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4 新聞.杏林.診間
搜尋
感冒
共找到
1872
筆 文章
-
-
2020-04-23 科別.兒科
嬰兒咳不停還有吸入性哮聲 醫師:有百日咳風險
1名未滿2個月大的嬰兒連續兩周有咳嗽、鼻水且食慾降低,送醫住院治療後支氣管後有局部改善出院,沒想到2天後又有明顯的陣發性咳嗽及偶爾也有吸入性哮聲,因此再度入院檢查,經醫師詢問嬰兒接觸史才發現,嬰兒母親有慢性咳嗽病史,懷孕28到36周也沒自費打百日咳疫苗,懷疑嬰兒得到百日咳,經通報疾病管制署採檢並給予抗生素治療後,嬰兒才逐漸康復出院返家。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施養真表示,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桿菌引起的呼吸道細菌性疾病,會經由飛沫傳染,傳染力強,因初期症狀與感冒相似,包含除咳嗽,也可能會打噴嚏、流鼻水等,因此較難區別,但持續咳嗽超過2周,每次咳嗽又幾乎連續不斷、咳到臉紅,還有如倒抽氣的吸入性哮聲時,就要注意,戴口罩就醫檢查,否則在家中可能引發群聚感染。施養真說,她每年約會接到1、2件嬰幼兒百日咳個案,都是有慢性咳嗽症狀的家長或家中長輩傳染給嬰幼兒為主;嬰幼兒感染百日咳症狀較嚴重,6個月以下的嬰幼兒更是重症高危險群,可能引起肺炎、呼吸中止、缺氧、癲癇、缺氧性腦症變或因持續性嘔吐引起營養失調等重症,而其他年齡層感染後,症狀較輕微。施養真表示,預防百日咳最好的方式是按時接種疫苗,國內百日咳疫苗施打政策為嬰幼兒於出生後每2、4、6、18個月以及5歲時各接種一劑相關疫苗,而剛出生的嬰兒尚未接種疫苗也是感染高風險族群,因此建議孕婦每胎於產前28至36周施打百日咳疫苗,會接觸嬰幼兒的家人也應施打;雖然百日咳發生率已逐年下降,但疫苗保護力僅6至10年,每3到5年會出現一個流行高峰,因此成人需遵守預防接種建議按時施打。
-
2020-04-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一場新冠肺炎 急診醫樂見醫院回歸該有的樣子
新冠肺炎延燒,北部更有醫院爆發院內群聚事件,讓民眾對醫院敬而遠之,過去總是人滿為患的急診也空盪不少,令急診醫師感嘆「這才是醫院該有的樣子」。根據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最新統計,今年1到3月全台門診、急診就醫約2698萬人次,比去年同期3143萬人次減少445萬人次、降幅約14%。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石富元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以往台大醫院急診總是人滿為患,除了急重症患者外,也有不少患者平時沒空拿藥,就把急診當藥房的,或是一點小擦傷就要來急診擦藥、拆線,但新冠肺炎爆發後,愈來愈多輕症患者擔心到急診被感染,全都消失了。不論有沒有新冠肺炎(COVID-19),進入醫院的每一刻都應戒慎恐懼,石富元說,在醫院裡隨時可能面臨肺結核、感冒等傳染性疾病威脅,只是台灣民眾太過於習慣「逛醫院」,不僅對這些風險視而不見,甚至把醫院當購物中心,不時到醫院買個東西,探完病順便在美食街吃飯聊天,都令他感到相當不解,如今因疫情影響,民眾逛醫院景象不復存在,令他感嘆「這才是醫院該有的樣子」。新冠肺炎疫情雖讓輕症、小病患者不再往大醫院跑,但醫界同樣擔心有就醫需求的民眾,恐因害怕就醫,拖出健康大隱憂。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說,患有腫瘤、心血管疾病或慢性病控制不佳的患者,需要長期追蹤治療,若因害怕疫情而不敢回診或就醫,後果恐不堪設想。小兒科診所醫師林應然也指出,最近有診所醫師一天就收治3名中風患者,明知自己有慢性疾病,卻任由血壓亂飆,一問之下才發現,原來這些患者因為害怕染疫,不敢到醫院拿藥或看診。新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洪惠風表示,他的門診平時並未對外開放,看的幾乎都是回診的老病人,以往未到診率相當低,老病人看完診還會聊聊天、東問問西問問。不過,根據洪惠風觀察,疫情爆發後,不僅未到診率攀升至10%至20%,以往聊不停的老病人坐下來只講兩句就急著走,3月未到診狀況更明顯,也有很多人委託家人幫忙拿藥,老人家則到藥局排口罩,直到最近陸續出現零確診後,病人才陸續回到門診報導。他比喻,病人到診狀況就像是疫情的「雷達站」,當疫情嚴峻,患者數就會明顯銳減,一旦趨緩又會紛紛回流。
-
2020-04-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避免敦睦艦隊群聚重演 專家倡放寬新冠肺炎篩檢條件
敦睦艦隊群聚案的感染源頭究竟在哪,恐怕難尋。有專家根據官兵發病情形研判感染源可能在帛琉,但重要的是放眼日後,軍方應與指揮中心更密切合作,考慮放寬軍人的新冠肺炎篩檢條件,並於軍艦出航時配備流感快篩試劑,才能在官兵出現症狀卻排除罹患流感時,更提高警覺。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諮詢委員李秉穎今天上午出席電台節目「周玉蔻嗆新聞」,他表示,眼下沒有足夠證據可證實敦睦艦隊群聚案的感染源,不過若細看幾個時間點,包括3月5日軍艦離開台灣、3月15日離開帛琉、帶有抗體的其中一名官兵於3月21日發燒,可就此初步判斷,3月5日從台灣帶病上船直到3月21日才發病的可能性較低,3月中旬從帛琉帶病上船、病毒潛伏六天後發病的可能性較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決議全面對於盤石艦官兵檢驗血清抗體,不過,李秉穎說,不一定找得到第一個感染者,因為發病紀錄恐怕不明確,「艦上確診官兵無症狀的比例過高,高得有點奇怪」。他說,可能的原因之一是敦睦艦隊官兵年輕體強,可能原因之二是軍艦靠岸時人心浮動、想著趕快下船放假找女友而忽略告知症狀,另也有可能是軍中文化不鼓勵誠實告知症狀,導致有人發病卻不敢言,「我當兵時生病,大家會對你不太爽、懷疑你是否是假病」。李秉穎表示,軍旅生活長時間維持群聚,人與人之間難以保持社交距離,即使配戴口罩也非全天戴,且戴口罩防得了飛沫傳染卻未必能防接觸傳染。他說,放眼日後的防疫工作,軍方應與指揮中心保持溝通,並考慮放寬軍人的新冠肺炎篩檢條件,軍隊中有小群聚感冒事件、一個連隊有一兩人咳嗽流鼻水等,就應考慮作病毒篩檢。李秉穎表示,目前台灣尚未發展出新冠肺炎快篩試劑,現階段軍艦出航並無快篩試劑可用,但至少可配備流感快篩試劑,當官兵出現症狀卻排除罹患流感時,就能更加提高警覺。
-
2020-04-23 癌症.抗癌新知
聲音燒聲只是小毛病? 4原因其中一種就是癌
55歲的張小姐,平日沒有抽菸習慣,但講話聲音沙啞已持續三個多月,偶爾喝水會嗆到,可是喉嚨不會痛,剛開始以為是感冒,去診所看醫生吃藥,但破鑼嗓一直沒改善,因此變得沮喪不愛講話,輾轉到其他醫院就診後,竟發現甲狀腺有2顆腫瘤,最大達2.5公分,診斷是甲狀腺癌。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許瑛倢醫師指出,聲帶在發聲時兩側會閉合,藉由氣流通過引起震動來發出聲音;當聲帶麻痺時,聲帶兩側閉合不全,造成聲音沙啞或氣音,吃東西則容易嗆到,特別是液體。一般引起聲帶麻痺的原因: 1.感冒時病毒感染。2.甲狀腺腫瘤或良性結節。3.非甲狀腺癌症,如肺癌、食道癌等。4.醫源性因素,如在甲狀腺手術過程中傷到喉返神經。 許瑛倢進一步解釋,甲狀腺背後有喉返神經,負責控制聲帶開合,當甲狀腺腫瘤壓迫或侵犯喉返神經,會出現單側聲帶麻痺,造成聲音沙啞或飲食嗆咳。然而,甲狀腺癌的預後非常良好,以最常見的甲狀腺乳突癌為例,10年存活率可達90%,惟甲狀腺全切除的病人,需終身補充甲狀腺素,以維持身體內分泌所需。 一般人都有過聲音沙啞的經驗,或是在喝水、吃東西時嗆到或咳嗽,許瑛倢提醒,對於這些症狀別不以為意,小心有可能是聲帶麻痺所引起,如果發生聲音沙啞的情況持續超過一個月,應到醫院進一步檢查,以找出真正的病因,及早發現和治療。 延伸閱讀: 慢性咳嗽別瞎治! 看看是不是這11個禍源引起的? 吃東西常嗆到  是癌症前兆?
-
2020-04-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敦睦艦隊群聚感染誰要負責? 醫籲:不要讓他們頂罪
我國爆出敦睦艦隊群聚感染新冠肺炎,不少人將矛頭指向醫官,不過有醫師認為,船上檢驗裝備不足,無法像醫院一樣篩檢,第一時間也很難判染疫,呼籲大家不要把問題丟給無辜的第一線人員,而是要檢視制度問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磐石軍艦共24名感染新冠肺炎,不過軍隊人員已在15日時返回社區,足跡逾10個縣市,多數人員期間又以賣場、餐廳和百貨公司為出入地點,有些人還曾搭乘高鐵、捷運及客運等大眾運輸工具,引發社會高度關注,甚至指責醫官失職沒診斷出病狀。對此新竹馬偕醫院急診醫師白永嘉在臉書上直言,「如果我是船上的醫官,我也沒有辦法診斷新冠肺炎」。白永嘉表示,船上設備沒辦法像醫院一樣進行篩檢,若是他遇到這樣的情況,也可能會診斷為感冒或急性腸胃炎。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則在臉書上說,新冠肺炎病人的X光7-8成接近正常,有一半以上的人沒有發燒的病徵,因此他也表示「我在醫院沒有採檢送驗也無法確診新冠肺炎,何況是一位醫官在檢驗裝備不足的船上」。對於許多人指責醫官失職,未在第一時間診斷出病狀,白永嘉說,責怪他人很容易,但台灣需要一起團結,並非是只是指責謾罵,而蘇一峰則表示,面對疫情缺口要檢討制度哪裡出錯,而不是把問題丟給無辜的第一線人員去背黑鍋。
-
2020-04-20 科別.耳鼻喉
不抽菸卻有菸嗓?4種原因都會害你「燒聲」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從來沒抽過菸的張小姐某天突然出現菸嗓,聲音沙啞持續近3個月,有時連喝水都會被嗆到,但並沒有感覺喉嚨有異狀,以為只是感冒,吃了藥之後依舊破鑼嗓,最後至大醫院就醫,竟發現是甲狀腺癌,且有2顆腫瘤,最大的1顆約莫有乒乓球大小。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許瑛倢表示,聲帶在發聲時會將兩側閉合,藉由氣流通過引起震動發出聲音;如果聲帶麻痺,導致發聲時兩側閉合不全,就會造成聲音沙啞或氣音,吃東西也會容易嗆到,特別是喝水時。一般來說,會造成聲帶麻痺的原因有4:1.感冒時病毒感染。2.甲狀腺腫瘤或良性結節。3.非甲狀腺癌症,如肺癌、食道癌等。4.醫源性因素,如甲狀腺手術過程中傷到喉返神經。許瑛倢解釋,甲狀腺的背後有喉返神經,負責控制聲帶開合,一旦甲狀腺腫瘤壓迫或侵犯喉返神經,就會出現單側聲帶麻痺,造成聲音沙啞或飲食嗆咳。以張小姐為例,經超音波檢查與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聲帶麻痺是由於甲狀腺長腫瘤所引起,透過超音波輔助穿刺的細胞學檢查顯示為甲狀腺乳突癌,經施以雙側甲狀腺切除手術及後續放射性碘治療後,目前追蹤情況良好。許瑛倢進一步解釋,該個案有2顆甲狀腺腫瘤,最大達2.5公分,手術後以聲帶玻尿酸注射治療「燒聲」後,聲音明顯改善不再自卑。甲狀腺癌預後非常良好,以最常見的甲狀腺乳突癌為例,10年存活率可達90%。不過,如果甲狀腺全切除,則必須終身補充甲狀腺素,以維持身體內分泌所需。許瑛倢提醒,許多人感冒時都會聲音沙啞,或是喝水、吃東西時嗆到或咳嗽,但若持續1個月以上,就應謹慎就醫,可能是聲帶麻痺所致,必須找出病因,才能及早發現和治療。(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慢性咳嗽別瞎治! 看看是不是這11個禍源引起的? 打嗝也與胃食道逆流有關! 防症狀加劇4習慣要躲開
-
2020-04-19 名人.楊定一
楊定一/讓習氣歸零,找回生命最溫柔的力量
近兩、三百年的人類歷史,從某個角度來看,也就是一波又一波全球化的過程。這個過程把生產的效率一再地提高,也把享樂的方便不斷提升。只要幾個小時的飛行,就可以讓人突然置身在不同語言、不同天氣、不同的風景。也就在別的或同一個角落,有來自不同地區的人們一起克服眼前的艱難,完成難以想像的工程。即使不遠行,全球可以在同一週欣賞到最新的電影,在不同的地點享用各國的風味,在幾個小時內紛紛為同一個消息而震驚,哼唱同一首歌曲,而又為同一個鬧劇笑開懷。多數人都以為,未來只會更好,更方便,更有效率。誰都沒有想到,這一切竟然會因為一個看不見、摸不清的病毒,近乎全面停擺。全球化之下,每個人雖活在各地特有的時空,但隨時可以跨過周邊的影響,好像和整個地球同聲共息。劇烈的變化,就算還沒輪到你我,光是看著各地傳來的壞消息,對未來的擔憂和恐慌已早一步到來。焦慮和擔心,已經是許多朋友不再遮掩的日常。確實,人類對於變化、特別是負面的變化,本來就有更激烈的反應。這種機制,幫助人類活過幾萬年來環境的變遷,躲過飢餓、疾病或被掠食的威脅。然而,過激反應會減損身心的應變能力。面對已知和未知的變化,你我其實更需要保持樂觀與彈性,減少恐懼、悲觀、焦慮過度的衝擊。對於現代人,這會是更好的生存之道。悲觀和樂觀,雖是一念之差,卻能帶來相當大的不同。我在《不合理的快樂》提過一項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的研究。這個研究找來334位,年紀在18到54歲間的健康人士,在得到他們同意之後給予含有感冒病毒的鼻腔滴劑。(這種實驗,稱為攻毒試驗,要經過重重的把關才能進行。)結果發現,快樂的人比較不容易感冒。即使感染上病毒,快樂的人比不快樂的人症狀更少,也不會那麼不舒服。古人本來就知道,不論從身、心到靈性,快樂是生命最自然、最和諧、最完整的狀態。生命要運作,其實更需要正向的激勵。可以說,或許正是快樂的心情,讓免疫系統比較健全,保護你我不容易受病毒侵害;當然,也可以反過來說,快樂是反映身心健康的指標。無論如何,面對眼前的變化,你也自然會想問:怎麼做?怎麼讓身心回到快樂均衡的狀態?我一再提醒大家,大腦和神經系統是有可塑性的,身心改變是可能的。我在《真原醫》提過許多方法,可以幫助大腦點滴建立快樂的機制。其中之一,是透過飲食為身心提供完整的營養和微量元素,包括提高血清素的作用,讓人比較容易抵抗不快樂。另一個方法是運動。運動帶來腦內啡,讓大腦啟動快樂的迴路。我也特別透過《最簡單、居家隨時做的結構調整運動:感恩身體的功課》,教大家透過輕鬆活潑的運動,再加上感恩的念頭,把身心淤塞的能量打開,在每一個角落建立新的快樂迴路。生活裡一些很小的事,都可以幫助我們投入當下,回到快樂和平衡。過去,因為生活的步調太快,好多計畫要趕著完成,我們其實沒有多少時間好好欣賞自己、感謝自己、讚美自己、享受自己。現在這個時機,正是將過往習氣重新歸零的好機會。不方便外食時,你可以親手準備食物,一口一口地欣賞飯菜,感謝天地,感謝自己。居家工作讓活動量減少,可以透過輕鬆的運動讓身體動起來,感謝身體為自己承擔的一切,感謝自己還有這樣的空間,可以享受身體的舒暢和心裡的快樂。大環境正面臨轉捩點,在可能比龍捲風還劇烈的改變中,讓我們從自己開始,一點一滴放下過去不快樂和緊繃的制約,輕輕鬆鬆找回生命最溫柔、最穩重的力量。這一點,或許就是我們能為自己、為周邊、為世界帶來的最好禮物。
-
2020-04-18 科別.耳鼻喉
鼻涕倒流令人訝異的真相!三大原因讓您一次掌握
「陳醫師,我之前一次感冒後,就感覺鼻涕倒流一直到現在,讓我很困擾...」「常常覺得自己一直在吞鼻涕,這些鼻涕倒流究竟是從哪來的啊?」若要說耳鼻喉科門診最常見的症狀,我想「鼻涕倒流」絕對穩坐排行榜前幾名。身為鼻過敏兒的我,以前也常深受鼻涕倒流的困擾。因此,面對有鼻涕倒流症狀的朋友,我盡可能地從問診和檢查中抽絲剝繭,希望幫忙找出最可能的原因,以求對症下藥。許多原因都可能導致鼻涕倒流,但您知道鼻涕倒流也可能是正常現象嗎?還有這些鼻涕此時此刻正悄悄地被您吞入肚子裡嗎?今天就藉由這篇文章,我將與您分享關於鼻涕倒流的真相,並為您整理造成鼻涕倒流的三大原因,希望讓您快速了解,且讓我們一起看下去...關於鼻涕倒流,先告訴您真相 鼻涕倒流其實是正常現象,但如果已經造成明顯不舒服,請尋求醫師協助找出原因。居然有「正常」的鼻涕倒流?這些鼻涕是從哪來的啊?我們的上呼吸道一路從鼻子到喉嚨,都被一層「黏膜」所覆蓋。顧名思義,這層黏膜就是會分泌「黏液」的膜,這些黏液由黏膜的腺體所製造,每天大約會製造 1 到 2 公升的黏液,默默地往後往下流到喉嚨,這些是「正常」的鼻涕倒流,平時我們並不會注意到它。所謂流水不腐,這些不停流動的黏液,就像灑水系統一樣,除了讓鼻子和喉嚨保持濕潤,更能沖掉吸入鼻子或喉嚨的髒污或病菌,是保護我們上呼吸道健康的一道重要防線。這些鼻腔分泌的黏液當中,有三分之一會從鼻子流出,其他則是往喉嚨方向流下,被我們吞入胃中。那「不正常」的鼻涕倒流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上面提到這些平常就不斷倒流的黏液不會讓我們感到不舒服。不過,有許多問題會導致不正常、令人困擾的鼻涕倒流,我試著把這些原因歸納成三大類,希望能幫助您理解。這三大類原因分別是:「鼻涕製造過多」、「鼻涕排不出去」、「鼻涕變得太黏」。鼻涕倒流第一類:水龍頭沒關緊-鼻涕製造過多鼻涕產生得比平時還多,就像水龍頭沒關緊一樣,下游處因此淹水。常見的原因如下:• 感染性鼻炎:舉凡病毒、細菌、黴菌...等病原,都會造成鼻腔的感染,進而產生過多的鼻涕倒流。 • 過敏性鼻炎:環境中充滿各式各樣的過敏原,如塵蟎、黴菌、貓狗毛、蟑螂...等等,這些過敏原可能誘發鼻黏膜的過敏反應,造成大量的鼻水。 • 非過敏性鼻炎:若沒有明顯的感染源或過敏原,鼻涕倒流可能是非過敏性鼻炎引起。這些包括懷孕性鼻炎、職業性鼻炎、藥物性鼻炎、血管運動型鼻炎...等等。(想知道更多鼻炎資訊,請您參考之前這篇文章:別再說鼻子過敏了!您應該要知道的「非過敏性鼻炎」)• 異物:小朋友若不小心將異物塞到鼻孔內,會導致鼻腔持續發炎和感染,分泌物和鼻涕因此變多。鼻涕倒流第二類:下水道不通-鼻涕排不出去正常情況下,鼻腔分泌的黏液流往喉嚨後,會被我們不經意地吞入胃中。如果這個過程出問題,就像下水道不通,黏液往上累積在喉嚨,因而產生鼻涕倒流的症狀。可能的原因有:• 胃食道逆流:胃酸是胃液的成分之一,這是一個很強的酸(pH 值只有 1.5 到 3.5,比常用的浴廁清潔劑還酸!)。當胃液逆流而上,最遠可到達鼻腔附近,造成所到之處的黏膜發炎,產生類似鼻涕倒流的感覺。 • 食道病變:食道結構問題或運動障礙,也會影響鼻黏液被吞入胃部。鼻涕倒流第三類:鼻涕變得太黏•脫水:水分攝取不夠會讓鼻子分泌的黏液變得更黏。•藥物:某些藥物(例如常用來治療鼻水的抗組織胺),可能讓鼻涕變得黏稠。•乾冷的氣候:在冬天或是乾冷的地方,會讓鼻涕變得黏稠。•年紀:隨著年紀增長,上呼吸道黏膜的腺體萎縮,加上吞嚥和協調能力下降,都容易產生濃稠的鼻涕倒流。既然鼻涕倒流也可能是正常現象,那我什麼時候應該要看醫生呢?現在您應該已了解鼻涕倒流分正常和不正常的,那究竟出現哪些症狀時,需要儘早尋求醫師協助呢?以下這些是您需要特別注意的:• 發燒:可能是感冒後出現併發症,例如急性鼻竇炎• 濃黃甚至有異味的鼻涕出現:要懷疑急性鼻竇炎• 鼻涕或痰液出現血絲:要排除像是鼻咽癌、肺部疾病...等疾病的可能性• 呼吸會喘或是聽到喘鳴聲:可能是過敏症狀發作(例如氣喘...)• 經治療後仍沒改善的鼻涕倒流鼻涕倒流讓我很困擾,該怎麼治療呢?由於造成鼻涕倒流的原因太多了,抓出背後潛藏的來源,是決定治療效果的關鍵。對於有症狀的鼻涕倒流,治療大致可以分成「物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兩大類。若不喜歡吃藥,或是暫時無法就醫時,可先自行嘗試這些溫和的物理治療:• 補充水分:當感覺鼻涕變得濃稠時,水分一定要比平時喝得更多,避免黏膜缺水。• 洗鼻子:使用洗鼻器或洗鼻機,將溫暖的生理食鹽水沖入鼻腔,能改善許多鼻炎造成的症狀。市面上有許多種類的洗鼻器具,挑選您使用習慣的即可。(洗鼻子是平時保養鼻腔很好且有效的方法,建議可以詢問您的耳鼻喉科醫師有關洗鼻子的方法喔!)• 吸蒸氣:若家裡沒有吸蒸氣的機器,可以用泡過熱水的毛巾熱敷在鼻子附近,或是洗澡時在浴室待久一點,都能使鼻腔處於濕潤的狀態,藉此減少鼻涕的黏稠度。• 過敏控制:對於過敏造成的鼻涕倒流,除了藥物控制,最重要還是平時就要做好減少過敏原的功課(例如加強室內除濕、使用防蟎寢具、減少二手或三手菸...等等),效果才會好。若經以上的物理治療仍沒明顯改善,或是鼻涕倒流的症狀太困擾,醫師會考慮使用藥物治療,包括:• 口服抗組織胺藥物:抗組織胺是治療鼻炎症狀很常用的一類藥物,然而使用時機建議請您的醫師評估,因為在某些情況下(例如急性鼻竇炎...)不適合使用這類藥物,會讓鼻涕變得更黏而不易排出。• 口服抗充血劑:造成鼻黏膜消腫,使鼻腔變得通暢,以利鼻水排出,但同樣建議遵照醫師建議使用,避免副作用產生。• 鼻噴劑:鼻噴劑有許多種類,其中一類為類固醇鼻噴劑,可以治療不同種類鼻炎造成的鼻涕倒流;另一類則是抗充血的鼻噴劑,一般藥局即可買到,但過度使用可能導致藥物性鼻炎,鼻子越噴藥反而越塞,千萬要注意。• 抗生素:當鼻涕倒流的來源是細菌性鼻竇炎時,使用適當的抗生素可以縮短不舒服的時間,以及避免演變成慢性鼻竇炎。• 其他:當鼻涕倒流的症狀來自於胃酸逆流,某些胃藥(例如氫離子阻斷劑...)就能派上用場了。關於鼻涕倒流,還有什麼我需要注意的呢?鼻涕倒流可能導致許多症狀,例如持續咳嗽、喉嚨痛、聲音沙啞...等等。可能造成鼻涕倒流的原因當中,有些可能需要幾週甚至幾個月的時間能會消失,聽到這消息許多人可能會感到洩氣,甚至在過程中就放棄治療,實在可惜。這可不是要您因此灰心喪志,其實大部分造成鼻涕倒流的問題都不嚴重,只要越早找出原因,經過耳鼻喉科醫師為您「客製化」的治療,多數人都可以感受到進步的。現在,讓我們一起為您鼻子的健康而努力吧!原文:鼻涕倒流令人訝異的真相!三大原因讓您一次掌握 搜尋附近的診所:耳鼻喉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0-04-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喝咖啡半小時就會感染 酒店採檢全陰性 陳時中說明原因
北部確診新冠肺炎酒店女公關(案379)又有新進度,目前案379疫調部分應該是都已經完成了,相關接觸者分佈地是以台北市居多。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有採檢的部分,主要已經採檢了21位,接觸者採檢結果全部都是陰性,該女公關感染源還要再調查。對此,不少人懷疑為何國內有些確診接觸者只是和感染源喝咖啡半小時就會感染,為何酒店女公關接觸者採檢竟然可以全陰性過關,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是可能性,有接觸時間越長越密切,可能性越高,這不是全有或無。陳時中說,有些人接觸十來分鐘就中,有些人接觸一天都沒中,很多因素都存在。這事可能性問題,可能有高有低。就像感冒,有些人坐得近沒傳到、可能跟身體感受力等多種因素都有關。
-
2020-04-16 新聞.健康知識+
天氣忽冷忽熱最容易感冒! 藥師獨授7招照顧秘方更快好
隨著氣溫多變,忽冷忽熱容易使人感冒,而感冒通常是由鼻病毒等多種病原感染引起,有些咳嗽、喉嚨痛、流鼻水、打噴嚏等症狀,通常5到7天內會痊癒;一旦感冒時,可自行買藥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部陳鳴翰藥師表示,一般感冒是病毒感染,目前尚無治療藥物,需靠人體自身免疫來對抗病毒。市售感冒藥成分如:止痛退燒成分、止咳成分、抗組織胺(緩解過敏及流鼻水)、緩解鼻塞等成分,可降低不適症狀,但無法縮短病程。若服用感冒藥幾天,或休養後病情仍持續惡化,需考量是否有併發症或其他感染症,應及早就醫釐清病況。但是,對於高齡、嬰幼童、過度肥胖、慢性疾病患者或免疫低下者等,不建議自行購買或服藥,務必尋求醫療專業人員的建議與治療。市售感冒藥與醫師處方差別在哪?陳鳴翰指出,市售感冒藥屬於成藥或指示藥,民眾可自行購買,經藥師指示使用,常見類別有:綜合感冒藥、鼻炎錠、止咳錠、感冒熱飲、感冒液等,包括消炎止痛、解熱鎮痛、緩解鼻塞、抗組織胺、止咳、化痰、維他命及咖啡因等成分,可緩解感冒導致的上呼吸道症狀,緩解發燒及疼痛,而不同廠牌的藥物,通常是配方項數和劑量的增減。醫師處方則是醫師會依照病人的狀況,調整處方藥的成分及劑量,因此開立的藥物內含劑量通常較高,要經過醫師評估及診斷才可使用;此外,如:抗生素及類固醇等,不可添加於市售感冒藥。有些標示「鼻炎」或「止咳」,其主成分可能相對單純,配方則是特別針對其標示的症狀,因此,在挑選市售感冒藥品可諮詢藥師,挑選適合自己的藥品。陳鳴翰也分享,感冒自我照護7要訣:1、多休息、多喝水,避免過度勞累,睡眠充足。2、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並戴口罩,咳嗽、打噴嚏時應遮掩口鼻。3、不要隨便服用偏方,也不要吃別人剩下的感冒藥,以免無法對症下藥,甚至產生副作用。4、服用市售感冒藥後,卻無法治癒或縮短病程,就要及時就醫。5、若感冒好轉、症狀緩解,可視情況停用一般感冒藥。而醫師開的藥物應按時服用,如果含有抗生素需配合完成療程。6、就醫時清楚交代感冒症狀、時程,並說明過去病史與是否有藥物過敏。7、感冒後切勿密集求醫或更換醫師,以免重複用藥增加治療難度。延伸閱讀: 怕藥品副作用不敢吃藥? 食藥署點出3服用原則 超過38℃發燒了! 感染科醫師解析退燒藥正確使用時機
-
2020-04-15 橘世代.健康橘
「30年沒吃飽過」昔港劇小生露面,竟魅力依舊!
昔日港劇小生、歌手劉錫明長期在大陸拍戲,近期他返台陪妻女,難得在台露面,熟男魅力依舊,身高175公分的他,從年輕到現在體重始終在68、69公斤,30年不變,他分享平日三招養生法,除了能維持年輕體態、身體健康外,無論天氣如何變化,這輩子到目前為止,連感冒次數5根手指頭數得出來。他坦言自踏入演藝圈後就「從未吃飽過」,「每餐只吃四、五分飽,直到不感覺餓,就不吃了。」偶有例外是拍攝動作戲、騎馬戲時,才會多吃一點,因為體力消耗大;除了30年沒吃飽,劉錫明平常也重視喝水,直言養生就是「多喝水」,「不要等渴了才喝,想到就喝。」另外還會喝自製「太和湯」,即生水煮沸後,再持續沸騰約五分鐘關掉火源,放溫後,就是所謂的「太和湯」,運動方面則以走路、跑步為主。【熟齡男星精選特輯↘↘↘】。爬山健身、3低飲食 「鋼鐵大叔」黃仲崑曝自然養生法。霍正奇自豪體力「有凍頭」 20多年腰圍不變。49歲光良「穿衣顯瘦脫衣有肉」 養身秘訣凍齡也凍腦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量體溫有眉角!一張表秒懂5種測量方式發燒標準
隨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無論是上學、上班、進餐廳用餐或是搭捷運、高鐵,現在都必須先量測體溫;但你知道量體溫有哪些方式?測量時又有什麼「眉角」?義大醫院家醫科鄭暐霖醫師分析五種常見的體溫量測,教你掌握眉角量得精準:1、額溫☑使用工具:紅外線額溫槍☑發燒標準:>37.5℃☑量測方式: 在額頭保持乾燥、無瀏海干擾下,將額溫槍近距離置於眉心的位置,做定點量測,或是採橫向滑動進行測量。★注意事項:有鑑於額溫槍測量部位屬於人體最外層,易受當下環境影響,每次使用前,應先根據所附說明書所載使用方式置於量測環境,使其感應器與環境溫度達到平衡後再進行操作;被測量者若是剛剛走路或運動,體溫可能略高,建議可以休息10~15分鐘後再測量。2、耳溫☑使用工具:紅外線耳溫槍☑發燒標準:>38℃(惟37.5℃~38℃之間的體溫可能正常也可能是低度發燒,建議於此範圍內應持續追蹤或詢問專業醫事人員)。☑量測方式:透過紅外線掃瞄耳膜所釋放的熱能,由此得到體溫。但耳道的結構隨著年齡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因此量耳溫時,3歲以上將耳朵向上向後拉,3歲以下將耳朵向下向後拉,但3個月以下的嬰兒不建議使用耳溫模式。★注意事項:若需搭配耳套使用的耳溫槍,一旦不加裝耳套反而會測量不準;耳溫槍及耳套使用方式請詳閱所附說明書;測量前需確保耳朵清潔,因耳垢太多會影響準確性;因左、右耳溫度不盡相同,測量時應以溫度較高的為準。3、口溫☑使用工具:電子體溫計☑發燒標準:>37.5℃☑量測方式:使用前,先用酒精擦拭,再將體溫計置於舌下,口唇閉緊,停留約30秒~1分鐘。會聽到嗶聲表示測量完畢。★注意事項:測量前,應避免進食、喝水、抽菸等影響口腔溫度的行為;倘若進食,須30分鐘後再進行測量。4、腋溫☑用工具:電子體溫計;水銀溫度計☑發燒標準:>37℃☑量測方式:將體溫計的測量端置於腋窩深處,手臂夾緊,電子體溫計停留約30秒~1分鐘,會聽到嗶聲表示測量完畢;水銀溫度計停留約3~5分鐘即可。★注意事項:腋窩處須注意不要放置干擾體溫的物件,如冰枕;在量測時,應保持腋窩處乾燥,使其不受汗水影響。5、肛溫☑使用工具:電子體溫計;水銀溫度計☑發燒標準:>38℃☑量測方式:量測前,先塗抹嬰兒油或凡士林作為潤滑,嬰兒採俯臥或仰臥抬腿姿勢,兒童及成人採側臥姿勢,再慢慢將溫度計插入肛門,成人深度約3公分, 嬰幼兒約1.5-2.5公分,電子體溫計約30秒-1分鐘會聽到嗶聲表示測量完畢;水銀溫度計停留約1~3分鐘即可。★注意事項:測量期間姿勢須固定不能亂動,以免溫度計造成肛門受傷;1個月以下的嬰兒不建議使用肛溫模式進行體溫測量。應格外注意衛生,最好僅個人使用,不與他人共用,避免交叉感染。延伸閱讀: 天氣忽冷忽熱最容易感冒! 藥師獨授7招照顧秘方更快好 超過38℃發燒了! 感染科醫師解析退燒藥正確使用時機 高燒不退會燒壞腦? 想太多!家醫科醫師破解迷思
-
2020-04-1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情影響診所一天看不到10病患 基層醫:看心酸的
國民黨針對基層診所受疫情影響,提出紓困方案,台南市診所協會理事長鄭熙騰表示,不一定是給錢,而是希望藉這個機會,讓大家了解基層醫療的付出,給予尊重,不要讓醫師每次都覺得「向健保要錢像乞丐一樣」。他表示,自己反應的是基層診所的心聲,這次疫情中,義大利的災情慘重,事實上與之前縮減醫療支出,造成一些醫療院所關門,一旦有緊急狀況,就難以應付有關,台灣的健保始終未能做到使用者付費,到醫院做一堆高價檢查、 或是拿一大堆藥,給付的健保費與沒去醫院的人都一樣,造成健保資源不被珍惜,支出不斷擴增、收入卻有限,只能刪減醫師所得。他表示,疫情之下,診所確實影響很大,業績平均都有2到3成的減少,但醫師如果真要政府發錢來紓困,實在說不過去,畢竟醫師的收入比多數人要好一點,但希望藉此檢討制度,讓台灣的醫療更健全。據了解,基層診所受影響以感染相關最多,例如小兒科、耳鼻喉科等,小兒科醫師張金石表示,這些科別平常發燒、咳嗽的病人最多,但在疫情之下,很多人就算有症狀,也不太敢就醫,擔心被其他人傳染新冠肺炎,此外,因為大家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也使感冒的病人減少,自己的病人少了約4成。耳鼻喉科醫師鄭熙騰也表示,自己以前大約一天就會有10個以上的發燒病人,現在一周不到10個,減少非常多;還聽說有三名醫師的診所,3月申報的病患不到600人,平均每個醫師每天看不到10人,「真的是看心酸的」其他像是復健科、醫美或是專做健檢的診所,因為民眾的收入減少,縮減非必要開支,或是不願意到診所擔心被感染等,也都影響比較大。台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陳相國表示,之前也已委託立委林俊憲向中央提減稅建議,包括醫療院所的成本能從80%、提高到85%,醫院醫師的薪資得,所得稅率往下調一個級距,健保藥局的成本也從94%提高到96%等措施,幫助基層度過疫情。
-
2020-04-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結膜炎、大便次數多與新冠有關? 感染科醫:需符TOCC
新冠肺炎台灣確診個案昨已達到393人,包括338名境外移入病例、55名本土個案。不過確診患者除了常見的發燒、呼吸道症狀外,症狀似乎有變多情形,日前如味、嗅覺異常已被指揮中心納入通報定義,不過近期有部分患者出現腹瀉癥狀,國外研究近日更有確診患者出現眼睛痛、結膜炎,甚至有無症狀患者因大便次數明顯增加而採檢確診,外界好奇,這些症狀與新冠肺炎的關聯?感染科醫師表示,眼睛紅、腹瀉、大便次數多,並非新冠肺炎獨有,很多病毒都會造成這些症狀,但也不排除與新冠肺炎有關,但患者若有上述症狀且符合TOCC,則建議接受採檢。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明政表示,眼睛紅、結膜炎跟很多病毒有關,如腸病毒、腺病毒都可能引起流行性角結膜炎;而腹瀉、大便次數多,一樣跟很多病毒有關,如腸病毒、流行性感冒等,雖然上述症狀可能跟新冠病毒有關,但目前不一定是特定症狀。他說因國內目前並未有明顯的社區感染與傳播,上述症狀若放在歐洲國家,應早已出現明顯社區傳播,就一定會採檢。而像是眼睛紅、結膜炎在國內眼科門診病患也很多,若民眾很本土、近期未出國、無相關接觸史,單純憑上述症狀而擔憂可能是新冠肺炎,甚至想採檢,不敢說沒有,但這機率太低,可能不到萬分之一,恐怕會浪費採檢資源。不過李明政也說,患者若有上述症狀,且符合TOCC通報定義如曾出國、有相關接觸史等,醫師會強烈懷疑與新冠有關,就會安排採檢;或是民眾雖無出國史,但有上述症狀加上有腹瀉、咳嗽等多重症狀,也會列入高度懷疑而採檢。至於抽菸是否不利於新冠肺炎病程改善?李明政說,此與病毒無關,但個案長期或重度抽菸,是有可能導致病情加重。
-
2020-04-14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疫情當頭又過敏 該去醫院嗎
打從年初,台灣就籠罩新冠肺炎疫情中,尤其呼吸道過敏患者容易染疫,令人難以分辨究竟是過敏還是感染了新冠肺炎?每年3、4月正值過敏季,過敏症狀與新冠肺炎症狀極為類似,醫師觀察,臨床就診氣氛兩極,有人過於積極,有人不敢就醫,醫師提出三大要點:症狀出現的時間點、檢視家人近期有無感冒、檢視TOCC,可辨別過敏與新冠肺炎的差別。辨別過敏或新冠 有鑑別指標台灣過敏氣喘暨臨床免疫學會理事長楊崑德表示,在辨別過敏與新冠肺炎的症狀,有一定難度,但仍有可鑑別的指標。台灣過敏人口多,大多是環境誘發,最常見的是塵蟎、灰塵等過敏原,每年3到4月因氣溫劇烈改變,也容易誘發過敏性鼻炎、氣喘等過敏疾病發作。楊崑德說,過敏性鼻炎常見症狀為鼻塞、打噴嚏、流鼻水、眼睛不適,嚴重者會誘發氣喘、睡眠障礙等。新冠肺炎的患者以呼吸道症狀為主,常伴隨發燒,近期雖然有許多資訊顯示,非典型症狀愈來愈多,同樣也有鼻塞、流鼻水、打噴嚏,或嗅味覺喪失、腹瀉等。如果出現上述症狀,可先回溯自己是否曾被診斷為過敏體質,若自己是過敏族群,再檢視近期是否有接觸過敏原,可優先辨別自己是否為過敏症狀,再加上若無發燒、呼吸道症狀,也沒有旅遊史、接觸史,此時建議可以掛耳鼻喉科或是風濕免疫科就診。避免接觸過敏原 應及時就醫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中心主任葉國偉說,許多嚴重的過敏患者,礙於疫情不敢就醫,直到誘發氣喘才求診,呼籲有病史的過敏患者,雖然避免接觸過敏原,狀況仍持續未改善時,就應該就醫,若忍到誘發氣喘才就醫,會得不償失。至於從未被檢查過是否有過敏體質者,像是幼兒,楊崑德說,家長可以協助注意孩子的接觸史、旅遊史,特別是家中大人有沒有人曾經感冒,依照近期疫調的資訊顯示,幼童新冠肺炎確診案例,大多是被家中成年人傳染,若是以上的狀況都沒有,也沒有發燒等症狀,但鼻塞、流鼻水、打噴嚏等情況超過三天都沒有改善,也建議可以至耳鼻喉科或是風濕免疫科就診。楊崑德坦承,最近收治過敏患者,對醫師而言也是挑戰,必須謹慎再謹慎,近期政府倡議「社交距離」,但問診有時無法保持社交距離。建議患者,就醫前可先觀察自身症狀,直接寫在紙上再提供給醫師,降低問診交談的時間,增加彼此的距離與接觸時間,力求安全。
-
2020-04-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預防群聚感染 行天宮夜間暫停收驚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為避免群聚感染,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針對傳統市場、夜市、廟宇等,要求規畫單一出入口,並保持1.5公尺距離。為此,行天宮不僅派出保全拿著計數器在門口紀錄入內參拜人數外,如今就連行天宮最熱門的「收驚」服務,都悄悄縮短時間。實際上,行天宮的收驚服務由來已久,不少民眾只要睡不好、運勢不順、有壓力、做惡夢等問題,都常到行天宮收驚,甚至還有民眾失戀也去收驚,希望可以轉運遇到好男人;還有爸爸媽媽帶著小孩子的衣物去收驚,祈求孩子平安,一睡到天明。超夯的收驚服務,讓行天宮一度出動超過8個人在幫忙收驚,排隊收驚人潮,無論平日假日往往都大排長龍。不過近來受到疫情影響,行天宮先是暫停衣物收驚,近來更縮短收驚服務時間,從原本的上午11點20分至晚間8點,縮短為中午12點20分至傍晚6點半,另下午2點半至3點左右因宣講時間,暫停收驚服務。廟方表示,考量到人力配置,再加上防疫需求,讓收驚的師兄、師姐們不用長時間和這麼多不特定人接觸,因此決定縮短收驚服務時間,也希望身體不適,或有發燒、感冒症狀者,請勿排隊收驚,無法親自前來收驚的信眾,可請親友代為請領平安卡或敬茶,祈請恩主公護佑平安。不過廟方也提到,為了達到社交距離,現在都要求收驚排隊,每人至少要距離一公尺以上,不過許多民眾喜歡來行天宮收驚,排隊隊伍常常一折回來,人潮又都靠在一起,只能盡量安排;另外像是跪椅部分,也都拉開間距,彼此至少間隔一公尺。廟方表示,過去行天宮平均一天大概會湧入一萬人左右的參拜人潮,如今受到疫情影響,人潮略減兩、三成左右。
-
2020-04-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是過敏還是新冠肺炎? 醫師傳授3招教你分辨
昨天新增一例新冠肺炎本土病例,患者本身有鼻過敏,被女友感染後,一直以為鼻塞、流鼻水是因為過敏的關係,許多國人都有呼吸道過敏,此例一出,引起許多過敏體質者關切,要如何分辨是否中標。打從年初,台灣就籠罩新冠肺炎疫情中,至今疫情仍看不見盡頭。每年三、四月正值過敏季,過敏症狀與新冠肺炎症狀極為類似,醫師觀察,臨床就診氣氛兩極,有人過於積極,有人不敢就醫,醫師提出三大要點:症狀出現的時間點、檢視家人近期有無感冒、檢視TOCC,辨別過敏與新冠肺炎的差別。台灣過敏氣喘暨臨床免疫學會理事長楊崑德表示,在辨別過敏與新冠肺炎的症狀,有一定難度,但仍有可鑑別的指標。台灣過敏兒多,大多是環境誘發,最常見的是塵蟎、灰塵,每年3到4月因氣溫劇烈改變,也是誘發過敏的因子之一。楊崑德說,過敏性鼻炎常見症狀為鼻塞、打噴嚏、流鼻水、眼睛不適,嚴重者會誘發氣喘、睡眠障礙等。新冠肺炎的患者以呼吸道症狀為主,常伴隨發燒,近期雖然有許多資訊顯示,非典型症狀愈來愈多,同樣也有鼻塞、流鼻水、打噴嚏,或嗅味覺喪失、腹瀉等。如果出現上述症狀,可先回溯自己是否曾被診斷為過敏體質,若自己是過敏兒,再檢視近期是否有接觸過敏原,可優先辨別自己是否為過敏症狀,再加上若無發燒、呼吸道症狀,也沒有旅遊史、接觸史,此時就建議可以掛耳鼻喉科或是風濕免疫科就診。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中心主任葉國偉說,許多嚴重的過敏患者,礙於疫情不敢就醫,直到誘發氣喘才求診,他呼籲有病史的過敏患者,雖然避免接觸過敏原,狀況仍持續未改善,就應就醫,忍到誘發氣喘才就醫,得不償失。至於從未被檢查過是過敏體質者,像是幼兒,楊崑德說,家長可以協助注意孩子的接觸史、旅遊史,特別是家中大人有沒有人曾經感冒,依照近期疫調的資訊顯示,幼童新冠肺炎確診案例,大多是被家中成年人傳染,若是以上的狀況都沒有,也沒有發燒等症狀,但鼻塞、流鼻水、打噴嚏等情況超過三天都沒有改善,也建議可以至耳鼻喉科或是風濕免疫科就診。楊崑德坦承,最近面對過敏患者,對醫師而言也是挑戰,必須謹慎再謹慎,近期政府倡議「社交距離」,但問診有時無法保持社交距離。他建議患者,就醫前可先觀察自身症狀,直接寫在紙上再提供給醫師,降低問診交談的時間,增加彼此的距離與接觸時間,力求安全。●過敏兒就醫準備:一、症狀時機:過敏患者若流鼻水、鼻塞、氣喘,大多在早晨、晚間及運動時,可針對這三個時機點紀錄症狀;過去已被診斷為氣喘的患者,建議紀錄發作時機及用藥後是否明顯改善。二、TOCC:自我審視旅遊史、接觸史,特別是家中是否有成員近期有感冒症狀;若接觸者中曾有人因感冒就醫,臨床上會加照X光片,釐清是否為肺炎。三、避免過敏原:常見過敏原為塵蟎、灰塵等,清潔環境後,可紀錄症狀是否有改善。
-
2020-04-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以為鼻塞只是過敏 過敏體質者問怎分辨是否患新冠肺炎
昨新增一例本土個案為廿多歲男性,因本身鼻過敏,被女友感染後,一直以為鼻塞、流鼻水只是過敏症狀,直到解除隔離,恢復上班後的第三天,因被擴大採檢確診,而國人呼吸道過敏者眾,此例一出,引起許多過敏體質者關切,要如何分辨是否中鏢。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年呼吸道就醫人數只有去年同期的六成,大家可以寬心。如有疑慮,可向醫師請教或詢問一九二二專線。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則建議,過敏者不用特別擔心或篩檢,但如與檢疫或確診者有過接觸史,應主動告知醫師,讓醫師評估是否採檢。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中心主任葉國偉表示,鼻過敏症狀和感冒很像,均為流鼻水,打噴嚏,但鼻過敏較常合併鼻子癢、眼睛癢,時間常固定在早晚,這與感冒不同,呼籲過敏族不用太恐慌。這名確診個案應該屬於無症狀,所以自覺只有過敏症狀。據了解,這名本土個案曾和案一五九的女友,在未確診前的三月十九日吃飯,期間都沒有戴口罩。因本身有過敏症狀,很難釐清發病確切日期。
-
2020-04-1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心靈防疫/廖玉蕙:親子共讀好時光
作家廖玉蕙今年滿70歲。為了慶祝人生邁入「從心所欲」的新階段,她這一年預計出版11本書,卻偏偏碰上新冠肺炎肆虐。問她如何防疫?她豁達表示:「寫書、讀書。」廖玉蕙認為自己的年齡是「高危險族群」,兒子也要求他多運動。疫情爆發後,她每天要做半小時的甩手運動加簡易版伏地挺身。住家附近新闢了一個公園,她每天帶著一對孫女去公園散步、玩祖孫「賽跑」,每天至少運動一小時。擔心群聚感染,廖玉蕙說自己逛傳統市場買菜都戴口罩,逛公園也特意挑人少的時間。運動強身 書寫平撫心靈「寫書」是廖玉蕙運動的動力來源。她說自己今年要出11本書,新書舊書都有,新書要寫、舊書要編。一整年工作多、行程滿,她必須好好運動培養體力,才不會太過疲累、才能好好抗疫。為了防疫宅在家,廖玉蕙認為最好的抗疫方式就是「讀書」,尤其是和兒孫「共讀」。廖玉蕙擁有一對才剛上國小的孫女。她表示,在疫情最緊張時刻,媳婦擔心孫女擁有易感冒的體質,乾脆幫她請假在家中自習。而她即將出版的兩本新書「愛的排行榜」、「讀出太陽的心情」,剛好談的都是教養,包括父母如何引領孩子培養生活美感、學會表情達意。她在家中帶著一對孫女當「實驗品」,現教現學。廖玉蕙認為,防疫期正是親子共讀最好的時刻。居家上班的家長變多,學校也鼓勵學生在家遠距上課避免感染。難得大人小孩都宅在家,不妨拿起書一起共讀,分享充滿書香的親子時光。
-
2020-04-12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中醫防疫/陳潮宗:「免疫茶」對抗新冠病毒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雖然醫院看診、急診病患少了許多,不過中醫診所看診人數卻未受明顯影響,不少民眾想藉此尋找防疫方法。有中醫師表示,面對新冠肺炎,除口罩、手套、酒精隨身必備外,要力抗病毒感染,可多喝免疫茶;也有中醫師表示,可隨身攜帶艾草條,具放鬆心情、鎮神、抗過敏等作用。四樣隨身配備 靈活運用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陳潮宗表示,新冠肺炎已延燒三個多月,民眾從一開始的恐慌,到現在已「鎮定」不少。而雖然各行各業都受到影響,不過就他觀察,中醫診所卻不受影響,民眾多少都會前來詢問防疫之道。不過要力抗病毒感染,陳潮宗認為首要關鍵先增強身體防護力,同時自身的防疫配備不可少。他秀出平日上班的公事包,從包包中拿出隨身攜帶的75度藥用酒精小瓶、棉花、濕紙巾、保溫杯四種抗疫小物。陳潮宗說明,他每天看診仍會接觸大量民眾,但隨著疫情演變劇烈,他自農曆過年前就帶著上述小物,酒精具消毒作用,棉花則揉成棉球來沾取擦拭。陳潮宗說,有時藥用酒精缺貨時,他會直接買抽取式、一次性的酒精濕紙巾來使用,方便、抗菌效果也很好。不過近期酒精濕紙巾也常缺貨,他也會自行「加工」,去藥妝店買濕紙巾,再倒少量藥用酒精來擦拭手部,他認為消毒效果也很好。保溫杯裝免疫茶 隨時補氣另外,他隨身保溫杯也會備有「免疫茶」。陳潮宗說,由於加強免疫力的提升是現階段的關鍵,他自己都會以黃耆加上炙甘草來泡茶補氣,防疫期間很搶手。他每天也在診所備有免疫茶,讓就診民眾等候時都能免費飲用。陳潮宗說,「免疫茶」的製作方式很簡單,將10克黃耆、2.5克炙甘草放入杯中,用100度C熱水沖泡,浸約3分鐘即可飲用,建議每日飲用兩次,能「補肺養脾」,增加抵抗力、預防感冒,加強腸胃吸收。如果民眾有碰到相關接觸者疑慮,另可吃「抗毒湯」,以金銀花10克、甘草3克加上1000cc水煮沸後飲用,無論冷熱喝皆可,一天兩次,此對病毒引起的肺炎有預防作用,亦適用於平時容易口乾、易咳和疲倦乏力的民眾。而在診所的防疫措施上,陳潮宗說,在每日開診前與關診時,都會請助理以次氯酸水清潔診間、桌面、患者等候區、地面等。患者進門時會量測體溫,並要求戴口罩,掛號櫃台也備有乾洗手供民眾使用。他自己則是每看完一位患者,就會以藥用酒精消毒雙手與把脈枕,讓環境清潔與自身防疫更確實。陳潮宗防疫包75度藥用酒精小瓶、棉花、濕紙巾、保溫杯●免疫茶10克黃耆、2.5克炙甘草放入杯中,用100度C熱水沖泡,浸約3分鐘即可飲用,建議每日飲用兩次。●抗毒湯金銀花10克、甘草3克加上1000cc水煮沸後飲用,冷熱喝皆可,一天兩次。
-
2020-04-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喝「靈芝元氣茶」 提升免疫力抗病毒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之際,人心惶惶,來門診的民眾害怕被傳染,常會問說,「要吃什麼、喝什麼才能增加免疫力抗病毒?」中醫認為,身體的健康源自於體內氣血充盈順暢,歷代名醫在著作裡都強調,「百病皆生於氣,氣血衝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如何依個人身體狀況補氣調氣,成為中醫辨證治病的方法。提到增強免疫力,中醫師常喝「靈芝元氣茶」,這原本是秀傳醫院醫師們因診務繁忙或教育訓練疲勞時喝的私房茶,這次疫情期間,每天多煮些分享民眾,廣獲好評。靈芝元氣茶主要藥材包括黃耆、靈芝、絞股藍、板藍根等。黃耆、靈芝、絞股藍可補氣潤肺,少量的白鶴靈芝、板藍根能夠清熱退火。此茶飲具有補充元氣的作用,又不怕喝了會上火,適合在免疫力差或感冒久久不好、平日常講話口乾舌燥、乾咳咽痛或熬夜疲勞、精神不濟的時候飲用。白鶴靈芝是民間草藥,主要功效是清熱解毒、化痰平喘。板藍根常被中醫用於溫病發熱、流感等疫病,體外動物實驗的文獻證實,板藍根多肽具有抗病毒的作用,調節免疫,促進感染小鼠免疫T、B淋巴細胞的增殖,降低實驗小鼠的流感死亡率。絞股藍又稱為七葉參、南方人參,有健脾益氣、止咳化痰的功效,也常跟黃耆搭配,用來補氣抗疲勞。孕婦能喝嗎?文獻記載白鶴靈芝的功效中有收縮子宮平滑肌,但因為劑量輕而且沒有搭配其他活血促宮縮的藥物,並不會造成影響。至於腎功能不佳、鉀離子代謝異常的患者,則不建議飲用。大家都想增強免疫力,但因為個人體質類型不同,調理方式也不同,建議民眾透過醫師專業的諮詢來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
2020-04-10 橘世代.健康橘
聲音沙啞嗎?! 別輕忽,可能是喉癌警訊
一名65歲男子出現主訴聲音沙啞、喉嚨不舒服,有2、3個月之久,起初他認為是感冒引起的聲音沙啞,或年紀大了聲音沒年輕時宏亮,並不以為意,直到最近聲音越來越沙啞,才到耳鼻喉科就醫,醫師在門診以「軟式纖維咽喉內視鏡」檢查咽喉部位,特別是聲帶 (發聲器官)的病灶,經組織切片病理檢查,證實是喉癌。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黃山崧指出,喉部是人類的發聲器官,位於氣管的上端,主要有呼吸、吞嚥及發聲3項功能;根據統計,喉癌佔男性癌症發生率第17位,在頭頸部癌症第3位,僅次於口腔癌、鼻咽癌。好發在50、60歲以上男性,最可能原因是習慣性抽菸,但喉癌是一種可以早期發現的癌症,通常第1、2期的喉癌不但可以治癒,且絕大部分的病人仍可保留喉部功能。聲音沙啞特別是持續性嘶啞為喉癌最常見的早期症狀,許多病人在喉癌發生前會有此症狀,在疾病初期呈現黏膜白斑,之後慢慢走向癌化轉變成癌症。另外,病人還可能有喉異物感、呼吸困難、吞嚥困難和咽喉疼痛的症狀。一般而言,診斷方法是在耳鼻喉科門診就可以利用喉反射鏡或軟式纖維內視鏡對咽喉部檢查,若懷疑有咽喉部病變,則需以全身麻醉進行直接喉頭內視鏡配合顯微鏡,確認腫瘤侵犯部位、範圍,並做病理切片檢查;另外也可做影像學檢查,包括頭頸部核磁共振掃描、胸腹部電腦斷層掃描。喉癌治療方式可分為手術治療、放射線治療及合併治療3種;喉癌治療的成效關係存活率的高低,過去認為只有開刀才可有效治療喉癌,但近年來,病人喉部發聲、吞嚥功能保留治療也越顯重要,在早期喉癌的病人放射線治療及手術治療的治療成效是相當的。放射線治療最大好處是保留喉部的構造和機能,讓病人仍擁有嗓音,但缺點是在原發病灶的控制容易失敗,所以適合早期喉癌的治療。手術治療可簡單分為3類:1.喉內視鏡顯微雷射手術2.開放式喉部分切除手術 (1、2適用早期喉癌病患,保留部分喉部功能)3.喉全切除手術:針對晚期喉癌病患,全喉切除無法發聲,改由前頸部永久氣管造口取代吞嚥,功能影響較小。合併療法是針對晚期喉癌,如果3、4期對喉部原發病灶進行喉全切除術,對頸部淋巴轉移施行頸部淋巴清除,並考慮放射線治療、化學藥物治療輔助。喉癌是一種常見而且治癒率高的癌症,長期抽菸、喝酒的中老年男性,若是聲音沙啞超過2星期,在充分禁聲休息的情況下,仍不能恢復,甚至持續嚴重者,建議及早請耳鼻喉科醫師檢查,以排除發生喉癌的可能性。【健康指南QA大解惑↘↘↘】。一活動就喘?小心「心臟主動脈瓣膜狹窄」找上你。清明吃春捲引血糖飆! 醫師:遵守5招顧健康。咳嗽也有分「好壞」!要瞭解自己為何咳?是不是好咳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10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 旅外國人健保爭議之我思我見
【編者按】非常高興因為一個多月前陳榮基教授提出,醫界應該正視濫用高科技檢查、浪費醫療資源的現象,而引起一共三篇有關健保政策的「使用者付費」、「定率制」、「部分負擔」的改革構想。想不到,這竟然引發另ㄧ位讀者來信,指出健保應進一步重新審核長期定居國外,但享用健保的種種偏頗常理之現象。我們非常慶幸能得到一位從醫學院畢業五十年來一直定居美國的退休醫師以客觀明理的立場,給予正面的回應。更難得的是目前正為「武漢肺炎」人仰馬翻的健保署李署長居然親自撰文給予各種寶貴的數據,而提出可行的漸進修法。這是「醫病平台」自從2016年開辦以來,最讓編輯團隊感到成就感的片刻。希望這呼籲能得到國人更深入積極地探討,讓台灣引以為傲的健保政策得以開源節流、永續發展。近來因為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引發不少國人對於長期旅居國外之保險對象,一生病便返台接受健保醫療的批評聲浪,特別是有人出國便辦理停保,平時無需繳納保險費,遇有傷病短期返國就可復保,接受健保醫療照顧,對國內持續繳保險費的民眾,實在有失公平,因此有立法委員主張修改《全民健保法》,盼能防止台灣的健保資源被濫用,也有委員認為不該一竿子打翻所有台商。行政院蘇貞昌院長也在答覆立委質詢時強調,健保必須依照「永久存續、公平處理」的原則來處理。停復保制度所衍生爭議已久,原先期待於二代健保修法,主張廢除停保,待二代健保修法通過後,採取刪除健保法施行細則內相關規定,即可廢除出國停保制度,但由於各方主張及立場不一,最後仍維持既有的停保制度,使得旅外國人申請停、復保的相關爭議延宕至今。目前,旅外國人申請投保、停保、復保各有不同樣態,有出國停保對象復保後,一年內再次出國停保的「短期復停保」(指同一年度曾有復保後再停保紀錄),以投保於戶籍地公所者占多數,其次為民營事業機構受僱者,且多數於返國後半年內再次辦理出國停保。另外則是出國除籍而退保,返國後重新設籍加保,這種樣態身分也以投保於戶籍地公所者占多數,有三分之二保險對象恢復戶籍後立即重新參加健保,但這些人有近四成返台設籍取得健保資格後,又以出國辦理停保方式暫停繳納保費,顯然有鑽健保制度漏洞之虞。根據健保大數據分析顯示,以107年為例,利用「除籍退保後再返國加保」有25,220人,使用健保資源有12,022人,約47.7%的就醫率,保費總收入1.16億元,平均每人繳納保費4,589元,但醫療總支出1.73億元,平均每人醫療支出6,869元,這些旅外國人對健保而言,確實呈現支出大於收入狀況,105年、106年亦是如此。另就「短期復停保」而言,同年有87,990人,其中有使用健保資源有58,904人,有高達66.94%的就醫率,保費收入4.39億元,平均每人繳納保費4,928元,醫療支出3.97億元,平均每人醫療支出4,507元,這類保險對象則是保費收入大於醫療支出。其就醫情況多為牙科或感冒等輕症疾病,「短期復停保」集中於返國1個月內就醫之情形,比「除籍退保後再返國加保」就醫情況顯著。許多評論者所持論點,旅外國人的經濟能力普遍相對較好,在台灣有沒有置產、是否繳稅也未知,但每月僅需繳749元的健保費用,比起其他受薪階級所繳保費要低,顯然不甚公平。旅外國人之健保議題,惟有修健保法才能解決。個人認為,無論停保或退保制度,已呈現逐步侵蝕按月繳納保險費之基礎理念的趨勢,因此制度檢討改革確實有其必要性。根據統計,每年保險對象因出國申請停保約有23萬餘人,平均暫停繳納8個月保費,如果取消保險對象申請停保並暫停繳納健保費之選擇權,估計一年將增加約25億元之保費收入。另外,若戶籍遷出國外退保者,返國戶籍遷入一律須有6個月等待期,預估受影響人數平均每年約1.2萬人,整體財務收支將增加約2千萬元。從歷次修改健保法均有正反歧異意見,難免引發對整體健保制度改革的期待與爭議,但藉由修法過程的討論,可凝聚社會大眾對旅外國人納保議題的關注。健保永續發展在於財務平衡,隨醫療科技日新月異及新藥療法等發展,勢必加重健保財務赤字之缺口。就醫權為人權一部分之觀念已深植台灣人心,健保制度未來就保費結構與醫療支付,甚至保險對象之就醫習慣皆需做為調整,以達世代公平與永續發展。
-
2020-04-10 科別.耳鼻喉
小心致命深頸部感染 患者命危嘉義長庚團隊及時搶救
60歲劉姓患者有糖尿病史,一周前患小感冒合併喉嚨痛症狀,這兩天突然頸部腫大疼痛,伴隨發燒畏寒,呼吸困難,家人急忙帶他到嘉義長庚急診,經耳鼻喉科醫師診斷「深頸部感染」,深頸部蓄積大量膿液,醫師此時發出病危通知,並告知須立刻接受手術治療。患者接受緊急「頸部膿瘍切開引流手術」後,手術當天晚上,患者頸部腫脹和呼吸困難已大幅改善,再經過一周的傷口照護與抗生素治療後,平安康復出院。嘉義長庚耳鼻喉科醫師張耕閤指出,深頸部感染是危險致命疾病,常見原因包括齒源性感染(齲齒、牙周病、根尖囊腫等)、上呼吸道感染、食道異物損傷等因素,使細菌感染並入侵深頸部筋膜間隙,造成頸部發炎腫脹及化膿,情況嚴重者會壓迫呼吸道造成窒息死亡。另,深頸部感染有時會侵犯腦部、脊椎、縱膈腔等鄰近器官,或感染擴散全身而引發敗血症。根據文獻指出,深頸部感染範圍一旦擴散至縱膈腔內,再加上病人本身罹患有糖尿病或免疫相關疾病時,死亡率可高達50%。及早治療,才能提高治癒疾病的機會。張耕閤醫師、蔡明劭醫師、中醫科楊曜旭醫師,與健康資訊流行病學研究中心團隊,運用台灣健保資料庫與長庚醫學研究資料庫進行研究,目前已發表5篇深頸部感染研究在SCI高品質國際學術期刊(Laryngoscope, Scientific Reports等),研究成果為全世界的醫師提供深頸部感染治療的重要參考,也讓世界看見台灣的醫學研究實力,日前獲得美國聯合通訊社(AP)等知名國際媒體報導。研究團隊提醒民眾,若有頸部疼痛腫大、吞嚥困難、呼吸困難等疑似深頸部感染的症狀,切勿拖延,盡速就醫檢查治療。
-
2020-04-09 癌症.飲食與癌症
熱湯、熱茶就是要趁熱喝? 溫度高於65℃等於讓食道癌從口入
許多民眾為求方便,常飲用薑母茶、桂圓紅棗茶或黑糖塊等可用熱水沖泡之粉劑或濃縮塊,用來禦寒,不過這些即溶飲品往往含糖量爆表,一不注意就可能發福!以市售黑糖老薑茶粉為例,一包20克含糖16.6克,含糖量相當於83%,桂圓紅棗茶粉含糖量更高達91%,遠高出熱可可的64%含糖量,若是每天泡一杯桂圓紅棗茶,相較每天泡等量一包28克的熱可可粉,一個月就多吃下45顆的方糖,相當驚人。台灣流行病學學會常務理事、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特聘教授邱弘毅建議,部分補氣養身的食材可試著自己煮,不僅保有食材的甜味,也可避開經加工後需要加更多糖保持口感的疑慮。然而,透過建立健康生活習慣與提升健康危險因子的認知,是預防慢性病的共通法則,不但能降低慢性病發生及死亡率,也減輕社會與個人的醫療負擔。健康熱飲不妨自己做!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林杏純建議,每天可泡一杯熱茶或熱咖啡、煮兩杯豆漿、榨一杯果汁來解饞,每杯飲品盡量不額外添加糖,除了果汁需在室溫狀態下飲用之外,其他最好溫熱地喝。不過,也要注意熱飲的溫度不可太高,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研究顯示,飲品溫度在65℃以上,即可能引發食道癌,過熱的食物會損傷食道黏膜,長期造成黏膜反覆性損傷,可能引發慢性炎症,進而增加癌變的可能,不可不慎。天冷健康熱飲像是常見的桂圓紅棗茶、菊花枸杞茶都很適合,白菊花富含胺基酸,可抗病毒、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作用,對於眼睛疲勞、視力模糊、頭昏頭痛都有幫助。適合混合在各種花草茶的薄荷茶,則是具鎮靜、提神、增強抵抗力、緩解感冒頭痛、開胃助消化、可消除胃脹氣或消化不良的養生好飲。此外,熱桔茶也是個好選擇,其含豐富胡蘿蔔素、蛋白質和微量元素,金桔皮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對消化有緩和的刺激作用,有助於消化、止咳化痰、心血管及免疫系統之保健皆有助益。 延伸閱讀: 食物趁熱吃才好吃 但超過「這溫度」恐燙出癌! 天冷喝熱飲保暖? 當心身體還沒熱反長胖 怎麼穿都還是好冷? 常吃8樣食物讓你從胃暖到心
-
2020-04-09 新聞.健康知識+
食慾不振一定是生病了嗎?應該從何檢查起?
60多歲的阿達,早在5年前就發現有C肝,但鐵齒的他從來沒有聽從醫師建議定期追蹤。 最近這2個月阿達老是感覺很累、食慾不振,工作也提不起勁,他才在老婆的催促下去了醫院;醫師問診後,安排抽血檢查發現肝功能不良,而在超音波下更看到肝腫瘤已大到無法進行電燒、手術等治療了。 食慾不振是門診中常聽到的抱怨,食慾不振不一定等於生病,像阿達這樣查出癌症的病例是很少見的,但確實很多疾病會以食慾不振來表現,所以要結合病人的其他症狀、過往病史、用藥紀錄等訊息,才能綜合判斷出可能的原因。 許多疾病都會讓人食慾缺缺 優先檢查消化系統食慾減退,人們第一個會聯想到消化系統出問題,像是胃食道逆流、急性胃炎、胃潰瘍、胃腸阻塞,甚至胃癌、食道癌等。 胃食道逆流現在愈來愈常見,可能與高油脂、高糖、愛吃宵夜的飲食習慣,以及肥胖、壓力等因素有關,這時除了食慾不振,通常會合併有胸口熱、喉嚨痛等症狀;但也有些病人只是常打嗝、脹氣,或是躺平時容易咳嗽、喉嚨沙啞,看耳鼻喉科也找不出問題,這些非典型的胃食道逆流症狀常被忽略。若食慾不振合併腸胃不適問題,建議可考慮做胃鏡檢查確認。 肝臟出狀況,無論是急性、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甚至肝癌,也都會讓人覺得累又沒胃口。要注意的是肝腫瘤通常沒有明顯症狀,所以肝炎患者一定要定期追蹤,臨床上常有病人剛確認前半年追蹤都沒事,就覺得沒必要回診檢查;等到出現疲累、食慾變差,甚至已經皮膚、眼睛發黃時才回診,病情往往已延誤到無法處理的地步了。 心臟病會影響消化道血液供應、消化機能下降,使食慾減退;腎臟病容易貧血,也常有疲倦、食慾不振狀況。 內分泌問題,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腎上腺問題;以及電解質不平衡,如副甲狀腺、癌症等急慢性疾病導致高血鈣症,也會有食慾不振、噁心嘔吐、便秘等腸胃道問題。 另外,食慾是老年人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要特別注意,尤其是老年人很多疾病不會有典型的表現,例如感染會發燒,但老年人可能不會發燒或只是低燒,僅有活動力降低、食慾減退的現象,很容易被忽略。 食慾不振也是惡性腫瘤患者常見的困擾,很多病人不是被癌細胞打敗,而是敗給了消瘦、營養不良。除了受到放療、化療影響,癌末患者使用的嗎啡類止痛劑等藥物,也是降低食慾的可能因素。 如何找出病因?參考以下建議所以,食慾不振這個聽起來很簡單的症狀,其實背後可能的原因既多且雜,它是臨床上常見症狀卻不具備特異性(無法對應到某個疾病),需要配合其他合併症狀來判斷──這些合併症狀往往才是診斷的重要線索。 事實上「食慾」是很主觀的感受,有時一連串檢查後卻仍然找不出原因,醫師在門診時也很難問出細節,病人常常只強調自己「真的吃不下」,很少有確切的飲食紀錄。體重變化是重要的觀察指標,若體重短期內無預警地大幅下降,有必要尋求醫療協助時,可參考以下建議:有固定回診追蹤的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肝病等慢性病患,先請教你的主治醫師。食慾不振可能是原本病情有變化的徵兆,了解你病情的醫師可以快速有效掌握狀況。如果除了食慾不振還合併有虛弱、怕冷、疲累、水腫、小便減少...等症狀,要盡快就醫。一般患者可先求診腸胃科、家醫科醫師做基本檢查。一般單純食慾不振、未明顯合併有其他症狀時,可找腸胃科、家醫科先做基本檢查,例如抽血檢查,搭配過去病史、用藥情況。找出問題的可能方向後,再進一步判斷是否需深入檢查或轉診至其他專科治療。若是排除疾病因素,判斷是單純的食慾不振時,建議先改變飲食習慣,例如從一日三餐改成少量多餐,再追蹤觀察一段時間,看情況是否有所改善。 有時候,怎麼檢查都查不出問題,才發現是因精神困擾導致的食慾不振,像是憂鬱症、厭食症、失眠等,門診時透過觀察患者的言談舉止可以發現蛛絲馬跡,例如常用負面字眼,這時會引導患者轉診,尋求心理精神專科的協助。 Q&A/疑惑解除補給站Q、食慾不振一定是腸胃出問題?A:雖然食慾不振大部分與消化系統(包括肝膽胃腸)問題有關,但其實感冒傷風都會讓人吃不下,所以各器官出狀況,都會影響食慾;診斷時要合併其他症狀來綜合判斷。 Q、有B肝帶原,最近食量減少、吃不下,是病情加重了嗎?A:食慾不振、體重突然下降,的確可能是肝臟出問題的症狀之一,可至門診驗血檢查來確定,若不是肝病則需進一步尋找其他原因。【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心肝會刊》第82期(2018-04-15出版),原文連結】
-
2020-04-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24小時戴口罩防疫 專家:從早戴到睡著反而更危險
國軍防疫強調做得「滴水不漏」,清查曾赴十一處人潮警示景點的國軍,多達二千四百多人,他們不僅已被要求自主健康管理,且廿四小時都必須要戴口罩,包含睡覺時間;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說,外出、睡前都戴同一只口罩,恐怕對於防疫一點效果也沒有,反而增加感染風險。周百謙表示,睡覺戴口罩並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對於支氣管不好,容易張嘴睡覺的民眾而言,戴口罩睡覺,濕潤的空氣,反而可以達到調節的作用,某種程度上可以減少處於咽喉的病毒繁殖力,不過,睡覺戴的口罩,若是從早到晚都是同一個,被感染的機率反而更高。周百謙表示,人在戶外防堵的是大病毒,包含感冒病毒、流感病毒,甚至是新冠病毒,他人打噴嚏或是唾液等噴濺在你的口罩上,能達到基本的防護,睡覺時,同一只口罩,其外層沾染的細菌、病毒就可能會附著在棉被上。誰也沒辦法確定睡覺時的行為,很可能會無意識把口罩脫下來,或是摸口罩再摸鼻子、眼睛,髒口罩東沾西沾,在防疫上根本沒有效果。他強調,睡覺戴口罩並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目的恐怕不是防堵病毒,而是防堵細懸浮微粒,以及支氣管敏感者,罩住口鼻的口罩,可以讓空氣溫暖些,且不用用到外科口罩,一般布口罩就可以。不過對於常會鼻塞的過敏患者或是有睡眠呼吸中止症者,就不建議透過睡覺戴口罩保護呼吸道,使用空氣清淨機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無需一定要戴口罩睡覺。
-
2020-04-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全聯、美廉社加入「口罩實名制2.0」線上第四輪預購行列
口罩線上預購服務新增兩個通路選擇,全聯福利中心及美廉社今宣布加入「口罩實名制2.0」線上第四輪預購行列,自4月8日早上8點起至4月10日晚上8點,民眾使用eMask口罩預購系統登記預購,並於4月11日早上8點至4月13日晚上8點期間完成繳費,即可在4月16日到4月29日期間到全台987家全聯門市及全台728家美廉社門市領取口罩。全聯表示,消費者領取時需攜帶身分證或上面有身分證字號的駕照、健保卡等,以及提供取貨序號讓門市人員予以核對,即可完成領取口罩程序。此外也提醒顧客進入賣場戴口罩、購物回家後要勤洗手,或是可使用「PX Pay」非接觸性支付方式,且自4月10日至7月2日期間,還推出點數2倍送活動,用「PX Pay」消費滿100元送6點福利點(含原3點)。全聯指出,2020年初起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面對外部嚴峻環境,除透過平穩物價、安定供給,為社會的穩定貢獻一已之力外,各賣場也都有加強清潔及消毒作業,包含手推車跟購物籃,同時在定點提供酒精給消費者使用。部分設有麵包櫃的門市目前皆暫停試吃,減少直接接觸,其中有部分門市更同步撤掉用餐區,至於員工部分,也加強宣導勤用肥皂洗手,並做好自主防護措施,每天上班都會戴口罩以及量體溫,如有感冒症狀像發燒、咳嗽、嘔吐等症狀同仁,會要求立即作自主健康管理與自行居家休養。盡量避免可能的傳染途徑,而後續全聯會繼續陪同全台民眾一同抗疫。美廉社表示,消費者只要報身分證後四碼及提供取貨序號讓門市人員核對,即可完成領取口罩程序,消費者請當面清點數量確認是否有瑕疵,若數量有誤或有瑕疵可當面做更換。自4月16日至4月20日間,只要民眾領取口罩,即可不用消費就享有滿百加價購優惠,日本味覺糖葡萄Q糖、日本味覺糖白葡萄Q糖,市價59元,加價購39一包、可口可樂600ml,市價29元,加價購35元2瓶、水晶肥皂150g*4入,市價120元,加價購75元一組,數量有限售完為止。4月22日至4月29日期間,SNICKERS士力架花生巧克力,市價35元一條,加價購2條39元、VV 英式紅茶、日式無糖緣茶、日式無糖烏龍茶、市價50元/瓶,加價購$25元,妙潔PE保鮮膜市價69元/支,加價購39元,教量有限,售完為止。
-
2020-04-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台留學生:法國禁足30天抗疫 還有人不知口罩怎麼戴
疫情讓獨留異鄉的Charlotte一夜長大。1995年次的她,去年才從台灣飛往法國南部圖盧茲攻讀大數據碩士,今年3月中就碰上全法封城,學校課停了,室友全都返鄉躲疫。距她離租屋四分鐘腳程的超市一度被掃空,口罩至今仍缺貨。法國確診新冠肺炎人數超過9.2萬,居全球第五。Charlotte接受越洋採訪表示,法國3月16日緊急宣布隔天封城,很多台灣留學生立刻奔回一萬公里外的台灣,但她擔心返鄉後上課有時差,也怕在飛機上感染,選擇留下。不飛的代價,是獨處在出家門一公里內的活動範圍,形如孤島。Charlotte說,法國預計封城到4月15日,民眾出門前都要用手機上網填單,載明姓名、住址、出門時間及理由,路遇警察臨檢要出示,違者罰135歐元。如累犯,罰金再往上加,還可能被判有期徒刑,要在家做牢六個月。人口和警察最多的首都巴黎,至今已開出30幾萬張罰單。Charlotte分享,民眾非必要不能出門,常見的出門理由包括工作、買菜、照顧老人等;政府也允許散步運動,但只能在離家一公里內活動,且時間不能超過一小時。法國主要大眾運輸為地鐵,封城後也減班且不收費,只供仍需上班的人通勤。封城首日人民恐慌,當地超市食品貨架被掃空,讓Charlotte跟著害怕斷糧。商家為控管入場人數,家樂福一度要排一小時才進得了大門。入場後,六到七成採買民眾戴口罩和手套,其他人毫無防護就出門買菜。倒是收銀員防護周全,除在收銀機上加裝玻璃隔板、地上畫有格線保持距離,收銀員也都戴口罩、護目鏡。持續與台灣家人聯絡、定期收看台灣新聞的Charlotte觀察,若法國一開始就做足防護,也許不必封城。台灣農曆年節疫情一爆發,口罩立刻缺貨,她的法國同學都以為亞洲人天生愛恐慌,把看似感冒的病毒想得太嚴肅。2月底義大利爆發疫情,法國民眾才開始感到危險。直到上個月政府宣布封城,各地終於出現搶購口罩人潮。「歐洲人認為口罩是生重病才戴,很多人一開始還不知道要怎麼戴上,」她描述台灣與法國公共衛生觀念差異。Charlotte也羨慕台灣實施口罩實名限購,而法國任由民眾上藥局搶購,預估還會缺貨很久。她手頭上只剩五、六片口罩,未來預計減少出門、節省使用,希望能順利撐過疫情。她就讀的大學也隨法國封城而停課,情急之下,幾乎沒有一門課「超前部署」。她描述,學校停課後,每門課都移師遠距視訊軟體Zoom上進行,老師一開場就和學生說「這也是我第一次使用Zoom」。她指出,上課會遇網路不穩,也有些課需要操作資訊系統,但她在家只有一個電腦螢幕,又要看老師操作,看完後又得切換回自己的介面操作,很不方便,也容易跟不上老師的步驟。還有老師直接放棄。Charlotte說,她有一、兩門課宣布無法遠距教學,所以直接停課,也沒說明補課時間。另有些課修改作業內容,從團體報告改成個人作業,以利學生自己在家完成。法國停課和封城邁入第三周,Charlotte說她不再恐慌,至今出過三次門,在三房一廳的租屋中慢慢適應獨居生活。她看法國新聞,教育部長最近宣布5月4日復課。她認為沒辦法那麼準時回校園,但這幾天看著在地重症人數減少,讓她相信疫情終有落幕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