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長期照護
的結果:共找到 297 筆 約 0.006秒打疫苗有效!美國安養院新冠確診率下降80%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之際,安養院曾是最危險的地方;但最新報告顯示,疫情對安養院的威脅,可能終於來到了轉折點;自去年12月下旬疫苗問世並優先為長期照護設施院民和員工接種,安養機構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數正急劇下...
避免跨家戶感染 照護隔離者應穿拋棄式防護衣
案八六三護理師一家七口六人確診,護理師婆婆(案九○七)和公公(案九一○)為年長者,需旁人照顧,原先居家檢疫時,未採一人一室隔離,外界認為,這可能是感染原因之一。新光醫院內科主任、感染科醫師張藏能建議...
研究:禮來抗體療法 大減8成COVID-19染疫風險
跨國製藥公司禮來(Eli Lilly & Co.)今天表示,一項針對療養院住客的研究發現,公司研發的一種合成抗體作為預防性使用時,能大幅降低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達80%。法新社報導,雖然研...
照護選擇/失智者照護機構,我該怎麼選?
在臺灣,提供相關照護的單位很多,從政府到民營機構都有,讀者可上「長照服務資源地理地圖」網站查詢就近的服務單位,除了可依照地域搜索外,還可依服務性質分類(詳見底下連結)。 失智、失能者照顧機構的型態可...
做照顧工作會被看不起?碩士居服員:越少人願意投入,你就知道它非做不可
「我記得那一天,姐姐過來跟我說,奶奶現在病危在加護病房急救,可能撐不過了。我跟姐姐都哭了,在學校長長的走廊上,我們以為要永遠失去奶奶了。那一天淚水流得很多,模糊了我的視線,但等到奶奶真的離開的那一天...
好評推薦/失智者真實故事改編、謝金燕暖心配音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昨(30日)辦理《等你等我等你》動畫影片發表記者會,本片根據失智者白婉芝真實故事改編、謝金燕暖心配音。衛生福利部吳希文簡任技正、輕度失智者白婉芝、動畫導演Amber、曹書睿、臺北...
醫病平台/長期照顧2.0 讓失能者有所安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長照」(長期照顧),這是目前台灣政府與民眾都非常重視的議題。我們非常感謝一位因為老年母親中風而對長照有深切感受的老師,寄來一篇他的看法,指出目前醫療體系,對病人、家屬、醫療...
護理之家1床難求 北市恐等4年
台北市護理之家、老人養護中心等機構,有六千多床,幾乎「滿載」狀態,其中,護理之家的占床率平均逾九成,一床難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附設的四所護理之家,等候人次最多有五七○人,想入住最長恐要等四年。北市目...
醫病平台/台灣長照體系人員的培訓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長照」(長期照顧),這是目前台灣政府與民眾都非常重視的議題。我們非常感謝一位因為老年母親中風而對長照有深切感受的老師,寄來一篇他的看法,指出目前醫療體系,對病人、家屬、醫療...
《孤味》點出家庭中各自的失落…諮商心理師:接納生命中的失落,才能看見愛
「孤味」是一部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寫的是導演外婆的故事,由資深演員銀髮美女陳淑芳飾演秀英阿嬤。我們可以從夫妻關係、婚姻家庭、家人的相處溝通以及失落悲傷…等角度來談在「孤味」這部電影當中,在面對生離與...
缺床危機回響/腦傷等嘸病床 1個月換1醫院
聯合報報導失能長照缺床問題嚴重引起重視。住台中豐原的朱姓退休族因妻子去年底腦損傷昏迷,尋求台中多家醫院附屬護理之家病床都大排長龍,最誇張是排到157號,只能選擇「一個月換一家醫院」的復健病床。他探問...
醫病平台/長照在團體性與需求面的意義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長照」(長期照顧),這是目前台灣政府與民眾都非常重視的議題。我們非常感謝一位因為老年母親中風而對長照有深切感受的老師,寄來一篇他的看法,指出目前醫療體系,對病人、家屬、醫療...
大愛捐贈腎臟難等…年輕末期腎病男子 靠父捐腎成功移植
30多歲楊姓男子是家庭經濟支柱,多年前因末期腎病接受血液透析治療。他到長庚醫院登記希望接受大愛捐贈腎臟移植,但一直未等到配對適合的腎臟。後來楊父想捐1顆腎臟給兒子,經過一系列檢查評估通過審核,順利完...
【簡報下載】人工智慧和失智照護的未來
新冠肺炎疫情為人工智慧、遠距健康領域開出新局,透過深度學習技術預測病毒變化,有望革新人類醫療的軌跡。疫情後首場關注「人工智慧與失智照護的未來」研討會於10月9日召開,全日講壇將分上、下半場,由11位...
內湖非法養護所火警釀3死 監委要查
台北市內湖區一處非法私人養護所火警釀3死。監察委員王幼玲、蘇麗瓊、蔡崇義今天說,這突顯社區長照機構不足及未立案情形普及化,政府對長照機構管理機制未臻完備,已申請自動調查。台北市內湖區一處非法私人養護...
失智科技/人工智慧與失智照護 專家集思廣益找真相
新冠肺炎疫情為人工智慧、遠距健康領域開出新局,透過深度學習技術預測病毒變化,有望革新人類醫療的軌跡。疫情後首場關注「人工智慧與失智照護的未來」研討會將於10月9日召開,全日講壇將分上、下半場,由11...
安寧病房、安寧共照、居家安寧有什麼不同?專家解析你必須知道的6個問題
謝過母恩,平靜嚥下最後一口氣罹患乳癌的阿芳(化名)選擇居家安寧,在母親節前一天過世,臨走之前,躁動不安,所幸家人在安寧團隊的指引及協助之外,讓阿芳圓了謝母恩的心願,沒有遺憾的走了。◎癌末姊無法言語,...
張慶光/銀髮商機,你看到的是「銀髮」還是「商機」?
「臺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8月初落幕,這可能是今年度全世界唯一舉辧的輔具展。在全球疫情尚未完全控制狀況下,仍有超過12萬人次參觀,打破歷屆展會紀錄,顯示國人愈來愈重視老後生活,也帶動「銀髮商機」。由...
AI輔助醫療催生「早覺醫療」 北醫大研究登國際期刊
醫療AI的新戰場「早覺醫療」,近期不斷被討論,運用大數據分析個人健康型態,比預防醫學的概念更省錢也更前端。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教授李友專、北醫大公共衛生學院助理教授烏斯瑪與麻省理工學院合作,撰寫...
疫情間申請外籍家庭看護工重新招募 注意事項看這裡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今(27)日表示,雇主聘僱外籍家庭看護工期滿,如仍有照顧需求,應於所聘僱的外籍家庭看護工聘僱許可期限屆滿前4個月內,向勞動部申請重新招募許可。勞動部進一步說明,為避免傳染風險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