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5 科別.腦部.神經
搜尋
新冠肺炎
共找到
8587
筆 文章
-
-
2021-02-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首批中國科興疫苗20萬劑抵泰國 總理機場迎接
泰國政府向中國科興公司採購的新冠肺炎疫苗首批20萬劑今天運抵泰國。總理帕拉育親自到機場迎接疫苗,他表示未來將有更多疫苗運抵,以利泰國達到群體免疫目標。泰國公共衛生部與中國的科興生物技術公司(Sinovac Biotech)簽訂採購協議,採購200萬劑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苗,首批20萬劑今天早上由泰國國際航空(Thai Airways)專機從北京載運至泰國蘇凡納布(Suvarnabhumi Airport)機場。帕拉育(Prayut Chan-o-cha)、副總理兼公共衛生部長阿努廷(Anutin Charnvirakul)及公共衛生部多名官員今天到機場迎接泰航從北京載運抵泰的20萬劑科興疫苗。帕拉育表示,今天首批疫苗抵達泰國是歷史性的一刻,政府努力按照既定時間表獲得疫苗,未來會有更多疫苗送抵泰國,數量足夠讓泰國達到群體免疫的目標。科興預計3月底前再交付80萬劑,4月底前交付100萬劑。除了科興疫苗,泰國公共衛生部轄下的國家疫苗研究院(National Vaccine Institute)還向英國製藥公司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採購疫苗,阿斯特捷利康的11萬7000劑疫苗也會在今天送抵泰國。帕拉育日前表示,疫苗抵泰之後,政府約需要2到3天時間準備施打疫苗的事宜,一切就緒之後,他隨時準備率先接種疫苗。由於科興疫苗對於年齡18到59歲之間的民眾保護力較佳,而帕拉育已經67歲。阿努廷昨天表示,帕拉育將接種阿斯特捷利康的疫苗。民族報(The Nation)報導指出,各界預期阿努廷將會接種科興疫苗。根據公共衛生部初步規劃,疫苗首批施打對象包括8萬名醫護人員和鄉村醫療志工、2萬名疾病管制相關領域的工作人員、90萬名高風險民眾包括患有潛在疾病和慢性病患者及60歲以上老年人。
-
2021-02-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德國人不敢打AZ疫苗 歐盟執委會主席:樂於施打
法德兩國對阿斯特捷利康疫苗產生疑慮,在官員趕緊想辦法確保德國人拒打的疫苗不會浪費時,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掛保證說,她將樂於施打AZ疫苗。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與英國牛津大學合作開發的AZ疫苗,是目前歐盟國家普遍核准的3款疫苗之一,包括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內的歐洲高層官員,最近對AZ疫苗作出不利評語,外界日益擔憂可能拖慢接種速度;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因而有此一說。本月稍早,馬克宏表示,英國如此之快授權AZ疫苗使用,是在冒風險。德國官方研究也發現證據,雖然疫苗有效,但AZ疫苗比其他兩款主要疫苗具有更嚴重的副作用。范德賴恩告訴「奧格斯堡大眾報」(AugsburgerAllgemeine):「我會毫不猶豫注射AZ疫苗,正如同接種莫德納(Moderna)疫苗、輝瑞大藥廠(Pfizer)與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共同研發的疫苗一樣。」在德國,民眾普遍偏好施打德國研發的BioNTech疫苗,導致未使用的AZ疫苗量增加,官員與政治人物都急著想辦法確保疫苗不會浪費。柏林的社會事務參議員布雷騰巴赫(ElkeBreitenbach)說,沒有使用的疫苗應該提供給住在柏林緊急收容所的3000名遊民。她告訴馮克媒體集團(Funke media group):「我們不應忘掉沒有遊說團體替他們發聲的人。」德國內政部長賽賀佛(Horst Seehofer)稍早表示,沒有使用的疫苗將交給警察。此外,阿斯特捷利康公司今天表示,今年第2季,公司在歐盟的供應鏈僅能配送給歐盟一半的預期數量。阿斯特捷利康發言人告訴法新社,公司的「歐盟供應鏈會努力增產」,並將運用公司「在全球產能,以達成今年第2季供應歐盟1.8億劑的疫苗」。發言人又說,「阿斯特捷利康預期提供的疫苗,約一半將來自歐盟供應鏈」,不過,其餘部分將從國際供應網來補足。
-
2021-02-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3月1日起 民眾參加大型集會得全程戴口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考量國際陸續傳出新冠肺炎變種病毒株,3月1日起,民眾參加大型集會活動要全程戴口罩。秋冬專案原訂實施至2月2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宣布多項解禁措施,包含3月1日起恢復非本國籍者入境及轉機;恢復低/中低風險國家/地區可入境者來台從事短期商務可申請縮短居家檢疫;另也恢復外籍人士有條件到台灣就醫。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記者會表示,儘管有多項解禁,但秋冬專案中入境需核酸檢驗證明、入境台灣前要事先安排檢疫居所,以防疫旅宿或1人1戶為主,也需要到入境檢疫系統完成線上健康申報並切結相關規定。此外,指揮中心在2020年12月24日公告「參加大型集會活動之民眾應全程佩戴口罩並遵守飲食規定」原實施至今年2月28日止。陳時中說,考量目前各國陸續傳出變異病毒株,為避免因辦理大型活動造成社區傳播風險,3月1日起,民眾參加大型集會活動期間仍應全程戴口罩,除補充水分外,禁止飲食;未戴口罩或任意飲食,經工作人員勸導不聽者,由違反義務行為地的地方政府依傳染病防治法第70條第1項規定,處新台幣3000元以上1萬5000元以下罰鍰。
-
2021-02-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冠疫苗嚴重不良反應怎麼辦?我死亡給付最高600萬元
傳我首批新冠疫苗最快將於本周抵台,但民眾關心針對萬一新冠疫苗接種後發生嚴重不良反應怎麼辦?指揮中心今表示,據我預防接種受害救濟機制,經由專家審議評估與接種相關,死亡給付及極重度障礙給付最高為600萬元,據相關性的重度障礙給付最高也有500萬元。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國內已有完善的補償機制,會經由專家審議過來評斷補償資格,另外國內當前的疫苗採購目標4500萬劑應已足夠,估計下半年疫苗變成買方市場後,就能更容易取得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新冠疫苗接種後發生嚴重不良反應比照其他常規接種疫苗預防接種受害救濟機制。死亡給付及極重度障礙給付最高為600萬元,無法確定與預防接種關聯性時,給付金額範圍為30至350萬元。據相關性的重度、中度、輕度障礙給付最高分別為500萬、400萬元及250萬元,無法確定與預防接種關聯性給付金額最高分別有300萬元、250萬元及200萬院。其他未達嚴重疾病程度不良反應情形,但是常見、輕微可預期接種後不良反應不予救濟。另外,接種後有嚴重疾病時,依全民健康保險重大傷病範圍或嚴重藥物不良反應通報辦法所列嚴重藥物不良反應,但未達障礙程度者,與預防接種有關聯性時給付1萬至300萬元不等;無法確定與預防接種有關聯性,給付1萬至120萬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一般性注射疫苗副作用有時會有比較嚴重的過敏反應,但發生機率非常低,大部分可能都只是時序上的相關,不是疫苗所造成,目前也並沒有看到新冠肺炎疫苗過敏反應造成死亡的案例,會持續搜集相關資料。
-
2021-02-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疫苗破局受外力介入?陳時中:沒有講是哪個國家
BNT疫苗談判破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表示「受到外力介入」,外界直指是受到中國大陸的干涉,而無法談成。但他今天則表示,「沒有講是哪個國家干擾」。中國大陸國台辦日前表示,陳時中所說的疫苗受到外力介入是無中生有,還反問台灣為何繞過上海代理商購買BNT疫苗。陳時中今表示,沒有講是哪個國家干擾,只是覺得合約只差最後一步,不單純,「覺得有外力介入」。至於沒有談判成功的資料都已和大家報告,現在的合約有表密協定,等水落石出再跟大家報告。而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接受節目專訪,批評指揮中心公然說謊,說停止和雅各臣接洽卻仍開過多次會議,其中包括張上淳也參加過去年12月4日和雅各臣的會議。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則澄清,他只參加過技術性會議,去年10月有跟BNT開過會一次,也有其他廠商會議,但都是技術性的,至於跟雅各陳完全沒有會議參與。吳子嘉批評陳時中在與雅各臣接洽採購BNT疫苗事件交代上公然說謊,公開表示10月26日停止和雅各臣接洽,但12月初香港雅各臣、台灣雅各臣、台灣信東生技、疾管署、德國BNT仍舉行視訊會議三方合作協議,一直到2021年1月7日又陸續開了7次視訊會議,總共8次會議。
-
2021-02-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我尚未得20萬劑AZ疫苗通知 陳時中:聯絡日內瓦辦事處
指揮中心原預估,本月廿二日後將收到COVAX廿萬劑AZ疫苗相關通知,但指揮官陳時中昨卻說,尚未收到確切到貨時間,今天指揮中心記者會上再次被問及此事,陳時中僅說,目前還沒有進一步通知,但我方已透過日內瓦辦事處聯絡。傳我首批新冠疫苗最快將於本周抵台,最可能是AZ疫苗,指揮中心修改AZ疫苗第一劑和第二劑需間隔8周,若首批如期二月底抵台,最快三月初及五月初即可開打第一劑、二劑,據臨床數據分析,接種後22天可產生免疫力,國內具完整保護力者也將延後至六月初才可能出現。
-
2021-02-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肺炎疫情風險國家 不丹調降至低風險、柬埔寨調升
春暖花開,新冠肺炎國際疫情也逐漸趨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3月1日起秋冬專案到一個段落,國際疫情減緩,對台灣威脅降低,不丹本土案例降低,變為低風險國家;但柬埔寨從低風險調升至中低風險國家。陳時中說,新冠肺炎國際疫情於今年1月中旬達高峰後趨緩,近一週新增確診、死亡病例已分別降至高峰時五成及六成,但美洲、歐洲仍為目前疫情流行中心。其中,柬埔寨自2月20日報告本土群聚疫情以來,截至23日累計137例確診,研判近期病例數將持續增加,故即日起自低風險國家調整至中低風險國家。不丹本土疫情則於一月下旬獲得控制,已連續三周達低風險分級標準,故即日起增列為低風險國家。指揮中心公布各國感染風險級別最新名單,低風險國家、地區共11個,包括:紐西蘭、澳門、帛琉、斐濟、汶萊、寮國、諾魯、東帝汶、模里西斯、馬紹爾群島、不丹;中低風險國家、地區共四個,包括:澳洲、新加坡、越南、柬埔寨。陳時中表示,民眾自國外入境時,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應主動通報檢疫人員,並配合防疫措施;入境後應落實居家檢疫,期間如出現疑似症狀,請主動聯繫衛生局或各縣市關懷中心,並依指示就醫,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就醫時請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TOCC),以供及時診斷通報。目前全球累計1億1202萬1538例確診,分布於193個國家、地區;病例數以美國2833萬3646例、印度1101萬6434例、巴西1025萬7875例、俄羅斯418萬9153例及英國413萬4639例為多。病例中249萬1273例死亡,以美國51萬1921例、巴西24萬8529例、墨西哥18萬536例、印度15萬6463例及英國12萬1305例為多。
-
2021-02-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國際醫療重啟 3月1日起恢復外國人士有條件入台就醫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表示,考量國內疫情穩定,且醫療量能尚有餘裕,自3月1日起,除健康檢查、美容醫學等非急迫性醫療需求外,恢復外國人士有條件入台就醫,延續「Taiwan can help, and Taiwan is helping」的精神。陳時中表示,國際醫療病患可透過醫療機構檢具相關資料、文件向衛生福利部提出申請,該部將依其醫療必要性、療程延續性及風險性等原則進行審查許可,協助海外人士來台接受必要的醫療服務。陳時中說,我國長期推動國際醫療服務,協助各國來台就醫的病人,屢受國際媒體報導,並藉此深化國際友誼。但因全球COVID-19疫情影響,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自今年1月1日起,再次限縮非本國籍人士入境,也因此使部份國外病人無法來臺而中斷治療。陳時中表示,有來台就醫需求者,可申請其配偶或3親等內親屬2人陪同,必要時得增加1位居住國的醫事人員或其他照護者隨行,所需文件、資料包含:醫療保險證明、檢疫切結書、入境健康證明(表定航班時間前3日內COVID-19核酸檢驗報告)。另外,也需要準備收治醫療機構擬定的入境防疫計畫、醫療計畫書等,由醫療機構代申請人向衛生福利部提出入境就醫許可申請,醫療機構於取得衛生福利部同意函後,逕赴相關機關(構)辦理特別入境許可。陳時中說,經許可入境來台就醫及其陪同者,需於旅客報到(check in)或登機時,均應主動向航空公司出示「表定航班時間前3日內COVID-19核酸檢驗報告」,並於航程期間全程配戴口罩。入境後應依指揮中心規定進行14天居家檢疫,並於檢疫期間屆滿時配合採檢措施。檢驗結果為陰性者,始得至醫療機構接受醫療服務,但若有緊急醫療需要者,則可由收治醫療機構直接安排入住專責病房或負壓隔離病房住院,經1次採檢結果為陰性後,接受醫療處置,但於14天檢疫期間需比照COVID-19疑似個案進行照護。另申請人在台期間各項檢疫費、採檢費、醫療診治費用皆為自費,收治的醫療機構並應負責協助安排其檢疫及採檢措施,包含防疫旅館住所、防疫交通接送、就醫前COVID-19核酸檢驗採檢安排、就醫療程安排等必要措施。陳時中強調,針對申請入台就醫者,規劃完善防疫管理措施,降低外來人士入境後發生社區及醫院內感染的風險,持續為國人健康安全把關。如有申請非本國籍人士入台就醫相關疑問,可洽衛福部國際醫療管理工作小組(02)2885-1528。
-
2021-02-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鎖國」結束 陳時中:3月1日起恢復外國人入境及轉機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表示,考量國際新冠肺炎疫情、國內防疫量能,及商務經貿交流等需求,自今(2021)年3月1日零時起(啟程地時間),恢復非本國籍人士入境條件及桃園機場轉機作業,但需要維持出示三日內陰性證明,且防疫旅宿或1人1戶居家檢疫。「鎖國」新制今年1月1日才上路,商務客都須回歸14天居家檢疫,面對英國變種病毒,國內專家多認為,目前類鎖國防疫基調足夠,但研判重啟國門恐需等到今年三月以後。且未來開放需要逐步開放,經濟活動、國際醫療不宜一視同仁。陳時中說,3月1日起非本國籍人士須符合下列條件,始得入境。持有效居留證非本國籍人士(含外籍、港澳及大陸人士)均得入境;無居留證外籍人士,除觀光、一般社會訪問以外,得向外交部駐外館處申請特別入境許可。中國大陸人士部分,為持有居留證、人道考量及緊急協處(如奔喪、探視重病親屬等)、國人陸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台居留外來人口陸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隨行團聚)、經教育部許可之學生、經衛福部許可國際醫療人員、專案許可。港澳人士部分,持有居留證、人道考量及緊急協處(如奔喪、探視重病親屬等)、國人港澳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商務履約、跨國企業內部調動、經教育部許可學生、經衛福部許可國際醫療人員、專案許可。另外,陳時中說,我恢復交通部所提桃園機場開放轉機方案,旅客須搭乘同一航空集團營運航班,限制轉機停留時間在8小時以內;轉機旅客機上座位區隔、下機後動線分流、飲食及購物等由專人全程監護下提供服務,如有航班延遲或旅客健康狀況異常情形,也都有擬妥應變計畫。陳時中指出,為確保國內防疫安全,將持續實施邊境風險嚴管,非本國籍人士搭機入境臺灣,或需經我國機場轉機者,均應出示「表定航班時間(Flight schedule time)前3日內COVID-19核酸檢驗陰性報告」後搭機來台。入境台灣旅客應事前安排檢疫居所(防疫旅宿或1人1戶居家檢疫),且須於「入境檢疫系統」完成線上健康申報並切結符合相關規定。入境檢疫措施將視疫情及執行狀況,適時滾動調整。副指揮官陳宗彥補充表示,轉機恢復至去年12月底的方式,需要搭乘同一個航空公司,必須在八小時完成轉機旅程。如有有遇到颱風等天災,航空公司調度等也都會在防疫措施下,進行轉機流程,有其運作機制。陳時中表示,轉機會予以人道的考量。
-
2021-02-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3月1日起入境鬆綁 低、中低風險國家可縮短居家檢疫
隨著部立桃園醫院院內群聚風波落幕,且秋冬專案至2月28日結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表示,自3月1日起恢復低、中低風險國家地區可入境人士來台從事短期商務者,可申請縮短居家檢疫。指揮中心去年12月起祭出秋冬防疫專案,所有入境者均須檢附三日內核酸檢測陰性報告等措施。去年底出現首例英國變種病毒確診案後,今年元旦起全面暫停在台轉機與限制外籍人士入境,1月15日起更實施一人一戶居家檢疫。3月1日鬆綁低和中低風險國家入境者居家檢疫規範,但申請者仍須符合「短期商務人士入境申請縮短居家檢疫作業規範」之各項申請條件,於申請時應備妥邀請廠商提供之來台商務履約相關証明文件資料、在台行程表及防疫計畫,同時須準備登機前三日內採檢的新冠肺炎核酸檢驗陰性報告以備查驗。符合資格者包括:一、為指揮中心宣布可入境之人士二、申請來台停留天數小於3個月三、來台從事商務活動,且經在台合法立案公司提具來臺相關證明文件之商務人士。四、出發地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之低感染風險或中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且登機前14天無其他國家/地區旅遊史。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完成申請的商務人士如出發地為低感染風險國家或地區,於入境後可向地方衛生局申請於第五天自費篩檢,如為中低風險國家則可於入境後第七天自費篩檢,取得檢驗結果陰性報告後,即可向地方衛生局申請改為加強自主健康管理至入境後14天,並於入境後第15至21天進行一般自主健康管理。加強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僅能從事固定且有限度的商務活動,禁止至人潮擁擠場所,需有專人負責接送及全程陪同,以落實各項防護措施,採實名制,並記錄每日活動及接觸人員,不可接觸不特定人士,且應全程佩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另於入境後14天內均須入住防疫旅宿。
-
2021-02-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民團嗆楊志良簽協定害買不到BNT疫苗 楊:去他X的蛋
經濟民主連合今召開記者會指出,上海復星醫藥阻撓台灣取得BNT疫苗,濫用「大中華區代理權」,不僅要求衛福部長陳時中追究他們違反壟斷疫苗採購的責任,同時批評時任衛生署長楊志良,簽署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使台灣納入大中華區,應切腹謝罪。對此,楊志良回嗆「去他X的蛋」,並強調若沒有這項協議,疫情初期疾管署也不可能派人到武漢查訪。楊志良表示,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並不是他簽訂的,是當時的海協會及海基會簽訂,當時他赴日內瓦開會,遇見中國時任的衛生部部長陳竺,雙方於開會時談到人民健康,認為生命健康是兩岸皆需要守護。他返台後,中國派副部長黃潔夫赴台討論如何守護兩岸人民健康,也催生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並將其內容送交海基會、海協會。楊志良表示,無論是中國人、台灣人,最重要的就是老百姓的健康,生命最重要,台灣也因為簽訂了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當疫情發生時,台灣才得以依照此協議派專家到武漢查訪。如今民團竟要求他要切腹,他強調「根本是胡扯」、「去他X的蛋」,買疫苗跟這件事完全沒有關係,要切腹是他們要切腹不是他要切腹。
-
2021-02-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比瑞德西韋強數十倍 陽交找到潛力藥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各國除了加緊開發疫苗,同時也尋找有效的治療藥物。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院院長楊進木率領團隊,透過人工智慧及大數據找出四款老藥具有對抗新冠肺炎的潛力,其中一款抗發炎舊藥JMY二○六的藥效比全球寄予厚望的瑞德西韋強數十倍,為疫情帶來一線曙光。楊進木表示,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相似度高,研究團隊透過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模擬宿主受病毒感染後的體內細胞變化機制,並比對全球超過二五○份已公開的冠狀病毒主要蛋白酶3D構造圖像,發現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細胞的關鍵蛋白質具六種可能的動態結構。鎖定蛋白酶的罩門後,篩選出十五款藥物,再進入細胞和動物實驗,最終篩選出四款可抑制新冠肺炎病毒活性效果的潛力藥物。分別為抗C型病毒藥物巴色匹韋、特拉匹韋,及抗愛滋病藥物奈非那韋、抗發炎藥物JMY二○六。楊進木表示,若未來新冠肺炎流感化,抗病毒藥物是關鍵,將規畫混合相關藥物成分研發成新藥。
-
2021-02-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北平溪天燈節延至暑假 元宵仍應戴口罩
新北市每年元宵舉辦的平溪天燈節活動,預估延後到暑假疫情稍緩時舉辦。觀光旅遊局今天表示,元宵仍會有許多遊客放天燈,呼籲民眾仍應戴口罩與做好健康自主管理。因應2019新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新北市長侯友宜於今年1月19日的防疫會議宣布,決定停辦新北燈會,延後舉辦平溪天燈節。新北市府觀光旅遊局長張其強今天表示,當時考量平溪天燈節活動屬戶外開放空間,出入人潮管制不易落實實聯制,且人潮擁擠、近距離接觸、不易限制飲食,才考量延後辦理。張其強說,平溪天燈節預計延後至暑假期間舉辦,希望屆時疫情真正可以稍緩,並適合舉辦大型活動。他說,屆時舉辦的規模會與以往元宵節的天燈節一樣,更歡迎全台灣民眾屆時來平溪一起放天燈,一起為家人、朋友祈福,一起為台灣加油。觀旅局表示,26日為元宵節,接著是228連續假期,預期仍會有遊客前往平溪放天燈,雖不同於春節連假,且目前疫情比較之前又相對穩定,但如果需要仍會啟動「人潮儀表板」警示。觀旅局呼籲遊客到天溪旅遊時,除應景放天燈,振興在地經濟,也提醒民眾仍要戴口罩、並保持防疫距離,做好個人健康管理。市府消防局表示,平溪地區放天燈為重要觀光資產,為防範天燈釀災意外,已訂定「新北市天燈施放管理辦法」,限縮施放區域,僅能於平溪區十分遊客中心至師功橋處,及106號縣道沿基隆河流域周界範圍200公尺內施放。消防局說,禁止於晚上10時至翌日早上6時前施放天燈,違規施放天燈將處以新台幣3000元罰款。
-
2021-02-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比疫情前增30倍!1922防疫專線全年無休 接202萬通電話
疾管署1922專線是防疫功臣,指揮中心公布,自去年1月23日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截至今年1月底,進線達202萬通,比疫情前增約30倍。1922全年無休,多種語言都有通。台灣2003年發生SARS疫情,民眾大量進線詢問傳染病相關疑問,防疫人員耗費多時解答民眾疑慮,進而影響防疫工作。疾管署2004年建置「1922民眾疫情通報與諮詢服務中心」,並委託中華電信營運。過去一年協助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解答民眾疑慮、舒緩民眾情緒,及相關因應作為。中華電信協理莊文明下午在記者會表示,自2020年1月23日至2021年1月底為止,1922專線總進線已達202萬通,較2019年疫情發生前增加約30倍,其中後送相關業務單位及部會共計約8.4萬多件。為因應民眾大量進線,客服中心於短時間緊急調度人力支援,人員由原先16人增加至300餘人,以紓解客服中心話務量。莊文明說,民眾進線1922專線前三大諮詢類別包括隔離/請假/自主管理、居家檢疫相關注意事項(如:居家檢疫期間就醫領藥、垃圾清理、供餐等)以及居家檢疫安置問題(如:1人1戶原則、預訂防疫旅宿/集中檢疫所、有生活照顧需求能否共同一戶)等。指揮中心表示,1922專線提供全年無休且24小時免付費,國、台、客、英語都可通;聽語障者也可將傳染病諮詢傳送至cdc1922@cdc.gov.tw信箱或傳真(電話:0800-655955),隨後將由1922客服人員儘速回復;另該專線也設有語音留言服務,如民眾不願線上等候,可利用語音留言,後續將由專人回電。
-
2021-02-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交通部:3月2日起雙鐵等交通運具可飲食 高鐵恢復自由座
今年春節前,因國內爆發部桃群聚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2月1日起雙鐵、客運等交通運具禁止飲食,高鐵也取消春節自由座、台鐵限制站票。交通部宣布,將自3月2日起放寬飲食限制,恢復高鐵自由座、取消台鐵站票限制,雙鐵各車站大廳亦恢復場地租借服務。交通部說,因應部桃發生群聚感染事件,加上農曆春節假期將至,為避免車廂內人潮聚集與飲食行為造成病毒傳播風險,獲指揮中心同意自2月1日起禁止於搭乘大眾運具及郵局營業區域內飲食;另春節期間亦取消高鐵自由座服務,並限制台鐵城際列車銷售站票數。同時,雙鐵各車站大廳亦暫停或延期租借,並停止辦理各項活動。交通部說,為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畫,已於今天指揮中心會議中提報並獲同意,自3月2日起放寬大眾運具與郵局營業區域內禁止飲食限制,並恢復高鐵自由座服務及取消台鐵城際列車站票數限制,另雙鐵各車站大廳亦恢復場地租借服務。交通部說,配合指揮中心規定,自3月2日起,放寬旅客搭乘大眾運具飲食限制,旅客如能與不特定對象保持社交距離或有適當阻隔設備情形下,得於飲食期間暫時取下口罩,惟飲食完畢後仍須戴口罩,另於郵局營業區域內亦同步放寬相關飲食限制。同時高鐵亦恢復提供自由座服務,台鐵取消城際列車銷售站票數之限制,雙鐵各車站大廳亦恢復對外租借場地服務。交通部表示,在未放寬飲食限制前,228連續假期仍維持原有於大眾運具不得飲食規定,呼籲國人務必配合搭乘大眾運輸量體溫、戴口罩及遵守飲食相關規定,做好自我防護,保護自己也維護他人健康。
-
2021-02-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3疫苗AZ副作用發生頻率相對低 年長者低於年輕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統計,在3款新冠肺炎疫苗中,AZ疫苗在多項副作用出現頻率都比BNT/輝瑞及莫德納疫苗為低;且一般副作用發生頻率,年長者低於年輕人。指揮中心下午在記者會公布包含AZ疫苗、BNT/輝瑞疫苗、莫德納疫苗等3款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在2劑接種後一般副作用出現頻率(第三期臨床試驗)。一般副作用包含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肌肉痛、畏寒、關節痛、發燒超過38度。AZ疫苗在肌肉痛項目頻率為44%,高於BNT/輝瑞疫苗(38.3%),但低於莫德納(61.5%);在畏寒項目與BNT/輝瑞疫苗平手(31.9%);在關節痛項目,AZ疫苗是26.4%,也高於BNT/輝瑞疫苗的23.6%。在各項一般副作用中,莫德納疫苗的副作用發生頻率都是3款疫苗中最高。此外,一般副作用發生頻率,年長者發生頻率低於年輕人;腺病毒載體疫苗(如AZ)的第一劑高於第二劑;mRNA疫苗(如BNT/輝瑞、莫德納)的第二劑高於第一劑。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在記者會後接受媒體訪問表示,疫苗會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和相關免疫因子,抵抗病毒入侵。在免疫反應產生過程中,多少都會有身體的症狀,亦即副作用,這不是打了疫苗後生病,而是正常的免疫反應,且通常都很輕微,1、2天後就會自然痊癒。羅一鈞說,年輕人免疫系統強,打入疫苗後可能反應劇烈,產生副作用機會比老人家高。一般副作用症狀愈強烈,通常也表示產生免疫效果愈高。莫德納疫苗副作用發生頻率為3款疫苗中最高,也可能與其受試對象有關,若年輕人較多,可能頻率就會較高。羅一鈞表示,腺病毒載體疫苗的特色,若會出現副作用,第一劑就會出現、第二劑會比較輕微;mRNA疫苗的特色則是第二劑比較可能出現副作用,若接種第一劑沒有發燒、沒有特別全身酸痛,到第二劑就比較可能會有。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參考歐洲國家狀況,未來會考慮因應不同疫苗產生副作用的狀況,第一線醫護人員會錯開施打,避免全體施打後很多人產生副作用,影響到醫療人力。
-
2021-02-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陸:向53個有需求國家提供新冠疫苗無償援助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3日表示,中方正向53個有需求的國家提供新冠疫苗無償援助,向巴基斯坦、柬埔寨、寮國、赤道幾內亞、辛巴威、蒙古、白俄羅斯等國援助的疫苗已經運抵。同時,中方也在向27個願意購買中國疫苗的國家出口疫苗。澎湃新聞報導,汪文斌於當日主持的例行記者會上指出,中方是最早承諾將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的國家,「我們克服自身困難,正在向53個有需求的國家提供疫苗無償援助。」根據他目前掌握的情況,中方向巴基斯坦、柬埔寨、寮國、赤道幾內亞、辛巴威、蒙古、白俄羅斯等國援助的疫苗已經運抵。汪文斌還指出,中方也在向27個願意購買中國疫苗的國家出口疫苗,根據目前他掌握的消息,出口塞爾維亞、匈牙利、秘魯、智利、墨西哥、哥倫比亞、摩洛哥、塞內加爾、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土耳其等國的疫苗已經運抵。汪文斌說,上述絕大多數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我們希望所有有能力的國家攜起手來,共同為支持援助國際社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戰勝疫情做出自己的積極貢獻。」中方將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繼續與各方開展疫苗合作,幫助國際社會早日戰勝疫情。
-
2021-02-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一張圖了解各廠牌新冠疫苗副作用 最常見症狀是這些
國外臨床發現,AZ疫苗保護力較低,且副作用較高,不少歐美醫護人員拒打,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回應,法國和瑞典有發燒情況,傳出停打,但法國只是顧慮到醫院發燒人過多,影響對疫情的誤判,希望第一線人員可以分批接種,我未來研擬醫護人員分批接種。目前新冠肺炎疫苗為兩大類疫苗,為腺病毒載體疫苗,如AZ疫苗,及mRNA疫苗,如BNT疫苗和莫德納疫苗,陳時中說,據國際資料分析,整體來看,不論是哪種類型的疫苗副作用多為注射部位疼痛,為五成到九成;排名第二的是疲倦則有五成到七成;第三為頭痛為五成至六成。外傳接種新冠疫苗第二劑副作用比第一劑更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以AZ疫苗而言,在接種第一劑後,症狀就會出現,第二劑症狀會更輕微;另外,BNT疫苗和莫德納疫苗等mRNA,第二劑副作用較大,如施打第一劑沒有發燒者,第二劑也會發燒。
-
2021-02-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提告吳子嘉? 陳時中:過年不要口出惡言
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接受節目專訪,批評指揮中心公然說謊,說停止和雅各臣接洽卻仍開過多次會議。昨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澄清駁斥,後續會議都是跟原廠召開。而對於吳子嘉「亂爆料」指揮中心是否提告、開罰?陳時中直說「這個我不想再談了」;表示指揮中心法制組建議提告,但他認為「先看看對社會影響」,再考慮是否採取行動。吳子嘉昨批評陳時中在與雅各臣接洽採購BNT疫苗事件交代上公然說謊,公開表示10月26日停止和雅各臣接洽,但12月初香港雅各臣、台灣雅各臣、台灣信東生技、疾管署、德國BNT仍舉行視訊會議三方合作協議,一直到2021年1月7日又陸續開了7次視訊會議,總共8次會議。但陳時中昨天便釐清,雅各臣透過1922專線和指揮中心聯繫,但因缺乏法律授權文件,10月26日確實已函覆雅各臣並暫停談判,11月後是德國BNT原廠主動與指揮中心聯繫,11到12月間五次電話會議,除了疾管署同仁外,並無廠商參與。但今天媒體持續追問雅各臣怎麼會透過1922來接觸疫苗採購事宜?陳時中則表示,疫苗採購接觸來源非常多,所以指揮中心都會和原廠查證,但就是要有授權文件才有辦法就供貨時間數量做商業談判。既然吳子嘉控訴的並非事實,指揮中心是否會對其提告?陳時中直說「過年期間不要口出惡言」,但無奈表示「不想再談了」。他說,對於不實訊息以「假、惡、害」的態度提供給法制組研議,法制組希望提告,但他暫時批示,先看看情況對社會造成影響,若負面影響大再採取行動。目前暫不採取行動。至於和BNT總公司的談判包括冷鏈和藥證事宜,但這都簽有保密協定,目前進步就是最後一個步驟簽過去等對方回覆,但他們還沒簽回來,最後能公開時,一定會跟大眾公開。
-
2021-02-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我打疫苗無迫切性? 陳時中:不強迫打但鼓勵大家打
國外臨床發現,AZ疫苗保護力較低,且副作用較高,不少歐美醫護人員拒打,行政院長蘇貞昌昨晚表示,台灣目前並無施打疫苗的迫切性,有餘裕觀察各國的疫苗政策與施打情況。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回應,台灣不需強迫大家打,但還是鼓勵大家打。陳時中表示,近期有媒體做國內接種新冠疫苗意願調查,六成願意接種,「和我們的調查差異不大」,指揮中心所做的調查是醫事人員和防疫人員比重稍微重了一些,願意接種為66.1%、不願意27.9%。陳時中說,接種意願都會隨著時間,顧慮最大是副作用。上次不願意立刻打的比例占得很高,現在是願意立刻打的為32% 已經接種三個月後願意打的為21% 接種半年後願意打的有兩成。有關AZ疫苗副作用,陳時中說,國際資料分析,整體來看有注射部位的疼痛,五成到九成,疲倦為五成到七成,法國和瑞典有發燒情況,傳出停打,但法國只是顧慮到醫院發燒人過多,影響對疫情的誤判,希望第一線人員可以分批接種,我未來研擬醫護人員分批接種。陳時中也說,接種急迫性和疫情有關,疫情相對嚴重急迫性就比較高,願意打的人就比較多,「這沒辦法強迫大家打,台灣的情況也沒有需要強迫大家打」,但還是會提出相關證據,鼓勵大家打。
-
2021-02-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二劑至少間隔8周 國內最快六月才有完整保護力者
傳我首批新冠疫苗最快本周抵達,最能是AZ疫苗,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原建議,AZ疫苗兩劑需間隔28天,但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公布,AZ疫苗接種時程變更,第一劑與第二劑需至少間隔8周,將拉長為最快六月初國內才會出現完整保護力者。若首批AZ疫苗如期二月底抵台,三月初即可開打第一劑,原AZ疫苗兩劑需間隔28天,約四月初開打第二劑,據牛津大學臨床數據分析,接種後22天產生免疫力,國內最快在五月初就能出現具完整保護力者。如今間隔時間長,完整保護力者將延後至六月初才會出現。陳時中說,AZ疫苗施打時,原於2月20日核准用法第一季和第二季間隔4-12周,ACIP近期修該規定,接種間隔修改為8周以上,根據最新研究結果,接種一劑效果為76%,接種12周以上後,再施打第二劑保護力可提升到86.4%,確實間隔時間比較長效果會更好。陳時中也引用世界衛生組織建議AZ疫苗間隔8-12周,「這是根據時間間隔效率,加上WHO建議」,所以ACIP委員建議我接種時程修改為八周以上,這是接種最新變化和大家報告,接種時間等會再根據後市場資料進行滾動式檢討。
-
2021-02-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抗疫現曙光 陽交大AI找出比瑞德西韋更強潛力藥
一年來新冠肺炎疫情仍持續延燒,各國莫不加緊開發疫苗,但尋找有效藥物也刻不容緩。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院院長楊進木率領的團隊,透過人工智慧及大數據找出四款老藥,具有對抗新冠肺炎的潛力,其中一款的藥效在細胞和動物實驗中,甚至顯示比全球寄與厚望的瑞德西韋強數十倍;部分成果已發表於國際期刊「美國化學學會月刊:奈米領域」(ACS Nano)。楊進木表示,由於發現新冠病毒和SARS很像,而2003年台灣累積很多SARS的資料,因此給予AI大數據很大的機會。因此根據SARS的關鍵蛋白酶,找尋天然物五萬多種和FDA核准的藥物來與之匹配。研究團隊透過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方法,模擬宿主受病毒感染後的體內細胞變化機制,並比對全球超過250份以公開的冠狀病毒主要蛋白酶3D構造圖像,發現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細胞的關鍵蛋白質具有六種可能的動態結構,鎖定蛋白酶的罩門,篩選出15款藥物,再進入細胞和動物實驗。楊進木表示,運用我國第四號新冠肺炎病人的檢體進行試驗後,最終篩選出四款藥物。前三款分別為C肝用藥巴色匹韋(Boceprevir)、B肝用藥特拉匹韋(Telaprevir)、愛滋抗病毒藥物奈非那韋(Nelfinavir),主要阻擋新冠病毒的複製。另一款抗發炎舊藥(JMY206),在倉鼠實驗上則發現,不論在防止新冠病毒入侵、阻擋病毒複製以及減輕感染後的免疫細胞風暴上,都比瑞德西韋效果好數十倍。但因研究尚未發表,因此無法公開此款藥物名稱,預計四月會發表於國際期刊。楊進木也表示,若未來新冠肺炎流感化,除了疫苗之外,抗病毒藥物也是抗疫的重要關鍵。而研究進一步發現,這些潛力藥物重新搭配,抗疫效果更佳,因此未來也可能研發不同比例的合成新藥,協助抗疫。
-
2021-02-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遠見調查:僅6成民眾願接種新冠疫苗 最不信任大陸貨
新冠肺炎疫苗問世後,各國搶購,台灣也透過COVAX取得AZ疫苗20萬劑,預計最快下月可抵台。「遠見」與「遠見民意研究調查」自2月4日至7日針對18歲以上台灣民眾進行「新冠疫苗接種意願調查」,回收1145份有效問卷,結果顯示,台灣民眾接種意願約6成,低於國際水準。進一步詢問對疫苗的信心,有3成民眾質疑其感染預防力、安全性;此外,民眾最挺台灣製造,54.8%民眾希望接種台灣自製疫苗,31.8%為歐美疫苗,選擇中國大陸疫苗則僅1.3%。 遠見調查資料顯示,若能獲得政府免費提供的新冠疫苗,60.3%台灣民眾表示會接種,32.7%不會接種,有7%民眾仍未決定,相較於美國華盛頓大學於去年6月調查美、英、日、韓等19國民眾平均逾74%願接種疫苗,台灣人接種意願明顯低於國際;由於學者普遍估算,一國至少三分之二人口被感染或施打疫苗,可達群體免疫,因此遠見調查認為,台灣人接種意願低,恐影響群體免疫。針對疫苗信任程度,遠見調查顯示,59.8%民眾對目前新冠疫苗的感染預防力有信心,57.1%對新冠疫苗的安全性有信心,但也分別有約3成民眾對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有所質疑,與沒接種意願的比率相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表示,若很多人願意打中國大陸疫苗,就會修法進口,但遠見實際詢問「會接種者」及「不確定接種者」對疫苗來源的偏好,有54.8%民眾希望接種台灣自製疫苗,31.8%為歐美疫苗,將所有疫苗「等同視之」者有5.7%,選擇中國疫苗的比率墊底,僅1.3%,顯示中國疫苗造假事件頻傳,大幅影響民眾信任度。問到施打新冠疫苗的順序時,則有高達92.2%民眾同意應讓醫事人員、公務人員及高危險族群優先施打,顯示絕大多數台灣民眾,認同要優先增強第一線抗疫人員的防護力。至於疫苗政策有何需要加強之處?調查發現,56.8%民眾認為政府應降低民眾對疫苗安全性的疑慮,其次,依序是讓疫苗採購決策及流程透明化(20.9%)、加強接種疫苗效能的知識性(8.3%)、全面提升接種疫苗的便利性(3.7%)、清楚告知獲得疫苗及接種疫苗的時間性(2.9%),覺得政府目前已做得很好,不需再加強的,僅0.5%。
-
2021-02-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比瑞德西韋強30倍!陽明交大AI算出這款老藥有望抗新冠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陽明交通大學今天舉行合校後第一場實體記者會,該校生物科技學院院長楊進木發表研究成果,團隊用AI找出一種抗發炎舊藥JMY206能抗新冠肺炎,經動物實驗證實,藥效比瑞德西韋強約30倍,為疫情帶來一線曙光。陽明交大校長林奇宏表示,這項研究在合校前就已啟動,團隊透過AI,從全球已在使用的大量藥物中,篩出抗發炎舊藥JMY206,還有巴色匹韋(Boceprevir)、特拉匹韋(Telaprevir)、奈非那韋(Nelfinavir)共四種舊藥,有望治療新冠肺炎。老藥新用可降低資金,上市前的臨床試驗時間也比新藥少一到數年。這將是台灣搶占全球抗疫領先地位的最佳策略。楊進木表示,大數據平台,比對新冠病毒與SARS等病毒,發現相似度大於95%。團隊透過AI,模擬宿主受病毒感染後的體內細胞變化機制,並比對全球超過250份已公開的冠狀病毒主要蛋白酶3D構造圖像,發現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細胞的關鍵蛋白質具有六種可能的動態結構,鎖定蛋白酶的罩門,在三個月內找到具有抑制病毒活性效果的三種潛力藥物,包括巴色匹韋(Boceprevir)、特拉匹韋(Telaprevir)、奈非那韋(Nelfinavir),已發表於國際期刊ACS Nano。另外,楊進木表示,團隊發現一款抗發炎舊藥JMY206,經細胞實驗發現,它抑制新冠病毒效果比國際目前期待的新藥「瑞德西韋」強約30倍,動物實驗也證實有治療效果,是有潛力的口服藥物。團隊正在試著申請專利。楊進木表示,這次的研發團隊陣容堅強,除陽明交大,還有台灣大學、中研院、中興大學和設有國內唯一P4等級病毒實驗室的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所,研發主力包括陽明交大博士生Nikhil Pathak倪齊歐、許彥超、許農育和陳筠媞。
-
2021-02-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灣明年中才能群體免疫」
英國倫敦智庫經濟學人資訊社(EIU)近期一份報告預測,台灣等多數已開發國家明年中才可能達到群體免疫,因為疫苗交貨進度落後,將影響各國接種時程。報告中說,若疫苗交貨進度如目前預期,多數已開發國家將在明年中才能為六成至七成人口接種,達成群體免疫,包括亞洲新加坡、台灣、澳洲、紐西蘭、日本和南韓等。
-
2021-02-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秋冬專案延長 蘇揆:打疫苗無迫切性
連兩天無新增新冠肺炎境外移入、本土個案,但國際疫情仍然緊張,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宣布,原二月廿八日落幕的秋冬專案,三月起仍繼續執行,包括入境前附陰性檢驗證明、一人一戶居家檢疫、進出八大類公共場所需戴口罩等規定,不過其中高鐵將開放飲食,台鐵須進一步討論及確認。另我國透過COVAX取得廿萬劑AZ疫苗,預計最快三月抵台。陳時中表示,COVAX相關文件都準備好了,預計二月廿二日後將會收到相關單位通知,但目前還沒接到通知。至於國外臨床發現,AZ疫苗保護力較低,且副作用較高,不少歐美醫護人員拒打。行政院長蘇貞昌昨晚宴請民進黨立委,據與會立委鍾佳濱轉述,蘇貞昌指出,台灣目前並無施打疫苗的迫切性,有餘裕觀察各國的疫苗政策與施打情況,來決定未來的疫苗政策。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則表示,攸關疫苗的相關政策,行政院會在本周五對國會的專案報告中做詳細說明。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則說,目前並未看到AZ疫苗副作用較大的明確結果,將持續關注媒體報導和官方資料。羅一鈞解釋,目前新冠疫苗可分成兩大類,AZ是載體疫苗,輝瑞/BNT和莫德納則為mRNA疫苗,通常mRNA疫苗的免疫反應較強烈,副作用也較高。從臨床試驗來看,法國、瑞典部分民眾施打AZ疫苗後發燒,羅一鈞強調,約百分之十幾至廿出頭,「並沒有比mRNA的副作用來得更高」;相較之下,施打BNT疫苗,約七成五出現系統性全身症狀。
-
2021-02-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曾染新冠肺炎打1劑疫苗即可? 陳時中:持續評估
外國研究顯示,曾感染新冠肺炎者接種1劑疫苗即可。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目前各界普遍認為打2劑效果較好,會持續蒐集相關證據並聽取專家意見。外國最新研究顯示,曾感染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個案只要接種1劑疫苗就能刺激免疫系統對抗病毒,接種第2劑效果反而不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下午在記者會中被問到此事時表示,目前無論專家或藥廠都普遍認為接種2劑疫苗,可以達到比較好的免疫效果,對於曾染疫者接種1劑的想法,會請專家持續蒐集相關證據及意見。指揮中心目前規劃購買3000萬至4500萬劑新冠肺炎疫苗,包括牛津AZ疫苗1000萬劑、莫德納約500萬劑、透過新冠肺炎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取得約500萬劑、國產疫苗約2000萬劑,以及還不確定是否能買到的500萬劑輝瑞BNT疫苗。即便如此,仍有專家認為4500萬劑疫苗不夠用。陳時中說,疫苗在今年上半年應該都還會是賣方市場,預計下半年會慢慢轉換,未來可能會再洽購其他疫苗,但目前看來,4500萬劑的準備量應該夠。至於莫德納疫苗何時到貨、洽購BNT疫苗是否有新進度,陳時中說,莫德納預計第二季才會開始供貨;BNT發表聲明後,指揮中心已發文詢問,目前尚未收到回覆。
-
2021-02-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香港第一針 港特首林鄭月娥率高官接種大陸科興疫苗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下午聯同多名司局長,在設於香港銅鑼灣中央圖書館展覽館的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新冠疫苗,開打全港第一針。據星島網,穿香港飛龍短袖上衣,戴銅芯抗疫口疫罩的林鄭月娥,於下午2時半過後接種疫苗,她在完成接種後接過針卡,並即場休息半小時。第二位接種的官員是穿恤衫的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他擼起衫子讓工作人員接種;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則穿短袖祺袍上陣。接著接種的官員是負責統籌疫苗接種工作的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和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還有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保安局局長李家超、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相繼接種。香港司局長中,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均沒有現身接種。財政司長辦公室表示,陳茂波正忙著即將於本周三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他要等待下周接種疫苗。邱騰華的新聞秘書則指,邱騰華有其他公務在身未能出席,稍後會另行接種。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則正在香港立法會開會。首批100萬劑科興新冠疫苗早前已由北京空運抵港,而首批100萬劑復星/BioNTech疫苗亦預計本月底或之前到港。位於銅鑼灣的香港中央圖書館(展覽館)是全港29間社區疫苗接種中心之一,專門接種科興疫苗。香港政府安排5個優先群組由明日起在網上預約,最快本周五(26日)開始接種疫苗。
-
2021-02-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COVAX疫苗何時到貨? 陳時中:還沒收到通知
台灣透過COVAX取得AZ疫苗20萬劑,日前指揮中心表示,本周將確定確定供貨時程、方式和劑量。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上次說2月22日後會跟大家講,有消息會和大家公布」。至於醫護人員施打疫苗意願,目前第一次施打國產疫苗意願下降,進口疫苗意願升高。陳時中表示,COVAX方面文件都準備好了,2月22日後通知我方,但還沒有接到通知。而之前針對醫護進行疫苗施打問卷,施打意願僅六成,是否有特別喜愛哪個廠牌?陳時中表示,只有問本土和進口的意願,並沒有問到個別廠牌施打的意願。第一次調查時,對於國產意願高於進口,一月再次調查時,兩者意願趨於一致,國產下降進口升高。至於AZ疫苗,國外傳出副作用較高,是否比照新加坡或日本有賠償準備?陳時中表示,本來就有不良反應的補償辦法,但還需要經過專家認定。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則表示,疫苗分成兩類,AZ是載體疫苗,BNT和莫德納則為mRNA疫苗。mRNA免疫反應較強烈,副作用比較高,臨床試驗BNT有75%出現系統性全身症狀,美國看到有25%打兩劑之後曾經發燒。現在有些歐洲媒體提到法國、瑞典打完AZ,發燒只有10%左右沒有高於mRNA疫苗,將持續關注媒體報導和官方資料。陳時中表示,疫苗在今年上半年都是賣方市場,下半年會慢慢轉換,未來因應很多不同情況也許再買不同疫苗,以現在準備應該是夠的。目前普遍現在專家意見和原廠研究還是傾向打兩劑才能達到疫苗較好的效果,至於有人提出只打一劑或是兩劑間的時間延長,或針對染疫康復者有不同的施打計畫,各方都提出很多意見,但專家會持續收集資訊並提出建議,目前都還沒有完整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