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9 養生.抗老養生
搜尋
施純鎰
共找到
8
筆 文章
-
-
2018-08-16 名人.施純鎰
施純鎰/惜食愛物,吃出食物真正的滋味
地球自有人類以來,打獵、耕作…,種種行為都是為了填飽肚子、延續生命,所以才有「呷飯皇帝大」、「民以食為天」的說法。而台灣老一輩的人走過最困苦的年代,戰亂、饑荒,天天餓肚子、三天兩頭躲空襲警報,因為物資極度缺乏,大家普遍都窮,經常有一頓沒一頓,有的那一頓也只是番薯籤,家境好的才吃得到白米飯。我在小時候也長年經歷一天只喝一碗稀飯的窮苦歲月,連地上撿來的一顆花生米都能嚼得津津有味,還捨不得吞下肚…;那種常餓到眼冒金星的經驗,現在的年輕人一定無法體會。民國七十年代以後,台灣經濟起飛,大家逐漸變得富裕,懂吃的人也越來越多,吃飯不再只是填飽肚子,而是一種文化及藝術的展現。以前只要能溫飽就是幸福,現代人不但吃飽吃好還要吃巧,有能力的山珍海味、滿漢全席;食量大的年輕人會選擇「吃到飽」,一旦吃過量對健康有害,剩食的結果不僅浪費又不環保。比起從前,營養過剩及飲食不均是現代社會另一個更大的問題。跟我吃過飯的朋友都知道,我愛請客,喜歡看朋友吃得津津有味,自己卻吃得不多,為了避免浪費,點餐也會節制,若有需要再加點即可。我的經驗是,需要加點的次數很少,因為分量早已足夠,現代人的問題往往不是吃不夠,而是不知不覺吃太多。這幾年,「過食」、「剩食」的問題引起全世界的廣泛討論,有一份聯合國農糧組織的統計說,每年有三分之一、大約13億噸的食物被丟棄。歐洲每人一年平均丟掉的食物多達179公斤。而台灣浪費食物的情況也非常嚴重,光是超市、超商一年丟掉的剩食就價值38億元,這個數字可以讓34萬弱勢孩童吃一整年。這些數據真讓人難以相信。食物是上天的恩賜,經過農人辛苦栽種,我們才得以享用,如此得來不易,怎能容許浪費! 至今,我連一粒米飯都很珍惜,飯菜盡量都吃得乾乾淨淨,吃不完就別點那麼多;所以,「吃到飽」、自助式的Buffet我幾乎都不接觸。有句話說「富過三代,才懂吃穿」,應當是指白手起家的第一代常忙於打拚事業,不講究吃穿品質,辛苦一輩子累積下來的錢財捨不得花用,反而養成子孫奢華浪費,甚至將家產揮霍殆盡;之後才逐漸懂得惜食愛物,過有品味的生活。我常自我警惕,務必要把正確的觀念傳承給下一代。以我的習慣來說,每天清晨固定打球,結束後還要趕著上班,因此早餐通常就是沖一杯麥片,加上水果,簡單迅速,也不耽誤行程。午餐多半開會兼吃飯,晚上如果沒飯局,就會回家用餐。飲食習慣並不忌口,但盡可能不吃甜、辣、炸的食物。五年前三花棉業開設了集團內首家餐廳「三花日式料理」,讓我對飲食有更多的認識和學習。我認為只要吃當季、吃食物原形,因為天然食物本身就是最好的,加上簡單烹調,就是最健康的飲食方式。用餐時不要狼吞虎嚥,學習細細品嘗食物原始的味道,會發現即使一粒米飯或一片菜葉,都各有不同的的香氣及滋味。
-
2018-08-10 名人.施純鎰
施純鎰/工作壓力大,如何和壓力做朋友?
現代人工作忙碌、生活節奏快速,壓力幾乎無所不在,而且不只成年人,連小學生也有壓力困擾,可見情緒管理、壓力風暴已是現代社會不容忽視的文明病。對我來說,壓力已如影隨形跟了我五十幾年。我對待壓力的方式,從最早的搏鬥、對抗,到逐步調整心態,靠著工作、運動及藥物「三管」齊下,慢慢學習放鬆,如今已經可以和壓力和平共處,做最親密的朋友。能做到這樣並不容易,是在我嘗過病痛、歷經千辛萬苦之後才漸漸摸索而來。醫學報告指出,許多疾病的成因,源頭都來自壓力,我覺得很有道理。以我為例,因為個性急、動作快,做事講求效率和速度,長久下來就造成精神上難以放鬆的情形。回想民國58年創業初期,因工廠營運不佳,壓力大到甚至得了體質性的精神衰弱,天天夜不成眠、常冒冷汗,一個晚上要換好幾件汗衫。後來接觸高爾夫球,透過運動紓解一部分壓力,加上工廠營運漸上軌道,失眠情況才有所改善。但急躁的個性沒變,往往神經已绷得很緊了還不知要放鬆,累積到一定程度後,伺機而動的病菌就像地雷般,稍一碰觸便立即爆發。20年前,三花棉業西進設廠,這是我人生中另一個階段的挑戰,我立刻上緊發條,希望在有限時間內做好最多的事,譬如搭清晨五點鐘的飛機赴大陸,到達後馬上開始一連串滿檔又緊湊的行程,直到深夜才休息,隔天又是一早的班機回台北上班。連續幾年兩地奔波,身體再度發出抗議:最初是搭車時會不自覺打起瞌睡;之後甚至發生開車上高速公路時,腦中突然一片空白的驚險情形。直到有一天,因感冒出現發冷、顫抖,接著又發熱、咳嗽等症狀,就醫後診斷出來是肺結核,必須住院療養。這個不速之客打亂了我的計畫與步調,但還未讓我領悟到健康的重要。原本預計住院一周,我只住了三天就迫不及待出院。因身體還未完全恢復,免疫功能的擋火牆尚未築起,病毒很快乘虛而入,沒多久我就患了俗稱「皮蛇」的帶狀泡疹,眼睛、額頭周圍長了一粒粒紅疹,疼痛難耐,就像千萬支針扎在身上,唯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失眠、焦慮加上身體病痛,在在提醒我必須放慢腳步,按部就班接受治療。這次經驗讓我學會珍惜,也痛定思痛決定好好面對壓力問題。多年來藉由工作與運動紓壓,方向是對的,只是方式需再調整。我喜歡工作,看著報表上密密麻麻的數字及戰果,不僅心安,也紓解了壓力,但绷得太緊的絃容易斷,過與不及都易造成反效果,如今我已能拿捏工作節奏,自我調適,游刃有餘。運動方面,除了每天固定打高爾夫球,散步、釣魚、健身操,甚至在辦公室整理魚缸、擦擦地板…,都是我紓壓的方式。最後談到藥物,現在看身心科門診已很稀鬆平常,不用覺得不好意思,尤其應遵守醫囑按時服藥,否則長期睡眠不足,反而會造成更大傷害。總之,壓力不需根除,而是化敵為友,把壓力化為助力。因調適得宜,我從一天4顆安眠藥到現在只需半顆或不吃。想想這些年紓壓的過程,工作讓我得到成就感,運動讓我理解健康及養生的重要,懂得如何釋放壓力,加上藥物輔助;現在的我,睡眠更有品質,生活更加充實、健康、有活力。
-
2018-03-07 名人.施純鎰
施純鎰/朋友,謝謝你填滿我人生的遺憾
自從養成閱讀的習慣以後,我深刻感受到朋友就像書本,每交一位新朋友就像讀了一本新書;有的人斯文浪漫、還帶著濃濃的書卷氣,像一本文學詩集;有的人事業做得有聲有色,說起生意經來頭頭是道,像一本精采絕倫的財經傳記;而博學多聞的朋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像厚重的百科全書…。而且各行各業都各有專精與獨到之處,透過認識不同朋友可以了解每個行業的特性,大家真心相待、互相交流,不只在人生道路上互相扶持、鼓勵,也能透過對方的眼睛看到不一樣的世界,增廣見聞、廣結善緣,豐富彼此的生命。 在人生的旅途上,朋友,是除了家人以外最重要的旅伴。由於出生在貧苦年代,加上不適合走讀書升學這條路的關係,我受正規學校教育的時間只有短短幾年,完全是靠自我教育及「社會大學」養成;而朋友,就是來自社會大學的養分。從前常因學歷不高、書念得少而覺得遺憾,後來藉著結交各類朋友,讓我擴大視野、提升自信,也更能體會人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早期因為工作,結識的朋友多半來自相同背景的業務同行,同質性高,談話內容也相近;開始接觸高爾夫球以後,因加入不同球隊而認識許多不同領域的朋友;大家在球場上切磋球技,下了球場也分享彼此的專業、興趣與人生經歷。 我的朋友來自各行各業、不同領域、各個年齡層,其中有不少醫界的朋友,我喜歡聽他們分享生活及工作中遇見的人事物,這些動人的小故事,都是經過時間累積所淬煉出來的生命經驗,讓我對堅守在工作崗位上不同業別的人,有更多的尊敬與理解。 對待朋友,我很真誠,也很用心,譬如要請朋友吃飯,事先會先想好菜單,如果天氣允許還會一大早到溪邊釣魚,再帶到餐廳請廚師料理,與朋友一起享用有時剛好有特殊食材,更會事先安排師傅費心準備,我只是單純想讓朋友吃得開心盡興,也從不希望對方有所回饋。所以除了卡片,其他禮物一概婉拒。我有個大箱子,專門用來存放朋友、家人和同事寫給我的卡片,看著卡片裡充滿祝福和感謝的話,心裡就非常快樂;這種透過卡片和親朋好友傳達感情和心意的方式,我很喜歡,也很珍惜。 曾經聽人家說,想要過好老年生活,有三樣東西一定不能少,那就是「老友」、「老伴」跟「老本」。我很感恩都能擁有。好友曾在我出版第一本傳記《踏實》的時候送我16字箴言作為賀禮:「古意認真,自律創新,正面思考,心態年輕」;我很感動,把這四句話當作自己的座右銘,時刻牢記在心。在人生道路上能有諸多朋友相伴,未來的路途一定能走得更加穩健、自在而滿足。
-
2017-12-19 名人.施純鎰
施純鎰/掃地整理自己來 能做能動才是福
大家常說「能吃就是福」,我覺得「能做更是一種福氣」。也許是家庭環境的關係,我從小就是母親的「家事好幫手」,不管是清潔打掃或廚房的工作都難不倒我,也養成我愛乾淨、會隨時整理身邊周遭環境的習慣。後來投入棉製業,接觸襪子、毛巾等棉製品,從批發代工到開工廠、自創品牌,我對紡織產品材質的研究和了解已經相當透徹,用手一摸立刻知道是什麼材質、多少纖維密度…。襪子重量雖然輕,但卻占空間,早期工廠倉庫空間有限,我理出一個「零庫存」的管理原則,我認為「亂」是倉庫管理的罩門,最直接的解決方法就是「整理」。民國61到70年這段期間,公司所有退貨都是我自己處理,往往從清晨忙到晚上7、8點才下班。我喜歡處理退貨,把所有商品一一歸位,也從中觀察市場動向,了解消費者的喜好。而且當年市況大好,常常供不應求,有庫存就代表有閒置資金,要想辦法賣掉,一雙都不留。有庫存也表示管理上有缺失,或許進退貨數字不夠清楚等等,都有改進空間;沒有庫存,工廠管理可以更透明化,也能提醒自己估量如果更精準,就能解決庫存的問題。工作上的「零庫存哲學」,有一部分也是我的個性使然。我看不習慣家裡有一點點亂,公司跟工廠當然也不能雜亂無章,尤其是我辦公的地方。因為待在辦公室的時間很長,每天早上一進辦公室,掃地、拖地是例行工作,我通常都是自己動手。很多人聽說我常自己拖地時都覺得不可思議,他們認為「你都已經是董事長了,還要自己拖地?」其實做不做這些跟是不是董事長沒有關係。我不只在公司自己拖地,家裡的衣櫥、書櫃…我也習慣自己整理。因為我認為自己可以隨手做的就不要麻煩別人,不但可以藉機多活動活動筋骨,也能減輕別人負擔;所以我喜歡自己摺衣服、整理衣櫥;洗完澡也會順手洗浴缸,自己不需費力就能做的就要多做一點,不花多少時間,卻能促進大腦活化、讓手腳更靈活,身體也更健康。俗話說「要活就要動」,所以能走就不要坐,像我打高爾夫幾乎不坐球車,全程都用走的,這樣才算真正的運動。8歲開始賣冰棒,每天還幫母親做家事,這些豐富的人生經驗,讓我能充分享受忙碌生活帶來的充實感,更深刻體會「能做就是福氣」的真正意義,在身體許可的範圍內,簡單的家事能自己做就不要麻煩別人;懷著愉快的心情,心存善念,想著能做就是福氣這句話,做任何事都會覺得幸福、快樂,不只發揮個人的價值,也才是健康的心態和正確的養生之道。
-
2017-10-18 名人.施純鎰
施純鎰/50歲才開始讀書寫字能成功嗎?襪業老董告訴你
回顧我的人生,整個成長過程可以用「倒吃甘蔗,漸入佳境」來形容。當多數人循正規管道7歲入學接受基礎教育,開始學習讀書、寫字的時候,我卻對上學毫無興趣,在課堂上不是發呆就是打瞌睡;反而一想到做生意就精神百倍。所以8歲時就知道要批冰棒來賣,雖然個性木訥,不好意思大聲兜售,卻也懂得適時更換商品,往人潮多的地方去,為自己創造更多利潤。胡裡胡塗的度過6年小學,快畢業時,導師早就看出我做生意的天分,竟也不贊成我升學,而是鼓勵我努力去做生意。多了老師的認同,我更有自信,也更加拚命往經商這條路去走。14歲進軍批發市場,20歲買下第一間店面,33歲開工廠…;當別的男孩子大學畢業當完兵還是職場菜鳥的時候,我已經在商場上累積了超過20年的經驗。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因為早早就出社會,我的成長幾乎都靠自我教育及社會教育養成。我做生意的頭腦似乎很靈光,對數字很敏感,但對於老師教的內容卻鴨子聽雷、一竅不通。然而人生就是這麼奇妙,當事業、家庭都平穩發展的時候,我開始有了想讀書的念頭。偶然間在三重埔的書店買了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寫的書《松下幸之助談經營祕訣》(民國72年出版)。我讀得津津有味,睽違多年重拾書本的經驗讓我對閱讀有了新的發現。這時候的我大約50歲,歷經各種風雨,也克服諸多難關,事業正逐步成長,思想與個性也日益成熟;少了年幼時的浮躁,卻多了因歲月累積所增加的理解力,從此,書本打開了我的眼界,重新啟動我對閱讀的興趣。閱讀的好處很多,每一本書都是作者生命智慧的結晶,消費者只需花數百元就能擁有作者們寶貴的人生經驗與養分,是最划算也最有價值的投資。寫字也是如此。小時候我連筆都拿不穩,除了自己的名字,其他國字真的認識不多,後來做生意需要寫訂單、記帳、開傳票,我開始自我教育識字練字,也為了讓心更靜下來思考,每天花半個小時在書桌前專注寫字。其實我練字過程很辛苦,因為不習慣握筆,剛開始手會一直發抖,經過長時間的練習才越握越穩;寫的時候要很有耐心,一個字至少練寫50遍、100遍以上,滿意了才會換別的字練習。年過半百才靠自學讀書、寫字,結果雖然是好的,但在這教育普及的年代,學校的學習階段相當重要,所以我到學校演講時常鼓勵學生:「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才能事半功倍,像你們這個階段就應該盡好學生本份努力讀書;千萬不要和我一樣,到50歲才想要補回學生時代的缺憾,真的太辛苦了。」現在的我,每天清晨起床開始看書,早晨的空氣新鮮、頭腦清楚,很適合閱讀及思考。接著再花半小時左右練習寫字。雖然起步晚了,但我很珍惜現在這樣的機會,一筆一劃都寫得認真專注、全心全意,看到自己能寫出整齊漂亮的字,心中更充滿了喜悅。
-
2017-09-06 名人.施純鎰
施純鎰/與小白球的忘年之約
我打高爾夫球,是從民國五、六十年代就養成的習慣。如今回想起來,當年無心插柳的起心動念,不但讓我賺到健康,也因而結交了各個不同領域的朋友。健康和友誼,是我壓力人生中最珍貴的寶藏,也讓我深刻體會到太太默默支持的力量。 創業初期我因為壓力太大,造成嚴重失眠,偶然間開始接觸高爾夫球,沒想到一打將近五十個年頭,如今已成為我最大的興趣及樂趣。原本單純為了健康因素而打,為了把握時間,每天天未亮就開打,靠著桿弟手拿手電筒幫忙照明才能揮桿。當時也不流行找教練,剛開始難以適應,後來才慢慢領悟打球的訣竅,在基本動作並不標準的情況下也曾打出76桿;現在的我打球已不在乎結果,純粹享受過程帶來的樂趣。不知不覺經過了幾十年風雨無阻天天打球的歲月,在球場上走的路,已經超過繞行地球兩圈的距離。 對我來說,打球是為了紓解壓力,除了揮桿,走路也是很好的運動,藉著不斷調整步伐與呼吸,訓練自己放慢腳步,專心打球跟走路。加上我的個性急,打高爾夫球可以訓練自己放慢腳步、循序漸進,每揮一桿都必須心無旁騖、聚精會神將專注力集中在小白球上面。心若靜不下來,球也不可能打好,再急也得一洞打過一洞、穩紮穩打一步一步走過;對應到人生的路途,也是同樣的道理。高爾夫球場中的沙坑果嶺、各樣起伏的地形,都像是「困難的關卡、磨練的考驗」,對打球的人來說是一種挑戰,也像是一種阻礙;就像經營公司會有困難與風險的道理一樣,何時該順勢而為或逆風而行,都必須事先觀察、判斷,才能洞燭機先,做出正確的決策。 50年來,我在球場上遇過各種狀況,我曾經打過一桿進洞,也曾擊出小白球打傷一隻白鷺鷥,方圓之內沒有動物醫院,只好拜託腦科醫師友人,經過十幾天的療養恢復,才把牠送回球場,大自然生命的力量是如此強韌。我喜歡和各方球友和桿弟聊天,在他們身上,也都是一篇篇動人的人生篇章,年齡無分大小,人人都是老師。高爾夫球不只是我一輩子熱愛的興趣,對我的人生、健康和工作都有莫大的幫助。 前陣子我做了健康檢查,我的心臟、視力,血壓所有的指數都相當標準且健康,這些都歸功於天天走路的功效,我們老祖宗中醫醫學認為「腳是人類的第二個心臟」,下肢肌肉是否強健,和走路息息相關,雖然高爾夫運動雖然不是大家休閒的普遍選項,走路還是是很好的運動,也是最簡單沒有場地限制、適合各種年齡的運動方法。鼓勵大家多走路多運動,衷心祝福大家都健康。
-
2017-07-11 名人在線.施純鎰
施純鎰/我81歲 我用工作養生
常有朋友想知道我的養生之道,其實方法很多:固定運動、良好睡眠、心情愉快…都是答案,但都不是重點;我最重要的養生方式是「工作」。因為,我的工作是一種享受,我的享受是為了工作。這輩子如果能夠持續工作、樂在工作,就是我人生最大的享受。從8歲第一次自己批冰棒兜售開始,到今年已70多年,這個數字也代表超過80歲的我,所累積的工作資歷和年數。我常說:「如果不是過去那段吃苦的經驗,不會有今天的施純鎰。」那段吃苦的歲月,現在看來卻是甘甜的滋味。因為工作帶給我的成就與滿足感,是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代的,所以再辛苦都不覺得苦,反而樂在其中。小學時對念書沒興趣,上課心不在焉,常常打瞌睡;但說到做生意就精神百倍,每天放學後到晚上10點前是我一天裡最快樂的時光:一下課就快速衝回家裡,簡單吃完晚餐,背起裝滿雜貨的箱子,出門做生意。工作結束後將賺來的錢全數交給媽媽,能為家裡盡一份心力,心中的快樂無法言喻。可能是天公疼憨人,加上父母給的良好基因,長期睡眠不足又營養不良竟然也沒生病,我常常在想,可能工作帶給我的快樂早就超過其他負面的情緒太多,足以讓我轉移焦點,只全神貫注在工作上面。因為整天都在動腦想點子、解決各種問題,養成隨時收集情報、吸收資訊的能力,讓我的大腦沒有生鏽。後來慢慢學習閱讀,從書本中得到的智慧,對我經營公司有很大的幫助,又進一步提升工作對我產生的樂趣跟正面效益。好朋友曾經幫我的自傳寫序,他說:「施董『永不退休』的想法,就是一種不老的精神。」一般人認為65歲以上就是老人;但現在,老年人的體力、活動力比起10年前同年齡的人都高出許多,8、90歲還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的大有人在;在台灣,有85歲的張忠謀董事長、超過100歲還每個禮拜打高爾夫球的謝醫師…。在國外,類似的例子更多,最近看到新聞報導,日本有位85歲的化妝品專櫃小姐,一周上班六天,上班時總是維持最佳狀態,精神奕奕地為顧客服務,美國矽谷有家公司聘請84歲的費雪擔任設計師,為年長者設計適合使用的電腦軟體,這家公司最有名的作品就是蘋果電腦的滑鼠。特別的是,費雪不是部門裡唯一超過80歲的工作者,也不是年齡最高的同仁,可見高齡工作者是未來趨勢,「人盡其才」這句話絕對沒有年齡限制,我們更不應該覺得自己年紀大了就不再學習;只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善用自己的長處,不論幾歲都能有所貢獻!對我來說,可以一輩子都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就是人生最大的福氣,因為能工作表示身體還很健康、腦袋還很靈光;每天持續學習、吸收新的知識、享受工作帶來的收穫,就是我保持健康與活力的不老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