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3 醫療.心臟血管
搜尋
高血壓腎病變
共找到
8
筆 文章
-
-
2023-01-29 醫聲.慢病防治
台灣每8人1人腎臟病變 醫籲控制三高避免第四高「高腎壓」
台灣每8位成人有1人發生腎病變,尤其血壓、血糖及血脂控制不佳時,皆可能增加腎臟代謝功能的負擔,導致大量血液通過腎臟時、血管內壓力上升,形成第四高「高腎壓」。長期腎壓過高,將造成腎臟損傷,引起慢性腎臟病的問題。醫師提醒,民眾保持健康的方式就是遵守「血壓722」、「運動533」等原則,並改善生活習慣、定期回診。財團法人腎臟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台北醫學大學副校長吳麥斯表示,高血壓及高血脂初期的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引起腦部、心臟、全身動脈血管、眼睛、腎臟、肝臟、胰臟等部位的併發症。控制血壓722 避免高血壓腎病變「高血壓患者發生腎病變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66倍。」吳麥斯解釋,長期高血壓將使血管硬化、狹窄,導致血液不足、缺血壞死,直接破壞供應腎臟氧氣和養分的腎絲球,腎臟無法排出體液及尿毒素,進而反過來加重血壓,形成高血壓腎病變,陷入可怕的惡性循環。高血壓的種類依照發生原因分為兩種,一是疾病造成的續發性高血壓,另一種則是家族遺傳、飲食高鹽高鈉、體重過重、運動量不足所致的原生性高血壓,佔所有高血壓患者九成,顯示飲食及生活習慣的重要性。吳麥斯建議,患者應保持適當體重、戒菸、適量飲酒,並遵循「血壓722」原則,連續7天早上起床、晚上睡前各量2次血壓,確保血壓維持在收縮壓<120mmHg、舒張壓<80mmHg。他也警告,一旦出現泡泡尿、水腫、高血壓、貧血、倦怠等高血壓腎病變的症狀,應盡速就醫。維持運動533 血脂血糖不損腎功能「高血脂也會間接導致腎病變。」吳麥斯說明,血脂分為好的高密度膽固醇(HDL)、壞的低密度膽固醇(LDL)及三酸甘油脂(TG),後兩者其一過高時,即為高血脂症,隨著病情惡化,未來也容易罹患糖尿病。其中過多脂肪長期堆積在腎臟血管,塞住血管通道,將使血管硬化,無法輸送血液,損害腎功能。高血脂在台灣相當盛行,每5人就有1人罹患,且多與後天因素有關,如疾病、抽菸、過量飲酒,但吳麥斯強調,不是只有胖子才會得高血脂症,民眾皆應注意血脂是否維持標準。為避免三高惡化,吳麥斯表示,患者須改善生活習慣,包含控制飲食,維持「運動533」原則,每周5天、每天30分鐘的運動,運動後的心跳每分鐘須達130下。更重要的是定期監控數值並回診、遵從醫囑,不讓高血壓、高血脂有機會演變成腎病變。3少2多飲食原則 護體又護腎高血壓與高血脂患的飲食習慣很重要,台大醫院營養師葉宜玲分享「3少2多」飲食原則,鼓勵民眾少油、少加工食品、少調味料,及多蔬果、多高纖。少油、少加工食品少油不專指限縮攝取的油量,更強調種類好壞。葉宜玲透露,「豆魚蛋肉類」的名稱隱含推薦的優先順序,減少攝取飽和脂肪酸,且若無膽固醇的問題,可以每天一顆蛋。她也建議,烹調時選用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橄欖油、苦茶油,或吃核桃、杏仁等堅果,代替牛油、豬油或美乃滋、花生醬。也盡量避開含有反式脂肪的加工食品,如餅乾、麵包等酥皮食物或炸物,幫助減少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研究顯示,降低LDL能有效降低罹患高血脂的機率。」然而,若民眾已罹患高血壓腎病變,則不建議吃堅果,避免造成血磷上升,產生更多含氮廢物。少調味料適量的鹽能增添美味,過度則將導致高血壓。依據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縱使不添加任何調味料,每人每天仍會從食物本身攝取400毫克的鈉,若再使用蝦醬、味精、雞粉等,一湯匙的含鈉量,佔每日鈉攝取比例將過半、甚至超標,是廚房裡的頭號「鹹」犯。多蔬果高纖多吃蔬菜、水果也有小祕訣,葉宜玲建議,每天應進食3份蔬菜、2份水果,最好選擇不同顏色,「代表有不同的植化素,是豐富的抗氧化來源。」此外,全穀雜糧類也是高纖維的一大來源,可用雜糧、蕎麥麵取代白飯,或是加入南瓜、芋頭等,協助改善膽固醇、控制血糖、減輕體重。但葉宜玲提醒,腎臟病患者排出磷離子的能力較差,反而不適合吃高磷的雜糧。
-
2022-12-20 醫療.泌尿腎臟
為何三高對腎臟功能危害大?醫提醒早期腎臟病罕有明顯症狀
腎臟是個十分精密的器官,有著複雜的管路用來過濾血液以產生尿液。血液會先經由血管「入球小動脈」引流至我們的過濾構造「腎絲球」,濾液再經「腎小管」回收養分並排除廢物,最後形成尿液。作為我們全身最重要的排泄器官,腎臟一旦失去功能,便會導致體內代謝所產生的毒素以及多餘的水分無法有效排除。慢性腎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便是指腎臟受長期損傷下(持續3個月以上),功能或結構產生之不可逆的異常。導致慢性腎病腎功能損傷的原因有很多,如:高血壓、糖尿病等代謝相關疾病,其他如免疫、感染等發炎,或藥物、有毒物質傷害等。若慢性腎病持續惡化,終將進展成末期腎病變,會導致大量的尿毒素累積。末期腎病變除了會顯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因為需要仰賴腎臟替代療法(洗腎/腹膜透析)而大大影響生活品質。這篇文章將會介紹幾個慢性腎病常見的致病原因,並說明現在醫學上慢性腎病的進程與分期。三高與腎病關係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與慢性腎病的進展密不可分。若粗略地將腎臟比擬成一個過濾器,腎功能的損傷可能反映在過濾的總量,即腎臟所過濾的血流--「腎絲球過濾率(eGFR)」。如果腎絲球過濾率太低,代表被腎臟過濾的血流減少,也就意味著腎臟無法好好發揮過濾血液的功能。另外,腎功能的下降也可以反映在濾網是否有受損--「蛋白尿」的產生。長期的控制不良的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會減低腎臟過濾的流量,甚至造成濾網的結構被破壞,導致腎臟逐漸受傷。下文為大家一一分說。首先是高血壓,血壓長期控制不佳會導致腎絲球內壓力過高。血管為了對抗過高的阻力,會代償性地變窄,同時結構變脆、變硬。慢慢地,血管會因管徑變窄,導致腎臟血流量減少,過濾的量也跟著下降,最終以腎絲球過濾率減少與尿中蛋白流失增加兩形式來損傷腎臟過濾的功能,形成高血壓腎病變。而高血糖除了讓細胞長期浸泡在高糖份環境而損害腎絲球與內皮細胞,還會間接引起腎高壓,導致腎絲球過濾功能過度使用(hyperfiltration),讓腎臟逐漸發展成糖尿病腎病變。最後是高血脂則可能導致脂肪斑塊囤積在血管壁上,引起灌流動脈血管狹窄、硬化。三高不只會互相交互作用且與「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密不可分。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是可預防也可治療的疾病,要是不及早檢查治療,將比一般人增加6倍得到糖尿病的風險、4倍高血壓風險、3倍高血脂風險、2倍心臟病及腦中風風險,變成慢性病病人。代謝症候群可以說是三高的前身,若以下五點中符合三項(含)以上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1. 腹部肥胖:男性的腰圍 ≧ 90cm、女性腰圍 ≧ 80cm2. 血壓偏高:收縮壓 ≧ 130mmHg 或舒張壓 ≧ 85mmHg3. 空腹血糖偏高:空腹血糖值 ≧ 100mg/dL4. 空腹三酸甘油酯偏高: ≧ 150mg/dL5.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男性 < 40mg/dL、女性 < 50mg/dL如上所述,代謝症候群、三高都可能影響我們的腎臟功能,讓我們的腎臟慢慢損傷,產生慢性腎病。初期的慢性腎病並不會出現症狀,因此常造成病人延遲診斷、耽誤了及早治療停止惡化的時機,是故對於腎臟病高危險族群應進行定期篩檢。我們可透過腎絲球過濾率與蛋白尿的程度,將慢性腎病進行分期。以血清肌酸酐值(Creatinine)檢測當作腎臟功能為目前最常見檢驗方法,但對於初期慢性腎病敏感度較差。因此現行衛教均建議將其換算為腎絲球過濾(eGFR)來作為慢性腎病分期的依據。根據 2002年 KDOQI指引,可依估算之腎絲球過濾率(eGFR)將慢性腎病的進展分為五期: 第一期 腎功能正常但有腎臟損傷(蛋白尿/血尿):eGFR 尚大於 90mL/min/1.73m2第二期 腎臟損傷併腎功能輕微下降:eGFR 介於 60-89 mL/min/1.73m2 之間第三期 腎功能中等程度下降:eGFR 介於 30-59 mL/min/1.73m2 之間 第四期 腎功能嚴重下降:eGFR 介於 15-29 mL/min/1.73m2 之間第五期 末期腎病變:eGFR 小於 15 mL/min/1.73m2 之間另外,除eGFR所分類之五期慢性腎病,還可併用尿液篩檢蛋白尿的程度來對慢性腎病做更進一步的劃分。蛋白尿篩檢較能敏銳發現腎病變症狀,但缺點是僅能篩出腎絲球相關病變,無法偵測腎小管、間質等腎臟其餘的可能疾病。白蛋白尿分期●A1為每日白蛋白尿小於 30mg●A2為介於30至300mg之間●A3為大於300mg (巨量蛋白尿)早期腎病罕有明顯症狀,多伴以泡泡尿、高血壓等非特異疾患,而因此容易被患者忽略。隨著腎功能的惡化,代謝廢物會逐漸累積在體內造成尿毒症的症狀,如:疲倦、食慾下降、無力、皮膚癢、酸痛、易出血(如:皮下出血、腸胃道出血...)、貧血等。此外,因爲體內水分無法正常排除,也會導致全身水腫、肺水腫、心衰竭等現象。保養腎臟最重要的方法便是從根本去解決問題,比如控制血壓、降低血糖、注意每日蛋白質的攝取量、避免特定的藥物使用。維持健康的飲食習慣並不困難,平時不要吃太鹹、太甜、太油的食物;適量飲水;規律運動與心肺訓練,以維持循環系統順暢......等。台灣是慢性腎病高盛行的國家,除了透析、慢性腎病照護為健保體系帶來極大負擔外,也大大損害患者的生活品質。因此,如何預防慢性腎病以及減緩惡化絕對不可輕忽!參考文獻:1.Bhat, P., Dretler, A., Gdowski, M., Ramgopal, R ; Williams, E. D. (2016). The Washington Manual of Medical Therapeutics. Wolters Kluwer. 2.台大內科醫師群。內科學 第八版(2022)。力大圖書公司出版。【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楊洵醫師】腎病與三高:醫籲勿忽視三高對腎功能危害】
-
2021-09-02 新聞.用藥停看聽
怕洗腎不吃降血壓藥?藥師:不控制高血壓反而讓腎功能惡化
當身病患得知自有高血壓時,首先可能會擔心要一輩子吃藥,而不是血壓控制不當所造成的傷害。在診間,醫師叮嚀藥品一定要按時服用,而服藥成了每天必須做的事情,但病患心裡一定冒出很多次這樣的疑問:不就只是高血壓嗎?為什麼要每天吃藥?血壓偏高 腎功能也會受影響血壓是指血液自心臟流到血管,血流衝擊動脈血管壁所形成的壓力,這種壓力主要來自心臟的壓縮作用,靠著這股力量血液才能循環全身,以供應身體各處所需的養分及氧氣。經年累月,隨著年齡增加,身體血管若一直承受高血壓的壓力,易併發心衰竭、心肌梗塞、中風等疾病。另外,身體裡還有一個與血液息息相關的器官—腎臟,因此血壓偏高時,腎臟功能也應該定期監測。正常的腎臟含有 50 萬~ 100 萬個腎絲球以過濾血液、排除毒素,而腎絲球也可以阻擋身體內蛋白質流失。當血壓升高,讓腎絲球的小血管受損、硬化,而使蛋白質流失到尿液中,就會造成蛋白尿。這些小血管的傷害,也會使進入腎小管的血流減少,缺血加上蛋白尿,又會引發腎間質發炎、纖維化,腎臟漸漸受損,腎功能跟著惡化。腎小管受損使水分、鹽分滯留於體內後,如此一來,又導致血壓升高。因此高血壓和慢性腎臟疾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且兩者不斷互相影響。高血壓會造成腎臟功能受損,又因為腎臟功能受損,血壓始終反覆升高,這個過程緩慢而漸進,往往不易察覺。若腎功能惡化嚴重,最後不得已則需要「洗腎」。因此,醫師藉由抽血、驗尿的數據來評估腎臟狀態,盡可能避免腎功能惡化。然而,比起這些複雜的檢驗流程,測量血壓顯得更為方便,養成早晚記錄血壓的習慣,可以幫助醫師瞭解血壓變化,用以調整降血壓藥物,找出適合您的用藥。服藥控制血壓 保護心臟也避免洗腎降血壓藥物種類繁多,讓不同體質的病患選用適合的藥品。經常用到的藥品種類: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第 II 型血管張力素受體抑制劑(ARB)、鈣離子通道阻斷劑(CCB)、利尿劑、乙型受體阻斷劑、甲型受體阻斷劑等,它們透過不同的藥理作用彼此合作,進行降血壓的作用。為了有效控制血壓,會有多種藥物合併使用。除此之外,藥品在臨床試驗中已經證實的結果,作為藥品種類選擇的參考,例如: CCB 及乙型受體阻斷劑可適用心絞痛、偏頭痛的病人、男性患者如有良性攝護腺肥大,服用甲型受體阻斷劑可以控制血壓及改善攝護腺肥大、ACEI 及 ARB 類的藥物適合慢性腎臟疾病的病人,孕婦卻不能服用。ACEI 或 ARB 類藥品作用在腎素-血管張力素-醛固酮系統(簡稱為 RAAS),而原先 RAAS 是為了幫助身體維持正常血壓,然而對高血壓患者而言,RAAS 的過度活化將造成高血壓腎病變惡化的進程。研究已經證明 ACEI 或 ARB 類藥品,除了降血壓,還能減少蛋白尿,雙管齊下保護腎臟。維持正常的腎功能需要控制血壓,為了有效控制血壓,各類藥物通力合作是必不可少。除此之外,服用成藥或其他藥物時,也須多加留意藥物交互作用,尤其高血壓且腎功能不全的人更要注意藥物對腎臟的影響。其中,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造成腎臟缺血,增加急性腎衰竭的風險增加。因此若有止痛藥的需求,服藥前一定要向藥師確認。降血壓藥物不影響腎功能,但是血壓控制不好,腎功能就會惡化。定時服用藥品,讓血壓維持正常,可以保護心臟也可以避免洗腎。
-
2020-12-02 科別.泌尿腎臟
如何避免腎衰退而洗腎?專家教你14個養腎、固腎方法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53期文∕郭岳潭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調查指出,國內有超過200萬慢性腎臟病患,根據健保署統計,國人洗腎人口已突破7萬人大關;但自知患有慢性腎臟病的比例,卻僅有3.5%。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藥學碩士趙順榮藥師指出,根據美國腎臟資料系統(USRDS)統計,國人洗腎成長率平均每年約有5~6%,洗腎發生率及盛行率已是世界第一。導致腎衰竭的原因許多疾病常會引起腎衰竭,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痛風、心血管疾病、腎絲球腎炎、急性腎衰竭,以及泌尿道感染及呼吸道感染。當造成腎臟細胞損傷,無法有效清除體內代謝廢物及水分時,就會導致腎功能衰竭的症狀,例如:肺水腫、呼吸喘、噁心、嘔吐、食慾差、皮膚癢、過度疲憊、嗜睡等,每個人的症狀表現可能不同。趙順榮強調,當腎功能無法正常代謝及維持體液平衡,會出現尿毒症的症狀,就可能必須洗腎,利用血液透析機器及人工腎臟,將血液經由血液透析機器過濾血液中的廢物以及多餘的水分,以維持身體的正常機能。12招西醫養腎1.控制血糖高血糖會損害血管,造成腎絲球過濾速率增加,導致腎絲球肥大及增生,是腎功能惡化的重要危險因子;糖尿病也會增加患心臟病及腎衰竭的風險,糖尿病引起腎病變,已成為末期腎衰竭重要病因。早期糖尿病的介入治療,可大幅減少及延緩糖尿病腎病變發生及惡化,建議控制血糖在安全範圍內,餐前血糖控制在90~130mg/dl,糖化血色素<7.0%,可以降低糖尿病腎病變的危險。若患有糖尿病,控制血糖建議藉由運動、飲食、藥物等三方面來著手,採用對糖尿病及腎臟有益的飲食,並遵從醫囑服用糖尿病藥物,有助減緩慢性腎臟疾病的進程。2.控制血壓許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高血壓與腎臟病惡化密切相關,血壓較高會導致腎功能衰退速度加快,高血壓也是慢性腎衰竭最常見的併發症,而通常高血壓腎病變已是末期腎病最重要原因之一。 正常腎臟可倚賴腎素-血管張力素系統,以及抗尿鈉因子等荷爾蒙,維持血壓恆定,長期高血壓會使腎臟的血管結構發生硬化,進而使的腎功能惡化,高血壓也會隨著腎功能衰退而逐漸增加,而高血壓也早已被證實為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理想的血壓應維持在130/80mmHg範圍內,有助於減緩慢性腎臟病的進展,以及減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如果是高血壓病患,建議每天定期測量血壓,且勿擅自或隨意停止服用降血壓藥,因為高低起伏的血壓會加速破壞腎臟的血管,一定要由醫師決定是否可以停藥或減藥。3.控制血脂高血脂及異常血脂與慢性腎臟病相關,高血脂會加速慢性腎臟病的進行,且高血脂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高血脂症是指血液中的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增加;而血脂異常是指高膽固醇血症、高三酸甘油酯血症或二者合併,都是血管硬化的主因,而慢性腎臟病患者常合併高血脂症。根據研究發現,總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偏高,以及高密度膽固醇偏低,腎功能下降風險較大,且低密度膽固醇與高密度膽固醇比值越高,腎功能下降速度也越快;相對來說,較高的高密度膽固醇會減少發生慢性腎臟病的風險。理想血脂範圍總膽固醇≦200mg/dl,三酸甘油酯≦160mg/dl;若是高血脂症患者,控制目標為總膽固醇<200mg/dl,三酸甘油酯<150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男性≧55mg/dl、女性≧60mg/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0 mg/dl。4.控制尿酸高尿酸會直接傷害腎臟內的腎絲球及腎間質,造成腎功能下降,且高尿酸血症也會導致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慢性腎臟病的發生與病情惡化,而進入末期腎衰竭需要洗腎的階段。由於血中尿酸大部分是由腎臟排出,一旦尿酸升高,在腎臟的濃度也會升高,容易產生尿酸結晶沉澱在泌尿道及腎臟,就會造成尿路阻塞,進而傷害腎臟的功能,理想的尿酸範圍為男性3.0~7.0mg/dl、女性2.5~6.5mg/dl。如果是高尿酸血症病患,降尿酸藥物治療的目標為血中尿酸長期控制在小於6.0 mg/dL;已有痛風結石患者,則應將血中尿酸值控制在5.0mg/dL以下。5.預防心血管疾病&nbsp;心血管疾病為慢性腎臟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血管疾病也是腎臟功能惡化的獨立危險因子,罹患慢性腎臟病會增加併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是,心血管疾病在慢性腎臟病患者中,相當容易被忽略,也因此喪失治療的最好時機。根據許多大型研究調查結果,慢性腎臟病患者更容易出現各種心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心臟病、心臟衰竭、心律不整、週邊血管疾病及中風等,而出現心血管疾病,也更容易導致慢性腎臟病患者死亡,末期腎衰竭病患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0~30倍。6.預防感染疾病&nbsp;泌尿道感染及呼吸道感染,都會影響腎功能。飲水過少、長時間憋尿,都容易把病菌帶入尿道,引起膀胱炎、尿道炎、腎盂腎炎等泌尿道感染,即可造成急性或慢性腎衰竭,也會加速傷害腎功能。&nbsp;感染流行性感冒容易發生呼吸道感染,當喉部、扁桃腺等受到鏈球菌感染時,也容易引起腎臟發炎,造成腎功能受損,建議每年接種流感疫苗。7.保持健康體重肥胖會造成腎臟血流增加、腎絲球超過濾,以及腎絲球高壓,加速慢性腎臟病的進展。一項為期10年的研究顯示,身體質量指數BMI越高,腎絲球濾過率以每年3%的速度快速下降,慢性腎臟病的風險越高,即使沒有糖尿病或高血壓也是如此。另一方面,代謝症候群與慢性腎臟病發展有密切關係,擁有的代謝症候群因子越多,發生慢性腎臟病的風險也越高。肥胖會提高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的發生率,與增加慢性腎臟病死亡率;如果BMI≧24,或是男性腰圍大>90公分或女性腰圍>80公分,則會建議適當飲食控制及減重,因為減重會使血壓下降,也會降低蛋白尿,有益於慢性腎臟病的控制。8.定期運動定期運動有助保持健康體重,以及減輕壓力、焦慮,可以降低血壓,對腎臟有益,也是幫助控制慢性腎臟病進展的有效方法。建議每星期至少運動5天,中等至激烈程度的運動,例如: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游泳、舞蹈、跑步機等,每天累積達30分鐘以上,運動後心跳達到130下左右,能夠增進心肺功能的運動尤佳。對於老年人、體重過重、心臟疾病患者,或是平常缺乏運動的人,建議開始運動前,可以先到醫療院所接受醫師或專業人員評估及運動測試,才能選擇最安全又有效的運動方式。9.限制飲酒過量飲酒會引起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也會造成肥胖,都是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子。長期酗酒更可能導致全身肌肉大量收縮,造成肌肉損傷,釋出大量的肌球蛋白至血液中,嚴重甚至發生橫紋肌溶解症,當肌球蛋白在腎小管沉積形成結晶,進而阻塞腎小管,最終可能導致急性腎衰竭的情況。每日的酒精攝取量應限制為20~40克,可以降低慢性腎臟病惡化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10.避免吸菸吸菸是重要的慢性腎臟病危險因子,與較嚴重的蛋白尿及腎衰竭有關。根據研究顯示,吸菸者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男性增加2.4倍、女性增加2.9倍;也有研究發現,每天抽一包菸者比不抽菸者,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高出4倍,戒菸者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則高3倍。吸菸會活化交感神經,導致血壓升高,破壞血管內膜細胞,增加腎臟血管阻力,減少流向腎臟的血液,加速腎功能惡化造成腎衰竭;且香菸含有多種重金屬物質,產生腎毒性的氧化壓力,導致腎臟血管收縮,就會造成腎臟損傷,戒菸可以減緩腎功能惡化,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11.限制鹽鈉攝取量腎臟是負責調節血壓,以及水分、電解質、酸鹼平衡的重要器官,飲食中的鹽分由腎臟排出體外,如果攝取過量的鹽分,就會增加腎臟的負擔。根據衛福部每日飲食指南,成人每日鈉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換算下來約是6克的鹽。除了控制鹽分的攝取外,日常飲食中也要減少食用鈉含量高的食品,例如:麵包、吐司、麥片、餅乾、零食、果凍、布丁、肉乾、火腿、香腸、臘肉、起司、泡菜、蔬果汁、罐頭食品。另外,番茄醬、沙拉醬等醬料,以及湯品也要注意。12.避免自行使用藥物避免未經醫師或藥師指示自行使用止痛藥、抗生素或來路不明的藥物,濫用藥物可能會導致腎臟損害,尤其使用大劑量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例如:阿斯匹靈(Aspirin)、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proxen),會減少流向腎臟的血液量,從而損害腎臟,長期服用的結果,有可能會造成下肢水腫、腎臟急性衰竭。在大多數情況下,NSAID需要花費數年時間,才會引起慢性腎臟病;若是慢性腎臟病患者使用NSAID,就可能加速病程進展,造成腎臟功能惡化得更快。另外,研究已證實,馬兜鈴酸具有腎毒性,會造成慢性腎臟病,並加速慢性腎臟病惡化為末期腎衰竭,來路不明的中草藥仍未知是否含有馬兜鈴酸,所以也不可以隨意使用。2招中醫固腎中醫師吳宛容指出,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看,「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中醫認為,腎臟與冬季相應,此時補養腎氣最為適宜。冬季養生的基本原則,就是保養腎臟,不讓陽氣外泄,西醫則認為,冬天天氣寒冷容易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進而減少腎臟的血流量,而且感冒病毒更容易感染腎臟,因此,冬天也要做好保暖。1.護足保腎吳宛容表示,腎經起於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氣的侵襲,因此要特別注意保暖,睡覺時千萬不要將雙腳正對冷氣或電風扇,怕冷的人最好穿著襪子睡覺,以免受寒。建議每晚睡覺前,按揉腳掌正中凹陷的「湧泉穴」,有引火下行助眠、引氣血歸腎的作用,是護足保腎的重要方式。湧泉穴位置:湧泉穴位於腳底中線前1/3交點處,當腳屈趾時,腳底前凹陷之處。方法:將拇指或食指的指端放於足心湧泉穴處,來回按揉,每天揉100次為宜。效果:可以激發腎經的經氣,疏通腎經的經絡,調和腎臟的氣血,使人腎精充足、耳聰目明、精力充沛、行走有力。2.通便護腎中醫認為,「腎司二便」,腎主管大小便的排出。吳宛容表示,一旦大便不暢,宿便停積,濁氣上攻,不僅使人心煩悶脹,也會傷及腎臟,導致腰酸疲乏,噁心嘔吐;而腎氣虧虛,也會引起排便無力或大便稀溏,伴有腰酸膝軟,頭昏耳鳴。因此,保持大便暢通,也是護腎的法寶。&nbsp;腎俞穴位置:位於人體的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2指寬處。方法:把雙掌摩擦至熱後,將掌心貼於腎俞穴,如此反覆3~5分鐘;或是直接用手指慢慢按揉腎俞穴,直到出現酸脹感,且腰部微微發熱。效果:按揉腎俞穴對治療腰膝酸軟及大便難解,都有不錯的效果。延伸閱讀: 全面守護腎功能 多吃蔬菜有益身體健康? 這5種深綠色蔬菜吃多小心患上腎結石
-
2020-02-28 新聞.健康知識+
別再放任肚子凸出!8危險因子恐讓你走上洗腎人生
50歲陳先生事業有成,但患有高血壓和痛風病史,健檢報告也呈現血液尿酸高合併腎功能下降,無奈長期應酬頻繁,沒有定期追蹤,僅痛風發作時服用止痛藥,直到近期痛風頻繁,被告知腎功能退化,恐走上洗腎一途,才配合醫囑治療,調整飲食習慣,所幸各項指數已控制良好,腎功能也無惡化跡象。&nbsp;以陳先生為例,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李其育表示,造成腎衰竭的危險因子,包括未控制好的高血壓、肥胖、高血脂、高尿酸併痛風、頻繁使用止痛藥、喝酒、喜好高鹽、高磷食物等,若不改善既有的生活習慣與飲食,並搭配定期門診抽血檢查和藥物治療,日後腎功能恐會持續惡化衰竭,有極高機率需要洗腎。&nbsp;李其育強調,現代人生活忙碌、有繁多交際應酬,常會忽略身心健康,導致肥胖人口持續增加,出現許多「小腹婆」、「富爸爸」等腎臟病潛在患者,尤其中廣型肥胖的患者,罹患慢性腎臟病比例也相對較高,推測應是內臟脂肪分泌的發炎因子增加,造成發炎、體內自由基與氧化壓力增加、異常的腎激素系統分泌造成高血壓腎病變。&nbsp;因此,除了控制高尿酸的問題,飲食方面,必須先戒酒,並減少紅肉、內臟、海鮮類食物的攝取,例如餐敘免不了的下酒菜小魚乾,其內臟亦含大量膽固醇,故慢性腎臟病患者除了應好好檢視日常飲食,也要避免不必要的止痛藥物攝取,才是預防腎功能惡化的長遠之計。&nbsp;李其育也提醒,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飲食應把握「一青二白」,一青即多吃青菜,二白是指控制澱粉類和蛋白質攝取,並減鹽、控磷,才能活出「腎利人生」。&nbsp;延伸閱讀: 瘦小腹不是少吃就有用! 6個懶人必學的小秘訣 肚子痛卻說不出是哪裡痛? 看醫生時必答4個問題揪兇手 頻頻脹氣好難受 超過3天可能是重病前兆!&nbsp;
-
2020-02-19 科別.泌尿腎臟
肥胖、長期吃止痛藥 腎衰危險因子
一名50歲商人有高血壓和痛風,且合併腎功能下降,但他仍頻繁應酬,還常因痛風發作服用止痛藥,直到最近因痛風頻發作、腎功能退化,恐走上洗腎一途,他才配合醫囑調整飲食習慣,腎功能也才未再惡化。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李其育說,這名商人血液尿酸長期偏高,每與友人聚餐,都會大喝一場,並經常吃辣炒土豆小魚乾下酒;長期下來除了有啤酒肚,也因尿酸高合併痛風,經常自己買止痛藥緩解症狀。他說,未控制好高血壓、肥胖、高血脂、高尿酸合併痛風、頻繁使用止痛藥、喝酒等都是造成腎衰竭的危險因子,若不改善既有生活習慣與飲食,並搭配定期門診抽血檢查和藥物治療,日後腎功能都會持續惡化、衰竭。該商人後來努力配合醫師建議與治療,不再隨便服用止痛藥,並每三個月回門診追蹤,在血壓、血脂、尿酸皆控制良好下,痛風發作次數明顯減少,腎功能也不再惡化。李其育強調,肥胖人口持續增加,許多「小腹婆」、「腹爸爸」都是腎臟病潛在患者,罹患慢性腎臟病比率也相對較高,推測應是內臟脂肪分泌的發炎因子增加,造成發炎,以及體內自由基與氧化壓力增加和異常的腎激素系統分泌,造成高血壓腎病變。李其育說,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飲食應把握「一青二白」,吃青菜,控制澱粉類和蛋白質攝取,並減鹽、控磷,才能活出「腎利人生」。
-
2020-02-18 新聞.用藥停看聽
肥胖、飲酒、長期吃止痛藥 醫師:易敗腎
一名50歲商人有高血壓和痛風,健檢也顯示尿酸高且合併腎功能下降,但他仍應酬頻繁,未定期追蹤,且痛風發作時服用止痛藥,直到最近痛風頻繁,查出腎功能退化,恐走上洗腎一途,才配合醫囑調整飲食習慣,使腎功能未進一步惡化。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醫師李其育說,這名商人血液尿酸偏高(9-10mg/dl)合併腎功能下降,但因從商應酬繁忙,鮮少定期至腎臟科追蹤。他雖未酗酒,但每與友人聚餐,還是會大喝一場,經常用辣炒土豆小魚乾下酒,長期下來除了有啤酒肚,也因尿酸高合併痛風,經常自己買止痛藥緩解症狀。李其育說,未控制好高血壓、肥胖、高血脂、高尿酸併痛風、頻繁使用止痛藥、喝酒、喜好高鹽、高磷食物等都是造成腎衰竭的危險因子,若不改善既有的生活習慣與飲食,並搭配定期門診抽血檢查和藥物治療,日後腎功能持續惡化衰竭,有極高機率需要洗腎。該商人後來努力配合醫師建議與治療,不再隨便服用止痛藥,並每三個月回門診追蹤,在血壓、血脂、尿酸皆控制良好下,痛風發作次數明顯減少,腎功能也不再惡化。李其育強調,現代人生活忙碌、有繁多交際應酬,常會忽略身心健康,導致肥胖人口持續增加,出現許多「小腹婆」、「腹爸爸」等腎臟病潛在患者,尤其中廣型肥胖的患者,罹患慢性腎臟病比例也相對較高;推測應是內臟脂肪分泌的發炎因子增加,造成發炎,體內自由基與氧化壓力增加、異常的腎激素系統分泌造成高血壓腎病變。除了控制高尿酸,飲食上也必須先戒酒,並減少紅肉、內臟、海鮮類食物的攝取,例如餐敘免不了的下酒菜小魚乾,其內臟亦含大量膽固醇,所以除了應好好檢視日常飲食,也要避免不必要的止痛藥物攝取,才能預防腎功能惡化。他說,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飲食應把握「一青二白」,一青即多吃青菜,二白是指控制澱粉類和蛋白質攝取,並減鹽、控磷,才能活出「腎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