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失智症永續照護論壇/阿茲海默病有藥醫
「無論有無使用新藥,都需要健康生活型態等非藥物策略的介入」 治療阿茲海默症新藥的黃金用藥時機是「輕度認知障礙」與「輕度失智症」階段🔑 ⭐失智症權威徐文俊醫師指出,須搭配健康生活習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三高等慢性病也要控制,改善效果才會顯著💪 🔸論壇精彩內容🔸 徐文俊:阿茲海默新藥上市 「兩階段」是用藥黃金時機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99/8928604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無論有無使用新藥,都需要健康生活型態等非藥物策略的介入」 治療阿茲海默症新藥的黃金用藥時機是「輕度認知障礙」與「輕度失智症」階段🔑 ⭐失智症權威徐文俊醫師指出,須搭配健康生活習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三高等慢性病也要控制,改善效果才會顯著💪 🔸論壇精彩內容🔸 徐文俊:阿茲海默新藥上市 「兩階段」是用藥黃金時機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99/8928604
對失智者來說,透過處方箋的鼓勵走出家門,與人互動、和社會連結,可提升自信心與心情,可能幫助恢復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生活技能和認知等。對照顧者而言,可發現失智者仍具有能力,透過活動刺激分享過往回憶,看到有正面回饋感到安心。 #元氣最愛問 #林陳立 #社會處方箋 #國際失智月 #udn #元氣網 #趙婷 #趙庭 #元氣問AI
隨人類壽命愈來愈長,老人定義必須改變。台北市立關渡醫院(北榮經營)院長陳亮恭說,面對長壽人生,民眾與醫師都必須有全新思維,醫療衛生進步,讓民眾可「活到罹患三種慢性病」,醫界對於「疾病」的認知與控制目標,也必須與時俱進。 陳亮恭表示,台灣光復後70年間,民眾平均餘命從50歲上升至逾80歲,「人們一輩子都沒看過這麼多老人」,面對人口長壽、高齡化趨勢,從基本邏輯並必須改變,不能再依既有教科書、政府法規定義。根據日本研究,2007年世代長者,與2017年世代長者,在同樣歲數,走路速度、握力、體能、活動量等指標,明顯成長,「體能衰退的臨界點,已由65歲延後至75歲。」 2024退休力論壇/陳亮恭:翻轉疾病定義與慢性病共存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4194/8349253
⚠️失智不可怕,關鍵在於及早因應! 🌟輕度失智者的希望曙光🌟 阿茲海默症新藥治療18個月,可延緩退化5個月 ⚠️正視風險,了解副作用: 首兩次注射可能出現副作用,嚴重者包括腦出血、腦血腫 🚨何時該做失智篩檢? 醫師提醒:記憶力異常、認知問題持續、症狀莫名未改善 👉看更多內容: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1922/8402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