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4 科別.眼部
搜尋
毛囊
共找到
218
筆 文章
-
-
2020-08-02 新聞.健康知識+
熱水澡和冷水澡哪個對健康比較好?研究實測結果揭曉
【文、圖/摘自商周出版《休息的藝術》,作者克勞蒂亞‧哈蒙德】泡澡真是萬靈藥如果說了這麼多,還是不足以說服你泡一個長長的澡可能有益身心健康,那麼試試下面這份發表在雜誌上,就只是簡單題名為《溫度》(Temperature)的研究如何?研究人員表示,男性泡澡一小時,燃燒的卡路里等同於散步半小時。這句論述聽起來似乎太美好了,實在難以置信,但請記住,水溫必須始終保持在攝氏四十度,所以要是你想在家裡試試這一招,就得不斷補充浴缸中的熱水。實驗結果倒是挺顯著的:參加實驗的男性身上配戴的葡萄糖檢測儀顯示,他們泡澡時能量消耗比率提升八○%。這麼一來,有沒有其他研究主張乾脆放棄運動,只要泡澡就好?真可惜,沒有。同一批受試男性騎乘健身車燃燒的卡路里更多,所以若從健身運動的角度來看,研究人員單單只是建議,泡熱水澡可視為新陳代謝失調族群的補救藥方,因為他們已經無計可施。即使如此,熱水澡所提供的強大力量著實讓人印象深刻。有人建議,熱水澡或許有益你的心臟功能。最近有項研究詢問日本銀髮族一星期泡幾次澡,答案從零到嚇死人的二十四次都有!簡直和古羅馬人旗鼓相當了。不過重點是:那些一星期泡澡超過五次的族群(我覺得這是平均水準),多半有一顆強壯的心臟,而且循環系統也比較健康。但務必當心泡澡時間不可過熱、過長。奧地利哲學家路維希.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喜歡自己的浴缸裝滿滾燙的熱水,還到處吹噓自己可以承受高溫。拿這一點說嘴實在有點奇怪,畢竟毫不讓人意外,這恐怕不是一個好點子。在熱愛泡澡成痴的東京,法醫辦公室曾提出報告,二○○九年至二○一一年短短兩年間就有三千二百八十九例與沐浴相關的突然死亡案件,數量多得嚇人。大部分死者超過六十歲,而且都是發生在冬季。幾乎一半的案例顯示與心臟問題有關,四分之一則與酒醉有關;但是讓人擔憂的反而是,三分之一的案件無從解釋。在眾多可能性之中,有一項是泡熱水澡的時候溫度太高了。如果把這份「日本泡澡大屠殺」數據,和其他個案研究一併考量—二○○六年,韓國有一名男性糖尿病患者泡澡三小時結果中暑,併發多重器官功能衰竭;四年後類似的案例也發生在中國,一名患者泡完溫泉後死亡;一九八五年,阿拉斯加有一群人使用被污染的浴池泡澡,導致毛囊發炎—你可能會覺得泡澡終究不是那麼理想的休息之道,或者無法提供你尋覓的理想休息類型。不過,幸好泡澡引發的死亡事件很罕見。儘管如此,要是你擔心過熱問題,要不要試試看沖一場冷水澡? 這是故意搞矛盾嗎?最近冰水游泳可說是大行其道,有很多人按讚浸泡在冰水中好處多多,說是可以讓你頭腦清醒、精神百倍,還可以提振精神。我有幾名朋友住在蘇格蘭東部福斯灣(Firth of Forth)的小鎮,一直試圖說服我在元旦那天一起下海游泳,他們說這是當地傳統,而且非常「刺激」。聽他們說完後我暗忖,這真是有夠痛苦的慶祝法,所以我說,謝謝你們的好意啦,我有自己的傳統養生妙招,可以搞定跨年夜狂飲的後果:一整天賴在床上就好。事實證明,科學站在我這一邊。長期以來,熱水浴和冷水浴對健康有何影響,一直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是多數研究都聚焦頂尖運動員,以便找出比賽後最佳的肌肉恢復之道。不過在此我很開心向各位報告,證據顯示,冷水浴的好處相對附之闕如。英國網球明星安迪.穆瑞(Andy Murray)對大家發誓,每次他打完球賽都要沖澡、進食、按摩,然後坐在八度至十度的冷水柱下方八分鐘。他不是唯一這麼做的人。奧運女子七項全能金牌得主潔西卡.安妮絲—希爾(Jessica Ennis- Hill)為了肌肉恢復,也曾站在裝滿冰塊的大垃圾箱裡。穆瑞和安妮絲-希爾相信,降低體溫、血流與肌肉組織的發炎症狀,可以加速運動後的體能恢復,所以將身體浸泡在冰水裡;這就像是為了減輕肌肉拉傷後產生的疼痛和腫脹,於是在大腿中夾一袋冷凍豌豆。如果是偶爾受傷,這種做法效果很好,但是專業運動員和業餘運動控同樣都希望鍛煉肌肉,所以這時如果嘗試壓抑發炎症狀,反而可能適得其反。倘若血流減速,有可能會在疲勞或受損後拖累肌肉自我重建的能力。雖然有些專業人士經常噗通一聲就跳入冰水浴池,但這種做法的隨機對照研究,卻遠比你想像中來得少。一支來自澳洲、挪威和日本的團隊想比較冰水浴和一般許多運動員常做的溫和暖身運動,由於這場研究太複雜了,廣召大量受試者參加實在太不切實際,最終只能選擇九名活躍的男性參加。他們分別在不同日子進入實驗室,開始實做一連串複雜的弓箭步、蹲馬步、冰水浴、慢騎單車、血液檢查甚至大腿組織切片檢查。測試結果顯示,如你所期,運動後肌肉中的發炎反應標記增加了,但是沖冰水浴完全沒有改變發炎程度的效用,也無助肌肉休息和恢復。這道結論對我很管用,我絕對不沖冰水浴、不洗冷水澡,也不在元旦那天跳下福斯灣冰泳。
-
2020-07-25 科別.皮膚
多汗、體臭好困擾 ,止汗劑和制臭劑該如何正確使用? 皮膚科醫師告訴你
您有多汗、體臭的困擾嗎?止汗劑和制臭劑又該怎麼用?為了解決難纏的體臭煩惱,食品藥物管理署邀請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科邱足滿醫師,為多汗者排憂解惑。汗水經皮膚表面細菌作用後,會產生獨特氣味 邱足滿醫師說明,人體的汗腺有大汗腺和小汗腺,小汗腺分布於全身,而手掌、臉部及腳底特別多,這種腺體的導管獨立開口於皮膚表面,成分99%是水,呈弱酸性,主要是透過排汗幫助調節體溫,然而皮膚表面細菌作用後會形成汗臭味;而大汗腺(又稱頂漿腺)主要分布在腋窩、肛門及陰部等部位,其導管開口於毛囊,汗液中含有蛋白質和脂肪酸,呈弱鹼性,經皮膚表面細菌作用後,會產生獨特氣味(費洛蒙)來吸引異性,但若味道令人不悅就會產生體臭。 小汗腺出汗是身體對熱的反應,情緒也會影響出汗;大汗腺是受到性腺和神經控制,在青春期之後才開始分泌,情緒激動時也會刺激大汗腺分泌,對於多汗的人來說,社交穿著會很困窘,如果是大汗腺分泌旺盛,加上細菌作用產生的體臭,就真的糗大了!止汗劑的最佳使用時機是「睡前」面對多汗困擾,許多人會使用止汗劑,最常見的是鋁鹽,透過在汗孔頂部形成凝膠來止汗,塗抹後不能馬上見效,需等待6-8小時。塗抹鋁鹽時要注意,人在睡覺時汗腺分泌會減少而保持乾燥,睡前是最佳的使用時機,而塗抹部位的皮膚,必須在完全乾爽的情況下,如果皮膚略帶水氣,可能會產生弱鹽酸而刺激皮膚,產生搔癢或乾燥粗糙的狀況。經過一個晚上作用,鋁鹽會在汗孔頂部形成凝膠狀物質,白天就不會出汗了,到了早上可用濕毛巾擦在使用部位,藉此減少止汗劑殘留與刺激性皮膚炎,日間出門流汗後就不用再補擦。若每晚重複使用,一週之後效果顯著的話,即可減少使用頻率,通常一週使用一次即可發揮止汗效果,但停用後就會逐漸回到原本的狀況。對於過敏體質、曾發生皮膚過敏、腋下有毛囊炎或傷口者不宜使用,以免發生刺激性皮膚炎。邱足滿醫師說明,止汗劑產品有水劑、乳劑、膏劑、噴霧或滾珠等劑型,越水性的劑型效果越好,越膏狀的劑型的使用舒適度越佳,濃度越高者效果越好,但對皮膚刺激的風險也越高。至於噴霧劑型使用時要避免吸入。制臭劑的作用原理?而制臭劑則是改變皮膚的化學性質,保持腋下不產生異味。許多除臭劑可以降低皮膚的酸鹼值,將皮膚環境變成對細菌較不利的弱酸性,阻止某些微生物繁殖;或含有抗菌成分抑制皮膚表面的菌叢,使其無法發酵而產生異味,藉此減少汗臭、體臭。某些制臭劑含有香料或稱體香劑,透過制臭劑的主要有效成分,並添加其他香味修飾體味,適合在出門前或運動後盥洗完、皮膚乾燥時使用。最後提醒消費者,止汗制臭劑只能抑制出汗或減少體臭,如果有大量出汗或嚴重體臭,應就醫治療。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07-24 科別.皮膚
夏天止汗除臭 皮膚科醫師:這兩件事超NG
健康版X元氣網推出元氣醫點靈科技進步,卻也造成環境汙染問題日益嚴重,對身體健康的危害也愈來愈多。聯合報健康版與聯合新聞網元氣網聯手出擊,合作推出「元氣醫點靈」專欄,邀請醫師深入淺出的解說生活中最實用的保健知識,透過文字與影音,教導大家可以輕鬆簡單的過日子,樂享元氣滿滿的健康生活。夏天高溫炎熱,往往動一動就滿身大汗,常見體臭、汗臭、腳臭等臭味飄出。當汗臭夾雜著體臭,總會讓人忍不住想躲開,該如何化解這令人難堪又尷尬的狀況?台安醫院皮膚科主任曾德朋傳授「夏日除臭大作戰」妙招,讓大家清爽過一夏。今年夏天好熱啊,許多人的身體會散發出臭味,尤其在密閉空間裡,常會飄散出腳臭、汗臭、體臭…,讓人相當困擾。最特別的是,要對抗腳臭,台安醫院皮膚科主任曾德朋並不建議常穿涼鞋。體臭 與新陳代謝有關人體會散發出體臭,主要是外分泌腺及頂漿腺經細菌分解代謝作用而產生味道,常從腋下或足部,甚至嘴巴冒出臭味。曾德朋說,腳臭也是一種體臭,一般人以為穿涼鞋很通風,可以避免腳臭發生,其實易流汗的人穿涼鞋,因為沒有穿襪子,反而會讓腳板直接踩在腳汗裡,更容易引起腳臭。外分泌腺就是「汗腺」,分泌汗水,當汗水分泌過多,汗液經細菌作用後,就會散發出汗臭味、酸臭味的體臭;頂漿腺則是「皮脂腺」的分泌,主要分布在腋下、生殖器周圍等處,如果分泌油脂等較多時,細菌分解代謝過程就會產生更多的體臭、狐臭。夏天人體容易飄散出腳臭、體臭,與體內的新陳代謝有關。當天氣悶熱時,若是常穿包覆性的皮鞋、球鞋等,雙腳整天都會被鞋子包住,腳又容易出汗,很快就會冒出臭味,加上鞋子材質及襪子材質不適當的話,會加速這些味道的累積,腳臭問題會變得更嚴重。建議飲食清淡少吃高油脂體臭與睡眠及飲食習慣息息相關,曾德朋指出,如果嗜食辛辣、重口味、油脂多、油炸的食物,比較容易刺激皮脂腺的分泌,造成更多的細菌分解代謝而產生體臭,建議飲食應清淡,少吃高油脂、辛辣的、加工的食物,多攝取高纖食物,更不要熬夜。消除體臭、汗臭、狐臭,「徹底做好清潔最重要」。曾德朋解釋,不少運動量大的人,運動後都會散發汗臭味,當身體大量流汗後,如果無法馬上沖澡的話,最好方式是拿濕紙巾或濕毛巾趕快把汗擦掉,不要讓汗及油脂在身上滯留太久,才不會增加油脂的代謝機會,汗臭味、體臭味、狐臭味因此會減少。噴止汗、體香劑因人而異也可以噴止汗劑、體香劑,抑制出汗、降低出汗量,並且改善身上的氣味,但是因人而異。曾德朋提醒,若有狐臭、體臭的人,噴了香水後,香水味與體味混雜,可能身上氣味會變得更不好聞。噴灑止汗劑有撇步,汗量多的部位保持乾燥後,於睡前噴上止汗劑,可維持止汗功效三至五天,止汗劑除了能殺菌,並且減少汗量,但需注意長期使用會導致毛囊炎、長痱子。穿棉質襪或吸汗的襪子避免腳臭,曾德朋建議,穿棉質的襪子或是能吸汗的襪子,流汗多的人就一天換穿兩、三次襪子,減少腳汗、腳臭發生。如果遇到下大雨,腳浸泡在濕鞋子裡,應將腳和鞋子清洗乾淨,腳要擦乾,以免產生腳臭。
-
2020-07-12 科別.皮膚
正確使用防曬乳 皮膚科醫師:卸除防曬乳別用卸妝棉
放暑假了,高溫抵擋不了出去玩的決心,上山下海、尋幽踏浪之際,你是否備妥因應環境變化的方案?不想出遊帶回一身「紅豆冰」、曬到皮膚脫皮發紅變黑,甚至脫水、遭雷擊引發致命危機,出門前多一分常識與準備,才能讓每趟遊程畫下完美句點。每到夏天,我要去海邊!不過,今年氣溫飆高,紫外線指數也不容小覷,藥粧店裡琳琅滿目的防曬品,到底該怎麼選、怎麼擦、怎麼卸?台大醫院皮膚部主任蔡呈芳說,現在疫情期間出門有戴口罩和帽子,他就不擦防曬,但如果知道自己會在大太陽底下走路,還是會擦防曬。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廖怡華表示,她只要出門必擦防曬,因本身非敏感性膚質,物理性或化學性防曬都可以擦,如果擦化學性防曬,就會注意要在出門前20到30分鐘擦。UVA讓人老 UVB讓人黑、罹癌最常見防曬標示SPF是針對UVB的防曬係數,PA或PPD則是針對UVA的防曬係數。蔡呈芳表示,UVA穿透性比較深,會促使皮膚老化,UVB則會導致表面曬紅曬傷,反覆曬傷會增加皮膚癌的風險。簡而言之,UVA令人老,UVB令人罹癌,兩個都要防。蔡呈芳表示,化學性防曬吸收光波之後再重新釋放,是對特定波長選擇性的防護;物理性防曬透過物理顆粒反射光波,無差別地擋掉各種波長,比較全面。現在有研究發現,日光燈等可見光中的藍光,也會引起膚色變黑,而且持續時間更長,現在有些新的物理性防曬成分,進化到連藍光都可防。選擇高係數 以免擦不足量廖怡華表示,她自己都擦SPF50的高係數防曬品,因為SPF係數標準測試是每平方公分塗抹兩毫克,大約是一個手指尖的量擦整臉,廖怡華表示,很多人不會擦到這麼足量,所以寧可選高係數,才不會因為用量不足,讓防曬效果打折扣。如果想達到防曬品標示係數的效果,建議要以一個指尖的量擦臉,一個指尖的量擦脖子。廖怡華表示,平常在醫院工作,整天不外出,也不太會流汗,所以她不會補擦防曬;如果有外出或流汗,就一定會補擦。她說,一般型的防曬遇到汗水或水,都會流失,所以只要流汗就要補擦,建議在戶外至少兩小時要補擦一次,補擦前記得把皮膚擦乾。防水型防曬 照樣要補擦到海邊戲水或容易流汗的人,廖怡華建議選擇防水型的防曬乳。如果能正確補擦防曬,再善用有UPF認證的衣帽或陽傘等物理性遮蔽,基本上不太會曬黑。但千萬別以為擦防水防曬乳就萬事俱備,因為防水測試是撐超過80分鐘就過關,所以建議80分鐘就要補擦。各種防曬係數測試可信嗎?蔡呈芳表示,目前台產防曬品是塗在塑膠片上測試,並不能模擬皮膚有毛孔、會收縮的情況。國外生產的防曬品則是以人背測試,比較能忠實反應實擦情況。消費者選擇的時候,可以留意其測試方法,再按照自身需求及產品所建議的方式擦,通常都有一定效果。卸除防曬乳 別用卸妝棉至於防曬品質地,蔡呈芳和廖怡華都覺得,無論水狀、凝乳狀、噴霧都無妨,重點是正確使用、補擦。要提醒的反而是防曬品和卸妝品都可能引起過敏。蔡呈芳表示,相較於化學性防曬,物理性防曬主成分不太會引起過敏。但是防曬品還有界面活性劑、香料、防腐劑、殺菌劑,有些防曬品為了讓效果更全面,會同時有物理性和化學性成分,這些次要成分通常才是過敏原。廖怡華說,理論上,防曬乳用界面活性劑就可以洗除,所以她只用洗面乳、以手指在臉上畫圈,絕對不用洗臉機或卸妝棉摩擦,以免傷害皮膚角質這個重要的保護層,反而變成敏感肌。防曬卸過頭 最怕傷害角質蔡呈芳表示,理想的防曬是一個清爽透氣的膜,不被皮膚吸收、不容易流失、可以隔絕光線、能夠洗得乾淨,這是很困難的技術。如果防曬卸過頭會破壞皮膚保護層,很多人洗完臉感覺乾乾澀澀,不是因為太乾淨,是因為太刺激,讓皮膚中的蛋白質都變硬了。另一方面,若沒洗乾淨,防曬成分殘留在毛孔又遇到油脂,會導致粉刺、毛囊發炎等問題。有些防曬品乾脆直接添加去粉刺成分,這種成分會去角質,結果讓該留在體外的防曬成分被身體吸收。蔡呈芳提醒,如果卸防曬之後,皮膚感到乾燥、發紅、緊繃,甚至紅腫、脫皮、發癢,就要趕快找皮膚科醫師協助,並且重新檢討所用的防曬和卸妝產品。
-
2020-07-10 橘世代.健康橘
【天然保養妙方01】一株藥草「能喝能抹能飲」 古希臘藥草讓50+逆齡生厚髮
有機美人生活家向學文旅美20年後返台,陪伴母親10年,她與母親一同實踐了各種養生與心身調理方法。本書記錄了她們所體驗最有效、簡單的天然保養術。學文老師認為,年歲的增長與死亡都是人生的必然,但透過好好照顧自己,讓身心維持在健康無病的狀態,絕對是力所能及且操之在己的事。《有機不老》書摘試閱:頭髮掉不停 與 「營養失調」有關至少有十年,打理頭髮好簡單,只剪,不染也不燙。一次固定修剪時,向來安靜專注的髮型師突然打破沉默,驚訝地問,我最近用了什麼來保養頭髮?我也好奇為何他會有此一問,原來是二十五年來對我頭髮質量相當熟悉的他發覺,我的頭髮竟然變多了!掉髮大多是因為髮根不固,不僅跟日常清潔、保養的習慣有關,更是與所攝取的營養有絕對關聯。掉髮,其實是人體新陳代謝的自然現象。一般來說,夏秋換季、氣溫降低時的頭髮掉落量會較多些,而一天之中,通常在睡醒和洗髮時,比較容易看得見掉髮。所以,判斷自己掉髮是否過多,就需觀察晨起時的枕頭上、洗浴後堵塞排水孔的髮絲,只要總數範圍在五十到一百根,都算正常。膠原蛋白減少 補充矽元素防掉髮然而,隨著環境、生活、飲食等各種因素,頭皮真皮層的膠原蛋白流失,導致頭皮老化、毛囊受損,無法正常供應養分到髮根,使得原有長達五年壽命的毛髮生長期縮短,提前進入退化、靜止,造成髮根鬆動而大量脫落。因膠原蛋白減少所引起的掉髮,我們可以補充矽元素來促進體內正常製造足夠的膠原蛋白,來活化毛囊、鞏固髮根,增加髮量。矽元素,也稱為二氧化矽,是人體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也是構建膠原蛋白的主成分;和半導體使用的矽材料、洗髮精添加的人工合成物質矽靈,大不相同。天然食材中的馬尾草,堪稱植物界二氧化矽含量最豐富的來源之一。馬尾草強化髮質 恢復頭髮濃密馬尾草為木賊屬植物,是多年生不開花以孢子繁殖的蕨類。遠古時期的希臘、羅馬和中醫就有記載其醫療效果和多種日常用途,是一種古老藥草。除了富含二氧化矽,馬尾草亦含有其他有益生髮的礦物質,如鎂、鈣、鐵、錳、鉀、鋅、硒等。因為馬尾草有助於強化髮質,激活頭皮血液循環,進而滋養毛囊,防止掉髮、恢復頭髮彈性、韌度及濃密,並使髮絲烏黑潤澤;所以,很多知名品牌的頭皮保養、護髮精華都含馬尾草成分。馬尾草可在中藥房或花草茶店買到,中空有節的莖部在乾燥後,像極了小段的吸管,散發著淡淡的植物香氣。為了養髮,我一星期會喝一兩次馬尾草茶,也常用馬尾草浸泡液來洗髮、潤絲和按摩頭皮,頭皮屑和髮尾分叉的情況都確實有改善。濃密黑髮一如青春正盛,綁個馬尾,就好自然漂亮!馬尾草保養方法●馬尾草洗髮水馬尾草能抗菌、消炎,有效去除 頭皮屑,並具有排除頭皮多餘油脂的功能,因此對於油性髮質有很好的效果。做法:在洗髮精裡摻入馬尾草茶,調勻稀釋洗髮精的濃度後,即可洗髮。●馬尾草潤絲液使用方法:1、頭髮洗淨後,用馬尾草茶冲洗或浸濡。 2、在頭髮上保留15-20分鐘,再沖洗掉即可。●馬尾草茶材料:馬尾茶茶包1個(或乾燥馬尾草茶12茶匙(10g))、熱水250-300ml、蜂蜜少許做法:1、將馬尾草茶包或2茶匙乾燥茶放入杯中。2、沖入250-300ml熱水。3、浸泡大約10分鐘之後,加入少許蜂蜜一起調勻,即可飲用。【天然保養妙方直播影音】本文摘自《有機不老:優雅、無病、享天年的天然保養妙方》,時報出版 2020/02/25 出版【有機不老系列專輯↘↘↘】。「把記憶譜成曲!」聽首歌吧,大腦起舞緩失智。看牙齦知健康?! 「骨頭湯食譜」為營養打基礎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7-05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運動暴汗除體內濕氣?中醫4大排濕法「做對才有效」
排濕除了依靠外力調理,改善生活習慣更是重要。中醫師吳正一舉例,熬夜容易造成新陳代謝變慢,身體的排毒效果也會跟著變差,進而成為體內濕氣難以排除的原因。因此,需要有充足且良好的睡眠習慣,才有助於改善新陳代謝。以下是幾種可在家自我調理的方式。1.穴位按摩 四部位穴道早晚各一次由於身體是一個循環系統,因此能透過按壓穴位的方式,針對人體內的12條筋絡走向進行治療,卻讓民眾時常納悶為何中醫常有「頭痛醫腳、腳痛醫頭」的狀況,其實是透過穴位對症下藥。幫助身體排濕的穴位,分為手部、腹部、腳以及頭部穴位,按壓每個穴位皆有助於體內循環。方式:以拇指腹進行,只須持續輕微按壓即可,感受穴位有痠、脹、麻即可收手,不要按壓過度導致疼痛。頻率:每天早晚皆可按摩一次,每次持續約3至5分鐘。腹部中脘穴:當腹部感到脹氣不適時,可從肚臍位置上三指找到「中脘穴」,有助於緩解腸胃不適,更能夠促進吸收與腸胃蠕動。腳部足三里穴:可從膝蓋的外膝窩往下四指手指寬的距離,找出「足三里穴」,不僅能保健腸胃,更是除濕第一大穴。豐隆穴:從腳掌的外踝到膝蓋中間的位置,找出「豐隆穴」,經常按摩有助於去濕化痰。頭部百會穴:頭部有許多穴位匯集,可從頭頂正中央找出「百會穴」,倘若感到頭部沉重,或頭皮有腫脹感的人,可透過按壓此穴位提神、防暈、促進新陳代謝。濕氣較重的人,按壓時的痠度也會特別明顯。手部合谷穴:手部穴位位於大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虎口,又稱「合谷穴」,按壓有助於緩解濕氣造成的精神不濟,同時也能解決頭痛等相關問題。曲池穴:手肘關節中間的「曲池穴」,也有助於身體洩熱。2.運動排濕 不要做到暴汗 流汗即時擦乾許多人會將運動視為排除濕氣的解方,甚至以提升運動強度、大量排汗來加速去除體內濕氣,但此舉反而容易因為汗液分泌出的鹽分、電解質、礦物質等阻塞毛細孔,若沒有即時擦乾,就容易引發皮膚問題。尤其是體內濕氣重的人,容易因濕氣而難以散熱,皮膚大量排汗所形成的分泌物,反而會加速毛囊阻塞而引發皮膚過敏、毛囊炎、紅疹以及濕疹等皮膚病症。有類似問題的民眾,吳正一建議,夏天運動少許出汗即可,不需要做到暴汗,除了引發皮膚問題之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還可能引發心衰竭的危險。另一個隱形的皮膚殺手,就是當民眾在有冷氣房的室內運動空間時,流出來的汗,可能伴隨著冷氣或電扇的風自然風乾,會讓人有種沒流汗的錯覺,但此舉反而容易造成更多的鹽分、電解質、礦物質阻塞毛細孔。吳正一表示,無論運動或勞動,只要告一段落,就馬上將汗擦乾,最好能換衣服保持皮膚乾爽。此外,也呼籲運動流汗排濕之餘,別忘了喝水或適時補充等滲透壓的運動飲料。現代人工作生活多是久坐的型態,也容易造成濕氣難以排除。不僅運動量減少,下肢肌肉也會退化,進而導致身體基礎代謝率降低。因此,中醫師建議,可透過強化下肢與核心肌群的運動,提升基礎代謝率,進而加快體內濕氣的排除。3.泡腳 消除水腫 比體溫稍高即可泡腳與泡澡的方式,其實概念上相同,主要透過外在溫度讓身體稍微出汗,加快血液循環,同時間去除體內濕氣。以泡腳為例,度過忙碌的一天後,血液容易集中在末梢導致雙腿水腫,透過適當溫度的水泡腳,能夠促進雙腳血液循環,自然有助於消水腫,以及出汗排濕。泡腳與泡澡的水溫該如何拿捏?中醫師建議,只需要比人體體溫高一點,大約維持在40度左右即可,水溫無須太燙,太燙不僅傷身體,也不舒服。4.刮痧 睡前進行 幫助身體循環每當感到頭或身體沉重時,可利用刮痧板自行在手臂的內(陰面)、外(陽面)側的中間位置,進行輕微刮痧直到出痧,就能將累積在皮表的毒素、淤積物去除。但中醫師叮嚀,必須拿捏好刮痧的力道,如果太用力,反而會造成皮膚受損或發炎。另一種刮痧方式,需透過他人幫忙,在背部中央的位置進行刮痧,但須注意避開脊椎,刮痧的力道也只要輕微出痧即可。背部的刮痧時間,中醫師建議盡量選在每天工作完、準備休息前進行,透過刮痧去處皮表的毒素後,經過睡眠更有助於身體循環。
-
2020-07-04 科別.皮膚
紫外線超毒!陽光曝曬皮膚3部位最易長出癌
73歲林先生,約1個月前注意到頸部皮膚突起一個腫塊,最近快速變大,2週內就長到2倍大,且周邊紅癢,就醫檢查發現,腫塊表皮有角質層增生,無壓痛感,經切除後病理化驗證實為惡性角化棘皮瘤。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醫師黃季怡表示,角化棘皮瘤又稱皮脂軟疣或假癌性軟疣,是一種快速生長的腫瘤,發生在毛囊角化上皮的增生性病變,部分角化棘皮瘤可能有惡性變化;且好發於中老年男性,常出現在皮膚曝曬陽光的部位,如臉部、脖子、手臂等,發生原因可能是長期紫外線照射、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或是毛囊的細胞變異分化而來。外觀有何特點?黃季怡說,外觀是單一圓形的突起腫塊,中央明顯凹陷,有些類似火山口狀;在凹陷位置充滿角質鱗屑,外緣則是平滑且充血泛紅的皮膚。此外,通常伴隨搔癢不適,同時生長非常快速,可能短時間內變大;由於角化棘皮瘤在外觀與鱗狀上皮細胞癌、基底細胞癌、日光角化症、脂漏性角化症相似,須以病理切片鑑別診斷。治療方面,部分角化棘皮瘤會自行結痂脫落,未自行脫落的會先以冷凍或電燒灼治療,反覆在同一位置發生者,會建議手術切除並做病理切片,有時可能需要輔助性局部放射線治療。平時養成防曬的習慣,避免皮膚接觸過多紫外線有助於預防角化棘皮瘤的發生。黃季怡提醒,身上出現不明的腫塊時應儘早就醫,特別是腫塊在短時間變大千萬不可輕忽,角化棘皮瘤的生長非常快速,多數為良性皮膚腫瘤,但如懷疑有惡性變化應切片檢驗,積極治療。延伸閱讀: 別再說蚊子愛叮酸性體質! 4特徵才是蚊子的最愛 高溫真的會熱死人! 教你5個網友都在用的消暑法
-
2020-07-02 科別.皮膚
避孕藥可以治療禿頭? 當心生髮不成,反造成頭皮接觸性皮膚炎!
網傳避孕藥可以治療禿頭,這是真的嗎?有些男性因「雄性禿」所苦,自行拿來避孕藥洗頭或塗抹頭皮,想利用避孕藥中的雌性荷爾蒙,來對抗使人禿頭的雄性荷爾蒙,讓遺失的頭髮再度長出來....用避孕要洗頭? 恐造成接觸性皮膚炎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用避孕要洗頭是沒有根據的方法,可能導致接觸性皮膚炎。男性擅自使用避孕藥洗頭,或者塗抹頭皮的方法,長期下來會造成體內雄性素減少,可能會出現「女性化」特徵。口服避孕藥為處方藥,應由合格醫師診斷、評估症狀後開立處方,並確認是否有不適合使用該藥物的禁忌症,之後再經過藥師確認處方、調劑、覆核後,才能交給患者使用。而坊間也有在頭皮塗抹辣椒、純正麻油、肉桂粉、生薑、蜂蜜等生髮偏方,皆是沒有醫學根據的方法,還可能造成頭皮毛囊發炎。食藥署提醒,民眾若有落髮、掉髮困擾,建議先由專業醫師進行診斷,切勿聽信偏方謠言。有落髮問題應找專業醫師評估記者李樹人採訪嘉義基督教醫院皮膚科主任邱健群說道,落髮因素相當多,包含遺傳、衰老、局部皮膚、壓力過大等,一旦髮量變少,頭皮清晰可見,外表看來蒼老,比實際年齡大上許多。男性掉髮原因九成五是雄性禿,因為頭皮中含有大量二氫睪固酮(DHT),導致頭髮毛囊逐漸萎縮,影響頭髮正常生長周期,使頭髮總數往下掉。記者江慧珺採訪國泰醫院皮膚科植髮中心主任詹融怡表示,有落髮問題應先請專業皮膚科醫師評估,多攝取優質蛋白質,如魚、肉、蛋、奶、豆類及補血類蔬果,包括菠菜、地瓜葉、葡萄、櫻桃、蘋果,改善受損髮質。有落髮問題應找專業皮膚科醫師評估,亂用偏方恐造成頭皮反覆發炎,生髮不成,永遠頂上無毛。
-
2020-06-30 科別.皮膚
脖子小腫塊莫輕忽 小心癌上身
夏天陽光熾熱,不做好防曬,小心長出角化棘皮瘤,更可能演變成癌上身。今年73歲的林先生,約一個月前注意到頸部皮膚凸起了一個腫塊,雖然沒有壓痛感,但兩周內就快速長成兩倍大,約1.5公分大小,且周圍紅癢。就醫檢查發現竟然是惡性角化棘皮瘤,所幸切除乾淨後已經痊癒。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醫師黃季怡表示,角化棘皮瘤又稱皮脂軟疣或假癌性軟疣,是一種快速生長的腫瘤,為發生在毛囊角化上皮的增生性病變。角化棘皮瘤外觀是單一圓形的突起腫塊,中央有明顯凹陷,有些類似火山口的形狀;凹陷位置充滿角質鱗屑,外緣則平滑且充血泛紅的皮膚。雖然沒有壓痛感,但因為生長快速,短時間內變大,因此常伴隨搔癢不適。黃季怡說,角化棘皮瘤的發生原因可能是長期紫外線照射、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或毛囊細胞變異分化而來。尤其和紫外線照射有關,通常出現在皮膚曝曬陽光的部位,如臉、脖子、手臂,發生機率約千分之一。角化棘皮瘤好發於六十歲以上的男性,男女比約2比1,黃季怡表示,可能與男性長期曝曬且未做好防曬有關。而約8%的患者會反覆發生,1%的病患可能會走向惡性腫瘤。由於角化棘皮瘤的外觀和鱗狀上皮細胞癌、基底細胞癌、日光角化症以及脂漏性角化症很像,因此必須以病例切片來做鑑別診斷。治療方面,黃季怡表示,大部份良性的角化棘皮瘤在四到六個月內會自行萎縮並脫落,若是沒有自行脫落則會先以冷凍或電燒灼治療;反覆在同一位置發生或較大的腫塊,則建議以手術切除並做病理切片,過大的話則要做輔助性的放射線治療。黃季怡提醒,如果身上出現不明腫塊時應儘早就醫,尤其當腫塊在短時間內快速變大時要特別注意,但更重要的是,平時應養成防曬習慣,避免皮膚接觸過多紫外線,預防角化棘皮瘤的發生。
-
2020-06-25 科別.皮膚
什麼是身上長釘子?粉瘤與疔瘡都不要自己擠,以免細菌長驅直入
皮膚科門診,如果看到患者面帶愁容,走路姿勢有點奇怪,或是請患者坐下時猶豫再三、坐姿有點歪歪扭扭的,通常就是在大腿內側、屁股附近,長了壓了會痛的東西,因為很痛,讓人覺得芒刺在背,造成姿勢改變;有時候,老一輩的患者會直接用閩南語跟我說:「我長釘子了!」這當然不是真的身上長了釘子,而是這種痛感,就像一根釘子釘在皮膚上一樣難受,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不外乎兩種病因:粉瘤或是疔瘡。這兩種疾病,急性期治療方式大同小異,然而病程卻大相逕庭,一起來看看有甚麼不同吧!粉瘤是良性囊腫,容易復發粉瘤的正式名稱是表皮囊腫,英文名字叫Epidermal Cyst,名字中有個「瘤」字,就表示它是屬於增生性的疾病,大多數增生性的疾病,要根治都需要手術切除。我常常這樣跟患者解釋甚麼是粉瘤:我們把粉瘤想像成一顆水球,但是水球裡面裝的不是水,是白色的角質,這些角質,是水球的壁分泌出來的,角質分泌越來越多,水球就越來越脹大,所以原先在皮膚下面小小米粒大的東西,經年累月之後,就慢慢長大,長成一顆花生米大,甚至變成一顆乒乓球大小。 這顆水球埋在皮膚裡面,大多數的情況下,可以相安無事,然而一旦水球大到一定程度,就會容易受到擠壓而破裂,水球破裂之後,包在裡面的角質外漏,進而引發發炎反應,反應在臨床症狀上,外觀上看起來變的紅紅的、摸起來熱熱的,同時壓了會痛,或是不壓也會隱隱作痛。由於粉瘤是增生性的疾病,如果沒有移除它,它就一直都在,只要它還存在一天,就有發炎的可能,因此粉瘤發炎會常常在同一個部位反覆發生。疔瘡是毛囊感染,可以痊癒如果單一個毛囊受到感染,我們叫它毛囊炎(Folliculitis);如果是好幾個相鄰的毛囊都一起被感染,我們叫它疔瘡(Furuncle);如果這好幾個毛囊的感染已經擴及到鄰近的皮下組織,我們叫它癤或是癰(Carbuncle);如果感染深到皮下脂肪、大到一定的範圍,我們叫它蜂窩性組織炎(Cellulitis)。疔瘡的感染來源,最常源自於細菌,尤其以正常皮膚就會有的細菌,像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大宗,因此只要把細菌殺死了,疔瘡就可以痊癒,不會反覆發生。粉瘤、疔瘡千萬不要自己擠治療發炎的粉瘤,或是正在感染的疔瘡,通常以口服抗生素、消炎藥、外用抗生素為主,同時做好傷口照護,不論是粉瘤或是疔瘡,都可以在一周內得到大幅度的緩解。 然而,我常常遇到患者,在疾病初期一直想要把粉瘤或疔瘡的內容物擠出來,不管是用手指掐、還是特意去買偏方來「吊出」內容物,這其實都會讓發炎惡化,千萬不要這樣做! 粉瘤會發炎是因為水球壁破掉了讓內容物外漏,引起發炎反應,用力去擠只會讓內容物更往皮膚深層擴散,讓發炎反應更深、更廣、更惡化;疔瘡初期不一定會有膿產生,硬要擠,可能會把原本已經被白血球包圍好的細菌往外推擠,引發鄰近部位感染,也有可能因為擠壓的過程製造了新的傷口,讓皮膚門戶大開,細菌長驅直入。切開排膿須由專業的醫師執行針對發炎厲害、內容物已經液化成膿的粉瘤或疔瘡,直接切開病灶、排出這些膿液,確實是最快速有效的治療方法;然而,切開排膿的重點,不在排膿,在於切開,妥善消毒之後,在粉瘤或疔瘡上面切開一個乾淨的切口,切口的深度要夠,才能讓底下的膿液順利排出人體,不會擴散到旁邊,這才是有效的治療。因此切開排膿,請找皮膚科醫師或外科醫師,使用無菌器械、妥善消毒過後執行,合格醫師使用的刀片或針頭,是ㄧ次性使用過後就丟棄,並不會重複使用,所以請不要以為在家裡,用火烤一下縫衣針、或是美工刀,就可以有一樣的結果,消毒不當,往往會讓感染變得更複雜、更難治療。根治粉瘤的方法剛剛提到,粉瘤是增生性的囊腫,如果包住粉瘤的水球壁不清除,粉瘤就一直都在;通常一顆體積不大、完整包覆的粉瘤,不用積極處理,可以學著跟它和平相處;然而如果粉瘤的體積越來越大,或者長在容易摩擦、受壓迫的部位,像是大腿內側、腋下、背部、屁股這些地方,往往粉瘤就會反覆發炎,而影響到日常生活。 反覆發炎的粉瘤,我就會建議患者做手術切除,然而手術的時機很重要,正在發炎的粉瘤,不建議動刀,因為發炎時期正常組織與粉瘤組織夾雜在一起,不容易辨認清楚,不但動刀的範圍會變大、傷口容易出血、粉瘤更不容易拿乾淨,因此,醫師會等到粉瘤發炎好了、不會痛了,恢復成原來的大小,最好是摸的出明顯的邊界時,再行手術。還有一些要特別注意的情形發炎的粉瘤、疔瘡雖然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感染,然而不是所有會痛的都只是粉瘤或是疔瘡這麼單純,有ㄧ些特別容易復發、很難控制的發炎,要考慮其他潛在的原因,像是長在嘴周,要小心可能是牙周發炎後形成的膿瘍;長在肛門附近,要小心可能是肛門廔管的皮膚開口;長在腋下、腹股溝,要注意可能是化膿性汗腺炎的初期表現。皮膚突然出現會痛的病灶,屬於急性皮膚病,請儘快就醫,不要拖延,早期治療可以讓病程縮短,也可以降低永久性疤痕產生的機會。原文:
-
2020-06-24 養生.聰明飲食
吃完芒果用手抓臉 竟化膿紅疹起紅斑
炎炎夏日,正值芒果產季,新竹一對4歲與2歲的小兄弟因為愛吃芒果,近日兩人臉上竟冒出許多小紅痘,且範圍與數量越來越多,經新竹馬偕皮膚科醫師李幼華檢查,發現哥哥臉上是一點一點的紅斑,弟弟則是化膿紅疹,診斷兩人的症狀為「接觸性的過敏反應」與「毛囊炎」。李幼華指出,芒果屬漆樹類,其樹枝汁液和芒果皮上有種叫做「漆酚」的物質,會讓接觸到的人在幾小時後,臉或嘴周接觸部位出現發癢的紅疹或水泡,這是「接觸性的過敏反應」,民間常說芒果有毒,其實應該稱作過敏,哥哥臉上的紅斑就是這種過敏反應。弟弟臉上則是「毛囊炎」,可能是吃完芒果臉部皮膚癢,用不乾淨的手抓臉,而導致「次發性毛囊炎」。替哥哥開立抗過敏的藥物、弟弟則使用抗生素藥膏治療,一周後臉上恢復原本光滑細緻。李幼華提醒,芒果含有維生素C、β胡蘿蔔素與礦物質,還有很強的抗氧化力,糖尿病、心臟病和腎臟病患者,可能會受到芒果的含糖量和鉀離子影響健康,建議食用前一定先諮詢醫師及營養師。另外,有人吃完芒果會全身性過敏,類似蕁麻疹全身都起紅疹的反應,這與體質有關,需要口服藥物治療,這類病患必須禁止食用芒果。芒果也有大量的水分和膳食纖維,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建議食用芒果前將表皮清洗乾淨並把果皮剝除後再吃,還有切剝芒果可戴上手套,都能降低過敏發生。
-
2020-06-08 科別.皮膚
拔毛、剔毛哪個好?皮膚科醫師提醒除毛必知4常識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大部分女性都會想辦法去除腋毛或手腳毛,拔毛、剔毛或使用除毛膏是比較常見的手段,但如果拔毛或剔毛器具沒有清潔好,加上毛囊因拉扯出現傷口,就很有可能導致發炎;假使習慣用除毛膏,也有可能出現過敏症狀。皮膚科醫生建議,除毛前不論皮膚與器具都要清潔好,發現除毛膏塗抹時有異狀,就要立即停用。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許仲瑤表示,拔毛與剔毛是比較常見的方式,但都有可能導致毛囊傷害,拔毛由於拉扯毛囊容易有傷口,如果器具、皮膚、雙手,只要有地方沒有清洗乾淨,就有可能讓細菌入侵導致發炎;剔毛也類似,除了也會容易拉扯毛囊外,比較脆弱的皮膚容易在刀片摩擦下變薄,可能容易產生傷害。許仲瑤也說,當細菌入侵毛囊導致發炎,皮膚會出現類似青春痘的紅腫塊,趕快就醫應該可以消除,然而特別要注意,毛囊發炎或皮膚有傷口,有可能引起黑色素沉澱與聚集,傷口部位有可能看起來比較暗沉,雖然隨著時間,黑色素會慢慢消散,大多不會是長期性的黑色素累積,但是不論用拔毛夾或剔毛刀,都應該要特別小心清潔。另一方面許仲瑤補充,比較大面積的除毛,有些民眾會用除毛膏,例如腿部或手臂。除毛膏屬於微酸物質,可以分解毛髮蛋白質,讓體毛可以脫離,一段時間後體毛才會長出來。然而要特別注意的是,化學物質接觸皮膚,有可能導致過敏,擦除毛膏最好先小範圍測試一下會不會過敏,如果皮膚出現異狀就不要大範圍使用。衛福部食藥署在《藥物食品安全周報》中,邀請皮膚科診所院長趙昭明,同樣也談到除毛相關話題,趙昭明表示,毛髮多寡常會影響自信心,男性最在乎落腮鬍,女生則關心腋下、上臂毛、下腿毛,以及私密處比基尼線的體毛,擔心「雜草叢生」不好看,希望除之而後快。至於除毛時應該注意的事項有哪些?以下提供民眾參考:1.除毛前後都要注意清潔,可用酒精稍微擦拭,若用拔或刮的方式除毛,動作務必要輕,減少毛囊拉扯,除毛後再抹乳液加強保溼。2.如果皮膚有溼疹、發炎、感染及傷口等問題,建議不要使用除毛膏。3.除毛後要用冷水清潔,除毛後有時會有暫時的紅腫及輕微刺痛,大約半天時間就會消退,並可使用冰敷或外用消炎藥膏塗抹,直至紅腫消退。4.臉部比較不建議使用,而私密處的肌膚,比身體其他部位的肌膚都還要脆弱敏感,所以選購時一定要特別注意成分的安全性。頻繁使用或敏感皮膚會造成紅腫過敏,甚至發生皮疹,敏感體質者最好每次使用間隔1個月。趙昭明提醒,除毛後皮膚會產生色素疤痕沉澱,是使用除毛膏最常見的後遺症,要好幾個月色素才會淡化。除毛時有可能造成過敏、感染、傷口紅腫、毛囊角化粗糙、毛囊發炎、毛髮內嵌、發炎性色素沉澱,更嚴重時還會傷害皮膚造成灼傷及水泡形成。趙昭明進一步解釋,這是因除毛膏成份中,常常也含有角質溶解酵素成份,容易刺激皮膚造成接觸性皮膚炎,建議使用前應先抹在手臂內側肌膚測試,看看自己是否會對該產品產生過敏。(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被叮成紅豆冰!  最有效的防蚊秘訣大公開 雷射除毛不擔心再長? 醫點名6種人不適做 全台進入梅雨季 高溫潮溼適合黴菌孳生香港腳來報到 孩童單側視力不佳即為弱視 常見的類型有這3種
-
2020-06-06 科別.一般外科
坐立難安、屁腫流膿…竟是這個疾病作祟!
18歲的李同學,一年前從台北騎機車到宜蘭遊玩後,疑似因騎車時間過長,尾椎處感到異常疼痛,尾椎部位的皮膚傷口出現紅、腫、流膿等症狀,讓他無法久坐,但遍訪醫療院所卻遲遲找不出病因,令他相當苦惱。李同學起初至大腸直腸外科看診,以為是肛門廔管,但始終未癒,之後陸續看了骨科、神經外科、皮膚科等,都無法確診並根治症狀。直至整形外科才確診為罕見疾病「潛毛症」,經手術切除患部後,終於不再坐立難安。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鄭旭棠表示,潛毛症又稱藏毛竇,是罕見的皮膚上含有毛髮的竇道。最常見於骶尾部、臀裂上方二分之一的皮下感染,通常很難自癒。常被誤診為肛門廔管、局部蜂窩性組織炎感染或皮膚膿瘍。他指出,潛毛症為後天性罕見疾病,常見於男性、體毛旺盛、肥胖者、常坐著工作等。通常於青春期後發病,17歲以下少見,19歲以後者漸增,25歲以後達到高峰,40歲之後就幾乎很罕見。主要是骶尾部臀裂上方受到重力拉扯,皮膚牽扯毛囊底部最脆弱之處,使毛囊破裂造成急慢性膿腫反覆發作,或產生反覆溢出分泌物的竇道,同時伴有與周圍皮膚不相連的毛髮從竇口中生長。若無感染常無症狀,只覺骶尾部凸起,有時感覺疼痛和腫脹。鄭旭棠說,治療上,在急性感染出現膿瘍時,需進行膿腫切開引流,並處理感染問題;若已進入疾病慢性期,則建議進行完整的手術切除,盡量將腔內的肉芽組織和毛髮徹底清除,爭取治癒的機會。在切除同時,也需進行皮瓣轉移手術,覆蓋竇道切除後的裸露區域。此術式優點為病變組織切除範圍最大,透過轉移皮瓣縫合傷口,傷口縫合時張力較小,癒合機率高。
-
2020-06-06 新聞.健康知識+
6縣市高溫特報!水分補充不足很危險,當心這7種熱出來的病
全球暖化、溫室效應下,台灣夏季氣溫屢屢創下新高,豔陽與酷暑熱得讓人受不了,每到夏天,總有許多因高溫造成的健康問題頻頻發生,甚至是熱出人命的新聞事件。台北慈濟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陳正裕指出,以下幾種都是熱出來的疾病,很多都與水分補充不足相關,民眾應該特別留意,尤其是本身或家中患有慢性疾病者,更要注意病情的變化,一旦身體出現不適的情形,最好盡快就醫回診檢查,可別輕忽高溫對身體的傷害。疾病1:心臟病心臟病容易在極端環境中發作,氣溫太熱、太冷,都會影響心臟功能。國外研究發現,炎熱高溫下,體溫每上升1°C,心跳每分鐘會快10下,容易血壓升高,增加心臟負荷量。而心跳過快可能造成胸悶、胸痛、心悸、心律不整、頭暈、頭痛,以及心臟功能受損、心臟衰竭,甚至心臟病猝死。另外,天氣熱也會造成身心壓力過大,對於血管調節功能較差的心血管疾病族群,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腎臟病患者及年長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及狹窄的問題,都容易誘發心臟病發作。因此,一旦出現虛弱、心跳快、呼吸急促等不適症狀,最好趕快就醫。疾病2:腦中風腦中風不只好發在冬季。國內研究發現,在相對極端的高溫下,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也會呈現上升。在氣溫炎熱的環境下,流汗過多加上水分攝取不足,影響新陳代謝及血液循環,使得血氧容量不足、血液變得濃稠,容易誘發腦血管堵塞,導致缺血性腦中風。罹患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患者,因為天氣悶熱影響身心狀態,容易造成血壓升高,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尤其中老年人對溫度感控能力退化,對高溫環境適應不良,建議適時補充白開水,避免血液循環不順暢。疾病3:泌尿道問題炎炎夏日正是泌尿道結石、泌尿道感染的好發季節。根據統計,夏季泌尿道結石發作的病患,是冬季的3至5倍之多,包括:尿道、膀胱、輸尿管、腎臟,都可能發生結石。水分攝取量不足是泌尿道結石的主因,由於夏天氣溫高、流汗多,造成身體水分下降,導致排尿量減少,當尿液滯留及過度飽和,就會產生結晶沈澱而形成結石。尤其是活動量大的室外工作者,更要注意水分的補充,尿液顏色呈現黃色、深色,就代表水分攝取不足,建議一天至少喝水1500~2000c.c.,且排尿次數約8~12次,可將微小的結石自然排出。另外,飲料也應適可而止,例如:含有磷酸鹽、咖啡因,或是草酸等成分,都容易促進尿液中的鈣質排出,增加形成結石的機會。疾病4:皮膚疾病夏季高溫多雨、悶熱潮濕,皮膚受到陽光曝曬、高溫及汗水等刺激,許多皮膚疾病也容易好發,例如:汗疹、濕疹、毛囊炎、異位性皮膚炎、光敏性皮膚炎,以香港腳、股癬、灰指甲等皮膚黴菌感染疾病。汗疹就是俗稱「厞子」,發生的主因就是汗流過多,引起汗腺阻塞,常見於軀幹、頸部、肘窩、鼠蹊部等部位,出現一點一點的紅疹,甚至是膿皰,通常會伴隨搔癢及刺痛感。另外,高溫潮濕的環境利於黴菌生長,好發容易悶熱的部位,如胯下、鼠蹊部、足部、腋下、乳下,以及其他皮膚皺摺,例如:香港腳、股癬、灰指甲,都是常見的皮膚黴菌感染疾病。疾病5:急性腸胃炎夏天是急性腸胃炎的高峰期。夏天悶熱沒有胃口,民眾喜歡吃生菜、生魚片等生冷食物,若是沒有經過妥善的處理及保存,很容易吃下帶有細菌、病毒、寄生蟲的不潔食物,造成急性腸胃炎。另外,細菌喜歡在溫熱潮濕的環境中滋生,高溫容易導致食物保鮮不易、導致腐敗,常見的病原菌有沙門氏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導致食物中毒,引發急性腸胃炎,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瀉、腹痛、噁心嘔吐、血便等腸胃道問題,每天可能水瀉數次至數十次不等,讓人非常不舒服。疾病6:登革熱台灣地處亞熱帶,夏季氣候溫暖潮濕,病媒蚊特別容易孳生,每年一到夏日,新聞版面上,總會出現登革熱疫情爆發的消息。登革熱是由埃及斑蚊、白線斑蚊所傳播的疾病,被帶有病毒的病媒蚊叮咬後,就可能會感染,常見症狀包括:高燒、頭痛、後眼窩痛、四肢肌肉酸痛、骨關節痛、噁心、嘔吐、畏光、不明紅疹或出血。大部分感染登革熱病毒,症狀有如感冒一般,極少數人可能會引發嚴重的症狀,出現登革出血熱及登革休克症候群,甚至導致登革熱重症或死亡。目前沒有疫苗可以預防,最有效的防治方式,就是徹底清除病媒蚊孳生源,尤其在梅雨過後,清除居家環境的積水容器,到野外山區記得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在身體裸露部位塗抹防蚊藥劑,避免蚊蟲叮咬。疾病7:熱傷害高溫環境加上陽光曝曬,容易使身體流汗過多,同時大量喪失水分及鹽分,造成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就會引發熱傷害。最常見的是熱衰竭,患者會感覺非常口渴,出現臉色蒼白、頭痛、疲倦、肌肉無力、噁心、嘔吐等症狀,有時還會合併四肢痙攣的症狀現象,也就是所謂的「熱痙攣」,通常體溫不會超過40°C,只要盡快補充水分及鹽分,身體不會有大礙。最常聽到的熱中暑,則是屬於致命性急症,其實並不常見。患者會感覺非常燥熱、心跳過快、呼吸急促、血壓下降,且皮膚乾冷、無法流汗,中心體溫可能超過41°C以上,導致中樞神經系統散熱調節機制失效,出現神智錯亂、抽筋、癲癇、昏迷,嚴重的話,甚至會引發多重器官衰竭,若未及時送醫接受適當處置,死亡率高達80%。延伸閱讀: 16招杜絕熱浪威脅 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 三小時內搶救熱傷害患者性命 
-
2020-06-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長久待在家會削弱免疫力?醫師給答案
新冠疫情期間長久待在家裡,許多人擔心免疫力會不會變弱?專家說安啦!困在家裡不會減低你的免疫力而使你更易受到病毒感染。在凡事都令人戒慎恐懼的避疫期間,家庭醫師卜燕(Natasha Bhuyan)的說法應該讓你放心:「沒有證據顯示,長期待在家裡會讓你的免疫力變弱。我們的免疫力是經年累月,由好幾個因素組成的,再說待在家裡也會接觸到屋內不同的病原體。」總之,沒和外人互動,不會減弱你的抗病能力。話雖這麼說,有幾點還是要注意。首先,太陽曬得不夠,不是保持免疫力的好方法,因為人體本來就需要陽光提供維生素D,才能正常運作。因此,散散步、騎腳踏車、到公園去,記得保持六呎社交距離,曬曬太陽,不失為吸收維他命D的好方法。如果你家庭院、陽台、頂樓夠大,那更應善加運用。2010年國家醫學圖書館期刊曾刊載研究報告說,每周曬幾次太陽,每次10到30分鐘就能吸收「保持健康」所需的維生素D了。其次,舉家避疫本身不是問題,擔心如何度過疫情,自找的心理壓力才是問題。心理學家希斯曼(Jared Heathman)說,壓力會讓血液裡面的腎上腺皮質醇(cortisol)量上升,降低我們的免疫力。皮質醇荷爾蒙不平衡,會讓血糖上升,打亂免疫系統,病毒入侵時,免疫反應就會慢下來。免疫系統應戰能力遲緩,對身體的不良效應百端,例如,佛羅里達州頭髮與頭皮雷射治療診所的主任山提諾(John Santino)指出,過去幾周,就有不少病患說他們頭髮掉得厲害。毛囊受損,出現假性斑禿(alopecia areata),可能就是過度緊張與壓力造成的。如何平衡心緒呢?卜燕建議正常起居、多吃新鮮食物、經常運動、每晚睡足8小時。寫日記、打坐也無妨,曬曬太陽更好!
-
2020-06-02 科別.耳鼻喉
國中女說話像含滷蛋 舌下粉瘤作怪
嘉義縣國中女學生小芳(化名)因舌頭下方腫脹、舌頭無法伸出,說話像含一顆滷蛋,在嘉義長庚醫院耳鼻喉科就診,經檢查發現,她的舌頭下方長了一顆約6公分大的「上皮樣囊腫」,經開刀取出後,舌頭恢復正常,過了半年沒再復發。嘉義長庚耳鼻喉科主任徐正明表示,常見口腔底部囊腫有2種,此案屬上皮樣囊腫,穿刺抽吸物為豆沙狀,又俗稱粉瘤,顯微鏡下可見脫落上皮細胞、毛囊和皮脂腺等,好發於口底、頦下、耳下等部位,多見於兒童及青年,發生率每萬人不到1人,小芳的粉瘤可以長到這麼大非常少見。另一種口腔底部囊腫則為蛤蟆腫,主要由舌下腺,少數是頷下腺引起,病人舌頭下方口底處會出現柔軟及微藍色半透明腫塊,就像青蛙鳴囊的鼓起,在飯後會因為唾液分泌而更加清楚,而後逐漸消退,發生率為每萬人中只有2人,常見於年輕族群。徐正明說,口腔底部囊腫病人都會因口腔底部的囊腫體積變大,使舌部抬高,進而影響言語及吞嚥功能。目前手術治療方式可從口腔或是頸部進入開刀,但囊腫愈大愈難處理,且口腔的腫塊也有可能是口腔癌或是唾液腺癌,建議民眾若有類似情況,應盡速就醫,避免耽誤病情。
-
2020-06-01 科別.耳鼻喉
舌頭腫脹說話含滷蛋 女國中生得粉瘤就醫
嘉義縣國中女學生小芳(化名)因舌頭下方腫脹、舌頭無法伸出,說話像含一顆滷蛋,在家人陪伴下日前到嘉義長庚醫院耳鼻喉科就診,經耳鼻喉科主任徐正明檢查,發現是她舌頭下方長了一顆約6公分大的「上皮樣囊腫」,經開刀取出後,舌頭恢復正常,過半年也沒再復發。徐正明表示,常見口腔底部囊腫有2種,此案屬上皮樣囊腫,穿刺抽吸物為豆沙狀,又俗稱粉瘤,顯微鏡下可見脫落上皮細胞、毛囊和皮脂腺等,好發於口底、頦下、耳下等部位,多見於兒童及青年,發生率每萬人不到1人,小芳的粉瘤可以長到這麼大非常少見。另一種口腔底部囊腫則為蛤蟆腫,主要由舌下腺、少數是頷下腺引起,病人舌頭下方口底處會出現柔軟及微藍色半透明腫塊,就像青蛙鳴囊的鼓起,在飯後會因為唾液分泌而更加清楚,而後逐漸消退,發生率為每萬人中只有2人,常見於年輕族群。徐正明說,口腔底部囊腫病人都會因口腔底部的囊腫體積變大,使舌部抬高,進而影響言語及吞嚥功能,目前手術治療方式可從口腔或是頸部進入開刀,但囊腫越大越難處理,且口腔的腫塊也有可能是口腔癌或是唾液腺癌,建議民眾若有類似情況,應盡速就醫,避免耽誤病情。
-
2020-05-28 該看哪科.皮膚
頭髮愈洗愈稀疏?專家教你選洗髮產品4眉角
禿髮問題困擾著不少男性,但女性千萬也別大意!新時代的女性往往必須同時兼顧家庭與事業,導致壓力與日俱增,尤其是本來就有生理痛、頭痛、產後掉髮問題及體質虛冷者,掉髮風險也隨之提升,女性禿頭的年齡層更有逐漸下滑的趨勢。中醫師陳瑞聲指出,女性掉髮原因多,透過中藥調整體質,可確保日後新生髮根堅韌有彈性,根絕掉髮問題。陳瑞聲表示,男女性常見的掉髮類型包括鬼剃頭、圓形禿、脂漏性(細菌感染)掉髮、雄性禿,其實根本原因皆出自頭皮膚是否健康。掉髮症狀也各有不同,鬼剃頭及圓形禿等掉髮方式,速度很快且量多,嚴重者甚至整個頭髮掉光,連眉毛、腋毛、陰毛也掉,主要原因與壓力、身體免疫力、藥物、過度染燙髮導致頭皮受傷變得鬆弛有關。 中醫認為鬼剃頭、圓形禿掉髮是由於氣虛、身體血液循環不佳,血液中的含氧量不足,以致難以供應營養到頭皮膚血管神經,造成頭皮鬆軟凹陷夾不住頭髮,但所幸毛母細胞並沒有受損,仍有挽救機會。陳瑞聲中醫師臨床上針對氣虛體寒的掉髮患者,使用人參、黃耆等藥材補氣,併用當歸、鹿茸等溫補藥材促進血液運行,讓皮膚微血管及神經獲得充足養分,能改善體質、增強免疫能力,有助恢復全身皮膚彈性。只要頭皮鬆軟問題改善,頭髮就會再長出來,且健康不易掉落。 另一種掉髮的類型為脂漏性掉髮,主要是頭髮被細菌塵螨感染,使頭皮變得容易出油、發癢,引起毛囊發炎腫脹束住頭髮,新生的頭髮就會越長越細,最後變成禿頭。 針對脂漏性掉髮治療,中醫採用植物性清潔酵素配合洗髮精,清除細菌及塵螨,分解油脂,再以內服中藥強心補腎,達到放鬆頭皮、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如此一來,暗藏在毛囊內的油脂才能隨著頭髮生長慢慢排出,當毛囊內油脂清除乾淨,自然能長出健康粗黑的頭髮。 陳瑞聲中醫師提醒,想要維持髮量濃密,保養頭髮的應該從小就開始,宜選擇具備天然溫和、能防止塵螨細菌感染效果的洗髮精保護頭皮,且最好不要添加防腐劑或增稠劑為佳,否則易導致毛囊受損,增加掉髮風險。(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頭髮掉不停、愈來愈稀疏? 你可能是這些營養不夠了 家裡地板頭髮掃不完? 3指標判斷是不是快禿頭了
-
2020-05-17 科別.皮膚
這幾個錯誤的臉部保養方法 竟是青春痘的元兇!
年輕女生,追求臉部皮膚清新、潔淨是最高目標,但往往希望與結果是相反的。原因為何?絕大部分是臉部皮膚保養的觀念出了大問題。為何會有青春痘?青春痘發生的原因,主要由於體質變的燥熱化、油脂分泌過度,及臉部皮膚表皮的角質層脫落不全造成毛孔閉鎖,二者缺一不可。 體質燥熱一定就長青春痘嗎?體質燥熱化不一定長青春痘,但可能出現口乾舌燥、便秘、痔瘡、流鼻血、多眼屎、失眠的症狀。體質燥熱的原因不外,賀爾蒙的改變,如青春期、月經期、懷孕期的影響;生活上常失眠熬夜;飲食上肉類、油炸類、辛辣、咖哩攝食過多。當然調理體內之賀爾蒙要使用藥物治療,保持生活正常不熬夜及多吃蔬果。但若兼有皮膚角質阻塞毛孔才會長出青春痘。 如何改善毛孔阻塞?皮膚角質阻塞毛孔,多由於臉部皮膚真皮層中毛囊之皮脂腺分泌油脂過多,日常臉部皮膚未完全洗淨或清潔不夠,或者過度曝曬陽光也會引起皮膚之發炎。改善之道,每1-2週使用臉部去角質膏清潔,並每日2-3次使用去油性洗面皂洗臉,並避免曝曬太陽,以免皮膚發炎。 常洗臉皮膚緊繃是正常嗎?患有青春痘者應一日多次洗臉或使用去油性濕紙巾,去除臉上的油脂,洗完後臉皮略為繃緊是正常現象,一段時間皮膚會再分泌油脂保護皮膚。 常塗抹隔離乳、防曬乳是否正確?東方人總有一觀念「一白遮三醜」,為了保持臉部白皙,道聽途說,總愛在臉上抹上所謂之隔離霜及防曬乳,以保美白。常見青春痘者臉部皮膚總是出油較多,再抹上隔離霜,說是為了隔阻髒污的空氣,反而阻隔皮膚油脂的正常分泌,也就是把油脂反而隔離堆積在內,不得滲出;塗防曬乳也就是在皮膚上塗了一層完全阻隔光線之保養品,也使得油脂正常排泄,出現了困難,青春痘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不洗臉就不長痘是真的嗎?常有一迷思流行於痘友當中,「出油的臉部皮膚,不能洗淨,越洗越出油」。臉部皮膚分泌油脂的目的,在於保持臉部表皮最外層的角質層,有適當的潑水防水及阻隔作用。因表皮不會分泌油脂,來源靠真皮層毛囊之皮脂腺,若油脂分泌太少則皮膚乾燥,油脂分泌太多則皮膚油膩。除非強烈刺激如化學性強力洗淨,造成皮膚損傷,才可能增加分泌油脂以保護。臉部分泌油脂是一種生理上的常態及防護作用。所以洗淨油脂保持毛孔的通暢,才是保養皮膚的最高原則。 保濕真的能改善臉部油水平衡嗎?常碰到全臉青春痘或臉皮嚴重出油的人,還大談如何保濕。甚至有一言論:「因皮膚有二層,外油內乾故仍須保濕,若不保溼則油水不平衡」完全錯誤。到底為什麼要保濕?保濕是每個人需要的嗎?皮膚表皮的最外層為角質層,由皮膚新陳代謝及枯掉的表皮細胞膜疊堆而成。健康的皮膚,角質層也會少量蒸發或吸收水份,注意妝扮的女生為了讓皮膚更平整細緻,也讓化妝品更好吸收,會採用去角質的手段,磨掉最外層的枯掉之細胞膜,但會造成表皮水分蒸發過快之副作用使皮膚易乾燥脫皮。這時使用保濕化妝品,剛好可以發揮效用。人們最早使用油脂類產品,以前100年開始前使用由油與水乳化之霜類化妝品,由於生物科技進步,現多使用水溶性之玻尿酸成份來保濕較舒適。 勿信銷售員話術青春痘皮膚油膩者就不會有皮膚乾燥之問題,不明究理跟著流行,或銷售人員之鼓吹。擅用保濕化妝品會造成皮膚毛孔阻塞並影響水分正常散發,會使青春痘惡化。 本文由中醫師陳潮宗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飽受痘痘肌困擾? 皮膚科醫師傳授三招讓青春痘隱形 反潮時刻 吹出5大皮膚問題   
-
2020-05-15 該看哪科.皮膚
專業觀點/視個人髮質 用對洗髮精
頭皮如何正確保養,才不會發癢?選用適合的洗髮精及正確的洗頭方法相當重要。洗髮精除了洗頭髮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將頭皮洗乾淨。有了健康的頭皮,才會有健康的頭髮,也就不會發生頭皮癢困擾。用對洗髮精洗頭很重要。應選擇適合自己的洗髮精,但必須視個人的頭髮及頭皮狀況而定。有人屬於乾性,那就不宜選擇洗淨力太強的洗髮精,避免頭皮洗得太乾淨而發癢,甚至掉頭皮屑;如果頭髮及頭皮是屬於比較油性的,若用太滋潤的洗髮乳,就容易頭皮阻塞,引發毛囊炎。洗頭髮的水溫最好維持在40至42℃,不宜太冷、也不宜太熱。如果洗頭用太熱的水,容易把頭皮上的油脂洗得太乾淨,頭皮反而易發癢及掉屑,如果用太冷的水洗頭,頭部血管容易收縮,容易引發頭痛不舒服。正確洗頭的方法,首先將頭用水潤濕,將洗髮精倒適量在手心上,之後將洗髮精在頭髮上抹勻,接著用指腹按摩頭皮1至2分鐘,之後再用清水沖掉,記得一定要沖乾淨,不要讓洗髮精在頭髮及頭皮上殘留。至於雞蛋洗頭,則因蛋汁易有細菌汙染,並不建議使用。此外,想要有健康的頭皮,在平常飲食、生活作息上也要特別注意,要少吃辛辣食物,睡眠要充足,尤其在溫差大的時節裡,更要小心呵護清潔保養。染燙髮的確容易傷頭皮,易引起接觸性皮膚炎,建議染髮至少間隔三個月以上才能再染髮,燙髮則是一年兩次。(諮詢╱皮膚科醫師趙昭明)
-
2020-05-15 該看哪科.皮膚
頭皮癢用雞蛋洗頭會比較好嗎?權威皮膚科醫師這樣說
頭皮癢、頭皮長紅疹,用雞蛋洗髮會比較好嗎?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指出,選用適合的洗髮精及正確洗髮相當重要。洗髮精除了洗頭髮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將頭皮洗乾淨。有了健康的頭皮,才會有健康的頭髮,也就不會發生頭皮癢困擾。至於用雞蛋洗髮,蛋汁可能有細菌汙問題,並不建議使用。趙昭明指出,用對洗髮精洗頭很重要,應選擇適合自己的洗髮精,但必須視個人的頭髮及頭皮狀況而定。有人屬於乾性,那就不宜選擇洗淨力太強的洗髮精,避免頭皮洗得太乾淨而發癢,甚至掉頭皮屑;如果頭髮及頭皮是屬於比較油性的,若用太滋潤的洗髮乳,就容易頭皮阻塞,引發毛囊炎。洗頭髮的水溫最好維持在40至42℃,不宜太冷、也不宜太熱。如果洗頭用太熱的水,容易把頭皮上的油脂洗得太乾淨,頭皮反而易發癢及掉屑,如果用太冷的水洗頭,頭部血管容易收縮,容易引發頭痛不舒服。正確洗頭的方法,首先將頭用水潤濕,將洗髮精倒適量在手心上,之後將洗髮精在頭髮上抹勻,接著用指腹按摩頭皮1至2分鐘,之後再用清水沖掉,記得一定要沖乾淨,不要讓洗髮精在頭髮及頭皮上殘留。此外,想要有健康的頭皮,在平常飲食、生活作息上也要特別注意,要少吃辛辣食物,睡眠要充足,尤其在溫差大的時節裡,更要小心呵護清潔保養。染燙髮的確容易傷頭皮,易引起接觸性皮膚炎,建議染髮至少間隔三個月以上才能再染髮,燙髮則是一年兩次。
-
2020-05-09 科別.皮膚
戴口罩狂冒痘要多洗臉? 皮膚科醫師給3建議
新冠肺炎持續發威,路上幾乎人人一「罩」,長時間配戴口罩,加上最近季節轉換,天氣炎熱,導致臉部痘痘滋生!你是否也因防疫戴口罩的關係,感到先前較為轉好的痘痘與膚況,在長時間戴口罩後變得困難控制? 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吳明穎表示,長痘痘主要有四個原因,分別為表皮代謝異常、皮脂分泌旺盛、痤瘡桿菌感染及賀爾蒙的影響,現代人生活作息與飲食不正常本就容易引發痘痘,而最近正值季節轉換期,膚況更是不穩,再加上防疫期間長時間戴著口罩,口罩與肌膚表面產生摩擦造成表皮屏障受損,使表皮代謝異常的情況惡化;口罩下的悶熱也容易使皮脂的分泌更為旺盛,進而導致毛囊及皮脂腺阻塞,產生粉刺或是發炎性的痘痘,嚴重可引起次發性細菌感染。 由於痘痘問題對患者在自信及自我形象上有很大的影響,在合適的情況下,吳明穎指出,可考慮使用水楊酸痘痘貼保護痘痘並修飾患者外觀。痘痘貼類似人工皮,可吸附組織液幫助傷口癒合、隔絕外界髒污,以及口罩摩擦帶來的表皮傷害,但別忘記操作時要注意保持傷口及貼面的乾淨,避免次發性細菌感;另外,部分痘痘貼含有藥用成分如水楊酸,有助於角質的調理,因水楊酸成分的親脂性,容易停留在皮膚表層,可促進角質及表皮細胞代謝,因而改善毛孔粉刺,達到抗痘效果。 治療痘痘的方式有許多種,需依據每個人自身的情況對症下藥,從根本改善痘痘問題,維持健康的角質層及皮脂膜,及早控制別讓痘痘嚴重發炎。吳明穎說,痘痘肌患者的皮膚相對脆弱,過度清潔會讓表皮更受損,因此建議選擇溫和不刺激的洗面乳,洗臉的次數一天也以不超過兩次為佳。在粉刺與輕微紅腫的痘痘階段,保養品可選用較清爽且對皮膚負擔較少的凝膠或凝乳類產品,提供肌膚保濕也避開過多的油脂成份;另外,也可選擇含水楊酸的藥用成分,溫和抑制痘痘生成,但若有膿皰型或是囊腫型痘痘的產生,建議尋求專業醫師協助,避免產生嚴重色素沉澱及痘疤,萬萬不可輕忽。 要維持淨透好膚質,吳明穎建議,除了適度拿下口罩讓肌膚休息,平時也應注意臉部保養與清潔,選擇適合自己、成分有效不刺激的保養用品,溫和調理肌膚,避免肌膚額外負擔,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千萬不要自己擠痘痘,因痘痘發炎會帶來色素沉澱及永久痘疤的問題,除了外觀不易復原,後續治療更耗費心神。 而在購買添加水楊酸的含藥化妝品時則要多加留意,產品是否有符合衛生福利部規定,水楊酸濃度於2%以下,且標示警示用語;因水楊酸有刺激性且代謝角質,在使用後也要記得加強防曬,若出現明顯紅、腫、痛的情形,則需要暫停使用產品,並諮詢醫師尋求專業協助。 延伸閱讀: 錯誤洗臉方式讓臉老更快! 你都用手還是毛巾? 比油炸物殺傷力更大! 吃這些食物都是長痘痘元兇?
-
2020-04-24 科別.皮膚
洗髮精含矽靈害禿頭? 其實是你洗髮時犯了4個錯誤
你一定聽過「矽靈洗不掉,會影響毛髮吸收養分」、「矽靈會阻塞毛囊,導致禿頭」,等網路謠言,進而在選用洗髮精時,不免會有疑慮甚至迷思,對此,皮膚科醫師強調,矽靈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不適合!因頭皮問題就診的患者中,郭玉玲說,除了本身體質造成的脂漏性皮膚炎外,大多數都是油脂分泌旺盛,或頭皮悶熱流汗合併抵抗力下降而發炎,還有用了不合適的染、燙髮藥劑,引起頭皮嚴重過敏,幾乎沒有人是用了含矽靈的洗髮精,因而阻塞毛囊或傷害頭皮而就醫。 郭玉玲指出,容易誤闖的4大洗髮地雷區: 1、洗、護髮雙效洗髮精很方便,一罐就能解決? 由於洗、護雙效洗髮精含有滋潤成分,若油性頭皮者使用雙效洗髮精,頭皮油脂恐會更多,進而提高毛囊阻塞機率。頭皮每天都會分泌油垢,在洗髮的過程中,清潔頭皮才是重點,為確保頭皮徹底洗淨,最好先用不含滋潤成分的洗髮精洗淨頭皮,再依髮質乾燥程度,判斷自己是否需要使用護髮產品,若使用護髮產品時,也只需塗抹於髮尾處即可。 2、一罐洗髮精,就能滿足全家人的需求? 每個人的頭皮、髮質都不同,適合的洗髮精也不一樣,如:含矽靈的洗髮精不適合油性頭皮者,但對於頭皮極為乾燥者,以及乾性頭皮且頭髮剛剛燙、染過的人,就很適合;此外,還要觀察是否會因冬季乾燥、頭皮容易乾癢或是夏天炎熱,頭皮容易冒汗出油等不同情況,適時改用不同滋潤度和去油度的洗髮精。 3、洗髮次數越多、掉髮量越多,1天只能洗1次? 每天的洗髮次數因人而異,尤其在激烈運動滿身大汗後,和青春期油脂分泌旺盛時,都可以增加洗髮次數且以洗淨頭皮為主,但多次洗髮時,應選用較溫和的洗髮精,或者冬季寒流來襲時,不少人喜用熱水洗頭,因熱水去油力強,此時也應選擇溫和性的洗髮精。 如果覺得頭皮出油量大頭髮很髒時,可清洗2次,徹底清除頭皮上的油垢;但切記,洗髮精停留時間約2~3分即可,且需用指腹搓洗頭皮而非指甲,以避免傷害頭皮;一旦頭皮有傷口,一定要使用成分單純且溫和的洗髮精,降低對頭皮造成刺激或過敏反應。 4、只要不含矽靈的洗髮精就很安全? 矽靈只是附著在頭髮上形成保護薄膜,讓頭髮變得柔順,市售護髮產品大多都會添加矽靈,很多臉部保養品也含有矽靈,藉此鎖水保濕並保護肌膚,因此可以安心使用含有矽靈的洗、護髮產品。延伸閱讀: 絕大多數洗頭都洗錯了! 這些動作都是頭皮殺手 頭髮掉不停、愈來愈稀疏? 你可能是這些營養不夠了
-
2020-04-20 科別.皮膚
青春期戰痘 做好預防用對藥
邁入青春期的莘莘學子們,除了學校課業壓力,也開始注意外表,希望給人賞心悅目的印象。此時期外表上可能讓人煩惱的是「痘痘」,痘痘造成疼痛、紅腫,由於青春痘是多種因素導致的疾病,若需要以藥物治療,醫師會依發炎紅腫、分布面積、膿皰多寡等,以及病灶種類來選擇藥物。青春痘又稱痤瘡,是青少年及成人常見的皮膚疾病,通常在臉部,也可能在胸部、背部或上臂部,屬多成因疾病,最常見的是荷爾蒙、飲食、外界刺激造成皮脂分泌過多,皮膚角質代謝異常,使毛囊及皮脂腺阻塞,進而產生發炎反應。封閉的毛孔內變成厭氧的痤瘡桿菌很好的生長環境,一旦感染,就有可能進一步形成膿皰型青春痘。非發炎性病灶通常是密閉性粉刺,也就是常見的白頭粉刺,或稱為黑頭粉刺的開放性粉刺;發炎性病灶則以紅色丘疹、膿皰、結節等表現。平時保養清潔和良好生活習慣是預防青春痘的第一步。由於青春痘是多因素導致的疾病,若需要以藥物治療,醫師會依嚴重程度選擇外用及口服藥物。在外用藥物上,若為輕度、中度的痤瘡,常見過氧化苯醯(Benzoyl Peroxide)類型藥物,以氧化細菌蛋白質,達到抗菌效果,減少痤瘡桿菌增生。若為中度、嚴重痤瘡,常以抗生素克林黴素(Clindamycin)、A酸(Retinoic acid)、杜鵑花酸(Azelaic acid),減少痤瘡桿菌增生,並改善皮脂分泌為主。口服藥物以治療中度、嚴重痤瘡為主,如口服四環黴素類,多用於治療難治型青春痘;口服A酸(Isotretinoin)適用於傳統療法無效的嚴重痤瘡。不過,這些藥物除治療青春痘,也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若有懷孕、哺乳需求或是兒童,應特別注意藥品仿單並告知醫師,以保障自身用藥安全。做好清潔保養與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可預防青春痘。若覺得痘痘發炎紅腫、膿皰嚴重,則需要就醫治療。醫師會詢問病史,並透過視診、觸診,判斷青春痘種類及嚴重程度,選擇適當藥物;病人需與醫師及藥師溝通合作,正確使用藥物,完成療程,按時回診,才能緩解病情,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
2020-03-15 該看哪科.皮膚
健康醫點靈/一天掉髮50-100根…正常現象
每天掉髮是正常現象,不過雙和醫院皮膚科醫師金益安表示,一天正常掉髮量介於50至100根之間,過多可能是壓力、藥物或疾病引起。另外,坊間聲稱每天梳頭可刺激毛囊,幫助頭髮生長得更好,金益安卻表示沒有醫學根據,倒是可適度梳頭,避免糾結斷髮。金益安說,一個人的髮量平均是10萬根,其中約9成是生長期,1成是休止期,休止期頭髮約有1%、近100根會掉落。只是每人每天活動範圍廣,怎麼知道自己掉髮正不正常?金益安說,民眾有兩種方式可自己觀察。如果每天洗頭,可蒐集、計算掉髮量,洗髮正常掉髮約占每日6至7成;或是睡前在枕頭鋪毛巾,睡8小時醒來後算根數,再乘以3,可推估一天24小時的掉髮量;如果醫師檢驗,會採用拔拉測試。金益安說,如果3天洗一次頭,一次掉200根也別太緊張,休止期頭髮本來就還會在頭皮上,洗頭後才容易脫落;掉髮髮根有微小白色毛囊,屬於一般掉髮;若沒有毛囊,通常是染燙吹整過度、頭髮打結造成的「斷髮」,不計入每天50至100根範圍。他說,掉髮原因有可能是壓力大、生產後、使用藥物或大病手術後,且通常於2個月後開始掉髮,如壓力發生時,頭髮容易進入休止期,2個月後才會逐漸脫落。如果發現自己掉髮比較平時多,可先看診。金益安說,禿頭者及壓力目前占求診者約8成,禿頭因生長期也會掉髮,但因整體髮量少,因此掉髮量可能會比一般人較少;女性生理期如果長期失血量多,可能造成缺鐵型貧血,缺鐵也會造成掉髮;身體有器官慢性出血也可能導致掉髮,可由醫師專業判斷,找出病因。
-
2020-03-10 科別.精神.身心
一夜白髮是真的嗎? 研究揭示背後真正原因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許多人小時候最常聽到父母說的幾句話,一定有「氣死我了,因為你我不知道白了多少頭髮」,或許只是父母的氣話,會不會真的白頭髮沒人能知道。然而哈佛大學最新研究發現,壓力會影響毛囊色素細胞過度反應枯竭,導致黑色素無法生成,永遠長不出黑頭髮,一夜白頭確實有可能發生。研究學者許雅捷畢業於清華大學,目前在哈佛大學擔任再生醫學副教授,她說,身體會影響皮膚、頭髮、與體毛,此次研究注目在壓力變化與身體的關係。假設這之間有關係的話,壓力對於身體組織的影響就能明朗化;在這基礎上,作為研究材料,頭髮色素最容易取得,並且,壓力會讓頭髮變白的這個前提似乎大家都知道。許雅捷在報導中指出,生物一感覺到壓力,就必須立刻選擇「戰鬥?逃走?」這2種反應。自律神經會開始運作,生產神經傳達物質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在此次實驗中,給予老鼠物理性或心理性壓力時,「戰鬥?逃走?」的選擇會刺激交感神經活化,釋放出正腎上腺素,讓頭髮毛囊的色素幹細胞枯竭。許雅捷同時補充,這次發現壓力對身體的壞影響,其實是能夠預想到的。實驗老鼠在物理與心理壓力施加下,數日後色素幹細胞因過度反應,幹細胞生產色素能力消失,也就是說,頭髮的毛囊色素幹細胞損傷,將會永遠沒辦法恢復。研究共同作者鄭賓(音譯)認為,「戰鬥?逃走?」選擇的壓力刺激下,會立刻感到急性壓力,動物必須站在生存下去的角色思考,但是藉由此次實驗已經知道,極端壓力恐怕讓幹細胞永遠失去功能。許雅捷也說,根據壓力對自律神經反應,給予色素幹細胞的作用下,及辨識其他組織和器官,在相關基礎上也能有相關解釋,接著不論心理與物理壓力,會給予身體組織怎麼樣的變化?這必須找出來,此外,在壓力的壞影響下是不是有能夠恢復的方法手段,也希望能夠找出答案。(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抗壓性太好才生病? 培養4個習慣強化你的韌性 壓力大到喘不過氣 多吃7種食物紓壓解鬱 
-
2020-02-12 科別.皮膚
只用清水或蘇打水洗頭零負擔?醫:更可能會傷害頭皮
現代人講究天然、零負擔,連洗髮沐浴也是如此。近10幾年來,歐美流行「poo-free」運動,也就是洗髮時不用任何洗髮產品,只用清水或是蘇打水洗頭。但皮膚科醫師提醒,如果頭皮容易出油,光用清水洗一定無法去除油膩,至於使用蘇打水洗頭,如調配不當更可能會傷害頭皮。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主任陳怡安指出,為了減少化學物質對於頭皮的傷害,有人選擇「poo-free」或是改用蘇打水清洗頭部。網路上有人分享心得,認為用蘇打水洗頭,髮質變得比較好,摸起來更滑順。2007年,1名長期推廣「poo-free」的澳洲電台主持人葛洛夫邀請500位聽眾,進行維持6周的清水洗頭大挑戰,結果竟有8成6認為以清水洗頭的效果跟過去差不多,甚至感覺更好。部分體驗者認為,不用洗髮精洗頭後,頭髮不僅不油不臭,原本的細軟髮變得比較堅韌豐盈,落髮量竟也明顯減少,可說是好處多多。陳怡安說,一般洗髮精含有界面活性劑,利用親油端吸附油脂,親水端去接觸水分子,沖洗後達到清潔的目的。只要選擇合適的產品,停留時間不要過長,並經過徹底洗淨,通常不會危害頭皮。日常清潔頭髮,應先從頭皮開始,稍做按摩,再順著髮絲去除髒污。使用洗髮精時,可依照產品特性與個人需求,頭髮打濕後,均勻抹上。如果在意長髮的柔順感與光澤度,可以在較遠離頭皮的髮梢處,使用溫和的潤護髮產品。有些人因髮質上角質蛋白的差異以及含水量不同,或是環境中乾濕度或酸鹼性的變化,以致頭髮變得毛燥。有人自行調配蘇打水,洗髮後發現髮質變好、更有滑順感。陳怡安強調,蘇打水洗頭髮具有一定的風險,因為蘇打水添加的碳酸氫鈉呈弱鹼性,萬一用量不當,恐造成酸鹼中和的反應過度,傷害頭皮的角質層,長期下來也容易讓頭髮脆弱而變得不滑順。皮膚科醫師趙昭明也表示,並非每個人都適合用清水洗頭,如果頭髮與頭皮偏乾,是可以用清水洗,不一定要用到洗髮精。但如果屬於油性頭髮或油性頭皮,沒有使用洗髮精清洗的話,頭皮仍會油膩、充滿油垢,而且一旦阻塞頭皮還可能引起毛囊炎。最後,皮膚科醫師建議,如有頭皮或頭髮等問題,應該諮詢專業皮膚科醫師的意見,以免出現發癢、疼痛或落髮等各種症狀,甚至惡化成脂漏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或毛囊炎,更為棘手。★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
-
2020-02-05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出門口罩戴好戴滿?常見壞習慣 醫:放著不管小心毀容
2003年的SARS、2009年的H1N1、2012年的MERS、到2020年的武漢肺炎,再加上每年不同型的流感,許多人最頻繁使用的日常用品除了手機,大概就是口罩了。經過近日「口罩之亂」,大家才意識到,原來口罩已成了必須隨時準備、要用就有之物,日常生活也因口罩有了改變。•季節性空品差 明星口罩成風潮2003年SARS疫情爆發時,幾乎人人出門都戴口罩,一時之間民眾對N95、P100等專業防護口罩也朗朗上口,疫情過去後,一般民眾除非騎機車通勤,多在自身感冒或身體不適時,才會帶口罩。不過隨著近年台灣各地都會面臨季節性空氣品質不佳,許多人出門都會戴上口罩自保。此外隨著網路社群發達,許多偶像明星出現在機場、或私下被拍到時,往往都戴著口罩,且把口罩當成時尚穿搭一環,明星們愛用的口罩品牌也在網路上熱賣,年輕族群也跟著把口罩當成日常生活的一環,甚至戴口罩才「潮」。•不化妝不出門 戴上口罩免煩惱戴上口罩,幾乎三分之二的臉被遮住。有些不化妝不敢出門的女生,戴了口罩化妝的步驟也省事不少,只要加強眼妝,上了口紅還會沾染到口罩上,乾脆塗護唇膏,就能美美出門。當每個人每天都要戴口罩時,想在一片口罩海中彰顯不同,口罩圖案、花色,也成為表現自己的重點,也為防疫愁悶解憂,苦中作樂一番。不過醫師提醒,有造型的口罩多半只是防霾,真的要過濾細菌病毒,還是選醫療用口罩為佳。•人臉辨識功能 遇到口罩就破功現在不少智慧型手機或電腦,都運用「FACE ID」,也就是透過人臉辨識登錄,甚至有公司行號以人臉辨識打卡,遇到口罩往往就「破功」,最近武漢肺炎疫情拉警報,許多人口罩不離身,拿起手機想解鎖,只好不停把口罩拉下、拉上、又拉下,拉到煩了,乾脆暫時關閉FACE ID,度過這段「非常時期」,但用人臉辨識的打卡就沒辦法,還是得把口罩拿下來。為了防疫戴上口罩,加上不要靠太近以避免肢體接觸、飛沫傳染,人與人之間保持距離變成禮貌。有時碰到認識的人想打招呼,都走到面前了,對方還愣了好幾秒才回應。不過也有人覺得戴口罩省了一些麻煩,有時一路打招呼下去也滿累的。還有人想伸冤「我不是裝高傲,也不是故意不理人,實在是眼力不好,大家都戴口罩認不出…」•全家休閒活動 改成出門掃口罩隨著武漢肺炎疫情升溫,搶口罩幾乎變成全民運動。高雄林姓市民一家四口一大早出門,不是去踏青,而是開車沿路去超商、藥妝店、藥局「掃口罩」。遇到門市就停下來問,若有貨就全家衝下車,1人限買3個,起碼有12個,要找到3家,才能撐過一周。就這麼從市區開到郊區,找個餐廳吃了飯再打道回府。隨著口罩實名制將上路,超商已買不到口罩,全家人把身分證都亮出來,單號、雙號分一分,商量第一天就要去排,不然等下一個7天就會比別人晚。問這些到處搶口罩的人,是真有這麼缺嗎?答案是「覺得看到口罩才有安全感啊」。•口罩戴好戴滿 痘痘悄悄找上門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皮膚科主任吳青穎表示,現在大家人口一罩,工作時須接觸人群者,更得戴上至少8小時,因口罩須與皮膚服貼,如有過敏體質者,說話時噴出的熱氣,會讓口罩與皮膚間變得濕與悶,除會長痘痘、發生毛囊炎,近來也有許多原本控制得不錯的酒糟性皮膚炎患者,因戴口罩導致臉部血管敏感、擴張而發病,紛紛回籠皮膚科拿藥。吳青穎說,如果因工作得長時間戴口罩,一旦出現有皮膚不適症狀,女性建議就不要化妝,僅在露出口罩外的皮膚擦防曬,口罩壓條處的皮膚要先塗保濕護膚品,耳後如果因鬆緊帶摩擦脫皮,最好能墊個棉球或一小片紗布;工作一段時間後可走到較通風處取下口罩,讓皮膚透透氣,如果沒有上呼吸道症狀,也不是在人多密閉處或已回家,建議就取下不須配戴。
-
2020-01-25 科別.皮膚
初一相傳不能洗頭 醫師回:我洗了 建議不要讓毛囊受苦
相傳初一是水神生日,禁忌洗衣、洗頭,否則將洗掉新的一年的財氣與幸運,但許多民眾經過一夜守歲,蓬頭垢面,擔心初一觸犯禁忌不敢洗頭,對此,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說,台灣超過一半的民眾,屬於油性膚質,特別是男性毛囊油脂分泌旺盛,建議每天一定要洗頭,不洗讓頭皮發癢,恐會造成毛囊發炎、阻塞,他也說,今天一起床就已經洗頭了,籲民眾還是保持乾淨為主。趙昭明說,台灣人的膚質有一半以上屬於油性,並以男性為主,女性偏少,不過今年屬於暖冬,即使是乾性膚質的民眾,也可能因為天氣悶熱而出油,頭皮有頭髮覆蓋,更容易出汗、出油。他說,油性膚質的民眾,只要一天沒有做好清潔,毛囊就可能阻塞,滋生細菌導致發炎,進而出現青春痘,不過,他相信有非常多民眾篤信這個習俗,建議選擇初一不洗頭的民眾,盡可能不要外出,減少流汗,處於悶熱的環境。一旦有外出,特別是機車族戴安全帽,都建議不要讓毛囊受苦,回家仍建議要清潔洗頭。趙昭明表示,自己每天都有習慣洗頭,今天一早起床後,就立刻洗頭,沒有太多的忌諱,做好清潔,讓自己處於乾淨舒爽的狀態,也能讓自己心情愉快,才是建議的過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