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失智症永續照護論壇/照顧者經驗分享
✨父親失智後,家人探望頻率大幅增加 林葉亭感謝父親讓家人凝聚,也感謝社會在父親曾走失時伸出的援手,並承諾未來將投入失智症志工服務,幫助更多家庭❤️ 🔸論壇精彩內容🔸 林靜芸、林葉亭 把愛變成對抗失智症的超能力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99/8928564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父親失智後,家人探望頻率大幅增加 林葉亭感謝父親讓家人凝聚,也感謝社會在父親曾走失時伸出的援手,並承諾未來將投入失智症志工服務,幫助更多家庭❤️ 🔸論壇精彩內容🔸 林靜芸、林葉亭 把愛變成對抗失智症的超能力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99/8928564
「無論有無使用新藥,都需要健康生活型態等非藥物策略的介入」 治療阿茲海默症新藥的黃金用藥時機是「輕度認知障礙」與「輕度失智症」階段🔑 ⭐失智症權威徐文俊醫師指出,須搭配健康生活習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三高等慢性病也要控制,改善效果才會顯著💪 🔸論壇精彩內容🔸 徐文俊:阿茲海默新藥上市 「兩階段」是用藥黃金時機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99/8928604
陪伴勝於醫療 照顧者也要先照顧自己💪 ⭐林靜芸醫師身兼醫師與失智症家屬,他對所有照顧者暖心喊話~ 「就像飛機安全指引說的,先戴好自己的氧氣罩,才能救身邊的人」 👉對照護者而言,需在生活中適時放下照顧的角色,才能維持長期的韌性 🔸論壇精彩內容🔸 林靜芸、林葉亭 把愛變成對抗失智症的超能力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99/8928564
外泌體、植物新藥都是失智症治療方向✨ 目前2項失智症單株抗體新藥上市,但每劑要價150萬,並非人人都能負擔......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表示,植物新藥與傳統中藥不同,以分子生物學方式研發,找出針對失智症基因機轉,有助消除類澱粉沈積🧠 🔸論壇精彩內容🔸 林欣榮:植物新藥、外泌體新藥延緩神經退化是治療新方向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99/8928677
⭐只要抽血就能了解罹患阿茲海默症罹病機率⭐ 🧠免疫磁減量檢測,透過抽血即可檢測,侵入性低且價格相對可接受 👉如果已進入早期失智,可及早用藥,還沒進入失智但風險較高者,也可積極健康管理 🔍雙和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柯世祐提醒,如果已進入早期失智,可及早用藥,還沒進入失智但風險較高者,也可積極健康管理 🔸論壇精彩內容🔸 柯世祐:失智發病前25年腦部開始變化 高風險者定期檢測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99/8928678
「錯了沒關係,重點是讓腦子動起來」 只要我們不看壞的部分,多用好的部分,愈用就會愈好用💡 ⭐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理事長巫奉約,曾經是失智症者,他親自帶動民眾進行手部運動示範,遊戲正是大腦與肢體協調的絕佳練習🧠 🔸論壇精彩內容🔸 巫奉約:失智可逆!科學證明,大腦愈用愈年輕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99/8928752
📝86歲失智母親的筆記本 👨🏻‍⚕️日本失智權威齋藤正彥醫師,在失智論壇上分享的真實故事... 母親的筆記本,見證了失智的軌跡,從完整到無法判讀,字裡行間,藏著她對兒子的依賴❤️ ✨他領悟到「失智照護不在追求完美,而是用愛同理,陪伴他們」,走過「還可以的生活」 👉看更多內容: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1923/8402794
登山是極佳的有氧運動,許多熟齡族群都喜愛徜徉在山林步道,吸收負離子及芬多精。資深專業山域嚮導阿布分享,日本已經將森林浴列為「預防性健康照護」的一環,能紓解壓力、增強免疫力。熟齡輕旅行正夯,尤其是登山行程,在負重行進的過程中,可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 阿布提到,許多人認為爬山對老年人來說太危險,但他曾協助許多6、70歲的長輩登上玉山,甚至挑戰海外的非洲吉力馬札羅山、瑞士馬特洪峰,圓了一生的夢想。年齡並不是登山的阻礙,但是要遵守「停看聽」原則,詳細評估安全狀況,千萬別說走就走。 2024退休力論壇/山域嚮導阿布:熟齡登山得「停看聽」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4194/8349127
🚨誰說老人鄉沒有希望?嘉義縣用行動打臉刻板印象! 🔍全台老化最前線的逆襲 透過「宣導、診斷、照護」三大策略,實現全國「2025失智友善777」目標💪 🏡偏鄉不孤單!六腳、鹿草、義竹鄉的暖心服務 失智整合照護模式,「一條龍」服務直達家門,高風險族群獲得完整照顧💕 👉看更多內容: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1922/8402803
🤔9成失智症者在家中,我們該如何陪伴? 🔑專業祕笈大公開 @台灣失智症協會 秘書長陳筠靜提出「穩定醫療+非藥物治療」雙管齊下,創造友善環境,延緩病程 🤝家庭會議:守護家人的第一步 坦誠討論病情 分配照護資源 建立共識與默契 ❤️ 失智不可怕,關鍵在於用心 👉看更多內容: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1922/840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