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2 焦點.健康知識+
搜尋
隱翅蟲
共找到
5
筆 文章
-
-
2023-07-14 醫療.皮膚
夏季別拍死「隱翅蟲」,預防隱翅蟲引起的皮膚炎可用這5招!
本文摘要:夏季是隱翅蟲出沒的季節,但日常打死隱翅蟲可能引起皮膚發炎。隱翅蟲喜歡濕地和陰暗潮濕的地方,且具有趨光性,尤其在午後的雨後郊區和夜晚容易出現在住家附近。隱翅蟲被打死後,體內的毒體液含有劇毒的「隱翅蟲素」,接觸皮膚後可能引起水泡、紅腫、潰爛和劇烈的灼燒感。然而,在農業上,隱翅蟲被用作防治害蟲的益蟲。如果發生隱翅蟲皮膚炎,應立即以肥皂和大量清水洗淨,並冰敷止痛。嚴重情況醫師會使用抗生素藥物或外敷藥膏,並遵循醫師的指示定期追蹤。預防隱翅蟲可採取關好紗門紗窗、使用捕蚊燈、檢查床鋪和使用蚊帳等措施。隱翅蟲式農業上的益蟲,但日常打死隱翅蟲恐引起嚴重的皮膚發炎夏季為隱翅蟲出沒的季節,隱翅蟲喜好棲息於濕地、水溝、雜草叢、水田與樹林等陰暗潮濕的地方,具有趨光性,尤其是午後的雨後郊區,夜晚時會出現於住家附近。隱翅蟲雖然不會螫人,當拍死或彈死隱翅蟲,隱翅蟲體內毒體液噴濺而出,身上含有劇毒的「隱翅蟲素」(Pederin),1至15秒鐘就會出現小水泡、紅腫、潰爛,並產生劇烈灼燒感的疼痛往往會造成患者皮膚潰爛起水泡,有時還會讓皮膚焦痂、傷口潰爛,引發「隱翅蟲皮膚炎」。但在農業上,農業局指出國內有多篇報告指出隱翅蟲用於防治害蟲的案例,其中「黃角小黑隱翅蟲」之成蟲及幼蟲皆可捕食農業害蟲「神澤氏葉蟎」,且捕食效率佳;另「紅胸隱翅蟲」會捕食鱗翅目幼蟲、蚜蟲、葉蟬、飛蝨、薊馬、捲葉蟲和螟蛾及雙翅類等20多種作物害蟲,可抑制農業害蟲的族群數量,為有益昆蟲。隱翅蟲皮膚炎要如何緊急處理與治療嘉義基督教醫院皮膚科主任邱健群醫邱健群說,隱翅蟲皮膚炎主因是隱翅蟲被壓死後,蟲液中含有刺激性物質接觸到皮膚,產生劇烈灼燒疼痛感,且出現大片不規則或帶狀紅疹,嚴重者可能出現水泡、皮膚潰爛等,此時必須依靠抗生素藥物或外敷藥膏來緩和不適,一般7到10天即可康復。民眾不小心接觸到蟲液,要立即以肥皂及大量清水洗淨,皮膚紅腫可以冰敷止痛。若皮膚已開始出現紅腫、水泡等症狀,切勿自行上藥或搔抓,以免將水泡抓破,發生細菌感染及色素沉著。需依照醫師指示定期回診追蹤,以免讓皮膚上的「災情」持續擴大。【貼心提醒】5招可預防隱翅蟲:1.若在居家或社區環境發現隱翅蟲,請勿用手拍打或捕捉,可用紙或扇子將它驅趕。2.關好紗門紗窗,防止成蟲飛入室內3.隱翅蟲活動高峰期使用捕蚊燈,加以誘捕並撲滅。4.因隱翅蟲具有趨光性,民眾夜晚就寢前,先檢查床鋪是否有隱翅蟲。5.居家附近有隱翅蟲出沒時,建議就寢時也盡量不要開燈,並使用蚊帳。【原始資料為2011/07/24元氣周報 2023/07/13重新增補】
-
2022-06-09 焦點.健康知識+
蚊子喜歡咬愛吃肉的人?皮膚科醫師教如何有效止癢及防蚊
蚊子日常相當常見,雖然事小,但耳邊的嗡嗡聲、叮咬後皮膚搔癢紅腫,總是讓人心煩意亂。而不少民眾認為「蚊子喜歡找愛吃肉的人」,被叮咬時也有人認為「在包包上釘個十字可以止癢」,不過事實上好像又不是這麼一回事。究竟蚊子喜歡哪種人?被咬後又要怎麼止癢?如何防範蚊子?美麗信義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奕騰醫師一一解惑。 為什麼常被蚊子咬?被針對?蚊子喜歡愛吃肉的人? 曾奕騰醫師表示,關於蚊子叮咬的對象有不少相關研究,當中包括了人體的表面溫度、二氧化碳排放量、氣味、生物體積、活動程度等,但對於蚊子是否真的特別喜歡愛吃肉的人,這點則尚無可信的研究定論,推測為以訛傳訛。 不過許多人確實總覺得常被蚊子咬,明明在同一個空間內,就只有自己被針對。對此曾奕騰醫師表示,除了上述的因素外,也有一種可能是「感受較明顯,感覺被針對。」醫師解釋,人對蚊蟲叮咬的反應強弱因人而異,有人較強,有人較弱,蚊蟲確實可能選擇性叮咬,但更常見的情形是同個空間大家都有被咬,只是因為反應較強較明顯,所以覺得一直被咬,這和個體對蟲咬免疫反應有關。 醫師更進一步解釋,越常被同一種蚊子咬的人,身體的免疫系統也會日漸習慣,被蚊蟲叮咬的感受也會越來越不明顯,反之,較少接觸的就可能相當強烈明顯。例如嬰兒被蚊子咬到,因為免疫系統尚未成熟、還沒習慣該品種的蚊子唾液,通常就會腫很大一包;隨年紀增長,就少有這種情況,或被咬時一小包。許多人在國內被蚊咬一小包,在國外或出遊被咬就一大包,這也是同樣的道理。而被蚊子咬也未必會當下就出現反應,很多情況是被咬後約1-3天才出現延遲症狀。 被蚊子咬如何有效止癢?用指甲釘十字真的有用? 民眾被蚊蟲叮咬時,大多就是抓癢,曾奕騰醫師提醒盡可能避免。抓癢雖然較直接較舒服,可以暫時舒緩癢感,但往往會陷入越抓越癢的惡性循環,也就容易抓破傷口,若形成傷口有細菌感染的可能,嚴重也可能形成蜂窩性組織炎,這聽起來誇張,但蜂窩性組織炎常見就是因各種小傷細菌感染所致。 醫師建議,被蚊蟲叮咬時,最好的改善方式就是消炎止癢,方式可包括冰敷、輕拍、塗薄荷油等,若有抗組織胺藥物也可遵照仿單使用。而民眾口耳相傳的「釘十字」其實也是有用的,原理和輕拍一樣,是藉由小幅度的刺痛轉移發癢的注意力,不過要注意的是避免太用力,以免指甲抓破形成傷口。 防蚊、驅蚊養成習慣別用手打,醫:小心打到「隱翅蟲」! 防範蚊蟲叮咬,曾奕騰醫師建議,日常可以準備蚊香、電子蚊香、電蚊拍等防蚊道具,並定期清除積水容器、檢查居家環境、維持清潔。戶外場合則可穿淺色長袖長褲,備著防蚊液,可塗抹外露部位,而防蚊液應循合法、正常通路購買,避免買到來路不明的,防蚊不成反倒引起不可預期的皮膚疾病。 曾奕騰醫師也提醒,民眾日常驅趕蚊蟲時,應養成揮趕驅逐的習慣,原因在於很多蚊蟲其實長的大同小異,打下去的未必就是蚊子,又或者即便知道不是蚊子也照打,若打到不明的昆蟲很有可能引起急性皮膚疾病,例如「隱翅蟲」就是個常見例子,打下去會破裂、蟲體會釋出名為「隱翅蟲毒素」的毒液,將會帶來強烈的接觸性皮膚炎,稱「隱翅蟲皮膚炎」,會出現紅、腫、熱、痛、嚴重時潰爛甚至留下傷疤。因此醫師建議日常養成習慣,看到蚊蟲應以雙手揮舞驅趕,或直接使用電蚊拍為佳。 《延伸閱讀》 .看到蟲別亂打,小心被報復!隱翅蟲易皮膚爛,醫教3情境應對。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醫指好不了4關鍵,6招防範!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1-03-30 該看哪科.皮膚
被恙蟲叮咬會有發燒、畏寒等症狀…山區掃墓,2招避免蟲蟲危機
清明連假即將到來,民眾掃墓或外出踏青至山區活動時,經常可能會因此接觸到恙蟲孳生的草叢環境,若不小心被叮咬,會造成叢林型斑疹傷寒。台中醫院皮膚科醫師吳家華提醒,在進入樹林、草叢間時最好穿著長袖衣褲,並使用有合格標章的防蟲產品,減少被叮咬的機會。恙蟎叮咬 會有發燒紅疹等全身症狀吳家華說,恙蟲病傳播者主要是恙蟎,體型非常小,只有0.02到0.04公分大小,寄生在囓齒類動物或從草叢旁經過的人類身上,肉眼通常看不到。被恙蟎叮咬處會形成黑色焦痂紅疹,經由叮咬後的傷口,會傳播立克次體的恙蟎到人體,造成發燒、畏寒、淋巴結腫大、紅疹、頭痛、肌肉酸痛、食慾不振、腹瀉等全身性症狀。荔枝椿象、隱翅蟲 輕輕撥開別拍打她說,4、5月常見的環境蟲害還有荔枝椿象、隱翅蟲等,臨床上接觸到這類蟲液更是會造成皮膚灼傷,若在野外遇見荔枝椿象,應避免去驚動、刺激或是搖動棲息的樹枝,如果蟲體不慎掉落在身上,可以輕緩地將它們撥走或是利用樹枝讓它們自行爬走。若隱翅蟲飛經身體時,可以把它們輕輕撥開,避免拍打蟲體,才不會造成毒液流出;若皮膚不慎接觸到毒素,可以先用大量清水沖洗,並盡速就醫接受治療。
-
2020-10-14 新聞.用藥停看聽
皮在癢怎麼辦?皮膚科醫師的就醫用藥解方大公開
台灣氣候悶熱,高溫潮濕可能導致皮膚紅、腫、癢、痛,尤其皮膚癢常讓人難以忍受。部分民眾習慣自行買藥止癢,但其實皮膚癢的原因很多,需要醫師完整的診斷評估,才能對症下藥,有效治療,更有助於及早發現其他潛在原因或疾病,確保健康。藥害救濟基金會針對民眾常見疑惑,訪談皮膚科柯適中醫師,為民眾解答皮膚科就醫用藥的原則,順利解決惱人的皮膚問題。什麼時候該就醫?部分民眾發生皮膚癢的症狀時,可能會先自行買藥擦,但門診常見的皮膚癢原因很多,像是急性蕁麻疹、蚊蟲叮咬、隱翅蟲、黴菌感染、汗疱疹等,通常要針對症狀選擇不同的藥物,對症下藥才有效。因此柯適中醫師建議,若自行擦藥2-3天,症狀卻沒有改善時,應該儘快就醫,以免因搔抓破皮引發感染或更嚴重的皮膚問題。柯醫師並提醒,市售止癢藥膏成份多含有類固醇,若未經診斷下長期使用,可能造成皮膚萎縮或變薄、血管脆弱易出血等,使用量多時,甚至會影響腎上腺素的分泌,抑制身體正常的防衛系統。皮膚癢可能是疾病警訊?!柯醫師說明皮膚癢大多是由外在環境引起,但也有可能是某些潛在疾病的警訊,像是糖尿病、慢性貧血、甲狀腺異常、表皮淋巴癌、腎功能異常、C型肝炎等,都可能出現皮膚癢的症狀。他就曾在門診遇到一位慢性皮膚癢的病人,經藥物治療不太有效果,進一步照X光之後發現是胸腔淋巴腫瘤,雖然發生機率不是很高,但還是提醒民眾要有警覺,若有長期皮膚癢的情形,可觀察癢的狀態是否一直持續或反覆發作,也要注意身心狀態的改變如倦怠、注意力不集中、情緒焦慮等,就醫時告知醫師,評估是否安排進一步檢查。症狀病情怎麼說才清楚?柯醫師強調,看診時,最重要的是讓醫師「眼見為憑」,若因不好意思或其他因素而不讓醫師檢查患部,容易造成誤判病情;其次,建議民眾可事先準備相關資訊,包括:1.皮膚癢發生多久、發生的時間及頻率、地點或環境。2.家人是否有類似症狀,以確認是否為交互傳染。3.目前使用的藥物,以了解病人是否已先用藥抑制症狀,並排除藥物過敏。4.飲食情況,以釐清是否為食物過敏。5.旅遊史及其他生活作息等等,都是醫師診斷的重要參考。可以只擦藥膏不吃藥嗎?柯醫師解釋,針對胯下癢、嬰兒尿布疹、蚊蟲叮咬或異位性皮膚炎這類較輕微的皮膚癢,通常以藥膏局部治療即可;但若是全身系統性的皮膚問題如蕁麻疹,可能在不同部位同時發作,為避免全身擦藥用量太大且類固醇劑量較難掌握,因此較常開立口服藥緩解。此外,針對急性期的搔癢,也常有同時開立口服藥加上外用藥的情形,一旦症狀緩解,通常會調整或減少用藥,避免對病人身體造成其他的影響;而有些皮膚過敏的疾病如蕁麻疹,用藥後仍會反覆發作一、二週,並不是藥物無效,而是疾病必經過程,病人需要持續配合治療才能儘快痊癒。部分病人為求速效要求打針,柯醫師表示打針也有潛在風險,除非病人發生影響呼吸心跳的嚴重過敏,甚至是危及生命的情況,才會建議注射藥物。請勿萬年藥膏一條通門診常見有些病人表示之前開的藥有效,要求開一樣的藥,然而每次皮膚癢的病因不一定相同,可能上次是黴菌感染,這次是異位性皮膚炎;另外,醫師也會依據不同身體部位的皮膚特性來選擇藥物,例如:皮膚較薄的部位(如眼睛周圍),通常會使用劑量較低或較弱效的藥物,以免造成皮膚萎縮或變薄;而手、腳等皮膚較厚的部位,為加強吸收和止癢,則會開立較強效的藥物;此外,腳部濕疹可能伴隨黴菌感染,與手部濕疹用藥又有不同,所以不能藥膏全身一條通。柯醫師建議,無論取得的是原裝條狀藥膏或分裝藥膏(圓盒),要注意成份和保存期限的標示,藥膏拆封使用後,儘量在標示的期限內使用,不要囤積,以免存放過久變質,影響治療效果。最後,柯醫師提醒民眾天氣炎熱要注意防曬、保濕及保持涼爽,皮膚癢發作的時候,可在患部用冷毛巾冷敷,以降溫使症狀緩解,治癒後可視氣候或個人膚質,使用無香精的乳液、乳霜或凡士林保護皮膚,平時做好自我保護,預防惱人的皮膚疾病。本文經授權摘自《藥害救濟基金會》原文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