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5 焦點.杏林.診間
搜尋
心律不整
共找到
637
筆 文章
-
-
2024-11-21 醫療.心臟血管
前警政署長猝逝…冷熱交替好發心血管疾病 醫揭發病前有一重要警訊
前警政署長張四良19日凌晨辭世,享壽83歲,由於不久前才與好友、部屬聚餐,席間並無異狀,驟然的噩耗讓人震驚。最近天氣多變,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提醒,環境冷熱交替時,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都會升高,患者發病前幾天或一、兩周,通常走路或運動時感到不適,建議民眾留意身體警訊,及時警覺與求助。最熱和最冷好發心血管疾病 發病前走路就不舒服衛福部統計,2021年急診20大疾病,包括頭(部)傷害、食道與胃和十二指腸疾病、泌尿系統其他疾病、流行性感冒(流感)及肺炎,其中缺血性心臟病位居第11名。洪惠風說,缺血性心臟病包括急性冠心病、慢性冠心病,其中心肌梗塞、不穩定型心絞痛,屬於急性冠心病。針對忽冷忽熱的天氣,洪惠風曾引述醫學雜誌《循環》(Circulation)的一項研究,天氣最熱和最冷時,包括中風、心臟衰竭、心律不整、冠狀動脈疾病等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升高,且冷比熱更可怕,兩者相差4至5倍。他也提醒,患者發病前的幾天或一、兩周,通常走路或運動時會感到不適。心肌梗塞病情十萬火急 拖久了很多後遺症另外,胸悶、胸痛,肩部、頸部、背部,甚至是下巴痛、左手痛、耳朵痛,或呼吸困難、疲憊、冒冷汗等症狀,可能都與心肌梗塞有關,行動或運動時,不適感能更明顯。洪惠風說,也有患者在發病前沒有症狀,只是突然胸悶、胸痛,接著心律不整倒地,此時若未及時接受心肺復甦術(CPR)或立刻送醫,很有可能因此死亡,「不是每個心肌梗塞的患者都救得回來。」洪惠風強調,心肌梗塞就像火燒房子般十萬火急,要把握每分每秒趕快就醫,越早把血管打通,被火燒掉的房子區域就越小,甚至可以幾乎完全康復,「但如果病情拖久了,就會留下很多後遺症,甚至死亡。」洪惠風說,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包括身體老化、罹患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等患者,且若長期情緒不佳、壓力過大、飲食與作息不良、病毒感染、組織發炎等,發病風險就也愈高,而當心肌梗塞當下,救援的黃金時間非常重要,及時警覺與立刻求助,才能留住一線生機。
-
2024-11-12 醫療.心臟血管
颱風來襲恐讓心臟疾病患者增 心臟專科醫師告訴你發生原因
準颱風「天兔」未來若生成,將成為西北太平洋史上首次於11月出現四颱並立的情況。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表示,一旦颱風逼近台灣,隨著環境因素變化,對身體來說都是一種衝擊;臨床觀察發現,颱風來襲前後,心臟疾病患者略有增加,此與環境因素改變、身體壓力上升,進而衝擊心臟有關。林謂文說,每當有颱風接近台灣,隨著氣壓、氣溫降低、濕度上升、風速增加等改變,身體的體感溫度同時會降低,這時身體壓力上升,會刺激交感與中樞神經,身體啟動防禦機轉,並分泌壓力荷爾蒙,以克服外在環境的挑戰。但壓力荷爾蒙會刺激心臟,造成心跳變快、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而出現顫抖、心悸等症狀。林謂文指出,若有心血管、慢性疾病病史者,可能會出現顫抖、心悸等症狀,血壓有較大波動,這時應多提高警覺。所謂血壓波動較大,是指如收縮壓從120毫米汞柱,一下子飆升至180毫米汞柱,一下又回落至120毫米汞柱,血壓一來一往,尤其是血壓飆升時,常感到身體不舒服,若合併血管較為脆弱或內皮受損等,容易形成血栓,並引發腦中風、心肌梗塞,或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甚至是主動脈剝離等意外事件。林謂文說,臨床觀察發現,颱風來襲前後,心臟疾病患者確實略有增加,病情可能有血壓失控、心臟衰竭或惡化、心血管疾病復發等,建議年長族群於天氣變化時,應避免外出,盡量待在家中,室內溫度應維持在攝氏20至24度,濕度依個人感受不同,多維持在50%至70%,如果有外出需求時,慢性病、心臟病史者應做好身體保暖,避免發生心腦血管意外事件。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1-08 養生.聰明飲食
身體比起從前開始容易累又喘? 其實是心臟無力的警訊! 不是體力變差,而是心臟幫浦使不上力。
徐子謙是一名重度使用電腦工作的45歲上班族,平常工作繁忙,完全忽略運動。租屋在舊公寓四樓的他,發現最近爬樓梯時,明顯感覺更容易氣喘吁吁,經常需要停下來休息,甚至有時候心臟會跳得很快。他最初以為這只是體力變差,並沒有太在意。之後,他在工作上的精神狀況也開始不佳,只好去醫院檢查。醫生表示,他的心臟功能提早衰退了!隨著年齡逐漸增加,心臟細胞逐漸老化甚至死亡,若不重視心臟保養,容易造成心衰竭,甚至面臨死亡風險,需要加強保養。建議服用心臟保健食品,並配合健康飲食與運動。聽從醫生的建議後,子謙開始服用富含ECNS和QH(還原型輔酵素Q10)的保健食品,並逐漸增加每天的運動量。經過幾個月的堅持,子謙發現爬樓梯時的喘息明顯減少,心跳也變得穩定許多。元氣恢復,生活品質獲得改善的子謙,也引起同事們的好奇與關注,紛紛開始認真看待心臟保健的重要性。心臟是健康的核心,如同生活中運轉的引擎,引擎天天使用,積年累月的磨損受傷卻常被忽略。你是否曾因為偶爾的喘氣、輕微的胸悶而不以為意?這些微小的症狀其實都可能是心臟無力的早期警訊,若不及時重視,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心臟無力就無法打出足量血液和氧氣供給全身器官使用,所以會顯得無精打采,容易疲累。長時間下來各器官也會開始快速退化,各種疾病逐漸出現,可見一顆強而有力的心臟是何其重要!說明了為何心臟是健康的核心。早期心臟無力症狀易被忽視,小心致命隱患! 許多人以為心臟保健僅僅是降血脂、膽固醇,保護心血管,避免動脈硬化或血栓形成便已足夠。然而,心臟無力卻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健康議題。許多心臟無力的症狀在早期可能非常隱微。根據美國紐約心臟協會(NYHA),依心臟衰竭嚴重程度分級,第一級跟第二級心衰竭患者,通常不會感覺心臟或身體有任何異狀,仍可以正常活動,但心衰竭可能快速惡化,等到第三、四級恐有生命危險,專家呼籲,千萬不要掉以輕心。選擇心臟保健食品,應該考慮哪些成分或功能? 隨著生活型態的變遷,許多健康問題開始影響到更年輕的族群。現在由於工作壓力和不規律的作息,心臟問題的發生年齡已經逐漸下降,許多大約四十歲左右的族群都開始出現心臟無力的跡象。營養師吳雅婷在訪問中指出:「因為人體隨著年齡增長,心臟中的輔酶Q10濃度會逐年減少,到了40歲時大約只剩下20歲的一半;再加上40歲開始體內的轉化酵素活性也隨著每況愈下,因此選擇對的輔酵素Q10型式來源,也是幫助心臟健康能量運作的重點。」營養師吳雅婷建議使用還原型輔酵素Q10(QH)增強心臟活力,因為比起補充一般氧化型Q10,QH是活性型,能夠不須經過體內轉換、直接吸收利用,另外天然植萃成分-松果菊苷(ECNS)也是近期新興有效的心臟保健成分。根據學術期刊發表顯示,ECNS不僅有助於逆轉心肌肥厚與心律不整,還可保護心臟。心臟是人體最勤奮的器官,24小時都在工作是很容易受傷的,所以保護心肌細胞是強心的關鍵因子。專利配方ECNS+QH,經實驗證實比單獨QH成分補充更有效提升2倍活力、減少65%疲勞感,並構成1+1>3的能量產出,如此傑出效果獲得美國等多國專利配方肯定。改變飲食內容型態,也有助於維護心臟的健康 對於已經出現心臟不適症狀的人,通常會建議減少鹽分攝取避免過多水分滯留於體內,進一步減輕心臟負擔。營養師吳雅婷建議可以從改善飲食內容做起,根據2022年美國心臟衰竭最新的治療指引,其中特別建議心臟無力者可選擇以大量的水果、蔬菜、堅果、種子、豆類、全穀類和植物油為主的「地中海飲食」以及增加鉀、鎂、鈣、膳食纖維和不飽和脂肪酸攝取的「得舒飲食(DASH飲食)」,這些都是有助於改善心臟運作的飲食方案。不但能於減少心血管罹患疾病風險,降低飽和脂肪酸及精製糖的攝取,更能夠對心臟提供額外的保護。營養師吳雅婷:「對於吃不慣低鈉清淡口味的人,料理上可以改變調味來源,比如說運用酸味食材(如:檸檬、鳳梨等),或是運用蒜頭、薑等風味變化、或考慮運用風味強的食材(如:九層塔、青椒等)來做各種飲食搭配入菜。」改善心臟無力的關鍵生活習慣改善心臟無力的關鍵生活習慣,包括規律運動和保持健康體重,這意味著要多動少坐,平衡飲食和卡路里攝入,避免肥胖;同時,維持血壓與血糖穩定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高血壓和血糖失控會增加心臟負擔,易導致心肌肥厚,因此定期監測不可忽視。此外,戒菸也是一項重要措施,因為吸菸會增加血液黏稠度、降低血管彈性並影響血壓,對心臟健康不利。而含有抗氧化功能的「多酚類、白藜蘆醇」的紅酒,每天少量的飲用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女性建議不超過1個酒精當量、男性建議不超過2個酒精當量)。吳雅婷營養師學經歷:國立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 碩士中山醫學大學臨床營養學系學士保健食品中級研發工程師國考營養師台灣保健營養食品工業同業公會會員代表
-
2024-10-31 醫療.心臟血管
心房顫動易中風 微創手術降風險
心房顫動是常見的心律不整疾病,即使沒有明顯症狀,久了會使心臟功能變差,容易導致心臟衰竭,或是血流不順、形成血栓,進而引發心肌梗塞或腦中風。桃園長庚副院長葉集孝表示,研究顯示,心房顫動患者的中風風險是一般人的5倍,心房顫動發生率會隨年齡增加而提高,尤其是65歲以上族群,且男性患病率高於女性。據衛福部統計,2020年台灣約有14萬人被診斷為心房顫動,2022年心房顫動的盛行率約為1.5%,數據逐年增加中。葉集孝指出,除了高齡是罹患心房顫動的一大原因,有高血壓、肥胖、左心房肥大的人也較容易發生心房顫動。長庚醫院外科教授陳紹緯呼籲,民眾如果有心悸、胸悶、呼吸困難、無力等不適,應盡早就醫檢查,把握治療黃金期。心房顫動對健康有相當大的威脅,尤其老年人口比率逐漸提高,心房顫動患者的比率也隨之增加,是造成中風與猝死的健康隱憂。心房顫動與其他疾病一樣,「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關鍵。林口長庚醫院手術示範中心與美國AtriCure合作,連續舉辦二屆的心房顫動迷宮手術(COX-MAZE IV)示範課程,積極參與全球最大規模的心臟外科臨床試驗。並且2022年引進新式左心耳夾,提供心房顫動微創治療選擇,迄今已完成超過150例左心耳閉合手術。心房顫動的治療,林口長庚獲美國原廠AtriCure青睞,由林口長庚院長陳建宗代表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攜手成為亞太地區訓練中心,展開深度合作。
-
2024-10-29 焦點.健康知識+
每天都在做的1習慣讓身體發炎又助長癌細胞!醫師:一小時等於抽一根菸
每個人身體裡都有癌症因子,但因著不同飲食、生活、運動、壓力各方面發展,有些人會得、有些人則不會。據研究發現,癌症的發生只有1成是基因,而有9成是生活飲食造成;也就是說,癌症是你養出來的!人體自帶癌細胞日前營養功能醫學專家、醫師劉博仁在「健康晚點名」節目中指出,人體每天都會產生一些癌細胞,但會不會發出來,就看你保養得如何。飲食生活習慣不對、免疫力低下,身體的癌細胞就會變成腫瘤。節目中列出大眾常無形中踩雷的「十大壞習慣」,包括吃太甜太鹹、喜歡加工紅肉、睡覺不關燈、不喜歡刷牙漱口……等。其中「久坐不動」,看似沒什麼,對身體的傷害卻很大。劉博仁表示,澳洲一項大規模研究發現:「久坐一小時,就相當於抽一根菸!」一堆常久坐的上班族、家庭主婦根本躺著中槍。「久坐不動」罹癌機率升醫師解釋,我們坐的地方、下盤整個血液循環是變慢的,從骨盆腔、腹腔到下肢循環,靜脈會容易擴張,並堆積乳酸;而乳酸是非常酸的一個代謝物質,將刺激癌細胞生長。「久坐不動」也非常容易累積自由基,針對這些久坐族去抽血測自由基和發炎指標,數值都非常高,而「自由基高」、「發炎指數高」都與癌細胞息息相關!劉博仁提醒,所以真的建議不要坐太久,上班不時起來活動之外,下班也可以多去運動。5種防癌食物這樣吃除了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從飲食著手也很重要,節目中提到「5大超級防癌食物」:包括十字花科蔬菜、大蒜、菇類、魚和好油脂。1.十字花科蔬菜:白色或綠色花椰菜、羽衣甘藍、大小白菜或青江菜、白蘿蔔等,內含「蘿蔔硫素」與「異硫氰酸鹽」,能有效促進肝臟的解毒效率;像是吃太多的塑化劑,它就會代謝快一點。其中番茄雖不算十字花科蔬菜,但其中茄紅素對口腔黏膜、攝護腺的癌症預防有較好的效果,建議多用油拌炒,將茄紅素溶出來,身體會比較容易吸收。2.大蒜:蒜中含有「蒜素Allicin」,是一種含硫化合物,有研究發現,愛吃蒜的人大腸息肉會比較少、降低部分大腸癌的機會,但建議食用生大蒜,經過烹飪過程蒜素會被破壞。3.菇類:各種蕈菇類中都有「多醣體」,在腸子中能調節淋巴的免疫,對抗癌有幫助。菇類還含有「D2」,也稱為麥角固醇,吃到體內會慢慢轉化為維生素D,也有抗癌成分。國外也有研究發現,常吃菇類的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會下降,所以整體菇類對提升人體免疫力是有好處的。但有自體免疫疾病,像是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民眾注意勿食用過量。4.魚類:以中小型的深海魚類為主,魚肉中含有抗癌成分EPA、還有DHA兩種油脂,能促進人體吸收Omega 3脂肪酸,對於抗癌、腦力與眼力保護有顯著效果。其中,鮭魚、鯖魚、秋刀魚、沙丁魚有較好的的Omega 3脂肪酸;國外有研究表示,若一周吃3次魚,能有效降低心肌梗塞、心悸或心律不整等疾病的罹患率。5.好油脂:這裡指的是不飽和油脂Omega 3、6、9。Omega 3除前述的魚油有EPA、DHA,吃素的人也可攝取紫蘇油、亞麻仁籽油,都含有不錯的Omega 3脂肪酸。Omega 9則像橄欖油(70%出頭)、苦茶油(83%)、酪梨油(53%),內含的「油酸」成分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從養生抗老角度來看,適合用於烹飪。但建議烹飪盡量不要大火快炒,溫度過高會破壞油脂中好的成分,可使用「油水炒」,也就是將青菜川燙過後,再放入鍋中、加入油脂中小火拌炒。看到這裡,小編要起來動一動了!記住,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吃對身體有益的食物,都能減少癌細胞的生成。尤其上班族和婆婆媽媽們,大家都要平安健康。※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這「習慣」對健康傷害極大!一小時相當於抽一根菸,並可能刺激癌細胞生長
-
2024-10-29 養生.營養食譜
南瓜解便祕、防中風!營養師推「搭配5食材」效用加乘 洋蔥、牛肉入列
每到萬聖節餐桌必出現的南瓜,究竟要選哪一種?聽說營養差很多? 不同品種南瓜 營養好處一次看 南瓜有哪些營養好處? 1、眼睛晶亮南瓜富含β-胡蘿蔔素,可轉換成維生素A,幫助眼睛健康,維持昏暗光線中的視力。2、攝護腺健康礦物質鋅可抑制、延緩男性攝護腺肥大的問題,可保持攝護腺的健康。3、變漂亮維生素C可促進真皮層的膠原蛋白生成,使皮膚保有彈性、不鬆垮;還能抵抗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幫助淡化斑點。4、保護心血管/防止中風礦物質鉀可穩定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有維持電解質平衡、調節肌肉的功能,還可幫助利尿、消水腫。若是身體缺乏礦物質鉀,則會容易疲勞、心律不整。5、增強免疫力維生素A、C、E 等,可幫助抵抗細胞過度氧化、抗老化。還可加強保護力、增強免疫力。6、改善敏弱肌維生素A可維持皮膚、黏膜健康,還可以顧眼睛、幫助抗癌。若缺乏維生素A則會出現掉髮、皮膚乾燥的情況。7、排便順暢南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幫助腸胃蠕動,且熱量低、高飽足感,是減脂人的好夥伴。 南瓜跟這些食材搭配 意想不到功效一次看營養師高敏敏提及,南瓜不只營養好處多,搭配不同的食材,也有意想不到的功效!.南瓜+綠豆:幫助排便順暢南瓜本身就有豐富的纖維,可以幫助排便順暢,搭配富含膳食纖維、果膠的綠豆,也可以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排便順暢。 .南瓜+紅豆:養顏美容配方南瓜的維生素C可以促進膠原蛋白合成,幫助淡斑美白;而紅豆富含鉀離子,可幫助鈉離子排出,達到消水腫功效。而紅豆多酚除了有抗氧化效果,也可以防止細胞老化、預防皺紋生成。 .南瓜+洋蔥:抗過敏消炎配方過敏和體內的發炎息息相關,所以增強免疫力,也可以改善過敏反應。洋蔥富含硫化物,可以幫助消除致癌物的毒性,也有抗過敏、減少鼻子粘膜腫脹的效果。而南瓜豐富的β-胡蘿蔔素、玉米黃素等植化素,可清除自由基、增強保護力、抗發炎的功效。 .南瓜+玉米:護眼配方南瓜中豐富的β-胡蘿蔔素+玉米中的葉黃素,可維持眼睛晶亮,降低藍光傷害眼睛。 .南瓜+牛肉:加速補鐵南瓜中含有維生素B12、礦物質鈷、鋅、鐵等,都有助於製造血液,預防營養不足導致的貧血;而牛肉富含鐵質,也可以幫助補鐵、補血。不過,要注意,不要和「高鈣食物」一起服用,以免降低鐵質吸收! 延伸閱讀: ·南瓜有苦味還能吃嗎?蒸熟後為何有白點?專家解答 教2招輕鬆去皮、切塊 ·南瓜籽別丟!專家大讚「4好處」:還防失眠 1天「別吃超過O量」避免便秘、發胖
-
2024-10-24 焦點.元氣新聞
心跳慢 = 長壽的秘訣? 當心是奪命的心律不整
「心跳慢 = 長壽的秘訣?」大千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羅健賢表示,無論是心跳慢或快,在臨床上都稱為「心律不整」,而心律不整是國人常見的心臟疾病之一;通常初期症狀不明顯,往往是患者因昏厥送醫時才被診斷。羅醫師表示根據研究資料顯示,因心律不整而死亡的趨勢為逐漸攀升,在美國每一萬位年長者中就有47位因心律不整而死亡 1,因此及早發現並接受治療是關鍵。心律不整又分為「陣發性」與「持續性」,羅健賢醫師表示,持續性心律不整雖然能及早被發現,但多數患者仍屬於「陣發性」心律不整,而此類患者最困擾的是症狀偶發,且容易與其他心血管疾病的症狀搞混。胸悶、頭暈... 心跳太慢    嚴重恐跌倒骨折、死亡台灣每年因心跳過慢而接受心臟節律器手術的患者約有7000人2,罹患心跳過慢的患者可能就在你我身邊。羅健賢醫師進一步說明,心跳過慢時,患者常見的症狀如頭暈、無力、胸悶、喘不過氣,嚴重時會導致昏厥。若是陣發性的患者,可能偶爾才會出現一到兩次的上述症狀,每次持續不久,也相對容易被忽視。此外,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2025 年台灣又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面臨每 5 人就有 1 人是 65 歲以上的長者,羅健賢醫師表示,長輩骨質結構本不如年輕人,如果平時沒有發現自己有心律不整,一旦昏厥倒地,恐會臥床一輩子,特別是髖關節骨折,根據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指出一年內約有 20% 至24% 的患者死亡3,因此需要關心家人朋友是否有相關症狀,特別是年長者。正常心跳每分鐘60-100下    心跳過慢當心猝死羅健賢醫師表示,心律不整難以察覺,一旦發生極可能引發一連串的骨牌效應,健康狀況會快速下降,千萬不能忽視。如果曾經發生過不明原因心悸、胸悶、冒汗、喘不過氣等症狀,建議每天定時量測血壓及監測心跳,一般來說正常心跳數應落在每分鐘 60 到 100 下之間,如果不在此正常範圍內,就需要提高警覺,當再次監測到異常時,應立即赴心臟科就醫。臨床醫師會先行排除其他疾病原因導致心跳過慢或過快,如甲狀腺素低下、荷爾蒙失調、冠心病、心肌疾病或正在服用會導致心跳速度異常的藥物後,再透過 24 小時心電圖以及運動心電圖檢查,即可判斷患者是否為心律不整。羅健賢醫師表示,如果是心跳過快的心律不整,初期可投以藥物嘗試改善,有些患者如果適合也可採取電燒治療;而心跳過慢的患者,若藥物效果有限,可選擇安裝「心臟節律器」穩定心跳。心跳過慢如何避免危險?    心臟節律器拯救昏厥無力心臟節律器可以偵測患者心律,當即將發生過慢時,能適時給予跳動,幫助心跳維持正常速度,避免患者突然昏厥。羅健賢醫師表示,目前的心臟節律器有兩種類型可供選擇,一種是傳統的心臟節律器,其尺寸較大,需要在鎖骨下方切開一個3至5公分傷口後,再將導線裝置於心房或心室,最後將節律器與導線連接並放置於皮下肌肉層上,平均約 8 到 10 年需更換一次節律器;另一種新型的無導線心臟節律器,屏除了導線設計,外型像是一顆小型電池,長度約2.5-4公分,直接安裝於心室內,從鼠蹊部經導管方式植入即可,不需要像傳統型在胸前劃刀裝置節律器。羅健賢醫師曾收治一位94歲的奶奶,長期因心律不整經常在家中昏厥、送醫急救,但奶奶不習慣傳統心臟節律器需安裝在胸前,只要衣領稍微向下就會被他人看見,因此堅持不進行手術;直到去年她再次昏厥,就醫後得知有無導線心臟節律器,不須安裝一顆電池在皮下,不會有明顯傷口,她馬上答應手術。過去一年內至少因昏厥送醫五到六次的她,現在情況已獲得改善。無導線心臟節律器    有條件健保給付無導線心臟節律器目前已納入健保給付,若患者沒有適當血管通路,如兩側鎖骨下靜脈阻塞、上腔靜脈阻塞程度大於25%,或是血管內有其他植入物:動靜脈血液透析廔管、血液透析人工導管或化療人工血管等,經評估無法植入傳統心臟節律器者,即符合健保給付之條件。羅健賢醫師表示,無導線心臟節律器雖然有外觀上的優勢,但建議患者可藉由與醫師討論後,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穩定心跳、兼顧好的生活品質。參考資料1. Cheema, M. R. S., & Nashwan, A. J. (2024). Trends and Disparities in Arrhythmia-Related Deaths among Older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 1999-2020. Journal of Medicine, Surgery, and Public Health, 100119.2. https://www.aphrs.org/publications/the-aphrs-white-book3. https://www.osteoporosis.foundation/news/iof-urges-action-prevention-study-predicts-global-hip-fractures-almost-double-2050-20230614
-
2024-10-18 醫聲.Podcast
🎧|潛水風潮夯!4族群風險高,醫師提醒6大注意事項
台灣四面環海,越來越多國人熱愛潛水,但醫師提醒,心血管疾病、感冒等患者不適合潛水,潛水者也要小心發生潛水夫病,一旦出現關節痛、皮膚癢等症狀,就要立刻送醫,進行高壓氧治療,切記不可再次下潛,出國潛水回台更要注意一件事,避免加重病情。🎧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曾有位年輕人第一次到東北角龍洞潛水,被教練發現氣喘發作,導致浮出水面的姿勢詭異、意識模糊,送醫過程中雖恢復清醒,但雙眼失明且出現氣胸,隨後被診斷出罹患潛水夫病,氣泡阻塞支配眼球的血管,經引流與高壓氧治療後,病情轉為穩定,視力恢復。醫師坦言,若救治時間再晚點,恐留下永久後遺症。哪些人不適合潛水?台灣潛水風氣旺盛,以自由潛水為例,據統計,台灣目前約有8至10萬名自由潛水人口,人數持續成長中,預估產值上看每年20億元,但中華民國高壓暨海底醫學會理事長、三軍總醫院行政副院長彭忠衎表示,自由潛水及水肺潛水牽涉壓力變化,會對人體造成影響,尤其自由潛水單憑正常呼吸和屏息,十分考驗技術,屬於一種極限運動,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潛水。他建議,民眾潛水前,可先至潛水或高壓氧等相關門診評估身體狀況,如有以下疾病或狀況就不適合潛水:1.耳鼻喉(呼吸道)相關疾病:氣喘、鼻竇炎、感冒、中耳炎、耳膜破損、慢性組塞性肺病等。2.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冠心病、心律不整等。3.心理疾病:精神官能症、幽閉恐懼症、憂鬱症等。4.其他:補牙、癲癇、手術恢復期等。潛水應保持心情平穩 上升慢可避免潛水夫病健康人下水後也不容大意,彭忠衎說,心情保持平穩很重要,若情緒過於高昂激動,將加快心跳,提高攝氧量及氣瓶消耗速度,反而讓潛水者緊張、產生心理壓力,造成惡性循環;此外,俗稱潛水夫病的減壓病是最常見的潛水意外事故,嚴重者可能死亡。當外界壓力增加,會增加氣體在身體組織的溶解率,若快速減壓上升,氣體短時間內快速解離出來,來不及排出體內,將堆積於組織間隙,直接傷害細胞,或阻礙血液循環造成缺血和缺氧,出現關節酸痛、皮膚搔癢及紅疹、頭痛頭暈、倦怠等症狀,甚至視力模糊、肢體癱瘓、呼吸困難、胸悶、胸痛、休克、死亡。彭忠衎分享,曾有位花蓮民眾潛水抓魚時,未注意減壓上升速度,結果罹患潛水夫病,轉送三軍總醫院過程中,陸續發生呼吸困難、呼吸衰竭、血壓下降、昏迷、無法小便、皮膚有斑點,幸好經插管、洗腎及5小時高壓氧治療後,民眾第二天清醒,「治療再拖一點就保不住命。」有些潛水病患欲透過再次下潛、上升,自行調整體內氣泡排出,或打止痛針或類固醇,減緩關節疼痛,但彭忠衎表示,這些方法治標不治本,且後者可能造成關節永久傷害,加重病情,呼籲患者一有相關症狀,應立刻循正確減壓流程就醫,進行高壓氧治療。高壓氧也可治療糖尿病足、嚴重貧血?源自醫治海軍潛水夫病的高壓氧治療,除了透過給予1.4至3.0個大氣壓的純氧,壓縮身體溢出的氣泡,使其重新溶回於組織內,再逐漸減壓,減輕患者症狀,也能提供組織足夠的氧氣,解決缺氧及水腫,改善血液循環,並有助於消炎、殺菌、消腫、傷口復原,因此適應症包含糖尿病足、創傷、眼中風、嚴重貧血等,「但僅是輔助治療,還是要接受前面該做的治療。」潛水6大注意事項若民眾要避免發生潛水夫病在內的意外,彭忠衎提醒:1.潛水前應由醫師評估身體狀況,確認疾病與病史。2.選擇合格且專業的教練、設備與訓練。3.選擇安全的水域。4.應有潛伴隨行,不可單獨一人潛水。5.不可長時間潛水,或短時間內潛水數次,須有足夠的休息時間。6.出國潛水者24小時後才能搭機,避免升空減壓,增加潛水夫病罹患風險。彭忠衎小檔案現職:中華民國高壓暨海底醫學會理事長三軍總醫院行政副院長三軍總醫院高壓氧治療中心主治醫師三軍總醫院睡眠中心主治醫師經歷:三軍總醫院內科部主任三軍總醫院胸腔內科主任軍醫局醫計處副處長學歷:美國杜克大學博士後研究國防醫學院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國防醫學院醫學士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周佩怡音訊剪輯:陳函腳本撰寫:周佩怡音訊錄製:張羽萱特別感謝:中華民國高壓暨海底醫學會
-
2024-10-15 醫療.心臟血管
別以為2者之間沒關係 最新研究稱3種心臟病可能影響大腦健康
雖然心臟和大腦是身體中兩個獨立的器官,但兩者在健康方面實際有著密切的聯繫,例如心臟向大腦供應攜帶氧氣和營養的血液,而大腦有助調節心率、呼吸和血壓等。近期發表在《中風》(Stroke)期刊的新研究更表明,某些心臟病和大腦健康存在聯繫機制。哪些心臟病會影響大腦健康?在回顧最新大型、長期研究並進行分析後,研究人員發現三種心臟疾病可能會影響大腦健康,像是認知障礙或神經心理功能障礙,這三種心臟病分別是心房顫動、心臟衰竭和冠狀動脈心臟病。 該研究作者之一的Fernando D. Testai博士在一份新聞稿指出,從小開始管理心臟健康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和心臟事件、保護大腦健康和降低晚年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非常重要。由於失智症通常被視為一種無法治癒、無法預防的頑疾。然而,有證據表明,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並及早識別和治療心血管危險因素,可能有助於保持正常的大腦功能,並減輕阿茲海默症和其他相關失智症的風險。以下為研究人員對3種心臟病的發現:心房震顫心房顫動是一種始於心房的不規則心律,症狀包括疲勞、心悸、呼吸困難和頭暈。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之一,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和肥胖。未經治療的心房顫動可導致中風。研究人員在文獻回顧中發現,心房顫動會使認知障礙的風險增加39%。心房顫動和失智症都有共同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2型糖尿病、心臟衰竭、吸菸、心血管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和高齡。隨著時間的推移,心房顫動會削弱心臟的功能,這意味著心臟無法泵出盡可能多的血液,包括輸送到負責認知功能的大腦區域。血液減少意味著氧氣和營養物質減少,這會導致認知能力下降。 另外,發炎也是心房顫動與阿茲海默症共同點,較高程度的發炎也與血栓和腦損傷風險增加有關。心臟衰竭心臟衰竭是心臟無法正常跳動時發生的一種病症。當心肌變得虛弱或僵硬時,可能會發生這種情況,導致它無法向身體的其他部位輸送足夠的血液。當身體沒有獲得足夠的血液時,就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和營養。研究人員發現,近50%的心臟衰竭患者會出現某種認知障礙,可能會影響語言、記憶和/或執行功能。心臟衰竭較嚴重的人,出現認知問題的機率往往較高。與心房顫動一樣,心衰竭通過血流量減少影響大腦健康,並且伴隨著慢性發炎。心臟衰竭還也會影響某些影響大腦健康的荷爾蒙。心臟衰竭患者所見的大腦變化包括由於灰質減少而導致的大腦縮小,以及對大腦白質的損害。冠心病冠心病通常會導致將血液輸送到心臟的冠狀動脈增厚,影響氧氣和營養物質流向心臟。沒有足夠的血液,冠狀動脈疾病會導致心絞痛。隨著時間的推移,心臟必須更加努力地磊血,可能會導致心臟衰竭或心律不整。受損的動脈可能會完全阻塞,或容易形成血栓,導致心臟病發作。研究人員發現,與先前沒有患冠心病的人相比,患有冠心病的人發展失智症的風險高出27%。而在心臟病發作後,多達50%的人會經歷某種程度的腦功能喪失。與前面提到的其他心臟病狀況類似,冠心病通過減少血流和慢性發炎與大腦損傷相關聯。與任何健康狀況一樣,早期發現是一件好事。儘管有一些證據表明失智症的病程可能會減緩,但目前尚無已知的治療方法。Testai表示,儘管正在開發具有治療阿茲海默症潛力的新藥物,但醫學界清楚地意識到預防勝於治療。他鼓勵遵從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 的「8項生命要素」(Life's Essential 8)開始,其中包括影響心臟(最終影響大腦)健康的健康行為和健康因素。這包括採取有益心臟健康的飲食、更活躍、戒菸和尼古丁產品、獲得充足的優質睡眠以及控制體重、血壓、血糖和膽固醇。 【延伸閱讀:8種生活習慣有助延緩衰老 專家教你如何分段實踐健康長壽目標】【資料來源】.Heart failure, atrial fibrillation & coronary heart disease linked to cognitive impairment.These 3 Heart Conditions May Impact Brain Health, According to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Cleveland Clinic: Afib.Johns Hopkins Medicine: Heart Failure.Johns Hopkins Medicin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
2024-10-04 焦點.元氣新聞
張友驊滑倒地重創頭部 醫提醒老人跌倒「千萬不要做兩件事」
山陀兒颱風來襲,69歲名嘴張友驊3日晚間傳出在信義區滑倒,頭部重創,一度沒有呼吸心跳,目前仍在醫院搶救觀察中。成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簡立建表示,跌倒是老人十大死亡原因之一,旁人幫忙通報119送醫,建議不要搖晃頸部或是捏壓人中。簡立建說,跌倒是長者十大死因之一,活動力半,因此平常應該多小心移動時不要求快。特別是起床時要注意,不要一下子站起來,可以在床上做深呼吸5分鐘後,再慢慢扶著桌椅起身。為避免跌倒受傷,平常身上可以準備手機或是求救起,爬不起來時可以緊急呼救求助。若出現外傷出血、骨折等緊急醫療需求,旁人可以協助通報119送醫;若有出血,可以用毛巾或是紙巾直接加壓傷口止血。若是有意識改變、劇烈頭痛、一手一腳無力、昏睡不醒應該立即送醫。簡立建表示,千萬不要搖晃頸部或是捏壓人中,不只沒有效果,反而造成更嚴重的後果。大部分老人跌倒, 都是輕微外傷或是頭皮撕裂傷。簡立建表示,可能需要傷口縫合。若有瘀青、血腫,可以透過冰敷緩解,一天5至8次,一次5到10分鐘;血腫瘀青要10天至15天才會消除。若是有服用抗凝劑(通血路)的藥物者則需亦特別注意。另外,血壓突然改變也可能釀成跌倒,簡立建表示可留意患者是否有心血管疾病或是心律不整。他提醒, 如果平常就有暈眩的問題應該至神經內科門診追蹤;如果有心律不整也要找心臟內科檢查。69歲名嘴張友驊3日晚間6點半滑倒,頭部重創,消防人員獲報趕抵,檢查已無呼吸心跳,實施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及心肺復甦術(CPR),現場恢復生命跡象,但仍無意識,目前仍在醫院搶救觀察中。
-
2024-10-03 焦點.用藥停看聽
吃藥常見5類NG飲品及5地雷食物!看似無害的蘋果汁及燕麥都可能影響藥效
吃藥要小心藥物間會有交互作用,其實食物和藥品也可能產生交互作用,千萬不可輕忽。口服藥和食物都是經過消化道吸收與代謝,所以有些食物的成分可能會導致藥效減弱或增加副作用。更應注意的是,吃藥最好是搭配喝白開水,NG飲品要避免。吃藥常見5類NG飲品1.含咖啡因飲料咖啡、可樂、茶、巧克力、提神飲料等含咖啡因飲料,易與多種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咖啡因可能增強氣管擴張劑效果,或讓安眠藥效力變差;可能減少某些精神用藥和抗心律不整藥的代謝,增加藥品副作用風險;抗生素、降血壓藥等藥物會減緩咖啡因代謝,提高咖啡因副作用發生。建議服藥期間避免大量飲用咖啡因飲料,以免影響藥效和增加副作用。2.酒精酒精與多種藥物同時使用,可能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飲酒會增加降血糖藥物發生低血糖風險;長期飲酒會提高止痛藥的肝毒性;酒精會加強安眠藥、抗憂鬱藥、止吐藥等中樞神經抑制藥物的作用,使運動協調能力變差。建議服藥期間避免大量飲酒,以免加重藥物副作用。3.葡萄柚、柚子(汁)葡萄柚和柚子會干擾體內酵素對藥品的代謝而過度增強藥效,提高副作用風險。特別是部分降血脂藥、降血壓藥、心律不整藥、安眠藥和免疫抑制劑等藥物,影響特別顯著。建議在用藥期間避免食用葡萄柚與柚子(汁),以降低風險。4.牛奶、鈣片、含鐵鎂鈣的綜合維他命牛奶、鈣片及含鐵、鎂、鈣的綜合維他命食品,與某些抗生素、骨質疏鬆藥或甲狀腺素藥物結合後,會使腸胃難以吸收藥品,進而降低藥效。建議將這類食品與藥品服用時間間隔2至4小時,以確保藥物發揮正常效力。5.其他飲料蘋果汁和柳橙汁看似無害,卻會影響抗組織胺劑和骨質疏鬆藥的吸收,從而降低療效,建議與藥物至少間隔2至4小時食用。諾麗果汁、洋甘菊茶、蔓越莓汁則可能干擾抗凝血藥物作用,導致凝血功能異常,增加出血風險。因此,服用warfarin等抗凝血藥物時,應謹慎服用這些飲品,並嚴密監測凝血狀況。5大地雷食物要留意1.燕麥、麥麩燕麥和麥麩會減少藥品吸收、降低藥效,特別是服用部分降血脂藥時,建議與燕麥、麥麩間隔2至4小時,以免影響藥效。2.高鉀食物香蕉、綠色葉菜類、菇類等高鉀食物,對某些藥品可能產生嚴重影響,特別是腎功能不全的病人,可能引發高血壓或心臟功能異常。當高鉀食物與抗生素、利尿劑或降血壓等藥物同時食用時,血鉀濃度會過高,造成高血壓或嚴重影響心臟功能。3.富含酪胺食物一些經過發酵或醃漬的加工品,例如起司、優格、香腸、紅酒等富含酪胺,與某些抗結核藥物或抗憂鬱藥同時服用時,可能引起血壓升高帶來危險。這種交互作用被稱為乳酪效應(cheese effect),因此在服用相關藥物時,應避免大量食用這類食物。4.富含維他命K的食物菠菜,花椰菜、蘆筍、肝臟等富含維他命K食物,可能削弱抗凝血藥物的效果,導致血管栓塞。建議這類食物定量食用,避免經常變化食用量,以確保藥效穩定。5.紅麴、納豆紅麴和納豆具有降血脂功能,與降血脂藥、抗病毒藥等藥物併用時,可能增加肌肉痠痛或橫紋肌溶解風險,甚至導致急性腎衰竭。因此,服用降血脂藥物的人應避免食用。就醫時,請務必主動告知醫療人員正在服用的保健食品、營養品、中草藥或其他藥物,由醫師及藥師檢視是否有交互作用。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9-30 醫療.心臟血管
追蹤身體健康狀況的重要步驟 簡單2方法教你輕鬆測量心跳
測量心跳是追蹤身體健康情況的重要步驟,但智慧手表等「監視」裝置可能徒增焦慮,也不見得都準確,醫生教我們2個簡單的自然測量法:頸動脈脈搏測量1.先找到氣管。氣管在頸部中央,手指沿著頸部氣管上下觸摸,可以感覺到隆起點。2.用兩根指頭(食指和中指)從下巴往下水平移動,不要左右輪流觸摸,一邊測完再測另一邊。3.輕壓氣管兩側,你會感到脈搏跳動,這就是你的心跳。4.數數看15秒鐘跳了幾次。這時候可用計時器,或有秒針的手表。5.所得次數乘以四,這就是你每分鐘心跳的次數。橈動脈脈搏測量1.手掌向上朝天平放。2.找到橈骨或腕骨所在。就是拇指骨和手臂骨交口的硬結點。3.用兩指(食指和中指)稍微朝手臂中央輕壓,不要超過中線,兩指維持在手掌外第一道脘紋上。4.輕按手脘紋路,你就會感覺出脈搏跳動,這就是你的心跳。5.輕數15秒跳動的次數,可用計時器或有秒針的手表。6.所得次數乘以四,就是你每分鐘心跳次數。為什麼要學會自然計算、測量心跳的方法?因為研究發現,心跳追蹤器、智慧型手表等現代化工具,不見得對每個心臟病患者都是上選。美國心臟協會最近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穿戴裝置可能提升焦慮、過度跟蹤症狀、讓患者更加倚賴健保資源。對心房纖維性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也就是心律不整的患者,靠穿戴裝置測量心跳反而會讓患者更加關注症狀,更加擔心治療的情況。該研究報告指出,約有五分之一穿戴測量心跳裝置的人,看到心律不整的通知後,會產生激烈的害怕和焦慮,心臟健康教練組織創辦人暨執行長米契爾(Hannah Mitchell)說,穿戴裝置有時候不可靠也不準確,因此,用自然測量法測量心跳很要緊。「兩相對照,也會讓你更加放心。」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9-14 焦點.用藥停看聽
「吃這7種藥」別再吃柚子!血壓、血脂藥都中 營養師提醒:腸胃差、易手腳冰冷也少吃
 中秋將近,有沒有發現柚子又出來啦,ㄟ!稍等稍等!吃柚子的禁忌先來看看! 柚子飲食禁忌 這7種藥別跟柚子一起吃  1、免疫抑制劑(cyclosporin) :容易造成嘔吐、頭重腳輕、腹痛、腎毒性2、降血脂藥(statin類) :容易肌肉痠痛、肌肉病變3、降血壓藥(Amlodipine、felodipine、nifeddipine OROS、verapamil) :容易頭痛、臉紅、低血糖4、抗組織胺(astemizole、terfenadine) :會增加心臟不良反應5、抗心律不整藥(amiodarone):影響藥物控制心跳速率6、抗栓塞藥(cilostazol) :會增加藥物濃度(一半以上) 7、抗癲癇藥(carbamazepine) :會增加血液濃度,易造成不適 營養師高敏敏解釋,因為柚子、葡萄柚等都含有「呋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這種成份會讓藥物分解速度減慢,像是服下過量藥物一樣產生副作用,建議在服用以上特定藥物期間儘量避免攝取柚子、葡萄柚,以避免不必要的藥物食物交互作用。  這6種人吃柚子要注意 1、腎臟疾病患者柚子鉀含量高,腎臟病、腎功能受損者較難代謝過多的鉀2、易胃食道逆流的人柚子會刺激胃酸分泌,易造成不適3、糖尿病、需控制血糖的人一顆柚子≥3份水果量,糖尿病友需注意份量,以免使血糖飆高 4、易手腳冰冷者柚子偏寒涼,建議手腳易冰冷的人注意攝取量5、消化道虛弱者吃太多柚子可能增加腹瀉機率 6、服藥中柚子的呋喃香豆素會抑制代謝酵素CYP3A4,導致血液中藥物濃度過高  高敏敏提醒,當身體不適或療效改變,必須立即就醫,並告訴醫師,同時攝取的食物為何。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 ·摸柚子「忽略1事」小心皮膚大片變黑! 專家示警「這些情況」也會造成光敏感 ·不只吃柚子配藥會有交互作用! 1圖看「哪些食物不能和藥一起吃」:魚油、可樂都NG 
-
2024-09-12 焦點.用藥停看聽
中秋暴食吃腸胃藥當心副作用 藥師詳解各類腸胃藥物適用族群
中秋佳節將至,除了賞月,更是闔家一同享用美食的好時機,不少人在食用各類月餅、烤肉後,可能引起各類腸胃不適,就會使用腸胃藥改善。常見的腸胃用藥種類眾多,可用於治療胃酸過多、消除脹氣、緩解胃腸痙攣等,但必須留意並非所有腸胃藥物都適用於各族群。像是能緩和嘔吐的腸胃蠕動促進劑Metoclopramide,部分長輩可能會將家中餘藥提供給小孩使用,但大人與兒童用藥劑量並不相同,若以大人劑量給藥,可能造成血中濃度過高,兒童在使用後,易發生錐體外症候群(Extrapyramidal symptoms),導致肌張力不全,包括眼球上吊、斜頸、舌外伸或捲曲、牙關緊閉、歪頭嘴斜、身體扭曲姿勢異常等,或焦慮不安、踱步不停、無法靜坐休息或定點站立等。臨床上,欲使用Metoclopramide於18歲以下族群時,需審慎評估並確定其療效大於風險,且應先從低劑量開始使用,後續慢慢提高至最低有效劑量,治療期間需要密切監測神經方面相關不良反應,如出現上述不良反應時,應調整藥物。提醒民眾如有腸胃疾病,就醫時應記得告知醫療人員目前詳細的用藥狀況,並依據醫囑正確使用藥物,切勿自行增加藥物劑量或將藥物分送他人使用,以避免危害健康。常見腸胃藥物注意事項制酸劑:Magnesium Oxide、Aluminum Hydroxide用途:治療胃酸過多、胃潰瘍。注意事項:服用含鎂製劑可能造成腹瀉;含鋁製劑可能造成便祕。口服Quinolone或Tetracycline類抗生素與制酸劑應間隔使用。H2受體拮抗劑:Famotidine、Cimetidine用途:治療胃酸過多、胃潰瘍。注意事項:Cimetidine可能引起男性女乳症,抑制CYP450代謝酵素,影響Warfarin、Phenytoin等藥物代謝。氫離子幫浦阻斷劑:Esomeprazole、Rabeprazole用途:治療胃酸過多、胃潰瘍。注意事項:可能引起頭痛、疲倦、便祕、腹瀉等不良反應。細胞黏膜保護劑:Sucralfate用途:治療胃酸過多、胃潰瘍。注意事項:在強酸下才能達到最佳療效,若和制酸劑或其他抑制胃酸分泌藥物併用,服用時間至少間隔30至60分鐘。腸胃蠕動促進劑:Metoclopramide、Domperidone、Mosapride用途:預防嘔吐,治胃腸蠕動異常。注意事項:Metoclopramide可能引起錐體外症候群。Domperidone可能增加心律不整風險。消泡劑:Dimethylpolysiloxane用途:消除脹氣。注意事項:恐引起軟便、胃部不適、下痢、腹痛等不良反應。解痙攣用藥:Hyoscine-N-Butylbromide、Dicyclomine Hydrochloride用途:治療胃腸痙攣。注意事項: 可能引起口乾、尿滯留等,青光眼、攝護腺肥大者慎用。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9-05 焦點.健康知識+
左側睡對心臟不好?有胃食道逆流怎麼睡?專家教哪種睡姿對健康較有益
一夜好眠對身體,尤其是心臟,健康很重要。反之,睡不好會增加心臟病的風險。但睡姿真會影響心臟健康?左側臥對心臟不好? 專家認為怎麼睡最好?艾茉瑞女性心臟中心心血管研究部主任、女性心臟聯合會科學諮詢委員梅塔(Puja Mehta),有心臟病或最近才動過手術,或裝有心律調整器的人,左臥而眠會覺得不舒服,這種人比較喜歡右臥。左側睡對心臟不好?艾伯特(Abbott)公司心律管理事業部醫療長暨心臟專家甘茲(Leonard Ganz)說,因為心臟在胸腔的方向和「懸吊」情況,靠左側躺會對心臟位置造成微妙的改變,進而在測量心電圖的時候,也會造成微妙的不同,但這些些微的差別有何臨床意義,目前還不清楚。他說,睡姿也可能對某些症狀造成影響,「對某些人來說,左側臥或眠的時候,心悸--也就是心臟的快速或不正常跳動--也許更明顯。」「這點或可借用來加速某些症狀的診斷。」不過,目前還不清楚的是,左側臥會不會增加心律不整的負擔,如果會,會不會影響病情?還是僅凸顯既有的症狀?梅塔說,夜間有胃酸逆流或胃灼熱問題的人,左臥而眠可能會有益處。哪種睡姿對心臟健康較有益?到底哪種睡姿對心臟健康較有益?對沒有心臟病的人,目前的研究還沒定論。梅塔說,最重要的是要睡得好。美國心臟協會也把睡眠列為人生八大事之一。梅塔說,良好的睡眠習慣不僅對心臟健康很重要,對整體健康也很重要。對有心臟病的人,甘茲說有幾點很重要,譬如,心臟輸血能力不足的人,背躺著睡可能會惡化肺水腫,尤其夜間醒來會呼吸急促的人,就有必要加高枕頭的高度,而事實上,枕頭要多高才能呼吸順暢,以及體重、腳裸腫大程度等簡單數據,對衡量心臟病的進展,都很有用。甘茲表示,有些心臟病患者說,他們左側躺著或睡覺的時候,呼吸比較困難。不過,有關資料仍缺乏,「最好的睡姿,就是自己喜歡的睡姿,」喜歡左躺右躺或直躺,甚至俯臥,讓你睡得最香的姿勢,就是最好的睡姿。(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9-04 焦點.健康知識+
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咳嗽微喘檢查出肺腺癌!久咳看不好先做這種檢查
「醫生驚治嗽!做土水驚抓漏。」門診常常會遇到很多慢性咳嗽的病患,動輒咳上一兩個月以上,原因五花八門,細細數起來就可能有20種以上,本系列文章,將可能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和疾病簡單的做一些介紹,讓久咳不癒的患者可以掛對科,看對人!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之十:肺癌【建議就診科別】胸腔內科小診所的夜間門診,承襲鄉村人口的習慣,晚上出門的人不多,夜診病人三三兩兩,一個六十歲上下的阿姨走進診所,跟櫃台說想看咳嗽,阿姨看起來很有氣質,講話很溫柔,但講沒幾句就穿插著咳嗽。阿姨走進診間還咳著:「醫師,我這咳嗽從新冠好後,已經咳好幾個月了,看過很多診所都看不好,反覆咳,家人說家裡附近有胸腔科醫師,叫我來看看。」「您新冠是什麼時候的事?」「七八個月前了。」點開阿姨的雲端病歷,果然斷斷續續每個月都有感冒和咳嗽的用藥。「OO女士,您以前有氣喘病史嗎」?「沒有。」「那有過敏性鼻炎或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嗎?」「沒有特別感覺。」我看了阿姨的喉嚨,看起來確實也沒有明顯發紅或胃食道逆流的徵象。心想新冠後久咳,誘發氣喘還是比較常見的原因。「您咳這麼久,有照過X光嗎?」「還沒有照過,之前都是當成看感冒,拿藥吃而已。」久咳微喘心電圖查出心律不整 確診肺腺癌正想應該排個肺功能和胸部X光,因為夜間合作的X光檢驗所已經休息,想說是否要先做肺功能鑑別氣喘時,聽診發現阿姨的心律不整是會漏拍的那一種。當下一驚,馬上請她去做心電圖,心電圖出來是房室傳導阻滯,而且是可能會進展成完全阻滯的第二型,有生命危險那種,雖然阿姨現在只覺得輕微喘和很咳,但若心電圖發生變化,後果不堪設想!立馬跟個案要家人的聯絡方式,簡單說明病情後將阿姨轉到急診。急診X光發現心臟後面有腫瘤陰影,做了一些處理後,先讓阿姨出院回家,接下來醫院安排的電腦斷層發現肺腫瘤整個包在心臟和大血管上。阿姨夫妻擔心的回到診所,諮詢接下來他們要怎麼辦,我看了雲端資料後,把後續醫院可能做的檢查,稍微做了說明,讓夫妻有些心理準備,後續切片證實是第四期的肺腺癌。所幸這位溫柔和善的阿姨,肺腺癌的細胞是屬有有基因突變的種類,適用於標靶治療,經過合適的口服藥物標靶治療後,腫瘤縮小到幾乎看不太到,阿姨的心律回歸正常,咳嗽也大幅改善。久咳不癒 至少還是要做胸部X光肺癌雖然不是久咳最常見的原因,但久咳不癒的病人,建議至少還是要做胸部X光檢查。然而,胸部X光檢查對於肺癌篩檢並不敏感,通常靠X光診斷肺癌多半是第三期以上。政府這幾年積極推廣的肺癌癌篩低劑量電腦斷層,才是有效篩檢肺癌的工具。因為低劑量電腦斷層的推行,讓肺癌早期診斷的比例大幅提高。目前如果是有家族肺癌病史的50-74歲男性,和45-74歲女性,以及有重度吸菸史的50-74歲個案,都可以洽各大醫療院所,詢問是否可做免費的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這邊要注意的是,吸菸個案必須配合戒菸治療才可接受篩檢。目前肺癌的治療進展神速,離我在十年前胸腔專科考試時還只有幾種標靶藥物可以使用,到現在藥物治療的組合和選擇多到數不清。各種新型的基因突變點和研究也持續在進行。以往覺得第四期肺癌可能人生所剩無幾的觀念,逐漸在轉變。以肺腺癌為例,台灣有一半左右的患者有EGFR的基因突變,目前第三代的基因突變藥物號稱超過一半的患者可以達到超過三年的存活時間。臨床上雖然有些棘手的個案真的診斷沒多久就離世,但也有許多個案,可以一線治療接二線,二線接三線,換了十幾線治療撐過五年十年的個案。而這些有機會長期抗戰的個案,也代表癌症治療進入一個新紀元,逐漸步入類慢性病治療的時代。(本文經作者授權,原文部落格連結、作者臉書專頁)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8-30 醫療.心臟血管
心臟病發作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專家揭不該忽視的7種潛藏症狀
一般想到心臟病發作,腦海中想像的畫面可能是患者摀著胸口,大汗淋漓,大口喘氣的樣子,不過專家指出,這是患者出現最戲劇性的呈現,但非最常見的方式。事實上,心臟病發作的人可能會抓住自己的胸部,但其他人例如糖尿病患者,他們的神經經常受到損傷,也就不會感到任何胸部不適。因此,心臟問題可能非常微妙,而且每個人的表現都不同。專家提醒,以下可能是患者經常忽略的奇怪症狀,卻預示嚴重著的心臟問題。1.胸部不適這是心臟病危險最常見的跡象,如果你的動脈阻塞或心臟病發作,你可能會感到疼痛、胸悶或胸部有壓力。這種感覺通常持續超過幾分鐘,當你休息或進行體力活動時,也可能會發生這種情況。另外,經歷主動脈剝離的人會描述出現突然的、刺痛的胸部疼痛,並向背部蔓延。如果沒有及時發現,這種情況可能是致命的。2.消化不良和噁心有些人在心臟病發作時會出現這些症狀,他們甚至可能會嘔吐。此外,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報告此類症狀。專家指出,類似消化不良或胃灼熱的胸痛可能是缺血性心臟病的訊號。儘管人們經常將其視為一種普通的胃腸道症狀,但最好對其進行密切監測,如果情況變得更糟或沒有消失,務必就醫尋求協助。3.腿、腳和腳踝腫脹腳、腿和腳踝腫脹可能是充血性心臟衰竭的明顯跡象。專家解釋,當心臟因為太弱而無法有效泵血時,血液就會落在身體的最低處並被困在那裡。如果雙腳都出現這種情況,而不僅僅是一隻腳,並且第二天或後天又出現了,就該就醫檢測原因。同時,留意突然的顏色變化也是明智之舉。除了導致你的腿腫脹之外,血塊還可能使它們變成紫色,或者在某些情況下變得蒼白。如果你注意到這些變化,請立即尋求治療。4.下巴疼痛下巴疼痛或牙痛的感覺可能是流向心肌的血液減少的症狀,疼痛從胸部蔓延到下巴,這可能是心臟病發作或心絞痛的警訊。雖然女性和男性都會經歷這種不尋常的症狀,但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經歷下巴疼痛作為心臟病發作的警訊。如果你的下巴疼痛持續存在,甚至越來越嚴重,或者你也出現其他心臟病發作的警訊,請立即就醫。 5.咳嗽雖然咳嗽是胸部感染或肺部疾病的常見症狀,不過持續地咳嗽也可能是心臟衰竭的症狀。心臟衰竭是指心臟無法正常地將血液泵送到全身各處。當心臟無法正常泵血時,液體會在肺部積聚導致咳嗽,有時甚至導致呼吸急促。心臟衰竭引起的咳嗽往往會持續存在,並且可能會產生白色、粉紅色或帶血的痰。6.頭暈造成頭暈的原因很多,但可能是心律異常的症狀。異常心律,或稱為心律不整,是由心臟的電氣問題引起的。一種異常心律的例子是心房顫動,這種情況下心臟會不規則地快速跳動。除了頭暈,你可能會經歷心悸、心跳加速或顫動、呼吸急促以及頭昏。7.勃起功能障礙勃起功能障礙被認為是早期預警信號,因為陰莖可能先於心臟受到影響。它是一個充滿血管的器官,動脈比心臟小得多。這意味著在其他心臟病症狀出現之前,陰莖可能會先發生損傷。心臟病和勃起功能障礙具有相似的風險因素,因此如果你患有勃起功能障礙,這是一個重要的觀察窗口。【資料來源】.9 Weird Symptoms Cardiologists Say You Should Never Ignore.Seven surprising symptoms of heart disease.Never Ignore These 11 Heart Symptoms
-
2024-08-29 養生.保健食品瘋
每個人都該吃綜合維他命?營養師揭3種常見營養補充劑迷思
相信不少人都有這種經驗:站在藥局擺滿了營養補充品的架子前面,看得眼花撩亂,不知道該買哪一款?根據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數據,過半美國成年人有在服用的膳食補充劑(dietary supplement),每年花費總數高達十億元。在美國最受歡迎的營養補充品,是吃一顆就夠的神奇綜合維他命,緊跟其後的則是維生素D;但這其中又有多少補充品是真正必要的?又是否有可能會過量呢?「新聞周刊」(Newsweek)為此特別諮商了營養治療師維利霍恩(Erin Vilijoen),揭穿三種常見的營養補充品的迷思。迷思一:維生素D不會過量「維生素D可以盡量攝取的想法是個迷思,」維利霍恩指出,「維生素D可以幫助身體吸收鈣和磷,並調節像是情緒和免疫系統等體內其他功能…但服用過量會導致體內鈣積聚。」建議成人維生素D攝取量,每天不超過4000 IU(或100微克),兒童每天不超過2000 IU(50 微克)。迷思二:每個人都該吃綜合維他命維利霍恩表示:「雖然綜合維他命可在提供無法透過飲食獲得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上,非常有益,但在選擇營養補充品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而且,目前針對綜合維他命的含量沒有一個標準,因此每個產品和品牌的營養成分都不同,且可能與你正在服用的其他補充品或藥物,相互作用。迷思三:很難從飲食中獲得足夠的鎂鎂是我們體內第四豐富的礦物質,並在數百種代謝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根據發表於「營養素」(Nutrients)期刊的研究報告,多達六分之一的成年人被認為缺乏鎂。補充鎂與降低血壓、改善睡眠、改善情緒和更好的血糖管理有關。然而,許多不同的食物來源中也含有豐富的鎂;綠葉蔬菜、堅果、豆類和全麥麵包中都富含鎂;當然,與許多其他營養補充品一樣,好東西也是會有攝取過量的問題。維利霍恩指出:「長期過量攝取鎂會導致,從腹瀉、嘔吐到腹部絞痛到心律不整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建議,鎂攝取量每天不應超過420毫克。簡單來說,營養補充品的需求和服用,因人而異,且取決於包括飲食、遺傳和生活方式等一系列因素;若你想開始服用營養補充品,最好先與你的醫師討論一下。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24 寵物.照顧指南
不要以為做過健檢就沒事!成年貓「4大隱性疾病」易被忽略,貓咪健康檢查5建議必詳讀
貓咪是許多家庭選擇飼養的寵物,隨著年齡的增長,貓咪容易出現各種健康問題,因此飼主通常能接受定期帶年長貓咪進行體檢的觀念。然而,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即使是看似健康的成年貓咪,定期的健康檢查也同樣重要!成年貓咪也會有隱性疾病一篇2024年7月發表於《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收納了259隻年齡在7歲以上的貓咪,目的在探討定期健康檢查對成年及老年貓咪的重要性。這項研究由比利時根特大學的Femke Mortier博士及其團隊進行,目的確定大型群體中看似健康的老年貓咪(超過10歲)最常見的疾病種類,以及在詳細健康檢查後確認健康的成年貓咪(7-10歲)在兩年內出現新疾病的比率。研究人員對259隻看似健康的成年及老年貓咪進行了詳細的病史調查、身體檢查、血液檢測和尿液分析。並每六個月進行一次追蹤檢查,以監測這些貓咪在兩年內的健康狀況變化。在首次檢查中,研究發現21%的貓咪存在潛在健康問題,包括:1.慢性腎病:有7.7%的貓咪被診斷出患有國際腎臟權益協會(IRIS)第2期或以上的慢性腎病。2.甲狀腺功能亢進:4.6%的貓咪被診斷出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症。3.肥胖:40%的貓咪被發現過重。4.牙齒疾病:35%的貓咪患有中度至重度的牙齒疾病,包括:牙結石、牙齦炎。5.心臟異常:在心臟聽診中,22%的貓咪出現異常,如:心雜音、心律不整。貓咪健檢 有高比例發現新的健康問題在兩年的追蹤檢查期間,對於首次檢查確定健康的貓咪,有很高比例發展出了新的健康問題!.成年貓(7-10歲):有28%的成年貓在追蹤檢查期間被診斷出新疾病。.老年貓(超過10歲):有54%的老年貓在追蹤檢查期間出現新疾病。貓咪檢查常見新發生的疾病貓咪首次檢查,常見新發生的疾病包括:1.慢性腎病:13.4%的貓咪在追蹤檢查期間發展為IRIS第2期或更高期慢性腎病2.甲狀腺功能亢進:8.5%的貓咪在追蹤檢查期間被診斷為甲狀腺功能亢進症3.慢性腸病、肝病或胰腺炎:7.5%的貓咪在追蹤檢查期間出現這些慢性疾病4.腫瘤:7%的貓咪在追蹤檢查期間被診斷出腫瘤,包括良性和惡性腫瘤這些結果顯示,即使是首次檢查顯示健康的貓咪,隨著時間的推移仍然可能出現新的健康問題,特別是老年貓咪更易患上各種疾病。因此,定期健康檢查對於及早發現和治療這些潛在問題至關重要!定期健康檢查的重要性這項研究結果顯示,即使是看似健康的成年及老年貓咪,仍然存在許多潛在的健康問題。首次檢查中,21%的貓咪被診斷出有健康問題,如:慢性腎病、甲狀腺功能亢進、肥胖、牙齒疾病及心臟異常。隨著時間的推移,即使首次檢查結果為健康的貓咪,也有相當一部分在追蹤期間發展出新的健康問題。透過定期檢查,可以及早發現和治療這些潛在的健康問題,進而延長貓咪的壽命並提高牠們的生活品質。對於老年貓咪,定期健康檢查的價值更為顯著,因為它們更容易出現隱匿性疾病,這些疾病在早期階段通常沒有明顯症狀,難以被飼主察覺。貓咪健康檢查5大建議1.年齡在7-10歲之間的成年貓咪:建議每年進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檢查。這些檢查應包括詳細的病史調查、身體檢查、血液檢測和尿液分析。2.年齡在10歲以上的老年貓咪:建議每六個月進行一次健康檢查。由於老年貓咪更容易患上各種隱匿性疾病,更頻繁的檢查可以及時發現並處理這些問題,避免病情惡化。3.體重管理:肥胖是貓咪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尤其是老年貓咪。過重會增加貓咪患上糖尿病、心臟病和關節問題的風險。因此,飼主應該監測貓咪的體重,確保其飲食均衡並適當運動。4.口腔衛生:牙齒疾病在貓咪中很常見,特別是老年貓咪。定期的牙齒檢查和清潔可以預防牙結石和牙齦炎等問題,維持口腔健康。5.心臟檢查:定期的心臟聽診和檢查可以幫助早期發現心臟異常,如心雜音或心律不整,並進行適當的治療和管理。透過這些建議,貓咪主人可以更好地管理貓咪的健康,及早發現潛在問題,並進行適當的治療和預防措施,進而提高貓咪的生活品質和壽命。定期的健康檢查不僅是對貓咪健康的保障,也是飼主對寵物健康負責的表現!延伸閱讀:.毛孩健康殺手!12大貓狗常見疾病1次了解,留意家中蚊子嚴重恐致休克.帶著愛犬去旅行/長腫瘤被宣告剩2年壽命,主人帶環島留下珍貴回憶.貓狗飼料怎麼挑選?獸醫授「挑選、餵食、保存方法」避食安風險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21 養生.聰明飲食
柚子愈放愈好吃,放到「這種狀態」最可口多汁!選購文旦柚3秘訣
中秋節又快到了,又要準備吃烤肉、吃月餅了。不管是吃烤肉還是月餅,記得還要吃點水果,中秋節最應景的水果莫過於文旦柚。柚子一次最多吃半顆就好文旦屬於柚子的一種,根據農糧署臉書粉絲專頁「鮮享農YA - 農糧署」介紹,台灣常見柚子有四種,包括文旦、紅柚、白柚、西施柚。文旦柚富含膳食纖維、維他命C及多種礦物質等,可幫助腸胃道蠕動、改善便祕,並具降膽固醇及血壓作用,可以去除食物的油膩、助代謝。不過,柚子含水量高,又是高鉀水果,一不小心就容易吃過量,營養師劉怡里曾受訪提醒,一定要控制食用量,一次最多吃半顆4至5瓣即可,建議與親友一起食用,但腎臟功能受損的病人不宜食用,小孩、容易腹瀉的人不要吃太多。吃藥可以吃柚子嗎?吃柚子後可以吃藥嗎?更要注意的是,如有每天固定在吃慢性病藥物者,一定要謹慎評估吃柚子。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周報曾訪問杏安診所黃農茵醫師指出,包含抗凝血藥、降血壓藥、降血脂藥、心律不整藥、免疫抑制劑、鎮靜安眠藥、性功能障礙藥物、抗癲癇藥物等都可能受柚子影響。有些人會想說,是不是柚子、藥物二者間隔吃就沒問題?安南醫院副院長、消化內科醫師許秉毅曾受訪指出,因柚子抑制藥物代謝作用可長達數小時,甚至兩、三天,即使把「吃柚子」與「服藥」的時間錯開,也無法完全避免柚子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柚子放到「辭水」更多汁 選購文旦柚3秘訣文旦柚剛摘下來的時候,要放在陰涼通風處保存,放到辭水(水分自然蒸發)讓果皮由青綠色轉為黃綠色,此時果肉由硬變軟,感覺更多汁,口感也更為香甜可口。現在通常是在市場買,農糧署透露選購文旦柚小秘訣。而買回家同樣建議先放一陣子,柚子是耐放的水果,會愈放愈好吃。如果買回去是想要馬上吃的,記得挑選果皮呈淡黃色者;若要久放,則可挑選果皮呈淡綠色,置於通風陰涼處貯放,愈能顯現其風味。.果皮光滑、毛孔細緻.果實形狀勻稱不歪斜.重量400-600公克最佳也有人不愛買柚子,因為不會切。柚子雖然果皮厚,但其實並不難處理,農業部介紹最常見的切柚子方法:把柚子的頭部切下,直立放置柚子並五等分劃開外皮,再把柚子肉取下後就可以吃了。【參考資料】.《鮮享農YA - 農糧署》臉書粉絲專頁 .《農業部》臉書粉絲專頁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8-15 醫療.心臟血管
天氣熱易脫水也易「傷心」!患有心血管、慢性病,要不要限制喝水量?
炎夏持續高溫,小心熱傷害發生,不僅會中暑,高溫也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的猝死意外。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說,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下,皮下血管會擴張,皮膚的血流量加快,加重心臟負擔,容易導致心肌梗塞。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郭志東提醒,夏天流汗多、易脫水,慢性疾病患者要特別留意,避免熱傷害。天氣熱易脫水 也易「傷心」林謂文表示,氣溫變化會讓心血管疾病發作狀況明顯增多,由於血管會「熱脹冷縮」,因此夏季天氣熱會導致血管擴張,加上大量出汗而易脫水,就會增加血液黏滯性,進而形成血栓,容易引起心肌梗塞,有猝死風險。林謂文提醒,炎熱天氣加上長時間待在悶熱場域,會阻礙人體散熱,當身體調節功能失衡,就會出現各種反應。中暑與心肌梗塞都可能發生,初期症狀相似,包括胸悶、心悸、頭痛、惡心等,不過仍有一些症狀不同。中暑還會有身體發熱、皮膚乾燥發紅、口乾舌燥等症狀,以及全身性不舒服;心肌梗塞則會出現呼吸喘、冒冷汗以及下巴痛、腋下痛、脖子痛等反射性疼痛。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經常會問,到底要不要限制喝水量?林謂文表示,「限鹽」是關鍵,當攝取過量的高鈉食物,會覺得特別口渴,且怎麼喝都止不了渴。心臟衰竭、洗腎患者才需要注意每日喝水的量,避免水分無法正常排出,累積在體內傷害其他器官。慢性病患護心 注意規律用藥郭志東強調,三高病人一定要準時用藥,若以為血壓數值穩定而自行停藥,就會出現反彈性高血壓,讓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而有致命危險。另外,民眾頻繁進出室內外,冷熱溫差也會讓血壓突然升高、血管劇烈收縮,導致血管中的斑塊破裂形成血栓,進而易發生心肌梗塞的危險。郭志東提醒,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心臟疾病、精神疾病患者,因器官已受疾病影響,遇上高溫可能使病情加重,要多注意補水,並且規律服藥。夏天應喝多少水?1.根據個人運動強度、工作狀況,比平常每日喝水量2000cc增加500至1000cc,注意補水但不用過度。2.常待在辦公室的人,可以多喝水500cc。3.養成隨時喝水的好習慣,不要口渴才喝水,以常溫水為佳。(資料來源/郭志東)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10 寵物.照顧指南
狗飼料澱粉含量高健康嗎?份量夠不夠?獸醫師來解答,9種食物不可食用恐致死亡
毛小孩主食應是肉類,但狗飼料卻含有許多澱粉,這樣健康嗎?獸醫師蔡志鴻表示,只要依照飼料外包裝上的建議用量,平常不要提供人食,並避免食用巧克力、洋蔥、蔥、蒜、薑,以及楊桃、香蕉、葡萄、櫻桃等水果,就可維持狗狗健康。別讓狗吃蔥、蒜、薑 恐影響牠的健康中華民國獸醫內科醫學會網站指出,狗狗為雜食性的動物,飲食習慣比較類似於人類,但是在演化上,狗是從狼演化過來的,所以主要的食物還是以肉類為主,但因為經過數萬年的馴化和飼養,狗已經可以接受碳水化合物的飲食習慣,所以才會說狗狗是可以成為雜食性的動物。狗的飲食上,以乾糧為主,濕食為輔,若食用太多濕食,容易出現牙結石造成牙周病的問題。至於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與低碳水化合物等成分比例,建議為7比3至6比4,另外狗狗的飲水量需求較大,飼主平時也要多注意,讓寵物補充充足的水分。有哪些食物不可讓狗狗食用?像是是巧克力、洋蔥、蔥、蒜、薑等,還有楊桃、香蕉、葡萄、櫻桃等水果,若寵物食用過量,輕則出現腸胃不適、下痢、嘔吐,嚴重的話恐有生命危險。主因在於巧克力含有咖啡因及甲基黃嘌呤(Methylxanthine),若吃過量會出現心律不整,嚴重者影響中樞神經。食物內佐料如洋蔥、青蔥、蒜、薑等因為含有硫化物,動物無法代謝,造成紅血球變形產生溶血性貧血。而楊桃、香蕉、葡萄及櫻桃,有些是腎衰竭動物不能食用或可能會引起腎衰竭,影響寵物健康。寵物飼料如何控制份量? 專家提供3指標一般人想減重、控制體重,對於澱粉可是斤斤計較,對於狗狗來說,是否也是如此?蔡志鴻指出,狗狗為雜食性的動物,幾乎什麼都吃,如果吃多了澱粉、糖份,除了影響消化,當然也會過胖。蔡志鴻表示,大品牌飼料廠商在製造乾狗糧、狗罐頭時,均精算過澱粉、蛋白質、脂肪等含量及占比,飼主可以做為參考,讓毛小孩適量食用,平常搭配一些鮮食或是蘋果即可。至於餵食份量夠不夠?蔡志鴻提出3大指標,狗狗在30秒內吃完狗食、經常是吃不飽模樣、肋骨清晰可見,如果符合上述狀況,就應該再多一點狗食。反之,狗狗愛吃不吃、摸不到肋骨,甚至背後皮肉厚厚一層,就表示過胖,應該減少飼料。延伸閱讀:.追蹤六年研究發現:長期養寵物者「可防止認知功能下降」.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愛牠就要養牠一輩子!我的寵物我來寵,那些陪伴生病毛小孩治癒的日子★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10 醫療.心臟血管
心臟好不好看面相能知道?中醫點名「觀察4部位」能發現心臟異狀
心臟為人體重要器官之一,一旦出現病徵,其實從耳朵、印堂、山根、唇舌等4大部位是能發現到心臟的異狀!中醫師吳宛容表示,《內經》指出,「心其華在面。」從面相上可以藉由中醫的望診,觀察心血管系統的好壞,及心臟功能的穩定。臉上有「冠心溝」、「懸針紋」 心臟恐面臨疾病風險吳宛容認為,一個人的疾病狀況可以透過望、聞、問、切四診來判斷,望而知之為之神!以心臟衰竭為例,患者通常會出現杵狀指,意即手指或足趾末端明顯增生、肥厚,呈現杵狀般膨大,就如同鼓棒末端,使得指(趾)端背面的皮膚與指(趾)甲構成的基底角等於或大於180度。其發生原因在於肢體末端缺氧,讓細胞認為生存受到威脅,所以造成局部組織增生,導致壓迫到原有的手指外觀。民眾要從面相判斷心臟的健康,吳宛容指出,首要觀察的地方為耳朵,當心臟冠狀動脈硬化導致供血不足時,耳垂組織會萎縮,當耳垂因沒有軟骨和韌帶支持下,會出現1條由內上方延伸至外下方的凹陷線條,中醫稱之「冠心溝」。若觀察到耳垂上有「單耳不完全」的摺線,屬於較不嚴重的狀況,其次為單耳完全性摺痕,最嚴重的是兩耳完全性對角摺線,其患有心臟疾病的機率最高。第2個要觀察的位置為印堂,吳宛容說明,通常印堂光澤平滑、沒有紋路是健康之相,但是當印堂產生縱紋,好像懸著一根針,中醫望診稱之為「懸針紋」。只要印堂出現懸針紋,無論在中央或兩側,這類人士心情通常不開朗,胸口也會憋悶,呼吸不順暢,心肺的循環也會有問題。山根也是觀察重點之一,吳宛容解釋,山根位於兩眼內側眼頭之間的鼻樑低處,是鼻子開始要隆起的地方,山根低陷或出現橫向細紋,代表平時身心壓力大,波動的情緒容易導致血壓起伏不定,上了年紀後就容易有心臟血管的問題。另外,從中醫看來,唇舌的健康很重要,當舌面或舌邊出現暗斑,捲起舌頭,舌下的靜脈色暗、腫起,甚至彎曲、唇色暗沉等,都是氣血瘀滯的現象。愛護心臟保持健康! 日常可按摩刺激3穴道中醫通常觀察到異常徵兆,都會建議患者前往醫院,由心臟專科醫師進行檢查以防範未然。吳宛容強調,中醫看的是氣血,當心臟專科醫師沒有檢查到異狀,就是屬於中醫的氣病,這時中醫就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預防心血管走向崩壞的情況發生,當西醫檢查到心電圖異常、心肌缺氧、心血管阻塞,這時就是中醫所謂的血病,建議中西醫併治,以預防心肌梗塞發生。民眾日常可以按摩3個穴位,以加強心臟保健:▸隱白穴:隱白穴位於左右腳拇指指甲根部處,屬於「脾經」的出發點,因此刺激隱白穴具有「活血」的效果,能提高血液流動的流量以及質量,有助於提高血管彈性,使全身的氧氣、營養更能在體內順暢循環。▸復溜穴:高血壓會帶給心臟相當大的負擔,而刺激位於小腿內側的「復溜」穴能提高水分代謝,具有降低血壓的效果。透過按壓刺激復溜穴,可能讓身體的水分更容易排出,具有改善水腫的效果,進而可能使血壓接近正常、使心臟負擔減輕。▸內關穴:內關穴對心律不整有良好的改善效果,還能調整橫膈膜柔軟度、防止呼吸過淺,能降低心律不整的風險。內關穴意為內臟的關口,具有調節內臟、安定身心的效果,能幫助提高內臟血液流動,也可能對改善心悸問題有效。★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07 醫療.心臟血管
沒喝咖啡也心悸?心臟「這樣跳」要注意,醫教花10秒檢測心律
明明沒怎樣,心臟卻激烈的蹦蹦跳?小心,高血壓、服用某些藥物,更甚至有些人在減重的過程中,喝水過量或喝水不足,都有可能讓你心悸、心律不整!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的主治醫師、臺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黃群耀醫師告訴大家心悸是什麼。心悸、心律不整是什麼?心悸是指「感覺到」心臟在跳動,並且感覺到這種跳動很奇怪,是一種症狀的描述。一般來說,我們並不會明顯感覺到心臟的跳動,因此如果有這樣的感覺,可能就是心悸的症狀。 但在某些情況下這樣的感覺是正常的,如在緊張、焦慮、興奮或者心跳加速的情況下,就會感覺到心悸。但是,如果心悸出現在非正常的情況下,如過胖、自律神經失調、藥物副作用、心跳速度過慢(一分鐘低於50下)、脫水、心律不整或其他潛在的疾病,就需要特別留意。 而心律不整是一種診斷,心悸可能是由心律不整,或以外其他的原因造成。但心律不整不只心悸,還可能有其他症狀發生。當心律不整發生時,通常是因為心臟內出現了一些異常的放電點,或者是電路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導致心臟跳動過快、過慢或不規則。這些異常的放電點或迴路通常受到自律神經的過度刺激,特別是交感神經過度活躍的情況下,導致心律不整的發生。怎麼樣算是心悸?如中醫診脈一樣,按壓手腕的脈搏,就可以感受到心跳的節奏,這是一種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練習的技巧。且相較於頸動脈,手腕的脈搏也更為安全(頸動脈過度用力按壓,恐有動脈硬化、中風風險)。平時,也可嘗試穿戴裝置,可幫助更好地監測心跳,及早發現心律不整的情況。 心率的計算與觀測按壓脈搏後觀察10秒或20秒內跳的次數,再乘以6或3就可知道自己的心跳數。如10秒內跳了10次,10×6= 60bpm(次/每分鐘),就屬於正常的靜止心率。除了心跳量,也要留意心跳的速度是否規則。 若在平靜的情況下,心跳超過100次/分鐘,又出現頭暈、胸悶、喘息等現象,可能就需要及時就醫。 大多數情況下,心悸都是良性的,因此不必過度擔心。但,約有5%~10%到可能是不良反應,如心律不整。要特別的是,「心室頻脈」可能佔了1%左右,而這樣的情況可能導致致命的後果。 心室頻脈是什麼?心室頻脈(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是一種嚴重的心臟問題,可以導致心跳失常,甚至導致昏倒或死亡。通常是由於心跳過快造成的。在運動時,我們的心跳速度可能達到每分鐘150~160次。但,無激烈運動時心跳速度卻達到每分鐘200次甚至更多,心臟可能就無法正常收縮,這樣就會導致心臟輸出量的不足,進而影響到其他器官和大腦的氧氣供應,造成身體功能的衰竭。 心室頻脈較容易出現在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肌梗塞病史、心臟出現結疤,或者家族中有心臟相關疾病的遺傳史的人身上。如何避免、預防心悸?除了留意自身的體重、生活方式及睡眠品質外,飲食中的咖啡或茶就是一些需要避免的刺激性飲品,或者可以考慮選擇低咖啡因的飲食。在藥物方面,也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甲狀腺素」的使用是一個常見的例子,甲狀腺素是一種影響身體代謝的激素,它能夠加快心跳、提高情緒,甚至引起手抖等症狀。有些減重藥物中含有甲狀腺素,這可能導致類似甲狀腺亢進的現象,使心跳加快。雖然這些藥物確實可以增加代謝,但過快的心跳對於心臟來說並不健康,一旦心臟無法承受這種速度,可能會導致心臟休克。 因此,當發現使用藥物後心跳加速時,應及時向醫生諮詢。如果出現心跳加速的不良反應,應該盡快監測心跳並儘早就醫,以免拖延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延伸閱讀: 一直拉肚子怎麼辦?6警訊快就醫!一表區分急性和慢性腹瀉,教你7型態大便分類法
-
2024-07-16 醫療.心臟血管
心房顫動易中風、增心臟衰竭風險 北榮脈衝場導管消融術救命
心房顫動引發心律不整不可以輕忽,患者中風機率是正常人的3至5倍,也會增加心臟衰竭風險,死亡率更是正常人的2倍。53歲任職於科技業的劉先生因陣發性心房顫動,使用抗心律不整藥物治療效果不佳,仍然頻繁發作,經轉至台北榮總就醫,六月中接受最新的脈衝場導管消融術,未再出現心房顫動不適。台北榮總心律不整治療暨研究中心主任羅力瑋表示,心房顫動最常見的是心律不整,年紀愈大產生機會愈高,依流行病學統計,約1至2%的人患有心房顫動,常見症狀包括心悸、胸悶、呼吸急促、頭暈或無力等,但有些患者並無症狀。心房顫動發作時,心房無法有效收縮,導致血液滯留,若形成血塊脫離心臟,可能引發血栓,進而增加中風、心衰竭及死亡風險。羅力瑋指出,劉先生罹患陣發性心房顫動,以智慧型手表近一、二個月監測顯示,心房顫動發作記錄每周持續增加至10至15%,不時感到心悸,且運動受到限制,經接受脈衝場導管消融術治療,術後無任何不適,住院3天後即返家,定期追蹤近一個月,在智慧型手表監測下,症狀大幅改善。治療心房顫動以抗心律不整藥物與心導管消融術為主。羅力瑋說,若病人心血管合併症較多,特別是較高齡的病人,傾向採用心律不整藥物控制為主。若病人相對年輕或症狀明顯,甚至是已合併有心臟功能不佳情況,則可考慮採用心導管消融術治療。目前國內常見心導管消融術,主要為射頻輻射燒灼術搭配3D立體定位技術,或冷凍球囊導管消融術。羅力瑋表示,手術成功率方面兩者相仿,長期復發率約25至40%,有些病人可能會在手術後三至六個月內仍有症狀,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進一步治療或再次電燒。台北榮總心律不整中心引進脈衝場導管消融手術,是利用多個電脈衝點來釋放一系列持續數微秒高振幅電脈衝,因具有心肌組織的選擇性,在治療過程中可以避免對周圍的組織造成損傷,減少過去心導管電燒消融手術可能的併發症,如肺靜脈狹窄、食道損傷及膈神經損傷等。
-
2024-07-13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查房,怎麼兩個女生看到我一直叫爸爸?
有一天查房,走進某病房內,兩個漂亮女孩一直叫「爸爸!爸爸!」我嚇了一跳,怎麼有那麼漂亮的女生叫我爸爸?難道我也#MeToo而不自覺嗎?仔細看床上,原來躺著肝昏迷的病人,意識不清,我前來探視,女兒急於把老爸叫醒!人會昏迷不醒有很多原因,例如突然心臟病發作,發生心肌梗塞、腦部缺血或心律不整,心臟內的血塊跑到腦部血管將腦血管塞住了,或血壓太高,腦出血了;或者糖尿病血糖太高昏迷,或血糖太低也會昏迷;或者肝不好,人體代謝的廢物無法解毒,血液中的氨升高引起肝昏迷。肝引起的昏迷,有些原因是有些人B型肝炎急性發作,就是本來有B肝,由於服用了刺激免疫系統的藥物,例如類固醇,或其他來路不明的中草藥引發藥物性肝中毒,肝臟機能不足,無法維持正常生理機能,就可能引發肝昏迷。其次,有了B、C肝,肝臟長期發炎引起肝硬化,肝硬化到了末期,肝臟萎縮、肝機能衰退或加上引起食道靜脈瘤破裂出血,也會引發肝昏迷。此外,長期酗酒過度也會引起酒精性肝硬化,到了末期也會肝昏迷。評估是否有肝不好引起的昏迷,最好的指標就是抽血驗氨(NH3),NH3高大概是肝不好引起的肝昏迷。原來這兩個女兒看我去查房,急忙叫著昏睡的老爸看能不能醒過來!並不是叫我爸爸!害我受寵若驚。酒會傷肝,路人皆知,但喝酒的過癮就連正人君子也很難抵擋。相傳古代詩人李白就是喝酒在江中飲酒作樂,看到水裡的月亮很漂亮,想用手去抓起來,不慎跌落江內,溺水而死亡。隨著B、C肝藥物的開發,國人對肝病知識的進步,因B、C肝引起的肝硬化、肝癌造成肝昏迷的病人有慢慢減低,但酒精性肝病引發硬化末期,肝機能失調,或吐血引發肝昏迷的病人有愈來愈多的趨勢。可怕的是,長期酗酒引起的肝硬化在超音波上很難診斷,常常看起來只有脂肪肝而已,而病人也沒有什麼症狀,通常是腳水腫了,肚子大了起來,或黃疸了或吐血了,求醫就診,才發現已經肝硬化末期了,此時只能靠換肝才能回復彩色的人生。因此保肝要成功,戒酒也是很重要的。●欲知正確肝病新知,請追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及「好心肝.好健康」Facebook粉絲專頁。肝基會出版會刊及肝病治療手冊,歡迎來電索閱。若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免費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相關資訊。
-
2024-07-03 醫療.心臟血管
別等口渴才喝水!高溫脫水竟也會「傷心」致死,2徵兆要注意
夏日高溫難耐,總是全身汗涔涔,流太多汗易脫水、引發中暑,也會導致凝血「傷心」。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說,氣溫高升,身體會藉由擴張血管來增加排熱,若水分補充不足,血液會變濃稠,進而產生血栓,提高急性心肌梗塞的機會。適時補充水分 別等口渴才喝水林謂文表示,天氣冷影響血管收縮、天氣熱血管擴張,兩者機制不同,但是都會發生心肌梗塞。高溫會增加每日排汗量,讓體內水分蒸發,若不適時補水,血液會因脫水而變得濃稠,影響到血管內的流動。另外,脫水會降低血液循環量,加重心臟運作負擔,容易引發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血液中超過90%是水,適時補水非常重要,林謂文強調,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避免身體處在「微脫水」狀態中。多喝水,除了防止心臟功能受損,也能降低夏日熱衰竭、熱中暑等急症。如果是外勤人員或須常在戶外高溫下工作者,建議適度補給鹽分或運動飲料,平衡身體的電解質。吹冷氣溫差大 心悸胸悶要注意氣溫節節上升,幾乎冷氣開整天,林謂文提醒,從室外35℃高溫進到22℃涼爽的室內,溫差足足13℃,刺激著交感神經,會使心臟的冠狀動脈收縮,有心悸、胸悶、呼吸困難的感覺。過大的溫差變化,也會造成心腦血管意外發生,應試著讓身體慢慢適應溫度,啟動體溫調節反應。衛福部最新國人十大死因排行榜,心臟疾病高居第二位。林謂文呼籲,民眾應從日常飲食、運動著手改善,少吃高油、高鹽、高糖食物,且戒除抽菸、喝酒、熬夜等不良習慣。他觀察,心臟疾病不是老年人專利,已經年輕化且年齡範圍廣,有三高、家族史、糖尿病、肥胖等高危險族群,健康檢查年齡應提前,30歲開始接受定期檢查,揪出隱藏問題。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02 醫療.心臟血管
17歲羽球新星猝逝 醫師分析5情況:年輕人最要小心「突發性心律不整」
6月30日於印尼舉行的2024年亞洲青少年羽球錦標賽傳出噩耗,中國男單小將張志傑在比賽中突然抽搐約10秒,被救護車送到醫院,但搶救後不治身亡。猝逝原因還未正式公告,有傳言是心肌梗塞、中暑,死因仍待釐清。台安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袁明琦指出,年僅17歲的年輕運動員,在場上突然昏厥,極有可能是心血管問題。他分析下列五種情況:一、心肌梗塞高強度運動、劇烈運動會誘發心肌梗塞及心臟猝死的風險,其原因是血流受到阻斷,導致心臟缺氧。心肌梗塞有跡可循,包括胸悶、心絞痛、呼吸困難,最大徵兆為如重物壓在胸口般的悶痛,所以常可看到患者會摸著左前胸,然後全身無力倒地。袁明琦強調,動脈硬化是造成心肌梗塞的主因,較常出現在患有三高、缺乏運動的45-50歲族群身上。二、腎上腺素飆高因為參加大型比賽,緊張、壓力導致腎上腺素飆高,血壓、心跳也跟著上升,身體來不及反應,心臟瞬間打不出去血液,造成全身無力。因此出現心因性的暈厥,如果不能恢復心律,就可能引起猝死。三、體內缺水室內的悶濕環境,加上身體大量排汗、缺水,使血液變得濃稠、血管容易阻塞,心臟功能受到影響。袁明琦提醒,夏季進行活動時,會產生大量體熱,當體溫升高到40度時,會口乾舌燥、力不從心、喘不過氣。四、先天性血管疾病心臟原本就有潛在性的問題,運動員的猝死常與先天性心臟病有關,例如心肌症、心肌異常、心臟功能異常等。因為平常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可能在一次激烈運動下猝死,來得非常突然。五、突發性心律不整年輕人猝死,大多是因為「心跳搶拍或慢拍」,導致突發致命性心律不整。袁明琦說,劇烈運動大量流失汗水,讓體內的鈉、鉀過低,再加上電解質失衡,增加心律不整的風險。過度運動,或是超過身體負荷的運動,要小心手腳發軟、不聽使喚等症狀。衛福部公布的112年十大死因趨勢中,心臟疾病續居前二名,袁明琦提醒,夏天運動要掌握三要點,預防高溫熱傷害,也降低對心臟的威脅。夏天運動注意事項1.注意環境:注意是否通風涼快,有助於排除體熱。2.做好暖身:運動前一定要暖身,促進血液循環,減輕心臟的壓力。3.補充熱量及水分:可先吃香蕉、蘇打餅乾,減少蛋白質耗損與肌肉損傷。先喝500cc的常溫水,避免運動中水分大量流失的脫水危機。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6-29 焦點.杏林.診間
當醫師成了病患家屬/王麗月醫師揪心陪伴失智父,領悟「這件事」後更能體諒病人!
母親早逝、由父親扶養長大的新店耕莘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王麗月,雖然父親有心臟病、攝護腺肥大等疾病,生活仍可以自理,又因住在同一社區,她在照顧上並沒有太大問題,直到父親出現失智症狀,才讓身為醫師的她意識到,「看病不只是開藥而已,包含病人看診的交通、居家照護等都需注意,以同理心為病人全方位思考」。老父裝著假牙卻在找假牙「過去父親雖有些慢性病,但只要幫他叫好計程車,還是能自行到醫院看診。」王麗月說,沒想到,2019年疫情爆發前後,他開始忘東忘西,找不到假牙最後發現是在自己嘴裡,脾氣變暴躁,有時走著走著會有差點往後倒的狀況,就醫診斷罹患了失智症,從此,在照顧父親上,兄弟姊妹們特別空出更多的時間參與陪伴。王麗月眼泛淚光述說著,父親發病前,每年孩子寒暑假期間,她都會帶著父親一起全家出國旅遊,到世界各地去看看不同的風景,那時候是最幸福的時光;父親發病後,也讓她格外珍惜與父親的相處機會,現在每周六無門診期間,會帶著父親去看診,也陪著父親一起散步。心臟退化卻無病識感「近年父親的心臟慢慢退化,走路容易喘,曾經兩次119送急診,發現有心律不整,又因為失智較無病識感,讓家人很擔心。」王麗月發現因為疾病關係,父親飲食要格外注意,不可吃高鉀食物,包括蔬菜水果等,因此她常煮餐食給父親吃。王麗月有一個姊姊、兩個弟弟,在父親病情惡化後,大家開始輪流照顧。但她的公婆也有心血管疾病,加上患有失智症、憂鬱症的阿姨及姨丈都需要照顧,她一起照顧五名長輩。不過,她樂觀且正向看待,笑稱「以前買菜還要分批煮,如今一次煮一大鍋分給被照顧的長輩,更加方便也是好事」。長照2.0助分擔照護王麗月不忍將父親送去日照中心照護,後來發現政府推出的長照2.0有多項服務,可協助面臨的照顧困境,因此她申請使用,也算是幫忙分擔照護上的辛苦。現在她看診時,更能以同理心為病患設身處地著想,都會跟有需要的病患提起政府的資源。「從父親身上學到很多。」王麗月心有所感地說,以前看診就是指出症狀、開藥就好,現在看診都會跟病患主動說明,面對有些病患擔心申請過程繁瑣,她也可以家屬的身分耐心地跟病患解釋。盼政府強化銀髮機構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以後長者會愈來愈多,王麗月認為,政府在一些銀髮機構及相關活動還可以做更多,讓長者更受照顧,例如社區的電子產品教學班、才藝班等,尤其很多獨居老人若沒有事情做,失智會更嚴重,而下一代要承受這些照顧責任也很辛苦。王麗月有好多角色,不僅是醫師,也為人女兒、人妻、人母(兩個兒子),感嘆現在除了照顧好父親,真的就是要把握當下,「也跟家人說要找時間多陪陪父親、爺爺」,與家人更珍惜相處的時光。王麗月新店耕莘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照顧對象:父親●罹患疾病:心臟病、失智症、攝護腺肥大●發病時間:2019年85歲時失智、慢性病惡化●症狀:心律不整、記憶力衰退●治療:門診追蹤用藥、心導管手術、進出加護病房三次等●陪病心得:更懂得以同理心深入看診,不只是要把病患病治好,更要全方位照護。責任編輯 吳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