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4 科別.感染科
搜尋
病媒蚊
共找到
68
筆 文章
-
-
2020-06-21 科別.兒科
台南109年首例日本腦炎 患者插管治療
台南市出現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確診病例,患者9日發病,13日急診就醫,目前插管治療中。台南市政府衛生局發布新聞稿指出,台南市首例日本腦炎確診病例,是家住台南市歸仁區的40多歲男子,9日出現反覆高燒、頭痛、倦怠等症狀,13日因意識改變至成大醫院急診就醫,觀察後轉入加護病房插管治療,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綜合研判是日本腦炎。衛生局調查,這名男子平時活動地點以住家及工作地為主,住家附近1公里內有豬舍及水稻田等高風險環境,研判感染地可能是居住地附近;衛生局已前往懸掛捕蚊燈,展開誘捕病媒蚊等防治措施,並加強附近民眾的衛教宣導。疾病管制署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台灣日本腦炎病例主要發生於每年5月至10月,6月至7月是流行高峰期。國內傳播日本腦炎病媒蚊主要是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日本腦炎病媒蚊主要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是黃昏與黎明時段,豬則是病毒的主要增幅宿主。感染日本腦炎可能會出現急性神經症狀,包括發燒、頭痛、意識障礙、嘔吐、頸部僵硬、抽筋、肌張力異常、腦膜刺激症狀及精神症狀(譫妄、意識不清)等,嚴重者可能導致死亡,致死率20%至30%。感染日本腦炎容易遺留嚴重的神經性或精神性後遺症,目前無治療藥物,疫苗接種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
-
2020-06-20 科別.兒科
日本腦炎晚報到 今一次增3例本土個案40歲以上別輕忽
過去國內日本腦炎疫情幾乎都在5月進入流行期,今年疫情稍微晚到,疾病管制署今日公布,國內一口氣增加3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患者都是居住於南部,其中年僅30及40歲兩名重症患者仍在加護病房救治,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提醒,日腦流行期未結束,40歲以上民眾別輕忽。莊人祥表示,今公布的三名確診者,分別為屏東縣萬丹鄉30多歲男性、屏東縣南州鄉50多歲男性及台南市歸仁區40多歲男性,三人近期均無旅遊史,平時活動地以居住地及工作地為主。工作地以工廠及市場為主,附近都有農田或豬舍,研判於居住地附近感染的可能性較高。莊人祥說,3人發病日分別為5月30日、6月6日及6月9日,症狀主要都有腦膜炎症狀,包括發燒、頭痛及意識改變等,目前仍在住院治療。衛生單位已前往個案居住地周邊進行捕蚊燈懸掛及誘捕病媒蚊等防治措施,同時加強對當地民眾衛教宣導。台灣每年5至10月為日本腦炎流行季,其中6至7月為流行高峰。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2016至2019年全國同期確定病例數分別為7、7、18及11例,雖創8年同期個案數新低,但不排除可能會再有個案,40歲以上成人疫苗接種率較低,為高風險族群,但各年齡層都有感染風險。莊人祥說,大部分的人感染日本腦炎後大多無明顯症狀,少數會有頭痛、發燒或無菌性腦膜炎,嚴重則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腦神經功能損傷、輕癱等,甚至昏迷或死亡。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為接種日本腦炎疫苗。台灣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要病媒蚊,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為黃昏與黎明時段。莊人祥呼籲,儘量避免於病媒蚊吸血高峰時段到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如無法避免,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於身體裸露處使用防蚊藥劑。莊人祥表示,提醒民眾應按時帶家中滿15個月以上的幼兒至各地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疫苗,以避免因感染衍生嚴重後遺症。住家或活動地鄰近豬舍、水稻田等高風險環境的民眾應加強防蚊,如自覺有感染風險的成人,可前往旅遊醫學門診評估自費接種疫苗。
-
2020-06-17 科別.感染科
影/高溫強降雨易生病媒蚊 疾管署籲三縣市注意登革熱
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除政府祭出多項措施,民眾也對個人衛生防護更加謹慎,使目前腸病毒、登革熱疫情都低於往年,但國內近日降雨頻繁,病媒蚊蟲有增加趨勢。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最新監測資料顯示,近日降雨頻繁,各地蟲媒蚊有增加趨勢,尤以台南、高雄、屏東部分地區誘卵桶陽性率超過60%警戒值,疾管署提醒民眾,雨後一定要趕快清除積水容器,以避免病媒蚊孳生。疾管署今舉行例行疫報記者會,防疫中心副主任郭宏偉表示,上周(6月7日至6月13日)台南市安南區、屏東縣萬丹鄉誘卵桶陽性率已經超過60%警戒值;另外,台南市仁德區、高雄市鳳山區、屏東縣屏東市的陽性率也達到50%以上,亦同樣接近警戒值。郭宏偉說,民眾需注意的是,近日各地降雨頻繁,且夏季正是病媒蚊旺季,會讓登革熱、屈公病等病蚊媒傳染病的疫情風險大增,雖國內目前還沒有本土登革熱病例,但今年已累計有55例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感染地則以東南亞國家為主。他說,本周新增一例印尼籍女性移工,在6月7日入境後出現發燒、頭痛、全身痠痛的情況,經檢驗後11日同時確診登革熱、屈公病,所幸目前接觸者並沒有疑似症狀。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其實登革熱疫情往年也都是先由境外移入,這些蚊蟲叮咬從國外返台的感染者後,又再去叮咬國內的民眾,造成本土的流行,提醒民眾一定要加強落實社區容器減量及積水容器清理,並做好防蚊措施。另外,目前國內呼吸道感染通報件數雖處於低點,但近期已有校園傳出呼吸道群聚感染事件,民眾也要持續做好勤洗手、有呼吸道症狀戴口罩及生病者,應在家休息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避免疫情傳播。
-
2020-06-13 科別.感染科
小心登革熱!這樣自製「小型誘殺桶」有效滅蚊
台南新營區公所表示,近日全台各地出現陣雨或雷雨,加上氣溫逐漸偏高,正是病媒蚊孳生的好氣候,家戶嚴防登革熱及屈公病的緊要時刻。經國家衛生研究院蚊媒病中心長期調查,台灣室內病媒蚊主要分布在衛浴廁及廚房,其次是客廳。因此減少居家室內的病媒蚊,亦是預防登革熱傳播的一個重要議題。公所教導自製「小型誘殺桶」,讓民眾放置於家中病媒蚊活動多的衛浴、廁所、廚房或客廳等區域,透過水氣吸引蚊子,再利用斑蚊有在壁上產卵習性,以誘引方式黏殺室內病媒蚊。透過讓民眾自主管理,也能更加了解自家病媒蚊的活動情形,加強其防治病媒蚊的觀念。新營區公所顏主任秘書表示,清除孳生源是防治蚊媒傳染病最根本的方法,請民眾務必落實「巡、倒、清、刷」,並搭配室內放置自製小型誘殺桶於居家環境,加強打擊病媒蚊,減少登革熱及屈公病傳染的可能性。疾病管制署提供:蚊子誘殺桶DIY材料:飲料胖胖杯2個(約1000cc)、黑色育苗軟盆1個(底徑約12公分、高度要能罩住飲料杯)、黏蟲紙1份、紗網(16目以上,面積需大於飲料杯口)步驟:1. 將其中一個飲料杯切成一半,並裁剪紗網至合適大小(21*6公分)。2. 將切好的飲料杯上半部倒置,在切口處擺上紗網;將另一個完整的飲料杯疊上,上下轉正。3. 取清水沿杯壁緩慢倒入杯中(水位與紗網齊平)。4. 將黏蟲紙小心撕開後,平鋪在杯子內壁;取黑色育苗軟盆,罩住飲料杯罩即完成。
-
2020-06-08 科別.感染科
日本腦炎流行季開始!除了防蚊,還要做「這件事」及早預防
入台灣已經步入日本腦炎流行季,衛福部疾管署統計,2011至2019年日本腦炎病例大概在5至6月就會出現,雖然今年沒有出現病例,但病毒應該已在病媒中傳遞,居家或活動環境有豬舍或水稻田,可以施打疫苗降低染病風險。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2011至2019年間,當中有3年在6月出現日本腦炎病例,有6年5月就出現病例,雖然今年目前沒有出現日本腦炎患者,但研判病毒應該在豬隻與病媒蚊間移動,如果帶病蚊蟲叮咬到人就會感染。 莊人祥呼籲,家中如果有滿15個月嬰幼兒,可以公費接種疫苗,假使居住或活動環境有豬舍或水稻田等高風險場域,成年人可以到醫院旅遊醫學門診,自費接種日本腦炎疫苗,1劑約3至4千元,實際價格因醫院而不同。 疾管署強調,大部分的人感染日本腦炎後大多無明顯症狀,少數會有頭痛、發燒或無菌性腦膜炎,嚴重則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腦神經功能損傷、輕癱等,甚至昏迷或死亡。 疾管署補充,2016至2019年全國同期病例數分別為2、2、10及5例,以40歲以上成人較多。台灣每年5至10月為日本腦炎流行季,其中6至7月為流行高峰,民眾不可掉以輕心。(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被叮成紅豆冰!  最有效的防蚊秘訣大公開 又熱又癢! 身上莫名起紅疹 可能是長痱子了 心臟病居國人10大死因第2位 醫:8成是可以預防的 全台進入梅雨季 高溫潮溼適合黴菌孳生香港腳來報到
-
2020-06-06 新聞.健康知識+
6縣市高溫特報!水分補充不足很危險,當心這7種熱出來的病
全球暖化、溫室效應下,台灣夏季氣溫屢屢創下新高,豔陽與酷暑熱得讓人受不了,每到夏天,總有許多因高溫造成的健康問題頻頻發生,甚至是熱出人命的新聞事件。台北慈濟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陳正裕指出,以下幾種都是熱出來的疾病,很多都與水分補充不足相關,民眾應該特別留意,尤其是本身或家中患有慢性疾病者,更要注意病情的變化,一旦身體出現不適的情形,最好盡快就醫回診檢查,可別輕忽高溫對身體的傷害。疾病1:心臟病心臟病容易在極端環境中發作,氣溫太熱、太冷,都會影響心臟功能。國外研究發現,炎熱高溫下,體溫每上升1°C,心跳每分鐘會快10下,容易血壓升高,增加心臟負荷量。而心跳過快可能造成胸悶、胸痛、心悸、心律不整、頭暈、頭痛,以及心臟功能受損、心臟衰竭,甚至心臟病猝死。另外,天氣熱也會造成身心壓力過大,對於血管調節功能較差的心血管疾病族群,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腎臟病患者及年長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及狹窄的問題,都容易誘發心臟病發作。因此,一旦出現虛弱、心跳快、呼吸急促等不適症狀,最好趕快就醫。疾病2:腦中風腦中風不只好發在冬季。國內研究發現,在相對極端的高溫下,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也會呈現上升。在氣溫炎熱的環境下,流汗過多加上水分攝取不足,影響新陳代謝及血液循環,使得血氧容量不足、血液變得濃稠,容易誘發腦血管堵塞,導致缺血性腦中風。罹患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患者,因為天氣悶熱影響身心狀態,容易造成血壓升高,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尤其中老年人對溫度感控能力退化,對高溫環境適應不良,建議適時補充白開水,避免血液循環不順暢。疾病3:泌尿道問題炎炎夏日正是泌尿道結石、泌尿道感染的好發季節。根據統計,夏季泌尿道結石發作的病患,是冬季的3至5倍之多,包括:尿道、膀胱、輸尿管、腎臟,都可能發生結石。水分攝取量不足是泌尿道結石的主因,由於夏天氣溫高、流汗多,造成身體水分下降,導致排尿量減少,當尿液滯留及過度飽和,就會產生結晶沈澱而形成結石。尤其是活動量大的室外工作者,更要注意水分的補充,尿液顏色呈現黃色、深色,就代表水分攝取不足,建議一天至少喝水1500~2000c.c.,且排尿次數約8~12次,可將微小的結石自然排出。另外,飲料也應適可而止,例如:含有磷酸鹽、咖啡因,或是草酸等成分,都容易促進尿液中的鈣質排出,增加形成結石的機會。疾病4:皮膚疾病夏季高溫多雨、悶熱潮濕,皮膚受到陽光曝曬、高溫及汗水等刺激,許多皮膚疾病也容易好發,例如:汗疹、濕疹、毛囊炎、異位性皮膚炎、光敏性皮膚炎,以香港腳、股癬、灰指甲等皮膚黴菌感染疾病。汗疹就是俗稱「厞子」,發生的主因就是汗流過多,引起汗腺阻塞,常見於軀幹、頸部、肘窩、鼠蹊部等部位,出現一點一點的紅疹,甚至是膿皰,通常會伴隨搔癢及刺痛感。另外,高溫潮濕的環境利於黴菌生長,好發容易悶熱的部位,如胯下、鼠蹊部、足部、腋下、乳下,以及其他皮膚皺摺,例如:香港腳、股癬、灰指甲,都是常見的皮膚黴菌感染疾病。疾病5:急性腸胃炎夏天是急性腸胃炎的高峰期。夏天悶熱沒有胃口,民眾喜歡吃生菜、生魚片等生冷食物,若是沒有經過妥善的處理及保存,很容易吃下帶有細菌、病毒、寄生蟲的不潔食物,造成急性腸胃炎。另外,細菌喜歡在溫熱潮濕的環境中滋生,高溫容易導致食物保鮮不易、導致腐敗,常見的病原菌有沙門氏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導致食物中毒,引發急性腸胃炎,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瀉、腹痛、噁心嘔吐、血便等腸胃道問題,每天可能水瀉數次至數十次不等,讓人非常不舒服。疾病6:登革熱台灣地處亞熱帶,夏季氣候溫暖潮濕,病媒蚊特別容易孳生,每年一到夏日,新聞版面上,總會出現登革熱疫情爆發的消息。登革熱是由埃及斑蚊、白線斑蚊所傳播的疾病,被帶有病毒的病媒蚊叮咬後,就可能會感染,常見症狀包括:高燒、頭痛、後眼窩痛、四肢肌肉酸痛、骨關節痛、噁心、嘔吐、畏光、不明紅疹或出血。大部分感染登革熱病毒,症狀有如感冒一般,極少數人可能會引發嚴重的症狀,出現登革出血熱及登革休克症候群,甚至導致登革熱重症或死亡。目前沒有疫苗可以預防,最有效的防治方式,就是徹底清除病媒蚊孳生源,尤其在梅雨過後,清除居家環境的積水容器,到野外山區記得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在身體裸露部位塗抹防蚊藥劑,避免蚊蟲叮咬。疾病7:熱傷害高溫環境加上陽光曝曬,容易使身體流汗過多,同時大量喪失水分及鹽分,造成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就會引發熱傷害。最常見的是熱衰竭,患者會感覺非常口渴,出現臉色蒼白、頭痛、疲倦、肌肉無力、噁心、嘔吐等症狀,有時還會合併四肢痙攣的症狀現象,也就是所謂的「熱痙攣」,通常體溫不會超過40°C,只要盡快補充水分及鹽分,身體不會有大礙。最常聽到的熱中暑,則是屬於致命性急症,其實並不常見。患者會感覺非常燥熱、心跳過快、呼吸急促、血壓下降,且皮膚乾冷、無法流汗,中心體溫可能超過41°C以上,導致中樞神經系統散熱調節機制失效,出現神智錯亂、抽筋、癲癇、昏迷,嚴重的話,甚至會引發多重器官衰竭,若未及時送醫接受適當處置,死亡率高達80%。延伸閱讀: 16招杜絕熱浪威脅 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 三小時內搶救熱傷害患者性命 
-
2020-05-29 科別.感染科
日本腦炎季來臨 疾管署提醒滿15個月幼兒接種疫苗
日本腦炎流行季來臨,衛福部疾管署表示,民眾應按時帶家中滿15個月的嬰幼兒完成疫苗接種,如果住家或工作場所鄰近豬舍、水稻田等高風險環境或自覺有感染風險的成人,可評估自費接種疫苗,以降低感染風險。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日本腦炎是蚊媒傳染病,在台灣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要病媒蚊。大部分的感染者無明顯症狀,少數有頭痛、發燒或無菌性腦膜炎,嚴重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無法分辨、全身無力、腦神經功能損傷、輕度癱瘓、昏迷或死亡。衛福部疾管署統計,台灣每年5月至10月為日本腦炎流行季,流行高峰為6月至7月。今年截至目前無日本腦炎確定病例,2016年至2019年同期的病例數在2例到10例不等。莊人祥表示,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種日本腦炎疫苗,提醒民眾按時帶家中滿15個月的幼兒至各地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疫苗,以避免因感染衍生嚴重後遺症;自覺有感染風險者,可至旅遊醫學門診評估自費接種疫苗。莊人祥表示,日本腦炎病媒蚊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時間是黃昏與黎明時段,民眾宜盡量避免在高危險環境活動。如無法避免,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於身體裸露處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有敵避(DEET)或卡派瑞丁(Picaridin)成分的防蚊藥劑,以降低感染風險。
共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