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3 該看哪科.婦科
搜尋
膽紅素
共找到
41
筆 文章
-
-
2021-09-11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肝硬化 生理時鐘日夜顛倒了
老友來診。「X醫師,幫他好好檢查一下。他都讓我沒法睡覺!」他的老婆告狀了。我仔細看了老友:「快70歲的人呢!還那麼厲害,難道是一夜七次郎?」「哪來的功夫?」「以前很好睡覺,最近幾個月日夜顛倒,白天睡覺,晚上不睡,吵到我無法入睡!」難道疫情中間無聊看了太多A片?幫他做了超音波,不得了了!肝好硬;又看了他的眼睛,眼白變黃,應該是肝硬化、肝不好引起的。「他平常喜歡運動,體力也很好,半年前還每天跑三千公尺!」抽了血,血中氨120,超高的,膽紅素也升高了。有B型肝炎,肝指數稍微升高,倒是酒精酵素很高。「最近一年來,外面出不去,酒喝多了一點!」他自己說了。原來有B肝,加上喝酒,火上加火,讓肝硬化了,肝臟無法處理人體代謝產物,血中的氨無法轉化為尿素由尿中排出,氨流到腦部,影響了大腦中的生理時鐘,產生日夜顛倒的現象。疫情中,許多B肝病友疏於定期追蹤,或悶在家裡飲酒解悶,日子久了,肝硬了不知,等到晚上讓老婆無法入睡,才發現肝出了問題。得了新冠病毒,可能發燒、咳嗽、疲倦,但肝硬化在初期、中期沒有感覺的,等有感覺時,例如出現疲倦、小便黃或日夜顛倒等現象,通常就是肝病很嚴重了!因此,在疫情稍緩之際,凡我B肝國人不管自己晚上睡得好不好,有沒有讓老婆睡不著,都要定期找醫師驗血、做超音波,才能保有彩色的人生喔!●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95期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1-08-28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酒精性肝硬化 超音波不易看出
門診來了一對老夫妻。「你們住哪裡?」「住XX寶。」「那是豪宅喔!一定很幸福喔!」老婆:「我看應該是菲傭比較幸福吧!」「怎麼說?」我好奇的問。「他整天往醫院裡跑,動不動就住院,住醫院的時間比住在家裡的時間多太多了!」我仔細問了一下他的病情,原來是肝硬化末期的病友,過去一年多,肚子脹一直跑醫院,不是住院抽腹水,就是吐血解黑便,半夜往急診處跑,一住就是幾個星期。查了一下他的檢查數據,沒有B型肝炎,也沒有C型肝炎,可是酒精指數(r-GT)很高,膽紅素指數也高達10mg/dl,眼白變黃色,腹大如鼓,下肢水腫厲害。「是肝硬化末期了!」我跟他老婆說。「可是外面醫師說超音波看起來肝硬化不厲害,好像只有脂肪肝!」我幫他看了超音波,果然沒錯,超音波看起來肝臟是有脂肪肝,也有輕微纖維化,不像一般B肝或C肝引起的肝硬化,肝臟會很粗糙。又看了脾臟,很大,比正常人起碼大了五倍以上。這就是酒精性肝硬化可怕的地方,酒精引起的肝硬化,超音波不大容易判斷,等到看得出來很粗糙,或肝臟萎縮時,就是肝硬化末期了。通常酒精引起的肝硬化就像這個病人一樣,肚子大了起來或眼睛黃了起來,或人虛弱、或吐血,才去求醫,此時,硬化的肝已難挽回,根本之道只能換肝,才能重過彩色的人生。因此,在疫情慢慢淡化平穩之際,每個人都憋了許久,一旦解禁,好友重聚一堂,對於「不喝傷心,喝了又傷肝」的杯中之物,一定要戒慎恐懼,否則買了豪宅,享福的不是自己,而是家中的菲傭了!●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95期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1-07-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增10例疑似疫苗接種後死亡 9人75歲以上
我國新冠肺炎疫苗截至目前接種達408萬4061人次,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達17.02%。昨天新增83例接種後不良事件,其中49件為嚴重不良事件,包括10例接種後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死亡案例中,七例為疑似接種AZ疫苗後死亡、三例為疑似接種莫德納疫苗後死亡。莊人祥表示,新增 7 例AZ疫苗接種後發生死亡案例,為三女四男,年齡介於79 歲至95歲,疫苗接種後2日至25日間死亡。另外,新增三例莫德納疫苗接種後發生死亡案例,為一女二男,年齡介於73 歲至81歲,其中兩人為75歲以上長者,疫苗接種後 2 日至 8 日間死亡。目前累計402例疫苗接種後發生死亡之不良事件,年齡自兩個月至101歲間,其中297人為75歲以上長者,占73.8%。扣除死亡個案,另有22例疑似AZ疫苗接種後出現嚴重不良事件,為12女10男,發病年齡介於40歲至93歲,接種疫苗後一日至49日間發生,包含疑似溶血性貧血與溶血性高膽紅素血症、血小板低下、血栓併血小板低下、急性心肌梗塞、肺栓塞、肺炎、接種後常見的全身不適等。17例疑似莫德納疫苗接種後出現嚴重不良事件,為12 女5男,發病年齡介於28至83歲,為接種疫苗後當日至10日間發生,包含疑似肺栓塞、嗜中性白血球缺乏症、關節病變、呼吸困難等。
-
2021-04-15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9種人最易養出膽結石 醫提醒:右上腹部不舒服當心
蕭女士是叱吒商場的高階主管,每天有開不完的會議,長期三餐時間不正常。儘管有運動的習慣,但多年下來的不正常飲食和長期的超時工作仍舊讓體重逐漸增加。偶而的胃部不適總是買些現成的胃藥服用,也未曾特別在意。但這次的胃痛很不尋常,甚至隱隱痛到背後,右側肋骨下緣也有點不舒服。胃口越來越差,甚至發燒,到了急診竟然發現原來是急性膽囊炎,白血球和發炎指數都飆高。住院治療接受微創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後順利康復。這才發現,原來,蕭女士多年以來的胃痛極可能是慢性膽囊炎造成的。9成案例有膽結石 膽囊炎不可不輕忽膽囊位於肝臟下方,主要功能是儲存肝臟製造的膽汁,並在進食後排出膽汁到小腸幫助消化。膽汁主要幫忙消化油脂,所以一旦吃較油膩的食物,膽囊就會努力收縮排出膽汁。國泰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住院醫師李柏慶說明,膽囊炎的案例中有9成伴隨膽結石。因此,我們有必要認識造成膽結石的危險因子以及可能的預防保護方式。膽結石是由膽固醇、膽紅素或含棕櫚酸酯的鈣鹽、蛋白質和粘蛋白等混合物組成。根據主要成分,膽結石大致分為膽固醇、棕色色素和黑色色素結石,各自有不同的成因。統計上,不到1成的人有膽結石,其中更少比例的人會產生症狀甚至合併膽囊炎。腹部疼痛不能忍忍就過去 慢性膽囊炎症狀多變化膽結石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增長、女性、懷孕、糖尿病、肥胖、肝硬化、高膽色素血症、近期體重迅速減輕(減重),或是服用特定藥物。特定藥物包括:纖維酸衍生物(Fibrate)的降血脂藥物、抗生素頭孢曲松(Ceftriaxone)、生長素抑制因子類似物(Somatostatin Analogues)、停經後使用激素替代療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服用避孕藥物。另外,長時間的空腹、飲食時間不規律、忽然吃到平常少吃的油膩食物常常是臨床上遇到引發急性腹痛的危險因子。李柏慶表示,一般初期、慢性膽囊炎的症狀可說是千變萬化,常常被誤以為是胃部不舒服。通常是到較嚴重時,才會開始注意到右上腹部不舒服,甚至痛到背後,肋骨邊緣疼痛等。若患者更能忍耐到更嚴重時,常常已經發燒,全身虛弱才來到急診就醫。所以,腹部不適千萬不可輕忽,必須配合醫師長期追蹤,提早介入治療可能的原因。積極減重降低危險因子 補充堅果、咖啡可預防膽結石上身飲食方面,目前的研究指出補充維生素C、多元不飽和和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堅果、咖啡有預防膽結石相關疾病的效果。而規律的運動在女性為主的患者也有不錯的保護效果。在體重過重的族群上,積極的減重及配合醫師加上特定的藥物可以預防膽結石的發生。李柏慶最後補充,近年來由於健檢的盛行,有越來越多的無症狀膽結石在檢查中被發現。這類患者就得更注意平日的保養,並在有症狀發生時及時就醫追蹤治療。必要時,安排膽囊切除手術以避免更嚴重的併發症發生。(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莫名胃口差、常脹氣小心是胃癌! 醫警告:這些「用餐習慣」恐增罹癌風險 ·胃痛、膽結石、胰臟炎痛怎麼區分? 痛的感覺就能知道!置之不理恐變成癌
-
2021-03-09 養生.抗老養生
鳳梨解毒、助睡眠,還能護肝?營養師揭日常養肝要點
最佳綠葉吳孟達(達叔)日前因肝癌過世,除了演藝圈痛失英才之外,許多從小看他電影長大的影迷更是大呼難過。肝癌向來是台灣人十大癌症的熱門,近年來推廣肝病三部曲(肝病、肝硬化、肝癌)已讓許多民眾重視自身健康,但肝臟的確是沉默的器官,多到晚期才有明顯症狀,治療手段十分有限,但除了肝病為主要大宗之外,營養師叮噹表示,事實上不健康的作息及飲食也會傷害肝臟。肝臟四大功能 解毒、代謝、膽汁、凝血肝臟的四大功能為解毒、代謝、膽汁生成與排泄、凝血功能。營養師叮噹說明,肝臟的解毒功能主要把脂溶性毒素轉變為水溶性,並將其溶於血中,經由尿液或糞便排除;同時肝臟掌管醣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激素合成代謝及運輸,其中又以醣類儲存代謝及蛋白質合成最為重要;另外製造及分泌膽汁,幫助脂肪消化吸收;還兼製造凝血因子。肝功能異常 常見原因為病毒性肝炎一般人的健檢中都會抽血檢驗肝功能,主要測量血液中的肝酵素(GOT、GPT)、蛋白質和膽紅素等含量,從而評估肝臟或膽道功能,檢測是否出現感染、損傷或炎症。若肝功能數值異常時,應先尋求肝膽胃腸科醫師的意見,營養師叮噹表示,有可能會導致數值異常的原因有常見的病毒性肝炎(B肝、C肝)、脂肪肝、代謝症候群、酒精、藥物、自體免疫疾病。養肝聖品鳳梨 解毒、抗氧化、助睡眠在肝臟健康時,應好好保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盡量睡眠充足。飲食上需注意多攝取蔬果、蛋白質,營養師叮噹提到,鳳梨即是絕佳的養肝水果,它富含維生素B群、C、錳、鐵、鎂等礦物質,B群可幫助肝臟解毒,維生素C可抗氧化,幫助消除自由基,錳跟鐵協助人體自行製造抗氧化酵素,鎂更可以幫助睡眠,好好睡覺修護肝臟。除了睡眠充足與飲食之外,營養師叮噹提醒,也要注意控制體重避免過胖,減少代謝症候群的威脅;減少精緻糖份攝取,避免脂肪肝;同時避免過度飲酒、少加工醃漬物、避免吃進發霉食物。
-
2020-12-28 醫療.消化系統
屁股癢怎麼辦?了解肛周搔癢6常見原因與4處理原則
癢!癢!癢! 瘙癢,這種體驗人人都有過,發生於我們身體的各個部位。其中,肛周瘙癢讓人坐立難安、難以啟齒、非常痛苦。尤其是在公共場合,肛周瘙癢發作時,令人十分尷尬,恨不得想找個溫文爾雅的方式撓一撓。但你知道嗎? 大約1-5%的普通人群存在肛周瘙癢;肛周瘙癢常見於40-60歲的中年人,男性發病率大約是女性的4倍。且肛周瘙癢作為一種難以啟齒的症狀,大多數患者不會主動就醫。可能很多人出現肛周瘙癢的症狀會懷疑,是不是得了痔瘡?那麼,引起肛周瘙癢的常見原因有哪些呢?出現這樣的症狀如何處理?學起來,不用再尷尬了。肛周瘙癢的常見原因有哪些?1.肛腸疾病任何肛腸疾病都可能誘發或加劇肛周瘙癢,肛腸疾病是引起肛周瘙癢的最重要原因。75%的肛周瘙癢患者患有肛腸疾病,其中以痔瘡(20%,包括內痔和外痔)和肛裂(12%)最為常見,其他原因包括肛腸腫瘤。肛腸腫瘤主要包括直腸癌(11%)、肛門癌(6%)、腺瘤性息肉(4%)和結腸癌(2%)。相對少見的原因還有肛瘺、直腸脫垂、潰瘍性結腸炎、功能性腸病等。2.局部刺激局部刺激是引起肛周瘙癢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常源於排泄物(糞便)溢出、滲漏污染肛周皮膚或肛周潮濕等。糞便污染可能是顯而易見或深藏不露的,但足以引起瘙癢。此外,咖啡、酒精和辛辣食物等飲食因素也會導致肛門溢液。一般而言,出現肛周潮濕的患者常常會過度清潔肛周區域,包括在洗澡時用力擦洗、在排便後大量使用濕巾。這些方法可能導致局部創傷,後者將進一步加重局部刺激。3.感染引起肛周瘙癢的病原體涉及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各種微生物,其中包括喜愛潮濕或多汗環境的念珠菌(10~15%)。這種真菌感染的目標人群包括肥胖者、老年人、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腫瘤、移植後、長期使用類固醇激素和免疫抑製劑)和長期服用抗生素的患者;念珠菌感染也與緊身衣褲有關。兒童肛周瘙癢的最常見原因是蟯蟲病。蟯蟲是一種易於通過糞口傳播的強傳染性腸道寄生蟲,兒童的感染率很高,尤其是托兒所的幼兒。引起肛周瘙癢的其他常見非性傳播疾病包括疥瘡、帶狀皰疹、A組β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結核菌等。此外,肛周瘙癢是尖銳濕疣、扁平濕疣、單純皰疹、衣原體感染、梅毒、淋病等許多性傳播疾病的症狀。4.皮膚疾病肛周瘙癢也可由許多皮膚病引起,包括接觸性皮炎、銀屑病、濕疹或特應性皮炎、放射性皮炎、多形紅斑、脂溢性皮炎、扁平苔蘚等。兒童肛周瘙癢也常由肛周皮膚病引起,其中,尿布性皮炎是尚未學會括約肌控制的嬰兒常見的肛周瘙癢性皮膚病。過敏性接觸性皮炎是清潔劑和治療用藥(包括乳霜、肥皂、濕巾、麻醉劑、衛生紙染料和其他局部製劑)中的化學物質致敏而導致紅斑、鱗屑和水泡的形成。濕疹或特應性皮炎是由過敏反應導致的皮膚乾燥、鱗屑、紅斑或抓痕,洗衣粉和常用於肛周皮膚的局部外用乳霜等許多化合物均可成為致病的刺激物。5.系統性疾病糖尿病和甲狀腺疾病等代謝性疾病、缺鐵性貧血、維生素A或D缺乏等營養性疾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和淋巴瘤等血液病、肝病(高膽紅素血症)、腎病(尿毒症)等系統性疾病均可導致肛周瘙癢。6.特發性原因特發性肛周瘙癢是指肛周瘙癢的具體原因難以明確。糞便污染、肛周潮濕、不當清潔和各種非特異性的致病因素可能是肛周瘙癢的誘因。含咖啡因的飲料、酒精、奶製品、花生、辛辣調料、柑橘、葡萄、番茄和巧克力等食物可能與特發性肛周瘙癢有關,其原因在於這些食物可引起肛門括約肌的壓力降低、肛門反射過度以及未消化的食物刺激肛周皮膚。儘管目前尚無證據提示某些衣物和布料與肛周瘙癢存在因果關係,但高溫和汗液會加劇瘙癢。此外,焦慮、抑鬱、壓力等精神心理因素以及某些藥物也可能與肛周瘙癢有關。如何處理肛周瘙癢?1.對因治療關鍵在於對因治療,因此及時就診明確病因和遵循醫生的醫囑用藥非常重要,切勿因有難言之隱而諱疾忌醫。2.注意飲食盡量避免可能引起肛周瘙癢的誘因。一般措施包括在飲食上盡可能減少咖啡、茶、可樂、巧克力、柑橘、西紅柿和乳製品等食物的攝入。通過高纖維飲食或通便藥防治便秘和治療慢性腹瀉。3.合理清潔大便後可用白色無味的普通衛生紙擦拭肛門口,但要避免用力擦拭,必要時可用溫水浸濕的棉棒代替紙巾或含酒精濕巾進行清潔。還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潤膚劑,避免使用除臭劑、香水、消毒劑等易引起刺激和過敏的產品。對於無其他明確病因者,急性瘙癢發作(尤其是夜間)常常是糞便溢出的標誌,此時即時清潔是最有效的方法。清洗會陰部時可用浴盆或用淋浴噴頭,且最好採用蹲位,這樣有助於洗掉肛管中殘留的糞便;盡量減少使用肥皂清潔肛周,運動後洗澡時可用合成皂代替普通肥皂。4.勤換內褲為了避免過度出汗,首選寬鬆的棉質內褲,而不要選擇粗製的合成緊身衣,並勤換內褲。對於每天需要靜坐幾小時的人群,可使用透氣的坐墊。最後,要警惕“肛周瘙癢-撓痒-皮膚損傷-瘙癢加重”的惡性循環。為了避免夜間撓痒時撓傷,建議剪短指甲。(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11-21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人要定期體檢 就像車子要保養
路上走,一位女士迎頭走來,熱情打招呼。「X醫師,你不認識我了?給你看那麼久了!」我打量了一下,似曾相識,但現在詐騙集團那麼多!「這位女士,我是看肝的,可不可以麻煩你衣服掀起來,我認一下!」真是職業病,加上年紀已大,記憶衰退,除非病情很特別,或者是「先友後病」,就是朋友認識久了,有病來找我看病,這種的大概不容易忘記;但「先病後友」,看久變成朋友的,除非病情很特殊,否則就不太容易記住了。古人說:「觀其眸子,人焉廋哉!」這是看病的最高境界之一,就是只要看臉及眼睛,就知道有沒有生病。有些病在皮膚上、臉上,可能一看就知道什麼病,但事實上,如果內臟的病,能由外表看出來,通常都是疾病的末期了!例如癌症末期,體形削瘦,這是因為大部分的癌症,會消耗人體的養分。此外,如果腹部疼痛或肚子有水,或腸道阻塞,也會因熱量吸收不足而導致消瘦。腎臟病末期人會浮腫,因為小便排不出去或者血液中的白蛋白流失,也會造成全身浮腫。傷風感冒、肺炎,人與病毒或細菌作戰,人會疲倦,臉上會有倦容,但通常是一時性的,頂多幾天就會好。至於肝病末期,人會變黃,皮膚黃,這是因為肝癌很大了,或肝硬化厲害,或猛爆性肝炎,肝臟無法處理體內的膽紅素,或膽管堵住了,膽汁無法排出,造成血液膽紅素升高。俗語說:「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細沙。」因為眼角膜密布神經。但人體最大的器官-肝臟,內部沒有痛覺神經,因此肝臟內部長了腫瘤、肝硬了,通常都沒有感覺,當然,外表皮膚也看不出來的。因此,凡我愛健康之士,中年以上一定要養成定期體檢的習慣,好比車子開五萬公里要定期保養一樣,才不會等病發了,人不一樣了,再來求醫,通常就太晚了!●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好心肝會刊92期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0-09-12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B肝未服藥 猛爆性肝炎搶救不及
二位男士,一起聊天。甲:「你信佛嗎?」乙:「我信佛,但不拜佛!」甲:「你看醫生嗎?」乙:「我看醫生,但不喜聽醫生的話!」乙是B肝帶原者,應該是出生時由母親垂直感染而來,30歲以後每半年定期追蹤,肝指數一直高高低低,一年前肝指數竟飆到二、三百,醫師勸他吃藥,但他不聽,只是定期抽血及做超音波檢查。不吃藥的理由是他自己上網查資料,目前B肝抗病毒藥物不能完全地把病毒清除乾淨,而且停藥後容易復發,復發之後有可能會引發猛爆性肝炎。結果三個月前他來求診,主訴疲倦、黃疸,抽血檢查膽紅素高到15,肝指數高到2千多,血液中的B肝病毒量也高到每C.C.大於1億7千萬多,是典型的B型肝炎發作引起猛爆性肝炎,雖然入院緊急治療,也安排換肝,可是病情一直惡化,也找不到合適的捐肝者,入院不到一個月就往生了,享年才50歲。這是個令人難過的故事,他有聽醫師的話,知道要追蹤,但不聽醫師的勸告,未及早服用抗病毒藥物,因為他是知識分子,相信自己的判斷,等到猛爆性肝炎發作,再求醫再開始用B肝抗病毒藥物,但B肝發作不可收拾,搶救來不及了。的確目前B肝抗病毒藥物就好比高血壓或糖尿病的藥一樣,有吃有控制,沒吃又回復原狀。它無法將病毒完全清除,因此停藥後很容易復發,而復發有時很可怕,若未定期追蹤,必要時即使再用藥,有些人可能會演變為猛爆性肝炎。但不服藥對某些病人來說更可怕,因為隨時都有可能變成猛爆性肝炎而不自知,求醫太晚而造成悲劇。「術業有專攻」,醫療上最怕一知半解,自以為是,看醫師,而不聽醫師的指示,不僅反而害了自己,也讓親人難過,醫師心酸。●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及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好心肝會刊91期已出刊,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 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0-08-22 科別.消化系統
沖馬桶前看一眼,從大便的顏色形態看健康!
你會在排便後看一眼嗎?其實,這才是最方便、最簡單的「體檢報告」。上完廁所沖馬桶前簡單觀察一下,大便的顏色和形態,就能get到我們身體的不少信號哦。最直觀的信號是大便的顏色健康的大便顏色一般是黃褐色或有些人稱為咖啡色、棕色,為什麼會有這種顏色,那是因為膽紅素這種成分的緣故。當膽汁中的膽紅素不能順利排到腸道(膽道梗阻),我們的便便就會掉色,在醫學上,我們稱之為“陶土樣”,簡單來說,就是便便泛白。記住,這個顏色是非常重要的信號,無論是否感到身體不適,都得及時去醫院查明白。除了掉色,便便染上其他顏色也同樣需要關注。● 黑便對於胃腸外科醫生來說,這是最常遇到的顏色。黑色、黑褐色的便便,我們稱之為「黑便」。黑便往往是因為血被消化了,這個血無論是人體消化道本身出血,還是食物中的血豆腐(鴨血、豬血),都可以導致黑便。因此,大家做便常規檢查前幾天都不能吃血豆腐、動物肝臟或者其他富含鐵的食物。如果確實是因為消化道出血導致顏色變黑,那就得盡快去醫院查一下,看看是不是有潰瘍等疾病。● 血便血被消化了,到了便便那裡就成了黑色,但如果出血的部位很靠近消化道的出口,還沒來得及被消化就排出了體外,那自然就還是紅色,我們稱之為血便。血便的原因多種多樣,大多數是因為痔瘡或是女性生理期。然而,很多腸道腫瘤的常見症狀也是血便,因此,千萬別忽視。不過,大多數腸道腫瘤在一開始的時候並不會導致明顯的大便顏色變化,在體檢的時候,還需要通過糞便潛血檢查去發現肉眼看不到的出血,因此,想完全依賴顏色變化去發現腸道腫瘤,往往會耽誤事兒。還有些“有痔”中青年,看到便便有血就想當然認為是痔瘡出血,而忽視了進一步檢查,這也不可取。● 綠色便腸炎、病毒感染可能會導致便便染上綠色,不過這些一般都伴隨明顯的腹瀉,甚至發熱、嘔吐等嚴重不適,所以不用醫生督促,病人自己也會夜奔急診的。● 黃色便 大家發現沒有,有時就只是吃了一頓麻辣火鍋配香油底料,或是一頓內蒙羊肉大餐,或者就是脂肪攝入多了點,都可能“一瀉千里”,並且還都是油膩的黃色。遇到這種情況,也不必太擔心,如果只是單純腹瀉,沒有其他不舒服,並且注意補水,一般情況下都沒事。除了顏色還有形態1.正常的大便形態一般是香蕉或香腸型。當然這不是說每次都必須是這種形狀才行,偶爾稍乾硬或者軟黏,也都沒什麼問題。但只是如果特別乾或者特別稀,我們就得注意了。2.大便乾燥、便秘,或者像腹瀉拉水便,不用特別去觀察,大家肯定都會在意。反而是乾燥導致的顆粒、小球狀態或是表面凹凸不平、有裂痕的便便容易被大家忽略。這往往這是因為平時吃蔬菜吃太少,腸子裡區乏纖維,導致蠕動不足,水分都被吸乾了。不過,並不是所有的便秘都是飲食結構失調所致。消化道對情緒非常敏感,工作壓力、情緒變化等都可能反映在形態和頻率上。還有一些良性腸道疾病,也是類似表現。所以,如果你是長期便秘或者腹瀉,還是需要去找醫生幫忙,而且調整治療的時間往往也很長。3.大便變細長:如果便便形態跟鉛筆一樣細長,而且持續一段時間始終如此,甚至越來越細,排便越來越難,就得到胃腸門診看一下了。醫生可通過肛門指診或腸鏡來看一下是不是腸道有腫瘤等問題。不過,確實也有很多人都經歷過偶爾細軟的形態,這個也可能是因為腸道水分吸收不充分有關,不用太擔心。千叮嚀萬囑咐,沖廁所前的一次簡單回眸可以給出這麼多的健康信息,確實是一個值得我們培養的好習慣。但別忘了,看完之後,還是要蓋上馬桶蓋,然後再沖水哦。因為不少研究都指出,如果開著蓋子沖水,那裡面的“分子”基本上可以瞬間佔領整個廁所……(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08-16 養生.聰明飲食
常吃高脂低纖食物易形成「膽結石」3點飲食注意事項助預防
膽結石是指膽囊或膽管內形成了結石。膽囊的主要功能是濃縮、儲存和排泄肝臟生成的膽汁。膽汁的主要成分包括膽固醇、膽紅素和膽鹽。結石就是超濃縮的膽汁。當不易察覺的輕度慢性感染引起膽囊黏膜改變,過量的水分或膽汁酸被吸收,而膽固醇、膽紅素、鈣鹽沉積在膽囊中未能有效輸出,即可形成結石。長期高脂飲食持續刺激產生更多的膽汁,生成速度超過了正常排出速度,即可引起膽石症。另外,向心性肥胖、胰島素抵抗、糖尿病均已被證實是膽石症的危險因素。當結石隨著膽汁進入膽管時可發展為膽總管結石,膽管通路一旦出現梗阻、痙攣,可進一步發展為膽囊炎。如果不及時治療,膽汁逆流可形成黃疸和繼發性膽汁性肝硬化。膽總管末端梗阻造成胰管阻塞時,亦可誘發胰腺炎。肝膽是人體內營養素重要的消化和代謝器官。人沒有肝臟就無法存活,而膽囊在必要時是可以切除的。膽囊摘除術後,膽管代償性地膨脹形成“刺激小囊”,可起到正常膽囊的作用。但在膽囊摘除後的初始階段,由於缺少了膽囊對膽汁的濃縮和積聚作用,會導致消化期腸內膽汁酸濃度達不到臨界微膠粒濃度,繼而引發脂肪消化不良。膽囊摘除術後,必須嚴格遵守低脂飲食。「低脂」是膽囊摘除術後患者營養治療的重要原則。「低脂」即每日食物來源的脂肪提供熱量佔總熱量的比例低於25%。具體來說,就是一天的脂肪總攝入量在30克至50克。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飲食結構的變化,特別是高脂低纖維飲食人群的增多,使膽結石患病率逐漸升高,長期高脂飲食持續刺激產生過多膽固醇引起的「膽固醇結石」是主要的膽石症類型。1.少吃外源性膽固醇膳食膽固醇含量能夠對肝臟的膽固醇分泌量產生直接影響,外源性膽固醇的攝入是決定人體血清膽固醇水平的因素之一。膽汁中的膽固醇濃度與外源性攝入密切相關。因此,要控制外源性膽固醇食物的攝入量,將外源性膽固醇攝入量控制在300毫克/天以內。如:動物內臟、肥肉、肉皮、魚子、蟹黃等高膽固醇食物總量應嚴格控制。2.少吃精製糖膽石症的發生與精製糖的攝入有很大關聯,因為糖可通過脂蛋白代謝影響膽汁成分。因此,要控制精製糖的攝入,如白砂糖(蔗糖)每天不要超過25克。3.多吃膳食纖維可溶性膳食纖維可以降低血清膽固醇以及膽汁膽固醇飽和係數,從而減少膽石症發生的風險;不溶性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蠕動,減少脫氧膽酸生成,並降低膽汁中膽固醇的濃度。粗糧、蔬果是膳食纖維的良好來源,注意粗細搭配和新鮮蔬果的攝取。(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