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疫情升溫
共找到
564
筆 文章
-
-
2021-01-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拒醫護內用?餐廳道歉:沒歧視
疫情升溫,醫護人員又傳疑被歧視。桃園市蘆竹區一家西餐廳被指拒絕醫護進店消費,醫護人員貼文後,立刻引發醫護群情激憤;網友負評不斷,業者昨天在臉書公開道歉並澄清「沒有歧視」。業者表示,為了員工與用餐客人,必須有所選擇;當時該名「醫護」小姐未進店,店員是針對所有用餐客人量體溫、詢問背景,如有沒有感冒、咳嗽及醫療背景,對方隨即轉頭說「醫護怎樣」?業者強調每一個都是客人,沒有敵意,只是做出權宜措施,對措詞讓人不舒服公開道歉,所有餐點今天起都改成外帶,絕無歧視。貼文的護理師說,雖非親身經歷,但她聽到同學帶孩子去吃飯,店員問是否從事醫療工作,並表示若是醫護人員必須外帶,「這是一種歧視嗎?我們是犯人?還是有毒?」她留言「很生氣」。這篇「西餐廳拒醫護進店消費」貼文引發效應;網紅邱醫師在粉絲團痛罵,醫護人員也群情激憤,不少網友批評熱議;桃園市長鄭文燦貼文聲援,表示醫護是守護台灣健康的英雄,並為醫護人員加油。
-
2021-01-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居家檢疫男入境溜往金門 屏東縣找回裁罰70萬元
疫情升溫,屏東縣一名從大陸回台的屏東縣男子,去年12月31日入境後即失聯,竟還直接搭飛機到金門,屏東縣府啟動協尋後,本月2日找回,並將這名男子送到集中檢疫所檢疫,違規行為屏東縣府衛生局依法裁處70萬元。屏東縣府衛生局指出,這名男子去年12月31日從大陸入境後,竟直接從機場搭機到金門,未直接返回屏東縣居住處,縣府啟動協尋本月2日找回,這名男子回到屏東時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屏東縣府依法開裁處70萬元。屏東縣府指出,屏東縣目前居家檢疫民眾414人,居家隔離0人。縣府統計截至昨為止,違反居家檢疫裁罰30件,共裁罰533萬元,目前已繳112萬3300元,有些是採取分期付款方式繳罰款。【中央社/屏東縣14日電】一名自中國返台的屏東縣民,去年12月31日回來後,沒依規定回屏東居家檢疫,自行到別縣市居家檢疫,屏東縣衛生局尋獲後,依違反傳染病防治法規定處罰新台幣70萬元。屏東縣衛生局副局長張秀君表示,這名個案是去年12月31日回國,他須回戶籍地依規定程序進行居家檢疫,但他卻自行到外縣市居檢,也沒跟家人聯絡,呈現失聯狀態,縣衛生局啟動協尋,個案在1月2日回到屏東縣,衛生局將他移送集中檢疫處所繼續檢疫。張秀君表示,雖然這名個案在其他縣市自行居家檢疫,但他沒依規定程序,仍依傳染病防治法開罰70萬元。衛生局表示,依「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15條第2項規定,未依規定入境後返居檢處所,滿24小時未達72小時,裁處60萬元罰鍰;另未配合主管機關依傳染病防治法及相關法規所開立的檢疫通知書所載自機場返家規定或未依規定於搭車時主動出示檢疫通知書,處10萬元罰鍰。衛生局指出,屏東縣目前居家檢疫人數有414人,截至今天違反居家檢疫規定有30件,共開罰533萬元,目前已繳交的有112萬3300元。
-
2021-01-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 新北1月徵才活動延期
國內今日確診2例本土案例,案838醫師因協助新冠肺炎確診病患插管而染疫,案839為其女友,由於疫情升溫,新北就服處宣布,避免群聚感染風險,1月的徵才活動延期辦理。就業服務處表示,原訂1月15日新北市府6樓大禮堂、1月20日中和區公所6樓禮堂及1月22日三重過圳市民活動中心 、樹林區公所的聯合徵才活動,均因疫情關係延期辦理。就服處也說,農曆春節前仍有民眾盼能找尋工作,新北各就業服務據點仍持續提供一對一專人服務,就業服務站的小型徵才也不會中斷,有意求職民眾可至「新北市人力網」或電洽0800-091-580。
-
2021-01-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日租房偽裝檢疫所防疫破口 中市府:便宜沒保障
因應春節可能增的國外返鄉人潮,台中市有日租套房業者在臉書貼文,提供非法居家檢疫住處,號稱便宜又提供三餐。市府觀旅局今表示,曾依法開罰日租業者10萬元,會持續稽查,杜絕防疫破口。局長林筱淇表示,因應春節返鄉潮,台中市有25棟1500多房間可作替代所,現階段釋出320間只用了170間,預估超過七成,會立即開放替代所,完全夠用。新冠肺炎疫情升溫,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1月15日起台灣民眾入境登機前要附檢疫居所證明,並以集中檢疫和防疫旅宿為原則,居家檢疫者需1人1戶且簽切結,若無1人1戶,最重可罰百萬。因不少留學生搶訂機票,計劃在春節前返鄉,另有大批台商回來過農曆年,居家檢疫住處需求提高,最近臉書就出現名為「台中居家檢疫住處」的粉絲專頁,標榜可提供回台灣的國人安全便利的臨時居住場所,提供三餐、口罩、抗菌液及體溫計,如回台灣時間有變化,還可以退費。觀旅局長林筱淇強調,民眾只要上台灣旅宿網、1999、民局等查詢,如果沒有資料的就是非法套房,萬一入住對民眾權益、防疫安全沒有保障。觀旅局去年也曾開罰相關業者,但業者佯裝民宅不讓查也不開門,且會認稽查人員臉孔與車牌,查緝困難,雖便宜但沒有保障。日租套房多集中在西屯、北屯、北區。
-
2020-12-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飆升 東南亞防疫大作戰
入冬後,2019冠狀病毒疾病在東南亞確診病例飆升,泰國及越南分別採行措施,嚴防非法入境外籍移工及偷渡客。印尼政府宣布元旦起鎖國兩週,全面禁止外國旅客入境,東南亞各國展開防疫戰。東南亞國家中,以印尼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最多,12月起平均單日新增確診近6500例,其次是馬來西亞,確診病例除12月2日和9日兩天外,每天均破1000例;12月10日、21日、22日及26日確診人數更逾2000例。印尼確診數截至28日統計,達71萬9219例,其中58萬9978人康復,2萬1452人死亡,10萬7789人在治療中;另有疑似病患6萬9156人。印尼確診病例中,約24.7%集中在雅加達,其次是東爪哇省、西爪哇省及中爪哇省,各約11%。雅加達疫情嚴重到墓園用地不足,殯葬當局要求家屬讓逝世者與已入土的家族成員埋在相同墓穴。印尼新上任的衛生部長布迪(Budi GunadiSadikin)預估,耶誕及新年假期過後,確診數可能增加2成至4成,疫情仍見不到高峰。印尼防疫小組專家黛薇(Dewi Nur Aisyah)認為,民眾未能確實遵守防疫措施是主因。為防堵疫情蔓延,印尼政府宣布自元旦起鎖國兩週,除特殊例外將全面禁止外國旅客入境,以防堵變種病毒株加劇已失控的國內疫情。馬來西亞自9月下旬進入第三波疫情以來,每日確診人數在2000例上下,累計確診病例10萬6690例,死亡455人(占確診例0.42%)。馬來西亞衛生總監諾希山(Noor Hisham Abdullah)在耶誕節表示,大馬已出現兩種變種病毒株D614G和A701V。在所有確診病例中都能見到D641G,85%出現A701V,兩種毒株於同一時間傳播。不過,至今未發現英國新變種病毒株SARS-CoV-2 VUI 202012/01。雖然大馬疫情屢創新高,卻沒實施第二波疫情時的停班停課和限制行動管制令(Movement Control Order),諾希山28日說,是因考量經濟,改以實施相對寬鬆的有條件行動管制令,盼民眾遵守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等防疫規範。泰國自11月起疫情升溫,12月19日突然宣布新增確診548例,創單日新增確診人數新高,之後每天新增都在100例以上。12月19日起泰國新增的病例多和曼谷西南郊龍仔厝府(Samut Sakhon)一個海鮮市場有關,由於鄰國緬甸疫情嚴重,泰國政府將這波疫情歸咎於非法入境的外籍移工,誓言打擊引進非法移工的網絡。截至12月28日止,泰國共有6285個確診病例、60人死亡、2054人住院治療。為了進一步管理疫情,泰國疫情指揮中心將全國分為4區,分別是高度控制的紅區、控制的橘區(感染人數超過10人)、密切觀察的黃區(感染人數低於10人)及觀察的綠區(暫無感染者),並訂定管理規範。疫情指揮中心警告民眾,如果不遵守指揮中心訂下的規範,泰國在3月之前可能面臨全國性的封鎖措施。越南自1月下旬爆發疫情後,3月立刻封鎖國界至今邁向第10個月,除全面禁止國際觀光客入境,4月實施長達3週的社交距離政策。不過,近日至少出現2起非法入境者確診病例,越南政府全面打擊偷渡客。官方的越南通訊社(VNA)報導,截至12月28日下午,越南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診1451例,其中本土病例693例,累計治癒1318例、死亡病例35例。新加坡目前疫情相對穩定,每天新增確診病例多以境外移入為主,僅有零星社區病例及移工宿舍病例,12月29日新增13人確診,全是境外移入,全國累計5萬8542人確診,病故29人。
-
2020-12-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英國變種病毒 中研院:第六型病毒株子型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英國出現變種病毒疫情,中研院跨領域團隊繼發現第六型病毒主宰全球後,近日分析也發現,英國變種病毒為第六型的子型,繼續變異恐難以避免。為了解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變異狀況,中研院跨領域研究團隊包括院長廖俊智、統計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楊欣洲等人,以創新研究方法針對病毒株進行分型,也設置「病毒變異全球即時監測網」,持續監測世界各國正在發生的新興病毒變異。研究團隊繼發現病毒變異有六大分型,且第六型從4月起已主宰全球外,近日也針對英國變種新冠病毒(VOC 202012/01)列出11大QA,包含英國變種病毒來自哪裡、是否為全新病毒、新變種病毒威脅如何,以及是否會繼續變異等,解析民眾對英國變種病毒可能有的疑問。研究團隊指出,VOC 202012/01並非全新病毒,也是新冠病毒SARS-CoV-2,只是病毒基因體序列有所變異,根據英格蘭公共衛生署報告,英國變種新冠病毒有23個病毒基因變異點,最早在英格蘭東南方的肯特郡發現,起源仍未知。但若以VOC 202012/01典型病毒株作比對,根據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的26萬5138株病毒株基因體資料,可發現有1354株來自英國,有3株來自丹麥,這兩國發現第一株的時間分別是9月20日、11月9日。外界好奇病毒變異的原因為何,研究團隊表示,病毒在複製過程中若產生錯誤,就稱為變異,當變異可讓病毒更適應外在環境或人體內條件,則變異株就會在人群中更易增生、傳染,而這次英國變異病毒看來有更易傳播的特性,但發生原因不明,不排除是環境或人體內的正向篩選。至於是否持續變異、威脅大不大,研究團隊則說,此次英國發生的變異株,也是主宰全球病毒株第6型的子型,根據RNA病毒容易發生變異的特性,VOC202012/01繼續變異恐難以避免,但目前尚未有報導顯示感染者會有較嚴重的症狀。至於是否會更致命,或是影響疫苗效力等,研究團隊指出,必須密切追縱,目前僅知傳染速度可能增快。研究團隊也提到,根據台灣上傳「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的資料中,目前並未發現有VOC 202012/01,但由於持續有國人從境外歸國,因此仍需密切監控與觀察,也提醒民眾應保持正確的防疫觀念、落實做好各項防疫措施。
-
2020-12-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指揮中心推「春節專案」? 莊人祥解釋需符合兩大條件
新冠肺炎秋冬疫情升溫,英國異變病毒,各國防疫升級,眼看春節連假將至,大量返鄉潮及春遊潮,增加人與人接觸機會,指揮中心是否繼「秋冬專案」再推出「春節專案」,發言人莊人祥今透露,要看「有沒有不明原因的本土病例」,或「本土病例急速增加」,才會改變措施。莊人祥表示,由於擔憂進入秋冬後,不僅病毒更活躍,接連將會面對聖誕、跨年及春節等大型節慶,「秋冬專案」就是事先部署,在疫情還沒來,就先提升防疫作為,除邊境檢疫有登機三日陰性報告,還有八大類場所務必戴口罩,及鼓勵境內擴大採檢。世界衛生組織近期提醒,新冠肺炎期間,部分地方恐因治療,過度使用抗生素,造成其他細菌抗藥性增加,預防醫學辦公室防疫醫師林詠青說,國內本來就有推廣合理使用抗生素,審慎評估有沒有需要使用,其他就是依照治療準則使用抗生素,還有評估病人過敏史。林詠青說,國內治療新冠肺炎部分,疫情還是控制得當,有也公布臨床處置指引,目前已修正到第八版,包含支持療法和敗血性休克該如何處理等,都有清楚提到臨床醫師如何正確使用藥物。新冠肺炎病毒較少使用抗生素,台灣應該不會有過度使用的情形。
-
2020-12-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 總統府:目前沒有取消元旦升旗規畫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各界關心110年總統府元旦升旗典禮是否取消。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今天表示,目前總統府沒有取消元旦升旗典禮之規畫,倘若因疫情狀況有所變化而有需要調整,也將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之指引,即時因應並向各界即時說明。張惇涵表示,對於地方政府基於防疫能量的決定,總統府予以尊重;總統府元旦升旗是國家重要慶典之一,總統府及主辦單位皆會遵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防疫指引辦理,並嚴格落實民眾以實聯制參與,力求讓防疫工作完備,讓國家重要慶典順利完成。
-
2020-12-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泰國不丹澳洲疫情升溫 即日降級中低風險國家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3)日表示,泰國中部龍仔厝府本土疫情劇增,且鄰近曼谷等行政區已報告關聯病例,疫情具擴散風險;不丹首都報告本土疫情,指標個案感染源調查中,且逾半數病例自社區擴大採檢檢出,顯示社區具隱性傳播鏈;澳洲雪梨北部爆發群聚疫情,累計90例確診,多數感染者曾造訪北灘地區特定2間海濱度假村,且已報告跨州輸出病例;即日起將泰國、不丹及澳洲自低風險調整為中低風險國家。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各國感染風險級別最新名單如下: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紐西蘭、澳門、帛琉、斐濟、汶萊、寮國、諾魯、東帝汶、模里西斯、越南、馬紹爾群島、新加坡、柬埔寨;中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泰國、不丹、澳洲。國內新增6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確定病例(案772至777),截至目前累計12萬117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1萬9099例排除),其中776例確診,分別為681例境外移入,56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及1例不明;另1例(案530)移除為空號。確診個案中7人死亡、635人解除隔離、134人住院隔離中。指揮中心監測資料顯示,全球累計7711萬2401例確診,分布於191個國家/地區;病例數以美國1832萬5480例、印度1007萬5116例、巴西731萬8821例、俄羅斯290萬6503例及法國249萬946例為多;病例中171萬7930例死亡,以美國32萬7476例、巴西18萬8259例、印度14萬6111例、墨西哥11萬8598例及義大利6萬9842例為多。指揮中心呼籲,民眾自國外入境時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應主動通報機場及港口檢疫人員,並配合防疫措施;返國後應落實居家檢疫,期間如出現疑似症狀,請主動聯繫衛生局或各縣市關懷中心,並依指示就醫,切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就醫時請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TOCC),以供及時診斷通報。
-
2020-12-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升溫醫院恢復門禁管制 北醫附醫推零接觸管制措施
秋冬專案12月啟動,各醫院近期陸續恢復設置的戶外篩檢站、門禁管制等措施,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為降低人員的負擔,在防疫緊縮政策前成功研發「零接觸智慧防疫自助機」,入院看診的民眾,僅需插卡,即可完成量體溫、實名制、確認旅遊史、戴口罩等,降低人員之間的接觸。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陳瑞杰表示,疫情初期,避免院內感染的發生,各家醫院限制民眾進出醫院的出入口,並派員在有限的出入口中,協助量測體溫,確認旅遊史,隨著指揮中心後續下達於邊境的禁令,社區的風險也逐漸將到最低,門禁管制措施也隨之調整。不過,疫情持續至今「零接觸」已在這場防疫戰中成為關鍵字,陳瑞杰表示,門禁管制大致確認體溫、口罩、旅遊史等,行政人員長時間在醫院內工作,接觸到確診者的機率比一般民眾高,如何能兼顧門禁管制又能降低接觸比例,人工智慧則是最好的解方。陳瑞杰表示,「零接觸智慧防疫自助機」的研發其實源自於自動報到機,自動報到機插入健保卡後,診間就能得知患者已到診,叫號看診會更加順暢,既然自動報到機可以取得健保資料,表示直接插卡也能落實實名制的登載。其餘門禁管制項目的偵測,都已經各自有儀器,只要把多種儀器整合,就能降低行政人員的負擔。陳瑞杰表示,零接觸智慧防疫自助機目前已經上線使用,不少醫院都已經表達有採購的意願,他也提到未來疫情結束,零接觸智慧防疫自助機也能直接改為自動報到機,增加的功能也能作為加強院內感控的能力。
-
2020-12-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封殺北市日租套房 柯文哲:感染者跑出去就慘了
因應全球疫情升溫,台北市長柯文哲昨表示,「日租套房以前北市府沒用力封殺,他已跟觀光傳播局下令,只要風吹草動,一定要拿人頭來...。」柯文哲今天表示,台北市日租套房沒有很用力查,那時候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現在是防疫破口,當然要封殺,若有感染的去日租套房,然後跑出去就慘了。柯文哲今天赴議會各委員會致贈橘子禮盒,感謝議員辛苦審查市府明年度預算,柯文哲會前受訪表示,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全世界一天平均有五十六萬新增案例,甚至台灣一天可攔截二十幾個境外移入,若疫情進到台灣,就不得了。柯說,台灣現在擋住疫情靠的是防疫旅館、居家檢疫,但柯說,防疫旅館有人盯著,但住日租套房卻是沒有人管理,如果有個感染的去日租套房然後跑出去,就慘了,所以接下來,日租套房是一定要堵住的破口。對於過去日租套房是否稽查困難?柯文哲表示,以前市府沒有很用力在查,那時候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現在是防疫破口當然要封殺,就這麼簡單。柯文哲說,其實日租套房要務實處理,但那要長期解決,現階段因防疫還是要先堵住。
-
2020-11-30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8大類場所須戴口罩 把握2原則不違規
秋冬防疫專案明天上路,民眾記住2原則就能輕鬆掌握戴口罩時機。首先「室內必須戴、室外盡量戴」,室內飲食可暫時不戴;其次是「接觸者是誰」,若會接觸到不特定人士就須戴。因應全球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1月18日公布秋冬防疫專案3大方向,要求自12月1日起,民眾進出8大類場所須強制戴口罩、加強醫療院所通報採檢,入境及轉機者登機前須附核酸檢驗報告。在戴口罩方面,指揮中心列出的8大類場所包括「醫療照護、大眾運輸、生活消費、教育學習、觀展觀賽、休閒娛樂、宗教祭祀、洽公」;不過,餐廳、各級學校和幼兒園不在必戴口罩場所名單內。不少民眾擔心忘記隨身攜帶口罩,不清楚究竟哪些場所務必戴口罩、哪些又不用戴,造成不必要的困擾。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明,戴口罩首要原則就是「室內空間必須戴、室外場所盡量戴」,但在室內如果有飲食需求,只要能保持距離、設有隔板,同樣能暫時取下口罩。另一大原則就是看「接觸者是誰」,只要會接觸到不特定人士,就必須戴口罩。舉例來說,民眾在捷運、健身房、美術館碰到的都是不特定的人,這時就必須戴口罩;但如果在學校、補習班,接觸到的都是特定人士,就不需強制戴口罩。陳時中表示,未依規定須佩戴口罩的民眾,有拒絕、規避或妨礙情形者,將依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第1項第6款規定,可由地方政府依同法第70條罰則,裁罰新台幣3000元以上、1萬5000元以下罰鍰。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說,營業場所業者一旦發現民眾沒依規定戴口罩,可以先勸導,對於屢勸不聽者可錄影或報警舉發。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近1年,不少民眾搭乘捷運、公車早已養成戴口罩習慣,但在逛夜市時戴口罩比例仍偏低。陳時中提醒,夜市雖然是室外、通風良好的場所,但人潮畢竟比較擁擠,呼籲逛夜市還是要戴口罩,盡量不要邊走邊吃,或由夜市管理單位進行人流管制。
-
2020-11-30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12月起入境須附核酸報告 7大疑惑一次解答
秋冬防疫專案將在明天上路,入境及轉機者登機前須附核酸檢驗報告,沒附證明能否搭機?檢驗報告誰買單、要有哪些內容?民眾疑問一籮筐,中央社統整7大常見Q&A一次解答。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全球疫情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2月1日起實施秋冬防疫專案,三大方向之一是入境及轉機者登機前須附核酸檢驗報告,其他兩項是民眾進出8大類場所須強制戴口罩、加強醫療院所通報採檢。指揮中心規定,12月起凡是自機場入境,或是途經台灣任何機場轉機的旅客,不分國籍、來台目的,登機前都要提供登機前3個工作日以內的新冠肺炎核酸檢驗(PCR)報告。這項消息一出,不少海外台商、留學生擔心無法即時取得檢驗報告或航班臨時異動,焦慮回不了台灣。指揮中心雖然提出配套措施,但許多民眾不清楚,產生以下7大疑問。● 為何不在入境時提供自費採檢,而是要求在登機前做採檢?預計實施到何時?耶誕節、跨年、春節將陸續到來,指揮中心預估將有大批返台人潮,為了避免旅客搭機、移動時增加感染風險,因此要求登機前提供檢驗報告,航空公司可依據旅客防疫風險採取適當措施。之所以不採取入境後在機場採檢,主要是擔心大批旅客滯留在機場,增加感染風險。這項新規定自12月1日起實施,即12月1日零時起飛航班一律適用,預計實施至明年2月28日。● 核酸檢驗報告費用由誰支付,提供報告就可以搭機了嗎?檢驗報告費用由旅客自行負擔,提供檢驗報告後可能遇到3種狀況:(1)檢驗結果為陰性,可順利登機。(2)檢驗結果為陽性,應遵守當地防疫規定治療或隔離,如果因應疾病變化必須回國,可以按照「海外國人確認COVID-19之返國就醫專案申請作業原則」進行專案申請,以專案包機或醫療專機返台。(3)沒有檢驗報告,旅客應事前徵得航空公司同意及安排機上指定座位,入境時須自費採檢且不得申請防疫補償,並依「傳染病防治法」開罰新台幣1萬至15萬元;若符合指揮中心提出的4類緊急或意外狀況並簽切結者,不會受罰。● 承上,哪4種緊急或意外狀況可免附檢驗報告,也不用受罰?(1)緊急協處,例如二親等以內奔喪或探視重病親屬、專案緊急就醫等,須主動切結並附死亡證明書、病危通知書、診斷證明書等文件。(2)來自無法自費篩檢國家,截至11月27日,共有6個國家無法提供自費採檢,包括吐瓦魯國、紐埃、斐濟、東加、貝里斯、聖露西亞。(3)部會專案經指揮中心同意,如必要且短期公務商務行程,並於境外採取適當防疫措施,須檢附佐證文件。(4)其他經指揮中心公布的對象,目前尚未公布。● 沒有檢驗報告者登機前、入境後該做什麼?這4類民眾(不含轉機)應在搭機前3天洽詢航空公司,說明無法提供檢驗報告原因並徵得同意,向航空公司報到時都須主動切結並依安排至機上指定區域搭乘,全程不得私自換位、需使用指定廁所且全程戴口罩、避免與他人交談。入境後主動出示入境檢疫切結書與佐證文件,由檢疫人員判定旅客是否有症狀,有症狀者依檢疫規定辦理採檢或送醫治療,無症狀者依規定自費採檢,不符合4類免附報告的民眾將依法裁罰。● 核酸檢驗報告要由誰開立,要有哪些內容?由啟程地合格設立的醫療院所開立即可,應為英文、中文或中英對照版本,報告上至少要有7個項目,包括登機者護照姓名、出生年月日或護照號碼、採檢日、報告日、疾病名稱、檢驗方法、判讀結果等項目,正本、影本或電子報告書均可。若檢驗報告姓名與護照姓名排列順序不同,或為雙重國籍、冠夫姓等導致姓名有所差異,只要航空公司比對確認為同一人,即同樣適用。此外,若報告內容為法文、西班牙文等非中文或英文版本,若為啟航地官方語言且航空公司有能力協助核對相關資料,可同意受理登機,但若商務人士要申請縮短居家檢疫,仍須提供中英文檢驗報告。● 自歐盟成員國的其中一國開立核酸檢驗報告,可否於另一國家辦理登機?如果旅客搭乘汽車、火車或船舶等非航空器跨境搭乘飛機,且檢驗報告日期符合「登機前3日內」條件,並符合當地國邊境檢疫規定就可以。● 檢驗報告造假、不實,是否會面臨處罰?入境旅客若提出的檢驗報告不實,或是拒絕、規避、妨礙相關檢疫,將依「傳染病防治法」第58條及69條規定,開罰1萬至15萬元;檢驗報告不實部分,將追究偽造文書印文罪刑責。
-
2020-11-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莫德納疫苗防護率近95% 一般冰箱就可保存1個月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美國莫德納公司(Moderna)的新冠疫苗初步實驗數據顯示,防護率近百分之九十五,超過先前發表的輝瑞疫苗,且莫德納疫苗不用儲藏在極低溫,以一般冰箱就可保存一個月,更有利運輸配送。歐洲主要股市、美股道瓊指數期貨聞訊齊揚。美一周新增一百萬例路透統計,美國新冠病毒累計確診病例已突破一千一百萬例,且疫情升高速度加快。先前美國從八百萬例增至九百萬例花了十六天,從九百萬例增至一千萬例縮短到十天,現在一周就新增一百萬例,為疫情爆發以來最快增速。在亞洲,日本十四日通報新增一千七百多例,創單日新高,南韓連續第三天通報新增兩百多例確診,政府正在考慮加強社交距離限制。世界衛生組織十四日接獲全球各地通報新增六十六萬多例,創下單日新高。莫德納更易配送儲存全球疫情升溫之際,各界期盼疫苗有助化解危機。莫德納表示,他們在美國針對三萬人進行試驗,半數受試者注射兩劑疫苗,注射時間相隔四周,另外半數注射安慰劑。追蹤發現,最先感染新冠病毒的九十五名受試者當中,只有五人注射疫苗,另外九十人是注射安慰劑。莫德納表示,這顯示注射疫苗可大幅降低感染風險,保護率達百分之九十四點五。另外,九十五名感染者中有十一人症狀嚴重,都是注射安慰劑的受試群。莫德納疫苗在攝氏零下廿度環境可保存六個月,放在一般冰箱也能保存一個月,更容易配送儲存。相較之下,先前發表保護率為百分之九十的輝瑞疫苗,需要存放在攝氏零下七十五度極低溫。期望明年生產十億劑莫德納疫苗並未發現重大安全疑慮,但一些受試者接種後出現疲勞、頭痛等症狀。英國倫敦帝國學院教授奧普蕭說,這是他們預期會出現的症狀,代表疫苗正在發揮作用,包括出現良性免疫反應。莫德納稱這是「偉大的一天」,將在未來幾周尋求美國監管機構批准,在美國迅速提供二千萬劑,並期望明年可生產十億劑給全世界使用。指揮中心:爭取購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莫德納新冠疫苗並未在COVAX第一波候選疫苗名單,但有可能在第二波名單中。指揮中心之前曾與莫德納公司有過接觸,最近也會積極洽談,了解該藥廠可能的供貨時程與劑量及冷鏈冷藏議題,將盡力爭取購買疫苗。除了莫德納和輝瑞,法國賽諾菲藥廠的新冠疫苗計畫明年中上市,且以一般冰箱冷藏即可保存,俄羅斯研發的Sputnik V新冠疫苗預防效果也達百分之九十二。和輝瑞合作成功研發疫苗的德國BNT創辦人沙辛表示,若廣泛接種疫苗,民眾可望在明年冬天之前恢復「正常」生活。
-
2020-11-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韓新冠肺炎疫情升溫 踢出中低風險國名單、恢復14天居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表示,韓國持續出現療養設施、職場、學校、教會群聚感染事件,本土病例呈上升趨勢,且已連續兩週超過中低風險分級標準,因此即日起,該國自中低感染風險國家移除,恢復入境14天居檢。陳時中指出,各國感染風險級別最新名單如下: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紐西蘭、澳門、帛琉、斐濟、汶萊、泰國、蒙古、不丹、寮國、諾魯、東帝汶、模里西斯、越南、馬紹爾群島。中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新加坡、香港、澳洲、柬埔寨。全球累計5151萬0611例確診,分布於189個國家/地區;病例數以美國1041萬609例、印度859萬1730例、巴西569萬9005例、法國182萬9659例及俄羅斯181萬7109例為多;病例中127萬5211例死亡,以美國24萬3580例、巴西16萬2802例、印度12萬7059例、墨西哥9萬5225例及英國4萬9770例為多。國內新增4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確定病例,截至目前累計10萬4627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0萬3099例排除),其中584例確診,分別為492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及1例不明;另1例(案530)移除為空號。確診個案7人死亡、528人解除隔離、49人住院隔離。陳時中呼籲,民眾自國外入境時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應主動通報機場及港口檢疫人員,並配合防疫措施;返國後應落實居家檢疫,期間如出現疑似症狀。請即聯繫衛生局或各縣市關懷中心,並依指示就醫,切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就醫時請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TOCC),以供及時診斷通報。此外,陳時中表示,民眾出入醫療照護機構、大眾運輸、賣場市集、教育學習場所、展演競賽場所、宗教場所、娛樂場所及大型活動等人潮擁擠或密閉場所時,請務必佩戴口罩,並應落實勤洗手、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習慣,以降低感染風險。
-
2020-11-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8類場所 擬挑部分強制戴口罩
國際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國內疫情相對和緩,不少國人防疫作為鬆懈,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證實,研擬中的秋冬方案將從八類場所中挑出部分場所強制戴口罩,但感染科權威醫師則建議,全數強制,以利管制。出國旅遊禁令實施近一年,許多民眾盼望開放,陳時中日前參加節目時曾說,「可以期待明年年底」,但昨改口,「明年底開放出國只是可能性大一點」,近期國際疫情上升快速,不敢預測,不敢樂觀看待此事。指揮中心預計十一月中旬公布「秋冬專案」,祭出更嚴格防疫措施,陳時中說,秋冬專案分別為加強邊境管理、強化新生活運動、擴大篩檢等三方向,防疫新生活重點在於加強民眾戴口罩。指揮中心目前針對醫療照護機構、大眾運輸、賣場市集、教育學習場所、展演競賽場所、宗教場所、娛樂場所及大型活動等潮擁擠、密閉等八類場所,要求佩戴口罩,但以宣導為主,各縣市可因地制宜提出罰則。陳時中指出,目前「秋冬專案」規畫從現行八類需戴口罩場域中「挑出幾個場所」,至於挑選標準以及執行階段,仍與地方政府討論中。對此,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感染權威黃立民認為,既要強制就應全數強制,「不要這個地方要戴、那個地方又不用戴,造成民眾混淆。」如要優先強制場所,第一個應為醫療院所,避免醫護染疫,人力不足導致醫療崩盤。
-
2020-10-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兒科急診病床占床100% 張上淳:國人防疫確實鬆懈了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各國籠罩在第二波疫情的陰霾中,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於臉書上提出警訊,兒科病房要滿床了,是疫情爆發以來「前所未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臨床上,患者以及住院病患已經恢復到過往,顯示民眾比過往鬆懈,呼籲民眾一定要維持防疫新生活的建議。謝宗學於臉書粉絲團「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PO文,今天是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兒科病床占床率史上最高,達到100%,兒科住院患者多是急性感染症,與成人科多是慢性病不一樣,兒科病房的「超高佔床率」代表著民眾的個人衛生防護習慣開始鬆懈,且鬆懈到疫情之前的水準。謝宗學提醒,冠狀病毒、流感、腺病毒和諾羅病毒等,都喜愛低溫的環境,而冬天也快要到了,兒科病房的高佔床率是一個值得警戒的信號。張上淳表示,台大近幾日就診人數已經回到「過往的盛況」,人潮擠滿大廳,看診及住院人數也與過去同期相當,完全是回到過去的模樣,疫情初期,許多民眾都戴上口罩、勤洗手,讓腸病毒等疫情幾乎消失,從近期就診或住院率來看,確實看見國人對於防疫鬆懈,呼籲國人一定要好好戴口罩、勤洗手,才能防堵疫情。
-
2020-10-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第二波疫情將來?醫預言「等著入冬爆院內感染」
天氣逐漸轉涼,歐洲新冠肺炎疫情再起,專家預估將比年初疫情更嚴峻,日本日前又爆院內感染,台灣國內雖沒有本土疫情,卻時常傳出「台灣輸出」病例,第二波疫情何時來,各界繃緊神經,感染科權威預言,台灣本土疫情一定會來,「現在就是等著爆入冬第一家院內感染。」台大兒童醫院院長、兒童感染科權威黃立民今出席「2020健保國是會議」,會前媒體問及,美國總統川普確診新冠肺炎,國際又將目光集中到入冬新冠肺炎疫情走向,中秋節連假期間,民眾四處觀光遊玩,維持正常生活的台灣是否再次回到年初疫情升溫期,黃預言「一定會。」黃立民表示,台灣從6月開始,不斷出現自台灣出境,被他國採檢出陽性的個案,「我們一直有外銷病毒。」認為國內社區絕對有零星個案,只是之前悶熱天氣、戴口罩的環境,疫情還沒有爆發,但只要台灣持續「安全」,民眾就會越來越放鬆。黃立民說,觀察中秋連假期間,各觀光景點,如花蓮東大門夜市等,人山人海的觀光潮,安全距離造不見了,隨著入秋冬,氣溫逐漸轉涼,4至20度是病毒活躍的環境,只要民眾稍有不慎,病毒就會開始在社區中形成傳播鍊,讓本土疫情悄悄擴散。距離台灣的本土疫情大爆發還有多久,黃立民說,現在就是等著爆第一家院內感染,國內所有醫療院所都繃緊神經,他以自己所服務的台大醫院為例,目前感染管控已經拉到最高等級,但只要社區感染人數累積到一定比例,不適民眾可能出現在醫院各科,一不小心就爆發院內感染。「發生院內感染也不要罵這間醫院,這就是運氣」,黃立民說,即使醫療院所及民眾如何防禦,都很難避免入冬不爆發院內感染,目前唯一可以阻斷國內疫情大爆發的機會就是盡可能搶到疫苗,同時建議指揮中心應要求國產疫苗廠商,必須力拚2022年上市、穩定產出國產疫苗。
-
2020-08-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指揮中心:出入八類場所應戴口罩 違者擬要求地方開罰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6)日表示,民眾出入八大類人潮擁擠或密閉場所時,務必佩戴口罩,若未來國內疫情升溫,有縣市或特定場域出現感染源不明本土病例時,將要求地方政府及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法公告罰則,並對屢勸不聽者依具體情節裁罰。指揮中心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我國防疫有成,連續多日無本土病例,指揮中心自6月7日起放寬國內防疫措施,但也發現到近期民眾警戒心下降,整體防疫新生活運動落實情形不盡理想,因此在8月5日提醒民眾,在出入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或會密切接觸不特定對象之人潮擁擠或密閉場所時,務必佩戴口罩。指揮中心列舉出八大類人潮擁擠或密閉場所,包括醫療照護機構、大眾運輸、賣場市集、教育學習場所、展演競賽場所、宗教場所、娛樂場所及大型活動等。指揮中心強調,國內社區目前相對安全,現階段仍以加強宣導落實防疫新生活運動,同時勸導民眾配合在這八大類場所佩戴口罩為主。若地方主管機關已依法規劃或已公告八大類場所「強制戴口罩及訂有相關罰則」,指揮中心原則予以尊重,該等縣市則應依傳法將公告內容函送指揮中心。指揮中心表示,未來如果國內疫情升溫,有縣市或特定場域出現感染源不明之本土病例時,考量這些場所發生不特定對象或群聚感染的風險較高,需提高對於佩戴口罩之強制力,將要求地方政府及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法公告罰則,並對屢勸不聽者依具體情節裁罰。指揮中心也表示,若疫情更趨嚴峻,感染源不明之本土病例持續增加,且涉及多數縣市或場域時,將由指揮中心評估並宣布全國性之強制措施,以阻斷傳播鏈。
-
2020-08-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地方得開罰不戴口罩者 陳時中:符合這條件將全國強制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要求出入八大類人潮擁擠或密閉場所時務必佩戴口罩,必要時將由地方政府及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法公告罰則予以裁罰,若感染源不明本土病例持續增加,且涉及多數縣市或場域時,將宣布全國性強制措施,以阻斷傳播鏈。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我國防疫有成,連續多日無本土病例,指揮中心自6月7日起放寬國內防疫措施,但也發現到近期民眾警戒心下降,整體防疫新生活運動落實情形不盡理想。因此在8月5日提醒民眾,在出入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或會密切接觸不特定對象人潮擁擠或密閉場所時,務必佩戴口罩,也列舉了八大類人潮擁擠或密閉場所,如醫療照護機構、大眾運輸、賣場市集、教育學習場所、展演競賽場所、宗教場所、娛樂場所及大型活動等。指揮中心強調,國內社區目前相對安全,現階段仍以加強宣導落實防疫新生活運動,同時勸導民眾配合在這八大類場所佩戴口罩為主,但地方主管機關如已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第1項第6款規定,規劃或已公告八大類場所「強制戴口罩及訂有相關罰則」,指揮中心原則予以尊重。陳時中表示,該等縣市可應依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第3項將公告內容函送指揮中心。另外,未來如果國內疫情升溫,有縣市或特定場域出現感染源不明本土病例時,考量這些場所發生不特定對象或群聚感染的風險較高,需提高對於佩戴口罩強制力,將要求地方政府及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法公告罰則,並對屢勸不聽者依具體情節裁罰。倘疫情更趨嚴峻,感染源不明本土病例持續增加,且涉及多數縣市或場域時,將由指揮中心評估並宣布全國性強制措施,以阻斷傳播鏈。
-
2020-08-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18歲以下陸生可入境 父母可陪同需採檢
無症狀者隔離期滿仍免採檢、即日起開放18歲以下陸生申請入境!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9日表示,找來獨立、第三方的政風單位調查地方與中央不同的採檢政策,並非預設其為犯罪立場,而是為釐清狀況。他另宣佈,即日起18歲以下陸生可申請入境,父母能陪同返台,但需進行14天隔離檢疫,期滿後採檢。一般旅館不收檢疫中央疫情指揮中心19日舉辦例行記者會,指揮官陳時中宣佈無新增確診。至於近來頻頻出現從台灣入境他國者確診,包括寮國、越南及上海都有案例,陳時中說:「昨天晚上有接到3個通報,都正在做疫調。」他也表示,之後統一只有防疫旅館才能讓檢疫隔離者入住,「集中管理,降低出差錯的機率。」 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則表示,先前的在他國確診的比利時工程師、香港台女、日籍工程師等案件,評估對台灣社區內的影響應不大。他說:「這些案例都找不到感染源,且接觸者都沒有感染現象,因此推估都是在境外感染的,不過也不是百分之百確定。」「正面看待本土感染風險。」陳時中則補充,看到零個案及零本土都很高興,但零本土不代表零風險,「風險代表可能性,我們會以正面的態度去看待。」他再次強調,社會中一定會有一些無症狀感染者,找出來沒有意義。但他表示,自己持開放態度,「面對病毒有太多未知數,我們會在病毒面前謙卑。」政風調查非犯罪對於近期疫情升溫掀起的口罩購買熱潮,陳時中說,儲備量一定夠,必要時也能很快恢復產能。「幼幼口罩、4到8歲的小童口罩,實名制都可以買得到。」他也宣佈,即日起開放18歲以下陸生申請來台,爸媽可隨行,為了避免校園歧視及霸凌現象,「檢疫期滿會做PCR檢驗,避免校園發生群聚感染造成恐慌。」日前指揮中心表態要對地方政府採檢無症狀者進行「政風調查」,陳時中強調,不是以犯罪行為當前提調查,「只是必須掌握狀況,為使調查透明公開及釐清細節,才請來非下屬單位的政風處獨立調查。」但他也表示,居家檢疫者無症狀仍不會統一採檢,除非從陽性確診率高或疫情資訊不透明的國家地區入境。【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0-08-12 科別.耳鼻喉
忍不住挖鼻孔卻是防疫NG行為 醫師教你最佳處理方式
「挖鼻孔」、「揉眼睛」等小動作常在無意間把病菌帶進身體,尤其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國內面對境外威脅第二波疫情蠢動時,這兩種動作皆被視為「NG防疫行為」。每人每天分泌一公升鼻水但面對看不見終點的疫情,民眾即使能忍住一時,也沒辦法終生不動鼻孔的歪腦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陳榮哲表示,清理鼻垢不是不行,而是應該在乾淨的狀態下清理。「十人中就有九人,每天會挖一次鼻孔或無意識去摸鼻子。」陳榮哲指出,人體每天分泌一公升鼻水,與附著在鼻毛上的病毒、細菌、灰塵等結合後,從鼻腔往食道流動,進而保持鼻腔清潔與健康,換言之,每人每天至少會吃下一公升的鼻屎。不過,當鼻前庭太乾或鼻毛太短,都可能讓鼻水無法有效地與附著在鼻毛上的病菌結合,進而往食道流動,反而因太乾而卡在鼻孔內,成為鼻屎,讓人忍不住想清理。坊間常見的挖鼻孔方法,不脫3種類型,用手指、用衛生紙、用特別留的指甲挖鼻孔,但陳榮哲說,這3種方式都有各自的風險。鼻腔若有傷口 易增發炎機會陳榮哲表示,人類雙手每天接觸幾十萬種病菌,若用一指神功直搗鼻腔,等於是把數十萬種病菌直接放入鼻腔內,包含流感病毒、細菌、新冠病毒、感冒病毒等,體內免疫系統雖會在第一時間抵禦外敵,但當免疫系統沒這麼強壯時,就是病菌開始作祟的時刻。用手指頭挖鼻孔時,若鼻腔恰好有傷口,此舉就會增加鼻腔發炎的機會,傷口結疤後,一陣癢感襲來又誘發挖鼻孔的動機,反覆挖了結疤又挖,最終可能導致萎縮性鼻炎、鼻粘膜萎縮、鼻水分泌減少,降低鼻腔防禦功能,容易出現慢性氣管炎、鼻竇炎等疾病。愛用手挖 鼻內長痘痘機率高臨床也發現,愛用手挖鼻孔的民眾,鼻孔內長痘痘機率也比一般人高。陳榮哲說,幾乎所有鼻腔毛囊炎的患者都是愛挖鼻孔所致,且鼻腔內毛囊炎相對難處理,有些患者還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而危及生命。陳榮哲表示,使用衛生紙或面紙揉成圓柱狀挖鼻孔,看似安全,其實造成鼻腔傷害的風險恐怕比手指更嚴重,衛生紙或面紙質地柔軟,但跟鼻腔內組織相比,仍是相對粗糙,且許多人常用旋轉方式把揉成圓柱狀的衛生紙放入鼻腔,非常容易造成鼻腔破皮、受傷。流鼻血 建議用手捏兩側鼻翼同理,當流鼻血時,也不要用揉成圓柱狀的衛生紙,放進鼻孔中止血,反而會更傷傷口,建議用手捏住兩側鼻翼,頭往前傾,約10分鐘內就能止血,也不會增加鼻孔內傷口的負擔。至於留指甲專挖鼻孔的民眾,這是最不建議的做法。陳榮哲指出,通常留指甲挖鼻孔的民眾,雖然自稱「專用」,實際上常兼具挖耳朵的功能,東挖西摳,殘留病菌恐更多,加上指甲尖銳,更容易讓鼻腔受傷。陳榮哲建議,若要用手指頭挖鼻孔,最好先徹底洗手,並在乾淨的環境中進行,例如在家裡;或者用「擤」的方式,將鼻屎擤出來,擤鼻屎時,不要兩個鼻孔一起出氣,而是壓住一側的鼻孔,單側擤鼻屎,才不會造成耳朵的壓力。最好方式 拿棉花棒塗凡士林最好處理鼻屎的方式,則是拿棉花棒塗抹凡士林,去除癢感後,透過人體自我機制排除,不需要特別刻意去清理。平時則建議讓鼻孔「暖一點」,戴口罩或是塗凡士林保濕,能避免鼻屎帶來的癢感,降低想挖鼻孔的欲望。
-
2020-08-12 科別.耳鼻喉
實在忍不住不挖鼻孔怎麼辦? 醫師教你這一招
「挖鼻孔」、「揉眼睛」等小動作常在無意間把病菌帶進身體,特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國內面對境外威脅,第二波疫情蠢動,這兩種動作皆被視為「NG防疫行為」。面對看不見終點的疫情,民眾即使能忍住一時,也沒辦法終生不動鼻孔歪腦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陳榮哲表示,清理鼻垢不是不行,而是應該在乾淨的狀態下清理。「十人中就有九人,每天會挖一次鼻孔或無意識去摸鼻子。」陳榮哲表示,人體每天分泌一公升鼻水,與附著在鼻毛上的病毒、細菌、灰塵等結合後,從鼻腔往食道流動,進而保持鼻腔清潔與健康,換言之,每人每天至少會吃下一公升的鼻屎。不過,當鼻前庭太乾或鼻毛太短,都可能讓鼻水無法有效地與附著在鼻毛上的病菌結合,往食道流動,反而太乾而卡在鼻孔內,成為鼻屎,讓人忍不住想清理。坊間常見的挖鼻孔方法,不脫三種類型,用手指、用衛生紙、用專門挖鼻孔的指甲清理,但陳榮哲說,這三種方式都有各自的風險。陳榮哲表示,人類雙手每天接觸幾十萬種病菌,若用一指神功直搗鼻腔,等於是把數十萬種病菌直接放入鼻腔內,包含流感病毒、細菌、新冠病毒、感冒病毒等,體內免疫系統雖會在第一時間抵禦外敵,但當免疫系統沒這麼強壯時,就是病菌開始作祟的時刻。用手指頭挖鼻孔時,若鼻腔恰好有傷口,此舉就會增加鼻腔發炎的機會,傷口結疤後,一陣癢感襲來又誘發挖鼻孔的動機,反覆挖了結疤又挖,最終可能導致萎縮性鼻炎、鼻粘膜萎縮、鼻水分泌減少,降低鼻腔防禦功能,容易出現慢性氣管炎、鼻竇炎等疾病。臨床也發現,愛用手挖鼻孔的民眾,鼻孔內長痘痘機率也比一般人高。陳榮哲說,幾乎所有鼻腔毛囊炎的患者都是愛挖鼻孔所致,且鼻腔內毛囊炎相對難處理,有些患者還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而危及生命。陳榮哲表示,使用衛生紙或面紙揉成圓柱狀挖鼻孔,看以安全,但造成鼻腔傷害的風險恐怕更比手指更嚴重,衛生紙或面紙質地柔軟,但跟鼻腔內組織相比,仍是相對粗糙,且許多人常用旋轉方式把揉成圓柱狀的衛生紙放入鼻腔,非常容易造成鼻腔破皮、受傷。同理,當流鼻血時,也不要用揉成圓柱狀的衛生紙,放進鼻孔中止血,反而會更傷傷口,建議用手捏住兩側鼻翼,頭往前傾,約10分鐘內就能止血,也不會增加鼻孔內傷口的負擔。至於養指甲專挖鼻孔的民眾,這是最不建議的做法。陳榮哲表示,通常留指甲挖鼻孔的民眾,雖然自稱「專用」,實際上常兼具挖耳朵的功能,東挖西摳,殘留病菌恐更多,加上指甲尖銳,更容易讓鼻腔受傷。陳榮哲建議,若要用手指頭挖鼻孔,最好先徹底洗手,並乾淨的環境中進行,如在家裡;或者用「擤」的方式,將鼻屎擤出來。擤鼻屎時,不要兩個鼻孔一起出氣,而是壓住一側的鼻孔,單側擤鼻屎才不會造成耳朵的壓力。最好處理鼻屎的方式,則是拿棉花棒塗抹凡士林,去除癢感後,透過人體自我機制排除,不需要特別刻意去清理。平時則建議讓鼻孔「暖一點」,戴口罩或是塗凡士林保濕,能避免鼻屎帶來的癢感,降低想挖鼻孔的欲望。•鼻孔保濕防挖技巧1. 戴口罩讓鼻腔保持溫暖2. 別過度修剪鼻毛3. 減少接觸忽冷忽熱環境4. 鼻腔乾燥時可塗凡士林資料來源/陳榮哲醫師製表/記者陳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