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7 養生.運動天地
搜尋
棒式
共找到
68
筆 文章
-
-
2020-07-17 橘世代.健康橘
【告別初老感03】膝蓋痛可以運動嗎?訓練臀肌「護膝3招」
有些人會擔心年紀大了膝蓋出問題,健身教練珍珍表示,排除關節問題,其實許多人往往是不懂得如何好好運用「臀部發力」,導致膝蓋承受的壓力過大,因此造成膝蓋不適。如果你覺得自己站久、走久容易有膝蓋不大舒服的狀況,快跟上珍珍教練一起鍛鍊沉睡已久的臀部肌群吧!【3個動作】單腳懸空點地、單腳硬舉、反向弓箭步【訓練時間】12分鐘【準備物品】1張椅子,建議用穩固的餐桌椅,主要用來扶著,保持平衡。【健身目標】學會正確運用臀肌,減輕膝蓋的負擔。【健身菜單】(1)單腳懸空點地:左右各做8下為1組,共做2組。(2)單腳硬舉:左右各做8下為1組,共做3組。(3)反向弓箭步:左右各做8下為1組,共做2組。【影片教學】【告別初老感01】在家喚醒三大肌群> 課前教學:2分鐘立即前往》【告別初老感02】強壯核心 擺脫疲勞> 3個動作:棒式跪姿、鳥狗式、單手摸肩> 訓練時間:10分鐘> 健身目標:喚醒你的核心肌群 找回身體穩定的力量立即前往》【告別初老感04】挺胸美態 不再駝背> 3個動作:眼鏡蛇式、毛毛蟲爬、跪姿伏地挺身 > 訓練時間:12分鐘> 健身目標:訓練你的上半身肌肉 體態挺胸不顯老立即前往》
-
2020-07-17 橘世代.健康橘
【告別初老感02】教練親授實用三動作 維持體態不顯老!
有時會覺得腰痠背痛嗎?或者無法久站、久坐?健身教練珍珍表示,會有這樣的狀況往往是因為核心肌群沒力,不僅容易有痠痛情形,也會影響日常體態,看起來像是多了3歲。要有不顯老的體態,快跟上珍珍教練一起鍛鍊核心肌群,找回讓身體穩定的力量吧!【3個動作】跪姿棒式、鳥狗式、單手摸肩【訓練時間】10分鐘【準備物品】1張瑜珈墊【健身目標】喚醒你的核心肌群,找回身體穩定的力量。【健身菜單】(1)跪姿棒式:5個深呼吸為1組,共做3組。(2)鳥狗式:左右邊各做4次為1組,共做3組。(3)單手摸肩:做8~10次摸肩為1組,共做3組。【影片教學】【告別初老感01】在家喚醒三大肌群> 課前教學:2分鐘立即前往》【告別初老感03】訓練臀肌 保護膝蓋> 3個動作:單腳懸空點地、單腳硬舉、反向弓箭步> 訓練時間:12分鐘> 健身目標:學會正確運用臀肌 減輕膝蓋的負擔立即前往》【告別初老感04】挺胸美態 不再駝背> 3個動作:眼鏡蛇式、毛毛蟲爬、跪姿伏地挺身 > 訓練時間:12分鐘> 健身目標:訓練你的上半身肌肉 體態挺胸不顯老立即前往》
-
2020-07-17 橘世代.健康橘
【告別初老感01】核心無力老3歲!在家喚醒三大肌群
你是否常常感到腰痠背痛或膝蓋不舒服?有時又會感到「初老」的疲乏感上身?雖然身體健康,但卻經常提不起勁。其實有時候我們並非身體不舒服的部位出了問題,而是身體該出力的大肌群太久沒訓練,已經不懂得如何出力,導致使用肌肉時施力點錯誤,慢慢演變成慢性疼痛。透過喚醒身體的三大肌群──核心、臀肌以及上半身肌群,橘世代「健身攻略」邀請珍珍教練帶你一起訓練,只要一張瑜珈墊,在家跟著做系列影音,每天輕健身10-15分鐘,每次做3個肌力動作,教你如何有效喚醒身體沉睡已久的肌群!【告別初老感02】強壯核心 擺脫疲勞> 3個動作:棒式跪姿、鳥狗式、單手摸肩> 訓練時間:10分鐘> 健身目標:喚醒你的核心肌群 找回身體穩定的力量立即前往》【告別初老感03】訓練臀肌 保護膝蓋> 3個動作:單腳懸空點地、單腳硬舉、反向弓箭步> 訓練時間:12分鐘> 健身目標:學會正確運用臀肌 減輕膝蓋的負擔立即前往》【告別初老感04】挺胸美態 不再駝背> 3個動作:眼鏡蛇式、毛毛蟲爬、跪姿伏地挺身 > 訓練時間:12分鐘> 健身目標:訓練你的上半身肌肉 體態挺胸不顯老立即前往》
-
2020-06-29 科別.骨科.復健
吞一堆葡萄糖胺膝蓋還是痛?關節痠痛要補的還有這些
陳先生爬樓梯的時候常覺得膝蓋痠,後來女兒買了維骨力,還有一些葡萄糖胺、軟骨素的營養補充品給他服用,但不止沒有改善,現在連走一般的平地,也會覺得腰膝痠軟無力。後來不過輕輕跌一跤,卻骨折了,檢查才發現他有骨質疏鬆症。 營養師劉純君提醒,60歲以上中老年人膝關節軟骨磨損,引發膝關節疼痛,是一種自然的老化現象。這是隨年齡老化而發生的膝關節痠痛問題,最常見的就是退化性關節炎,這些光吃維骨力或打玻尿酸都不見得會有效。 除了骨質疏鬆、退化性關節炎以外,也不要忽略「肌力不足」。林阿姨58歲身材豐腴,罹患糖尿病接近十年。 平時最常做的活動,就是坐在電視機前面,一看就是一整天,就算平時出門買菜,也是騎機車,即使五分鐘的路程,林阿姨還是堅持要騎機車。劉純君說,林阿姨說因為膝蓋痠軟、腳軟無力,多走幾步路膝蓋就會痛,她怎麼吞維骨力都沒效。 「吞維骨力當然沒效!」因為林阿姨膝蓋痛、腿痠的主因是大腿股四頭肌沒力,之前在門診的時候,常聽到來看新陳代謝科的病人說:「我不能運動,因為走路膝蓋就痛!」 可是愈不動,不但血糖無法降下來,愈不動就「愈不能動」因為肌力不足無法支撐,但是走路時全身的重量都落到膝蓋,當然一走路就痛,像林阿姨因為腿痠軟不想走路,結果就讓她的肌肉愈來愈無力,惡性循環之下,愈來愈沒體力。 ▍腿痠無力怎麼解決? ✔一定要運動、飲食雙管齊下 劉純君表示,林阿姨因為血糖控制太差,醫師說可能要打胰島素了,此時她才答應努力配合,除了飲食控制,配合低糖低油高蛋白飲食,並願意到復健科做復健跟重量訓練運動,雙管齊下三個多月後,血糖穩定。阿姨自己說,膝蓋有活力可以多動,也不會有「咖咖」的怪聲。 ✔什麼運動最好? 以前的觀念認為老人家的關節退化,就不要增加關節的壓力。所以通常會建議游泳等水中運動,但是桃園長庚醫院體適能中心主任林瀛洲說,游泳可以讓關節輕鬆活動、練習心肺功能,但是負重量不足,如果只靠游泳的運動不夠,最好還要再加上一些負重的重量訓練。 負重運動可以增加骨骼的鈣質吸收,改善骨密度狀況,同時也可以增加肌肉量和增耐力。例如:有膝關節退化的人,練習股四頭肌增加肌力,股四頭股有力可以減少關節的壓力,以及關節軟骨磨損,也讓關節周邊組織更強化。 一開始無法拿重物的人,可以先做徒手的重量訓練。利如深蹲、改良式伏地挺身等,利用自己身體的重量進行訓練。等肌肉比較有力,可以再加上棒式撐體,平常可以兩手拿啞鈴,或用保特瓶裝水增加重量,手拿保特瓶深蹲來加強訓練,如果有機會建議可以到醫院復健科,請專業教練推薦適合的運動。 另外,參加太極拳運動或是打羽毛球等球類活動,同時增加肌肉量和肌力,也能練習反應力,連頭腦都訓練到了。 (本文獲「《愛長照》」授權轉載)
-
2020-06-27 橘世代.健康橘
樂齡族肌不可失 在家也能練
「要活就要動」,這句話雖然每個人都能琅琅上口,但做得到的卻少之又少。若是年輕時沒養成習慣,等到中年過後,就會發現這句話的意義。由世界健身(World Gym)的專業教練Jacko來解析,如何健康面對新生活,以最好狀態來邁入下一個人生階段。為什麼身體穩定性變差?許多熟齡的人常覺得身體各處痠痛,有極大部分可能是肌力不足所導致。因為肌力退化,活動時會產生「代償」作用,例如像手臂力量不足,搬運重物時,肩膀上的斜方肌就會跟著出力,由於穩定度不足,很容易受傷或感到痠痛。所以,當民眾來尋求運動建議時,Jacko教練都會建議,要從活動關節開始,不用急於要重訓,或想用其他方式來增加肌力,而是要讓身體習慣活動為優先,再來才循序漸進地增加強度。怎麼樣判斷肌肉足夠與否?要判斷肌肉量是否不足,可以到國民健身中心或是健身房,以一般常見的儀器inbody來判斷。標準肌肉量應該在90%,偏少就要思考如何增加。增加肌力的方式很多,包括游泳、慢跑、跳舞都能夠有助肌肉增加,但有氧運動的效果有限。建議身體習慣運動頻率後,再以器材輔助不同部位的「重量訓練」,這是最直接且有效的方式。Jacko教練以李濤、李艷秋夫婦的經驗為例,兩人也藉由健身運動來產生正向的改變。上了年紀容易變胖與小病不斷?年過40如果沒有運動習慣,肌肉量會以每10年減少8%的速度流失,容易感到疲勞,同時伴隨基礎代謝率的下降,甚至形成易胖體質。據「台灣健康運動管理協會」研究指出,肌力訓練能夠帶給身體諸多好處,包括「增加骨質密度」、「提高基礎代謝率」、「強化結締組織」等。許多銀髮族朋友常怕運動受傷,所以不願意活動,這是Jacko認為最棘手的狀況,因為,這會讓原本因代償受傷的肌肉部分產生「沾黏」。所以在教學時,多半會以鼓勵方式進行,即使是靜態伸展結合肌力訓練,都是希望先找回身體的柔軟度。沒健身房也沒合適場地,怎麼訓練?想要維持運動習慣,不一定要到健身房報到,Jacko說,在家也能夠做簡單訓練,以常見的「棒式」、「鳥狗式」來強化核心肌群。因為核心也就是腹部的肌肉是穩定身體軀幹重要的力量,搭配「腹式呼吸法」效果更好。建議在重訓或其他運動如慢跑、游泳之外,一周能操作3到4次為佳。另外,使用智慧型手機也能輔助在家運動,包括adidas、Nike等運動品牌都有推出在家徒手運動的應用程式,強度從入門到進階都有,是不方便外出或周遭無合適場地的人,運動的最佳幫手。【延伸閱讀↘↘↘】。你,65歲了嗎? 把握健康慢老4大重點。想瘦不必挨餓!提升「基礎代謝率」才是減脂王道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10 養生.運動天地
防疫在家自我鍛鍊?專家提醒特別容易發生的13個錯誤
有人擔心到健身房受感染,轉向利用YouTube或IG上的運動影片,在家自我鍛鍊。專家提醒,運動很好,但絕不能忽視鍛鍊不當可能造成的傷害,這類情況在家中特別容易發生。以下是運動專家列舉出的常見錯誤,建議在進行鍛鍊之前,先花點時間建立正確觀念。1.信任每個在網路上發布運動影片的人要記住,並非每段網路上的運動影片,都出自經過專業訓練的教練。有些示範者並未經專業培訓,且背後可能隱藏某些行銷手法。擁有醫學和體育表演博士學位的專家Beatriz Crespo進一步說明:「就像有些人不是醫師,卻用行銷手法將自己定位為健康專家,聲稱可以治癒某些疾病。」這些經過包裝的手法,通常很容易執行,特別吸引觀者未經考慮、毫無質疑的遵循。2.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盡,以求更好的效果Crespo說,很多人相信,如果運動不累、第二天沒有感到僵硬,或每天不進行高強度運動,就表示沒有進步、達不到效果。「不痛苦就沒有收穫」他認為是運動行業最大的神話和謊言。3.認為流很多汗就能減重流汗過多會導致身體脫水,這也是為何不該穿很多衣服或在溫度過高的環境運動。西班牙健身教練Santiago Marchante提醒,運動過度時身體會脫水,不但達不到運動效果,也讓身體陷入險境。4.水分不足或只喝運動飲料訓練員Verónica Costa說,在整個運動過程中,水必須在你身邊,以保持足夠水分,你並不需要含糖運動飲料。「除非是有氧運動,並持續很長一段時間(70-75分鐘),否則沒必要喝運動飲料。」私人健身教練Pedro Ruiz說,許多運動飲料是高滲透性,比水吸收得慢,並且含糖量高,可能引起腸胃不適。5.一遍又一遍重複相同的練習不斷重複相同的鍛鍊,並不會讓身體變得更好,可能適得其反。「運動的多樣性對於避免身體勞損很重要。」Crespo說明,我們需要透過四個基本支柱(肌力訓練、阻力訓練、靈活性和速度)提供不同的刺激,來彌補平時久坐的傷害。馬德里物理治療師專業協會的FranciscoGarcía-Muro指出另一個問題,專注於訓練某部位的肌肉,會造成身體其他部位失衡。6.做到身體抖動,覺得效果很好剛開始鍛鍊時千萬別過度,否則容易受傷。Crespo說,在進行棒式運動時(Plank),做到身體不斷抖動又鼓勵自己繼續撐下去,是不健康的。此外,把每個動作快速做完,或把自己搞得很累,都不是好的訓練模式。7.超越自己的能力需要靠過儀器測量,才能知道自己的上下限在哪裡。如果希望能達到運動效果,理療師Pablo Olab建議配戴能測量心律的運動裝置,然後依自己的年齡和健康狀況計算出目標心率,並努力在該範圍內進行鍛鍊。8.盲目跟隨,不注意姿勢正確否在家運動不會有健身教練糾正姿勢,你必須當那個找出自己錯誤的人。建議別光盯著3C螢幕專注練習,如果能在鏡子前運動最佳,即使因為注意姿勢正確與否而錯過幾拍或幾個動作,也別介意,畢竟正確的動作才能避免運動傷害。9.不休息也不傾聽身體的聲音Crespo說,休息是訓練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身體才能在運動後再生組織並改善骨骼質量。如果不懂得傾聽身體需要休息的聲音,第二天又繼續訓練或提高難度,最終的結果就是受傷。Olabe建議三種運動頻率,依照自己的狀況執行:a.沒有規律運動的人:輕度活動一天,休息一天,活動一天,休息一天。依此重複。b.身體狀況良好:運動兩天,休息一天,運動兩天,休息一天。依此重複。c.定期運動的人:運動三到四天,休息一天,運動三到四天,休息一天。依此重複。10.不熱身就開始鍛鍊花個10分鐘熱身,不但可以減少運動傷害,也能發揮最大的鍛鍊效果。即使你只打算運動半小時,也不能跳過熱身程序。11.硬要完成作不來的動作如果影片裡的某個動作,讓你感到疼痛或做不來,你應該立刻停止,並繼續進行下一個動作。如果硬要完成可能會造成傷害。12.運動時邊看電視或手機運動時最好別讓電視或手機干擾。「如果專注一件事情,必然無法專注另一件事。」VIP培訓師Olalla Eiriz說。13.或許你不適合在家鍛鍊YouTube或Instagram課程很好,但是如果身體狀況有問題或已有運動傷害的人,請務必謹慎。Costa說:「有潛在問題,腰痠背痛,受傷或懷孕的人都應該報名參加特定的課程並接受指導性訓練。」
-
2020-04-21 橘世代.健康橘
挑戰人生第一座百岳 在家練體力的三個準備
登百岳是許多人喜歡從事的休閒運動之一,但對平常沒有固定運動習慣的50歲族群來說,長達3、4小時的登山運動,若是平常沒有完善的體力準備,可能登一次百岳,會為身體帶來不必要的運動傷害。中華民國健身運動協會秘書長李毅涵Jack教練教授3個動作,不需要運動器材,只要找個空曠處,或是鋪一片瑜珈墊,就可在家獲得一定的運動量,並有效伸展身體。這3個動作持續練習完後,就能具備基本體能去登百岳。Jack教練也提醒,在登百岳之前,除了做肌力訓練,先從近山爬爬看,因為要挑戰百岳除了身體肌力,還有氧氣濃度的問題,事先練習要做好準備,若有專業嚮導隨行最好。動作一:弓步走路Jack教練:弓箭步是以單腳來支撐這個身體,正與我們爬山的動作相似,因為大腿、小腿、髖關節在應付不同高低落差的山路要很大的力氣,因此練習弓箭步走路會比屈蹲來得更有效。步驟一:先測試原地往前跨的弓箭步動作,是否做得到。步驟二:往前弓箭步走三步,可視肌肉痠的程度,來回走幾趟。動作二:側棒推髖Jack教練表示,因為爬山要揹重物、揹行李走山路,身體要應付很多不穩定的路況,核心肌群就特別容易疲勞與痠痛,因為山路都是崎嶇不平,可能左晃右晃、在行進的途中、身體需要側屈,因此以側棒推髖這個動作來訓練左右方向核心的穩定動作。步驟一:髖關節靠在地板上或墊子上,手肘撐,膝蓋屈膝九十度。步驟二:把臀部往上推。步驟三:換邊再做一次。動作三:四足跪姿Jack教練指出,四足跪姿的穩定訓練要舉單手和單腳,如果同時把手和腳抬起來離開地面,對個人來說很難完成的話,不妨先從單手離開地面或是單腳離開地面;若是連單手、單腳離開地面身體都很不穩定,可以選擇用棒式來取代,將手撐在地板上,類似伏地挺身的動作,這樣靜止的訓練,訓練到核心有一定的強度後,再來挑戰四足跪姿的穩定訓練。步驟一:四足跪姿,手腕撐的位置在肩膀正下方,膝蓋支撐的位置在髖關節正下方,背打平。步驟二:右腳跟左手往前延伸,並保持身體穩定,換邊再做一次。教練小提醒【誰不適合這套動作】若是脊椎側彎或腰有受過傷的人群不建議做這套動作。【練習前的準備】1.運動前應適度讓關節活動一下,五分鐘快速的擺手、擺腳、原地踏步、蹲,讓關節暖和,肌肉比較不容易拉傷。2.找一小塊空曠的場地,若是覺得地板冰涼,可使用瑜珈墊。【練習後的身體反應】1.若是做了上述動作後,關節與骨頭會痛,有可能是關節施力不當或是骨質無法支撐肌力訓練的重力,需馬上停下。2.注意不要憋氣,因憋氣可能造成胸壓過大,血管壓力飆高,若有心血管疾病的族群憋氣會增加發作的風險,當發現有面紅耳赤、頭暈的現象,應視個人身體狀況休息。【課程建議】不要每天做同一套動作,可做一天、休息一天,讓肌肉適度休息。【相關課程】想練肌力│增強核心│輕鬆伸展加入【健 康 橘】社團接收最新資訊 │ 了解更多【中華民國健身運動協會】
共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