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7 醫療.指甲.足部
搜尋
多汗症
共找到
12
筆 文章
-
-
2024-06-22 醫療.皮膚
腳臭洗不掉怎麼辦?揭開難堪臭腳味4原因,中醫師教你DIY除臭粉,讓你不再尷尬
夏天氣溫節節飆高,一整天穿鞋下來,每個人或多或少腳部都可能出現難聞的異味,尤其是好運動的學生、穿厚重皮鞋的上班族,甚至是愛美女性在雨季穿著造型雨靴,都可能讓腳臭問題變得嚴重。 悶熱潮濕、多汗,腳很臭一位妙齡女子,在雨季期間穿著漂亮的造型雨靴上班,外加短裙、絲襪,造型俏麗又時髦,但沒想到才短短兩、三天,腳部變得其癢無比,兩隻腳趾間都有糜爛情形,不只傳出異味,還合併細菌感染,出現了香港腳症狀。另有國一男學生,在校是田徑隊運動員,由於出汗量大,平時有兩雙球鞋輪流穿,但有次同雙鞋連續穿了一週沒換就出問題,因而前往皮膚科求診。男學生的媽媽形容說:「那腳臭味就像是臭鹹魚味,只要他一回家,走到哪臭到哪,味道完全散不掉,全家人都受不了!」醫生檢查時發現,男學生的腳底都已因潮濕變白,最後開給他消炎藥膏改善。 揭腳臭4大原因腳臭的原因,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和以下4大因素有關:1.腳潮濕+密閉鞋款2.鞋子材質3.發炎:如細菌、黴菌感染等4.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患併發甲溝炎等其中,以「腳潮濕+密閉鞋款」最常見,由於四肢汗腺分布多且發達,當汗液接觸到空氣、環境或是被細菌感染後,就會出現異味。易出汗及出汗量大的人發生機率較高,例如:學生或是自主神經(交感神經)較興奮的人,如多汗症患者,因體質關係容易出汗,就比較會有腳臭問題。其次,鞋子材質也很重要,像是牛、羊皮或是合成皮製的鞋子較不透氣,腳悶在裡面容易發臭,需要穿能吸汗的棉質襪來加以改善。尤其合成皮的鞋類更可能因為上膠或上漆,含有一些化學物質,除了可能造成接觸性皮膚炎外,一旦遇到汗水,兩相混合,就可能會有皮革化學味冒出來。許多人常穿的布、球鞋,雖然能吸汗,但也容易因此變得潮濕,使用後必須加以風乾(效果比塞報紙或使用除濕用品為佳),並且最好能準備兩到三雙鞋交替穿。趙昭明提醒,長時間穿球鞋的運動員或學生,腳部出汗後又悶在球鞋裡,極有可能會產生「凹陷性角質溶解症」,也就是細菌分解了皮膚角質層,脫落的腳皮再與汗液裡的乳酸、尿素混合,不只產生難聞的氣味,還可能會因皮膚皸裂,造成疼痛難以行走。DIY除臭粉中醫師張家蓓提供一個可簡單DIY 的除臭粉作法給民眾參考:材料:滑石粉、甘草適量、珍珠粉少許。作法:1. 滑石粉及甘草,比例為6:1.並添加少許珍珠粉,均勻攪拌。2.將腳洗淨,擦乾後,將除臭粉拍抹於腳底。效用:滑石粉及甘草具有抑菌效果。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30 醫療.皮膚
夏天一直流汗很正常?小心「這4部位」多汗 身體恐已出問題
夏天是個容易流汗的季節,就算不動都會出汗。一般來說,流汗具有調節體溫、平衡電解質的作用,適當的出汗對於健康是有正面幫助的,但出汗過多可能就是身體出狀況。這次《優活建康網》整理流汗的相關問題,包括流汗原因、流汗好處、汗液味道重、多汗改善等,讓你這個夏天擺脫流汗困擾。為什麼會流汗? 夏天天氣熱,常常出門沒多久汗流浹背,你知道為什麼會流汗嗎?事實上,人體中主要有2種汗腺,第一種是分部在全身的小汗腺,主要是調節體溫、散熱,另一種則是與遺傳有關,分部在腋下、乳頭、陰部等的頂漿腺。 汗腺平時僅會分泌少量汗水,受到刺激時,汗腺才會大量分泌而出汗。當大腦下視丘與前扣帶皮質偵測到人體的體溫與情緒變化,會發出神經衝動至交感神經末梢,釋放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刺激汗腺分泌汗液。流汗有哪些好處? 人體排汗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降溫,避免中暑。當體溫升高時,排汗就會增加,此時汗液的排出和蒸發可以幫助身體帶走熱量,因此能達到散熱的目的。流汗會加快身體代謝,有助於腸胃蠕動、改善消化;適量的汗水也有溼潤皮膚、軟化角質的功能;汗水中的抗菌肽能夠有效預防病毒、細菌、真菌的侵襲,達到預防感冒的目的。汗流很多正常嗎? 流汗具有調節體溫、平衡電解質的作用,適當的流汗對於健康是有正面幫助的。然而,若是過度流汗,除了可能造成脫水外,也會造成觀感上的不佳,像是頭髮塌陷、手心黏膩、飄出汗臭味⋯等負面影響。 流汗也可以看出身體警訊?台灣中醫預防保健協會創會理事長樓中亮於臉書粉絲頁指出,不同部位出汗代表身體的健康警訊,例如臉部出汗可能心肝火旺;鼻子多汗則是肺氣不足,民眾可經由對照,檢視身體哪些部分需要加強保養:.臉部多汗:可能會有長痘瘡、臉紅、心煩、失眠、食慾不佳等症狀,主因是「心肝火旺」;飲食上建議少吃辛辣、油炸的食物,並維持多喝水、作息正常的好習慣。 .鼻子多汗:可能是肺氣不足、免疫力低下,易被病毒侵襲;平時應多吃能「補氣」的食物,如山藥、百合、花生、白果、雪梨、杏仁。 .胸口多汗:心氣虛、心陰虛導致濡養心神的作用不足,可能會有面色蒼白的症狀,飲食上可用燕麥代替一部份主食。 .腋下多汗:可能是氣虛或缺乏鈣、鋅等礦物質;平時可多吃山藥、花生、桂圓、香菇、堅果、蝦子、牡蠣等補氣的食物。流汗是為了排除熱量,但若是交感神經異常,在不熱或緊張的情況卻狂流汗,可能就是多汗症前兆,慢性病、焦慮症也有可能引發多汗症。若是少汗、多汗、汗黏、冒冷汗,或是汗液味道重時,也有可能內分泌出問題,異常流汗狀況都不利於健康,千萬別以為流汗就等於排毒。當民眾自覺出汗狀況異常,甚至已嚴重到影響生活,建議至胸腔外科、神經外科或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尋求治療評估。 汗流很多要補充什麼? 夏天天氣炎熱,人體每天約流失2.5公升以上的水份,流汗時體內的鹽分、電解質也會隨之流失。我們都知道汗流很多要補充大量的水,那除了喝水外,要怎麼補充流失掉的電解質呢?事實上,除非每天進行長時間的激烈活動,一般民眾大量流汗,只要透過均衡飲食即可攝取運動時流失的電解質,不必刻意使用特定飲料或食品來補充。 市面上有很多飲品的廣告,讓民眾誤以為運動完就必須要補充電解質,甚至當作每日補充水分的來源,而且為了符合消費者口味,通常此類飲品會添加糖、人工香料,久而久之容易攝取過多的熱量。若每日進行2~3小時之劇烈運動,身體大量流汗(超過2000毫升以上),此時補充白開水,反而是最好的選擇。 怎麼改善流汗? 雖然流汗是讓身體維持平衡的重要機制,但如果常常流汗,不但會覺得濕黏不舒服,也會造成觀感上的不佳,那要怎麼改善流汗呢?《優活建康網》整理以下方法,民眾可依身體狀況調整:.使用止汗劑 .選擇輕量、透氣材質的衣物 .使用抗菌皂來沐浴 .使用腋下襯墊及鞋墊 .避免辛辣的食物和酒精除了以上方式外,也能透過中醫調理。中醫處理汗流過多,會建議飲用「生脈飲」,中藥材只需黨參、麥門冬、五味子,黨參可補氣生津,麥門冬滋陰潤燥、五味子味酸收心氣。此外,若是擔心有汗臭味,也可喝養肝補氣茶、清熱降火茶、滋陰調和茶等3茶飲讓汗味退散,消除汗臭味。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運動後喝運動飲料比喝水好? .衛生福利部-夏日運動防中暑 補充水分最重要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炎夏狂冒手汗 中醫療法可改善【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1256.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2-07-14 醫療.皮膚
夏天流汗狐臭怎麼辦?除了少吃洋蔥、大蒜、咖哩、酒精,醫師告訴你治療狐臭新選擇
狐臭(bromhidrosis)的成因可以從汗腺的構造說起,分成兩種腺體,第一種是小汗腺,幾乎分布於全身皮膚,分泌的成分99%是水分,其他則是鹽分及身體代謝物組成,功能是排汗及調節體溫,當汗水裡的成分,經細菌分解所產生的氣味即是汗臭味。然而在沒有任何環境及生理因素之刺激下,分泌過多汗水,就是所謂的多汗症,常見部位於腋下、手掌及腳掌。第二種汗腺,是大汗腺或稱頂漿腺,只分布於腋下、胸部、會陰及耳朵,分泌脂質及蛋白質,帶有特殊的氣味,因此動物用於吸引異性求偶,而在人體卻是退化的組織。我們俗稱的狐臭,來自大汗線分泌的脂肪,被分解成脂肪酸,而產生的氣味。汗臭味固然是生活上的困擾,狐臭卻更容易造成社交上的負面觀感。狐臭的治療,可分為以下幾個面向1.改變體質◎減少特定食物的攝取,例如:酒精、洋蔥、大蒜、咖哩等◎治療相關疾病,例如:慢性肝病變、痛風、壞血症等2.減少細菌量◎夏天常換洗衣物,穿棉質的衣物◎使用有藥物成分的肥皂或沐浴乳◎除毛 (傳統或雷射)3.減少汗腺的分泌◎在空調的環境下◎使用制汗劑‧以香精蓋過異味‧以小分子蠟塊暫時塞住汗腺‧有特殊化學成分(鋁)‧局部注射肉毒桿菌素 4.移除或破壞汗腺◎非手術:微波熱能◎手術‧傳統頂漿腺切除‧微創螺旋刀抽吸、超音波抽抽吸、水刀抽吸‧皮下Nd:YAG雷射‧皮下乙醇注射近二十年,使用特殊構造的螺旋刀來刮除頂漿腺,再將刮除的腺體吸出,不到一公分的微創傷口,已經成為治療的的主流方式。微波熱能及螺旋刀刮除術的比較在2011年,美國FDA以微波熱能破壞真皮及脂肪交接處的汗線治療多汗症,之後更進一步應用於狐臭的治療。近幾年由於新冠疫情使得就醫回診與手術準備變得更加繁雜,因此非手術的微波熱能,已成為多汗症及狐臭病人的新選擇。
-
2022-02-25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吃素20年血壓、血糖仍偏高!原因出在常吃這類食物,改變飲食習慣後減重改善
口述╱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20多年前,在台大醫院擔任實習醫師時,自行用血壓計測量血壓,竟發現收縮壓高達160毫米汞柱,就醫確診罹患高血壓,發病原因不明,可能與壓力、體質有關。當時不以為意,想透過飲食、運動改善,但血壓還是失控,血壓從此沒有降低過,最後不得已,三年後開始吃藥控制。血糖漸高 有罹糖尿病風險未料,近年發現血糖值慢慢增加,糖化血色素已達5.7%,對比正常值4到5.6%已屬偏高,更比之前的5.2%增加許多,驚覺有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自我分析血糖偏高的原因,應是看診、治療患者工作忙碌,早餐及中餐幾乎都是吃麵包、三明治解決,且吃素已20多年,沒有吃肉,長期下來,麵類、白飯等碳水化合物攝取過多,不僅影響血糖,更讓體重上升。疫情期間 下決心控制飲食身為皮膚科醫師,門診中有不少是乾癬、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有些患者體重過重或肥胖,會建議要控制體重,降低體內發炎反應,有助控制病情。但我卻沒有運動,加上患有慢性疾病,「如此對患者的說服力很低」,因此希望能以身作則,藉由調整飲食、生活習慣、多運動,控制血糖及血壓。五年前,我開始運動,每天回家後,利用跑步機跑步30分鐘,每周跑步三到五天,但發現血糖值沒有明顯下降,才了解減重只靠運動是不夠的,還必須配合飲食控制。開始下定決心控制飲食,是在疫情期間,因無法外出用餐,且身為醫護人員,很怕被民眾說「醫護人員還趴趴走」,當時活動範圍只有醫院和住家,因而選擇在家中烹調食物,方便調整飲食習慣。烹調多清淡 飲料喝無糖現在我的早餐,是吐司夾起司、一顆水煮蛋,搭配喝豆漿或奶茶,取代紅茶;中餐是優格加茶葉蛋;晚餐則多吃清蒸青菜、沙拉與豆腐等,取代以往的便當、炒飯或炒麵,以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增加攝取蛋白質與蔬菜的比例。所有食物的烹調,都採清蒸或水煮方式,也很少放鹽,減少鈉含量攝取,飲料也都是無糖。在減重期間,我還是會參加聚餐,難免大吃大喝,但就會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及蔬菜,如果吃不完就打包回家,分散多天吃完,回家後會立刻運動,隔天飲食也會控制,避免體重增加。最重要的是,每天睡醒要量體重,隨時監測體重變化,進而調整飲食。飲食+運動 減重四公斤兩年多來的減重過程,尤其是開始減重後的兩周,常覺得很餓,靠意志力撐過,因為這是一個長時間的生活型態改變,一定要堅持,健康就是要簡單,同時增加深蹲、仰臥起坐等運動,以防肌少症產生。經飲食及運動控制,我成功減重約三至四公斤,約為減重前體重的10%,減重後,感覺精神變好,也不容易累,肩頸痠痛也有好轉,糖化血色素已降到5.5%,血壓的收縮壓也多維持在110、120毫米汞柱,血糖、血壓控制良好。「最高興的是,以往體重增加時穿不下的衣服,減重後都可以穿得下,還可以省錢。」常吃炒飯、炒麵 容易發胖雖然吃素已有20多年,但這次是真的有感而發,吃素並不一定健康,因為吃素的人常吃炒飯、炒麵等,不只是容易發胖,血糖也不易控制,務必要減少攝取麵類、白飯等碳水化合物,才可以維持健康。黃毓惠小檔案現職:●台北、林口長庚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學歷:台灣大學醫學系專長:●乾癬及異位性皮膚炎●青春痘及青春痘疤治療●腋下狐臭及多汗症治療●抗老除皺拉提治療●皮膚腫瘤外科經歷:●台北林口長庚皮膚科住院醫師●日本東京虎之門醫院皮膚外科研究員●日本國際醫療中心皮膚幹細胞研究員
-
2021-11-12 醫療.一般內科
夜間盜汗,背後問題可大可小!醫提醒5大觀察方向
不少民眾都有過夜間盜汗的經驗,不斷流汗、被單濕透,甚至甚至身體發熱、且渾身不舒服,也進而影響睡眠。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王威傑醫師提醒,常有夜間盜汗的民眾,多觀察有無其他合併症狀,因為夜間盜汗僅是個症狀,背後問題可大可小。 夜間盜汗觀察5大方向,醫:多留意相關症狀 有無外在因素:王威傑醫師表示,夜間盜汗的可能性繁多,首先可先觀察自己是否有其他可控因素於身,例如環境過熱、衣物過多、被單過厚、睡前運動、飲用酒精、辛辣食物等,這些都是有可能引起夜間盜汗的可能原因。若這些外在因素都沒有,且持續一段時間,則建議觀察有無其他伴隨症狀,因為可能和其他疾病有關,症狀包括有無發燒及體重減輕、情緒不穩和心悸、使用藥物,以及日間就常常在流汗。這4大方向又可以再更進一步探討,抽絲剝繭,找出確切的可能原因。 有無發燒、體重減輕:以發燒、體重減輕來說,這常見為腫瘤或感染問題,若患者有合併疲憊的情況,需留意可能為淋巴瘤、生殖細胞瘤等腫瘤,或骨隨炎、人類免疫不全病毒(HIV)等感染。而若有合併咳嗽、胸悶的情況,則可能和結核病、心內膜炎有關。 有無心悸、情緒不穩:若夜間盜汗又合併情緒不穩、心悸,可觀察有無潮紅症狀,若有潮紅症狀,常見可能原因為更年期所致,若無,則可能和甲狀腺髓樣癌、類癌腫瘤有關。另外也可以觀察有無合併血壓起伏或低血糖的情況,若有出現血壓起伏,可能是甲狀腺亢進、腎上腺髓質、嗜鉻細胞瘤等問題,若是合併低血糖則可能與胰島素瘤有關。 有無使用藥物:藥物方面,像是偏頭痛、抗憂鬱等神經類用藥,或是胰島素等降血糖用藥,或是治療攝護腺肥大、乳癌、不孕症等荷爾蒙製劑等,皆有可能引起夜間盜汗。除此之外也包括麻醉用藥,或是酒精戒斷以及毒品。 是否不只夜間:至於其他較為少見、未必是出現在夜間的盜汗、嚴重出汗情況,包括了脊椎損傷,特別是在胸椎第八節以上者,以及中風、多汗症、恐慌症等,這些族群平時就有可能出汗,夜間也是如此。 夜間盜汗如何應對?醫教4關鍵保健康! 王威傑醫師提醒,夜間盜汗的問題可大可小,許多民眾會選擇繼續觀察,有時甚至等到真的相當不舒服的時候才就醫檢查,但夜間盜汗往往僅是疾病的其中一個症狀,民眾未必能觀察出端倪。 為避免誤判、錯失疾病的黃金治療期,醫師建議,民眾出現夜間盜汗時,首先可觀察前述提到的可控因素並初步排除,若都沒有,則建議留意上述相關狀。特別提醒注意發燒、體重減輕,這兩者往往問題較為嚴重,建議及早就醫檢查為佳。 《延伸閱讀》 .常常失眠、睡不著?營養師推熱牛奶等5飲品有助改善! .狐臭是夏天的困擾?原來多汗症要治療?醫:留意繼發性病變可能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7-27 醫療.皮膚
愛清潔者是好發族群 皮膚科醫教你10招預防汗皰疹
● 夏天潮濕悶熱,好發汗皰疹● 手指、腳趾邊緣會出現一顆顆的小水泡● 少接觸清潔劑,預防汗皰疹夏天天氣濕熱,許多人的手指、腳趾邊緣會出現一顆顆的小水泡,這些小水泡往往令人搔癢難耐,還會脫皮,這是典型「汗皰疹」症狀。今年受疫情影響,不少人因頻繁噴灑酒精、洗手,導致汗皰疹就醫患者激增1倍之多。急性患者 手嚴重龜裂流血一名40歲女性精油老師是汗皰疹慢性患者,已長達十年,今年在疫情下,她經常噴酒精、洗手、戴手套,竟導致汗皰疹急性發作,手部嚴重龜裂、產生死皮,甚至流血。就醫後,經調整生活作息、使用外用藥膏兩個月後,症狀才穩定改善。35年來也飽受汗皰疹困擾的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朱家瑜表示,今年5、6月就醫的汗皰疹患者較往年多出1倍,「診間每40位患者中,約有10位是汗皰疹患者,過去則是每90位患者有5位左右是汗皰疹患者。」汗皰疹是一種反覆發作的濕疹性疾病,不會傳染,朱家瑜說,如果溫濕度變化過大、氣候潮濕悶熱、體質、免疫力低下、常接觸洗潔劑、睡眠不足、情緒壓力大、多汗症及皮膚長期悶在汗中,就易導致汗皰疹發作。今年夏天汗皰疹復發患者特別多,朱家瑜指出,防疫下,許多人都包得密不透風,噴酒精、勤洗手,不斷刺激手部皮膚,為阻絕病毒,有人還戴手套,使手部長時間被悶住,「就好像浸泡在汗裡面」,都是誘發汗皰疹的重要原因。醫護、愛清潔者 是好發族群尤其醫護人員、特別愛清潔者,是汗皰疹好發的族群。朱家瑜說,汗皰疹發作的急性期通常會癢,剛發作時,常從手掌或腳掌紅疹開始冒出小水泡,可能會蔓延至手指或腳趾,但一般幾周內會自行痊癒,慢性期則會出現圓圓的小脫屑。小水泡別抓 恐增感染風險朱家瑜強調,汗皰疹急性期時,應避免搔抓小水泡,一旦水泡被抓破、出水,會增加感染風險,嚴重還可能導致蜂窩性組織炎。汗皰疹的診斷,新光醫院皮膚科醫學美容中心主任唐豪悅表示,經醫師問診、觀察患處皮膚就可以確診,治療多以外用類固醇藥膏和口服抗組織胺即可改善。對於反覆發作的患者,建議平常可以擦滋潤油膏、凡士林保養。「預防勝於治療」,朱家瑜及唐豪悅提醒,汗皰疹患者不要熬夜、睡眠充足,應適時紓壓,要避免接觸菸酒,少吃甜食、燒烤炸辣類食物或海鮮,芒果、荔枝、龍眼等熱性水果不宜多吃。防疫雖然重要,但要留意酒精噴灑次數,盡量少接觸清潔劑。
-
2020-08-23 科別.皮膚
狂流手汗不敢跟人握手 中醫師建議1湯藥助改善
蔡先生是房仲業者,天性樂觀開朗,適合業務、開發客戶,但他最怕2件事情,一是遇到凶宅或有阿飄的物件,另1個就是跟人握手。他從小就容易流汗,大熱天頭頂直冒汗,連掌心也溼溼的,跟人握手時,對方常是眉頭一皺,場面尷尬。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內科主任蔡文興指出,多汗症是指全身或局部皮膚出汗過多,以手腳最為常見,即使沒有勞動、運動,即使是待在冷氣室也會冒汗。若症狀嚴重,可能影響工作、社交、人際關係,對患者心理與生理造成負擔,最近酷熱,氣溫動輒飆至37℃以上,對於多汗症患者來說,更是一大煎熬。多汗症為自律神經失調,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而引起汗腺分泌過多,多好發於緊張焦慮、要求完美的人身上,還容易合併脊椎側彎問題,影響到交感神經幹的穩定度,從而造成交感神經興奮,引起手汗症。從中醫觀點來看,體內所有水分為「津液」,當陰陽失衡時,就可能產生多汗症。蔡文興說,所謂「汗為心之液」、「心主神明」,情緒緊張會引起手心冒汗;另外,自汗多屬於氣虛,夜間盜汗則為陰虛陽亢。因為汗流得多、中氣不足,常常會感到疲累,甚至說話沒力氣。中醫診治汗流過多,建議飲用「生脈飲」。蔡文興指出,這帖傳統方劑成份單純,只有黨參、麥門冬、五味子等3味藥。黨參可補氣生津,麥門冬滋陰潤燥、五味子味酸收心氣,3者都是平價中藥,方便自行熬煮。如果手汗嚴重,更容易緊張焦慮,可在生脈飲添加黃耆補氣,再加上龍骨、牡蠣,以收鎮靜安神之效。煮法簡單,藥材為黨參與麥門冬各3錢、五味子1錢、黃耆1兩、龍骨與牡蠣各6錢。取1鍋盛2000cc的水,置入藥材包,大火煮沸,關小火再煮20分鐘即可。放涼後裝進容器,放冰箱保存,每天早晚取1杯約150cc,餐後退冰飲用,益氣生津。另外,針對自律神經衍生的各種問題,中醫也可透過針灸治療多汗症,常使用的經絡為背部的膀胱經,但民眾無法自己按到背部穴位,可改按摩手部的神門、內關,以及頭頂的百會,藉由疏通心經、心包經來舒心安神,以收斂汗液。除了茶飲、按摩,蔡文興建議,平常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飲食均衡,少吃冰涼、生冷、重口味的食物;不喝酒、咖啡及濃茶,避免刺激交感神經。作息也要正常,盡量不熬夜,否則會讓身體過熱。★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0-08-19 科別.皮膚
健身喝高蛋白 毛囊炎猛長痘痘
近年健身議題正夯,不少人為了重訓會喝高蛋白,但小心喝過量,會狂長痘痘,罹患毛囊炎。25歲的陳先生以前皮膚很好,為追求體態,近年開始健身、重訓並喝高蛋白,但最近臉頰、前胸後背卻出現大量紅疹般的痘痘,就醫檢查診斷是「細菌性毛囊炎」。原來他為追求重訓極致,近兩個月大量補充高蛋白食品,希望增加肌肉量,反使身上痘痘冒不停,後來停用並接受治療,狀況好轉。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醫師蔡長祐表示,毛囊炎是一種皮膚常見疾病,如痘痘就是毛囊炎的一種,不論任何年紀、性別、人種,只要有毛髮生長的部位都有可能發生。主要分為細菌性毛囊炎與黴菌性毛囊炎兩種,細菌性的膿皰比較大顆,且又紅又腫,比較痛;黴菌性會出現癢的狀況,痘痘比較小顆像紅色的丘疹。常發生毛囊炎部位,在前胸、後背、肩膀、頸部、四肢以及大腿內側鼠蹊部等處。毛囊炎好發的原因,受個人體質、藥物、疾病、生活習慣、季節、外在環境而有不同影響。蔡長祐說,處於高溫、潮濕環境或有多汗症,懷孕、運動員使用雄性激素、服用大量高蛋白飲品等,都會使皮脂分泌過度旺盛;穿緊身或發熱衣會造成皮膚毛孔阻塞,使用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等會影響皮膚菌叢平衡藥物,或本身有糖尿病、血液淋巴腫瘤等疾病等,都會影響免疫功能,容易產生毛囊炎。目前臨床上高蛋白對於痘痘的影響還不是很明確,蔡長祐推測,可能與服用後增加胰島素及類胰島素生長因子分泌造成有關。就他臨床觀察,部分患者在使用高蛋白補充品約1至2個月後,臉上冒痘或身上出現毛囊炎的機率增加,只要停用並接受治療,約1個月症狀就會逐漸好轉。高蛋白有分動物性跟植物性,蔡長祐認為,對於有長肌肉需求的民眾,建議可選植物性蛋白補充品,或食用食物原型如雞胸肉來補充。民眾應避免皮膚長期處於濕熱環境,保持乾爽、慎選化妝護膚品,並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來預防。若症狀反覆或出現化膿、腫痛、範圍擴大時,請盡速就醫,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
2020-08-18 科別.皮膚
猛男健身補充營養狂長疹 竟是毛囊炎
民眾在健身追求體態完美同時,也要留意身體狀況。25歲陳先生從小皮膚很好,到大學時也不太長痘,近幾年為追求體態,勤跑健身房重訓、補充高蛋白,但最近後背、臉頰卻開始冒出一顆顆會癢會痛的紅色丘疹或膿皰,讓他困擾求診。醫師檢查後發現是細菌性毛囊炎,陳先生為追求重訓極致,近兩個月大量補充高蛋白食品希望增加肌肉量,反使身上痘痘冒不停,在停用並接受治療下狀況好轉。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醫師蔡長祐表示,毛囊炎是一種皮膚常見的疾病,不論任何年紀、性別、人種,只要有毛髮生長的部位都有可能發生。毛囊炎多由細菌感染所致(細菌性毛囊炎),其次是黴菌(真菌)感染(黴菌性毛囊炎),常見於前胸、後背、肩膀、頸部、四肢以及大腿內側鼠蹊部等部位。蔡長祐表示,毛囊發炎的原因受個人體質、藥物、疾病、生活習慣、季節、外在環境而有不同的影響。如處於高溫、潮濕環境中或有多汗症,懷孕、運動員使用雄性激素、服用大量高蛋白飲品使皮脂分泌過度旺盛,穿緊身或發熱衣造成皮膚毛孔阻塞,使用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等影響皮膚菌叢平衡藥物,或本身有糖尿病、血液淋巴腫瘤等疾病,也會影響免疫功能。蔡長祐說,高蛋白誘發痘痘的機轉原因目前不明,但推測可能與服用後,增加胰島素及類胰島素生長因子分泌所造成有關。近年臨床觀察,部份患者在使用高蛋白補充品約1至2個月後,臉上爆痘或身上出現毛囊炎的機率增加,只要能停用並接受治療,多會在1個月左右症狀就會逐漸好轉;如果健身族仍希望補充蛋白質,可改用植物性蛋白補充品,或直接補充食物原型,如吃雞胸肉。蔡長祐說,除了細菌性毛囊炎,也有黴菌性毛囊炎。細菌性毛囊炎就是痘痘,比較大顆,也可能會痛,會有膿皰;黴菌性則是會癢,疹子比較小顆,會長一片。兩者的治療略有不同,必須交由醫師判斷。醫師提醒民眾,平時應避免讓皮膚長時間處於濕熱環境,保持乾爽、穿棉質通風衣物,慎選化妝護膚品等方式來預防,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若症狀反覆或出現化膿、腫痛、範圍擴大時,儘速就醫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
2020-08-18 科別.皮膚
汗皰疹其實與流汗無關!皮膚科醫師告訴你致病原因
手或腳長出一顆顆小水泡,伴隨搔癢感,不停想抓,抓破皮不只疼痛、皮膚還可能變厚、粗糙,不但影響美觀也非常困擾,很可能是汗皰疹惹禍!陳太太近來發現右手食指和中指指側處,出現數顆小水泡,有搔癢感,幾天過去,連左手手掌也出現小水泡,而且越抓越癢,有些水泡乾掉之後,形成小圓圈狀的脫皮,去看皮膚科醫師,確認是汗皰疹作崇。汗皰疹季節交替易出現 7成出現在手部新竹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朱建和表示,汗皰疹是在季節交替、特別是春季轉夏季時好發的濕疹疾病。根據統計,有70%症狀出現在手,10%是出現在腳,20%是手腳同時出現,盛行率約為0.05~10%,由於台灣天氣濕熱,患者相當多。雖然汗皰疹有個「汗」字,但病因與汗腺異常或流汗都沒有直接相關。朱建和指出,有些人會合併手腳掌多汗症,但與流汗本身無關,而手腳掌小汗腺較多,可能是吃到過敏物質,過敏物質從手腳掌小汗腺排出,接觸到手腳掌皮膚導致汗皰疹,並不是汗水或汗腺異常導致,只是間接造成此病症。汗皰疹與流汗無關 致病原因有這些汗皰疹的致病原因說法很多,大致相關因素如:體質、壓力、熬夜或作息不正常、氣候或季節變化、多汗症、抽菸、黴菌感染,或者異位性皮膚炎體質、接觸性過敏等,特別是接觸或吃進含有鎳、鈷、鉻等重金屬,這些重金屬普遍存在於土壤中,以及罐頭食物、可可、巧克力、堅果、燕麥、豆類等食物中,還有項鍊、眼鏡、耳環等含有金屬的配件;另外,香精、防腐劑等物質,也可能誘發汗皰疹。汗皰疹難斷根 適時紓壓 規律生活防復發汗皰疹是一種難以斷根的皮膚疾病,只能就「可能」的發生原因加以預防。朱建和則建議,要適時抒發壓力,保持運動習慣與情緒平和、作息正常,都有助於減少汗皰疹的復發,並提醒,皮膚上有異常的小水泡,最好就醫檢查,特別是「出血型水泡」,很可能並非只是單純汗皰疹,有可能是「皮膚淋巴癌」或「類天皰瘡」的自體免疫疾病,必須做皮膚切片檢查,清楚鑑別診斷,再對症治療,否則會延誤病情。★本文經《常春月刊》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7-22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汗皰疹癢到睡不著?中醫有解
45歲黃小姐,左手手掌搔癢起水泡已3年,經皮膚科診斷為汗皰疹。常在天氣變熱時發作,雖然使用了類固醇但狀況仍反覆,甚至癢到需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睡。因此,求治於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醫師予以科學中藥「白虎湯」,並搭配中藥即飲包「換膚方3.0」一天一包。服藥一周後即安然入眠不用安眠藥,一個月後搔癢感已無。謝旭東表示,汗皰疹是春轉夏時容易發生的疾病,屬於「急性濕疹」。症狀是以劇烈搔癢為主,還會發出小水泡,多出現在手掌側面、手指側面、腳掌側面、腳趾側面,不具有傳染性。汗皰疹的成因不明,可能與本身有異位性皮膚炎、接觸過敏原、壓力、多汗症、遺傳有關。治療上,使用類固醇藥膏治療固然有效,但如果症狀反覆,可透過中醫介入治療加強療效。謝旭東指出,汗皰疹在中醫典籍記載中屬於「螞蟻窩」、「田螺皰」,常與「濕熱」有關,所以,治療上會用「清熱利濕」為主,再依據個人體質搭配用藥治療。而謝旭東開予黃小姐的「換膚方3.0」方劑中,內含知母、石膏、黃芩能夠清熱抗炎;並有蒼朮、茯苓有利水除濕的效果,能夠減少汗多的狀況,快速緩解汗皰疹的搔癢腫脹感。此外,方劑中的茯苓具有寧心安神的功效,對於因搔癢不易入眠的患者,能夠解除心中的煩悶,幫助入眠。「神農本草經」記載,茯苓能夠久服延年,是列為上品的珍貴藥材。謝旭東建議,汗皰疹除了用藥改善,也應注意生活習慣的改變。一是保持睡眠、壓力、飲食三者的平衡,汗皰疹是因為壓力大而嚴重,若無法減少壓力,至少顧好睡眠和飲食,以免汗皰疹搔癢加重。此外,手腳避免接觸肥皂、洗碗精、刺激性化學物品等,並保持乾爽;飲食上,應避免菸酒,若是過敏體質,要小心烤炸辣類、甜食,芒果、荔枝、龍眼等熱性水果也要少碰到;研究指出,鎳、鈷及鉻較高的食物也必須減少食用。謝醫師小妙招!自製養生茶飲三妙祛濕茶材料:蒼朮2錢、黃柏2錢、川牛膝2錢。做法:以1000c.c的水煮至500c.c,放涼後飲用。作用:蒼朮和黃柏清熱燥濕、川牛膝能利水除濕。適用體質:搔癢在天氣潮濕加重,伴隨全身沉重感、午後疲倦易睡、腦袋昏沉等。禁忌:懷孕婦女、感冒、或是使用慢性病藥物,需在醫師指示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