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新冠
共找到
13108
筆 文章
-
-
2020-04-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阿聯酋航空杜拜─台北確定飛一班!機上防疫規定有這些
繼復飛杜拜往倫敦希斯洛和法蘭克福的定期航班後,阿聯酋航空因應旅居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當地各國僑民及旅客需求,著手規劃前往台北、突尼斯、雅加達、馬尼拉、阿爾及爾、芝加哥及喀布爾七個城市的一次性或常規航班,協助各國僑民及旅客返家。其中,飛往台北的一次性航班,目前預定於2020年4月18日起飛。阿聯酋航空旗下的波音777-300ER機隊將負責執飛本次七個航點的特別任務,所有乘客必須具備入境地公民資格或符合其邊境管制措施規定方可登機。據了解,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的險峻時刻,阿聯酋航空相關服務也有不少調整,包括暫停網路報到、預選機上座位以及機場專車接送服務;關閉機場貴賓室;暫停提供機上雜誌及紙本刊物;並將調整機上餐飲的包裝及擺盤方式,以降低機上感染風險。規定還包括所有航班皆不可攜帶隨身行李,乘客僅能攜帶筆電、手提包、公事包或嬰幼兒用品登機,其它行李皆須於登機時辦理托運,阿聯酋航空也將調整乘客的行李托運額度。阿聯酋航空表示,將要求所有乘客自行攜帶口罩,於機場內及搭機期間全程配戴口罩,並保持良好的社交距離。旅客必須在起飛時間的3個小時前抵達杜拜國際機場第三航廈辦理登機,阿聯酋航空登機櫃台僅提供持有經過確認預訂證明、且前往上述航點的乘客相關服務。所有航班完成每一趟飛行任務後,皆將於杜拜進行加強清潔及消毒程序。
-
2020-04-1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NHK報導「台灣0確診」關鍵原因 日網友大讚:太神奇了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在全球延燒,台灣昨天也出現了睽違36天以來的「0確診」小確幸,日本NHK晚間也以「台灣新冠肺炎零確診」報導台灣防疫的成功關鍵,底下湧入大批日本網友大讚,截至目前為止該則分享已經超過3600按讚、1000多人轉發。NHK在14日晚間以「台灣新冠肺炎零確診」刊出報導,同時也在推特轉發,內容提到台灣指揮中心宣布14日新冠肺炎沒有人確診,這是3月9日以來,時隔一個多月再度出現0確診。NHK指出,台灣從3月19日禁止外國人入境,並且採取回國人士居家隔離、檢疫14天,如果違規者將重罰350萬日圓(100萬台幣),用嚴格的措施來因應,另一方面,檢疫結束時還會發放50000日圓(14000台幣)的防疫補償金。最後他引述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記者會上所說「新冠肺炎傳染病還沒結束,雖不可輕忽,但是值得高興,希望這個狀況能持續維持下去。」該則推特目前已經吸引超過3000人按讚、1600多人轉發,日本網友也熱烈回應「台灣已經完全控制,日本應該要效仿」、「台灣很棒」、「台灣太神奇了」、「台灣很好,首次採取行動的時機和政策都很棒。」、「畢竟是台灣,恭喜」、「以後定居就去台灣」。台湾「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 新たな感染確認ゼロ」先月9日以来 #nhk_news https://t.co/PmIs1TZ6hk— NHKニュース (@nhk_news) April 14, 2020
-
2020-04-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病毒到底是不是生化武器?關鍵的9篇研究論文揭真相
我在2020-4-11發表新冠病毒最原始毒株主要來自美國和澳洲?,駁斥網路傳言說新冠病毒是源自美國。兩天後有一位讀者在回應欄裡詢問我對一個視頻的看法。該視頻是2020-4-11發表在YouTube的《解密中共病毒的起源》(Tracking Down the Origin of the Wuhan Coronavirus)中文字幕版,而它的原始英文版則是發表於2020-4-7。今天,這個中文字幕版的視頻已被下架。但是,另一個以台灣觀眾為對象的中文字幕版則又出現。這個視頻是由Epoch Times(大紀元)製作的,而它在插播裡說Epoch Times報導是基於事實和不偏袒的(Epoch Times的網站也是這麼說)。可是,我曾經好幾次發現大紀元的報導是錯誤,甚至故意誤導,例如大腸水療,宋美齡長壽秘訣。更重要的是,大紀元自己有明白宣示,希望看到中共政權消滅。所以,不偏袒,有可能嗎?關於這個視頻,中文版的大紀元在2020-4-11發表【首播】中共病毒溯源 獨家紀錄片揭真相。它說:「在影片裡,英文大紀元調查記者喬舒華·菲利普(Joshua Philipp)回顧了今年1月至4月初疫情的發展情況,結合資料和專家訪談,剖析了表象背後的疑點——從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到P4病毒實驗室,從神祕的基因序列到相關科學論證和推測,再到中共的超限戰手法,這其中存在哪些關聯和祕密?」這個視頻的一開始就說中共是邪惡的,所以它當然就是以這個前提來報導這次的新冠病毒疫情,而它所安排的人物,以及所採用的資料,當然也就是以滿足這個前提為目標。這樣的製作,以一個紀錄片而言,是無可厚非(畢竟紀錄片是介乎娛樂和新聞報導)。但是,以科學探討而言,它當然就大有問題。有關新冠病毒起源的爭論,我總共已經發表了8篇文章,而其中會被視為《幫中的》有4篇,而會被視為《反中的》,也有4篇。所以,我可以很坦然地說,我沒有任何政治立場,我唯一在乎的是科學證據。在今年2月19日,權威醫學期刊The Lancet(柳葉刀)刊出一份來自八個國家的27位科學家的聯署聲明(翻譯):支持中國科學家,公共衛生專業人員和醫療專業人員抗擊COVID-19的聲明:「…此疫情的快速,開放和透明的數據共享現正受到有關其起源的謠言和錯誤信息的威脅。 我們站在一起,強烈譴責COVID-19不是自然起源的陰謀論。 來自多個國家的科學家已經分析並發表並了導致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2(SARS-CoV-2)的基因組,他們壓倒性地得出結論,這種冠狀病毒與許多其他新興病原體一樣,是起源於野生動物。…陰謀論除了製造恐慌、謠言、偏見、損害全球共同抗擊該疾病的工作之外,別無它用。」這個聲明裡所說的「多個國家的科學家已經分析並發表」,指的是9篇研究論文,而其中的6篇是出自中國的研究團隊。所以,為了避免會有《受中國影響》的嫌疑,我只將出自非中國的那3篇論文列舉如下:1.希臘團隊發表的Full-genome evolutionary analysis of the novel corona virus (2019-nCoV) rejects the hypothesis of emergence as a result of a recent recombination event【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全基因組進化分析拒絕了由於最近的重組事件而出現的假說】。從這個標題就可看出,這項研究的結論是《新冠病毒不是最近的重組事件》。2.意大利和巴西團隊發表的The 2019‐new coronavirus epidemic: Evidence for virus evolution(2019新冠病毒流行:病毒進化的證據)。從這個標題就可看出,這項研究的結論是《新冠病毒是自然演化而來的》。3.美國、英國和澳洲團隊發表的的The proximal origin of SARS-CoV-2(SARS-CoV-2的近端起源)。這篇論文的最重要結論是《新冠病毒並非人造的》。另外,在2020-4-2世界排名第一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了一篇由3位美國科學家所撰寫的《前瞻論述》(Perspective):Escaping Pandora’s Box — Another Novel Coronavirus(逃出潘多拉魔盒-又一個新型冠狀病毒)。它的第四段是:我們必須意識到,在我們這個擁有78億人口的擁擠世界裡,由於人類行為改變,環境變化以及全球公共衛生機制不足的綜合因素,現在很容易將隱晦的動物病毒轉變為對人類生存的威脅。我們創造了一個全球性由人類主導的生態系統,從而為動物病毒(尤其是容易突變的RNA病毒)的出現和宿主轉換提供了遊樂場所…。 人類的基因組花了800萬年才進化1%。 許多動物RNA病毒在幾天之內就可以進化超過1%。 不難理解為什麼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的人畜共患病毒。從這段話就可以看出,是由於全人類的行為,才會造就了動物病毒傳染給人的機會。事實上,早在2017-2-27我就在禽流感:抹不去的夢魘裡說:「流感之所以會流行,完全是因為人類密集居住以及發展畜牧的結果。」不管是流感或是冠狀病毒,我們現在所應做的事是尋求全球合作,製定一個有望徹底解決動物性病毒的方案,而不是把這些病毒說成是敵人製造的生化武器。原文:新冠病毒:「生化武器陰謀論」無濟於事
-
2020-04-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看新冠肺炎/薛琦:抗疫折扣券 效果待深思
政府為了對抗新冠疫情,準備發放折扣券(酷碰券),以刺激消費。但效果如何,值得再思。首先,為防止新冠肺炎的傳染、擴大,就必須減少人和人之間的接觸。於是,人的移動緩慢下來不利生產,接著是停業與失業。再來,面對面的活動受到限制將減少服務業的需求,也同樣導致歇業與失業。全球各國許多政府在撒錢,金額不一,可救助失業者並維持其最低消費。我們政府在二○○九金融海嘯期間也發過每人三千五百元的消費券。性質雷同,但擬議中的折扣券恐係首創。折扣券矛盾與歧視折扣券就像百貨公司周年慶時的打折,或超市在周末促銷商品的折扣廣告,目的都是為了降價促銷,改變自家公司與其他公司出售類似產品的相對價格。但政府發行折扣券的性質有點不同。首先,折扣券不是全面適用,可惜只限於某類消費,或因只能用手機掃描,因而排除了他類業者。這形成了對無法適用者的歧視,是否是當初制定政策的原意?視消費者有無需求更嚴重的問題是,折扣券由政府先訂出折扣率,譬如購買支出的百分之廿五,這部分由政府出錢,鼓勵民間消費,但消費者仍要出百分之七十五。政府的想法可能是,我出百分之廿五,民間還要出百分之七十五。於是,如果政府每人給二千五百元折扣券,認為可以促成民間每人七千五百元的支出,整體消費會增加一萬元,是政府支出的四倍,效果顯著。但問題是:一、這效果的前提是,民間本來就有這項需求支出,而且價格彈性滿大。但是事實並非如此,譬如對一個已經處於無薪假的員工,即使領了政府補助,仍想把補助留著準備繳小孩的學費,自無法領受政府鼓勵消費的美意。二、如果政府的想法正確,百分之廿五的折扣券可以創造四倍的消費。那何不將折扣率降低到百分之十,可創造十倍的消費,豈不更好。預算限制不能忽略折扣券的比率太小,誘發消費效果不大;比率太大,又像消費券,增加政府支出,而且少了所謂的乘數效果。那它的真正效果有多大?如果折扣券適用的範圍很大,等同適用消費項目商品的減價。假設政府一樣發每人二千五百元折扣券,對每個人形同在這二千五百元適用範圍內的消費品降價百分之廿五,也就是消費者可用七千五百元買到一萬元的商品與勞務,等同因部分消費項目降價,產生實質所得增加。這部分增加所得所創造的額外支出,經濟學稱之為邊際消費傾向,真的是微乎其微。另一個理由是,消費者因為總預算有限,所有被消費券折扣所吸引的額外消費支出必須靠削減其他消費來填補。這是經濟學預算限制告訴我們的事實。最後,如果折扣券實驗成功了,我們又可多了一項抗疫援外項目。
-
2020-04-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零確診 專家示警:群聚感染威脅始終在
黃立民:暴風雨前的寧靜 不可輕忽我新冠肺炎新增病例數昨天零確診,台大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認為,國內防疫強度幾乎是最高級,但聚群感染的威脅始終存在;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說,台灣現階段主要威脅仍在境外,歐美疫情趨緩,南美洲和非洲等國將是五、六月邊境防守重點,且入冬後恐有下波疫情,必須及早因應。黃立民認為,民眾不可掉以輕心,目前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熬過境外移入這關,台灣也只是度過了第一關」。他直言,台灣目前累積十例感染源不明的新冠肺炎本土案例,顯示國內確實有未掌握到的感染者在社區移動。黃立民表示,「可以漏接感染者,但絕對不能發生群聚」,若要避免沒被發現的本土個案造成大規模群聚,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落實暫停集會活動。他指出,國內防疫政策強度幾乎是最高級,最怕民眾看著國內病例少,僥倖心態作祟,開始抗拒經濟、生活受限。蘇益仁:南美、非洲下波邊境防堵重點蘇益仁說,若本土案例數不再增加,隨著五月北半球疫情趨緩,可說台灣度過了這波疫情的大關。他認為,如果國內都沒有社區感染,疫情威脅確實降低,目前看來「落實全民戴口罩」,確實可有效防範無症狀或輕症者傳播病毒。他估計,即使北半球疫情趨緩,要等南美洲疫情告一段落,可能要再三到四個月,因此預計至少要到七、八月,國際經濟活動才可能有比較明顯的調整。黃立民也認同,若國內繼續落實防疫政策,新冠肺炎疫情將會持續往下走;進入夏天、海外疫情趨緩後,國內疫情將在入夏後,也就是七、八月維持平穩,但他也提醒,進入秋天後,恐怕又要迎接下一波疫情,防疫政策強度將需要再次提升。蘇益仁強調,台灣得為冬天的來臨做好準備。當南半球疫情燒過一輪,又會回到北半球,此時試劑和疫苗的研發將是疫情決勝點,台灣身為少數不曾經歷新冠肺炎大流行洗禮的國家,到時所面臨的威脅,可能會大於其他國家。蘇益仁認為,要等疫苗問世,才是全世界能夠真正放鬆的時刻。此時歐美先進國家都在傾力開發疫苗和試劑,蘇益仁提醒,不要為了非得用台灣的試劑而耽誤了時機,若國外有好的試劑,台灣也要趕快取得,等到台灣也開發成功,可以再改用自己的產品。
-
2020-04-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隔離通報有時間差 應建即時系統
「隔離通報,怎麼會有時間差?」針對日前清大有1例確診,及台師大2例確診導致全系停課,校方與疫情中心通報竟有時間差,以致帶病毒的學生趴趴走,引來外界質疑防疫有漏洞。事實上,從得知有案例確診,到接觸者被列為需隔離對象並開始隔離,這段時間內不受衛生局管制的時間與接觸史,恐成為防疫的高風險空窗期。當天確診隔天才公布3月24日,清華大學緊急宣布有確診者,相關接觸26名師生居家隔離,另外有20堂課改為遠距上課,但校方直到31日才採取行動,以致影響人數達900多人。然而,當時已知確診,校方24日一早也接獲衛生局通知,但疫情中心下午記者會卻沒有公布,而是晚間另外以新聞稿方式公布,不禁令人質疑,已掌握的資訊怎麼會出現時間差?對此,指揮中心曾表示「前一天晚上7到8點結算確診個案,隔天才公布,是讓疫調人員有時間去處理。」教務長焦傳金則表示,24日早上學校接獲新竹市衛生局通報,學校有26位師生跟確診者有密切接觸就立刻應變。只是學校一早就知道,下午也發了新聞稿,但下午的指揮中心記者會,怎麼沒有提及這一例?應建立SOP系統繼3月底台灣師範大學1名大四學生確診後,4月9日再增第2例確診,是首例確診者3名同寢室室友之一。台師大校方對外稱,3月30日深夜接獲首例確診通知後,即安排3名室友移出宿舍居家隔離;但該校行政人員透露,3人當晚只是搬到校內另一棟大樓住宿,且同樓層還住了其他學生,隔天才搬去校外防疫旅館。行政人員還說,30日晚上到31日之間,學校並沒有限制這3名學生的進出自由。而退房後是否有人陪同離校前往防疫旅館,校方也沒說清楚,造成危險的空窗期。對此,台師大人員和公衛學者建議,未來如果有學生深夜確診,指揮中心應建立一套SOP讓學校遵循,並明確提供相對應的防疫旅館,才能讓防疫更完備。隔離通知要即時事實上,不只通報確診者出現了時間差,就連包括與確診者接觸的需居家隔離者,在通報與進入隔離也有時間差。以澳洲音樂家為例,疫情中心宣布他確診是在3月5日晚間,同場採訪者曾主動詢問是否需要隔離?但直到3月6日傍晚當事人才接到隔離通知,並於3月7日早上開始居家隔離,時間差長達24小時以上。截至13日止,台灣居家隔離共逾8,500人,居家檢疫共逾11萬人。不但居家隔離有時間差,就連檢疫也曾發生「喝咖啡」風波,看來台灣防疫並非「幸運沒事」,而是早已因為時間差而現破口,以致民眾仍暴露在不特定危險之中。【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0-04-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灣援贈100萬片口罩抵英國 在台辦事處感謝
新冠肺炎蔓延全球,台灣日前宣布援贈英國等11個疫情較嚴峻歐洲國家共700萬片口罩。英國在台辦事處今天說,100萬片口罩已送達,感謝台灣。英國在台辦事處傍晚告訴中央社,台灣援贈英國的口罩數量為100萬片。全球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持續擴大,台灣第一波國際人道援助,援贈美國200萬片、11個疫情嚴重歐洲國家700萬片及友邦100萬片,總計1000萬片台灣製醫療級口罩,近日已陸續運抵。其中,獲援贈口罩的歐洲國家包括荷蘭、義大利、西班牙、法國、德國、波蘭、捷克、比利時、盧森堡等歐洲聯盟會員國,以及英國、瑞士和教廷等。英國在台辦事處下午在臉書粉絲團貼文指出,台灣援贈的口罩已運抵英國,後續將分送國民保健署(NHS)相關單位。辦事處寫道:「謝謝台灣!」
-
2020-04-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奎寧療法有害心臟? 專家:謹慎使用
奎寧療法竟引發致命心臟病?巴西研究團隊近日指出,高達11名新冠肺炎確診的患者使用高劑量氯奎寧後,竟在第3天出現心律不整、第6天喪命,導致研究緊急終止。專家指出,不論是「氯奎寧」或「羥氯奎寧」,都可能引發致命心律不整風險。但也有紐約醫院認為,劑量謹慎使用就不會出事。高劑量組實驗喊卡根據《CNN》報導,該研究招募81名住院新冠患者參與,當中近半數患者連續5天、每日使用2劑450克氯奎寧治療,另外半數患者則是連續10天、每日使用1劑600毫克氯奎寧治療。實驗第3天,使用高劑量氯奎寧的患者出現心律不整;第6天,11名患者不幸死亡,高劑量組實驗緊急終止。研究人員表示,由於低劑量組的受試患者人數不夠多,因此他們無法作出氯奎寧能夠有效治療新冠肺炎的結論,他們強調,未來還需要進行更多實驗。實驗期間,研究人員也讓患者使用抗生素阿奇黴素治療,阿奇黴素也可能導致心臟疾病風險,不過美國許多醫院都有使用,通常是和羥氯奎寧合併使用。傳染病醫生及醫藥專家指出,研究顯示,不論是「氯奎寧」或是「羥氯奎寧」,都對部分病患造成嚴重傷害,尤其可能引發致命心律不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臨床藥理專家尤林克醫生表示,氯奎寧劑量愈大,愈可能導致患者心因性猝死。謹慎使用不會出事根據《愛爾蘭時報》報導,現階段多數臨床實驗都是讓新冠患者使用低劑量「氯奎寧」及「羥氯奎寧」,並且僅使用一小段時間。先前中國廣東省健康委員會建議,醫師可讓患者連續使用10天、每日2劑500毫克氯奎寧治療,不過參與巴西臨床實驗的醫師拉塞達表示,研究發現,中國使用的劑量太高,毒性非常強,「這樣害死的病人可能比救活的更多。」「醫院會密切監控患者的心臟情形。」紐約林諾克斯山醫院醫師蜜娜表示,她的醫院仍會以5天為一個單位,持續合併使用羥氯奎寧及阿奇黴素來治療不嚴重的新冠患者。【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0-04-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量體溫有眉角!一張表秒懂5種測量方式發燒標準
隨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無論是上學、上班、進餐廳用餐或是搭捷運、高鐵,現在都必須先量測體溫;但你知道量體溫有哪些方式?測量時又有什麼「眉角」?義大醫院家醫科鄭暐霖醫師分析五種常見的體溫量測,教你掌握眉角量得精準:1、額溫☑使用工具:紅外線額溫槍☑發燒標準:>37.5℃☑量測方式: 在額頭保持乾燥、無瀏海干擾下,將額溫槍近距離置於眉心的位置,做定點量測,或是採橫向滑動進行測量。★注意事項:有鑑於額溫槍測量部位屬於人體最外層,易受當下環境影響,每次使用前,應先根據所附說明書所載使用方式置於量測環境,使其感應器與環境溫度達到平衡後再進行操作;被測量者若是剛剛走路或運動,體溫可能略高,建議可以休息10~15分鐘後再測量。2、耳溫☑使用工具:紅外線耳溫槍☑發燒標準:>38℃(惟37.5℃~38℃之間的體溫可能正常也可能是低度發燒,建議於此範圍內應持續追蹤或詢問專業醫事人員)。☑量測方式:透過紅外線掃瞄耳膜所釋放的熱能,由此得到體溫。但耳道的結構隨著年齡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因此量耳溫時,3歲以上將耳朵向上向後拉,3歲以下將耳朵向下向後拉,但3個月以下的嬰兒不建議使用耳溫模式。★注意事項:若需搭配耳套使用的耳溫槍,一旦不加裝耳套反而會測量不準;耳溫槍及耳套使用方式請詳閱所附說明書;測量前需確保耳朵清潔,因耳垢太多會影響準確性;因左、右耳溫度不盡相同,測量時應以溫度較高的為準。3、口溫☑使用工具:電子體溫計☑發燒標準:>37.5℃☑量測方式:使用前,先用酒精擦拭,再將體溫計置於舌下,口唇閉緊,停留約30秒~1分鐘。會聽到嗶聲表示測量完畢。★注意事項:測量前,應避免進食、喝水、抽菸等影響口腔溫度的行為;倘若進食,須30分鐘後再進行測量。4、腋溫☑用工具:電子體溫計;水銀溫度計☑發燒標準:>37℃☑量測方式:將體溫計的測量端置於腋窩深處,手臂夾緊,電子體溫計停留約30秒~1分鐘,會聽到嗶聲表示測量完畢;水銀溫度計停留約3~5分鐘即可。★注意事項:腋窩處須注意不要放置干擾體溫的物件,如冰枕;在量測時,應保持腋窩處乾燥,使其不受汗水影響。5、肛溫☑使用工具:電子體溫計;水銀溫度計☑發燒標準:>38℃☑量測方式:量測前,先塗抹嬰兒油或凡士林作為潤滑,嬰兒採俯臥或仰臥抬腿姿勢,兒童及成人採側臥姿勢,再慢慢將溫度計插入肛門,成人深度約3公分, 嬰幼兒約1.5-2.5公分,電子體溫計約30秒-1分鐘會聽到嗶聲表示測量完畢;水銀溫度計停留約1~3分鐘即可。★注意事項:測量期間姿勢須固定不能亂動,以免溫度計造成肛門受傷;1個月以下的嬰兒不建議使用肛溫模式進行體溫測量。應格外注意衛生,最好僅個人使用,不與他人共用,避免交叉感染。延伸閱讀: 天氣忽冷忽熱最容易感冒! 藥師獨授7招照顧秘方更快好 超過38℃發燒了! 感染科醫師解析退燒藥正確使用時機 高燒不退會燒壞腦? 想太多!家醫科醫師破解迷思
-
2020-04-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旅館房數破6千 觀光局:各縣市量能都夠
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從歐美兩洲返台者,有條件強制住防疫旅館。觀光局副局長張錫聰說,目前防疫旅館全台超過6000房,入住率約3成,各縣市供應量都夠。因應全球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新冠肺炎)疫情,為確保國內防疫安全,自台灣時間4月18日零時起,入境民眾過去14天(台灣時間4月4日零時起),如有歐洲、美洲地區旅遊史,登機前應主動出示符合居家檢疫條件的資料。上述需居家檢疫者,若同住者有65歲(含)以上長者、6歲(含)以下幼童、慢性疾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肺部疾病等)、沒有專用房間(含專用衛浴設備)者,入境後應入住防疫旅館。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張錫聰下午在記者會表示,觀光局從4月1日至6月30日獎助各縣市提供居家檢疫者入住的防疫旅館,每房每日新台幣1000元。觀光局也在台灣旅宿網建置防疫旅宿專區,目前有11家旅宿業者(台北市9家、台南市1家、南投縣1家)自願公布是防疫旅館,民眾可直接訂房;其餘沒有公開者,可透過各縣市防疫旅宿聯絡窗口訂房。張錫聰表示,目前各縣市防疫旅宿房間數已上線者超過6000房,入住率約3成。台北市、新北市的需求量較大,目前北市、新北、桃園的防疫旅宿合計約有2150間房。其餘縣市的量能也都充足。各縣市也都會持續輔導業者加入。入住防疫旅宿,房價是業者自訂。張錫聰說,有可能因旅宿等級不同、房價有落差,但觀光局有補助每房每日千元,是業者可自由運用,或可拿來補助房價;另居家檢疫者也會有檢疫補助,也可用來補貼房價。
-
2020-04-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病毒為武漢病毒研究所製造?教授告訴你論文到底說了什麼
我在2020-4-11發表新冠病毒最原始毒株主要來自美國和澳洲?,駁斥網路傳言說新冠病毒是源自美國。我把這類傳言籠統地歸類為《仇美派》(宣稱新冠病毒是美國合成的生化武器,或是源自美國)。這篇文章發表的當天就有一位讀者在回應欄裡詢問我對一篇網路文章的看法。該文章是2020-3-22發表於《微信》的石正丽被曝出5年前制造一种杂交冠状病毒,可感染人呼吸道!。我把這類傳言籠統地歸類為《仇中派》(宣稱新冠病毒是中國合成的生化武器)。這篇《微信》文章其實是由兩篇文章組合而成的,而它們分別是2020-2-11發表的石正丽被揭5年前造出新冠病毒 能感染人呼吸道,和2020-3-16發表的石正丽凌晨发出警告:对疫情不必抱有太大乐观,蚊虫或成第三宿主。石正麗博士是現任《武漢病毒研究所》《新發傳染病研究中心》的主任。她從2005年起到現在共發表了63篇關於冠狀病毒的研究論文,可以說是世界級的冠狀病毒專家。例如引發這次新冠疫情的病毒,就是由她的團隊最先報導。請看A pneumonia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a new coronavirus of probable bat origin(與可能是蝙蝠起源的新冠狀病毒相關的肺炎暴發)。那篇《微信》文章是這麼說石博士:「网友发现她在2015年就成功地将SARS病毒和蝙蝠病毒杂交,制造出能有效感染人体呼吸道的新型冠状病毒。2015年,石正丽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medicine(自然医学)》发表了一篇论文,名为《一种类SARS循环性蝙蝠冠状病毒展现感染人体的潜力》(A SARS-like cluster of circulating bat coronaviruses shows potential for human emergence) 」。有關這篇2015年的論文,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點擊此連結查看: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m.3985。這篇論文其實不是出自石博士的團隊,而是出自一個北卡羅來納大學的團隊。石博士的英文名字(Zheng-Li Shi)甚至還被錯拼成Zhengli-Li Shi,而從這篇論文作者的名單也可看出,石博士大概只是掛名,或只是提供一些小幫忙(例如實驗材料,意見)。不管怎麼樣,這項研究的確是運用基因技術合成了一個SARS病毒和蝙蝠冠狀病毒的雜交病毒,而其目的是要探討一個特定基因(S蛋白)是如何影響冠狀病毒的致病和致命性。這個雜交冠狀病毒就只是在培養的細胞和老鼠身上做實驗,所以《微信》文章所說的「能有效感染人体呼吸道的新型冠状病毒」,並非事實。而縱然是在老鼠身上,這個雜交冠狀病毒對年輕老鼠也只有輕微的致病性,而沒有致命性,對於老年老鼠則有20%的致命性。那篇《微信》文章又說:「石正丽还表示,一旦蚊子成了新冠病毒的携带者,新型冠状病毒很有可能会通过蚊子本身进行本质变异,成为更可怕的“蚊冠病毒”,以现在的医学水平,届时全球包括中国在内将会有超过2/3的人类受灾」。有關這個傳言,《武漢病毒研究所》在2020-3-17發表聲明:「近期网络流传题为《石正丽凌晨发出警告:对疫情不必抱有太大乐观,蚊虫或成第三宿主》的不实信息,该谣言可能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经查证,我所郑重声明如下:石正丽研究员从未发布过任何相关信息,石正丽本人及我所保留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的权利。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对我所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我搜篇醫學文獻,看不到有任何論文說蚊子能傳播冠狀病毒,而世界衛生組織也有發表The new coronavirus CANNOT be transmitted through mosquito bites(新冠狀病毒不能通過蚊蟲叮咬傳播)。所以,不管是「石正麗製造出新冠病毒,能有效感染人体呼吸道」,或是「石正麗表示蚊子能傳播新冠病毒」,都是編織出來的假消息。原文:新冠病毒:人造的?蚊子能傳播?
-
2020-04-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醫護警告!新冠肺炎患者常在發病第7天急速惡化 痛不欲生
越來越多醫護人員以及新冠病毒患者針對「第二周急轉直下」(Second-week crash)症狀提出警告。患者感染病毒的前幾天,症狀輕微,甚至身體漸漸好轉,但卻在以為已經有起色之後,進入第二周時狀況急速惡化,開始發高燒、呼吸困難、全身痠痛,並且重度疲憊。到目前為止,只有少部分新冠病毒患者出現「第二周急轉直下」的狀況,原因為何迄今公共衛生專家仍無法解釋。27歲的科技記者艾瑞亞‧班狄克斯(Aria Bendix)便是其中一例。她接受「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訪問時說,感染病毒的第一周,狀況非常輕微,但第二周則嚴重惡化,剛開始是身體痠痛,24小時內變成全身發冷。「感覺就像跑了一場馬拉松,然後又被車撞到似的。我一直留在公寓裡居家隔離。」她說,幾天之後,病況漸漸好轉,身體不再痠痛,就在以為已經擺脫病毒之際,肋骨部位突然劇烈疼痛,讓她痛不欲生。她說,此時覺得肺部好像受到強力擠壓,呼吸變得非常沉重。班狄克斯表示,前往急診就醫,醫師雖然認為她符合感染新冠病毒的症況,卻無法為她提供治療,只能讓她返家休養。她說,在感染的第14天,痠痛又發作了,「彷彿一切回到原點。」紐約市蒙特菲奧醫學中心(Montefiore Medical Center)重症研究中心主任龔米雪(Michelle Gong,譯音)指出,新冠病毒患者出現呼吸道衰竭,時間點通常發生在出現發病徵兆後的第七天。龔米雪答覆「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詢問時說,剛開始患者似乎狀況還好,但到了感染第五天或第七天的時候會突然惡化,並且出現呼吸道衰竭,而且變化是在「瞬間」發生。北卡羅來納州傳染疾病家歐爾(Christopher Ohl)表示,許多新冠病毒患者都有在第二周病情急轉直下的狀況。他指出,這些患者原本認為,難關已經過去,一切都沒事了,結果卻在短短20小時或24小時之內,開始發燒、重度疲憊、嚴重咳嗽或者呼吸困難,必須緊急住院。
-
2020-04-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WHO稱不知新冠肺炎痊癒後是否有免疫力 張上淳:病毒不尋常
世界衛生組織(WHO)專家13日表示,目前不清楚新冠肺炎患者痊癒後是否將有免疫力,不會二度感染。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過去確實出現身體有抗體,但還驗得出病毒的狀況,對許多感染疾病來說,新冠肺炎病毒比較不尋常。張上淳表示,已經產生抗體是否以後不再二次感染,這裡面要探究的事情蠻多,科學上希望驗證中和抗體、是否能中和病毒,如此才能避免再次感染,而要證明這點需要實驗室技術來證明,正與世界各國研究中,目前沒看過類似的發表報告。
-
2020-04-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恩慈療法」能找到救新冠肺炎的特效藥?請看專家解讀
最近新冠肺炎全球肆虐,除了防疫,最吸引大家注目的,是每幾天都有一個新藥或老藥的新聞,傳出可以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而伴隨這些新聞,又常常看到一個「恩慈療法」。例如領先全球進行瑞德西韋的三期臨床試驗,早在美國一月廿一日發生第一起病例時就開始使用,顯示此藥可能有效,這是這次疫情中「恩慈療法」第一次出現。上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53位透過恩慈療法使用瑞德西韋的研究報告」,在此之前,美國總統川普說:「羥氯奎有神效」,立刻上了全球媒體,引發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啟動緊急授權,宣布給予羥氯奎與奎寧這兩個治療瘧疾的老藥「恩慈療法」的資格。恩慈療法(compassionate treatmen),其正式名稱是「研發中新藥的治療用途(Treatment IND)。正式的定義是任何研發中新藥,在特定情況下,政府有權核准用於特定病患的治療,同時病患也有權利申請。1970年代後期,美國開始有恩慈療法需求,原因很有趣,是因為「大麻」。在1975年,美國有研究報告指出,大麻可緩解癌症引起的長期疼痛。但大麻被聯合國列為毒品,也從來未被政府核准任何醫療上的用途,所以美國FDA另闢蹊徑,以恩慈為名,讓這些因癌症疼痛、受苦的病患,除了嗎啡之外有另一種選擇。到了1987年,當愛滋病已在美國大流行,而許多研發中新藥尚未問世,無藥可醫。所以美國FDA把恩慈療法法制化,建立恩慈療法擴大方案(Expanded Access Program,EAP)。為什麼稱為擴大方案?最早的恩慈療法,因為涉及毒品,程序非常麻煩,只能由醫師為一個病患一個病患申請,還要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IRB),最後再由FDA核准。到了愛滋病大流行,這樣的制度已經不適用,所以擴大方案建立了三個途徑:1.單一病患申請2.單一機構(醫院)申請(幾十個病患)3.由新藥開發的廠商申請(幾百個病患,可以適用在不同機構)申請EAP有四個條件:1.這個研發中新藥是用於治療嚴重或有立即生命危險的疾病2.目前這類疾病沒有好的治療方法3.這個藥已進入IND(臨床試驗申請)4.廠商必須積極的尋求藥品的核准根據研究,在2013到2018的五年間,FDA共收到九千件申請,其中99%都被核准。所有申請案要有病患知情同意,同時要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川普政府上任後,批評FDA還是管太多,所以在2018年,美國國會又通過了病患有權試用(Right to try)法案,這個新法完全把FDA及IRB排除在外,只要病患和主治醫師同意,就可直接向藥廠申請。值得注意的是,藥廠並沒有義務提供。為什麼?首先,研發中的新藥,通常是小量生產,進行臨床試驗可能剛好夠用,不見得有多餘的藥品;其次,這類治療,醫師並無義務向藥廠通報治療結果,但一旦有不良反應,要向主管機關通報,對廠商而言,沒有好處只有壞處。最後,這種新藥一開始因小量製造成本很高,雖然法令允許「依成本收費」,但病人常常負擔不起,要廠商捐贈,所以沒有誘因。所以,為何大家都用「恩慈療法」這個名詞,因為不論研發中新藥或老藥新用,在法律上都屬尚未正式核准的藥品,所以風險自負。魔鬼藏在細節,最近兩個新聞,瑞德西韋在中國治療重症的臨床試驗停止收案,專家解讀結果可能並不如預期;以及法國報告羥氯奎有心臟病的副作用,都告訴我們研發新藥沒那麼簡單。一個新型傳染病鋪天蓋地的席捲全球,新藥來不及研發,老藥效果尚待證實,恩慈療法及其擴大方案,就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病人唯一的救贖。
-
2020-04-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部分援歐口罩16日抵法蘭克福 援菲口罩長榮承運
外交部今天宣布,包括瑞典共8個北歐和中東歐地區歐盟會員國將獲援贈130萬片口罩。根據可靠消息來源,一架載運部分援歐口罩的華航客機16日將抵法蘭克福,而援贈菲律賓的30萬片口罩將由長榮航空承運。消息來源指出,一架載運台灣所援贈口罩的中華航空客機將於台北時間15日晚起飛,並於當地時間16日早上抵達法蘭克福;口罩後續將經陸路運抵數個受贈歐洲國家。台灣1日宣布啟動第一波國際防疫援外,援贈友邦、美國和歐洲地區11個疫情較嚴峻國家共1000萬片台灣製醫療級口罩;9日則宣布啟動第二波相關援外行動,將捐出600萬片口罩給北歐和中東歐地區的歐盟會員國、美國疫情較嚴峻的州、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國家、新南向政策及其他友好國家。外交部今天說,第二波將援贈斯洛伐克、奧地利、瑞典、丹麥、斯洛維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等8國,共計130萬片台灣製醫療級口罩。此外,目前已知在台灣第二波防疫援外行動中,美國將獲贈100萬片,而部分新南向國家將獲贈總計超過100萬片口罩。消息來源指出,在新南向國家方面,除了台灣駐菲律賓代表處已宣布,菲國將獲贈30萬片口罩,其他國家如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和印度等,將各獲10萬至30萬個口罩,另外還有一些「小國」將獲贈數萬片。消息來源指出,承運援贈菲律賓口罩的是長榮航空,貨機將於明天下午抵達。外交部多次強調,台灣是在確保國內口罩供應無虞且相關國家提出需求後,才與各國就口罩援贈議題展開協商。
-
2020-04-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我確診新冠肺炎肌肉痠痛少見 張上淳:暫不列通報定義
新冠肺炎疫情已經蔓延超過三個月,許多專家憂病象越來越多元,可能出現非典型症狀,導致發病者未被即時掌握,恐成為社區防疫破口,近日傳出中國大陸有確診者出現肌肉痠痛,指揮中心表示,我國確診393例個案中,肌肉痠痛不常見,目前暫不列通報定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針對已知的新冠肺炎症狀,從一開始的呼吸道症狀,後來臨床注意到少部分個案會有噁心嘔吐、部分腹瀉、部分全身倦怠,但肌肉痠痛不常見,僅少部份患者有說,目前不會列通報定義。真段是否將肌肉痠痛列入新冠肺炎定義症狀?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各種症狀都會列入考量,但不會說每一個症狀都與新冠肺炎有關。如每天看診人上百萬,不會都是新冠,不需要草木皆兵,有需要就由醫療判斷、做最好選擇。
-
2020-04-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旅館6000床在哪?觀光局:台灣旅宿網可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4)日表示,因應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為確保國內防疫安全,自台灣時間4月18日零時起,若同住者有長者、慢性病患或幼童,或是居家環境無專用衛浴或房間者,一率要求助防疫旅館,不可以居家檢疫。交通部觀光局今表示,台灣旅宿網已建置「防疫旅宿專區」,可上網查詢。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張錫聰表示,很感謝22個縣市政府努力鼓勵轄內旅館參與防疫,已有超過6000房,目前入住率是3成,房間供應數很夠,觀光局會持續輔導增加上線的房間數。以北市、新北、桃園等需求比較大的三個縣市為例,已有超過2500多間房。張錫聰表示,觀光局有編列預算,獎助參與的旅宿業者,只要每入住一個房間,每人每日補助一千元。另外為了教育防疫旅館遵守防疫規範指引,已安排講習和訓練,並將提供縣市政府補助,以協助旅館做好環境清潔消毒。張錫聰表示,台灣旅宿網的「防疫旅宿專區」已經建置好系統,因為目前有些旅宿業已經同意被公布,同意公布的部分就會直接加註在台灣旅宿網。沒有同意公布的部分,可以透過各縣市政府的聯繫窗口去詢問,詢問窗口也可以從旅宿網查詢到。網站內容和窗口都會隨時更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不符合居家檢疫的條件包括,同住者有65歲以上長者、6歲以下幼童、慢性疾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肺部疾病等)、無專用房間(含專用衛浴設備)者,入境後應入住防疫旅館。如果虛報條件違反規定、違反居家檢疫規定,最高可罰一百萬元。台灣旅宿網已建置「防疫旅宿專區」: https://taiwanstay.net.tw/covhotel/
-
2020-04-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為什麼買不到兒童口罩? 藥師給二點原因解答
過去兒童口罩成為各家藥局「滯銷」產品,但4月9日起,卻是一片難求,甚至藥局一開賣就立即被搶空,藥師指出,主要與口罩新制,成人無須持兒童健保卡,選購兒童口罩,以及兒童口罩可購買量增加配給量確維持定量有關。藥師公會全聯會發言人黃彥儒表示,4月9日起,口罩新制上路,每人每二周可購買9片成人口罩或是10片兒童口罩,成人若是要購買兒童口罩,無須再像過去一樣,得持有兒童的健保卡代買,而是可以直接選擇要9片成人口罩或是10片兒童口罩,採二擇一。黃彥儒表示,目前配送到藥局的兒童口罩,其實多數都偏「大童」可使用,因此,有些成人本身臉比較小,加上選擇兒童口罩還多一片,多數會直接選擇購買兒童口罩。黃彥儒表示,口罩增量新制上路前,兒童口罩可能賣到晚上都賣不完,但是從4月9日起,兒童口罩幾乎是一開始賣就立刻被掃貨,今天一早也是10分鐘內賣完。另外一個問題是,目前兒童口罩的配發量與過去一致,每家藥局都是200片,4月9日前,兒童口罩是每周可買5片,如今增量為二周10片,等於過去一天可以賣40人,現在一天只能賣20人,量相對就少了許多。黃彥儒表示,新制上路至今僅第一週,依照新制規定,下一次購買必須為二周後,相信4月16日起,買不到兒童口罩的情形會趨緩,加上即將開放網路也能購買兒童口罩,還能挑選尺寸,相信狀況會好轉。
-
2020-04-14 科別.眼部
影/居家檢疫滑手機頻追劇 女子打瞌睡手機砸眼險盲
-->一名年輕女子從日本回來居家檢疫14天,沒事只能滑手機、狂追劇,結果在床上正躺、仰面以手機看節目,累得打瞌睡、手一滑,手機不偏不倚砸到左眼,造成嚴重的玻璃體出血與黃斑部出血,視力模糊,隔天檢疫期滿趕緊求醫。大仁科技大藥眼科副教授洪啟庭表示,患者經治療左眼最佳矯正視力稍微回到0.05,提醒民眾夜間在床上滑手機,最好坐起來,保持至少40公分以上距離,不至於造成近視與老花度數、甚至眼壓的快速增加,且儘可能開室內大燈,相對減少藍光對眼睛的傷害,每天使用手機的總時數不要超過4小時,以減少手機帶來的病變。洪啟庭表示,今年三月底收治一名完成居家檢疫14天後的26歲女性,剛從日本返國,自述左眼視力突然嚴重降低,初步檢查結果,病患雙眼約為300度近視,但右眼可配鏡矯正到1.0,左眼只能矯正到0.01,將近失明狀態,且雙眼立體感消失。左眼出現嚴重的玻璃體出血,遮住視網膜與視神經,角膜沒有破裂。患者說,居家檢疫因為太無聊,除了睡覺外,每天幾乎以滑手機和手機追劇來打發時間。白天玩手機,夜深人靜仍無睡意,甚至還會關大燈、不戴眼鏡下玩手機,距手機螢幕只25公分的距離。在居家檢處結束前一天,她仰躺且以雙手握住手機、面對螢幕觀看韓劇,看著竟不小心打起瞌睡,握手機的雙手突然一鬆,手機直接以自由落體的速度,撞擊臉部,正好打到左眼。一開始眼冒金星,隔天早上左眼出現嚴重的視力模糊,隔離一期滿,立刻就醫。洪啟庭表示,患者的視網膜與黃斑部下出血經治療,左眼最佳矯正視力稍為回到0.05,目前仍在持續觀察中,不過可能需要一段很長的治療時間。但此類出血可能不容易消失,而縱使血塊消失後,非常容易結疤而形成永久性失明,預後不甚樂觀。洪啟庭與日本跨國性研究發現,每使用1小時手機的疲勞程度,相當於使用3小時的桌上型電腦。這個案例是手機撞擊眼睛所造成的視網膜病變。建議睡前滑手機時,一旦有睡意,最好立刻關燈就寢,不僅可以避免繼續使用手機後,睡意全無與衍生的失眠,最重要的是避免打瞌睡時,手機不慎滑脫撞擊眼睛,造成眼睛嚴重病變、甚至一輩子失明的終身遺憾。洪啟庭提醒,夜間在床上滑手機,最好坐起來,或是背後貼著枕頭,保持適當距離至少40公分以上,不至於造成近視與老花度數、甚至眼壓的快速增加。而且儘可能開室內大燈,相對減少藍光對眼睛的傷害。每天使用手機的總時數不要超過4小時,以減少手機帶來的病變。
-
2020-04-1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防疫沒紓困!台中開業醫:賠錢賣命提頭上戰場
全國基層診所受疫情衝擊大,台中市東勢長頸鹿聯合診所院長、小兒科醫師陳俊宏說,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診所病患人數從平均每天近400人人數少一半,就診人數少一半,防疫等營運成本增加二成,風險高、時間又拉長,政府至今沒有針對診所紓困,更令醫護擔心是「高風險」,他平均一天看診約5名發燒患者,感覺賠錢賣命、「提著頭上戰場」。陳俊宏說明,診所醫護人員在新冠肺炎防疫期間,要新增一名護理人力,政府配發拋棄式隔離衣數量有限,診所購買可重複使用的隔離衣,其他如N95口罩、手套、面罩、護目鏡、霧化器、額溫槍、環境消毒以及新增護理人力,還有病患與陪病者洗手乳、乾洗手等,光每天供應洗手乳就用掉一到二瓶,這些都屬於額外付出,不涉健保總額。陳俊宏指出,醫護看診風險高,很擔心「中獎」,時間也拉長,新增護理人力戶外詢問旅遊史、量體溫,乾洗手等,尤其遇到發燒病患,要跑到戶外發燒篩檢區看診,看完後,手套脫掉丟棄,面罩重新消毒,環境還要再消毒一遍;下診後,醫護的隔離衣要脫下,立即清毒,還要清洗、晾曬,都很花時間。陳俊宏認為,診所為醫療體系第一線的守護者,維護在地民眾的健康,曝露在高感染風險中,診所為防疫增加營運成本,民眾配合政府防疫減少到醫療院所,也讓診所陷入營運困境,但基層診所至今沒有列入政府紓困基金的名單中,也沒有防疫實質的補貼,盼政府能針對診所紓困,支持診所所有醫療人員繼續堅守崗位,專心對抗疫情,守護在地民眾的健康。
-
2020-04-1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情影響診所一天看不到10病患 基層醫:看心酸的
國民黨針對基層診所受疫情影響,提出紓困方案,台南市診所協會理事長鄭熙騰表示,不一定是給錢,而是希望藉這個機會,讓大家了解基層醫療的付出,給予尊重,不要讓醫師每次都覺得「向健保要錢像乞丐一樣」。他表示,自己反應的是基層診所的心聲,這次疫情中,義大利的災情慘重,事實上與之前縮減醫療支出,造成一些醫療院所關門,一旦有緊急狀況,就難以應付有關,台灣的健保始終未能做到使用者付費,到醫院做一堆高價檢查、 或是拿一大堆藥,給付的健保費與沒去醫院的人都一樣,造成健保資源不被珍惜,支出不斷擴增、收入卻有限,只能刪減醫師所得。他表示,疫情之下,診所確實影響很大,業績平均都有2到3成的減少,但醫師如果真要政府發錢來紓困,實在說不過去,畢竟醫師的收入比多數人要好一點,但希望藉此檢討制度,讓台灣的醫療更健全。據了解,基層診所受影響以感染相關最多,例如小兒科、耳鼻喉科等,小兒科醫師張金石表示,這些科別平常發燒、咳嗽的病人最多,但在疫情之下,很多人就算有症狀,也不太敢就醫,擔心被其他人傳染新冠肺炎,此外,因為大家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也使感冒的病人減少,自己的病人少了約4成。耳鼻喉科醫師鄭熙騰也表示,自己以前大約一天就會有10個以上的發燒病人,現在一周不到10個,減少非常多;還聽說有三名醫師的診所,3月申報的病患不到600人,平均每個醫師每天看不到10人,「真的是看心酸的」其他像是復健科、醫美或是專做健檢的診所,因為民眾的收入減少,縮減非必要開支,或是不願意到診所擔心被感染等,也都影響比較大。台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陳相國表示,之前也已委託立委林俊憲向中央提減稅建議,包括醫療院所的成本能從80%、提高到85%,醫院醫師的薪資得,所得稅率往下調一個級距,健保藥局的成本也從94%提高到96%等措施,幫助基層度過疫情。
-
2020-04-14 橘世代.健康橘
教練在線/在家運動!中高階主管的「零碎時間健身術」
脖子緊緊的?10分鐘教練課 伸展全身肌肉高年級的高階主管對學習求知若渴,就連工作空檔上廁所,也不忘帶著耳機聽知識音頻,吸收知識,深怕與時代脫節。頭腦裡的知識與見解需要不斷進步,才不會被年輕世代迎頭趕上,身體的機能也需即時趕上,才能更有品質的過好熟齡生活。運動不用等到有時間再去,運用每天的零碎時間,就可以簡單的伸展身體,放鬆身心。中午時間,關上辦公室的門,就能easy健身,不張揚、不費力,每天的一點小時間,讓體能不衰退,維持巔峰!【相關課程】。比上健身房更有效 10分鐘有效練出好腿力。「棒式運動」立即學!10分鐘教練課 增強你的核心肌群。新冠肺炎少出門/在家就能養好肌力、練出平衡感!加入【健 康 橘】社團接收最新資訊 │ 了解更多【中華民國健身運動協會】
-
2020-04-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清華攜哈佛研究大數據防疫 估這個縣市感染風險最高
清大助理教授張筱涵的團隊與哈佛大學公衛學院以臉書提供的大數據進行新冠肺炎防疫研究,從人群接觸率推估,國內感染風險最高的為台北市。清華大學今天新聞稿指出,臉書與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清華大學合作,提供大數據進行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俗稱新冠肺炎)傳播研究,清大生物資訊與結構生物研究所助理教授張筱涵的團隊與臉書簽資料使用協議後,自1月26日起取得相關數據。清華大學與哈佛大學團隊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顯示,從人群接觸率推估,台灣感染機率最高的前5名城市依序是台北市、新北市、高雄市、基隆市與新竹市;受外縣市人口移動而導致感染風險提高的前5名城市依序是台北市、新竹市、嘉義市、新北市、新竹縣。張筱涵解釋,大台北及大新竹地區平日就有許多外縣市通勤人口,名列榜上並不意外,但人口數在國內各縣市中排名第18的嘉義市上榜則引起她的注意,她推測可能是因為嘉義市常住人口較少,容易受外縣市人口移動影響而增加風險所致。張筱涵研究團隊也發現,縣市內移動造成的感染衝擊高於跨縣市移動,移動距離長短並非決定感染率的最重要因素,接觸人數及時間才是關鍵,「在家附近群聚的感染風險可能不亞於去11個警報旅遊景點」,降低感染率最好的方式就是能不出門就不要出門。觀察臉書提供的大數據,張筱涵認為,雖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不斷呼籲,但國人出門趴趴走的習慣並無顯著改變,過去2個多月台北到宜蘭、台北到新北、彰化到台北的移動人次數據並未減少,情人節週末及二二八連假還達到高峰,她也將數據提供給指揮中心,作為制定管制措施的參考。張筱涵也利用數學模型模擬戴口罩對群體感染率的影響。她提到,若能正確使用口罩,口罩覆蓋率愈高,群體感染率就愈低,台灣目前口罩產能及供給提升,口罩日產能達到總人口的50%,相對於許多歐美國家的低口罩覆蓋率,台灣的確是疫情衝擊全球時相對安全的地區。另外,張筱涵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共同成立的博勞德研究所學者合作的研究顯示,如果多數人都戴口罩,可減少群體中的感染率及死亡率,延後疫情大爆發時間或防止疫情大爆發;口罩短缺時,如能將口罩優先分配給70歲以上長者和已受感染者,降低群體感染風險的效果會更好。張筱涵畢業於清華大學,取得生命科學系學士及生物科技所碩士學位後,赴美國深造,取得哈佛大學個體與演化生物博士學位,並於哈佛大學公衛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之後以玉山青年學者身分獲聘回清華大學任教,專長為基因體學、病原體演化及計算生物學。
-
2020-04-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國防大學陸院咳嗽送醫學官 新冠肺炎初篩是陰性
國防大學陸軍學院昨日一名學官因咳嗽送醫,校方因此針對全校大消毒。但國防部軍醫局上午表示,經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進行新冠肺炎初篩的結果,上午確認是陰性;下午會再作第二次篩檢。國防部上午舉行記者會,軍醫局衛保處處長高中錚表示,這名咳嗽送醫的陸院學員並沒有出國史、接觸史與群聚史,目前與過去一星期內也沒有發燒,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初篩的結果,確認是陰性;下午會再作第二次篩檢。國防部發言人史順文表示,國防大學案例是因國軍平時有綿密防疫宣導,體溫量測都有相關紀錄,這名學官體溫量測紀錄都相當完整,自覺咳嗽嚴重主要要求送醫,目前初檢是陰性。
-
2020-04-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結膜炎、大便次數多與新冠有關? 感染科醫:需符TOCC
新冠肺炎台灣確診個案昨已達到393人,包括338名境外移入病例、55名本土個案。不過確診患者除了常見的發燒、呼吸道症狀外,症狀似乎有變多情形,日前如味、嗅覺異常已被指揮中心納入通報定義,不過近期有部分患者出現腹瀉癥狀,國外研究近日更有確診患者出現眼睛痛、結膜炎,甚至有無症狀患者因大便次數明顯增加而採檢確診,外界好奇,這些症狀與新冠肺炎的關聯?感染科醫師表示,眼睛紅、腹瀉、大便次數多,並非新冠肺炎獨有,很多病毒都會造成這些症狀,但也不排除與新冠肺炎有關,但患者若有上述症狀且符合TOCC,則建議接受採檢。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明政表示,眼睛紅、結膜炎跟很多病毒有關,如腸病毒、腺病毒都可能引起流行性角結膜炎;而腹瀉、大便次數多,一樣跟很多病毒有關,如腸病毒、流行性感冒等,雖然上述症狀可能跟新冠病毒有關,但目前不一定是特定症狀。他說因國內目前並未有明顯的社區感染與傳播,上述症狀若放在歐洲國家,應早已出現明顯社區傳播,就一定會採檢。而像是眼睛紅、結膜炎在國內眼科門診病患也很多,若民眾很本土、近期未出國、無相關接觸史,單純憑上述症狀而擔憂可能是新冠肺炎,甚至想採檢,不敢說沒有,但這機率太低,可能不到萬分之一,恐怕會浪費採檢資源。不過李明政也說,患者若有上述症狀,且符合TOCC通報定義如曾出國、有相關接觸史等,醫師會強烈懷疑與新冠有關,就會安排採檢;或是民眾雖無出國史,但有上述症狀加上有腹瀉、咳嗽等多重症狀,也會列入高度懷疑而採檢。至於抽菸是否不利於新冠肺炎病程改善?李明政說,此與病毒無關,但個案長期或重度抽菸,是有可能導致病情加重。
-
2020-04-14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疫情當頭又過敏 該去醫院嗎
打從年初,台灣就籠罩新冠肺炎疫情中,尤其呼吸道過敏患者容易染疫,令人難以分辨究竟是過敏還是感染了新冠肺炎?每年3、4月正值過敏季,過敏症狀與新冠肺炎症狀極為類似,醫師觀察,臨床就診氣氛兩極,有人過於積極,有人不敢就醫,醫師提出三大要點:症狀出現的時間點、檢視家人近期有無感冒、檢視TOCC,可辨別過敏與新冠肺炎的差別。辨別過敏或新冠 有鑑別指標台灣過敏氣喘暨臨床免疫學會理事長楊崑德表示,在辨別過敏與新冠肺炎的症狀,有一定難度,但仍有可鑑別的指標。台灣過敏人口多,大多是環境誘發,最常見的是塵蟎、灰塵等過敏原,每年3到4月因氣溫劇烈改變,也容易誘發過敏性鼻炎、氣喘等過敏疾病發作。楊崑德說,過敏性鼻炎常見症狀為鼻塞、打噴嚏、流鼻水、眼睛不適,嚴重者會誘發氣喘、睡眠障礙等。新冠肺炎的患者以呼吸道症狀為主,常伴隨發燒,近期雖然有許多資訊顯示,非典型症狀愈來愈多,同樣也有鼻塞、流鼻水、打噴嚏,或嗅味覺喪失、腹瀉等。如果出現上述症狀,可先回溯自己是否曾被診斷為過敏體質,若自己是過敏族群,再檢視近期是否有接觸過敏原,可優先辨別自己是否為過敏症狀,再加上若無發燒、呼吸道症狀,也沒有旅遊史、接觸史,此時建議可以掛耳鼻喉科或是風濕免疫科就診。避免接觸過敏原 應及時就醫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中心主任葉國偉說,許多嚴重的過敏患者,礙於疫情不敢就醫,直到誘發氣喘才求診,呼籲有病史的過敏患者,雖然避免接觸過敏原,狀況仍持續未改善時,就應該就醫,若忍到誘發氣喘才就醫,會得不償失。至於從未被檢查過是否有過敏體質者,像是幼兒,楊崑德說,家長可以協助注意孩子的接觸史、旅遊史,特別是家中大人有沒有人曾經感冒,依照近期疫調的資訊顯示,幼童新冠肺炎確診案例,大多是被家中成年人傳染,若是以上的狀況都沒有,也沒有發燒等症狀,但鼻塞、流鼻水、打噴嚏等情況超過三天都沒有改善,也建議可以至耳鼻喉科或是風濕免疫科就診。楊崑德坦承,最近收治過敏患者,對醫師而言也是挑戰,必須謹慎再謹慎,近期政府倡議「社交距離」,但問診有時無法保持社交距離。建議患者,就醫前可先觀察自身症狀,直接寫在紙上再提供給醫師,降低問診交談的時間,增加彼此的距離與接觸時間,力求安全。
-
2020-04-14 橘世代.好野橘
夫妻為錢爭吵不停?專家點出這個「癥結點」
受到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今年出現同步衰退,許多公司裁員、減薪、放無薪假,收入大幅減少,成為近期每個家庭遇到的挑戰。家庭財務問題一直都很難解,尤其華人「家醜不外揚」的文化,長久下來往往變成家庭的金錢心結。《與家人的財務界線》作者李雅雯(十方)分享,在家談財務是有方法的,一定要先釐清夫妻的價值觀,才能有效解決問題。女性缺乏金錢掌控權 易生嫌隙公司內部公告,未來3個月全員減薪20%;高階主管領半薪,共體時艱。疫情帶來的衝擊已經悄悄在每個家庭發酵,收入減少,房貸、生活費、保險費等固定支出卻無法減少,家庭財務壓力,正慢慢升溫中。 除了突如其來的經濟衝擊,李雅雯透露,家庭的財務衝突,其實不分時間,日日都在不同的屋簷下上演。進一步分析,台灣最常見的家庭財務結構有三種,包含夫妻各負擔一半的AA制;依薪水多寡按比例分擔的AB制;先生負擔全額、妻子擔任家庭主婦的AO制。 李雅雯表示,3種家庭財務結構中,有2個共通的痛點,分別是女性沒有完全的掌控權,以及夫妻間缺乏有效的「金錢溝通學」。傳統的台灣家庭,先生的收入多半高於妻子,造成女性對金錢的話語權低落,加上若夫妻缺乏對金錢的共識,長久下來就容易產生嫌隙。畫出金錢藍圖 夫妻不再爭吵不休要解決夫妻的金錢問題,李雅雯認為,應該從先釐清夫妻對於金錢的價值觀。她舉例,在討論金錢問題時可以先了解雙方對於生活的期待,根據年齡和對生活品質的目標,畫出一張「金錢藍圖」。透過金錢藍圖,她發現,丈夫與她對金錢使用的期待落差很大,也終於明白過去夫妻在金錢上爭吵的原因。以她先生來說,個性節儉、物慾不高,所以從30歲80歲都維持一貫的生活態度,認為舒適安逸即可。但李雅雯認為,在年輕時努力打拚的成果,退休後應該好好享福。因此,她理想的生活是,50歲後可以豐衣足食,60歲後朝向豪華奢侈的方向前進。相較於丈夫的舒適安逸生活,李雅雯對於金錢的使用便會更積極、大方,但丈夫卻難以認同,爭吵就會開始。金錢溝通是有方法的,李雅雯說,透過金錢藍圖的描繪,她和先生好好地坐下來溝通兩人的差異,雙方都退一步,最後達成兩人都以豐衣足食的生活目標前進,自此減少了不少對金錢認知上的衝突。夫妻間的爭吵,金錢往往是常見的原因,李雅雯分享,在溝通前可以先聊雙方父母的用錢方式、過去夫妻倆用錢的優缺點,最後再談夫妻對未來生活的渴望,一步步拆解兩人的想法,並且互相協調、讓步,才能達成有效的金錢溝通。【更多熟齡理財指南↘↘↘】。保險理賠僅值「一台國產車」壽險保障必知5大攻略。現金流夠用就好!真正的存股高手這樣做。退休太依賴政府 日本「下流老人」湧現。別再只買儲蓄險!2020理財新計畫 一步驟放大退休金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4-1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類包機檢疫出關 幼童卡片畫新冠病毒死掉:你快走吧
滯留湖北、搭乘「類包機」第二批返台的214名台胞,當中有58名兒幼童,於北部集中檢疫所隔離14天,今天凌晨0時「出關」,其中凌晨共124人分別透過親友接送、遊覽車包車及交通部接駁車方式離開,第二批90人今天早上也陸續由親友接送離開,共有3輛大型巴士於早上7點多陸續進入檢疫所,8點發車離去;而孩童也寫下或畫下感謝卡片祝福醫護人員。現場指揮官、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黃遵誠受訪表示,這次較為特殊的是,檢疫所負責的214人中有58名學齡前兒童,最小者僅10個月大,另還有3名孕婦,因此有安排小兒科團隊協助;檢疫隔離期間,共3人發燒分送地區醫院,篩檢後呈陰性又送回檢疫所,都健康無虞。黃遵誠今天也秀出孩童的感謝卡,有卡片畫著「掛掉」的新冠病毒,寫著「你快走吧」;還有小朋友畫地球遭新冠病毒入侵,全球作戰,有人舉著反新冠病毒的旗幟,卡片也寫下「全世界加油!」「germ(細菌,實為病毒) don't come」。另有孩子寫「台灣加油!我真棒!」並畫上醫護人員阻絕新冠病毒的圖案;也有小朋友寫下「希望白衣天使能安安全全回家,不要出事^v^」...等加油或謝謝的文字。
-
2020-04-1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1條床單包住護士女兒 媽媽給最溫暖的擁抱 那一秒即永遠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死亡人數持續攀升,已使得數百萬人生計受到影響,然而混亂的時代還是存在一絲溫情,也有人選擇把握當下;對俄亥俄州的雪洛‧諾頓(Cheryl Norton)來說,就是無論如何都要給女兒凱西‧柯爾(Kelsey Kerr)一個大擁抱。柯爾是俄州基督醫院(Christ Hospital)加護病房的護士,雖然柯爾目前尚未接觸過任何新冠肺炎的患者,但在疫情不樂觀的情況下,柯爾心中仍忐忑不安。面對孩子身為抗疫前線的醫護人員,諾頓和其他父母一樣雖然替孩子們擔心但卻無所適從,而就在那一刻諾頓突發奇想將床單蓋在女兒身上,然後給了她一個有史以來最溫暖的擁抱。諾頓向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表示:「有那麼一秒鐘,我覺得時空凝結了,只剩下我擁抱著我女兒;抱著她的那一刻我彷彿感到她是安全的,而我真心希望那一刻是永遠的。」自從疫情爆發以來該醫院開始限制訪客,因此柯爾定期都會拜訪母親,母親也會提供一些禱告用的披肩讓她送給加護病房裡的病患,藉此給予他們對抗病魔的勇氣;當天就在柯爾準備要離開時,諾頓看見旁邊一籃子乾淨的衣物,她不假思索就從籃子裡抽出一條床單,蓋在女兒頭上。根據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的防疫政策,人與人之間必需保持六呎以上的社交距離,但柯爾從未接觸過新冠肺炎的患者,即使全身被床單罩著,柯爾也沒有拿下口罩。雖然柯爾和丈夫居住在距離諾頓僅15分鐘遠的路程,但是在疫情隔離的期間這段距離有如隔著太平洋般的遙遠;柯爾說:「我和母親距離變的非常遙遠,我很難適應沒有她在身邊的感覺,甚至不能給她一個擁抱;所有的事情都變的更困難,但我母親還是試圖讓一切變美好,雖然擁抱是很稀鬆平常的事,但我們都很需要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