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類流感
共找到
77
筆 文章
-
-
2021-09-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施打超複雜 須經15關卡
BNT疫苗被稱為史上「接種程序」最複雜的疫苗,多達十五道注意事項,需要先稀釋才能施打,為目前唯一可能稀釋錯誤的新冠疫苗,包括日本、韓國、美國、新加坡等國均出現過接種未稀釋原液的烏龍事件。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近期新冠疫苗接種品牌眾多,且流感疫苗即將開打,容易導致前線醫護「錯亂」,建議某團隊小組固定施打某廠牌疫苗,避免再出錯。衛福部長陳時中昨在立法院被問及是否對恩主公醫院懲處,他表示,「當然會」。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表示,除對恩主公醫院作出停打一周懲處,也要求醫院落實人員精進訓練與施打疫苗SOP演練,如改善不夠,就延長停打時間,若無改善,最重可中止疫苗施打合約處分,同時通知各醫療院所強化接種流程確認機制,徹底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新北衛生局前晚緊急與衛福部疾管署長周志浩及多位專家學者討論相關應變作為,也派員到恩主公醫院調查事件發生經過。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員周彥宏說,BNT疫苗施打程序複雜,共十五道手續,被喻為最複雜的疫苗,其中最易發生的錯誤有二,一為稀釋比例不對,造成粉末結晶殘留,易造成施打部位發炎、肌肉受損。二則是施打原液或倍量的疫苗,引發免疫過激反應,嚴重時可能導致免疫休克。日本兵庫縣尼崎市今年六月爆發同樣錯打事件,六名養老院員工接種BNT疫苗原液,事發後,兵庫縣密切觀察六人一周時間,確認健康無虞,才接種第二劑。南韓八月有十人接種BNT疫苗原液,部分人出現發燒頭痛等輕微症狀。新加坡國家眼科中心今年二月因接種流程出錯,一名工作人員被注射五倍劑量,所幸後續身體狀況良好。美國安全醫療作業協會(ISMP)曾提及四起BNT疫苗稀釋錯誤事件,均屬劑量過量,部分接種者出現類流感症狀,住院觀察。BNT藥廠在疫苗臨床試驗期間,曾幫受試者注射高達一百微克劑量,遠高於推薦劑量卅微克,部分出現輕度至中度、短暫的局部反應和類流感症狀,並無嚴重不良反應。美國疾控中心建議,若未稀釋導致劑量過高,應告知接受者局部和全身不良事件的可能性,第二劑仍可如期接種。施文儀建議,大型醫院最好安排固定團隊接種特定品牌疫苗,針對小型診所,則安排某些診所專責某些疫苗,可讓流程更純熟,也能避免轉換廠牌時的失誤機率。此外,接種前,醫護人員應該遵守「三讀五對」,三讀為拿藥、給藥、歸藥時須確認,五對則是核對患者姓名、藥物、服藥時間、給藥劑量與給藥途徑是否正確。團隊間須彼此確認、互相監督對方的動作。
-
2021-09-06 名人.精華區
張鴻仁 /找出感染者 主動監測系統須升級
1996年愛滋病雞尾酒療法上市,隔年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免費提供治療的國家。幾乎一夜之間,愛滋病通報病例倍增,過去防疫體系用盡一切方法想要「高危險群」出來匿名檢驗都沒效,如今不費吹灰之力。由此可知,面對新冠病毒 ,我們可以「清零」或「嘉玲」,但是永遠沒辦法即時發現每一個「無症狀」不驗不知道的「感染者」。疫苗不具備阻斷傳染能力這些感染者,可以是偷渡客,可以是非法移工,地下「八大行業」,或只是參加了一個「趴」。不只愛滋病,B、C肝這類病毒可在身體裡躲了十幾廿年不被「宿主」查覺,這也是為什麼在可以真正阻斷「傳染」的疫苗出現前,這個病毒要「根除」非常困難。人類防疫史上,只有天花,被我們「鎖起來」;小兒麻痺病毒,努力了幾十年,還差最後一哩路。目前所有的新冠疫苗都不具備阻斷傳染的能力,想要用「普篩」或「廣篩」證明社區裡完全沒病毒,不切實際;以為「清零」就可以完全恢復「正常」,也是一廂情願。未來清零與否非關心重點幾個月前,我們以為用疫苗達成「群體免疫」,疫情就得到控制,現在知道,縱使八成以上的成年人口打完兩劑,事情也不像我們當初想的那樣簡單。所以,未來幾周清零與否,雖然各地方政府首長還是很有壓力,但應非重點,我們應該要關心的是主動監測系統升級了嗎?先用疾管署的「流感速訊」說明,「流感速訊」包括實驗室監測,全台有好幾個實驗室專門做病毒檢驗,並向疾管署報告檢驗結果。其次,拜健保IC卡之賜,疾管署知道每天有多少人得到「類流感」去看病。類流感是臨床診斷,由醫師依病人症狀判定,不是用檢驗,公共衛生抓「大方向」時,常犧牲準確度。第三是重症,所有不明原因肺炎及死亡的長期趨勢。過去沒有IC卡時代,使用「哨兵監測系統」,在全國各地找熱心醫師通報,屬於抽樣調查的觀念。防疫體系只能抓重放輕所以,新冠肺炎可以用主動監測「抓到」所有病例嗎?答案是,重症可以,但無症狀和輕病不可能。這個不可能,有一部分是成本效益,如果所有「感冒」都進行多種呼吸道病毒檢驗,以每年上千萬人次,至少要幾百億。錢可以是小事,但我們未來真的會這樣看待新冠病毒?撇開錢不說,未來對「感染者」,都要「強迫隔離」,接觸者也是?只要有一例「社區感染」就「封」,餐廳不內用,教堂廟寺不開放?任何監測系統,對社會最「私密」的部分都沒什麼用,想躲起來的人,不容易被找到;防疫體系要持續長久運作,只能抓大放小,抓重放輕,要大小通吃,輕重不分一網打盡,社會成本非常高;未來的主動監測系統必須升級,在過去的類流感監測系統,要加一組「哨兵」以及「快速反應部隊」。把新冠當升級版的類流感不可能完全沒有病例,但是要愈早發現愈好,一發現就迅速圍堵,而且醫療體系不能淪陷。如此,就可以把新冠當成升級版的「類流感」,大家的生活早日恢復正常。
-
2021-06-21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關於COVID-19疫苗 巴金森患者應該知道的7件事
AZ疫苗開放大規模接種以來,累計全台超過六十死,雖然死因是否與疫苗都仍待釐清,不過絕大多數均有慢性病,尚未施打的長者及其家屬開始卻步觀望。許多人都想問,諸如腦中風、巴金森氏症、洗腎、心血管疾病等患者到底能不能打疫苗?針對巴金森氏症患者,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提供以下資訊供大家參考判斷:Q1:我患有巴金森氏症,那我應該接受COVID-19疫苗嗎?答:有關COVID-19疫苗的資訊-它們如何發生作用、安全性等等,請參考疫情指揮中心更新的COVID-19資訊部分。通常,巴金森病友的年齡就增加了COVID-19感染引起併發症的風險。根據您的巴金森症狀,也可能增加病毒感染引起併發症的風險。基於這些原因,明智的做法是盡可能保護自己免受COVID-19病毒的侵害,包括接種疫苗。與往常一樣,與您的醫生談談您的個別臨床情況,並找出何時何地可以接種疫苗。Q2:我從一些巴金森病友那裡聽說,在施打COVID-19疫苗時不應服用金剛烷胺(Amantadine,常見商品名為:英智錠/阿曼他定/安滿達膜衣錠)。這是真的?答:雖然在某些情況下您同時服用金剛烷胺(Amantadine)時可能不應該接種類流感疫苗(因為這可能會使疫苗的有效性降低),但據目前醫學文獻所知,COVID-19疫苗並非如此。施打COVID-19疫苗時服用金剛烷胺(Amantadine)應該沒有問題。Q3:COVID-19疫苗是否會對巴金森氏症和失智症患者產生負面影響?答:COVID-19疫苗常見的副作用往往是手臂酸痛、疲勞、頭痛等,可能持續1-2天。如果患有失智症的個案,他們可能會因為感覺不適而採取不同的行動或做出不同的反應。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失智症正在惡化。疫苗施打的副作用應會變好,患者應在1-2天內恢復到基線水平。Q4:我應該在哪支手臂上接種疫苗,巴金森症狀漸顯著的那一邊,還是另一邊呢?答:由於接種後的手臂可能會在1-2天內感到酸痛,因此將疫苗接種於較不方便使用的那一側手臂是有道理的。Q5:在接種COVID-19疫苗的那一天,我應該維持巴金森氏症正常的用藥時間表嗎?答:接種當天沒有理由更改您的巴金森藥物。Q6:我可以從COVID-19疫苗施打預料到什麼副作用?答:雖然有一些不同的反應,但COVID-19疫苗已獲得FDA的批准,被認為是安全的。有些人可能只是感覺到胳膊有輕微疼痛,類似於接受其他任何注射。有些人的反應可能更明顯,並在1-2天內感到發冷、身體疼痛、頭痛或疲勞等,但這些症狀通常很快就會消失。權衡巴金森病友感染COVID-19的風險,與COVID-19大流行所造成相關的社交和體育活動方面限制等重大不利因素,以及該疫苗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建議病友接種該疫苗。Q7:兩天前我接種了COVID-19疫苗,我的顫抖更嚴重,跟疫苗有關嗎?答:該疫苗可能會引起疲勞、疼痛甚至發燒的短期副作用。目前還沒有關於它如何影響巴金森症狀的大量數據,只是軼事數據。對於部分病友來說,巴金森症狀在短期內會變得更糟。這並不意味著您的巴金森症在接種疫苗後有顯著惡化,接下來的幾天內預期能夠恢復到以前的基準。以上資料參考以下資訊:Rebecca Gilbert博士ANSWERING YOUR QUESTIONS ABOUT PARKINSON’S DISEASE AND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2021.04.05. Dr. Rebecca Gilbert(本文轉載自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http://www.pdcare.org.tw/medical/article_list?cat_id=19)
-
2021-06-08 該看哪科.感染科
五歲女童 國內首例新型豬流感
衛福部疾管署昨晚公布國內首例的H1N2v流感病例,為一名中部五歲女童,目前已康復。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強調,此病毒不會透過食用豬肉感染,且此案為散發個案,目前沒有其他密切接觸者受感染,而且用於流感的抗病毒藥物也有效,國人不需過於擔心。莊人祥表示,今年四月該女童因為有流感輕症,從她的呼吸道檢體因為找不到次分型的A流病毒,進一步進行基因定序發現,原來是H1N2v新型流感病毒,這是國內首例的H1N2v新型流感病例。這次分離的病毒基因序列與本土過去於豬隻分離的H1N2流感病毒株最接近,但並不相同。莊人祥說,這名女童家從事禽畜養殖業,採檢飼養的豬檢體未驗出H1N2流感病毒;調查密切接觸者六名,三人有類流感症狀,經檢驗均未發現H1N2v感染。莊人祥說,經邀相關專家召開會議討論研判,本案應屬散發個案,無證據顯示有人傳人現象。
-
2021-05-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大眾運輸最新6大防疫措施看這 15日起雙鐵禁站票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增加七例本土案例,加上華航、諾富特風暴未歇,我國疫情警戒升級。交通部公布交通運具最新六大防疫措施,雙鐵15日起禁止販賣站票,以高鐵自由座來說,考量通勤需求,若是自由座車廂,坐滿就不准再站。交通部宣布,配合指揮中心「出現感染源不明之本土案例」疫情警戒,交通部加嚴大眾運具及場域相關防疫措施。鑑於近日國內發生多起確診案例,配合指揮中心整體防疫策略,針對大眾運具及場域實施加嚴相關防疫措施,包括禁止飲食、取消台高鐵站票,並針對觀光遊樂景點及大型群聚活動進行管制等,以共同防範疫情傳播,降低國人感染新冠肺炎風險。依指揮中心5 月11日公布自即日起至6月8日,提升警戒標準至「出現感染源不明之本土案例」,交通部長王國材即要求針對大眾運具提升相關防疫等級如下:一、 民眾於高鐵、台鐵(觀光列車除外)、公路客運、船舶(固定餐飲區域除外)、航空器(國際及兩岸航班除外)等運具內、或郵局營業區域內禁止飲食,若因生理需求須喝水、服藥、哺乳,應於食用完畢後儘速佩戴口罩。二、 在與不特定對象保持社交距離或有適當阻隔設備之情形下,得於飲食期間暫時取下口罩。三、 自5月15日起高鐵及台鐵城際列車取消站票。四、 台鐵、高鐵各車站大廳暫停或延期租借,並停止辦理各項活動,以避免群聚活動。五、 觀光遊樂景點及大型群聚活動,依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業指引,進行總量管制(室外 500 人、室內 100 人以下),並擬定應變計畫。六、 要求航空站、臺鐵、高鐵、客運、國道服務區、海運、觀光場域清潔消毒頻率全部加倍處理。針對站票問題,王國材稍早與媒體進行茶敘時表示,考量新竹、桃園坐定期票到台北,完全取消自由座很難通勤,恐怕出現問題,目前定調自由座車廂坐滿就不讓站。另外由於雙鐵將開賣端午連假車票,基本上端午節不會賣自由座。交通部再次呼籲國人搭乘大眾運輸務必配合測量體溫、戴口罩及遵守飲食相關規定,做好自我防護,如有出現發燒或類流感症狀,應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 1922(或 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就醫,就醫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群聚情形等資訊,以利及時診斷通報,交通部亦將配合指揮中心視疫情狀態隨時調整因應作為,並適時公布。
-
2021-02-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高鐵禁飲食有望鬆綁?陳時中:228後考慮長程班次開放飲食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去年12月啟動秋冬防疫專案,方案將於2月28日到期,指揮官陳時中說,包含戴口罩、入境管制等都會延續,但會考慮開放高鐵長程班次飲食。疫情指揮中心於去年12月啟動秋冬防疫專案,強化「邊境檢疫」、「社區防疫」及「醫療應變」措施,專案將於2月28日到期,媒體今天在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詢問專案是否延續,陳時中表示,管制措施預計轉為常態管制,像是戴口罩等。陳時中舉例,這段期間大家口罩都戴得很好,也沒有很多人被罰,但28日之後會考慮視疫情狀況,讓高鐵長程班次開放飲食,另外相關入境管制措施也會延續,外籍人士開放可能還是會做,但不會用是否持打疫苗證明來做根據,因為打疫苗仍有空窗期,而是會用當地國疫情來做比較多考慮。至於短期商務來台方案是否有機會重新開放,陳時中也說,低風險跟中低風險國家,28日之後也會跟專家討論,可能陸續來恢復。陳時中表示,這段期間國內的相關案例,除了部立桃園醫院的群聚事件讓大家覺得緊張外,其實本土並沒有特別的疫情發生,因此整體管制強度不會再增強,也因大家都有戴好口罩、勤洗手,讓類流感、腹瀉人次少了非常多,顯見相關的公衛措施是有效的,既然是有效的公衛措施,他認為可以再延續。
-
2021-02-01 科別.感染科
農曆年為流感好發期 北市353家診所春節提供疫苗接種
中央氣象局持續發布低溫警報,氣溫冷颼颼,流感也好發於此季節,根據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科統計,北市近4周急診類流感就診率平均值為7.8%,略高於全國平均值7.7%,且趨勢呈現緩升,北市衛生局呼籲,民眾就醫要分流,避免就診等待增加感染風險;另,因應流感需求,北市提供公費流感疫苗施打合約基層診所於春節期間,開設2442診次,民眾若有類流感症狀,可優先前往診所施打,節省等待時間。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余燦華指出,從去年第53週至今年第3週止,急診類流感就診率分別為7.8%、7.5%、7.3%、8.6%,平均值為7.8%,略高於全國平均值7.7%(7.4%、7.4%、7.4%、8.4%),且趨勢呈現緩升。余燦華表示,北市配合中央政策,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50歲以上成人、孕婦及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高風險慢性病人、重大傷病及罕見傷病患者、國小至高中職、五專一至三年級學生、其他對象(托育、長照等機構、醫事、禽畜業、防疫人員)為公費疫苗施打對象。流感往年於11月至隔年3月進入流行期,農曆春節期間則達高峰,衛生局呼籲,就醫要分流,避免增加感染風險,若有流感普通症狀者,像是發燒、頭痛、喉嚨痛、咳嗽、肌肉酸痛,可前往基層診所或地區醫院就整,避免僅診壅塞交叉感染。倘若出現危險徵兆,如呼吸困難、呼吸急促、臉色發青(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或高燒持續72小時,65歲以上長者或有慢性病者應提高警覺,儘速至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就醫。另外,因應民眾流感就醫需求,北市403家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合約基層診所,其中有353家在春節期間(2月10日至16日)共開設2442診次,民眾若有急性發燒、咳嗽、喉嚨痛、頭痛及肌肉酸痛等類流感症狀,可優先前往基層診所就醫(診所名單https://reurl.cc/5oGj3G);而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山醫院、馬偕醫院、台大醫院等大型醫院於春節期間均有提供診次。衛生局表示,流感自發病前1天至症狀出現後的3至7天都有可能傳染給別人,呼籲盡早接種流感疫苗、落實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有類流感症狀配戴口罩就醫、生病在家休息,避免進出公共場所,以降低流感傳播風險。針對校園流感防治措施,為阻斷傳染源,感染學生應請假在家休息。國小及幼兒園學生感染者,應請假至少7天;國中及高中職,應請假至少5天,感染者均須待退燒24小時以上才可返校;感染學生所待教室及校園環境則應保持通風、用漂白水加強消毒、暫停混班課程、社團、共餐等,校方也須邀集家長代表研議是否停課。
-
2021-01-26 科別.感染科
公費流感疫苗全民開放 陳時中:1月31日起至疫苗用罄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表示,截至今年1月25日,公費流感疫苗總接種數約600.2萬劑,為使疫苗發揮最大效益,自1月30日起,公費流感疫苗擴大提供全國6個月以上尚未接種民眾,至疫苗用罄為止,呼籲尚未接種者,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及學齡前幼兒等重點族群,盡快接種。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仍是流感季,原本公費流感疫苗接種人員有資格限制,30日起公費流感疫苗開放全民接種,目前還有40多幾萬劑,呼籲優先族群盡速接種,一般對象可以一月卅日之後來打。陳時中表示,109年度公費流感疫苗開打初期,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讓民眾接種踴躍,於是增購41萬劑疫苗,其中35萬劑為限18歲(含)以上使用、自美專案進口Flublok四價流感疫苗。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表示,新疫苗Flublok四價流感疫苗是非活性重組技術的四價疫苗,以基因重組技術製作。普通疫苗是利用雞胚胎培養,這款新疫苗不需要經過雞胚胎技術,和傳統疫苗相比,劑量加倍,一般只有15微克,Flublok四價流感疫苗有45微克,多了3倍。李秉穎表示,傳統疫苗因為病毒必須適應雞細胞,可能免疫綜合效力降低,但Flublok四價流感疫苗不建議用於18歲以下,因為尚無18歲以下試驗報告。至於已經打過疫苗,是否可再打一次新疫苗?李秉穎表示,「不需要」,因為免疫反應相差無幾。但他強調,Flublok四價流感疫苗可以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包括肺炎鏈菌、帶狀皰疹、HPV疫苗等;不良反應與一般流感疫苗類似,注射部位紅腫在一到三天內恢復,幾乎不會發燒。李秉穎表示,因應可能會有新冠疫情,流感、新冠肺炎症狀類似,一旦感染流感病毒,也可能出現發燒、全身倦怠症狀,和新冠肺炎症狀相似,恐增加醫療負擔,呼籲還沒接種的民眾盡快接種,提升自我保護力。陳時中指出,該增購疫苗均已配送至地方政府衛生局轉發轄區合約院所及衛生所,提供民眾接種。另考量接種疫苗後,少數人會有發燒、肌肉痠痛等全身性反應,不易與其他感染分辨,所以建議自主健康管理者,於自主健康管理期滿後,再接種流感疫苗。陳時中表示,為節省等候及排隊時間,建議民眾接種前,可先至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網站或疾管署流感防治一網通(https://antiflu.cdc.gov.tw/)查詢,並電洽有提供接種服務的院所進行預約,確認有疫苗後再前往接種。此外,民眾前往醫療院所或接種站接種時,應落實佩戴口罩、適度保持安全距離及手部衛生等措施。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1月17日至1月23日)國內類流感門急診就診共39,656人次,較前一周上升5.6%,仍較前4個流感季同期為低;近4周社區呼吸道病毒分離以呼吸道融合病毒(41.7%)為多,惟近期檢出數已呈下降,其次為單純疱疹病毒(29.6%);國內自去(2020)年10月迄今,累計1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感染H3N2,尚無死亡病例,均明顯低於前4個流感季同期(2016至2020年同期病例數為256至845例、死亡數41至137例)。指揮中心提醒,天氣預報指出,本周有另一波冷空氣南下,各地氣溫將明顯下降,請民眾留意自身健康狀況,並落實勤洗手及咳嗽禮節等衛生防護措施,有呼吸道症狀時應佩戴口罩;打噴嚏時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或用衣袖代替;與他人交談時,請保持安全社交距離。民眾如有類流感症狀,應就近就醫並充分休息,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
2021-01-20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懶人包/桃園醫院疫情擴大,全台各醫院探病新規(不斷更新)
衛福部桃園醫院院內感染疫情持續擴大,短短九天從院內染感惡化到社區感染事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因應國內醫院發生疫情,即日起強化醫療院所門禁管制措施,每日訪客可探視時段減少為1個時段,以1名為原則。以下整理全台各大醫院探病新規。北部.台大醫院最新探病時段規定,一般病房是上午十一時到十二時、晚間六時到七時,每次限兩名訪客。加護病房探視時間只有上午十一時到十二時,每次限兩名訪客。.新北市轄內醫院:限縮探病人數,每天僅開放1人在指定1小時內探望,陪病人數從原先2人縮減為1人,且全數要落實實名制登記。.北市聯醫中興、仁愛、和平婦幼、忠孝、陽明院區一般病房、加護病房的探病時間是每天上午11點至11點半;松德院區一般病房、加護病房探病時間是每天晚間7點至8點;林森中醫昆明院區無加護病房,一般病房探病時間則是每天上午11點至11點半。台北榮總一、開放每日上午11至12時,單一時段可探病,每次限2名。預約的日期與時段,限探訪當日及隔日。預約的日期與時段,限探訪當日及隔日。探病的親友,需攜帶個人的健保卡或身分證件查驗。二、為同時兼顧防疫需求及人數控制,訪客探訪前必須上網以實名預約申請。(「授權碼」為住院病人手腕配戴的手圈第二排數字後6碼,或請洽護理站)。三、如有上述時段以外特殊醫療狀況需緊急探視,請洽醫療團隊並取得「醫療授權碼」(8碼)。.林口長庚醫院(含台北長庚)從1/21起一般病房將全面禁止探病,加護病房則維持每天固定1次探視,探視時段為早上11點至11點半,且每床每次以1人為限。.基隆長庚醫院一般病房禁止訪客探病,每床陪病限1人。加護病房探病時間是上午11點到11點30分,每床每每次限1人,12歲(含)以下訪客暫停入院探視。陪病者採實登記制度,須持「陪賓證」進入醫院。.馬偕醫院(含兒童醫院、淡水馬偕)-台北馬偕及兒童醫院11:30-12:30、16:00-17:00-淡水馬偕11:30-12:30、19:30-18:30以上陪病限1人,探病限2人.振興醫院【一般病房】每時段(10:30-11:30、19:00-20:00)合計至多2人探病。【加護病房】每時段(10:30-11:00、19:00-19:30)合計至多2人探病。【註】陪、探病者須配合填寫登錄資料,若有以下3種狀況「暫緩」陪、探病,包括發燒、類流感等症狀或身體不適;居隔、居檢或自主健康管理者期內,以及12歲(含)以下兒童。.萬芳醫院【一般病房】11:00-12:00、每床訪客限2人。【加護病房】11:00-11:40、每床訪客限2人。【安寧病房】11:00-11:40、每床訪客限2人。【註】具21日內旅遊史民眾勿進入院區,有醫療需求可至急診就醫。因全院出入口門禁管制,務必攜帶健保卡或身分證件供查驗,進入院區配合量體溫、戴口罩、勤洗手,並遵循該院相關管制措施。病房探訪陪病採實名制登記,且陪病限1人、須攜帶健保卡、陪病證。探病、洽公須在進入醫院前1日線上預約並出示預約畫面QRcode。.國泰醫院自1月21日(週四)起調整探病時段【一般病房】11:00-12:00。每次限2名訪客(不得輪替)【加護病房】10:30-11:00。每次限2名訪客(不得輪替).臺安醫院 僅限1名陪病者(含照服員、家屬)一般病房、加護病房探病:每日2次,每床限制2名訪客(不可輪替)探訪時間:10:30-11:00、19:00-19:30.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陪病人數僅限一人、訪客探病每一時段限2名。一般病房、安寧病房:11:30-13:00、18:30-20:00加護病房:10:30-11:00、18:30-19:00.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陪病、探病人數限一人。探病時間:11:00-12:00.耕莘醫院各病房每名住院病人每次至多1名訪客,每日限探視1次。探病時間:一般病房:11:00-12:00,住院陪病以一名為限成人加護病房:11:00-11:30小兒加護病房及亞急性呼吸照護中心:11:00-11:30護理之家:11:00-12:00 或 18:00-19:00,一天一次(採預約制),一次請以2名家屬探視為限(兒童暫停探視),同時間限1人入內,一次限30分鐘精神科9A病房:探視採「預約制」,請來電02-22193391轉66900,探視時間為週一至週五 11:00-12:00新竹縣各大醫院縣府整理東元醫院、北榮新竹分院、仁慈醫院、大安醫院、新仁醫院、培靈醫院、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台大生醫分院及竹信醫院9家醫院,除中醫大學新竹附醫禁止探病,其餘8家醫院探病者至多2人,陪病者皆限制1人。>>詳細時間中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一般病房陪病改為限制1人,請持「陪病證」進入醫院。加護病房探病改為一天一次,每次 30分鐘,每次2人,探病時段 : 上午10:30~11:00。為維護防疫安全,自主健康管理者,請儘量避免至醫院陪探病。.臺中榮民總醫院僅限1名陪病者(含照服員、家屬),且21天內入境返國者禁止陪病。每次僅限2名訪客、訪客需填寫聯絡人資料,探病時間為10:30~11:00、19:00~19:30兩時段。.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僅限1名陪病者(含照服員、家屬)。每日開放2固定探病時段,10:30-11:00、19:00-19:30。.財團法人台中慈濟醫院僅開放四處出入:第一院區大門、感恩樓出入口、第一院區地下室停車場、第二院區大門。陪病探病:急診:陪病限一人一般病房:陪病限一人,並出示陪病證、訪客探視每床每次至多二人(時段:10:30-11:30)加護病房:訪客探視每床每次至多二人(時段:10:30-11:00)精神科病房取消夜間探病時段、護理之家暫停探訪。.童綜合醫院【梧棲院區】探病開放時間:加護病房、病嬰室、嬰兒室:開放探視時間為上午10:00-10:30(限2名訪客)一般病房:開放探視時間為上午11:00-12:00(限2名訪客)【沙鹿院區】探病開放時間:復健病房、恩寧病房、呼吸照護病房 :開放探視時間為上午10:00-11:00(限2名訪客)心身科病房開放探視時間為上午09:30-10:30(限2名訪客).彰化基督教醫院探病者可先上網填寫個人資料、健康聲明暨旅遊史,預約完成之後,於探病時間即可直接至病房探病,方便又快速!探訪人數:每名住院病人每次限2名訪客成人加護/燙傷病房:10:30-11:00、19:30~20:00呼吸照護中心:10:30-11:00、20:00-20:30兒童醫院加護病房、嬰兒照護中心、新生兒照護中心:10:30-11:00、20:00-20:30預約網址:https://cchweb.page.link/tocc.彰化秀傳紀念醫院住院病人陪病者每床1人,僅限1名陪病者(含照服員、家屬)。病房探病時間:一般病床:11:30-12:30、16:30-17:30加護病房、亞急性呼吸照護病房:10:30-11:00、20:00-20:30南部.高雄榮總(一)一般病房每日2次,時間為上午10:00-11:00;下午18:30-19:30。(二)成人加護、急診加護、呼吸加護病房及呼吸照護中心每日2次,時間為上午10:30-11:00;下午19:30-20:00。(三)燒傷加護病房每日2次,時間為上午11:30-12:00;下午19:30-20:00。(四)嬰兒、新生兒、兒童加護病房每日2次,時間為上午10:30-11:00;下午19:30-20:00。(五)以上病房訪客探視,每床每次僅限2位訪客,前一天請至本院網站申請:https://www2.vghks.gov.tw/WebAppWeb/page/ACMMain.jsp.成大醫院【一般病房】每日(11:30-12:30)探病1次上限兩人、每床陪病者(包括照顧服務員)限制1人。【加護病房】每日(10:30-11:00)探病1次上限兩人、每床陪病者(包括照顧服務員)限制1人。【燒傷中心】每日(14:00-15:00)探病1次上限兩人、每床陪病者(包括照顧服務員)限制1人。【註】病況危急經該院通知來院者不受此限制,進入醫院必戴口罩、消毒手部、量體溫,若有發燒、上呼吸道感染症狀者,勿到醫院陪病與探病。.部立台南醫院【一般病房】11:30-12:30【加護病房】11:30-12:00【註】每床探病訪客人數限2人、每床陪病者(含照顧服務員)限制1人,下午探病時段則取消。奇美醫院陪病每床1名(含照服員、家屬),探病每日1次、限2名,探病時間:一般病房是上午11:30到12:30ICU加護病房是上午11:00到11:30RCW呼吸照護病房是19:00到20:00.高醫一般病房週一至週日11:30〜12:30,17:30〜18:30加護病房及呼吸照護病房週一至週日11:30〜12:00注意事項 1.訪客及人員需全程佩戴口罩,並配合實聯制登記及TOCC詢問2.探視人數2位(具陪伴證)。非探視時段,病房僅能維持1位具陪伴證之陪病者(含照顧服務員)3.0平日夜間22點至翌晨6點 ②週六13點至週一6點0國定假日全天,請憑陪伴證進入本院十全路大門閘口.郭綜合醫院呼吸照護病房:11:00-11:30及 18:30-19:00加護病房:11:30-12:00及 19:00-19:30一般病房:11:30-12:30及 18:30-19:30每床限探病2位、陪病1位,需有陪伴證或探訪證東部.國立陽大醫院探病的規定不變,每床陪病者限一人;一般病房探病每天兩次,每床限兩名;加護病房每日探病一次,每床限兩人。一般病房:上午08:00-09:00、晚上06:00-07:00安寧病房:上午11:00-12:00、晚上06:00-07:00加護病房:(外科)上午10:30-11:00;(內科)10:45-11:15.羅東博愛醫院探病前一日需預約申請單、每日探病時間為9:30-12:30、17:30-20:30,每時段每位病人僅限2人探病。特殊病床探病時間:2樓新生兒及小兒加護病房、嬰兒病房、3.15樓加護病房、14樓呼吸治療中心、安寧病房探病時間為10:30-11:00、19:30-20:00.花蓮慈濟醫院【一般病房】11:30-12:30,合計至多2人探病。【加護病房】11:30-12:00,合計至多2人探病。陪病者以1名為限,每名病人每次2位訪客;非訪客時段請勿前往探視,並落實陪探病實聯制登記。.花蓮門諾醫院【一般病房】10:30-11:00。【加護病房】10:30-11:00。不論普通病房或是加護病房,陪病者以1名為原則,1天只開放探病1次。.衛福部花蓮醫院【一般病房】10:00-12:00,合計至多2人探病。【加護病房】10:30-11:00,合計至多2人探病。【呼吸照護病房】10:30-11:30,合計至多2人探病。
-
2020-12-13 科別.耳鼻喉
空品不佳加上溫差大!過敏、慢性呼吸道疾病病患多2成
近日南部空氣品質不佳,加上季節交替、早晚溫差大,過敏與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多。高雄市診所協會理事長楊宜璋表示,最近各醫療院所類流感的病人確實減少,但呼吸道疾病患者近日大概多了兩成,提醒民眾盡量減少戶外活動,室內可使用空氣清淨濾清器。耳鼻喉科醫師楊宜璋表示,因為民眾已養成戴口罩的習慣,入冬以來類流感的病患減少。不過從12月8日晚上台南歸仁大面積農地焚燒,汙染物南飄影響大半個高雄市區,加上這幾天高雄空氣品質變差,過敏與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變多,大概增加了兩成。楊宜璋說,過敏性鼻炎、慢性氣管炎的病患增多,空氣品質不良會引其發作,季節交替、早晚溫差大,也要多注意。民眾在空品不佳時,要盡量減少戶外活動,一定要出門時,也要戴口罩。在家時可利用空氣清淨濾清器,改善空氣品質。也要呼籲民眾不要隨便燃燒廢棄物、農作物,以免空品再惡化。楊宜璋表示,同樣是呼吸道疾病,之前因為流感疫苗疑似出現不良反應的事件,影響了健康族群的接種意願,醫生還是鼓勵接種,醫療院所都還有自費的流感疫苗。醫界擔心流感還是有可能流行,如果又爆發新冠疫苗疫情,在鑑別上會有些困難,且萬一同時感染流感與新冠肺炎,病情有可能會更嚴重。
-
2020-12-11 新聞.健康知識+
天氣變冷易生病,要如何避免病毒影響健康?醫師分析「新冠肺炎」與「流行性感冒」的相同與不同點
從今年年初開始,新型冠狀病毒(SARS COV-2)從中國大陸武漢開始出現,並在短短的幾個月內造成全球大流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告,目前全世界已經有超過四千萬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而其中已經有一百多萬人因此死亡,為進入21世紀以來造成人類最重大傷亡的疾病。新型冠狀病毒剛開始流行時,有些人比較樂觀的認為此病毒的感染狀況可能會跟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一樣,在天氣較熱時或季節進入夏天之後會改善。但就目前全世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狀況來看,新冠病毒在全世界的感染狀況仍持續惡化中,並沒有因為氣溫上升而減少感染力。傳統的流行性感冒開始流行時節為每年的冬天到春天,2020年年初幾乎沒有出現太多流行性感冒的病人,也許能歸功於當時大眾為了防止新型冠狀病毒而非常遵守戴口罩,勤洗手及遵守社交距離的策略。但因為台灣政府因應新型冠狀病毒得宜,近幾個月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案例都是境外移入,並沒有社區感染的跡象,因此大家好像慢慢鬆懈了戴口罩及勤洗手的保護措施,流感病毒就有可能因此開始流行。另外,新型冠狀病毒幾乎與流行性感冒無法由症狀區分,只能用由檢驗來分別兩者,更增加了診斷及後續治療的困難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與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有甚麼不同?症狀方面分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是由SARS COV-2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所造成,而流感(Influenza)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所造成。新型冠狀病毒的表現可能是無症狀,非常見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如嗅味覺改變、腹瀉)、一般輕微感冒症狀(如輕微發燒、咳嗽、喉嚨痛、鼻塞或流鼻水)、類流感症狀(高燒、頭痛、肌肉痠痛)、或嚴重肺炎及心肌炎,嚴重程度相差很大。而流感的症狀為流鼻水、鼻塞、咳嗽及喉嚨痛等上呼吸道症狀,通常合併高燒(大於38.5度)、頭痛、全身痠痛或嚴重倦怠,而且也會併發肺炎及心肌炎。大家可以發現,新冠病毒與流感病毒的症狀幾乎是重疊的,幾乎不可能從症狀來區分兩者。治療方面分析目前只有兩種藥物有研究結果指出可以用來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其中一種藥物是瑞德西韋(Remdesivir),此藥物可以縮短輕症病人的病程並減少肺炎發生率,但對重症病人效果並不理想。而另一種皮質類固醇藥物Dexamethasone可以降低重症病人降低死亡率,但對降低輕症病人死亡率的效果並不顯著。但針對流感,我們有許多武器,如瑞樂沙(Relenza,吸入)、克流感(Tamiflu,口服)、瑞貝塔(Rapiacta,針劑)、紓伏效(Xofluza,口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與流行性感冒(Influenza)如何傳染?一般感染疾病的傳染途徑有三種:1.接觸傳染 2.飛沫傳染 3.空氣傳染。◎接觸傳染:病毒或細菌可以在無生命物體上生存數日,若手因此接觸(Contact)到新冠病毒,再觸碰到身體的黏膜(如眼睛、鼻孔內黏膜、嘴巴)便可能因此遭受感染。◎飛沫傳染:病毒或細菌可以透過感染者咳嗽、打噴嚏甚至說話時所產生的飛沫(Droplet)將病毒傳播給其他人,但飛沫飄行距離不長(小於1公尺),所以距離感染者越遠,感染機會越小。◎空氣傳染:咳嗽產生的氣融膠(Aerosol)顆粒非常小,可以在空氣中飄行較遠的距離(超過2公尺)而感染其他人。新型冠狀病毒傳染的途徑包括接觸傳染、飛沫傳染以及空氣傳染,但以接觸傳染及飛沫傳染最重要。新冠病毒可以在無生命物體上生存數日(如在紙板上可存活24小時、在塑膠上可存活72小時),再經由手把病毒帶到身體的黏膜而感染。另外,新型冠狀病毒也可以透飛沫傳染給其他人,但此種傳染方式以密切接觸者較容易感染。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所處的環境為密閉空間且空調不佳的狀況下,便可能經由咳嗽產生的氣融膠而感染較遠的人,但此傳染途徑並非新型冠狀病毒的主要傳染途徑。而流感主要傳染途徑是接觸傳染及飛沫傳染,幾乎沒有空氣傳染的疑慮。要避免接觸傳染,洗手是最重要的保護措施。使用肥皂的濕洗手或使用酒精的乾洗手至少搓揉雙手30秒鐘,可以殺死新冠病毒而減少感染機會。想避免飛沫傳染及空氣傳染,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都是有效的方法。要如何避免病毒影響我們的健康?◎維持手部清潔,盡量避免手部接觸眼睛、嘴巴、鼻子◎注意呼吸道衛生(如配戴口罩)及咳嗽禮節◎生病時在家休養◎減少出入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地方◎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降低病毒傳播機會◎注意飲食均衡、適當運動及休息,以維護身體健康◎按時接種流感疫苗來預防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目前仍在第三期大規模人體實驗中)結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及流行性感冒是人人都可能感染而且常見的疾病,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減少病毒對生命的威脅。
-
2020-11-25 科別.感染科
幼童類流感增 接種率未達標 疾管署催打
我國類流感案例緩升,原暫緩接種公費流感疫苗的五十至六十四歲成人自下周二恢復接種,扣除校園接種,截至目前公費流感疫苗剩廿萬劑可接種,但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及學齡前幼兒接種率尚未達標,疾管署籲符合公費國人應盡速接種,十二月中旬皆有疫苗可接種。上月十七日衛福部長陳時中宣布,暫緩五十至六十四歲健康成人接種,歷經一個月,疾管署成功加購六萬劑賽諾菲疫苗,且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及學齡前幼兒施打率接近目標,十二月一日起恢復該族群接種公費流感疫苗,望年底前涵蓋率達卅一%。疾管署預防醫學辦公室防疫醫師蘇家彬表示,截至目前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逾五六○萬劑,使用率達九成二。其中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接種率四十九.八%,未達目標接種率五十二.五%,較令人擔憂是學齡前幼兒接種率僅四十五.七%,不及去年同期四十九.七%,距達目標接種率五十五.五%仍待努力。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近期○至四歲幼童類流感就診人次高於其他年齡層,近四周上呼吸道及類流感群聚檢出呼吸道融合病毒共十四起,以幼托機構為多,高於近兩年同期,籲國人盡速施打。
-
2020-11-23 新聞.食安拉警報
無抗飼養!抗生素飼料添加物9種 未來4年要再淘汰3種
國際間在畜牧業推廣「無抗飼養」,也就是不採用抗生素為飼料添加劑,農委會從2000年開始,逐步刪除(禁用)36項含藥物飼料添加物(AGP),現階段仍有9項國內可合法使用,農委會防檢局計畫未來4年內,要再禁用其中3項,改以益生菌替代。響應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提倡「世界抗生素覺醒周」,防檢局舉辦宣誓活動,希望畜牧業者謹慎使用抗生素,避免細菌性抗藥性。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每年有70萬人因為抗藥性細菌感染過世,威脅不亞於新冠肺炎疫情,平時沒有感受到,這是慢性的威脅,不如從人、動物、環境面,減少細菌突變以及演化,抗藥性細菌不如新冠肺炎疫情,不是有某項神奇的解藥可以解決問題,因此必須減少威脅產生。他表示,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從上半年到現在,因為感冒類流感就醫的人次減少很多,也創下歷史新低,上半年加護病房MRSA金黃葡萄球菌,醫學中心的革蘭氏陰性菌下降比過去更明顯,顯示醫療院所更重視抗生素管理,民眾更重視洗手等衛生習慣,是疫情帶來好的影響。現階段國內可以合法使用於飼料添加物的9項抗生素,包括安痢黴素、阿美拉黴素、培可黴素、思黴素、富樂黴素、六肽黴素、磺胺二甲嘧啶、泰妙素、泰黴素等9項,其中3項未來4年內將禁用,至於是哪3項,防檢局還要再與產業界討論。防檢局副局長徐榮彬表示,這些抗生素飼料添加劑,是國內畜禽產業使用於促進生長以及減少疾病產生,並非一般治療使用的抗生素;他舉例「歐羅肥」,也是低劑量的抗生素,過去在國際上可以使用,可以促進生長、減少疾病發生,動物就能安全成長,後來逐漸發現抗藥性細菌產生,後來就不能使用,國際上也刪掉,並非只有台灣,目前飼料中添加的這些藥物防檢局已經刪除了大部分。徐榮彬表示,現在剩下9項要刪除那些,會考慮會造成抗藥性細菌的品項會刪除,也會參考國際建議,若國際認為是安全的,也會繼續使用;目前歐盟將含藥物飼料添加物(AGP)都刪除,目前飼養家畜家禽都是飼養前半段合法使用,等待防檢局禁掉後,就會買不到;現階段逐項再減,真正的時間點還要再跟業界討論。他說,現階段的禁用期程,仍在與畜禽業界溝通,但目前4年內逐年禁止3項。這些禁用後,益生菌、酸類目前研發很多品項可以讓農民替代使用。
-
2020-11-10 科別.兒科
天氣轉涼!0至6歲類流感就醫攀升 幼兒接種率卻慘兮兮
雖然今年流感季截至目前未出現重症個案,但據衛福部疾管署監測發現,隨天氣轉涼,0至6歲學齡前兒童因類流感症狀就醫人數逐漸攀升,但今年該族群接種公費流感疫苗比率相較低,學齡前幼兒感染流感易引發較嚴重併發症,因此,疾管署請民眾儘速帶家中幼兒完成流感疫苗接種。預防醫學辦公室防疫醫師蘇家彬指出,近期幼童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呈上升,另外,依據疾管署實驗室傳染病自動通報系統呼吸道病毒監測情形,0至6歲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檢出陽性件數持續明顯上升,第45周檢出數佔監測呼吸道病原體83%。上呼吸道感染對幼兒威脅蠢動,疾管署統計卻發現,截至11月9日,今年度公費流感疫苗接種量約508.7萬餘劑,雖打氣仍比往年更好,但值得注意的是學齡前幼兒僅接種48萬餘劑,接種率42.1%較往年低,尤其首打族第一劑接種量10萬餘劑,接種率僅18.2%,據目標30%仍有距離。目前學齡前幼兒檢出呼吸道病原體雖以呼吸道融合病毒為主,但蘇家彬警告,仍不可輕忽流感病毒威脅。流感與一般感冒不同,病程長且有時會引起併發症,嚴重時甚至導致死亡,過去因流感併發症死亡的個案約9成沒有接種疫苗。蘇家彬重申,年齡越小的嬰幼兒,因為抵抗力較差容易受到流感侵襲,感染流感病毒常見併發症為肺炎、腦炎、心肌炎及其他嚴重的繼發性感染或神經系統疾病等。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扣除校園接種,僅剩41萬劑公費流感疫苗可接種,籲民眾儘速接種。近期國內外出現接種流感疫苗後死亡個案,雖初步研判都與疫苗無關,但民心慌慌,預防醫學辦公室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接種流感疫苗是全球公認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我疫苗品質有保障,應儘速帶小朋友至合約院所或衛生所接種疫苗,並建議先行預約後再前往。
-
2020-10-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調查揭過半男性不戴口罩 專家:當心重症風險高
台灣防疫成績世界聞名,社會大眾對防疫政策的配合是功不可沒,不過近來民眾心情較為鬆懈,未達社交距離仍未戴口罩的人變多,也有研究發現男性戴口罩比例低於女性。專家提醒,男性罹患流感較易併發重症,千萬別自以為鐵人;另提醒有幼兒的家庭,若無症狀,家人相處可不戴口罩,但最好都要打疫苗,以防止病毒進入家庭。台北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莊雅婷和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劉仲恩合作,分析今年二月大台北地區1萬2208名路人戴口罩情形,發現成年男性在各種情境戴口罩比例都低於女性。五成男性獨自一人時會戴口罩,身處同性團體或與兒童一起的時候卻只有四成。女性獨處或在同性團體中戴口罩的比例高達六、七成,身處混合性別團體時會降到五成五,與兒童一起時降到五成。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幾乎所有傳染病都是男性較容易重症,流感、新冠肺炎也是如此。因為女性荷爾蒙對於免疫系統是加分作用,但男性就沒有這個利多。在社會因素方面,男性個性較冒險、女性比較重視健康,可能也與男性比較容易流感重症有關。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兒童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表示,流感重症率和年齡有關,年齡越高風險越高。男性較多人會抽菸喝酒,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年紀漸長後容易有多重慢性病在身,加上睪固酮會導致較激烈的免疫反應,種種因素都會提高男性流感重症的風險。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郭書辰提醒,近幾周監測資料顯示,類流感疫情正在緩升,正需要社會大眾重拾自發防疫的精神。戴口罩阻擋飛沫的效果很好,可以同時防堵新冠肺炎、流感、腸病毒等呼吸道傳播疾病,希望民眾踴躍打疫苗之際,別忘了戴口罩這個基本功。公費流感疫苗截至10月24日已用掉412.8萬劑,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疾管署將持續評估老幼施打情形,若有接近或達成長者52.5%、幼兒55.5%的覆蓋率,可望恢復50到64歲成人施打,目前預估恢復施打的時間應不會晚於12月中。
-
2020-10-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調查揭逾五成男性不愛戴口罩 兄弟成群更易破功
流感季雖然還沒進入流行期,但過去一個多月,門急診類流感病人比例持續緩升,顯示民眾防疫措施可能鬆懈。根據最新發表的研究顯示,台灣早在二月就有約一半成年人外出自動戴口罩,綜合各種情境,女性有64%戴口罩,但男性戴口罩比例僅47.8%,明顯低於女性,而且男性在同性別群體中戴口罩比例更低,只有四成。這份本月中發表於國際期刊《經濟學佈告欄(Economics Bulletin)》的研究,是由台北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莊雅婷和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劉仲恩的研究團隊,今年二月期間在台北市和新北市觀察紀錄1萬2208名路人的分析結果,包括57%女性和43%男性,符合大台北地區性別比例。劉仲恩表示,觀察地點包括三峽、淡水、西門町、動物園等,時間平均分佈在早、中、晚。記錄的對象都是行人,但不紀錄騎車或穿制服的學生,以排除因空污或團體規定而戴口罩的情況;跑步、溜滑板等運動的人也不紀錄,排除因活動特性而不方便帶口罩的情況。結果發現,女性在各種情境戴口罩的比例都顯著高於男性,整體大約多了16%。女童戴口罩比例也高於男童,不過未達顯著。分情境看,獨處的女性戴口罩比例高達70.5%,男性只有50%。在同性別的群體中,60.3%女性會戴口罩,男性只有42%;在混合性別群體中,女性戴口罩比例掉到54.7%,男性戴口罩則略提高到46.5%。身邊有兒童時,成年男女戴口罩比例是各種情境中最低的,女性只有50.3%戴口罩,男性僅39.9%。劉仲恩表示,調查時,台灣新冠確診個案只有10幾到20幾個,未禁止外籍人士入境,政府建議戴口罩時機只有到醫院、有呼吸道症狀、接觸慢性病患,沒有要求維持社交距離或戴口罩二選一,大眾運輸系統也沒有強制乘客戴口罩。在此條件下,仍有超過半數民眾自動戴口罩,顯示台灣人自我保護意識很強,社會文化對口罩的接受度也很高。劉仲恩指出,研究結果反應女性較積極避險、傾向未雨綢繆保護自己,國外口罩研究和報導也發現同樣情況,即便在排斥口罩的歐美,女性也更願意戴口罩。西方文化重視男子氣概,戴口罩被認為是遮遮掩掩、不夠有男子氣概,美國總統川普刻意取下口罩也與此有關;東方文化較不介意,有利於防疫。雖然台灣人很願意戴口罩,但調查顯示人們仍會因口罩阻礙社交而不戴。劉仲恩表示,這份調查進行時間比較早,經過半年到現在,國內外疫情、政府宣導措施、民眾健康識能、進入流感季等因素都有變化,現在再重新進行調查,結果可能會不太一樣。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提醒,如果沒有症狀,親子相處時不戴口罩是無妨,但適逢流感季,最好還是全家接種疫苗,外出也要做好個人防護,以免病毒進入家庭。》了解更多樂齡智造:https://bit.ly/38qKCYw
共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