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7 養生.運動健身
搜尋
良醫健康網
共找到
496
筆 文章
-
-
2022-04-22 養生.保健食品瘋
背痛吃B1、助眠吃B12... 藥師親授「B群挑選法」:該吃哪種、劑量多少一次告訴你
許多民眾會諮詢選購哪種B群比較好?微笑總是先反問:「請問你服用B群的目的是什麼?」是的!服用目的不同,挑選B群的原則也大不相同,本周微笑想與大家分享B群挑選小撇步。市面上的B群商品琳瑯滿目,各自主打不同的特色與優點,但明明都是B群,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區別?身為消費者的我們,到底該如何聰明選購呢?一、不同需求,B群選擇大不同B群產品的保健用途,與其所含的成分、結構、劑量大有關係。微笑依據不同需求,幫大家統整B群的功能及相應的配方設計。腰痠背痛:又稱神經性B群,主要為高單位B1、B6、B12。高單位維生素B1、B6、B12之所以能發揮輔助止痛的效果,歸因於能提升人體noradrenalin、5-hydroxitryptamin的身體利用率與效益,增加背椎的痛覺抑制作用與降低腦神經對痛覺的反應,進而阻斷痛覺神經的傳導 。另一方面,高單位維生素B1、B6、B12可以增加抗發炎藥物及止痛藥物的效用,尤其與Diclofenac搭配使用。故通過搭配高單位維生素B1、B6、B12與止痛消炎藥,以減少發炎期與減少消炎止痛藥的使用。由以上的資料我們可以清楚知道,高單位B群對於神經痛覺的掩蓋作用,可以減少止痛劑的使用, 但微笑在此呼籲大家,高單位B群仍是治標不治本,要請專科醫師診斷造成身體發炎的原因,改善根本,而不是一味的服用高劑量B群來阻斷痛覺傳導 。提升腦力:高單位B1與B2。大腦能量的來源主要靠葡萄糖,所以攝取足夠的維生素B1、B2來幫助醣類代謝對於大腦的正常運作非常重要,針對考生或上班群,想要提升腦力的B群選擇,可以選擇B1及B2含量較高的配方。另一方面同半胱胺酸(homocysteine, Hcy)可造成細胞內氧化壓力上升,它也被認為是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而身體代謝「同半胱胺酸」必須以維生素B12、B6及葉酸作為輔酶。所以維生素B12、B6及葉酸缺乏時,會造成血中同半胱胺酸的濃度上升,而增加細胞的氧化壓力,所以針對年長者大腦記憶力的維護,補充足量維生素B1、B2、B6、B12,是非常重要的。提振精神:高單位B1、B2、B3、B6、B12不少民眾購買B群是想是要消除疲勞,不過B群本來是沒有熱量的,在人體的新陳代謝中,維生素B群是協助代謝營養素的輔酶,當身體缺乏維生素B群時適當補充,可以幫助「更有效率地將營養素轉換成能量」。所以囉,如果選購B群的的目是想提神,那建議您挑選同時含有B1、B2、B3、B6、B12的綜合維生素B群,劑量較高的配方效益佳。以下簡單整理維生素B群的代謝角色營養補充:綜合B群,「建議攝取劑量(RDA)」即可。如果你選擇B群沒有特定目的,只是想當作營養補充,那麼微笑會建議您可以參考RDA劑量綜合B群或者RDA劑量的綜合維生素(市售常見為4-7倍RDA劑量)。所謂RDA,就是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Recommened Dietary Allowance,指針對性別、年齡、能量需求不同的健康人群,建議每日飲食中各種必需營養素的攝取量。一般高單位的B群劑量與RDA劑量有明顯的差距,舉例來說,常見提神B群配方中,B1與B2幾乎都添加至50毫克(約略33倍RDA劑量),而營養補充B群配方中的B1及B2,至多添加4-7倍RDA劑量。解酒使用:B1、B2、B3。身體代謝酒精過程中,需要維生素B1、B2及B3當作輔酶,所以三杯黃湯下肚,想要幫助酒精代謝,不妨可以在飲酒前後補充這些成分。幫助睡眠:B3、B6、B12。維生素B6是身體中將色胺酸轉變成血清素(Serotonin)的重要輔酶,每天到了入睡時刻,身體就會把血清素轉換成褪黑激素,幫助身體進入睡眠狀態,所以補充足夠的B6,有助於褪黑激素生成。然而,人體一旦缺乏維生素B3(菸鹼酸)就會出現焦慮、易怒、睡不好的情況。適量補充維生素B3,可以延長快速動眼期的時間,減少失眠患者在夜間醒來的次數。另一方面,維生素B12有助於維持神經系統健康、消除煩躁和不安。所以若想幫助睡眠,不妨選擇含有B3、B6、B12的配方。預防心血管疾病:B6、B9、B12同半胱胺酸(homocysteine)是一種我們身體的代謝產物,會增加許多疾病的風險,最主要在心血管與腦血管疾病。而人體代謝同半胱胺酸的作用需要維生素B6、B9(葉酸)及B12,所以日常生活補充足夠的B6、B9、B12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及腦血管疾病。改善貧血:B6、B9、B12造血反應中,維生素B6參與血紅素(heme)之合成反應,而維生素B9、維生素B12參與紅血球的細胞核中的DNA合成,所以針對改善貧血選用的B群,主要看配方中的B6、B9、B12。二、RDA建議劑量與添加劑量的差別不少民眾看到購買的B群營養標示「每日參考值百分比 3571%」就會嚇一大跳,甚至擔心服用過量而不敢服用。事實上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簡稱RDA)與上限攝取量有著極大的差距。舉個簡單的例子,一般成人每日維生素B6的RDA為1.5毫克,而上限攝取量高達80毫克,一般市售產品若含25毫克維生素B6,其每日參考值百分比為25/1.5=1666,乍看之下有點驚人,但事實上並未超過每日上限值。再者,維生素B群為水溶性,不太容易會有過量的問題,當中只有維生素B6及維生素B9(葉酸)有明確限定每日上限攝取量。所以大家服用各種保健食品或是綜合維生素時,記得注意一下維生素B6及B9的劑量,尤其是懷孕補充的保健食品。本文獲廖偉呈藥師授權轉載,原文:B群挑選小撇步作者簡介廖偉呈:台北醫學院藥學系畢,中華民國註冊藥師,糖尿病衛教師,居家藥師照護合格藥師。部落格:微笑藥師網粉絲專頁:微笑藥師藥局延伸閱讀: 生下2個重度智能障礙兒,拖垮幸福家庭...父母告白:我們也是人,也曾發怒和怨恨...
-
2022-04-16 養生.人生智慧
感情趕不上年齡!「劉品言」給30+的妳:媽媽也是一個人把我帶大,就算單身也能成為媽媽
近日劉品言在社群媒體分享照片,她有感而發寫下:「我國二的時候就出道,少女時期當偶像時一舉一動被所有人放大,對自己沒什麼自信...」Netflix台劇《華燈初上》上週五已播出第三季,而兇手是誰已成話題熱搜!媽媽桑羅雨儂(林心如飾)及老闆娘蘇慶儀(楊謹華飾)間的衝突讓人緊張萬分外,旗下小姐間的愛恨情仇也相當精采。而劉品言也因飾演「花子」一角而再度爆紅,被彪哥擄走又被丟包在大雨中、被蘇媽媽請回鄉下、還要騙爸媽自己真實的工作等等,不少觀眾都稱讚劉品言將全劇「最悲慘」角色演繹得十分到位。在劇中她是所有小姐中最活潑、可愛的人,卻藏著不為人知的過去。那現實生活中的她呢?雖不像花子如此坎坷,但也是歷經多重困難。小時候的劉品言,因媽媽工作忙碌,便把她送到牧師家給牧師娘帶,直到8歲才回到母親身邊。她接受媒體訪問時說過:「一開始(在教會生活)很自閉,只喝白開水、吃白米飯,覺得其他食物都有毒,不跟陌生人說話,常常抱著娃娃自閉窩在角落」,但幸運的是,在教會遇到很多陌生人願意引導她,才能成就現在的她。【延伸閱讀:人生沒有最痛,只有更痛!《華燈初上》7大心碎語錄:「恨一個人比原諒簡單,對他殘忍一點,就是對自己好一點」】曾暫停事業,開經紀公司14歲時,她便以台灣女團「Sweety」成員身份出道,之後也接連演出多部戲劇,包括《西街少年》《綠光森林》《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未來媽媽》等,也因為《含苞欲墜的每一天》《未來媽媽》讓她獲得「戲劇節目女配角獎」。但其實剛出道差不多5年、人氣正高的她,卻曾經暫停演藝事業,到法國巴黎留學,甚至在2011年時,更成立自己的經紀公司「鴻言娛樂」,正式升格為老闆。曾因身材而失去自信近日劉品言在社群媒體分享照片,她有感而發寫下:「我國二的時候就出道,少女時期當偶像時一舉一動被所有人放大,對自己沒什麼自信。後來我去法國念書之後,發現每個文化的審美觀都不同,才開始放鬆,開始欣賞自己的美。」天生體質易胖的她,體重一直成為注目焦點,甚至在google中甚至有「劉品言 體重」等關鍵字,在14歲剛出道時,其實這讓她一度失去自信。她也分享王爾德的一句話:「做別人都不會成功,只有做自己才會成功。」她認為,這包含身材,你根本不用在乎別人怎麼看你,只要自己舒服就好。只要對自己的身體有所付出,一定會有回報。你的回報,就是身體會變成你喜歡的樣子。最後,她也希望自己的分享,可以給大家勇氣,我們不止要改變自己,更要一起,來改變環境。【延伸閱讀:41歲才步入婚姻!「楊謹華」給大齡單身女的人生啟發:適婚年齡只是參考,「剛剛好」比完美更重要】感情趕不上卵子老化的時間,決定凍卵在《華燈初上》中戀愛運不佳,前男友是渣男,而與阿達的戀愛也並非太順利。她曾分享,自己過去曾有一段長達5年的遠距離戀情,熱戀期時,每年飛去找對方見面的機票錢差不多就花了7、80萬元,5年下來就燒掉將近4百萬元。雖愛的熱烈,甚至已論及婚嫁,但最後雙方卻因為不想放棄自己的事業而宣告破局。「30+的年紀,身邊有很多不一樣的故事,有些人是相對辛苦努力很多的,也有些人跟我一樣,單身,對於生命裡有沒有機會生養小孩,還沒有一定的答案。」劉品言坦言,不知感情是不是能趕上卵子老化的時間,也不想被卵子老化綁架,因此決定在33歲生日前完成「凍卵」心願,她也說,媽媽也是一個人把她帶大,因此不認為女人如果沒有愛或能力,就不能自己養小孩,加上接了《未來媽媽》的角色,希望生日前完成凍卵心願。她將打排卵針的歷程拍下放上Youtube,不僅請媽媽幫她打排卵針,還找上郭書瑤、謝欣穎、宋芸樺幫忙,最後成功取出6顆卵子。延伸閱讀: 還在買一大袋Costco貝果回家吃?它是麵包中最糟的選擇!專家揭:10類麵包中,最健康的原來是「它」
-
2022-04-09 養生.人生智慧
40歲結婚、又因生不出孩子離婚...《華燈初上》「阿季」謝瓊煖:如果自己不振作,那跟死了有什麼兩樣?
Netflix夯劇《華燈初上》第三季3月中一上架,馬上引發熱烈討論,大家都在猜誰是兇手。不管有沒有猜到,又或是還沒看完整齣劇,相信都被林心如、楊謹華、楊祐寧、鳳小岳等大咖明星驚艷到了。在這班顯眼的眾星中,有個你可能記不清她本名、但絕對有在《我們與惡的距離》、《苦力》看過她演「苦情媽媽」的腳色,她是飾演阿季(季滿如)的謝瓊煖。堅強,源於對人生的體悟在「光」一票年輕妹妹當中,阿季散發出與眾不同的氛圍,既不是溫柔、也不是特別能言善道,而是有種太過堅強、不認輸,可能是欠賭債躲賭債、爸媽的輕視與不理解、追求中村先生卻反道而行等等不甚順遂的人生歷練,讓他蒙上了一股「少惹我」的面紗。雖然阿季做的事都讓觀眾恨得牙癢癢,但其實她只有一個目標,就只是想讓自己過上比現在好的生活罷了。阿季因為清楚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所以為了目標而不顧旁人的衝勁、敢愛敢恨,甚至像是燃燒生命般的活著,也讓見者感到些許苦澀、想為她掬一把辛酸淚。膝下無子卻能演活母親腳色不管是阿季、又或是《與惡》的媽媽,謝瓊煖都能將腳色演到刻入骨髓,而她特別是演出苦情媽媽的角色聞名,如在《與惡》中飾演殺人犯的媽媽,說出「全天下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一個20年去養一個殺人犯。」讓螢光幕前的觀眾的鼻子都酸了,又或是在《苦力》中飾演的聾啞媽媽,還有於《若是一個人》中飾演生了重病的媽媽,傳神又細膩的演技都讓觀眾瞬間代入。但膝下無子的她,是如何演活母親角色?並非因為她知道該如何做一位母親,或許是因為她對人生的有著深刻的體悟。謝瓊煖其實在40歲時曾與相差13歲的前夫有過一段婚姻,但僅維持3年便畫下休止符。因為身為長子的前夫在婚後積極求子,但兩人遲遲卻無好消息,讓「懷孕生子」變成偌大的壓力。3年後夫妻分居後,謝瓊煖主動提出離婚的意願。回顧這段婚姻,其實心裡有所愧疚,認為當初不應該勉強自己生小孩,「如果知道有這步,為什麼要結婚?」雖然雙方的關係已各奔東西,但她也大器祝福前夫一家幸福,仍與前夫維持著友好的關係。現年51歲的她,雖有穩定的感情,但已認清婚姻的本質,不再有結婚的念頭。其實一個人也很好,甚至更自由自在,有朋友、有懂你的人、有寵物相伴,便足矣。【延伸閱讀:人生沒有最痛,只有更痛!《華燈初上》7大心碎語錄:「恨一個人比原諒簡單,對他殘忍一點,就是對自己好一點」】如果說人生西風才開始,這個西風吹起來挺舒適宜人的謝瓊煖自北藝大戲劇系畢業,出道20餘年,在劇場、電影與電視劇中都可以看見她的身影。她並不是一畢業就星路順遂,其實一路走來吃了不少苦頭,因畢業後先是在劇團、劇場工作,不固定領薪水的情況下,戶頭剩下不到百元,她甚至形容這時的慘況就像在「滾筒洗衣機」裡不斷翻轉的過程,所幸好朋友伸出援手,才順利度過這些日子。終在2014年金鐘獎,因《客家劇場—在河左岸》奪下「戲劇節目女配角獎」。上台致詞時有感而發地表示「如果說人生西風才開始,這個西風吹起來挺舒適宜人的。」但獲獎並未讓她的收入因此成正比,還遇上製作公司惡性倒閉,讓她領不到百萬酬勞,甚至欠下債務,只好轉向朋友借錢度日。對於這筆領不到的百萬酬勞,她也選擇豁達並暫時放下,「如果暫時無法解決,就往前走,一直糾結並陷入痛苦也不是辦法。」阿季曾在《華燈初上》第三季說過,「人生就是一直在受苦受難,只會越來越習慣,但沒有人想習慣這種事,可是如果自己不振作,那跟死了有什麼兩樣?」比照謝瓊煖真實的人生經驗,不成功的婚姻,不能成真的生子夢、不順遂的工作歷程,都可能是成為她成長的養分,不自怨自艾,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理解並接受上天給自己的挑戰,就能繼續走下去。如果連自己都不堅強,誰能替自己堅強呢?【延伸閱讀:41歲才步入婚姻!「楊謹華」給大齡單身女的人生啟發:適婚年齡只是參考,「剛剛好」比完美更重要】【延伸閱讀:43歲念研究所、姊弟戀相識相愛超過10年...林心如:可能不夠完美,但還是很喜歡這樣的自己】延伸閱讀: 天天喝汽水,養出癌體質!20年罹患3癌的醫生慘痛經驗:這6種食物,不要給小孩吃
-
2022-04-08 養生.保健食品瘋
「維生素A」補眼睛兼抗氧化!醫師、營養師教你三餐食物這樣吃,不會再缺維生素A
「吃胡蘿蔔顧眼睛」的觀念我們在餐桌上從小聽到大,這確實是其來有自,因為胡蘿蔔當中的beta-胡蘿蔔素能轉換成維生素A,是維持正常視力的必要營養素。不過維生素A除了護眼,對身體的重要性還有哪些?為什麼我們在市面上比較少看到主打維生素A的保健食品或營養補充品?這篇文章會解釋維生素A對健康的影響,同時也會說明日常飲食裡有哪些攝取維生素A的選擇,以及比起缺乏維生素A,我們反而得更注意「過量」的風險。維生素A是什麼?維生素A是一種脂溶性的維生素,也稱維生素A、Vitamin A,以多種型態存在,如視網醇、視網醛、視網酸、視網酯等。維生素A在腸道中被吸收,且90%以上會被轉化成視黃酯的形式儲存在肝臟中。維生素A的好處1. 維持在暗處視覺,幫助視網膜的修復2. 維持上皮細胞的完整性,維持皮膚、毛髮與黏膜健康3. 幫助牙齒和骨骼的發育與生長4. 維持正常生殖功能5. 抗氧化,能中和有害的自由基,增強身體抵抗力所以如果缺乏維生素A,會造成夜盲症、掉髮、皮膚乾燥、毛囊角化症、乾眼症、結膜或角膜軟化潰瘍、骨骼無法正常生長、牙齒及牙齦受損、免疫力下降等等症狀。不過就目前台灣的生活水準,一般人不太容易會有維生素A缺乏的問題發生。維生素A豐富的食物有哪些?1. 動物肝臟(豬肝、雞肝、牛肝、鵝肝、鴨肝等等)2. 魚肝油(魚肝油與魚油是不同的,「魚油」負責補充 EPA 和 DHA)3. 蛋黃4. 乳製品5. 深綠色及深黃色蔬菜。維生素A主要來自當中的「β-胡蘿蔔素」,包括:- 地瓜(甘藷):營養師高敏敏指出,與其他種類的地瓜相比,「紅肉地瓜」每100公克熱量最低,還含有最大量的維生素A與維生素C。- 胡蘿蔔- 黑豆- 菠菜- 空心菜- 油菜- 南瓜- 櫛瓜6. 水果。雖然維生素A在蔬菜中的含量通常比水果豐富,但有幾種水果也含些許維生素A:- 芒果- 葡萄柚- 瓜類水果(哈密瓜、西瓜、木瓜)維生素A的每日攝取量要多少才夠?根據衛福部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不同年齡的每日維他命A攝取各有上限:- 3歲以下:600微克- 4-9歲:900微克- 10-12歲:1700微克- 13-15歲:2800微克- 一般成年人與孕婦:3000微克每天吃五份蔬果,即可提供成年人約50%至65%的維生素A建議攝取量,所以通常只要均衡飲食,就不會有維生素A缺乏的情形;台灣癌症基金會也建議,每日吃一小條或大的胡蘿蔔半條,就能補充最適量的維生素A。基本上一般人不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A的營養品,尤其是內臟類,像鵝肝、豬肝等等,一天吃一小口就超標了。維生素A攝取過量也會「中毒」因為脂溶性的維生素A無法隨著多喝水排出體外,維生素A攝取過量超過六個月容易產生中毒症狀,可能對肝臟、骨骼及腦部造成損害。衛福部食藥署強調,長期食用大量動物肝臟、魚肝油或服用高劑量補充劑才是造成維生素A中毒的主要原因,所以也提醒看到維生素A、D對成長有益的家長就希望為孩子補充營養,但不代表維生素A攝取愈多愈好,相關食品應擺放在小朋友不易取得的地方以免誤食過量而中毒。維生素A攝取過量出現的症狀包括:1. 噁心、嘔吐2. 頭痛3. 暈眩、視力模糊4. 肌肉不協調5. 毛髮脫落6. 皮膚乾燥7. 中樞神經效應8. 腦脊髓液壓力增大9. 肝臟纖維化或肝硬化10. 肌肉無力11. 骨骼疼痛或骨質流失12. 嗜睡或易怒13. 新生兒出生缺陷那到底要怎麼吃維生素A 呢?大原則就是不偏食,避免大吃內臟類,就能滿足身體對維生素A的需求了。資料來源:吃維生素A 也會中毒?聽說胡蘿蔔(紅蘿蔔)吃太多,會導致維生素A中毒,是真的嗎?維生素A、D多吃比較好嗎?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延伸閱讀: 平衡自律神經第一步:這4種食物少碰為妙!消耗體內B群讓你「慢性發炎」
-
2022-04-06 養生.聰明飲食
補充膠原蛋白吃豬皮、魚皮原來沒用 營養師教保濕聖品膠原蛋白、玻尿酸、大豆異黃酮該怎麼吃
維持健康好氣色,吃對食物比在臉上塗塗抹抹更有效!好食課營養師團隊教你,只要吃對,不僅可以改善膚況,甚至可以解決許多長期困擾你的肌膚問題。編按:保養品越買越貴、護膚療程越買越多,卻總是不見成效?其實,這些「外在」方式只能短暫維持,「內在」的調整才能長久有效。維持健康好氣色,吃對食物比在臉上塗塗抹抹更有效!好食課營養師團隊教你,只要吃對,不僅可以改善膚況,甚至可以解決許多長期困擾你的肌膚問題。保濕篇:解析吃的保濕聖品Q1:吃膠原蛋白可以保濕?A1:吃對膠原蛋白才有幫助。膠原蛋白是美膚成分中的熱搜排行榜,但關鍵在於怎麼選擇。膠原蛋白是真皮層中很重要的結構,是一種蛋白質,約占蛋白質總量的30%左右,除了負責撐起肌膚彈性之外,其實也與皮膚的保水度、防曬相關,但隨著年紀的增長、日曬、不當的飲食習慣(愛吃糖、油炸物⋯⋯)會加速膠原蛋白的流失。隨著食品科學的進步,科學家把膠原蛋白的分子量變小了!根據動物實驗到小型的人體試驗中發現動物在攝入水解型膠原蛋白後,可在血液中偵測到被吸收的小分子二胜肽胺基酸Hydroxyproline(Hyp)的蹤影,證明了動物體是有機會可透過消化道吸收的途徑來補充膠原蛋白。除了維持蘋果肌的Q 彈外,日本也以從豬皮、魚鱗萃取的胜肽等級膠原蛋白進行人體試驗(再次提醒讀者,食物中的豬皮、魚皮因分子結構大,經消化後是無法被吸收的),在連續補充四週的膠原蛋白後,受試者的肌膚角質層含水量與水分流失量也有顯著的改善,讓保濕與Q 彈一次到位。而過去大家認為補充膠原蛋白僅是為了補回流失的膠原蛋白量,但後來發現人體是可以透過補充膠原蛋白來刺激膠原母細胞增生,加成我們養出Q彈美膚的效果!膠原蛋白透過以下機制來延緩肌膚老化:‧ 是纖維母細胞中生成膠原蛋白的前驅物‧ 去除細胞內的活性氧物質,保護細胞減少內源性的氧化傷害與發炎反應‧ 促進膠原蛋白與玻尿酸合成‧ 抑制蛋白酶轉錄因子活性以避免膠原蛋白降解Q2:吃的玻尿酸可以保濕嗎?A2:學理、臨床上是可行的。玻尿酸(hyaluronic acid)又稱為透明質酸或醣醛酸,主要是由「葡萄糖醛酸」、「乙醯葡萄糖胺」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多醣類,存在於我們的結締組織、黏液中,除了在關節中負責潤滑的作用外,最為愛美人士津津樂道的就是補水、保濕的作用,雖然我們的角質細胞也會自然分泌部分的天然保濕因子(如玻尿酸),但隨著年紀的增加、不健康的角質層也會因為無法吸水、鎖水而降低肌膚的含水量,使皮膚容易乾燥、長皺紋。相信你的化妝桌上目前也放了幾瓶標榜使用玻尿酸的保濕聖品吧!除了外用,市面上也不乏相關的口服玻尿酸保健食品,玻尿酸其實也像膠原蛋白一樣,從藥物動力學的角度來說是可以被動物、人體吸收,也能在血液或關節、皮膚中測得。我們推論這些經腸道吸收的玻尿酸是透過刺激纖維母細胞的數量增生,而這些纖維母細胞也會被攝入的玻尿酸寡醣刺激,增加玻尿酸的生成,利用玻尿酸結構易與水分子結合的特性來幫助皮膚保留水分、抑制皮膚水分的散失,與真皮組織中的膠原蛋白共同撐起肌膚的彈性與水潤。Q3:大豆異黃酮能幫助荷爾蒙正常代謝,避免肌膚乾燥?A3:具活性的大豆異黃酮結構類似女性雌激素,但兩者尚無大型證據指明其直接關聯性,難以確立護膚功效機制,且食用需考慮其大豆異黃酮結構之活性問題,方具人體吸收效力。相信聰明的你已經知道肌膚出油量是由很多內外在環境因子共同作用引起的「表現」,荷爾蒙就是其中一個主因,我們可以從女性的生理痘推知一二,你是否曾有這樣的經驗呢?在生理期前幾天,因為黃體素上升,雌激素下降,此時體內的雄性激素濃度也相對較高,雄性激素會作用在雄性激素受體引起較多的皮脂分泌與毛孔變大;但在經期後,排卵期前,又因體內的雌激素濃度維持在較高濃度下,讓皮膚看起來光滑、水潤也較不容易長粉刺呢?這個蜜月期總是讓人不化妝也美麗!在2006 年發表了一個小型人體試驗,26 名30 至40 歲女性每天食用40 毫克醣基大豆異黃酮的膠囊,在12 週後發現,補充大豆異黃酮膠囊的組別臉上細紋明顯減少,過程中在第8 週也發現其肌膚彈性較未補充前高,因此被認為有不錯的抗老效果。但這篇研究卻無法提出到底是大豆異黃酮引起的美膚功效,抑或是其他黃豆中植化素成分達到抗氧化的護膚、抗老化功效,且試驗中是選用人體難以吸收、活性低的有醣基大豆異黃酮,有待後續再進一步探討兩者的關聯性。其實黃豆本身即為身體容易吸收、蛋白質利用率佳的良好食材,低脂、無膽固醇的特色,如果連豆渣一起吃,更能補充滿滿的膳食纖維,即便無法實質轉換成美膚好朋友雌激素,但仍是我們推薦可以每日食用,部分取代動物性蛋白質的好食材。書籍介紹吃出逆齡好膚質:專業營養師團隊的156道食譜,21天打造素顏美肌作者:好食課營養師團隊出版社:商業周刊出版日期:2022/02/24作者簡介好食課營養師團隊 專業的營養師團隊,即時掌握國際健康飲食潮流,以正確易懂的營養資訊,傳遞健康知識,洞察台灣民眾健康與飲食現況,與大家分享最新、最正確、易懂的食品營養資訊。著有《增肌減脂!運動前後快速料理》《做自己的運動營養師》《3日、5日、7日減醣瘦肚餐》等書。web:www.learneating.com延伸閱讀: 還在買一大袋Costco貝果回家吃?它是麵包中最糟的選擇!專家揭:10類麵包中,最健康的原來是「它」 「這個人不是我媽,只是一具活著的屍體」為什麼明明深愛著母親,從嘴裡卻跑出對她的憎恨與憤怒?
-
2022-04-02 養生.人生智慧
「結婚可以,不想要小孩!」歷經被劈腿、結婚觀念不同...蔡依林:還是期待可以讓我幼稚的人
出道已滿23年的蔡依林,憑藉其在歌唱及舞蹈的功力,在台灣奠定了天后的地位。不過讓蔡依林成為台灣人心目中天后的原因,並不只因她帶給觀眾的精彩表演,更多的,是一種專屬於蔡依林的「精神」。「我知道你很難過...」1999年,一個清亮的嗓音出現在電視上,席捲了台灣音樂圈,這道嗓音的主人就是蔡依林。不同於一般新人需要時間建立市場接受度以及觀眾好感度,蔡依林靠第一張專輯《1019》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也讓台灣的民眾認識了這位只有19歲、卻蘊藏巨大潛力的小女孩。從「最爛歌手」到天后 靠「就是要做到好」雖然甫出道就贏得高度的聲量,蔡依林卻並沒有順利獲得所有人的認同。2001年,資深音樂製作人林暐哲和創作人陳珊妮曾經共同發布「10大爛歌手名單」,名單第一位就是蔡依林:「雖然蔡依林這張唱片獲選為去年最暢銷專輯之一,但我卻覺得聽完有種被『呼攏』的感覺,也並未感受到她從紐約遊學回來有什麼長足進步。更重要的是,年紀明明未到,卻硬把感情唱得好像她很『了』一樣,實在不是個好現象。」「如果要說『有好歌喉未必能成為好歌星、做出好唱片』,蔡依林正是個典型的例子。」被音樂圈內的專業人士如此批評,讓出道不久的蔡依林信心遭受打擊,再加上又和經紀公司鬧出合約糾紛,接連的災難讓她當時的演藝生涯蒙上一層陰影。不過,這些事並沒有將她擊倒,合約糾紛告一段落後,蔡依林重新出發,發行了對演藝生涯影響最大的一張唱片——《看我七十二變》。這張專輯成為蔡依林轉型的關鍵作品,奠定了她的舞曲風格,更替她獲得年度女歌手唱片銷量第一名的位子。也從這張專輯開始,本來被觀眾嘲笑肢體不協調的蔡依林,開始苦練舞蹈,就算毫無跳舞基礎,甚至同手同腳,她還是咬著牙繼續學習,曾為了練舞一整晚沒睡,隔天清晨又起來拍MV。「就是要做到好」的精神也讓蔡依林從零基礎到現在的台灣舞曲天后地位。做蛋糕做到得獎 任何事都要淋漓盡致「我不能忍受還沒學好就放棄。」許多人都認為蔡依林的爆紅是運氣所致,19歲就被挖掘、第一張專輯就大賣......從出道至今,蔡依林面對挫折的心態:「永不輕言放棄」,或許就不會再如此輕易看待她所獲得的成就,並看見光鮮亮麗的舞台背後,是一次又一次練舞練到磨破腳皮、跌倒再爬起、流淚再擦乾,不斷重複的過程。這樣的精神並不只應用在工作上,蔡依林近年在社群上時常分享自己的休閒生活,其中就包括了烘焙。一般人做蛋糕,大概就是在家裡烤一烤,分給朋友家人一起吃。不過蔡依林就是要超越一般人的程度,她做蛋糕做到飛到英國比賽,還奪下銀牌;更在線上開啟了翻糖蛋糕新品牌。不只如此,最近蔡依林又在社群上分享最新的興趣——親手織衣服。蔡依林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不管學什麼,就是要學到好;做什麼,就是要做到淋漓盡致。三段感情跌跤 卻不放棄找到「那個人」在事業上,蔡依林不斷地創造巔峰,持續引領著台灣音樂走向更高的境界。與此同時,許多人也關心蔡依林的感情生活進展如何?目前42歲的蔡依林,經歷過幾段轟轟烈烈的愛情,最為人之莫過於當初2001年與音樂天王周杰倫在一起,卻遭男方劈腿,「最後一個知道是最恐怖的。」蔡依林過2年後,受主持人訪問才終於鬆口證實當初被劈腿的傷痛,且坦言當初周杰倫當初並沒有道歉,自己也花了1年多才從陰影中走出。在周董之後,蔡依林又與演員彭于晏傳出戀情,兩人雖未親口證實,這段戀情的真實性卻在蔡爸爸口中得到確認。不過經過3年後,兩人戀情告吹,有傳聞道是因為男方公司出手阻撓,加上彭于晏的媽媽對蔡依林似乎也不甚滿意,造就兩人遺憾的結局。近年最轟動的則是和混血男模錦榮的戀情,兩人交往6年看似甜蜜,但雙方收入、地位的差距,都對感情造成不小的壓力,蔡依林工作的忙碌更為兩人相處雪上加霜,錦榮面對媒體曾透露:「每天我都一個人,不敢交朋友,也不敢認識人,我很孤單。」最後一根稻草或許出在於雙方對婚姻的觀念差距過大,蔡依林受訪曾表示:「結婚可以,但是不想要有小孩。」錦榮卻非常想要小孩,同時他也透露結婚3大條件:「婚戒不離手、老婆冠夫姓、夫妻財產共有」,如此傳統的觀念也和蔡依林獨立自主的個性相距甚遠,種種原因導致了兩人最終離散的結果。走過多段刻骨銘心的戀情,被劈腿、不被男方媽媽認同、對結婚觀念不同......這些經驗並沒有讓蔡依林對愛情失望,「我覺得愛情是不分年齡,可以讓大家都幼稚的事情。這也是愛情剛開始美妙的地方,所以我還是很期待可以讓我幼稚的人。」即使被傷過、失望過,她還是沒有停止找尋那個人,可以讓她褪下在眾人面前建立的女王形象,不需要呈現完美的妝容,或是性感的舞步,只求能安心做回一位幼稚的小女孩。延伸閱讀: 還在買一大袋Costco貝果回家吃?它是麵包中最糟的選擇!專家揭:10類麵包中,最健康的原來是「它」
-
2022-04-01 焦點.生活用品毒害
沒拔插頭、沐浴乳、灰塵...看懂6大居家「塑化劑」陷阱!醫師傳授吃5類蔬果排除塑化劑
因《犀利人妻》走紅的36歲藝人朱芯儀日前公開自己去年罹患乳癌,事實上台灣的乳癌患者也出現年輕化趨勢,而女性容易忽略卻關鍵的致癌因子之一就是環境荷爾蒙,特別是我們每天幾乎都會接觸到的「塑化劑」。塑化劑是最常見於生活中的環境荷爾蒙,種類多達上百種,因為能讓材料柔軟、液化,改變物品原來的特性,不只是塑膠製品才會添加,從塑膠製品(塑膠容器、寶特瓶、塑膠袋、塑膠吸管、保鮮膜、塑膠手套等)、定香劑(存在於有香味的化妝品、保養品或衛浴用品中)到藥品的膜衣、膠囊等都含有塑化劑。家中的壁紙、地磚、家具裝飾材料、油漆和清潔品,以及小朋友經常接觸的巧拼、塑膠地墊、塑膠玩具都可能是塑化劑暴露來源。像是前陣子風靡兒童、國小學生幾乎人手一個的「滅鼠板」益智玩具,就要當心塑化劑疑慮。塑化劑對健康的影響:罹癌風險、不孕,還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值得注意的是,塑化劑有類似女性荷爾蒙的作用,長期大量暴露對健康的危害包括:1. 可能增加乳癌、子宮內膜癌等風險2. 女性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平滑肌瘤、第2型糖尿病與妊娠高血壓風險增加3. 男性精子稀少、活動力弱,容易不孕4. 女童性早熟及乳房提早發育5. 孩童容易產生氣喘、過敏性疾病6. 可能影響孕婦甲狀腺功能(甲狀腺激素濃度降低);研究也發現孕婦尿液中塑化劑代謝物濃度越高,若生產男嬰,其生殖器官先天性異常風險越高7. 嬰兒腦部發育可能受到影響(嚴重可能會智能低下)8. 有些臨床症狀包括偏頭痛、嘔吐、暈眩等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臨床教授兼主任蘇大成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塑化劑還與頸動脈早期動脈硬化(頸動脈內中層厚度)明顯呈現正相關劑量效應:塑化劑暴露會引起血管內皮細胞失常,增加壞膽固醇滲入的風險,長期影響之下形成脂肪斑塊,若斑塊破損阻塞就會造成心臟病。塑化劑對內皮細胞的破壞,是動脈硬化的關鍵起始點。雖然塑化劑進到人體後約兩到三天可被代謝,但在居家生活、環境和空氣等仍有機會接觸到塑化劑,當環境毒物的微量持續暴露,仍會造成身體全身性的影響。隨手拔插頭、避免用巧拼⋯⋯醫師教你避免塑化劑毒害雖然專家也強調並不是所有的塑膠都含有塑化劑,但接觸來源在日常環境中幾乎處處可見,所以更需要有意識的注意相關成份如何入侵我們的生活。統整各方專家與醫師建議,要避免塑化劑毒害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勤洗手:高雄醫學大學的實驗發現,用肥皂搭配正確洗手6步驟能有效移除塑化劑達95%,遠高於只用清水洗手的9%,並建議選用無香精、成分簡單的肥皂和洗手乳。尤其是小朋友摸過塑膠玩具後,一定要洗手後再吃東西。• 多喝水:多喝水及透過運動排汗可加速身體代謝體內的塑化劑毒素。• 多吃各色蔬果:蔬果中含有各式各樣的植化素,例如茄紅素(番茄、西瓜)、胡蘿蔔素(木瓜、南瓜、番薯)、花青素(葡萄、李子)、葉綠素及葉黃素(深綠色蔬果)等,具有強大的抗氧化功能,可減輕塑化劑的毒害。而脂溶性的維生素像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E,更能幫助代謝脂溶性的塑化劑。中山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陳欣湄指出,尤其是十字花科蔬菜如高麗菜、花椰菜、小白菜、白蘿蔔等含有「吲哚」,對塑化劑排除有些幫助。• 少吃高油脂食物及內臟: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大多以脂溶性型態存在,因此少吃高油脂食物及內臟可減少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累積體內的風險。• 凡是塑膠製品都避免高溫加熱:因塑化劑遇含油、酸性物質的熱食容易溶進食物,不論是哪一種材質的保鮮膜,微波時建議一定要把保鮮膜拿掉。另外,現在許多人都會買超商微波即食加熱食品,食藥署建議若所需加熱時間較長,可以採用中溫、多次加熱的方式微波;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腎臟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則建議,不管是使用PVC或PE等類型的塑膠包材,還是要把外包裝拿掉再放進微波爐加熱較安全。• 冷凍食材的塑膠袋包材選擇:分裝肉品或含油食品冷凍保鮮時,應避免使用PVC材質。因PP材質在低溫下容易有脆裂的可能,PE材質中首選HDPE材質較耐低溫;冷藏也最好避免塑膠製品直接接觸食材,以免油脂促進塑化劑的溶出。• 慎選塑膠製品:如美耐皿餐具、兒童的塑膠玩具、文具、塑膠地墊、巧拼、桌墊等等大都含有塑化劑,長期接觸恐有健康疑慮。• 慎選保養品、化妝品和香氛用品:每天洗澡用到的沐浴乳、洗髮精等都可能添加含有塑化劑的「定香劑」,所以應多使用天然的手工肥皂或比較不香的清潔用品和保養品;除了不要在密閉空間長期使用香氛和精油等產品,浴室也要避免擺放空氣芳香或除臭劑。• 不用的家電要拔掉插頭:電線無論是在待機狀態或使用中,都會因溫度上升而加速釋放塑化劑。• 定期清除灰塵:分佈在室內環境中的鄰苯二甲酸酯塑化劑最後可能被吸附或沉積在灰塵中,而可能被吸入或留存在地板上。資料來源:《食品不安全的年代如何自保?顏宗海醫師教你怎麼吃最安心!》《環境荷爾蒙:認識偷走健康.破壞生態的元兇》延伸閱讀: 「今生不再相欠,來生不要再見!」兒子被逼到跳樓,留給父母的最後一句話
-
2022-04-01 養生.聰明飲食
一天從飯菜竟可能攝取高達「40顆方糖」!日本內科醫師揭:你不知道的「醣類」真面目
以下我將列舉實際病例,並詳實說明治療經過。讀過這些取材自我門診病患的案例之後,各位便會明白,即使少吃點藥、斷開胰島素注射,照樣能使糖尿病況大幅好轉。▍Y.N先生 50歲後半男性 糖化血色素11.2%→ 6%;單靠飲食調整有效改善糖尿病況Y先生是我的門診病患中,未曾進入長期服藥階段,單靠飲食療法便有效改善糖尿病況的理想案例。確診罹患糖尿病後的期間越短,飲食療法的改善效果就越顯著。換句話說,糖尿病最重要的,就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先生在某次健康檢查後,發現自己可能有糖尿病問題。當時的他,糖化血色素6.5%以上,已達糖尿病診斷標準;只要糖化血色素偏高兩次以上,或同時期血糖值偏高,就會被判斷為糖尿病。一旦糖化血色素超過8.5%,即為糖尿病重症;若超過10%,一般便會建議立刻住院。後續Y先生再次接受健康檢查,糖化血色素居然高達11.2%。一般來說,這樣的數值屬於需要實施兩週「糖尿病住院衛教」的重症患者。在過程中,將採用傳統的治療方式:攝取六成的碳水化合物,也就是1600大卡左右的飲食,一天測量三~四次的血糖值,然後再投以胰島素藥物。可是,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若占六成,便意味著糖質攝取較多,所以每次飯後的血糖值都會攀升。後續院方再投以胰島素,因為藥物作用,血糖值迅速下降,同時便會產生強烈的空腹感以及焦慮情緒。也就是說,傳統的糖尿病住院衛教,等於是對抗強烈空腹感和焦慮感的一場戰役。先生因為工作的關係,沒有辦法配合住院衛教,所以我從門診開立了必須的內服藥給他,並搭配限制醣類攝取的飲食療法。經過衛教說明後,Y先生立刻減少了三餐的主食(少吃白飯、麵條、麵包等澱粉),同時控制其他的糖質攝取,開始確實執行限醣飲食。一般人很難馬上改變原本的飲食習慣,但只要開始之後,病情就會得到改善。確實實施限醣飲食的Y先生,大幅控制了第二型糖尿病的最大主因「因飲食引起的血糖值上升」。換句話說,他本人因為努力而得到了豐碩的成果。於此同時,他的糖化血色素當然持續下降;更在初診過後半年,在已停止服用藥物的狀態下,使糖化血色素降低至6%。確診罹患糖尿病後的期間越短,飲食療法的改善效果就越顯著。Y先生便是透過早期發現與適當治療而獲得改善的絕佳案例。 ▍T.T先生 60歲前半男性 胰島素注射 76單位→0單位 第二型糖尿病史25年,半年就好轉先生是「資深」第二型糖尿病患,其病史長達25年,每日施打的胰島素高達76單位。他的胰島素施打方式為,「NovoRapid 70 Mix」(超速效型七成)早餐前12單位、午餐前22單位、晚餐前26單位;睡前則施打「Levemir」(持效型)16單位。換句話說,T先生一天施打四次胰島素,已進入「胰島素強化療法」狀態。所謂的胰島素強化療法,便是把速效型和持續型組合起來,一天施打三~四次。此外,每天僅施打速效型三次,也包含在強化療法裡。這個時期的T先生,糖化血色素是8.2%,體重是96.8公斤,屬於肥胖身材。原本接受糖尿病傳統治療的T先生在轉診到我這裡之後,便改變治療方針,開始實施限醣飲食療法;來自外部的胰島素補充也從注射慢慢轉換為內服藥物。六個月之後,T 先生的體重下降至88.9公斤,成功減去7.9公斤。此外,他的糖化血色素也降至6.1%,有了大幅的改善。在此階段,T先生使用的內服藥如下所示:‧Onglyza錠(5mg)早上1錠/功效:促進胰島素分泌。‧Metgluco錠(500mg)早上2錠、晚上2錠/功效:減少血液中的糖質。‧Seibule錠(75mg)三餐前各1錠/功效:改善餐後血糖值。‧Glufast錠(10mg)三餐前各二錠(一日6錠)/功效:促進胰島素分泌。‧Lusefi錠(5mg)早上一錠。這是我個人設計的「SPT治療法」。SPT是Spike Prevention Therapy 的簡稱,除了以停止胰島素注射為目標外,另一個治療重點在於「有效抑制糖尿病患的餐後血糖值飆升」。然而,此治療法中還是使用了可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這畢竟是停止胰島素注射後的(暫時性)替代方案。遇上T先生這種自行施打胰島素,且投藥量較多的病患時,我會先從SPT開始,接著再逐漸把治療方式過度至「零胰島素療法」。首先,要先停止服用可直接促進胰島素分泌的Glufast 錠;接著,再停用間接促進胰島素分泌的Onglyza 錠。如此一來,就可以成功切換至零胰島素療法。而在逐步變更內服藥物的期間,我也實施了相關衛教,患者對限醣飲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時確實地實踐。停用外部補充的胰島素(包括內服、注射)可得到下列好處:1.不會有低血糖造成的「異常空腹感」,減少不必要的零食或糖質攝取。2.免除了因高胰島素造成的低血糖疑慮,可以放心實施限醣飲食。3.減少因胰島素而起的「鹽分和水分囤積」,能改善肥胖、浮腫和高血壓。4.改善倦怠感與疲勞感。在上述項目中,改善肥胖(體重減少)與浮腫等,是零胰島素療法的常用藥SGLT2 抑制劑帶來的效果。在T先生的病例中,他確實產生了這樣的身體變化。整體來看,階段性地逐步停用胰島素藥劑,不僅可以降低糖化血色素,同時也改善了更多原本不甚理想的身體狀況,這便是零胰島素療法的最大特色。你不知道的醣類真面目吃完醣類(糖質+食物纖維)食物後,體內會因攝取了糖質,呈現餐後血糖升高的狀態。此時,健康的人體會自然分泌胰島素使血糖下降;糖尿病患者則因胰島素的效能不佳,導致血糖值居高不下。為此,患者必須從外部補充胰島素(包括注射或內服藥物)以降低血糖值,但這種做法很容易引起「高胰島素血症」,同時也提高了各種器官障礙病變的風險。醣類儘管是人體必需,吃太多仍會危害身體。不光是糖尿病患者要小心,一般身體健康的人也得留意,避免攝取過量。從古至今,人類不曾吃過這麼多糖實際上,從歷史的發展過程來看,人類的飲食本來就是以「控制糖質」為基礎。以日本為例,庶民能夠一天吃三次白米飯,也是近代才有的事。據說是從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的江戶鎮民開始的。另一方面,從生理學來看,人體能降低血糖值的激素只有胰島素。相反的,提高血糖值的激素則有成長激素、甲狀腺激素、昇糖素(Glucagon)、腎上腺素(Adrenaline)、皮質醇(Cortisol),多達五種。降低血糖值的激素只有一種,就代表人類過去很少暴露在過量的糖質當中。然而,現代社會卻到處充斥著糖質,限醣飲食也變得更加困難。實際上,現代人每日攝取的糖質量,往往都超出身體允許的範圍。過去,「注重健康」的人最重視的,不外乎卡路里、飲食均衡、多吃蔬菜、控制鹽分等——但大家完全沒有考慮糖質的多寡。餐飲店的菜單也一樣,比較講究的餐廳,會註記該餐點的鹽分和卡路里,但很少看到有哪家店會主動寫出糖質含量。此外,幾乎每個人一天三餐的飲食,都是把醣類(即碳水化合物)當成主食,但我們卻對自己攝取了多少糖質毫不關心。順道一提,一碗白飯(150公克)的糖質約55公克。也就是說,光是一日三餐的白飯,就吃下了約165公克的糖質。除此之外,用餐時的配菜裡頭也含有糖質,保守估計,一般人一天會攝取總計200公克以上的糖質。如果以一顆方糖5公克換算,一天攝取的糖質,相當於40顆方糖。就我的觀點,血糖值80~120mg/dl是正常範圍,但如果透過主食和配菜攝取大量糖質,即便是沒有糖尿病的人,血糖值仍會超過140mg/dl。這是相當危險的警訊。糖質攝取過量了嗎? 從糖化血色素找答案如果就這麼放任下去,高血糖值便會成為常態,體內的糖質會和周遭的物質產生反應,引起「糖化」(Glycation)。所謂糖化,就是多餘的糖質結合在一起,使體內的蛋白質等物質產生變性。此外,近期的研究更指出,糖化是促使人體老化的最大原因之一,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各界矚目。此外,糖尿病血液檢查檢測出的「糖化血色素」,就是糖質附著在血紅素(使血液呈現紅色的紅色素)上頭,經過糖化而成的物質。糖化血色素可作為糖質攝取的指標,用來追蹤你吃進了多少糖質、以及攝取多少糖質會影響身體健康。糖化血色素越高,攝取的糖質就越多,體內的糖化也就更越嚴重。如果三餐飲食的糖質都過量,就會對健康造成極大的損害;如果每天都這樣吃,等於一年365天都在傷害身體。由此看來,過去「以主食為主」(醣類占六成)的均衡飲食指導,豈不正是導致人們血糖值過高、造成第二型糖尿病氾濫的主因嗎?「每六個日本人,就有一個是糖尿病的預備軍」這個統計數字,便是再清楚不過的答案。(編按:在臺灣,則是每十個成年人,就有一位是糖尿病患者。)書籍介紹書名:不依賴藥物,血糖值也能下降的方法:日本名醫臨床實證,有效維持血糖穩定,避免危險併發症,順便擊退脂肪肝!作者:水野雅登 出版社:方舟文化 出版日期:2021/12/28作者簡介/水野雅登(Mizuno Masato)日本知名糖尿病內科醫師糖尿病內科醫師,現任AKIBA水野診所院長。2003年取得醫師執照,並完成醫籍登記;2019/2/13開設AKIBA水野診所,擔任院長。水野醫師的雙親本身就有糖尿病史,之後他自己也因健康亮起紅燈,開始實施以限醣飲食為主的治療,效果奇佳。應用於實際診療後,成功使多名糖尿病患不再需要施打胰島素(其中甚至有人每日注射量高達97單位);在他的臨床門診中,共有84例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完全斷開胰島素注射。後續他更透過部落格、Facebook、Twitter和巡迴演講等形式,全力推廣「蛋白脂質飲食法」及「零胰島素治療法」等資訊。現在亦同時實踐治療癌症的維生素生酮療法。《不依賴藥物,血糖值也能下降的方法》是他在臺灣出版的第一本著作。延伸閱讀: 地震來了,「防災包」為何東西太齊全不一定好?哪種糧食最適合?要準備什麼物品?這篇一次解析
-
2022-03-22 養生.聰明飲食
膚質好壞,關鍵在照顧好「腸皮軸線」!營養師公開 養腸煥膚10大食材
養出健康美麗肌的食材推薦大家都知道想養出健康自然的美麗肌膚,與飲食的關係密不可分, 而吃進什麼樣的食物,更是大大影響著我們的腸道循環。腸皮軸線會影響著身體的各個系統,包含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免疫系統、血液系統,擁有健康的腸道,就能擁有美麗肌膚。以下將介紹有益腸道更有益肌膚的食材,對各食材的營養成分有了基本的認識之後,搭配第4 章的飲食計畫,就能讓我們的美麗肌邁向好循環!為肌膚打底,不可或缺的10大食材養腸煥膚好食材(適合:所有肌膚)1. 全穀雜糧:全穀雜糧富含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和排便,維持消化道健康;同時也富含維生素B群,能幫助調節新陳代謝、維持皮膚的健康,並增強免疫力。尤其華人飲食每餐幾乎都會有米飯,只要調整為全穀雜糧,就能有不錯的成效!2. 蔬菜:蔬菜的膳食纖維含量高,可以調節腸胃道內的菌叢生態,維持消化道機能。此外,膳食纖維可以降低食物滯留於消化道的時間,可幫助膽固醇代謝、減少有害物質的吸收。3. 豆類(毛豆/黃豆):膳食纖維含量高,可以緩解便秘問題、維持腸胃道健康。黃豆在保留植物特性的同時,也有和動物性蛋白同樣高吸收率的蛋白質營養,能被人體有效利用,是建構皮膚組織和細胞的重要來源。4. 水果:水果富含膳食纖維,能促進消化道蠕動、維持腸道內菌叢的生態平衡外,也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其中維生素A、E、C等都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降低體內的自由基傷害,維持肌膚膚的完整性。5. 無糖優格/優酪乳:含有乳酸菌,能幫助消化,維持腸道的酸性環境,有益其他益生菌生長。有些添加特殊菌種的優酪乳或優格也能直接補充益生菌,增加腸道中的好菌比例,維持良好的消化道機能。此外,優酪乳和優格也是優質蛋白質的攝取來源,能協助免疫系統正常運作、提供身體修復、合成膠原蛋白的材料。但過多乳品也可能增加長痘痘風險,所以建議可以每天食用一至兩份即可,也能同時觀察食用優酪乳、優格時肌膚是否有長痘、出油問題。紅潤氣色營養素(適合氣色不佳的人)健康紅血球需要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B6、鐵這四個充足的營養素,擁有健康紅血球,就能氣色紅潤喔!以下食材能補充這些重要的營養素。6. 豬血/鴨血(鐵):豬血、鴨血的含鐵量很高,一碗豬血湯就能滿足每日所需攝取量的一半,亦含有蛋白質,熱量及碳水化合物含量都很低,對於追求體態管理的人來說,是CP值很高、沒有太大負擔的養顏食材。7. 牛肉(鐵):牛肉亦富含鐵質,是製造紅血球的關鍵因子,影響著血球攜帶氧氣的能力,牛肉也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人體的吸收效率高,可提供身體組成肌膚結構所需的蛋白質材料。8. 紅豆(鐵):紅豆是素食者的補鐵好食材,若有補足鐵質,可以改善蒼白的氣色。雖然植物性的鐵質攝取效率沒有動物性來得佳,但還是有補充的效果,若想要讓鐵質吸收效率更好,可以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材一起吃。此外,紅豆也含有葉酸,有助於維持紅血球的正常運作,為肌膚帶來紅潤好氣色。9. 菠菜/紅莧菜(葉酸):葉酸是維持紅血球正常運作的重要營養素,若長期攝取不足的話也會有貧血的狀況發生。日常飲食中,深綠色葉菜類就是很好的葉酸來源,每天三餐至少要吃到一種深綠色蔬菜,特別是孕婦,在養胎過程中葉酸的需求也會增加,要攝取充足才會更健康,肌膚更紅潤哦!10. 魚類、蝦、貝等海鮮食材(維生素B12):維生素B12也是紅血球正常運作的關鍵營養素,多存在於葷食的食材中,是消化吸收不好、長期全素的人特別需要留意補充的營養素。【延伸閱讀:你的腸道竟可能比你老20歲!恐是「滿臉痘痘、皮膚發炎」兇手... 營養師:想改善就吃「這2種菌」幫腸道減齡】書籍介紹書名:吃出逆齡好膚質:專業營養師團隊的156道食譜,21天打造素顏美肌作者:好食課營養師團隊出版社:商業周刊出版日期:2022/02/24作者簡介/好食課營養師團隊 專業的營養師團隊,即時掌握國際健康飲食潮流,以正確易懂的營養資訊,傳遞健康知識,洞察台灣民眾健康與飲食現況,與大家分享最新、最正確、易懂的食品營養資訊。著有《增肌減脂!運動前後快速料理》《做自己的運動營養師》《3日、5日、7日減醣瘦肚餐》等書。web:www.learneating.com延伸閱讀: 那夜,重症醫師狂奔急診室...看到太太血一直冒出來,一個丈夫鼻酸的請求
-
2022-03-19 失智.失智100問
財務問題/「我爸生病後,好愛錢!」老年醫學專家的診間觀察:真正愛計較,終究是錢?還是愛?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陳乃菁醫師,對於照顧父母,除了提出相互尊重與良好溝通的想法外,她認為「自理與自立生活」更該是台灣年邁父母與中年子女都需要學習的一門新功課。長輩是因為失智才有的特殊問題,看到每個行為的背後都是「愛」「醫生,我爸生病後,好愛錢,超煩!」陪伴失智長輩的家庭日久,常常可以聽到的是一個一個家庭愛的故事。很多問題,表面上看起來很類似,但是我的心得是,細究後會發現每個屋簷下有各自糾結和過不去的關卡,而這些關卡就藏著這一個一個家庭的歷史跟故事。這或許就是我們愈來愈重視個別化照顧的原因吧。有趣的是,愈是運用個別化照顧的精神去了解每個家庭的故事,我愈有機會發現很多時候大家以為很嚴重、很困難的問題,分析到最後會發現,只要換個角度來看都不是問題,或者應該說不是大家所以為的,長輩是因為失智才有的特殊問題,看到每個行為的背後都是「愛」。郭爺爺失智後的性格改變一位家屬常抱怨失智症患者的改變:「我愛我爸爸,他也很愛我。過去,他總是永無止境的給我,包括錢與耐心,還有『好脾氣』,為什麼生病了以後,他都變了?!現在的他,超愛計較的啊!」爸媽和子女輩彼此之間,感情深厚,這一點我看得出來,但「愛計較」三個字總讓我聽得糊裡糊塗,只好請家屬多描述一點。郭爺爺不是愛計較,他是擔心家裡沒錢他們的家庭事業是生意興隆的餐飲店。生病前的郭爺爺,長年管理店內收入和家庭用度,這個家所賺的錢,主要都是存在他的名下,直到郭爺爺確診失智症,家人擔心日後會遭遇金融上的困難,於是將大筆金額提出後,改存女兒帳戶內。沒有人把這些改變和背後的考量告訴郭爺爺。漸漸地,家屬發現老人家變得愛計較。郭爺爺會要求客人少用醬汁、不要浪費免洗餐具。見到客人取用衛生紙,郭爺爺甚至會碎碎念,當場擺臉色給客人看。家人煩惱得不得了,怕再這樣下去,客人都跑光了,但老人家又說不聽。無奈下,只好來找我討論。我直接問郭爺爺為什麼要阻止客人取用呢?郭爺爺是這樣說的:「醫師啊,我坦白跟你說,我家生意看來很賺錢,但其實戶頭裡是沒有錢的!年輕人做生意沒有成本概念,只好靠我來幫忙出面管控啦。」他還驕傲地追加一句:「你說,我這個做爸爸的是不是很不錯!」王伯伯失智後的性格改變王伯伯每天找公司會計來查帳上述餐飲店小老闆的問題,其實也會發生在大公司的董事長身上,王伯伯就是故事主角。王伯伯每回來看門診都由媳婦陪同,兩人總是有說有笑的,看得出來,兩人感情很好。好到王伯伯的媳婦告訴我:「對我來說,我公公比我自己的爸爸還親。我對他是什麼話都能說,向他要東西,是要什麼給什麼。他對我沒有要求,反倒是沒事就給我錢。」王伯伯半認真,半開玩笑地回應:「我把媳婦當女兒疼。媳婦比兒子還重要,因為養老就靠她了啊。」一年過去了,王伯伯持續來門診追蹤。但他逐漸出現變化,最明顯的改變是擔心錢不夠用,於是,王伯伯每天找公司會計來查帳。但此時,王伯伯腦中記得的是十年前的帳目,所以,他會打電話給十年前向他借錢的人催繳,根本忘了對方已經在近幾年還清了,讓會計和媳婦因為要同時安撫王伯伯和被追債的人而疲憊不堪。家人請王伯伯不要再管公司的事務了。但是,王伯伯每天眼睛張開後,想的還是賺錢、查帳,以及把欠款追回來。另外,王伯伯也執著於長年來買賣股票的習慣。拗不過王伯伯的要求,家人最後妥協了。幫王伯伯把手機設定好,方便他透過手機來處理股票。沒想到,此舉卻是災難的開始。因為此時的王伯伯因病,已喪失對市場的敏感度,於是他會在股價最低點時通通賣出,卻在高點時買進。給錢,就是王伯伯表達愛的方式。王伯伯的媳婦帶著崩潰的語氣,求我:「雖然爸爸有不少存款,可是這樣花下去,即使有金山、銀山,也不夠用。拜託陳醫師,你勸勸他。」我找王伯伯坐下來談:「王伯伯啊,你現在子女都大了,應該是人生好命的階段啊,怎麼不好好休息,讓大家照顧你就好呢?」王伯伯很認真地回答:「陳醫師,我很愛我的家人。我要當可以幫家裡賺錢的人。我能發錢給大家,大家才會愛我!」那一秒,我看懂了王伯伯。原來對長年開公司的王伯伯來說,給錢就是他表達愛的方式。他的確是愛著家人的,只是他的表達方式就是買買買、給給給,而他也相信這樣的方式可以讓愛持續,家人有物質上的獲得,才會愛他。難怪現在的王伯伯會對錢斤斤計較了,因為要買東西、要發錢,哪是容易的呢?王伯伯知道自己生病了,他需要人照顧、需要被愛,更是拚命地非把錢抓在手上不可。我勸王伯伯:「王伯伯,就算不發錢給大家,你的孩子們還是很愛你的。他們希望你快樂,不要為賺錢和追債煩惱。」王伯伯聽不進去,但是他善良的天生個性,就急著希望我別為他擔心。我知道失智症讓他無法清楚思考,再加上長年累月下來的人際相處核心價值,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還不如請家屬這邊來處理比較快。製作假帳簿,好讓王伯伯查帳,於是,我請家屬製作以假亂真的帳簿,每天王伯伯想查帳時,就拿出來,讓他看看帳戶金額,好獲得安全感。當王伯伯想領錢出來時,也不需要阻止,家屬可以裝模作樣的說已經領出來了,讓老人家身上有錢來發給家人。拿到錢的人,再私下統一繳回即可。這總比讓王伯伯在現實生活中,到處追不存在的債務,或在實際股票市場中受損來得好,不是嗎?我想家屬也看懂了。生病後的王伯伯不是個性改變,正確地說,他還是過去的他,是那個一直透過錢來換愛的公司老闆,只是過去大家沒看懂他的心,現在疾病讓他自我掩飾的能力下降,這才讓家屬誤以為他變了。其實,若要說失智症讓王伯伯變得愛計較,我想現在的他,真正愛計較的,與其說是「錢」,還不如說是「愛」;他心中真正想要的,一直以來都不是錢,而是家人對他的愛。書籍介紹「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作者:陳乃菁出版社:寶瓶文化出版日期:2021/08/20作者簡介:陳乃菁醫師/副教授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高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長庚」執行長‧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主持人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曾服務於屏東基督教醫院、高雄榮總等單位,現為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並取得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資格,醫療業務領域包含:老年醫學、居家醫療、失智症、癲癇等。已出版《因為愛,所以看見──從失智到高齡退化照護,學習以勇氣面對》(台灣失智症整合照護暨教育發展協會年度公益出版計畫)、《雄溫暖,心照顧──高雄第一線失智照顧者無藏私經驗分享》(合著)。延伸閱讀: 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侯文詠:兒子在國外身無分文,打回家求救,我的回應是…
-
2022-03-17 養生.人生智慧
吵架吵不完,自己總是委屈的一方?鄧惠文:經營婚姻就像吃鴛鴦鍋
親密又獨立的鴛鴦鍋人和人交往的時候,需要保留一道適當的界線,夫妻之間也是一樣。很多尋求諮商的個案表達「希望另一半不要再用情緒虐待我」,因為他們的另一半每天苦著一張臉,「好像我欠他什麼一樣」。夫妻需要保持健康的界線,才能擁有長久的關係。玩過兩人三腳嗎?再怎麼契合的夫妻,兩個人感受不會一模一樣,更不可能完全同步。如果沒有距離,將會分不清哪些情緒與思考是屬於別人的、哪些是自己的,如此混淆攪和的人生,絕對無法愉快。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有自己要忙、要擔心的事情,如果隨時都得處理對方的喜怒哀樂,婚姻生活的壓力必然經常「破表」。親密感的意象,應該是兩人能夠牽手環抱,但中間留有緩衝的空間。就像抱小寶寶一樣,重點是給他巧妙的支撐,而不是抱得很緊,讓他動彈不得,無法表達情緒,更無法伸張自我。如果抱得太緊,小寶寶會掙扎著踢呀哼的,想辦法爭取玩耍的空間,希望可以自在的扭來扭去。「又來了!又選在我最忙的時候出狀況。」如果夫妻間沒有心理界線,所有情緒都要跟對方混在一起,伴侶常會感覺難以忍受,好像隨時都有麻煩。有一次,我在逛百貨公司時,看到一對夫妻,丈夫穿著拖鞋、沒刮鬍子,看起來不修邊幅。太太在公開場所大聲的數落他,抱怨他出門的樣子太糟,先生一臉不是滋味。原來太太在精品專櫃時,覺得店員的態度有點輕蔑,她認為那是因為先生穿著不體面,害她被店員看不起。如果這位太太能夠擁有心理界線感,不要把自己受的氣轉到丈夫身上,他們的相處應該會輕鬆多了。而且,就算真的覺得店員看不起自己的丈夫,也應該站在丈夫這邊,偷偷罵一下店員才對吧!伴侶之間的界線感,在於讓彼此保持個體性,當對方不符合自己的期待,能夠時時記得那是另一個個體。不論對方好或壞,不等於我自己好或壞,這是婚姻中保留彼此喘息空間的要件。有界線感的夫妻不會過度要求對方,就算要求時,也要記得自己是在要求對方配合,而不是理應如此。很多人在婚姻中缺少這種心態,慣常挑剔對方,分不清自己的要求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對方,衍生無盡卻不必要的爭執。在婚姻裡,要求對方這樣那樣,總說是為對方好,但常常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或是撫平自己的焦慮。我見過一位經常尖聲斥責丈夫「你又忘記吃維他命!」的太太,她認為一切都是為了先生好,爭執起來時,先生無奈的問,如果是為了我好,這樣大聲對我的血壓好嗎?其實,太太並沒有覺察自己害怕失去丈夫的恐懼,如果能把「為你好」的心態調整為「我需要」,互動的態度便會有所不同。「我很需要你健健康康的!請為我吃下這顆囉唆的維他命吧!」好像有點日劇的說法,但許多夫妻就是缺少了這種自覺與界線。經營婚姻就像吃鴛鴦鍋,一鍋紅湯和一鍋白湯之間,需要隔著一道板;若沒有這個隔板,雙方都不再是自己,而原本的吸引力也會消失。人們經常不經思索的、任性的試圖改變伴侶,或是一廂情願的為對方改變自己,最後只覺得另一方比本來還要不可愛。不能認可自己的人,常常對別人施壓而不自覺。以為在愛情中單方面犧牲著、配合著、委屈著的你,是否問過自己,究竟是為了什麼?另一半也如此感受嗎?或者,他也覺得很委屈?書籍簡介書名:有你,更能做自己作者:鄧惠文 出版社:親子天下出版日期:2015/10/26精神科醫師/專欄作家/廣播主持人 鄧惠文 目前專職精神分析及榮格心理學的個人及伴侶治療。研究與教學主題為伴侶關係、個體化探索、性別與文化心理議題,持續參與並關注心理專業與大眾文化的共構。學經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所碩士。曾任台大醫院、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於英國SAP榮格分析心理學會(Society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塔維史托克-波特曼中心(Tavistock and Portman Clinic)、塔維史托克伴侶關係中心(Tavistock Center for Couple Relationships, TCCR)、美國國際心理治療機構(International Psychotherapy Institute)進修榮格分析、精神分析及婚姻治療。著有《解開愛情的鈕扣》、《非常關係》、《還想遇到我嗎》、《寂寞收據》、《別來無恙》、《直說無妨:非常關係2》、《學習。在一起的幸福》等書延伸閱讀: 肝受傷,低頭看手就知道!中醫師吳明珠教你:發現肝的求救訊號 大S和具俊曄時隔20年重逢閃婚!大S自述閃婚觀:比起浪漫求婚、盛大婚禮,我更愛這樣的誓言
-
2022-03-14 養生.運動健身
「健走」很健康,為何專家卻說無法鍛鍊雙腳?日本國家級體能訓練師解析「腳衰退」的原因
為什麼腳會衰退為什麼腳的肌肉量比手臂軀幹等部位更容易掉呢?原因在於下半身匯集了強而有力的必要大肌群,以便在移動時支撐自己的體重。「既然是強而有力的大肌群,應該不容易衰退吧?」想必讀者們會有這樣的疑問。接下來將為各位進一步說明。為了使肌肉變強壯,必須施加一定以上的負荷。這在專業上稱作超負荷原則,也就是需要相應的大負荷才能鍛鍊出強壯的大肌肉。肌力基本上與肌肉的截面積成正比,不過大腿顯然比手臂強壯,要維持肌肉量勢必得施加大負荷。讓我們試著回顧自己的日常生活。您平常對腳施加了多少負荷呢?首先是通勤。想必不少居住在外縣市的人都是開車通勤吧。當然,開車對腳幾乎造成不了任何負荷。住在車站附近搭電車通勤,卻在車廂內盡量找位子坐,這種人的腳也沒承受多少負荷。最近公司企業紛紛鼓勵居家上班,想必有些人只在特定的日子才外出通勤吧。居家上班當然無法為腳帶來負荷。工作又如何呢?以居家上班為主,或是以開車為業的人,工作時雙腳不太可能承受必要的負荷。在「前言」中也提到過,現今社會十分便利。不僅可以在網路上購物,掃地也能交給掃地機器人處理。以前的人看了,或許會覺得這簡直是夢幻般的生活,不過相對來說,為腳帶來負荷的機會也減少了。過著仰賴便利性的生活時,運動量到底有多低呢?我請二十多歲的男性友人計算一週的行走步數。他從事製造業,獨自住在東京都內的套房。沒有運動經驗,興趣是打電玩。一週後看了數據,我嚇了一跳。每天的平均步數才區區兩百步。於是我向他進一步詢問,了解如何走這麼少步過活。由於職業類型可以居家上班,平日他都是在家工作。下床走到工作桌只有一步的距離。去廁所是四步。耗費最多步數的是用餐時間。而且三餐都是叫外送,走到玄關只要十幾步。週末則是埋首於電玩之中,購物都在網路上解決,甚至不用去提款機領錢。所以他幾乎不用外出也能過活。雖然他還年輕,平時卻經常抱怨肩膀僵硬,腰痛膝蓋痛。如果是這種運動量就可以理解了。學生時代還有體育課和通學確保最低限度的活動量,一旦少了這最低限度的活動量,肌肉量自然會急速減少。這絕不是一個極端的例子。活在便利的社會中,極有可能在不知不覺間導致身體衰退。尤其是腳,若是不特意抽空訓練,很容易就衰退了。光靠健走是沒辦法練腳的健走是對身體十分有益的運動。2020年外出自肅期間也是普遍鼓勵到屋外健走或跑步,由此可見健走的好處。只是單純走路的話,不用專家教也能做。除非患有骨科方面的疾病,不然長時間持續下去也沒問題。而且負荷不像跑步那麼重,是適合沒有運動經驗或長年疏於運動者的入門運動。加上無須呼朋引伴,又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可輕鬆融入生活之中。這些都是健走的魅力所在。以略喘的速度健走還具有燃燒脂肪的效果。起初只有五分鐘、十分鐘也無所謂。只要開始健走,便能實際體驗活動身體的暢快。不僅身體慢慢變得越來越靈活,體力也會隨之提升。那麼健走能否充分鍛鍊雙腳呢?很遺憾,答案是否定的。如同前述,屁股大腿等下半身的肌肉十分強壯,需要高強度的負荷才能達到鍛鍊的目的。肌肉量嚴重衰退的人,剛開始是有可能長些肌肉,然而健走的負荷並不足以有效增加下半身的肌肉量。要增加某個部位的肌肉量,最少需施加該部位感到稍微吃力的負荷,可輕鬆完成的運動是不夠的。例如有人每天帶著裝有兩公斤物品的手提包通勤,這種人拿著五百克的啞鈴訓練就幾乎沒有效果。若您已經養成健走習慣,請務必繼續保持下去,同時也要記得光靠健走並不能增加腳的肌肉量。如果想讓健走達成鍛鍊的效果,最好在健走路線中加入天橋等有階梯的地方。書籍介紹書名:一輩子受用的腳部健護指南:打造抗老勇腳,幾歲開始都來得及!預防糖尿病、失智症、腰痛、免疫失調,下半身鍛鍊才是關鍵!作者:中野.詹姆士.修一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期:2022/03/01作者簡介/中野.詹姆士.修一(Nakano James Shuichi)日本首席體能訓練師、美國運動醫學學會認證運動生理碩士(ACSM/EP-C),PTI認證專業體能訓練師,運動動機CLUB100最高技術負責人。1971年生於日本長野縣的他,是國家級的知名體能訓練師,透過加強選手體能來提高運動成績,同時也幫助預防受傷,並應對運動障礙症候群及與生活習慣病。包括桌球國手福原愛和2012倫敦奧運羽球女雙亞軍藤垣組合在內,都曾是他的指導對象。延伸閱讀: 多喝水不會軟化大便、多運動不會讓便祕改善...關於便祕你一直搞錯的幾件事
-
2022-03-12 新聞.健康知識+
發炎害你瘦不下來!想減肥要先消炎,醫師教你「對抗發炎」該怎麼吃、怎麼動
肥胖會讓發炎指數增加,並因系統性和長期發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發炎相關疾病的罹患風險。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比喻,「慢性發炎就像全身都在放火」,會導致肝炎、肺炎、神經炎、腎臟炎、自體免疫疾病、關節炎、糖尿病、阿茲海默症、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各種問題。所以維持健康體重是預防慢性發炎的重要關鍵,那我們就要先了解發炎和肥胖之間的關係。「發炎」害你瘦不下來!想減肥就要先消炎脂肪細胞會持續製造及分泌促進發炎的脂肪激素,包括IL-6、IL-8、TNF-α,造成胰島素阻抗增加,進而造成各種的代謝異常,如血糖值過高。而過多胰島素也會促進發炎,發炎又導致肥胖,這時脂肪組織當然又增加了。所以,肥胖、糖尿病和發炎就是致病鐵三角,想要健康和減重,就一定要滅火、消炎。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林世鐸則提到,過多的脂肪細胞因造成局部的血液供應不足,加上因堆積脂肪酸而增大細胞較不穩定,所以這些細胞容易因為受到物理性的壓力而破裂,進而引起發炎反應。台北榮總研究也發現,身體發炎物質會與胃腸道內分泌系統相互影響,由於腸道荷爾蒙會影響食慾、體重、脂肪與肌肉組成等等,一旦發炎問題未經治療控制,身材胖瘦也相對容易失控。呼吸也會胖?!這些肥胖背後的原因都和發炎有關當我們拆解導致肥胖背後的原因,不難發現每一項幾乎都和「發炎」有密切的交互影響。包括:‧ 糖類和精緻澱粉攝取過多:除了添加糖的飲料和甜食,白麵條、白吐司等高升糖指數的精緻澱粉吃多了也會促進發炎。‧ 煙燻燒烤食物:食物經過高溫燒烤會產生多環芳香烴 (PAH) 、異環胺 (HCA) 或丙烯醯酸 (AA) 等致癌又促老的物質,不但會讓身體發炎嚴重,也與肥胖、大腦發炎脫不了關係。‧ 長期熬夜、久坐不動:當胃的饑餓素以及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脂肪的瘦素以及腦部血清素分泌降低,都會造成發炎反應增加,引起肥胖。而熱量消耗降低、血管易發炎,全身就容易堆積脂肪,也會增加三高風險。‧ 空氣污染: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台灣肥胖醫學會常務理事蕭敦仁醫師表示,許多研究發現PM2.5濃度過高會造成身體慢性發炎及胰島素阻抗使得血糖連同血脂上升,造成人體一系列代謝混亂,並導致肥胖與三高。對抗發炎變胖的正確飲食和運動有肥胖困擾的人,如果想降低身體發炎,達到減重效果,建議先從「抗發炎」食物下手。由於人造奶油、速食、高溫油炸食品及大部分植物油所富含的「亞麻油酸」會促使大量生成親發炎性的物質,所以烹調方式也要避免高溫和油炸。:1. 各式色彩的蔬菜水果:能攝取豐富纖維及各種植化素(phytochemicals),其中像是鳳梨當中的「鳳梨酵素」可以幫助身體有效減少一些不必要及過度的發炎反應、增加免疫力並溶解血栓,具有不容小覷的抗發炎效果。不過也要避開高糖分水果及果汁,以免越吃越胖。2. 多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Omega-3具有抗發炎的效果,在日常的飲食中較需要刻意加強補充,如沙丁魚、秋刀魚、鯖魚、鮭魚、鮪魚等深海魚及亞麻仁籽、海藻、酪梨、芝麻、堅果類等。另外油品也很重要,橄欖油、苦茶油、茶籽油、酪梨油、或玄米油是較適合的選擇。3. 綠茶:綠茶的茶多酚有抗氧化及抗發炎的效果,龍井或烏龍茶則次之。4. 辛香料:像是咖哩的薑黃、薑、紅辣椒、大蒜、洋蔥、迷迭香等,都含有抗發炎效果或抗氧化的植化素。其中「天然薑黃素」不僅比維生素C的抗氧化能力多出2.75倍,臨床醫學也發現它除了有抗氧化效用外,對降低血脂、抗發炎、抑制腫瘤、抗癌及預防動脈粥狀硬化都有幫助。除了飲食,運動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想要降低內臟脂肪並減低身體長期發炎,又以「有氧運動」的效果較佳,能減少發炎、降低體內的壞膽固醇,可達到保護心血管的效果,像是跑步、游泳、拳擊或有氧舞蹈等等。專家也建議,可選擇多樣化的運動模式刺激身體,所以適合的有氧強度運動以外,不妨每週安排兩天的肌力訓練穿插。資料來源:肥胖與發炎─同樣的胖子,不同的健康?類風濕性關節炎研究重大突破:發炎影響胖瘦延伸閱讀: 乳癌9成以上是後天!護理師、空姐都是高危險群...妳一定要戒掉的6個壞習慣
-
2022-03-11 醫療.骨科.復健
「膝蓋痛」分前後內外側 5個保養方法改善和預防膝蓋痛
上樓梯時覺得沒力、下樓梯時膝蓋更痛,蹲下去又站不太起來⋯⋯膝蓋痛並不是年紀大才容易發生,臨床上的膝蓋痛出現在各年齡層,原因也非常多樣複雜。而最常見的「退化性關節炎」,40歲以上就是高危險群,症狀包括關節疼痛腫脹、無法走久或久站;早上起來覺得關節僵硬,膝關節活動時會出現聲音,可能還會引起骨刺、韌帶失能或半月板受損等等,所以有時膝蓋痛也不完全只是退化性關節炎引起。「膝蓋痛」原因有哪些?從五種位置分辨膝關節主要是由大腿(股)骨下端、小腿(脛)骨上端和前方的臏骨三部分組成。根據膝蓋痛在前側、內側、外側、下方、後側這五大類位置,可初步找出可能的原因,但還是建議要由醫師判斷比較準確。1.膝蓋前側 股四頭肌肌腱炎:髕骨上緣有腫脹或疼痛感,上樓梯或站起來時會痛,因股四頭肌強力收縮,造成肌腱與髕骨連結處承受過度的壓力導致微小撕裂傷。大多起因於從事激烈跑跳運動,好發於年輕族群。 髕骨肌腱炎(跳躍膝):用手指按壓膝蓋骨的下緣和韌帶交界處會感到痠痛,嚴重時連坐著不動都會痛。常見於必須久站、勞動量過大或需要反覆跳躍練習的運動員。 髕前滑囊炎:膝蓋前方出現腫脹及疼痛,尤其在膝關節彎曲或下樓梯時更明顯,嚴重者可能會有局部出現紅腫熱痛的急性發炎症狀,影響行走及活動能力。通常是因為膝蓋過度使用、直接受到撞擊、或是反覆從事膝關節彎曲及長時間跪姿的動作,慢性摩擦而造成發炎。 前十字韌帶損傷:屬於膝關節受傷中最常見的類型,通常發生在打球或跑步時腳沒踩穩,膝蓋成內八,有時會聽到「啪」一聲,接著一兩個小時後膝關節疼痛腫脹、腳發軟。臨床上有些患者並不一定會感覺疼痛,而以膝蓋無力為表現,或是綜合輕微無力和疼痛。 膝關節積水:會覺得膝蓋脹脹的,不一定會痛,症狀有無法蹲跪,上下樓梯等行動困難;膝窩或膝後部腫脹,觸壓痠痛;膝蓋紅腫發熱等發炎現象。不分年齡都常發生,常伴隨膝蓋內韌帶、軟骨受傷的後遺症。另外,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和感染性關節炎等也有膝前痛的症狀,會有腫脹和摸起來溫熱的發炎現象,也會影響到膝蓋的彎曲,通常會因為膝蓋輕微彎曲時減輕關節內壓力而覺得比較舒適。2.膝蓋內側 內側皺襞症候群:內側皺襞位於髕骨內下方與內側韌帶間,常見於長時間彎曲和伸直膝蓋例如蹲、跪等姿勢,內側皺襞和股骨內踝摩擦造成損傷,膝關節活動時會有聲響。患者通常主訴是「一跪就超不舒服、一蹲就超級痛超級痠」,好發中年長輩,屬於退化性的膝關節疾病。 鵝掌肌腱炎:由縫匠肌、股薄肌、半腱肌這三條肌腱形成,在內側關節偏下方一點點,約佔膝蓋內側痛的 20-30%,常與退化性關節炎一起發生。運動前暖身拉筋不足、過度跑步、下山、久坐久蹲後、盤坐、跪坐或翹腳後,大腿肌肉沒有放鬆都可能造成,患者站起來瞬間會產生疼痛,通常上樓梯比下樓梯更痛,跑步踢球或騎腳踏車時更明顯。 膝內側副韌帶炎:內側膝關節偏下方腫脹劇痛,無法完全伸直和彎曲,數天可能出現皮下瘀血。除了退化常發作外,跟受到從後外側的撞擊外傷及扭傷拉傷有關。3.膝蓋外側 髂脛束症候群(跑者膝):跑者膝的痛包含1. 周邊韌帶發炎2. 髕骨軟骨磨損3. 肌肉受力不均常發生在跑到一半時感到膝外側或大腿外側疼痛,或運動後膝蓋有灼熱刺痛痠痛感,有時髕骨周圍一圈都可能有痛感。除了跑者(尤其初階者尚未適應訓練強度很容易發生),女性因天生骨盆較寬也是高危險群,但重訓、騎飛輪也可能造成。另外,久坐導致臀肌失能、擴筋膜張肌過度緊繃,也是近年越來越多研究發現的跑者膝病因之一。因為容易復發,不可以再過度練習和硬撐,必須妥當治療。 膝外側韌帶炎:膝關節外側疼痛腫脹、韌帶上方痛或膝關節無力,患者會覺得膝蓋外側凹洞裡面很痠,但又摸不到痛點。常與打球、爬山扭傷膝蓋造成有關,約佔膝蓋外側痛的 15%。4.膝蓋下方 髕骨下脂肪墊炎:膝關節遭受外力直接撞擊,造成髕骨下脂肪墊於髕骨與股骨之間受到夾擠造成劇烈疼痛,痛感會因為長時間站立而加重。除了髕骨下緣處腫脹,按壓局部髕骨肌腱下方可能有痛感,膝關節伸直時會更痛。 脛骨粗隆骨骺炎(奧斯古謝拉德症):因膝蓋臏骨和脛骨間的肌腱拉扯生長板造成損傷和發炎,膝蓋下方的脛骨結節會有硬塊隆起、腫大和壓痛,常見於活動力強的青少年和運動員。5.膝蓋後側 貝克氏囊腫:因膝關節損傷和過度使用,在膝蓋後方形成囊腫,可能是凸起一小顆像乒乓球或腫起一片,並感到痠痛,嚴重則下肢無力無法上下樓梯等等。多數患者合併有退化性關節炎、關節囊破孔或是半月板損傷等根源問題。 膕肌炎:膝窩橫紋下方的「膕窩」幫助後十字韌帶穩定膝關節,協助膝關節伸曲,當跑步和下坡、下山時使用這塊肌肉的頻率增加,就可能導致後膝疼痛,嚴重時小腿無法完全伸直,股四頭肌過度勞損和過度足內翻也是原因之一。若肌肉長期處於緊繃狀態,膕窩一不小心就可能拉傷、發炎,所以醫師建議運動後確實拉筋伸展可預防膕肌炎發生。 後十字韌帶損傷:常見於機車車禍,因小腿受到撞擊使脛骨過度後移導致韌帶撕裂或斷裂,但受傷時症狀未必很明顯,診斷較不易。初期會有輕微的關節腫脹或積水,當膝關節半彎曲時(例如下樓梯)會引起劇痛。深蹲、跑步後膝蓋痛?專家點出關鍵運動傷害治療專長的復健科醫師侯鐘堡強調,在正確的運動下,不論跑步或重訓,各種活動並不會導致關節退化,反而對關節有長期保護作用,關節退化或積水經過治療後也還是可以繼續運動。骨科醫師方啟榮補充,目前的研究無法證實跑步、馬拉松會直接加速關節的退化,體重過重、先前關節損傷或運動相關傷害包括韌帶、半月軟骨等等損傷,才是傷膝的原因。至於深蹲的最常見困擾——膝蓋痛,健身名人筋肉媽媽在其著作《用阻力,遇見更棒的自己》提到,這除了來自不知怎麼靠臀部出力,將力量放在腿部前側也導致膝關節壓力過大(將力量放在股四頭肌不是錯誤方式,但對膝蓋壓力較大);尤其是肌力不足,不自覺膝蓋内夾造成膝關節產生扭轉,長期下來的確會造成膝蓋損傷。她提醒,深蹲造成膝蓋痛的原因很多,應先找醫師與物理治療師評估,再靠運動增加肌肉、補強肌力,矯正失衡的體態與動作,才是最治本的方法。總之,運動務必適量、循序漸進並量力而為,才能避免運動傷害並達到強化膝蓋的效果,受傷後也要循序漸進的休息復健,才能讓膝蓋陪伴久久。預防和改善膝蓋痛,醫師教你日常保養的五個方法關節軟骨的損耗是不可逆的,保護膝關節首重減少磨損並加強修復。所以發生膝蓋痛時,除了就醫找到原因,骨科醫師和復健科醫師也建議平常就能做的五個「護膝」方法:1. 控制體重、避免過度負重:減少膝蓋負擔就是真正有效的預防方法。2. 增加肌力:特別是股四頭肌和大腿後側肌群的肌力強化,可增加關節穩定度。像是透過「抬腿運動」慢慢把膝蓋伸直,保持腳踝用力往上翹起,接著保持不動20秒再慢慢放下,一天至少做50~100次才能達到訓練效果。3. 拉筋伸展:因膝關節退化也常造成膝蓋周邊肌腱緊繃,適時伸展讓大腿後側肌群柔軟有彈性,可以減少膝蓋壓力,同時維持關節活動度。4. 低衝擊有氧運動:配合游泳或水中快走、太極、快走、騎腳踏車等有氧運動,可減少對膝蓋的衝擊並增加血液循環。5. 避免不良姿勢:因為易使骨盆傾斜,膝關節髕骨外翻或位移造成軟骨磨損,或是造成膝蓋壓力和壓迫血液循環,都很傷膝。不良姿勢包括:.翹二郎腿、翹腳.站三七步.蹲、跪、盤腿過久.坐過矮的板凳資料來源:膝蓋痛不等於關節炎Dr. SKY 膝關節痛導航地圖 12種膝關節病因一次看懂《膝蓋退化 該怎麼辦》治療膝蓋痛,找對方法最有用!膝蓋痛的原因是什麼?堡醫師教你-怎麼自己當醫生!男兒膝下有黃金: 認識前膝疼痛-髕前滑囊炎《護膝運動》 圖解簡單動作,預防膝蓋疼痛延伸閱讀: 賴以威10年歷經父逝、閃婚、喪子...數學家的愛情小說登HBO:平凡日子才是機率極低的幸福|推薦免費保健課程給您|▽常見不適▽足底筋膜炎 👉 腳踩毛巾舒緩疼痛、強化足弓退化性關節炎 👉 2個積極的治標治本新觀念▽保健技巧▽膝蓋退化主因專家來破解 👉 退化也能做的5個運動類型穿夾腳拖會造成下肢傷害? 👉 教你怎麼穿才安心不踩雷▽急性處理▽扭到、拐到「腳翻船」 👉 3種扭傷等級處理方式受傷簡易處理 👉 口訣判斷冰熱敷時機
-
2022-03-04 養生.聰明飲食
「香菜」就是要在春天吃!祛風解毒還健胃,中醫師教這樣吃促進血液循環
春季主養肝,護脾胃也不可忽視中醫養生講究順時而養,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說法。春季屬木與肝相應,如果肝氣升發太過或者肝氣鬱結,會導致肝臟受損。而且肝氣旺盛,肝木剋脾土,對於脾胃,很容易造成損傷,所以,我們必須照顧肝、脾胃,特別是在飲食上應該少酸增甘,多吃一些有利發寒散邪的甘味食物,以及扶助陽氣的食物。比如枸杞粥、山藥紅棗糯米粥、蓮子木耳羹等。而且,隨著氣溫逐漸升高,微生物會迅速繁殖,細菌在一定情況下會大量滋生,如果這個時候不注意個人衛生、食用沒有完全煮熟的食物,將很容易導致身體脾胃「承受不住」。首先,要經常洗手,防治細菌進入腸胃。不吃生冷的食物,吃熟食。其次,還要講究食物的衛生,有效阻隔病菌。食物要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汙染。吃剩下的食物應該及時儲存在冰箱內,而且儲存時間不宜過長。食用之前必須要加熱,以熱透為原則。儘量少食用易帶致病菌的食物,比如螺螄、貝殼、螃蟹等水產品,如果想要食用,一定要煮熟蒸透。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鹽醃後直接食用等方法都是不可取的。食用涼拌菜的時候可以多加入一些醋和蒜,以產生殺菌的作用。除了日常注意個人衛生,辨證調理,針對不同體質採取不同類型的飲食方法:肝鬱脾虛型:推薦湯品(個人用量):選用麥芽二十克、茯苓十五克、白朮十五克、新鮮薄荷十五克,豬瘦肉一百五十克。豬瘦肉清洗乾淨,先汆燙去腥,然後將麥芽、茯苓、白朮放入煲內,煲四十五分鐘,再放入新鮮薄荷煲十分鐘,即可食用。此湯品具有疏肝解鬱的作用,還能夠益氣健脾。脾胃虛寒型:推薦湯品:黨參十五克、白朮十五克、生薑三片、胡椒粉三克,豬肚半個,清洗乾淨,然後將所有食材都放入到煲內,煲一小時即可食用。特別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飲用此湯的時候,忌食生冷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春季多吃香菜,激發脾功能春天肝火比較旺盛,再加上春雨綿綿濕氣入侵,所以,多吃一些香菜能夠祛風解毒、芳香健胃,如果把香菜和豆腐搭配一起食用,效果會更好。香菜辛溫含芫荽油,可用作發疹的藥物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香菜可消穀,補虛,治五臟。」香菜的莖葉當中含有一種特殊的芳香味,所以才被民間俗稱「香菜」。也有叫作芫荽、鹽荽、胡荽、漫天星等。中醫認為,香菜性溫味辛,具有發表透疹、健胃的功效,可用於麻疹初期不易透發、食滯胃痛等病症。根據現代研究發現,香菜之所以香,主要是因為它含有揮發油和揮發性香味物質。由於香菜辛溫,含有芫荽油,能夠解毒透疹、疏散風寒,促進人體全身血液循環,所以也經常被作為發疹的藥物。比如小孩如果出疹痘,可以用香菜做成香菜酒擦皮膚,或者是水煎香菜趁熱熏鼻,可以加速疹痘發出,但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如果已經出疹痘,就應該立即停止使用香菜。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講,「芫」字為「魚毒也」,「荽」字為「香口也」。所以香菜還可以放在魚和肉當中進行調味,還具有去毒的作用。但是,香菜一般是作為調料,不可多食。由於香菜味辛能散,多食或者久食,都會耗氣、損精神,從而引發或加重氣虛。平素自汗、乏力、倦怠、很容易感冒的氣虛的人,更應該少吃一些香菜。產後、病後初癒的患者也經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氣虛,這個時候,也應該避免吃香菜。除此之外,香菜還有溫熱、發瘡的作用,因此,狐臭、口臭、胃潰瘍、腳氣、瘡瘍患者都不宜食用,否則會加重病情。下面為大家推薦一道食譜:香菜豆腐羹材料:香菜兩百克,嫩豆腐一到兩塊,雞蛋一個,太白粉、食鹽、香油適量。做法:1.剁碎豆腐,香菜洗淨切成末,雞蛋打散、薑切成末,太白粉加水調成汁。2.鍋燒開水,放入豆腐、薑末,再放入雞蛋,水燒開之後放入香菜末、食鹽,攪拌煮一會兒再倒入調好的太白粉汁。3.邊煮邊攪拌,直到羹有些稠的時候再淋上少許香油即可。此湯能夠清熱祛濕、發表透疹、健胃。春季養脾,切記少吃酸多吃甜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春季陽氣升發的特點,在春季應該多吃一些辛溫升散的食品,比如小麥、紅棗、豆豉、花生、蔥、香菜等,並儘量少吃生冷黏雜之物,以免傷害到脾胃。調養脾胃要多吃甜食少吃酸食春季肝氣很旺,自然會影響到脾,因此春季很容易出現脾胃虛弱的症狀,中醫就認為:「當春之時,食應減酸宜甘,以養脾壯陽。」通常而言,為了能夠適應春季陽氣升發的特點,扶助陽氣,在飲食上應該遵循這一原則,多吃甜食少吃酸食來調養脾胃。主要是因為吃多了酸味的食物,會讓肝功能偏亢,因此在春季飲食調養最好是選擇甘溫之物,忌酸澀。春季也是多風的季節,蜂蜜則是最為理想的保健品。蜂蜜性平、味甘,有滋養、潤燥、解毒、通便等功效。春季每天早上喝上一杯蜂蜜水,不僅可以潤腸通便,清除體內毒素,還能有效預防感冒。除此之外,還應該多吃一些新鮮蔬菜,比如春筍、菠菜等,這樣可以補充因為冬季新鮮蔬菜較少,維生素攝取不足的缺憾。增強抵抗力要注意攝取充足的維生素。春季氣溫變化比較大,細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繁殖快、活力強,有很多病毒性傳染病在這一季節都處於高發期,比如流感、水痘、急性腮腺炎等,在日常飲食中要注意攝取充足的維生素和無機鹽,比如小白菜、油菜、辣椒、菠菜、柑橘、紅棗等食物當中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有抗病毒的功效。另外,春季還需要注意補充熱量,增強身體抵抗力。早春時節,氣候其實依舊寒冷,人體為了禦寒,必須消耗一定的能量以維持基礎體溫。所以,早春期間的營養組成,應該以高熱量食物為主。因此,春季飲食宜遵循高熱量高蛋白原則。在春季日常飲食當中,除了穀類製品,還應該選用黃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是可以及時地有效補充能量。此外,在早春期間,還需要補充一些優質的蛋白質食品,比如雞蛋、魚類、蝦、牛肉、雞肉和豆製品等。這類食物都含有豐富的蛋胺酸,能夠增強人體耐寒力。還有,春季飲食要講究清淡,忌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益氣養陽要多吃大蒜、蔥和韭菜在春季可以多吃一些益氣養陽的食品,比如胡蘿蔔、薺菜、芹菜、菠菜、香椿、豆腐、蓮藕、荸薺、百合、銀耳、蘑菇、鴨蛋等,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適量進食一些甲魚。另外,綠豆芽、黃豆芽、黑豆芽、蠶豆芽、豌豆芽等豆類食品對於疏通肝氣、健脾和胃也有很大的好處。除此之外,大蒜、蔥和韭菜也都是春季應該多吃的食物。特別是韭菜,又叫起陽草,雖然四季常青,但是在春天食用最好,具有溫中助陽的功效,而且韭菜當中有較多的營養成分和豐富的纖維素,能夠促進腸道蠕動、預防大腸癌的發生,與此同時,還能夠減少膽固醇的吸收,達到預防和治療動脈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作用。大蒜也具有促進新陳代謝、增加食欲、預防動脈粥狀硬化和高血壓的功效,加上其性溫,也是可以補充人體陽氣,而且還有很強的殺菌力,對於細菌引起的感冒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因此春季也應該多吃些。另外,蔥也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多吃不僅能夠補陽散寒,還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癌能力。書籍介紹書名:養好脾胃不生病:從運動、飲食、穴道入手,直接又簡單的健運脾胃養命法作者:王淼出版社:世茂出版日期:2020/09/30作者簡介/王淼中國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中醫臨床專業。曾先後跟原北京中醫醫院兒科主任佘繼林主任醫師,及老中醫王煥祿主任醫師學習,對中醫保健養生有豐富的經驗。著有《防癌怎麼吃,抗癌怎麼養》《很簡單實用的經絡調理方法》《五行無色潤五臟》《中華傳世老偏方治病一本通》《醫生不外傳的養腎秘籍》《祛除濕熱,一身輕鬆》《脊椎好,病就少:正脊知識、自我檢測、改善NG姿勢,終結腰酸背痛自救書》(世茂出版)《養肝就是養壽》等作品。延伸閱讀: 賴以威10年歷經父逝、閃婚、喪子...數學家的愛情小說登HBO:平凡日子才是機率極低的幸福
-
2022-03-03 養生.聰明飲食
超商咖啡買一送一狂促銷,怎麼喝咖啡因不過量?教你看懂「紅黃綠」標示,咖啡因、熱量一次解析
不少人每天早上都會買杯咖啡醒腦,下午也得再來一杯咖啡提神。根據統計,台灣平均每人每週要喝將近四杯咖啡,而超商咖啡除了快速方便,相對連鎖咖啡店的價格更便宜,就成為上班族與學生的首選。但這麼常喝咖啡的你會不會擔心「咖啡成癮」了?雖然想著不是手搖飲,但一不小心還是可能越喝越胖?以下帶你看懂每天喝咖啡到底都喝進多少咖啡因和熱量,還有咖啡對身體的其他影響和正確喝法。超商咖啡主要品項的咖啡因、糖量、熱量比一比延伸閱讀:7-11咖啡不是鮮奶,是用「冰磚乳」...喝了會傷身?營養師超完整分析「業務用乳」的秘密燕麥奶拿鐵沒有比較瘦!小心咖啡的熱量陷阱超商其他現調咖啡飲品還會額外加入糖漿或可可粉等等,導致熱量和含糖量大增,例如:7-11 的大杯冰脆酷摩卡咖啡,熱量高達311.5大卡;帶有清爽口感的西西里風檸檬咖啡特大杯的熱量其實高達325.7大卡,且總糖量66.3克,咖啡因也有294.2mg,已經和一杯大冰美的咖啡因含量差不多;而7-11也販售近年流行以燕麥奶取代牛奶的燕麥拿鐵,大杯熱量有226.3大卡,幾乎與一般拿鐵相同;中杯熱抹茶拿鐵熱量更高達346.8大卡,糖量有47.8克,而且並不含咖啡因,想減肥的話也得注意。作為對照參考,一碗白飯的熱量約為280大卡,所以營養師 Stella 提醒,有每天喝咖啡習慣的人務必要慎選咖啡品項或平衡飲食,以免不小心攝入過多熱量和糖份。像是如果想喝拿鐵,就可盡量選擇小杯或冰的拿鐵,解口腹之慾之餘也能控制熱量。延伸閱讀:「喝咖啡」竟讓你血管老化、脂肪堆積?荷爾蒙名醫教你:想改善做好「532法則」就夠喝咖啡會骨質疏鬆、手腳冰冷?醫師來解惑咖啡因對身體的影響因個體差異、攝取量與持續時間而不同,藥師吳尚樺指出,通常攝取30-300毫克的咖啡因在休息狀態下可提高警覺性與縮短反應時間。此外,咖啡因會刺激腸胃道平滑肌蠕動,可能有助於改善便祕情況,醫師王姿允也分享實證研究中發現咖啡對減脂跟腸道菌有正面影響。不過咖啡因不利於身體對鈣質的吸收,婦產科醫師王樂明就提到許多女性因骨質疏鬆怕喝咖啡,但其實鈣質補充不足以及沒有運動才是造成骨質疏鬆的原因。所以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分享,喝咖啡之餘除了運動並適度補充水份,可以補充鈣、鎂、維生素D3等營養素。他進一步說明,咖啡當中的「綠原酸」具有抗氧化力,有助於保護肝臟、減少二型糖尿病,但喝咖啡也容易利尿,如果一天喝好幾杯黑咖啡卻水份補充不夠,血液比較濃稠的情況下,在冬天可能會讓你越喝咖啡手腳越冰冷。延伸閱讀:咖啡和牛奶一起喝,小心出「這問題」!原來關鍵出在「喝的順序」一天兩杯美式就超標!咖啡因攝取量多少才適當?那到底一天可以攝取多少咖啡因呢?歐盟建議成人每日不超過300毫克,孕婦不超過200毫克;若有心臟病史、腸胃不適、失眠、慢性偏頭痛等問題則應避免或減少。而且除了咖啡以外,茶類、能量飲、巧克力製品、可樂等也含有咖啡因,需注意總攝取量。你可以透過市售現煮咖啡的「紅黃綠」標示看懂咖啡因含量:1. 紅色:一杯含201毫克以上2. 黃色:一杯含101-200毫克3. 綠色:一杯含100毫克以下對健康成人而言,一天可以攝取的咖啡因大約是300到400毫克,所以一般若選擇紅色標示者,當天喝這一杯就差不多了;如果選擇黃色標示者,可以一天兩杯;綠色標示者一天可喝到三杯。劉博仁提醒,喝咖啡最好的時間是早上九點到11點,下午最好則是兩點到四點,但容易有心悸及失眠體質的人下午就要避免喝咖啡。延伸閱讀:早餐配咖啡只會越喝越累!喝咖啡最好的時間點是....如果沒喝咖啡會造成嚴重的頭痛而且超過半個月以上,就必須考慮是不是咖啡成癮了。林新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志豪指出,這種「咖啡因戒斷性頭痛」很常發生在停止喝咖啡的幾個小時後或假日比較晚喝或沒喝咖啡時,也會伴隨情緒低落、易怒、噁心等症狀。他建議可以透過降低頻率或以低咖啡因茶飲取代慢慢戒掉咖啡,並將每天的咖啡因攝取量控制在100mg內。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813期劉博仁營養功能醫學專家不喝咖啡就頭痛?神內醫師3方法教你戒斷CITY CAFE咖啡因&熱量&糖量表全家 Let’s Café 咖啡因&熱量&糖量表延伸閱讀: 16年後和初戀再續前緣!51歲莫文蔚:「我從小到大都沒有欲望當媽,從沒覺得缺少東西!」
-
2022-03-01 養生.人生智慧
男人下了班有老婆幫忙煮飯洗衣、女人要升遷卻得更努力!婦產科女醫:為何女人總是比較辛苦
「謝謝醫師叔叔,謝謝護士阿姨。」不管是到幼稚園還是國小給小朋友們進行體檢,我都聽過老師帶著小朋友這樣子說,而且好幾次。這已經無關醫師或護士行業的差異,而是,醫師是女生,為什麼好像就不是那麼天經地義?*****「你們升總醫師囉?」這位年輕的G教授是公認手術開得極好的主治醫師,在我刷好手、備好病人無菌區,站在他對面時,他迸出第一句話。「是。請多指教。」在手術檯上不能有太大動作以免污染手術範圍,我雙手依照無菌程序抱在胸口,向主治醫師致意。總醫師訓練是住院醫師訓練的最後一年,此階段會開始擔任較重大手術的主刀者或第一助手,例如全子宮切除手術或癌症手術。有病況嚴重的病人或者危急情況下,負責的住院醫師在尋求主治醫師意見和協助前,通常也先由總醫師來做後援指導。「唉。未來半年我晚上沒得好睡了。」G教授露出無奈的表情。即使口罩蓋住了他的半張臉,我也聽出他語氣裡的奚落與無奈。「咦?」我不懂他的意思。「你們這些新的總醫師,刀開得不好,常常手術止血不確實,半夜我都要因為內出血被你們找回來重開。」他只差沒有翻白眼給我看。我說不出話來。剛開始擔任總醫師職務的第一天就這樣被奚落,又不敢對主治醫師辯駁。心裡暗暗決定,你等著瞧,這一年我不會半夜叫你來。「唉呦你這樣綁線,病人要是出血而死,都是你害的。」G教授看著我還不夠純熟的動作,隔著口罩,完全不留情面地批評,「真是造孽。」他一邊示範給我看,一邊說。手術結束,我跟開刀房姊姊把所有剩下的外科縫線帶走。在晨會聽報告時,把縫線從會議桌縫隙拉出來,練習綁線;在值班室跟同事一邊聊天,一邊手不停地練習綁線。之後每一檯手術結束,我都把剩下的線帶走,就算在疲累至極、落入珍貴的睡眠狀態前幾分鐘,也繼續練習綁線。我要綁得又確實又快又好才行。我練了半年。一直到在手術檯上,沒有任何一位前輩醫師有意見為止。「都當總醫師半年了,怎麼還處理得這麼不好?」子宮切除手術要處理雙側的血管和組織,主治醫師擔任第一助手,我站主刀醫師位置,但其實除非主治醫師完全信任我,才會讓我從頭處理到尾,不然都是兩人一起完成左右血管和組織的止血、縫綁和切除。「你看這邊,我切除和預留縫綁的組織比較足夠,你那一側一定會綁不好而出血。」G教授一邊下針一邊說。被說處理得不好,我的眼淚在眼眶裡打轉,一早只以黑咖啡果腹的胃絞痛得緊,但如果這時候就下了開刀檯,只會讓他認為我能力不足還逃避。趁他正在綁線處理時,我抬起頭,讓眼淚沿著鼻淚管「回去」。這時候不能掉眼淚,掉眼淚會因為「污染手術傷口」被趕下手術檯的。況且,剛剛在我這一側切除和預留縫綁組織的,是G教授自己,不是我。我沒有反駁。我只是默默記下,以後手術時要記住這個訣竅。總醫師這一年,每一檯手術開始前,我都再三比對門診記錄、住院記錄、刀房登記手術資料,備好病人基本資料,手術前檢驗報告。這是所有手術室團隊必須依照標準作業流程完成的程序,為的是確保病人安全。但我的態度是,只要是我經手的病人和手術,我一定自己再次確認,甚至把重要的檢驗報告記在腦袋裡,如果手術中主治醫師問起,我一定可以在其他手術團隊回答之前提供出來。甚至在某次並非我負責的手術前,發現了門診護理師互相貼錯的兩本病歷,即使這並不影響手術處理。教學醫院的手術,通常由住院醫師先做準備,有時候先打開病人腹部,把手術病灶或視野準備好,主治醫師再上手術檯,與住院醫師一起完成病灶切除。多數手術重要程序完成,沒有明顯大量出血情況後,主治醫師就先離開手術檯,出手術室向家屬說明手術過程,出示手術切下來的檢體,說明病情。而接下來逐步將小出血處止血、逐步縫合腹壁、縫合皮膚以及蓋上敷料等等,就是住院醫師的事了。有些手術,主治醫師在下開刀檯前說,「差不多了,你們就關肚子就好。」我們嘴上應好,看著還在滲血的部分其實並不放心。主治醫師離開開刀房之後,拿開壓迫止血的紗布,「來,suture(縫合),我這邊補強一下。」我伸手向刷手護理師要器械和針線。把幾個不放心的出血點,一一縫好,止血。擔任總醫師一整年,我沒有半夜找主治醫師回來處理過。一直到我自己擔任主治醫師十多年,我也沒有任何病人因為手術過程處理得不好,半夜再推進開刀房補救過。不要挑戰我。我會證明給你看。女婦產科醫師的出路其實很廣,在中型醫院,願意輪班接生的話,病人會很多;在診所,單純排班門診,生活品質好,不需要半夜接生,不需要顧住院病人,收入其實跟在醫學中心差不多。某次藥廠廠商問我,「林醫師,你家很有錢嗎?」「哪聽來的啊?我開的是六年的國產小車欸。」我詫異。「哈哈哈,」廠商笑了,「那你就是另一種,叫做不愛錢。」「怎麼說?」「女婦產科醫師留在大醫院工作,一種就是家裡有錢,不在乎收入,一種就是不愛錢,喜歡挑戰。」廠商說得有點誇張,不過好像也不太偏離事實。是的。我喜歡挑戰。而且,我不服輸。我在住院醫師時期拿了一個碩士學位,研究醫師時期再拿一個,主治醫師時期則繼續攻讀博士。曾經有位學士畢業之後以大量研究和論文發表而一路升任教授的前輩醫師跟我說,「你為什麼不像我一樣認真做研究寫期刊呢?我每天晚餐後就會關進房裡,寫期刊文章。」我笑笑,「學長,我沒有老婆幫我煮飯洗衣帶小孩拿西裝送洗外加處理各式帳單啊。」雖說關起房門好好做學問不是做不到,但是男醫師通常難以理解自己的生活、學術和臨床地位是建立在家庭其他成員的付出與支持上。這總讓我覺得,那些獲得醫療奉獻獎、有卓越學問的醫師們,是否想過他們的成就應該多數歸給自己的妻子?台灣全部的醫學中心院長都是男性,各縣市醫師公會理事長也都是男性。女性或許從未被鼓勵參與公眾事務,也從未被支持爭取權力,更何況醫師這一行,雖說實力大於一切,但是多少社會與家庭照顧的壓力仍由女醫師承擔著,而所有公領域與體制內的遊戲規則都不利於男女平等競爭。在性別刻板印象下,女醫師必須比男醫師更下苦功、更努力,才能獲得病人的信任和職位的升遷。臨床能力需要的,是足夠的專業、正確的邏輯思考、充分的經驗、好的團隊合作,還有極大的耐心與同理心。這幾樣,哪個跟生理性別有直接相關?沒有。但是除了婦產科女醫師因為病人與家屬的性別選擇稍佔優勢之外,其他科對女醫師的心態,要不就是把女住院醫師看成其他醫事人員,要不就是癟癟嘴說,「查某醫師喔?甘有法度?」專科醫師考試剛好是我在友院接受次專科醫師訓練,以及碩士班要提出碩論計畫的同一個學期。在學校宿舍裡,我為了閉關苦讀,把網路關掉,照著規劃的讀書進度準備考試進程。念到半夜累了就趴在桌上睡,白天照常到醫院受訓。因為久坐與睡眠不足,下肢水腫到鞋子幾乎穿不上。每隔幾天,完成了考前複習的應有進度,才躺上床睡久一點。好幾個月,過得都是這樣的日子。等到終於考過了,確定自己五年來的訓練結果合乎專科醫師的資格,母校醫院的董事長跟我談,「你學的次專科符合醫院的評鑑需求,下個月回來上班。」接著我一邊從學校宿舍打包回家,一邊還得去把幾個月沒空修剪的頭髮處理一下。「讓我看起來老一點。」在美容院椅子坐定,我跟時髦的髮型設計師提出這樣的需求。她大概從來沒遇到客戶這樣要求的吧。當病人或家屬說「你好年輕喔,看起來像學生」的時候,千萬,千萬不要覺得開心,這句話代表的,是他們不信任你。家屬背後沒說出來的是,「不知道畢業多久了,行不行啊?」「還是去問問隔壁辦公室的小玉,她上次是在哪裡看的吧。」「就跟你說去人家介紹的那個教授那裡看,你看這個這麼年輕是會什麼啦!(扯袖子)」什麼時尚雜誌說今年流行粉嫩春裝,什麼短裙或甜美可愛風的髮型,要成為不被性別和年齡刻板印象所傷害的女醫師,在還沒獲得一些頭銜和名氣之前,至少要讓自己「看起來夠老」。住院醫師那時期,許多同事開始進入婚姻,也開始生育計畫。某天夜裡我做了一個夢。夢裡的我一如平常,在病房旁的值班室裡查閱專科參考書籍,想找出標準的個案治療計畫。我掌心內多了一個小娃娃。在夢中,那是我的小孩,至於尺寸為何離譜的小,和我到底怎麼生出了一個小孩,夢中當然沒有交代。電話響了,病房產房都找我。我把小孩跟手機一樣放進住院醫師短白袍的口袋裡,就奔出值班室忙碌去了。這一忙,又忙了一整天。臨到下班我才想起來,「小孩在我的口袋裡!」當我伸手到口袋裡,從聽診器、口袋參考書、手機、筆記紙條之中撈出「小孩」時,它已經支離破碎。我不知道男醫師們是否曾經有這樣「我無法好好照顧小孩」的夢境。十多年過去,夢中的驚恐與悔恨,和無法兼顧育兒、工作和學習的困難,對我來說是個再真實不過的噩夢。女醫師從小就是「好學生」,好學生的習慣就是拚命努力,哪裡被扣分,就哪裡重新翻書畫重點。不論什麼事情,我們都不願意認輸。問題是,人生裡有很多事,不是拚命努力就可以成功的。人生裡的很多事情挫敗,不是檢討重來或多練習幾次就可以不再挫敗的。當牽涉到人與人之間、牽涉到情感與信任、牽涉到社會與世俗壓力,哪是「自我檢討」、「咬牙努力」就可以不再失敗的?我是開始當主治醫師之後才看開這一切,又或者是從我的病人身上看到這一切?也許都有吧。書籍介紹診間裡的女人:婦產科女醫師從身體的難題帶妳找到生命的出口作者:林靜儀出版社:鏡文學出版日期:2018/08/20作者簡介林靜儀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一隻傲嬌長毛臘腸的媽,眼睛已經老花的年紀。大學之前讀《紅樓夢》、打毛線縫香包,大學之後讀醫學期刊、掏內臟縫人肉。沒立過什麼不得了的人生目標,結果做了些沒有想過的事:第九屆不分區立法委員、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公務機關和地方政府的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幾個專業團體的理監事,得了疾管署的金馨獎,喝了幾個月南太平洋的雨水和吃了不少北印度的風沙。相信人是在有限的選擇中做選擇,幸運要感謝老天,困境該檢討自己。人生觀受村上春樹的書影響極大(意思是若有偏差都怪他)。不論在哪一行都拚命工作,能夠睡到自然醒然後煮杯咖啡來喝,就算幸福了。延伸閱讀: 為何日本媽媽總是優雅、台灣媽媽卻是蓬頭垢面?六月從15坪飯店房間體悟出的「人生整理術」
-
2022-02-28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頭痛、耳鳴、月經量少...可能脾胃出問題!中醫師護胃指南,一次改善身體11大症狀
台灣人是出了名愛吃胃藥,不管是中藥胃散、西藥胃乳片,連出國都要買日本胃散回國分送親友。我曾經看過長輩用胃乳片來交朋友,街頭巷尾鄰居每天寒暄問候,都是在交換藥物。中醫護胃是巨觀,除了疾病本身,還兼顧到個人的問題,諸如工作壓力、情緒、生活習慣、居住環境等六淫七情的因素都列入考量。在了解脾胃病之前,先跟大家談談各年齡層常見的脾胃問題和發生原因?孩童(指18歲以下):濕疹、小兒地圖舌⒈濕疹濕疹,是一種過敏性的皮膚疾病,發生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食物、藥物、細菌、病毒、花粉、動物皮毛、陽光、冷熱等刺激因素而誘發。在中醫上認為和先天遺傳或免疫系統失調有關,而對於四周環境的適應,或平時飲食沒有適當的選擇,則使脾胃損傷,導致內生濕濁熱毒。小兒濕疹的問題正是出在脾胃功能不佳,而主要發生的原因為脾虛濕盛、不能運化水濕。皮膚症狀多以滲液、腫脹明顯,大多屬於特稟體質患者,也就是過敏性體質患者,常因飲食過多冰冷瓜果或冷飲所導致,所以要根治小兒濕疹,就必須要先顧好小朋友的脾胃,脾胃健則百病不生。臨床上多用六君子湯或藥膳四神湯予以治療,均可得到改善。⒉小兒地圖舌中醫有「舌為脾胃之外候」、「舌為心之苗」之論述。「地圖舌」大多發生在四歲以前的孩童身上,家長會發現家裡幼兒舌頭上類似地圖的不規則紋路。地圖舌出現和脾胃有很大的關係,多與脾胃的氣陰不足有關,所以有地圖舌的兒童一般也會出現食慾不佳、多汗、倦怠、乏力等症狀。在治療上以益氣養陰為主。常用方藥包含生脈飲或蔘苓白朮散。比較需要注意的是,幼兒普遍脾胃功能較弱,但因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步調,很多家長都會讓小朋友吃所謂的外食、速食,但其實食用過量的肥膩食物,容易運化不開而導致積滯,所以在日常飲食中,還是得多多注意孩童的營養均衡。青年期(19~29歲):腹瀉、便祕門診中也常見此年齡層病患,有因即將投考研究所面臨的課業壓力、有面臨求職時同儕競爭壓力、有男女朋友因求職或生涯規劃即將分隔兩地的情感壓力、有即將投入職場的適應壓力、有面臨與本科系興趣不同而欲轉職的壓力、有情侶初出社會同居生活習慣不同的壓力,他們不約而同都陷入蠟燭多頭燒、壓力爆表而導致腸胃功能失調的狀況。青年期在這個階段常出現的腸胃症狀是腹瀉、便祕,或是交替性的腹瀉與便祕出現的「大腸急躁症」。接著就是多數患者因為缺乏對此疾病認識,多半誤以為只是一般腸胃炎而延誤就醫,甚至有人誤把腹瀉當減重或排毒藉以維持體態,往往造成身體更大的消耗,直到影響生活後才來求醫。中壯年(30~59歲):頭痛眩暈、胸悶腹脹、疲倦、月經量少、血塊偏多等症狀中壯年族群中,在門診最常見是偏頭痛、長年頭痛的患者,而長時間觀察下來,我們也發現這些患者不單只有頭痛問題,絕大部分的患者還伴隨便祕的問題。如同前面有跟大家提過的,中醫認為脾主升清,當清陽不升、濁氣不降,就會出現頭痛眩暈、胸悶腹脹、疲倦等症狀,通常這樣的患者,會加入大黃或芒硝等用藥,把腸道裡面的宿便毒素清一清,結果宿便一清空,頭痛問題也一併解決了。此外,還有一些女性患者,主訴月經量少、血塊偏多,這類型患者的手腳一年四季都是冰冷的,再進一步詢問以後會發現,她們經常軟便,且經期前一週容易腹瀉,這就符合我們中醫所謂的脾胃氣虛。中醫認為脾胃乃氣血生化之源,當氣血生化來源變少了,也就是月經的原料變少了,當然月經量也會減少,所以基本上月經量少的患者,會酌以給予當歸芍藥散,或是歸脾湯等方藥,以強壯脾胃,增加氣血生化來源,如此月經量自然也會增加。老年人(60歲以上):耳鳴、口氣重濁「耳鳴」,是老年人因脾胃問題常產生的症狀之一,通常這些長輩到耳鼻喉科檢查,醫師都會說耳朵沒有器質上的問題。在中醫四診合參中就會發現,這類型的老年人骨骼較纖細、怎麼吃都吃不胖,前述提到清陽不升、濁氣不降就很容易引起耳鳴。所以這類患者會從脾胃開始做調理,針對耳鳴來改善,包含常用的益氣聰明湯,裡面就有一些腸胃性用藥。再者,很多老年人也會有口氣重濁,舌頭伸出時會發現舌苔厚,就像很多人會說的「老人味」,此時就常用龍膽瀉肝湯,或是小承氣湯、大承氣湯,把腸道的宿便做一次性的清空,慢慢地就會發現舌苔漸漸減少,舌頭逐漸恢復淡紅色,口氣問題也會得到改善。書籍介紹讓腸胃動起來:暖男中醫師教你順時養生術+養腸操,遠離胃痛、腹脹、便祕、食慾不振作者:郭大維, 王瑞玲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1/09/21作者簡介/郭大維現任扶原中醫體系總院長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所 醫學博士研究中國醫藥大學針灸研究所 醫學碩士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士高雄醫藥大學 復健醫學理學士主治專長內科:咳嗽、過敏、青春痘、睡眠障礙、腸胃疾患婦科:月經不調、更年期障礙兒科:過敏、體質調理、轉骨調理男科:性功能障礙、頻尿、攝護腺肥大針灸科:運動傷害、職業傷害、久年痠痛特殊治療:腦中風後遺症、顏面神經麻痺、坐骨神經痛症、退化性膝關節炎、椎間盤疾患累積性創傷症候群(媽媽手、腕隧道症候群、五十肩等)特種針法:針刀治療、眼針治療、筋骨針治療郭大維中醫師 FB:www.facebook.com/drtcmdavidkuo王瑞玲資深醫藥、美食記者,擁有25年以上的醫藥採訪經驗。著作《小毛病發現大疾病系列十本》、《愛,小吃》、《心臟回春術》、《骨科診治照護全書》、《不用餓肚子,5周瘦10公斤》、《顧好耳鼻喉,不怕恐怖病毒找上你》等書。經歷▸曾任《自由時報》、《大成報》、《民眾日報》、《臺灣時報》、《臺灣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等多家報社醫藥採訪記者▸曾任《柯夢波丹雜誌》影劇採訪編輯、凱信出版社醫藥叢書主編▸《BODY體面雜誌》醫藥專欄作家▸健康醫起來」節目主持人▸「實在不可思議」健康節目主持人與策畫▸高雄教育廣播電台、中廣流行網快樂廚房節目主持人▸國防部衛教講師王瑞玲醫藥美食記者FB:www.facebook.com/reallyjie520延伸閱讀: 別在晚上吃水果!中醫師陳旺全66歲「健檢零紅字」:做對4件事,順時養健康
-
2022-02-18 養生.聰明飲食
蔓越莓乾、芒果乾、水果脆片...這些零食,看起來健康,其實會傷身!
在大部分人的概念裡,水果等於健康食物,似乎只要加了水果的食物,如蔓越莓乾、蔬果脆片、手工果醬、水果優格、鮮果果凍、藍莓派、香蕉蛋糕看起來就會比較健康。但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因為大多數的水果加工製品並沒有你想像的健康。 水果蛋糕、水果餅乾、水果果凍等只有少量水果、大量麵粉、糖、油、色素、香料等食品添加物的食物不提也罷,因為一般人很容易意識到它不是健康的好食物;但對於蔓越莓乾、芒果乾、水果脆片等看起來「保持了水果原形」,吃起來「不甜」的水果加工製品,卻很容易被忽略,並誤以為是健康的好食物。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日常這些保持「水果原形」食物的營養吧! 大部分水果加工品一定看得到的成份:糖! 糖幾乎可見於所有「原形」水果加工品中,如果你了解水果的話,你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會這樣。水果是一種富含水份的食物,大部分水果含八到九成的水,番茄更是其中之最,我們常見的紅色大番茄水份含量高達94.5%。由於水是相當好的溶劑,可以溶解各種有機或無機的營養成分,故水份含量高的食物,在溫度適度的情況下(如室溫),很容易導致微生物快速大量繁殖,所以也容易使食物腐敗。 所以高水份含量的水果,要不就要用冷凍、冷藏等低溫方式來保存,要不就要靠乾燥、鹽漬或糖漬等方法來降低水活性,避免細菌的繁殖。因此那些存放於常溫下的果乾、水果脆片、蜜餞、水果果醬等水果加工製品,添加大量的糖也就是很正常的事了。 常見「保持水果原形」的水果加工製品1.果醬 果醬是把水果、糖和酸度調味劑等加熱熬煮而成的水果加工製品。儘管有些水果熬煮後會呈膠狀,但為了讓它看起來更濃稠,更好塗抹到麵包上,大部分果醬都會額外添加果膠或三仙膠等膠質成份;另外,為了增加風味,有些果醬還會添加濃縮果汁以及檸檬酸來調整味道。 一般我們在超市裡看到那種較貴、看得到水果原形的果醬成份大多是水果(如草莓果醬就是草莓)、濃縮果汁、檸檬酸、果膠等成份;便宜的果醬可能連水果都沒有,而是以果汁、香料等調味而成。舉例,Stella在超市看到某牌外觀清澈、看不到水果顆粒的便宜果醬,成份依序為麥芽糖、砂糖、葡萄汁、果膠、檸檬酸、香料、已二烯酸鉀(防腐劑)。根據食品法規食物成分需要由量多排到量少,故可見這種果醬不僅含大量糖(糖排在最前面兩位),還有更多添加物。 2.果乾 很多人會以為果乾應該是直接將水果曬乾就行,但事實上坊間的果乾大多會額外加糖,有些甚至還會添加植物油或其他食品添加物。 阿嬤時代的果乾~葡萄乾 葡萄乾是小時候很流行,吃來補鐵的果乾(註:實際上葡萄乾的鐵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多,因為100公克的巨峰葡萄也才含0.1毫克鐵,100公克的葡萄乾鐵也才含1.5毫克而已。)它的添加物在眾多果乾中算是最少的,拿起坊間所銷售的葡萄乾,你會發現成份表上多半只有葡萄乾和植物油(如葵花油)兩種原料而已,這應該是因為葡萄本身糖度夠高,所以不需要額外再加糖調味的關係。 來自歐美、女性最夯的果乾~蔓越莓乾 蔓越莓等莓類果乾由於本身偏酸,所以除水果和植物油外,多半還會加糖,有的還會添加果汁、檸檬汁等來調味。所以它的添加物比傳統的葡萄乾多。 新興果乾~芒果乾&番茄乾等 除上述兩種果乾外,近年來蠻流行芒果乾、鳳梨乾、番茄乾等傳統台灣水果製成的果乾。但這類果乾大部分都有加糖,如芒果乾、鳳梨乾等較乾的果乾;有的除了糖外,還會添加其他調味料。如番茄乾等濕度較高的果乾,舉例,Stella在賣場看到某牌番茄乾上面的成份寫了番茄、糖、鹽、檸檬酸、亞硫酸鈉(漂白劑)、已二烯酸鉀(防腐劑)等一大串。 3.水果脆片果乾一般不經油處理,所以質感偏軟,帶濕;水果脆片則經油處理,所以質感酥脆,一般很容易用手撥碎。水果脆片除糖外,還有油和鹽。所以在成份欄上除水果名稱(如蘋果、鳳梨、香蕉、菠蘿蜜)外,也會看到鹽、糖、油(可能寫著植物油或棕櫚油)等成份。 4.蜜餞 蜜餞的製作原理是利用糖來把水果的水分脫乾,利用高濃度的糖及糖的高滲透壓,讓細菌無法存活。一般蜜餞會先經前處理,把皮磨薄,或在水果上劃上幾刀,或削皮切塊讓糖鹽等較容易滲透到水果內部。而由於水果原料不容易保存,所以多半會使用食鹽、亞硫酸鹽或防腐劑來幫助原料的保存。最後,將水果用鹽漬及糖漬處理,最後再進行調味與乾燥。 所以蜜餞除水果外,還含糖和鹽(部分會有亞硫酸鹽或防腐劑);有些蜜餞還會添加其他材料,如添加蜂蜜、麥芽和檸檬酸等來調味,添加色素和香料來增添美觀與口感。所以不管是李子蜜餞、梅子蜜餞,或洛神花蜜餞、金橘蜜餞,在包裝上除了水果外都還可以看到糖和鹽兩個成份,部分蜜餞則會有更多的「料」。 如何選擇加工水果?坦白說水果還是吃新鮮的好,因為加工一定會破壞水果的營養。以上述水果加工品為例,由於它們多半經過脫水,所以維生素B和維生素C等水溶性營養素大多已流失掉了;另外,因製作與加工過程並未隔離空氣和陽光,所以脂溶性維生素A、E、K等或多或少會受到氧化和紫外線破壞而有部分流失。歷經加工後唯一能保留較多的就是礦物質(但因土壤貧乏,所以現代蔬果中的礦物質含量多半並不高),另外植化素和纖維大部分也都還能保留下來。 但由於上述水果加工品都含大量的糖與鹽,少部分還有油或其他添加物,基本上並非好的食物選擇。不僅容易造成肥胖(因果乾熱量高且很容易一次吃入過多份量),且因含大量糖分而對健康造成多方影響。所以水果還是以新鮮、整顆攝取的為好,即使是「看得到原形」的水果加工製品都不建議買來吃。 但如果真的要吃的話,新鮮果乾(上述第二項)會是較好的選擇(眾多爛選擇中較不爛的那種),水果脆片、果醬和蜜餞則最好還是不要吃。特別是糖尿病或有高血糖問題者,連新鮮水果都要適量攝取,上述含糖的加工水果製品就不宜吃了;而高血壓者最好別吃有糖又有鹽的蜜餞和水果脆片。 最後要提醒大家,在購買這類水果製品時,千萬不要太感性,太在意包裝質感,或太相信上面寫的真空乾燥、日光熟成、手工、健康或低膽固醇等行銷字眼,或認為高價一定品質好。而是要理性一點:買的時候習慣性先翻到包裝袋背後,直接看成份欄位及營養標示,了解一下它的熱量、含糖量多寡,看看它有哪些成分,添加了那些「料」,再來決定是否要購買喔! 作者簡介_Stella從事營養工作20年以上,曾任減肥中心、診所、美商公司及健康學習中心營養師,專精飲食營養、保健營養、減重等領域。 證照:中華民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考合格營養師;台北營養師公會會員。專長:減重/疾病/懷孕等營養諮詢、保健營養品諮詢、文章撰寫、訓練教材編寫、演講授課。 著作:《減肥新發現:不用算卡路里的減肥法》、《黃金比例好身材:營養師的纖體處方》、《抗病養生高免疫蛋》。 部落格:營養師Stella的減肥&營養部落格 延伸閱讀: 胸痛、頭暈、冒冷汗...5種人注意心肌梗塞易上身!3個保命方法馬上記起來
-
2022-02-15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打嗝、燒聲都可能是胃食道逆流?中醫師點名10症狀,搞懂腸胃生了什麼病
不少人會認為,當脾胃出狀況時就會有胃痛、腹瀉、腹痛、腹鳴等現象,其實脾胃所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以下這十種症狀,會時常發生在日常生活當中,但很多人卻不曾注意過,當這些日常的症狀開始跟以前不一樣時,請務必多加留意,因為很有可能代表你的脾胃出問題了。一、打嗝以中醫的角度來看,打嗝又稱「呃逆」,為胃氣上逆所引起的現象,像是吃太飽、吃太快、吃太多產氣的食物、情緒壓力等等,都有可能會造成打嗝,一般短暫且可以自然停止的打嗝,皆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如果是過於頻繁地打嗝且伴隨著胃部不適、咽喉灼痛、胸口悶痛感,很可能是胃部疾病所引起,例如胃食道逆流、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等。此外,腦部腫瘤、中風、頭部外傷等中樞神經出現問題的患者,甚至某些類型的癌症,都可能會出現頑固性呃逆,建議當打嗝停不下來時,應及時就醫,找出病灶對症治療。二、放屁中醫將放屁、排氣稱之為「矢氣」或「屎氣」。每一個人都會放屁,適量的放屁對身體是有利的,反映著體內的氣機通暢。郭大維院長指出,但如果出現以下這些放屁類型就需要多多留意,有可能是身體疾病的症狀:❶多屁在中醫認為,經常性的放屁並非是在排毒,而是腸道消化不良,或是腸道壞菌太多時所引起的。正常來說,一天的放屁次數在十四~二十六次皆屬正常範圍,若超過這個數字就代表多屁。當脾胃虛寒時,排氣會變多但不臭;若脾胃濕熱,排氣不但多且臭。基本上放屁次數過多,大多和腸胃功能有關,例如腸躁症、便祕等,都可能引起多屁的症狀。❷臭屁中醫認為,經常排臭屁,是腸胃較虛、消化不良,脾胃濕熱讓腸胃運化停滯所致。而大多數的屁是無氣味的,會有臭味的原因多來自於「硫化物」的成分,和日常飲食有相當大的關係。經常暴飲暴食、進食過多的燥熱食物,例如起司、紅肉等,這些黏膩難消化的食物,都會導致腸胃運作失常,也更容易造成難聞的屁味。此外要特別注意的是,當腸道發生病變,例如潰瘍、慢性發炎、腸道有出血,甚至惡性腫瘤等現象時,排出的屁味也會更加刺鼻。三、脹氣脹氣最常發生在吃壞肚子或吃到腐敗的食物、胃痙攣、腸絞痛等情況,但長期找不到原因,或是突然發生且無法緩解的脹氣問題,就要考慮其他病因的可能性,像是胃發炎、腸道感染,甚至是癌症等,都可能造成胃脹氣。就以大腸癌來說,腫瘤會阻塞腸道而導致腹脹,早期的胃癌通常也沒有太多症狀,大多以上腹部脹氣或消化不良等模糊症狀表現。四、便祕在中醫上認為,便祕大致有四種證型:❶腸胃燥熱:飲食不正常、吃過度辛辣、油膩的食物。❷陰寒凝滯:喜歡吃生冷食物。❸氣血不足:久病體虛,像是有糖尿病、急慢性腎病、腎發炎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❹氣機不通:久坐少動、情緒憂鬱、容易煩心者。大部分的便祕都可以透過飲食或生活習慣來調整,但當你的便祕型態伴隨著這些症狀,還是建議需考慮就醫,以免症狀惡化。五、腹瀉腹瀉在中醫裡面稱之為「泄瀉」,認為「泄瀉之本,無不由於脾胃」,可見腹瀉和脾胃的關係最為密切。腹瀉主要是由病毒、細菌感染所引起,原因包括食物不潔、食物中毒、食物寒涼、消化不良等。約有八成患者是屬於急性腹瀉,而慢性腹瀉致病原因比急性複雜,例如克隆氏症、潰瘍性腸炎、腸道感染性疾病,甚至是大腸癌、小腸吸收不良等病症,都可能有長期腹瀉且排便帶血,甚至還有體重下降或貧血等症狀。急性腹瀉是指,一天之內腹瀉超過四次,且持續超過三天、甚至是兩個星期都未能緩解,患者可能會有脫水的現象,尤其是發生在身體比較虛弱的年長者及幼童時,要更加留意,恐會有大量脫水,甚至產生休克的情況發生。而慢性腹瀉則是,腹瀉情況超過兩個月都未有改善,且體重有明顯下降或貧血的情況發生。六、腸鳴腸鳴又稱叫腹鳴,是指腸動有聲。中醫認為,若鳴響在胃部,是為中氣不足、胃腸虛寒;若腹中腸鳴如雷,多為風、寒、濕、邪,以致腸胃運作紊亂所致;腹內有腸鳴聲,會有腹脹、胃腸功能傳導減弱所致。有些人的肚子動不動就咕嚕咕嚕叫不停,肚子餓也叫,不餓也叫,每當在重要場合或安靜的場所都會讓人瞬間尷尬。當腸內好菌、壞菌、菌體失調而產生大量氣體,使腸胃內容易產生幅度過大或異常移動時,就會出現「腸亢進」,也就是腸鳴的現象。短暫的脹氣腸鳴不大會被視為疾病,但若腸鳴次數增多、聲音增大且伴隨其他不適,如腹痛、腹脹或食慾低下等,或是腸鳴時間超過一個月以上,就可能表示有腸胃發炎的症狀,最好安排檢查,排除是否有長息肉、腫瘤等疾病。七、厭食中醫厭食稱之為「納呆」,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調所致,也是一種進食障礙。厭食可分為三種證型:❶脾氣胃虛型:通常患者精神較差、臉色枯黃、拒食、易出汗、舌苔薄白,稍微進食,糞便呈稀薄或含有不消化的食物殘渣。❷積滯不化型:通常患者形體偏瘦,食之無味,也沒有食慾。❸胃陰不足型:通常患者容易口乾舌燥、皮膚乾而無光澤、大便乾燥、舌苔少且偏紅,不喜歡進食。一般會從疏肝解鬱進行調理,並加以調理脾胃,都可以獲得很大的改善。當自己或是身邊朋友有以下症狀時,就可能要警覺有厭食的發生:①突然開始挑食。②明明沒吃多少東西,卻突然開始劇烈運動。③吃完東西就開始催吐。④體重極速劇減。⑤注意力不足、情緒焦慮。⑥過度在意自己的體重變化。八、暴食上面提到的厭食,暴食行為障礙也是飲食失調的一種疾病,中醫認為的暴食是屬「脾胃濕熱」夾帶肝鬱體質。所謂暴食的定義是指,無法控制過度的飲食行為,診斷準則包括:①無法控制自己進食(包含份量)。②過度進食後會有強烈的罪惡感,並用激烈的補償性行為避免體重增加,如催吐、服用瀉藥、灌腸等。③以上行為在一周內出現兩次以上,並持續三個月就可能有暴食的傾向。在治療上除了緩解焦慮的情緒,同時一併改善因暴食所引起的脾胃失調,著重在健脾利濕、疏肝理氣。九、燒聲、久咳不癒一般來說,沙啞或是咳嗽,很多人的直接反應都會認為是支氣管發炎,或者是肺部出現問題,但其實排除掉肺部疾病的因素,有些腸胃問題也會造成喉嚨沙啞或久咳不癒等現象,最常見的就屬於胃食道逆流。通常由胃酸引起的咳嗽症狀,往往會伴隨著喉嚨卡卡以及胸口灼熱感,躺下時症狀更加劇。十、大便出血以中醫的觀點來看,便血也稱之為下血。有些患者便血情形有一段時間,但卻一直認為是痔瘡所引起的現象,忽視了便血的警訊。若以初步的出血顏色來做簡單的判斷,痔瘡出血的顏色多為鮮紅,而腸胃道出血或是腫瘤所造成的出血顏色,因為在腸胃道停留的時間較長,所以往往會偏暗紅色,甚至為黑色,但並不代表鮮紅色的血便就都是痔瘡所引起的。若腫瘤的位置靠近肛門處時,也會排出鮮紅色的血便。當出現便血症狀時,若伴隨著腹痛或大便形狀改變時,最好可以盡快的安排就醫檢查。書籍介紹書名:讓腸胃動起來:暖男中醫師教你順時養生術+養腸操,遠離胃痛、腹脹、便祕、食慾不振作者:郭大維, 王瑞玲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1/09/21作者簡介郭大維/現任扶原中醫體系總院長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所 醫學博士研究中國醫藥大學針灸研究所 醫學碩士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士高雄醫藥大學 復健醫學理學士主治專長內科:咳嗽、過敏、青春痘、睡眠障礙、腸胃疾患婦科:月經不調、更年期障礙兒科:過敏、體質調理、轉骨調理男科:性功能障礙、頻尿、攝護腺肥大針灸科:運動傷害、職業傷害、久年痠痛特殊治療:腦中風後遺症、顏面神經麻痺、坐骨神經痛症、退化性膝關節炎、椎間盤疾患累積性創傷症候群(媽媽手、腕隧道症候群、五十肩等)特種針法:針刀治療、眼針治療、筋骨針治療郭大維中醫師 FB:www.facebook.com/drtcmdavidkuo王瑞玲/資深醫藥、美食記者,擁有25年以上的醫藥採訪經驗。著作《小毛病發現大疾病系列十本》、《愛,小吃》、《心臟回春術》、《骨科診治照護全書》、《不用餓肚子,5周瘦10公斤》、《顧好耳鼻喉,不怕恐怖病毒找上你》等書。經歷▸曾任《自由時報》、《大成報》、《民眾日報》、《臺灣時報》、《臺灣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等多家報社醫藥採訪記者▸曾任《柯夢波丹雜誌》影劇採訪編輯、凱信出版社醫藥叢書主編▸《BODY體面雜誌》醫藥專欄作家▸健康醫起來」節目主持人▸「實在不可思議」健康節目主持人與策畫▸高雄教育廣播電台、中廣流行網快樂廚房節目主持人▸國防部衛教講師王瑞玲醫藥美食記者FB:www.facebook.com/reallyjie520延伸閱讀: 秦老闆的當鋪故事:92歲老太太,用4件「傳家之寶」教我的人生智慧
-
2022-02-12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媽開腎結石手術卻心跳停止,為了救命可能終身洗腎!面對醫師你該怎麼做?一位醫師的親身體悟
在醫療現場,病人與醫師其實是種以苦難相連的生命共同體。面對無法重來的醫療歷程,可以如何做得更好、避免併發症?郭漢崇醫師將一張張病歷,化為一則則故事;「以病為師」,道盡他身為外科醫師對生命的深刻體悟。編按:慈濟醫療法人副執行長暨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主任郭漢崇行醫超過30年,一位站在第一線的外科醫師省思:手術併發症,真的無法避免?一旦發生併發症,又該怎麼辦?如何面對病人、家屬的責難?當自己、家人成為病人,是怎樣的心情?32年前,郭漢崇離開臺大醫院到花蓮慈濟醫院任職。在這裡成為第一線的泌尿科專科醫師,負責東部地區民眾泌尿系統的健康。當然郭漢崇手邊也累積許多困難病例,沒有辦法推辭,也無法將他們往臺北送,必須親自面對病人,一一的解決病痛。〈一起把媽媽救回來〉「郭醫師你聽我講,你真的不能太忙,你一天開那麼多刀,怎麼有辦法顧每一個病人呢?以後要改進知道嗎?」秀美上氣不接下氣的對我講了這些話,我緊握著她的手跟她說:「我知道了,你安心,我一定會好好的把你治好,你安心喔!要加油。」我慢慢退出病床旁邊的急救圈,讓外科加護病房的醫師和護理人員靠近秀美,他們繼續對秀美實施該有的治療。給她氧氣,在她的右頸部插上中央靜脈輸液管線,並且注射大量強心劑、碳酸氫鈉,以及氯化鈣,來穩定她的酸中毒和心跳不穩定。就在大家手忙腳亂穩定秀美的生命跡象時,我注意到病床旁邊的生命徵象記錄器顯示, 秀美的心跳愈來愈快,每分鐘高達一百四十幾下,但心跳的強度卻愈來愈弱,而且不時出現不整脈 ,以及不正常的心臟收縮。血氧濃度也從剛來急救室的百分之九十,漸漸下降到百分之八十五、百分之八十。我馬上告訴外科急救室的陳醫師說:「可能要插管比較安全。」於是陳醫師囑咐護理人員準備氣管插管。怎麼會突然間就停止心跳?我們幫秀美打了鎮定劑方便插管,突然間,心跳就變得亂跳起來,出現心室顫動和心搏過速的現象。這顯示心臟即將進入無法代償,接下來就會造成心跳停止,病人會因而死亡。陳醫師立即將氣管內管插好。這個時候心跳戛然停止,記錄器上心跳成一直線。一群人立即將病人的衣服拉開,開始實施體外心臟按摩。強烈的胸部擠壓按摩聲在空氣中瀰漫著,大家屏住呼吸、非常緊張。一旁的心搏復甦器、電擊器也已經準備好了,壓了一分鐘,看心跳還是沒有恢復。因此,急救室的醫師立即施予心臟體外電擊。當高伏特的電流傳過秀美的心臟以及身體,她的整個軀體跳了起來,心臟跳了幾下又停止。於是醫師們只好再輪流進行體外心臟按摩,並且按照一定的時間注射強心劑和碳酸氫鈉,來穩定酸鹼平衡,讓身體裡的細胞維持恆定。我在一旁看著急救室的醫護人員急救了大概五分鐘,心頭一涼,怎麼會這樣?但是我必須撐下去。所以我一個人走到外科急救室外,對秀美的丈夫和小女兒說:「情況很不樂觀,秀美剛剛心跳停止,我們正在急救中,不知道能不能拉得回來。」秀美的丈夫神情非常倉皇,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嘴唇顫抖。他拉著我的手說:「郭醫師,怎麼會這樣子?剛剛從電腦斷層室檢查回來,一路上我握著她的手還是溫暖的,怎麼會突然間就心跳停止呢?你一定要救救她,你要救救她。」我點點頭說:「我們一定會盡力,你放心,在這邊坐著休息一下,通知孩子們趕快過來陪一下媽媽,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最後一面,但是我們一定會盡力。」就這樣,我逃離了與秀美先生和她女兒見面的現場,回到外科加護病房,並且參與秀美的急救工作。急救進行了十五分鐘,當陳醫師放開手,發現秀美的心跳回來了,而且非常強。我握住秀美的手,心中默默的禱告著:「秀美你要撐下去,旁邊的我們都在努力著,病房外面有你的先生,還有在路上趕來的女兒們,他們都會陪著你一起渡過這個難關,你要堅強撐下去。」我不知道秀美能不能聽到我心中吶喊的這幾句話,但是看著記錄器上她那強而有力的規則心跳,我漸漸的安心,秀美應該有機會可以活下去了。病人第二次進行腎造瘻取石術這是發生在2018年1月的一個星期二。秀美是我的老病人,她在2017年5月,曾經因為右側腎結石到門診,我幫她進行了經皮腎造瘻手術,將她的結石拿得很乾淨。此後,秀美因為有一些風濕性關節炎以及C型肝炎,同時在院內的風濕免疫科以及外科接受進一步治療。秀美的身體十分硬朗、個性活潑,住在臺東成功的小鎮;她喜歡交朋友,參加地區的社團活動,是一個非常好動的中年婦女。因為住在成功,不方便常常來花蓮返診,所以當秀美在去年一月回到門診追蹤檢查時,赫然發現她的腎臟又長出另外一顆結石。而這顆石頭伴隨著腎臟輕微的發炎,讓她常覺得右腰有點痠痛。秀美因為自體免疫的疾病和治療的關係,腎功能不是很好,所以她很擔心這顆結石會造成她腎臟出口阻塞而影響腎功能,因此,她到我的門診,希望能夠像以前一樣用手術方式取出結石。經皮腎造瘻取石術在泌尿科醫師而言,是例行的手術方式。由於結石太大,無法使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或是經尿道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來處理。所以,必須從腰部,在超音波指引下先做造瘻,再從這個造瘻口取出結石。這種手術是每位泌尿專科醫師應該要會,而且做得很好的。不過這種手術也潛藏著一些可能的併發症。例如,病人如果有出血傾向,凝血功能不佳,手術後可能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出血;或是病人有細菌性的腎盂腎炎,在沒有控制好的時候,就貿然接受手術,手術當中可能會使細菌擴散到全身,而引發細菌性敗血症。當然手術當中也可能因為麻醉或其他的因素,導致一些併發症,這些都是我們可以預防,但是不希望發生的。雖然如此,手術做多了,還是難免會碰到一些併發症。不過在手術之後,仔細觀察病人狀況,給予適當的治療,其實併發症都可以很快解決,不會產生嚴重的後遺症。腎臟結石手術卻心跳停止,少見且不妙就在秀美從急診室的電腦斷層檢查送回外科加護病房,大家開始準備幫她做緊急處置的時候,她居然發生了心跳停止的嚴重狀況。這種心跳停止的狀況,可能是來自於出血後,大量輸液所產生的心肺功能代償失調;第二個可能是大量且快速的輸血,造成電解質不平衡,所引起的心臟跳動不穩定,而產生的心跳停止。不過,當心跳停止的時候常常會造成全身血液循環受到影響,造成嚴重缺氧、組織壞死,加深酸中毒的危機。雖然在第一時間有氣管插管輸送氧氣,以及體外心臟按摩和電擊,讓心臟功能恢復了過來。但是十五分鐘的缺氧,卻使得腦部血液循環受到影響。我們檢查了秀美的瞳孔,發現已經兩側都放大,對光沒有反應,我心裡暗叫一聲:「不妙!」但看著她強而有力的心臟跳動,又不禁期望秀美還是有機會可以活下去。畢竟一個腎臟結石的手術,造成這樣子的心跳停止的後果是非常少見,而且不應該發生的。但是既然已經走到這個地步,我們就必須全力搶救。此後的十四天,我與秀美和她的家人成為生命共同體,我們一起努力搶救秀美,把她從鬼門關裡拉回來。在這十四天的奮鬥過程當中,每一天都像一年那麼的長,每一分鐘都讓我們的內心交戰,受盡了苦難。但回想起來,卻是無比的甘甜。夢裡都在問,到底哪裡沒注意到?姊妹倆聽到媽媽有這種劇烈的變化,都非常震驚,也無法接受。在加護病房外面見到我,姊姊劈頭就一直逼問我,「為什麼會這樣子?」我耐心的把整個治療過程,還有可能的發生情形說明了一遍,其實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病情會急轉直下。一般的情況都是可以控制,但秀美突然的心跳停止,卻讓我們措手不及,也無法了解真正的原因。現在只能就所知道的狀況趕緊補救,並且盡量補足我們可以修復的地方,期待狀況穩定,能夠讓她存活下來。妹妹珮玟倒是非常冷靜,她聽完我講的話後跟我說:「郭醫師,媽媽那麼相信你,我相信她一定很有自信。我也相信你一定是她可以依靠的人,我會堅定的支持你對媽媽所做的一切治療。請你放心,也請你要注意保重身體。因為你不能累倒,你一累倒,媽媽就沒有人可以依靠了。請你務必要好好休息,這樣才會有精神仔細的照顧媽媽。」聽了珮玟這一番話,我心裡其實非常慚愧。我們一定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做得不對。時間過得很慢,每一分、每一秒,我們都在擔心秀美的身體有劇烈的變化。但是秀美的心跳卻非常穩定,血壓沒有什麼變化,倒是腹脹的情形愈來愈嚴重。那一夜我無法成眠,累到閉一下眼小睡一番,夢中老是夢到秀美腎結石手術的過程,到底什麼地方我們沒有注意到?決定打開後腹腔找出真正的出血點我思考了從手術後一直到此時生理的狀況變化,深覺再這樣拖下去不是辦法。因為很多時候,最重要的搶救時間點若錯過了,可能就來不及。我跟秀美的先生、女兒商量,我覺得真正的出血點還是沒有止血,再加上大量的出血以及大量的輸血,使得全身的血液凝固因子不足, 這時候最重要的是趕快找到出血點,加以止血。而這個手術必須打開後腹腔,而且手術的時候可能要拿掉她的腎臟。因為出血點既然是因腎造瘻管所造成的,要止住出血點,就非得把腎臟拿掉不可。不過秀美的腎功能並不是很好,從手術病情變化、心跳停止之後,到現在腎臟的尿都沒有出來,很可能將來必須要終身洗腎。但為了要救命,我們非得要下這個狠招不可。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不論外科醫師如何決定,我們並沒有把握這個手術一定能挽回她的性命。但我跟秀美的女兒講:「如果我們不做這個手術,秀美應該是救不回來。但若勇敢的冒險,開進去把腎臟拿掉,找到出血點趕快修補,才有機會讓她不再出血,而且挽回她的生命。」這時秀美的先生不知道怎麼辦,女兒卻支持我,她說:「郭醫師,我們全家都相信你,你做的決定,我們會支持。縱使媽媽真的救不回來,我們也不會怪你,但請你在最適當的時候就去做吧!」其實在下這種決心的時候,我並沒有把握。我也跟外科李主任商量,李主任並不是很贊成這個作法。但他認為,如果我覺得該做的時候,他會支持,也會過來幫忙,真的有什麼狀況再做處理。我內心一直交戰著:做、不做、做、不做。心裡想著,萬一開刀進去時遇到無法挽回的大出血,很可能秀美就會死在手術臺上;萬一拿掉腎臟,找到出血點暫時止住了,可能秀美的身體狀況還是逐漸變差,最後依然挽回不了她的生命……開刀進去,我必須要負最大的責任。但是不開刀進去,難道救不回來,我就不用負責了嗎?這種抉擇對一位外科醫師,尤其是當初造成出血的醫師而言,真的是非常難以決定。當然,最後我還是把秀美送上手術臺。我們備妥了血漿、血小板,很快的開刀進去,隨後一塊塊的拿掉大棉紗,整理傷口內部,觀察繼續出血的部位。手術過後,我心中的大石頭終於落地。秀美左邊腎臟的功能是否能恢復,尚不得而知。但救命要緊,腎臟壞了可以洗腎;而生命若沒了,就沒有任何可能。我在手術房外告訴秀美的家人這個好消息,秀美應該有機會活下來。珮玟高興的抱了我,她說:「謝謝你,郭醫師,我就知道你會做正確的決定,謝謝你救了媽媽一命。」此後,秀美還繼續在加護病房裡面觀察,腹腔內的引流血液迅速的減少,從每天引流出五、六千毫升的血液,剩下兩、三百毫升的帶血腹水,後腹腔的傷口復原的也很快,秀美的情況終於趨於穩定。「我都有看見你陪著我。」手術後第十二天,因為腹部傷口可以關閉了,所以外科李主任在最後一次進到手術房,將她腹部的傷口做局部的清創,然後縫上人工網膜。因為長期腹脹的腹壁筋膜無法完全關閉,太過於勉強的關閉腹壁,很可能會使筋膜再裂開,所以使用人工網膜做一個中置物,使其逐漸纖維化形成新的腹壁。至此,秀美的手術終於告一段落。在第一次手術之後的第十四天,秀美終於拔掉氣管插管,在確定血氧沒有問題後,終於可以讓她清醒過來。記得秀美清醒過來看到我在床邊,看了很久。我問她:「你還記得我嗎?」她點點頭說:「當然記得你,我也知道這些日子來,你經常在我身邊。你們不要以為我真的睡著,我都有看見你陪著我,一直鼓勵著我。我就是這樣子,在你們的鼓勵下,堅持活了下來。」這一番話我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她在夢境中所感受到的景象。但是我深信,在旁邊陪著她的時候,她是有點反應的。有時候她的手指會動一下,有時候我在跟她講話的時候,她會皺著眉頭或是動一動她的臉部肌肉,或許她是在潛意識裡真的看得到我們吧!延伸閱讀:「終於輪到我了,我是一個癌症的患者。」知名泌尿科醫師罹癌後體悟:歷經麻醉、切片...才意識到「生病」是如此痛苦書籍介紹與苦難同行:這些年病人教會我的事作者:郭漢崇出版社:發光體出版日期:2021/01/27作者簡介郭漢崇醫師,現任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主任暨慈濟大學醫學院泌尿科教授、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副執行長,為國際知名的泌尿醫學專家,排尿障礙治療的權威。在Expertscape專家排行中,肉毒桿菌素的治療位居世界第一。所帶領的團隊積極推動臨床、教學及研究,排尿障礙臨床暨研究成果豐碩,榮獲第二十二屆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銀獎的殊榮,讓醫療荒原花蓮,成為臺灣唯一、世界知名之排尿障礙治療重鎮。臨床尿路動力學經驗超過30年,發表超過550篇研究論文,編寫排尿障礙及尿失禁相關之教科書及單行本超過20冊,如《功能性泌尿學》、《臨床泌尿學》、《實用尿路動力學》等,也撰寫醫療科普及醫療人文書籍如《尿尿小事學問大》、《涓涓人生》、《上人與我:那些年我們在慈濟的日子》、《這些年我們一起寫下的故事》等。延伸閱讀: 胸痛、頭暈、冒冷汗...5種人注意心肌梗塞易上身!3個保命方法馬上記起來
-
2022-02-11 養生.聰明飲食
雞蛋、胡蘿蔔、菠菜...營養師揭密:想吃葉黃素護眼,第一名食物是它!
近年來,因為3C產品的普遍與便利,讓很多人都加入了低頭族的行列,或瀏覽網頁、或看小說、影片,或在社群媒體上與他人互動…在這樣的環境下使得護眼營養素「葉黃素」成了當紅炸子雞。(連我那愛看YouTube影片的姪子房間桌上,都有他老媽的愛心白板,上面寫著:兒子,記得每天吞一顆葉黃素啊。) 葉黃素(Lutein)之所以被稱為護眼營養素是因為它可以吸收紫外線中的藍光,保護眼睛視網膜免於紫外線的傷害,故葉黃素又被暱稱為「吃的太陽眼鏡」。現代人雖然因為怕曬黑,且窩在室內的多、曬太陽的較以前少,但使用3C產品的時間卻多了非常多。由於3C螢幕和LED照明的光譜中藍光比例特別高,導致藍光對眼睛傷害的問題較陽光的傷害只高不低,因而讓葉黃素成了近幾年來保健市場的新興巨星。 在開始介紹這個當紅護眼營養素前,先讓大家猜一猜,下面食物,那些葉黃素含量比較高? 答案揭曉…上次所列的食物中,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含量最高的前三名分別為菠菜、地瓜葉和南瓜,你猜對了嗎? 在這裡Stella將上面所提到的這幾種蔬果,依照它們的葉黃素&玉米黃質含量(每100公克含量)由高排到低:菠菜(12.2毫克)>地瓜葉(2.6毫克)>南瓜(1.5毫克)>綠花椰菜(1.4毫克)>胡蘿蔔(0.67毫克)>蛋(0.3毫克)>柳丁(0.13毫克)>番茄(0.12毫克)>高麗菜(0.03毫克) 從這個排列次序中,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外表看起來黃色或橙色的食物,其葉黃素含量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高,反倒是看起來蠻平凡的綠色蔬菜含量卻不低。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會讓植物呈現黃、橙色的植物色素不僅有葉黃素,還包括玉米黃質、α-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β-隱黃素等,它們都屬於一個叫做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的家族。所以黃、橙色的蔬果僅代表它們富含類胡蘿蔔素,但不見得是葉黃素。 類胡蘿蔔素:暖色系(黃、橙、紅)植物的化妝師!儘管葉黃素,有個「黃」字,但並非黃色蔬果就富含葉黃素。賦予大部分植物黃、橙、紅顏色的是一群稱為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家族的植化素,這個家族共有600多個成員,只有約50種會出現在美式飲食中,而其中只有14種能被人體所吸收。這之中大家較耳熟能詳的有6種:α-胡蘿蔔素(α-carotene)、β-胡蘿蔔素(β-carotene)、葉黃素(lutein)、玉米黃素(zeaxanthin)、β-隱黃素(β-cryptoxanthin)和茄紅素(Lycopene)。 類胡蘿蔔素依化學結構上的差異(有無含氧)可分為兩大種,一類稱為胡蘿蔔素(carotene),常見成員包括α-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和茄紅素,主要會讓植物呈橘、紅色。另一類稱為葉黃素群(xanthophyll),包括葉黃素、玉米黃質和β-隱黃素,主要會讓植物呈現黃色。 我們常見的彩色蔬果中,橘色的胡蘿蔔主要含的是胡蘿蔔素,包括β-胡蘿蔔素、α-胡蘿蔔素,葉黃素含量很低;而芥藍菜、菠菜等綠色蔬菜則是含大量的葉黃素群,如葉黃素、玉米黃質,β-胡蘿蔔素含量則不高。番茄的類胡蘿蔔素含量則較特別,除大量的茄紅素外,其他類胡蘿蔔素含量極微,所以番茄可說是茄紅素的最佳來源。 類胡蘿蔔素的功能 1.具備維生素A的功能:類胡蘿蔔素家族中有三個成員能夠轉換為維生素A。它們分別是α-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和β-隱黃素,故當我們攝取含這三個營養素的食物時,能獲得維生素A的保健功能,包括促進皮膚黏膜健康、幫助視覺正常、提升免疫等。 2.抗氧化:在植物身上,類胡蘿蔔素具有抗氧化功能,在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過程中扮演抗氧化、保護植物的角色。所以很多綠色植物本身富含類胡蘿蔔素,但因為平日被葉綠素的綠色遮掩住,所以看不出來。必須要等到秋天,植物停止製造葉綠素後,這些黃橙色的色素才會顯現出來,這也是為什麼秋冬樹葉會慢慢變黃/橙的原因。正也因為這的道理,所以很多深綠色蔬菜的黃色色素(如葉黃素)也會被葉綠素所遮蓋,因此看起來綠油油的一點也不黃,但卻富含護眼的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喔! 3.過濾光線:類胡蘿蔔素家族成員具有特殊化學結構(共軛體系)可吸收陽光中的可見光,保護植物免於陽光的傷害。這些類胡蘿蔔素吃到體內時,也可吸收光線保護我們的皮膚和眼睛。由於眼睛中唯二存在的類胡蘿蔔素就是葉黃素和玉米黃素,所以這兩個營養素又被稱為護眼營養素。 4.疾病預防:研究顯示富含類胡蘿蔔素的飲食(不包括β-胡蘿蔔素)明顯可降低肺癌,還可保護血管、預防心血管疾病;另外,富含茄紅素的飲食則可降低攝護腺癌。 認識護眼營養素:葉黃素&玉米黃素!類胡蘿蔔素家族中有兩個家族成員對眼睛很重要,他們就是葉黃素和玉米黃素。 我們之前有提到類胡蘿蔔素會吸收光線,這一點對保護眼睛很重要。因為我們要看見東西需要有光線,但光線中的一些可見光,如藍光因具備高能量,會傷害眼睛。若把眼睛比喻成相機的話,水晶體就好比相機的鏡頭,視網膜就好比底片。光線從水晶體(鏡頭)進入眼睛,最後在視網膜(底片)上呈現影像,在這個過程中有兩個地方最容易受到光線的傷害,一個是水晶體,另一個就是視網膜。 當長期暴露在紫外線(或含高比例藍光的3C用品)下,會使水晶體變混濁,造成所謂的白內障。另外,光線也可能傷害視網膜,及視網膜上視覺最敏銳的部分~視網膜黃斑。所謂視網膜黃斑指的是位於視網膜中間的一個區域,這裡聚集了20萬個感光細胞,負責視覺敏銳的部分,如閱讀或精密工作所需視力。若黃斑結構受到破壞時,會嚴重影響視力,此時我們所看到的影像中心部位會變暗或扭曲,而僅能看到物體輪廓、無法看清其中心部分的細節。(事實上,黃斑區之所以叫做黃斑就是因為它是黃色的,而它之所以呈現黃色,就是因為它含有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等可過濾藍光的黃色色素。) 而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的食物或營養品之所以對眼睛好,就是因為它可以保護水晶體和視網膜黃斑。很多流行病學資料或臨床研究都發現,攝取富含葉黃素和玉米黃質的飲食或補充品,可增加眼睛中黃斑色素的密度,保護眼睛對抗視網膜黃斑退化。另外,這樣的飲食也可降低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MD)的風險,並較不容易發生白內障。 Q:哪些食物含護眼營養素較多? *蔬果是葉黃素和玉米黃素主要來源,而蔬菜含量高於水果! 類胡蘿蔔素是由植物所製造,所以主要的來源會是我們日常的蔬果,五穀根莖類或魚貝海鮮類等其他類食物含量並不多。而相較於蔬菜,水果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含量偏低。水果中最高的是柿子每100公克有0.8毫克,隨便一個深綠色蔬菜的含量可能都比它高。因此,比較好的食物來源是蔬菜類。 *深綠色蔬菜是補充葉黃素和玉米黃素最好的選擇! 由於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屬於黃色色素,α-胡蘿蔔素和β-胡蘿蔔素則是橙色色素,所以黃色蔬果葉黃素含量會較多一點,橙色蔬果(如胡蘿蔔)則α-胡蘿蔔素或β-胡蘿蔔素會比較多,但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含量則不見得會多。但大體而言,食物中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含量較高的是綠色、特別是深綠色蔬菜。 附圖是Stella整理的「常見食物的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含量圖」(註),大家可發現,含量最高的是羽衣甘藍(雖然台灣不常見這個蔬菜,但它含量超高,不放它直接跳到第二名的菠菜實在是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啊>_<),其次則是菠菜和芥蘭菜葉。從圖中大家可發現含量較多的幾乎都是深綠色蔬菜喔。另外,同樣是蔬菜,深色蔬菜的護眼營養素含量會較淺色多,例如綠花椰菜每100公克有1.4毫克,白花椰菜則僅有0.03毫克。 (註)上述食物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的資料來自SELF NutritionData網站(這個連結裡有1000項含量最高的葉黃素&玉米黃素食物資料,不過因食物的加工方法不同,故同個食物可能有多個數值。例如菠菜有生的資料,也有冷凍切碎後水煮瀝乾的資料,並且還有分有加鹽和沒加鹽的資料…等等,因此光是一個菠菜就有至少5個不同加工方法處理後所測得的葉黃素和玉米黃素資料喔) Q:一天要吃多少護眼營養素才夠? 目前並沒有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的建議攝取量,但根據大部分近幾年來所做的研究顯示,每天攝取10毫克葉黃素和2毫克玉米黃素就可從中獲取健康益處。另外,之前哈佛大學曾做過一項研究,顯示每天攝取6毫克葉黃素可降低43%的黃斑退化風險。因此葉黃素的一般建議攝取量為每天6~30毫克。換句話說,在每日蔬果579飲食中,只要參考附圖,挑2~3份吃富含葉黃素和玉米黃質的食物大概就可滿足身體每日的需求。 Q:護眼營養素要怎麼吃才對? 由於類胡蘿蔔素家族是屬於脂溶性營養素,其吸收需要脂肪的幫忙,最好和富含油脂的食物一起吃。基本上只要少量,約3~5公克脂肪就足以幫助食物中類胡蘿蔔素的吸收,因此富含葉黃素的食物只要和三餐一起吃就沒有問題。 而如果你是在兩餐間吃的話,可考量加點油一起吃效果會比較好,例如若當沙拉吃的話,不妨加一小匙油,或加點瘦肉和蛋同時吃,或和牛奶打汁吃,利用蛋和牛奶等食物本身所含的油脂幫助葉黃素的吸收。 另外,來自食物的類胡蘿蔔素會和食物基質結合在一起,所以經過切割、打碎、均質化、加熱等步驟會增加它的生物可利用率喔。 總結來說,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對眼睛健康來說的確很重要,特別是在保護視網膜黃斑上。因為白內障目前有手術可替換人工水晶體(為小手術,僅需15分鐘即可完成),但視網膜黃斑若發生病變則是沒有方法可治療,而僅能從平日保養與預防做起。但在這裡還是要跟大家提醒,葉黃素或玉米黃素的護眼功能是透過吸收藍光來保護眼睛。換句話說,它就像太陽眼鏡一樣可保護、預防眼睛免於光線的傷害,但也和戴太陽眼鏡般,無法治療已有的白內障和黃斑病變。 所以吃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可保護、預防眼睛損傷,避免白內障和視網膜黃斑疾病的發生,但對於已經有這些疾病的人,僅能避免其繼續惡化,而無法治療。所以,葉黃素和玉米黃素是「護眼」的營養素,而非「治療眼睛」的營養素喔! 作者簡介_Stella從事營養工作20年以上,曾任減肥中心、診所、美商公司及健康學習中心營養師,專精飲食營養、保健營養、減重等領域。 證照:中華民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考合格營養師;台北營養師公會會員。專長:減重/疾病/懷孕等營養諮詢、保健營養品諮詢、文章撰寫、訓練教材編寫、演講授課。 著作:《減肥新發現:不用算卡路里的減肥法》、《黃金比例好身材:營養師的纖體處方》、《抗病養生高免疫蛋》。 部落格:營養師Stella的減肥&營養部落格 延伸閱讀: 為何日本媽媽總是優雅、台灣媽媽卻是蓬頭垢面?六月從15坪飯店房間體悟出的「人生整理術」
-
2022-02-05 養生.運動健身
久坐肥胖、腰痠疲憊...印度瑜珈冠軍推薦:3動作促進血液循環,辦公室也能做
最近我忙著寫下一本書,所以和大多數在辦公室工作的人一樣,久坐成了不得不的日常一景,這樣長時間坐著不動的感覺讓我想再次與大家分享辦公室瑜珈的妙處!是否常常工作到一半就覺得到處都緊緊卡卡的,身體又重又累?瑜珈可以快速解決你的久坐副作用,瑜珈既簡單又快速,讓你的放鬆品質短時間內達到最高,促進血液循環,讓身體再次活躍起來。 一直坐著對健康有害,但沒有瑜珈墊怎麼做瑜珈? 當你一進辦公室開始工作時,是不是就全心投入、一頭栽進去了呢?在坐下來工作很長一段時間之後身體感覺如何呢?最近我經常一個人在辦公室裡用筆電工作,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因此深刻理解久坐的副作用。 當我們長時間坐著時,體內循環逐步降低,例如關節、脊椎和大腦當中的血液流動和體液循環減慢,這些體液負責多種功能,如運輸氧氣與營養物質、清除廢物以及循環荷爾蒙和化學物質。坐在椅子上幾個小時也會對腰椎造成不必要的壓力,過度拉伸中上背部、胸部及臀部過度縮短——最終導致頸部、肩部和下背疼痛。 當我在辦公室坐太久,想要好好地伸展一番時,我隨時都可以打開瑜珈墊鋪好開始練習,可是並非每個人都可以在工作場所自由的拿出瑜珈墊練習瑜珈啊!但是我又清楚了解,當我們的身體在電腦前坐太久會變得多痠痛緊繃。但沒有瑜珈墊如何在辦公室練習瑜珈?這就是為什麼我要為那些在辦公室度過漫長的一天的上班族,創造完美的辦公室瑜珈——至少在你的電腦桌前嘗試練習2到3個動作,完全不需要額外的設備,你可以隨時隨地練習! 工作時適度休息!起身動一動有益於健康 久坐與多種健康問題有關,如高血壓、肥胖和身心問題。如果你整體健康沒有什麼大礙,也盡量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那麼你可能會有的小病小痛問題,就是因為久坐造成的上背部、肩頸部緊張。 我試著盡可能避免這種情況,所以當我打字打太久時,會試著讓我的身體休息一下。幸運的是,我從事瑜珈教學,讓我有機會根據身體需求安排合適的練習。因此,根據我自己的練習經驗,我想與您分享這個簡單但重要的辦公室瑜珈。這個練習包括配合吸氣、吐氣的連續動作、伸展和扭轉,藉此連接你的心緒、呼吸和身體,短暫休息,練習瑜珈會幫助你立即恢復精神奕奕、頭腦清醒。即使工作逼得你不得不維持久坐的生活型態,但辦公室瑜珈仍然能讓你在工作日保持身體柔軟和身心快樂。 Let’s start ! 這個迷你簡易版的辦公室瑜珈,是完全無壓力的練習,只要坐在辦公椅上練習,不需要瑜珈墊或瑜珈褲,就能幫助你的身心全天感受到精力充沛。這個簡易的練習目的在創造頸部、肩部、臀部和腿筋的空間——所有的動作都不會流汗!不用特別換衣服就能夠直接進行練習,如果可以的話,可以脫掉高跟鞋以及任何可能會限制你活動範圍的緊身外套。 1.鷹式|Eagle Arms 【練習方式】可以選擇站姿,或是坐在椅子前緣的舒適位置,雙腳平放在地面上,保持脊椎中正,吸氣同時將雙臂向外展開,吐氣,將手臂在胸前交叉,給自己一個大大的擁抱,放鬆肩膀,為頸部創造空間,雙手繼續往前延伸像要碰到另一隻手的指尖樣,同時感覺你的上背部、肩部和頸部兩側放鬆延展的感覺。試著保持10次緩慢而深長的呼吸,然後換邊練習。 2.腰轉式(椅子輔助)|Twist Variation 【練習方式】坐在辦公椅上,背打直,雙腳紮實的放在地上。吐氣,溫和地向右側扭轉,握住扶手和椅背,每一次的吸氣,都感受上半身往頭頂方向向上延伸,每次吐氣都再扭轉更深一些,停留在你覺得舒服的扭轉深度,繼續保持深呼吸,視線看向右肩。保持臀部平均坐在椅子上,避免其中一邊膝蓋跑到另一邊膝蓋前方,停留5到10次呼吸,然後輕輕解開,回到起始坐姿停留3次呼吸,然後換邊扭轉。 3.頸部伸展|Neck Stretch (1) 坐姿,雙腿交叉,脊椎打直,頭擺正,雙手自然在膝蓋上。 (2) 吸氣時,肩膀打開,挺胸,然後頭緩緩倒向左側。左耳盡量靠近左肩。此時只有脖子動,身體其他部位不動。停留5個呼吸,感覺右側脖子的伸展。 (3) 吸氣時,將左手掌放在頭上,利用左手的重量幫右側脖子肌肉更深層伸展。 (4) 吐氣時,將下巴轉向左肩,手掌輕輕按壓,伸展脖子右後方的肌肉。停留5個呼吸,感覺肩膀右後方與上背部的深層伸展。慢慢回到步驟1的姿勢,然後換另一邊練習。 【NG動作】 一、 上半身保持端正,不要往前傾或往兩邊倒。 二、 脊椎應該挺直,不要聳肩。 如果你可以在上班時間空出幾分鐘來練習這些超簡單的動作,你的身體將會感謝你!你可以在更健康、更快樂、更沒有壓力的輕鬆狀態下度過一天!如果你想要多加一些練習,在練習完這些動作之後,嘗試做5分鐘的坐姿冥想或是閉眼練習深呼吸。希望你還喜歡辦公室的超簡單瑜珈!別忘了在工作時適度休息,動一動、伸展一下,別忘了規律練習會讓效果更好! 戶外瑜珈|雙十國慶晨光瑜珈 初秋早晨,帶著瑜珈墊,在藍天綠地的教室, 湖邊朝陽陪伴,跟隨著身體的自然律動,啟動雙十圓滿能量。 超連結: https://go.ssy.tw/2NByqGW 作者簡介_Master Sujit KumarMaster Sujit Kumar,五歲開始修習瑜珈,參加多項瑜珈比賽獲獎無數,至今仍是印度Bihar州立瑜珈比賽蟬聯6次冠軍紀錄保持人,在26歲創辦索莉雅太陽瑜珈(Sujit-Sauryayoga),立志推廣瑜珈這門古老科學,希望藉由超過15年的教學經驗帶給全家男女老少身心靈平衡健康的生活。「Sujit老師的3分鐘神奇瑜珈課」專欄文章列表 延伸閱讀:「陳小春老婆」應采兒自己買母親節蛋糕、訂餐廳...為何不生氣?從應采兒「自我感動法」看出婚姻成功關鍵
-
2022-01-26 新聞.健康知識+
一天該喝多少水?「飲料、湯」可取代水嗎?營養師教你判斷:你喝水喝夠了沒
或許你曾聽過每天要喝八大杯水(一杯為240cc)的說法,這是因為每消耗1大卡熱量約需要1cc的水,故以2000大卡飲食估算,約需八杯水,但實際上,因為我們每天可從食物獲得約1000cc的水。你是否周遭有的朋友幾乎不太喝水,讓你心裏很好奇不是說喝水很重要嗎,這樣也可以嗎?你是否曾看到有的朋友手裡總是拿著一個超大罐子裝的水,走到哪喝到哪,對方還會告訴你每天要喝好幾千cc的水才夠?你是聽過有人因每天喝好幾千cc的水,最後導致水中毒住院?你是否看過新聞報導「某年輕人夜跑中暑,引起橫紋肌溶解」、「某老人家曬太陽未多喝水,引起熱衰竭」等;甚至還有醫生提醒說「水喝太少易引發缺血性中風」!水究竟有什麼重要,為什麼我們非得每天喝它?而到底我們每天該喝多少水才夠?聽說每日要喝八大杯水,如果喝不到八杯水又會怎樣呢?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水這個對身體來說非常重要的營養素吧^_^水很重要,不只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更是水做的! 在古典名著紅樓夢裏,賈寶玉說道「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事實上,不管女人、男人都是水做的,因為水分是人體最大的組成成分,約占我們體重55~70%。嬰兒是體水含量最高的族群,老人最低,男性(55~63%)則略高於女性(50~60%),所以不僅女人是水做的,男人實際上比女人還「水噹噹」。多喝水多健康,認識水的功能!水和醣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一起並列為人體所需六大營養素,它也是人體含量最多的營養素。以一個75公斤的男性為例,各營養素在身體的占比中,水佔了60%(45公斤),剩下的40%中,脂肪佔了一半(15公斤),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加起來佔了另一半(15公斤)。水在人體內扮演很多重要功能,這主要是來自其獨一無二的化學和物理特性。例如水具有極性,所以很多化合物均可溶於水;水的比熱很高,要改變它的狀態需要相當大的熱能,所以水可以調節體溫。下面是水在人體內的一些重要功能:1.調節體溫(散熱、防中暑)我們所攝取的食物熱量只有四成左右能轉化給細胞使用,高達六成都是以熱的型式浪費掉。身體所產生的這些熱會透過心血管系統運送到表皮(也就是皮膚),透過排汗來帶走。每蒸發1公升的汗水,約可從皮膚及附近組織帶走600大卡的熱量。故透過出汗&汗水的蒸發,讓我們可將過高的體熱散掉,避免體溫持續升高而抑制身體酵素系統的作用,也避免了夏天中暑的發生。流汗之所以可以調整體溫是因為當身體熱能增加時,附近組織的水會吸收過剩的熱能,透過皮膚毛孔蒸發掉。由於水的高比熱特性,讓液態的水變成氣態蒸發掉的過程會帶走大量熱能。熱量被帶走溫度自然得以下降,這也是為什麼流汗時,若吹來一陣風,汗水蒸發後會讓我們備感涼爽舒服的原因。夏天常見的「中暑」或「熱衰竭」等問題,講白一點就是身體因無法充分散熱而造成的熱傷害。由於水分是散熱的關鍵,故缺水就成了夏天引起中暑、熱衰竭等問題的主因之一。2.幫助廢物排除由於大部分的人體代謝廢物都是水溶性物質,而即便是脂溶性廢物,也會在肝臟幫助下,轉變成水溶性再藉由尿液排出體外,所以水分可說是人體排除廢物的重要運送媒介。3.其他水對於人體的重要功能.潤滑&避震:水不能被身體所壓縮,所以可作為關節和膝蓋的潤滑液;另外還可作為脊髓和胎兒(羊水)的避震器。.維持細胞機能:水對身體細胞來說非常重要,體水三分之二的是分布在細胞裡。水的存在可產生液體壓力,讓細胞能膨脹起來、成形。另外,水也是很好的溶劑。基本上,細胞生存與執行生理功能所需的氧氣、能量(葡萄糖)及各種營養與材料(如胺基酸、脂肪、各種離子等)都可在細胞內的含水環境中獲得,而細胞代謝廢物的排除也是靠水的幫忙。.維持血液容積:血漿(動脈、靜脈、微血管、淋巴)約佔體重5%,水的存在確保身體可維持適當的血液容積。當脫水2%時血液濃度會升高,脫水至10%時血液容積會明顯減少而導致循環不足。所以夏天也是腦心血管相關疾病好發季節,千萬不可輕忽。.作為良好溶劑、參與生化反應、運送營養素:水分子的極性構造讓它不僅成為許多化合物的溶劑,也參與了很多生化反應,並成為人體很好的運輸媒介。不僅身體的代謝廢物需要靠水來運送,水溶性的營養素也需要靠水來幫忙。.維持滲透壓、電解質濃度:由於水可以自由進出細胞膜,透過離子和水,讓身體得以控制細胞內外與身體各個區間的水量,和電解質的濃度。高蛋白飲食所減輕的重量中有大半是水!你或許聽過使用吃肉減肥(高蛋白質減肥或無醣飲食),短期內就可減輕好幾公斤體重。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高蛋白飲食會產生很多蛋白質代謝廢物(如尿素);此外,這類飲食因缺乏醣類使得脂肪無法完全燃燒,而會產生酮體等脂肪代謝廢物…這些來自蛋白質和脂肪的代謝廢物都需要靠身體消耗大量水來將它們排除,因此採用此類飲食會產生脫水利尿效果。(要記得人體約有五到六成的水分,60公斤的人隨便脫個5%的水就有3公斤,這也是為什麼體重會減輕很快的原因啊>_<)因此,使用高蛋白飲食減肥,所減輕的體重中有大部分都是水。這也是為什麼體重可能減輕三五公斤,但尺寸的改變看起來卻像只減掉兩三公斤而已。此外,這類減肥飲食在停止使用後,體重很快就會恢復。其實這也不能叫做復胖,因為這可能只是脫水利尿行為停止,水分又回到身體的緣故。到底每天要喝多少水?或許你曾聽過人可以幾週(視身體儲存的脂肪量而定)不吃東西仍可存活,但只要幾天不喝水就會死亡。聽起來感覺水好像比其他營養素還重要,但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因為我們身體或多或少可以儲存一些營養素以備不時之需,但人體並沒有儲存水分的地方,所以只要缺乏時間一長(還是看環境,在沙漠中沒有水可能一天就會死亡)就會導致死亡。認識身體的水分平衡機制!身體水分的來源(攝取量)主要有三:直接喝的水/飲料、食物中的水,以及身體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水;消耗水的地方(消耗量)主要有四:皮膚蒸發流失、肺部呼吸流失,尿液排出及糞便排出。基本上,這兩者需維持平衡,也就是每日身體所獲得水分量=排出的水量。Q1.為什麼有些人很少喝水也不會怎樣呢?!或許你曾聽過每天要喝八大杯水(一杯為240cc)的說法,這是因為每消耗1大卡熱量約需要1cc的水,故以2000大卡飲食估算,約需八杯水。但實際上,因為我們每天可從食物獲得約1000cc的水(新鮮食物本身就富含水,水果水分約介於80~90%間,蔬菜多半超過>90%;肉類雖然水分較蔬果少,但也有65~75%間),醣類、蛋白質和脂肪在新陳代謝過程會產生約350cc的水,所以基本上只要每天額外喝入1000cc的水或其他液體,就可滿足身體水分平衡的需求。這裡的1000cc可以是水,或飲料或湯。這也是為什麼你周遭中可能有些朋友,你很少看他們在喝水但卻不會缺水的原因。Q2.每天要喝多少水才夠?每天的水到底要喝多少,沒有一個絕對的固定值。基本上,我們所需的水量是依照代謝活性與環境而定,但由於環境、飲食生活作息每天都不同,所以所需要的水分也會跟著改變。最簡單的判斷方法視可參考體重而定。嬰幼兒、小孩因新陳代謝較大人高,所以水的需要量比較高:嬰兒每公斤體重約需要110cc的水,兒童則為40cc。影響成年人飲水量最大的因素是環境溫度,例如處在22℃環境下時每公斤體重約需22cc的水,但在38℃時每公斤則需要38cc的水。透過傾聽身體的聲音來調節飲水量!其實你不需要太擔心自己到底水喝得夠不夠,因為我們神奇的身體會自行調節營養素的吸收。以水為例,身體會透過多種荷爾蒙的回饋抑制機制,加上滲透壓感受器等來調控身體水分的平衡。所以你只要用心觀察身體反應,就知道水分夠不夠。你可以透過觀察:A.是否口渴。口渴是人體脫水的第一道警訊,當水分攝取不足時,身體會通知大腦讓你產生喝水的需求。由於人體失去體重1%以上水分就可定義為脫水,但要到脫水1~2%時才會開始感到口渴、疲倦等症狀。所以當你出現口渴症狀時代表身體早已有脫水問題,因此感到口渴時務必盡快補充水分喔。B.排尿次數與尿液顏色。一般而言若有正常飲水的話,4小時約可累積240cc的尿量,故一兩個小時跑一次廁所都算正常,但若整個早上都不想上廁所就代表水可能喝太少了。另外,正常的尿液為淡黃色,若尿色較濃或有惡臭都是水分攝取不足的警訊;反之,若尿色清如水則代表水喝得太多。最後要提醒大家,若在短時間出現水分大量流失,例如在炎熱高溫下長時間活動,或從事激烈或長時間運動(如慢跑)時,除補充適量的水分來預防脫水及中暑等熱傷害外,別忘了也要補充電解質喔。最簡單的電解質補充法為飲用運動飲料或含鹽的番茄汁,或也可以在水中擠些檸檬,加入微量鹽巴來補充鈉鉀氯等離子。 汗水蒸發才能調節體溫!排汗之所以可以調節體溫,關鍵在於汗水的蒸發。所以如果流了很多汗,但汗水是流到臉、頸或背部,或是被衣服吸收掉,而非蒸發掉的話,體熱散掉相當有限,體溫並不會降低太多。所以想要透過流汗降溫,最好的方法是處在通風處,或使用扇子等工具來促進汗水的蒸發,而非拿毛巾猛擦汗水。另外,在潮濕的氣候下,因空氣中含水量已飽和,故汗水較不容易蒸發。這也是為什麼風雨欲來前的濕熱氣候,會較大晴天的乾熱氣候更令人感到悶熱不舒服的原因。在此狀態下,會因汗水無法蒸發,使體溫無法有效降低,而引起急性的熱傷害,也就是中暑。所以在潮濕悶熱的氣候下,更要做好防中暑的措施。例如盡量避免在早上10點到下午2點陽光最強的時候出門;出門時戴帽子、撐傘、穿長袖,避免陽光直接曬到皮膚上使體溫上升;留意水分的補充並盡量讓汗水蒸發掉。而在活動時間較長、較激烈時或流汗過多時,除了補充水分外,還要留意補充鈉、鉀等電解質。作者簡介_Stella從事營養工作20年以上,曾任減肥中心、診所、美商公司及健康學習中心營養師,專精飲食營養、保健營養、減重等領域。 證照:中華民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考合格營養師;台北營養師公會會員。專長:減重/疾病/懷孕等營養諮詢、保健營養品諮詢、文章撰寫、訓練教材編寫、演講授課。 著作:《減肥新發現:不用算卡路里的減肥法》、《黃金比例好身材:營養師的纖體處方》、《抗病養生高免疫蛋》。 部落格:營養師Stella的減肥&營養部落格 延伸閱讀: 換掉浴室門口的腳踏墊,竟能讓家中產生大改變!日本達人的「家事減法術」,讓8成家事都不用做了
-
2022-01-22 養生.人生智慧
「李安老婆」連生孩子都不通知李安!林惠嘉的人生哲學:不對別人說我希望,只對自己有期望
李安背後重要的推手:妻子林惠嘉李安在成為國際知名導演之前,曾過著6年失業的生活,這期間生活所有支出,都是由妻子林惠嘉負責,也被大家稱為「李安背後重要的推手」。由女人負責家中所有支出,這樣的生活型態在台灣或許很少見,卻也是因為有如此無悔付出的妻子在背後支持,李安才得以踏上國際舞台,成為台灣之光。對一般人來說難以想像的這份支持,林惠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卻很謙虛地說:「我沒有支持他,我只是不管他。」不管面對什麼樣的關係,林惠嘉都認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除非是青梅竹馬,否則大部份人認識另一半的時候,對方都已經定型了,有什麼好改的呢?」也因此她非常尊重李安當時堅持成為導演的夢想。羊水破了,獨自一人開車到附近醫院待產不只在李安失業的6年間,她挑起養家的經濟重擔,李安成名後,林惠嘉更是幾乎一個人扶養孩子,最好的例子就是孩子出生的那一刻。當時李安和林惠嘉結婚後長期分居兩地,李安在紐約忙著完成學業,林惠嘉則在伊利諾讀書。一天半夜,林惠嘉感到羊水破了,竟獨自一個人開著快沒油的車,到附近的醫院準備待產。醫生問她要不要聯絡老公,她回答:「不必。」醫師又問要不要聯絡友人,她還是回答:「不必。」生活中常常經歷到的失望,其實都來自於對別人的「期待」從養家、生孩子到養孩子.家裡的重擔都似乎落在了林惠嘉身上,不管是夫妻哪一方靠一己之力支撐整個家庭,應該都會不堪負荷,更別說心中更可能會出現不平衡的心態,不過對獨立的林惠嘉來說,她卻沒有這樣的想法,「我不會對別人說,我希望你怎樣怎樣,我只對自己有期望。」生活中常常經歷到的失望,其實都來自於我們對別人的「期待」,我們時常認為很多事是別人的責任,是「應該」要做的,卻沒考慮到對方的處境或想法,對於期待的落差讓雙方漸行漸遠,最終讓關係破裂。林惠嘉不管對於先生或孩子,都抱持著不改變的作法,對於教養她曾表示:「我沒辦法當直升機媽媽或虎媽。」這樣一份完全的尊重,或許才是維持任何關係的關鍵。面對妻子多年以來無怨無悔的付出,李安從沒將其視為理所當然,他在第二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時,激動不已地在台上致謝妻子:我的妻子叫林惠嘉,我們結婚30年了,我愛你!」足見李安對於林惠嘉多年來背後默默的支持,懷有無盡的謝意與愛意。當另一半需要幫忙的時候,要盡自己的力量相互扶持李安曾自曝自己是「怕老婆」的人,「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怕老婆,大概是老婆講的話常常是對的,如果真的很生氣,我通常是不說話,我們從來不吵架。」他接受中國節目採訪時,被主持人問道:「現階段你最大的幸福是什麼?」李安回答:「我太太能夠對我笑一下,我就放鬆一點,我就會感覺很幸福。我做了父親,做了人家的先生,並不代表說,我就很自然地可以得到他們的尊敬。你每天還是要來賺他們的尊敬,你要達到一個標準,這個是讓我不懈怠的一個原因。」許多人在進入婚姻之後,就將對方的付出看輕了,好像因為成為了夫妻,所以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但李安與林惠嘉的婚姻給我們做了最好的示範,當另一半需要幫忙的時候,要盡自己的力量相互扶持,因為人生並不是任何時候都一帆風順,而兩人在一起的意義,就是當對方生命中的支柱。對於另一半的付出,我們則要永遠放在心上,有人願意無條件為自己付出,就是世上最真摯的一種情意。延伸閱讀: 換掉浴室門口的腳踏墊,竟能讓家中產生大改變!日本達人的「家事減法術」,讓8成家事都不用做了
-
2022-01-22 養生.聰明飲食
沙拉油、豬油、橄欖油、椰子油... 營養師告訴你:什麼時候該用什麼油?
大豆油(或稱沙拉油)、豬油、橄欖油和椰子油是四種平日生活常見食用油脂,前兩者是在我們祖父母時代就很常見的傳統用油,後兩者則是近幾年廣告詞中常和健康掛鉤的油脂。到底哪種油脂比較好?平日煮菜的話到底用什麼油比較適合?不同的油脂又該怎麼用比較好呢?這次就讓我們來讓認識一下這四個生活常見油脂吧! 富含的是「飽和脂肪酸」,還是「不飽和脂肪酸」? 不管是哪種油,油脂都是由甘油和脂肪酸所構成,所以一個油品是否耐高溫、室溫下會呈液體還是固體,或營養價值好壞,主要看的就是它的脂肪酸組成。基本上,油品中所含的飽和脂肪若比較高的話在室溫下會呈固態,不飽和脂肪含量較多者在室溫下則會呈液態。所以從外觀上我們就可以大致看出大豆油、豬油、橄欖油和椰子油這四個常用油脂中,呈固態的椰子油和豬油飽和油脂含量較高;呈液態的大豆油和橄欖油則是不飽和油脂較高。 富含飽和脂肪的油脂基本上比較耐高溫烹調,但由於飽和脂肪攝取過多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所以在大部分的人眼中,富含飽和脂肪的豬油等動物油脂對心血管健康比較不好。但鮮少人注意到同樣是飽和油脂,椰子油的飽和脂肪酸可是比豬油還高呢:豬油約含40%的飽和脂肪酸,但椰子油的飽和脂肪酸含量超過90%,為豬油的兩倍多,更是一般植物油的6~8倍(註:一般植物油飽和脂肪僅含11~16%)。 大豆油、橄欖油和大部分的植物油所富含的是不飽和脂肪酸,所以在室溫下會呈液態,但儘管如此,不同來源的植物油,其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種類也不同。例如橄欖油、苦茶油等所富含的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而大豆油、葵花油等一般植物油大多含的是「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舉例,橄欖油中的脂肪酸中有高達88%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而大豆油中72.5%的脂肪酸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雖然對心血管健康較好,但也容易受到氧化破壞,故高溫烹調容易引起油脂變質,而有致癌風險。 解析常見油品的脂肪酸與營養價值~ 我們攝取食物是為了從食物中獲得營養,來維持身體的健康,故我們可透過下面四點來評估自己常用油脂是好還是壞: 1.是否含有人體必需脂肪酸,亞麻油酸和次亞麻油酸? 2.是否含有益腦、心、血管健康及抗發炎作用的ω-3脂肪酸? 3.此油脂富含的是容易導致膽固醇上升的飽和脂肪酸,還是具保護心血管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 4.此油脂中有無其他附帶的營養素,如維生素、植化素等可帶來額外的健康效益。 圖一是大豆油、豬油、橄欖油和椰子油這四種常見油脂的脂肪酸組成與營養素分析,當你就上述幾個點來評估這四種油脂時,你會獲得下面結論: 1.必需脂肪酸方面:椰子油必需脂肪酸含量很低,橄欖油必需脂肪酸含量也不高,反而是大豆油和豬油比較好。 2.ω-3脂肪酸方面:椰子油完全沒有,橄欖油含量很少,而大豆油的ω-3脂肪酸量較豬油多一點。 3.飽和脂肪酸方面:椰子油含量最多,豬油其次,橄欖油和大豆油較少。 4.其他營養素方面:橄欖油維生素E最多,豬油維生素A最多。 故若從上述這四點來看,便宜的大豆油似乎最好,豬油好像也不錯,反而這幾年很夯的橄欖油和油品新貴「椰子油」,其價格和性能並沒有成比例。怎麼會這樣呢?為什麼結果和我們所「聽說」的不一樣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大家要先了解兩個油脂營養觀念: 1.ω-6和ω-3脂肪酸都是對身體健康很重要的脂肪酸。特別是很多現代人常見的慢性病,包括過敏、自體免疫疾病、心臟病、老年癡呆、癌症等都與發炎有關。慢性發炎性疾病主要則是和ω-6/ω-3比值失調有關。 我們日常飲食中的食物和食用油脂大多富含ω-6脂肪酸,僅少數食物如深海魚、亞麻仁油或核桃才富含ω-3脂肪酸。所以雖然大豆油含的ω-3脂肪酸是四種油中較多的,但因為它本身的ω-6脂肪酸也很高,所以並無法改善ω-6和ω-3的比值;而儘管橄欖油ω-3脂肪酸含量不高,無法抗發炎,但因它主要含的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油酸」,屬於ω-9脂肪酸,故攝取橄欖油並不會影響ω-6和ω-3的比值。 2.不管「理論上」某油脂含那些好的脂肪酸或那些營養素,但在人類社會裏油脂主要還是用來烹調食物,所以從「現實面」來看,選擇料理用油的關鍵在於此油脂在高溫烹調下是否能保留住它的好脂肪和營養素。所以除非你習慣直接吞食油脂(如涼拌),否則在談油脂中有哪些好脂肪前,你該先考慮的是煮菜該用什麼油才對! 煮菜該用什麼油才對? 由於油脂主要用於烹調食物,所以在購買油脂時,除了考慮油脂的營養與脂肪酸種類,還需考慮兩個因素:1.油脂的穩定度 2.油脂的發煙點(Smoke point) 油脂的穩定度 油脂變質主要是因「氧化」(接觸空氣中的氧或暴露在陽光中)所致。油脂氧化時而產生所謂的「自由基」,自由基若攻擊到細胞會導致細胞死亡、進而影響組織器官的功能,若傷及DNA則可能導致基因突變,而可能引發癌症。一般的情況下,身體會用抗氧化劑來中和掉自由基,避免它們對身體造成傷害,這也是為什麼抗氧化劑常會和抗老、防癌劃上等號的原因。 油脂的氧化主要是發生在脂肪酸中的雙鍵位置,所以雙鍵越多的脂肪就越容易被氧化破壞,因此不含雙鍵的「飽和脂肪酸」較含有雙鍵的「不飽和脂肪酸」穩定;而同樣為不飽和脂肪酸,含一個雙鍵的「單元不飽和脂肪」會較含多個雙鍵的「多元不飽和脂肪」穩定。舉例,同樣為18個碳所構成的脂肪酸,含兩個雙鍵的「亞麻油酸」氧化速率比含一個雙鍵的「油酸」快了約30倍,含三個雙鍵的「次亞麻油酸」則比「油酸」快了80倍。 總結來說,從油脂的穩定度來看,選擇富含「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如椰子油和豬油>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的橄欖油>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大豆油和一般植物油。 油脂的發煙點 基本上,你所購買的油脂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越多則越容易被氧化;溫度越高,氧化速度就越快,故食用油平日最好儲放在遠離熱源(如瓦斯爐)的陰涼處。但即使你油脂儲放得當,料理時油脂還是會面臨到加熱的高溫問題。 當油脂被加熱到一定溫度時,油脂會被分解為甘油和游離脂肪酸,此時油脂會開始冒煙、變質、裂解成刺激性的小分子化學物質並產生自由基,進而危害身體健康...而這個讓油脂開始冒煙的溫度就稱為該油脂的「發煙點」(或翻譯為冒煙點)。所以,在選擇烹調用油時宜依照個人烹調習慣,來選擇發煙點適合的油品。大體上,油品的發煙點會受到該油脂原料本身的脂肪酸組成,以及油脂的提煉加工程序而影響。 油脂的提煉與加工程序(如精製)會影響成品的發煙點! 我們日常所食用的植物油主要提煉自果實、果粒或種子。提煉油脂的方式簡單來說可分為機械壓榨,和用有機溶劑萃取兩種。一般果實類的油脂(如橄欖油、椰子油)主要會採機械壓榨的方式取油,所以有時你會看到這兩種油會特別在油品前面加上「冷壓初榨」的字眼。果粒或種子可用機械壓榨的方式取油,也可用有機溶劑來提煉,如芝麻油、花生油和油茶油等。 一般機械壓榨出油量較少,它的優點是可保留較多植物本身的營養素,但這個優點往往也是它的缺點,因為這些「雜質」的存在會讓油脂的品質不穩定,容易酸敗,成品發煙點較低,且無法長期保存。故我們日常所購買的那些桶裝、便宜的植物油多半是用有機溶劑萃取方式來提油,且會進行精製流程來除去油脂中的游離脂肪酸、維生素、植化素等「雜質」。油脂精製後可提高其發煙點,讓原本不耐高溫的油脂可煎煮炒炸,且讓油脂賣相更好、不易敗壞,可保存更長的時間。 舉例,未經精製的紅花籽油的發煙點約在107°C(僅能用於涼拌或水炒),未精製的大豆油的發煙點約在160°C左右(可水炒、中小火炒),但經過「精製」後,精製的紅花籽油發煙點可達266°C,大豆油可達238°C,所以儘管理論上大多數植物油都不耐高溫,不適合大火炒或煎炸,但你在大賣場的買的油都標示著可煎煮炒炸,一油用到底,這是因為它們都是精製植物油的緣故。 精製油vs.非精製(或冷壓初榨)油脂! 透過溶劑萃取、脫膠、脫色、脫臭等油脂精製過程,可除去油脂中的雜質(這些雜質也包括油脂中所含的天然營養素),讓油脂變得很純淨(幾乎只剩下脂肪這個熱量)。它的優點是便宜、可耐高溫烹調,可保存較長時間。 僅用機械壓榨的油脂則剛好相反,保留了較多原料本身所含的天然營養素,使用這類油脂除獲得身體需要的脂肪酸外,還可獲得額外的營養。但缺點就是發煙點可能不高,而僅適合涼拌、水炒、或小火快炒。 而在油品市場上很夯的冷壓初榨橄欖油,主要是因為它富含的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ω-9脂肪酸),所以不會影響ω-6和ω-3的比值,且較一般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油品能耐高溫。另外,因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屬於有益心血管健康的好油脂,再加上冷壓初榨的橄欖油含多酚及其他來自橄欖果實的營養素,使得橄欖油這幾年來一直在市場上飽受消化者的喜好。 圖2整理的常見油脂的發煙點,以及什麼樣的烹煮習慣適合用那些油品。大家可依照烹調方法來選擇適合的料理用油。基本上,從健康的角度來看,還是建議大家平日宜盡量以低溫方式來料理食物,例如涼拌、水炒或小火炒,因為這樣不僅可盡量保留住食物本身的營養,也較能保留住油脂中的營養。如需要用大火或煎炸時,則建議換成發煙點較高的油脂。 總結來說,如果你用的是煎、炒、炸等高溫的烹調方式的話,就不用管哪個油品比較營養、健康了,直接選購一個發煙點高的油品就是了;如果你使用的是涼拌、蒸、煮等較低溫的烹調方式,則可考慮選用保留較多營養的冷壓初榨油品,或現代人比較缺乏的富含ω-3脂肪酸的油品。 作者簡介_Stella從事營養工作20年以上,曾任減肥中心、診所、美商公司及健康學習中心營養師,專精飲食營養、保健營養、減重等領域。 證照:中華民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考合格營養師;台北營養師公會會員。專長:減重/疾病/懷孕等營養諮詢、保健營養品諮詢、文章撰寫、訓練教材編寫、演講授課。 著作:《減肥新發現:不用算卡路里的減肥法》、《黃金比例好身材:營養師的纖體處方》、《抗病養生高免疫蛋》。 部落格:營養師Stella的減肥&營養部落格 延伸閱讀: 換掉浴室門口的腳踏墊,竟能讓家中產生大改變!日本達人的「家事減法術」,讓8成家事都不用做了
-
2022-01-20 養生.抗老養生
發炎就是大腦病變的開始!聽手機、吃麵包...劉博仁醫師點名6大促發炎習慣,你可能天天在做
發炎是一切大腦病變的開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從2004年2月號《時代雜誌(TIME)》封面以「發炎」(inflammation)為「神祕殺手」(secret killer)為題之後開始,大多數疾病都會探討與發炎的關聯。紅、腫、熱、痛是急性發炎基本反應,但是慢性發炎如同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腦部疾病也是如此。還記得之前提過腦部裡頭有膠細胞,膠細胞又細分成星狀細胞、寡樹突細胞、微膠細胞、室管膜細胞;其中的微膠細胞類似白血球巨噬細胞,其功能是保護腦組織,但是如果微膠細胞或是星狀細胞啟動了特殊發炎反應,可能會產生無聲的神經發炎(neuroinflammation)反應,如果沒有及時修復讓發炎持續發生,反覆持續釋放的發炎激素是會造成大腦一發不可收拾的災難。舉例來說,一旦發生腦中風或是腦外傷,包圍在血腦屏障BBB的星狀神經細胞會發炎破損,導致保護大腦的血腦屏障發生通透性改變,最後造成腦漏(leaky brain);同時微膠細胞會啟動發炎反應,釋放大量發炎激素,如此雙面夾攻,神經發炎的連鎖反應就此展開。剛剛提到的是腦內直接的中風或外傷導致的發炎,大家應該可以理解;但是腦外的因素會影響到腦內發炎嗎?答案是肯定的。例如當身體遭受到感染、毒素汙染、自體免疫攻擊等因素時,這些狀況也會造成體內大量的發炎激素以及過量自由基反應,然後透過直接或間接方式穿越血管、血腦屏障BBB、迷走神經,甚至是室周區域(circumventricular organs,是大腦內部一塊具有豐富血管但缺乏完整血腦屏障的結構),同樣可以啟動微膠細胞的發炎反應,最後慢慢破壞腦神經系統。所以這個血腦屏障BBB非常重要,如果任何原因導致了BBB破損,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研究發現,肥胖、運動不足、空汙、壓力、失眠、腸道菌相失衡、荷爾蒙及內分泌失調,甚至是電磁波等,都會導致BBB滲透性改變,進而引起神經發炎。2016年英國腦神經影像專家維瑞爾•卡索拉羅(Valeria Calsolaro)在《阿茲海默失智期刊(Alzheimers Dement)》發表了阿茲海默症患者腦神經發炎的證據,他認為以病理解剖及神經影像科技的發現,類澱粉沉積尚不足以解釋阿茲海默症的腦部破壞,其實神經發炎才是主要的原因。2017年義大利分子生物及轉譯中心學者維倫提納•沙維(Valentina Salvi)在《神經老化前線雜誌(Front Aging Neurosci)》提出更詳細的解釋:當微膠細胞以及星狀細胞還處於非戰時,此時稱之為M0時期,當啟動發炎機制之後,會進入所謂的priming階段(也稱為M1階段),這priming可以做為啟動、初始或是促發來解釋。當這些微膠細胞進入M1階段,會進行發炎反應以殺菌或是清除異己,但是也開啟了組織破壞和神經發炎的骨牌效應,如果有足夠的抗發炎營養素支持,微膠細胞會進入M2時期,此時反而呈現抗發炎以及組織平衡修復狀態,是有益於大腦的。不過如果進入M1時期太久或是沒有注意到生活型態以及營養積極介入,則搞破壞的M1階段會邁入萬劫不復的惡性循環之中。一位50歲的張先生,他在政府單位擔任重要職位,因為表現良好,已經升任單位最高主管。不過因為某次開會時發現前一天的會議事項一片空白,怎麼想都想不到而嚇到了;在太太的陪同下到醫院檢查後被告知已經有認知功能障礙。當時他嚇的一時無法接受,因為自己的母親正是阿茲海默症患者,所以知道這疾病對於一個人甚至是家庭衝擊非常大。他太太陪同來找我的時候,我發現他有抽菸習慣,雖然一天半包,但也有30年菸史了;身體微胖的他,不只有高血壓及高膽固醇血症,卻沒有規律服藥。應酬多,運動少,加上睡眠品質不好,這些都可能是導致大腦持續發炎,最後造成認知功能障礙的原因。記得在和他分析說明原因之後,他說我跟他解釋的太詳細了,要是能早點認識我,也許就能避開大腦發炎退化。當時我就想一定要出一本有關大腦保養的書籍來教育大眾。保護大腦的第一步以下請各位參考一下,生活中是否有促進大腦發炎的不良生活或是飲食型態,請立刻改善:1.吸菸:吸菸所產生的自由基以及發炎物質太多了,裡頭的焦油以及上千種化學致癌物質不但會致癌,也傷害大腦。2014年的一篇研究發現吸菸會造成大腦氧化壓力激增,促進類澱粉沉積並啟動大腦的發炎反應,這會增加阿茲海默症的機會。2.糖及精緻碳水化合物:包括任何添加糖的飲料、可樂、蛋糕、甜點、糖果或是精緻的碳水化合物如白麵粉、白麵條、白土司、甚至是白米飯等,都會增加血糖波動。這結果有二個,一個是過多的糖本身就是會促進發炎,產生糖化終端產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 AGEs)增加;第二,過多的糖會造成胰島素分泌過多,導致胰島素阻抗,這也會促進血管發炎,增加失智風險。美國布朗大學神經病理學家蘇珊娜•德拉蒙特(Suzanne de la Monte)在2008年《糖尿病科學科技期刊(J diabetes sci technol)》發表一篇文章:在比較健康者和阿茲海默症患者後發現,健康者腦內的胰島素平均含量高了4倍,同時胰島素受體(Insulin receptor)也高了10倍,細胞膜上胰島素受體愈多就愈能正常發揮降血糖的作用;因此蘇珊娜‧德拉蒙特等人提出阿茲海默症可以稱為「第三型糖尿病」的理論。2020年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神經科學家艾納貝利•錢伯斯(Annabelle Chambers)等在《歐洲神經病裡雜誌(Europathol Exp Neurol)》發表了一篇研究,他們發現這種AGEs會在神經細胞、星狀神經細胞、血管內皮細胞中表現出來,雖然不確定是失智症的單獨風險因子,但的確會增加阿茲海默症患者大腦內的類澱粉沉積以及神經老化。3.麩質過敏:過敏是身體對於過敏原的一種反應,近年來小麥麩質(gluten)在過敏疾病的探討已經眾所皆知。麩質是一種廣泛存在麥製品或澱粉加工品的蛋白質,也是俗稱的麵筋;是由麥膠蛋白(gliadins)和麥穀蛋白(glutenins)組成。我在治療所有免疫系統疾病患者時,一定會檢查急性或是慢性過敏原,這裡頭當然包括麩質。許多國外醫師也都強調無麩質(gluten-free)飲食對於控制發炎性疾病、大腦疾病、憂鬱等都有顯著好處。(編按:麩質存在在部分種類的麵包中。)2021年的重量級期刊《細胞(Cell)》有一篇重要論文,是以色列柴姆巴(Chaim Sheba)醫療中心學者阿隆•樂訥(Aaron Lerner)所發表,主題非常特殊:「食物即醫藥:麩質在神經退化疾病的角色」("Let Food Be Thy Medicine": Gluten and Potential Role in Neurodegeneration),其中提到小麥製品裡的蛋白質,也就是麩質,可能會造成腸道菌相失衡 (dysbiosis);因此增加腸黏膜通透性,引起特殊交叉抗體反應,甚至是自體抗體的出現,攻擊了大腦中類似麩質的蛋白結構,而引起大腦退化疾病。4.酒精:酒精熱量高,每公克可產生7大卡,喝多了,肝臟容易發炎,會形成脂肪肝,令腹部肥胖不容易消除。過量的酒精也會傷腦,2017年中國醫藥大學精神醫學部醫師在《精神科雜誌(Psychosomatics)》發表一篇統合研究,從文獻中發現酗酒引起的失智盛行率,雖然每個國家數字不同,但是酒精引起早發型失智症達到10%、而晚發型失智症因酒精引起的比例約只有1.28%。不過也有研究顯示「適量」喝酒對於心血管有好處,問題在於何謂適量?我比較喜歡用美國標準杯的算法,不同的酒精濃度(alcohol by volume, ABV)有不同的標準,先看何謂「一標準杯」?酒精度為5%(ABV)的普通啤酒,一標準杯是指12盎司(360毫升);酒精度為12%(ABV)的葡萄酒,一標準杯是指5盎司(150毫升);酒精度為40%(ABV)的烈酒,一標準杯是指1.5盎司(45毫升)。對男人來說,適量喝酒是指每天不超過2標準杯,每周不超過14標準杯;對女人來說,適量喝酒是指每天不超過1標準杯,每周不超過7標準杯。但是如果一個人喝酒後臉容易紅,可能是解酒ALDH2基因有變異,那就更要少喝了,因為這種體質酒喝多了容易有咽喉食道癌的可能。5.不良飲食習慣:包括攝取過多的omega-6脂肪酸以及過少的omega-3脂肪酸,這會導致發炎;尤其是充滿油脂的大腦,失衡的脂肪酸會造成大腦發炎。另外高溫油炸類食物要少吃,因為油經過高溫處理後極不穩定,容易酸敗形成壞油,一樣會造成大腦發炎。也不要忘了反式脂肪,這是一種「反噬健康」的脂肪,這種植物氫化油惡名昭彰,會造成動脈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失智風險。在許多的甜點、烘焙、糕餅裡頭加的酥油就是一種反式脂肪,雖然富含脂香,但是對心血管以及大腦真的不好。喜歡吃煙燻燒烤食物也要注意,食物在經過高溫燒烤會產生多環芳香烴 (PAH) 、異環胺 (HCA) 、或是丙烯醯酸 (AA) 等致癌又促老的物質,不但會讓身體發炎嚴重,也與肥胖、大腦發炎脫不了關係。6.促進發炎的生活習慣:包括睡眠不足、久坐不運動、長期以耳朵直接接聽手機等。長期熬夜會造成胃的饑餓素以及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脂肪的瘦素以及腦部血清素分泌降低,這些都會造成發炎反應增加,引起肥胖,而且不利於大腦在夜間清除大腦廢棄物質,當然就會增加失智風險及憂鬱傾向。久坐不動的3C族或是電視沙發族,不但熱量消耗降低、血管易發炎,全身容易堆積脂肪,也會增加三高風險,造成大腦損傷。因此要打造抗發炎的體質,對於維持健康、保護心血管以及大腦、降低癌症發生等都有其效果。基本上,平日必須要做到不吸菸(二手菸以及三手菸也是)、節制飲酒、多喝水、多吃原型少加工的食物、少吃精緻澱粉及糖、並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果、適度運動、不熬夜以及舒緩壓力,請記得盡量每日都做到這些好習慣。各式蔬菜因為具有足夠纖維以及各種五顏六色的植化素(phytochemicals),不但對腸道友好,對大腦也是有間接好處;但高糖分水果以及果汁必須要有總量管制。我曾經遇過連續多年一天吃6種以上過甜水果,結果反而造成糖尿病、冠狀動脈阻塞以及洗腎的案例。另外多吃好油,包括富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中小型深海魚、亞麻仁籽油、海藻、堅果。煮菜烹飪盡量用含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如油酸)的橄欖油、苦茶油、酪梨油、或是玄米油等;另外黑咖啡以及綠茶對於保護大腦也有效果喔!書籍介紹書名:劉博仁不藏私的健腦祕密:活化大腦一點都不難,六堂課養出健康好腦作者:劉博仁出版社:天下生活出版日期:2021/12/29作者簡介/劉博仁相信疾病的治療不應只有一種方法,透過初步的醫食同源核心概念,加上進階的功能營養醫學調理,並將精準醫療檢測納入驗證,才是追求健康的不二法則。現職台中市科博特功能醫學診所(Captain Clinic)院長台北菁英診所功能醫學門診中心營運長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會理事長延伸閱讀: 陳文茜8年來接連住院,去年又罹肺腺癌!一張「重大傷病卡」讓她悟出:人生最後的結局原來是...
-
2022-01-18 養生.運動健身
健走好處多!醫師親授間歇式健走、北歐式健走、不倒翁健走怎麼走才對
不只是在臺灣,根據調查「走路」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運動,但走路的運動強度太低,對於已經有規律運動習慣的人而言健康效益可能有限,而慢跑對關節不好或體重較重的人來說又有些門檻,這時候不妨嘗試「健走」,除了可以增強心肺功能、提升骨密度、提振精神,且進行至少30分鐘也能發揮減肥燃脂的效果。不過「健走」也有不同的走法和訣竅,這篇會介紹較常見的間歇式健走和北歐式健走,挑選適合你的健走法,帶自己走向更健康的生活吧!間歇式健走:不用半年,體力就有機會年輕10歲「間歇式健走」讓身體承受適當負荷,藉此提升肌力強度,各年齡層都很適合。間歇式健走權威、日本信州大學醫學院特任教授能勢博在7000人實證間歇式健走的效果,持續五個月後體力最多可提升20%,相當於年輕10歲以上,憂鬱或關節痛的症狀也能改善50%以上。「間歇式健走」方式:1. 步伐比平常略大、背打直肩膀放鬆,手肘90度彎曲擺動2. 先以自己覺得稍微吃力的速度(快走)持續走3分鐘3. 再以平時步行的速度(慢走)持續走3分鐘4. 這2種步行方式持續交替5次(一天30分鐘,剛開始一天15分鐘也可以)5. 每週持續4次除了以3分鐘為頻率間歇式健走,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健康系徐錦興教授提到,也可依照各自身體狀況嘗試以1:3(30秒慢跑,散步走1.5分鐘)、1:2(30秒快走或慢跑,散步走1分鐘)或1:1(30秒快走,30秒散步走)等方式進行間歇訓練。北歐式健走:正脊護膝還能燃脂,全身九成肌肉都在運動老年人拿單支拐杖行走,可能造成身體左右不平衡,而最初北歐人滑雪時使用的工具之一「健走杖」就能幫助人體維持平衡,所以有20年以上資歷的骨科醫師蔡凱宙開始推廣使用健走杖走路,結果發現有的人能改善彎腰駝背,有些膝蓋痛或下肢關節痛的患者疼痛感也減少了。使用健走杖的「北歐式健走」主要運用上肢力量幫助下肢走路,也訓練核心肌群,更透過反作用力將身體向上帶起,所以減輕雙腳及腰部負擔的同時也維持脊椎端正,全身90%的肌肉群都在運動,連小腹都會收縮達到燃脂效果,進而還能幫助緩解慢性病。而且必須同時鍛鍊手腳協調,對長者來說因為有手杖輔助,也比較不怕跌倒。「北歐式健走」方式:1. 健走仗調整至心臟等高或手肘呈現90度微彎2. 手臂輕鬆自然擺動,往前伸時手握住健走杖,往後則輕輕放開3. 背挺直,手臂伸直,核心收緊4. 手肘向前,接著手往後推,夾住背肌,順勢將身體撐起,微微前傾為了讓四肢運動更有效率並減少運動後痠痛,蔡凱宙醫師建議可搭配「吐吐吸吸」的呼吸法——兩步吐氣、兩步吸氣,利用健走杖的反作用力增加肺活量。剛開始每天至少走15分鐘就有1000步,體力變更好就可以再增加至半小時或1小時。不倒翁健走運動:增強肌力防跌倒康寧醫院急診科醫師郭健中則針對虛弱長者設計一套「不倒翁健走運動」,也是利用兩根健走杖輔助鍛鍊身體肌肉機能。這套運動分成13階段共52個動作的訓練,包含座椅預備動作、站起坐下的技巧、重心轉移、下肢肌力深蹲、柔軟度、核心肌群穩定、平衡、跨越障礙及體適能檢測,循序漸進幫助虛弱長者站起來、走得穩,防止跌倒,並打敗肌少症,進一步還能訓練腳步的反應力和敏捷度。不倒翁健走杖運動有4個主要的動作:踮腳尖、深蹲、單腳站立和弓箭步擺手,大家可以在家練習:怎麼施力和放鬆?醫師教你正確健走的訣竅長庚大學醫學系教授陳芳萍表示,健走必須先腳跟著地,再來是腳掌和腳趾,讓腳踝與膝蓋平均受力,才不會對關節造成危害。骨科醫師林士傑則建議,健走後可透過局部按摩、滾筒按摩、簡易拉筋、踩拉筋板及踩弓箭步等來放鬆肌肉。訓練上則可著重於讓小腿前後肌肉平衡,常做勾腳運動或跳繩(需腳尖著地),避免鐵腿或運動傷害。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也提到,像沒有運動基礎和膝蓋退化的長者並不適合慢跑,所以他會建議這類初學者以「健走」為入門,走到「有點喘但不會喘不過氣」、「可以講話不能唱歌」,就代表達到中等運動強度。初學者可以嘗試有氧15分鐘、休息5分鐘、再運動15分鐘的作法,體力較能負荷。資料來源:不倒翁健走杖運動簡介颱風夜不忘健走:怎樣做運動有助於減肥?【骨科衛教】「吹蠟燭,聞香花」--健走呼吸法認真走、大效果:運用「間歇訓練」法則,讓走路更有效率延伸閱讀:3年前兄弟姊妹還一起慶祝母親節,現在卻在病房裡搶遺產...呂秋遠:諷刺的是,那些錢從來就不是他們的
-
2022-01-15 新聞.杏林.診間
會家暴的癌末病人,救不救?一個外科醫師的領悟:治病容易,治「病人」很難
下次,我再碰到這樣的情形,我要不要聽從大家的勸告,不要醫療,讓他走呢?我想,我不可能任由癌細胞奪走他的命。我認為我一定還會再幫這種人開刀。但是,我也認知到,開刀只是治療了這個病,並沒有救了這個人。救人的濫醫師「你以為你做手術很厲害,是不是?」「我們恨你!」「醫生,你不要救他。」「醫生,你假如幫他治療,你就是壞人。」「醫生,你又不差一個病人。就算做點好事,不要幫他開刀。」我看著一臉無辜,坐在我擠滿了人的診間的這個男人。他頂著一頭凌亂的捲髮,身材瘦小,穿著早該送洗的衣服,用一種求助的眼神,跟我靜靜的對望著。我們兩個人坐著,都沒講話,反而是站在周遭的人,各自發表意見。雖然是七嘴八舌,但看法卻是一致,就是──不要醫他。他是一個得到第四期下咽癌的病人。而擠進我診間的其他人,沒有一個是他的家人,全部都是在診間外的鄰居。鄰居們發現他來看病,不顧病人的隱私,他們全部都擠進來,強烈表達他們的主張。///下咽癌常常發生在抽菸、喝酒、吃檳榔的人身上,算是喉癌裡,比較不容易早期發現,但卻容易淋巴腺轉移的一種癌症。由於發現時都比較晚期,死亡率會比一般的喉癌高很多。「他的病情很嚴重,一定要住院、開刀治療。」「醫生,你不要理他。他常常路倒,睡在街頭。」「做醫生的,縱使在戰場上碰到敵人受傷,也要醫治他。更何況,他只是路倒。」我回答。「醫生,我們比你認識他。」「醫生,你不懂啦。」「醫生,你不要做濫好人。」由於腫瘤已經侵犯到食道,所以在手術中,我們必須先打開肚子,在食道與胃交接處,把食道切斷,並在食道的斷端,綁上長長的線,再把喉嚨,連同食道一起從頸部拖出來,全部切除。這時,之前在食道上綁的線,一端被拉出頸部,另一端還留在肚子,而線的中間這段,就留在食道被移除後,遺留下來的管道空隙中。再來,就是把胃分離出來,捲成一個像食道一樣,直直的管狀。把留在肚子裡的線,綁在由胃做成的管子端,像拉地下纜線般地,將長線慢慢地從頸部抽出來,讓「胃管子」隨著長線,經由原本是食道所在的空隙,從頸部被拉出來。這時候的胃,「身兼母職」,既是胃,又兼任食道。我們將「胃管子」與剩下來的喉嚨縫合,氣管造口做好後,手術順利完成。一年很快就過去,那位第四期下咽癌的病人,也就是加弟,他都按照時間,乖乖地回來複診。加弟的捲髮不再凌亂,衣服也乾淨、整齊。整體療程非常成功,讓我好不得意。///「你以為你做手術很厲害,是不是?」「我們一點都不感激你。」「我們恨你!」又再哭著補上一句「好恨你!」好不容易結束了今天的門診,正想好好地休息一下。不料突然闖進一對母女,劈頭就罵得我莫名其妙。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他們是加弟的太太與女兒。但從加弟住院手術到現在,一年多來,我從來就沒有見過加弟的家人。從她們的口中,我才知道在我面前一臉無辜且聽話的加弟,竟是一個動不動就出手打人的家暴狂。加弟開刀前,經常醉倒街頭。但加弟睡在路邊的那一段時光,卻反而是加弟家裡最寧靜、最安全的一刻。附近的鄰居們都非常同情加弟的妻子和女兒。看加弟睡在路邊,也都不報警,希望他早點醉死,讓這個家庭能夠解脫。現在加弟身體好了,又開始對家人施展他的拳腳。這時,我才明白當初為什麼他們要阻止我治療加弟的原委。加弟的妻子和女兒要求我,至少白天不能讓加弟到她們的小吃店搗蛋,否則她們連生活都會有問題。我說,我除了幫忙安排社工以及精神科醫師參與加弟的治療之外,我無法干涉加弟的生活。「你可以的。」加弟那個長得楚楚動人的女兒說。「我爸爸只有要到醫院看你的時候,行為才會正常。」「而且孽是你自己造的。」好吧,自己造孽,自己擔。那麼,我可以用什麼理由,讓加弟每天到醫院報到呢?天天來看病?健保一定會刪,不可行。打掃醫院環境?加弟會溜出去,也不可行。只有把他留在我的診間,我才能夠監控他,讓他溜不掉。可是加弟又沒有受過醫學教育,加弟留在診間裡,能夠做些什麼,又不會打擾到我們正常的醫療流程呢?我想到一個好辦法,就是讓他清洗耳鼻喉科的器械。我交代門診護理師,把所有耳鼻喉科門診使用過的器械,全部交給加弟清洗後,再送去消毒。這樣,我可以讓加弟忙不完。小吃店可以安心營運,門診小姐也樂得輕鬆,不用再加班洗器械,皆大歡喜。這妙招很管用,加弟的妻子和女兒非常滿意,甚至加弟的午飯,都是由她們小吃店送餐,不需要我來張羅。但是幾個月後,加弟開始做膩了。加弟看到我禮拜天都來醫院做動物實驗,他主動要求參與。加弟的頭腦其實是很聰明的,他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可以很快上手。架設顯微鏡,連上二氧化碳雷射,清除大白鼠的耳毛,加弟做得樣樣到位,讓我的實驗進行得非常順利。因此,當我的正牌研究助理請長假時,我毫不考慮地就叫加弟暫代。沒有想到的是,這竟然是另外一個造孽的開始。///我們的動物是養在地下室四層,加弟在那裡,已經不在我的視線範圍內了。在我面前,加弟除了請假的次數愈來愈多之外,他的表現還算中規中距,實驗也都正常進行著。更重要的是,他的家人也都沒有消息。所謂沒消息就是好消息。直到有一天,加弟的里長氣急敗壞地來找我,提到他們的大樓裡,到處都是不怕人的大白鼠。大白鼠四處亂竄,嚇死那些怕老鼠的住戶們。原來加弟在地下室,認識了一些其他也愛喝酒的朋友。禁不起誘惑,加弟又開始喝酒了。為了不讓我知道,加弟就把老鼠偷偷帶回家養。但老鼠的繁殖速度快,籠子關不了,加弟又喝茫,就讓老鼠在家裡亂跑。加弟的妻子、女兒因前一陣子安心經營小吃店,攢了一些錢,早搬出去住了。我隨里長到加弟家裡。只見大門沒關,老鼠當然可以進進出出,稱作鼠患,一點也不過分。再走進去,就看見幾個由一箱一箱的酒所疊成的床,而加弟及他的酒友們就躺在這些「酒箱床」上呼呼大睡。看到這裡,我心都涼了……///下次,我再碰到這樣的情形,我要不要聽從大家的勸告,不要醫療,讓他走呢?我想,我不可能任由癌細胞奪走他的命。我認為我一定還會再幫這種人開刀。但是,我也認知到,開刀只是治療了這個病,並沒有救了這個人。治「病」容易,治「病人」很難。這又讓我想起另一個找我開耳朵的病人。病人抱怨她開刀後,天天失眠。因為以前耳朵不好,聽不到她老公打呼。現在耳朵開刀好了,聽到鼾聲這麼大聲,太吵,睡不著……●●「人」真的很難醫喔。書籍介紹有溫度的手術刀:一個頂尖外科醫師的黑色幽默作者:陳光超出版社:寶瓶文化出版日期:2021/09/27作者簡介陳光超:‧《商業周刊》百大良醫‧榮獲「國家新創獎」及國際10多項專利‧發展電子耳(人工耳蝸)醫療技術,領先全球,不但引起國際醫學界關注,歐洲、日本及韓國等不少機構邀請演講,也成功開展國際醫療‧聯合報「元氣網」專欄作家畢業於陽明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目前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全方位聽覺健康中心副院長,以及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在專攻頭頸手術超過20年,完成的頭頸癌手術超過5000例後,2000年,他接觸電子耳,獲得「亞太人工電子醫學會」論文首獎。2004年,他開始發展電子耳醫療。2007年,經由他不斷鑽研手術技巧,發明各種鉤子,每次縮短0.5公分,直到手術開口縮小到2.5公分,且患者不用剃髮,這創下台灣醫界電子耳傷口最小的紀錄,而在2008年,他戮力研究,原本術後4星期才能開機,他卻首創術後24小時就開機,領先全球。他的出色表現,引起國際醫學界的關注。自此,歐洲、日本及韓國等不少機構邀請他去演講,他的患者更不限於台灣。2020年,他帶領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策略聯盟團隊,開發出「人工智能輔聽器」醫療技術。透過輔聽耳機,照護銀髮族以及提早預防老人失智,榮獲十七屆「國家新創獎」殊榮,另外,他個人也獲得國際10多項專利。被推薦為《商業周刊》百大良醫,也持續大力開展國際醫療,至2020年,已有超過700位海外患者,跨海來台就醫。曾經擔任亞東紀念醫院人工耳蝸中心主任;振興醫院耳鼻喉部部主任;新光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台北榮民總醫院耳鼻喉科總醫師、主治醫師;屏東龍泉榮民醫院住院醫師。延伸閱讀: 蔡依林「王牌經紀人」蔣哥的生命告白...面對摯愛成了植物人:「一場溺水戲,差點讓我在電影院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