用,也有助於發展雞尾酒抗體療法。
-
2020-09-09 醫療.自體免疫
眼睛紅了 小心僵直性脊椎炎共病虹彩炎
60多歲林伯伯40多年前罹患僵直性脊椎炎,當時治療資源不足,延誤治療,如今他脊椎僵硬如竹竿,備受眼睛、腸胃道反覆發炎等共病折磨,因僵直性脊椎炎家族遺傳性高,20歲的兒子也確診,林伯伯到診間苦苦哀求醫師,願意自掏腰包,選擇自費療程,就是不要兒子步上後塵。林伯伯是衛福部豐原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胡宗慶近年接手印象最深的患者,沒有及時治療,疾病一直進展,不僅脊椎沾黏非常嚴重,腰椎到頸椎完全無法彎曲,甚至整個髖關節都爛掉,再加上共病纏身,如腸胃道出血住院,幾乎無法工作。早上起床感到下背痛及僵硬是僵直性脊椎炎臨床典型表現,另也會有一些患者會出現下肢疼痛,如髖關節、膝關節,肌腱附著點也會發炎,使阿基里斯腱或腳後跟疼痛,產生足底筋膜炎,但胡宗慶提醒,僵直性脊椎炎患者也可能出現眼睛、腸胃道、皮膚,甚至心血管疾病等問題。胡宗慶說,僵直性脊椎炎屬於慢性發炎性疾病,容易引發全身系統性病變,其中以眼睛反覆發炎共病「虹彩炎」最常見,風險較一般人多出30倍以上,血管持續處於發炎狀況,甚至連心血管疾病問題也會隨之而來,出現缺血性心臟病共病機率多達2.2倍、高血壓2倍。僵直性脊椎炎患者也常受下腸胃道潰瘍,研究發現,腸胃道發炎風險為9.3倍;糖尿病則為1.4倍,胡宗慶表示,僵直性脊椎炎目前沒有證實和胰臟有關聯,但患者罹病率確實較高,強調控制好僵直性脊椎炎的發炎因子,就可有效減少共病發生。過去僵直性脊椎炎患者藥物治療僅限於抗發炎藥或免疫調節藥物,近年生物製劑能控制僵直性發炎因子,更有歐洲研究證實,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接受生物製劑,驗血報告顯示患者發炎指數降低、眼睛內的脈絡膜厚度明顯變薄,意味著發炎反應降低,眼睛不再反覆發炎。胡宗慶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治療逐漸進步,生物製劑有機會讓疾病緩解,阻止疾病繼續進展、避免發展成共病。林伯伯深刻體會僵直性脊椎炎所帶來的痛苦,林伯伯更願意自費生物製劑治療兒子,如今林伯伯的兒子即使發病,但仍可像正常人生活、工作、運動,也不受共病折磨。胡宗慶醫師●現職:衛福部豐原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專長:僵直性脊椎炎、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症、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學歷:高雄醫學院後醫學系●經歷:灣橋榮院內科住院醫師、台中榮總內科住院醫師、台中榮總內科總醫師
-
2020-09-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進口口罩多流入何方? 指揮中心:分三方向管理
加利科技涉嫌進口陸製口罩混入實名制通路,引發軒然大波。而根據根據關務署統計,上半年進口口罩約1.34億片,約有八成以上來自中國大陸。因此有媒體詢問這些口罩流入何方?如何管理?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將分頭採取三樣措施,包括關口加強查驗、後市場追流向以及國產醫用口罩逐片鋼印標示。陳時中說,這些醫用口罩過去就已在市面上販賣,但國家隊用於實名制,只有加利科技這一家。接下來針對口罩管理將採取三方向,首先是關口加強查驗,非醫用口罩由經濟部關務局看有沒有偽標、假標;醫用口罩則由食藥署在關口查驗,看最小包裝上是否註明清楚。再來是到後市場查驗,是否有口罩被改標或偽標,不管是醫用口罩和非醫用口罩都要追流向,總數要對,也會進一步抽查商品。最後則是國產醫用口罩在製造則要加上「MIT」和「MD」鋼印,滾輪現由經濟部和廠商協調,希望儘速完成。買到加利口罩的民眾,原先換貨期限只到9月11日。陳時中表示,站在保護消費者角度,口罩換貨將不設定期限,就算超過11日,只要確定拿到的是加利口罩,都可以換貨。據統計,9月8日換貨情形,回收33萬9442片;自9月4日至9月8日共回收221萬5314片。
-
2020-09-09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先生緣,主人福」麻醉科醫師對醫病關係的獨特見解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不同背景醫師的不同看法」。一位深具歷史社會專業背景的家醫科醫師與我們分享他對醫病關係的獨特見解,希望強化原有的醫學教育,讓「民族誌」成為營造「醫生緣,病人福」的重要工具。麻醉科醫師在說出他對各種不同專科醫師的看法之後,歸納出一句頗富哲理的話:「醫病雙方是一體兩面,彼此的態度才是真正決定雙方是否有『緣份』的最重要因素。」精神科醫師對時下似乎最夯的診斷「自律神經失調」做出饒富創意的詮釋,並道出目前尚有某些精神科診斷仍很難讓病人或家屬接受的現實。台灣有一句俗話說:「先生緣,主人福」,「先生」指的是醫師,「主人」指的是來院看病的民眾。原指久治不癒的病碰上對症下藥的醫生而痊癒,現也泛指某些事情,是得力於機緣的巧合而獲成功。基本上的意思是,看病跟醫師如果有緣份,彼此都能在施醫與被治的過程中順利。行醫多年,對這句話頗有感觸,病人求診,真的只能求緣分與福報嗎?還是藉由媒體報導或是親友推薦?該怎麼去結這個「好緣份」呢?我覺得有些經驗,可以跟大家分享:1. 醫師不是萬能的,再厲害的醫師,也是有失手的時候;同樣的,技術再差的醫師,也不是每個案例都一定會失敗。這是機率跟比例的問題。2. 沒有從不犯錯的醫師。甚至往往審視整個醫療過程,完全按照醫療常規,沒有任何瑕疵;但是結果就是不如預期。這也是我所謂的「緣份」。3. 越好的醫病關係,彼此的互信基礎越高;往往醫療的預後與結果會越好。因為您信任了醫療團隊,他們也會更盡心盡力的照顧您。4. 名醫不一定代表真正的好醫師。真正的良醫,其實是不需要整天上綜藝節目,談著非親身參與的醫療八卦。您如果迷信於媒體上的名醫,那問題應該是出在您自己,因為您跟「名醫」結了緣份。5. 外科系的醫師,到底誰開的刀比較好,誰開的刀符合醫療常規?建議您問問該醫院的麻醉科醫師。為什麼?因為麻醉科醫師整日在開刀房麻醉病人,哪位醫師出血量特別多,併發症屢見不鮮,問問麻醉科醫師會是比較客觀的。6. 那麻醉科醫師誰麻的比較好?去問問「麻姐」就知道了(這裡的麻姐,指的是麻醉護理師的暱稱,沒有任何的輕視與偏見喔)。哪個醫師根本不會插管?那個醫師打無痛分娩老是失敗?問問麻醉護理師會最清楚。7. 同理,心臟內科,問導管檢查室的技術人員。腸胃內科,問生理檢查室的技術人員。您會發現,結果往往出乎您的預料。8. 對醫師而言,我覺得要學會隨緣;沒有哪個病人是非您不可的。下個病人,說不定會更好;同樣的,對病人而言;也千萬不要糾結於非哪位醫師不可,緣份,真的很重要。9. 身為麻醉醫師中專門研究困難呼吸道處理的我。插了超過10000支的氣管插管,坦白說,每天還是戰戰兢兢,因為做的越多,就會越害怕;失敗的案例也無可避免。除非你不做,不然永遠會遇到失敗的案例。10. 卸了妝之後,才知道原來的自己。「先生緣,主人福」,把有限的時間與經驗,留給值得珍惜的病友。把每一台麻醉做好,是我退休前,給自己最大的期許。醫病雙方是一體兩面,彼此的態度,才是真正決定雙方是否有「緣份」的最重要因素。
-
2020-09-09 橘世代.愛玩橘
韭菜花田盛開中 單車慢旅穿梭九月雪 絕美花海一期一會
秋高氣爽正適合全家大小出門走跳,美景不需捨近求遠,桃園市大溪每到9月是韭菜花開花的季節,季節限定的「九月雪」已夢幻報到,讓大家抓住夏天較涼爽的尾巴,走進大溪到鶯歌一帶郊區純白花海間,來場「賞雪」輕旅行,一解出國之愁。沿著石門水庫大漢溪下游沿岸設置的大溪韭菜生產專業區,從中庄調整池附近往大溪方向,到龍潭三坑沿路都有種植韭菜,每到9月花季因盛開的雪白小花,搖身一變、彷彿下起「9月雪」,美不勝收,預計花期開到9月底、10月初。白色韭菜花正盛開 適合單車慢旅 漫步其間花海,心情都飛揚起來,朵朵小白花搭配藍天白雲及綠意盎然的田野,隨手都是一張仙照,適合熟齡朋友一起呼朋引伴出發,慢慢步行或是騎單車穿梭龍潭三坑自行車道,沿途經大溪、鶯歌慢遊,都是很適合現在的季節,大鶯路上一棟黃色小屋的歐式建築襯托雪白韭菜花,讓人宛如置身國外,更是打卡熱門景點,各地旅人分享適合出韭菜花美景的地圖。由於韭菜花田屬於私人農地,提醒大家記得賞花拍照時小心勿踩踏、垃圾不落地,一起維護限定美景。更多精選延伸閱讀老少咸宜玩台中清水!1日行程排好了,先從鐵馬出發秋冬玩縱谷 花東小鎮輕旅慢慢遊推薦▶️▶️▶️line來line去好麻煩!揪團小幫手,搶先體驗》
-
2020-09-09 科別.兒科
寶寶喝紅嬰水退胎火?食藥署:反增身體負擔
老一輩觀念中常認為要給寶寶喝俗稱「紅嬰水」的葡萄糖水退胎火,其實是錯誤謠言。食藥署指出,葡萄糖水恐使寶寶提早進入厭奶期、蛀牙等,攝取過多甚至會增加代謝器官負擔。新手爸媽對於照顧嬰幼兒不熟悉,老一輩常以過來人身分傳授經驗,例如要給寶寶喝「紅嬰水」來退胎火、利尿,其實都是錯誤觀念。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闢謠專區」近日發文指出,紅嬰水就是葡萄糖水,剛出生的嬰幼兒容易低血糖,確實可以在醫師指示下給予少許葡萄糖水,但症狀消失後就不應再餵食,應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要食物。食藥署指出,葡萄糖水不僅沒有利尿作用,甚至可能使嬰幼兒因嗜甜而拒喝母乳及配方奶,提早進入厭奶期,尤其是寶寶長牙後,葡萄糖水易使口腔細菌滋生導致蛀牙,攝取過多更會增加嬰幼兒代謝器官的額外負擔。
-
2020-09-09 科別.腦部.神經
顱內動脈瘤破裂開刀搶時間 醫師形容猶如「拆炸彈」
一名41歲婦人日前因突然的爆炸性頭痛、腦壓增加、意識開始嗜睡昏迷,被家人緊急送往急診,經診斷是「顱內動脈瘤破裂」,馬上為她進行「開顱夾除手術」,術後復原狀況良好。因顱內動脈瘤破裂95%事前無症狀,醫師呼籲超過30歲民眾,每年定期做健康檢查,早期發現腦部血管異常,以免不幸憾事發生。長安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李漢忠指出,顱內動脈瘤破裂是出血性腦中風的主因之一,因腦血管結構異常,長期受到血流不平均的壓力,造成動脈血管鼓出囊泡,形成血管瘤。通常一旦破裂,往往造成20%以上死亡率、50%以上的重殘,能走出醫院的患者,10位裡面不到3人。他強調,動脈瘤破裂初期,下視丘會分泌血管收縮素,讓破裂處隨血管收縮,醫師此時才得以利用時間進行血管攝影並進行搶救。搶時間對這樣的患者非常重要,也必須馬上執行高難度的開顱夾除手術預防再次破裂出血。李漢忠形容,手術過程有如拆炸彈般,因有7~10%會在手術中再爆掉,若放任不處理24小時內5%、14天內20~25%會再次破裂,每次破裂都是一次大出血,會有20%的死亡率,可說分秒必爭。長安醫院9月起成立神經醫學中心,由李漢忠帶領的神經外科團隊進駐下,腦瘤、腦中風、腦外傷等急重症都可以在本院獲得最佳治療,幫助有需要的社區民眾,把握黃金救援時間,就近救命治療。此外更結合骨科,引進新儀器,有關脊椎骨刺、椎間盤突出及脊柱滑脫等難治病症,也都可以透過脊椎微創手術治療。李漢忠指出,顱內動脈瘤破裂發生率萬分之一,台灣每年有2000人發生,但95%事前無症狀。呼籲女性超過30歲、男性超過35歲,尤其是有家族病史及三高患者,每年定期到醫院做健檢,一旦發現動脈瘤,建議住院接受腦部血管攝影檢查,以後更需每年追蹤一次腦部核磁共振造影,早期發現及治療。
-
2020-09-09 失智.失智專題
失智科技/人工智慧與失智照護 專家集思廣益找真相
新冠肺炎疫情為人工智慧、遠距健康領域開出新局,透過深度學習技術預測病毒變化,有望革新人類醫療的軌跡。疫情後首場關注「人工智慧與失智照護的未來」研討會將於10月9日召開,全日講壇將分上、下半場,由11位專家扮演科學柯南,試圖理解人工智慧黑盒子將在長期照護、失智領域引爆哪些新可能?真相真的只有一個嗎?北榮高齡醫學中心、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學術界過往利用統計學去分析自然現象,試圖找到真相,但資料科學與人工智慧的出現如同黑盒子,同樣的研究資料會獲得哪種研究結果,無人知曉,「真相真的只有一個嗎?」這正是人類探索自然現象未知的魅力之處。研討會上午場將邀請中研院、產業界專家分別從統計科學、人工智慧以及產業實際應用不同觀點探討最佳策略。腦影像建構腦齡研討會下午場則充滿科幻魅力,介紹臉部表情辨識、類人型機器人、穿戴裝置在AI失智防治的最新發現;另外透過健保就診行為大數據分析、腦影像建構腦齡平台預測探討失智症高風險族群的特質。陳亮恭舉台大臨床藥學研究所教授蕭斐元研究為例,透過高齡民眾就診行為的健保大數據,尋找高齡民眾走向失智過程的就醫軌跡,雖然失智症發病表現相當多元,研究發現心血管或糖尿病患者,在長年就醫中走向焦慮、失眠,接著出現行動困難,最後出現較嚴重的精神症狀,是一種失智症發病的過程。從就醫軌跡 警示失智風險他表示,失智症發病的原因與病程相當複雜,透過人工智慧的數據分析能力,能從大量、龐雜的就醫型態資料找到蛛絲馬跡,有助於醫師辨識高風險族群,即早調整照護方案與生活習慣,降低失智症對個人、家庭與國家的影響。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林慶波的腦齡研究則進展快速,已可透過腦部磁振造影,以腦齡平台對照出不同類型的腦部退化疾病,例如憂鬱、阿茲海默症、思覺失調等,不只是單一失智症。陳亮恭表示,這代表腦齡影像平台有機會成為腦部退化症狀評估的大平台,打開更多大腦退化的奧祕。臉部辨識測失智行為變化面對五年後到來的超高齡社會,照護人力嚴重空缺,導入科技解方迫在眉睫。北榮、陽明大學與宏碁攜手研究臉部情緒智慧辨識,可藉由長者至日照中心時擷取的影像,預測失智長者認知功能與相關精神行為症狀的變化,初步研究發現預測準確度約達七成。陳亮恭表示,當失智長者走進日照中心門口時,攝影機便會擷取長者的臉部表情,經一年建置與測試後,針對20餘位失智症長者建立出來的預測模型,未來將規劃導入至榮民醫療體系日照中心,強化預測模型的精確度外,更可以幫助照護人員早期發現長者的狀況與認知衰退,以便探求原因以及改善照顧方案。研究改變超高齡未來此外,陳亮恭透過台日整合健康老化大數據,以精準健康策略定義出衰老的臨床表徵以及潛在病因,透過跨國資料進行比對,建構出精準健康老化的新策略以及生理表徵,期待能改變人類衰老進展,結合生醫與資通訊科技改變超高齡台灣的未來。「人工智慧與失智照護的未來」研討會歡迎有心跨域研究的教育業、醫療人員、資訊工作者報名,額滿為止。時間:10月9日(五)9時至16時45分地點:張榮發基金會801會議廳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0-09-09 橘世代.愛玩橘
從「飛鳥視角」望峽谷,太魯閣吊橋「怎麼玩」攻略
太魯閣國家公園山月吊橋高懸立霧溪上,飽覽峽谷美景,也考驗膽量,上月中旬啟用後迅速成為人氣景點,每天800個名額一下子就秒殺。不過,就算預約不成也別扼腕,園區內還有許多不同高度的吊橋,同樣可以感受到凌駕於溪谷上方的「飛鳥視角」,絕美景色,值得一探。太魯閣國家公園內有許多步道、山徑,且因主、支流溪谷多,在日據時期打造多條鐵線橋,作為警備道路之用,目前有些已經廢棄,留下來仍使用中的多在中橫公路沿線,加強、加固,很難想像過去曾是隨風飄動,走過就晃的吊橋,在時代轉變後,成為極具有歷史意涵的觀光景點。有百年歷史的山月吊橋就是一個例子。第一代的山月吊橋建於日據時期的1914年,最早是立霧溪流域最長的鐵線吊橋,過去日警奉派到太魯閣必走此路,吊橋又高、又長,令人萌生退意,因此又稱「辭職橋」,不過經過時代進步,幾度改建,這次太管處復建的第4代山月吊橋,全長196公尺、寬2.5公尺,搭配先進的測風速儀器及人數控管,安全性大大提升。山月吊橋從橋面距立霧溪谷,落差高達153公尺,站在橋上可以俯瞰立霧溪谷和太魯閣峽谷美景,涼風輕拂,相當宜人,沿著吊橋走到盡頭,北岸設有兩層觀景平台,在平台上,吊橋及周邊峽谷、溪床盡收眼底,是最美視角。兼具歷史意義與景觀的山月吊橋,是園區內新興景點,為避免太多人潮同時湧入,管理單位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採用預約申請制,每天開放4梯次,每梯次200個名額,開放3天到14天前上網預約,但實在太搶手,每天名額很快被申請一空。園區內另一個知名步道「錐麓古道」起點也有一條吊橋。錐麓古道是合歡越嶺古道殘存的遺跡,也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唯一的史蹟保存區,備受國內外遊客喜愛,目前開放路線長3.1 公里,即錐麓吊橋至斷崖駐在所(東進東出),平日限96人、假日156人,並需付費,全票200元,且入園前1天至30天內就要上網申請。錐麓吊橋的高度比山月吊橋稍低一點,更接近溪底,溪水沖刷的「悉!悉!」水聲更加明顯,仔細觀察兩側,還能看出溪水在裸露岩石上留下的痕跡,又是另一番風味。太管處人員說,從吊橋上分別向東、西兩端望,西側是大理岩的峽谷,轉頭向東看去,卻是片麻岩壁,不同岩層造就了不一樣的風景。不過,錐麓古道畢竟是以步道為主的路線,若單走吊橋有些可惜。相較之下,2.1公里長的白楊步道可以說親切多了,不僅輕鬆好走、老少咸宜,更結合隧道、瀑布、吊橋、水簾洞、峽谷、河流、生態等景致。白楊步道在天祥附近,原本是台電施工便道,終點處有一處水簾洞,山泉從隧道頂岩壁含水層頃洩而下,形成特殊水簾景觀,是夏季消暑的好去處。白楊吊橋位於步道尾端,在吊橋上俯瞰溪水奔流,溪中巨石經歲月淘洗層層堆疊出的特色紋理,十分迷人,跨過吊橋,就可抵達觀景平台,白楊吊橋搭配白楊瀑布,已經是許多遊客「到此一遊」的標準拍攝角度。另一條跨過落支煙溪的吊橋在禪光寺旁,屬於長春祠步道的一段。長春祠步道長約2公里,從中橫公路入口進入,依序經過長春祠、太魯閣樓、鐘樓,站上鐘樓迴廊俯瞰,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內少見的寬闊、平緩河道,再拐個大彎,立霧溪谷又變為狹窄的峽谷;再沿著之字形階梯而下,就會走上吊橋,抵達禪光寺。海拔再高一些的中橫公路旁的岳王亭,也有一條吊橋,原本通往研海林道,林道目前雖未開放,但光是站在吊橋上,東邊看向慈母橋,西邊就是綠水合流,溪谷景色也夠讓人留連忘返了。如何去若是自駕,由北部出發,沿國道5號接蘇花改一路向南,通過花蓮崇德段,就抵達太魯閣國家公園,沿途都有指標;由南向北則是沿台9線就可抵達,距花蓮市區約50分鐘車程。若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搭火車可在花蓮火車站或新城火車站下車,以新城站較近,但花蓮站車班班次較多,兩站都有「台灣好行」公車可到太魯閣,花蓮站發車時間從上午8時30分至下午3時10分,每天7班。吃什麼太魯閣國家公園內在天祥有餐廳、小吃店等,另在入園區前的閣口附近,也有不少用餐地點,像是藍藍餐廳、主打太魯閣族無菜單風味料理的「達基力部落屋」等,都可品嘗。愛玩精選延伸閱讀七彩吊橋啟用 雙龍部落居民帶遊客體驗布農文化隱身都會!北市白石湖浪漫同心池 獨享自然山林風光推薦▶️▶️▶️找同好,來揪團!不用line來line去,揪團幫手搶先體驗》
-
2020-09-09 橘世代.愛吃橘
迎戰防疫新生活!SOGO推網路料理競賽 邀全民自「煮」防疫
為迎接「防疫新生活」,遠東SOGO百貨舉辦「SOGO五星防疫餐線上料理競賽」,秉持五星(五心)防疫精神,鼓勵大家透過料理,以「用心、真心、安心、關心、貼心」五心,關懷自己與親友,讓「社交有距離、關懷無距離」。活動不分年齡、不分組別、沒有門檻,最高獎金10萬,報名還能抽人氣廚房家電,歡迎全民一起參加!遠東SOGO百貨暨太平洋崇光文教基金會長期投入餐飲教育,與財團法人徐元智先生紀念基金會、香格里拉台北遠東國際大飯店舉辦長達12年的「遠東餐廚達人賽」,賽事歷屆以來投入逾5千萬經費,培育超過2千名餐飲人才,向青年傳達正確的餐飲服務觀念、國際飲食趨勢。除了辦理餐飲人才的專業競賽活動,SOGO更積極向消費者溝通食安議題,是全國首家響應政府「禁用一次性及美耐皿餐具」政策的企業,同時推動「無痕飲食」,向一年近千萬人次餐飲顧客推廣無塑新生活,也善用通路平台展售小農安心商品。遠東SOGO百貨暨太平洋崇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黃晴雯表示,SOGO長期關注食安,歷屆的「遠東餐廚達人賽」擁有餐飲界奧斯卡美譽,深獲好評,更獲2019《遠見企業社會責任獎》楷模獎的肯定。今年度因應防疫新生活,別開生面開辦線上料理競賽,邀請全民一起自「煮」防疫,展示宅在家裡的料理真功夫,溫暖自己也關懷親友,讓人的感情重新凝聚在一起。「SOGO五星防疫餐線上料理競賽」係由遠東SOGO百貨、太平洋崇光文教基金會主辦,全民健康基金會、香格里拉台北遠東國際大飯店協辦。活動邀請全民成為以鍋鏟代筆的歷史學家,用自煮料理來記錄疫情與後疫情時代,料理走向小而美、創意自煮的餐飲文化變遷!無論是西餐、中餐、創意料理、日常料理、冷凍食品創意改裝…等,都歡迎6-99歲的社會大眾,秀出獨一無二的真功夫。6歲以下幼童及100歲以上長者,請務必在親友安全陪伴下組隊報名。即日起至9月15日透過網路報名、在家料理,就有機會抱回最高10萬獎金,及超高人氣廚房家電!。【報名時間】即日起~9/15(二) 報名就抽人氣廚房家電!越早報名中獎機率越高喔!【活動官網】https://www.sogo.com.tw/NewLife/2020mycoo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