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0 新聞.杏林.診間
搜尋
退而不休
共找到
33
筆 文章
-
-
2021-01-18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邁入老年的醫師在想什麼 放射科醫師回顧他2020的退休生活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邁入老年的醫師做什麼想什麼」。一位剛屆齡退休的放射科醫師分享他第一年的退休生活,促成了我們邀請兩位年過八十的前輩醫師回顧他們的精彩人生,一位精神科教授退休後,改而投身宗教與社會服務方面,與我們分享他豐富的「退而不休」的生活;一位神經科教授將最近慶祝台大神經科四十週年的紀念會上,回顧自己如何在台大醫院神經科由教學與服務為主的臨床科成功地轉型為今日服務、教學與研究並重的大學醫院重鎮。我們接著會邀請年輕醫師發表他們行醫的心路歷程,希望這些文章可以幫忙社會大眾更了解醫師,而有助於醫病之間的溝通。2020年,被COVID-19給佔去了十一個月。也很難得地讓我們有機會好好看一下世界、想一想未來。有將近五個月、每天下午兩點,我們都守著電視看疫情指揮中心的記者會,看五位大將與記者們的應對、陳部長的淡定始終讓我們佩服不已;6月7日以後,除非有特殊事件、否則每週只有一次例行記者會,剛開始還有點不習慣!今年,為了維護專科醫師的資格,很認真地參加學術研討會,覺得放射診斷越來越有趣、也看到不少後起之秀表現得可圈可點、值得期待。回想起來、當年失眠一夜後所做的抉擇、相當正確。未來放射線診斷的發展將會朝跨業整合、跨院合作的方向邁進,相當有意義、也很合適年輕醫師加入。今年四月有機會到日月潭、順道去九族文化村走走,充分感受到疫情對旅遊的影響,遊客屈指可數,相當冷清。8月時,辦了一次家聚,明顯感受到景氣復甦;這個月,到南部參加醫學會議,四處都是人山人海,讓人格外珍惜身為台灣人的幸福。託退休之福,得以四處和朋友同學見面、聯絡感情,多年不見的舊識,互道彼此在分別之後的生活點滴,多數人都能堅持初心,特別覺得幸運。有一次在會議中場休息時、一位同業過來打招呼,主動提起二十多年前被我教過、一些當年讓他印象深刻的事情;如今他在醫學中心服務,是學有專精、人人敬重的醫師,卻依舊熱情滿滿、真是令人高興。今年七月應朋友之邀到一家醫院擔任顧問、主要工作是為放診檢查及報告做品管,同時也帶資深護理師就住院病人閱片教學;兩者皆與品質提升相關,也是我喜歡做的事情。來年,可能到醫學院從事人文教育的工作,沒想到退休後還能轉換跑道,展開另一種人生;當然,悠遊自在的過日子、還是最重要的首選。我曾認為或許還可以為原先服務的地方做一些事情,最後還是決定放下一切,畢竟三十年努力後、這樣是一個完美的句點。上個月底,莫名其妙地左側膝蓋扭傷、竟然腫了起來,勞駕復健科王醫師及放診科許多同仁診治,得以迅速復原。過去是我帶著大家照顧病人,這次是自己成了病人,充分感受到同仁們的熱情與支持;也只有站在籬笆的另一邊,才能真正體會醫務人員的重要與偉大!過去一年半,我和內人完成環球之旅。還藉著上岸之便,拜訪大學同學,算是另類的同學會。回國之後也繼續進行類似活動,藉開會之便拜訪朋友。我們都很喜歡這種新的生活與體驗,悠遊卡與高鐵提供了許多便利,讓我們得以更深入地認識台灣的許多角落。得以習醫是福氣,退出第一線是必然的事,何時、如何抉擇,則需要思量。這一年半的變化與發展,有些並非個人原本的規劃,但似乎還不錯。COVID-19之疫,台灣醫界的表現,讓我覺得與有榮焉,期待明年疫情得以控制,大家的生活能儘早恢復正常。
-
2020-12-17 退休力.自在獨立
規畫下半場/人生有苦有樂規畫和愛最重要
專為銀髮族設計人生規畫的美國公益組織「Encore.org」創辦人馬克.費德門形容,五十歲以後的日子,雖然充滿矛盾和掙扎,卻也是個「獨特又完整的時期」,每一步都是新的嘗試。不論培養興趣、投身公益,甚至再創事業第二春,退而不休已成時代新趨勢,我們如何演出精彩人生下半場?政大商學院特聘教授別蓮蒂認為,迎接年老人生時,財務和健康雖是兩個基本支柱,若想追求生活好品質,更需要注重「心靈層面」的完整性。她舉例,有錢人因身體狀況不佳需頻跑醫院,因病痛行動受限,或是缺乏親友而成為厭世老人,生活也不會愉快。登上熱門Podcasst頻道開講,頓時成為時下文藝青年眼中最酷老人的麥可周,靠著「減法」規畫老年生活,捨棄多餘欲望,用手中資源走一步算一步。從銀行退休後,他便接手經營一間老漫畫店,不求賺錢只為興趣,也讓自己有個生活目標。豈知當了幾年店長,偶然幫一位學者尋找老漫畫時,麥可周心底逐漸湧現傳承租書店文化的使命感,接著又認識許多對創作及出版有興趣的年輕人。從賺錢到健康,再釀出心靈收穫,「我覺得可以和年輕人一起繼續成長,無憾了。」如今小店成為忘年之交的培養皿。今年六十九歲的張台勝則以「騎重機」兜風紓解壓力,妻子罹患慢性病,姊姊因失智症住進安養機構,退休生活等著他的並非悠閒,而是一連串長照責任。「我偶爾會後悔年輕忽略了家庭。」張台勝在台灣電力公司做到中階主管,負責設備採購及檢測工作,半輩子都處於忙碌職涯中。雖然自己也有輕微糖尿病,前年更騎單車出車禍,但他告訴自己「這條命必須留給家人。」帶領長者走向海洋的「不老水手」行動策畫人王梅當了卅年記者,離開媒體後投身公益領域,再考上博士班研究成人教育,迄今已成功培訓兩百餘名中高齡水手,最年長者達八十六歲。王梅還在跑新聞時就覺得,有關「老」的報導面向非常單一,明明初老、中老、老老是完全不同的狀態,但常被大眾混淆,「提到老人就是長照」,高齡議題等於醫療議題。她認為,這是對老的岐視。於是不老水手力抗舊思維,他們愛上戶外運動及海洋保育,替當代銀髮族創造新路。回憶起離職報社當下,王梅說「我當時唯一想做的事情是寫作,並跟隨自己心中的聲音,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種田是許多人心中退休規畫,說不定可排上退休願望前三名。曾被商業周刊列為全台三大最老直播主的王星威,人生第二春目標便是「王老先生有塊地」,沒想到在田裡卻是各種曬傷、咬傷,扭傷等著他。從總經理職位退休的王星威職涯順遂,種田時卻意外出包,他自嘲,還好颱風吹壞了農作,讓他有理由逃回台北。但畢竟曾是高階主管,王星威事後痛定思痛得出一結論「退休一定要用第二人生想像,才能找到答案。」找到自己的角色還不夠,更要考量演出未必成功,王星威認為,必須「多思考幾個劇本,才能夠找到跟你比較搭的。」當過白領、農夫、講師,王星威決定接下來要當YouTuber,更已在積極籌畫中,這是他的人生第四次揭幕。延伸閱讀.退休準備大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