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3 醫療.泌尿腎臟
搜尋
多喝水
共找到
717
筆 文章
-
-
2024-11-09 養生.抗老養生
你相信他快60歲了嗎?逆天顏值攝影師「看起來不到30歲」分享凍齡心法
現年58歲的陳傳多是一位新加坡網紅攝影師,他擁有和實際年齡極不相符的年輕外貌,搭配逆天顏值和精實身材在網路走紅。本業為攝影師的他還曾演出電影、出寫真書等斜槓人生,在IG擁有157萬粉絲。陳傳多不是明星藝人也沒有專業營養團隊,靠著自身保養與人生哲學維持凍齡外表,年屆六旬看起來還像二、三十歲的小伙子,還有渾身精壯肌肉,他曾在媒體公開分享其養生之道,可供民眾參考,保持身體健康幫助抗衰老:1.飲食陳傳多每天早上都要吃6個雞蛋。除此之外,牛奶、酪梨、漿果、堅果也是他常吃的食物,牛奶和雞蛋可以補充足量的蛋白質和營養;漿果是優秀的抗炎水果,常見的有藍莓、草莓、蔓越莓等。午飯和晚餐則選擇雞肉飯、蔬菜沙拉和魚湯,少油少鹽,不喝酒、不喝茶、不喝奶茶,每天喝大量的水,並在睡前五到六個小時禁食。2.運動陳傳多每周去健身房3~4次,每次進行30分鐘的肌肉訓練和有氧訓練,或是選擇游泳一個小時。若是沒時間上健身房和游泳池的人,在家也能進行高效訓練的辦法HIIT訓練法,運動十五分鐘等於慢跑一個小時,不僅燃脂能幫助變年輕。發表在期刊《Aging》上的研究指出,每周進行三次HIIT訓練持續一個月,參與者的生理年齡平均減少3.29歲。3.保持良好心態陳傳多堅信相由心生,保持心態年輕也是保養的重點。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伊莉莎白博士(Elizabeth Helen Blackburn)曾做過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冥想可以延長端粒程度,減少身體的氧化反應,這證明冥想對身體年輕健康有正向作用。壓力大情緒煩悶的人可以試試正面冥想,舒緩負面情緒,為身體減輕負擔。抗老凍齡背後有不為人知的苦功? 根據TVBS報導,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周宜群如果年近60歲外表看起來像30歲,他認為個人在保養上所花的錢和功夫,可能很多人不了解其背後的辛酸。周宜群認為有些人先天的基因看起來真的比一般同齡者年輕很多,當然運動、心情好,自然看起來年輕有活力,但皮膚的緊實度要看花多少錢買保養品、花多少時間保養,或者去做了一點醫美。多喝水皮膚比較水潤,看起來細紋減少,但是對抗自然老化光喝水是不夠的。
-
2024-11-08 養生.聰明飲食
食藥署駁「一天5顆奇異果治嘴破」 營養師:可吃全穀類
許多人經常「嘴破」,坊間傳聞「多吃奇異果就會好」,衛福部食藥署闢謠專區曾經澄清,「一天吃5顆以上奇異果可治療口瘡」,並無相關科學論述證實。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指出,嘴破的原因多樣,僅以幫助傷口癒合來看,建議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還可吃深綠色蔬菜、糙米、燕麥等補充維生素B,促進黏膜健康。一般俗稱的「嘴破」,其實是「口腔潰瘍」或「口瘡」,也有人說嘴巴破洞,受傷、感染、免疫力差、癌變、營養不均等,都可能是嘴破的原因。有醫師在臉書表示,「當嘴巴有破洞潰瘍時,先暫時不要吃鳳梨或奇異果。」並進一步說明,消化不良、化療或是放射治療導致口腔潰瘍、腹瀉、皮膚過敏、嚴重自體免疫疾病等情況嚴重時,鳳梨、奇異果富含酵素,可能導致黏膜破損更嚴重,引發後續癒合不良。許惠玉指出,嘴破的原因很多,僅以幫助傷口癒合角度來看,除了少吃刺激性食物,包括辛辣、過酸或鹹及咖啡、酒皆建議暫時避免食用 ,若要降低鳳梨的蛋白酶刺激口腔黏膜產生的咬舌感,可在食用前先用熱水燙過,或以鹽水清洗。許惠玉指出,嘴破除了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促進黏膜癒合、預防發炎,如芭樂、釋迦、木瓜、草莓,也可吃糙米、燕麥、紅豆、綠豆等全穀類食物,且深綠色蔬菜類、大豆類等也富含維生素B,幫助黏膜健康。不過,她也強調,若營養失調,除了在飲食補充的營養素,平時也應維持良好生活作息、多喝水、勿挑食。針對坊間傳聞「一天吃5顆以上奇異果可治療口瘡」,衛福部食藥署曾在闢謠專區澄清,口腔潰瘍的肇因繁複多元,「一天吃5顆以上奇異果可治療口瘡」,目前並沒有相關科學論述證實,且奇異果產生的刺激性,反而可能造成黏膜受損。食藥署提醒,若民眾口腔潰瘍的情形持續兩周以上,可能為自體免疫系統或口腔癌等病變,而超過兩周以上的嘴巴疼痛或有可疑腫塊,應適時就醫並遵醫囑治療,勿聽信偏方而延誤就醫時機。
-
2024-10-17 焦點.健康知識+
為什麼我比別人容易生病?醫師曝頻繁感冒5原因!感冒可以不要看醫生嗎?
每逢秋冬感冒流行季,總有一堆人感染流感。不過也有一些人,不只是在流感旺季生病,而是平常就很常感冒,這些人真的是比較虛嗎?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根據克利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家庭醫師、醫學博士Neha Vyas分析,以下5個原因,可能是造成你比別人容易感冒的凶手,而其中一些原因是可以預防的。為什麼我比別人容易生病?1.壓力研究指出,慢性或長期的壓力,是人們比平常更容易生病的第一大原因。慢性壓力會降低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長期而言,也會增加罹患多種疾病的風險,包括動脈粥狀硬化或堆積導致心臟病、憂鬱症和焦慮症等精神疾病、濕疹、胃潰瘍等現有疾病顯著惡化。2.年紀大了年紀大會比較容易生病。Vyas指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免疫系統不再像年輕時運作良好。人無法控制自己變老,但還是可以透過適當的運動及營養補給來彌補缺失。3. 常接觸細菌日常有3種情況較可能經常接觸到細菌:.經常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或常搭飛機的人,因為擁擠的飛機、公車或地鐵很容易傳播細菌。.如果你的娛樂或社交活動較多,特別是需要經常跟人握手,你就更有可能生病。.如果家裡有小孩,大人也會比較頻繁的感冒,多半是被抵抗力較弱的小孩生病所傳染。4. 口腔不健康口腔中存在許多細菌,不健康的口腔會影響整體健康,因此,要盡可能照顧好你的牙齒和牙齦,以預防口腔感染,及創造更健康的口腔微生物,口腔中如有大量的有益細菌,將可以幫助你更輕鬆地抵抗病毒和有害細菌。5.本身有自體免疫疾病如果本身有自體免疫疾病,則可能導致你較頻繁生病。這通常是治療的結果導致,不是疾病本身。類固醇是治療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的藥物,但它會使免疫系統無法充分發揮作用,因此讓你較容易生病。6個生活習慣增強免疫力了解了上述幾項造成生病的常見原因,想要減少感冒,當然就從導致的病因改善,才能增強免疫系統,而這得從日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起。如果不幸還是生病了,則要盡可能待在家裡,別再到處趴趴走散播病毒。1.減少壓力2.健康的飲食3.適度的活動4.充足的睡眠5.定期看牙醫,照顧口腔健康。6.經常洗手,避免觸摸臉部,以免將細菌和病毒傳播到眼睛、鼻子和嘴巴。感冒需不需要看醫生?何時需看醫生?感冒到底需不需要看醫生?這是網路上經常有人在討論的議題。衛福部「台灣e院」上面也有相當多相關詢問的問題。有人主張感冒根本不需要看醫生,甚至也不需要吃藥,就讓它自己好;但也有人說不看醫生經常只會拖到病程變嚴重,不然就是一直傳染給別人。根據「台灣e院」醫師線上回覆指出,確實一般輕微的感冒,大部分3~5天就會自然痊癒,許多人不必吃藥也會好。但如果有自體免疫不足、免疫力較弱、過度疲勞、具有慢性疾病等這些因素,就可能演變成嚴重的併發症,例肺炎。所以感冒要不要去看醫生,真的得視自身的情況考量,沒有一體適用的標準答案。此外,如是感染流感病毒,因其症狀較複雜及嚴重,傳染力也較高,建議還是要去看醫生。一般是建議,輕微的感冒是可以靠自身抵抗力逐漸痊癒,但若因自體免疫不足,病毒感染到其他器官引起喉嚨發炎、鼻竇發炎、嚴重可能會引起肺炎等併發症,一定要盡速就醫治療。藥師沈采穎也曾受訪指出,發燒、打噴嚏、咳嗽、喉嚨痛等輕微的感冒症狀,主要是靠免疫力殺死病毒,並無特效藥,因此最好多喝水多休息,等待免疫力恢復;若超過3天症狀沒有緩解,再就醫。而如果有去看醫生,診所開藥或藥局的指示用藥主要作用是緩解不適症狀,若是症狀緩解,就可停藥。但如是流感、新冠吃抗病毒藥,就一定要吃完療程。【參考資料】.《Cleveland Clinic》Why Do I Keep Getting Sick? .衛福部「台灣e院」.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0-13 醫療.百病漫談
結石、痛風、神經痛,哪個「痛死人」的疾病最痛?如何避免疼痛發作?
三叉神經痛|像被刀割 疼痛指數高達10分「三叉神經痛患者會痛到無法講話!」馬偕紀念醫院神經外科資深主治醫師林新曜表示,典型的三叉神經痛,像是被刀割或是被電到的感覺,雖然來得快去得快,但是疼痛指數可能高達9至10分,甚至手摸到、被風吹到都會劇痛,痛到無法講話。三叉神經是由腦部延伸到額頭、顴骨、下巴,由於神經位置靠近牙齒,常被誤以為是牙痛。有時候會請病人先去牙科檢查,排除牙齒問題後,再回到神經外科處理。林新曜說,三叉神經痛多數是因為腦部血管壓迫到神經,但仍有少數是因為腫瘤壓迫而導致,就必須處理腫瘤問題,得釐清疼痛原因。若為血管壓迫導致的典型三叉神經痛,林新曜表示,在發作之前很難預測,原則上會先使用藥物治療,如止痛藥或是抗癲癇藥物,而常用特效藥物卡巴氮平(carbamazepine)容易導致過敏,因此需要搭配做HLA-B1502基因檢測。由於疼痛表現是周期性,藥物也必須搭配使用。若藥物無法改善疼痛,則會執行開顱手術,透過在腦幹旁邊放墊片避免神經受壓迫。林新曜說,現在也有加馬刀照射減緩疼痛,或以微創手術阻斷神經,也是避免開顱手術的治療方式,但是由於復發率較高,開顱手術仍是效益較高的治療選擇。膽結石疼痛|常在吃完油膩大餐後發生膽結石可能卡在膽管造成暫時性阻塞,也可能讓整個膽囊發炎,變成持續性膽囊發炎。馬偕紀念醫院一般外科資深主治醫師賴宏飛指出,最常見吃大餐後因為食物油膩造成肚子絞痛,可能持續30分鐘至1小時,疼痛感會從右上腹部往肩膀、背部延伸,同時伴隨噁心、想吐、盜汗。膽結石分成膽固醇結石以及色素結石。賴宏飛表示,患者約有七成是膽固醇結石,當膽固醇攝取過量、超過飽和,可能會產生結石;色素結石則分為黑色素結石跟棕色素結石,與溶血反應跟膽道感染有關。賴宏飛表示,八成膽結石患者沒有症狀,如果因為健檢發現膽結石,但沒有特殊症狀,會建議持續觀察、追蹤,並不需要治療。若有合併其他症狀、疼痛則會考慮用藥物溶解石頭,或是手術處理,用腹腔鏡微創手術把膽囊拿掉等。賴宏飛說,若手術僅拿掉膽結石,容易復發,因此通常會將膽囊取出。膽囊為儲存膽汁處,拿掉膽囊後,肝臟仍會製造膽汁,但因為缺乏儲存處,手術後一、兩個月容易出現軟便、拉肚子等症狀,但身體會慢慢適應。膽結石危險因子包含肥胖、懷孕、年紀超過40歲、特殊基因等。賴宏飛建議,民眾可以透過健康飲食,避免高油、多吃高纖食物預防。泌尿道結石|結石往下掉 疼痛從背蔓延到下腹泌尿道結石疼痛難耐,疼痛感會從後背、後腰一路延伸到下腹部,同時伴隨噁心、嘔吐、血尿等。馬偕紀念醫院泌尿科資深主治醫師李致樵說,腎結石通常不會痛,要等到石頭掉落到輸尿管時才會開始疼痛,疼痛為間歇性,輸尿管收縮時才痛,若結石未排出,疼痛不會改善。當泌尿道結石出現疼痛,李致樵表示,如果是小顆的結石,會請病患多喝水並配合藥物治療。每天要喝水3000c.c.,並且配合跳繩等運動,同時也搭配口服止痛藥、抗痙攣藥物,結石約一至兩個禮拜可以排出。然而,少數難以靠口服藥緩解疼痛的患者,可能需要到急診打止痛針,如果仍壓不住疼痛,就必須安排緊急手術。若為超過0.5公分的較大顆結石,就需要靠體外震波、內視鏡等手術處理。李致樵說,約六至七成患者可靠體外震波處理,有些患者得用到內視鏡,則需要搭配麻醉。結石與先天基因、後天飲食、生活習慣有關。李致樵表示,若發生過結石或有家族史,每天應該喝3公升以上的液體,最好以白開水為主,夏天容易流汗,需要喝更多水,同時排尿量應達2公升,並且應清澈、無色。飲食則要多吃蔬果,避免草酸、磷酸、普林類食物,如內臟、海鮮、高湯等,另外也要避免攝取過多動物性蛋白跟鹽分。但李致樵提醒,如果從來沒有發生過結石,或是沒有家族史的民眾,不需要特別改變飲食。癌症疼痛不處理|影響存活期和生活品質癌症疼痛雖不至於立即威脅生命,但有研究顯示,不處理疼痛可能會讓存活時間縮短。高聖欽說,四成癌症患者會面臨疼痛,三成更是中重度疼痛,原因是癌症腫瘤侵犯組織造成不適。然而,外科手術切除、化療、免疫治療等是治療癌症不可或缺項目,但是過程耗時,疼痛無法立刻緩解,或是患者處於癌症後期難以做積極治療,因此疼痛控制相當重要。高聖欽表示,第一線治療為選擇口服止痛藥物,輕中度疼痛使用一般的消炎止痛藥就可以控制。然而,中重度疼痛則可能需要鴉片類藥物(如嗎啡),但可能會面臨噁心、嘔吐、嗜睡、便祕等副作用,衛教上需要特別說明。若患者無法口服,也可使用口腔黏膜的口頰片,或是注射類藥物。然而,約有兩成病人因為藥物副作用強大,或是效果不好,會採取兩大類介入性疼痛治療。高聖欽指出,第一是局部疼痛的神經破壞、神經阻斷,類似剪斷電話線,把疼痛訊號傳遞到大腦的途徑截斷,讓人無法感受到疼痛,但並非所有部位適用。第二種是從脊椎椎管給予嗎啡類止痛藥,但是侵入性高。若病人餘命預估超過3個月,會採永久性置放,將幫浦埋放皮下,減少感染風險等;若是平均餘命較短,會使用導管連結體外機器。帶狀疹後神經痛|免疫力低下族群要小心「抽痛、像電流流過、麻麻的、穿衣服也會痛……」馬偕紀念醫院麻醉科資深主治醫師高聖欽表示,帶狀疱疹後神經痛表現多樣,會影響生活品質、睡眠、工作等,疼痛程度因人而異。感染水痘病毒後,體內神經仍會殘留病毒,但是平時受到免疫力壓制,一旦免疫力降低時就會發作。因為疱疹沿著神經分布,發作時會呈現帶狀,並且伴隨疼痛、異物感。高聖欽說,一般而言,發作後隨著疱疹癒合,約一至兩周就會痊癒,不用過度擔心。可使用抗病毒藥物縮短病程,搭配止痛藥治療。然而,帶狀疱疹可能會演變成長期神經痛,特別是免疫力差、年紀大、癌症患者、服用類固醇等族群,或是疱疹分布在眼眶、額頭附近者。高聖欽表示,如果一般止痛藥效果不彰,則需要使用針對神經痛的藥物,可以減少變成慢性疼痛的機會。若藥物效果有限,就要考慮侵入性治療,如打類固醇搭配局部麻醉藥物、脊椎神經刺激器。他提醒,現在帶狀疱疹已經有疫苗,雖然健保尚未給付,但高風險族群建議接種,可以降低變成長期神經痛的機率。痛風急性發作|止痛藥、秋水仙素縮短病程痛風患者形容,痛風發作時「連風吹過都會痛」。痛風發生在關節,如腳踝、腳趾、手肘、膝蓋等處,外觀腫大,有時肉眼可見,最常見的部位在大拇趾第一關節處。馬偕紀念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資深主治醫師陳偉哲表示,痛風關節炎是關節腔的組織液產生尿酸結晶,誘發發炎反應。然而,關節痛不一定是痛風,需要進一步區分,如抽血檢驗尿酸濃度。血液中尿酸濃度高,跟飲食、生活狀態、飲食有關。有時檢驗數值中,血液尿酸濃度高(男性超過13mg/dl、女性超過11mg/dl),但痛風並沒有發作,只要調整生活習慣即可,如少吃高普林食物、少喝酒,多喝水。然而,痛發一旦發作,患者處於急性期,此時止痛藥角色至關重要。陳偉哲說,這時候通常會給予消炎止痛藥以及秋水仙素,用來縮短病程,而不會使用降尿酸藥物,避免濃度波動引起發炎。如果痛風發作較為頻繁(一年超過兩次),要把患者尿酸濃度控制在6mg/dl以下時,才會使用降尿酸藥物。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9-21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妙齡」與「高齡」,你喜歡哪一個?
上課,老師問同學:「妙齡與高齡,你們喜歡哪一個?」甲同學:「當然是妙齡,青春、有希望,好比新車,零件是新的,每人都喜歡妙齡少女!」乙同學:「我喜歡高齡,像阿公阿嬤,他們有錢、有子孫、有幸福、有智慧!我沒錢就跟他們拿!」就醫學上而言,人都是由妙齡到高齡,但有些人不到高齡就折壽;有些人雖然到了高齡,仍然一事無成;有些人到了高齡,看起來卻很年輕,事業也有成,這就是忘齡,值得羨慕。有人年紀大,卻看起來很年輕;有人年紀輕,卻看起來很蒼老。女人想要外型永遠年輕美麗,男人想要永遠英俊瀟灑,是每個人的天性。隨著歲月的增加,人體自然會老化,無可奈何,其中除了先天遺傳因素之外,懂得如何保養保健,就影響很大了。就外表而言,影響一個人容貌看起來年輕與否,最大的因素就是臉上的皮膚。皮膚細緻平滑是年輕的表徵,反之,如果粗糙皺紋滿臉就是靠近高齡的表象。陽光是皮膚的最大殺手,雖然多照日光有益健康,但長期曝曬於陽光之下,皮膚容易脫水、有皺摺,容易老化。因此,避免直接曝露在陽光之下,是保持細皮嫩肉的第一步驟。此外,多喝水,適當的營養也是重要的條件。其次,要避免體弱多病,除先天遺傳因素之外,最重要的是過了妙齡階段,就要做身體的保養與檢查,例如有無高血壓?有無糖尿病?有沒有膽固醇過高?如果有,就要定期服藥控制。中年以上,癌症也會慢慢找上門,例如目前躍升為新國病的肺癌,跟傳統國病肝病一樣是不長眼睛的,有肺癌家族史的人一定要做低劑量電腦斷層,而有B、C肝的朋友要定期抽血及腹部超音波檢查,這樣才能避免「出師未捷身先死」,還未到高齡就先折壽或因病折磨而老相畢露的外貌。此外,身體的保健是讓女性永遠當美魔女、男生永遠當大帥哥的基本要件。除了規律運動,吸收新鮮空氣、適當營養、充分睡眠,都是讓人青春永駐的重要因素。人人喜歡「妙齡」,因為年輕美麗,年輕就是本錢。年輕人也會崇拜高齡者,如果他有成就,社會地位高,事業有成,有智慧。而人生只有一次,要到達這種高齡而又令人羨慕的境界,在妙齡年輕時就要辛苦努力。古人說:「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這是鼓勵年輕時要及時努力的古語。總之,年輕時要知如何固本,好好了解人體的特性,如何做好保養,讓人可以「忘齡」,即使不能青春永駐,但至少健康長壽,做個讓人羨慕的高齡者也就不虛此一生了。●欲知正確肝病新知,請追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及「好心肝.好健康」Facebook粉絲專頁。肝基會出版會刊及肝病治療手冊,歡迎來電索閱。若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免費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相關資訊。
-
2024-09-20 焦點.健康知識+
如何維持良好免疫力?醫指「3大方向」,助降生病、罹癌機會!
日常生活中常會出現許多小毛病,不過若是經常如此、常常生病,得留意是否有免疫系統低落的情況。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醫師王威傑表示,免疫低下對身體的影響相當大,除了容易生病,重症、罹癌等健康風險也可能提升。提升並維持免疫力大方向而言可以怎麼做?來看醫師怎麼說!免疫力不足不只容易生病,也可能引起自律神經失調。 王威傑醫師表示,免疫系統的主要作用,在於偵測人體內出現非原本屬於自身的有機體,並進行消滅排除,例如細菌、黴菌、病毒、癌細胞等。 因此,免疫力低落時,也就容易出現各種健康問題,例如較容易感染上流感、新冠、腸病毒等,重症、病程較久的機率也會比一般人來得高。另外,許多潛藏於體內的疾病也會較容易復發,例如帶狀皰疹(皮蛇)、病毒疣等。正常細胞複製時,有時會出錯,或因為突變而成為癌細胞,也需仰賴免疫系統排除,免疫低下時罹癌的風險也會相對提升。 除此之外,免疫系統和自律神經也可能互相影響。免疫系統低落使得身體狀態不佳而影響自律神經,也相對容易出現找不到原因的頭暈、頭痛、胃痛等自律神經失調症狀,也會再更進一步影響免疫系統。掉髮原因繁多,有些人也可能是出自免疫力低落。 如何看自己是否免疫低下?醫:常感染、生病要多留意。 免疫力是否低下或維持正常,王威傑醫師表示,日常可初步先從身體狀態觀察,例如是否經常疲倦、發燒、腹瀉、經常感染、時常生病等。若有便可合理懷疑是否免疫力不足,或可透過血液檢查了解並排除免疫異常情況。 王威傑醫師指出,免疫系統的維護和日常生活關係密切,除了原有疾病控制不佳外,舉凡菸酒檳榔,或喜歡高糖、高油、高鹽、炸物、烤物、高精緻等飲食方式,或是作息不佳、睡眠不足、久坐沒在運動、生活壓力大,這些都有可能使得免疫系統失衡。這些也都是可多加觀察的。 如何維持良好免疫力?醫指3方向,助降生病機會! 想要維持良好免疫力,不能因為知道某種食物對身體好就單吃某種特定食物而過多,王威傑醫師建議,平常多喝水、保持營養均衡、三餐規律,睡眠規律、避免熬夜,平常也多多運動,並可多做腹式呼吸、冥想、靜坐、正念練習等,放鬆心情、緩和自律神經。也建議戒菸、減重、避免使用來路不明的藥品或配方,並且也需藥控制現有的慢性疾病,好好的與醫師配合,例如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養成良好的飲食及生活習慣,並控制原有的疾病,自然有助身心健康、維持免疫力。 《延伸閱讀》 .用吃的增強免疫力!營養師指蔬果顏色、營養、好處各不同。 .維生素C助增強抵抗力!排行前10名,第一名超親民!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14 養生.聰明飲食
秋蟹來了!和柿子一起吃有毒?3種常見迷思解惑 教你螃蟹怎麼挑最好
說到秋天不能錯過的美味,螃蟹絕對榜上有名,每年的9~12月是螃蟹盛產的季節,在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中,每100克的紅蟳是122大卡,其中有20.9g蛋白質、6.5g碳水化合物及3.6g脂肪,同時含有維生素B群、維生素A、維生素E及鈉、鉀、磷、鈣、鎂、鋅、鐵等微量元素,是蛋白質的良好來源,也十分營養好吃~尤其當季的蟹肉不只肉質鮮美、價格也經濟實惠,還有許多人大老遠跑到海港去,就為了要吃到最新鮮的螃蟹!但這麼好吃美味的海鮮,其實有很多食用禁忌?並不是人人都能大口享用!坊間有許多關於螃蟹的傳聞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就讓我們來為你破解迷思吧!秋蟹3種常見迷思解惑迷思一:螃蟹和柿子一起吃有毒?在農民曆中常會附一張食物相剋表,上面就畫了螃蟹與柿子一起吃會中毒,網傳這是因為海鮮中的有機砷會與水果中的維生素C發生反應,產生有毒物質-無機砷(三氧化二砷,俗稱砒霜)。事實上,即使同時吃這2樣東西,在人體中也沒有足夠的條件能發生反應,所以並不會產生毒性。但因為螃蟹蛋白質含量豐富,遇到柿子中的單寧酸容易變性、結塊,形成不易消化的單寧酸蛋白,一起吃的話容易造成腸道不適,所以建議分開吃喔!迷思二:孕婦不能吃螃蟹?在早期有孕婦吃螃蟹容易流產的說法,但這樣的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推測有可能是因為螃蟹的食物是魚蝦貝類的遺骸,因此螃蟹死後消化道細菌滋生的速度更快,加上海鮮類的組織結構較鬆散,極易腐敗,進而使蟹肉中的蛋白質分解形成組織胺,產生毒性。此外,早年衛生條件較不理想、螃蟹保存不易,如果吃下不新鮮的食物,發生中毒現象,對孕婦及寶寶都很危險,所以才建議孕婦不要吃螃蟹;但現在食物保存的方式進步且多元,只要能確保食材新鮮,風險就能大大減少。也有人說懷孕期間吃甲殼類,生下的小孩容易對甲殼類過敏,不過那也是比較早期的看法,目前有越來越多相關實驗證實,懷孕期間避免特定過敏原的飲食,對於小孩過敏的發生機率並無影響,甚至建議小孩在出生後早點開始食用部分致過敏的食材,如:花生、蛋…等,更能降低過敏發生率,因此,孕婦懷孕中的飲食和小孩過敏的關連並不高。若孕婦本身對螃蟹過敏,或是懷孕期間體質改變,容易食物過敏的話,就不建議食用螃蟹。如果有特殊情況,亦可在諮詢過醫生建議後決定。基本上,只要是新鮮、經過適當處理及烹調的螃蟹,孕婦是可以食用的(生食風險高,是該避免!)。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螃蟹性質偏寒,如果本身容易腸胃不適或屬於寒性體質的話,應少量食用就好,或搭配蔥、薑、蒜等溫熱性食材一起烹煮,可以中和螃蟹的寒涼~迷思三:痛風不能吃螃蟹?在討論痛風能不能吃螃蟹前,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痛風吧~~痛風是一種極度疼痛的關節炎,由於血中尿酸濃度過高,導致尿酸形成結晶並沉積在關節或周圍軟組織,此時就容易引起發炎反應,造成關節疼痛、腫脹或變形。說到痛風大家一定會提到普林,普林也稱為嘌呤(purine),是細胞中DNA及RNA的組成物之一,其衍生物也具有多種功能,如:ATP為體內重要的能量形式。而尿酸是普林的代謝產物,當普林代謝異常或尿酸沒有適時排出體外時,就會形成高尿酸血症,有些人雖然有高尿酸血症,卻毫無症狀,而有些人會因此發展成痛風。在血液中的尿酸約有80%是由我們體內的新陳代謝過程所產生;剩下20%由飲食攝取而來。因此,減少高普林食物的攝取,如:紅肉、內臟類、海鮮等,可以降低痛風發作機會,如果吃到普林含量高的食物,也可以利用多喝水來幫助尿酸排泄,所以有痛風的民眾如果非處於急性發作期、想吃螃蟹的話,可以諮詢醫師的意見,看看是否能食用喔!另外,酒精和果糖會影響尿酸代謝,增加發作風險,因此容易痛風的人應減少飲用酒類及含糖飲料,並避免與高普林食物同時吃。螃蟹怎麼挑最好?在看完這些與螃蟹有關的小迷思後,接下來要帶大家挑選好吃的螃蟹:.首先,新鮮的最好!因螃蟹較一般肉類(豬肉、牛肉)更容易腐敗(原因可參考前面-迷思二:孕婦不能吃螃蟹?),所以新鮮度很重要!.如果是冷凍螃蟹,可以選擇捕撈後以急速冷凍方式處理的螃蟹,品質會更佳。.再來,螃蟹有分公母,牠們腹甲形狀不一樣,公蟹是三角形,母蟹是圓形,如果喜歡吃蟹膏要挑選公蟹、愛吃蟹黃要挑母蟹。.最後,挑選時可以拿在手上比較一下重量,選擇重量較重、蟹腳捏起來較結實的會比較有肉喔!相信大家在看完文章後就會發現,在一般情況下,除了原本吃螃蟹就容易身體不適的人(如:對螃蟹過敏者)需忌口外,一般人都可以適量食用螃蟹喔~延伸閱讀:.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13 醫療.皮膚
長痘痘就是腸胃不好?想要保養肌膚,醫師公開「喝水1公式」還助減肥
夏天不只陽光強烈,還有紫外線(Ultraviolet,UV)也非常逼人,不只女性,連許多男性可能都要受不了了!日曬不僅讓你皮膚的黑色素增加,紫外線還會加速細胞老化,導致皮膚鬆弛、褶皺、黑斑等,更甚至增加罹癌風險!我們除了可以從擦防曬等外在保護之外,也可以從內在來保養肌膚!快讓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美容醫學中心皮膚科張宜菁主任解析,室內、機上竟也要「防曬」?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固然好,但因台灣靠近赤道,小心曬過久可能會曬出問題!不只曬黑、曬傷、曬出黑斑,長期下來,可能加速老化,增加皮膚癌的風險。而且,陽光中的紫外線也是傷害皮膚的危害因子之一,因此「防曬」很關鍵。紫外線又可分為:UVA、UVB、UVC,主要影響人體的為UVA、UVB。 UVA屬於長波長的紫外光,穿透力較強。 UVB屬於中波長的紫外光,依然會穿透大氣層。 UVC對人體影響非常小,因此大多不會特意防護UVC。不只室外防曬要做好,室內也要特別注意。雖然研究顯示窗戶可以遮蔽大部分的陽光,但UVA可以穿透一般的玻璃,若為窗邊工作者,在經年累月下,兩邊的臉就可能出現色差、有一邊較老化的狀況。所以在家、車上也建議可以貼上「隔熱紙」。而現在日本旅行正夯,我們在選機位時通常想選能看到「富士山」的那側(去程左邊、回程右邊),為了選位看好景的情況下也可能會被曬傷。有研究顯示,機組員罹患皮膚癌的機率較一般人高2倍以上,正因為離陽光更近,接收到陽光的能量比在地面上多,因此在機上也要適當防曬。你該知道的戰「痘」攻略!會長痘痘的原因很多,除了基因、空氣汙染、情緒壓力外,主要是以下男性荷爾蒙的刺激、毛孔角質細胞過度增生導致。但牛奶與太甜的食物等飲食也都是會造成痘痘的因素之一。一,男性荷爾蒙刺激皮脂腺的分泌,讓皮膚變油二,毛孔角質細胞過度增生三,痤瘡桿菌、發炎反應長痘痘怎麼辦?首先要注重清潔與保濕,不要認為自己皮膚油就不需要保濕,如沒有保濕,皮膚毛囊更容易發炎。再來就是治療,治療可能會先從擦藥開始,到了吃藥的階段,與醫師討論後,可能會給予抗生素或口服A酸,都要遵循醫囑定時定量服藥。破解迷思!腸胃不好就容易長痘痘?民間有「腸胃不好、便祕者易長痘痘」的迷思,是不是真的?其實我們有些身體器官出問題,就會影響皮膚,如肝臟出問題,會有黃疸。腸胃道免疫系統紊亂時,體內的毒素也可能表現在皮膚上,像是黑色棘皮症(脖子上的黑色素沉澱。有此症狀的肥胖者,可能會有糖尿病的風險)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由此可知,皮膚的表現是器官變化或是病變的結果。網友提問專家解答!你不可不知的皮膚QAQ:想要皮膚紅潤「好氣色」,就要補充鐵質、蛋白質?人體的膚色與黑色素、血紅素、β胡蘿蔔素有關。但是如果沒有完好的防曬,只補充某類食物,其實還是沒有效。所以平時除了防曬外,也可以塗抹一些美白產品、保持飲食均衡。Q:想要「水嫩肌」要多喝水?人體超過70%是水分,因此喝水不只保養皮膚外,也可以照顧到身體其他器官。至於我們每天「至少」需要攝取的水分是多少?快記住以下一公式:成人每日基本水分=(體重-30) X 35cc只要水的攝取量足夠,尿液、體內廢棄物才能夠順利排出,身體才會健康。而且減重也強調「餐前的飲水」還能增加飽足感,避免過食。但喝到定量的水後,也要做好上述的保濕,才能讓皮膚水噹噹。延伸閱讀: 手上冒出一粒粒小水泡,奇癢無比?皮膚科醫師:「汗皰疹」別擠破!水泡破掉會...
-
2024-09-10 醫療.消化系統
柯文哲洗澡大號1小時!醫師告訴你,上大號多久時間才正常?
台北市前市長柯文哲捲京華城案,本月5日遭到羈押禁見,其中一個理由竟是檢調上門時「不開門」,疑似拖延時間滅證,柯文哲的太太陳佩琪透露,他是在「洗澡、上大號」。民眾黨昨(8)晚舉行「公民怒吼」,號召全國民眾上街。陳佩琪暴露,搜索當天被控拒無法進入屋內,疑似是在滅證,但其實柯文哲是在衛浴間,手機也關靜音,所以沒聽到,並非不開門意圖消滅證據。陳佩琪的「大便說」遭到前幕僚酸:不相信!上大號多久時間才正常?究竟上大號多久時間才正常?昕新智慧診所院長朱光恩表示,上正常廁所、大號,當然是愈快愈好,避免久坐長痔瘡。但如果是加上洗澡、洗頭、刷牙等流程,1個小時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內,超過1個小時,同住家人要注意其身體狀況,洗太久不利健康。朱光恩說,每個人如廁習慣不同,有些人喜歡醞釀情緒,把書報拿進廁所,慢慢產生想大號的感覺。不過,在廁所蹲太久,小心是便秘的表現,代表平常蔬果、水分攝取不夠,也缺乏運動,無法促進腸胃蠕動。緊張、壓力、憂鬱等因素,也會導致腸胃蠕動功能變差,朱光恩建議,如果是因為這些因素導致短暫性的排便不順暢,不妨補充益生菌,幫助調整體質,釋放壓力,也有助於穩定腸道菌叢生態平衡。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表示,上廁所要速戰速決,最好在5分鐘之內解決,坐太久容易長痔瘡!久坐會增加腹部內的壓力,尤其是上廁所,一旦上廁所時間過長,除了便秘、痔瘡,還容易造成肛裂,因為括約肌一直保持用力的狀態。排便過久應多補充這些營養糠榮誠提醒,在馬桶上坐太久,血液堆積在腹部、下肢,造成血液循環不良,包括肛門靜脈回流不好,漸漸形成惱人的病態痔瘡。有些人在廁所蹲久了,隱約產生便意,不自主地用力,造成血管擴張,引發加重痔瘡。若經常出現排便過久的情況,糠榮誠建議,多攝取高纖蔬菜水果、多喝水,飲食要均衡,如果因為減重或食欲不佳,吃進去的食物少,也會導致便祕惡化。痔瘡與便秘互為因果,有痔瘡的問題首重改善排便習慣,千萬不要在廁所蹲太久。【疾病百科】.便秘.痔瘡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9-07 養生.抗老養生
為何白露是重要時節?白露養生4重點有助增強抵抗力、防疾病
白露節氣是秋季的第三個節氣,一般落在公曆9月7日左右,是秋季轉涼的標誌,也是人們注重養生的重要時刻。在這個節氣裡,大自然開始逐漸轉入秋季,氣溫逐漸下降,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人體的生理和病理也會因此產生變化。因此,白露節氣是一個養生的重要時節,人們可以通過適當的養生方法來調整身體,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白露之後,就開始出現典型的秋天節氣,儘管白天仍覺得熱,入夜後轉涼,中醫師提醒,季節交替之際免疫力下降,燥氣易傷肺,今年又有新冠病毒威脅,防秋燥、潤肺補氣,飲食生活作息適時調理,才能抗秋燥也防病毒。白露時候溫差大,漁業與農業都逐漸豐收在白露之後,因為夜晚涼,水氣遇冷凝結成白露,所以稱為「白露」。白露之時,正值二期水稻孕穗期,早植稻進入抽穗期。「白露南十日九日濕」,表示天氣漸涼了,若刮南風,則降雨多,南風起自海洋,自然帶來濕氣。台灣民間到了八月,處處桂花飄香,麻豆的文旦、新埔的紅柿已經開始上市。傳統的客家風俗,八月初一是秋祭掃墓的日子。在台灣的白露時節,也是豐收時候,在北中南分別有相關蔬菜能夠採收:.北部:鬥菜、花椰菜、胡瓜、菠菜、甘薯、萵苣、番椒.中部:花椰菜、菠菜、蕪菁、萵苣、番椒.南部:荷蘭豆、白菜、芥菜、落花生、大豆白露與諺語.白露水,卡毒鬼:白露雨水性毒。.白露大落大白:白露日下大雨,二期稻大部分會白穗。.八月八落雨,八個月沒乾土:八月初八下雨,占長雨。「白露」養肺多吃白色食物 少吃辛辣燥熱物俗話「白露秋分,一夜冷一夜」,中秋之後,天氣更會明顯變冷、更乾燥,「呼吸系統」最敏感,免疫力較差時,容易遭細菌、病毒的侵襲,上呼吸道疾病、過敏性疾病容易發作,要當心如感冒、鼻過敏、氣喘、慢性肺部疾病復發或惡化,因此必須提升免疫力,做好秋季養生,病毒就不易侵犯。秋天天氣轉為乾燥,中醫師提醒,這時候要特別提防燥邪傷人。所謂「秋養肺」,一定要多喝水,多吃白色食物來補肺養肺、舒緩秋燥,如山藥、杏仁、白木耳、蓮藕、薏仁、百合等。另要避免吃過於辛辣、燥熱的食物,如燒烤、油炸食物、麻辣鍋等。而秋天萬物凋零,也容易令人觸景傷情,憂鬱症患者要特別留意,憂鬱情緒可能導致免疫力降低,要儘可能培養樂觀心情、調整情緒,維持規律生活。白露養生四要點一、調節飲食,注重養生食品在白露節氣,氣溫開始下降,人體的消化能力相對減弱,因此在飲食上應該注重清淡易消化的食品,避免暴飲暴食和攝入過多的油膩食物。建議飲食應以五穀雜糧為主,增加蔬菜、水果和豆製品的攝入,這些食物富含維生素和纖維,有助於調節腸道功能,維護消化系統健康。此外,白露節氣也是栗子、柿子、梨等食品豐收的季節,這些食品具有滋陰潤燥的作用,對於緩解秋季干燥的症狀很有幫助。適量食用這些食品,有助於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調節氣血,增強免疫力。二、適度運動,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白露節氣適合進行一些適度的運動,例如晨間散步、太極拳、瑜珈等,這些運動可以幫助人們順應自然的變化,調整身體的陽氣,保持身心的平衡。同時,適當的運動還可以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身體的代謝水平,有助於防止一些常見的秋季疾病,如感冒、支氣管炎等。此外,白露節氣天氣逐漸變涼,人們應該注意保暖,避免著涼,尤其是腳部要保持溫暖。穿著適合的衣物,避免長時間待在潮濕的環境中,防止受涼。另外,白露節氣的日照時間開始縮短,天氣變化較大,人們容易產生睡眠不足的問題。因此,建議人們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晚上盡量避免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以免影響睡眠質量。三、注重情緒調節,保持心情開朗白露節氣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的時節,人體的情緒也容易出現波動。因此,要注重情緒調節,保持心情開朗,遠離壓力和焦慮。可以通過閱讀、旅行、聽音樂等方式來放松心情,也可以與家人朋友交流,分享心情,緩解情緒壓力,保持身心健康。四、預防秋季常見疾病在白露節氣,人們應該預防一些常見的秋季疾病,如感冒、支氣管炎等。除了適度運動、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外,還可以通過增加維生素攝入、勤洗手、保持室內通風等方式來預防疾病的發生。此外,白露節氣是蚊蟲孳生的時節,人們應該加強蚊蟲防護,避免叮咬,防止傳染一些傳染性疾病。綜上所述,白露節氣是秋季的一個重要時節,人們應該根據自然的變化來調整生活方式,注重飲食衛生,適度運動,保持良好的情緒,預防疾病,以達到身心健康的目標。「白露」補氣潤肺料理百合蓮子湯做法:蓮子、百合洗淨,放入鍋內同煮,加入些許冰糖調味即可。也可加入些許銀耳同煮。效用:潤肺清燥、止咳消痰。柚子雞做法:柚子去皮留下果肉,塞入洗淨的雞隻體內,雞隻外皮抹上些許鹽、胡椒及米酒,放入鍋內蒸熟即可。效用:補氣益氣、化痰止咳。藥膳雞腿做法:中藥材黨參、三七、炙甘草、茯苓、補骨脂、玉竹、百合各3錢,以及黃耆5錢、桂枝2錢、紅棗10顆,與雞腿一同燉煮。效用:補氣、健脾、補筋骨。【資料來源】農業部二十四節氣「白露」抗秋燥防病毒 多吃這幾種白色食物養肺備註:部分內容生成自ChatGPT,經專業編輯確認。
-
2024-09-03 醫療.消化系統
逆轉脂肪肝3類食物務必忌口 專科醫曝飲食5重點助預防及改善
隨著台灣肥胖人口增加,有脂肪肝的人數愈來愈多,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最新統計,台灣平均每兩人就有一人罹患脂肪肝。「元氣最愛問」節目邀請好心肝診所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林姿伶探討如何防治脂肪肝,許多人因為不良生活型態而罹患脂肪肝,建議應「循序漸進」進行調整,適度運動、飲食均衡外,切忌「酒、油、糖」攝取勿過量。一名少女有過胖問題,正餐改吃水煮蔬菜,一段時間後體重仍沒有下降,原來是媽媽擔心女兒營養不足,煮排骨湯滋補,並且加「油」提升口感,導致減重失敗。林姿伶說,常看到體重過重的兒童,父母也是相同體型,儘管跟脂肪肝相關的基因超過60個,但是除了遺傳基因以外,更關鍵的還是生活型態。飲食習慣 循序漸進改善台灣美食誘惑太多,通常都是糖分過高例如珍珠奶茶,或是油炸物過多像臭豆腐、炸雞排,較難做到馬上忌口,林姿伶建議,應採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調整,例如原本一天一杯手搖飲,可以拉長時間為三天一杯、一周一杯,而不是馬上禁喝,不過,當然還是應多喝水。脂肪肝又發炎 趕緊就醫林姿伶指出,門診曾有一位肥胖的男性脂肪肝病患,經過飲食控制及踩飛輪運動後,從體重過重變成型男,但是過沒多久,他回復原本生活型態,沒運動、飲食沒有節制後,又復胖了。因此,預防或改善脂肪肝及肥胖問題,重要的是「循序漸進、持之以恆」才會有效果。脂肪肝很常見,C肝患者與脂肪肝的關係較高,林姿伶特別提醒,應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但並不是每個脂肪肝都會演變為肝癌,若被告知有脂肪肝先不要慌張,聽從醫囑即可改善,但若是「脂肪肝且有發炎情況」,一定要積極治療,不可放任不管,以免引起細胞受損,引發慢性發炎、肝硬化,嚴重可能會罹患肝癌。脂肪肝形成3大原因1.飲酒習慣:任何酒類都可能導致脂肪肝無論紅白酒、威士忌或啤酒等酒類,偶爾可以小酌,但要適量。2.新陳代謝問題:特別是高血脂、高血糖要注意新陳代謝問題,特別是高血脂、高血糖等,務必要遵守醫囑、按時服藥。3.體重情況:過重或過輕都有可能脂肪肝無論體重過重或過輕都可能有脂肪肝,即使是瘦子也可能是「皮包油包骨」,門診曾遇過有跑馬拉松、外型看起來很健康的脂肪肝患者,因此定期健診很重要。預防及改善脂肪肝飲食5重點1.果汁、果乾不多吃,不可用水果餐取代正餐。2.堅果類一日食用三到五顆即可。3.保健品不是拿來贖罪的,切勿大吃大喝後,為了安心一次攝取過多保健品。4.好的食物是拿來取代有害食物,不需要過量攝取。5.不要再有「以形補形」的錯誤觀念,動物肝臟營養高,但熱量高、膽固醇高。
-
2024-08-20 焦點.長期照護
農曆七月出現幻覺、看到鬼? 注意脫水造成「譫妄」,醫給照護4指引
正逢農曆七月,家中長輩不斷嚷嚷「看到鬼」,讓家屬及照顧者心生恐懼,尤其是當長輩對著空氣講話,心中更是一陣發毛,被認為是「中邪」。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陳亮宇表示,可以先釐清是因為夏天脫水引發的譫妄,還是失智精神行為症狀,不要直接反駁或斥責,可能讓溝通障礙更嚴重。譫妄為急性症狀 身體缺水、感染發燒都可能出現譫妄是一種急性症狀,當身體缺水、感染發燒、服用新藥物,特別是精神科藥物時,特別容易引起譫妄。陳亮宇說,長輩發生譫妄的機率較高,主要原因可能是大腦老化,或是腦中風、失智症、巴金森病等腦損傷,均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譫妄。譫妄的誘因非常多,陳亮宇建議,家屬應先檢查患者本身就有的生理疾病,或是因環境照明導致日夜感覺失調錯亂。另外,老年人就算活動量很少,也容易有脫水情形,喝水不足或營養不良缺乏鉀、鈉,易產生幻覺、昏睡、意識改變等。如果感到極度口渴、顏色變深、頭暈不適,症狀超過24小時就該看醫生了。有些長輩因為腦神經退化,視力變模糊,會將掛起來的衣物誤認為是人影,或是把鏡子中反射的影像看成是別人,直呼「房間裡有人闖進來!」陳亮宇提到,視覺系統年老退化是自然的現象,照顧者不要正面反駁,順著話題詢問看到了什麼,安撫焦慮不安,避免讓長輩情緒變得激動。譫妄若情況持續 應警覺是失智症前兆如果情況持續,應警覺是失智症前兆,視、聽幻覺是失智症的症狀之一。陳亮宇分享,患者常會述說看到已逝的親人、聽到不存在的聲音,這些都是他們腦中過去的記憶,照顧者可以試著先帶長輩出門走走、轉移話題,暫時隔離會誘發行為異常的人事物。陳亮宇提醒,若發現長輩日常生活功能表現有異,建議立即就醫,早期診斷出失智症,可及早介入延緩病情惡化。長輩譫妄及失智照護4招1.改善生活的場域環境,讓長輩有安全感,房間擺設要明亮,不要直接看到鏡子。2.建立規律的作息,減少白天午睡的時間,避免日夜顛倒;另可增加平日活動。3.多喝水,身體脫水會造成譫妄;失智長輩因感知退化不知道口渴,不自覺陷入脫水狀態。4.多和長輩對話及相處,引導分享興趣、人生故事,給予溫暖的陪伴。【疾病百科】譫妄症
-
2024-08-18 醫療.泌尿腎臟
尿液顏色越淺越好?當心是2疾病前兆!從10種尿液顏色看警訊,5方法保護泌尿道
尿液顏色發生變化,可能與飲水量、藥物服用或某些疾病前兆有關。多數人認為尿液顏色越淺越好,不過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醫師戴定恩曾撰文指出,尿液呈透明無色除了可能是喝太多水所致,也可能是尿崩症或腎功能不佳的前兆。正常尿液顏色為何?尿液是由90%的水分及蛋白質代謝後產生的尿素、氨等廢物組成,健康成人一日總排尿量約為1000~1500ml,一天小便次數超過8次就算頻尿,透過腎臟排出廢物和多餘水分以維持身體運作及健康,也可透過尿液顏色變化和量的多寡了解身體狀況。 正常尿液顏色為淡黃色、透明清澈狀,之所以尿液是黃色的,是因為尿液中含有尿色素(Urochrome),而尿色素本身就是黃色的,而尿液黃色深淺會受到水分攝取的多寡影響,從透明無色至琥珀色都有可能,當水分攝取不足或過少會使尿液濃縮變成深黃色或琥珀色。10種尿液顏色看健康警訊尿液顏色除了會隨著飲水量而改變之外,有些疾病也可能反應在尿液顏色,以下舉例說明10種異常的尿液顏色。1.透明無色:水喝太多可能會造成透明無色尿液,不過減少飲水量後仍有無色尿,有潛在的腎臟問題,如尿崩症、腎功能不佳的前兆。2.深褐色:若有吃蠶豆、蘆薈等食物,可能會使尿液呈深褐色,若伴有頭暈、噁心或皮膚、眼睛發黃等現象則為蠶豆症患者,以及嚴重燒傷、溶血性貧血、輸錯血型或急性腎炎、急性黃疸型肝炎、腎臟受擠傷等也可能會使尿液呈現如同醬油的顏色。3.乳白色:多是因尿道感染而引起,尿道炎、膀胱炎、腎結核及腎盂腎炎等等疾病,都有可能影響尿液顏色。4.紅色:排出紅色尿液顏色即為俗稱的血尿,可能與腎臟、膀胱有關,腎結石、鉛汞中毒的症狀也可能會造成血尿。排除疾病問題,飲食也能會造成紅色尿液排出,如吃了火龍果、甜菜、藍莓等食物。5.黑色:因膽色素而引起黑色尿液,常見於急性血管性溶血、惡性瘧疾、肝病患者。另外,酚中毒、色素瘤、尿黑酸病也可能造成黑色尿液。6.綠色:通常發生於大量服用消炎藥,或是尿液中有綠膿桿菌滋生問題。7.藍色:服用特定藥物而引起。美國克里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提到,遺傳性高血鈣、亞甲基藍藥物有可能造成尿液呈現藍色,以及一種色胺酸代謝異常所致的罕見疾病藍尿布症候群(Blue Diaper Syndrome)也可能造成藍色尿液。8.白色黏液狀:若男性經常排出白色黏液狀尿液,可能是患有前列腺炎、非淋菌性尿道炎或淋病等疾病,應及早治療以免傳染性伴侶造成對方生殖器官相關炎症甚至影響受孕。9.紫色:又稱紫尿症候群,好發於長期使用導尿管與尿袋的臥床病患,容易合併泌尿道系統感染,可能伴有發燒、排尿疼痛、頻尿、急尿、夜尿等症狀,嚴重甚至可能引發敗血症。10.深黃色:肝、膽發生病變,造成膽汁往尿道排出,有可能使尿液呈現深黃色,而食用大量胡蘿蔔、木瓜等食物或維生素B群也可能會影響尿液顏色。5方法維護泌尿道健康尿液顏色可反應出健康狀態,而尿液混濁可能與泌尿道感染、膀胱炎有關,脫水也可能引起,想要改善混濁尿液、維持泌尿道健康可參考以下5種方法。 1.良好的如廁習慣:憋尿可能會引起泌尿道感染、尿道狹窄與排尿困難、尿失禁等等問題,建議避免憋尿,如廁後確實擦拭清潔,女性小便後應由尿道口向肛門擦拭,避免來回擦,以免將細菌帶至泌尿道造成感染。 2.不穿過緊的褲子:尤其是天熱時,應避免穿著過於貼身的褲子,通風不良加上潮濕悶熱易使細菌滋生。 3.多吃含花青素食物:花青素與前花青素擁有抗氧化作用,可抵抗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黏附在尿道壁上並抑制細菌生長,有助於降低細菌在泌尿道造成發炎機率、預防泌尿道感染,常見的花青素食物包含藍莓、蔓越莓、覆盆子、黑豆、葡萄、草莓等等。 4.多喝水:水喝不夠會使尿意中的毒素與廢物濃度增加,建議成人每天喝2000cc的水,有助於幫助細菌沖離泌尿道,以利廢物排出。 5.多吃含硫化合物食物:戴定恩醫師提到,多吃含硫化合物的食物,可幫助抑制泌尿道細菌生長複製,降低泌尿道感染,常見的含硫化物食物有5大類,包含辛香料(大蒜、蔥、韭菜等)、白菜類(大白菜、小白菜、菜心)、甘藍類(花椰菜、紫甘藍、結球甘藍、羽衣甘藍、高麗菜)、芥菜類(芥菜、雪裡紅、大頭菜),以及蘿蔔類(青蘿蔔、白蘿蔔、紅心蘿蔔)。 參考資料:中華民國多囊腎腎友協會、郭綜合醫院、Cleveland Clinic、南投醫院、戴定恩醫師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15 醫療.泌尿腎臟
終結腎結石 少食咖啡、可可等草酸鈣食物
有過腎結石疼痛的人均永生難忘,痛到直冒冷汗,在地上打滾,被緊急送至急診。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李高漢表示,腎結石成因眾多,一般與飲食及遺傳等因素有關,有一名中年男性幾乎每年均至急診報到,即使盡量少碰草酸鈣等食物、飲料,但一年至少痛上一回,身心俱疲。李高漢表示,許多人以為腎結石體積愈大,就容易引發劇痛,其實不然,結晶大小與疼痛無關,主要在於結石是否卡在輸尿管,一旦突然掉進去,就會造成劇烈疼痛,這可能比生孩子還要痛。許多腎結石患者是在接受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結石,李高漢說,門診中最年輕個案為高中男生,在接受健康檢查時,發現腎臟結石,進一步詢問,應與家族史有關。有些患者擔心結石造成劇痛而選擇就醫,希望可以盡速處理。54歲李姓男子於體檢時意外發現兩側腎均有結石,為避免腎結石震碎後卻卡在裡面,在醫師建議下,採用「逆行性腎臟內高能量鈥雷射碎石手術」,搭配新型可彎式輸尿管鞘,清除兩側結石,術後第2天即出院,後續追蹤確認兩側腎臟已無明顯殘存結石。李高漢表示,傳統碎石手術往往伴隨著傷口、疼痛、復發等問題,如腎結石超過2公分,建議採「逆行性腎臟內高能量鈥雷射碎石手術」,病人恢復時間較快,手術後疼痛感及出血少,但患者術後必須多喝水,才能將碎石排出體外,一旦碎石殘存復發或掉落到輸尿管,恐需2次手術治療。奇美醫院今年4月引進新型可彎式輸尿管鞘,可以有效將被雷射擊碎的碎石抽吸出來,避免殘存的結石問題,降低復發風險,同時減少腎臟內的壓力,避免後續敗血症發生。目前健保並未給付「逆行性腎臟內高能量鈥雷射碎石手術」,相關費用及耗材,均須自費。李高漢指出,經過化驗後,大部分腎結石均屬「草酸鈣」結石,建議患者控制飲食,盡量少吃可可、巧克力、南瓜、芋頭、腰果、咖啡、蕎麥、可樂等食物。平時多喝開水,如果發現尿液偏黃、偏濃,就一定要多補充水分,以免「草酸鈣」結晶停留在體內,慢慢長大,危害健康。
-
2024-08-15 醫療.心臟血管
天氣熱易脫水也易「傷心」!患有心血管、慢性病,要不要限制喝水量?
炎夏持續高溫,小心熱傷害發生,不僅會中暑,高溫也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的猝死意外。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說,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下,皮下血管會擴張,皮膚的血流量加快,加重心臟負擔,容易導致心肌梗塞。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郭志東提醒,夏天流汗多、易脫水,慢性疾病患者要特別留意,避免熱傷害。天氣熱易脫水 也易「傷心」林謂文表示,氣溫變化會讓心血管疾病發作狀況明顯增多,由於血管會「熱脹冷縮」,因此夏季天氣熱會導致血管擴張,加上大量出汗而易脫水,就會增加血液黏滯性,進而形成血栓,容易引起心肌梗塞,有猝死風險。林謂文提醒,炎熱天氣加上長時間待在悶熱場域,會阻礙人體散熱,當身體調節功能失衡,就會出現各種反應。中暑與心肌梗塞都可能發生,初期症狀相似,包括胸悶、心悸、頭痛、惡心等,不過仍有一些症狀不同。中暑還會有身體發熱、皮膚乾燥發紅、口乾舌燥等症狀,以及全身性不舒服;心肌梗塞則會出現呼吸喘、冒冷汗以及下巴痛、腋下痛、脖子痛等反射性疼痛。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經常會問,到底要不要限制喝水量?林謂文表示,「限鹽」是關鍵,當攝取過量的高鈉食物,會覺得特別口渴,且怎麼喝都止不了渴。心臟衰竭、洗腎患者才需要注意每日喝水的量,避免水分無法正常排出,累積在體內傷害其他器官。慢性病患護心 注意規律用藥郭志東強調,三高病人一定要準時用藥,若以為血壓數值穩定而自行停藥,就會出現反彈性高血壓,讓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而有致命危險。另外,民眾頻繁進出室內外,冷熱溫差也會讓血壓突然升高、血管劇烈收縮,導致血管中的斑塊破裂形成血栓,進而易發生心肌梗塞的危險。郭志東提醒,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心臟疾病、精神疾病患者,因器官已受疾病影響,遇上高溫可能使病情加重,要多注意補水,並且規律服藥。夏天應喝多少水?1.根據個人運動強度、工作狀況,比平常每日喝水量2000cc增加500至1000cc,注意補水但不用過度。2.常待在辦公室的人,可以多喝水500cc。3.養成隨時喝水的好習慣,不要口渴才喝水,以常溫水為佳。(資料來源/郭志東)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15 醫療.新陳代謝
糖尿病、高血壓會演變成胰臟癌嗎?醫:血糖穩定是關鍵!4招維持胰臟健康
糖尿病、高血糖也是胰臟癌致癌因素?糖尿病、高血壓之於胰臟癌,相互為因果關係。如果患者長期處於高血糖的狀態下,會造成胰臟的長期慢性發炎。長期慢性發炎會造成癌變,造成胰臟癌,這是目前臨床研究已經能夠證實的。血糖過高不僅會造成胰臟發炎致癌,也會造成大腸癌、乳癌、肝癌,以及其他的癌變。胰臟周圍的組織,包括肝臟、膽道、腸道,或者是胰臟因爲長期的發炎,經過長時間血糖又沒有得到控制就造成組織的病變,細胞病變從而產生癌變。胰臟癌會造成血糖不穩定,也就是俗稱的「糖尿病」。糖尿病如果沒有得到好的治療和控制,會造成胰臟的持續發炎,就容易罹患胰臟癌。胰臟癌的内分泌系統導致血糖分泌有問題,所以相互之間是有緊密的聯係的。彭正明醫師對糖尿病患者溫馨小叮嚀:請一定要把血糖控制好,特別是居家的時間(缺少醫師的監督),一定要記得按時吃藥或者打針把自己的血糖控制好,這可是可以預防胰臟癌的方式!4招維持胰臟健康堅持以下這些良好的生活作息,遠離發炎就可以很好的預防細胞病變最後癌症的發生。1.控制好血糖會降低胰臟癌的發生率2.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以降低胰臟的病變:少油、少鹽、少糖3.身體的慢性發炎跟癌症是息息相關的,控制好發炎,可以預防癌症發生率4.良好的生活習慣維持胰臟的健康:多喝水、少吃甜品、少喝手搖飲、烹飪方式盡量蒸煮代替煎炸(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8-05 養生.聰明飲食
高溫需適時補充水分防中暑外 中醫建議多吃2食物補充電解質
氣溫不斷升高,讓人熱到受不了,中暑、熱衰竭頻傳。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說,夏日氣虛生熱,流汗過多容易耗損心氣,除了多喝水,建議可以多吃玉米、小黃瓜等滋陰補氣的食物。張家蓓表示,很多人以為流汗就是排毒,其實狂流汗可能是身體「太虛」。如果夏天熱到爆汗,再加上頻繁進出冷氣房,溫差太大而出現倦怠、無力、頭痛、惡心等症狀,小心是中暑了。預防中暑,要多喝水,但要在對的時間喝水。張家蓓指出,在出門前或運動前,就要先補充水分,而不是等到流汗才補水,身體吸收水分會有時間差,進入血液後,才會被輸送到全身。在運動過程中,每小時的流汗量其實相當驚人,電解質也會隨汗水而流失,嚴重失衡會導致中暑。張家蓓建議,可以補充電解質,不光是喝運動飲料,因為含糖飲品易讓體溫上升、加速脫水,即便運動飲料的熱量看似比其他手搖飲低,但喝多了也會增肥。張家蓓表示,只要均衡飲食,就能攝取身體所需的鉀、鎂、鈣等電解質。玉米、小黃瓜含有豐富的鉀、鎂等礦物質,且含水量豐富。夏季盛產小黃瓜,有些玉米品種也是夏季採收,雞肉炒小黃瓜、燉煮玉米排骨湯,補蛋白質也補充了電解質。除了食補,要解身體的熱,還可以刮痧促進氣血運行。張家蓓推薦,可使用刮痧器以不會損傷皮膚的力道,依「經絡循行」的路徑,由上往下、由內往外慢慢疏通肩頸的緊繃感。張家蓓提醒,刮痧輕輕刮拭即可,並不是「出痧愈多愈有效」,要避免下手過重,皮膚破皮受傷反而容易造成細菌感染,變成反效果。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03 養生.聰明飲食
醫激推「夏天必喝3飲料」幫助美白!其中這1杯還能延緩皮膚老化
夏天來啦!不少人已經迫不及待出去旅遊、去海邊戲水,尤其穿泳裝是個展現平時努力鍛鍊身材的大好機會,但是如果沒有做好防曬的話,回去很有可能會直接「黑一階」!多喝水加強代謝 排除黑色素中醫診所吳東霖中醫師分享,美白就是要減少黑色素的累積,除了防曬減少黑色素的產生外,還要努力排除已形成的黑色素。而多喝水、多運動都可以促進身體循環、代謝,幫助黑色素及體內的廢物排除。維持皮膚亮白 常喝3美白茶飲此外,也推薦平日可以喝的美白茶飲:1、木耳蛋白飲:將口感滑順的蛋白加入白木耳是幫助皮膚美白、養顏美容很好的飲料。2、檸檬水:在水中加入幾片檸檬檸檬有豐富的維生素C,有很好的美白效果。3、玫瑰花綠茶玫瑰花有很好的抗氧化的效果;而綠茶這種未發酵的茶含有很多能抗氧化的兒茶素,對於美白、延緩皮膚老化的效果也很好。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31 醫療.心臟血管
多喝水有助降低血壓嗎?專家告訴你脫水如何影響血壓高低變化
一般都知道水佔人體重量近60%,因此水的飲用量會顯著影響許多身體功能,包括體溫調節、消化,甚至心臟健康。但是,喝水會影響血壓高低嗎?脫水和血壓有什麼關係?當身體流失的液體多於攝取時就會發生脫水。專家指出,當你脫水時你的血液容量會減少,此時會導致血壓下降。然而,當身體試圖調節時,它會釋放某些可以收縮血管並導致血壓升高的荷爾蒙,這意味著脫水可能會導致低血壓和高血壓。2019年的一項研究指出,長期缺水可能會影響血壓調節,但需要更多數據來證實這一點。2023年另一項研究則表明,隨著白開水攝取量的增加,高血壓風險呈下降趨勢。一天該喝多少水?事實上,每天應該喝的水量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健康狀況、活動量和性別。舉例來說,成年人平均一天所需的飲水量為體重x30cc,以50公斤女性而言,最少需要1500cc。另外要再加上汗水蒸發,建議喝足2000至2500cc。不過,若是從事戶外工作者或運動員,因水分大量流失,補充量則應增為2倍。雖然水是保持水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並且有助於維持健康的血壓,但某些飲品也可能有助於血壓穩定。.甜菜根汁:甜菜根中的膳食硝酸鹽具有抗發炎作用,有助於降低血壓。.富含鉀的果汁:含鉀果汁有助腎臟排鈉,並能改善整體血管健康,讓血液流動更順暢。.低脂牛奶:提供鈣、鉀和鎂,這三種營養素已被證明有助於維持健康的血壓。.綠茶:含有兒茶素,可以改善血管功能,降低血壓。降低血壓的其他方法喝水只是可能影響血壓的因素之一。專家建議,除了保持充足的水分狀態外,以下生活習慣也可能對健康的血壓產生正面影響。.保持健康的體重。.規律運動。.減少鈉攝取量。.限制飲酒。.管理壓力。.攝取富含鉀、鎂和纖維的食物。另外,旨在控制高血壓的飲食法得舒飲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簡稱DASH),對於試圖控制心臟健康的人來說可能是可行的解決方案。【延伸閱讀:得舒飲食是什麼?得舒飲食怎麼吃?不該吃什麼?】這種飲食提倡攝取已知有助於調節血壓的營養素,強調水果、蔬菜、全穀物、瘦肉和低脂乳製品,以及富含鉀、鈣和鎂的其他食物,這些食物對血壓至關重要管理。此外,這種飲食建議減少鈉、甜食和紅肉的攝取,所有這些都與血壓升高有關。【資料來源】.Does Drinking Water Lower Blood Pressure? What Experts Want You to Know.Cleveland Clinics: Can Certain Drinks Lower Your Blood Pressure?
-
2024-07-30 醫療.消化系統
為何夏天痔瘡易發作?醫師分享5招防痔:留意出血顏色防腸癌
夏天到了,痔瘡特別容易發作,醫院診間多了求診病人,主訴搔癢、灼熱感難耐。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表示,天氣一熱,稍微動一下就滿身大汗,如果沒有補充足夠水分,容易引起腸胃消化不順,便祕、痔瘡也跟著來。減少熬夜 養成定時排便糠榮誠說,痔瘡是每個人都有的正常組織,在距離肛門口一公分的位置,長時間久坐久站,就容易造成腹部壓力上升,血液無法正常回流而瘀積,引發疼痛、搔癢和灼熱感。另外,水喝不足、少吃蔬菜水果,常會導致排便困難,肛門擴約肌持續承受過度壓力,易引發痔瘡症狀。糠榮誠提醒,夏天痔瘡患者增加,最大原因是水喝較少,造成大便燥結,於是蹲廁所時間愈來愈長,解便也愈來愈用力,進而會發生痔瘡。如果出現血栓性痔瘡,除了劇烈疼痛,還會滲血或滴血,甚至頻繁出血,更有患者因出血量較多,出現慢性貧血的問題。要避免痔瘡發作,一定要定時定量喝水,補充足夠的膳食纖維。糠榮誠強調,飲食要清淡,少吃油膩、少辛辣刺激食物,以幫助排便更順暢。另外,要養成定時排便習慣,日常作息也要少熬夜,避免長期讓腹壓上升。大腸癌出血 顏色偏暗紅「久坐族」增加,有痔瘡困擾的人也愈來愈多,其出血症狀容易讓人忽略大腸癌警訊。糠榮誠說,痔瘡的血便顏色通常是鮮紅色,血與糞便是分開的;大腸癌出血的顏色偏暗紅色,並且是糞血混在一起。糠榮誠建議,解便後應多看一眼,如果糞便變細、有解不乾淨的感覺、常帶血絲等情況,一定要就醫檢查。國人的大腸癌好發年齡為60至70歲,九成以上的大腸癌是由瘜肉演變而來,瘜肉從發生到癌化大約5至10年,呼籲50歲以上一定要接受大腸鏡檢查。大腸癌致癌因子多,最重要的因素是飲食,糠榮誠提醒,少吃燒烤、油炸物,經過高溫烹調的食物可能會產生致癌的化學物質,體內累積過多,就會增加罹患大腸癌風險。預防痔瘡5方法1.夏天要多喝水,避免流汗身體缺水,導致腸胃蠕動能力降低,進而便祕、痔瘡。2.均衡蔬果,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順暢。3.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過度勞累。4.飲食要清淡,少吃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痔瘡變嚴重。5.避免久站久坐,影響下肢的血液循環。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23 養生.生活智慧王
衣服沾到紅龍果怎麼洗?拿出萬用「過碳酸鈉」,咖啡漬、咖哩漬也OK
夏天可以吃的水果很多,火龍果就是其一。尤其天氣炎熱,最適合來顆冰冰涼涼的紅龍果消暑。不過吃火龍果跟吃芒果一樣,處理上比較麻煩,尤其是紅龍果,一不小心就會搞的滿手紅通通。《農業部》臉書粉絲專頁分享4招吃紅龍果不沾手的小撇步。4招吃紅龍果不沾手1.香蕉剝皮法:像剝香蕉皮一樣從上往下剝,用湯匙挖掉中間部分,即可食用。2.脫外套剝皮法:去除頭尾,從中輕劃一刀,左右手捏住萼片往兩側拉開,即可食用。3.剖半直接吃:從中剖半,直接用湯匙挖取食用,方便又快速!4.剖四份切塊吃:平均切成四等份,用刀子分切塊狀後,就可像食用切片柳丁一樣,手抓著萼片直接食用。吃紅龍果困擾1:排尿、大便會呈粉紅色紅肉或白肉火龍果,都含有維生素、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具有促進腸胃蠕動、潤腸通便的效果。而紅龍果更含有豐富的甜菜紅素,白肉火龍果的粉紅色內皮也有,甜菜紅素具有抗氧化、抗發炎的效果。但吃紅龍果的小困擾就是,如果吃太多,隔天排尿、大便時會有淡淡的粉紅色。這個問題現在大部份人應該都知道,而這也只是短暫的現象,只要多喝水,尿液顏色很快就會恢復正常。吃紅龍果困擾2:衣服沾到紅龍果怎麼洗?另有一個的問題才真的麻煩,就是在切的或吃的時候,如果紅龍果的汁液滴在衣服上,那衣服可能就要毀了!?其實還有救!綜合網友們分享的經驗,滴到的當下,馬上拿紙巾將汁液吸掉,以防髒污範圍進一步擴大。然後如果方便的話,趕快用清水搓一搓沾到的部位,先淡化污漬。再來就等回家再仔細清洗了。可以試著用清水加食鹽或醋泡一泡,這二者都有去污功效。更有一個大絕招,就是用「過碳酸鈉」洗,事實上大部份的污漬,舉凡咖啡、咖哩等…過碳酸鈉應該都有辦法洗掉。方法是先將沾到紅龍果的衣服泡過碳酸鈉溫水,泡過後再手洗搓揉,或丟進洗衣機裡清洗,就可去除了。雖然吃紅龍果有一點小麻煩,但無損它的營養價值。天氣炎熱,不妨就來顆冰涼的紅龍果消消暑吧。【參考資料】.《農業部》臉書粉絲專頁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7-17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以為乾眼症 她咳血3天查出乾燥症
一位48歲女性長期面對電腦螢幕,感到眼睛不舒服,經眼科診斷為乾眼症,提供眼藥水保養。但近半年卻出現咳嗽不止,並且咳血3天,求助胸腔內科及耳鼻喉科醫師,經過一系列檢查及藥物治療,咳嗽未改善,轉介至醫學中心診斷為「乾燥症」,屬於重大傷病,進而接受後續治療。這個讓人到處求醫的元凶─修格蘭氏症候群,俗稱「乾燥症」,是一種全身性的風濕免疫性疾病。因為免疫系統失調錯亂,攻擊身體可產生潤滑效果的腺體,最常侵犯淚腺及唾液腺,也可能侵犯生殖器官及消化器官,產生陰道乾燥、胃炎、胃酸分泌不足等。乾燥症典型症狀有哪些?乾燥症的典型症狀,包括眼睛乾燥、口腔乾燥及關節疼痛,也可能出現口腔念珠菌感染、嚴重齲齒及角膜潰瘍等併發症。此疾病常發生在40至50歲女性,男女比例為1:9。乾燥症疾病可分成原發性和續發性兩種,原發性可以單獨存在,臨床症狀包括口腔乾燥症、乾燥性角膜炎、關節痛及腮腺腫脹等,這些症狀可以單獨出現;續發性則常會合併其他自體免疫疾病,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硬皮症、皮肌炎等,致病機轉目前只知道和自體免疫有關。治療乾燥症 增強免疫力的補品最好別吃治療方面,以症狀緩解為主要治療方針,針對眼乾可能使用人工淚液、凝膠,嘴乾則建議患者多喝水、使用合適的漱口水等。針對全身性症狀,風濕免疫科專家評估後會使用奎寧等免疫調節藥物,藉此改善乾燥症症狀,當症狀改善才會逐漸減低劑量。飲食方面,對於增強免疫力的補品最好別吃。擔心吞嚥困難,可以挑軟質和無刺激性食物,保持規律生活作息,適度運動,按時服藥。乾燥症一路走來頗傷元氣,一旦找對醫師吃對藥,症狀都可以控制住,患者要學會秉持正能量面對它,了解它,接納它。【疾病百科】乾燥症(休葛蘭氏症候群)
-
2024-07-11 養生.聰明飲食
減肥總是越減越肥?營養師傳授9招佛系減脂祕訣,三餐正常吃也能養成易瘦體質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許多人會偶爾吃大餐犒賞自己、紓壓,並在吃大餐時說服自己減重永遠是明天的事...。對此,營養師高敏敏提醒,這是「打咩」的行為,其實減重也可以改變生活上的習慣!讓你佛系瘦、慢慢瘦~營養師傳授9招佛系減脂祕訣 1.喝湯把油撈掉無論是喝湯或是吃火鍋,湯經過肉片、火鍋料的烹煮後的表面會有許多浮油,可以先將油撈掉減少一點油脂,以免將配料夾起時裹上表面的浮油。2.飯後多走動飯後散步不僅能降低血糖濃度,還能穩定血糖,有效緩解脹氣狀況、讓身體釋放內啡肽,達到舒緩情緒,減緩失眠症狀的效果。3.吃肉去皮吃肉之前可以先去皮,可減少約25~30%的熱量,可有效減少過多的飽和脂肪膽固醇。4.不吃肥肉可優先選擇瘦肉,或是把肥肉挑掉,除了減少脂肪攝取,也能避免心血管疾病。5.不吃甜食大多數的甜點都含有大量的糖、油、澱粉,吃完不僅血糖爆表 滿滿的糖也是變胖的地雷之一。6.吃飯放慢速度如果你吃東西的速度很快,突然進食大量的澱粉,易造成血糖上升,導致脂肪囤積!可以細嚼慢嚥,減緩血糖上升的速度,也可以增加飽足感,避免暴飲暴食。7.充足水分多喝水有易身體健康!要多喝水已經是營養師的老生常談了,但還是會有很多人忽略,足夠的飲水量不僅能增加飽足感,還能維持正常代謝,幫助瘦身更有成效。8.只吃七分飽現代人大多數都運動量過少,若三餐都吃很飽,其實很容易進食過多。建議可以吃到不餓、七分飽就好,以免吃過量導致脂肪囤積。9.選擇原型食材加工食品在加工過程會添加大量油脂、調味,建議優先選擇原型食物,保留較多營養,熱量也比較低!減脂瘦身是一輩子的事!看完以上營養師傳授的9招佛系減脂祕訣,平日裡維持好習慣就能養成易瘦體質!正所謂「慢慢來比較快」,不著急、持之以恆才是關鍵,才能擁有健康的體態。營養師也提醒想瘦身減肥的帥哥美女們,千萬別為了快速瘦身而節食不吃飯,這樣瘦下來不僅容易復胖,也容易導致體脂肪一次比一次更高,反而會比節食前更胖!延伸閱讀:.減重別怕吃澱粉!營養師推10種抗性澱粉 減脂剷肉 壽司飯、義大利麵上榜.8款減肥茶幫你越喝越瘦!解渴還能減重,想要美容養顏就選「這一款」.減肥吃「這些澱粉」都有助燃脂!盤點5類助燃脂澱粉,玉米、地瓜都上榜
-
2024-07-09 焦點.健康知識+
極端溫度加劇失智、中風惡化,研究說明夜間溫度為何關鍵!夜跑也要當心中暑
極端氣候愈趨明顯,全球各地溫度是一年比一年還熱,不止中暑、熱傷害等問題暴增,因高溫而引起的疾病也愈來愈多。根據近期一項研究指出,極端高溫會加劇阿茲海默症、偏頭痛和中風等腦部疾病的惡化。極端溫度對中風和神經系統方面影響巨大根據5月發表於《柳葉刀神經病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指出,氣候變遷對神經系統疾病的潛在影響相當巨大,包括偏頭痛、中風、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癲癇等多種大腦疾病,都會因酷熱而惡化。研究來自於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調查了過去相關332份報告,發現極端高溫會對多種大腦狀況產生「廣泛而複雜的不利影響」,主要作者、倫敦大學學院的神經學家Sanjay Sisodiya表示,氣候變遷包括極端溫度(低溫和高溫)已被證明對腦部疾病有影響,特別是中風和神經系統方面。而失智相關疾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也會增加,因為認知障礙限制他們適應環境變化的行為的能力,他們不知道要多喝水或減少衣物以降低身體溫度。Sisodiya更指出,「夜間溫度也特別重要」,因為夜間較高的溫度會擾亂睡眠,而睡眠不足會加劇許多大腦疾病。此外,對於一些癲癇患者來說,可能也會增加他們癲癇發作的次數。夜跑也會中暑 切記先降溫才能保命端午過後天氣愈來愈熱,台灣各地高溫屢創紀錄,中暑、熱傷害案例頻傳。但有些人較節儉,天熱還捨不得開冷氣,但若是獨居的長者,或是家中有失智患者,建議千萬不要省冷氣費。三總中暑防治中心顧問朱柏齡曾受訪指出,中暑與溫度和濕度都有關,室內悶熱,散熱不足都是危險因子。朱柏齡指出,醫學上定義的中暑,是指因為熱傷害導致核心體溫大於40度C,且神智不清、行為異常、抽搐、昏迷。而面對熱傷害,切記降溫是最重要的動作,送醫前降溫可保住一命。而根據三總急診部及中暑防治中心治療中暑病人多年降溫經驗,使用傳導蒸發法(泡10至15度C冷水,加上灑水電扇吹),大部分病人在半小時內可降至38.5度C以下,只要病人在院外高溫時間勿持續太久,全數都能救活。根據文獻測試,不同降溫法降溫速度如下:1. 傳導法(泡冷水): 每分鐘約降溫0.2度C2. 循環式冰毛巾法:每分鐘約降溫0.1度C3. 蒸發法(灑水加電扇吹): 每分鐘約降溫0.1度C一般民眾外出也最好撐傘或戴帽,避免陽光直射,還要補充水分。戶外運動者,建議不要在上午10時到下午4時運動,連夜間也要當心輻射熱導致的中暑。有些人以為晚上不會中暑,但其實夏天夜晚溫度也都還有30度,加上濕度高、散熱不易,醫師提醒以往也有夜跑中暑者,盛夏較建議的運動時間以清晨5至7點前的時間最適當。【參考資料】.《UCL》Climate change likely to aggravate brain conditions .朱柏齡醫師臉書粉絲專頁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7-08 醫療.一般內科
小暑過後躲冷氣房,恐「冷中暑」或「陰暑」 找上門,留意2件事可避免
節氣小暑過後,氣象預報幾乎每天飆至35度以上,持續高溫炎熱的天氣,全台熱傷害人數不斷創新高。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表示,近期高溫轟炸,民眾要做好防曬、預防熱傷害。長期待在冷氣房也會有「冷中暑」的問題不過,長期待在冷氣房的上班族,也會出現類似熱傷害的「冷中暑」。柳朋馳說,處於25-26度的舒適環境,因為身體沒有排汗,容易一整天都不覺得口渴,忽略喝水的重要性,導致身體發生「隱性脫水」。夏季天氣炎熱,大量排汗導致體液流失的速度加快,會讓體內血液變得濃稠,如果沒有適時補充水分,體溫不易散發出去,因而產生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疲倦、四肢無力等症狀,引發中暑危機,同時也增加心臟負擔,產生心血管疾病。冷中暑的成因有哪些?室內「冷中暑」的主因除了喝水不足,還有頻繁進出室內外,溫差導致皮膚毛孔和血管的急速收縮,熱氣散發不佳。柳朋馳強調,接近5-10度的劇烈溫差,會有頭痛、頭暈、頭部脹痛、噁心感、疲倦等症狀,甚至出現輕微腹瀉。柳朋馳表示,夏季常有熱傷害、冷氣房中暑的民眾求診,雖然機轉不一樣,前者是散熱不及,後者是室內外溫差導致散熱不佳,都會影響身體調節控溫。另外,夏天的「熱感冒也很容易跟中暑混淆。熱感冒除了身體發熱、體溫升高,另伴隨鼻塞、咳嗽、流鼻涕等症狀。柳朋馳提醒:進出冷氣房內,要隨身帶件小外套,幫助身體適應溫差,另要記得攝取水分。戶外工作者,更要定時補水,避免身體缺水使血液變得濃稠;大量流汗者,可適時喝運動飲料平衡電解質。預防熱傷害、冷中暑,柳朋馳建議多喝水打底,還要特別注意下列4件事1.避免長時間待在高溫悶熱的環境,趁空檔到通風處、陰涼處休息。2.避開上午10點至下午3點在戶外活動,外出要穿著透氣的輕薄長袖衣物。3.不要頻繁進出冷氣房,或是加件小外套,幫助身體適應溫差。尤其是支氣管敏感族群,溫差大易誘發易喘反應。4.保持運動習慣,夏天一樣要適度流汗幫助身體散熱,以自己感覺舒適的強度為主。中醫師認為久坐冷氣房體虛,可能會發生「陰暑」至於「陰暑」,則是四季都有可能發生,類似濕熱型感冒,陳信宏說,大多會發生在很少運動,久坐冷氣房的人身上,尤其體虛者、熬夜、睡眠不足的人更是好發,建議維持適量運動,均衡飲食,如果長期待冷氣房,可穿薄外套禦寒,並減少冷飲、冷食。陳信宏提醒,夏日許多人愛吃冰涼食物,但冰品性味屬於大寒,長時間食用,不利於脾胃的功能運作,建議民眾可以在家中自製綠豆湯、愛玉或仙草,不僅具有消暑解渴的功效,又能袪濕利水。此外,喝熱的薄荷茶或是菊花茶,也有助於疏散風熱。如何分辨陽暑與陰暑?●陽暑:好發於夏日在外奔走工作者,身體喪失調節溫度功能,出現熱傷害,包括不出汗、體溫升高、呼吸急促、惡心、嘔吐、口渴等,甚至出現神智不清、暈倒、休克等症狀。●陰暑:四季都可能發生,好發族群包括少運動、久坐冷氣房、體質虛弱、熬夜、睡眠不足者,出現冒冷汗、體溫通常不高、呼吸急促、嘔吐、無力倦怠、全身痠痛、胸悶、口渴、頭暈、食欲不振、腸胃不適等症狀。資料來源/中醫師陳信宏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7-07 醫療.眼部
台灣白內障50歲以上的發生率高達1/2,「6原因」恐提早發生!「6前兆」報你知
白內障與年齡有關嗎?白內障是眼睛常見的老化疾病,許多民眾詢問:老了一定會有白內障嗎?基隆長庚眼科主治醫師孫啟欽表示,答案是肯定的。白內障屬於正常老化現象,活得愈久、一定會有。其症狀大多是55歲開始,目前國人50歲以上的發生率約50%、60歲以上約60%,跟年齡成正比。台灣白內障的發生年齡有下降趨勢?原因為何?孫啟欽提醒近年來,白內障的發生年齡有顯著下降趨勢,主因是3C盛行,診間已有40-50歲的患者需要進行手術矯正視力。白內障源自於水晶體老化,隨著年齡增加,水晶體因為自由基的傷害,蛋白質結構慢慢被破壞,日積月累變得混濁,阻擋光線通過,視力也愈來愈不清楚。夏日紫外線超強,不僅會造成皮膚老化受損,也會對造成水晶體提早老化。孫啟欽說,3C藍光和紫外線都會對眼睛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光害,一定要配戴抗藍光鏡片或太陽眼鏡減少傷害。白內障該如何治療與保健?當白內障造成視力嚴重下降、影響日常生活時,建議採取手術。想要完全治療白內障,目前只能依靠手術更換人工水晶體。術後要避免眼睛直接接觸強光及紫外線,並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包括多喝水、控制糖分攝取、避免用眼過度等。除了年齡老化因素,孫啟欽提醒,還有6項原因會加速白內障提早報到,民眾應養成定期眼部檢查的習慣,即早追蹤與治療,避免併發其他眼疾而導致失明的風險。導致白內障年輕化的原因1、外傷:眼睛如果曾受過撞擊或外傷,可能引起水晶體病變,加速白內障提早發生。2、糖尿病:血糖升高讓水晶體就像泡在糖水裡,破壞水晶體蛋白質原本的排列結構。3、藥物: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或濫用類固醇藥水,傷害水晶體核外的上皮細胞。孫啟欽強調,經醫護人員指導,適量適時使用類固醇藥物是安全無害處。4、罹患虹膜炎:屬於最常見的葡萄膜炎,若沒有適當的治療,可能會引起白內障。→想了解 什麼是葡萄膜炎5、視網膜剝離:因為手術而引起「次發性白內障」,長出一層膜狀混濁物。6、高度近視:高度近視讓眼睛提早退化,易產生「早發性白內障」。元氣百科也提供6項白內障前兆,提供讀者判斷的依據:1.看遠視力減退,或有一眼呈現不穩定2.看近老花眼度數加重,感覺不適3.電腦驗光度數變化大,常須更換眼鏡4.室內室外視力變化大,夜間視覺變差5.若遮擋一眼,其一對比敏感度差,有時出現眩光及光暈6.視覺像是玻璃變髒又變黃,嚴重者也會致盲資料來源:元氣網 白內障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7-06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talk/鄭丞傑「養心在靜、養生在動」!一年泡湯至少一兩百次,努力工作努力玩
台北秀傳醫院院長鄭丞傑是婦科治療權威,是國內第一位運用海芙刀治療子宮肌瘤的醫師,被稱為「海芙醫學之父」。當時他在門診中常遇到子宮肌瘤和子宮肌腺症患者,面臨嚴重經痛、大量出血、貧血、頻尿、不孕等症狀,但又不願意開刀治療,尤其不想切除子宮,因此開始採用海芙刀治療,為病患提供另一種治療選擇。養生秘訣/愛泡湯 努力工作努力玩鄭丞傑的養生秉持「養心在靜、養生在動」。他愛泡溫泉,一年泡湯至少一兩百次,泡湯時可放空自己,紓解治療病人的壓力;運動則喜歡打網球、跑步和爬山,從18歲開始打網球至今已歷經半世紀。周末除了開醫學會之外,幾乎都在爬山或旅行,力行「努力工作(work hard)、努力玩耍(play hard)」。用海芙刀治療子宮肌瘤2009年,鄭丞傑在北醫大附設醫院擔任婦癌科主任時,院方引進全國第一台海芙刀。他說,海芙刀為高強度聚焦超音波治療系統,運用聚焦超音波產生高熱,並於腹部皮膚外對準子宮肌瘤,進行60至80℃的高溫破壞,不須開刀手術,沒有皮膚刀口,也沒有輻射線,即可消融子宮肌瘤,迅速改善症狀。2020年,鄭丞傑出任台北秀傳醫院院長,隨後成立海芙刀治療中心,在他的帶領下,進行大量的海芙刀、微波刀、射頻刀、腹腔鏡、子宮鏡、冷刀、雷射手術、乳房微創手術等各種微創和無創手術,不但吸引海內外眾多婦女病患,也吸引不少國內外醫師前往觀摩學習;醫院另設立醫美健康管理中心,經營得有聲有色,打造成「小而美的婦女微無創醫院」。術後療程減少住院時間為營運醫院,同時照顧大量病患,鄭丞傑不斷改進海芙刀及微波刀手術療程,更引進美國「術後加速康復」(ERAS)療程,海芙刀治療為住院一天零夜或兩天一夜,腹腔鏡及微波刀手術住院都是兩天一夜,高品質麻醉讓病患術後疼痛感低,減少一半以上住院時間,如此醫院不需大量床位就能運轉,病患減少健保的支出、院內感染機率。用LINE掛號並即時諮詢在醫院的規畫上,鄭丞傑展現為婦女著想的細心,具有三個特色:一、可用LINE預約掛號,並採一對一方式和行政人員、護理人員對話,而抽血驗尿、病理檢查報告等鼓勵病患使用「健康存摺」查看,同仁也同時用LINE個別通知,必要時才需要回診,不要病患多花時間來回醫院。二、所有的病患都可以使用LINE或Email和護理人員或行政人員聯絡,即使國際病人也不例外,手術前手術後都可以即時線上諮詢。三、醫院建構女廁友善空間,如提供芳香噴霧劑、馬桶座墊紙、消毒用酒精、私密專用濕紙巾等。「如果多喝水、多休息、多攝取蔬果、吃維他命就會好的疾病,就不要吃藥,吃藥就會好的不要打針,打針就會好的不要開刀,開刀可以保留器官的盡量保留,必須切除器官才能挽救生命的就趕快切除。」這是鄭丞傑的行醫哲學,從醫至今治療都以病人角度出發,以傷害愈小愈好為原則,「傷害人體的疾病,應該用更不傷害的方法去治療」。鄭丞傑小檔案年齡:68歲專長:海芙刀子宮肌瘤消融手術、微波刀╱射頻子宮肌腺症消融手術、婦癌手術現職:台北秀傳醫院院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婦產學科教授、亞太婦科腫瘤消融醫學會理事長、國際外科學會世界總會副理事長學歷:美國舊金山人類高級性學研究院博士、台大高階企管碩士、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學士經歷:高醫大附設醫院副院長、高醫國際長、北醫醫學系婦產學科教授、台東馬偕醫院婦產科主任、台北馬偕醫院婦癌科主任醫師給病人的一句話:不要久坐,不要一直滑手機,外出走走,持之以恆,就會步上健康之道。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06 養生.抗老養生
過了「小暑」一天比一天悶熱!避免正午外出、多吃瓜類退火解燥熱
7月6日是24節氣「小暑」。夏至之後,天氣開始炎熱,但還不到一年最炎熱的日子,因此名為小暑,「小」意指「微」,小暑後面是大暑,真正的炎熱還在後頭。小暑為夏季第五個節氣,有句俗諺說「小暑過,一日熱三分」,意思就是過了小暑,天氣一天比一天還要悶熱。小暑過後氣溫常上看30℃,應盡量避免正午外出,最好傍晚後再進行戶外活動;注意水分補充,隨時找清涼地方休息,避免中暑。而「小暑驚東風,大暑驚紅霞」,夏天多西南季風,如颳起東風,代表南部海面有熱帶低壓,是颱風前兆。「小暑」吃西瓜、芒果、小黃瓜 退火解燥熱「小暑」陽氣旺盛,養生建議多動少睡,多喝水,勿過度曝曬。民間傳統認為熱雞湯可「以熱制熱」達到流汗排毒效果,但要注意冷氣房待久了,身體忽冷忽熱反可能調適不良。「小暑吃芒果」,西瓜、芒果是夏季當季水果,此時吃最美味。但芒果屬於溫熱食物,吃多易燥熱。西瓜果肉利尿降暑,瓜皮富含纖維有利退火,烹煮食用或生吃一點點皆可。此外,夏季炎熱宜多補充維他命B群,包含小黃瓜等瓜類可涼拌食用,幫助退火。夏季女性好發白帶 「健脾去濕」補充益生菌食物夏天暑氣升,也是疾病百出的時節。開業中醫師陳潮宗指出,夏季容易讓女性困擾,因夏季為白帶的好發季節。凡是女性都有陰道分泌物,統稱為「白帶」,有助維持陰道的濕潤與健康。而陰道是潮濕溫暖的環境,若女性常穿著如牛仔褲等緊身褲,不但不通風、不吸汗,又容易造成摩擦破皮,使細菌有入侵陰道機會,反而悶出白帶問題。陳潮宗說,白帶屬於「水濕」現象,治療白帶過多的關鍵就在「健脾去濕」,建議患者下半身應穿著寬鬆外,可透過補充溫和、清淡的飲食,如蓮子、薏仁、扁豆、山藥、冬瓜等食物,對於調理體內水濕現象及補養脾胃有效果。另外,補充含益生菌的食物如優酪乳、味噌,也有助私密處保養。不過陳潮宗也呼籲女性同胞,如有任何不適,應立即去看醫師,以免小病耽擱而成大病。
-
2024-07-04 焦點.健康知識+
多喝水可以防中暑,但要喝對時間!醫師告訴你何時才是對的時間
氣溫不斷升高,讓人熱到受不了,中暑、熱衰竭頻傳。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說,夏日氣虛生熱,流汗過多容易耗損心氣,建議可以多吃滋陰補氣的食物。張家蓓表示,很多人以為流汗就是排毒,但是狂流汗可能是身體「太虛」。如果夏天熱到爆汗,再加上頻繁進出冷氣房,當心溫差太大而出現倦怠、無力、頭痛、噁心,小心是中暑現象。多喝水可以防中暑,但要喝在對的時間多喝水可以預防中暑,但喝水要在對的時間,張家蓓分享,不少民眾詢問:「我明明喝很多水,為什麼還會中暑?」其實在出門前或運動前,就要先補充水分,而不是等到流汗才補水,身體吸收水分會有時間差,進入血液後,才會被輸送到全身。在運動過程中,每小時的流汗量其實相當驚人,電解質也隨汗水而流失,嚴重失衡會導致中暑。張家蓓建議,補充電解質不光是喝運動飲料,因為含糖飲品易讓體溫上升、加速脫水,雖然運動飲料的熱量看似比其他手搖飲低,但喝多了也會增肥。張家蓓表示,只要均衡飲食,就能攝取身體所需的鉀、鎂、鈣等電解質。玉米、小黃瓜含有豐富的鉀、鎂,且含水量豐富,可幫助人體補充水分。夏季盛產小黃瓜,有些玉米品種也是夏季採收,雞肉炒小黃瓜、燉煮玉米排骨湯,補蛋白質也補電解質。刮痧也可解身體的熱除了食補,要解身體的熱,還可以刮痧促進氣血運行。張家蓓推薦使用刮痧器,以不會損傷皮膚的力道,依「經絡循行」的路徑由上往下、由內往外,慢慢疏通肩頸的緊繃感。張家蓓提醒,刮痧輕輕刮拭即可,並不是「出痧愈多愈有效」,要避免下手過重,皮膚破皮受傷反而容易造成細菌感染,變成反效果。(責任編輯:葉姿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