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3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搜尋
養生保健
共找到
365
筆 文章
-
-
2021-01-21 養生.聰明飲食
吃豬腦補腦、吃魚眼補眼…以形補形食療是真智慧還是以訛傳訛?
● 「以形補形」食療,營養是否到位是關鍵● 核桃護腦、番茄護心、魚眼補眼、薑顧胃● 豬腦補腦、大骨湯助高,比較沒營養邏輯冬天是國人進補旺季,坊間流傳「以形補形」作為養生保健的食療方法,即食物外觀只要長得像某個器官,就對這個器官有益。從現代營養科學觀點來看,哪些是真智慧?哪些是以訛傳訛的謠言?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表示,外觀並非決定食物是否有益健康的要素,「營養是否到位」才是判斷標準。核桃防失智 不可吃過量 最常見以形「可以」補形的食物,首推「核桃」,張斯蘭說,核桃像極了人體大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6營養素,對集中注意力很有幫助;吃對脂肪對大腦運作也相當重要,大腦內有60%的脂肪,核桃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是護腦的重要成分,因此核桃是預防失智的聖品。不過,堅果類不可吃過量,以免發胖,張斯蘭建議,可按照衛福部國健署的健康餐盤指引,每天攝取免洗湯匙一匙分量即可。吃魚眼補眼 因含豐富DHA另一個以形可補形的食物是「番茄」,番茄切開後,像多個腔室的心臟,張斯蘭認為,番茄之所以可以保護心臟,其實是因為含有豐富的茄紅素,這個營養素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以及降低血壓,甚至可以預防攝護腺癌。「吃魚眼補眼」、「吃薑顧胃」,張斯蘭也相當認同,主要是魚眼含有豐富的DHA,是視網膜構造成分之一;薑有薑辣素,可暖胃促進血液循環,但吃太多會刺激胃酸分泌,攝取的分量上要小心。豬腦補腦 小心膽固醇 「豬腦補腦」、「熬大骨湯助高」等食療也很常見,張斯蘭認為,這比較沒有營養邏輯。以豬腦來說,豬腦內有相當高的膽固醇,不可吃過量,以免造成血管塞住;豬大骨的含鈣成分其實不高,一碗250cc的豬骨湯只能喝到5毫克的鈣,「不如喝一杯250cc的牛奶,就能攝取50毫克的鈣質。」除了以形補形的說法,還有「以色補色」之說,例如,黑芝麻含有豐富礦物質鐵和鋅,都跟頭髮黑色素生成相關,是有營養道理可循。防貧血 可吃紅肉、深綠蔬菜至於「喝紅酒可補血」,張斯蘭並不認同,紅酒的酒精成分其實會消耗很多維生素B群,影響血紅素的生成,紅酒主要成分雖是葡萄,但以成人女性建議每天攝取20毫克的鐵質來說,葡萄每一百公克才含0.1毫克的鐵,「水果其實不是鐵質主要來源。」不過,葡萄含有抗氧化的花青素,因此適量飲用紅酒,可預防冠心病。如果想要提升血紅素預防貧血,張斯蘭建議,可以多吃紅肉、豬肝、紅莧菜、深綠色蔬菜等食物。聯合報提醒您: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
2020-11-09 新聞.健康知識+
淋巴按摩促排毒、新陳代謝?教授破解淋巴按摩的真相
讀者Vivian在2020-11-1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林教授您好!經友人的介紹認識了您的網站,讓我獲益匪淺,可以少花冤枉錢在無用的產品上。感激不盡!我有個疑問要請教您。最近我國(馬來西亞)有位網紅美女藥師在其Facebook上推薦淋巴按摩刷。號稱可以促進新陳代謝,血液循環,淋巴排毒,改善橘皮組織和水腫問題。藥師之前也有因為上傳了排毒和減肥藥迷思的影片而爆紅。之後又上傳健康迷思影片。現在卻賣起按摩刷,令我感到不解。上網谷歌了一下淋巴排毒,幾乎全部都是推廣此按摩的文章。請問教授這個是真的有效嗎?附上網址:https://fb.watch/1u7kg03RhX/ (影片在5.20開始提到淋巴按摩)讀者Vivian所說的藥師名叫Anjoe Koh許愫恩,而她的臉書的確都是在談健康、營養、瘦身、美容等議題。她有發表很多「破解迷思」的影片,但問題是她完全沒有提供科學證據,所以往往就會用一個迷思來“破解”另一個迷思。可是,普羅大眾無法分辨真偽,就會以為是學到了什麼新知識,或什麼正確的知識。上面的第一個連結打開的是這位藥師在2020-9-24發表的影片,長度約10分鐘,而它就是在破解各種健康迷思。其中有一個是〈吃飽之後馬上洗澡並不是會變胖,而是會猝死〉。這個影片有3千4百個贊、1千9百個分享和326個評論。那,我該怎麼評論呢?只能搖頭嘆氣。至於影片裡其他種種的破解迷思呢,唉!就省點力氣吧。上面的第二個連結打開的是這位藥師在2020-10-25發表的影片,長度是2分20秒,而它就是在介紹和推銷淋巴按摩刷。至於有關這款產品的種種功效,就請看上面讀者Vivian的描述吧。「淋巴按摩」是翻譯自Lymphatic Massage,但這是俗稱或簡稱。正式的醫學名詞是Lymphatic Drainage Massage(淋巴引流按摩)。此一療法大約是在200年前開始出現雛形,但要等到1930年才有一套較完整的理論基礎和施行步驟。此一療法的最主要用途是加速淋巴水腫的消退。為了防止癌細胞的擴散,腫瘤外科醫生除了會將病患的腫瘤切除之外,也會將腫瘤附近的淋巴結切除,而這就會導致該部位的周遭出現淋巴水腫。另外還有一些情況也會導致淋巴水腫,例如受傷、充血性心衰竭以及血栓。淋巴水腫會讓病患感覺不舒服、疼痛、情緒低落、行動不便等等,所以施行「淋巴按摩」就可以加速改善這些情況。但是,「淋巴按摩」是有禁忌的。例如患有充血性心衰竭的人,曾經發生過血栓或中風的人,正有細菌或病毒感染的人,患有肝病或腎臟病的人,都不可以做「淋巴按摩」。「淋巴按摩」是一種醫療行為,所以是要由有執照的「淋巴按摩療師」來施行的。但是,有生意腦筋的人很快就想到光是憑著「淋巴按摩」這個詞就可以狠狠撈一筆。什麼促進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促進淋巴排毒,改善橘皮組織,等等聽起來冠冕堂皇的養生保健術語也就應運而生。但是,想要做「淋巴按摩」就得去醫院或特定的診所或按摩院,而這畢竟是不太方便。所以,有生意腦筋的人很快就又想到可以推出家電型的「淋巴按摩刷」,而那位有生意腦筋的藥師也就很快就抓住機會,在臉書上推銷和販賣一款這種產品(請看插圖裡那個藍色圓圈)。這款產品其實也就是像一般的按摩刷一樣,而使用上也就只是在皮膚上刷一刷而已。那,這樣就能達到「淋巴按摩」嗎?有任何實驗證明嗎?要知道,一位職業的「淋巴按摩療師」是需要對淋巴系統有通盤的了解,那,一個連什麼是淋巴系統都不知道的人,就這樣胡亂刷一通,就能達到「淋巴按摩」了嗎?就算是真的能達到「淋巴按摩」,那,這樣就能促進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促進淋巴排毒,改善橘皮組織嗎?還有那個什麼排毒。一個再荒唐不過的健康迷思,這位專門在破解健康迷思的藥師,竟然還親自在散播。Heather Thuesen是一位有執照的「淋巴按摩療師」。她在兩個月前(2020-9-8)發表What Is a Lymphatic Drainage Massage and Does It Work?(什麼是淋巴引流按摩,它是否有效?)。這篇文章不但是詳細介紹了《淋巴按摩》的歷史,理論,步驟等等,也討論了它是否具有療效。她在第二段說:「除了醫療應用之外,淋巴引流按摩現在被認為可以減少橘皮組織,可以做面部/下頜的雕塑,和增強免疫系統功能。 光是在Instagram看,就有超過190,000個帖文,被吹捧為2020年頂級美容狂潮之一。」所以,既然淋巴按摩是頂級美容狂潮,也就難怪藥師會乘機推銷淋巴按摩刷了。原文:淋巴按摩刷,藥師賣的,有用嗎
-
2020-10-21 養生.聰明飲食
魚皮有膠原蛋白但易殘留重金屬汙染?魚皮到底能吃嗎
讀者福英前天(2020-10-18)在《科學的養生保健》臉書網頁詢問:「魚皮到底能不能吃」。她有附上兩篇網路文章,一篇是《健康雲》在2018-10-17發表的不吃鮭魚皮「3大營養」全浪費? 譚敦慈:去皮重金屬少40%,另一篇是《健康遠見》在2020-1-15發表的魚皮有重金屬別吃?別把營養丟了,專家提醒把握這個大原則。《健康雲》那篇文章共有6段,而前4段是在講魚皮的好處,後兩段則是在講魚皮的壞處。它的最後一段是:在許多網友的認知裡,吃魚皮能補充膠原蛋白,但資深護理師譚敦慈卻曾指出,魚頭、魚皮及魚內臟等3個部位千萬別多吃!她解釋,由於近年來海洋汙染嚴重,使得深海食物鏈中大魚體內累積不少重金屬及汙染物,經過代謝後就會殘留魚皮下脂肪組織。她更在節目中提到,「去皮之後,重金屬會少掉40%」。可是,有關《去皮是否能減少污染物》這個議題,事實上絕非如此單純。我們就來看一篇2013年發表的研究論文Effects of skin removal on contaminant levels in salmon and trout filets(去皮對鮭魚和鱒魚魚片中污染物含量的影響)。這項研究發現,在褐鱒,虹鱒,銀鮭,和奇努克鮭魚這4種魚類裡,去皮只能減少其中3種魚類的《親脂性有機污染物》,而去皮非但不會減少汞污染,反而會稍微增加。也就是說,《去皮是否能減少污染物》是由許多因素來決定,例如污染物的種類和魚的種類。所以,譚護理師所說的《去皮之後,重金屬會少掉40%》,可能只是對了百分之一。至於《健康遠見》那篇文章,則是毫無疑問地在鼓勵大家吃魚皮,而它的理由之一是《能補充膠原蛋白》。它說:「魚的膠原蛋白分子小、身體很容易吸收利用,是最好的膠原蛋白食用來源!…補充膠原蛋白有助於體內膠原蛋白的合成,合成膠原蛋白時需要特定的胺基酸(羥脯胺酸Hydroxyproline等)僅存在於膠原蛋白中,是一般的蛋白質裡面沒有的。」有關《魚的膠原蛋白分子小》的說法,我搜索了無數的資料,但就是找不到任何可以支持此一說法的科學證據。例如下面這兩篇專門在講有關《魚膠原蛋白》的論文,就完全沒有提起《魚的膠原蛋白分子小》。2014年:Marine Origin Collagens and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s(海洋來源的膠原蛋白及其潛在應用)。2016年:Characterization of Collagen from Different Discarded Fish Species of the West Coast of the Iberian Peninsula(伊比利亞半島西海岸不同丟棄魚類之膠原蛋白的定性)。有關《身體很容易吸收利用》的說法,我實在是很難相信,它竟然會是出自一位《臺大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兼任講師》(此文的作者)。要知道,最小的膠原蛋白大約有700個氨基酸,而最大的則有3000多個氨基酸。如此巨大的分子怎麼可能會是《身體很容易吸收利用》?(註:目前確定的科學證據是,頂多只能吸收三胜肽,即3個氨基酸)有關《合成膠原蛋白時需要特定的胺基酸(羥脯胺酸Hydroxyproline等)僅存在於膠原蛋白中》的說法,作者的意思很顯然是《因為只有膠原蛋白含有Hydroxyproline,所以攝食膠原蛋白才能提供Hydroxyproline》。可是,Hydroxyproline是轉化自Proline。它本身根本就不會被用來合成膠原蛋白。真正被用來合成膠原蛋白的是Proline,而不是Hydroxyproline。Proline是在膠原蛋白合成之後才被轉化為Hydroxyproline,而這個轉化是需要維他命C的參與。這也就是為什麼會常聽說要攝取充足的維他命C,才能使皮膚Q彈。不管如何,由於Hydroxyproline根本就不會被用來合成膠原蛋白,所以再多的攝取也不會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也就是說,《合成膠原蛋白時需要Hydroxyproline》,完全是一派胡言。有關讀者所問的《魚皮到底能不能吃》,就科學證據而言,只有《可能有風險》和《好處可能多於壞處》這兩種說法,而沒有《要吃》或《不要吃》的說法。也就是說,吃或不吃,是由個人選擇,沒有好壞對錯之分。而做為健康知識的傳播者,不應該只是根據個人的偏見,或局限的認知,就建議《要吃》或《不要吃》。就我個人而言,我是特別喜歡吃魚皮的,而我是從不會去煩惱吃魚皮是不是會危害我的健康。就像是去搭飛機,我也是從不會去煩惱搭飛機是不是會危害我的健康或生命。但是,我喜歡吃魚皮,完全是由於口感和風味,跟什麼維他命D,什麼Omega-3,什麼抗氧化物,什麼膠原蛋白,都毫不相干。原文:魚皮有毒?能補充膠原蛋白?
-
2020-10-08 養生.抗老養生
寒露後氣溫降空氣乾,感冒病毒致病力增強!早餐多吃溫熱食物
今天(8日)是寒露,在廿四節氣排第十七,是冷熱交替的節氣。過了今天,告別酷暑,養生保健要重新調整了。中醫師陳明和說,寒露後氣溫較白露時更低,露水更多,原先地面上潔白晶瑩的露水快要凝結成霜了,且帶寒意,故名。寒露後,天氣漸漸涼起來,雨季結束,天氣常是晝暖夜涼。感冒病毒致病力增強 注意肺臟、心臟及腦血管疾病寒露後,氣溫下降、空氣乾燥,感冒病毒致病力增強,稍不留意極易致傷風寒,造成上呼吸道感染。此季節最要注意的是肺臟、心臟及腦血管疾病,如中風、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肺炎等疾病復發。老人及幼童應安排好日常生活起居,開始穿長袖衣褲,以避寒露節氣的外感邪氣,就能預防節氣所致疾病。陳明和說,熱冷交替,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衰,陰氣漸生,人體也會感應自然界變化出現特有病機:祛寒濕或寒燥之邪侵犯肺胃臟腑。當身體感受到初秋涼風加上雨露的濕邪,則易因「寒濕」侵襲肺胃,引起頭痛頭重、全身痠痛、咳嗽有痰而清、胃脹悶、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症候,宜用祛風散寒濕的薑蔥湯來祛寒濕。秋末轉燥,不宜熱補唯愈近秋末,寒氣愈重,濕邪減而燥邪增,寒濕轉成「寒燥」侵肺胃,會有頭痛畏寒、咽乾、鼻燥肌膚乾燥,咳嗽無痰,或痰黏咳不出,甚至用力咳而有血絲,氣逆喘息而口乾渴,胃脹悶,大便乾結等症候,則不可再食生薑、蔥、蒜頭類,需改以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杏仁、麥門冬、玄參、桔梗等滋陰潤肺燥的藥物來治療。唯芝麻不可過量,以免更化燥傷陰造成聲啞及乾咳不已。另一方面,早餐多吃溫熱食物,最好喝熱粥,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及黃精粥等。因粳米、糯米均可健脾胃、補中氣。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多吃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肉等。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教授楊玲玲也說,台灣不像大陸中原地區四季分明,秋分時節即已有寒意。因此,寒露後不宜熱補。可用山藥燉枸杞及排骨等,山藥本身含有多醣類,有益身體。若在寒露即用羊肉爐等熱補,恐怕身體也受不了。【報導/記者張耀懋;諮詢/中醫師陳明和;出處/2008-10-08聯合報】(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
共
1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