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2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視力保健
共找到
35
筆 文章
-
-
2020-12-27 科別.眼部
健保大數據/黃斑部病變治療 4大特色醫院
亞東醫院糖尿病眼科整合門診 及早揪出眼病變根據健保署108年統計,亞東醫院在糖尿病黃斑部病變的就醫人數位居全台第一。亞東醫院眼科部主任王嘉康認為,可能與醫院特設「糖尿病眼科整合門診」有關,許多醫院的糖尿病患眼科篩檢多先由家醫科負責,「我們直接專科服務。」患者不用轉診、縮短門診等候,收案量自然大。王嘉康表示,跨領域整合是亞東提供糖尿病患優質照護的方向,除了新陳代謝科醫師、營養科、臨床藥師、社工等團隊資源已納入,副院長張淑雯為眼科出身,深知眼睛也要專科服務,因此特設門診希望早期發現、治療。另一個原因是收案源完整,亞東的新陳代謝科串連新北市衛生局下的糖尿病共同照護網;社區也落實分級醫療,將糖尿病患資訊透過平台搭建互相分享,讓基層診所與醫院完成雙向轉診,「轉診率一高,間接也提升糖尿病黃斑部病變的就醫人數。」更重要的是主動追蹤,亞東建置監測系統,電腦每天跳出該定期追蹤的糖尿病患者項目,由同仁通知,「會通知到你來篩檢,訊號才會消除。」2018年拿到新北市糖尿病照護品質認證「新增收案數傑出獎」。現在每年透過提醒追蹤,在亞東進行眼底檢查的糖尿病患者約1至1.5萬人次。台大醫院治療後仍可能復發 應持續回診追蹤108年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就診人數,台大醫院高居全台第一。視網膜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楊長豪表示,可能因為台大眼科部進行相關研究的實力堅強,每個醫師手上都有五、六個新藥試驗在進行,眼科團隊並持續根據最新實證,調整院內治療指引。楊長豪表示,50歲以上的老年黃斑部病變患者,在他門診就占兩成。由於乾性病變的視力模糊和變形症狀較不明顯,就醫者主要是濕性病變患者。確診要靠眼底螢光攝影、干涉光斷層掃描(OCT),都有健保給付。OCT在門診三、五分鐘就可以做完,但申請健保給付注射治療必須檢附眼底螢光攝影報告,台大醫院安排檢查大約要等一、兩周。確診後的治療,以眼球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的藥物為主。楊長豪表示,即便經過治療、穩定控制,仍可能復發。楊長豪最近一個禮拜內遇到兩個病人,都是確診後因為嫌麻煩、害怕打針等因素,不回來治療,結果三、五年後另一眼也發病才回來治療,但先發病的眼睛視力已經很差,令人遺憾。楊長豪提醒,黃斑部病變有三到四成的機會續發於雙眼,單眼發病也不可輕忽,務必及早治療,效果較佳。台中榮總克服眼內打針恐懼 可獲穩定控制濕性黃斑部病變治療以眼內注射為主,健保數據顯示,台中榮總居108年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玻璃體注射治療」人數第一名。台中榮總眼科部視網膜科主任林耿弘說,眼睛如同一台照相機,視網膜即為相機的底片,黃斑部位處視網膜中心。老年黃斑部病變是影響長者視力的主要原因之一,黃斑部病會導致看東西扭曲變形、中心視力受損,進而影響開車、閱讀、辨識人臉等,甚至無法自行夾菜,對日常生活造成極大的不便 。林耿弘說明,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好發於50歲以上的長者,根據是否產生脈絡膜新生血管,可分為乾性和濕性兩種類型,其中濕性病變患者約占兩成,視力會急速惡化甚至失明。他指出,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治療,主要以玻璃體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目的在抑制新生血管增生及滲漏,改善視力。患者需接受多次玻璃體內注射,目前有健保給付,必須事前申請,且病人需克服眼睛打針的心理恐懼,病情就可以獲得控制,避免失明。林耿弘建議,平時多攝取富含葉黃素的食物,如深綠色蔬菜、胡蘿蔔等;陽光下配戴太陽眼鏡,有助預防黃斑部病變的發生。台中光田醫院有家族史傾向 高危險群自我檢測108年糖尿病黃斑部病變接受「雷射治療」及「玻璃體切除術」就醫人數,光田醫院名列區域醫院第一名。光田綜合醫院眼科醫師蔡明輝表示,院內多年前成立視網膜照護中心,不定期衛教宣導視力保健和自我視力檢測的重要性。院內各科和眼科橫向聯繫,將有糖尿病或視力不良的患者轉介眼科診療和篩檢。眼科醫師對於視力不良的患者詳細問診,除了基本的視力、眼壓、裂隙燈和眼底檢查外,對於有疑似黃斑部病變的患者,進一步做散瞳眼底檢查、眼底螢光血管攝影和視網膜光學斷層掃描儀檢查。若患者確診黃斑部病變,除了施行雷射光凝固療法,更為患者申請健保眼球內注射抗血管新生藥物治療。蔡明輝說,不管是乾性或濕性黃斑部病變,都會影響視力,所見影像會扭曲變形,如果黃斑部出血更會使眼前出現黑點陰影,嚴重更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失明。蔡明輝也提醒,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原因除了年紀因素,另一可能原因是基因遺傳,所以家族中有人罹患這種疾病,患病的風險相對也會較高。蔡明輝表示,民眾若有視力模糊或視物變形應盡快尋求診斷;高危險群的民眾可用阿姆斯勒方格自我檢查,有任何區域變形模糊或不完整,代表黃斑部病變可能惡化。
-
2020-10-16 科別.眼部
醫:配鏡驗光時間短度數恐有落差 注意三原則
有醫師今天指出,快速取鏡服務,完整驗光及詳細檢測流程可能隨之簡化,恐導致驗出度數和實際有很大落差。驗光師建議掌握三原則,包含一年一驗光、至少30分鐘、清楚且舒適。寶島眼鏡今天舉行記者會,公布最新全民視力保健習慣調查,結果顯示有近7成民眾不知自己的準確度數,包含近視、遠視、散光,也有超過半數民眾無定期驗光的習慣,更有超過7成民眾曾戴錯誤度數的眼鏡,顯示國人對視力保健的基本觀念有待加強。珍世明眼科診所院長王孟祺指出,現代人因長期使用3C產品,過度用眼容易造成視線模糊,錯把疲勞解讀為近視度數增加,臨床上曾收治一名38歲陳小姐,起床總感到頭暈、想吐,起初誤以為長腦瘤,而急忙至神經內科就醫,但檢查確認腦部沒問題,陳小姐轉而前往眼科求診,經檢查後才發現是鏡片多配了200多度,加上錯誤的散光度數導致虛驚一場。王孟祺也提到,近年來消費者追求快速的取鏡服務,完整驗光及詳細檢測流程也隨之簡化,導致患者求診時,發現最後驗出的度數和實際度數有很大的落差,而民眾若戴錯誤度數的眼鏡,無論過高或過低都可能造成視線模糊。王孟祺指出,民眾可能以為度數差50度不用在意,然而長期下來卻可能因不自覺瞇眼的錯誤習慣,導致視力持續惡化,度數若攀升為高度近視,就可能提高眼睛病變的機率。驗光師楊瓊瑤也提醒,民眾應掌握驗光三原則,包含一年一驗光、至少30分鐘、清楚且舒適等,配眼鏡時應保留足夠的驗光時間,勿在用眼過度後去驗光,驗配時間不夠和眼睛過度疲勞均可能導致度數誤判。
-
2020-10-15 科別.眼部
38歲熟女頭暈吐以為長腦瘤 竟是眼鏡度數配錯惹禍
38歲陳小姐,起床總感到頭暈、想吐,起初誤以為長腦瘤,而急忙至神經內科就醫,醫師檢查確認腦部沒問題,推測患者有可能是青光眼導致相關症狀,進而建議陳小姐前往眼科求診。經檢查後才發現竟是鏡片多配了200多度,加上錯誤的散光度數導致虛驚一場。在台灣,陳小姐恐不是唯一個案,據最新全民視力保健習慣調查指出,近7成民眾竟不知自己的準確度數,如近視、遠視、散光,超過半數民眾無定期驗光的習慣;更有超過7成民眾曾戴錯誤度數的眼鏡,珍世明眼科診所院長王孟祺說,這顯示國人對視力保健的基本觀念有待加強。台灣每10人就有9人近視,近視人口比例高居世界第一,近視大於500度即為高度近視,而台灣高度近視人口超過10分之1,為視網膜病變、青光眼、白內障等眼睛併發症的高風險族群,但該研究卻發現逾6成民眾長期視線模糊卻習以為常。其中更有近8成民眾對視線模糊不以為意未改善。王孟祺提醒,民眾若戴錯誤度數眼鏡,無論過高或過低,均可能造成視線模糊,即使度數差50度長期瞇眼錯誤習慣,恐使視力持續惡化,度數若攀升為高度近視,可能提高眼睛病變的機率。近年來消費者追求快速的取鏡服務,完整驗光及詳細檢測流程簡化,導致患者求診時,發現最後驗出度數和實際度數有很大落差,驗光師楊瓊瑤建議,民眾每年定期至有專業儀器設備和專業驗光人員的眼鏡行或眼科驗光,掌握「一年一驗光、至少30分鐘、清楚且舒適」三原則。
-
2020-10-15 科別.眼部
6成民眾霧裡看花 眼科醫籲1年1驗光
「近7成民眾不知道自己眼睛的正確度數,最好做到1年1次驗光!」眼科醫師王孟祺15日表示,近7成民眾不知道正確眼睛度數,逾6成民眾長期霧裡看花,長期下來會因瞇眼的錯誤習慣導致視力惡化;驗光師楊瓊瑤呼籲民眾掌握驗光3原則:「1年1驗光,至少30分鐘。」錯誤配鏡增眼疾風險王孟祺指出,根據最新全民視力保健習慣調查,超過半數民眾無定期驗光習慣,超過7成民眾曾戴錯誤度數的眼鏡;逾6成民眾對長期視線模糊習以為常,其中更有高達近8成不以為意;「若帶錯誤度數的眼鏡,過高或過低都會造成視線模糊,長期瞇眼恐使視力惡化,攀升為高度近視,提高眼睛病變的機率。」「別因為僅差50度就不以為意!」王孟祺強調,現代人因長期使用3C產品,尤其上班族長期近距離用眼,過度用眼易造成視線模糊,卻錯把疲勞解讀為近視度數增加,甚至擅自調高眼鏡度數;「臨床曾收治一位38歲陳小姐,她說起床後頭暈、想吐,誤以為長腦瘤,檢查後才發現竟是鏡片多配了200多度!」驗光涉及全民健康「民眾有時誤以為是散光度數增加,檢測後才發現原來已經老花。」寶島眼鏡驗光師楊瓊瑤指出,隱形眼鏡普及也改變消費者的視力矯正習慣,但因為配戴習慣不正確、配戴時間過長等因素,常出現血絲、不舒服等狀況;「逾5成民眾沒有定期驗光習慣,其實有效掌握潛在視力問題,才能把握黃金處理時間。」楊瓊瑤分享驗光3原則:1.一年一驗光:每年定期至有專業儀器設備和專業驗光人員的眼鏡行或眼科驗光。2.每次至少30分鐘:驗光流程應至少30分鐘,透過專業儀器驗光搭配不同鏡片測量組合和視力觀測表等確認主觀感受。3.試戴時確保看遠、看近、明亮、昏暗皆清楚,且確保在眼睛肌肉充分放鬆下進行。【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