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3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搜尋
口罩
共找到
4976
筆 文章
-
-
2020-04-03 名人.楊志良
楊志良/吃人一口 至少還人半口
吃人一口,還人一斗,還不了一斗,還一碗總可以吧!如果連一碗都還不起,還半口總可以吧!台灣早年醫藥衛生落後,偏遠地區更是如此,主要都是西方各國具醫療背景的傳教士來台協助,加拿大、挪威、美國、義大利、瑞士等等,名單一下也列不完全。民國79年,具有醫學專業、資歷及熱心社會福利的跨黨派立委組成厚生會與厚生基金會,每年辦理醫療奉獻獎。直到近年獲獎大宗的都是早年來台的外籍人士。再加查考,得獎外籍人士中竟然以義大利人最多(如附表)。得獎義國人中,分別從民國41年、42年、43年、45年,來台超過三分之二世紀,最後一位來台的是民國60年,至今也有半個世紀。他們在台灣偏遠地區設立醫療機構,包括澎湖在內,個人則有特別的因緣,有機會與他們相知相處。1990年,規劃完成第一階段全民健保,從經建會回返台大公共衛生學院,當時醫院管理成為「顯學」,設立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現整併為「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擔任所長一職,交了兩位「損友」,認為大學教授都是閒人。首先楊敏盛先生要我去擔任中華民國醫院協會秘書長,自認為疾病分類是醫院管理的基礎,在台大、馬偕病歷室主任協助下,辦理疾病分類人員考試,因為辦理嚴謹,其證書普遍為公、私立醫院認可,成為病歷室人員任用的重要資格證明及敘薪加給,這是極少數民間辦理,及受到公立醫療機構認可的證書。在協助醫院協會期間,遇到另位「損友」,當時任埔里基督教醫院的行政副院長成亮先生前來看我,認為更需要協助的是教會醫院,那時全民健保尚未實施,在偏遠地區施醫,只有艱苦付出,收入十分有限,要從母國及在台募款。這些神父、修士,在意的是解除病患身心靈痛苦而非自我的生活。當時基督教與天主教各別設有教會醫院協會,理事長分別為馬偕的吳再成院長及耕莘的乳房外科醫師陸幼琴修女,在成亮兄的遊說下,二個教會醫院協會,再合併成立教會醫院協會,由成亮兄擔任秘書長,邀我義務擔任顧問(好像後來再也沒有此職),我們自行開車,赴每個教會醫院拜訪,提供醫院經營管理的意見,及說明未來實施全民健保的願景及因應之道。但個人提出條件,就是「朽木不可雕也」,不可對我宣教,但用餐可以參加禱告。個人大概是在教會醫院住院最多的人,除馬偕及耕莘,因在台北外,都因醫院經費有限,所以為了節省,都不住旅社,而住醫院的空床,因不是病人當然晚上沒有護理人員照顧是必然的。又發現一件趣事,如果只有兩片吐司及一根香蕉,禱告時間就很長,如果豐盛,時間就比較短(請教會人士勿怒,可能是個人偏差心態),跟這些神父修士交往,發現面由心生,特別覺得莊嚴動人。某次帶尚在小學常不受控的女兒一同前往拜訪,午餐十分簡便,但她看到修女們那麼對病患無私的奉獻,竟然也正襟危坐起來。在台大任教期間,因緣際會跟隨林家春教授學習電腦在醫學院統計上的運用,有師自通,沒上過一天正式課程,居然也跟幾位研究生開發了一套公、勞、農保費用申報的PC軟體,更大受教會醫院歡迎,也曾購買PC贈給東部的醫院,跟這些教會醫療人士交往除心靈上獲得無上滿足外,特別神父、修士,必定招待喝些紅酒(據說葡萄酒是神父們發明的),澎湖惠民醫院的何義士修士,滿臉大鬍子的紅酒,特別令我懷念。如今義大利新冠疫情最為嚴重,台灣曾受人無私的幫助,擬發起送十萬N95口罩,值約一千一百萬,這當然比起他們超過半世紀對台灣偏遠民眾的照顧,不及千百分之一。做善事應不為人知,但因疫情,大家多有財務困難,個人只好高調拋磚引玉,捐出二十萬(四個月的退休金),算是還了大鬍子的一口紅酒。期各界雪中送炭,此款交由天主教靈醫會在國外購買,逕送義大利靈醫會,善款請交:財團法人天主教靈醫會,郵局劃撥帳號:19308592或銀行匯款帳號22807000014,銀行別(017)兆豐國際商業銀行。附註:1.靈醫會是梵蒂岡教宗下的一個組織,在許多國家設有分會,本人曾以中華民國衛生署長身分,受邀參加全球靈醫會年會。2.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率先響應,支援靈醫會羅東聖母醫院2萬支檢診手套。該會亦與義大利紅十字會取得聯繫,各界亦可直接捐款支持該會的急刻救援!Everywhere for Everyone Ⅱ 勸募專案(衛部救字第1081367411號,勸募期間:即日起至05/31),捐款專戶: 華南銀行和平分行121-20-0702339
-
2020-04-0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疫情肆虐中 我們能做些什麼?
【編者按】這星期「醫病平台」延續與上週同樣的主題「新冠肺炎」,我們非常感激衛生福利部醫福會王必勝執行長的團隊,在忙碌的防疫工作中,撥冗為我們介紹政府這幾個月來如何防治新冠肺炎,幫忙台灣醫病雙方更了解全民應該如何配合政府政策,落實防治工作;接著國內兒童精神醫學大師宋維村教授及時寫出他對兒童精神科病人的關懷,詳談我們面對疫情的壓力,要如何幫助兒童,尤其是特殊兒童,使她們在疫期能繼續學習成長,不會有新的情緒行為問題。最後音樂家兼作家的蔣理容老師特別與我們分享,她以身為病人在這人心惶惶之際,需要時時進出醫院的經驗,道出令人感動的病人心聲:「我們應該做好個人健康管理,盡自己的本分,不要加重全民醫療資源的負擔才是。」新冠肺炎的境外移入的旅行團確診案例呈現「暴增」的狀態!想到病毒肆虐的初期,台灣第一線的防堵、追蹤、控管,多麼的可圈可點,令國際為之刮目相看!現在這個因國人出國旅遊帶來的破口,影響學校、公司、社區甚鉅,格外令人感到又生氣又沮喪。我是一個罹患過兩個癌症的高齡者(68歲),近幾年進出醫院次數之頻繁,看盡了患者與陪病者的辛酸百態,對直接照顧病患的醫師和護理師、醫技人員等,更是從內心湧起非常多的敬意與謝意。大約是在農曆年前幾天,開始有一些關於傳染病的疫情資訊出現,當民眾都在準備小年夜、祭祖、圍爐,團圓的時候,「中央防疫指揮部」已經迅速地成立了!各領域的專家們包括衛福部長、疾管署長、公共衛生體系、感染科醫師、學者等,都犧牲年假,投入抗疫總動員。當時我們這些普通人完全還沒有意識到這場疫災是多麼的險峻危急,而我們的醫療體系是多麼的優良、精銳,已經「超前部署」!而當時,我們完全不知道。到今天為止,每天不只一次的防疫指揮中心記者會向國民報告疫情發展,以及政府的因應之道,因資訊公開、措施兼顧情理法的思維,台灣的防疫表現不僅凝聚了全民的信賴感,在全球越來越險峻的疫情中,我們步步為營,不能以現有的防疫效果而自豪、也不可以稍有鬆懈。我本身因為是癌症「重大傷病患者」,各項追蹤、檢驗、取藥、門診,二月份一個月內竟有八次必須進出這大學醫院!三月份也合計有七次。大型醫院為防堵武漢病毒擴散,除了減少出口和入口的數量,加強消毒、量體溫,更嚴格控管出入的人數,查驗健保卡、預約單,對陪伴人數也有限制。種種措施都增加很多醫院的公務人力,對病家也增加許多不便。這醫院因此一反以往熙熙攘攘「有如菜市場般」的場面!原來,平日沒必要卻來逛醫院的人有那麼多,原來,來大醫院應該是可以這樣井然有序啊!但是我在排隊等候查證證件時還是會聽到一些抱怨:「幹嘛呀?這麼不便民。」 「有必要這樣嗎?製造緊張氣氛!」一些對醫療人員不理性的質疑的聲音也時有所聞;購買口罩時產生的爭執與謾罵聲更是不會少……然後,一些國族認同錯亂者還在情感勒索,叫囂:「台商要回家!求求政府讓我們回來。」 「包機是政府的責任、不可歧視陸配……」我們的國民素養、互相尊重、互相幫助的美德,難道在遭受疫災侵襲就潰散了嗎?當歐洲一些我們以為文明先進的國家,因為輕忽病毒的凶險和相信WHO和中國的數據謊言而相繼淪陷於疫情風暴時,我們的防疫指揮部仍然戒慎恐懼的,做詳細的疫調、做靈活的物資調度和斷然的處置,兢兢業業的為國人的健康把關。然後,竟然發生還有人依照既定的旅遊行程,甚至是貪圖因旅遊危險的優惠價格而執意前往疫區旅遊!不僅自身陷於險境,境外移入的個案暴增,帶回病毒危害家人和國人。這樣的旅行團還有二十多團滯留疫區,怎不令防疫第一線的醫療人員疲於奔命?台灣從歷史上得到過許多教訓,內有錯亂的國族認同、外有強鄰壓境,威脅不斷,天災地變也不少,尤以十七年前歷經SARS的慘痛經驗令人餘悸猶存。「生於憂患的人才能倖免於災難」,今年初剛剛完成民主大選,台灣人凝聚了強大的民意基礎,政府體系合作無間,分層負責,從一開始抗疫站定戰鬥位置。我們一般人、市井小民,我們能做甚麼呢?應該是做好個人健康管理,盡自己的本分,不要加重全民醫療資源的負擔才是吧!我們同在一條船上,我雖無能駕馭它,至少我不要把它弄破吧!自助、人助、天助,天佑台灣。
-
2020-04-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注意!這動作比摸臉更危險 醫師警告恐沾染病毒
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目前確診人數已經累計破百萬人,逾5萬人死亡,各國紛紛全力防堵疫情擴大,專家提醒除了戴口罩、使用消毒液清潔之外,勤洗手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畢竟手部的細菌太多,萬一沾到病毒又摸到臉口鼻,就很容易染病。而如今更有醫生指出現代人滑手機比摸臉更加頻繁,重度使用者還會一天碰觸超過5千次,反而更容易感染病菌。TVBS節目《健康2.0》之前邀請多位醫師上節目,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外科部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陳亮宇就提到,澳洲雪梨大學在2015年曾做了一項研究,他們利用錄影方式追溯醫學生每小時會摸臉幾次,得到的結果發現這些學生中每人每小時會摸臉將近23次,一天更可高達400到600次,而這當中有44%是觸及眼睛、鼻子、嘴巴,陳亮宇表示這項研究是針對已有清潔防護基本常識的醫學實習生,若是一般人可能次數會更高,因此手的清潔很重要,否則病菌很容易從黏膜跑進去。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表示,現在的人摸手機的次數比摸臉還多,他說曾有人做過統計,一般人每天滑手機的次數是2617次,若是重度使用者則是5427次,「幾乎分分秒秒都在摸」。陳瑩山還提到許多人的手機都會放在桌子上,但這樣自己和別人的口沫就會噴濺到上面,一旦滑手機時手就會碰觸到螢幕,就更容易感染病菌,若是又摸到口鼻就會因此讓病菌進入體內,所以他一天都會用酒精清潔手機3次,減少病毒的傳播。
-
2020-04-0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捐口罩對台灣有幫助嗎? 網友提這關鍵:重點不在外交
總統蔡英文在1日宣布將捐贈1千萬片口罩給美國、歐洲等疫情重災區,這項消息引起國際間的關注,歐美等多國紛紛發聲表達感謝之意,並讚賞台灣是真正的朋友,雖然獲得國際間的支持,但有網友對此卻質疑的說「捐口罩對台灣外交有幫助嗎?」貼文引來其他網友熱烈討論,紛紛表達自己看法。蔡總統日前發表談話提到基於人道考量,不能對國際疫情袖手旁觀,而且台灣已從過去的口罩進口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大口罩生產國,日產量已達到1300萬片,並持續提升中,因此台灣要從國家隊轉打國際盃,將捐贈1千萬片口罩給疫情嚴重的國家。對此網友在PTT寫道「我是支持捐口罩的,畢竟現在歐洲爆成那樣,台灣口罩產線又擴張,剛好能夠拿來做外交,可是想問大家,這個口罩外交效果會好嗎?」貼文引起網友不同看法,有人支持的說「現在產能夠用,捐別人很好呀」、「真心想幫助別人就不要求什麼回報」、「不考慮外交的話,基於人道立場就沒差了」、「有做至少有幫助,沒做什麼都沒有」、「有試有機會啊,各種友好都是需要付出去建立的」、「推!台灣是海島缺乏資源,現在有能力幫助別人,以後就有立場讓別人優先幫助我們」、「外交承認上是不可能,但哪天怕換台灣有難的時候,就他們政府要救援時,民間也會比較支持」。不過也有網友不看好,「沒有,一樣不支持台灣入聯」、「歐美超現實」、「支持歸支持,請確保國內的量民眾一天能換一片再來賣」、「這波結束有哪個大國跟台灣建交?真的想太多,以德報怨這種行為我還真沒想到這輩子會看到」。雖然意見不一,但有網友分析表示「撇開外交不提,現在是地球村,現在台灣不可能獨善其身,幫助其他國家防疫才可早日擺脫疫情」、「捐口罩某程度上也是保護我們自己,台灣不可能獨活,別的國家疫情穩定,對台灣也是有好處」。
-
2020-04-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增溫慢性病患怕回診?醫:該回診還是要回診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很多慢性病患者因抵抗力弱,擔心到醫院回診反而增加感染風險,不如如何是好。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認為,慢性病患者回診主要是讓醫師檢查身體狀況、評估病情、調整藥物,建議該回診還 是要回診比較妥適,不想進醫院,可轉介到基層診所追蹤,也提醒民眾防疫期進入醫療院所,請配合防疫措施戴口罩、量體溫,攜帶健保卡並配合調查旅遊史等。50歲林姓高血脂患者因新冠肺炎疫情增溫,超過回診日仍不敢到醫院回診抽血檢查,後拖了十多天,才轉介到診所抽血追蹤;另一名90多歲糖尿病阿嬤的家屬更是擔憂,因為阿嬤身體不好,走路都要人攙扶,抵抗力特別弱,不知如何是好。童綜合醫院急診部緊急救護科主任黃泰霖說,慢性疾病處方箋3個月開立藥物一次,是為了可以回診讓醫師檢查身體狀況、評估病情、調整藥物,患者無論是長者還是壯年,都應三個月回診一次,由主治醫師檢視,若疫情期間有所擔憂,也應由主治醫師診視後再調整回診時間,對民眾健康有保障。回診進入醫院也無須過度恐慌,戴好口罩、不隨意觸摸口鼻、做好洗手或消毒動作等,避免因害怕到醫院就醫導致病情更嚴重。黃泰霖建議,慢性病患者平時除了按時服藥,也要保養身體,飲食控制與正常作息,定時量測血壓、血糖,才能避免三個月回診日前因為身體不適或變化而需要提前就醫。另外,民眾領取慢箋,可到醫院設置慢箋得來速,不用進醫院,也可以選擇鄰近藥局領。
-
2020-04-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時中:若要外出 踏青更勝室內娛樂
全球新冠肺炎感染人數破八十五萬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強調「疫情仍看不見盡頭」,防堵疫情擴散,我國提出社交距離注意事項,無法有效維持距離場所,建議停止營業,電影院業者喊做不下去。對此,陳時中喊話,確診案例增加,建議減少外出,但考量心理健康,若要外出,「戶外踏青更勝室內娛樂」。陳時中澄清,近期網路流傳佯稱是他說的一段話「別出門,端午節過後,再看疫情控制情況」,並警告「染疫後就算治癒,後遺症也會拖累後半生」。他說,完全沒有講過這些話,再次提醒外出要注意社交距離,散播假消息可依法開罰最高三百萬元。社交距離注意事項頒布後,室內場所業者首當其衝,若無法妥適維繫室內一點五公尺的距離,民眾應戴口罩,若無口罩,應用隔屏阻絕,皆無法做到,應停止營業。不少業者擔心沒維繫好社交距離,被迫停業,紛紛祭出因應措施。例如,減少店內座位、桌邊點餐改用手機點餐,美食街擺上透明隔板並採梅花座。但電影院傳出災情,原受疫情影響,生意就已跌落谷底,因應社交距離,須額外採購隔屏或調整買票動線等,七十九家電影院盼政府直接勒令停業,暫停支付員工薪資,讓業者領取補助。陳時中表示,電影院屬密閉空間,受疫情影響,導致民眾觀影意願變低,但社交距離的維持是另外一回事,有心就能做到。無法保持室內一點五公尺距離,就戴口罩,無法戴口罩就設置隔屏,若全數都沒辦法做到,該空間的傳播風險就很高。陳時中說,防疫期間要所有人不出門是不可行的,整體防疫除了生理外還有心理,若強制要求所有人不出門,心理也會出問題,配合防疫的效果也會打折。團隊建議,防疫期間,仍須紓解身心,但要維持社交距離,必要時戴口罩,近距離吃飯隔屏阻擋,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的安全。
-
2020-04-0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影/救救義大利!奉獻半世紀義籍老神父淚求台灣救家鄉
義籍神父及修女早年來台奉獻醫療超過半世紀,最近見義大利疫情嚴重非常憂心,天主教台灣靈醫會會長呂若瑟神父今天透過視訊與總會聯絡,得知好多同學跟朋友都死了,屍體直接用卡車載去火化,他難過跪在教堂祈禱,淚眼請求台灣人救救義大利。義大利死於新冠肺炎人數近1萬5千人,當地醫療幾乎全面崩潰,疫情慘重,靈醫會的五家醫院及二間安養院幾乎都在北部米蘭等重災區,因醫療資源極度匱乏,義大利供應醫療以公家單位為主,民間或是小醫院幾乎都拿不到,情況很慘。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感念義大利籍神父及修女奉獻一輩子青春照顧台灣人,日前寫了一篇「吃人一口,至少還人半口」的文章在網路發酵,呼籲大家感恩圖報,捐款買N95口罩給義大利醫療人員;楊志良除了捐20萬元,更連絡呂若瑟以台灣靈醫會做為募款平台,呂若瑟自己也罕見寫信對外募款。老神父與前署長的求救信出去後,捐款電話接不斷,3天湧入400萬元善款,目標是1100萬元,將購買10萬個N95口罩送去義大利醫療單位。呂若瑟今下午與義大利靈醫會總會秘書長視訊聯絡,得知當地情況非常慘,50幾個神父死於疫情、很多醫師也都染病,他每年都會返鄉探望的同學跟老朋友這次也難抵疫病身亡,從視訊畫面看到義大利的街道幾乎沒人。呂若瑟說,生病後就住院隔離不得探視,死了直接用卡車載去火葬場燒掉,連家人都來不及通知,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親人已經往生。「我很難過」,他走到靈醫會一旁教堂,向天主跪求願往生者安息、祈禱天主保佑義大利疫情快結束,說到這裡不禁掉下眼淚,「請台灣人救救他的家鄉」,讓人心酸。義大利需要的是防護衣及N95醫療口罩等醫療物資,目前台灣雖同意捐助口罩,但並未開放捐出N95,神父希望政府協助開放在台灣買了寄去,否則在國外購買N95口罩的價格貴很多倍。
-
2020-04-0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曾被預言是全球疫情第2慘 美媒:台灣用行動粉碎看衰
台灣這次的防疫作為屢次攻占外媒版面。美國公共電視網報導,由於兩岸地緣關係,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一開始預測台灣疫情可能是全球第2慘,但台灣用行動粉碎外界看衰。美國公共電視新聞網(PBS)「新聞時刻」(NewsHour)以長達7分鐘的影音報導,介紹台灣抗疫的「成功故事」,並用視訊方式追蹤訪問數名為躲避疫情,而從英國、澳洲返回台灣的公民。主播在一開始介紹,台灣距離中國最近距離僅約130公里,且有數百萬人次人員往來,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去年在中國爆發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預估台灣疫情的嚴重性可能僅次中國,成為全球第2慘。但台灣用實際的防疫成果粉碎這一預測,截至4月1日,台灣只有329例,放眼全球,疫情比台灣慘重的國家與地區至少有80個。基於此一亮眼防疫成績,讓PBS探究台灣是如何辦到。報導以視訊方式分別追蹤了2名自英國與澳洲回台灣的公民。自英國返台的Anna Lee在下機後一路連線PBS記者,讓外媒看見從踏入台灣國門那一刻起,政府的系列防疫措施。Anna Lee在機場一開始就要申報健康情況,在主動告知機場人員她先前已感冒後,她又再度量了一次體溫,並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篩檢,接著搭與政府合作的防疫計程車,花80美元(約新台幣2400元)、費時3小時返家。另一名3月22日自澳洲返台的Micky Du則以視訊方式向PBS展示14天自主隔離的生活情況,除會收到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發送的簡訊、14片口罩,防疫人員也會到府關切。報導指出,台灣用手機協助防疫,不僅可以掌握自主隔離者的行蹤,還開發了app讓民眾知道哪裡可以買口罩、庫存量,也可以透過app了解確診病例曾去過的地方,提高民眾防疫警覺。報導訪問前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署長郭旭崧。郭旭崧認為,2003年爆發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讓台灣學到教訓並提前為流行病做準備,以致能在中國宣布前就對疫情做出判斷,且醫院必須有30天的醫療用品庫存。報導指出,台灣這次曾派2名醫生前往武漢,了解實際情況,並於1月20日成立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最後還提到台灣超前部署的秘訣另包括「不相信中國政府,也不相信世界衛生組織(WHO)」。前任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司徒文(William Stanton)在受訪時說,世衛組織一直站在中國的立場講話,這反而讓台灣認為中國的疫情更加可疑,且中國不准台灣加入世衛,「這是很蠢的事」。
-
2020-04-0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小小貼片即時監控病人體溫 醫護進出隔離病房次數減半
因應新冠肺炎需要受檢與隔離的人數多,醫護人員需要一次次全副武裝進入隔離病房診療,不僅麻煩且可能不夠立即,因為患者在診療當下未必剛好出現疑似病癥。振興醫院將原本用於居家心臟衰竭患者的血壓、血氧儀配置到隔離病房,且首次引進即時體溫貼片監控系統,全天候監測隔離病人是否發燒。振興醫院負壓隔離病房護理長楊淑如表示,護理人員每日進出隔離病房達12次之多,工作任務包括監測患者的生理變化與配合醫師給藥。每次進入隔離病房皆需穿著全套防護設備,包括頭罩、全罩面罩、N95口罩、防護衣與兩層手套等厚重裝備,一次穿脫就需要10至20分鐘左右,接著再花10分鐘量測病人的各項生理數據,且依規定不能攜帶任何紙筆輔助記錄數據,「照護病患一多,無形中也增加了錯誤的機率」。因此振興醫院遠距照護中心,將原本用於照護居家心臟衰竭患者所使用的血壓、血氧儀配置到隔離病房,藉此監控隔離患者的生理數據。並引進即時體溫貼片監控系統,全天候監測隔離病人是否發燒。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陳冠群表示,即時體溫監控系統由台灣自行研發,將郵票大小(3公分*3公分)貼片貼於患者腋下皮膚,搭配低功率藍芽接收器,便可持續監控患者體溫,每五鐘記錄一次。一旦監測發現異常狀況,系統會主動提醒醫護人員,使患者獲得即時的治療處置。振興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陳威廷表示,引進上述系統後,醫護人員進出隔離病房的頻率減半,給藥治療只需短短30秒即可完成,大大提高照護效率,減少醫護人員暴露次數與感染風險,也大幅降低防護設備損耗。陳威廷舉例,單以台灣目前329例新冠肺炎確診個案的照護來說,如果全面使用上述監控系統,一個個案就能讓醫護人員減少六次進出隔離病房的次數,一天能節省近2000件防護衣、一個月能節省約6萬5000多件,還不包括疑似個案的照護。
-
2020-04-0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守住防疫前線 陳時中公開信感謝全國社工
4月2日社工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透過「衛生福利部」臉書粉絲專頁,發表給社工的公開信,向協助防疫的全國社工致敬,該篇文章逾2萬人按讚。網友紛紛留言表達對社工的感謝,網友說「希望提高社工的薪資及福利,他們真的很辛苦」、「社工跟醫療是緊密的伙伴,只是工作內容不同,但都是關懷具同理」、「感謝守護台灣的每一位英雄」。黃姓網友說,她是在學校工作的社工師,社工每天在各種場域直接面對個案和家庭,也很需要戴口罩自保,但目前她們社工都是自備口罩,也聽說其他專業工作者都有中央提供口罩,感到羨慕,希望衛福部在感謝社工的同時,也能提供充足口罩給社工們。劉姓網友表示,防疫期間以來,他身為醫務社工,已經深深感受提供心理支持及服務的對象從病人、家屬,已經漸漸轉移到前線醫護人員了。看到自己的同事們在工作的高壓下睡覺做惡夢、怕家人染疫2個月以來不敢回家,心真的很酸,「但基於倫理我們要專業的接住我們的同事,我們都不希望同事變個案」。醫護也是人,請大家一同防疫,照顧好自己就是支持前線防疫人員。●全文如下:致社工夥伴 這次的疫情來得又快、又猛。每個人,無論是一般民眾、醫療人員,或我們自己,都在生理、心理、以及情緒面臨及承擔著不同的焦慮與壓力。 社工除了每天既有的繁重業務外,還參與醫療照護團隊,提供就醫病人及家屬社會需求照護和溝通等相關服務;在社區中關心及照顧民眾的身、心健康;整備人力和防疫物資;到宅或視訊訪視、宣導正確的防疫觀念、專線值班、依據感染管控政策調整專業服務等各項防疫工作。在此向勇敢且辛苦的各位表達最深的敬意! 感謝親愛的社工夥伴在這段防疫期間的辛苦與付出,讓我們彼此關懷與照護,在這段艱辛的過程中相互陪伴。衛生福利部與您一起走過這次的挑戰!
-
2020-04-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醫師:出遊防感染 帶乾洗手、泡個人湯
今天起是清明4天連假,針對民眾出遊、用餐、住宿或泡溫泉,要如何避免感染,感染科醫師指出,勤洗手、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是基本功,外出可帶乾洗手,而大眾共用溫泉則因有熱水霧氣,可能有吸入式感染風險,建議泡房間個人湯就好,住宿也可攜帶小瓶濃度75%酒精罐來自主加強環境消毒。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主任、感染科醫師顏慕庸表示,勤洗手、戴口罩已是外出防疫基本功,但人常會不知不覺就用手碰觸眼口鼻,別太相信自己的意志力,在外不容易找到廁所,可攜帶乾洗手,在接觸公共物體後隨時消毒,包含兒童遊樂場遊具扶手等。顏慕庸說,餐廳用餐一定會拿下口罩,得確保餐廳在前後組客人間,有消毒桌面,另也可盡量選擇戶外用餐區,或是有隔板阻絕他人的用餐環境;搭乘公共運輸、用餐,除要保持距離,親友間可能會在搭乘或用餐過程交談聊天,其實都有飛沫疑慮,因此能免則免。台北市立萬芳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文生表示,國民現在要避免出國,但可外出踏青曬曬太陽增加免疫力,至於住宿,雖然旅宿業者目前會加強房間等場域消毒,但民眾住宿時可自備酒精消毒門把、櫥櫃手把、遙控器、按鈕等處,用餐也可改在房內享用。至於想泡溫泉的民眾,李文生建議,溫泉熱水會起霧氣,某種程度有飛沫傳染風險,他認為應盡量避免到大眾浴池,可選擇房內有個人浴池的溫泉旅館泡個人湯就好。
-
2020-04-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醫病天地/戴口罩悶熱不適 可調精油按摩舒緩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擴散,戴口罩人數增多,許多人因工作需戴一整天口罩,常覺頭昏腦脹不舒服,光田醫生提醒戴口罩時,掌握鼻梁、臉頰和下巴密合、眼鏡不起霧的重點;弘光科大老師建議可使用紓壓精油減緩不適,呼吸也可更順暢。在醫院擔任保全的男子說,每天都要戴口罩,整天超過12小時,耳後常痛到睡不著,曾看到網路教學,拿禮盒塑膠提袋綁在口罩後方,提袋固定在頭後方,這樣做耳朵比較不會痛。另也有不少民眾反映,長期戴口罩很悶熱,過感性皮膚會長紅點或青春痘,呼吸不順暢也易頭暈。光田綜合醫院感染科主任楊清鎮提醒,民眾戴口罩,須掌握鼻梁、臉頰和下巴密合、眼鏡不起霧的檢查重點,網路教的方法並非適用每個人。若覺悶熱,可在戴1、2小時後到戶外空曠處取下,讓口鼻呼吸順暢,最重要是注意口罩清潔。弘光科大化妝品應用系副教授施珮緹最近也常聽醫護朋友指長時間戴口罩,感覺悶熱不舒服;她說,戴口罩遮住臉部,若使用油性成分精油會更悶熱,建議選擇水性的頭皮養護水,含微量迷迭香、茶樹、尤加利、天竺葵精油,調配時取10CC,另再加入5滴的歐薄荷、檸檬精油,2滴的迷迭香、尤加利精油,調製精油可塗在耳朵上頭皮兩側,用指腹按摩,可聞到清新的檸檬香味,清涼、舒緩、撫慰作用也可舒緩長時間戴口罩下的不適感。施珮緹提醒,長期戴口罩悶熱,可能造成皮膚問題,建議不要化妝,更忌諱上濃妝,易阻塞毛孔引起發炎。
-
2020-04-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5死3人有糖尿病 分析陸案例:糖友染疫死亡率破8成
我國新冠肺炎確診案例已來到329人,其中5人死亡,45人解除隔離;分析我國五名死亡案中,有三例具有糖尿病史,專家提醒,無論是從大陸的確診案例分析,或是回顧過去SARS的死亡案例,糖尿病患染病後死亡率是無病史者的8.11倍,防疫期間趨吉避凶最佳的方式,降低血糖波動,避免因焦慮大吃,穩定血糖、戴口罩、勤洗手為最佳防疫之道。根據中國大陸公布至2月11日總計7萬多名的新冠肺炎確診案例分析死亡率,其中以具有心血管病史者,死亡率最高,達一成多,其次為糖尿病患,死亡率為百分之七點三,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表示,若是與一般無病史者相比,糖尿病患一旦確診,死亡率將是一般人的8.11倍。同時回顧文獻,有研究針對135名SARS死亡案例分析,也發現有2成1的死亡患者,具有糖尿病史。黃建寧說,我國目前確診案例的共病情況,指揮中心未對外公布,但從死亡案例中,也可看到五名死亡案例有三例具有糖尿病史,凸顯糖尿病患不但染疫風險高,且死亡率也高。黃建寧說明,高血糖本身就會影響人體的免疫功能,已有明確的研究顯示,高血糖會使白血球吞噬能力以及淋巴球產生抗體能力變差,再加上高血糖容易產生血管併發症,將抗體運輸的全身的效率又差,等同對抗病毒的免疫戰力就比常人低上一截,同時也會影響心肺功能。高血糖對於肺部的影響,從不少研究也能發現,2019年出版的台灣糖尿病年鑑中,糖尿病患者罹患一般肺炎的比例就逐年上升,女性糖尿病患從2000年的2.06%,至2014年提升至6.86%、男性從2.84%提升至7.27%;糖尿病因肺炎住院人數女性從2000年的3.45%至2014年已提升至7.44%、男性從5.09%提升至9.54%。黃建寧說,我國因疫情居家檢疫者已達到9萬多人,若以我國糖尿病盛行率10%來看,恐約有9000人為糖尿病患者,他認為防疫期間一定要確保用藥無虞,水分一定要攝取足夠,穩定血糖才能穩固免疫功能。黃建寧說,不少糖尿病患者自知是高風險群,採取「足不出戶」的方式,不運動也不好好使用胰島素,且過度擔憂染疫,取而代之的是在家中大吃,反而糖化血色素飆升,近期門診至少有一成五到二成的患者,原本糖化血色素控制良好,卻在疫情期間飆升。他再次呼籲,糖尿病患者最好的防疫方法就是控制血糖,依照醫囑服藥,另外用藥選擇方面,建議可與醫師討論能穩定控制血糖、不易造成低血糖的藥物,才能達到最佳的糖尿病控制。同時,避免高糖飲食,避免外出,不過即使在家也得維持運動習慣,若是仍有餘力,建議可以施打流感疫苗,防堵一般的流感病毒,降低病毒的雙重感染。
-
2020-04-01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口罩購買懶人包/口罩2.0第三波預購今開跑 新政策3.0 更便利
口罩實名制3.0 四大超商插卡登記可預購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昨(3/31)日表示,4月中旬後會正式開放民眾到超商預購口罩,民眾只需攜帶健保卡到四大超商插入登記便可預購,即可在數天後拿到口罩,最新版將在本月中旬後正式開放。口罩實名制3.0可直接到超商憑健保卡購買口罩,為口罩實名制2.0(透過自然人憑證或健保卡上網預購,於指定時間到超商繳費取貨),及口罩實名制1.0(憑健保卡到健保特約藥局排隊購買口罩)的修正版本,望可以免除民眾排隊及兩步驟預購等待的麻煩,買口罩更加快速便利。衛福部也公告4/9起調整新規定:1.網路購買調整為一次購買「14天份口罩」,每隔14日後才能再次購買。民眾買可任選成人9片或兒童10片( 臉小的成人也可選購兒童口罩)。2.至健保特約藥局排隊購買口罩,取消身分證號單雙號分流限制,改為想哪天買就哪天買。3.開放寄送口罩給海外親人(限二等親以內),每兩個月可以寄送至多30片,將透過簡化報關程序加速寄送流程,同一人限寄一次,海外同一人限收一次。口罩實名制2.0第三波 4/1-4/3預購今日(4/1)是口罩實名制第三波預購開始第一天,一早民眾踴躍系上預購,導致eMask口罩預購app系統大當機,已於11點時恢復正常;健保署表示民眾可使用eMask口罩預購系統的APP跟網頁版進行預購。預購時程如下:預購時間:4/1(三) 08:00 ~ 4/3(五) 20:00付款時間:4/4(六) 08:00 ~ 4/6(一) 20:00取貨時間:4/9(四) ~ 4/15(三) APP操作步驟預購教學:1.至手機或平板在Google play及Apple store搜尋「健保快易通」、「健康存摺」或掃描下方QR-CODE下載【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APP】,完成安裝後開啟程式。2.點選「健康存摺」圖示進入「裝置認證」頁面3.裝置認證操作步驟:行動電話認證為確保個人就醫及健康資料安全,【行動電話認證】限「本國籍」人士使用「本人申辦」的「月租型門號」及「個人4G行動網路」,才能經由門號所屬的電信業者確認身分。若您使用預付卡、或門號非本人申辦、使用公司門號,請改用【裝置碼認證】。4.預購成功後,會收到健保署發出的email通知5.至eMask口罩預購系統查詢專屬的匯款帳號,務必在指定時間內完成繳費,才算預購完成。6.最後收到手機簡訊通知及序號後,於指定時間內至預選超商門市領貨,就可領到口罩。健保卡不見怎麼辦 5步驟在家申請免出門防疫期間為免出入公共場所,降低感染風險,民眾如需申請健保卡,只要完成以下5步驟,就能快速申請健保卡,即可在2~3個工作天收到健保卡。1.手機下載「健保快易通APP」完成裝置認證。2.點選行動櫃檯3.申請健保卡4.輸入個人資料並上傳相片。5.完成線上繳費。「健保快易通APP」行動櫃檯尚有個人停、復保申請、投保紀錄查詢、變更通訊地址及未繳保費查詢等功能,民眾可多加利用。如對行動櫃檯功能有疑問,可撥打健保署諮詢專線︰0800-030-598,手機請改撥02-4128-678洽詢。延伸閱讀》防疫懶人包 預防方法、線上資源全掌握
-
2020-04-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清明連假是疫情會不會大爆發關鍵?醫指出台灣人11項壞習慣
明天開始就是清明連假,不過防範新冠肺炎病毒並不能懈怠,新竹馬偕醫院急診外科主任白永嘉指出,台灣疫情會不會大爆發,「清明節連假」這幾天非常關鍵。白永嘉在臉書粉專「急診醫師的眼睛(白永嘉醫師)」發文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人選擇待在國內旅遊,因此很多知名景點的旅館幾乎都客滿了,讓他很擔心。白永嘉表示,現在很多人都知道要戴口罩和洗手消毒防範病毒,然而有一些問題或不好的習慣是需要改正的,白永嘉列出以下11點,提醒大家留意:1.洗手的時間不夠長2.有時忘記使用肥皂洗手3.洗手完手擦在褲子上4.摸完電梯按鈕或捷運扶手的手不經意揉眼睛、摸臉和嘴5.口罩脫下來直接放口袋或包包6.戴著口罩時觸摸口罩表面7.佩戴用過的口罩之後沒有再洗一次手8.用手捂嘴打噴嚏9.使用信用卡健保卡後沒消毒直接放包包10.拿錢找錢之後沒洗手或酒精消毒11.洗完手但卻一直没消毒手機白永嘉提醒,只要每個人的防疫工作都做得確實,他相信台灣是很有機會把疫情控制住。
-
2020-04-01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口罩可寄給朋友嗎?寄送程序是怎樣?經貿局解惑10問題
世界各國都缺口罩,而台灣口罩產能已大幅提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3/30)宣布,自4月9日,可開放民眾寄送口罩給在海外的二等親,每兩個月可以寄30片。但寄送仍有相關限制及規定,經濟部國貿局經貿資訊網特別整理「寄送口罩Q&A」,供有寄送需求的民眾參考。寄送口罩Q&AQ1.親等判定方式(戶籍謄本、身分證)?誰判定?A1.政府會根據戶政系統,查核寄件人與收件人的親等關係;另外,出入境資料可以辨識收件人是否在國外,政府會做好相關管理工作。 Q2.收件人或是寄件人是否須具臺灣國籍及是否需有健保身分?A2.收件人及寄件人必須具中華民國國籍。 Q3.30片是針對收件人或寄件人?A3.收件人及寄件人每2個月均只能30片。即收件人每2個月僅能收到30片;寄件人則每2個月只能寄送30片。 Q4.寄送日期?A4.109年4月9日起。 Q5.寄送方式?A5.透過郵局或快遞公司。 Q6.二親等包括那些?A6.(1)本人之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兄弟姊妹及其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孫子女及其配偶、外孫子女及其配偶。(2)配偶之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兄弟姊妹及其配偶、配偶與其前配偶所生之子女及其配偶、孫子女及其配偶、外孫子女及其配偶。 Q7.寄送口罩程序是什麼?A7.目前規劃郵包免出口報關、快遞遞送得以簡易報單申報,由寄件人上網申請輸出許可證、民眾持口罩、輸出許可證號碼及寄送所需文件等到郵局或快遞公司寄送。經濟部將儘速公告詳細流程。 Q8.如何申請輸出許可證?A8.國際貿易局4/8前會在經貿資訊網公布申請細節。 Q9.限制出口的口罩,現在可以寄哪一種?A9.只要是自己的口罩,沒有限制那ㄧ種類型,但全部總計只能30片。 Q10.30片口罩去哪裡領?A10.寄送口罩的可以是實名制領的、家裡原有的等。(資料來源/經濟部國貿局經貿資訊網)
-
2020-04-0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蔡總統:捐一千萬片口罩給疫情嚴重國家
總統蔡英文今天表示,台灣前陣子組成口罩國家隊,現在要打國際盃,台灣會積極加強與各國防疫合作,絕不能袖手旁觀;將提供口罩、技術、藥物協助。蔡總統宣布捐1000萬片口罩給疫情嚴重國家醫療人員。蔡總統上午在總統府針對武漢肺炎防疫和因應發表談話,行政院長蘇貞昌、衛福部長陳時中、外交部長吳釗燮、經濟部長沈榮津都出席記者會。
-
2020-04-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美國也戴口罩?CDC:25%感染者無症狀 考慮建議更多人戴
美國聯邦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警告,新的數據顯示,有多達25%的新冠肺炎感染者也許沒有症狀,而且沒有症狀也可能傳播病毒,因此,為防止無症狀感染者傳播病毒,CDC考慮建議更多人戴口罩。CDC主任芮斐德(Robert Redfield)在31日播出的公共廣播電台訪談中表示:「從新加坡、香港和中國的數據看來,有相當高比率的無症狀傳播,這可以解釋為什麼病毒在全美各地持續快速傳播。」CDC一再重申,除非生病,一般人不必戴口罩。但是新資料顯示,有些感染者始終沒有出現症狀,有些感染者在出現症狀之前已將病毒傳播出去。因此,芮斐德表示,「正認真檢討戴口罩的準則」。世界衛生組織(WHO)一再重申,健康的人不必戴口罩。歐洲國家普遍遵循此建議,但近來一些歐洲國家,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士尼亞要求民眾出門就戴口罩,奧地利也規定上超市一定要戴口罩。
-
2020-04-01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9大原則陪伴特殊兒童 遠離疫情不安感
【編者按】這星期「醫病平台」延續與上週同樣的主題「新冠肺炎」,我們非常感激衛生福利部醫福會王必勝執行長的團隊,在忙碌的防疫工作中,撥冗為我們介紹政府這幾個月來如何防治新冠肺炎,幫忙台灣醫病雙方更了解全民應該如何配合政府政策,落實防治工作;接著國內兒童精神醫學大師宋維村教授及時寫出他對兒童精神科病人的關懷,詳談我們面對疫情的壓力,要如何幫助兒童,尤其是特殊兒童,使她們在疫期能繼續學習成長,不會有新的情緒行為問題。最後音樂家兼作家的蔣理容老師特別與我們分享,她以身為病人在這人心惶惶之際,需要時時進出醫院的經驗,道出令人感動的病人心聲:「我們應該做好個人健康管理,盡自己的本分,不要加重全民醫療資源的負擔才是。」今年二月初開始到現在,台灣面對新冠肺炎的疫情影響越來越大。對兒童來說,延後二星期開學,開學後要戴口罩,常洗手,有些活動不能做或改變活動地點或方式,不能摸、拍、擁抱别人要保持距離,有的家人要隔離,最近有學校停課、有班級停課、改用網路教學,如果再嚴重一點,像歐美不少地方封城,居民不准外出,連基本的衣食住行都受到影響。這些變動會影響兒童日常生活的穏定和安全感,會威脅兒童,打亂日常生活習慣,還要適應隨時變動的新的生活習慣。雖然大部分兒童經過一段時間都能適應,但是也常見相關的情緒行為問題,尤其是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像自閉症兒童。自閉症兒童常有固定不易改變的特性,對環境的變化十分敏感,因此他們受到上述疫情引起的環境變化的影響比一般兒童更明顯。以在醫院接受早期療育的學齡前兒童為例,為了防疫,許多醫院採用分流路線,封閉部分出入口,要量體溫戴口罩才能進入,有的兒童不肯走新的入口和出口,在以前每天走的出入口大哭大鬧。有的兒童經過治療已經學會看嘴形模仿語言溝通,為了防疫,兒童和治療師都戴口罩之後,看不到治療師的嘴形和表情,變得只模仿治療師的動作、沒有聲音,甚至連拿下口罩吃飯也不會吃,治療師要重新設計療育的策略和方法,來促進兒童的學習和適應。有語言的學齡兒童和青少年也不是沒有問題,以戴口罩為例,有人變得對戴口罩非常敏感,若誰沒戴口罩,他一定去糾正並報告老師,讓同學和老師受不了。也有人對醫師的口罩每四小時要換一個非常敏感,碰到醫師一定問「你的口罩是什麼時候換的?」醫師若四小時沒換口罩,他會拒絕醫師。在家裡也一樣,可能拒絕媽媽抱他、碰他,糾正家人沒帶口罩、沒洗手等行為,增加父母在家的壓力。面對疫情的壓力,要如何幫助兒童,尤其是特殊兒童,使兒童在疫期能繼續學習成長、沒有新的情緒行為問題呢?我建議下列幾個原則:一、要用兒童能了解的方式提供資訊和說明,學齡前兒童可能用圖片漫畫錄影帶幫助說明,年幼或特殊需要的兒童常要父母示範來幫助了解,說明和示範不是一次就可以,可能要反覆好多次兒童才能學會。二、父母要瞭解兒童反應的個別差異,不能期待每個兒童的反應都一樣,對反應比較慢的,要用更大的愛心和耐心來協助。三、要提供安全的物理環境避免危險,和安全的情緒環境來促進適應。父母要有敏感的心,了解孩子的情緒和安全需要,時常給孩子肯定的支持和安慰;自己以身作則協助孩子在各防疫情境建立新的日常生活習慣,並稱讚鼓勵孩子;並在孩子有困難時,透過說明和示範,教導孩子學習調節情緒和行為的方法,減少發脾氣、焦慮不安、不快樂等情緒行為反應。四、盡量讓兒童有事做,讓孩子上學、在學校參加安排的課程活動,在家裡學習照顧自己、洗手、有固定學習/運動的時段、幫助家事等,建立在校和在家的日常生活習慣。五、幫助兒童發揮個人的長處,建立健全的正向的自我,發展有韌性的適應力。六、父母要有時間照顧自己,照顧好自己,才能顧及家人和工作。七、如果有困難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先上網查詢自己可以採取的措施,必要時找專業協助。八、對疫情的未來發展抱持正向的態度,以減少兒童的壓力。九、現在打開電視,內容充滿世界各地的疫情報導,常常是負面的消息比較多,對認知和情緒發展都尚未成熟的兒童少年而言,容易以偏概全,不能完整瞭解和判斷所閱聽的訊息,容易誘發害怕、焦慮、或憂鬱的反應。因此,我不贊成讓兒童少年單獨閱聽這些訊息,而要有父母陪同閱聽,用兒少能懂的語言和輔助資料,在安全的支持的環境下,和孩子討論,幫助孩子得到必要的正確的訊息,又避免負面的影響。我希望上述的原則,有助於兒童調適對既有日常生活習慣的破壞,建立面對疫情必要的新的日常生活習慣,繼續學習和成長,渡過這次疫情,沒有創傷!
-
2020-04-0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脫口罩聊天、吃早餐…直擊大眾運輸全面戴口罩的第一天
交通部長林佳龍昨宣布今起搭乘台鐵、高鐵等大眾交通工具都要量體溫、戴口罩,台北車站今天上路第一天狀況大致良好,99%旅客進入票口閘門都有戴口罩,但「順利通關」進入車廂,也有少數人脫下口罩聊天、吃早餐,成了漏網之魚沒人管,全面搭口罩政策第一天就破功。記者今天上午8時從汐科站南站進入台鐵,汐科站北站排隊量額溫民眾大爆滿,不過南站人數相對較少,不需要排隊,只需要花3秒鐘量額溫,乘客也都有戴口罩。進入車站搭乘4113號區間車後,由於正值上班通勤時間,車內乘客擁擠、彼此摩肩擦踵,但其中有一名民眾邊吃早餐邊看手機追劇,全程完全沒有戴口罩,另有兩名男子也沒戴口罩,短短一節車廂約50、60名乘客,就至少3人沒戴口罩,也沒看到列車長巡邏勸阻。到了台北車站後,多數乘客都有自備口罩,台北運務段長古時彥受訪表示,今天開始台鐵239個車站全面量溫,截至上午9時為止,99%旅客都有戴口罩進站乘車,沒戴口罩旅客也會聽從引導購買口罩,或自己也有口罩只是沒戴上,幾乎全部都可以配合。但依然有少數旅客不願配合戴口罩,古時彥說,該名旅客不願意配合買口罩,幸好有見義勇為旅客馬上送他一個口罩,才解決危機。至於有些乘客進站時有戴口站,但進入車廂就拿下口罩,他表示,原則上在車廂上列車長會加強走動管理,看到沒戴口罩乘客,會及時要求戴上。台北車站的高鐵、台鐵都用紅外線量體溫測儀,不需要手動一一量額溫,因此沒有出現排隊爆滿現象,今天也沒有民眾體溫過關被拒絕進入,只有一名台鐵乘客溫度過低,複測後為36.9度順利進站。針對搭乘大眾運輸全面戴口罩規定,高鐵乘客蕭小姐說,願意配合政策,因為可以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如果看到沒戴口罩的乘客也不至於恐慌,但會替他感到擔心。
-
2020-04-0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影/強制戴口罩、量體溫 汐科站排隊人潮看不到盡頭
交通部長林佳龍昨日也宣布,4月1日起民眾搭乘火車須戴口罩、量體溫,今日為政策實施第一天,新北市汐科火車站因未採用紅外線體溫量測儀,而是派員用額溫槍來量測,導致上班尖峰時刻排隊人潮眾多,讓民眾直呼「看不到人潮的盡頭」。運輸量極高的汐科火車站分為南、北2站,全面戴口罩、酒精消毒、量測體溫及分流管制等防疫措施實施的第一天,在早上7點至8點上班尖峰時刻,觀察到南站出站人數眾多,進站人數較少,量體溫過程十分順暢。但另一邊北站情況就截然不同,儘管豎立告示牌提醒民眾進入車站進行分流,仍有不少民眾不清楚可以從哪邊進站。另外,北站進站人數接近到早上8時,排隊量體溫的人潮已經滿出車站,不少剛抵達車站前廣場的民眾,看到眼前這驚人的排隊人龍,紛紛拿出手機拍照、打卡,甚至民眾抱怨「看不到排隊人潮的盡頭」。在汐科北站排隊準備搭車到松山火車站的陳姓先生表示,一直都是搭火車通勤,疫情發生後搭乘大眾運輸都會戴口罩,但昨晚知道進站要量體溫後,今天有特地較早來搭車,但沒想到排隊人潮還是這麼多。另一名也在隊伍中的黃小姐則表示,看到這麼長的人龍,內心雖然覺得焦急,因為很趕著搭車去上班,但了解這項措施也是保護民眾健康的方式,只能共體時艱,暫時忍耐一下。汐科火車站務人員指出,汐科站因不在第一批使用紅外線體溫量測儀的車站,只能暫時以人力的方式,替民眾量額溫及提醒佩戴口罩等事項,但第二批紅外線體溫量測儀產出後,就會盡快使用儀器測量。站務人員表示,汐科站是早上北站進站人數多,下午時間南站出站人數增加,由於下班時間許多在東科的上班族會湧進車站。為了加強防疫作業,下班時刻會在往大同路一段出口派1組人員、遠雄廣場派出2組人員,共3組站務人員為搭車民眾量體溫,也希望在這段時間,民眾能以包容的心情共體時艱。
-
2020-04-01 新冠肺炎.新冠肺炎
陳建仁端出數據 半數的人做到這件事 就可以控制疫情
防止新冠肺炎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預計今天發布社交距離指引。副總統陳建仁昨天在臉書說明社交距離的重要,他指出,如果避免群聚活動,減少社交次數達日常社交次數的20%,而採取這項措施者占全人口半數,疫情就可望到控制。他更進一步指出,如果全國禁止外出,減少社交次數達日常社交次數的10%,而且禁止外出者占全人口九成,疫情更容易控制。不過,全國禁止外出將使經濟活動受到嚴重的限縮,並會帶來經濟的蕭條,如何準確拿捏,對各國政府都是一大考驗。以下是副總統臉書全文:保持社交距離對管控武漢肺炎疫情的重要性在沒有治療藥物和疫苗的情況下,人傳人的傳染病會很快地呈指數增加而快速擴散,唯一有效管控疫情的方法,就是透過隔離檢疫來降低接觸率。有效接觸率高,病例數會驟升驟降,流行很快就結束;有效接觸率低,病例數會緩升緩降,流行會持續較長時間。像圖1所示,在200名易感受宿主(S0)的群體,如果有效接觸率是0.02 (基礎傳染數R0為200 x 0.02 = 4),只會傳染到7代 (G=7)疫情就結束,幾乎所有易感受宿主都發病,只留下3名易感染宿主(Sm=3)未被感染。如果有效接觸率是0.01 (R0 = 2),傳染到第13代才結束,並留下38名易感染宿主未被感染。如果有效接觸率是0.005 (R0 = 1),該疾病就變成地方性疾病,每代只有一名病例,傳到第30代還沒結束,並留下170名易感染宿主未被感染。我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CECC) 最近呼籲全民共同努力,透過「保持社交距離 (social distance)」來降低R值,緩和流行曲線的驟升驟降,以爭取時間等待疫苗及抗病毒藥物的上市。保持社交距離的措施很多,包括確定病例隔離治療、密切接觸者隔離檢疫、高危險群自主健康管理、學校停班停課、減少不必要群聚活動、封城鎖國等。保持社交距離的防疫效果,受到兩個因素的影響:第一是「社交次數減少達日常次數的百分比 (a)」,a愈小表示社交次數減少愈多。第二是「減少社交次數者佔全人口的百分比 (f),f愈大表示減少社交次數的人愈多。採取保持社交距離措施以後的傳染數R值,可以表示如下:R = R0 [1 - (1-a2) f]如表1所示,a愈小或f愈大,R0影響係數[1 - (1-a2) f]愈小! 如果多數人大幅度減少社交次數,達到a=10% 而f=90%,R0影響係數為0.109,也就是傳染數會從原有的R0 = 1.4-3.8 降為 R= (1.4-3.8) x 0.109 = 0.15-0.41,疫情會迅速得到控制。如果半數人口減少一半社交次數,達到a=50% 而f=50% 的時候,R0影響係數為0.625,也就是傳染數R=0.88-2.4,疫情可能會逐漸得到控制。如果只有少數人小幅度減少社交次數,達到a=70% 而f=30% 的時候,R0影響係數為0.847,也就是傳染數R=1.2-3.2,疫情仍會持續擴散。表2是台灣採取各種保持社交距離措施的估計傳染數R。「病例隔離治療」和「居家隔離/檢疫」雖然可使a分別達到0% 和5%,但是臺灣接受隔離治療的306名病人佔全人口的0.0013%,接受居家隔離/檢疫的8萬多人佔全人口的0.35%,對於R值的影響不大!學校全面停課,可以減少學生與老師的日常社交次數達50%,停課師生人數佔全人口的20%,R值可以降為1.2-3.2。避免群聚活動,可以減少社交次數達日常社交次數的20%,而且採取這項措施者佔全人口的50%,R值可以降為0.7-2.0,疫情可望到控制。如果全國禁止外出可以減少社交次數達日常社交次數的10%,而且禁止外出者佔全人口的90%,R值就可以降為0.2-0.4,疫情最容易控制。當然,全國禁止外出將使經濟活動受到嚴重的限縮,並會帶來經濟的蕭條!因此,如何準確拿捏,對各國政府都是一大考驗!截至3月31日台灣共有322名武漢肺炎確診病例,其中276名境外移入、46名本土病例。目前38名本土病例可以追溯到感染源,屬於家族、職場、醫院或學校內傳染,只有8名無法追溯到感染源。零星的本土病例並未建立連續的傳染鏈,因此並沒有出現本土病例呈指數增加的流行曲線。但是,全球疫情依然嚴峻,希望國人除了做好自主健康管理,養成勤洗手及必要時戴口罩的衛生習慣之外,也都能確實依照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指引,遵行保持社交距離的各項措施,讓台灣能夠早日脫離武漢肺炎疫災的威脅!
-
2020-04-0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新加坡訂社交距離規範好神?旅星國人覺得有些「雞肋」
新冠肺炎在世界各地確診數激增,從亞洲一路到歐美國家都相繼淪陷,各國都強化邊境管控遏阻疫情擴散。對照有些國家採取「佛系防疫」,新加坡則祭出重手,除了鎖國禁止短期旅客入境、轉機外,近日也提出「保持社交距離」防疫措施,並針對沒有維持社交距離者開罰,台灣也計畫跟進。對於新加坡的防疫作為,記者訪問到至新加坡工作將近半年的阿比(化名),他表示,「社交距離沒有台灣人想像的這麼神」,且台灣人防疫意識強,幾乎都戴口罩,應該不需要動用到開罰手段。新加坡為了防疫,關閉電影院、酒吧和其他娛樂場所,並且要求任何人在公共場所要與他人保持距離一公尺,因此在排隊的地板上貼上膠帶示意等候位置、用餐不可坐在貼有「叉叉膠帶」的座位,且室內集會不得超過10人。阿比表示,雖然有針對公司進行抽查,若是沒做到則限期改善,多數商場的美食街座位確實也都畫好「叉叉」,但沒有聽說有一般人真的被罰。阿比說,雖然規定了吃飯距離,朋友、配偶還是可以坐在一起,而原本和陌生人就不會「靠近」吃飯,因此在餐桌上貼上膠帶,隔開座位的方式「有些雞肋」。而讓他更納悶的是,若是朋友跟朋友間圍著圓桌吃飯,隔開距離講話,需要更大聲,「飛沫不是噴更遠?」另外,像是捷運、公車也很難控制人與人的距離。阿比說,新加坡從23日晚間宣布「鎖國」後,不知是否因為少了外國觀光客還是因為有些公司開始實施「在家辦公」,捷運人潮確實有下降一些,但通勤的人數還是不少,且人與人的距離根本無法拉開到一公尺的安全社交距離。阿比說,比起台灣人幾乎「人人戴口罩」,新加坡的民眾普遍不戴口罩,或許有採許嚴格措施的必要。他也說,或許是民情的關係,在新加坡「沒人會去質疑政府這些東西到底合不合理」,所以就算有些看起來很荒謬的政策,大家也只是一邊嘀咕,但還是會乖乖遵守。
-
2020-03-3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中搭公車強制戴口罩?盧秀燕:最晚4月9日不排除提前
台中市長盧秀燕今天下午參與中市府與社區大廈共同防疫記者會,會後針對桃園市宣布4月9日起搭公車強制戴口罩一事說明,台中市最晚4月9日實施搭公車強制戴口罩,未來將盤點市民稍微勉強可以,不排除提前。不過,這個硬規定的實施必須與市民擁有口罩擁有口罩數量吻合,否則規定市民沒有口罩也做不到,目前理想時機,六都都研究在4月9日這一波,跟中央供給口罩同一波。台中市政府因應新冠肺炎防疫需求,今天下午2時在台中市北區慶橋長堤社區舉行「六都首創台中市推出安心社區防疫協助」記者會,針對防疫物資、防疫資訊、區權人會議召開規範提供協助。盧秀燕說,最近市府1999接到很多社區管委會來電,諮詢防疫期間如何召開區權會,因此台中市率六都之先,提出區權會會議指引、創建的「台中樂居管家」line群組、組成區權會諮詢團隊等服務,攜手台中市社區管委會作好防疫整備。盧秀燕說,台中市政府門禁管制早就在實行實名制,進入時要戴口罩、量體溫,本周加嚴,有統一的洽公場所,無法到達每個樓層、課室,這一點台中市政府是領先在做。盧秀燕指出,至於大眾公共運輸工具,例如客運、巴士,過去因口罩配發不夠,採勸導式的「軟規定」,現在因中央宣布,4月9日起,口罩實名制將改為成人口罩二周九片,兒童十片,因此今天早上的市政會議,她已指示市府相關局處未來在大量聚集,例如公共運輸或場合,如果當政府供應稍足一點,台中市付就會硬性規定,就是強制要戴。盧秀燕說明,過去口罩不足時,市府要求司機員、服務人員要戴口罩,未來在口罩供應稍夠一點的時候,就會要求市民在某些場域,尤其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時,請市民屆時務必配合;何時實施?最晚4月9日,未來將盤點市民稍微勉強可以,不排除提前。不過,這個硬規定的實施必須與市民擁有口罩擁有口罩數量吻合,否則規定市民沒有口罩也做不到,目前理想時機,六都都研究在4月9日這一波,跟中央供給口罩同一波,目前台中市府初步規劃也是這個樣子。
-
2020-03-3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管理指引出爐 防疫旅館要分棟分樓管理
為防堵新冠肺炎,我國匡列大量高風險族群進行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同時為無居所、不適合住家者設置防疫旅館,防疫旅館管理指引昨日出爐。這份指引建議,業者應盡量避免檢疫者或隔離者與其他民眾有互動機會,這代表高風險者與一般民眾仍可能住在同棟樓,但一般民眾並不知情。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已建議業者分棟或分樓層管理,因此應不會有一般民眾與居家隔離者混住衍生的問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晚於疾管署官網公布「武漢肺炎因應指引:防疫旅館設置及管理」,其中建議,入住旅館動線應分流、避免與一般民眾重疊或使用同一電梯等,以免在旅館內再釀群聚事件。公共區域環境中人們經常接觸的表面(如電梯按鈕、手扶梯、地面、健身器材、遊樂設施、桌椅、電話筒等)應有專責人員定期清潔,並至少每天以酒精或稀釋漂白水消毒一次。房間方面,業者應以有開窗的房間作為防疫之用,且以一人一室為規劃原則,非一人一室者於房間內應配戴口罩;如有檢疫者或隔離者需照顧者陪同,照顧者以一人為限。房間內電視遙控器、冷氣按鍵、或其他觸控式面板應包膜保護。檢疫者或隔離者叫外賣的費用應由旅館代墊,於退房時一併繳付。檢疫者或隔離者的廚餘不回收,直接以廢棄物方式處理,以降低接觸傳染風險。
-
2020-03-3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歐美疫情大爆發!戴口罩到底有沒有用? 醫師一張圖解密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延燒,歐美疫情也持續升溫,美國確診病例在30日突破16萬例,成為全球最高,死亡人數超過3000人。歐美國家向來視口罩為重病象徵,不過位於中歐的捷克為阻止疫情擴大,於19日強制要求所有國民在公共場所必須戴口罩,台灣更是在疫情爆發初期就人人戴口罩,婦產科名醫蘇怡寧便在他的臉書上分享了一張秒懂「戴口罩到底有沒有用?」的圖表,顯示出口罩戴不戴的差別很大,並表示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對照組合。東方與西方國家面對新冠疫情是否戴口罩有不同的看法,蘇怡寧醫師在臉書粉專上分享一張圖表,圖中藍線圈起來的是「戴口罩組」,其餘「紅線」圈起來的則是不戴口罩組,他解釋,日本、新加坡、香港到目前為止,對於這個疫情戰爭守的都比較好,「台灣沒有在統計中,如果有會在更下方」,而韓國的疫情一開始上升很快,到了第15天時,疫情開始呈水平發展,他補充「其實韓國也是,不要看人家一次爆,但控制下來的速度也是相當令人驚艷」。反觀不戴口罩的國家如英國、西班牙、英國、美國疫情的發展,目前仍沒有趨緩趨勢,不過蘇醫師也認為控制疫情不單只是戴口罩,跟整體社會的防疫態度意識跟意志都有關,「至少我們是在正確的方向上,口罩、保持距離、勤洗手」。圖表一曝光後,許多網友看了也紛紛留言,「出門戴著口罩都不會想說話,減少飛沫」、「還有我發現大家變得愛洗手了」、「一定有用,至少自己的飛沫不會亂噴」、「很有用!連感冒都不見了!」,不過也有人擔心「以這陣子對歐美返國人士的檢疫規格來看,還是要為最壞的情況先做準備」、「如果承認需要戴口罩,官方沒有提供足夠的口罩就變成一個錯誤」,還有人表示「目測新加坡帶口罩不到5%」、「新加坡是宣導健康的人不要戴口罩」。此外捷克實施強制全民戴口罩令後,有網友貼出確診增加率圖表,發現在推出10天後,增加率從11%至15%掉到6%,甚至2%,證明口罩的確是阻擋病毒的最佳策略之一;奧地利亦於30日宣布,為進一步防堵新冠肺炎疫情擴散,規定上超市購物的民眾必須戴口罩,並會在超市前配發。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30)日也表示,社交距離有些地方沒有辦法做到,例如捷運等交通工具,那種情況就請大家把口罩戴起來。
-
2020-03-3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今日最夯!全球有150國家學校關閉 只有台灣等極少正常
今日最夯,有一名國外的英文老師在一個各國英文老師的臉書社團裡問了一問題「請問哪些國家的學校現在還有在上課」,結果出人意料,短短兩小時大約有150個國家的老師都留言「已停課」,甚至連認為應該不至於疫情嚴重的國家都停了,只有少數「包括台灣在內」的6個國家有上課,而且6個國家中的其他國家,還有部分停課的狀況,像台灣這樣幾乎都全部正常上課的,目前在全球來說,寥寥無幾。一名來自瑞典的老師Jennie Gardner,在社團裡詢問這個問題,結果引起熱烈的討論,國外的老師都相當訝異台灣居然沒有停課,而台灣的老師也相互討論,「是台灣太厲害還是台灣的學生太辛苦,哈哈」也有老師表示「台灣人到底知不知道現在還可以上班上課,抱怨口罩好難排,是一件幸福到極度荒謬的事情?」老師「空屋筆記」整理在留言中指稱學校已關閉課的國家包括巴西、阿爾及利亞、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柬埔寨、馬來西亞、祕魯、阿根廷、智利、瓜地馬拉、墨西哥、波多黎各、巴基斯坦、巴勒斯坦、蒙古、葡萄牙、捷克、羅馬尼亞、希臘、土耳其、埃及、奈及利亞、俄羅斯的公立學校和美國的多數學校都因為疫情而停課。「連利比亞、黎巴嫩、厄瓜多、納米比亞、喬治亞、馬爾地夫和烏克蘭這些我覺得離病毒超級遠的國家都停課了,照這樣看來,應該整個歐洲、南美洲都停課」。還有老師留言「現在這個時候,應該連火星跟月球都停課了吧」。「空屋筆記」整理還在上課的國家,包括澳洲、新加坡、瑞典、古巴、塔吉、還有台灣。其中澳洲學校仍開放但多數學生在家自主學習,新加坡每周有一日自主學習,瑞典關閉大學跟高中,但國小還在上課。
-
2020-03-3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為何兩週買9片而不是10片? 網曝關鍵原因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醫療級口罩成為必備的防疫物資,為讓人人都有口罩可戴,政府力推實名制購買防囤貨及分配不均,指揮中心也宣布自4月9日起,每14天可買成人口罩9片、兒童口罩10片。但有網友問道「為什麼口罩兩週不要10片而是9片?」引發熱議,紛紛指出關鍵只有一個。一名網友在《爆廢公社》PO文表示,覺得口罩購買新制改成兩週買9片很不錯,可減少一次一排隊時間,但好奇「為什麼不要湊整數10片,這樣上班族不就每天都有口罩可以戴了嗎?」貼文一出,網友一致回應「當然是產量問題啊」、「目前產量剛好能供9片,就像 2片變3片一樣」、「台灣真的很強,國家口罩隊萬歲」,目前口罩生產積極量產,有人認為兩週能買到9片「就很夠用了」。另有網友細算,以目前日產約1300萬片,兩週可產1億8200萬片,若估約2000萬人每兩週買9片的情況下,需求量為1億8000萬片,多開放1片即可能會再出現有人買不到的情形。從疫情剛爆發時,台灣口罩政策即一直走在世界前端,4月份起朝向日產2000萬片目標邁進,只要依照規劃進程購買,不囤積、不搶購、不浪費,每人都會有口罩可戴。
-
2020-03-3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慢性病患得肺炎、流感多重症且致死率高?這點是自保關鍵
文/吳依桑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45期目前全球各國仍處於武漢肺炎(COVID-19)流行期的進行式,雖然台灣當前疫情控制得宜,也逐漸挺過流感高峰期,但依舊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是有慢性病史的民眾要特別當心!慢性病患得到武漢肺炎或流感,比起一般人多重症且致死風險更高嗎?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張為碩表示,就目前已經觀察到的數據顯示,感染武漢肺炎、流感的重症或死亡個案,的確多數是老年人以及有慢性共病症的患者。抗體產生能力是關鍵主要是因為慢性病患者的免疫力比較差嗎?他解釋,簡單來說,針對武漢肺炎的藥物治療,目前都還在臨床實驗階段,在尚未有明確治療藥物之際,若是感染武肺病毒,就得靠病患本身產生抗體去對抗病毒。因此,病患自身產生抗體能力的好壞,就大致決定了該病患之後會不會變成重症的關鍵。一般而言,年老或是本身有慢性共病症的人,原本就屬於免疫力相對比較不好的族群,也就是身體產生抗體的能力有問題,或是產生抗體的速度太慢,一旦遭受到病毒的侵襲,就容易引發重症。主要的原因在於無法在對的時間,產生足量且強度剛好的抗體來有效對抗病毒。免疫反應過強也不行若以流感為例,在前幾年尚未普遍施打疫苗之前的大流行期間,當時因流感死亡的人,有一部分卻是免疫力都不錯的年輕族群,為什麼會這樣?張為碩解釋,這是因為人體的免疫反應必須要適當才行,簡言之,就是得在適合的時間點產生免疫反應,還要產生適合的強度才行。目前推測年輕族群死亡率反而偏高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過強的免疫反應在中和病毒之餘,連帶的破壞了大量正常的身體組織。由此可見,人體的免疫力並不是越強越好,而是必須在適當的時間點,產生適量的免疫強度。「當身體在刺激免疫反應時,剛開始可能刺激得比較微弱,但是隨著時間過去,免疫反應變大的速度就會急遽增加,形成細胞激素風暴(Cytokine storm);打個比方來說,免疫反應就像滾雪球一樣,初期的雪球既小且慢,但是越滾越大之後,就再也擋不住了。」張為碩接著解釋,雖然類固醇被認為可以抑制過量的免疫反應,但是,使用的時間點非常難抓。在明顯產生細胞激素風暴之後才使用類固醇,基本上是沒有用的。而在疾病初期,類固醇確實可以抑制過度免疫反應,無奈的是,在這個階段是看不出誰的免疫系統會過度反應;甚至讓免疫功能抑制過頭的話,病人反而會死於病毒感染,所以,目前仍然是沒有常規建議使用類固醇。避免被感染就是自保張為碩提醒,本身患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問題,或是有糖尿病史、腎臟病、肝病、癌症等免疫功能障礙的慢性病患者,一旦感染武漢肺炎或流感,病況的確有可能會比一般人更容易引發重症。因為這類慢性病患者的抵抗力本來就比較差,也就是身體產生免疫力的強度不夠,或是刺激免疫力的速度太慢,相對重症的機率就會提高。針對目前正在全球造成大流行的武漢肺炎,患有慢性病的民眾該如何自保?張為碩認為,最重要也最簡單的自保關鍵,其實就是「避免被感染」。畢竟提升身體的抵抗力並非短時間內一蹴可幾,尤其是免疫力較差的糖尿病患、需要常常進出醫療院所的洗腎患者,都會比只需要長期服藥控制的高血壓患者,受到感染的風險相對提高許多。另外,像是癌症病患接受化療對免疫力的傷害也很大,還有有抽菸習慣、慢性肺病者等肺功能較差、呼吸系統較弱的族群,都是感染武漢肺炎後,容易變重症的高危險族群。自我保護防疫5件事「就目前已知的數據來看,武漢肺炎死亡案例年齡層偏高,重症的比率大約是一至兩成,而流感重症比例則是一成以下。因此,非必要還是建議避免前往感染風險較高的醫療院所或地區,並隨時做好自我防疫措施,就是最佳的自保之道。」張為碩表示,有別於武漢肺炎,感染流感容易重症的高危險族群,還包括了65歲以上的長者、學齡前幼童、孕婦、BMI值大於30的肥胖者、有糖尿病史、心血管疾病以及有重大傷病者,這些都是需要特別留意避免得流感的對象。面對仍處於現在進行式的武漢肺炎疫情,張為碩強調,當下最重要的就是在未來面對可能的中大型社區感染時,慢性病患該如何自我保護避免感染。他建議平常就要隨時自我提醒防疫最基本的5件事,才能真正遠離武肺和流感重症可能致死的威脅。1.多洗手,尤其是要接觸臉、口、鼻之前,想一想是不是該洗一下手。2.非必要不出入醫療場所。3.確實參考疾管署公布之「公眾集會指引」,避免參加人數過多的大型集會、不前往人多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場所,以避免群聚感染。4.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除確實帶好口罩外,觸摸眼口鼻前,一定要確定手部乾不乾淨,濕洗手會比酒精消毒或乾洗手來得好,以降低沾染環境中潛藏病毒的機率。5.外食族最好與陌生他人保持兩公尺距離,以降低感染的可能,也就是不要同桌或近距離一起用餐。延伸閱讀: 武漢肺炎全球大流行! 5精神症狀你中了幾項? 疫情期間怕就醫? 因病非就診不可必做5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