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新發地市場
共找到
4
筆 文章
-
-
2021-06-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北農群聚主婦憂「蔬果染疫」 專家:怕人要勝過怕蔬果
北農爆發群聚事件,讓不少主婦們憂心,確診者分裝的蔬果會沾有新冠病毒,以致坊間謠傳,吃芒果、香蕉前要先幫水果噴酒精。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北農群聚擴大最怕的應該還是「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不該是「蔬果傳播」,他強調透過物質傳播病毒案例非常少見,加上蔬果都是放在通風且溫度較高的地點販售,病毒即使沾染存活下來的機率極低。邱政洵表示,疫情於全球爆發至今,唯一有食品傳染證據的就是「冷鏈食品」,去年年中武漢新發地市場於市場內的切割海鮮沾板上,檢驗到新冠病毒,後續也在鮭魚包裝上檢驗到病毒,各國針對來自中國的冷鏈包裝食品,採檢新冠病毒部分呈現陽性。不過實際因為接觸到冷鏈食品而染疫的人,幾乎是沒有的。依照研究顯示,新冠病毒能在空氣中存活3小時,隨時間地點,在沒有生命的材質上也可能存活,在銅的材質上可以存活4小時、紙板存活24小時、不鏽鋼存活72小時,但48小時後病毒會大量下降、塑膠表面可以存活72小時,72小時後病毒會大量減少。邱政洵表示,冷鏈食品主要是塑膠包裝,重點是運送過程處於潮濕且極低溫的環境,會讓病毒存活下來的時間比較久,增加冷鏈運送人員接觸後染疫的可能,只是依照國外的經驗,就算真的可以傳播,也只是極少的機率。邱政洵表示,北農處理的蔬果,並非是極低溫冷鏈,且運送的蔬果最後上架處,溫度高也通風,就算蔬果都用塑膠袋裝起來,風險也遠低於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與傳播。有人建議不要用鼻子聞水果,這些都沒有必要,如果新冠病毒能有效地透過物質傳播,全世界的疫情恐怕會更加嚴重,無一處是新冠淨土。國人採買蔬果時與其擔心蔬果帶有新冠病毒,不如擔心採購時是否人潮壅擠,是否保持社交距離,又或是自身是否有維持手部清潔等。邱政洵表示,別因為北農群聚不敢採買蔬果或是不敢碰蔬果,外出返家一定要先洗完手,料理前後以及吃飯前後都要落實手部清潔,蔬果徹底清洗、生鮮肉品煮熟再吃,既可以避免接觸到病毒,也能降低食物中毒、腸病毒等事件發生。至於芒果與香蕉,他說,別朝水果噴酒精了吧,芒果就是用清水洗乾淨、香蕉怕髒就擦一下,把皮播開,手洗乾淨就可以安心吃了。
-
2020-10-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陸CDC專家:不排除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疫情「由冷鏈傳入」
大陸《環球時報》指出,近期,隨著青島首次從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出活新冠病毒,以及一篇北京6月新發地市場疫情可能源於冷鏈食品汙染的論文發表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由此不能排除,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早前疫情也是從進口海產品所引起。中國疾控中心17日發布的消息稱,在對青島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中國疾控中心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外包裝上檢測分離到新冠活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並首次證實在冷鏈運輸特殊條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裝上存活較長時間。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表示,過去在樣本中「檢測出」冠狀病毒核酸陽性,不一定是活病毒。但青島此次「分離到」活病毒,就意味著一定存在活病毒,且能造成傳播或感染。此外,青島這波疫情的「零號病人」正是青島港口裝卸工人,曾於9月19日夜班裝卸了進口冷凍海鮮。北京清華大學、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單位近日在《國家科學評論》發表「北京新冠肺炎疫情再現可能源於冷鏈食品汙染」的論文也提出,冷鏈運輸可能是新冠病毒傳播的新途徑。武漢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院病毒研究所教授楊占秋表示,如果華南海鮮市場曾有進口海產品交易,那麽新冠病毒通過冷鏈運輸的產品傳入是存在可能性的。環球時報指出,華南海鮮市場過去確實曾有多家賣進口生鮮的商鋪,出售包括帝王蟹、北極貝等海產品以及來自巴西、德國的需要冷鏈運送的肉類產品。中國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專家武桂珍近日接受採訪時說,「過去我們在做病毒溯源時一直在尋找中間宿主,現在或許是時候重新審視一下,病毒到底是不是來自野生動物。」武桂珍表示,「疫情在北京反彈,也是在批發市場集中暴發,但不同於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北京出現野生動物導致疫情的可能性很小。這就留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提示:是不是有可能源頭就是一個感染者或被汙染的食品,而海鮮市場的環境造就了快速傳播的機會。」但報導也指出,目前相關猜想依然缺乏足夠證據支持形成一條明確的感染鏈。一位不具名的病毒學專家對環球時報表示,如果病毒是從海外流入,為何來源地沒有最先暴發疫情,這是需要解釋的問題。
-
2020-07-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北京新冠重症者吃了安宮牛黃丸後脫險 中醫有話說…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記者會近日表示,一北京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服用安宮牛黃丸後,病情好轉,撤除葉克膜(ECMO);另有患者僅服用一兩丸,就退高燒。不過,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表示,這方子不能普遍使用。劉清泉院長表示,安宮牛黃丸不可以普遍運用於治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上,他說,「中藥講究辨證施治,每個方子都有其具體的適用症、適用者,並不能普遍使用」。北京中醫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祝勇則強調,「安宮牛黃丸是急救用藥,不是保健品,無症狀時不要服用」,安宮牛黃丸的硃砂和雄黃有一定毒性。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神經科主任李濤也表示,若長期服用,對腎臟、血液系統會產生一定慢性毒副作用。據人民日報報導,該重症患者為27歲女性,上月12日住院,隔天即出現呼吸困難、呼吸衰竭、高熱等現象並進行插管,15日進行葉克膜治療,中醫診斷邪熱內閉,陽氣暴脫之危重,以人參、生大黃、葶藶子為基本處方,配合給予安宮牛黃丸後,病情逐步穩定。26日患者移除葉克膜,本月3日移除插管,目前神智清楚。劉清泉院長表示,該患者在治療期間加服安宮牛黃丸四天,一天三丸,這個服用療程和用量是根據患者情況而定的。他說,治療上中西醫緊密配合,患者目前處於康復治療階段。安宮牛黃丸出自清代溫病學大家吳鞠通所著的《溫病條辨》,迄今已有200多年的應用歷史,它與至寶丹、紫雪丹並稱為中醫「溫病三寶」,已被寫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中。中新網報導指出,北京新發地聚集性疫情發生以來,截至到7月4日24時,北京地壇醫院共收確診病例334例,所有病例在入院的第一時間都進行中醫診療,截至7月4日已經出院10人,其中7人以中藥治療為主。根據北京衛健委7日通報,7月6日0時至24時,北京無新增報告新冠肺炎本地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例。這是北京新發地市場爆發新一波疫情26天以來,首次出現單日零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