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7 失智.大腦健康
搜尋
得舒飲食
共找到
127
筆 文章
-
-
2024-11-08 養生.聰明飲食
身體比起從前開始容易累又喘? 其實是心臟無力的警訊! 不是體力變差,而是心臟幫浦使不上力。
徐子謙是一名重度使用電腦工作的45歲上班族,平常工作繁忙,完全忽略運動。租屋在舊公寓四樓的他,發現最近爬樓梯時,明顯感覺更容易氣喘吁吁,經常需要停下來休息,甚至有時候心臟會跳得很快。他最初以為這只是體力變差,並沒有太在意。之後,他在工作上的精神狀況也開始不佳,只好去醫院檢查。醫生表示,他的心臟功能提早衰退了!隨著年齡逐漸增加,心臟細胞逐漸老化甚至死亡,若不重視心臟保養,容易造成心衰竭,甚至面臨死亡風險,需要加強保養。建議服用心臟保健食品,並配合健康飲食與運動。聽從醫生的建議後,子謙開始服用富含ECNS和QH(還原型輔酵素Q10)的保健食品,並逐漸增加每天的運動量。經過幾個月的堅持,子謙發現爬樓梯時的喘息明顯減少,心跳也變得穩定許多。元氣恢復,生活品質獲得改善的子謙,也引起同事們的好奇與關注,紛紛開始認真看待心臟保健的重要性。心臟是健康的核心,如同生活中運轉的引擎,引擎天天使用,積年累月的磨損受傷卻常被忽略。你是否曾因為偶爾的喘氣、輕微的胸悶而不以為意?這些微小的症狀其實都可能是心臟無力的早期警訊,若不及時重視,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心臟無力就無法打出足量血液和氧氣供給全身器官使用,所以會顯得無精打采,容易疲累。長時間下來各器官也會開始快速退化,各種疾病逐漸出現,可見一顆強而有力的心臟是何其重要!說明了為何心臟是健康的核心。早期心臟無力症狀易被忽視,小心致命隱患! 許多人以為心臟保健僅僅是降血脂、膽固醇,保護心血管,避免動脈硬化或血栓形成便已足夠。然而,心臟無力卻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健康議題。許多心臟無力的症狀在早期可能非常隱微。根據美國紐約心臟協會(NYHA),依心臟衰竭嚴重程度分級,第一級跟第二級心衰竭患者,通常不會感覺心臟或身體有任何異狀,仍可以正常活動,但心衰竭可能快速惡化,等到第三、四級恐有生命危險,專家呼籲,千萬不要掉以輕心。選擇心臟保健食品,應該考慮哪些成分或功能? 隨著生活型態的變遷,許多健康問題開始影響到更年輕的族群。現在由於工作壓力和不規律的作息,心臟問題的發生年齡已經逐漸下降,許多大約四十歲左右的族群都開始出現心臟無力的跡象。營養師吳雅婷在訪問中指出:「因為人體隨著年齡增長,心臟中的輔酶Q10濃度會逐年減少,到了40歲時大約只剩下20歲的一半;再加上40歲開始體內的轉化酵素活性也隨著每況愈下,因此選擇對的輔酵素Q10型式來源,也是幫助心臟健康能量運作的重點。」營養師吳雅婷建議使用還原型輔酵素Q10(QH)增強心臟活力,因為比起補充一般氧化型Q10,QH是活性型,能夠不須經過體內轉換、直接吸收利用,另外天然植萃成分-松果菊苷(ECNS)也是近期新興有效的心臟保健成分。根據學術期刊發表顯示,ECNS不僅有助於逆轉心肌肥厚與心律不整,還可保護心臟。心臟是人體最勤奮的器官,24小時都在工作是很容易受傷的,所以保護心肌細胞是強心的關鍵因子。專利配方ECNS+QH,經實驗證實比單獨QH成分補充更有效提升2倍活力、減少65%疲勞感,並構成1+1>3的能量產出,如此傑出效果獲得美國等多國專利配方肯定。改變飲食內容型態,也有助於維護心臟的健康 對於已經出現心臟不適症狀的人,通常會建議減少鹽分攝取避免過多水分滯留於體內,進一步減輕心臟負擔。營養師吳雅婷建議可以從改善飲食內容做起,根據2022年美國心臟衰竭最新的治療指引,其中特別建議心臟無力者可選擇以大量的水果、蔬菜、堅果、種子、豆類、全穀類和植物油為主的「地中海飲食」以及增加鉀、鎂、鈣、膳食纖維和不飽和脂肪酸攝取的「得舒飲食(DASH飲食)」,這些都是有助於改善心臟運作的飲食方案。不但能於減少心血管罹患疾病風險,降低飽和脂肪酸及精製糖的攝取,更能夠對心臟提供額外的保護。營養師吳雅婷:「對於吃不慣低鈉清淡口味的人,料理上可以改變調味來源,比如說運用酸味食材(如:檸檬、鳳梨等),或是運用蒜頭、薑等風味變化、或考慮運用風味強的食材(如:九層塔、青椒等)來做各種飲食搭配入菜。」改善心臟無力的關鍵生活習慣改善心臟無力的關鍵生活習慣,包括規律運動和保持健康體重,這意味著要多動少坐,平衡飲食和卡路里攝入,避免肥胖;同時,維持血壓與血糖穩定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高血壓和血糖失控會增加心臟負擔,易導致心肌肥厚,因此定期監測不可忽視。此外,戒菸也是一項重要措施,因為吸菸會增加血液黏稠度、降低血管彈性並影響血壓,對心臟健康不利。而含有抗氧化功能的「多酚類、白藜蘆醇」的紅酒,每天少量的飲用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女性建議不超過1個酒精當量、男性建議不超過2個酒精當量)。吳雅婷營養師學經歷:國立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 碩士中山醫學大學臨床營養學系學士保健食品中級研發工程師國考營養師台灣保健營養食品工業同業公會會員代表
-
2024-10-21 養生.聰明飲食
天然鹽能改善胃食道逆流、抽筋、三高?專家破解謬誤:比精鹽少一重要物質
你可以先知道: (1)根據國健署最新一次的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台灣人普遍鈉攝取量過高,最嚴重的年齡層甚至達到建議量的173%,國際上也是超量攝取的趨勢,現代人並不存在鹽吃太少的問題,反而是鹽吃太多,傳言說法錯誤。 (2)「真鹽」應稱為「天然鹽」,天然鹽比精鹽有更多的礦物質、微量元素,但不能因此就把精鹽說成不好的東西;反觀天然鹽通常不加碘、但精鹽有加碘,國人缺碘盛行率約 5 成,傳言偏頗比較、且沒說國人明顯缺乏的營養素,傳言說法易誤導。 (3)天然鹽為食品、食品依法不得宣稱或暗示療效,傳言所稱的能改善的症狀,很多都是「低血鈉症」的症狀,但多數低血鈉症不是鈉吃不夠,而是吃進去的鈉發生別的代謝失衡問題,傳言混淆二種概念、傳言說法錯誤。 網傳「真鹽的妙用及好處」約 18 分鐘的錄音檔,提到高血壓、甲狀腺腫大等身體不適「問題都是真鹽少吃了」,吃水果灑鹽、可平衡水果太甜,真鹽改善夜尿、頭痛、噁心嘔吐、疲倦打瞌睡、感冒,「吃真鹽保證不會吃到腎臟壞掉」。但專家表示,傳言所說的「真鹽」,其實應稱為「天然鹽」,不管是天然鹽或是精鹽、成分都是氯化鈉,天然鹽比精鹽多了礦物質、微量元素,但是精鹽添加碘、避免台灣民眾通常缺碘的問題,不同的鹽各有優點,傳言說法易生誤導。此外,專家也提醒,整體國人的鈉攝取量過高,傳言卻鼓吹鹽吃太少、要多吃鹽,傳言說法錯誤。 傳言所說的論點也見於坊間書籍,類似說法包括「真正的好鹽,大量攝取也沒關係!破除減鹽世紀迷思——少鹽並不會讓你遠離疾病,吃對鹽才會」,「身體正在發出『我需要鹽』的求救訊號」等,專家提醒民眾,務必仔細檢視自然療法有多少科學證據、不要輕易誤信。 天然真鹽的妙用及好處? 原始謠傳版本: 真鹽的妙用及好處 或這個版本: 吃對塩能救命: 真鹽是指含有天然礦物質的海鹽或岩鹽等! 這篇對頻尿、胃食道逆流、抽筋、減肥、三高的人有幫助,務定要播來聽,對健康有幫助。 主要流傳這段 18 分 17 秒 的錄音檔,並在通訊軟體和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一)青壯年男性超標達 173% 臨床少見缺鹽病人 傳言說「以為吃少鹽少油才對身體好,不知道這是錯誤法」、「長年下來高血壓了、心跳過快,或甲狀腺腫大」。MyGoPen 致電諮詢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他表示叫人家多吃鹽其實就是一件讓人很匪夷所思的事,其次就是好鹽、真鹽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柳朋馳強調,醫生並不會要民眾完全清淡才叫做好,每個人都需要適量的鹽,而所謂的「適量」對每個人來講並不見得相同,本身有潛在疾病,像是心臟、腎臟疾病的人就絕對不可能是多鹽,甚至有時候要限鹽,臨床上少鹽少到導致無力、低血鈉等問題並不常見,通常是非常極端的限鹽、或是使用一些藥物,或是腦部荷爾蒙有問題等等,才會導致體內的鈉留不住、變成「低血鈉症」。 柳朋馳指出,一般人正常飲食的情況下並不會缺鹽,尤其是現代人、平常都是已經過度吃鹽,古代人吃的東西並沒有像現代這麼豐盛,飲食習慣差異這麼大的情況下,鹽的攝取量過多已經是不用爭議的,唯一差別在鹽的好壞選擇。MyGoPen 查詢句代表性的公開資料,國健署2020年更新的「減鹽秘笈手冊」官版衛教內容提到:調味品中也可能含有看不見的鹽或鈉,例如醬油、沙茶醤、蕃茄醬等,而且麵線、油麵、餅乾等,或是釀製、加工的食品,例如:榨菜、筍乾、香腸、肉乾、鹹蛋、肉丸、火鍋餃類,製作過程中也都需要添加含鈉量高的鹼、蘇打發粉或鹽,這些都會使現代人不知不覺吃進太多鹽。 國健署呼籲,根據衛生福利部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要超過 2400 毫克、相當於食鹽 6 公克,差不多就是 1 茶匙食鹽,但是一個人每日鈉的總攝取量包括:天然食物中鈉含量、加工食品、人工調味品中的鈉含量,攝入太多的鹽會影響健康,許多研究報告顯示,高血壓、動脈硬化、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甚至是胃癌,都和鹽吃得太多有關或可能有關。 此外,根據國健署公布的最新版「國民營養健康調查」(2017 到 2020 年),第 51 頁報告中提到:台灣男性在 4 歲以上、女性在 7 歲以上就有鈉攝取量過高的狀況,19 到 44 歲成人為鈉攝取量最高的族群,男性達建議量的 173% 最高,其次為 7 到 18 歲的兒童、青少年,及 45 到 64 歲成人。而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保持均衡與健康的飲食,小心鹽多必失」論壇內容,提到:全球平均的鹽攝取量為每天 10.8 克,是世衛組織建議量 5 克的兩倍之多,食用過多的鹽儼然已成為飲食與營養相關死亡的最大風險因素。由上述各種資料可知,現代人不管是台灣或是國際上,並非「少鹽」出問題,而是鹽吃太多出問題。(二)「真鹽」說法誤導 天然鹽沒加「碘」不符台灣人需求 傳言提到「用真鹽在做菜,真鹽泡水喝、乾吃都行」。但根據教育部字典「真正」一詞的相反詞為「冒充、假冒、虛偽」,傳言稱為「真鹽」有誤導其他鹽品是負面意思之嫌。MyGoPen 查詢具代表性的公開資料,主管機關及購物平台都使用「天然鹽」稱之,而根據國健署於 2019 年「玫瑰鹽是天然的鹽,比較健康?」保健闢謠,提到:民眾會以為時尚、進口的鹽就比較高級,但其實背後隱藏營養危機,進口的鹽可能不含碘,長期吃這些沒有加碘的食鹽,有可能造成碘營養缺乏的風險,國健署建議「家裡最常用的鹽,應該要以有添加碘的鹽品為主」。 柳朋馳指出,鹽的好壞這個議題在過去幾十年間時常出現,坊間流行過竹炭鹽、玫瑰鹽、岩鹽、海鹽等等,這些天然鹽各有優點,但是醫界卻擔心這些都是「無碘鹽」,「大脖子」甲狀腺腫大的疾病曾經在台灣盛行很長一段時間,直到 1960 年代食鹽加碘政策之後才改善,因為不管吃葷、吃素,所有人都會吃到鹽,所以才會在食鹽加碘,但天然鹽太過盛行的話,醫界反而擔心民眾的碘攝取量不足。 而 2015 年衛福部「食用碘鹽 健康多一點 逾半數國人碘營養不足」新聞稿中指出:2004 年鹽品開放自由貿易後,現在市面上販售的國產及進口食鹽並非全部為碘鹽,而根據國健署「2010-2013 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之尿液碘濃度分析計畫」顯示,2013 年 6 歲以上人口的尿液碘濃度中位數為每公升 96 微克,有 51.9% 國人尿液碘濃度低於世衛建議下限 100 微克。此外,2013 到 2016 年的國民營養調查則發現 7 到 18 歲的缺碘盛行率為 3 成、19 歲以上成人是 5 成,2017 到 2020 年的國民營養調查發現高達 8 至 9 成家庭已使用含碘食鹽, 但 45 歲以上成人的缺碘率仍有 5 成。由上述資料可知,台灣民眾仍有極高比例處於缺碘狀態,天然鹽為了標榜天然、通常不會再加工加入碘,未必符合台灣人口的健康需求。(三)天然鹽有礦物質、精鹽有碘 不能部分比較 柳朋馳強調,天然鹽的礦物質、微量元素確實比較多,補充礦物質、微量元素對人體確實有益處,但不能因此就把沒什麼礦物質、微量元素的精鹽說成是不好的東西,人體並不是靠吃鹽作為礦物質、微量元素的主要來源,而是從每天攝取的飲食上均衡獲得,反觀「碘」往往才是很有可能吃不夠的,傳言不提天然鹽不含碘的問題、說法偏頗而不夠全面,而且天然鹽比較貴、成本效益是否划算很難說。(四)鹽無法「平衡」水果糖分 改善口感的意義也不大 傳言提到「把真鹽撒在水果上面,去平衡水果太甜」。柳朋馳指出,有人吃水果加一點鹽、達到甜度增加的效果,這樣就不用吃那麼甜的水果,但是減水果的糖份卻多吃了鹽,降低糖尿病風險、增加高血壓風險,這樣一來一往有多少好處不無疑問,應該鼓勵病人不要為了口感而去吃很甜的水果才對,而不是強調再加其他東西來調整甜味。 此外,水果加鹽只調整了甜味、並沒有改變含糖的糖分,糖分原本有多少、還是一樣吃進去,鹽並沒有真的取代糖,「平衡」是指口感、口語上的說法,並不是化學反應式上的平衡,傳言「平衡」的說法太過籠統,而且這樣做的意義並不大。(五)鹽能鎖水卻傷腎 應找出夜尿病因 柳朋馳表示,吃了鹽能鎖水,也就是上述所說的身體留鈉、留水,但之後就變成血壓上升,血管內的壓力必須排掉,鹽跟水就進入腎臟、腎臟必須代謝處理掉,這個過程會損耗腎臟,所以與其為了解決夜尿而去吃鹽,反而應該找出夜尿的直接病理原因,例如攝護腺肥大、膀胱過動症等,靠鹽短暫性的鎖水反而製造别的問題。(六)低血鈉不是吃太少 而是失衡、留不住 傳言提到「上課想睡覺打瞌睡缺氧」、「上班喝真鹽水身體變暖」。柳朋馳指出,低血鈉症會有明顯的神經學症狀,包括:頭痛、疲倦、頭暈、肌肉無力、失去平衡感、運動失調、感覺遲鈍等等,幾乎就是傳言所說的鹽能改善的症狀,但臨床上因為鹽吃太少、過度極端的清淡飲食所導致的低血鈉症是非常少見的,約 3 到 5 成的低血鈉病人與利尿劑等藥物或是疾病有關,也就是所謂的「抗利尿激素不適當分泌症候群」(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etion,SIADH),病人體內分泌不正常濃度的抗利尿激素,使得水份滯留、引發低血鈉,高危險族群為腦部創傷或出血、小細胞肺癌、使用抗癲癇藥物,這類的病人或是「水中毒」的病患,臨床上的確會鼓勵飲食上可以多加一點鹽,但是並不是表示是平常吃太少鹽,這些病人跟一般人相比、並沒有太少,而是分母被改變。 此外,尿崩症、使用利尿劑的病人則是因為內分泌、腎臟病、藥物等因素而導致排尿、血鈉濃度出問題,甚至高血鈉,這些病人跟正常人相比也沒有吃不夠、而是整體的代謝平衡不正常,柳朋馳強調,吃不夠、不平衡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傳言卻混為一談。由此可知,傳言缺乏疾病背景、治療脈絡,傳言為易誤導的說法。 柳朋馳提醒民眾,高鹽對身體的損害主要是心血管、腎臟;鹽會導致身體留鈉、留水、血壓就會往上走,因此高血壓初期的病人都會被要求「得舒飲食」,得舒飲食最重要的觀念就是「減鹽」,讓血壓不要偏高。此外,腎臟在高鹽的環境下會受損,而高血鈉也會使神經細胞受阻,再來就是不管是高血鈉或低血鈉,都會影響到大腦腦細胞的活性,提醒民眾不要誤信謠言,多吃鹽養生不成、反而有害健康。結論 總而言之,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歷次做的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台灣的民眾並沒有吃鹽太少、反而是吃鹽太多,最嚴重的年齡族群甚至達到建議量的173%,而國際上的相關研究也顯示同樣的超量趨勢,可見不只台灣、包括國際上都因為鹽吃太多而推動減鹽的健康飲食,傳言為錯誤說法。 傳言說「真鹽」,但應說成「天然鹽」比較中肯,天然鹽比精鹽多了礦物質、微量元素,這些營養有益人體,但不能因此說成沒有這些礦物質、微量元素的精鹽就是不好的東西;此外,人體主要是靠飲食攝取礦物質、微量元素,不是靠吃鹽,強調天然鹽可以吃到礦物質、微量元素,卻不提也同時吃進更高的心血管風險,也不提天然鹽往往是無碘鹽的問題,傳言說法易誤導。 傳言提到吃鹽可以治夜尿、疲倦、體寒等,全以「個人經驗」出發,未提出「科學證據」證明因果關係,同一個案是否具有「重複性」、「再現性」不無疑問,無法推論為其他人也同樣有效,傳言說法為錯誤資訊。 傳言說「洗水果的時候、泡蘋果的時候才會用台鹽的鹽」。多年來相關主管機關都宣導用鹽水洗蔬果是錯誤作法,食藥署曾於 2015 年闢謠「蔬果殘留農藥,用水洗不掉,用精鹽可去除,是真的嗎」,強調「加鹽清洗蔬菜以去除農藥並不是正確方法」, 食藥署所屬的食藥好文網也曾於 2018 年宣導「用鹽、用醋或是清潔劑等方式清洗蔬果,其實清洗效果都很有限,有時甚至會導致蔬果中鈉含量增加」,傳言貶低精鹽只當成清潔使用、錯誤使用精鹽的說法,也使整個傳言的可信度降低。衛教資源: 國健署 - 減鹽秘笈手冊 諮詢專家: 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 柳朋馳(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4/08/salt.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10-17 焦點.用藥停看聽
高血壓一旦開始吃藥就得吃上一輩子?醫師曝「逆轉關鍵」能減量甚至停藥
許多人終生被慢性病纏身,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有高達529萬人罹患高血壓,18歲以上民眾盛行率為26.8%,約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有網友在PTT發問,自己的同事罹患高血壓,吃降血壓藥好多年了,每天都在吃藥,像個藥罐子。他很好奇一旦得高血壓是不是一輩子只能吃藥,有沒有辦法可以逆轉?網友回應:「跑步和控制飲食可逆轉」、「過胖的減重可以藥量減半甚至康復」、「回歸自然生活看有沒有機會」、「看成因是什麼來決定」。也有人指會到吃藥代表已經很嚴重了,變成慢性病頂多只能控制無法治癒,不過乖乖吃藥還是可以活很久、過正常生活。高血壓一定要吃藥嗎?東元綜合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張聖典表示,很多高血壓病人擔心高血壓藥物吃多了會變成的腎臟病甚至洗腎,有些則擔心一旦吃了高血壓藥物就得吃一輩子。張聖典指出血壓高是會惡性循環的,血壓升高後容易破壞血管,會造成血管硬化,一旦血管硬化後血壓就會更高,造成心臟更大的負擔,提升罹患心血管疾病及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張聖典表示只要讓高血壓能降下來就不用繼續吃,高血壓的起始治療並不單只是藥物,包括飲食習慣、減重運動、戒菸及生活型態改變也是高血壓治療的重要環節。有不少病人藉由運動減重、改變飲食及生活型態而降血壓,就不需要再繼續服用,所以血壓藥是有機會可以減量甚至是停藥。不過隨著年齡增加,血壓也會越來越高,因此大部分病人需要長期規則服藥來控制高血壓,才能達到預防的好處。幫助降血壓的5個習慣根據照護線上白映俞醫師介紹,改善以下幾種習慣可幫助降低血壓:1.得舒飲食:多攝取蔬果、低飽和脂肪2.減重:讓BMI降到低於253.有氧運動:每天30分鐘、每週五天以上4.減少鈉攝取:每天攝取範圍1.5-2.3克5.限制酒精攝取:男性每日攝取少於20克、女性少於10克當高血壓患者進行良好生活管理,從飲食與運動習慣下手,是有機會讓血壓獲得良好控制的。當血壓控制的不錯,可以與醫師討論,看看是否能開始藥物減量,切勿自行評估停藥,務必遵從醫生指示。
-
2024-09-30 醫療.心臟血管
睡眠不足易高血壓 醫師建議這個時間睡對心臟最好
睡眠不足易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睡眠質量差是中風一大危險因子。究竟一天要睡多久才算夠?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說,每個年齡層所需要的睡眠時數不一樣,重點是「品質」,睡得好才能幫助大腦排除廢棄物質、讓身心完全休息,第二天才有精神體力維持工作生活所需,建議每天最好能睡飽6至8小時。睡眠有問題會提升高血壓風險 每天最好睡足6至8小時林謂文表示,人體順應生理時鐘,晚上活動力下降,會轉成副交感神經運作,要進入睡眠休息狀態,這時心跳會變慢,體溫和血壓也稍微下降。如果熬夜晚睡、失眠,會刺激交感神經再度反應,使血管收縮、增加血壓心跳,一旦出現睡眠問題,會提升高血壓風險,血壓失控會造成心臟病、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每天的最佳睡眠時間為6至8小時,林謂文建議,晚上10點入睡對心臟最好,不要超過半夜12點才睡,且應建立良好環境讓自己進入深度睡眠、消除生理疲勞。而睡太久也不行,研究顯示,平均每晚睡眠超過10小時的人,中風機率會變高。高血壓沒有明顯症狀,但會讓血管壁慢慢受損變形,甚至硬化、破裂。林謂文建議,民眾應養成量血壓習慣,掌握「722」原則,連續「7」天量測、每天早晚共「2」次、每次量「2」次取平均值,標準值為130/80mmHg。只要一失眠,血壓就不易控制只要一失眠,血壓就不易控制,林謂文說,有些人早上就醫,血壓異常原因是「前一天睡不好」反映在數值上。早晚血壓變化也會影響用藥,經評估開立長效降壓藥物或睡前加用降壓藥。如何預防高血壓?林謂文說,日常飲食除了減少鈉的攝取量,應增加高鉀蔬果、高膳食纖維、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得舒飲食」非常適合高血壓患者,強調全穀雜糧、豐富蔬果,補充鉀、鈣、鎂元素。另搭配規律有氧運動、戒菸酒,避免過勞及情緒波動大,以維持血壓的穩定。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9-25 養生.聰明飲食
降血壓「9種食物」營養師認證必吃!香蕉、堅果都上榜 蘋果1吃法更營養
除了得舒飲食原則之外,營養師陳詩婷也分享特別有助降低血壓幾種食物,供大家參考!9種食物有助降低血壓 1、香蕉香蕉含有豐富的鉀跟鎂離子。鉀離子有助抗衡鈉離子,可以平衡身體內多餘的鈉;鎂離子可以放鬆血管平滑肌,達到降低心血管病的益處;研究也發現,香蕉的水溶性纖維含量高,有助代謝身體多餘的膽固醇,特別當香蕉加熱後,水溶性纖維含量會更高,還能防止大腸癌的發生。每日建議攝取100克,約小香蕉一根的量就足夠,攝取過量,多餘的醣類會儲存為三酸甘油酯,反而不利於血壓的控制。 2、奇異果奇異果也是高鉀水果,每100克大概含有近300毫克的鉀離子,可以抗衡身體過多的鈉離子。奇異果的維生素C含量相當豐富,比檸檬高2~3倍研究證實,維他命C可使三酸甘油酯及膽固醇加速轉化為膽酸,從腸道排除,避免血管硬化及高血壓等現象。至於奇異果中的奇異果酵素,有助加速蛋白質的分解及促進腸道蠕動,當吃了過多的大魚大肉時,建議飯後可以吃1-2顆奇異果,來幫助蛋白質消化。 3、莓果類一般認為藍莓、蔓越莓、黑莓、草莓等莓果類,富含花青素及水溶性多酚類等強力的抗氧化劑,能夠幫助血管暢通、控制血脂及血糖。最近研究更發現,莓果類所含的類黃酮可被腸道益生菌分解,有助腸道菌種的多元化與分布,提升保護心臟的能力。而且類黃酮類算是穩定的物質,儘管節氣使然,沒有辦法四季都吃到莓果類,也可以使用冷凍莓果,製作果醬、甜點,或是直接加進早餐裡,大概每天吃1.6份莓果(約120克),就可以達到保健作用。 4、蘋果蘋果本身富含鉀,可以讓身體排除多餘的鹽,預防血管的損傷;再者,蘋果的果皮含有大量的果膠,果膠這種水溶性纖維進到腸道,可以幫助膽酸、膽固醇的排除,進而降低身體整體的膽固醇濃度,預防心血管疾病。而蘋果加熱後的營養更豐富!若將蘋果加熱,可以讓果肉釋放出更多果膠,果膠這種水溶性纖維因不被人體消化與吸收,在腸道遇到水份後會膨脹,變成凝膠狀,一來可以增加飽足感、延緩糖類的吸收、使乾硬的糞便變得濕潤柔軟容易排出,最重要的是,果膠可以促進腸道膽酸、次級膽酸(一種致癌物質)排除,進而降低血中膽固醇、保護心血管和預防癌症。 5、洋蔥含有豐富的槲皮素(一種類黃酮化合物),有強大的抗氧化力,能幫助保持血管的彈性;另外,洋蔥含有前列腺素A,有助血管的擴張,減少血管的阻力;同時,洋蔥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幫助人體降低血脂、穩定血糖、增加腸相的平衡,對心血管及整體健康有幫助。不過,洋蔥屬於比較刺激的蔬菜,腸胃敏感的人,建議不要吃生洋蔥;若不喜歡吃完洋蔥殘留在嘴裡的味道,可以喝比較濃的檸檬水幫助除掉味道。 6、豆腐豆腐為植物性蛋白質,本身零膽固醇,還含有大豆異黃酮與植物固醇,有助降低血脂及血膽固醇,對高血壓患者有益處。豆腐儘量選擇傳統豆腐,俗稱「板豆腐」,因為板豆腐在製程過程中會添加硫酸鈣等含鈣凝固劑,可以幫助鈣質的補充(身體缺鈣,容易出現血栓,加重高血壓形成);而嫩豆腐、雞蛋豆腐、百頁豆腐的製成非使用含鈣凝固劑,鈣質含量少,不建議當成補鈣來源。 7、鮭魚鮭魚、鯖魚、鱈魚屬於深海魚,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能夠幫助抗發炎、降低血脂、三酸甘油酯,達到維持血管彈性、預防中風等好處。另外,沙丁魚、秋刀魚等,omega-3脂肪酸含量也很豐富,建議每周吃2-3次,每次約一個手掌心大小的魚肉就足夠。 8、堅果堅果本身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核桃或亞麻仁籽,跟深海魚一樣,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其能在體內轉化成EPA、DHA,有助於血管恢復柔軟,並使血液循環變佳,維持心臟健康。不過,堅果被歸類在油脂類,多吃有變胖風險,建議每日吃一湯匙的量就足夠,並選擇原味無調味的堅果為佳。 9、番茄番茄含有豐富的茄紅素,它是一種強力的抗氧化物質,不僅可以預防癌症,同時還有助保護心血管(食用時加熱、加油,可以幫助茄紅素吸收);研究還發現,番茄含有「番茄皂苷」,有助抑制泡沫細胞(導致動脈硬化的巨噬細胞)的形成;且小番茄的番茄皂苷量是大番茄的3-5倍,一天約吃5顆小番茄就預防動脈硬化的效果,大番茄則要吃到1顆。延伸閱讀: ·別誤踩高血壓飲食地雷,蘇打餅、白吐司、早餐穀片皆上榜,1飲品喝多了血壓飆 ·全球高達10億人患有高血壓! 研究:每天減少「1物」攝取量,降血壓效果跟服藥相當
-
2024-09-21 養生.保健食品瘋
輔酵素Q10是什麼?抗氧化、改善皺紋、顧血管、護心臟...營養師教如何正確挑!6類食物是天然來源
輔酵素Q10(Coenzyme Q10)在1955年時首次被科學家們發現,至今短短70年不到的時間,輔酵素Q10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多的保健食品補充劑,可見大家對於輔酵素Q10或CoQ10這個名詞一定不陌生,也容易在家裡瓶瓶罐罐的保健食品中看見它的身影,究竟這個熱門的保健食品輔酵素Q10是什麼呢?在人體內又有什麼功效?今天《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就來帶大家一探究竟吧!輔酵素Q10是什麼?輔酵素Q10又可簡稱為CoQ10,它的正式名稱為Ubiquinone,是一種廣泛存在於所有細胞中的親脂性「醌類」,因此也有人稱之為「泛醌」。目前已知輔酵素Q10在人體中由氧化態及還原態兩種形式共存,並透過連續的氧化還原反應相互再生。 輔酵素Q10的分佈輔酵素Q10存在於人類細胞的能量工廠-粒線體中,在有氧呼吸的電子傳遞鏈中扮演輔助因子的角色,參與ATP的生成,因此與能量代謝、神經訊息傳導、細胞訊息傳遞、抗氧化反應等功能息息相關,在代謝作用特別旺盛、能量需求特別高的器官或細胞中,輔酵素Q10的含量也比較多喔!輔酵素Q10的功效輔酵素Q10本身就是人體重要的親脂性抗氧化物,除此之外,它也因為參與了體內能量的產生,因此在各種代謝反應、訊息傳遞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下面就來介紹輔酵素Q10在人體內有什麼功效吧! 一、維持細胞能量前面有提到輔酵素Q10有許多細胞功能,位於人類細胞的粒線體中,它參與了能量ATP製造的過程,可以刺激粒線體產生能量,舉凡是心臟、肌肉、神經、呼吸、代謝等各種需要使用到「能量」的反應及器官,都和輔酵素Q10有關。二、抗氧化輔酵素Q10在人體內以氧化態及還原態兩種形式存在,並藉由氧化還原反應不斷再生,而在這個過程中,輔酵素Q10可以參與體內多種抗氧化反應,減少自由基對於粒腺體及細胞的氧化傷害、維持細胞膜的完整、也推測可以延緩老化,是體內非常重要的抗氧化物。三、減少心臟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近年來有多項實驗研究出輔酵素Q10對於心血管疾病有預防及改善的潛力,科學家們推測,這主要是來自於輔酵素Q10的抗氧化能力以及參與能量產生的過程,進而能保護心肌細胞以及心血管功能。許多訴求保護心血管的保健食品也都會加入輔酵素Q10來幫助提升效果喔!四、改善肌膚皺紋輔酵素Q10可能可以減少皮膚的皺紋並增加光滑度、延緩紫外線造成的皮膚衰老現象,並且在與膠原蛋白一起使用之下兩者的功能可以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包括對改善真皮密度、減少眼周皺紋面積、增加皮膚的光滑度等結果有正面研究意義。為什麼要補充輔酵素Q10?人體可以透過一連串複雜的反應自行合成輔酵素Q10,因此一般健康的成年人並不需要特別補充外源性的輔酵素Q10,然而隨著年紀增長,身體各部位的器官機能會逐漸老化,產生輔酵素Q10的能力也會下降,因此體內輔酵素Q10的含量會漸漸減少。而除了老化本身以外,疾病、藥物、飲食、與身體的壓力狀況也會與體內輔酵素Q10的含量息息相關,因此適量的補充對人體非常重要的輔酵素Q10也是許多人維持健康的選擇。天然來源的輔酵素Q10輔酵素Q10廣泛地存在於天然動植物中,因此透過飲食我們可以攝取到一些輔酵素Q10,例如:魚肉、內臟、牛肉、雞肉、堅果種子、以及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UFA)的油,都是很好的輔酵素Q10天然來源喔!輔酵素Q10保健食品怎麼挑選?雖然我們身體能夠自行合成輔酵素Q10,也能透過天然的食物來源攝取,但隨著年齡增長身體逐漸老化,體內輔酵素Q10的濃度也會漸漸下降,因此有許多人選擇透過保健食品來補充輔酵素Q10,但是市面上琳瑯滿目的產品,究竟要怎麼挑選才不會花了大錢卻踩雷呢?就讓Evelyn來告訴你:一、選擇專業設計的複方產品,全面提升功效好的複方保健食品會針對目標功效加入不同的珍貴成分,從多種面向共同達到效果,且經過專業設計的複方能夠確保成分間不會互相干擾,並且功效能夠相輔相成,達到1+1大於2的效果!因此選擇好的複方保健食品能夠更全面的達到目標功效喔!二、選擇大廠出品的輔酵素Q10根據研究指出,透過口服補充輔酵素Q10,在各種不同劑型、搭配成分、以及型態之下,人體的吸收利用率各有差異。因此選擇大廠出品的輔酵素Q10,除了原料本身的安全性比較有保障之外,大廠的技術也更能確保輔酵素Q10在產品中的分佈性以及穩定性,吃進體內之後的效果也比較有保障。三、擁有透明公開的檢驗及認證因為是要吃進身體裡的成分,因此購買前一定要確認該產品是否有清楚的標示成分、劑量及在官方網站上公開第三方公正檢驗機構的檢驗報告,另外,若產品有獲得具公信力的國際獎項及認證也更能放心購買喔~反覆確認公開透明的資訊才能真正的為自己的健康把關。看完今天介紹的輔酵素Q10,你是否也想好好補充這個啟動體內代謝的因子了呢?輔酵素Q10在人體的功效真的非常廣泛,也難怪會成為這麼多人食用的保健食品成分!最後Evelyn還是要提醒大家,購買前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需求,並且徹底理解成分的作用,選購時也要看清楚標示,並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才能讓保健食品的效果發揮到極大值喔!延伸閱讀:.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14 養生.聰明飲食
秋蟹來了!和柿子一起吃有毒?3種常見迷思解惑 教你螃蟹怎麼挑最好
說到秋天不能錯過的美味,螃蟹絕對榜上有名,每年的9~12月是螃蟹盛產的季節,在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中,每100克的紅蟳是122大卡,其中有20.9g蛋白質、6.5g碳水化合物及3.6g脂肪,同時含有維生素B群、維生素A、維生素E及鈉、鉀、磷、鈣、鎂、鋅、鐵等微量元素,是蛋白質的良好來源,也十分營養好吃~尤其當季的蟹肉不只肉質鮮美、價格也經濟實惠,還有許多人大老遠跑到海港去,就為了要吃到最新鮮的螃蟹!但這麼好吃美味的海鮮,其實有很多食用禁忌?並不是人人都能大口享用!坊間有許多關於螃蟹的傳聞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就讓我們來為你破解迷思吧!秋蟹3種常見迷思解惑迷思一:螃蟹和柿子一起吃有毒?在農民曆中常會附一張食物相剋表,上面就畫了螃蟹與柿子一起吃會中毒,網傳這是因為海鮮中的有機砷會與水果中的維生素C發生反應,產生有毒物質-無機砷(三氧化二砷,俗稱砒霜)。事實上,即使同時吃這2樣東西,在人體中也沒有足夠的條件能發生反應,所以並不會產生毒性。但因為螃蟹蛋白質含量豐富,遇到柿子中的單寧酸容易變性、結塊,形成不易消化的單寧酸蛋白,一起吃的話容易造成腸道不適,所以建議分開吃喔!迷思二:孕婦不能吃螃蟹?在早期有孕婦吃螃蟹容易流產的說法,但這樣的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推測有可能是因為螃蟹的食物是魚蝦貝類的遺骸,因此螃蟹死後消化道細菌滋生的速度更快,加上海鮮類的組織結構較鬆散,極易腐敗,進而使蟹肉中的蛋白質分解形成組織胺,產生毒性。此外,早年衛生條件較不理想、螃蟹保存不易,如果吃下不新鮮的食物,發生中毒現象,對孕婦及寶寶都很危險,所以才建議孕婦不要吃螃蟹;但現在食物保存的方式進步且多元,只要能確保食材新鮮,風險就能大大減少。也有人說懷孕期間吃甲殼類,生下的小孩容易對甲殼類過敏,不過那也是比較早期的看法,目前有越來越多相關實驗證實,懷孕期間避免特定過敏原的飲食,對於小孩過敏的發生機率並無影響,甚至建議小孩在出生後早點開始食用部分致過敏的食材,如:花生、蛋…等,更能降低過敏發生率,因此,孕婦懷孕中的飲食和小孩過敏的關連並不高。若孕婦本身對螃蟹過敏,或是懷孕期間體質改變,容易食物過敏的話,就不建議食用螃蟹。如果有特殊情況,亦可在諮詢過醫生建議後決定。基本上,只要是新鮮、經過適當處理及烹調的螃蟹,孕婦是可以食用的(生食風險高,是該避免!)。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螃蟹性質偏寒,如果本身容易腸胃不適或屬於寒性體質的話,應少量食用就好,或搭配蔥、薑、蒜等溫熱性食材一起烹煮,可以中和螃蟹的寒涼~迷思三:痛風不能吃螃蟹?在討論痛風能不能吃螃蟹前,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痛風吧~~痛風是一種極度疼痛的關節炎,由於血中尿酸濃度過高,導致尿酸形成結晶並沉積在關節或周圍軟組織,此時就容易引起發炎反應,造成關節疼痛、腫脹或變形。說到痛風大家一定會提到普林,普林也稱為嘌呤(purine),是細胞中DNA及RNA的組成物之一,其衍生物也具有多種功能,如:ATP為體內重要的能量形式。而尿酸是普林的代謝產物,當普林代謝異常或尿酸沒有適時排出體外時,就會形成高尿酸血症,有些人雖然有高尿酸血症,卻毫無症狀,而有些人會因此發展成痛風。在血液中的尿酸約有80%是由我們體內的新陳代謝過程所產生;剩下20%由飲食攝取而來。因此,減少高普林食物的攝取,如:紅肉、內臟類、海鮮等,可以降低痛風發作機會,如果吃到普林含量高的食物,也可以利用多喝水來幫助尿酸排泄,所以有痛風的民眾如果非處於急性發作期、想吃螃蟹的話,可以諮詢醫師的意見,看看是否能食用喔!另外,酒精和果糖會影響尿酸代謝,增加發作風險,因此容易痛風的人應減少飲用酒類及含糖飲料,並避免與高普林食物同時吃。螃蟹怎麼挑最好?在看完這些與螃蟹有關的小迷思後,接下來要帶大家挑選好吃的螃蟹:.首先,新鮮的最好!因螃蟹較一般肉類(豬肉、牛肉)更容易腐敗(原因可參考前面-迷思二:孕婦不能吃螃蟹?),所以新鮮度很重要!.如果是冷凍螃蟹,可以選擇捕撈後以急速冷凍方式處理的螃蟹,品質會更佳。.再來,螃蟹有分公母,牠們腹甲形狀不一樣,公蟹是三角形,母蟹是圓形,如果喜歡吃蟹膏要挑選公蟹、愛吃蟹黃要挑母蟹。.最後,挑選時可以拿在手上比較一下重量,選擇重量較重、蟹腳捏起來較結實的會比較有肉喔!相信大家在看完文章後就會發現,在一般情況下,除了原本吃螃蟹就容易身體不適的人(如:對螃蟹過敏者)需忌口外,一般人都可以適量食用螃蟹喔~延伸閱讀:.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08 養生.聰明飲食
「人體抗氧化之母」穀胱甘肽是什麼?吃對「4大抗氧化食物」可抗老、美白、解毒
愛美是許多人的天性,靠著精心打理好自己的外在及內在,展現出由內而外的自信氣質。近年來「穀胱甘肽」這個成分已小有名氣,在幫助調整體質的保健食品中有時會看到它的存在。今天《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就來為大家介紹穀胱甘肽到底是什麼、以及有什麼功效吧!穀胱甘肽是什麼?穀胱甘肽(Glutathione,GSH)是由麩胺酸(Glutamic acid)、半胱胺酸(Cysteine)及甘胺酸(Glycine)三種胺基酸所組成的小分子硫醇,是人類細胞中含量最豐富的抗氧化物,因此有「人體抗氧化之母」的美稱。 穀胱甘肽以兩種形式存在於人類細胞中:還原型及氧化型,兩種形式的穀胱甘肽會在體內達到一個動態平衡,透過還原型和氧化型的轉換,構成一個有效的抗氧化系統。穀胱甘肽有什麼功效?穀胱甘肽是人體內源性的抗氧化物,而許多代謝生理反應以及病理學都與氧化還原反應息息相關,因此被譽為「人體抗氧化之母」的穀胱甘肽便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一起來看看穀胱甘肽有什麼功效吧!一、抗氧化、抗老化前面提到還原型(GSH)及氧化型穀胱甘肽(GSSG),兩者的比例決定了體內的氧化還原狀態,因此透過不斷轉換的動態平衡,可以直接清除體內許多超氧陰離子、羥基自由基、一氧化氮等自由基,而有許多疾病與體內的氧化壓力及自然衰老有關,例如: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心血管疾病等等。因此穀胱甘肽可以幫助降低體內的氧化壓力,並保護身體各個細胞及器官不受氧化破壞,以達到預防部分疾病的效果。二、恢復維生素C、E活性維生素C及維生素E也是體內非常重要的抗氧化物,透過不同型態的轉換來幫助體內清除自由基並降低氧化壓力,然而在結合與自由基結合後,維生素C與維生素E都需要被還原才能再重新恢復活性執行抗氧化的工作,因此穀胱甘肽就扮演這個重要的角色-還原維生素C及維生素E,使其恢復活性。三者共思體內抗氧化的反應,形成一個堅固的抗氧化系統。三、提亮膚色、美白黑色素的數量和類型決定了一個人的膚色,而黑色素的生成是一連串非常複雜的過程,有許多影響細胞分化、增殖、存活的因子及機制。而穀胱甘肽參與了黑色素生成的調控,由研究發現,當體內的GSH濃度較低的時候就會促進黑色素的生成;而GSH濃度高時則會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基於此「抗黑色素生成」的特性,近年來有更多研究著重探討穀胱甘肽對於肌膚狀況的改善,發現連續使用穀胱甘肽一段時間後有膚色變淺、斑點淡化的效果。這也是為什麼前面會說愛美的你一定要認識穀胱甘肽。四、解毒穀胱甘肽參與多種內源性和外源性化合物的解毒,它可以直接中和這些有毒物質例如:汞,並促進身體將這些物質排泄出去。而研究也有發現,體內較低濃度的穀胱甘肽也與長時間接觸這些化學毒物有關。如何補充穀胱甘肽?看完上面穀胱甘肽的這麼多功效,你是否也在好奇,如果想要補充穀胱甘肽,應該如何補充呢?我們的身體其實就會自行製造穀胱甘肽,因此體內穀胱甘肽的濃度多寡一直被認為與身體狀況有關,包括慢性疾病、氧化發炎狀況、衰老情形等等。雖然目前學界對於穀胱甘肽與許多疾病之間的關係還沒有釐清詳細機轉,也還沒有足夠的研究支持使用穀胱甘肽來治療疾病,然而,「維持體內穀胱甘肽濃度」已經被提議作為促進健康和預防疾病的策略之一,甚至是在某些特殊狀況下,身體對於穀胱甘肽的需求也會提高。想要補充穀胱甘肽,可以從天然的食物中攝取。常見的食物來源有:蘆筍、酪梨、菠菜、秋葵等等,而由於穀胱甘肽裡面含有硫原子,因此補充十字花科蔬菜、洋蔥等含硫食物也能作為身體合成穀胱甘肽的原料喔!穀胱甘肽保健食品怎麼挑選?當然,除了從天然食物中攝取之外,你也可以選擇補充含有穀胱甘肽的保健食品,在《歐洲營養學雜誌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中有研究顯示,額外補充穀胱甘肽保健食品確實可以提高體內穀胱甘肽的濃度。下面就由Evelyn來告訴愛美的你,如果要補充穀胱甘肽保健食品的話究竟要怎麼挑選才不會踩雷吧!一、選用來源為天然圓酵母發酵而成的穀胱甘肽穀胱甘肽的來源應選擇非基改天然圓酵母發酵萃取而成,而不是人工化學合成的穀胱甘肽,如此一來能夠確保品質的穩定也比較安全喔!二、注意劑量是否合乎標準、是否合法標示警語我國食藥署規定穀胱甘肽的每日食用上限為250毫克,並應標示「對穀胱甘肽過敏者、孕婦、哺乳婦女及嬰幼兒應避免食用。」的警語字樣,因此消費者在選購時要特別注意該產品是否有符合法規的標準喔!三、擁有透明公開的檢驗及認證畢竟是要吃進身體的保健食品,因此選擇具有透明公開檢驗及認證的產品才能真正為自己的食安把關,另外在原料方面,選擇擁有美國 FDA-GRAS 安全認證、TFDA核可可供食品使用之原料…等認證的原料,在安全方面也能更安心無虞喔!四、選擇複方產品,功效全面提升好的複方保健食品會針對目標功效加入不同的珍貴成分,從多種面向共同達到更加全面的效果。且經過專業設計的複方能夠確保成分間不會互相干擾,並且功效能夠相輔相成,達到1+1大於2的效果!因此選擇好的複方保健食品能夠更完善的達到目標功效喔!看完今天的文章,愛美的你是否更認識這個「人體抗氧化之母-穀胱甘肽」了呢?愛美是天性,唯有勤勞的保養以及對於背景知識做功課才能讓自己從裡到外的美麗,而體質的調整、健康的維持也是讓我們可以盡情享受「美」的不二法門。延伸閱讀:.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01 養生.聰明飲食
烤焦千萬不要吃!營養師告訴你烤肉6祕訣,健康吃降低致癌機率
每年中秋節大家除了賞月、吃月餅、殺柚子,與親朋好友烤肉也是不可或缺的活動之一!不過,烤肉雖然總是讓人垂涎三尺,但近年來隨著大眾健康意識逐漸上升,烤肉時的眉眉角角也越來越多。今天《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就來告訴大家烤肉的6個祕訣,讓你也能健康吃烤肉、歡慶中秋佳節喔!一、選擇較低脂的肉品及部位烤肉的肉品在炭火上滋滋作響,油脂跟鮮美多汁的肉總讓人難以抗拒!但是在享受這些美味的同時,豐富的脂肪也讓你的這一餐即將要「爆卡」囉~因此建議可以選擇低脂的肉品,會吃的比較沒有負擔喔!像是里肌肉、雞腿肉、腰內肉都是好吃又低卡的肉品,除此之外像蝦子、蛤蠣、花枝、魚肉等低脂的海鮮,都是可以兼具美味又低負擔的選擇唷!而五花肉、梅花肉、香腸等都是屬於脂肪含量較高的肉類,大家烤肉時要注意食用的量,才不會攝取過多的油脂。二、均衡多樣多原型當我們大啖烤肉時,也別忘多吃新鮮蔬菜及水果喔!蔬果裡面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夠增加飽足感、降低我們過度攝食的行為,還能夠維持腸胃道的健康,避免吃完一堆肉之後排便不順暢。建議大家可以試試看「韓式燒烤」的吃法,將烤好的肉用生菜包裹起來一起食用,既能清爽解膩,又能兼顧蔬菜的攝取!另外也可以將各種不同顏色的蔬菜切塊製作成蔬菜串燒,像是香菇、彩椒、青椒、茭白筍、玉米筍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而絲瓜、金針菇、洋蔥也可以調味後放在鋁鉑烤碗內悶烤,就變成一道好吃又健康的料理。而食材的選擇建議盡量以天然新鮮的「原型食物」為主,減少加工類食品的攝取,像甜不辣、豬血糕、香腸、熱狗、貢丸等都是加工過的食物,不但流失了很多營養價值,也容易吃進許多添加物,建議控制食用的量喔!三、生熟食分開每年中秋節過後都會有很多人去掛腸胃科…,很常是因為沒有注意好將生熟食分開,導致誤食了生食而造成腸胃不適。其實烤肉時無論是烤盤、肉盤、刀具、烤肉夾、餐具等等,都應該要區分為生食用及熟食用避免交叉污染,如果必須混用也一定要清洗過後確認無虞才可以喔!而肉品也要確認是否有烤熟再食用以避免寄生蟲及細菌的感染,例如誤食沒有全熟的豬肉,可能會把有鉤絛蟲(Taenia solium)及旋毛蟲(Trichinella spiralis)吃下肚,嚴重的話會影響生命安全喔!四、烤盤勝於烤網傳統的烤肉形式通常是架設烤網,下面用炭火燃燒將肉烤熟後食用。這樣的方式能讓食物都裹上一層濃厚的炭香,別具一番風味~但吃進身體卻會有健康的疑慮喔!因為肉品在受熱後會逼出油脂,這些油脂透過烤網的縫隙會滴到炭火上,所產生的煙含有大量的多環芳香烴碳氫化合物(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會直接吸附在食物上,或是透過鼻子和皮膚吸收進身體;另外,高溫烹煮或將肉類直接接觸火焰燒烤,也容易使蛋白質變性產生雜環胺類(Heterocyclic Amines,HCAs),PAHs及HCAs都是目前已被證實的致癌物,進入人體之後都會造成危害。想要避免吃進PAHs及HCAs,但又想要吃烤肉過中秋該怎麼辦呢?大家可以選擇使用「電烤盤」來烤肉,取代傳統的炭火直燒烤網,也可以使用鋁鉑紙將食物包裹起來,避免直接接觸火焰,如此一來就能大幅降低吃進這些致癌物的機率了。五、烤焦千萬不要吃烤肉時很容易一不小心就把肉烤焦了,有些人會覺得可以吃一點點無傷大雅,但其實烤焦以及過度燒烤的肉品都會產生前面所提到的PAHs及HCAs等致癌物,吃下肚之後容易增加身體自由基的產生,讓身體容易發炎、老化,並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喔!這邊建議大家可以先將食材預煮過後再烤,縮短在炭火上燒烤的時間,如若真的不小心烤焦了,也一定要將烤焦的部分切下來丟棄喔!六、少鹽少醬,原味更棒在許多人心中,烤肉醬已是烤肉必不可少的部分,但你知道烤肉醬的鈉(Na)含量有多高嗎?以一湯匙大約15公克的量為例,就含有高達500多毫克的鈉,而烤肉過程中來回涮醬的用量一定遠遠超過一湯匙!根據國健署的建議,健康成年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即6公克鹽),如果過量攝取容易增加罹患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進一步可能導致腎衰竭、中風。而烤肉醬就是很容易鈉超標的醬料喔!因此建議大家如果能接受食物的原味就不要再額外添加調味醬料,若想要多一點味道也可以將食物烤熟後沾一點點海鹽搭配食用,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用一些天然的蔥、薑、蒜及少許醬油等來自製健康低鈉的烤肉醬,為自己的健康把關。看完今天的文章,你有沒有把這6個烤肉秘訣記起來呢?今年烤肉時,你就可以用這些秘訣照顧自己以及親朋好友的健康囉!當然,吃完烤肉之後也要加緊運動,趕快把這些熱量消耗掉吧~大家歡慶中秋佳節的同時,也要注意這些小細節,才能過得開心又安心《健康設計家》也在這裡預祝大家中秋佳節愉快!延伸閱讀:.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19 養生.聰明飲食
慢性病是吃出來的 專家教從用餐順序及料理方式遠離三高危機
俗話說:「病從口入」,三高、慢性疾病是吃出來的。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徐佳靖表示,進食順序錯誤,經常吃高鹽、高油及高糖食物,容易引發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問題,影響心血管健康。建議簡單改變用餐順序,先吃蔬菜,再吃優質蛋白質食物如白肉等,最後才吃澱粉類如飯、麵等,就能輕鬆降三高、預防慢性病。三高的危險因子,除了年齡、遺傳因素,最重要的關鍵是「飲食」。台灣外食比率近7成,便當隱藏許多熱量陷阱,徐佳靖說,許多人在用餐時,先扒進大口白飯,再吃鹹香的焢肉、排骨或雞腿,最後才吃上幾口菜,往往吃不完的剩食廚餘,幾乎都是蔬菜類。吃菜再吃蛋白質 用餐宜細嚼慢嚥蔬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膽固醇、調節血糖、預防心血管疾病。徐佳靖建議,用餐應先吃蔬菜,可以緩和飯後血糖上升,控制高血壓的「得舒飲食」,也是以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的深綠色蔬菜為主;接著是吃優質蛋白質食物,澱粉類最後再吃,注意食用時要放慢速度、細嚼慢嚥。蛋白質可分為植物性與動物性,植物性蛋白質包含黑豆、毛豆、黃豆,其他豆類都屬於澱粉;動物性蛋白質則以鳥禽類、海鮮類等白肉為主,豬、牛等紅肉適量。徐佳靖提到,動物性蛋白質比較容易被人體吸收,而植物性蛋白質的肪脂量低、飽和脂肪酸低,分量可各半食用。少碰精緻澱粉類 運動增醣類代謝在澱粉類部分,徐佳靖提醒,多吃五穀雜糧,地瓜、南瓜也屬於澱粉,可取代米飯主食。麵條、冬粉是加工過的精緻澱粉,吃太多小心發胖,還會讓血糖瞬間升高。有些人以為戒澱粉是有效的減重策略,但完全不吃澱粉,容易導致能量不足,影響身體正常運作。吃對好澱粉,有助於控制食欲和體重,搭配運動能增進醣類代謝,並幫助肌肉修復。徐佳靖強調,進食從蔬菜、肉類、澱粉,依序用餐可避免血糖快速轉變為脂肪,引發肥胖、三高問題。至於水果,應該當成餐與餐之間的「點心」,水果並不會幫助餐後消化,反而會更增加飽腹感。除了食物進食順序,在烹調方面,徐佳靖指出,盡量以清蒸、水煮、烘烤、涼拌等方式烹煮,少油煎、油炸,以及加入大量調味料的紅燒、糖醋等烹調方式,限制鹽、糖、油的攝取,以遠離三高危機。降三高的食物預防三高上身,不妨多攝取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的木耳、香菇、金針菇、海帶等食物,可以減低膽固醇的累積,進而降血壓、降血脂及穩定血糖。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31 醫療.心臟血管
多喝水有助降低血壓嗎?專家告訴你脫水如何影響血壓高低變化
一般都知道水佔人體重量近60%,因此水的飲用量會顯著影響許多身體功能,包括體溫調節、消化,甚至心臟健康。但是,喝水會影響血壓高低嗎?脫水和血壓有什麼關係?當身體流失的液體多於攝取時就會發生脫水。專家指出,當你脫水時你的血液容量會減少,此時會導致血壓下降。然而,當身體試圖調節時,它會釋放某些可以收縮血管並導致血壓升高的荷爾蒙,這意味著脫水可能會導致低血壓和高血壓。2019年的一項研究指出,長期缺水可能會影響血壓調節,但需要更多數據來證實這一點。2023年另一項研究則表明,隨著白開水攝取量的增加,高血壓風險呈下降趨勢。一天該喝多少水?事實上,每天應該喝的水量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健康狀況、活動量和性別。舉例來說,成年人平均一天所需的飲水量為體重x30cc,以50公斤女性而言,最少需要1500cc。另外要再加上汗水蒸發,建議喝足2000至2500cc。不過,若是從事戶外工作者或運動員,因水分大量流失,補充量則應增為2倍。雖然水是保持水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並且有助於維持健康的血壓,但某些飲品也可能有助於血壓穩定。.甜菜根汁:甜菜根中的膳食硝酸鹽具有抗發炎作用,有助於降低血壓。.富含鉀的果汁:含鉀果汁有助腎臟排鈉,並能改善整體血管健康,讓血液流動更順暢。.低脂牛奶:提供鈣、鉀和鎂,這三種營養素已被證明有助於維持健康的血壓。.綠茶:含有兒茶素,可以改善血管功能,降低血壓。降低血壓的其他方法喝水只是可能影響血壓的因素之一。專家建議,除了保持充足的水分狀態外,以下生活習慣也可能對健康的血壓產生正面影響。.保持健康的體重。.規律運動。.減少鈉攝取量。.限制飲酒。.管理壓力。.攝取富含鉀、鎂和纖維的食物。另外,旨在控制高血壓的飲食法得舒飲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簡稱DASH),對於試圖控制心臟健康的人來說可能是可行的解決方案。【延伸閱讀:得舒飲食是什麼?得舒飲食怎麼吃?不該吃什麼?】這種飲食提倡攝取已知有助於調節血壓的營養素,強調水果、蔬菜、全穀物、瘦肉和低脂乳製品,以及富含鉀、鈣和鎂的其他食物,這些食物對血壓至關重要管理。此外,這種飲食建議減少鈉、甜食和紅肉的攝取,所有這些都與血壓升高有關。【資料來源】.Does Drinking Water Lower Blood Pressure? What Experts Want You to Know.Cleveland Clinics: Can Certain Drinks Lower Your Blood Pressure?
-
2024-07-23 醫療.心臟血管
高血壓不是年長者的疾病 居家量血壓掌握722原則
傳統觀念認為高血壓是年長者的疾病,但近年20多歲就有高血壓的年輕人愈來愈多。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鄭浩民表示,年輕人高血壓罹患率增加,主要與肥胖、工作壓力大、睡眠不足、睡眠呼吸中止症、飲食重鹹等有關。高血壓增加中風、心肌梗塞機率。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要以「722」原則量一次血壓,及早發現、及早控制。為了得知血壓真實情況,國際經實證建議,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要在家用「722」方式量血壓,「7」是連續七天量、「2」是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第二個「2」則是每次量兩遍,取其平均值。正常血壓值應等於或小於120/80mmHg,在家測量有助發現隱匿高血壓,對心血管事件預測更強,擁有更好的評估效果。國健署長吳昭軍說,近年高血壓仍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列,也是引起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18歲以上民眾,每4人就有1人有高血壓,高血壓是沉默的殺手,若未及早發現並加以控制,易導致心血管疾病、腦中風、腎血管疾病等嚴重併發症,這些併發症造成病患永久傷害,因此死亡人數逼近癌症。心臟學會理事長、桃園敏盛醫院總院長陳文鍾說,民眾面對醫師,往往比較緊張導致量血壓時有白袍效應而偏高。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說,全球人類死亡危險因子,高血壓應為第一位,一定要提高警覺。鄭浩民表示,65歲以上高達六成有高血壓,年輕人約二成,高血壓可以透過生活型態調整,建議可採取「SABCDE」原則。高血壓SABCDE原則S:Sodium restriction(限制鈉攝取):鈉:2-4g/天、鹽:5-10g/天 一茶匙食鹽 = 6公克食鹽(2400毫克的鈉)A:Alcohol limitation(限制酒精攝取):男性:< 100g/周、女性:< 50g/周 15公克酒精 = 啤酒(酒精濃度4%)375ccB:Body weight reduction(減輕體重):BMI:20-24.9 kg/m2C:Cigarette smoking cessation(戒菸):包括傳統紙菸與電子煙D:Diet adaptation(飲食調整):採取得舒飲食E:Exercise adoption(運動):5-7天/周、30分鐘/次中等強度運動國健署舉辦「722GO健康,在家量血壓」活動,由安心亞擔任宣傳大使,觀賞722量血壓健康舞影片、完成簡易問答並上傳照片,即可獲得抽獎資格。
-
2024-07-12 養生.聰明飲食
劉怡里推薦10大健腦食物!可護腦、降低阿茲海默風險 5種不健康食物要減少攝取頻率
現代人多處於高壓生活中,容易導致血壓、血糖飆升,代謝性疾病的人愈來愈多,也影響腦部健康,可能出現記憶力退化、專注力不足、健忘等現象。營養師劉怡里建議,可以採行「MIND(麥得)飲食」,並推薦10大健腦食物,將有助於健腦護腦,減少心血管疾病、降低中風機率,更能顯著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的風險。地中海飲食和得舒飲食 7大飲食重點劉怡里在臉書粉專中指出,MIND(麥得)飲食是一種結合地中海飲食和得舒飲食的飲食型態,有以下7大飲食重點:1.日常烹調用油,建議使用橄欖油。2.每天至少「3份」全穀類,約8分滿的糙米飯,或是燕麥9湯匙。3.選擇「綠色」蔬菜,一周至少6份、約3至4碗,例如地瓜葉、綠花椰菜、菠菜、芥藍菜、羽衣甘藍都是不錯的選擇。4.水果要吃「漿果類」,例如藍莓、草莓、覆盆子等,一周至少2碗。5.蛋白質來源,以豆類、雞鴨鵝火雞、魚類為主。6.堅果一周至少5份,約5湯匙。7.有喝酒習慣的人,紅酒一天不要超過一杯240cc。「MIND(麥得) 飲食富含纖維、維生素A、E、K、B群、礦物質、優質蛋白質和植化素,可以提高身體抗氧化功能、降低發炎反應。」劉怡里強調,將這些護腦食物放進自己日常的餐盤中,可讓腦袋健康、思緒清晰,專注力及反應力都會上升,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劉怡里也提醒,奶油與人造奶油、起司、糕餅甜食、油炸與速食、紅肉等5種不健康食物,大家要減少攝取頻率。10大健腦食物1.全類(主食):1天至少3份2.非綠色蔬菜:1天至少1份3.綠色蔬菜:1周至少6份4.家禽:1周至少2份5.魚類:1周至少1份6.紅酒:1天1杯7.堅果:1周至少5份8.豆類:1周至少3份9.漿果類:1周至少2份10.橄欖油:1天1匙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23 失智.大腦健康
降阿茲海默症風險53% 麥得飲食10項有益和5種有害食物一次看
失智症是國民健康一大威脅,國內65歲以上,每13人就有1人是失智症患者,輕微認知障礙者近18%。坊間流傳各式預防失智的飲食方式,三軍總醫院營養部營養師顏顥指出,近期強調天然、植物性飲食的「麥得飲食法」,獲得相關研究證實,能對神經系統產生保護作用,降低53%阿茲海默症風險。顏顥表示,除前述研究,發表於2022年的一篇研究也指出,麥得飲食遵從性高,可降低罹患失智症風險;另一篇去年發表在「Neurology」期刊研究則說明,深色蔬菜攝取量愈多,發生阿茲海默症機率愈低,遵守麥得飲食的人,腦部神經病變機率下降,且影響腦萎縮的β類澱粉蛋白沉積較少。「麥得飲食法結合地中海飲食、得舒飲食,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又被稱為心智飲食,是一種對心智有意的飲食型態。」顏顥表示,研究指出,以麥得飲食為主的高齡長者,實行五年可顯著減緩認知功能衰退。麥得飲食法列出10項有益食物、5種有害食物10項有益食物可健腦:全穀類、豆類、家禽、魚類、深綠色蔬菜、其他蔬菜、莓果、橄欖油、堅果、紅酒。莓果是一大特色,建議民眾每周至少攝取2份,除草莓、藍莓、蔓越莓外,台灣常見的桑椹也是莓果類來源。5種有害食物宜限量:奶油、乳瑪琳、起司、紅肉、炸物、糕點甜食。冰淇淋、糕餅及蛋糕每周建議攝取少於5份,紅肉則要少於4餐,炸物及速食每周攝取應少於1次。麥得飲食雖未建議乳品攝取,但站在均衡飲食觀點,建議民眾適量攝取乳製品。三軍總醫院設計一系列麥得飲食家常食譜,包括穀粒長紅、豆煮鮮雞、三彩蔬蔬和莓果麥麥,作法簡單,歡迎嚐試。穀粒長紅讚的0mega-3、海鮮魚、茄紅蔬菜、橄欖油、全穀食材:十穀米、白米、玉米粒、鮭魚、乾香菇、大番茄、蔥花、橄欖油、米酒、白胡椒、鹽巴作法:1.米、香菇洗淨浸泡(香菇水炊飯用)。2.鮭魚抓醃後切塊。3.起油鍋,魚煎至金黃起鍋。4.香菇番茄玉米粒拌炒後起鍋。5.米鍋中依序放入米、炒料、鮭魚,加入米酒、鹽調味,再加水(1:1.3)。6.開始蒸飯模式。7.盛盤後灑上蔥花完成。營養成分熱量400kcal醣類54g蛋白質24g脂肪10g豆煮鮮雞讚的豆類、蛋白質、白肉、多彩蔬菜、橄欖油食材:去骨雞腿塊、毛豆仁、紅椒、黃椒、橄欖油、米酒、醬油、鹽巴作法:1.雞腿塊、米酒、醬油抓醃10分鐘。2.毛豆仁川燙去膜備用。3.起油鍋、煎香雞腿塊。4.再加入紅椒、黃椒、毛豆拌炒熟。5.鹽、醬油調味起鍋。營養成分熱量185kcal醸類5g蛋白質15g脂肪12g三彩蔬蔬讚的深綠色蔬菜、豆類、蛋白質、植物油食材:菠菜、紅蘿蔔、濕豆包、香油、白芝麻、黑胡椒粒、鹽巴作法:1.豆包、紅蘿蔔絲、菠菜切成5公分段,川燙(水裡放鹽、油)。2.起鍋冰鎮。3.水瀝乾後加香油、黑胡椒鹽,拌均勻調味。4.盛盤後撒白芝麻。營養成分熱量110kcal醸類5g蛋白質6g脂肪8g莓果麥麥讚的莓果、全穀堅果食材:燕片、藍莓、蔓越莓、杏仁作法:1.燕麥片加入熱水泡開。2.冰鎮後擺上藍莓、蔓越莓或喜愛的莓果。3.撒上杏仁碎完成。*莓果也可選揮草莓、葡萄、覆盆莓,堅果類也包括開心果、核桃、腰果、瓜子等。營養成分熱量185kcal醣類40g蛋白質4g脂肪1g
-
2024-05-21 退休力.健康準備
讓大腦變年輕 逆齡料理吃出記憶力
在充滿活力與笑聲的廚藝教室裡,一群熱情的學員專注地學習,如何透過正確飲食來保持大腦健康,這是「逆齡料理系列—打造愈吃愈年輕的餐桌」的首堂課。85歲黃月嬌特別從大溪趕來,她說:「就是怕失智,多學習是防止大腦退化的好方法,也能順便交朋友,而且年紀愈大,就是要多走出去。」料理實作 學正確飲食觀念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推出五堂健康料理課,第一堂「逆齡料理系列—讓大腦變年輕,吃出記憶力」課程,不僅讓學員們學到正確飲食觀念來保持大腦健康,更讓大家在實作中體驗料理的樂趣。黃月嬌平常就會不斷學習新知活化腦力,她的養生之道就是飲食清淡,不吃紅肉和炸物,常會走路運動一小時。報名料理課程的她認為,課程很活潑,老師很會帶動氣氛,學到的知識能回家教給家人,尤其是在食安問題嚴重的當下,學習自己做健康料理更顯重要。65歲的Annie也是這次課程的學員之一,她強調,來上課是為了增長知識,「這次學到紙包魚料理很實用,回家也想嘗試用鯛魚、鱈魚來變化料理。」老師的詳細講解,讓她對於營養的知識變得更全面,回家後還能分享給家人,這是一個很棒的學習機會。另一位學員66歲的齊昱蓁提到,報名時就發現課程設計很扎實,會先講解課程的內容,實際上課後,發現老師教得很好,學到了很多有用的營養知識。聰明選油 裝油容器也講究營養師蘇韋霖表示,這次課程是結合地中海飲食和得舒飲食的「麥得飲食」,提倡攝取豐富的蔬果、全穀類、低脂肉類、魚類、橄欖油和堅果,尤其是高抗氧化力的食物,如漿莓類和綠色葉菜類,這種飲食型態可以有效降低50%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在教導製作地中海紙包魚和莓果豆漿時,蘇韋霖強調,好的橄欖油對身體健康很有幫助,建議選購初榨橄欖油,要選有營養標示明確定量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玻璃罐裝,買小罐裝以不透光的材質較佳。逆齡料理 系列課程報名中蘇韋霖發現,其實大部分人都有基礎的保健或養生之道,只是在一些細節或飲食上的吃法容易有誤。相信經由這次課程,大家對於如何健腦和預防失智症的麥得飲食有更深入的了解。蘇韋霖表示,這次的課程是個開始,接下來還會有更多針對不同主題的健康飲食課程,包括紓壓、強健腸胃、肝腎排毒和保護血管。希望這些課程能夠幫助更多人了解並實踐健康飲食,從而提升生活品質。錯過這次機會的朋友別扼腕,5月26日「逆齡料理系列—讓心情變年輕,吃出免疫力」一樣很精彩。報名從速,名額有限,讓我們一起從餐桌上找回健康,愈吃愈年輕。逆齡料理系列 打造愈吃愈年輕的餐桌課程時間●5月26日(日) 讓心情變年輕 吃出免疫力●6月02日(日) 讓腸胃變年輕 吃出保護力●6月16日(日) 讓肝腎變年輕 吃出代謝力●6月23日(日) 讓血管變年輕 吃出抗老力地點:台北市長安西路177巷34號(暫定,將依上課人數調整)洽詢:02-8692-5588轉5869報名:https://shih5869.pse.is/5xsj33
-
2024-05-01 退休力.健康準備
從餐桌找回健康,麥得飲食防失智:營養師分享養腦好料理—地中海紙包魚
逆轉腦齡防失智可以吃出來!大腦退化不僅可能出現記憶力衰退,更增加罹患失智症風險,而失智12大危險因子中,飲食相關因子占4項,足見飲食習慣影響甚巨。營養師蘇韋霖指出,預防腦衰可採取麥得飲食(MIND diet),多攝取高抗氧化力食物,研究顯示,能降低53%大腦功能退化風險,延緩大腦退化約7.5年。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規畫退休5力系列課程,在「逆齡料理系列—打造愈吃愈年輕的餐桌」5堂課中,邀請蘇韋霖分享養腦、紓壓、強健腸胃、肝腎排毒、保護血管的飲食原則,現場也會手把手帶大家自製料理,從餐桌上找回健康。5月19日第一堂課將傳授「養腦飲食」,並自製地中海紙包魚和莓果豆漿。腦神經細胞 40歲後每天減少1萬個根據研究,20歲時大腦中的神經細胞達到巔峰,之後逐年下降,40歲後每天以1萬個的速度減少,影響記憶力、協調性及其他功能;若認知功能、語言表達、判斷力嚴重受影響,忘記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事,也記不清人事時地物,可能罹患失智症。世界衛生組織公布「失智12大危險因子」,其中高血壓、糖尿病、飲酒過量、肥胖與飲食息息相關,建議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纖維素,可降低三高及失智症發生機率。預防失智症的飲食原則是麥得飲食,蘇韋霖表示,結合地中海飲食與得舒飲食的麥得飲食,提倡攝取豐富的蔬果、全穀類、低脂肉類、魚類、橄欖油、堅果,尤其是可保護大腦細胞的高抗氧化力食物,如漿莓類和綠色葉菜類。提升記憶力 多吃富含Omega-3魚類蘇韋霖建議,綠色蔬菜每周至少攝取5份,非綠色蔬菜則每天至少一份,補充植化素及膳食纖維;食用富含Omega-3魚類,其中DHA是細胞膜的主要成分,能讓細胞膜變柔軟,加快訊息傳遞速度,有助於思緒清晰、提升記憶力。料理方式也會影響腦力,蘇韋霖說,高溫烹調醣類與蛋白質的食物,易產生糖化終產物(AGEs),也就是焦糖化反應。當體內AGEs過高,會產生超氧化自由基,誘發發炎反應,進而造成老化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併發症、腎臟病、失智症等,建議烹調時以低溫為主,選擇蒸、煮、燙等方式。推薦一道「地中海紙包魚」養腦好料理。地中海紙包魚材料:鮭魚一片、洋蔥25g、花椰菜60g、南瓜65g、小番茄4-5顆、黃檸檬適量、蒜頭1瓣調味料:初榨橄欖油1大匙、酸豆1/2匙、黑胡椒適量、鹽適量、米酒1大匙、乾辣椒末適量作法:1.鮭魚抹鹽、米酒靜置10分鐘。2.洋蔥切絲、花椰菜切小塊、南瓜切薄片、小番茄切成4等份、黃檸檬切片、蒜頭切末備用。3.取烘焙紙墊底,由下至上依序鋪上南瓜片、洋蔥絲、鮭魚,周邊放上花椰菜及小番茄,再撒上酸豆、黑胡椒、蒜頭、乾辣椒末、橄欖油,最後擺上檸檬片。4.將上面烘焙紙對折,左右兩側捲起,呈現糖果包裝。放入預熱190℃的烤箱10至15分鐘;或放入平底鍋,加入少許水,蓋上鍋蓋,以小火加熱15分鐘即可。逆齡料理系列—打造愈吃愈年輕的餐桌5堂課課程時間:.5月19日(日)讓大腦變年輕 吃出記憶力.5月26日(日)讓心情變年輕 吃出免疫力.6月02日(日)讓腸胃變年輕 吃出保護力.6月16日(日)讓肝腎變年輕 吃出代謝力.6月23日(日)讓血管變年輕 吃出抗老力地址:台北市衡陽路72號3樓洽詢:02-8692-5588轉5869報名:https://forms.gle/6H8LRJzHgmV5xgVi8
-
2024-04-11 醫療.心臟血管
睡眠不足易引發高血壓!醫建議10點入睡佳:最晚別超過這時間
你每天有睡滿8個小時嗎?一天要睡多久才算夠呢?每個年齡所需要的睡眠時數不一樣,重點是「品質」,睡得好才能幫助大腦排除廢棄物質、讓身心完全休息,第二天才有精神體力維持工作生活所需。睡眠不足易引發各種疾病,尤其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說,長期睡眠不足的人要當心,睡眠質量差是中風一大危險因子。每天6至8小時為最佳睡眠時間林謂文表示,順應生理時鐘,晚上活動力下降,轉成副交感神經的運作,人體要進入睡眠休息狀態,這時心跳就會變慢,體溫和血壓也稍微下降。如果熬夜晚睡、失眠,會刺激交感神經再度反應,使血管收縮、增加血壓心跳。一旦出現睡眠問題,會提升高血壓風險,血壓失控會造成心臟病、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每天的最佳睡眠時間為6-8個小時,林謂文建議,晚上10點入睡是對心臟最好的節點,不要超過半夜12點,建立良好環境讓自己進入深度睡眠、消除生理疲勞。而睡太久也不行,研究顯示,平均每晚睡眠超過10小時的人,中風機率也會變大。高血壓沒有明顯症狀,但是會讓血管壁慢慢受損變形,甚至硬化、破裂。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有三成國人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等到有嚴重頭痛、視線模糊不清、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或是出現併發症才治療處理。林謂文建議,民眾應養成量血壓的習慣,掌握「722」原則,連續「7」天量測、每天早晚共「2」次、每次量「2」次取平均值,標準值為130/80mmHg。前一天睡不好就會讓血壓異常只要一失眠,血壓就不容易控制,林謂文說,有些民眾早上就醫,血壓異常原因是「前一天睡不好」,直接反映在數值上。而早晚血壓變化也影響用藥,白天量測的高血壓,以「日間高血壓」稱呼;晚上量到的高血壓,稱為「晚上高血壓」,經評估開立長效降壓藥物或睡前加用降壓藥。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作息不正常,高血壓逐漸年輕化,日常三餐除了減少鈉的攝取量,應增加高鉀蔬果、高膳食纖維、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得舒飲食」非常適合高血壓患者,強調全穀雜糧、豐富蔬果,補充鉀、鈣、鎂元素。另搭配規律有氧運動、戒菸酒,避免過勞及情緒波動大,維持血壓的穩定。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09 養生.聰明飲食
2024最佳飲食法出爐!「這飲食」蟬聯冠軍好處與特色1次看
日常飲食可能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甚至還有助於降低疾病風險,《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每年都會針對各種飲食模式進行分析,從多達30種飲食方法對心臟健康的程度、長期減重效果與飲食實施的難易度、食物營養全面性等層面加以評估,選出最佳的飲食法,而今(2024)年「地中海飲食」再度蟬聯冠軍寶座,得舒飲食、麥得飲食則位居2、3位。究竟為何地中海飲食可以打敗眾多熱門的飲食法,獲得第1名?採用這種飲食法可以得到哪些好處?地中海飲食是什麼? 常見地中海飲食好處與特色全解答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 Diet)主要採取位於地中海沿岸國家的飲食習慣,包括希臘、義大利、葡萄牙、摩洛哥、土耳其、克羅埃西亞等,他們不像美國人喜愛重油、重口味、甜點與肉食,反而偏好每天攝取植物性食物,如全榖物、豆類、堅果及其他蔬果,並以橄欖油作為主要烹調用油,且每週至少吃2次魚類與其他海鮮類,也會適量食用乳製品與蛋,以及減少食用紅肉與飲酒的頻率。由於地中海飲食並未禁止所有食物類別,所以相當容易長期遵循,且食材也較容易取得,只要適當採取此種飲食法,便能降低罹患心臟病、第2型糖尿病風險,有助延長壽命與提高生活品質。根據研究指出,長期採取地中海飲食的人,白血球中的端粒酶較長,這表示能使老化速度較慢。此外,地中海飲食好處還包括預防癌症發生,如胃癌、肝癌、直腸癌、乳癌等,但飲食對於癌症僅具輔助性質,仍須搭配其他健康生活習慣,才能降低發生率。地中海飲食有助減肥又能改善認知? 研究結果曝光與其他減重飲食法不同的地方在於,採用地中海飲食,無須刻意節食,忍受餓肚子的折磨,即可獲得減重的功效,而且能應用的食材較為多元,可以每日變化不同菜色,不怕會吃膩。然而,須注意的是,此種飲食法應長期執行,並不是只花短短1週或1個月就能見效。1項發表於《美國醫學雜誌》上的研究找來998名過重或肥胖的人,比較地中海飲食與低脂飲食、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美國糖尿病協會(ANA)飲食法之間的差異,結果發現,採地中海飲食的人1年減掉約9至22磅(約為4至10公斤),跟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或ANA飲食結果類似,但採低脂飲食的人體重則只減輕了6至11磅(約為2.7至5公斤),因此,從此結果可得知,地中海飲食對於減重的人來說,可說是1項相當不錯的選擇。此外,從1項針對地中海飲食對認知能力影響的研究中也發現,地中海飲食不僅能減緩認知能力下降的速度,還有助於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而會出現這個結果的原因,則與地中海飲食中富含魚類和水果,可發揮保護神經系統的作用有關。★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09 醫療.消化系統
常便秘怎麼辦?成因有哪些?一圖看「8個生活好習慣」讓便秘不再找上你!
便秘是現代人常有卻不敢說出口的健康問題,根據統計,便秘在全球的平均盛行率有15%,而在65歲以上的老人中,更有將近25%的男性與35%的女性受到便秘的困擾。由於害臊使得許多人不敢詢問專業人士,因此坊間也流傳出許多「偏方」號稱可以解決便秘的問題,但大多還是缺乏專業知識的佐證。今天《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就來為你介紹什麼是便秘、以及便秘到底該怎麼辦吧!糞便是怎麼形成的?認識便秘之前我們先來認識體內的便便是怎麼形成的。我們吃進去的食物經由胃及小腸的分解、消化、吸收之後,剩餘的物質會順著小腸來到大腸,在大腸中進行最後的水分及電解質吸收,剩下的殘餘物就是我們所稱的糞便。而糞便被排出體外的動作稱為排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排便」,這個的動作會經由直腸以及肛門的肌肉去負責,在特定的情況下(包括進食、腸胃蠕動等等)體內就會發送準備排便的神經訊息。什麼是便秘?每個人依照不同體質及習慣,排便狀況可能從一天3次到3天一次都有,正常的排便每次時間大約為3~5分鐘且過程中不太需要費力,正常健康的糞便呈褐色香蕉狀,表面光滑。而醫學上對於便秘的定義如下:• 每週解便次數小於3次• 排便費力且糞便乾硬、量少通常可能還伴隨著以下情況:• 由於糞便太多乾硬造成排便困難和疼痛• 排便過後仍然覺得腹脹• 已經解便但仍有殘便感(覺得沒解乾淨)為什麼會便秘?現代人壓力大、生活節奏及步調都很緊張,導致便秘的狀況可能很常發生,而且通常好發於女性多於男性,然而造成便秘的原因有非常多種,一般可以依照不同的成因將便秘簡單區分成兩種:「習慣性便秘」及「器質性便秘」。1.習慣性便秘:通常原因與個人飲食習慣或是行為有關,例如:• 纖維、水分之攝取不足• 缺乏運動、長時間久坐• 懷孕• 旅行及食物改變• 排便習慣不佳(常憋便或沒有定時排便的習慣等等)• 情緒因素• 服用可能會造成便秘的藥物(例如:鐵劑、部分抗憂鬱藥物等等)2.器質性便秘:通常原因與各種疾病相關,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排便功能或糞便的形成過程而造成便秘。例如:• 腸道內的疾病(直腸癌、腸沾黏、憩室症等等)• 腸道外的疾病(子宮肌瘤、卵巢癌等等)• 肛門疾病(痔瘡、肛裂等等)• 神經內分泌疾病(甲狀腺低下、帕金森氏症等等)若已經有便秘持續超過三個月沒有改善、糞便帶血、食慾下降,或是有上述相關家族病史等等,千萬不要隨意相信坊間可以改善便秘的偏方,應該要去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喔!便秘可以怎麼改善?1.增加纖維的攝取國健署建議健康成年男性每天應攝取38公克的纖維,而女性則要達到25公克的標準。纖維對於糞便的形成及排出是非常重要的,1公克的纖維可以增加大約20倍的糞便量喔! 根據最近一次國民營養調查發現,國人普遍有膳食纖維攝取不足的問題,因此如果能做到每天三蔬二果,不但能攝取到足夠的膳食纖維,也能讓糞便比較濕潤、柔軟且量多,就能改善便秘的情況。2.增加水分的攝取前面有提到大腸會吸收剩餘的水分,最後殘餘物才是糞便,因此如果水分攝取不足的話就會造成糞便過度乾硬喔!許多人在繁忙的生活中常常會忘記要喝水,導致一天的飲水量根本不足,進而影響體內的各種代謝。根據衛福部建議健康成年人每日應攝取2000c.c.的白開水才是足夠的,而當你出現便秘的問題時,增加水分的攝取可以讓體內形成更濕軟的糞便,也比較容易將糞便排出。大部分便秘的狀況可以藉由改變生活習慣、飲食狀況而得到改善或緩減,若便秘狀況仍然持續或是有伴隨其他不適的症狀,就需要追溯造成便秘的真正原因,並尋求醫師的協助看是否有需要排除或治療。 日常生活中可以注意什麼呢?在生活中可以注意以下這些事情,讓便秘不再找上你!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尤其是三蔬二果,並減少精緻或過度加工的食品,或是也可以額外補充膳食纖維補充劑,幫助自己達到一天的膳食纖維攝取量。• 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尤其是三蔬二果,並減少精緻或過度加工的食品• 每日補充足夠水分(特殊狀況需限水者不在此限)• 規律運動,每週進行中等強度運動時間合計至少達150分鐘• 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有便意時不要忍住• 早餐前可以喝一杯白開水或牛奶,能夠促進腸胃蠕動喔!而早餐後15~20分鐘是最佳的排便時間• 適時放鬆心情並保持情緒穩定,降低緊張的壓力,並維持良好的作息以及充足的睡眠總歸來說,便秘雖然是現代很常見的問題,但大多數都是生活習慣所影響,所以大家平常在努力生活的同時,也別忘了要照顧自己的健康,若有伴隨其他不適,也要去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喔! 延伸閱讀:.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06 焦點.用藥停看聽
錠劑、膠囊、粉劑…5大保健食品劑型比一比!營養師曝優缺點差異,其中一種「素食者」要當心
隨著食品技術越來越進步,現在的保健食品不只種類多,劑型的呈現也更多元了。各廠商為了滿足大家的需求,推出了許多不同型式,也兼具風味、方便性、機能性的保健食品。你知道不同的保健食品劑型有什麼差別嗎?為什麼有的成分要做成錠劑,有的要做成膠囊呢?今天《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就來帶你認識常見的5種保健食品劑型,並且比較一下彼此之間有什麼優缺點吧!一、錠劑錠劑是最傳統的劑型之一,也是市面上常見的保健食品劑型。做法是透過擠壓的方式將乾燥後的成分粉末與賦形劑一起打成錠狀,能夠依照需求做成不同的大小及形狀。在原料易於成錠的前提下,成本相較於其他劑型較低(但並不是所有原料都可以打成錠唷!)。錠劑的優點是製造價格低、成分不容易被容量限制,對於各種成分的接受度較高,能裝載較多原料,還可以透過其他技術改變它的溶解速度,讓使用範疇更廣。錠劑的缺點則是若成分有特殊味道,在食用時較容易被感受到,且有些錠劑可能體積較大,對於吞嚥較困難的族群(例如:孩童、長輩)比較不友善。另外,錠劑製成的過程中會需要使用如賦形劑、稀釋劑、矯味劑等添加物,雖然在正確的食用方式下都是安全低風險的,但對於在意添加物的族群,也是挑選保健食品的考量之一。錠劑可以透過使用不同的包衣或膜衣(成錠後再噴上一層膜衣),來控制錠劑的特性,像是在體內釋放的速度,例如:速釋錠、緩釋錠、腸溶釋放錠等。如果原料比較容易氧化,用這種方式也可以讓原料避免直接接觸到空氣。其他常見的特殊錠劑,例如:發泡錠、舌下錠、口嚼錠,這些都屬於錠劑類的保健食品,可見它的使用範圍是很廣泛的。二、膠囊膠囊劑型是用外殼將成分包裹在內的一種保健食品型態,與錠劑一樣透過吞嚥食用。通常在膠囊外殼有限的體積下,能以各種比例混和成分內容,調配自由度高。膠囊一般又可分為硬膠囊與軟膠囊,常見可以將殼分成兩半的就是硬膠囊,通常用來填裝粉狀原料,但不適合填裝油狀的成分。所以就有了軟膠囊的誕生,可以包覆油狀機能性成分,像是魚油、亞麻仁油,通常就會被做成軟膠囊的型態。對於素食者來說,膠囊是個需要特別留意的劑型,因為傳統膠囊外殼為明膠製成,明膠通常是來自動物的結締組織,素食者不可食用。好在目前市面上已經有素食膠囊的產品,外殼來源多來自植物性纖維素(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簡稱 HPMC),因此有素食需求的民眾,如果在挑選膠囊劑型的保健食品時,可以多加留意膠囊外殼來源喔!經過特殊處理的膠囊外殼,可產生類似於膜衣錠的功能,以控制膠囊溶解速度,穩定成分在體內的釋放,並且可保護有效成分不被破壞,例如:腸溶膠囊、長效緩釋膠囊等等,如果是這些經特殊處理的膠囊,就不適合將外殼拆開食用,避免影響成分功效。此外,膠囊可以透過外殼包覆成分的氣味及味道,食用時比較不會感受到內容成分的酸、澀或特殊味道(如維他命B群),與錠劑相比外殼也較為滑順,食用感受佳。綜合上述,膠囊的優點在於成分調配的自由度高,且經過特殊處理的外殼可以保護有效成分,避免機能成分被體內消化酵素破壞,另外可阻隔內容物的味道,對於一些苦澀或較酸的機能成分,膠囊就是個好的劑型選擇。缺點則是填充量比較受限,以及素食者需要特別留意膠囊外殼的來源。三、粉劑粉劑就是將機能成分製成粉末狀的型態。對比膠囊或錠劑都有容量的限制,粉劑則可依照需求量自由添加,像是膳食纖維、乳清蛋白、精胺酸等營養素就常常被做成粉劑。粉劑通常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需要用水沖泡的傳統粉劑,一種是可以直接倒入口中食用的即食粉劑。粉劑進入體內後,因為少了一道像錠劑一樣崩解的過程,所以沖泡或搭配水食用後,成分可能有更好的吸收優勢,不過吸收程度則會因成分、滲透壓、酸鹼度等不同而改變。另外,也因為機能成分少了外殼的保護、接觸面積大,所以要特別注意保存環境及條件。粉劑食用時會直接接觸口舌,因此為了適口性,大多都需要經過口味、口感及溶解度的考驗,為了避免某些機能成分的特殊氣味(苦、澀、酸),大部分的粉劑會選擇使用人工香料來增添風味及適口性,這也是在意添加物的族群挑選保健食品的考量之一。而隨著健康意識抬頭,有些新一代的產品則會標榜無添加、或是使用天然香料所製成的粉劑,食用起來較無負擔。總體來說,粉劑的優點在於成分吸收速度可能較快、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調整補充的劑量;而缺點則是可能含較多人工香料、也較易受環境影響品質。因此,在選擇粉劑型態的保健食品時,建議以小包裝取代大包裝,避免因長期反覆地開關而造成內容物發生受潮或變質等現象;也建議以即食、無添加的產品來做為粉劑保健食品的第一選擇,兼顧便利與健康!四、液劑不同於前面幾種有「吞食」的感受,液劑給人一種比較容易親近的感覺,是較後期才興起的保健食品劑型,像是雞精、四物飲都是屬於這一類型。液劑型態的保健食品進入人體內後不需要經過崩散及溶解的步驟,所以在同樣成分的前提下吸收速度可能會比傳統膠囊及錠劑快。不過並不是每種原料都適合做成液劑,必須要符合易溶於水的特性,且由於液劑是將成分溶於水中,產品的含水量比較高,因此通常保存期限都會縮短一些。另外,液劑與粉劑一樣都必須通過口味上的考驗,因此也可能會添加一些調味成分來提高大眾的接受度,飲用時需要留意精製糖與熱量的攝取。同時也需克服保存環境、消化液對成分的影響,因此選購上可以特別注意機能成分是否有經過特殊技術處理。綜觀液劑保健食品的優勢在於成分的吸收可能較快、通常調味比較好喝且容易食用,所以大眾接受度較高,也可以依照不同劑量去調整容器大小,比較不受體積限制。而缺點則是含水量高、保存期限可能較短、須依靠一些特殊技術來減少有效成分遭破壞。五、凍狀凍狀型態的保健食品也是近幾年才出現的新興型態,跳脫傳統需要吞食的保健食品,Q彈口感的果凍型態更能為一般大眾所接受,且對於吞嚥有困難的人也較為友善。除了「好吃」之外,凍狀保健食品的優勢便是它的特殊構造,若具備專業的製造技術,可以讓機能性成分均勻散佈其中,較不會像液劑、粉狀可能有沉澱或分布不均的問題。此外,凍狀型態在體內比起傳統膠囊或錠劑更容易釋出成分,這可能也有助於增加成分的吸收速度。而凍狀保健食品與粉劑、液劑一樣也必須通過口味上的考驗,因此也可能會添加一些化學的調味成分來提高大眾的接受度,對於這些成分有比較敏感的人在選購上也可以多注意包裝上的標示喔!5大保健食品劑型比一比哪一種保健食品的劑型比較好?看完上面介紹的5種常見的保健食品劑型,相信你也對它們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了!其實隨著科技越來越進步,保健食品也出現越來越多不同的新劑型,在舊有的劑型上去做一些調整及巧思就可能研發出新的劑型。所以其實每種劑型都有它的優缺點,不同的成分及原料也有各自比較適合的劑型,只要經過專業的設計,能符合顧客需求就算是好的產品喔!因此在選擇上,除了仔細閱讀包裝成分外,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產品也特別重要。檢視自己的生活補充的便利程度、有沒有吞嚥的問題、是否在意食品添加物…等等,這些都是在選擇時可以多加考量的,希望大家閱讀完文章後也能選擇出最適合自己食用的保健食品!延伸閱讀:.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29 失智.大腦健康
「5種食物」少碰,起司每周別超過1次!營養師大推「護腦菜單」降失智風險
台灣在邁入超高齡化社會的同時,失智症也愈來愈盛行!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的調查,在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有輕微認知障礙者佔18.36%,罹患失智症者佔了7.94%。 麥得飲食 延緩認知功能退化 耕莘醫院郭素秋營養師指出,一種名為「麥得飲食」(MIND Diet),或譯為「心智飲食」的健康飲食法在2015年於美國被提出,針對使用麥得飲食型態的923位老人(平均81歲),經過5年追蹤後發現,他們的認知功能退化速度比較慢,罹患老人失智症的機會減少了53%,且愈認真執行麥得飲食者的大腦會愈年輕 (年輕7.5歲),就算非阿茲海默症的高危險群,也能得到好處,還可以降低 35%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10種有益腦力食物 5種不健康食物少碰 「麥得飲食」結合了「得舒飲食」及「地中海飲食」的特色,建議多吃10種有益腦力的食物,及避免5種不健康的食物。多吃10種護腦食物 1、深綠色蔬菜:如 菠菜、羽衣甘藍、綠花椰。每周食用6次或以上,健腦成效最佳。2、其他各類蔬菜:每天至少吃1次沙拉和1種其它類蔬菜。3、堅果:堅果類含有對健康有益的脂質、纖維以及抗氧化物。並有助降低膽固醇及預防心臟病。建議攝取量為每周至少5次。4、莓果類:莓果類又以藍莓的健腦力最佳,建議每周至少吃2次莓果類。5、豆類:豆類富含纖維和蛋白質又低卡路里、低脂。建議每周吃3次豆類。6、全穀類:全穀類是麥得飲食的主力分子。建議每日至少攝取3份全穀類。7、魚類:每周吃魚1次,有助腦力。8、雞肉:建議每周至少食用2份。9、橄欖油:研究指出以橄欖油為主要食用油能防止認知能力衰退。10、紅酒:建議每日不超過1杯。 注意5種應避免的食物 1、紅肉:每周不超過1份。2、奶油、乳瑪琳:每日不超過1大匙。3、起司:每周不超過1次。4、甜點:每周不超過5次。5、油炸食物和速食:每周不超過1次。 堅持良好日常習慣 預約健康老後人生 為何「麥得飲食」可以改善大腦狀況呢?郭素秋說明,因為鼓勵要攝取大量的綠色蔬菜、莓果,而這些蔬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花青素、類胡蘿蔔素和葉酸等具有強大抗氧化力的營養素,有助於對抗自由基對身體的攻擊,並且抑制發炎反應;建議要吃魚及選擇好油,其中的omega-3脂肪酸、維生素E,都有助於保護大腦,漸少β-澱粉樣蛋白的沉積,而降低失智症的風險。除了健康飲食外,規律運動、充足睡眠、多動腦(包含心理健康)、控制代謝症候群和心血管危險因子、維持人際往來等,也是讓頭腦變年輕、改善老化,擺脫失智症威脅的重要關鍵。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不只記憶差!醫提「幾乎失智症患者都有的10個跡象」 走路跌倒別以為只是老化 ·「這6種情況」造成的失智都是可逆的! 肢體僵硬、步態不穩、顫抖都是症狀&nbsp;
-
2024-01-13 養生.聰明飲食
番茄是蔬菜還水果?該生吃還煮熟?營養師授「吃番茄3原則」讓你抗氧化、維持心血管健康
綜觀世界各國的料理,番茄絕對是大家餐桌上的常客之一,從台式番茄炒蛋到義式番茄肉醬麵,都可以見到它們的身影,你對於這個常見的食材了解多少呢?今天就讓《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Grace帶大家好好認識於全球農產品市場中,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番茄」吧!番茄是蔬菜是水果?在深入認識番茄前,肯定要先解開大家心中的萬年疑惑:番茄到底是蔬菜還是水果呢?實際上,小番茄的營養組成比較接近水果類,而大番茄則是和蔬菜類較相近,所以他們其實是屬於不同的食物類別喔!而小番茄中的糖分會比大番茄多,因此要特別注意小番茄食用量,避免攝取過多糖份。 番茄可以提供人體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礦物質及維他命等營養素,而大、小番茄中的營養素含量略有差異,以小番茄來說,其中的礦物質鉀含量及維他命C含量都較大番茄多。除了上述提及的營養素外,番茄中還有一個重要的植化素 — 「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而番茄中富含的「β-胡蘿蔔素」及「茄紅素」都屬於類胡蘿蔔素之一,目前已有多種研究結果顯示其對人體健康有正面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小番茄中的類胡蘿蔔素含量皆較大番茄多。 番茄的營養素成分番茄因為低熱量又富含多種營養素的特性,除了被減肥族視為減重聖品外,也被多數台灣人認為是養生好食材。吃番茄的4大好處番茄,曾在2002年被美國時代雜誌票選為十大優質食物,也在2020哈佛醫學院推薦的十大超級食物榜上有名。到底吃番茄有什麼好處呢?1. 對抗自由基,減少氧化壓力自由基是造成體內氧化壓力的來源,當體內累積過多自由基時,可能導致某些疾病產生。而茄紅素去除自由基的能力分別是維他命E(α-生育酚)和β-胡蘿蔔素的10倍和2倍,且維他命C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也是抗氧化,因此攝取富含維他命C及茄紅素的番茄,可以協助人體清除自由基以減少氧化傷害。2. 養顏美容番茄中的維他命C除了可以抗氧化外,還能促進膠原蛋白生成,並協助鐵質吸收,讓我們維持皮膚健康、呈現好氣色。而不管大番茄或小番茄,水分皆占重量的九成以上,補充水分可以增加體內新陳代謝,協助排出代謝廢物,並避免肌膚乾燥。3. 控制血壓,維持心血管健康攝取1份(23顆,220g)的聖女小番茄,同時可以補充440mg的鉀,因此聖女小番茄算是高鉀食物(每份可提供>300mg的鉀)。鉀多存在於蔬菜水果類,飲食中攝取適量鉀,可以協助水分和鈉的排出,進而降低血壓。台灣沒有訂定鉀的每日建議攝取量,但美國心臟協會指出每日攝取3500mg的鉀,可將心血管疾病風險降至最低。不過不是人人都適合多吃鉀的!腎臟病患因為腎功能降低,有可能需要限鉀,此時要特別避免攝取高鉀食物(如:番茄)。4. 其他有多篇研究指出茄紅素可能有預防前列腺癌的效果,且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及減少身體發炎,並與大腦及骨頭健康有關。雖然上述結論都還需要更多實驗做確認,但不可否認的是番茄中的茄紅素確實是個厲害的植化素,值得更進一步探討它與健康的關係。番茄應該怎麼吃「番茄的營養我全都要!」想要完整攝取番茄中的營養素,可以把握以下3個原則:1.要增加攝取茄紅素,應挑選紅色系番茄,並加熱後食用茄紅素是讓番茄呈現紅色的主因,因此顏色越紅的番茄就會有更多的茄紅素喔!在烹煮加工前,茄紅素主要以反式的化學結構存在於番茄中,這種結構的茄紅素不利於人體消化吸收,需要藉由熱處理或是其他加工手法改變此結構,增加人體對於茄紅素的生物利用率。另外,烹調的過程也可以破壞番茄細胞壁,幫助茄紅素的釋出。因此想攝取茄紅素,盡量食用烹調過後的紅番茄。2.搭配油脂,提高類胡蘿蔔素的吸收因為茄紅素及β-胡蘿蔔素屬於親脂性的類胡蘿蔔素,搭配油脂攝取可以增加這類植化素的吸收。有研究在統整多項實驗結果後指出,食用番茄的加工食品,若想要達到最佳的茄紅素吸收量,至少需要搭配 10 g油脂,而對於沙拉或生鮮番茄等未煮過的狀態,油脂量可能需要到15 g。3.想要從中攝取維他命C,應食用生鮮小番茄番茄除了植化素外,維他命C含量也不低。但維他命C對於光、熱很敏感,又易溶於水,因此過度加熱烹調會使其流失。若是想要透過番茄攝取維他命C,可以選擇以生鮮、未加熱過的形式食用。每100g的小番茄含有43.5mg維他命C,因此生食小番茄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雖然聖女小番茄的茄紅素含量較多,但通常不會使用水果入菜,一方面避免攝取過多糖分,另一方面又怕水果中的維他命C流失,所以在烹調熱料理時可選擇蔬菜類的大番茄,盡量揀選顏色較紅的,搭配油脂加熱以增加類胡蘿蔔素的吸收。而小番茄則可採用涼拌或飯後水果的形式融入飲食中。如此一來,就可以輕輕鬆鬆把茄紅素、β-胡蘿蔔素及維他命C吃進肚!看完今天的文章,你是否又更認識番茄了呢?下次逛市場時,不妨大小番茄一把抓,回家煮道美味又營養滿分的番茄料理吧!延伸閱讀:.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23 養生.聰明飲食
食品包裝認證很重要!避免買到地雷食物,常見「10個食品標章與認證」你認識多少?
近幾年經歷數次食安事件後,食品衛生安全已經逐漸被大家所重視,許多人在購買食品時也都開始會養成仔細閱讀外包裝的習慣,而在這些食品包裝上常常會看到一些五顏六色的標章和英文數字的認證,它們分別都代表著什麼呢?今天《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就來帶大家認識10個常見的食品標章與認證吧!10個常見的食品標章與認證1. 台灣優良食品TQF標章適用食品:各類型加工食品TQF(Taiwan Quality Food)標章的前身是大家所熟知的「食品GMP標章」,也就是微笑標章,而隨著台灣對於食品安全更加重視,在2015年時GMP標章就轉型升級為TQF標章,將資訊更加公開透明化,並落實源頭管理,爭取成為更具有指標性的標章。2. 台灣優良農產品CAS標章適用食品:國產農水畜林產品及其初級加工品 CAS(Certified Agricultural Standards)標章是國產農產品及其加工品最高品質代表標章,由農委會秉持著發展「優質農業」、「安全農業」、「精緻農業」的理念而設立,講求追本溯源、品質及衛生的標準,進而提昇國產農產品的競爭力。推行至今也已普遍獲得國人的信賴與認同。3.台灣有機農產品標章適用食品:農產品或農產初級加工品 指農產品整個生產、加工、分裝及流通的過程,都符合「有機」的驗證標準,產銷過程無使用化學肥料、農藥及食品添加物,並且完整記錄產銷流向,才能取得這個標章,並以「有機」的名義販售。民眾可以利用這個標章來辨認有機農產品。4. 產銷履歷農產品標章適用食品:農水畜林產品及其初級加工品產銷履歷的制度有三種特色:「資訊公開可追溯」、「臺灣良好農業規範(TGAP)」、「第三方驗證制度」,只要貼有產銷履歷標章的產品皆可以透過包裝上的追溯碼或QR Code追溯生產地及來源等資訊,並且也代表著該產品除了符合TGAP的標準外,更經過公平的第三方機構驗證資格,因此是非常安全、品質優良的產品。 5. 鮮乳標章適用食品:國產100%純鮮乳 鮮乳標章是依據乳品加工廠每月向酪農收購的合格生乳量及實際所產製的鮮乳量來核發,且管控和查核作業非常謹慎,促使廠商誠實地以國產生乳製造鮮乳,因此可以視為「國產鮮乳」的身分證。選購貼有鮮乳標章的鮮乳產品,就能確保是100%的國產鮮乳,也比較有保障喔!6. SNQ國家品質標章適用產品:生物科技、醫療保健器材、化妝品、營養保健品、藥品、中草藥品、醫療院所、護理照護服務等目前共計16類別SNQ(Symbol of National Quality)標章秉持著「品質與安全比什麼都重要!」的理念精神,集結國內在生物科技、營養、醫療領域的權威專家,進行專業的書審、實地考察,審視市面上的醫療保健服務與產品,為消費者的健康做嚴謹的把關。 7. 健康食品標章適用食品:機能性食品、保健食品、機能性飲品等 健康食品標章就是我們常說的「小綠人標章」,擁有此標章的食品才可以稱為「健康食品」,代表具有實質科學證據的保健功效,並且能夠宣稱13種目前衛福部公告的保健功效:調節血脂功能、免疫調節功能、胃腸功能改善、骨質保健功能、牙齒保健、調節血糖、護肝(化學性肝損傷)、抗疲勞功能、延緩衰老功能、輔助調節血壓功能、促進鐵吸收功能、輔助調整過敏體質功能、不易形成體脂肪功能。健康食品是經過核可的食品,但並不是代表吃了就會變健康喔!它們屬於輔助調整體質的保健食品,最重要的仍然是健康的飲食及生活習慣,若身體有不適也應該向專業的醫師尋求協助。8. HACCP認證適用對象:各類食品製造廠、加工廠、餐飲業等等 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系統(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 System,HACCP)是一套全球通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之一。其概念為預先分析產品生產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的各種食品危害風險,並針對危害風險較高的步驟制定控制措施加以預防。除了注重後端成品的品質,更注重「前端」的安全系統建立。因此獲得HACCP認證的餐飲業或加工廠,確實能夠大幅降低食安問題的發生。9. ISO22000認證適用對象:整個食品供應鏈的廠商皆可申請ISO22000也是一套全球通用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統標準,它包含了前面介紹的HACCP的內容,因此涵蓋的範疇更廣泛,更確保了食品供應鏈的安全性,從初級生產商道供應商、零售商、服務環節,甚至是食品設備、配料、包裝等等都是ISO 22000適用的範疇。 10. Monde Selection國際品質評鑑大賞適用食品:酒類、軟性飲料、食品、菸草、保健食品及化妝品Monde Selection國際品質評鑑大賞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品質研究機構之一,對於各國市面上眾多的產品進行品質的評估與分析,且每一項產品都是獨立評鑑而非進行比較,由80位國際專家做測試及評估,因此獲得此獎項的產品被認為其品質能夠在眾多產品中脫穎而出,對於消費者而言也是一個足具參考價值的指標性獎項。 看完今天的介紹,你是否對這些標章與認證有初步的認識了呢?大家選購食材與食品時,一定要仔細閱讀包裝上是否有完整的標示,若是產品上有這些標章與認證的把關,多一份保障,食用時就更能安心喔!延伸閱讀:.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16 養生.聰明飲食
「無麩質飲食」更健康?可以減重嗎?營養師告訴你該怎麼吃、需要注意什麼
「減重」、「瘦身」、「健康飲食法」已是現代人越來越重視的議題,舉凡提到這些關鍵詞,就有機會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並且引發商機。「無麩質產品」便是一個例子,由歐美國家吹來的「無麩質飲食」風潮,已然成為眾多飲食減重法的其中之一,許多好萊塢明星的親身試驗結果便成為最好的代言。然而,你真的認識無麩質飲食嗎?什麼是麩質?首先一定要知道麩質是什麼。麩質(Gluten)又稱作麩質蛋白、麵筋、小麥麩質、麥膠,是存在於常見麥類(例如:小麥、大麥、黑麥、及部份燕麥)中的蛋白質,主要是由麥穀蛋白(Glutenin)與醇溶蛋白(Gliadin)所構成的。這兩種成分讓麥類製品富有延性與彈性,常見含有麩質的食物包括麵條、披薩、啤酒、麵筋、麵包、蛋糕等。為什麼會有無麩質飲食?無麩質飲食顧名思義就是指「飲食中不含有麩質」,這個概念最早是來自於歐洲,學者們發現有些人對於食用含麩質的食物會產生腸胃道及皮膚的症狀,例如腹瀉、腹痛、腹脹、濕疹等等,我們稱為「麩質過敏」。而麩質過敏的人依照症狀以及病因不同,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種:1. 小麥過敏(wheat allergy)是兒童最常見的過敏之一,只要吃下小麥製品、或是小麥的衍生食物,就有可能會產生皮膚濕疹、搔癢、或呼吸道症狀等,因為小麥中的麩質是引發過敏反應的其中一項因子,因此小麥過敏者需要採用無麩質飲食。此外,由於大麥、黑麥的分子結構和小麥類似,所以一般也會建議避免大麥及黑麥製品唷!2. 乳糜瀉(celiac disease)一種嚴重的自體免疫疾病,是麩質過敏中症狀最強烈的一種。患者在食用含麩質的食物後會因為自體免疫反應使得小腸黏膜組織受到破壞、十二指腸絨毛萎縮,進而造成營養吸收不良以及腹瀉、腹痛等腸胃道症狀,診斷的標準在於血液中檢測出特定的抗體。美國食藥署(FDA)指出,在美國約有300萬人患有乳糜瀉,而亞洲國家則比較少見。目前還沒有能治癒的藥物出現,但多年來的研究發現,若讓患者執行無麩質飲食一段時間後,能緩解腸胃道的症狀,並修復已破壞的小腸黏膜組織。因此至今為止,無麩質飲食仍是乳糜瀉患者終身唯一的治療方式。3. 麩質不耐症(non-celiac gluten/wheat sensitivity )有一部分的人在乳糜瀉的檢測中呈現陰性,但是在吃到含麩質的食物時仍然會有腸胃道症狀,通常可能較乳糜瀉患者輕微,這類患者則稱為「麩質不耐症」,因為症狀的關係一樣要使用無麩質飲食來避免繼續破壞腸道。「無麩質食物」的定義研究指出,被診斷為乳糜症的患者人數日漸上升,因此無麩質飲食的需求也越來越多,許多商家開始出現主打著「無麩質」的產品,但無麩質可不是能隨便標示的喔!根據美國FDA於2013年8月頒布之規範,食品上若要標註為「無麩質」,其麩質含量不可超過20 ppm (即百萬分之20),並規定食品中原料若有以下情況則不可以標註為無麩質:1.含有任何型式的小麥、大麥、黑麥或這些穀物雜交而成的穀物2.原料來自於上述這些穀物,且未加工去除麩質3.原料來自於上述這些穀物,且麩質經過加工去除,但最終食品中仍有20 ppm以上的麩質含量(有可能來自於加工過程摻雜進去)。常見的天然無麩質新鮮食材另外,若天然食物本身就不含麩質,例如蔬菜、水果及蛋類等,也可標註為無麩質。以下舉例常見的天然無麩質新鮮食材:1.小米、稻米、玉米、紫米、馬鈴薯、藜麥、蕎麥、薏仁2.蔬菜和水果3.肉類、海產類、大豆、蛋類4.鮮奶、起司、優酪乳、冰淇淋5.植物油、堅果6.葡萄酒、蒸餾酒(例如:琴酒、萊姆酒、龍舌蘭酒、伏特加、威士忌)、碳酸飲料等臺灣衛生福利部也公告規定109年7月起,只要是含有麩質的食物都要在外包裝清楚標示,大家在購買食品時也要記得細看標示唷! 無麩質飲食可以減重嗎?最為大眾所好奇的部分一定是「無麩質飲食到底有沒有減重效果?」就讓《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來一解你心中的困惑吧!其實無麩質飲食最一開始是設計給對於麩質過敏者阻絕麩質的接觸,在一般人體內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機轉能幫助減輕體重,會跟減重搭上關係或許是因為常見含有麩質的食物,例如麵包、蛋糕、餅乾、披薩、啤酒等,幾乎多為精緻澱粉製品,通常製作過程都加入大量的油跟糖,導致這些食物的熱量都非常驚人!因此在實行無麩質飲食後,減少上述這些高熱量食物的攝取,改以米飯、蔬菜、水果來攝取營養,自然而然就會變瘦啦!所以重點其實在於「減少精緻澱粉的攝取」唷!無麩質飲食在學術研究上除了能夠治療麩質過敏患者,而乳糜症在未控制下也很容易引發神經病變的併發症,例如周邊神經失調或認知功能障礙,近年來也有不少研究在針對這類神經病變的患者進行無麩質實驗,顯示出無麩質飲食在改善神經病變方面是有效果的。執行無麩質飲食需要注意什麼呢?雖然無麩質飲食對於減重並沒有直接的效果,但有鑑於近年來使用無麩質飲食的人越來越多,這邊還是要提醒大家使用這種飲食要注意的事情:1.如果為了要避開麩質而購買無麩質麵包、無麩質蛋糕等精緻澱粉製品,有可能因此攝取到更高的熱量和油脂(且大多為飽和脂肪)2.蛋白質可能攝取不足3.膳食纖維可能會攝取不足4.部分礦物質可能缺乏造成這些潛在風險的原因可能來自於無麩質原料本身,或是在製成食品的過程中為了幫助成型、提高適口性而加工造成的。所以若是有需要或想要採取無麩質飲食,要更注意食材的挑選以及缺乏的營養素額外補充唷! 若想要減重,要注意均衡飲食、控制熱量、搭配運動並徹底了解自己身體的營養狀況,將有缺乏的部份利用飲食或保健食品多加補充,從體內開始提升代謝效率才是最重要的!坊間流傳的許多減重秘方,還是要多聽聽營養師的專業建議,並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再決定要不要使用唷!延伸閱讀:.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12 醫療.心臟血管
冠心病導致心肌梗塞猝死,可追溯2原因!5招助慢性病患預防
70多歲麗珠姨自費健康檢查時,電腦斷層發現,她的心臟血管部分鈣化,建議她到專科門診做進一步確認。在完成幾項心臟檢查後,醫師診斷她得了「冠心病」,需在心臟裝上支架,這對自認為健康老人的麗珠姨來說,猶如晴天霹靂。什麼是「冠心病」?可分為哪兩類?該如何治療?人體是透過心臟的收縮和舒張動作,把血液輸送到全身,並倚靠3條主要的冠狀動脈提供身體氧氣與養分。當3條心臟主動脈狹窄或被堵塞時,血液無法充分供應心臟所需,就會發生胸悶、胸痛等不適症狀,即發生冠心病。冠心病主要分為急性和非急性兩大類:1.急性冠心病:這是一種緊急狀況,通常是由血管阻塞和血管壁破裂引起血栓造成的,當血管完全被堵塞時會發生「急性心肌梗塞」,如果血液還能通過一點點,稱為「不穩定心絞痛」,會有明顯胸痛或昏倒在地,需要緊急送急診,必須在10分鐘內進行心電圖及抽血檢查,如確定危急時,會在90分鐘內進行通血管或裝支架處置。2.非急性冠心病:病人在日常生活並不會發生異常,運動到某個程度時,會感到胸部像有大石頭壓住般的壓迫感或悶痛,稱為「心絞痛」,需就醫並安排運動心電圖、心肌灌注掃描和電腦斷層掃描等心臟功能檢查,以確認冠狀動脈堵塞程度。醫師也會視臨床症狀,與病人討論是否需心導管處置或服藥控制觀察,通常要服用抗凝血劑治療,以確保血液正常流動,避免形成血塊塞住血管,平時還要多注意避免碰撞身體,減少淤血或烏青發生。【延伸閱讀】疾病百科/冠心病50歲後心臟病易好發,三高患者如何有效預防急性冠心病?50、60歲是心臟病好發年齡,特別是急性冠心病。老年人大多是「慢性缺氧型心臟病」,雖然是老年才浮現疾病,但多可追溯原因至青壯年時期的三高或老化所造成。所以當發現自己在年輕時血壓、血脂、血糖報告就顯示異常,應特別注意自己的健康情形,以改善生活方式、調整飲食(如得舒飲食)或增加運動量來控制三高風險,讓身體保持健康。如果已患有三高的慢性病人,請勿輕忽它,要定期就醫治療。慢性病平時也許無症狀,等到出現症狀時可能就要緊急送醫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許多人不敢到醫院就診,導致原來的慢性病追蹤中斷,未規律回診、服藥及抽血檢查,這些都會增加罹患冠心症的風險。當收縮壓由140mmHg升至160mmHg、或120mmHg升至140mmHg時,糖化血色素每增加1%時,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都是增加近2倍。老人家如果平時會感到胸口疼痛要特別小心,可以至老年醫學部、家庭醫學部、心臟內科門診就醫檢查。若感到非常不舒服時,應馬上到急診就醫,當確定為冠心病時,請務必與醫師密切討論治療方式。慢性病患者避免冠心病的方法.控制飲食.規律運動.定期就醫和檢查.規律服藥
-
2023-12-10 醫療.心臟血管
吃得健康不必餐餐水煮 營養師授偶爾破戒吃重鹹的補救方式
血管也有「熱脹冷縮」的特性,血壓波動與溫度有關,冬季到來,長者血壓可能更不穩定。除了從日常作息控制外,飲食也需做好管控,才能避免心血管疾病,其中最推薦的是「低鈉飲食」。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徐瑞昀指出,低鈉飲食要落實在生活中並不難,比較困擾的應是外食族,常會碰到許多高鹽陷阱食物,應設法注意並避開。高鈉飲食影響血壓,吃得健康其實不必餐餐水煮。徐瑞昀指出,高鈉飲食會導致血循環容積的擴大,增加心輸出量、腎臟過濾壓力,當腎臟鈉排泄能力降低的時候,就可能出現水分滯留,也會增加血循環容量,導致高血壓發生;高鹽攝取也會降低血管擴充功能、硬度及彈性,導致血管僵硬,容易造成高血壓。徐瑞昀說,低鈉飲食是指飲食中鈉含量較建議值低,也就是每日應低於2400毫克,相當於6克的食鹽。平時自己在家烹調的民眾,並不需要做到餐餐水煮吃清淡,甚至鹽巴要秤克數的程度,加點醬油也沒問題,他說,其實風險較高的還是外食,店家為了食物好吃,添加許多調味料,重口味的食物鈉含量通常很高。偶爾破戒吃重鹹,要降低頻率,並多喝水、多吃蔬菜。高血壓患者因血管內皮功能比較差,所以除低鈉飲食外,也要避免高油脂及高糖的食物。徐瑞昀舉例,像是動物的皮、油炸、奶油等飽和脂肪,都容易堆積在血管,導致動脈粥狀硬化,甚至急性衰竭、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發生。民眾如果難忍口腹之欲,一定要降低攝取頻率,比如一個月一次,每日飲水量要充足、蔬菜量也要增加,才能平衡。不健康的食物盡量多人分享或多次分食,「當然能不吃是最好」。得舒飲食、地中海飲食,目標都在避免心血管疾病。「得舒飲食(DASH )」是一種用於預防及改善高血壓的飲食,徐瑞昀表示,得舒飲食以植物性飲食為主,並有五大原則,選擇全榖根莖類、天天5+5蔬果、多喝低脂乳、紅肉換白肉、吃堅果與用好油。具體落實上,以便當為例:1.主食:可選擇地瓜粥、糙米飯、燕麥飯等取代白飯及麵。2.主菜:選擇雞肉或瘦肉取代豬肉及牛肉等紅肉。3.蔬菜:種類越豐富越好,一份煮熟蔬菜大約是半碗份量,建議一天攝取4至5份。4.水果:一份大約是女生的一個拳頭大小,建議一天攝取4至5份。5.油脂:選擇堅果及植物性優質油脂烹調,例如菜餚中可添加核果類,飯上可撒些芝麻。6.點心:避開甜食及含糖飲料,選擇低脂乳或低脂優格。得舒強調降低血壓,地中海飲食強調降血脂肪。「地中海飲食」與「得舒飲食」都強調以植物性飲食為基礎,但地中海飲食更強調魚類及海鮮類食物,富含EPA及DHA,研究指出具有抗發炎作用。油脂方面,地中海飲食以橄欖油攝取為主,橄欖油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研究指出可降低血脂。地中海飲食還有提到適量攝取紅酒,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機率;不過以台灣飲食習慣,酒類還是要避免攝取。兩種飲食對於心血管疾病都是有幫助的,其中得舒飲食強調降低血壓,地中海飲食則強調降低血脂肪。外食高鹽陷阱便利商店:微波食品、麵包、起司類的食物,在製作過程會添加食鹽及許多調味料。小吃店、夜市:餐點中常加入滷肉汁,較油較鹹;滷筍乾則是醃漬類食物,無形中也會增加鈉攝取。勾芡類、炸物類的醬料及調味粉往往也放比較多鹽,一定要酌量攝取。火鍋店:火鍋料經過加工,鈉含量高,煮後融入湯裡,應避免或盡量少喝湯。誰不適合得舒飲食?徐瑞昀提醒,得舒飲食為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的飲食,對腎功能不佳者、腸胃道功能障礙者、少數對堅果過敏者來說不適合。另外,因為需攝取的水果量較高,可能也不適合糖尿病患,建議有慢性疾病的民眾,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
-
2023-12-09 養生.聰明飲食
麻油雞喝一碗500大卡!營養師授4招健康吃,教你怎麼吃才不會連體重一起「補」
近幾日因為受到大陸冷氣團的影響,全台各地都迎來今年冬天的最低溫度,再加上東北季風肆虐,連日來都是陰雨綿綿,在這種寒冷又潮濕的天氣裡,大家是否也想要煮一鍋熱熱的麻油雞「進補」一下了呢?想補補身體,但又擔心一起補到體重怎麼辦呢?今天《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就來教大家吃麻油雞該注意什麼,才不會連體重一起「補」囉!麻油雞有什麼好處麻油雞的主角是黑麻油、雞肉和薑,三種都是非常常見又營養的食材,以下來一一介紹這三種食材有什麼營養價值:.黑麻油:黑麻油是由黑芝麻壓榨製成,因此保留了黑芝麻本身所富含的芝麻素、芝麻木酚、維生素E、植物固醇等多種天然的抗氧化物,能夠清除自由基、減緩氧化對於細胞的傷害。此外,黑麻油中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佔43.3%、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則佔40.1%,是對於身體非常有益的油脂組成,能降低低密度膽固醇(LDL,俗稱壞膽固醇),是很好的食用油喔!.雞肉:雞肉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一般非內臟部位在豆魚蛋肉類中屬於低脂肉類,對於想要控制體重的人來說是非常好的肉類選擇!另外雞肉也富含支鏈胺基酸(BCAA),能夠幫助人體肌肉的合成,而維生素A、維生素B群、鈣、磷、鐵等等人體必要的營養素也能夠幫助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薑:生薑裡面具有多種抗氧化劑,例如薑辣素(gingerol),可以減少自由基對身體的氧化破壞,並減少發炎物質的產生、降低體內的發炎反應。對於常常感冒的人,可以試試看喝薑茶、或是在湯裡面加入薑,對於增強免疫力都有不錯的效果! 孕婦月子餐麻油雞 產後第三週再吃台灣的媽媽們在生完小孩之後都有坐月子的習慣,認為媽媽生產時耗費大量體力,需要在生產過後藉由坐月子期間好好補一補身體。而麻油雞就是很常見的月子餐,以中醫的觀點來看,產後適量攝取麻油雞,可以幫助促進血液循環、恢復體力、溫補腎陽。而以現代營養學的觀點,麻油雞則可以促進子宮收縮,雞肉中的BCAA也確實能夠幫助孕後媽媽回補體力,而多種抗氧化物也能幫助延緩老化及氧化,確實是非常適合進補的料理。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並不建議生產後立刻開始吃麻油雞,而是盡量產後第三週再開始慢慢攝取,避免中醫所謂「虛不受補」的狀況出現喔!麻油雞健康吃雖然麻油雞有上述這麼多好處,但它的熱量可是不容小覷的!麻油雞相較於其他料理使用了較多的油脂,並加入了不少米酒,因此吃下一碗麻油雞(不含麵線)可能就攝取了450~500大卡的熱量,相當於兩碗白飯!要如何才能用麻油雞補到身體,又不會補了肚子一圈肉呢?下面就由Evelyn來教你怎麼健康吃麻油雞!1.去除雞皮加入的雞肉盡量去除脂肪含量較高的雞皮部分,只留下瘦肉下去煮麻油雞,因為麻油雞的湯頭本身已經含有許多油脂,因此將雞皮去除能夠大大降低攝取到的熱量、也不會影響美味。2.麻油控制在15公克以內雖然麻油是麻油雞的主角,也是很好的油脂來源,但再好的食材都應該適量攝取才不會造成反效果。麻油在六大類食物中屬於「油脂類」,每一份就可以提供高達45大卡的熱量,雖然好的油脂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過多攝取仍會造成脂肪的堆積。3.蔬菜加多一點除了加入雞肉以外,建議大家可以在麻油雞中加入大量的蔬菜,不但可以增加甘口的風味,還能補充膳食纖維、兼顧料理的營養均衡。此外,膳食纖維可以提供飽足感,讓我們不會一時興起就過度攝食,也減少油脂的吸收!4.少沾醬傳統的麻油雞是不會調味的,因此許多人會額外準備一碟沾醬讓雞肉可以搭配。但是像澱粉含量高的醬油膏、含大量油脂的沙茶醬,或是高鈉的豆腐乳,都是屬於比較不健康的醬料。因此建議大家如果要使用沾醬,可以用天然的蔥、薑、蒜、辣椒等來搭配適量清醬油,就會是比較健康的選擇! 麻油雞進補要注意的族群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冬天來碗熱呼呼的麻油雞前,也要注意身邊親朋好友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喔!吃麻油雞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罹患慢性病的病友,包括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高血脂等等:.糖尿病:糖尿病的病友們要特別注意食物的攝取份量及種類,像麻油雞內常加入的麵線就是屬於「中GI值」的食物,對於血糖的波動有稍大的影響,因此建議吃麻油雞時搭配更多蔬菜,並特別注意澱粉的攝取量。.高血壓、腎臟病:高血壓及腎臟病的病友們應特別注意鈉的攝取量不宜過多,像這種「湯」類的料理容易含有許多從食材流出的鈉、鉀、磷等電解質,因此建議這些病友們可以選擇吃配料就好,湯則是適量攝取即可。.高血脂:麻油雞的油脂含量較多,對於本身就患有高血脂的病友而言會造成較大的代謝負擔,因此建議酌量攝取就好,吃完後也別忘記增加運動量來提高體內的代謝速率。 看完今天的文章,你是否也想來碗熱呼呼的麻油雞了呢?這幾天氣溫驟降,大家除了要做好自己以及家中長輩的身體保暖之外,在進補時也要注意控制攝取量,千萬不要還沒補到身體,就先補到體重喔!延伸閱讀:.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03 名人.好食課
控制血壓到底該怎麼吃?一圖看懂高血壓飲食原則幫助降血壓
台灣氣溫就跟坐雲霄飛車一樣,時冷時熱,每天早上都要先看好氣象預報再出門,而除了注意衣著外,有高血壓的人更是要時時注意血壓,到底飲食上能怎麼吃幫助降血壓!就讓營養師煮什麼(周亦秀營養師)解析給你聽!*注意:本飲食法因為需吃到高鉀及多蔬果、堅果,因此較不適用於有腎臟疾病、糖尿病或是堅果過敏者,建議先諮詢醫師、營養師再採用。*本表所列的「份數」是參考得舒飲食Dash diet所列之份數,會與過往營養學份數稍有差異。多選全穀雜糧每日建議食用6-8份的主食,其中建議2/3換成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如糙米、地瓜、馬鈴薯、玉米、南瓜等。這邊的一份相當於半碗飯/一顆馬鈴薯/一片吐司/一盎司燕麥等。每日5份蔬菜因為鉀有助於排鈉、鎂則有助於降血壓,因此蔬菜方面可多選富含這兩項營養成分的蔬菜,如莧菜、菠菜、空心菜、地瓜葉等。蔬菜一份約為生菜一碗或煮熟的葉菜類半碗。每日5份水果多選高鉀水果,如香蕉、奇異果、棗子、龍眼、榴蓮等。水果一份約是一顆拳頭大小、水果碗裝八分滿。每日2份乳製品鈣質可幫助血管、肌肉放鬆,缺鈣也容易導致高血壓風險增加,因此建議每天至少 吃2-3份的乳製品,且最好選擇低脂/脫脂乳品,有乳糖不耐則可選優格、優酪乳等乳糖含量較少的產品。乳製品一份約為牛奶或優格一杯/起司兩片。每日6份白肉蛋白質食物的選擇,建議以白肉為主,減少紅肉、加工肉的攝取,建議優先順序為豆、魚、蛋、家禽,且家禽最好去皮減少脂肪的攝取!一份大約是一盎司的肉、一顆雞蛋、半個手掌心大小的肉。吃堅果用好油建議減少反式脂肪、飽和脂肪的攝取,每週攝取4-5份堅果,每日2-3份植物油。一份為一湯匙堅果或一茶匙油。除此之外,也建議要控制每日鈉攝取於2300毫克以下(約是一茶匙鹽),因此調味料建議優先選擇白醋、檸檬、蔥、薑、蒜、辣椒、鉀鹽等調味以減少鈉攝取。【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高血壓飲食原則,這樣吃幫助降血壓】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2-02 養生.聰明飲食
冬天就是要吃鍋!營養師授吃鍋5技巧,一圖看懂常見湯底、主食、火鍋料熱量
台灣四季都有不同的美食可以享用,撇開各月份的盛產食材不論,很明顯的……夏天是冰品的戰場,冬天則是火鍋的天下。在寒流來襲的冬季,常讓人冷到心裡發寒,相信許多人恨不得包著棉被出門,這時候最適合的就是吃熱呼呼、暖胃又暖心的火鍋。關於吃火鍋,有些人會選擇到火鍋店用餐,也有不少人喜歡到超市購買湯底及食材,回家與家人共享~雖然火鍋烹調十分輕鬆簡單,但魔鬼藏在細節裡,一個不小心就可能讓你攝取過量的鹽份及熱量喔!營養師傳授5個健康吃鍋小技巧以下介紹五個健康吃鍋小技巧,想知道怎麼吃才能吃得滿足又健康的話,就跟著我們一起看下去吧!吃鍋小技巧一-湯底挑選看標示• 用天然食材來熬煮湯底,不但沒有過多的添加物,調味料也能自行拿捏,是最健康的選擇。• 超市的現成湯底口味多變又十分便利,不過鈉含量通常比較高,熱量也高低不一。值得注意的是,若長期從飲食中吃下過多的鈉,可能會增加高血壓的風險,因此挑選湯底時應參考包裝上的營養標示,選擇鈉含量較低的湯底,並且在吃火鍋時少喝湯,降低身體負擔。*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成人每日鈉的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相當於6克鹽)以下列了幾種超市常見湯底熱量,其中的熱量及鈉含量已經根據包裝上的建議添加水量調整,供大家參考。如:市售湯底800毫升,其中熱量為400大卡,建議添加400毫升的水做稀釋,總水量為1200毫升,因此,平均每100毫升湯頭的熱量約為33大卡(400大卡/1200毫升),鈉含量以此類推。吃鍋小技巧二 - 食材挑選低熱量看著架上琳琅滿目的食材,怎麼挑才能吃得低卡又健康?這裡將食材分為海鮮、肉類、主食、火鍋料及蔬菜等5個類別,並替大家分析各類食材的特色,這樣在購買食材的時候,也會更有概念喔!1.海鮮:海鮮類是蛋白質的優質來源,草蝦、花枝、魷魚、蚵仔等海鮮普遍具有低脂低熱量的特性,對於有體重管理需求的人來說,是良好的火鍋食材!但要注意身體若有特殊狀況,如:痛風患者,就需要注意普林問題。魚類含有優質的不飽和脂肪酸EPA及DHA,但若挑選大型海魚因生物累積作用的關係,則需注意重金屬問題,所以在選擇上也可選體型較小的魚類替代。2.肉類:通常白肉(如:雞肉、魚肉、海鮮等)的熱量及脂肪含量較紅肉(如:牛肉、豬肉、羊肉等)低,而紅肉則有較豐富的鐵質和其他礦物質。不同部位的肉在油脂、蛋白質等營養素分布上也不同,一般來說表面看起來油花越多的肉熱量就越高。3.主食:白飯-加工程度低、不含額外添加物,如果想避開食品添加物或鈉的話,白飯是首選!冬粉-低熱量、低鈉,容易吸湯入味,但可能因此吃下大量湯中的油脂及調味料,因此建議在煮火鍋料或肉前放,熟了就先撈起來。烏龍麵-熱量及鈉含量偏高。速食麵-具特殊風味,但高熱量、高鈉,盡量減少食用。4.火鍋料:火鍋料是許多大小朋友最愛吃的部分,造型可愛、口味豐富,但大部分火鍋料為了要兼顧口味、口感及外型,通常會含油脂、食品添加物及各式調味料,且火鍋料常被設計成方便好入口的大小,讓人不小心就一口接一口,累積的熱量也是很可觀的!5.蔬菜:蔬菜具有低熱量,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的優點,不論是葉菜類、瓜果類、菇類及藻類等,通通都很適合煮火鍋。尤其現代人常吃外食,普遍有青菜攝取不足的現象,因此挑選食材的時候,別忘了購買適量蔬菜喔!部分青菜煮太久會變色,營養也容易流失,應避免久煮,如:地瓜葉、花椰菜等。南瓜、芋頭、玉米、蓮藕、山藥等食材因澱粉比例高,屬於主食類,可用於替換飯、麵、冬粉等食材。 吃鍋小技巧三-吃鍋順序要注意!食用順序也是一個小重點,如果吃火鍋時先煮及吃蔬菜,不但能替湯頭增添風味,還可藉由蔬菜熱量低、飽足感高的特性,讓你更容易吃飽,若能因此少吃1碗飯(200多大卡),就可以直接降低熱量的攝取。吃鍋小技巧四-拒絕飲料多喝水因為火鍋湯容易越煮越鹹,吃久了會口渴,同時又因一般火鍋店都有飲料吧檯,養成了不少人吃火鍋配飲料的習慣。但含糖飲料空有熱量卻不營養,喝多容易變胖!多喝水或以無糖的茶飲取代含糖飲料,就能降低攝熱量攝取,也更解渴喔!吃鍋小技巧五-不吃超過七分飽費盡心思挑了適當的湯底及健康食材後,如果毫不節制,非要飽到受不了才停手的話,依然會讓你攝取過多熱量,前面用心挑選食材的努力不就功虧一簣了。健康飲食的要點,最好的方式就是老話一句「7分飽剛剛好」,別因為一時的貪吃讓之前的努力都白費~ *隱藏版小技巧-獨胖胖不如眾樂樂:若真的各種食材都想吃,又怕吃太多時,就好好發揮分享精神吧!家人、朋友們都是你分攤熱量的好幫手~邀請幾個人一起吃,就可以每種食材都吃到一點,大家又不至於攝取過量,還能互相交流感情,真是一舉兩得!最後,希望大家在看完文章後,對於如何健康吃火鍋已經有進一步的概念~其實不管吃什麼都一樣,只要記得幾個簡單的大方向,對於食材的特性有基本概念,並把握適量原則,就能同時兼顧美味及健康!延伸閱讀:.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