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9 醫聲.肝病清除
搜尋
肝篩檢
共找到
76
筆 文章
-
-
2021-11-19 醫聲.肝病清除
C肝消除工程(一)/專家疾呼:C肝應納第五癌篩檢
「C肝工程正在改變醫療體質,由大型醫院走向基層診所,由民間提出要求讓政府跟進」。新冠疫情衝擊台灣達成二○二五年C肝消除的目標,每個月治療人數下降至一千人左右。專家們積極建言,將C肝篩檢納入國家的第五癌篩檢,並優化就醫流程,醫院內批次篩檢、使用快篩試劑、減輕特殊族群負擔、廣納基層診所投入,使民眾就醫通暢無阻,以掌握疫情後回流的C肝族群。台灣肝臟研究學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日前舉辦的「當我們同在疫C|疫情之下的C肝篩檢策略」,由中研院士陳培哲、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主任蒲若芳、國健署長吳昭軍、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長戴雪詠、法務部矯正署專門委員劉昕蓉、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林漢傑、台灣腎臟學會理事長黃尚志、高醫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戴嘉言、高雄長庚副院長盧勝男、林口長庚肝臟科主任許朝偉、衛福部桃園醫院感染科主任鄭健禹、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常務理事陳宏麟,以及林口長庚副院長簡榮南、聯合報副總編輯洪淑惠參與。拚4年後除C肝 疫情打亂節奏簡榮南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宣示於二○三○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但台灣超前部署,目標在二○二五年消除C型肝炎,但是今年原本預計治療五萬人,卻因去年新冠疫情緊繃打亂節奏。蒲若芳分析,一年來,總計約有一百三十多萬名民眾接受篩檢。不過,在確診與治療方面,則明顯下滑,二○一九到二○二一年的健保口服C肝新藥治療人數,從四萬五千多人一路下滑至一萬五千多人。蒲若芳說,目前接受C肝新藥治療人數,每個月僅約一、二千人,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超過一年。為了掌握疫情後回流的就醫人潮,臨床醫師許朝偉指出,過去的C肝篩檢程序,患者共須回診四次,依序進行HCV抗體篩檢、HCV RNA檢查、C肝基因型檢驗,集合所有報告資料後,最後一次回診時才評估患者是否符合治療標準。他直言,不但篩檢過程冗長,且患者來回的掛號費、交通費,都是阻力。簡榮南與盧勝男建議,C型肝炎是導致肝癌的主要原因,應將B、C肝納入癌篩,也就是在現行的四癌篩檢中,加入C肝篩檢,成為第五癌篩檢,簡化篩檢程序,用國家的力量推動C肝篩檢。高風險族群 C肝納常規檢查此外,針對特殊機構,簡榮南說,C肝高危險族群如慢性腎病變、洗腎者、靜脈注射毒品藥癮者、愛滋感染者和矯正機關中收容人,C肝盛行率分別為七點六%、十七點三%、九十點八%、四十二點一%以及廿九到九十一點三%,這當中以靜脈注射毒品藥癮者的C肝盛行率最高,因此將C肝防治納入特殊族群的現有常規檢查,並建立轉介及治療模式,才能防治一條龍並且在地化。國健署與健保署也積極動起來,吳昭軍強調,擴大篩檢實施後,B、C肝可免搭配成人健檢,同時放寬篩檢年齡為四十五到七十九歲,在提升醫療院所篩檢效能方面,也新增醫療院所批次查詢功能,院方可以在民眾就醫前一天,批次下載民眾篩檢資格,提前整合到院內門診系統,民眾就醫將更為便利快速。在治療部分,健保署已於今年十月,公告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健保給付執行計畫,取消藥品開立醫師資格限制,只要是執業登記的醫師,無論專兼任皆可執行。戴雪詠表示,台灣有一百二十一個C肝中、高風險地區,大多分布在雲嘉南和偏鄉,其中有八十七個地區沒有專科醫師,為了讓病患就近醫療,降低因轉診而失聯的情況,C肝治療將不再限制專科別。延伸閱讀:C肝消除工程(二)/打疫苗送快篩 有效提高受檢率C肝消除工程(三)/治療不限科別 診所加入戰線C肝消除工程(四)/避免回診頻繁 醫籲批次篩檢C肝消除工程(五)/洗腎室協防 衛教更容易
-
2021-11-06 新聞.元氣新聞
嘉義縣「C肝村」全國高盛行區 審計室要求加強篩檢治療
嘉義縣衛生局長期篩檢資料分析,C肝陽性率14.4%,遠高於台灣4至5%,為消滅C肝,2016年啟動「十年C肝減半計畫」,嘉義縣審計室審核發現,部分陽性者未接受後續治療,現行可近性醫療服務減少,民雄及竹崎鄉C肝高風險區,但篩檢率反較全縣平均值低,要求檢討改善。根據衛福部C肝辦公室資料,六腳、義竹、阿里山等7鄉鎮坐落C肝最高風險等級7級,屬高盛行率區,其中六腳及義竹鄉被稱「C肝村」;衛生局以多元結盟策略減C肝,獲嘉義長庚、肝基會、扶輪社等支持,去年展開4級以上鄉鎮普篩及追蹤計畫。審計室說,嘉縣30歲以上人口36萬3142人,已接受C肝篩檢14萬8952人 (篩檢率41.02%),篩檢陽性者2萬1266人 (陽性率14.28%),其中1萬1309人接受治療 (治療率53.18%),參與治療率逾五成。審計室指出,部分陽性者未接受後續診斷治療,現行可近性醫療服務減少,宜探究個案未複檢癥結原因,積極協助就醫,結合長照交通接送服務,或四癌篩檢「快速通關門診」方式,營造診斷與治療友善環境,提高陽性個案就醫意願。部分C肝炎篩檢結果陽性者雖已就醫,但看診醫師非腸胃科專科醫師,未能進行藥物治療;民雄及竹崎鄉C肝高風險區,但篩檢率反較全縣平均值低。衛生局說,「十年C肝減半計畫」,由發生率高的鄉鎮優先辦理,連結民間資源提供免費篩檢及可近性醫療,與嘉縣市區域醫院合作,陸續在8鄉鎮衛生所開「C肝外展門診」,讓民眾享有地方診所的收費,大醫院品質服務,努力朝消滅C肝目標邁進。分析嘉縣縣C肝資料庫今年2月與8月相比,整體篩檢率42.82%提升1.8%,陽性率14. 06%下降0.22%,治療率55.15上升2.01%,成 效顯著提升。民雄及竹崎鄉篩檢及治療率也提升,陽性率下降。
-
2021-09-03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人妻手腳瘀青 幸有C肝口服新藥才揮別「家暴」疑雲
43歲的高姓婦人有C肝家族病史,曾經因為血小板低下,出現紫斑症狀飽受困擾,自嘲手腳的大片瘀青就像「被家暴」,經歷多種治療後仍無起色,幸好國健署從2019年開放C肝口服新藥健保給付,經醫師開藥服用後,血小板低下的紫斑症狀順利痊癒,為這項政策做為最好見證。從事服務業的高小姐,與先生育有2個孩子,雖然有C肝家族病史,但未曾接受過C肝篩檢也未固定追蹤。2020年11月起,因無故全身瘀青而就醫檢查,經抽血後發現高小姐血小板只有3000/mm3,遠低於一般正常人15萬/mm3,有自發性出血的危險,因此緊急收治住院。接受會診的彰化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顏旭亨醫師表示,慢性肝病患者凝血功能不佳,尤其C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引起原發性血小板數目低下,過去治療主要是注射長效型干擾素,療程約半年至一年不等,治癒率低,而且干擾素副作用容易使血小板低下,對於血小板數目原本就低於正常人的紫斑症患者並不適用。但是2019年起,國健署開放C肝口服新藥健保給付,這類新藥不但療程短、治癒率高達95-98%,且副作用少。 高小姐持續接受C肝療程,結束後血小板從3千上升至15萬,C肝病毒順利清除,瘀青情況也改善了,更免除打針的痛苦。高小姐說,2020年底,因為全身瘀青症狀明顯,「沒特別撞到,但手上、腳上都有巴掌大的瘀青,看起來好像被家暴,真的非常困擾。」治療卻未見起色,非常沮喪。沒想到接受C肝口服藥物治療,不但把C型肝炎治好,血小板數目也回到正常,「我的血小板從來沒有到15萬那麼多!」為配合國家消除C肝政策,政府2020年9月28日起,擴大放寬年滿45至79歲民眾,都可接受終身一次的B、C型肝炎篩檢服務。顏旭亨提醒民眾,配合成人健檢時,可以免費篩檢B、C肝,早期發現C肝帶原,早期治療,可避免肝硬化及肝癌的發生。
-
2020-12-29 醫聲.肝病清除
專家領袖意見/肝淨推手簡榮南 幽默衛教 圈粉病人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簡榮南長年投入肝病防治,積極協助國家推動消除C肝計畫,日前獲得台灣醫療典範獎。曾經想當小鎮醫師的他表示,人的一生只有一次,能為社會服務,就順勢、積極、熱情地去做,「可以成就一件事最重要。」簡榮南畢業於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之後到長庚醫院實習。當兵期間曾在軍醫院當外科醫師,開了許多刀。但他想返鄉接手長輩在彰化開的醫院、當小鎮醫師,才走內科,並選胃腸肝膽科作為次專科。跟隨廖運範 鑽研B肝原以為走內科次專科後可返鄉服務,但他跟隨的老師是中研院院士廖運範,也是當時長庚醫院內科胃腸肝膽科主任。「我跟著他(廖運範)做B肝研究。」嚴師出高徒,簡榮南升主治醫師的第一篇論文就是B肝研究,後來持續埋首肝病新藥的臨床研究,每年都產出數篇論文,卻也忙到無法返鄉當小鎮醫師。調任基隆後,簡榮南在基隆長庚一待就是17年,他發現,基隆的肝病患者多,原因是漁民多、喜喝酒,生病常買止痛藥吃。但他不曾罵病人,而是以幽默的方式輕鬆衛教,許多苦著臉的病人變成他的粉絲。簡榮南比較擔憂的是,有五成C肝患者不知道自己患C肝,四成B肝患者也不知自己得B肝,患者常一發病就接近肝硬化及肝癌,非常可惜。推動社區B肝C肝篩檢2013年,他推動「社區世代醫學健康照護計畫」,帶著跨科別的醫師走出長庚醫院執行「東北角肝淨工程」,替社區民眾做B肝、C肝篩檢,並辦理多場演講提升民眾對肝病的認知。該計畫已擴大至長庚各院區。2014年,簡榮南接任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沒多久C肝新藥上市並有極高治癒率。他認為,C肝病人一定要治療,才能消除肝炎、免除肝癌威脅。於是在產、官、學協助下,衛福部、健保署、國健署都一起動起來,2016年底陸續成立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給付C肝新藥,擴大地方社區篩檢。已促成11萬人C肝治療截至2020年底,已小有成績,約11萬名病人接受C肝治療。身為C肝辦公室臨床醫療組召集人,簡榮南估計社區還潛藏15萬名C肝患者。「後面力道更重要,需靠普篩策略,由醫院和地方衛生局繼續深入社區和高風險區做篩檢。」一路走來,簡榮南不曾居功,把獲得台灣醫療典範獎的榮耀歸功於他的老師廖運範。他至今還跟著老師做肝病研究,師徒二人去年初發表台灣B型肝炎治療指引,對肝病防治工作一刻不曾停歇。簡榮南出生地:彰化縣年齡:62歲現職:●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林口長庚醫院肝膽胃腸科系主治醫師經歷:●基隆長庚醫院副院長●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專長:慢性BC型肝炎、肝硬化、肝癌、其他肝病的診斷及治療興趣:跑步、爬山
-
2020-12-26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年逾40要保養 每半年做肝篩檢
老婆:「以前買一個軟體不要錢,最近要維護,居然維護費那麼貴!」老公:「對啊!當初娶妳時也不要錢,可是想不到娶過來後,飼養費才貴呢!」生小孩不花什麼大錢,但要養育長大花的錢可多了!除了教育費不算,維持一個人生命所需的食物費可能不大,但人體終究是肉體,如果平常不好好保養,出了事有了症狀才找醫師,那花費才大了!用車子來比喻,人在40歲以前就像五萬公里以下的新車,出大錯的機率不大;但40歲以後,人步入中年,好比車子開了五萬公里;50歲以上就好比車子開了十萬公里。如果平日不好好保養,症狀出來再找醫師,即使不危及生命,也得大修理返醫院保養一番。40歲以上的台灣人,以前沒有B肝疫苗,因此大都遭受B肝病毒的禍害,10~15%成為B肝帶原者。其他人雖然自己的免疫力產生了B肝抗體,但肝臟也或多或少受到了傷害,產生纖維化或肝硬化或有了肝癌。因此,有B肝的病友,至少每半年要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及驗血做肝功能及胎兒蛋白檢查。如果有B肝抗體也至少要做一次超音波檢查,萬一不幸長了肝癌,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好心肝會刊92期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0-11-07 科別.消化系統
屏東縣來義鄉C肝盛行率最高 高雄長庚開辦外展門診
屏東縣33鄉鎮市有16鄉鎮列為C肝風險潛勢3級以上鄉鎮,又以來義鄉盛行率最高,高雄長庚醫院今年10月起以外展門診進駐衛生所,希望能在1年內消除來義鄉的C肝,衛生所考量有些族人不方便到衛生所,有族人白天在部落樹屋,護理師爬上樹屋到宅C肝篩檢。屏東縣府衛生局今舉辦消除C肝特攻隊記者會,衛生局指出,屏東縣沿海地區、原鄉,肝癌的盛行率比一般鄉鎮來得高,如今健保已經能給付昂貴的口服抗病毒藥物,且治癒率高達95%以上,免費20萬元由政府買單。高雄長庚指出,屏東縣是全國最多需要防治原鄉的縣,9個原鄉中有7個鄉在高盛行鄉之列,包括,來義鄉六級、三地門五級、牡丹、春日、泰武、獅子四鄉為四級,霧台鄉為三級。屏東縣來義鄉是屏東縣C肝最盛行的鄉,衛生所主任田惠民盤點過去來義鄉與肝基會合作的資料,大約1173位居民接受篩檢,C肝抗體陽性率高達24.1%,以丹林、古樓兩村盛行率最高。2020年迄今已篩檢706人。上述兩波共篩檢1708位居民,篩出334名C肝抗體陽性個案,其中54人已過世,80人治療中。來義鄉衛生所主任田惠民說,考量有些族人交通不便,護理師到宅C肝篩檢,有族人在部落搭樹屋,護理師爬上樹屋C肝篩檢。衛生局指出,屏東縣接受過BC肝炎篩檢人數是4萬4025人,2021年預計再完成65000案,今年參加成人健檢完成BC肝篩檢中,C肝陽性人數884人陽性率5.1%,由屏東扶輪社提供陽性個案追蹤管理經費協助陽性個案就醫就診、高雄長庚除提供來義鄉、牡丹鄉肝炎普篩以外,還支援陽性個案後續超音波檢查及病毒量檢驗,牡丹鄉經統計完治率高達9成。衛生局指出,來義鄉盛行率6級為屏東縣最高,長庚醫院以外展門診方式進駐衛生所,將醫療團隊由醫院帶進偏鄉。來義鄉衛生所扮演社區管理,追蹤個案服藥情形發揮根除C肝的決心,篩檢與治療一條龍的銜接;屏東縣有230家醫療院所提供免費B、C型肝炎篩檢,提醒民眾多利用。
-
2020-10-29 科別.消化系統
降癌化風險 肝策會籲鬆綁B肝藥給付
相較於C肝,B肝人口更多且健保治療條件更嚴苛,不少患者停藥後會再復發。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理事長高嘉宏為B肝患者請命,他依據最新東亞B肝治療指引建議,B肝應提早在肝中度纖維化(F2)及肝指數輕微上升就用藥治療,才能降低癌化風險。因應中央2025年消除慢性肝炎願景,中央地方加強C肝篩檢與治療力道。高嘉宏指出,B肝和C肝均是我國引發肝癌的主要因素,但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C肝引起的肝癌逐年下降,反觀B肝引發的肝癌發生案例卻沒明顯下降。高嘉宏解釋,過去考量B肝藥物的安全性,健保給付條件嚴苛,會考量肝指數於半年內兩次以上超過正常值兩倍,非肝硬化e抗原陰性患者才能達到給付三年的標準。但是目前藥物安全性高,給付條件卻沒變,不少人因此停藥,然而肝指數看似正常,但一到兩個月後就可能變動,導致六到七成的人會復發,可能增加肝癌風險。高嘉宏說,B肝尚未纖維化之前壓制病毒,能阻絕肝癌;若轉為肝硬化,長期用藥抑制病毒,也能減少六成的肝癌發生。高嘉宏今年四月與東亞地區B肝治療專家舉行線上會議,匯總美國、歐洲與亞太地區的治療指引討論結果,修訂出最適合國人的東亞第一部B肝治療指引,並於「台灣肝淨未來論壇」首度對外發表。據最新治療準則,B肝不只應於輕微肝指數上升時就用藥治療,肝中度纖維化(F2)也應考量用藥。高嘉宏盼最新的治療指引有機會讓B肝藥物延長給付,讓B肝防治的好成績除了新生兒疫苗接種之外,於治療上能再獲佳績。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陳建仁與中研院院士陳培哲皆認為,B肝治療問題含許多歷史因素,雖然複雜,但只要病毒還在體內,就應該繼續治療、努力清除病毒。陳建仁建議,健保署可再考量一下成本效益,起碼讓治療條件往前調整。
-
2020-10-29 科別.消化系統
提升肝炎篩檢率利器有哪些?白米、衛生紙
白米、衛生紙等日常用品居然是提升偏遠地區肝炎篩檢率的利器?苗栗縣衛生局長張蕊仙在「台灣肝淨未來論壇」時分享苗栗防治經驗,她說,贈品不貴,卻能吸引許多民眾前來篩檢。一旦篩檢結果為陽性就由衛生所持續追蹤,個管師則家訪困難個案,積極提醒就醫並接受治療。張蕊仙說,苗栗縣自民85年開始與肝基會合作B、C肝篩檢,但近8年篩檢人數才攀升,民國96年篩檢人數99人,今年卻有7656人接受篩檢,並找出92名肝炎感染者。其中C肝篩檢成效最顯著,治療率達九成七。台南市衛生局長許以霖說,台南近年推出社區整合性篩檢,以40歲以上市民戶籍檔為篩檢基礎,共有105萬筆資料,積極找出未曾受檢及受檢結果陽性,卻未治療等兩大族群。為提升治療可近性,許以霖表示,台南於醫療資源缺乏地區及洗腎院所開設C肝外展特別門診,另於高盛行率的大內區和將軍區執行巡迴醫療,監獄受刑者提供治療服務。這讓偏鄉篩檢率高於市區,但口服藥治療率為五成八,有待加強。嘉義縣衛生局代理局長趙紋華說,全國平均C肝盛行率為4%,但嘉義縣C肝盛行率達14.4%,18個鄉鎮就有13個被列高風險地區,以六腳鄉盛行率30.8%為最高。趙紋華說,嘉義縣推「十年C肝減半計畫」,整合肝基會、健保署、國健署及轄區內醫療院所的資料,規畫專屬C肝資料庫,找出30至79歲的在籍未篩名單,鼓勵篩檢,並配合外展門診,成效不錯。以阿里山鄉為例,就讓30歲以上的上在籍在戶者篩檢率和治療率達九成六,使得十年計畫在3年半就達標。雲林縣也屬C肝高風險地區。雲林縣衛生局長曾春美說,為了讓40至79歲民眾接受篩檢,縣長親自錄音宣導篩檢,垃圾車、活動中心及廟口不斷放送宣傳,而村里也設篩檢服務站,民眾收到通知單後可就近篩檢,2次不到就改到宅抽血服務。
-
2020-10-29 醫聲.肝病清除
預期效益/加強篩檢意願 衛教圖像化、篩檢放寬至79歲
國健署統計,國人B、C肝篩檢涵蓋率分別為五成三、三成四。為期待篩檢率提升至八成,國健署長王英偉表示,9月底該署放寬B、C肝篩檢年齡天花板至79歲,另也將重新設計易讀易懂的圖像化衛教單,讓篩檢資訊傳遞更清楚,提升民眾篩檢意願。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講座教授莊萬龍說,健保自2017年給付C肝口服藥物迄今共治療10萬多名病人,加上過去的長效干擾素治療,總計治療20萬人。估計未來5年需再治療13萬人,才能達到2025年台灣消除C肝的目標。但至108年3月前,B、C肝篩檢率分別為五成三、三成四。為了擴大篩檢規模,中央與地方政府結合民間團體朝高風險地區和族群進行篩檢。「但若繼續依該模式執行,恐無法於2025年前達標。」王英偉說,國健署9月宣布放寬篩檢年齡天花板,從45歲到79歲終身可接受一次B、C肝篩檢,期待擴大篩檢範圍,另也注意到「篩檢衛教單」扮演的重要角色。王英偉解釋,民眾不接受篩檢的因素,包括:自覺身體健康、不須檢查、害怕檢查、沒時間、擔心檢查結果影響工作等,「這些都跟篩檢資訊不明確有關。」國健署曾委託兩家醫院進行大腸癌篩檢衛教單的改善研究,發現民眾取得衛教單後僅三成願篩檢,分析發現是單張字多且訊息複雜,難吸引民眾主動篩檢。但衛教單整合資訊後改彩色圖像並強調「免費」,可清楚呈現訊息重點,一年後提升民眾最高3%的篩檢意願。王英偉認為,同樣手法適合導入B、C肝篩檢衛教單,例如強調「C肝有藥醫、健保幫你出20萬」等,能有好的幫助。對於現行篩檢措施,衛福部長陳時中於會後發現中央與地方在許多地方不同調,例如篩檢年齡不一,有些地方規定40歲以上,有些則是30歲以上,建議地方多反應當地民情,中央則應提供專家意見,齊心協力,做好肝炎防治。
-
2020-10-15 醫聲.肝病清除
C肝篩檢/感染率九成 藥癮、獄友防治挑戰大
消除C肝的最後一哩路,高危險特殊族群很重要,藥癮者及監獄受刑人C肝感染率約九成以上,台大雲林分院在雲林監獄C肝治療率百分之百。前副總統、中研院士陳建仁認為,為了讓監所順利微根除C肝,將與法務部討論,建議所有受刑人接受C肝篩檢。台大雲林分院副院長陳健弘指出,雲林監獄進行受刑人C肝治療計畫,兩年來總計篩檢了八二四人,陽性率達三分之一,有C肝病毒核糖核酸占七成,罹患C肝受刑人以藥癮者居多,其肝功能狀況不錯,肝纖維化指數三期者僅百分之三點一,並無肝硬化,有一六五人接受C肝治療,十二周後已全數驗不出病毒。雖然治療成果佳,但陳健弘認為,健保給付規定,需於同一個醫院完成治療三個月,才可給付,因此,對於六個月內將出獄及申請假釋的病人,無法接受治療,這讓收容人不滿意,甚至有人想對醫療團隊提告。他建議,希望未來應放寬監所治療的給付條件。衛福部嘉義醫院副院長陳詩典指出,美沙冬替代療法消除C肝,需精神科醫師及公權力介入,藥癮患者都在精神科,要轉介到腸胃科並不容易。陳詩典曾任衛福部彰化醫院肝病團隊負責人,他先在醫院內集合精神科、腸胃科、感染科醫師舉辦共識營,甚至病友會,讓在精神科的C肝患者順利到腸胃科就診。為讓藥癮者走完消除C肝的最後一百公尺,彰化醫院團隊在早上七點半開門診,讓接受美沙冬替代療法的患者先來看診,再去上工,避免因工作而中斷治療,同時也製作小手冊讓患者了解,多管齊下提高藥癮患者的C肝治療率,達百分之八十五到九十四。陳建仁認為,監所消除C肝,必須像當年檢驗愛滋病毒,讓受刑人全面篩檢C肝,應與法務部討論可能性。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林漢傑也認為,矯正署態度很重要,監所若與醫院配合,C肝篩檢率可達到七到八成,但若沒有醫院進入協助,篩檢率僅二成。
-
2020-10-15 醫聲.肝病清除
預期效益/全民篩檢 消除C肝最後1哩路
肝炎有國病之稱,為了完成二○二五年「消除C肝」願景,台灣肝臟研究學會預估,至少需治癒十四點五萬名感染者,但這其中逾十二萬人不知自己已被感染。衛福部國健署擴大C肝篩檢,預定明年底完成五十萬人篩檢。前副總統、中研院士陳建仁強調,透過篩檢找出感染者,給予治療,是肝炎防治戰役成敗的重要關鍵。台灣肝臟研究學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衛生福利部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與基隆市肝病防治協會舉辦「二○二五C望工程,消除C肝最後一哩路」專家會議,陳建仁表示,世衛組織訂下目標,二○三○年消除C肝,但台灣希望提早五年達標,「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但這是一定要做的,也有絕對的決心。」治療成效 去年接近百分之百林口長庚副院長簡榮南表示,長期致力於C肝研究的三位學者獲今年諾貝爾醫學獎肯定,對所有研究肝病的專家及醫師是一大鼓勵。簡榮南說,台灣從二○一七年起積極治療C肝患者,截至十月五日,已有十點五萬名感染者接受口服藥物治療,全民攜手篩C肝,盼更多患者接受治療。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主任蒲若芳分析近四年C肝治療成效,二○一七年治癒率為百分之九十六點九,去年達百分之九十九點一,原本今年治療人數可望逾五萬,受疫情影響,估計僅四萬人,且百分之三點七提早停藥,她表示,臨床醫師、個管師需多與病友聯繫,減少停藥比率。防治團隊 號召各科醫師加入中研院士陳培哲強調,醫界普遍認為C肝防治為消化系、肝膽腸胃科醫師任務,「這是不對的」,應讓外科、內科、家醫科、新陳代謝科、耳鼻喉科等所有醫師加入防治隊伍。陳培哲說,如果每位醫師問診時多問一句「有沒有肝炎?」就能提醒病友接受篩檢,進而找到潛在感染者,精準用藥。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組長戴雪詠表示,正審慎評估開放C肝口服藥物處方權至其他專科醫師,不只限於消化系專科,讓每個醫師都能協助感染者用藥。「跨科篩檢有一定難度。」但簡榮南說,只要醫院願意去做,仍可克服問題,以長庚為例,在病人就醫前一天,院內資管人員就先與相關醫療資料庫連線,勾稽資料,如符合肝炎篩檢資格,就標示於看診資料,請醫師提醒患者。分析大數據 鎖定南部五縣市大數據分析也扮演重要角色,戴雪詠表示,年初整併分析健保與國健署兩大數據資料庫,找出十二萬多名的潛在患者。將名單放至雲端,請各縣市衛生局及醫療院所通知患者接受治療,成效顯著,戴雪詠表示,六月迄今,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的患者中,透過此管道找出的病人就占一半。國健署為肝炎篩檢主責單位,署長王英偉表示,今年九月二十八日起擴大C肝篩檢範圍,提供四十五至七十九歲一生一次免費篩檢,獲熱烈回響。第一階段加強補助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等五大高盛行率縣市人事等行政執行費用,明年補助將推廣至全國其他縣市,希望明年底全國五十萬人完成篩檢。「如果篩檢不成功,就無法達標。」陳建仁說,在特殊族群以及山地離島,篩檢及治療成效顯著,在一般地區防治,反而困難度高,但在C肝辦公室、衛福部、各醫療院所努力下,做好篩檢,便有信心在二○二五年達成目標。陳建仁也讚許彰化縣衛生局,在C肝防治上積極努力及表現,為各縣市標竿及典範。聯合報社長游美月與健康事業部營運長洪淑惠全程與會,陳建仁感謝聯合報連續四年舉辦「C望工程」專家會議,為全民健康努力,宣導及推廣正確肝炎治療及篩檢訊息,善盡媒體社會責任。
-
2020-10-15 醫聲.肝病清除
C肝篩檢/受刑人普篩C肝 陳建仁:與法務部討論可行性
進入監獄幫受刑人進行消除C肝,不能只是醫院一頭熱,中研院士、前副總統陳建仁認為,必需與法務部進行討論,讓所有受刑人進行C肝篩檢,才可以更快達到C肝微根除。陳建仁13日出席台灣肝臟研究學會與聯合報、衛生福利部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與基隆市肝病防治協會共同舉辦的「2025 C望工程,消除C肝最後一哩路」專家會議,會中明確指出,受刑人應該全面進行C肝篩檢,就跟他2003年當衛生署長時(現為衛福部)與當時法務部長陳定南溝通後,讓受刑人全面驗愛滋病毒一樣,C肝辦公室會與法務部討論合作可能性。陳建仁指出,當年受刑人全面驗愛滋病毒,一年就驗出了2,300例HIV陽性患者,這樣的模式可用在C肝篩檢上。台灣肝臟研究學會長林漢傑也認為,監所消除C肝,矯正署態度很重要,有些監所與醫院配合,C肝篩檢率可以達到七到八成,但沒有醫院進入協助的監所,大約只有兩成篩檢率,因此必須跨部門合作。實際上,矯正署對所有受刑人入監時,都進行健檢,林漢傑建議,未來監所醫師可以把C肝篩檢列為常規,若無法執行,就請公立醫院進入協助篩檢。另外,消除C肝不只有消化系醫師有責任,也希望精神科醫師針對 藥毒癮C肝患者可開立處方簽,消化系醫學會也要與精神科醫學會開研討會,把最新C肝治療讓精神科醫師都知道,因為有些醫師還停留在C肝治療只有干擾素,但實際上口服抗病毒藥已有98%治癒率。延伸閱讀:➤C望工程/監獄毒癮者滅C肝 跨科別合作走最後一哩路
-
2020-10-15 醫聲.肝病清除
C肝篩檢/擴大篩檢 國健署宣示明年底50萬人完成檢驗
肝炎被稱為台灣國病,為了在2025年完成「清除C肝」願景,台灣肝臟研究學會預估,至少需治癒14萬5000名感染者,但其中竟有12萬多人仍不知被感染。為此,國健署日前擴大C肝篩檢,45至79歲一生一次免費篩檢,預定明年底完成50萬人篩檢。台灣肝臟研究學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衛生福利部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與基隆市肝病防治協會舉辦「2025C望工程 消除C肝最後一哩路」專家會議,前副總統、中研院士陳建仁致詞時表示,世衛組織預計在2030年達到消除C肝的目標,但台灣希望提早五年達標,在2025年提前落實,「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但這是一定要做的,也有絕對的決心。」陳建仁強調,如何透過篩檢找出感染者,給予治療,成為這場肝炎防治戰役成敗否與的重要關鍵。林口長庚副院長簡榮南為這場專家會議主持人,他開場時表示,日前三名長期致力於C肝研究領域的學者獲得諾貝爾醫學獎,這對所有研究肝病的專家及醫師來說,為一大鼓勵。簡榮南指出,國C肝防治的三大策略方向分別為「治療引領預防」、「以篩檢支持治療」、「以支持鞏固成效」,他說,在政府及學者專家努力下,2025年有信心達到「清除C肝」目標。簡榮南表示,台灣從2017年起積極治療C肝患者,截至10月5日,已有10萬5000名感染者接受健保口服新藥,如想在2025年達成「清除C肝」目標,至少還需治療14萬5000人,但其中約12萬人不知自身為肝炎帶原者。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主任蒲若芳公布治療成效,2017年治癒率為96.9%,到了2019年則達99.1%,幾乎達到百分之百,隨著健保逐步放寬給付標準,治療人數也逐年增加。原本希望今年治療人數可以超過五萬人,但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估計至年底僅四萬人,且有百分之三點七用藥者提早停藥,蒲若芳提醒臨床醫師、個管師需多與病友聯繫,減少患者中途停藥比率。聯合報社長游美月全程與會,陳建仁也感謝聯合報連續四年舉辦「C望工程」專家會議,為全民健康努力,宣導及推廣正確肝炎治療及篩檢訊息,善盡媒體社會責任。
-
2020-09-29 科別.消化系統
一家三口都得C肝 原來早期找密醫打針
嘉義市吳姓男子因父親確診C型肝炎,擔心自己及其他家族成員也有罹患C肝可能,紛紛到衛福部嘉義醫院肝膽腸胃科、副院長陳詩典就診,才發現全家5名成員有3名都被檢查出C肝,原來是感冒生病找密醫打針,因針頭消毒不完全造成感染,所幸在陳治療後,全家都已康復。院方指出,吳男早期住在偏鄉,因公衛醫療資源不足,家族成員感冒生病總會找密醫「打一針」,陸續罹病,幸好及早發現和控制,配合口服藥物療程治療。嘉義醫院配合衛福部政策,近期配合嘉義市衛生局及熱心里長推動補篩C肝外,更加碼擴大與公司行號合作,在勞工檢查項目中增加C肝篩檢。下半年度更將於嘉義縣開辦第二波「外展門診」,由陳詩典領軍駐診。陳團隊提供已知為C型肝炎的民眾,問診、衛教、抽血檢測、腹部超音波檢查等,協助C肝患者方便就醫,讓患者就近領藥,來降低治療中斷發生。陳詩典表示,C型肝炎是透過血液和體液傳染,容易造成肝硬化及肝癌,要立即接受篩檢治療,只要抽血檢查出血液中有病毒,就可使用健保口服新藥治療C肝,一個療程約3個月,由中央健保全額給付,病人配合按時服藥治癒率更高達98%以上。陳說,C肝易合併脂肪肝、糖尿病、腎臟病,這些慢性病族群病人建議也主動篩檢C肝,定期追蹤,以確保身體健康。其實C肝不是絕症,患者若能積極就醫追蹤治療,不但可以大幅降低罹患肝硬化及肝癌的病患人數,更能減少國民間的互相傳染。
-
2020-09-08 科別.消化系統
82歲翁腹部不適查出6.7公分肝腫瘤 苗醫進行首例肝切
苗栗縣82歲謝姓老翁腹部不適在診所看診服藥近1個月仍未見改善,日前到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肝膽腸胃科內科求診,醫師詳細問診並抽血、超音波檢查,不僅發現他有C型肝炎,還有一顆6.7公分大的肝臟腫瘤,經協助轉至外科,院方與病人、家屬充份溝通後決定進行肝切除手術,術後恢復良好出院,後續將做C肝治療及定期追蹤檢查,這也是苗栗醫院首次進行的肝臟腫瘤切除手術。部立苗栗醫院外科醫師蔡家揚指出,肝切手術與肝臟移植是根除性療法,一般而言,腫瘤超過3公分就不適合做肝癌消融術及酒精注射治療,因考慮到患者年紀較大,也不適合做肝臟移植,因此決定採取肝切手術,若是病人不考慮手術,腫瘤可做動脈栓塞治療。蔡家揚說,肝臟是沉默的器官,一旦出現明顯徵兆,通常已經是肝癌末期,因此,如有B、C肝炎及酒精性肝硬化,最重要的是每3到4個月要定期檢查,這樣才能在腫瘤小的時候及早治療,如果等到有症狀時才就診,有些腫瘤已經9到10公分,甚至破裂,這種情況通常治療效果都不好。他指出,有肝硬化或長過腫瘤的病人分為高危險群、超高危險群,開刀順利恢復後也是超高危險群,須每3到4個月回診定期做超音波及抽血檢查,一般切除成功如在2年內沒有復發,5年存活機會約是七成。蔡家揚提醒民眾,有長期喝酒、肝功能異常、BC型肝炎、肝硬化病史,建議3至6個月要到肝膽腸胃內科定期抽血及超音波追蹤,才能達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效果好的目標。此外,健保自去年1月起全面給付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治療,苗栗醫院配合政策積極推動C肝篩檢與治療,去年有115人申請C肝新藥治療,且已完治,今年至8月底也有69人申請治療,其中52人已完成用藥療程,持續進行後續追蹤照護,成效良好,鼓勵鄉親如有任何關於BC型肝炎自我照護或C肝全新口服藥治療相關疑問,都可與苗醫衛教室肝炎個管師聯繫,洽詢專線037-261920轉2103或2104。
共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