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4 醫療.眼部
搜尋
王孟祺
共找到
5
筆 文章
-
-
2022-03-14 該看哪科.眼部
翻白眼會視網膜剝離嗎?為何眼科醫師有不同說法
讀者Sadern在2022-3-8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林教授午安:我們和小孩彼此喜歡用誇張的表情來取樂、溝通,翻白眼也是常用的表情之一。近日讀到下列立場相反的文章:個人是傾向認為翻白眼不致於造成視網膜剝離,但又無相關醫學背景及知識可以佐證。加上擔心小孩未來視力發展,想請問林教授是否對這個狀況有看法或建議呢?謝謝!」這位讀者寄來的第一篇文章是中時新聞網在2021-8-20發表的常翻白眼真的會視網膜剝離!眼前閃光等4症狀恐失明,而有關翻白眼的一段話是:「珍世明眼科診所院長王孟祺醫師指出,……。值得注意的是,民眾常會有翻白眼的習慣,若轉動太過急速,也可能拉扯到視網膜,呼籲最好別動不動就翻白眼。」這位讀者寄來的第二篇文章是健康雲在2017-10-26發表的翻白眼會視網膜剝離?醫打臉…這4大種人才是高危險群,而有關翻白眼的一段話是:【多數人都知道「視網膜剝離」是失明主因之一,近日有媒體報導「翻白眼」會增加視網膜剝離風險,但這種說法被眼科醫師大大打臉!新竹國泰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指出,翻白眼「完全不可能」造成視網膜剝離,……。】請注意,那篇說翻白眼會網膜剝離的文章是發表於2021年,而那篇說翻白眼「完全不可能」造成視網膜剝離的文章則是發表於2017年。所以,2017年那篇文章所說的【近日有媒體報導「翻白眼」會增加視網膜剝離風險】,當然不可能是2021年那篇文章。那,「近日有媒體報導」指的到底是什麼報導呢?我自己上網搜索,還真被我搜到。它是華視新聞在2017-10-25發表的少翻白眼! 嚴重恐視網膜剝離。也就是說,華視新聞在2017-10-25發表少翻白眼! 嚴重恐視網膜剝離,而隔天健康雲就發表翻白眼會視網膜剝離?醫打臉…這4大種人才是高危險群。華視新聞那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實際上是一個1分49秒的影片,而本文的插圖就是拷貝自這個影片。在影片裡,王孟祺醫師拿著一個眼球模型做說明,他說:「翻白眼的時候眼睛這個上直肌要非常劇烈的一個收縮,那眼球往上方極度的一個旋轉,這個下方的下直肌,它要做一個放鬆。那如果這個下直肌沒有完全放鬆的時候,其實這樣太激烈的一個收縮,也有可能讓這個眼球有變形的一個機會。」接下來的影片是川普總統演講時翻白眼,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而華視新聞的播音員就說:「眼球轉動幅度太大會拉扯肌肉,也會拉扯視網膜,還可能會造成視網膜剝離。」這個華視新聞播出後,健康雲就立刻發表「打臉」文章,它說:【陳瑩山醫師指出翻白眼「完全不可能」造成視網膜剝離】。然而,四年後,中時新聞網就又發表常翻白眼真的會視網膜剝離!。這篇文章所說的「真的」,應當是針對健康雲那篇「打臉」文章,而它是有獲得王孟祺醫師的許可,因為王醫師有把它公佈在他診所的網站以及臉書,請看王孟祺醫師-眼科最前線。那,翻白眼真的是如王孟祺醫師所說,會造成視網膜剝離嗎?我用eye rolling(翻白眼)及retina detachment(視網膜剝離)做搜索,搜不到有任何文章說翻白眼會造成視網膜剝離。我也查看了許多大規模醫療機構所提供的有關視網膜剝離的資訊,但還是看不到有任何一個說翻白眼是視網膜剝離的危險因子。如果您想自己查看這些資訊,請點擊下面提供的網路連結。我想,翻白眼會造成視網膜剝離,應該只是王孟祺醫師個人的推理,而非根據實際發生的案例。至於中時新聞網那篇文章所說的「真的」,很明顯地不是真的。美國視網膜專家協會美國國家眼科研究所美國眼科學會耶魯大學史丹佛大學梅約診所克里夫蘭診所WebMD英國國家健康服務原文:翻白眼會視網膜剝離嗎,眼科醫師互槓
-
2022-02-06 該看哪科.眼部
呵護靈魂之窗 天天一綠一紅+熱敷按摩養成護眼習慣
在科技時代,舉凡網購、追劇、看新聞、傳訊息,日日與電子產品為伍,視力也隨之惡化,在新一年中,掌握幾項護眼好習慣,從中醫、西醫、營養師角度三管齊下,好好呵護「靈魂之窗」。熱敷雙眼 促進眼周循環王孟祺/眼科診所院長推薦理由:現代人使用3C時間長、頻率高,眼睛容易乾澀疲勞,使用手機或電腦,每半小時要中斷休息,眺望遠方;平時也盡量多眨眼,幫眼睛進行熱敷,促進眼周血液循環,降低眼疲勞。此外,女性朋友切記,眼妝盡量少化濃妝,尤其畫內眼線,一旦眨眼易使化學物質掉入,造成眼睛發炎或瞼板腺阻塞,引起乾眼症。若有接眼睫毛習慣的人,也要隔一段時間讓眼皮休息。配戴隱性眼鏡者,務必驗光、驗度數,才能選擇適合的鏡片,每日配戴時間以十小時為限,避免使用角膜變色片,防止眼睛缺氧,平時也要注重眼睛保溼。若屬於危險職業,如木工、鐵工或割草人員,一定要配戴護目鏡,避免光束照射或化學物質、鐵屑、木屑噴濺,導致眼睛受到外力或強光傷害。日常生活保持睡眠充足與均衡飲食,減少抽菸,攝取EPA、DHA、Omega-3等護眼食物,最重要的是多運動,血液循環好,才能讓眼球獲得足夠營養,避免代謝性疾病。護眼飲食 天天一綠一紅蔡正亮/營養師推薦理由:我今年34歲,從小到大左、右眼裸視均為1.2。除了先天體質,最重要的是自幼維持良好習慣,延緩視力退化。鼓勵民眾多吃顏色豐富的蔬果,能攝取七色蔬果飲食最好,若七色太困難,則推薦「一綠一紅」蔬果,例如,吃「綠色奇異果」加「胡(紅)蘿蔔炒蛋」,物美價廉也容易採買,四季都吃得到。綠色奇異果有豐富抗氧化維生素C,而「胡蘿蔔炒蛋」更是家常菜首選,胡蘿蔔跟蛋花的比例以7:3最佳,胡蘿蔔需要煮熟,胡蘿蔔素才會釋放出來,被人體吸收。或者在吃完油膩大餐,現打100%、不加水稀釋的胡蘿蔔原汁,也是很棒的選擇。除飲食習慣外,不管使用手機、電腦,至少距離一個手臂的長度,亮度不宜超過60%的螢幕光度,避免眼睛視網膜吸收過多的有害藍光。客廳或書房的日光燈、檯燈,可選擇暖色系燈光而非白晝光,避免視覺疲勞,用眼後記得眺望遠方,放鬆眼部肌肉。有人選擇服用「葉黃素、玉米黃素」保健食品,但僅對退化型、老年化的黃斑部病變或白內障有改善作用。每天按壓 眼周六大穴位郭大維/中醫師推薦理由:中醫治療乾眼症可以濃縮成六字訣:「養好肝,眼不乾。」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內經》肝受血而能視,因此治療乾眼症離不開「肝」。在調理上大致可分為肝火旺、肝陰虛兩大體質。如果是肝火旺,會使用清熱瀉火的藥物;如果是肝陰虛,則會使用滋陰明目的藥物。臨床上除了辨證論治、對症下藥,也會搭配針灸改善症狀。此外,透過按摩眼周的六大穴位,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眼睛疲勞。護眼穴道按摩包含:攢竹穴、魚腰穴、絲竹空穴、睛明穴、承泣穴、瞳子髎穴,集中在眼周六區域。建議按摩時可以在每個穴位按壓三到五下,感受到痠脹就可以。而除了按摩,日常中也可以透過護眼茶飲幫助改善乾眼症。養眼茶飲:使用菊花3錢、枸杞1.5錢、決明子1.5錢、桑葉1錢,加入500c.c.水,大火煮沸後,小火煮30分鐘,濾渣後即可飲用。菊花治眼睛乾澀;枸杞能補益精氣,滋補肝;決明子能清肝明目;桑葉味苦甘而寒,入肺肝經,有疏風清熱,能清肝明目。不管休假在家還是上班日,都可以喝上一杯。
-
2021-09-08 該看哪科.眼部
濾藍光眼鏡真能護眼? 減少3C使用時間才是根本方法
近年來,3C產品充斥生活中,不少民眾為保護眼睛改配戴濾藍光眼鏡!到底「藍光」是什麼?它會對眼睛造成什麼影響?真的有必要選購濾藍光產品嗎?藍光其實無所不在! 過量藍光會引起眼部病變眼科醫師王孟祺指出,眼睛能感受到光線稱為可見光,介於400到700奈米的波長,而其中會影響到眼睛的是介於400到500奈米之間的藍光。而藍光其實無所不在,無論是艷陽下,或是長期接觸3C產品,都會接觸到藍光。有些民眾擔心藍光會造成視網膜與黃斑部的老化及病變,王醫師指出,目前並沒有醫學實證會因長時間使用3C產品,而接觸過多藍光導致眼睛病變,但是據以往實驗室研究顯示,暴露在藍光時間越長與強度越強,有可能對眼睛造成較大的傷害。減少3C使用時間 比戴濾藍光眼鏡更護眼王孟祺說明,濾藍光眼鏡可阻隔部分藍光,於使用3C產品時,讓視覺的對比敏感度較好。但並非戴上濾藍光眼鏡就能長時間看電腦或滑手機。目前市售的濾藍光眼鏡並無一定國際標準,也沒有載明能隔絕多少藍光及波長範圍。因此,食藥署提醒民眾,減少使用3C時間,或是將螢幕亮度調降到舒適且不困難觀看的亮度,更能保護眼睛。購買濾藍光眼鏡 不影響清晰度才選購至於民眾需不需要配戴濾藍光眼鏡?王孟祺表示,可先檢視自己是否經常身處戶外,因藍光最大威脅來源是陽光,因此,想有效抵抗紫外線與藍光,食藥署建議選購有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合格標章的太陽眼鏡。其次,若長時間使用3C產品,可考慮配戴濾藍光眼鏡,但要注意濾藍光眼鏡鏡片過濾藍光的程度不同,雖然鏡片越深黃過濾越多藍光,但有可能影響色覺判斷及令人昏昏欲睡。購買前,民眾可先試戴看看是否會影響到自身工作的視覺需求,觀看螢幕有沒有比配戴前的感覺舒服,若不影響才建議選購。食藥署也提醒具有矯正視力度數效能之眼鏡,無論有沒有濾藍光功能,都屬於第一等級醫療器材,民眾選購前,須先諮詢眼科相關專業人員意見,並應向領有販賣業醫療器材商許可執照之業者購買,購買時確認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等相關標示,才能維護您的消費權益,保障使用上之安全。★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4-04 該看哪科.眼部
眼痠、脹是高眼壓還是青光眼?日常6招教你防範
眼睛痠、脹是高眼壓?醫:通常為眼睛疲勞。 珍世明眼科診所院長王孟祺醫師表示,許多人常常有眼睛痠、脹、痛等症狀,認為自己有高眼壓,不過其實這些並不代表就是高眼壓,高眼壓需經過儀器測量才有辦法確認,也有不少高眼壓患者從未感受過症狀,但經測量才確診。 王孟祺醫師表示,眼睛痠、脹、痛一般而言通常為用眼過度的眼部肌肉疲勞問題,常見原因如作息不正常、熬夜、用眼過度、躺著看手機等。不過這些症狀若是合併出現了頭痛、頭暈、噁心、想吐、視力模糊等症狀,則應盡早就醫檢查為佳。因為即便一般而言高眼壓並非能感覺得出來,但眼壓過高時確實也可能出現這些症狀,甚至可能為合併急性青光眼。 高眼壓、青光眼息息相關,近視500度要注意! 王孟祺醫師表示,高眼壓和青光眼息息相關,青光眼是高眼壓的最主要風險因子,而高眼壓也可能走至青光眼。青光眼的風險因素,主要包括近視500度的高度近視、青光眼的家族史、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等,三高、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容易併發青光眼,而老化也是其中一個風險因素,年紀越大越容易出現青光眼,70歲以上約佔10%比例。 哪些情況應檢查是否眼壓過高? 王孟祺醫師建議,若有眼睛痠、脹、痛等問題,雖未必為高眼壓,不過也建議民眾可以先進行檢查確認,若確認無礙可從生活習慣改善,年滿40歲也建議每年定期做一次例行性眼壓檢查。而若經檢查發現有高眼壓,則進一步檢查確認自己是否有青光眼。若有青光眼的問題,一般常見會先透過眼藥水藥物或雷射進行治療或預防,患者也需控制好引起青光眼的根源,如糖尿病,如此才有利將眼壓控制下來。 強化視神經,6招防高眼壓、青光眼! 預防勝於治療,防範高眼壓、青光眼,除了定期做檢查、身有慢性性病等風險因子,應妥善控制病情改善根源之外,王孟祺醫師也建議平常應保持充足的睡眠,飲食均衡多攝取有助抗氧化的蔬菜水果,適當攝取B群。平時也應培養運動習慣,以利改善視神經循環,運動主要以有氧運動為主,避免重訓,特別是高眼壓、青光眼族群。日常生活也應培養良好的用眼習慣,以防高度近視成青光眼的風險。 按摩、熱敷有助養眼,按摩勿直接按壓眼球。 平常熱敷、按摩眼睛,雖對控制眼壓無所幫助,但也有助於保養眼睛,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眼部疲勞。不過王孟祺醫師也提醒,按摩眼睛時主要應以按摩眼眶為主,避免直接按壓眼睛,以避免造成眼壓上升,或是視網膜剝離等眼部問題。 《延伸閱讀》 .眼壓高引發急性青光眼 偏頭痛眼紅噁心要注意。 .眼睛好累好痠痛?醫教按摩、飲食、茶飲、熱敷助改善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