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6 橘世代.愛玩橘
搜尋
親子
共找到
397
筆 文章
-
-
2020-09-04 橘世代.愛玩橘
老少咸宜玩台中清水!1日行程排好了,先從鐵馬出發
台中市清水區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鎮,適合親子同遊、老少咸宜;從清水火車站出發,步行或騎ibike到港區藝術中心看古樸的小橋流水之美,並逛眷村吃懷舊的清水擀麵,再到清水國小來趟古蹟之旅,然後到紫雲巖參拜,晚上到鰲峰山觀景平台一覽百萬夜景,感受海線迷人魅力。清水區港區藝術中心占地廣闊,戶外廣場中的小橋、流水,搭配周遭傳統中國閩南建築風格,古色古香,吸引許多遊客前來拍照留念,不定期也有展覽;展演廳開放時間上午9點到下午5點半,逢周一休館;戶外廣場每日上午5點到下午10點。若展覽逛累了,還可到對面清水眷村文化園區,擁有充滿歷史痕跡的老房子與窗花,加上街口轉角的小小裝置藝術、不定時的藝術展覽,周末則有小願市集。清水除有名的米糕外,清水眷村文化園區附近的士官長擀麵,也是清水在地人推薦的好滋味,手工製成粗細不一的麵條,拌上略帶油蔥香的醬汁,看似簡單的小吃,卻讓人吃了難以忘懷。另一家知名的老士官擀麵則在清水國小旁,也是銅板價就能吃飽。清水國小是台中清水區最早成立的小學,也是台中市第一所古蹟小學,校園中有一排6棟相鄰的日式建築「清水公學校日式宿舍群」,建於日據時期,處處可見圓柱長廊、仿英式紅磚牆與歷史悠久的鐘樓。平日學生上課時間不開放參觀,周六、日開放時間為上午6點到晚上9點,若想要一探古蹟小學的風情,記得避開平日學生上課的時間。清水國小步行10分鐘可到紫雲巖,這是台中最大的觀音廟,正殿為兩層樓式建築,兩側各有一座鐘樓,廟頂為金黃色瓦片,富麗堂皇,平假日香客絡繹不絕。廟內並有座乾隆43年(1778年)留下的古碑,記載中台灣拓荒史事,頗為珍貴。清水另有賞花景點,依靠綿延鰲峰山的趙家古厝已有百年歷史,每到夏天,整池的荷花紛紛綻放,與荷葉隨風搖曳,搭配百年白牆紅瓦的古宅,成為夏季賞荷的熱門景點。午後也可搭乘公車或開車到高美濕地看夕陽,高美濕地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台中市政府打造生態廊道,讓遊客漫遊木棧道,觀賞招潮蟹、彈塗魚,並看夢幻的夕陽美景,絕美景緻,被國外網站讚為一生必遊之地。順道可一遊鰲峰山運動公園,全區占地約60公頃,是民眾爬山運動休閒好去處;鰲峰山運動公園最高處為鰲峰山觀景平台,是台中看夜景的熱門地點之一,到了晚上,位在觀景平台下方的鰲峰山玉帶橋打上不同顏色的燈光,十分美麗,成為情侶的約會勝地。延伸/花蓮秘境俯瞰太平洋!10幾分鍾登頂,賞360度海景延伸/走讀金門史 「聚落出人才,明熹宗御賜里名-瓊林」推薦▶️▶️▶️line來line去好麻煩!揪團小幫手,搶先體驗》
-
2020-08-28 橘世代.健康橘
「我其實並不想帶孫子!」如何對子女開口?
前言:93歲女律師湯川久子執業多年,過程中,看盡始於人際關係損耗的恩愛情仇,他認為大部分的人際問題都是源於距離太近。他在新書中分享了多數高齡者都遇過的困擾:其實並不想幫忙帶孫子,但又不知如何跟子女啟齒。有人說:「照顧孫子孫女時的銀髮族都神采奕奕。」我周遭也不乏這樣的女性,聽她們聊關於孫子孫女的愉快話題,我也很高興。但是,其中也有一些人對於照顧孫子孫女感到痛苦。由於現代人愈來愈晚婚,有孫子孫女的人,年紀大多落在六十至七十幾歲。而就算是在東京都心,所謂的保育園難民(日本的保育園,相當於台灣的托兒所,採申請面試制,常有雙薪父母報了多間保育園全數落榜,工作時不知該把孩子託在何處才好。因此這樣的小孩有保育園難民之稱)也愈來愈多,正值事業全盛期的兒女理所當然地借助父母的力量,但面對體力充沛的孫子孫女,許多銀髮族其實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另外,比起養育自己的小孩,照顧孫子孫女需要承擔的責任更重。很多老人家平時靠年金生活只能勉強溫飽,但很多人將小孩託給父母照顧期間,吃飯及外出的花費還是由父母埋單。其中,也有銀髮族哀嘆:「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他們之所以還撐得下去,單純只是因為孫子孫女可愛,或者想從女兒或兒子身上尋求被需要的感覺。能夠單純享受含飴弄孫之樂的人,共通點在於不忍耐以及不勉強。每個人的容忍程度不同,如果發覺體力已不堪負荷,或者有其他想做的嗜好,覺得照顧孫子孫女不再有趣的時候,解決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直截了當跟子女說出想法。不過,即使對象是子女,要踏出第一步也許還是很難,但你還要把想法多少說出口才行。若覺得直接說:「我幫忙帶孩子的時間能不能減少一些呢」太直接,那就先傳達「年紀大了,最近常感到疲累」這樣的訊息。另外,你可以開始一個月一次,或週末找一天去上課,並試著告訴子女:「每個月我有一天沒辦法照顧小孩。」這樣人生不但多了興趣,也能稍稍喘口氣。也許你會覺得這麼做,子女會很失望,但如果不去做,你也不知道結果如何。事實上,經常有很多人會一廂情願覺得「我媽照顧孫子孫女的時候看起來更有活力,那乾脆趁著孩子還小的時候,有機會就多讓他們聚一聚吧!」無論是親子間或面對他人,要施以援手,都要在自己覺得愉快的範圍,也就是行有餘力再去做。經濟上的幫助也是相同道理。孩子有經濟困難時,父母用退休金去援助,只是讓父母的生活以及心情變得痛苦而已,對小孩的獨立以及承擔錯誤的能力並沒有好處。「我不出手幫忙的話不行」這種想法,有時候會讓接受幫助的人產生依賴。所謂成熟大人的責任,就是自己的事能自己處理,這是最低限度的要求了。雖然說一個人做不到的事情大家互相幫助很重要,但是不搶走對方所需要扮演的角色跟責任,也很重要。被需要是令人開心的,但不能因為被需要而毫無道理地默默忍受,請一定要把「自己」的重要性擺在任何人之前。本文摘自《距離拉遠一點 從此人際不糾結》,有方文化 2020/06/24出版【延伸閱讀】30而立兒女心聲「爸媽,我活得辛苦,但你們得放手」家人的財務界線/不幫大伯還卡債,是「自私」嗎?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立即訂閱橘世代電子報》
-
2020-08-28 性愛.性福教戰
早上可以不喝咖啡,晚上不能沒有性生活…林靜芸:好的性愛品質,為熟齡身心愉悅大加分
年屆70的林靜芸醫師,笑稱她與老公是宅男宅女,結婚超過40年的他們,至今仍會定時約會,是令人稱羨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她分享給熟齡朋友們一句話,第二人生的幸福快樂就在這裡。林靜芸是臺灣第一位女性外科醫師,從年輕到熟齡,她仍是如此沈穩優雅,身為職業婦女的她說,「我沒有退休的時候,也因此,我沒有時間相信自己老了。」來找林靜芸治療20年以上的女人比比皆是,在她的診間不知訴說著多少女人心事,當林靜芸步入熟齡,她的患者也漸漸過了50歲、60歲。 要如何面對青春年華的改變?林靜芸說了心情與認知的重要性,同時她也說,女人想讓自己變美的決心,總讓她很感動,「因為這代表著鬥志」她說。 想讓自己變美的鬥志,我很欣賞! 「在我診間的病人們,有的年紀已經很大了,60歲到80歲都有,為了要讓自己保持美好的狀態,有些就算拄著拐杖也要來;也有患者慢慢失智了,但她仍希望自己美美的;還有在菜市場賣菜的熟齡婦女,想讓自己更美麗。我很喜歡為她們服務,她們為了要有令人滿意的外表而努力,她們對生命有渴望,也有鬥志。」 林靜芸說,這個時代因醫美而變得更公平。過去的時代,可能因為要挽回婚姻、滿足虛榮心、成為大明星等等而整形,但現代醫美的進步與普及,女性追求外在美是為了自己,也因此年屆70歲的林靜芸,仍是樂在其中、非常繁忙。 「有個研究是先測量75歲受試者現在的狀態,之後給他『吃了會變年輕』的藥,當他吃完再去檢測,果然整個狀況就變得年輕!你們想他吃了什麼?只是吃了維他命。」 相信自己年輕就會年輕,對生命持續擁有鬥志,一切都變得更令人期待! 熟齡不需過度清潔,多化妝還能防失智 談到保養,林靜芸的保養之道是什麼呢?為何能一直保持著纖細的身材,她笑稱,其實是為了「省錢」。 「我的個性不想買來買去,大學的衣服現在還能穿最好,所以從年輕開始,特別注意自己的體重跟腰圍。但在生活飲食上,我並沒有特別注重,往往是人家送我吃什麼、請我吃什麼,我就享受它。」 「我想可以分享給大家的地方是,我主張不過度清潔肌膚。尤其到了更年期之後,愈少清潔皮膚愈好。因為我們今天的皮膚不是明天的皮膚,皮膚28天就代謝一次,其中有膽固醇、神經醯胺、三酸甘油脂等天然的保養,這些都是上帝的禮物。可是過度清潔皮膚,反而會適得其反。」 林靜芸請愛美的姊姊妹妹注意,熟齡肌適當清潔、適當保濕就好,此外,她認為「化妝」也很重要。化妝就像是給皮膚戴上口罩、阻絕髒空氣。 維持著化妝的習慣,除了維持著漂亮的形象與間接保養,林靜芸說,還能防年老失智,一兼超多顧。 「法國有研究,每天選眼影、口紅顏色就是一種動腦;畫眼線還需要手的穩定度,我相信經常化妝的女人,老得慢還能減少失智的機會。」 性愛是身心靈的滋養,宅男宅女更要愛起來 而在年過50歲以後,可能因為更年期、空巢期、婚姻失和等原因,許多女性減少甚至沒有了親密的性愛,林靜芸認為這是很可惜的事,「早上可以不喝咖啡,晚上不能沒有性生活。」有好的性愛品質,對於熟齡生活的身心愉悅將大大的加分。 「臺灣應該宣導,性愛就跟睡覺、三餐一樣重要。因為肌膚之親會讓人有安全感,女性的卵巢溫度會增加,也比較健康。我曾見過來門診的女生,急著想結婚,急著想生小孩,但真的結婚生子後,卻沒有滿意的性生活,那個女生還說:『只要孩子平安長大就好』。」 其實女性愛自己的方法,就是看重自己的身體與心靈,美好的性愛從來不是為了配合別人。 「我覺得女性要重視性生活,任何年齡都不要羞恥,做愛讓身體放鬆,心靈也得到了鼓勵。當你願意這樣想、懷著這樣的心,愛你的男人就來找你了。」 老夫老妻製造浪漫,週末牽手去約會 年屆70的林靜芸,笑稱她與老公是宅男宅女,結婚超過40年的他們,至今仍會定時約會,是令人稱羨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我跟老公之間,其實沒有太大的秘訣,就是星期六晚上會去約會,去看場電影,吃頓晚餐,牽手、聊天,這些都能增進親密感。」 他們兩人能長期地保持著充滿愛的親密關係,秘訣就在於「簡單」,這同時也是林靜芸的人生觀。 年輕時就愛斷捨離,物慾愈少愈好 「我年輕時就喜歡斷捨離,我不想要名車名包,我認為不需要買太多東西,需求愈少愈好、物質愈少愈好。」 她滿意現在的生活,朋友拿出千萬名錶給她戴,她反而覺得太複雜了。她戴著偵測心率、記錄運動數據的手環,她說「用這個,我就很開心了」。 「我在40歲時去參加一位40歲朋友的葬禮,有位致詞的人說,過世的她沒有遺憾,因為她該吃的吃了,想玩的玩了,想做的都做了。我聽了很受感動。」 「我的人生一直沒有超前部署,但吃什麼都覺得好吃,很享受當下。我很珍惜自己,也願意為他人付出,現在我在台大醫院陪年輕醫師讀書,我覺得我還很有能力,很有價值。」 最後她分享給熟齡朋友們一句話,第二人生的幸福快樂究竟哪裡找呢? 「你如果開始過很簡單的生活,你的感情生活會更豐盛!」●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想離婚的人變多了?一場疫情,竟引發婚姻危機...心理師6招化解衝突,相看不再兩相厭.40歲大關前,經歷妹妹中風、父親癌末,她從記者轉做諮商心理師─林靜君專訪.孩子回家總跟爸媽吵架?5個溝通習慣,親子感情變超好!
-
2020-08-27 新聞.生命智慧
中年後接連送走父母兄姐,終學會面對死亡...廖玉蕙:人生苦短,你還要花時間冷戰?
約定的採訪時間一到,穿著年輕牛仔褲的廖玉蕙現身,輕輕走來,笑容堆了滿臉,眼睛彎彎的,說起話來字字珠璣,又幽默得十足親切。她是獲獎無數的散文作家、大學教授,回到家庭,是妻子、母親、婆婆,也是2個小孫女的阿嬤。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她一樣沒有少,平凡中卻品嘗出不凡的滋味。走過69個年頭,一個女性人生中可能經歷的各種角色,她幾乎全部包辦。問起在多種不同身分之間切換,哪一個角色的扮演相對困難,廖玉蕙認為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但一定要選一個的話,我會選擇『母親』。」 兒子反骨叛逆,挑戰傳統教養觀念 回想帶孩子的歷程,雖然有家人幫忙,廖玉蕙依然和其他職業婦女一樣,在職場和家庭兩頭燒。約40年前,丈夫出國進修,她一手牽著1歲多的兒子,肚裡還懷著女兒,一大早匆忙趕上班的情景,仍舊歷歷在目。 孩子漸長,她開始操煩兒女的課業和教養,和所有母親一樣求好心切。「那時候也在工作中衝刺,你看到他們慢條斯理就不順眼,比他們還著急,哈哈!」 她的女兒溫柔貼心,兒子卻是天生反骨,叛逆、頂嘴一樣也沒少。「比如我說,欸,你房間不用整理一下嗎?他回我,誰會看?我說我會看啊!」兒子立刻回敬:「那你把門關起來啊!我房間又不是要做展示館。」 「他反應比較快,當你說不過他,你就氣急敗壞,他邏輯又很好,來訓練我們的耐力!」一晃眼,幾十年光景過去,談笑間仍不時透露著為人母的甜蜜。 成年後,兒子喜歡跑夜店,廖玉蕙擔心深夜容易出事,腦中小劇場不斷幻想各種情節,「他會不會在停車場跟人家起爭執?然後倒在地上正在滴血?」 某夜,憂心忡忡等到凌晨3點,才等到兒子回家,他卻彷彿沒事似的,「那次我氣得不得了!但他還是沒改變啊!」冷靜之後自忖,「我幹嘛那麼崩潰啊?畢竟他也沒闖什麼禍。」 「就是常常在開放和封建之間游移擺盪,時而覺得自己要開放,時而又會受制於傳統的概念。」廖玉蕙成長於台中潭子鄉間,從小受到母親嚴厲管教,加上知識分子的養成,她還是有一套自己的原則。 「我維持整潔這一點,也有被媽媽影響。」有趣的是,她這幾年當了阿嬤,「現在又完全失守!」小孫女來家裡,袋子一轉,嘩一聲就把玩具全都倒出來,散落一地。「後來我就跟她們講,只要玩完有收乾淨就好了。」 年紀漸長,加上2個小孫女的「訓練」,廖玉蕙笑著承認,她的規矩已經寬鬆許多,「年紀大了,妳也不想花太多時間計較小事情。人啊!就是要『自私自利』,多為自己想。」 夫妻吵架拌嘴,不再浪費時間冷戰 回憶二、三十歲,剛進入婚姻時,容易為了小事對丈夫生氣,但好脾氣的先生,總是不明白女人心思。「以前吵架我就冷戰,後來發現根本沒『處罰』到他嘛!處罰到愛講話的自己啊!有時候不小心開口,想說,欸不對,我不是在跟他吵架嗎?」 「其實雙方有不同觀點,脾氣難免,但你要讓自己趕快從這個局面中出來。所以,『自私自利』是對的。」廖玉蕙笑著說。後來,夫妻倆約法三章,吵架後一定要互相道歉,其他的就不必計較太多。 尤其,年過半百之後,「看到身邊的人一個、一個凋零,開始覺得人生苦短。離終點愈來愈近,你還要花無謂的時間去冷戰嗎?」 50歲後照護家人,與死亡直面相照 廖玉蕙是家中老么,41歲就送走父親,50歲時,母親和兄姊也已年邁。「他們慢慢地一個、一個過世,我是送走一個又一個。到了現在60幾歲,已經走掉了媽媽、大哥、四姊夫、二姊、三姊…幾乎是排著隊來,你會覺得,開始要跟死亡直面相照了。」 曾經,廖玉蕙很害怕死亡,但經過一次次照顧生病家人的淬鍊,她已能勇敢面對。曾經身為照顧者的她,也不認為肩上扛的是重擔,相反地,亦是一種「自私自利」的愛。 「以前媽媽住台中時,會打電話跟我抱怨,或是說她哪裡又不舒服,我乾脆把她接上來台北,和我們一起住,你就不用懸著心,可以讓自己安心。」 母親住在台北的那一年,也是在人世間的最後一年。儘管年老的母親仍像年輕時一樣挑剔、不易相處,但「我跟她說,媽,妳跟我住的這一年,是我人生最幸福的時光。」 送走母親之後,她開始擔負守護家族的責任,照顧兩個接連罹癌的姊姊。「我二姊喜歡旅行,她抗癌的3年之內,我就帶她去了10幾次旅行,去宜蘭、日本、香港…國內外都有。」 美好的旅遊,對癌症病人來說卻是一路顛簸,嘔吐、內急總是突如其來,病魔時刻相伴。某次,一輪紅色落日映照下,一行人在陌生的鄉間道路焦急穿梭,只為了趕緊替姊姊找到廁所。 事後,姊姊強調,「我只是暈車不舒服,你們不要因為這樣,以後就不帶我出來。」廖玉蕙看著姊姊,語氣異常堅定,「姊,只要妳喜歡,就算妳在半途不幸過世,我都不會有罪惡感,我也不會內疚,因為我達到了妳想要的旅行!」 走過半百人生,反而愈活愈聰明 如今,回想這一切,「半百」確實是個關鍵時間點。「50歲之前,姊姊還健康,父母也都安在, 50歲後那些事才陸續、陸續地來。」還好,隨著時間推移,長進的不只有年齡,還有智慧與圓融。 現在的廖玉蕙,已能正面迎接人生最冷冽的風雨。「你知道那是不可逆的事情,所以坦然接受。」「也知道怎麼做對別人是好的,年輕時沒想得那麼周全,所以50歲後,覺得自己變得愈來愈聰明。」 照顧自己的小家庭,也守護著大家族。對家庭經營很有心得的她,日前將夫妻、親子、祖孫的相處日常與省思,集結為《家人相互靠近的練習》一書,期待透過自己的書寫,讓每個家庭彼此更加親近。 面對成年子女,母親憂慮絲毫不減 家,不只是避風港,更是一輩子的學習場域。如今,兒子來到不惑之年,女兒也已38歲,但母親的擔心,仍無處不在。「我女兒還沒有結婚,我就擔心她以後會不會孤單,也跟她說,妳有氣喘妳要注意喔!」擔憂之餘,她試著調適心情,「後來想想,很多優秀的人都沒有結婚,也沒問題啊!」 「那我兒子,他結婚生了2個小孩,難道我就不擔心了嗎?他們夫妻創業開餐廳,弄了一間四層樓的房子那麼大,花了好幾百萬裝潢,現在不景氣,會不會倒閉?房租會不會調漲?以後房東還要租給你嗎?」 不過,她同時學會換個角度思考,「他也沒做什麼不法或讓你丟臉的事,反而因為我自己很膽小,特別欣賞『冒險性』。看著他們夫妻每天都很努力在打拼,我也很感動。」 日子平凡美好,人生已無所畏懼 從教職退休後,廖玉蕙將生活安排得相當充實,化解了不少對子女的憂慮。寫作、演講、照顧孫女和親友是她的日常;她也替來信的網友評論文稿,甚至變身諮商師,以自己豐厚的生命經驗,解答網友千奇百怪的人生難題。 年近七旬的日子,簡單而美好,身體還算健康,只有些腰痛、肩頸痠痛的小毛病。廖玉蕙珍惜眼前的幸運,依舊笑口常開。她說,老,並非將至,而是「老已至」,但是,她並不害怕。 即便未來發生些什麼,「來吧!人生,就是接受所有。」●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想離婚的人變多了?一場疫情,竟引發婚姻危機...心理師6招化解衝突,相看不再兩相厭.40歲大關前,經歷妹妹中風、父親癌末,她從記者轉做諮商心理師─林靜君專訪.孩子回家總跟爸媽吵架?5個溝通習慣,親子感情變超好!
-
2020-08-26 科別.精神.身心
當身邊的人透露自殺想法時... 該如何協助
根據統計,全世界每40秒就有人死於自殺,自殺一直是心理衛生網絡的嚴峻挑戰,在相對保守的亞洲國家,自殺的討論更因為許多的忌諱相對隱晦。20年來,台灣自殺率一直高於全球平均,甚至在近年「逆勢上漲」。政府於2020年5月首部《自殺防治法》三讀通過,象徵台灣社會面對此一議題邁入新的階段。在自殺防治法中,將過去自殺防治相關統計分析資料、實證研究等落實,推動因地制宜之自殺防治策略。自殺防治策略其中包含有下列項目●推廣及辦理自殺防治守門人教育訓練。●建置及改善自殺防治通報關懷訪視制度。●推動醫療機構病人自殺防治事項,進行監督及溝通輔導。●協助傳播媒體及網際網路平臺遵守自殺新聞報導原則,並建立自律機制。死亡的高風險族群分析過往自殺統計資料,不難發現其中高風險族群之特性:依據自殺死亡數據,男性自殺死亡人數約是女性的兩倍,死亡率隨年齡層增高而上升;但以自殺企圖通報資料來看,女性自殺企圖者約是男性的兩倍,年齡層為35-39歲者占率較高,其中以情感與人際關係、精神健康與物質濫用及工作經濟因素為主要原因。相關高風險因子包含:嚴重身體疾病、酒精或藥物濫用、曾有自殺行為或自殺企圖、失業、獨居者、親人或自身目前或過去有嚴重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者,皆屬於自殺高危險群;而在短期的突發壓力事件中,與所愛或重要的人分開、面對生離死別、在經濟支柱、社會地位上遭到重大打擊,或面臨其他重要失落者,皆有其危險性。在此族群中,不乏許多高階主管與菁英分子,因應工作職責的加重、全球經濟競爭,許多主管級的個案,長期超時工作、睡眠不足,跨時區工作更是家常便飯,很多高階主管經常飛來飛去,忍受時差的影響在苦撐工作。因為所擔負的責任重大、內容繁瑣,加上許多個案的自我要求高,造成沉重的身心負荷而不自知。某些高知識分子或主管,會因為自尊心強、完美主義、不習慣開口求助或是習慣壓抑、忍受壓力,造成情緒及睡眠障礙悄悄上身而不自覺,直到身心無力再負荷,發現工作的效率下降,無法再承受肩頭上的職責,在自責的情緒下,容易萌生自我批判、無力感以及結束生命的想法。自殺的預防處置面對此類特殊群族,因為個案不容易透露內心的壓力與痛苦情緒,所以要仔細觀察生活樣態的改變,例如:睡眠的困擾、情緒波動變化較大、容易不耐煩和發脾氣、有意無意透露對人生的無奈和茫然、家庭關係的改變(親子關係疏離或衝突、與配偶互動減少改變)等蛛絲馬跡。許多個案也不願意面對自己內心的脆弱與痛苦,因為職位高,也不容易找到傾吐的對象,往往會選擇自己忍耐或是藉由喝酒來紓解壓力,在預防的部分要建議在定期健康檢查時,加強情緒及壓力量表篩檢,才能有效發覺潛在的危險個案,除此之外,若發現周遭同事有情緒波動較顯著、反覆透露工作上的壓力或是身體不適時,也要特別留意,傾聽他們生活上或工作方面的困擾。若當事人情緒壓力在家庭親情或是同袍的支持下無法緩解時,還是建議接受專業精神科的治療,可以用藥物搭配心理諮商的方式,協助個案調整,去看見某些性格特質所帶來的影響。心理調適這條路,對當事人或身旁的人來說,是一條漫長的旅程,陪伴個案、理解與接納對方的狀態,才能與當事人在這條辛苦的路同行久一些。 如果你也想為自殺防治盡一分力,可以從簡單的問候、練習不帶批判的當個好聽眾、關心自殺議題、分享自殺相關資源開始,只要多關心一點,人人都可以是自殺守門員。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2020-08-22 橘世代.好學橘
怕晚年淪詐騙肥羊? 4個法律動作 守住養老錢
律師鄭嘉欣曾經陪伴失智母親長達9年的時間,當年媽媽因為失智受到詐騙,讓一家人吃了不少苦頭,但也使鄭嘉欣後來運用自己的法律專長,有系統的整理失智症遇詐欺該如何透過法律保護自己?並且透過講座、課程、寫書,幫助許多家庭免於被詐騙。看好老本 小心熟人坑長輩高齡社會讓每個人愈來愈長壽,但長壽不等於健康,也不保證行為能力可以一直如常。鄭嘉欣觀察到,受詐騙的長輩中,行騙的不一定是完全陌生的詐騙集團,也有可能是認識的熟人。為了保障晚年財產,也為避免資產處理不當造成子女鬩牆,鄭嘉欣建議長輩們,上了年紀之後可以跟孩子聊聊你對你擁有的資產的擔心、想要如何分配,或許退休時是個好時機,也可以透過以下法律行為保障你的財產:1.將資產民事信託相較於請金融機構做商事信託,民事信託的費用低、操作靈活,可以委託給有信任感的親友。鄭嘉欣建議,跟子女做民事信託,讓子女成為信託人,另一個子女或是其他親人可以當監察人,並經過公證。這樣即便失去行為能力,因為資產的使用權在子女手上,詐騙集團無法行騙,而受信託子女也因為有契約關係,無法任意挪用你的資產。2.善用附負擔贈與若要將錢或是不動產贈與子女,建議採「附負擔贈與」,例如要把房子贈與給兒子,約定要讓你住到百年之後;給女兒800萬現金,要求女兒每個月提供5萬元以支付生活、醫療、安養機構費用。建議立下契約並經過公證,若任一方未遵守約定得撤銷贈與。3.借親友的名字買房或是投資,要寫下「借名登記」契約契約裡要寫明資金流向,約定好資產返還時間,並經公證人公證,避免資產被侵占。4.出資讓孩子買房時,將自己設立為第二順位抵押權當孩子要將房子變賣,或是拿房子增貸時,你會被通知,可以阻止不當的變賣或增貸。關愛傾聽 讓父母有安全感鄭嘉欣同時身為高齡父母的女兒,以及兩個青少女的母親,她意識到,老人家需要的,其實和孩子無異:經濟的自由、生活的安全感、被愛被關心、行動的自由,還有願景和夢想。但多數子女在照顧父母時,可能只能顧及吃飽穿暖、醫療照顧等基本需求,而許多詐騙又常常發生在長輩失智初期,家人不知道他因為受疾病影響性格大變,反而會變得沒有耐心、指責,甚至謾罵。如果此時有想要詐騙財產的「有心人」願意對長輩噓寒問暖,傾聽陪伴,就會讓長輩覺得眼前這位「有心人」才是真正愛他的人,不疑有他的把資產資料交出。「真正的葵花寶典,是你的愛和關懷。」鄭嘉欣強調,長輩願意讓你做財務重分配,而不會有相對剝奪感,是出於信任,這個信任源於親子間的愛與關懷、良性的溝通。面對詐騙猖獗,每個「家」都是有力量的,家人對長輩的愛與關心,會成為抵擋詐騙攻擊的第一道堡壘。【延伸閱讀↘↘↘】幫助困在失智迷霧中家庭 鄭嘉欣成為不一樣的律師律師教你3招 守護失智長輩財務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共
1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