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5 橘世代.健康橘
搜尋
眷村
共找到
39
筆 文章
-
-
2020-08-15 橘世代.好學橘
老人被騙都是失智惹的禍?專家:「走不出去」才是真正禍首!
榮民圈有一個都市傳說:「一位新移民在同一個眷村婚嫁多次,每一任先生都是她陪伴到終老後再嫁,她也因此為自己存了退休養老金。」事實已不可考,情節也還稱不上詐騙,但類似情節的真詐騙確實常以老人家為對象,讓人禁不住想問:「老人為何比較好騙,身心究竟怎麼了?」外界刻板的印象 歸咎腦部退化「老人就是因為腦部退化或是失智症,才容易成為詐騙集團的下手對象啊!」「被詐欺的老人就是因為和子女感情不好,才讓人有機可乘啦!」「啊,老人很固執,腦波很弱!」但事實呢?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張立鴻說「以上都不太對,這是社會多數人對長輩遭詐欺的刻板印象。」老人究竟是不是比較好騙?讓我們來看一下美國的研究。美國退休人士協會AARP是全球最大的銀髮族組織,關注熟齡族的老後生活品質。美國紐約時報2017年曾經引用AARP一項調查「老年人遭詐騙現況以及比率」,結果發現65歲以上長輩有17%至少有一次受騙經驗,張立鴻指老人詐騙現象並非台灣獨有。美國老人易上當 財露白被盯上張立鴻引用紐時報導中所歸納,當中老人易上當有三點原因:美國人儲蓄率低,容易在晚年選擇激進、報酬率高的金融商品。伴隨老化,老人的大腦認知功能改變,反應較慢,表現不如年輕時好。若已經有疾病或失智徵兆,還會影響判斷力降低,例如搞不清楚身上有多少存款。老人奮鬥半生,樂於分享自己的財富與成果,也因此財富露白,吸引詐騙集團。台灣文化與國情雖與美國不相同,但電話詐騙、借貸、標會手法仍常見,或可互為印證。體力變差怕迷路 會更不想出門老人被騙真是大腦退化了嗎?讓我們來看看,老了會發生哪些生理變化。張立鴻說,變老的過程中,不見得每一樣功能都會衰退,例如語言、記憶力都會累積,這也是為什麼許多藝術家到晚年都還能有傳世之作,也是大家所熟知的「老人的智慧」。老人的哪些功能會下降?工作記憶衰退、身體不適,變得更走不出去。例如工作記憶衰退,老人家愈來愈難在短時間內處理複雜事情,張立鴻舉65歲母親的抱怨當案例,長輩年輕時是活的電話簿,能輕易背出一串電話號碼,現在卻常抱怨做不到。很多老人家也有相同困擾,張立鴻笑笑安慰像母親這樣的老人家說,「別過度緊張,會記得自己忘記的事情,代表狀況都還好。」張立鴻解釋說,在腦科學領域當中,雖然老人在表面上看不出認知功能有多大的變化,但大腦已經出現「補償」現象。年輕時唱歌、算數,只要有半邊大腦就能做到,到了老年,同樣的工作需要更多大腦的腦區工作,簡單的說,以前一隻手能做到的事,現在得兩隻手同時做,到了更晚年,兩隻手都用上也不見得能做好,效率變差,這是很自然的結果。有些老人因為膝關節痛、肌力變差,心肺功能下降,體力大不如前,出門又擔心迷路,身心的變化會讓老人更加依賴原本的生活圈,不知不覺社交範圍縮小,朋友減少,這些是身體與心理老化的交互作用。【延伸閱讀↘↘↘】。如何不被騙 先做4個自我練習。相信理專 5年被騙走2億元 誤信話術「連棺材本都賠下去」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8-09 橘世代.愛吃橘
連外國人都羨慕!在台灣檳榔樹下種出世界級巧克力
「作為一個巧克力師傅,最感動的是,我的國家居然有種可可!」眼前這位興奮不已的巧克力師傅,即是2017年從世界巧克力大賽(International Chocolate Awards)亞太區拿下高%數原產黑巧克力銅牌的Formosa Chocolate總監、知名巧克力主廚黎玉璽。黎玉璽的亢奮並不孤獨,近年國際巧克力界吹起「bean to bar」潮流。鼓吹巧克力職人們從產區挑選可可豆(Bean)開始到製作巧克力塊(Bar),在同一家店內實踐整個生產流程的巧克力製法,能夠發掘巧克力風味的更多可能。「歐美國家的Chef(主廚),可能一輩子都看不到可可樹長什麼樣子。種可可的人,尤其是非洲國家,可能一輩子都吃不到巧克力。」當黎玉璽發現台灣能種出屬於自己的可可,難以掩飾她的自豪。她曾招待來自韓國的巧克力師傅,從小港機場直接驅車前往屏東高樹,花費不到一小時,是亞洲其他種植可可的國家難以比擬的便利。屏東高樹、內埔等地區近年開始種植可可,目前面積達300公頃。主要由農委會水保局推廣林下經濟,在屏東原本的綠金產業——檳榔樹下種植可可豆、咖啡等,希望走出屏東高經濟作物的另一條路。黎玉璽與屏東可可緣分結得很早,屏東的可可莊園她幾乎都跑過一遍。去年在屏東縣的可可培力課程遇見喜樂可可,終於找到心中盼望許久的可可豆。喜樂可可莊園只種150棵單一品種的可可,選用佛里斯特羅跟千里塔力奧雜交的新品種,並透過嫁接,種植出強健而風味獨特的可可。喜樂可可莊園主人陳美芳說,她們家每一顆長約20公分的黃色可可果中,約有35至60顆可可豆,發酵研磨後,每顆可可豆圓潤飽滿,長度約2公分,油脂含量高,精磨時無須再另外加油。黎玉璽現在三天兩頭往農地跑,從種植源頭掌握可可的生長狀況,更能調整出自己想要的品質。屏東炙熱的陽光在她皮膚留下黝黑的痕跡,還被可可法朋的巧克力主廚李依錫笑說「妳都要變成可可農了」。為協助推廣屏東可可,黎玉璽又研發一款「苦盡甘來」,透著金色薄紗的橄欖綠。為了與蜜糖風味較突出的可可搭配,她挑選平時多榨油、釀醋的台南新化橄欖,增添酸味層次,外層是75%稍苦的硬殼,咬下去卻是66%的微甜。除此之外,這款苦盡甘來更是一點奶油都沒加,純粹用可可、橄欖醋跟水調製而成,這又是黎玉璽另一個巧思,她曾在義大利嚐過四種水調製製成的巧克力,驚豔於水質能影響巧克力的口感。一般自來水因為含有氯,或是礦物質含量高,口感與味道不佳,回到台灣後她也到處「發掘」好水,最後將高樹某山區的泉水加入新作品之中。雖然屏東可可種植的歷史不長,黎玉璽也認為整體產業急需加強發酵加工流程的品質穩定,但只要再給台灣可可一些時間,一定能盼來更成熟甜美的風味。本文摘自《安可人生》|關於更多屏東精選特輯。屏東6色旅遊-身穿旗袍,漫步眷村,走逛老將軍故事。屏東七彩秘境 霧台「哈尤溪」月月客滿!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7-27 橘世代.愛玩橘
屏東6色旅遊-身穿旗袍,漫步眷村,走逛老將軍故事
屏東縣有山有海、生態豐富、族群多元,屏東縣府交旅處推出屏東專屬「藍、黃、綠、橙、紅、粉」六色旅遊,其中最暖的「橙」蘊含屏東客家、原民、閩南與眷村的多元文化融合豐富能量,貼近「文青散步」主題,來一趟屏東,感受溫和又充滿活力的「粉」。橙線首推屏東市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打造「台灣新式眷村文化與生活風格體驗基地」,園區有眷舍70棟房舍,橫跨日據時期與光復後的陸軍眷村建築群,2007年指定為歷史建築得以保存,2018年命名「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形成特色創意聚落與街區,讓歷史建築活化再利用,現有25戶透過招商徵選進駐。勝利星村生活園區包括勝利新村、崇仁眷村成功區,兩大眷村以中山路連接,步行距離約5分鐘。「星」代表著承將軍居住之地之先,啟培養明日之星之後,展現過去歷史記憶、空間與現代生活,形成獨樹一格的「勝利星村生活風格」(victorystar lifestyle)。走訪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眷村進駐商家,這裡就有5家獨立書店,書店各有特色南國青鳥書店設在孫立人行館,1樓是書店,2樓保留孫立人將軍相關書籍、物件與影片,尤其是庭院前的大樟樹,彷彿宣告著眷村之美就從這裡開始,完整保存眷村歷史。青島街是屏東眷村最早開始聚集人氣的地方,除了餐廳之外,清營巷裡的「小陽。日栽書屋」是屏東元老級的獨立書店,周邊獨立書店還有永勝5號、繫本屋、七木・人文空間書房;「繫。本屋」結合美食、文化和書籍,書店主人曾描述這裡是「飲食研究所」,也讓書店以另一種更多元的形式呈現。眷村不再只是歷史文化展示場域,更成為屏東市舊城核心區。眷村內第一家旗袍店也在這裡,「花漾雨蝶-勝利店」在屏東市青島街98號,穿上旗袍漫步眷村裡,時光彷彿重回30年代,店內有上百件旗袍都是手工製作,將旗袍融入生活中,店內提供旗袍體驗與外借,採預約制。園區內第一家民宿「勝利125」今年6月開幕,日式建築黑瓦斜屋頂有著濃濃眷村味,抬高的建築基座可防潮又通風,民宿就在屏東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入口點,距離屏東火車站步行約12到15分鐘。民宿空間採懷古日式老家具布置客廳,室內請80歲老師傅手工製作數塊榻榻米地板,隔間採日式方格窗框,展現懷舊日式風格,未來遊客可以住眷村,更深度體驗眷村文化。【更多愛玩精選延伸閱讀↘↘↘】。78歲小書包志工:將眷村故事一代一代傳下去。大稻埕一日遊程 走進「末代皇帝溥儀御醫」舊時代推薦▶▶▶揪團出去玩,認識新朋友!專屬熟女的揪團平台,搶先體驗》
-
2020-07-22 養生.樂活人生
總是「不得不」?人生的不如意,其實配你都剛剛好!商業周刊創辦人的「活學之道」
大約10餘年前,我進入了世俗定義的「人生顛峰」和「超級舒適圈」。當時的我,事業順遂,交遊廣闊,家中無事,生活悠閑。隨興所至,常騎著自己養的馬馳騁,駕飛行傘御風而行,著潛水裝和魚群共舞。 這樣的日子過了幾年,表面春風得意,內心卻日漸空虛。開始問自己:「生而為人,我到底是來做什麼的?」帶著這個問題,我遍搜典籍、請教高人,折騰了幾年,最後終於浮出一句話:「我是來學怎麼活的!」當這句話變得不容忽視後,10年前,終於下定決心,放下自己創辦的事業,走上一條不同的人生道路。 這10年,前7年我主要在做義工,從業餘做到全職,從台灣做到全世界,從刷馬桶、拖地板、種樹開山、服務學員、到當講師,無所不做。最近3年,我開辦了自己的「學怎麼活」相關課程,分享人生心得,與有緣人一起同行。人生總是「不得不」?不得不,就是半吊子人生,對自己的處境既不願面對、接受,又無法處理、放下。春節期間,好友相聚,聽了不少故事,其中當然不乏無奈和抱怨的情節。每逢這種時候,常不由自主想起一則經典段子:女婿向岳父抱怨自己老婆,說她常常如此這般,有時居然如此那般⋯⋯,岳父聽完後回答:「你說的全都對,所以她才會嫁給你呀!」這段子,道盡了人生:你所遇到的人、所發生的事,當然不盡如人意,但毫無例外的,都「配你剛剛好」!這就是人生實相。人常感到無奈、或忍不住抱怨,就是因為看不見這個無所不在的人間實相!他們的人生,因此充滿了「不得不」:遇見了這種人真倒楣,但不得不;發生了這種事太離譜,但不得不;進了這家公司太委屈,但不得不⋯⋯。不得不,就是半吊子人生,意味著對自己的處境既不願面對、接受,又無法處理、放下,卡在半空中,除了無奈和抱怨,還能做什麼呢?這種時候,唯一脫困的出路,只有「轉念」。因為不得不的感受,大部分出自未被認真檢視過的念頭。所以「轉念大師」拜倫.凱蒂才會建議,先用書寫的方式,在紙上盡情的宣洩,把各種不滿的想法和不顧後果的做法,淋漓盡致的寫下來,再透過反覆的自我詰問,一一認真檢查。我對她的建議深有同感,因為人之所以「不得不」,正是因為半吊子,除非真實的全然面對,否則轉念必不徹底,起不了太大作用。拜倫.凱蒂的建議,完全吻合「必須做最壞打算,才可能盡最大努力」的原則,真實不虛。根據我自己的實踐經驗,通常所有的「不得不」,在經過反覆檢視後,都會看到「一切都是因為我」!抱怨都是因為自己的「不受」,無奈都是因為自己的「不做」,這就是真相。世上所有事,只要甘願受、歡喜做,就沒有「不得不」。我自己在這條路上走了很久,迄今尚未完全過關。但只要覺察自己升起了無奈的感受、或產生了抱怨的情緒,就告訴自己又半吊子了,又「不得不」了。二話不說,立即轉念。常做「轉念作業」的人,一定能看見:人生真的沒有不得不,只有不接受和不願意,接受了就不會抱怨,願意了就不會無奈。「不得不」真的是人想出來的!以後遇見不得不,轉念就對了!「執念」即地獄人到底要「讓」什麼?難道不是讓出自己的「執念」?在書裡讀到一段關係的場景:你在餐桌上對伴侶說「早安」,但沒聽到回應。你內在產生干擾,覺得對方不再愛你了。這想法帶來了傷痛,傷痛又帶來評判,投射出一個不真實的對方,使彼此的連結中斷。你因此被禁錮在受限的自我中,導致沮喪、冷漠和怨恨,激發出破壞性情緒和行為⋯⋯,從此陷入惡性循環而無以自拔。傷痛使你盲目,只看見自己想看的。這樣的戲碼,大家應該很熟悉,因為每天都在上演。這齣拖棚大戲,角色常更換,但情節從來不變,總是照表操課:發生、解讀、情緒、評判、投射、失去連結、自我禁錮、負面能量、破壞性言行⋯⋯。這齣戲,有時是內心獨白劇,有時是雙人秀,當然也經常大卡司、大製作。而剛開始時,劇情通常很單純,卻越演越複雜,時間越長,角色越多,就越不明白到底「所為何來」?存在主義哲學家沙特說:他人即地獄。我的另類解讀是:你把別人想成那樣,你自己就墮入地獄;如果彼此都把對方想成那樣,關係就墮入地獄;如果一群人把另一群人想成那樣,社會就集體墮入地獄。而這些「想」,從來都不是全部的真相。這一切,到底所為何來?毫無例外的,都是在事件發生的當下,有人「亂想」開始的。一旦有人開始亂想,就引發各種計較,人人拿起自己的一把尺、算自己的一本帳,損益從此不可能平衡。這念頭一動,就是經典上說的「因地」,從此因果相生、糾纏激盪、共食惡果。所以才說「菩薩畏因,凡夫畏果」,就是要人「善護持」自己的起心動念,慎之戒之。修行人講究的「戒」,最主要的,就是「不要亂想」!這是一切戒的源頭。自古以來,菩薩少、凡夫多,但過去的凡夫,自作自受而已。而當今之世,凡夫特別活躍,形成的「共業」特大。人一旦陷入自我的思維模式、情緒模式和行為模式中,就業力纏身,一群人的業力糾纏,則陷入共業。身處共業的人,對真相看不見、也沒興趣,即使鐵證如山,仍然不信,繼續上演羅生門。如今又有一種論調:在公眾事務中,可以溫良恭儉,但絕對不能讓。但人人都不讓,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對的」,難道不是地獄?無怪乎美國政治家托馬斯.潘恩說:政治是必要之惡。人到底要「讓」什麼?難道不是讓出自己的「執念」?因為它是一切「對立相」的源頭。必須有人先放下執念,才可能重建人與人的連結,有機會一起從地獄中解脫。誰先做?除了自己還有誰?為學日益 為道日損人生最終的圓滿,算的總帳,不是「日益」了多少,更是「日損」了多少。多年前,我觀察周圍朋友們的成功之道,發現「了解自己」是關鍵。我曾如此議論:一個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因此不難發揮優點、避開缺點,成就當然就比別人大。這議論的關鍵字,是「避開」。我為什麼不說「修正」,而說「避開」缺點呢?因為我發現自己的缺點很難修正,周圍的朋友們也一樣。即使只是小小的缺點,也其來有自、非常頑強,很不容易改的。更何況,很多人的缺點和優點,根本就是「配套」的。譬如說,衝勁十足的人,就難免不慎思詳慮;溫柔細緻的人,就很難雄才大略。萬一把缺點改了,優點也沒了,豈不成了庸碌之輩。所以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死腦筋的人,每天忙著改自己的缺點,又屢改屢犯,結果陷入自責自怨的悲慘境地,連自信也沒有,更別提大展宏圖了。聰明人就不一樣,他「知道」自己有缺點,但巧妙的「避開」,然後專注在自己的強項上,發光發熱,取得成就,最後大家都看不到他的缺點,只看到他的成就。如此人生,豈不快哉?更過分的是,有些人成就夠大,連缺點都可以大剌剌的公開示眾,自有人代為巧飾。不是說,成功自己會說故事嗎?所以,關於缺點,我用「避開」這兩字,是有事證基礎,不是隨便說說的。在快速取得成功上,它確實是討巧的方便法門。然而,隨著年事漸長,我又看到了更多「事證」:有些人靠著某一強項,一招半式走江湖,迅速成功,但也隨即碰到了瓶頸,再也無法更上層樓;有些人強項真的超猛,可以一路過關斬將,成就非凡,打下一大片江山,但終有一日「弱項反撲」,闖下了大禍;還有一些人,把優點真的經營得很好,缺點避開得很成功,事業一帆風順、平步青雲,但最後在人生境界上遇到瓶頸,午夜夢迴,覺得自己這一生並不盡興,更別提圓滿了。有了這點體悟,我必須承認,自己以前所說的,只是人生「小道」,離「大道」則一謬數千里。正如老子所言,「為學日益,為道日損」。一般人為了追求世俗成就,拚命「為學」做「加法」;但人生的「大道」,卻盡在「減法」之中。要做減法,缺點就不能避開,而必須面對、接受、處理、放下(聖嚴法師語),如此才是「為道日損」。人生最終的圓滿,算的總帳,不是「日益」了多少,更是「日損」了多少。這才是真正的「大道」。書籍介紹書名:活學:終生受用的人生高效能解密作者:金惟純出版社:商業周刊出版日期:2020/06/08作者簡介/金惟純1952年,出生於台灣高雄眷村。29歲便成為台灣《中國時報》主筆,30歲負笈美國,35歲回台創辦《商業周刊》,發展成為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第一的雜誌。現在商周集團屬華人首富李嘉誠旗下的TOM集團一員,堪稱兩岸三地華人圈傳媒鉅子。2009年6月,卸下商周集團執行長一職,現為商周集團榮譽發行人,以及《商業周刊》「創辦人聊天室」專欄作家,並持續投身生命教育工作的推動。延伸閱讀: 濕疹、尿布疹、念珠菌感染...「萬用藥膏」止癢抗炎真那麼神?醫師從成分到用法一次解密
-
2020-06-25 橘世代.愛吃橘
端午不只吃「粽」還要懂「粽」,達人:最大差異是在這!
端午節將至,民俗以吃粽子過節,許多家庭開始忙碌動手包粽,台灣的粽子主要分成幾種,包括北部粽、南部粽的「鹹粽」,以及「鹼粽」、「客家粽」,各有口感及特色,滿足不同客群的胃,粽子是國人端午節必討論話題,也是永恆的粽子戰爭,您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麼粽子嗎?快來認識吧!新竹市是歷史300年的古城,閩南、客家、眷村等移民都匯聚於此,間接使粽子多元化。關於各式粽子,市府特別找來傳統市場資深達人幫忙解答。產發處市場管理人陳彩雪說,大家常討論的北部粽、南部粽,其實都被歸類在「鹹粽」,而蝦米、蛋黃、香菇、紅蔥頭、花生與肉則是鹹粽的基本餡料。北部、南部粽兩者最大的差異是「烹煮方式」,也就是米與原料是否有先炒至半熟或六分熟,若難以分辨,更簡單的,就是外層糯米混有花生者就是南部粽。北部粽「先炒再蒸」,普遍習慣先將生糯米與餡料一起炒香,再包入粽葉送進蒸籠蒸熟,或者也可先把糯米煮熟,將醬料倒入米飯中攪拌均勻,再裝到粽葉中並包入餡料。北部粽外層不摻料,但內餡較豐富,除了基本配備的香菇、肉塊、菜舖外,還有加上栗子、蛋黃等。北部粽的優點在於糯米經醬汁一起拌炒後,已經確實將醬汁、油脂與餡料香吸入,再經過蒸熟,可完整提振香氣,吃下口米粒分明Q彈,口味較重,因粽子本身就有鹹味,常見吃法是不沾任何醬料使用,也曾被網友戲稱「立體油飯」。南部粽「生米水煮」,傳統使用生糯米,放入粽葉後加上炒好餡料,最後將米飯覆蓋以「水煮」煮熟,之後米飯會成為濕黏狀,而南部粽外皮混有花生,內餡通常是基本配備外,如今也會加入蛋黃等增加香氣,吃起來的口感軟綿,口味清淡,熱量較北部粽低,因此常見吃法會林上一些醬料,再搭配些許花生粉。陳彩雪說,「鹹粽」又名甜粽,是眷村口味民眾的最愛,通常被當作甜點,做法是將糯米加入鹼水或鹼粉,讓糯米的澱粉產生糊化作用,之後米粒會變得具黏性和彈性,再與油脂拌均勻,填入粽葉中綁好製成無餡料粽子,經蒸煮完成,民眾能吃到完整的糯米香味,網路上也有人推薦可淋上砂糖或蜂蜜,也有人搭配果糖、花生粉、煉乳。客家粽又被稱為粿粽,與其他粽子不同的是,客家粽看不到米粒的顆粒樣,因為同家粽以糯米粉加水揉成的米團所製,主要餡料有香菇、肉、蘿蔔乾與蝦米,並加入胡椒、醬油經拌炒,將其包入米團,蓋上粽葉開始蒸煮,是客家族群的最愛之一。但端午佳節粽飄香,但粽子熱量高,患有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三高的民眾要如何因應?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營養師指出,只要謹記適量攝取,且把握三低一高(低糖、低鹽、低油;高纖)與均衡飲食的五大原則,仍可開心吃粽。營養師吳婉瑜提出健康吃粽五大原則,包括減少熱量、 慎選食材、 替代正餐、 搭配蔬果、少用沾醬。若是購買連鎖通路販售的粽子,可先檢視包裝上營養標示,挑選熱量較低或體積較小的粽子。食材上,建議挑選添加全穀雜糧的粽子,如薏仁、燕麥、糙米等,可增加維生素及礦物質的攝取,餡料可選擇菇類、竹筍等富含纖維素的天然食材。而高血壓、高膽固醇或心血管疾病的病友應減少食用飽和脂肪及膽固醇較高的鹹蛋黃、五花肉,可用雞鴨肉或瘦肉取代五花肉、以栗子取代鹹蛋黃,減少飽和脂肪及膽固醇的攝取。吳婉瑜建議,一天最多以一個粽子作為正餐,不當點心食用。糯米是主食類,餡料中的油脂和沾料用糖也是造成熱量攝取過多的來源,避免食用過量引起肥胖,購買時也應適量,避免浪費。【端午精選延伸閱讀↘↘↘】。端午餐桌!吃粽配杯酒,冷酒釀盛夏。別過個連假就胖了!營養師菜單-端午吃粽不增重!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3-27 橘世代.好心橘
峨眉「物換物免費店」 老闆再推「工換工時間銀行」
一個在城市長大的孩子,沒有體會過眷村生活,也沒有在鄉下生活過,卻在青春年華的25歲就決定在新竹縣的峨眉山中,開一家不用顧店的免費商店、推行共享廚房與搭便車服務,他是徐健智,與妹妹徐棋容嚮往物資共享的理想生活,還與好友開發時間銀行「Timelinker」APP,透過交換技能長才的理念,在幫助別人過程中,也換得下一次獲得別人協助的機會。在峨眉十二寮景區附近,有一間堆滿物資的商店,從布偶到小家電,堪用的二手物品都可以在這邊交換,家裡的雞蛋也能換得一隻泰迪熊,吸引不少遊客慕名而來參觀,放置於門口的冰箱也在他們的巧手下,成為寫著「共食冰箱」的黑板冰箱,鼓勵自行拿取、幫助需要的人。從國外留學回來的徐健智,因爸爸在十二寮置產開設露營區,就選在小小的商店街上開設他和妹妹的實驗基地「免費商店」,2016年夏天開始營業至今,他們收過千奇百怪的物品,像是有人定期會捐贈好用的大型塑膠桶卻滯銷,還有人將家中的紙筆筒捐贈到店裡卻很快就被交換。小店當然也會收到壞掉、無法再使用的「垃圾」,徐健智說,最辛苦是整理物資的時候,最怕物品滯銷生灰塵,因此他們會定期將滯銷的小家電或生活用品,代為捐贈給需要的社福機構。商店街的轉角還有「木刻夢想王」是與十二寮共同企劃出的深度旅遊計劃,店內牆上貼滿人文、地貌、產業、景色等照片,徐健智介紹挑選想去的地方、想體驗的活動,他們就為你客製一場深度的體驗之旅,可能是和小農一起耕作、欣賞湖面飛翔的老鷹等;店內還提供落葉、樹枝、乾燥花的相框製作,用環保方式打包回憶。目前不管是免費商店、共享廚房、搭便車服務,都已在十二寮被居民慢慢接受,也讓居民與遊客搭起交流橋梁,提升社區凝結力,物品交換率也大幅提升,徐健智表示,在媒體曝光後,有來自各地的大學生,擔任服務老人、拔草等志工、寫報導宣傳等方式來「以工換食」,也獲得地方肯定。「免費商店只是起點」,徐健智說,他想要推行的時間銀行,與台灣過去推行的長照版時間銀行很不同,他與團隊的理念是讓有時間的人可以為沒時間的人做點事,並得到回報,他舉例今天他幫別人修水電、修馬桶,可獲得一個小時的時間幣,哪天他需要有人幫忙遛狗、顧店時,就會獲得夥伴的即時協助,現在他們開發的「Timelinker」APP在全台各地已有數千人在使用並默默推行著,他們的夢想是擴展至食衣住行育樂層面,打造自給自足、不用錢,也能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世界。位置地址 : 新竹縣峨眉鄉湖光村十二寮12鄰6之5號旁(桐花谷露營區旁)官方網址 : https://www.facebook.com/12kingcraft 【更多「熟齡」精選閱讀↘↘↘】。回收美麗再利用!婚禮鮮花轉送療養院,幸福不凋零。寄情書海不畏苦!賣房借款只為「生活再忙也要讀書」。鐵工轉行烤鰻魚 存好心備好料,端出好滋味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3-18 養生.抗老養生
每日跑步持續30年會如何?名醫劉偉民:65歲體力還在走上坡
一句「6分鐘護一生」,自1996年起,成功帶動台灣婦女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的風氣,當初和女明星一起推動這項觀念的專家——婦科名醫劉偉民,如今是亞洲執行達文西手術的紀錄保持人,但他自剖並非人生勝利組,還曾是一個被退學的輕狂少年,逆境挫折不斷,能挺過諸多難關的力量,除了不服輸的個性,還得力於一個習慣:天天早起運動。每天凌晨5點慢跑,體能逆向成長每天,清晨5點,劉偉民摸黑出門,前往附近的國中操場,跑著一圈又一圈。這不是心血來潮,而是多年的習慣了,別人賴床時他清醒,不分四季地勤勞鍛鍊。碰上寒流來襲,這樣不畏低溫的作息,看起來更像是苦行僧,但他說:「我每天出門的那一剎那,實際上是有點高興,知道自己在進步。」運動習慣也非一朝一夕養成。30年前,劉偉民在台北榮民總醫院任職,同樣有看不完的門診,卻發現體力大不如前,難不成是未老先衰?這一刺激下,他開始在宿舍周圍跑跑跑,搭配重訓和游泳,日復一日,鐵杵能磨成針,而他將自己磨成了鐵人。即使在美國哈佛大學研習期間,正逢深冬,波士頓連續4個月下雪,天寒地凍,也擋不住他外出跑步的決心,外國人開車經過,也忍不住搖下車窗,對他比出大拇指。「那是一股光榮的力量,等於是強迫自己,但卻不會覺得很痛苦。」他回憶。持之以恆跑到現在,體能不只沒有衰退,還有「逆向」的發展。他深刻體會流汗時的痛快感受,以前跑18圈,現在可跑20圈;剛開始跑28分鐘,現在連跑40分鐘,加上持續練肌力,「當你覺得自己在走上坡的時候,每一天都是很快樂的,運動帶給我太大的樂趣。」在他的養生菜單裡,跑步前先喝一大杯溫開水,每日攝取水果和蔬菜纖維質,早餐至少有牛奶,2顆蛋和精力湯。參加國際會議時,他也先選擇有健身房的旅館,坦言自己重視形象,尤其在外國人面前,維持好的體態,等於展現「自律」的一面,他堅定地說:「我覺得把自己變得跟大部分人都不一樣,才可以創造不一樣的東西。」曾是退學麻煩人物,3度重考進醫學院如此嚴以律己,卻非一路走在高峰,鮮為人知的是,劉偉民有段輕狂又挫敗的慘綠歲月。他來自左營的海軍眷村,就讀高雄中學時期,愛玩又不愛念書,考上逢甲大學土木系,卻不到一學期就發現志趣不合,決定要重考,於是,又考進中原大學化學系。只不過,大學生活仍然渾渾噩噩,一遇到死黨相約,不惜翹課跑到台北跳舞,到了大二,逃不過被退學的命運,只能先去服兵役。沒想到,軍旅生涯仍風波不斷,他自恃辯論比賽冠軍的機靈反應,無意間頂撞學長,遭到惡整被「關禁閉」,期間痛苦不堪,嘗到失去自由的滋味,反而砥礪自己重新出發的動力。退伍後,他表達再度重考的意願,父親已不抱期望,淡淡地說:「怎麼不去參加台北市職業訓練班,去修理摩托車或汽車,學一技之長?」他心中百感交集,卻無從反駁,只能死馬當活馬醫地苦讀。沒想到,這一次考上中山醫學院,跌破眾人眼鏡,底定他往後行醫的志向。年齡到了掉髮?就留光頭吧!爽快直面所有逆境劉偉民的身材結實,精神矍鑠,加上招牌光頭,有不少人形容他外表如「十八銅人」。不過,原本他極力想保住頭髮,各種生髮水和藥劑都嘗試過,卻依然失效,到後來只能戴上帽子,掙扎到某一天,忽然想通了——乾脆把剩下的頭髮全理光,「原本心中以為很大的缺陷,不需要再掩飾,心都亮起來了。」這也像他面臨逆境的態度,與其自我否定,不如直球對決。例如,他開始做達文西手術時,病例量一下子暴增,飽受內外夾攻,有小道消息說他「偷雞摸狗」,手術量也只是灌水。劉偉民並沒有憤慨地為自己反駁,而是把歷年來所有自己主刀的達文西手術,包括當中產生的併發症,例如腸子受損,輸尿管受傷等,寫成一篇SCI論文,投稿到國際期刊發表。「還沒有看哪家醫院敢寫出來。對抗負評,我把自己做得更好,愈來愈超越別人,那才是真正的反擊。」他充滿鬥志地說。面對一雙兒子,他則充分顯露出雙魚座的感性,「我有點感情用事,很容易眼眶泛紅。」他記得一幕分離的畫面。多年前,開車送小兒子到寄宿學校時,周遭環境如同荒山野嶺,分開前,父子倆的擁抱讓他久久難以忘懷。有一次發現小兒子主動捐出自己的薪水,請孤兒院的小朋友吃飯,又帶他們去買球鞋,也讓他暗自感動在心。不放棄學習,成為婦科達文西聖手面對手術,他則是全然的理性,曾有一次,幫自己的母親動手術,事後回想,執刀時和其他患者幾無分別:「完全沒有特別壓力,媽媽完全信任我就好了。」在他眼中,達文西手術的出現,成功突破過去的侷限,「千萬不要排斥新的嘗試,發現它這麼powerful (強大),我是深愛它的。」他比喻,如同在戰場上可以拿起衝鋒槍,遠超過步槍發揮的效果,讓手術趨近完美,「如果當初我因為做了很多成功的傳統手術,就排斥新東西,也會被淘汰。」劉偉民擔任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部長至今,每個月有超過百台以上的大手術,累積達文西手術已多達3,200台,創全亞洲紀錄。只是,他忍不住反問:「這麼多案例都是智慧,難道退休後就丟掉了嗎?」他從自動駕駛的電動車得到靈感,希望結合達文西和人工智慧,加上累積的技能知識,未來能開發出「手術導航」技術,讓更多年輕醫師學習時,可以少走些冤枉路。劉偉民也喜歡和年輕人交朋友,他說自己因為有自信,才能以「不藏私」的態度來分享,看待人事物也能保有欣賞的眼光。愛表演、善溝通,婆婆媽媽找他說心事婦科手術本就複雜,而他擅長「用別人聽懂的方式,去理解很深的學問」,常常在幽默的對話中,不知不覺化解患者及家屬高度不安的情緒。談起採訪前,才剛幫一位患者成功切除巨大的卵巢腫瘤,對方的妹妹事後看到他,邊道謝時眼淚直流,劉偉民安慰:「別擔心,都好了」,同時細微地察覺:「他們似乎也理解到外科醫師的辛苦。」他發現自己不容易怯場,「人愈多我講話愈有自信」,加上樂於溝通,不怕自嘲的特質,許多婆婆媽媽總在診間卸下心防,和他分享心事,「我會很調皮地和她們開玩笑,不管來的是名人還是市井小民,態度都一樣重要。」突破65歲刻板印象,給自己一個方向多數人到了65歲,已屆退休年齡,得面對從職場退位後的人生,重新培養興趣,或是拿到了敬老卡,開始接受「老」的事實,而對劉偉民來說,他就想打破這些別人認為「你應該……」的慣例。「年齡只是數字,最重要的是心態,要給自己有活下去,繼續努力的動力。」而他覺得自己很幸運,還能在工作中滿懷熱情地學習,若強迫自己去學畫畫,去旅遊,可能都不如現在的快樂。他強調:「一定要找到真心喜歡的事,給自己看到一個未來,人沒有方向,就沒意思。」他透露,在工作的時間外,多半只會在家裡吃飯,「一個人坐在餐廳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看起來太孤單了。」因而,對於劉偉民來說,生活不只是在各種光環之下,還包括和自己好好相處,這又是他的另一項學習了。原文:每日跑步持續30年會如何?名醫劉偉民:65歲體力還走上坡時,每天都會很快樂
-
2020-02-27 橘世代.好心橘
副警長退休變「志工副班長」 重出江湖教人寫訴狀
58歲劉耿志結束近30年高雄地院的法警生涯,碰巧橋頭地院成立受邀當志工,「重出江湖」替民眾解決訴訟程序的疑難雜症,還曾從旁協助寫狀紙,讓人省下一筆律師費。劉耿志笑稱,雖然從領薪水變做功德,自己也邊學習「增強功力」,不僅生活充實、與外界資訊沒斷層,心靈更富有。劉耿志透露,求學時讀工科,退伍後替朋友去法院領取報考法警表格,被鼓勵之下自己也領一份,意外地朋友沒考上他卻錄取,就在高雄地院一路當到副警長,直到2015年不必擔負3個子女學業開銷,他選擇退休要過好生活。「想學更多以前沒機會接觸的事情!」個性熱情的他,在法警時就考取了中餐證照,退休後報名保母班,也順利考取執照,原有意進一步投入「長照」,同時間老朋友還找他當公司小主管,不過2016年9月橋院新成立,借重他的經驗帶領志工群,讓劉耿志從法院副警長,變成志工「副班長」。同樣在法院上班,劉耿志現於聯合服務中心每天服務民眾,有人要聲請核發支付命令、有人要寫狀紙等,都超出以前法警的業務,幸好他行動力十足又熱心,某次遇到一件已確定的損害賠償欲聲請強制執行卻卡關,他隨即幫忙聯絡檢察事務官,釐清該備妥文書,減少當事人奔波。劉耿志說,面對民眾各種需求,他常找法院其他同事請教,就當做學功夫,「我學會了,功力也增強!」還有一次遇到當事人欲聲請支付命令、金額不到10萬元,他找出狀紙範例供參考,讓對方自行寫出狀紙省下律師費,對方感激不已;當碰到不曉得是否該請律師的民眾,劉耿志有一套貼切比喻,他說,訴訟就像「旅行」,可以視目的選擇搭公車、搭火車等不同交通工具,依案情考量究竟有無必要請律師,畢竟一庭就要好幾萬 。劉耿志開朗、愛談話,當法警時遇到陳情民眾,常由他出面處理,當志工後他透露也碰過民眾心理不平衡來埋怨,他便耐心傾聽、鼓勵,安撫住情緒,或許難替案件翻盤,至少讓對方內心舒坦。劉耿志說,志工每天6小時,下班還能順便買菜回家煮晚餐,且他還兼任橋院男子籃球隊、女子桌球隊教練,固定在中午或晚上練習,加上志工排班彈性,也比較有空回老家照顧父母;他打趣說,以前上班領薪水,現在變做功德,不過生活比以往多采多姿。對於打算要退休的民眾,劉耿志建議,一定要有規劃、妥善安排時間,不要都待在家,不然人際關係會漸漸脫節,對外界資訊也會斷層,「退休後就是要『動』,不管是運動還是參加活動,千萬別有退休就是要養老的心態!」【更多精彩熟齡↘↘↘】。退休守護慢飛孩子 高年級志工花時間慢磨出成長。78歲小書包志工:將眷村故事一代一代傳下去。最資深志工 楊滿時:「歌劇院就像我家!」實踐退休夢。56歲退休教師重拾專長 陪伴身障孩子。志工學問大 呂紹民:「把握每一次付出,生命歷程會越來越精彩!」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
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