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豬頭皮)
腮腺炎由急性濾過性病毒引起,因病毒侵襲腮腺,造成腮腺或唾液腺腫大且疼痛,致使臉頰發炎腫大,因此又被稱為「豬頭皮」。
- 症狀: 臉部疼痛 臉部腫脹 頭痛 發燒 噁心 畏寒 喉嚨痛 腮腺腫大
- 併發症: 顏面神經麻痺 腮腺膿瘍 蜂窩性組織炎 臉部凹陷 臉部畸形 睪丸炎 卵巢炎 腦膜炎 耳聾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腮腺炎由急性濾過性病毒引起,因病毒侵襲腮腺,造成腮腺或唾液腺腫大且疼痛,致使臉頰發炎腫大,因此又被稱為「豬頭皮」。
心肌炎是指心臟肌肉發炎,原因主要為病毒感染(腸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也可能因其他原因(如免疫反應、細菌感染)引起心肌發炎反應。心肌發炎可能導致心臟收縮能力減弱,甚至心臟的跳動受影響而使心輸出量減少,嚴重者導致心臟衰竭,有死亡的風險。臨床上以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見。 心肌炎臨床表現千變萬化,可從輕微的胸口不舒服、肚子痛、呼吸急促、臉色蒼白冒冷汗、心律不整(包括異常加快或減慢)、頭暈、疲倦、到突發性昏倒、多重器官衰竭甚至猝死。 病毒性心肌炎初期表現常類似流感,容易被當作是一般感冒,正因為心肌炎具有多樣化的臨床症,使醫師診斷困難度增加。若陸續出現心悸、氣喘、胸痛等,應趕快就醫確認。 心肌炎於近日受到關注,主要是大家為了對抗新冠病毒接種mRNA疫苗,但美國於 2021年6月開始,出現接種 PfizerBioNTech 疫苗後發生心肌炎及心包炎的個案,特別是施打第二劑過後的男性青少年。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審查當時可取得的數據後,總結施打 COVID-19 疫苗的利益大於發生心肌炎的風險,並建議 ≥ 12 歲青少年及人持續接種疫苗。但提醒注意,一旦接種後出現胸痛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在病發前常出現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和其他病毒性疾病的症狀,如發燒、咳嗽、喉嚨痛、嘔吐、腹瀉、肌肉痠痛、疲倦乏力、臉色蒼白及心悸、胸悶、胸痛、心搏過速或過緩,或心律不整等,甚至休克。 不同年齡層患者可能表現不同的症狀,成年急性心肌炎病患可能出現疲倦、胸痛、呼吸困難、心悸或昏厥,其他症狀還可能有頭痛、喉嚨痛、發燒、腹瀉、疲累、心律不整、下肢腫脹、關節疼痛,甚至休克。 嬰幼兒的症狀較不具特異性,表現可能為焦躁不安、發燒、食慾不振、心搏過速及發紺。至於超過兩歲的幼童,臨床表現可能是胸痛、腹痛、肌肉痠痛、疲倦、咳嗽及水腫等。
小兒麻痺是一種常見的病毒感染,有時可造成脊髓運動神經細胞的破壞,產生肌肉無力或麻痺現象。有麻痺症狀的感染,其死亡率約為2~10%,年齡愈大死亡率愈高。
我們的心臟有兩層膜包覆,像袋子一樣保護著心臟,這兩層膜稱為臟層和壁層,合稱心包膜,兩層膜之間為心包腔,內含約30毫升液體,稱為心包膜液,幫助減緩心臟跳動所產生的摩擦力衝擊,當心包膜發炎,便產生心包膜炎,心包膜一旦發炎,很容易造成刺激、腫脹與疼痛不適。如果因發炎導致過多液體,就會壓迫心臟,沒有及時穿刺引流,很可能導致死亡風險。 心包膜炎主要分急性、慢性,以急性心包膜炎佔多數,發生率約為每年十萬人二十八例。在發達國家,八到九成病因不明,並被認為是病毒性的。細菌與黴菌感染等都可能引起急性心包膜炎,其他心臟病像急性心肌梗塞之併發症、心臟手術等因素,尿毒症 ,腫瘤,輻射線也都可能造成心包膜發炎,而引發慢性心包膜炎或心包膜炎反覆發作的因素,則包括結核病,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此外,關於心包膜炎引起心包膜積水,也可以是漏出性,滲出性 ,出血性或者化膿性成分。 無論是急性心包膜炎或慢性心包膜炎,都可能干擾心臟功能,雖然多數是輕症,在有些罕見情況,心包膜炎還是可能造成心律異常、死亡等嚴重後果,因此還是要留意相關警訊,治療原則以消炎、止痛為主。 一旦出現心包膜炎,胸痛是最常見症狀,病患通常感覺劇痛或刺痛,有些病患會感覺悶痛、隱隱作痛,或胸口悶悶的,好像有一股壓力壓在胸口。 心包膜炎造成的胸痛,常出現在胸骨後方,或出現在胸部左側,這種疼痛也可能擴散至左肩、脖子,在咳嗽、躺下或深呼吸的時候,往往感覺更痛,當坐直或身體往前傾,疼痛就會減輕。 除了胸痛,其他症狀還包括乾咳、倦怠、全身虛弱無力、腿部腫脹、低燒、心悸、躺下時會喘與腹部腫脹等。當胸痛情況改變,或出現新症狀,務必盡快就醫,心包膜炎的許多症狀與其他心肺疾病類似,因此不管出現哪種胸痛,都建議就醫接受進一步評估、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