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4 橘世代.健康橘
搜尋
氣功
共找到
98
筆 文章
-
-
2020-04-23 科別.精神.身心
疫情影響家暴增加 防治專家:練「三段法」思考防家暴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衛福部統計,疫情發生1至3月全國家暴通報案件約3萬2000件,與108年同期相較,約成長5%;嘉義縣社會局說,1至3月家暴1084件次,較同期增加157件次;專研家暴、輔導家暴逾20多年的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教授林明傑指出,疫情下導致經濟蕭條,甚至居家隔離雙重壓力,讓家暴者心情受到打擊。林明傑指出,家暴案約6成親密伴侶,對兒少與老年傷害各占15%。不管哪類7成來自家暴家庭,也就是幼年目睹父母間暴力甚至自幼被打,所以沒學過和平面對衝突方法,甚至沒想過可以想方法法面對不舒服。這表示家暴其實是心理創傷,再加上沒能學習好的做法導致。林明傑鼓勵有家暴行為者,或有情緒起伏者,根據「三段法」做好思考。第一、先想是否希望子女學到暴力導致婚姻也不好,如果不希望,應該想怎樣做好示範,如自我整理與休閒紓導。第二、自問能否練好「閃招」,如果第一題是不希望子女不好,那應該在氣起來時,做好緊急煞車,這時先馬上離開現場,並用一口喝水或深呼吸鬆肩膀,讓心放鬆,鼓勵練上三遍,看自己能否放鬆,「此時告訴自己,我能控制好自己,並告訴對方兩三天後再談此事。第三、搜尋網路「面對困難的智慧」,或回想有無聽過宗教或古人有道理的話,甚至去問宗教場所詢問如何面對,林明傑曾鼓勵1名毆打愛賭博妻子丈夫去問神明,神明指出面對困難新想法,讓丈夫釋懷找出好方法,幫妻子戒賭,找到工作。林明傑最近將研究與輔導心得寫成一本書「家庭暴力的全貌與防治」,說明實例與成功方法,並將教導影片放在影音平台YouTube,可搜尋「中正大學婚姻溝通」、「簡易身心輔導法」、「善意溝通四關鍵」,教導性溝通、情緒溝通、衝突溝通、酒癮保健、身心保健的簡易氣功等。
-
2020-03-20 科別.心臟血管
喝咖啡、過勞會誘發心悸?中醫分析11種原因教日常保養
有些人喝了咖啡或濃茶會覺得心跳加速,感到心臟撲通、撲通的跳,有些人會因為受到突如其來的巨大聲響或意外事件的外力驚嚇,出現心跳過動的現象也有些人會因情緒不佳、過度疲勞,而覺得心中悸動,無法自主,這些都屬於傳統中醫或現代醫學所謂「心悸」的範疇。什麼是「心悸」?以中醫的觀點,中華民國傳統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碧松指出,主要包括驚悸與怔忡,患者會自覺心中悸動、驚惕不安。驚悸常會因為外來的刺激而誘發,病症發作迅速,病勢淺短怔忡則主要是內因所致,自覺心中驚惕,勞累過度時特別容易發作,病情較為深重,驚悸日久可能發展成為怔忡。黃碧松說明,現代醫學所謂的心律不整、心動過速、心動過緩、心房顫動、房室傳導阻滯、病態竇房結症候群、心包炎、心肌炎、心力衰竭、鬱血性心臟衰竭或是更年期症候群、精神官能症等,也都會出現心悸的症狀表現。心悸主要的臨床表現,是病人自己覺得心跳劇烈,胸中不適,驚慌不安且不由自主。從心悸的各種不同證候看,黃碧松分析如下幾種:1、心氣不足:會出現心悸怔忡,覺得精神疲勞且無力,動得愈多便愈覺乏力,容易失眠多夢、頭暈冒汗且胸悶不適。常用的中藥以四參復脈湯、炙甘草湯、天王補心丹加黃耆與養心湯為主。2、心血不足:會出現心悸怔忡,覺得頭暈目眩,看起來面無血色且唇舌色淡。常用中藥如歸脾湯、聖愈湯等。3、心陽不振:會心悸胸悶,呼吸氣息短促,面色蒼白,身體四肢冰冷,冒汗且無力,舌苔淡白。適用瓜蔞薤白白酒渴和硃砂安神丸合方。4、心血瘀阻:會心悸不安且胸悶不適,不時心痛發作,或是出現嘴唇指甲青紫,而舌質紫暗或瘀斑此證候多見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的心肌缺血患者。適用中藥為血府逐瘀湯、大黃蟅蟲丸、補陽還五湯。5、心神不寧、心無所主:會心悸怔忡,覺得心神不定,坐臥不安,睡得少但夢很多。適用中藥為甘麥大棗湯。6、痰擾心神:會心悸、胸悶,突然發作又突然停止,感到驚恐不安又煩燥,也會噁心嘔吐,失眠且多夢,痰多又口苦。適用中藥如溫膽湯加黃連,還有滌痰湯。7、脾腎陽虛、寒濕內盛:會心悸症忡,臉色蒼白,疲乏無力,動一動就會覺得喘,身體四肢冰冷,尿量少而有浮腫現象,舌體胖大。可見於器質性心臟病右心功能不全或慢速心率不整。適用的中藥為真武湯、補骨脂、附子理中湯加肉桂。8、心腎陽虛:心悸、呼吸氣息短促、冒汗、心胸悶痛、怕冷且四肢寒冷、倦怠無力,大便稀溏,小便清長。多見於心功能不全。適用中藥為桂附八味丸、右歸丸、右歸飲、參附湯。9、心腎陰虛:心悸、心煩,因虛煩而無法入睡,睡得少卻多夢,頭暈耳鳴,兩頰顴骨處發紅,潮熱盜汗,半夜覺得口渴,尿色黃而大便乾,腰膝覺得痠軟,舌紅苔少。適用中藥為左歸丸和黃連阿膠湯合方。10、真陰虧損、虛陽浮越:心悸怔忡,煩躁悶動,潮熱盜汗、口乾舌燥、手足顫抖或濡動,偶有暈厥現象,精神萎頓或神情躁擾,覺得焦慮、恐懼。適用中藥為大定風珠與大劑量的生脈散。11、氣虛陽脫:此為重症,面色慘白,額頭大汗淋漓或汗如雨珠,兩眼向上看,神識昏蒙,四肢抽搐,氣息微弱。若是昏厥抽搐再三發作,歷久不消,應迅速送往急診室搶救。適合的中藥為參附龍牡湯、參附湯、獨參湯。不過,黃碧松強調,應由專業醫師針對證候診斷處方,患者不宜擅自濫用,但可自行在飲食方面應注意營養的攝取,宜多吃豆類、瘦肉、魚類、雞蛋與新鮮蔬果,蛋白質、維他命都應多量攝取此外,且以清淡、容易消化吸收者為主,最好少量多餐,並應忌吃辛辣、油膩或喝咖啡、濃茶等刺激性的東西,也應避開菸、酒等刺激物。而若是藥物引起的心悸問題,則須和主治醫師討論停藥或另選替代性藥品。最重要的是,平日應保持心情愉快,以避免受到情緒影響,並減少心悸的發作,加上適當的運動,像是散步、做伸展操、打太極拳、練氣功等,都是適合心悸患者的運動,有助於強化患者的身心健康,預防疾病發作。延伸閱讀: 常心悸會得心臟病? 出現這種狀況千萬別不理 睡滿8小時還是累? 有這「症頭」代表你已經過勞了 
-
2020-03-07 養生.運動天地
醫師:防疫在家靠1張椅子動一動就能提升免疫力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增溫,加上空汙季,民眾戴口罩、減少到公共場合因應,戶外運動也減少。醫師推薦,在家就可以從事有氧、阻力運動,搭配作息正常、均衡飲食,提升免疫力。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醫師陳彥志說,根據美國2011年的研究,每天從事中等強度運動超過一小時,比不運動,上呼吸道感染少1/3;運動強度可用談話測試推估,中等強度運動時,無法完整講出一整句話,中間必須要換氣。陳彥志建議,民眾在室內,每日可做3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每周3次60分鐘阻力訓練。有氧運動可以騎室內腳踏車、飛輪,或是登山者徒手訓練。阻力訓練可以進行徒手的深蹲、伏地挺身、分腿蹲等,也可以利用水罐、彈力繩增加強度與難度。童綜合醫院物理治療師陳佑昇認為,均衡飲食、睡眠充足、規律且健康生活習慣、定時運動有助於提升免疫力。民眾在家可利用椅子做運動,動作要慢,老人減半,量力而為。也可跟電視、網路教學,跳健康操、做八段錦、學氣功、伸展操等。椅子運動如下:一、扶高背椅半蹲:先站立,腰挺直半蹲,膝蓋彎曲高於90度,再恢復站姿;蹲下、站起算1下,早晚各50下。二、坐椅子舉水瓶:單手往側邊伸直,吸氣上舉水瓶直到高過頭頂,吐氣放下,換手,每次10分鐘,也可往前伸直舉水瓶,也是每次10分鐘。三、腿伸直手摸腳:椅子坐1/3,一腳伸直踩地,翹起腳尖,再以手摸腳尖,再換腳做,各5分鐘。四、抬腿伸展:椅子坐1/3,一腳踩地,膝蓋呈90度,然後膝蓋打直抬腿,翹起腳尖撐10秒,左右腿各30個。
-
2020-03-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上健身房需要戴口罩嗎?骨科醫師:不建議戴口罩運動
新冠肺炎增溫,很多研究證實適度運動能增強免疫力,要運動到何種程度?到健身房運動需不需要戴口罩?老人家、居家防疫隔離的民眾又可從事何種運動呢?有請骨科醫師、物理治療師、中醫針傷科醫師以及中醫師提供防疫運動處方。適度運動 才有增強免疫效果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醫師陳彥志說,根據美國2011年的研究,每天從事中等強度運動一小時以上的人,較不運動、從事靜態生活的人,罹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機會少1/3。其他研究也顯示,每周運動2天以上,較不運動者,減少50%因生病而請病假的天數。有學者提出,運動與免疫力的關係其實呈山峰曲線,即「適量運動可提升免疫力,但過量則適得其反。」有研究發現,全馬拉松和超級馬拉松的完賽者,比賽後罹患感冒的機會高出一般人2-6倍,這種現象又稱為免疫空窗期。因為在劇烈運動後,身體會分泌壓力荷爾蒙(如腎上腺素)抑制白血球(包括T細胞和B細胞)的功能。運動強度 可用談話測試陳彥志說明,運動強度可以用談話測試推估出來。中等強度運動時,無法完整講出一整句話,中間必須要換氣;而高強度運動時,只能回答出單字,甚至無法講話。童綜合醫院物理治療師陳佑昇說,均衡飲食、睡眠充足、規律且健康生活習慣、定時運動有助於提升免疫力。以老人來說,中度運動心跳約每分鐘100到120下,輕微的喘,有點冒汗;一般民眾達到心跳每分鐘150到160下,全身流汗,運動頻率可依衛福部「333運動法」,就是指每周至少運動3次,每次至少運動30分鐘,且每次運動後心跳需達每分鐘130次以上。戴口罩運動 降低訓練品質陳彥志說,台灣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社區感染,健身房雖然是密閉空間,但進出人員大多屬於健康族群,如果健身房做好進出人員體溫控管以及環境消毒,相對也是安全的社區環境。民眾如果有顧慮,可以選擇室外空曠的環境進行運動。他認為,戴口罩運動會降低身體的進氣量,以往市面上有種訓練面罩即是模擬高海拔低氧狀態,宣稱可以增加訓練效果。但運動科學已經證實了這種訓練方式,對提升身體能力的幫助有限,反而可能降低運動強度以及訓練動作品質。因此,不建議戴口罩運動。有氧、阻力運動 在家都可做陳彥志建議,居家隔離、居家檢疫民眾,每日可進行3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每周進行3次60分鐘的阻力訓練。有氧運動可以騎室內腳踏車、飛輪,或是登山者徒手訓練。阻力訓練可以進行徒手的深蹲、伏地挺身、分腿蹲等,也可以利用水罐、彈力繩增加強度與難度。登山者徒手訓練的預備姿勢,如標準伏地挺身,手與肩同寬,手腕落在肩膀正下方,頭、胸、屁股成一直線。然後交替抬膝,將膝蓋抬向胸口,一開始可慢慢來,熟練後速度可加快。陳佑昇說,居家隔離、居家檢疫等無法出門的民眾,可以利用椅子做運動,動作要慢,老人可減半,量力而為。民眾也可以跟著電視或網路教學,跟著跳健康操、做八段錦、學氣功、伸展操等。怕密閉空間 建議戶外運動光田綜合醫院中醫部中醫針傷科醫師巫漢揆認為,如果不是專業訓練需求,一般的保健運動建議要有足夠的通氣量,不建議戴口罩運動,為避免密閉傳染疑慮,戶外運動是較好的選擇。巫漢揆建議,運動中肌肉的收縮及伸展應均衡搭配,建議從事多元、對稱性及全身性的運動,例如慢跑、跳繩等,太極拳、八段錦、瑜伽等有偏動態、有靜態,可交替進行。若進行強度較高的運動,或部分肌群不對稱過度使用,例如單側投擲、揮拍的球類運動、快走等,建議要加強運動前後的伸展及休息、放鬆。穴位按摩 增強免疫中醫師蔡惠君說,穴位按摩的確可以增強免疫力,平常多按摩以下四大穴位,加上睡眠充足不熬夜,多喝水勤洗手,就可以做好自我體內防護。百會穴:按摩頭頂的百會穴,可提神醒腦,加強體內陽氣。合谷穴:手上虎口處的合谷穴,可以改善頭痛、鼻塞、咽喉痛等感冒症狀。足三里穴:小腿上的足三里,可以增強腸胃功能,提升後天免疫。湧泉穴:足底的湧泉穴,加強先天腎氣。光田綜合醫院中醫部中醫針傷科醫師巫漢揆建議,可以在足三里適度按摩。足三里是傳統中醫常用的「強壯」穴,有補氣作用,現代研究在小鼠模型也看到足三里穴的電刺激,可加強信號蛋白(cytokines)與部分淋巴細胞(T細胞)的免疫表現。民眾簡單按摩,力度控制在局部痠脹不劇痛,按壓不致造成瘀血為限,通常一日2-3次,每次3-5分鐘即可,雙側輪流。
-
2020-02-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居家隔離者增 高醫統計:一成被隔離者有情緒困擾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大,被隔離人數也不斷攀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最近透過遠端會談系統,對30名住院隔離個案展開情緒關懷與評估,發現這些個案經二次採檢後雖沒有感染,但已有一成出現焦慮或憂鬱等情緒困擾。精神科醫師建議,看書、追劇、睡好或放輕鬆等,配合家人支持,都有助減低焦慮感。一名自大陸返台的女台幹,過年前因發燒38度到醫院看門診,當場被身穿隔離衣的醫護人員大陣仗搭救護車送入負壓隔離病房,一周後確認未感染才出院。這幾天已返回大陸開工的她坦言,有生以來第一次住院這麼久,除了擔心被感染或傳染給家人,一個人待在入夜後的病房「真的很恐怖」,只能抱著電腦拼命工作,才能忘掉那種恐懼。高醫精神醫學部主任柯志鴻指出,2003年SARS期間,全球有約50篇研究顯示,SARS導致大眾普遍惶恐,在疫情初期,群眾或病人最常見有焦慮、憂鬱、極度不安(急性壓力反應);其中,感染者、被隔離者及第一線工作人員更是暴露在這些壓力中的高風險族群。柯志鴻分析,被隔離者不僅擔心自身可能被感染,也擔心隔離前是否感染家人或朋友,回家後會不會遭到異樣眼光? 加上經濟衝擊等多重壓力,當壓力延長超過兩周,或有情緒困擾等病史,就會出現憂鬱、焦慮、不安等,進而影響到睡眠或精神狀況。柯志鴻說,若不得已因疫情被隔離或居家檢疫,一定要讓自己有充分的睡眠與休息,並保持正面想法,維持良好免疫力。此外,透過短暫活動、正念放鬆、瑜珈、坐禪、氣功或簡單的腹式呼吸等,都有助於深度放鬆,提升副交感神經,有助於減少情緒壓力。如原本就有服用改善情緒相關藥物,隔離期間也盡量不斷藥,才能安然度過隔離考驗。
-
2020-02-2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新冠肺炎死前「逐漸窒息」超痛苦!醫曝:全程清醒慘叫、肺大量黏液
新冠肺炎疫仍持續延燒,截至18日,中國累計共確診74227例、2004死亡。微博日前流傳一則「一線醫生的話」的資訊,內文讓人毛骨悚然,直言因疫情無藥可醫,目前治療新冠肺炎都是採「安慰治療」的方式,死亡感受還超痛苦,「像淹死一樣」。文中吐露,「國家派了幾萬醫護人員去武漢,說明這個病不好治。」這位一線醫生還仔細的描述了死亡的病患「死前的感受」,「一直呼吸困難,直到最後幾分鐘,病人全程清醒,病人會呼救,會哭著喊著說醫生你救救我……,伴隨著劇烈地掙扎,直到呼出最後一口氣。」醫生表示,新冠肺炎死因本質上像淹死一樣,「大量的水,進到了肺裡面之後,氧進不去,肺被病毒導致的果凍狀的分泌物給占滿了,換氣功能完全喪失,再濃的氧也進不去血裡面;而吸痰也沒用,因為靠氣管鏡到達不了那個終末端的地方。」文內也強調,由於新冠肺炎目前無特效藥,只能把純氧輸送給病人,不經口插管,維持大概三至五天後,如果他的血氧飽和度能上升到正常範圍,他也就挺過了呼吸衰竭這一關,但如果挺不過,就可能要切開氣管,或插管等醫療行為。」該名醫生最後總結,新冠肺炎患者治療分為4個步驟,「包括高流氧治療、無創呼吸機、上無創呼吸機2個小時後無效,就要氣管插管、最後就上ECMO(葉克膜)。」他最後提醒,新冠肺炎就厲害在高傳染性和容易成為重症。與此同時,大陸工程院院士鍾南山18日就曾透露了新冠肺炎病患的屍檢細節,「並不像我們想像的嚴重纖維化,現在還沒有結果,看起來有一部分肺泡還存在,但是炎症很厲害,有大量非常黏的黏液,這將導致病人的通氣不通順。」
-
2020-02-15 橘世代.健康橘
每種情緒都是天賦 面對焦慮該如何應對?
如何面對焦慮焦慮並非是終身監禁。這所有的感覺,都能夠在醫療專業人員的幫助下,更理想的是一群不同領域的人互相幫助下,得到改善。辯證行為療法包含幫助人們活在當下的正念、調節情緒,並面對苦難。認知行為療法有時候結合藥物使用,能幫助人們了解自己的思維模式如何導致焦慮感,以及他們可以如何改變想法,以改善自己的感受。新的行為技巧也有助於減輕或消除焦慮的症狀。以下是一些有用的起點:當個偵探:了解引發焦慮的原因。正念冥想:越來越多人嘗試的一個策略是冥想,它可以提高抗壓性,增強注意力,同時減少人體的發炎反應與疼痛感。與身體一起醫治創傷:有些身體學治療師可以幫助身體釋放創傷。人體具有先天的能力,深入到細胞層級,每個細胞彼此之間都互相關聯。通常,如果出現干擾,身體會知道該怎麼做才能恢復平衡。南非科學家道森.查爾赫指出,發生創傷時,傾聽人體暗示的問題就會出現,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探索選項。● 快速眼動療法● 顱薦椎療法● 針灸● 指壓● 輕擊● Psych-K 技術● 心能量開發法建立團隊:在你感受到焦慮的那一刻,找一個可以談話的對象。她/他可以幫助你測試你的假設有多少真實性,提醒你你無法掌控每件事,並針對這件事在你一生中占有多少重要性,給予你一些觀點。根據你的焦慮程度,你可能會想要找一個經驗豐富的健康專業人員,以幫助你更快取得成果。不要忘記自我照顧:請記住基本的睡眠對於緩解壓力相當重要,而運動,包括瑜珈、走路、跑步和氣功,都有助於維持情緒平衡。478呼吸法:運動、分娩與武術中都會用呼吸來重新調整。美國醫生安德魯.威爾博士把478呼吸法視為最有效的抗焦慮方法:悄悄地用鼻子吸氣四下,維持住呼吸七下,然後用嘴巴緩慢地吐氣下。這樣做四回合。一天要練習兩次,晚上也有助於入眠。改變心態:當你注意到自己開始焦慮,而且你正在放大負面想法的漩渦時,請改變你的想法和行為。如果你的思緒正在往有負面結果的未來情境而去,請讓自己回到當下。解鎖更有智慧的方法:如果你正在經歷恐慌,請先找醫生檢查症狀。如果問題不是基於身體因素,請尋求健康專家來協助你。他們可能會建議你使用美國心理醫師海倫.奧德斯基博士的解鎖方法:● 理解〈智力〉:了解你的恐慌症狀發展和消退的方式,並學會辨別這些症狀所給予的錯誤訊息,比如說,覺得你就快要死了。● 否定〈心理〉:挑戰加劇恐慌的負面信念。這是真的嗎?還是你的思維錯誤?在你的日記中,記下為何這種信念是虛假的,這樣它就無法再影響你了。你正在拿回自己的力量。● 利用〈身體上的〉恐懼:好好熟悉這些典型恐慌發作所伴隨的恐慌症狀。可能是心跳加速、頭昏眼花等。透過刻意練習這些症狀,並且注意到這些症狀的確會及時消退,要是下次再出現時,你就不會太恐懼了。● 開放〈態度〉:讓自己對可能的變化抱持開放態度。想像一個較為正向的結果,然後問自己:「要是結果比我想的還要好呢……」● 同情〈以心為中心〉:你嘗試新事物的時候,會有學習曲線。寫下對自己說的話:「嘗試新事物需要勇氣,犯錯也沒關係,大家都會犯錯,繼續堅持下去就可以做到了。」這是個過程,要知道你已經在路途上。● 點燃〈行為〉:微小的轉變會導致巨大的變化。向自己證明你可以承擔以前所逃避的事。然後轉到難度較高的活動。你就會明白那種信任自己離開舒適圈的感覺。隨著你逐漸承擔更多的責任,你的信心也會越來越強。原諒自己:受焦慮所苦的人通常會譴責自己有所缺陷「我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就不能面對呢?」正如我們所見,焦慮是一種大多數人在生活中的某些時刻多少都會遇到的反應。問題是:「在需要的時候,我該如何知道可以使用哪些工具?」除了最初讓你感到焦慮的經驗,貶低自己只會讓你對焦慮這件事更焦慮─ 你根本不需要如此!相反地,要是你感到焦慮,請原諒自己;要是你恐慌發作了,請原諒自己;要是你無法應對社交場合,請原諒自己。和你同在這條船上的人比你知道的還要多。你可以學習怎麼划船,那麼你就也可以幫助別人了。焦慮不會讓你成為怪胎,那麼多人感到焦慮的原因,是因為文化焦慮,世界更是焦慮,我們還沒學會該如何處理對社交媒體的依賴。要篩選出健康、讓我們探究得更深的焦慮,甚至是與我們的生活中的輕重緩急重新連結起來,並調整我們對生活的選擇,需要動機與努力。就這層意義上而言,這是在喚醒我們可以導正、可以選擇,而且我們擁有比自己所知道的還要多的選擇。焦慮不是死胡同,相反地,我們可以從中成長。本文摘自《每種情緒都是天賦:讓悲傷保護你、恐懼提醒你、欲望推動你……如何善用情緒與生俱來的好處與優勢?》,采實文化 2020/02/06 出版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共
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