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3 科別.婦科
搜尋
產婦
共找到
298
筆 文章
-
-
2020-05-1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助友邦抗疫 國合會瓜地馬拉技術團自製上百個防疫面罩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我國幾個友邦醫療技術和資源較為貧乏,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的駐地技術團成員利用自身所學及身邊可取得的材料,協助友邦抗疫;我駐瓜地馬拉技術團利用塑膠片、鬆緊帶和海綿,再動員技術團化身「家庭代工」,製作了230個防護面罩給瓜國的醫護人員。國合會在瓜地馬拉有「運用醫療科技提升孕產婦與新生兒保健功能計畫」,今年邁入第二年;國合會人道援助處組長林依潔說,技術團成員中有人有護理人員背景,看到當地醫院資源較不足,因而有了想做防護裝備幫忙的想法,和台灣的醫院請教也試做後發現可行,「結合了台灣經驗來幫忙」。瓜地馬拉技術團特別把面罩的製作過程拍成影片,影片中技術團人員先裁剪貼紙和鬆緊帶,黏上海綿後再用釘書機固定鬆緊帶就完成一個面罩了;技術團表示,面罩的製作方式簡單又快速,十分鐘就能完成一個初級的抗疫裝備,不只可以幫助駐團在當地的夥伴醫院,還能保護在醫院的駐團成員。林依潔說,疫情爆發後,國合會請各國的公衛醫療計畫技術團盤點當地疫情狀況,看是否有能幫忙的地方,像巴拉圭有計畫是協助醫院建置醫療資訊系統,技術團就在系統增加一個註記功能,若醫生看診時遇到有新冠肺炎疑似症狀的病患,可以註記要追蹤,之後就會有人給予後續關懷。林依潔說,駐史瓦帝尼技術團也有孕產婦計畫,因應當地人以聽廣播為主,計畫利用廣播做衛教或宣傳產檢的同時,現在也新增防疫資訊;此外,聖文森和尼加拉瓜都有公衛醫療計畫,現在也都在計畫做衛教的同時,會提供民眾防疫衛教單,讓更多人知道防疫資訊。
-
2020-05-10 科別.婦科
媽媽的難言之隱! 醫師籲漏尿練這運動能改善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母親節,除與家人同聚、送禮物、選餐廳之餘,也要好好關心媽媽的身體狀況。許多婦女在生產完後,便飽受尿失禁、骨盆脫垂困擾,又加上婦產科多需要內診,更讓婦女們卻步,醫師指出,其實只要多做運動訓練骨盆肌肉,就能得到有效改善。「自產後就開始出現尿失禁的狀況」,黃媽媽抱怨,在走動過程中時不時就會漏尿,身旁的朋友也有類似狀況,但皆不曾就醫,她認為,尿失禁不是什麼病痛,不至於需到婦產科就醫。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婦產科醫師曾令鴻表示,有報告指出,自然生產婦女可能因寶寶比較大、生產年齡較長、過度肥胖等,會出現某些骨盆功能障礙,如尿失禁、性功能障礙、骨盆疼痛佔等,另還有一些解便功能障礙的狀況,不過不少媽媽們怕麻煩、不喜歡內診,因而漠視忽略。其中,最常出現也最困惱媽媽們的莫過於尿失禁問題。曾令鴻解釋,尿失禁最常見可分為3種,一是打噴嚏、咳嗽、大笑、搬重物時漏尿,為壓力性尿失禁;二是想上廁所卻來不及時漏尿,為尿急性尿失禁;三則是前述兩者的混合,為混合性尿失禁。他說,只要出現尿失禁的狀況,這輩子它都會跟著你,雖然不能根治問題,但能做運動改善狀況。曾令鴻表示,雖然尿失禁無法根絕,但若持續維持凱格爾運動(Kegel exercise),能有效改善尿失禁狀況。包括站立式,雙腳自然站立再用力向上夾緊臀部肌肉,緊閉尿道、陰道、肛門,保持這些部位肌肉收縮不到約10至15秒,再慢慢放鬆休息;平躺式,平躺、雙膝彎曲,收縮臀部的肌肉向上提肛10至15秒,再放鬆休息等。生產過後的媽媽們,多少身體上會有損傷,即便年輕時恢復力佳,但年老後狀況會逐漸浮現,曾令鴻建議,自然產產婦在生產完6周後,待惡露減少,便能進行骨盆肌肉訓練,可到專業課程教室或婦產科就診,由專業人士先指導如何進行凱格爾運動,再養成每天運動的良好習慣,至少要連續做12周,最好上、下午各做20至30次,才能達到有效改善。
-
2020-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為防疫禁止母嬰同室?婦產科醫學會澄清:絕無此建議
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許多生活的面相,醫療院所各科別的人員管制措施明顯變得更嚴格,產科也不例外。最近有些產婦發現,部分醫院或診所的產科近期取消了母嬰同室和母嬰肌膚接觸的規定,卻並未說明清楚措施的目的,讓許多準媽媽倍感焦慮。婦產科醫學會澄清,指揮中心頒布的防疫隔離措施僅針對確診或疑似的產婦,絕對沒有建議要母嬰分離。最近有些產婦發現原訂生產的院所取消母嬰同室,臨時急急忙忙到處打聽,想知道還有哪些院所的維持原有規定。因為產後肌膚接觸和母嬰同室是母乳哺育成功的關鍵之一,如果被完全禁止,媽媽餵母奶的壓力會變得很大,成功哺乳的機率也會降低。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表示,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臨床處置暫行指引第六版」,只有針對「疑似或確診產婦」的產婦,建議經與產婦溝通討論後,與新生兒暫時隔離至產婦達到解除隔離條件為止,是基於新冠病毒飛沫傳染的特性,考量新生兒感染風險的措施。黃閔照強調,至於一般產婦,不論是指揮中心的臨床指引或婦產科醫學會,都沒有建議要母嬰分離,「該餵母奶就餵母奶、該母嬰同室就母嬰同室」,僅針對訪客或陪病者,會比照一般病房去額外要求遵守人數限制、量體溫、戴口罩、消毒雙手等規定。
-
2020-04-25 養生.聰明飲食
一次圖表攻略 教你蛋白質這樣吃.這樣算 才健康!
蛋白質的英文是Protein,根據希臘字源protos而來,protos代表著「第一」,蛋白質在體內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我們身上要長肉、長出毛髮、長指甲、做出抗體、酵素、結締組織等等,都需要蛋白質的助攻。也因為如此,若缺乏蛋白質,會出現肌少症、骨折變多、頭髮稀疏易斷、指甲變脆、皮膚發炎、水腫、傷口恢復慢、易感染、容易餓、情緒變化快等諸多症狀。(這部分詳細資訊請參考「有這些症狀,小心缺乏蛋白質!」)那我們究竟該吃多少呢?每個人需要的蛋白質量,會因為體重、年紀、和活動度而有所不同。大部分的建議蛋白質攝取量會先從體重來算。符合每日最低需求的蛋白質量,大約是每天每公斤體重吃0.8公克的蛋白質。也就是一位50公斤的人,每天至少吃50*0.8等於40克的蛋白質。一位60公斤的人,每天至少吃60*0.8等於48克的蛋白質。70公斤的人至少吃56克;80公斤的人至少吃64克。然而每天每公斤體重吃0.8克蛋白質的吃法,是指活動量不高的人,而不是只能吃這樣的量。如果要讓身體維持各種代謝功能,讓肌肉持續生成,保持力氣,每天每公斤體重至少要吃到1g的蛋白質。如果本身活動量高,甚至該吃到每天每公斤體重1.2到1.6克的蛋白質,才不至於不足。「我都六十了,應該要吃少一點吧!」許多銀髮族會有這樣的概念。然而老年人的肌肉對低量的蛋白質、胺基酸反應更差,反而更需要多一點的蛋白質才能保持肌肉持續生成。也就是說,想要健康老化,避免肌少症,不僅要加強阻力型運動的訓練,同時也要增加飲食中蛋白質的含量,長遠來說才能保持住肌肉的健康。這目前是一般我們較沒注意到的概念!而一篇2016年的研究認為,對即將邁入中老年的人而言,每天每公斤體重吃到1.2到1.6克的蛋白質是適當的,不僅能減少肌少症問題,同時還帶來控制食欲與體重的好處。還有另一個族群需要吃多一點蛋白質,就是要負擔胎兒和嬰兒營養的孕產婦。無論是孕婦,或現在正在哺乳,都要記得吃多一點的蛋白質,才能讓組織獲得足夠的蛋白質助攻喔。然而我們一般都不太清楚自己到底吃了多少蛋白質對吧!先來看幾個好的蛋白質來源,了解究竟吃這些會獲得多少的蛋白質呢?● 100克的虱目魚含蛋白質約22克。一塊虱目魚肚約180克,總蛋白質40克。● 100克的鮭魚或鮪魚含蛋白質21克,一塊冷凍鮭魚排約300克,總蛋白質63克。● 100克的雞胸肉或土雞肉含蛋白質22克。一片超商買的或網購的即食雞胸肉約130到180克,總蛋白質約30到40克。● 100克的雞腿肉含蛋白質19克。一隻220克的雞腿總蛋白質約40克。● 100克的希臘優格含蛋白質10克。這種一般大家比較少看到。● 100克的優格含蛋白質3克。這是平常比較常看到的,一杯市售優格總重從100克到500克都有。● 100克的豆腐含蛋白質5克,一塊豆腐約300克,總蛋白質15克。● 100克的豆漿含蛋白質3.3克,一罐400毫升的豆漿總蛋白質13克。● 100克的鮮奶含蛋白質3.2克,一罐盒裝鮮乳310毫升總蛋白質約10克。● 100克的蛋含蛋白質10克,一顆蛋約60克,總蛋白質6克。● 100克的毛豆含蛋白質12克。● 100克的綜合堅果含蛋白質16克。● 100克的豌豆含蛋白質4克。假使一位50公斤的女性,目標是每天每公斤體重1.2g,也就是總共60克的蛋白質。那可以怎麼做呢?(僅列出含蛋白質的餐點內容,不是三餐只吃這些,為了避免混淆就沒寫出澱粉類或蔬果部分。)▲ 早餐吃25克的堅果和一瓶400毫升的無糖豆漿,總蛋白質4+13=17克。▲ 午餐吃一片超商的即時雞胸肉,獲得30克蛋白質。▲ 晚餐吃半塊豆腐和一顆蛋,獲得7+6=13克蛋白質。若這天晚上還到健身房運動1小時,運動後再補充一罐盒裝鮮乳,增加10克的蛋白質,也是很合理的喔。然而值得提醒的還有以下幾點:◎ 我們這裡特意沒寫出紅肉的蛋白質,畢竟建議從雞肉、魚肉、蛋類、與黃豆攝取高生物價的蛋白質喔!攝取紅肉會有其他的健康議題,請不要為了增加蛋白質而大量增加紅肉的攝取量,尤其不要吃紅肉加工食品,例如肉乾、肉鬆等物,會為身體帶來更多健康負擔與疑慮。◎ 不要一天只在其中一餐吃大魚大肉,請分散於三餐攝取蛋白質,讓蛋白質的消化吸收更好。◎ 吃多一點蛋白質不代表要吃肉吃更多,黃豆類製品、牛奶、優格也有不錯的蛋白質。◎ 想一下你吃下的這份蛋白質,是不是伴隨太多熱量、脂肪?請記得我們增加蛋白質攝取的同時,還是要減少飽和脂肪與精緻化的澱粉的份量,不要讓總熱量不停往上爬。◎ 蛋白質的份量可以佔成人每日總熱量的10%到35%,一般來說增加一點蛋白質的含量可以提高飽足感,整體來說可能反而會吃少一點。 ◎ 當你想提高蛋白質攝取量之前,請先確定自己的腎臟功能是正常的,或向醫師諮詢自己適合的蛋白質攝取量。原文:蛋白質這樣吃!這樣算!一次圖表攻略(懶人包) 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西醫一般科、家庭醫學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0-04-20 養生.家庭婚姻
何妤玟曾想為前夫拚個兒子 公公一句話開導她「生女兒的幸福」
43歲女星何妤玟日前宣布和老公邵天成已於今年初離婚,共同撫養2個女兒,12日還在臉書發文道:「我們有很多身分,但成為妻子、母親前我們也是單純的女人,我們渴望被愛也希望有愛人的勇氣…」似乎預告自己已經準備好新的生活,成為理想的自己。回首過去,身為高齡產婦的她,曾經還想為了獨子老公再拼一胎,沒想到公公一句話開導她「生女兒才有的幸福」,讓她非常感動。何妤玟在2012年嫁給老公邵天成,2013年生下女兒恬恬,2016年生下女兒呱呱,由於老公是獨生子,何妤玟心裡總有點過意不去,曾表示「好想再幫他拚個兒子!」但沒想到公公開導她:「我有兩個孫女就夠了,別再生了啦!」還笑著說「這年代生兒子是別人的,女婿才是自己的,像我生兒子就跑掉了~」讓何妤玟感動到紅了眼眶。何妤玟的(前)公公能用樂觀、自我打趣的方式開導她,堪稱開明公公的楷模!其實因應時代變化,過去認為一定要有兒子傳宗接代、有男有女湊成一個好字,到現在越來越多人都覺得其實生女兒有很棒的優點,例如:比起好動的男孩,女孩比較好教,媽媽不需要動不動大吼大叫、生女兒不會遇到婆媳問題、女兒婚後更能體會父母辛勞,更常回娘家陪伴父母…何妤玟的教養觀身為堅忍不拔的摩羯座,何妤玟對於家務及孩子非常注重,曾分享當媽媽的心情,與做自己很不一樣,「雖然螢幕上的形象是有點傻大姐,但對於家務的每個細節,其實我都是很堅忍不拔的摩羯座,我個人覺得育兒不會是條輕鬆的道路,但它可以幫助我學習跟成長,蛻變成更好的人,我也真的很享受跟這兩個小頑皮在一起的時光⋯」。此外,何妤玟一直有在練瑜珈,身材維持良好。過去產後瘦身階段,她曾分享減重三招就是「飲食控制、練瑜伽球和親餵母奶」,讓她20天輕鬆瘦7公斤。她表示懷第一胎時愛吃甜食,體重上升,讓她在懷第二胎時就有注意先少吃,也瘦得比較快。至於餵母奶讓人身心俱疲,有時候還會吃不下東西,自然瘦得快。過去,何妤玟會上節目分享夫妻相處的酸甜苦辣,有了孩子,自然也會在教養上有所分歧。也許就如同她的聲明所述,卸下妻子與丈夫的身分之後,單純以家人、朋友的形式自在相處會更好。何妤玟透過經紀人發表離婚聲明各位親愛的朋友:我已經在今年初簽字離婚,在這之前我們經過許多磨合與努力,也有過爭吵與哭泣;最終,我們一致認為和平的分開才是對彼此及孩子最好的決定。我們因為相愛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卸下了丈夫與妻子的身分,我們反而能更自在舒服的當朋友,而我們也會互相扶持共同養育我們的兩個寶貝女兒。在我心中孩子的爸爸是我重要的家人,我永遠愛他,也會一輩子尊重他,請大家讓我們平靜的生活,謝謝你們。
-
2020-04-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專家:英國要經過8到10波疫情 才會達到群體免疫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世界衛生組織前孕產婦、新生兒、兒童和青少年衛生司司長柯斯特洛(Anthony Costello)指出,研究顯示,英國要經過八到十波新冠肺炎疫情,才能達到群體免疫,如此一來,死亡人數和經濟損失都將非常龐大。電訊報報導,英國希望在解除封鎖時達到群體免疫,這個期盼已破滅,因為研究顯示,一波疫情過後,只有少數人獲得免疫力。研究顯示,荷蘭4月第一周結束時、也就是疫情高峰時,只有3%的人獲得免疫力。
-
2020-04-10 該看哪科.皮膚
頭髮掉不停、愈來愈稀疏? 你可能是這些營養不夠了
怎麼一梳頭,梳子上滿是頭髮,白淨的磁磚上總是有許多髮絲,洗頭時也發現排水口被一堆頭髮堵住,頭髮每天拼命掉,真的好苦惱,該怎麼辦呢?有愈來愈多的現代人為頭髮稀少所惱,而且掉髮危機還年輕化到連17、18歲的高中生也怕掉髮。屏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劉純君表示,掉髮雖然大多取決於遺傳跟年齡,但是現代愛美女性過度節食、營養失衡,而熬夜、壓力、失眠及營養失調的產婦,也可能在產後餵奶時大量掉髮。劉純君說,維生素B群,如生物素H、泛酸B5等,以及鐵、銅、鋅等,是毛髮生長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若頭髮營養不良,不但很難長出來,也會導致嚴重掉髮;而快速不當的嚴格節食,就容易導致蛋白質與微量元素攝取不足,使頭髮營養不良。 若想使頭髮健康生長、預防斷裂、維持韌性與強度,劉純君建議,可多攝食高品質的蛋白質,如肉、魚、雞蛋、豆腐、牛奶等;而抗氧化劑中的維生素E、β-胡蘿蔔素等必需脂肪酸,可保持頭髮強壯。 想要不易一梳就掉髮,則要多攝食小麥胚芽、亞麻仁油、魚油、南瓜籽、芝麻、核果類。而洗髮精廣告中常說的維生素B5(泛酸),可協助其他維生素吸收利用,幫助脂肪、蛋白質及糖類的能量轉換,要適量攝食肉類、內臟類、啤酒酵母、未精製穀物、深綠色蔬菜、蛋黃,因為這些食物中含有能幫助脂肪和蛋白質代謝,是預防脫髮的生物素。另外,全穀類、深綠色蔬菜、海鮮、牡蠣、蛋黃、小麥胚芽含有微量元素鋅,紅肉、豬血、肝臟、蛤蜊含有鐵,而內臟類、海鮮、貝類、花生、豆類則含有銅,造血的營養素如蛋白質、維生素B12、B6、葉酸、維生素C、鐵、銅、鋅等,都可以幫助造血,一旦血量足夠了,頭髮自然能獲得充足的營養。延伸閱讀: 拔1根長3根?白頭髮該不該拔? 掉頭髮是矽靈惹的禍? 研究這樣說… 家裡地板頭髮掃不完? 3指標判斷是不是快禿頭了
-
2020-04-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武漢煎熬76天 台胞被註記、沒健康碼難離開
湖北武漢今起解封,台商二代、來到武漢已經十七年的大陸全國台企聯青委會執行長楊政諭表示,即便解封,武漢小區(社區)的管理依然嚴格,境外人士、包括台灣民眾因沒有健康碼也難以搭乘公共交通工具離開武漢。滯留武漢台胞方面,湖北台灣同胞返台救援會會長徐正文說,當中包括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小童、有經常性流產問題的高齡產婦等情況特殊的民眾。被註記 無法自行搭機回台由於滯留台胞依舊被「註記」,無法自行搭機回台,仍須等待專機或類包機,回家之路遙遙無期。一位台灣高齡孕婦林女士(化名)說,她至今兩個月都沒有產檢,非常急迫想要回台做產檢,她的核酸篩檢都合格,社區也開立健康證明。「七十六天真的很難熬,心力交瘁,已經到了幾乎崩潰的邊緣。」林女士說,她之前打電話給市台辦,也打給台灣海基會,都沒有任何包機的訊息,心裡覺得頗絕望的。而有些住在郊區或偏遠地區的台胞,非常辛苦,甚至是「有一餐沒一餐」。她再次向政府呼籲,在沒有妨礙防疫的前提下,請取消註記,讓他們自行搭機返台。另有兩名滯留在當地的台灣幼童,昨天透過錄下短片的方式向蔡政府求救,「蔡總統你快點派飛機來接我,好不好。」另一名小一女童,手上拿著國三哥哥的課本說:「哥哥快要面臨會考了,可是我們還在湖北,恐怕來不及參加會考,我們好想回家。」徐正文表示,有一名在武漢工作的呂姓男子,母親於三月初過世,早前是因武漢封城而無法搭乘包機或「類包機」返台奔喪。武漢解封前,呂姓男子備妥母親死亡證明及武漢當地出具的健康證明,向政府相關單位陳情,希望能循「血友病患童」模式回台,但迄今仍未獲政府回應。沒健康碼 四張紙往來被卡武漢解封後,民眾出行必須出示手機裡的健康碼(綠碼)掃碼才能出行。但湖北的台商與滯留在當地台灣民眾因無當地身分證無法申請健康碼,讓他們出入困難。台企聯一位台商幹部表示,台商沒有健康碼,想在武漢市內行走,只能靠著四張紙便宜行事,一張是做過核醣核酸之後小區給的通行證;一張是所在地居委會的健康證明;第三張是復工證明;最後一張針對台港澳居民發給的健康檢測報告。但就算帶著這四張紙,仍然極不方便,每遇一個出入或往來查驗口,都必須費盡唇舌解釋,還有一些小區、餐廳、超市或商場,乾脆拒絕進入。
-
2020-03-25 科別.骨科.復健
媽媽手不只媽媽有 物理治療師:2招可緩解
你有媽媽手的困擾嗎?俗稱「媽媽手」的正式醫學名稱是狹窄性肌腱滑膜炎,患者會有大拇指近手腕處的疼痛,若未治療,可能造成腱鞘肥厚現象,形成凸起的腱鞘囊腫。媽媽手不只是常做家事的媽媽是好發族群,也會出現在男性或長期使用電腦滑鼠的上班族、銀行行員、會計人員及藥師等。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復健室物理治療師林惠玲表示,媽媽手的患者以女性居多,且多為家庭主婦,還有長時間重複手部工作男性,也有此困擾。另一個常見族群是剛生產的婦女,大多是因產婦抱新生兒時,常要用手托住嬰兒頭部。林惠玲建議,患者可採熱敷、電療及超音波等物理治療,加上運動治療及口服止痛藥物,不適症狀可以獲得緩解。另有震波治療,也是治療媽媽手的新選擇。為加速媽媽手的復原,林惠玲示範兩招在家可以自己做的運動,每回重複15至30次,每天做2至3回。第一招是「拇指肌牽拉運動」,先將大拇指放在四隻手指頭中間,手握拳,拇指握掌內,往小指方向移動,至會疼痛時停止,停留10至15秒,以放鬆伸拇短肌與外展拇長肌。第二招是「拇指肌肌力訓練運動」,先將拇指與食指併攏,在拇指與食指之間套上1至2條橡皮筋,做拇指、食指張開運動,停留10秒。加強肌力力量,減少因肌力不足引起的軟組織發炎。
-
2020-03-16 該看哪科.婦產科
植入性胎盤緊黏肌肉層 35歲女產雙胞胎大出血
新竹一名懷有雙胞胎的35歲婦人,懷孕27周檢查到子宮頸只剩下1公分伴隨子宮收縮,緊急入院安胎,33周剖腹生產,在醫師將胎盤取出時突大量出血,發現婦人的子宮因植入性胎盤而破了一個洞,造成血管破裂,醫師緊急將破洞與血管縫合止血,婦人也平安誕下一雙兒女。東元綜合醫院婦產部部長醫師田明訓表示,根據衛福部死因統計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孕產婦死亡率達到每10萬名就有12.2人死亡,創歷年新高,原因與高齡妊娠息息相關,隨著產婦年齡升高,妊娠併發症的風險與胎兒出生體重偏低的情形也隨之提升。田明訓指出,該名婦人在生產過程中因植入性胎盤附著在子宮壁上,侵犯穿透整個肌肉層,使得胎盤與子宮壁無法正常剝離,進而造成產後大出血。植入性胎盤在孕期中沒有很大的症狀,經常是在生產時才發現胎盤無法成功剝離,造成產婦大量出血。正常情況下胎盤會輕輕附著在子宮肌肉層上,胎盤與肌肉層中間有一層蛻膜組織,能緩衝胎盤與肌肉層,只要蛻膜出現異常、變薄或消失,就會發生植入性胎盤。發生植入性胎盤的原因,包括高齡妊娠、多胎次、前置胎盤、前胎剖腹生產或曾接受過子宮手術、先天子宮缺陷等,當出血量過大生命徵象不穩定時,恐需摘除子宮,甚至危及產婦性命。田明訓說,植入性胎盤的治療方法,除了當機立斷的縫合法、塞紗布壓迫法,還有結合放射科、麻醉科等跨科合作的「血管栓塞術」,血管栓塞術能確保產婦保留完整子宮,也能保住性命。田明訓也呼籲,懷有雙胞胎本身就屬高危險妊娠,務必選擇在設備完善的醫院進行生產,設備完善的醫院有充足的血庫可即時因應輸血,也可避免轉院過程中無法預測的風險。此外,醫院中有兒科團隊與新生兒加護病房也相當重要,能確保早產兒在第一時間得到良好的照護與急救。
-
2020-03-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孕媽咪注意 醫師:疫情期間更需產檢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許多孕媽咪對於是否可以到醫院進行產檢充滿疑惑,對此,恩主公醫院整理孕媽咪須知,也提醒「疫情流行期間更需要如期進行檢查」。恩主公醫院婦產科主任王鐸聲表示,孕婦是容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族群,疫情流行期間應定期產前檢查,並密切注意胎動變化,「有妊娠期合併症或併發症者要適當增加產檢次數」,醫院皆有完善防疫措施,提醒大家進出醫院戴外科口罩、勤洗手、回家後立即更換衣物並沖澡,做好個人衛生保護自己。王鐸聲表示,台灣目前未出現孕婦確診案例,但仍須做好防疫工作。在照顧新生兒方面,應盡量減少照護人員、房間定時開窗通風、照護人員勤洗手、對新生兒的用物做好消毒(高溫或75%酒精)等,密切觀察新生兒體溫、吃奶、呼吸、黃疸等變化,若有不適隨時就醫。若母親確診或疑似感染,建議新生兒至少隔離14天,且不要進行哺乳,新生兒如出現發燒、咳嗽、呼吸困難、精神反應差、吃奶差、反覆嘔吐等症狀,應及時就診。王鐸聲指出,新生兒若符合以下任一條件需檢查,包括孕產婦確診或高度疑似感染者、孕產婦密切接觸家人確診或高度疑似感染者,及新生兒出生後家庭照護人員有確診和高度疑似感染者。新冠肺炎會透過胎盤、母子垂直感染嗎?王鐸聲表示,根據2020年2月發表於醫學期刊「The Lancet」的報告,記錄9名懷孕晚期且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入院症狀和新生兒狀態,研究團隊在分娩時抽取羊水、臍帶血、新生兒口咽表皮細胞以及母乳,都沒有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的存在。不過,在武漢兒童醫院2月5日確診的2例新生兒新型冠狀病毒,母親為新型冠狀病毒確診患者,因此,專家推測「可能存在母嬰垂直感染傳播途徑」。
-
2020-03-10 該看哪科.婦產科
控制孕期體重 5守則與BMI值是關鍵
懷孕對父母親來說是喜悅的事,懷胎十月過程中進補難免,但懷孕期間體重若過重時,恐出現妊娠糖尿病、子癲前症、流產、畸胎等症狀外,若體重過輕,胎兒成長時恐有發育不良風險。國民健康署呼籲,準媽媽要在懷孕期間依孕前體重做適度調整,並應遵守產前檢查、適度運動、避免過多糖與脂肪攝取等5守則,以確保母嬰健康。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表示,依國健署2018年健康促進業務推動現況與成果調查結果,國內25至34歲婦女中,近2成有過重或肥胖情形,35至39歲婦女則近3成,因此準媽媽要在懷孕期間,依孕前體重做適度調整。她說,孕婦懷孕期間想養胎但不養過多肉有祕訣,就是依據孕前身體質量指數(BMI)來參考增重值。據美國醫學會雜誌 (JAMA) 文獻指出,若孕婦於懷孕期間低於建議體重,其胎兒成長發育不良之風險將增加53%,且其早產風險將增加70%;而孕婦於懷孕期間若高於建議體重,其胎兒大於一般大小之風險將增加85%。另外,英國醫學期刊 (BMJ) 文獻亦指出,肥胖女性於妊娠後期易出現葡萄糖不耐及生出巨嬰。因此,陳麗娟建議孕婦於懷孕期間,應以BMI為基礎,視當次懷孕胎數及懷孕週期逐漸增加體重。正常的BMI值,應介於18.5到24.9之間,並建議增重11.5-16公斤;若BMI大於30、體重較重者,建議增重約5至9公斤;但小於18.5、體重較輕者,則增重幅度較大,建議增重約12.5至18公斤。不過懷孕時須注意體重增加速度,勿短期內暴飲暴食外,也不適合減重。而為維持適當的孕期體重,陳麗娟說孕婦應把握下列5守則,包含定時產前檢查並測量體重、均衡攝取飲食、避免過多糖與脂肪攝取、瞭解懷孕期間熱量攝取需求、及每日宜適當運動。陳麗娟說,目前國健署補助每位準媽媽10次產前檢查,可將每次檢查結果記錄於「孕婦健康手冊」上,以利隨時檢視;飲食攝取應以天然食物為主,少吃油炸食物、汽水等熱量高、無營養素的食物;產前透過快走、瑜伽等適度運動,可增加產道肌肉的強韌性,以便順利生產。民眾如有任何問題,可上「孕產婦關懷網站」或撥打孕產婦關懷諮詢專線0800-870-870,將由專人進行解答。
-
2020-03-07 該看哪科.婦產科
高達5到8成婦女產後情緒低落 醫籲留意異常務必求助
婦女產後憂鬱其實很常見,因產後荷爾蒙影響易發病。奇美醫學中心表示,統計高達5到8成婦女產後情緒低落,20%出現憂鬱症,最嚴重的產後精神病發生率達千分之1至2,症狀常持續數月以上。國外研究病人有5%自殺率及4%殺嬰率,積極治療絕對必要,若未小心處理,可能引發悲劇。婦產部產科主治醫師郭恬妮說,產後出院前及產後4到6周,是產後憂鬱症篩檢建議時機,目前最常用的篩檢工具是「愛丁堡產後憂鬱症量表」,產婦填寫量表內容有10個問題,每個給分0~3分,若總分12分以上,則要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心理諮商或轉介精神科。尤其第10題「我會有傷害自己或小孩的想法」,只要程度1分以上,就應到醫院尋求專業醫療協助。郭恬妮舉23歲小美(化名)為案例,曾有憂鬱病史,自然產後6周回診時填寫「憂鬱量表」總分15分,且出現「我會有傷害自己或小孩的想法」。小美產後在家坐月子,丈夫及長輩雖有幫忙,心情還是很低落,過去曾有自殺病史。郭恬妮得知小美狀況,先鼓勵丈夫多帶太太外出走動,並立即通報自殺防治中心,持續電話關心追蹤。郭恬妮說,婦產部會於產婦出院後電話訪視,了解並關懷產婦返家後面臨的困難,給予支持鼓勵,也會初步教導返家後母乳哺餵常見問題處理。
-
2020-02-08 橘世代.健康橘
名醫鄭丞傑翻滾女人堆 女權妻子王麗容:我有免疫力
「出門時當丟掉,回來就當撿到」,是國內許多傳統女性對於婚姻的無奈;當婦科名醫鄭丞傑遇上女權學者王麗容,兩人的專業領域看似違和,面對妻子在女權領域的權威,鄭丞傑雖為婦科名醫,卻自承是「溫和的女性主義者」,兩人在對方的公、私領域相知相惜,用和諧日常描繪了「婚姻的故事」。30年婚姻 不用天天黏一起鄭丞傑為國內婦科權威教授,除了專精於婦癌領域,有感於婦女飽受子宮切除之後的性生活困擾之苦,年輕時還攻讀美國舊金山人類高級性學研究院,取得博士學位,為國內少見的學術派性學大師,在電視節目談起性愛,引經據典,卻不失莊重,擁有不少死忠女粉絲。王麗容是台灣大學社工系教授,國內著名女權學者,致力於性別平等,專攻「性別暴力研究、性別與家庭、社會品質」,是當年國內性别平等三法的主力初稿起草人,劉兆玄擔任行政院長時婦權會的左右手,卸任台大社工系主任、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之後,目前是台大校長管中閔和台北市長柯文哲在性平會的副主委。她也曾公開評論檯面上幾名重量級男性政治人物缺乏性別敏感度,在性別平等上嚴重失分。兩人學有專精,各有一片天,在公領域上,看似違和,但其實鄭教授早在廿多年前就在報紙專欄、書籍、演講、電視節目中,鼓吹增加女廁,別讓女性因為「不方便方便」而少喝水、憋尿妨害健康,他認為「基於先天生理上的不同去多給女性方便、多照顧女性才是真平等」。夫妻在私領域如何相處讓人好奇,其實兩人是相差不到一歲的國小同學,大學時在同學會上重逢,結婚迄今30多年,彼此暱稱「爸爸」、「王教授」。信任對方 一舉一動都自由訪談過程中,鄭爸爸少了電視上一派輕鬆、談笑風生的豪氣,略顯拘謹,一本正經,多數時間禮讓太太發言,多了一點居家老男人的淡定氣味。至於原本看來嚴肅的王教授,話匣子一開,卻反而帶些小女人模樣。鄭丞傑是婦科名醫,同時是電視談話性節目名人,死忠粉絲無數。王教授笑笑地說,30多年前結婚前夕,媽媽就傳授了馭夫之道,很簡單,只給了一句台灣俚語:「出門時當丟掉,回來就當撿到」。王麗容雖是女權學者,追求性別平等,但在婚姻生活中,她聽從媽媽的話,選擇信任對方,從不追根究柢,或是整天想辦法黏著對方,掌握另一半的一舉一動。出遊分開走 擔心孩子被綁架正因另一半為名醫,醫務忙碌,常常以病人為中心,這也多少影響到家人互動,孩子還小時,全家人偶爾一起出遊,常是鄭爸爸一個人走在前面,王教授與雙胞胎孩子跟在後面,保持一點距離,理由很簡單,她擔心孩子被綁票。二、三十年前的台灣,曾經綁匪猖獗,搞得人心惶惶,王教授深怕歹徒盯上名醫的子女,誤以為在大醫院服務的名醫是有錢人而發生不測,因此不讓孩子曝光,自己也始終遠離鎂光燈,即使全家人至外面用餐或到風景區旅遊,人多時常常裝成陌生人。 鄭爸爸表示,婦產科醫師一向勞心勞力,年輕時的他幾乎一周七天都綁在醫院,連續上班二、三十個小時是家常便飯,即使下班後還是常以院為家,因為指定要他接生的產婦實在太多,最高紀錄是一個晚上接生六個寶寶。後來專攻婦科腫瘤癌症,緊急手術和接生才變少,生活品質提升不少。鄭爸爸坦承,年輕時生命中的第1順位為病人,其次是小孩, 另一半則排名第3。王教授說確實如此,她了解婦產科醫師的壓力,所以從不會要求另一半分擔多少家務,晚上也不會要求先生陪著做任何事情,例如,外出吃飯、散步、看電影,因為BB CALL一響,就必須衝回醫院。 婚姻互動 找到最佳平衡點個性開朗幽默的鄭爸爸原本就是婦產科名醫,近幾年經常上電視談話節目,談笑風生,妙語如珠,吸引眾多女性粉絲,也成為收視率保證,一直有公司想簽下他的經紀約。對於鄭爸爸在螢光幕前談性、談婦科專業的表現,王教授評價如何?答案出乎意外,因為家裡沒有電視機,無從觀賞起,偶爾從手機收到親友同事傳來網路連結,她也很少認真看,「就讓外面的留在外面」。不過看到他出版了將近40本科普保健著作,廣受海內外讀者的好評,甚至女兒在國小時就在學校圖書館看過鄭爸爸審訂的兒童性教育書籍,王教授和一雙寶貝兒女顯然都引以為榮。至於王教授如何看待鄭爸爸成為「名醫中的名醫」?她分析,網美靠粉絲,這是一種社會現象,有了名氣,當然就會有一群死忠的粉絲,她只能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有定性、免疫力,不要被影響」,所幸鄭爸爸也沒有讓她失望。 「謝天謝地,這幾年來,我確實做到了」,王教授說,在與鄭爸爸互動模式中,找出最佳平衡點,兩個人不用天天黏在一起,更無須想盡辦法綁著對方,信任才是安定婚姻關係的關鍵所在。系列報導【婦科權威與女權學者的婚姻日常】。婦科名醫鄭丞傑與女權學者王麗容 筆戰兒女教養。鄭教授的衛教課/逾45歲自然懷孕 比中發票還難。「出門時當丟掉,回來就當撿到」鄭丞傑翻滾女人堆 王麗容:我已有免疫力。鄭丞傑、王麗容人生下半場 開心擺第一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2-05 該看哪科.婦產科
38歲孕婦突視力模糊癲癇 緊急剖腹搶救母嬰均安
新竹一名懷孕32周的38 歲孕婦,近日突然視力模糊且全身性癲癇抽搐數次,家人驚覺不對勁緊急送醫,經醫師診斷為子癲前症,胎兒在腹中嚴重缺氧,情況危急必須立即終止妊娠,生產過程中孕婦一度昏迷,嬰兒也因早產體重僅 1660公克,所幸經治療後母子均安。東元綜合醫院婦產科醫師陳文斌指出,許多婦女在懷孕或生產時突發癲癇症狀,俗稱「子癲前症」、「子癇症」或「妊娠毒血症」,是醫師最擔心的懷孕併發症,大多發生在20周後,最主要的症狀是高血壓,其他還有蛋白尿、全身性水腫、噁心、嘔吐、視力模糊、體重過度增加等合併症狀。孕婦癲癇發作非常危險,嚴重時可能導致母體呼吸中斷,造成胎兒的腦部受到缺氧傷害,尤其孕產期34周前發生的早發型子癲前症,嚴重者可能危及孕婦及胎兒的生命,孕婦的循環系統受到極大影響,併發症包括腎衰竭、肝衰竭、肺水腫,全身抽筋等癲癇症狀。胎兒若不滿30周,死亡率較高,死因多為早產、子宮胎盤機能不良而導致胎盤剝落。陳文斌表示,胚胎著床後,母體會分泌胎盤生長因子(PIGF),降低螺旋動脈阻力,有效的運送血液給胎兒,而子癲前症患者的PIGF濃度較低,血管擴張不佳,隨著胎兒增大,血管的管徑大小若差1倍,產生的血流將差16倍,影響胎兒生長,此時母體的血壓會不斷升高來增加供應量,血管阻力也會不斷增加形成惡性循環,最後就必須終止妊娠,才能即時保住母親與胎兒的性命。陳文斌提醒,35 歲以上高齡產婦,或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疾病、過去曾發生過妊娠高血壓、有自體免疫疾病等狀況的孕婦,都是發生子癲前症的高危險族群。目前可在第一孕期 11 至 13周時,透過抽血檢測PlGF與懷孕相關血漿蛋白A(PAPP-A),並搭配高層次超音波進行子宮動脈血流檢查及定期血壓量測,可有效篩檢出子癲前症發生率,及早發現,及早對症治療。
-
2020-02-03 該看哪科.婦產科
高齡孕婦 子癲前症風險高近2倍
婦產科醫師表示,以35歲以上高齡產婦,或本身已有高血壓、糖尿病病史的女性,較可能出現子癲前症。國健署也表示,高齡孕婦罹患子癲前症風險,比一般孕婦高近兩倍。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組長林宜靜表示,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人2018年女性生育平均年齡為32.03歲、生育第1胎平均年齡為30.90歲,其中35歲以上高齡者占30.12%(含二三胎者);而35歲以上才生第一胎者,也占22%。高齡產婦在我國孕婦中,的確有一定比例。國內外統計數據顯示,高齡產婦的子癲前症風險平均比一般孕婦高出近兩倍。林宜靜說,世界衛生組織(WHO)2014年的跨國研究顯示,35歲以上高齡產婦,與20至35歲間的孕婦相比,罹患子癲前症的風險高出1.78倍。林宜靜說,美國2014的醫學研究也顯示,若以4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與20至35歲間的孕婦相比,罹患子癲前症的風險更高出2.17倍。國內部分,健保署的早期數據也曾顯示,高齡產婦的子癲前症風險,也比非高齡者高出約兩倍左右。林宜靜說,只要是懷孕的孕婦,就應該定期、按時產前檢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國健署目前已補助準媽媽十次產前檢查、一次超音波檢查、第36周時一次乙型鏈球菌篩檢;而孕婦若以34歲以上接近高齡時,則在懷孕16周以後以羊膜穿刺方式,即多一次產前遺傳診斷,來進行染色體或基因突變分析,避免胎兒患有唐氏症等疾病。孕婦應辨識自身是否為高危險妊娠。林宜靜說,若孕婦出現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或本身有自體免疫、慢性疾病時,應向所檢查的醫師討論目前院所設備是否合乎需求,或轉至設備較完整的大型醫院。林宜靜表示,也可參考衛福部所擬定全台70家「高危險妊娠孕產婦及新生兒照護品質中、重度急救責任醫院」,當懷孕出現緊急狀況時,責任醫院可提供較完善照護服務。新手爸媽有任何問題,也可上國健署「孕產婦關懷網」及0800-870870專線洽詢。
-
2020-02-03 該看哪科.婦產科
生育高齡化 子癲前症恐致孕婦及胎兒死亡、早產
初期幾無病徵孕婦等待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許多併發症,如羊水栓塞、大出血、子癲前症等導致有死亡風險。婦產科醫師表示,子癲前症對孕婦和胎兒的影響最大;初期幾乎沒有病癥,一旦併發,恐導致胎兒生長遲滯、胎盤剝離或早產外,孕婦也可能出現高血壓、癲癇、中風、腦水腫或是出血休克等症狀。禾馨婦產科院長林思宏表示,高齡產婦、高血壓、糖尿病等,皆為子癲前症的危險因子。子癲前症是造成孕婦、新生兒死亡,以及早產的主因之一;並常見於初懷孕女性、高齡產婦,或本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腎臟病、曾發生過妊娠高血壓等孕婦。胎盤功能失調致病他說,其原因是胎盤功能失調所致,多半發生在懷孕的20周以後,主要會出現高血壓與蛋白尿兩症狀。林思宏說,在懷孕過程中,孕婦為供給寶寶養分者,胚胎著床後,初期寶寶可照正常速度生長至1500公克左右,但懷孕中後期,孕婦若不足應付胎兒成長過程所需大量血液時,母體就會以升高血壓的方式來增加血液供輸給胎兒;而當血壓過高時,即可確診為罹患子癲前症。他說,血壓上升的同時,蛋白質在腎絲球的濾過增加,即會出現蛋白尿。子癲前症不僅大幅增加生產困難度外,胎兒也會因此連帶併發症風險。林思宏說,子癲前症可分為早發性與晚發性,早發性為孕婦懷孕20周後,初期多無自覺,直到出現嚴重頭痛、視力模糊、噁心嘔吐、全身水腫不退、體重過度增加等狀況時,病症已經惡化,為避免危及孕婦、胎兒安全,得視情況進行引產或終止懷孕。晚發性則發生在懷孕34周後,但此時因已接近38周足月,胎兒已成熟、生產風險較低,則會讓孕婦直接生下。控制飲食避免過重除了就醫遵循醫囑,林思宏說,飲食上要減少鈉的攝取,同時也可做如瑜伽、慢跑、游泳等會流汗的運動。此外,也可透過抽血檢查孕婦胎盤生長因子、測量血壓等方式,第一孕期是子癲前症的最佳篩檢時間點。林思宏說,孕婦懷孕時期過度進補的時代已過去,切勿過重,懷孕期以增加8至12公斤內為佳外,若為高齡產婦或有計畫懷孕者,建議應先向婦產科醫師諮詢、進行風險評估等,以避免子癲前症發生。
-
2020-02-03 該看哪科.婦產科
高齡孕婦子癲前症風險 國健署:比一般孕婦高出近兩倍
懷孕雖是喜悅之事,但婦產科醫師表示,以35歲以上高齡產婦,或本身已有高血壓、糖尿病病史的女性,較可能出現子癲前症。國健署也表示,高齡孕婦罹患子癲前症風險,比一般孕婦高出近兩倍。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組長林宜靜表示,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人2018年女性生育平均年齡為32.03歲、生育第1胎平均年齡為30.90歲,其中35歲以上高齡者占30.12%(含二三胎者);而35歲以上才生第一胎者,也占22%。高齡產婦在我國孕婦中,的確有一定比例。而國內外統計數據顯示,高齡產婦的子癲前症風險平均比一般孕婦高出近兩倍。林宜靜說,世界衛生組織(WHO)2014年的跨國研究顯示,35歲以上高齡產婦,與20至35歲間的孕婦相比,罹患子癲前症的風險高出1.78倍。林宜靜說,美國2014的醫學研究也顯示,若以4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與20至35歲間的孕婦相比,罹患子癲前症的風險更高出2.17倍。國內部分,健保署的早期數據也曾顯示,高齡產婦的子癲前症風險,也比非高齡者高出約兩倍左右。林宜靜說,只要是懷孕的孕婦,就應該定期、按時產前檢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國健署目前已補助準媽媽十次產前檢查(第一次為懷孕12周時,檢查包含孕產史、抽血、驗尿、身體檢查等更完整項目)、一次超音波檢查、第36周時一次乙型鏈球菌篩檢;而孕婦若以34歲以上接近高齡時,則在懷孕16周以後以羊膜穿刺方式,即多一次產前遺傳診斷,來進行染色體或基因突變分析,避免胎兒患有唐氏症等疾病。孕婦應辨識自身是否為高危險妊娠。林宜靜說,若孕婦出現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或本身有自體免疫、慢性疾病時,應向所檢查的醫師討論目前院所設備是否合乎需求,或轉至設備較完整的大型醫院。也可參考衛福部所擬定全台70家「高危險妊娠孕產婦及新生兒照護品質中、重度急救責任醫院」,當懷孕出現緊急狀況時,責任醫院可提供較完善照護服務。新手爸媽有任何問題,也可上國健署「孕產婦關懷網」以及0800-870870專線洽詢。
-
2020-02-03 該看哪科.婦產科
妳知道子癲前症嗎? 對孕婦和胎兒影響大
母親懷胎十月後,迎接新生命是值得喜悅之事,但在等待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許多併發症,如羊水栓塞、大出血、子癲前症等導致有死亡風險。婦產科醫師表示,其中子癲前症對孕婦和胎兒的影響最大;子癲前症初期幾乎沒有病癥,一旦併發恐導致胎兒生長遲滯、胎盤剝離或早產外,孕婦也可能出現高血壓、癲癇、中風、腦水腫或是出血休克等症狀。而高齡產婦、高血壓、糖尿病等皆為子癲前症的危險因子。禾馨婦產科院長林思宏表示,子癲前症是造成孕婦、新生兒死亡,以及早產的主因;並常見於初懷孕女性、高齡產婦,或本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腎臟病、曾發生過妊娠高血壓等孕婦。其原因是胎盤功能失調所致,多半發生在懷孕的20周以後,主要會出現高血壓與蛋白尿兩症狀。林思宏說,在懷孕過程中,孕婦為供給寶寶養分者,胚胎著床後,初期寶寶可照正常速度生長至1500公克左右,但懷孕中後期孕婦若不足應付胎兒成長過程所需大量血液時,母體就會以升高血壓的方式來增加血液供輸給胎兒;而當血壓過高時(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即可確診為罹患子癲前症,血壓上升的同時,蛋白質在腎絲球的濾過增加,即會出現蛋白尿。子癲前症不僅大幅增加生產困難度外,胎兒也會因此連帶併發症風險。林思宏說,子癲前症可分為早發性與晚發性,早發性為孕婦懷孕20周後,初期多無自覺,直到出現嚴重頭痛、視力模糊、噁心嘔吐、全身水腫不退、體重過度增加等狀況時,病症已經惡化,為避免危及孕婦、胎兒安全,得視情況進行引產或終止懷孕。晚發性則發生在懷孕34周後,但此時因已接近38周足月,胎兒已成熟、生產風險較低,則會讓孕婦直接生下。除了就醫遵循醫囑,林思宏說,飲食上要減少鈉的攝取,同時也可做如瑜伽、慢跑、游泳等會流汗的運動。此外,也可透過抽血檢查孕婦胎盤生長因子、測量血壓等方式,第一孕期是子癲前症的最佳篩檢時間點。林思宏說,孕婦懷孕時期過度進補的時代已過去,切勿過重,懷孕期以增加8至12公斤內為佳外,若為高齡產婦或有計畫懷孕者,建議應先向婦產科醫師諮詢、進行風險評估等,以避免子癲前症發生。
-
2020-01-30 武漢肺炎.回首SARS
回首SARS/「只准進、不准出」回首SARS 葉金川:因為了解,所以不恐懼
【編按】中國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擴大,世界各國都紛傳確診病例。2003年SARS帶給台灣劇痛,但台灣也在防疫面有了經驗與進步。元氣網摘錄2009年財團法人歐巴尼紀念基金會出版的《回首SARS》、《走過SARS》二書部份摘文,讓大家借鏡,避免讓過去SARS的慘痛經驗再次上演。SARS在葉金川的人生留下深深印記,許多人稱他「抗煞英雄」。 不過,他卻認為,進駐和平,就像在路上看見小孩快被車撞上了,趕緊把他一把抱起。SARS對他而言,因為了解,所以不恐懼……SARS疫情延燒時,民國92年4月24日,發生舉國震驚的和平醫院封院事件!封院後,驚惶失措的醫護人員隔著封鎖線,向外投擲寶特瓶、紙條,還有人爬上鐵窗欲申冤,還有疑似感染的男子上吊自殺。和平醫院成為孤島,前台北市衛生局長葉金川卻自願進入和平,協助抗煞。和平醫院當時已有七名醫護人員疑似遭到SARS感染。政府下令,和平醫院即日起停收門診、急診及住院病患,住院病患不可以轉出,員工全數召回,曾出入的家屬全部居家隔離。一千多人關在「和平監牢」中,和平醫院封院了!封院當日中午,台北市中正二分局員警以黃色刑案封鎖線,把和平醫院週遭全部圍繞一圈,並拉下大鐵門,連進院採訪的記者都倉皇抱著電腦逃出。即刻起,和平醫院「只准進、不准出」。這也是有史以來,最大區域的封鎖行動。恐懼氣氛籠罩 和平封院場面火爆許多原本在外面的病患、家屬、員工也逐一回院隔離。健康者、感染者混住,沒有分級隔離,恐懼讓他們很快的失去耐心。醫護人員戴著口罩,隔著封鎖線,舉白布條抗議。甚至一度衝破封鎖線,想要闖出醫院,場面火爆。當時人在花蓮慈濟大學任教的葉金川,接獲台北市衛生局老同事的電話,說是和平醫院中關了近千人,醫護陷入驚慌失措,「和平有點亂,吳康文(和平醫院院長)大概快要罩不住了!」連當時的總統陳水扁都親上電視,希望安撫民心。曾任台北市衛生局長的葉金川趕回台北,在封院的第四天,他和當時的台北市衛生局長邱淑媞連袂進入和平醫院了解狀況,並對外宣布,「和平沒有院內感染。」葉金川的公共衛生資歷完整。他是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更是美國哈佛公衛學院流行病學碩士、博士研究,加上曾任台北市衛生局長,從諸多條件看來,他確實是進駐和平的不二人選。 葉金川當下決定,將留守和平醫院,直到危機解除。葉金川說,當時和平醫院中,醫師與護士都慌了手腳,恐懼和慌張讓醫護人員失去信心和戰鬥力。他知道,和平亟須建立指揮體系。他一方面向和平醫護人員信心喊話,一方面要求每項設備都要定位。例如規畫防疫動線,包括病患和未感染者電梯的區分、防護衣、口罩、食物如何分送到位,每個動作都要依據標準作業程序,絲毫不能差錯。並把病人分級,將醫護人員排班,嚴格力行「先工作的可以先出去」來激勵醫護人員。當時已經知道感染病患在發燒之後才會開始傳染,因此院內最重要的管控措施是「量體溫」。葉金川要求每個人都要戴著體溫紀錄卡,早晚各量一次體溫,及早發現被感染者。安定人心 早晚對全院廣播為了安定人心,葉金川每天早晚,多次對院內全院廣播,告知現在情況如何,他正要做些什麼事情,也請在院內的大家配合。封院來得突然,葉金川記得有個產婦天天哭。產婦泣訴,她只是來生孩子,生了孩子後,連小孩都還沒看到,就被關在和平醫院裡。這個媽媽抱怨,「我本來不要在這裡生的!」 葉金川趕緊承諾,一定會讓她優先出去。忙了一陣子 才想起未向學校告假匆忙進駐和平醫院,葉金川連高血壓藥物都沒帶,還是和平醫院的院長吳康文開藥給他。忙了好一陣子,葉金川突然想起,他根本忘了跟學校告假,沒通知學校一聲就跑來關在和平醫院裡,趕緊撥個電話向學校請假。結果校方跟他說,早就從電視上看到了,要他好好鎮守和平醫院。葉金川心有所感地說,當時一位和平的醫師也就是謝長廷的女婿在外受訓,卻自動歸隊,讓他印象很深刻。而被責為「落跑醫師」者,雖在社會罵聲中勉強回院,但也沒有做他在院內該做的工作。他說,和平八成的醫護都還在線上工作,克盡職守。但是當然也有少數人不受指揮,躲在辦公室中,不見人影。他就直言,和平的感染控制機制已失靈,「某主任」他從頭到尾都沒看到人。至於吳康文院長,葉金川則給了「盡責執行」的評語。和平醫院分為A、B兩棟建築,B棟情況不明而危險,其中又以B6、B8最危險,A棟則無感染跡象,因此不准B棟人員任意進出。由仁愛醫院副院長璩大成把守A、B棟的通道,以杜絕SARS蔓延至A棟。外界急欲知道和平內部情況,葉金川也每天定時透過視訊向市府、媒體報告。視訊畫面中,一天頭髮還濕漉漉的葉令川一派平常地說,「我凌晨兩點半才睡,早上五點起來,睡不到三小時。剛量體溫38.4°C,體溫很高,太累了似乎也不行!我應沒有感染SARS,應是剛洗完熱水澡體溫升高的緣故。」葉金川推算,他前天才剛到和平,而SARS潛伏期三到七天,應該不是被感染。他喝著冰水,要再量一次體溫,看看是不是因為洗熱水澡導致體溫過高。沒時間看電視 不知恐懼蔓延全台和平院務如麻,葉金川忙得沒時間看電視。他不知道和平恐懼蔓延至全國,雲林拒收和平SARS廢棄物、新竹縣市拒收SARS病患。但是也有溫暖的義勇醫護志願軍152人報到。葉金川說,院內沒有交叉感染,通報病例逐漸下降,他知道,只要5月初不出現第二個通報高峰,就可以比較放心。在線上工作的醫護人員在很大的心理壓力下工作,早已經疲憊不堪。而沒有染病的病患、家屬也需要疏散。葉金川說,「但是以和平的能力,人員一定要外送,不然一定會全軍覆沒,全院都會感染。」所以一等到松山醫院就定位,就開始疏散人員。4月30日,在B棟第一線工作七天的醫護人員,開始往外移送,隔離觀察二周,成為第一批卸下照顧重責的醫護人員。而就在開始疏散醫護人員的同時,盡忠職守的和平醫院B棟八樓護理長陳靜秋在5月1日染SARS過世,成為第一位因公殉職的醫護人員。完成滅火任務 想去峇里島隔離5月2日,葉金川完成滅火任務,結束坐鎮指揮和平醫院的任務,評估和平的火已經熄了,他才搭乘專車前往公訓中心隔離。在專車上,他戴著口罩、笑彎了眼睛,向民眾豎起大拇指。 吳康文則在旁拍手送行。葉金川回憶,當時他們常開玩笑,如果可以離開和平醫院,最想做的事就是包架飛機到峇里島隔離觀察,花再多錢都不要緊。不過,葉金川似乎沒有那種悠閒的命格,他只是被送到公訓中心偷喝朋友送來的啤酒,乖乖接受隔離。他在5月19日又被中央徵調,南下到傳出院內感染的高雄長庚醫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協助防疫。因為了解SARS 所以不會恐懼SARS在葉金川的人生留下深深的印記,許多人因此稱他「抗煞英雄」。不過,他卻認為,進駐和平,就像在路上看見小孩快被車撞上了,趕緊把他一把抱起。SARS對他而言,因為了解,所以不恐懼,有防護就不怕被感染。對於和平醫院封院的措施,究竟是否正確,各界評論不一。葉金川直爽地說,「當然要封院,不封院怎麼處理? 」雖然陸續有病人死亡,不過他強調,感染的病例是之前就感染的,而不是留院所感染。最後,亡羊補牢的正確感染控制,終讓和平醫院重回平靜。(本文摘錄自財團法人歐巴尼紀念基金會2009年出版《回首SARS》)
-
2019-12-28 該看哪科.婦產科
嬰兒口鼻溢奶不處理 護理師竟拍照「阿姨救救命」
台南一名護理師疑因未妥善餵奶,造成小嬰兒口鼻溢奶,結果該名護理師在第一時間並不是立刻處理,反而是拍照並後製寫下「阿姨救救命」,照片被貼在「靠北護理師」粉絲專頁引起網友不滿,直喊「母湯開玩笑!」對此,月子中心業者表示經查該護理師行為屬實,已請她離職。台南市衛生局今天表示,據了解,該事件是在半年前發生在某婦產科附設產後護理之家,當時該機構所聘用的嬰兒照顧員在處理嬰兒溢奶的突發情況,但尚未清潔完畢,即拍照上傳個人臉書,機構當下發現即將該人員調離嬰兒室。「靠北護理師」粉專小編表示,雖然投稿人已要求刪除,但他真的覺得這件事情很「母湯」,「雖然這裡是給護理師靠北的,但小編也不會腦挺」,若只有嘴角有奶,他還可以相信是吸不好,但口鼻都有奶,挺危險,而且口鼻還朝上。業者表示,針對網傳事件,他們在24日得知後非常震驚,不認同並痛斥這樣的行為,立刻要求當事人說明事發經過,並立即停職接受調查,同時不得再接觸任何寶寶,經過查證,其拍照及後續改圖行為屬實,已請她離開,「我們非常譴責這樣的行為,也深感難過及抱歉,並責成護理長召集全員深深引以為警惕,絕不容許再次發生。」衛生局回應,每年都會對轄內產後護理之家進行督導考核或評鑑,尤其對嬰兒及產婦的照護品質非常重視,針對此事件衛生局已責請該機構加強人員的在職教育,尤其在嬰兒照護部分,應審慎對待嬰兒照護工作及家人的託付,除此之外對其他的產後護理之家也將一併再次重申機構的照護職責,以全力捍衛嬰兒的生命安全及照護權益。
-
2019-12-24 該看哪科.婦產科
台灣高齡產婦首破3成 超過英國
隨著國人晚婚、人工生殖技術進步,婦女晚育日漸普遍。內政部統計,卅五歲以上高齡產婦占百分之卅點一二,首度突破三成大關。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秘書長陳玫儀說,英國二○一六年時高齡產婦占二成二,南韓二○一八年高齡產婦達百分之卅一點八,我介於兩者之間,但已偏高,值得重視。國健署提醒,高齡產婦有較高風險出現妊娠併發症、死產、胎兒低出生體重等,提醒高齡孕婦做好孕期保健、定期產檢、了解自身妊娠風險,認識早產預兆及產兆。衛福部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說,生產年齡愈高,風險愈多。去年出生通報就顯示,當年新生兒約十八萬人,生母卅五歲以上者,近一成二出生體重低於二千五百克,百分之一點五六死產,皆高於生母廿至卅四歲者。但對於衛福部總提醒高齡產婦多注意自身風險,婦團認為太過咎責於女性,讓不得不高齡生產卻仍願意生產的女性,背負龐大壓力,建議通盤檢討晚婚晚育及人工受孕胚胎植入數量等。陳玫儀說,改善高齡生產不能只看醫療面,卻迴避低薪、工作壓力、高房價、托育私有化等使女人晚婚晚育的因素。國健署二○一七年人工生殖統計,接受人工受孕治療者,卅五歲以上女性逾七成,三成二試管嬰兒體重低於二千五百公克。生動盟常務理事、台大社會系教授吳嘉苓說,早產或胎兒體重不足值得檢討,但應考慮多胚胎植入的影響,許多國家透過公共政策預防此一風險,例如以公費補助限制胚胎植入數目。不孕症治療醫師李茂盛說,接受不孕治療的女性總希望多放胚胎,但四十歲以上懷雙胞胎易早產、子癲前症、產後大出血,對母嬰都是高風險。李茂盛建議,根本作法還是減少高齡懷孕,相關支持和補助應放在更前線,讓年輕人早點結婚或有能力凍卵,有助降低高齡懷孕的機會和風險。
-
2019-12-24 該看哪科.婦產科
台灣高齡產婦突破3成 早產死產風險增
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台灣高齡產婦比例突破3成;依出生通報資料,高齡產婦生出的孩子有較高風險低出生體重、死產風險。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醒,高齡孕婦應定期產檢。國健署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依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台灣107年女性生育平均年齡為32.03歲、生育第一胎平均年齡為30.90歲,其中35歲以上者占30.12%。另依107年出生通報統計年報資料,107年出生的新生兒約18萬人,其中生母年齡為35歲以上者,生產低出生體重(低於2500克)比例達11.65%,較20至34歲的8.84%高,且死產比例為1.56%,較20至34歲的0.99%高。美國婦產科醫學會指出,高齡婦女發生不孕、流產、早產、死產、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高危險妊娠合併症的風險增加,且隨著準媽媽年齡升高,胎兒低出生體重、染色體異常或其他先天缺陷的發生率也隨之提升。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表示,隨著國人平均結婚及初次懷孕年齡逐年上升,懷孕併發症的風險也隨年齡逐漸增加,孕婦應按時產前檢查,做好孕期保健,不要抽菸飲酒,且要認識早產預兆及產兆,有突發狀況才能儘速就醫或待產。目前國健署補助每名準媽媽10次產前檢查、1次超音波檢查及第35-37週1次乙型鏈球菌篩檢,且有產前衛教指導。陳麗娟說,孕婦應懂得辨識危險妊娠,當醫師告知可能是高危險妊娠時,需經由完整的產前檢查,來早期預防懷孕過程可能發生的併發症,並建議在人力及設備較完善的醫療院所生產,母親及嬰兒的安全較可獲得保障。如果孕婦出現1小時內6次以上或10至15分鐘1次的子宮收縮(休息30分鐘仍無改善,不一定有疼痛感,但肚子會變硬或有下墜感)、類似月經來時的悶痛感或來之前的脹痛感、子宮與陰道有下墜感或陰道有壓迫感、陰道水樣、黏液和血液樣分泌物增加或感覺胎動較平常減少一半以上等類似早產徵兆的情形,應儘快就醫才能降低早產風險。陳麗娟表示,接近生產期之前,會出現輕鬆感(食慾較好,呼吸較順暢)、落紅或現血、陣痛或腰酸、破水(由陰道流出多量液體)等徵象。若有規則的陣痛(第一胎約7至8分鐘陣痛1次,第二胎(含)以上產婦規則陣痛即可待產)、破水或其他異常(如產前出血、胎動減少等),應儘速直接到產房待產。
-
2019-12-23 科別.呼吸胸腔
環團控空汙增加嬰兒與孕婦死亡率 籲停止燃煤發電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今天開記者會,指研究數據發現,孕產婦死亡率與嬰兒死亡率分別創29年、10年來新高。聯盟表示,其中高雄市嬰兒死亡率已是連續六年六都最高,認為已是與高屏地區空汙、燃煤廠過於老舊所產生的PM2.5等有關。他們建議政府應儘速停止燃煤電廠運作,各黨派總統候選人應將其列於首要政見。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表示,美國紐約的研究顯示,將燃煤廠關掉後,超細懸浮微粒(PM1.0)將少51%、硫氧化物更大幅講少64%、細懸浮微粒(PM2.5)也減少46%。而據加州柏克萊大學2018年研究顯示,減少八座煤油廠後,鄰近地區平均一年後每千名婦女生育率從45%增至53%,早產率從7.0減少至5.1%,可見燃煤對於生育率的影響。葉光芃說,高雄市是肺腺癌、空汙指數、二氧化碳的三高城市,而據衛福部2018年統計資料顯示,不論嬰兒或新生兒死亡率,高雄市皆為六都之冠,且差距越來越大。以2017年的新生兒死亡率為例,高雄市每千名為4.3,遠勝第二名新北市的2.8,因此他認為台灣嬰兒早產、死亡率等新高,跟空汙有關。他說,煤是萬毒之首,燃煤排放毒氣含有戴奧辛、汞、鉻等重金屬,因此建議政府應停止中南部已運作逾30年的高雄興達燃煤電廠、台中中火等電廠,以免繼續影響生育率與新生兒健康。台大醫院兒童胸腔與加護醫學科主任呂立表示,就臨床來說,當空汙嚴重空氣品質不佳時,孩童氣喘發作率增。而許多研究證實,如果空汙越嚴重的地方,早產兒與低體重兒出生比例相對較高。嬰兒若有早產現象,其心臟、腦部發育與呼吸相關的各器官相對不成熟,恐導致敗血症、呼吸道疾病、腦性麻痺等疾病外,也影響未來成長發育。故停止煤電應對新生兒健康較為有利。
-
2019-12-16 該看哪科.兒科
嬰兒、孕產婦死亡率高 衛福部推周產期照護網
媒體報導去年 嬰兒、孕產婦死亡率雙飆高與高齡孕產婦增多有關。衛福部今早召開記者會說明,針對高齡孕產婦,衛福部已計畫「周產期照護網」,希望每縣市至少一家重點醫院提供周產期照護中心,照顧高危險妊娠孕婦。衛福部醫事司簡任技正劉越萍表示,近幾年嬰兒死亡率一直維持在四(每千活產)上下,發現高危險妊娠是可以努力改善的部分,因此衛福部開始推動「周產期照護網絡」。希望每一縣市有一個24小時可處理高危險妊娠的醫院,且讓高危險妊娠的產婦都在醫院裡生產,減少手術的風險。照護網將包含基層及地區醫院,提供產檢、接生、新生兒照護服務,並在每縣市設置至少一家的重點醫院,提供高危險妊娠照護及新生兒照護和轉送,減少孕婦往返的不方便,並鼓勵子宮內轉診(即未生產前的轉診)。該計畫將從醫療資源不充足的地方先實施,目前正在招標中。劉越萍表示,透過周產期照護網路,媽媽得到比較好的照顧,嬰兒死亡率也會相對減少。但她也強調,該計畫主要針對「願意生的高齡產婦」,生育年齡往前提仍是最好的方式,則有待各部會合作共擬對策。
-
2019-12-16 養生.聰明飲食
「大豆油」冒充白芝麻油!專家教你如何挑純正芝麻油
目前坊間黑芝麻油,多以黑麻油、胡麻油、麻油為名。黑芝麻原料也分不同等級,只有經驗豐富的製油職人才能分辨。黑芝麻油製程中,一定要經過焙炒,才能將胚芽乳中的油脂分開、豆紅素與木酚素釋放出來。不過,焙炒溫度是一門深奧學問。蔡大哥為了控制焙炒的獨家溫度,甚至自己發明了特殊機器,才能製造出既保留養分又香氣逼人的頂級芝麻油。焙炒過度的黑芝麻油略帶苦味,油色更深;焙炒不足的黑芝麻油,則香氣不足且養分無法全然釋放。因此,一瓶上等黑芝麻油在感官檢測中,目視必須為黑中帶紅的深琥珀色,入口則香味久久不散,甚至打嗝中還透著芝麻清香。白芝麻油目前在坊間的貨架上進入兵荒馬亂時代!在精煉大豆油尚未出世的古早時代,白芝麻油是純的,民間會以純香油、香油或小磨香油為暱稱俗名。白芝麻在台灣種植率及製油率都低,純的白芝麻油並不多見。後來,邪惡清清如水的精製沙拉油問世後,許多商人便趁機魚目混珠,製造商會將很廉價的雜色芝麻焙炒得更熟,只添加5-10%。也就是,這瓶白芝麻油不是白芝麻做的,而是未經挑揀的雜料芝麻為輔,基改大豆油為主,而變身的現代產品!自從油品食安風暴出現後,政府便規定成分說明標籤一定要詳實載明,且規定詳列載明的配料中必須依比例高低排序。所以,聰明的消費者如果採買白芝麻油時,標籤上若出現「大豆油」,就知道並不是純白芝麻油。新鮮芝麻油開瓶香氣十足,若遇上溫度更是餘韻悠長。我們人體溫度是可讓醇類(也就是香氣)好好揮發的溫度。因此,在感官檢測上,可先將芝麻油放在手背上搓熱測試,讓毛細孔吸附芝麻氣味,等手溫冷卻後再嗅聞;若是純芝麻油,仍會散發淡淡芝麻味;若沒有味道,則可能添加沙拉油。接著可再將數滴油入口測試,摻香精的芝麻油在入口後香味很快就消失,純芝麻油則齒頰留香。待十至二十分鐘後,若能輕輕打嗝,會有一股芝麻清香從喉間嗝出,那就是高純度芝麻油佳作。另一個辨別油品優劣的通則也適用,那就是只要聞到酸味、霉味、油耗味的任何一種,建議敬而遠之。※芝麻油的主要成效功能芝麻油主要含不飽和脂肪酸八五至九○%,油酸和亞油酸約各占五○%。芝麻油的特點是油質穩定,易保存,主因含有芝麻木酚素(Lignans)、植物固醇及酚類化合物等抗氧化物質,可提高自由基清除率。木酚素為一種植物雌激素,可促進新陳代謝、滋養強身、舒緩女性更年期症狀。※芝麻油怎麼使用?營養豐富的芝麻油屬藥食同源,用來調理身體,可消炎止痛,是增添食物風味的日常調味油。‧家常備油黑芝麻經焙炒逼出香氣與養分再榨油,味道濃郁。原本性平屬性若加上薑與酒佐配,就會轉為熱性,極適合冬令進補,但腸胃不佳或孕婦則不宜多食。輕焙的白麻油,香氣則相對清雅,小火炒菜、調拌餡料,或涼拌菜餚皆非常適用。‧調理虛寒體質手腳冰冷的朋友,除了平日多運動強化血液循環外,可以十天一次的頻率,長期食用添加黑芝麻油、薑和酒的食補,便可改善冬天手腳冰冷的虛寒體質。‧女性最佳良伴女性生理期忌口生冷、刺激性食物外,可把握經血排淨後五天內吃麻油料理,如「麻油薑絲紅鳳菜」,補充蛋白質、鐵質與鈣質。女性產後食用麻油藥膳滋補,有助抑制發炎、幫助子宮收縮,高蛋白質也能讓產婦快速補身,是坐月子的最佳良伴。進入四十歲的中年女性,可每天食用不超過二湯匙的芝麻油量,為更年期預作準備,舒緩女性停經前後可能帶來的不適,如熱潮紅、暈眩、盜汗等症狀。‧疏通腸道可於早晚空腹時,喝一小匙芝麻油,有助於潤滑腸道、軟化頑固便便,達到疏通排便功效。‧塗抹外敷麻油有消炎、解毒、去腫、止痛的作用,難怪也是製作「紫雲膏」的材料之一。家裡小朋友如被蚊蟲叮咬,可以塗抹麻油緩解紅癢。※如何辨別芝麻醬優劣?許多人誤以為芝麻榨完油的粕,可以拿來做芝麻醬,這可是一大誤會。芝麻醬是直接以芝麻研磨製成,芝麻含油率超過四七%,且是長纖維;因此好的芝麻醬會油、醬分離,在上面浮一層芝麻油,這是自然現象,用湯匙輕輕攪開即可食用。關於作者/王甯(小毛老師)是一位自然醫學實踐家、品油師、油品職人,也是熱衷環保和動物權益的倡導者。 認證 ‧義大利官方認證品油師(CLUBalogue IOEA Oil Expert) ‧中國公共營養師二級認證 ‧中國健康管理師二級認證 學歷 ‧美國Metropolitan State University MBA 畢 ‧聯合國世界自然醫學大學博士 經歷 ‧台灣藥廠副總 ‧外商藥廠總監 ‧中國科技大學休管系業師 ‧中華民國健康促進管理師 ‧經絡儀檢測健康管理師 ‧英國能量花精學會諮詢師 ‧擴大療癒一、二階講師 ‧印度合一大學Mukthi Deeksha 傳導師 ‧澤承生醫有限公司負責人 ‧油豐創辦人 會員資歷 ‧台灣品油專家協會會員 ‧美國自然醫學會會員 ‧國際虹膜醫學會會員 ‧能量醫學會會員 ‧國際催眠學會會員
-
2019-12-02 科別.眼部
列入必要清單仍缺藥 醫界跳腳
從年初到年尾,缺藥問題不斷,無論是先前的百憂解、泰寧到絲裂黴素C缺藥,重要藥品缺藥都讓醫界跳腳,政府未及時補上缺藥缺口,最後影響的皆是民眾就醫權,食藥署一○五年建立必要藥品清單機制,至今仍無法改善問題;食藥署回應,絲裂黴素C早是必要藥品清單內的藥品,當得知缺藥後,已啟動機制,現等候供貨,並非沒有作為。防堵缺藥事件,避免影響民眾就醫權利,食藥署建立必要藥品清單機制,一旦被列入清單中的藥品,藥廠有缺藥風險,須在六個月前通報,否則依法最高可罰卅萬元。不過,近年許多缺藥事件,凸顯臨床用藥與藥界的認知有所差距。以先前台大醫院內常使用的軟便劑「康賜爾散劑」(Konsyl)雖然不是必要藥品清單的藥品,但缺藥已影響患者用藥;食藥署藥品組科長張連成回應,該藥其實有樂瑪可(Normacol)可以取代,但醫師開藥習慣及患者接受度,也使該藥短缺時,出現難以預估的效益。張連成說,近年多起缺藥案件,百憂解、最後線用藥泰寧、急重症或加護病房必要用藥等,以及藥品用量少卻針對特殊族群,如小兒、孕產婦等,將擬定也納入必要藥品清單的條件中,增加對於藥品的保護。台灣重症醫學會秘書長洪芳明說,保護機制需要更加明確,否則也將流於形式,缺藥已經不是新聞,藥品本是市場取向,多年前曾發生過,類固醇「氫羥腎上腺皮質素」(Hydrocortisone)生產的多家藥廠集體停止供貨,各大醫院都拿不到藥,最後影響患者。台灣氣喘學會榮譽理事長江啟輝說,以急重症最後線用藥而言,抗綠膿桿菌、抗克雷伯氏肺炎桿菌(俗稱KP菌)、抗耐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總量不大於十種,但都是維繫生命的重要救命藥;他建議不只是列入必要藥品清單,食藥署更要與健保署攜手合作,一從價格下手保護,另外從品質方面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