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搜尋
口罩
共找到
4975
筆 文章
-
-
2020-04-1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情影響診所一天看不到10病患 基層醫:看心酸的
國民黨針對基層診所受疫情影響,提出紓困方案,台南市診所協會理事長鄭熙騰表示,不一定是給錢,而是希望藉這個機會,讓大家了解基層醫療的付出,給予尊重,不要讓醫師每次都覺得「向健保要錢像乞丐一樣」。他表示,自己反應的是基層診所的心聲,這次疫情中,義大利的災情慘重,事實上與之前縮減醫療支出,造成一些醫療院所關門,一旦有緊急狀況,就難以應付有關,台灣的健保始終未能做到使用者付費,到醫院做一堆高價檢查、 或是拿一大堆藥,給付的健保費與沒去醫院的人都一樣,造成健保資源不被珍惜,支出不斷擴增、收入卻有限,只能刪減醫師所得。他表示,疫情之下,診所確實影響很大,業績平均都有2到3成的減少,但醫師如果真要政府發錢來紓困,實在說不過去,畢竟醫師的收入比多數人要好一點,但希望藉此檢討制度,讓台灣的醫療更健全。據了解,基層診所受影響以感染相關最多,例如小兒科、耳鼻喉科等,小兒科醫師張金石表示,這些科別平常發燒、咳嗽的病人最多,但在疫情之下,很多人就算有症狀,也不太敢就醫,擔心被其他人傳染新冠肺炎,此外,因為大家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也使感冒的病人減少,自己的病人少了約4成。耳鼻喉科醫師鄭熙騰也表示,自己以前大約一天就會有10個以上的發燒病人,現在一周不到10個,減少非常多;還聽說有三名醫師的診所,3月申報的病患不到600人,平均每個醫師每天看不到10人,「真的是看心酸的」其他像是復健科、醫美或是專做健檢的診所,因為民眾的收入減少,縮減非必要開支,或是不願意到診所擔心被感染等,也都影響比較大。台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陳相國表示,之前也已委託立委林俊憲向中央提減稅建議,包括醫療院所的成本能從80%、提高到85%,醫院醫師的薪資得,所得稅率往下調一個級距,健保藥局的成本也從94%提高到96%等措施,幫助基層度過疫情。
-
2020-04-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清華攜哈佛研究大數據防疫 估這個縣市感染風險最高
清大助理教授張筱涵的團隊與哈佛大學公衛學院以臉書提供的大數據進行新冠肺炎防疫研究,從人群接觸率推估,國內感染風險最高的為台北市。清華大學今天新聞稿指出,臉書與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清華大學合作,提供大數據進行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俗稱新冠肺炎)傳播研究,清大生物資訊與結構生物研究所助理教授張筱涵的團隊與臉書簽資料使用協議後,自1月26日起取得相關數據。清華大學與哈佛大學團隊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顯示,從人群接觸率推估,台灣感染機率最高的前5名城市依序是台北市、新北市、高雄市、基隆市與新竹市;受外縣市人口移動而導致感染風險提高的前5名城市依序是台北市、新竹市、嘉義市、新北市、新竹縣。張筱涵解釋,大台北及大新竹地區平日就有許多外縣市通勤人口,名列榜上並不意外,但人口數在國內各縣市中排名第18的嘉義市上榜則引起她的注意,她推測可能是因為嘉義市常住人口較少,容易受外縣市人口移動影響而增加風險所致。張筱涵研究團隊也發現,縣市內移動造成的感染衝擊高於跨縣市移動,移動距離長短並非決定感染率的最重要因素,接觸人數及時間才是關鍵,「在家附近群聚的感染風險可能不亞於去11個警報旅遊景點」,降低感染率最好的方式就是能不出門就不要出門。觀察臉書提供的大數據,張筱涵認為,雖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不斷呼籲,但國人出門趴趴走的習慣並無顯著改變,過去2個多月台北到宜蘭、台北到新北、彰化到台北的移動人次數據並未減少,情人節週末及二二八連假還達到高峰,她也將數據提供給指揮中心,作為制定管制措施的參考。張筱涵也利用數學模型模擬戴口罩對群體感染率的影響。她提到,若能正確使用口罩,口罩覆蓋率愈高,群體感染率就愈低,台灣目前口罩產能及供給提升,口罩日產能達到總人口的50%,相對於許多歐美國家的低口罩覆蓋率,台灣的確是疫情衝擊全球時相對安全的地區。另外,張筱涵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共同成立的博勞德研究所學者合作的研究顯示,如果多數人都戴口罩,可減少群體中的感染率及死亡率,延後疫情大爆發時間或防止疫情大爆發;口罩短缺時,如能將口罩優先分配給70歲以上長者和已受感染者,降低群體感染風險的效果會更好。張筱涵畢業於清華大學,取得生命科學系學士及生物科技所碩士學位後,赴美國深造,取得哈佛大學個體與演化生物博士學位,並於哈佛大學公衛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之後以玉山青年學者身分獲聘回清華大學任教,專長為基因體學、病原體演化及計算生物學。
-
2020-04-1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1條床單包住護士女兒 媽媽給最溫暖的擁抱 那一秒即永遠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死亡人數持續攀升,已使得數百萬人生計受到影響,然而混亂的時代還是存在一絲溫情,也有人選擇把握當下;對俄亥俄州的雪洛‧諾頓(Cheryl Norton)來說,就是無論如何都要給女兒凱西‧柯爾(Kelsey Kerr)一個大擁抱。柯爾是俄州基督醫院(Christ Hospital)加護病房的護士,雖然柯爾目前尚未接觸過任何新冠肺炎的患者,但在疫情不樂觀的情況下,柯爾心中仍忐忑不安。面對孩子身為抗疫前線的醫護人員,諾頓和其他父母一樣雖然替孩子們擔心但卻無所適從,而就在那一刻諾頓突發奇想將床單蓋在女兒身上,然後給了她一個有史以來最溫暖的擁抱。諾頓向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表示:「有那麼一秒鐘,我覺得時空凝結了,只剩下我擁抱著我女兒;抱著她的那一刻我彷彿感到她是安全的,而我真心希望那一刻是永遠的。」自從疫情爆發以來該醫院開始限制訪客,因此柯爾定期都會拜訪母親,母親也會提供一些禱告用的披肩讓她送給加護病房裡的病患,藉此給予他們對抗病魔的勇氣;當天就在柯爾準備要離開時,諾頓看見旁邊一籃子乾淨的衣物,她不假思索就從籃子裡抽出一條床單,蓋在女兒頭上。根據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的防疫政策,人與人之間必需保持六呎以上的社交距離,但柯爾從未接觸過新冠肺炎的患者,即使全身被床單罩著,柯爾也沒有拿下口罩。雖然柯爾和丈夫居住在距離諾頓僅15分鐘遠的路程,但是在疫情隔離的期間這段距離有如隔著太平洋般的遙遠;柯爾說:「我和母親距離變的非常遙遠,我很難適應沒有她在身邊的感覺,甚至不能給她一個擁抱;所有的事情都變的更困難,但我母親還是試圖讓一切變美好,雖然擁抱是很稀鬆平常的事,但我們都很需要那一刻。」
-
2020-04-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販賣機改善 北市最快下周12區開賣
為解決藥局排隊人龍,台北市長柯文哲力推口罩販賣機,前天正式開賣,不料民眾仍大排長龍,遭議員反酸根本沒解決問題,柯文哲昨天下午悄悄現身信義區健康中心外頭,視察口罩販賣機的販售情況,他直言確實有檢討空間,要先試行一個禮拜「debug 」(除錯),預計最快下周開始,在12行政區健康服務中心普設口罩自動販賣機。柯文哲表示,現在的口罩自動販賣機不僅賣大人口罩,也賣兒童口罩,但據統計,兒童口罩的販售量僅15%,大人則有85%,所以已經下令,未來只賣大人口罩,兒童改為人工販售,這樣一來民眾購買時只要「嗶」一聲就好了,不用再做選擇,也節省時間。柯文哲也說,目前悠遊卡買口罩都要「嗶兩次」,第一次「嗶」聲是機器連線,第二次「嗶」聲才是扣款,但很多民眾誤以為第一聲「嗶」就是扣款,悠遊卡直接從感應區移開,導致一直付款失敗,如今已要求連線聲拿掉,扣款聲加大,避免民眾誤會。柯文哲說,為了避免民眾大排長龍,販賣機排隊動線也要更改,如果順利的話,一台機器一個小時最多賣60份口罩,三台機器總計180份,每天販售10個小時,最多可售出1800份口罩;目前試驗就是一步步來。此外,口罩實名新制取消單雙號購買規定,新北市長侯友宜昨經過藥局時看到排隊人潮,有民眾建議恢復單雙號的作法,讓排隊人潮分流,侯友宜說,會向中央反映,至於是否引進口罩自動販賣機,則要先改善販賣機現有問題。
-
2020-04-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兒童口罩分流 幼幼版擬開放網購
民眾反映兒童口罩難買,無法網購且大小不一。中央疫情指揮官陳時中昨表示,目前確定幼幼版口罩,也就是四到六歲的口罩,將放到網路上購買,且會將目前四種型號的兒童口罩做分流,並在口罩地圖清楚標示。陳時中解釋,選擇將四到六歲的口罩放到網路上購買,是因為這個階段孩童的父母是網路的熟悉使用者。至於口罩實名制3.0的上路時間,陳時中說,今天下午會有更明確的答案;未來口罩實名制將有三軌運作,包含實體通路藥局,口罩實名制2.0(網路預購),以及3.0(超商續購、預購)。行政院長蘇貞昌則在臉書發文表示,目前口罩實名制2.0提供手機認證,如果覺得這樣太複雜,只要帶健保卡、身分證、戶口名簿和手機,到健保署服務據點臨櫃辦,就會有專人幫忙綁定手機門號,而且一支手機門號不限綁定一張健保卡,使用者可以一次可以幫全家購買口罩。因應疫情,國內從一月底便宣布徵收一般醫用和外科口罩至四月卅日,並禁止出口,然而目前疫情仍未趨緩,陳時中表示,醫用口罩徵用、禁止出口將延長到六月底。至於其他防護品項如N95口罩、防護衣、隔離衣,則做法較有彈性,在我國供需穩定情況下,保留一些量,供廠商外銷,以增加廠商生產誘因和產能。
-
2020-04-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即日起進郵局戴口罩 勸導不服最重罰1.5萬
交通部提升新冠肺炎防疫標準,今天公告,即日起民眾進郵局營業場所須戴口罩,未戴者不得進入,勸導不服者,可依傳染病防治法,開罰新台幣3000元至1萬5000元。交通部要求4月1日起,搭台鐵、高鐵及客運的旅客,不只要接受量體溫,還應戴口罩,當時在郵局營業場所部分,只要求量體溫,但未強制戴口罩,而是郵局同仁以勸導方式,建議民眾戴口罩,但也引起少部分民眾的爭執。交通部日前檢討,認為有不少年長者會進出郵局,停留間也較長,有必要規定戴口罩,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出並獲同意。交通部說,即日起民眾進郵局若未戴口罩,無法進入,郵局同仁仍會先勸導須戴口罩,若勸導不服才會在警方協助下,交由衛生機關開罰。
-
2020-04-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陸專家張文宏:新冠肺炎疫情七月不可能消除
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指出,按照現在的數學模型來統計,今年夏天不可能完全清除病毒。下一波疫情應該會在11月到來。他警告,民眾還是要把口罩戴好。據中國青年報微博,張文宏十一日和中國美國商會主席葛國瑞和漢理資本董事長錢學峰,共同探討全球經濟寒冬下的抱團取暖之道。張文宏表示,我認為下一波的疫情可能就會在11月份左右到來。張文宏稱,今年夏天不可能完全清除病毒,11月後還會面臨巨大的挑戰。進入冬季,冠狀病毒的複制能力也會增強,但第二波疫情原則上會比第一波低很多。全球新冠肺炎「震中」從中國移至歐洲、美國。如何延緩或杜絕疫情二次暴發?張文宏回答稱,新冠肺炎疫情存在全球二次爆發的可能性。北半球進入夏天,南半球進入冬天,病毒會互相輸送。到冬天大家在室內聚集比較多,病毒在冬天的複製程度也比較高,到時候可能會有一波疫情。另外,張文宏表示,世界疫情的控制,它不是取決於美國和中國這兩個國家,也不取決於歐洲,而是取決於世界上那些最沒有能力控制疫情的這些國家,是不是控制得好。張文宏強調,11月後還會面臨巨大的挑戰。進入冬季,冠狀病毒的複制能力也會增強,但第二波疫情原則上會比第一波低很多。
-
2020-04-14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飲食防疫基本功:想儲糧或居家隔離時,這些你都做到了嗎?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擴散,截至目前全球共累計超過150萬人確診。因此,各國政府鼓勵大家盡量減少社交活動,在家做好自我管理。不過,對於如何在疫情期間採購、製備食材、改善飲食習慣,成了現在須學習的新課題。從2019年底爆發的新冠肺炎至今尚未緩和,每天從新聞中還是可以看到確診人數仍持續增加中。2020年3月11日已被世界衛生組織(簡稱WHO)訂為「大流行(Pandemic)」,目前各國政府大多數也開始鼓勵大家盡量減少社交活動,在家做好自我管理。但是民以「食」為天,生活總是要過下去,對於如何在疫情期間採購、製備食材、改善飲食習慣,成了新課題。新冠病毒經過研究證實不會藉由食物傳染因過去曾經推斷過新冠肺炎的源頭可能是來自於以販售「野味」聞名的中國武漢水產批發市場,許多輿論紛紛指向恐怕會透過食用到「新型冠狀病毒(簡稱新冠病毒)附著表面的食物」而受到傳染,因而有民眾陷入恐慌。針對新冠病毒是否會透過食物傳播的疑問,歐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簡稱EFSA)首席科學家Marta Hugas說明,以往相關冠狀病毒(例如嚴重的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SARS-CoV)和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MERS-CoV))的經驗表明,從未發生過食物傳播的案例,目前也沒有證據證實新冠病毒在這方面有任何不同。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簡稱ECDC)也表示,雖然中國的動物可能是最初傳染來源,但新冠病毒的傳染途徑主要仍是人與人之間,通過人們打噴嚏、咳嗽或呼氣等飛沫傳播。烹飪前、進食前仍須注意如何清潔但英國飲食協會(British Dietetic Association,簡稱BDA)也表示,雖然目前無證據顯示新冠病毒不會藉由食物傳染,不過也無法確定該病毒是否會透過「接觸食物或食品包裝」感染到新冠肺炎。因此,BDA仍建議民眾遵循安全食品處理規範和製備過程中良好衛生習慣的建議,加強洗手和清潔。而WHO針對此次防疫期間的飲食也已發布相同預防性建議,例如:1、準備食物前,應先徹底洗淨雙手、清潔工作區及用具。2、將生和熟食物分開處理,防止交叉污染的可能性。3、在烹調時徹底將食物煮熟,避免食用生食。4、將食物保持在安全溫度下,低於5°C或高於60°C。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簡稱FAO)也指出,不應處理或食用不明原因死亡的野生動物的肉品,也應盡量避免食用未經烹煮的菜餚。若要預備儲備糧食,也應適量選擇適合儲存的食材或食品這次新冠肺炎爆發而引起的恐慌性搶購,聯合國兒童基金會(The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簡稱UNICEF)則提出了幾項選購食材的要點:1、選擇可冷凍的蔬菜和水果,保持攝取量。2、在沒有新鮮農產品的前提下,可選擇健康乾燥食品或罐裝食品(如蔬菜罐頭、豆干、穀物等乾貨)。3、儲存健康零食(如堅果、奶酪、果乾等等)。4、限制高度加工食品攝取量。此外,UNICEF也建議家長,趁著防疫期間漫長而無聊的空檔與孩童一起透過做飯、吃飯,除了聯繫感情外,也是從小建立良好健康飲食觀念的重要時刻!與此同時,BDA也提到,沒有必要儲存或購買比平時更大量的食物,以減少食材敗壞而浪費的可能性。BDA建議可優先消耗易腐爛的食材,保質期較長的食材或較新鮮的食材可先放置陰涼處,讓出更大的冰箱空間給易腐敗的食物儲存。自我隔離期間應健康均衡飲食針對居家檢疫或自我隔離期間的民眾,WHO歐洲分部提出的「自我隔離期間飲食及營養指南」,提供最佳的飲食建議。1、限制鹽的攝取量在新鮮食物供應量可能會減少之下,必要時只能依賴罐頭食品或加工食品,然而這類的食物中都含有高量的鹽分。由於WHO建議每日攝取的鹽少於5克,因此在烹煮食物的過程中應減少或不加鹽,甚至可以考慮漂洗罐頭食品(如蔬菜或豆類),也就是將罐頭食材取出後稍加以煮沸過的水調整鹹度。另外,WHO提醒醃製食品同樣經常含有高量的鈉,如果想增加菜餚的風味可以改用新鮮或乾燥的藥草或香料。2、限制糖的攝取量想吃甜的食品時,新鮮的水果應是首要選擇,而不是冷凍水果、果汁或罐裝水果。想吃其他甜點時,需確保它們的糖分低且熱量少。另外,也要限制添加進入菜餚或飲料中的糖或蜂蜜量。3、限制脂肪攝取量WHO建議將總脂肪攝入量限制在總熱量的30%以下,其中,飽和脂肪不應超過10%。因此應使用較少的油或不使用食用油的烹飪方式,例如蒸、炒或烤,且改用不飽和脂肪油烹煮。此外,儘量避免食用反式脂肪的食品,例如加工食品或油炸食品,必要時可選擇加工程度較低的食品。4、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有助於消化,且能維持長時間的飽足感。WHO建議所有餐點都應包含蔬菜、水果、豆類及全麥食品(如燕麥、藜麥等),而不是白米飯、白麵包等精緻醣類。5、補充足夠的水分足夠的水分補充對於保持健康至關重要。以喝水代替含糖飲料,是限制糖和過量卡路里攝取的最簡單方法。為增加口感,可添加新鮮或冷凍的水果片,以及黃瓜或香草等香料。另外,盡量避免飲用大量濃咖啡及濃茶、含咖啡因的軟性飲品和能量飲料,以避免對睡眠產生負面影響,長期可能導致免疫功能下降。6、避免飲酒或減少飲酒量酒精不但會影響精神及產生依賴性,造成生理功能消耗、損傷,甚至會削弱身體的免疫力。因此WHO認為,大量飲酒會破壞身體應對傳染病(包括新冠肺炎)的能力。此外,酒精還會使某些藥物無效,同時增加其他藥物的效力和毒性。整體來說,目前尚未證實新冠病毒會由食物傳播,但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及維持均衡飲食,仍值得我們在防疫期間特別注意與遵守的原則。延伸閱讀▶時時擔心中標、讓心好累!新冠肺炎讓這些食材成為熱門關鍵字▶防疫新冠肺炎,除了戴口罩更要「均衡飲食」顧好免疫力!▶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增強免疫、促進肺部健康的保健品銷量持續增長!參考資料▶COVID-19 / Coronavirus - Advice for the General Public▶Easy, affordable and healthy eating tips during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outbreak▶Q&A: COVID-19 pandemic – impact on food and agriculture▶Food and nutrition tips during self-quarantine▶How COVID-19 Spreads▶What is the mode of transmission? How (easily) does it spread?(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4-1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新加坡總理夫人貼文掀論戰 陳時中:可以停了啦
台灣援贈新加坡口罩,新加坡總理夫人何晶臉書轉發相關報導,還發文「Errrr...(呃...)」,引發台星網友論戰。但何晶今已修改文字,感謝來自台灣的協助,並呼籲大家停止在網路互相攻擊。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和新加坡一直都有很多往來和合作,網路上許多討論「可以停了!」陳時中表示,台灣一開始口罩禁運的時候,新加坡兩條在台灣的生產線沒辦法生產,確實對新加坡造成困難,當時也盡快讓產線移出去。一月底時台灣和新加坡的疫情,都只有10例確診,也沒想到後續的影響。陳時中說,現在新加坡疫情比較急,從10例增加到兩千多例,每百萬人400多例,且急遽增加中,比較緊張。「朋友之間互相幫忙」,盡量互通有無,在這種情況下,沒必要有太多情緒反應。
-
2020-04-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社交距離」的2倍!最新研究:病毒隔空可傳約4公尺
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日前公布新的醫學指導文獻,指出新冠肺炎病毒可通過空氣傳播13呎(約4公尺)遠,是政府要求社交距離的兩倍,還能通過鞋底進一步傳播。「鞋底可充當載體,將病毒傳播到更遠的地方」美國疾病防治中心在「新興傳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上發布了一篇來自北京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人員的報告,研究人員針對武漢一家醫院新冠肺炎重症監護病房和病房表面與空氣樣品進行檢測後,發現病房的地板、門把手、床欄、垃圾桶、以及其他病患接觸頻繁的區域和物體上,出現高濃度的新冠肺炎病毒;重症病房醫護人員鞋底有一半樣本也被檢測出病毒,「所以醫護人員的鞋底可充當載體,將病毒傳播到更遠的地方」。同時,載有低濃度病毒的氣溶膠可懸浮在空氣中傳播13呎遠,這是建議民眾保持社交距離6呎的兩倍多,雖然暫時不確定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的感染力度,可能正是因此,CDC日前才改口呼籲民眾戴上口罩。該研究指出,這意味著在重症病房工作的醫護人員以及其他近距離接觸者,面臨非常高的感染風險,重症病房污染程度明顯高於普通新冠肺炎患者病房,所以相關醫護人員應該採取更加嚴格的保護措施。好在根據研究發現,大部分重症病房的醫護人員並沒有感染新冠肺炎,這也表明適當的措施可以有效的預防感染;但對患者進行家庭隔離並非一個好的疫情控制策略,因為家庭成員通常沒有個人防護措施、並缺乏專業培訓,很容易導致家庭成員感染。研究人員還指出,研究結果存在兩個侷限性,一是測試結果無法確定病毒的活性與感染程度,二是無法確定病毒的最小感染劑量,所以無法嚴格確定病毒通過空氣傳播的最遠距離。
-
2020-04-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指揮中心特地戴粉紅色口罩 強調小男生也可戴
有民眾反應口罩有大小不一也無法選擇口罩顏色,例如有小男生不願意戴粉紅色口罩上學,今天舉行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包括指揮官陳時中,所有與會官員皆戴上粉紅色口罩。陳時中表示,「粉紅色也不錯」。記者會開始前,只見指揮官陳時中、副指揮官陳宗彥、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及發言人莊人祥均戴上粉紅色口罩合影。陳時中表示,今天開始前特別先拍照,因為昨天有人說到口罩顏色問題,好像男孩子戴口罩去學校會被議論,但其實什麼顏色口罩都可以,粉紅色也不錯。更強調小時候最喜歡的卡通是「粉紅豹」。至於有家長抱怨兒童口罩大小不一,陳時中昨天則回應,這個問題問了好幾天,「我們也很煩惱」,需要一點時間從配送線調整,但目前大家買口罩或賣口罩都很辛苦,請大家多多體諒。
-
2020-04-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首批類包機台胞解禁:能回家真好「台灣是最安全地方」
滯留湖北搭乘首班華航「類包機」上月29日返台的153名台胞,在林口檢疫所14天隔離後,上午期滿解除隔離返家,不少台胞搭遊覽車到機捷A8站搭車回家。滯留湖北近70天的吳先生有感而發的說,「台灣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153名台胞3月29日從中國大陸上海搭華航專機返台,今天上午6時集中隔離期滿,最後採檢都呈現陰性反應。防疫中心安排遊覽車接至高鐵桃園站、機捷A8長庚站搭高鐵、機捷返家,還有首次有人搭防疫計程車。他們依規定戴著口罩,在車上紛紛向警方、記者揮手打招呼,看得出心情很好。多位台胞受訪表示,他們從大陸上海回來很辛苦,現在只想趕快回家,好好休息,會依規定戴口罩、消毒做好防疫,感謝外界的關心,「能回家真好」。在湖北滯留70天的吳先生娶陸籍配偶,今年農曆春節期間,夫妻倆與就讀國三的兒子一起前往大陸探親過年,因疫情發生滯留湖北,2個半月不能出門,一度想要自行到上海搭機返台,但入境湖北被航空公司註記,無法搭機。他說,兒子國中開學卻無法返台,過去這段時間都無法正常上課,幸好同學將上課資料透過網路傳來,讓兒子功課不至於落後太多;大陸籍妻子得知台灣有返台專機,不斷催他帶著兒子返台,妻子無身分證只能先留在那裡。這次他花了1500人民幣搭車到上海,趕搭專機,他說,檢疫所人員很照顧隔離起居生活,他無法吃稀飯,防疫人員會準備泡麵、麵包,他很感謝。台灣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希望回來趕快恢復正常生活。
-
2020-04-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封城斷航停工何時解除?陳秀熙:發展抗體快篩是關鍵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今舉辦第十次疫情說明會,會中副院長陳秀熙表示,台灣圍堵感染有成,但全球確診個案已經快要突破兩百萬,而且致死率隨人數增加而上升,康復人數卻無法突破二成五。這是一個壞消息,代表全球經濟必然遭受衝擊和損失。運用抗體快篩技術,找出最安全的、可以恢復正常生活的人口,是每個國家的減災計畫決定何時劃下句點的關鍵。陳秀熙表示,根據四月十二日全球疫情最新統計,新冠肺炎致死率是6.2%。一般來說,傳染病發展這樣一段時間,康復率應該要至少達到40%,但新冠肺炎的康復率現在卻還不到25%,只有23%。同時間南美洲、非洲等醫療體系比較脆弱的國家,疫情還正在興起,令人擔心。如果疫苗和藥物發展不及,可預期這些國家將有大量人口死於新冠。陳秀熙說,正因為這是一個世界流行,每個國家為了控制疫情,都做了各種大動作大規模的管制。然而,每個人都在問,現在這些什麼時候可以解除?何時可以返回工作、上學、正常營業?航空業觀光業集會活動可以復甦?可以解除社交距離措施和口罩?陳秀熙建議,針對還沒有大規模感染的國家,如台灣,快篩找抗原(病毒)是很重要。因為偵測感染是控制感染的第一步,也是治療的基礎。對於已經有發生感染的國家或地區,快篩找「抗體」,知道哪些人已經對這個疾病具備免疫力,找出最安全的一群人,可以回到工作崗位,是讓社會回到正軌的關鍵。陳秀熙舉例說,德國的大規模社區篩檢模式,是目前全世界最具前瞻性的篩檢方式,不只找抗原,也找抗體,同時阻止流行爆發,也為將來社會的恢復做好準備。陳秀熙預估,抗體的快篩,是全世界現在就在思考,也是台灣最快五六月以後就無法迴避的議題。
-
2020-04-13 名人.楊志良
楊志良/新冠肺炎疫情蔓延 點名四大寇
這次的新冠病毒,至今造成全球百萬以上病人痛苦哀號,成千上萬醫事人員呼天搶地,問防疫物資在哪裡?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次全球生命損失、經濟衰退、痛苦提升,重要禍首不外習近平、譚德塞、川普,及白人的種族偏見四大寇。有怎樣領導人 就有怎樣官員有怎樣的領導人,就有怎樣的官員,荒謬的武漢、湖北官員隱瞞疫情,無不是因習近平的造神領導所引起,近來還敢大言不慚的自誇,如何英明的指揮抗疫,成效非凡,讓人傻眼。世衛的秘書長譚德塞,更不用多說,把專業拋腦後,大捧習近平,還鼓勵大家去中國旅遊,若有點日本武士精神,早該切腹了。病毒穿牆入戶 建圍牆也沒用另一位又笨又蠢的川普,從元月初中國向美國通知新冠病毒,到元月23日武漢封城,到美國大爆發,至少有兩個月可預做準備,但他卻完全不以為意。美國的CDC預算連續被砍,人才四散,費用挪去建美墨圍牆,哪知病毒只有20至30奈米,穿牆入戶,輕而易舉,圍牆哪有屁用?美國人口是中國的四分之一,但至今染病人數是中國三倍,死亡人數是中國二倍(就算中國統計有黑數,美國比中國嚴重也是不爭的事實),這哪能算是世界第一強國?川普每日發言,一再推翻自己之前說的話,這樣的總統,民調仍超過50%,可見美國人民粹及愚笨程度,也是名列前茅。新冠病毒入侵 不分皮膚顏色再來是白人的種族優越,認為黃種人,不論中、日、韓、台、星等,都是帶病毒的低下人種,白種人高尚不會得病。可惜新冠病毒不長眼,分不清皮膚顏色,在未防範下大炸鍋,才發現戴口罩可救命;封城後,搶物資、搶口罩,絕不下於台灣人。台灣人是否也有大小眼呢?陳時中同意武漢解封後,國人可搭包機返台。完全沒有誠信又敗選的蘇貞昌,「蘇假蔡威」,硬要這些國人多乘十幾小時的車,增加風險及費用,到上海搭「類包機」;對歐美返台的留學生等,則大開方便之門。結果歐美返台國人,有比大陸返台者更遵守「防疫措施」嗎?結果顯示並非如此。台灣距中國大陸最近,人民貨物往來最頻繁,卻至今受災最輕,防疫人員功不可沒。但鑽石公主號二千多人在台灣北部趴趴走,卻沒一位台人因此中鏢,直到到了日本,病毒成熟發作,才「炸」了船;還有寶瓶星號從基隆出發,未能停靠沖繩,只好返台,當時指揮中心還說如有一人確診,全體船上檢疫,幸好無人感染,這些都是三分天注定的好運。維持醫療體系量能及士氣顯然我們還必須與新冠病毒奮戰一段日子,到底多久很難預測,目前首要之務是維持醫療體系的量能及士氣。醫療院所為充足防疫物資,成本會增加,但病患減少,雖然在總額支付下,未來點值會上升,但彌補不了減少的掛號費及自費項目收入,故應在醫療院所正常開診下,給予去年同期的收入;未來疫情結束後,病人必定暴增,點值會下降,此時應給付去年同期的點值。這不是為維護醫界利益,而是讓他們能無後顧之憂的去照護全國民眾。行有餘力 應協助他國抗疫2003年的SARS,只比2009至2010年的H1N1多奪走二條人命,流感的病患數更比SARS至少多百倍,但為何SARS會讓國人驚恐,至今記憶猶新?就是因為醫事人員傷亡慘重,醫療體系崩壞,因此世界各國莫不優先防範此事。再者,全球疫情不得控制,台灣也永無寧日,行有餘力,世界本是一家,也應盡力協助他國抗疫。(作者楊志良為前衛生署長、亞洲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台灣病友聯盟理事)●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一刊出。
-
2020-04-1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我也感染冠狀病毒了!小心,誰都會感染冠狀病毒
【編者按】這星期我們繼續「新冠肺炎」為主題刊出三篇動人的文章。第一篇是定居紐約將近半世紀「人在美國心在台灣」的好醫師,不幸因為看病而感染新冠肺炎後,寫出他對濟世救人的志業毫無怨尤;第二篇是旅居德國多年的台灣同鄉與讀者分享她所觀察到的德國人面對這場瘟疫的態度;最後我們也有機會傾聽台灣一位在醫院工作的同仁,敘述她參加醫院防疫工作的心得。這是「醫病平台」史無前例地接連三週討論同一主題,希望在台灣正面臨全球病毒肆虐的緊要關頭,這園地可以即時提供更多的心得,幫忙全民共同度過這場考驗。自2020年1月以來,我參與了紐約中美醫師協會(Coalition of Chinese-American IPA, CAIPA中協)對抗武漢冠狀病毒的工作小組,用中協基金會捐款購買N95口罩等醫療用品,捐給六家武漢地區的醫院,幫助在前線的醫護人員。自從Covid-19大流行,2020年3月1日 證實紐約市首例社區感染後,我們知道應該集中精力在紐約市,武漢地區的疫情災難馬上就會在紐約市重演。但是雖然小心,以為已經學好武漢的痛苦經驗,我做夢也想不到自己那麼快、那麼容易就得到感染。大約在3月16日星期一,沒有發燒,咳嗽,痰或胸口不適,但我感覺不快。肌肉酸痛、全身乏力、頭皮疼痛,還能夠工作。心想不妙,但因為不是呼吸道的問題,沒有發燒,沒辦法,沒機會測試是否感染冠狀病毒。只好自己觀察。心想如果感染冠狀病毒,我會是如何得到的呢?我每個工作日都使用MTA地鐵往返來回兩間診所,晚上也乘地鐵回家。我會從乘坐地鐵得到它嗎?但是自2020年3月1日以後,市政府勸大家在家辦公,人人之間保持六呎距離,地鐵上已經不再擁擠。而且到辦公室後,我也不忘用清潔液洗手。但是我在3月13日星期五在診所檢查一位三天前突發嗅覺喪失的患者。電話預診時,前台小姐已經問知她沒有呼吸道症狀、發燒。問診時,她一口咬定自己不可能感染冠狀病毒,因為最近她和家人沒有外出旅行,只是她和先生六天前(3月7日),得到流感,幾天就好,已經沒有呼吸道症狀。不過四天後(3月11日),她在做飯時突然注意到自己聞不到任何氣味。事後回想, 她認為自己在3月8日時,味覺就可能已經開始逐漸消失。那天門診第一次會面,她唯一的症狀只是嗅覺喪失,加上幾個小時前的胸部光片有陰影,沒有呼吸道症狀,根據CDC的指示,不必要戴口罩,我只是洗手、戴手套。以為不需要而戴口罩,會增加病人的心理壓力。會診後,家庭醫生和我都認為病人的嗅覺喪失很可能就是冠狀病毒引起。當天晚上,送她到急診室,因為只有在那裡才有可能檢測冠狀病毒。急診室的檢測,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的測試都是陰性。胸部CT異常,但是放射科醫生不認為是冠狀病毒。最後送COVID-19測試後,她就出院在家中自我隔離。大約四天後( 3月16日星期一),我開始有些不舒服。但是我們診所工作人員都沒人有感到不適。這位病人不是中協管理的華裔患者,並且只是當天門診唯一的四位患者(十位註冊病人有六位都未出現)。因此,門診候病室沒有幾位病人等候。如果她是病源,其他患者也不會像我那樣和她有近距離的接觸。從那天開始,我再沒有檢查其他紐約中協的患者。那個星期,我還能穿上防護裝備,檢查紐約大學門診的一些病人,並且能夠幫助中協將包裹運送到醫院。由於無法得到嗅覺喪失患者在急診室中的Covid-19檢測結果,因此,我與也在我診所工作的神經科醫師兒子決定在3月24日星期二取得冠狀病毒檢測中心的認可,進行我鼻腔後的檢測。幾個小時後,知道我已經得到冠狀病毒感染。3月26日星期三才得到病人的陽性報告,這是在急診室取得樣品送查後的十三天。因此,我感染冠狀病毒時間線 如下:3月13日接觸SARS-CoV-2的病患, 3月16日(四天後)感覺不適;3月24日,十一天等待後,得到許可,測試陽性,自我隔離一個星期,四月一日感覺好多了。我很幸運,沒有呼吸道症狀、發燒,不必住院、插管。在測試陽性之後,我一直都待在家裡。只希望那段隔離前的工作,我沒有把冠狀病毒傳給紐約大學和中協的同事、會員。我認為自己下一個星期的測試會是陰性,並且身體會產生SARS-CoV-2冠狀病毒抗體,可以捐獻血清給嚴重的病患,同時我也可以恢復工作。居家隔離最大的壓力是擔心會不會傳給家人。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冠狀病毒測試會變陰性。自我隔離、洗手是否萬無一失?但是因為不能再檢測冠狀病毒、不能測試冠狀病毒抗體,重回診所是否有可能會感染醫護人員、病患呢?希望能夠趕快回去照顧病患,但又不確定是否成為病源,反而害了要幫助的人,這是最大的心結。我不認為得病、可能得病,因而可能死亡,會讓我或醫生們後悔步上行醫濟世這條路。這段困難的時期,我們並非盲目的和冠狀病毒抗爭。看到中協上下的忘我表現,尤其工作小組事前對武漢的援助。「禍到眼前」,我們盡量的互助合作,保護社區、病患,保護醫護人員,保護自己。這些正向的思維,知道會多多少少幫助別人,這會讓我們因為能當醫生、醫護人員而感到驕傲。當然,我並非像其他在急診室、病房的第一線醫護人員,沒有適當足夠的個人保護設施,需要分分秒秒的照顧感染冠狀病毒的病人,增加不必要得到感染的機會,甚至可能死亡,心理壓力非常巨大。這才是讓醫護人員心寒、猶豫的最大原因。
-
2020-04-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類包機台胞解除隔離回家 「台灣是全世界最安全地方」
滯留大陸湖北搭乘首班華航「類包機」上月29日返台的153名台胞,在林口檢疫所14天隔離後今天上午期滿解除隔離返家,不少台胞搭遊覽車到機捷A8站搭車回家,滯留湖北近70天的吳先生說,「台灣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因為小孩要上學,他與孩子先回來,大陸籍妻子因無身分證尚未回來,檢疫所人員很照顧隔離起居生活,他無法吃稀飯,防疫人員會準備泡麵、麵包,他很感謝。153名台胞3月29日從中國大陸上海搭華航專機返台,今天上午6時集中隔離期滿,防疫中心安排遊覽車接送搭機捷回大台北的台胞,他們搭遊覽車到機捷A8長庚醫院站,大家帶著大包、小包行李轉搭捷運回家。多位台胞受訪表示,他們從大陸上海回來很辛苦,現在只想趕快回家,好好休息,會依規定戴口罩、消毒做好防疫,感謝外界的關心,「能回家真好」。在湖北滯留70天的吳先生娶陸籍配偶,這次夫妻與就讀國三的兒子一起前往大陸探親,因疫情發生在大陸湖北滯留至今,他的大陸配偶因無台灣身分證仍留大陸湖北,他表示,今年農曆春節期間,他帶著國三兒子前往大陸陪妻子過年,2個半月不能出門,一度想要自行到上海搭機返台,但入境湖北被航空公司註記,無法搭機,因為台灣國中開學,急著回台,這次花了1500人民幣搭車到上海,趕搭專機返台。吳生先說,「回來真好」,他妻子尚未拿到我國身分證,沒有辦法跟著他們一起返台,得知台灣返台專機,妻子不斷催他帶著兒子返台,過去這段時間都無法正常上課,幸好同學將上課資料透過網路傳來,讓兒子功課不至於落後太多,憂心兒子學業跟不上,台灣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希望回來趕快恢復正常生活。
-
2020-04-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首班類包機153解除隔離歡喜回家 首次防疫計程車接送
滯留大陸湖北搭乘首班華航「類包機」的153名台胞上月30日返台後,直接進入林口檢疫所進行14天隔離,153人隔離至今天早上6時解除隔離,台胞高興「現在真正可以回家了」。不少親友今天上午6時前就前往林口檢疫所接回接受隔離的家人,防疫指揮中心也安排3輛遊覽車分批載送台胞前往高鐵桃園站、機捷A8站搭車回家,這次還有首次有人搭防疫計程車返家,目前153名台胞相繼在上午7時前離開林口檢疫所,全部都依規定戴口罩,在車上紛紛向警方、記者揮手打招呼,看得出洋溢「回家」歡喜。上月29日深夜,滯留大陸湖北台胞大小152人,歷經一波三折搭乘首班華航「類包機」返台,分3批次搭乘8輛遊覽車,在本月30日凌晨1時29分前相繼進入林口檢疫所,進行14天隔離,終於大小台胞153人終於在今天上午6時解除管制「可以回家」,據了解,153人經過最後採檢都呈現陰性反應,全部解除隔離返家。今天早上6時後陸續湧進許多轎車進入林口檢疫所接送隔離台胞,防疫指揮中心人員針對解除隔離台胞量體溫、消毒最後檢查,在親友私人接送台胞之外,也安排3輛遊覽車分批載送解除隔離者前往高鐵桃園站、機捷A8長庚站搭高鐵、機捷返家,也首次出現 2輛有防疫計程車進入載送台胞,上午7時前全部離開檢疫所,「回家」讓解除隔離的滯留湖北台胞充滿喜悅。
-
2020-04-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必知五件事 醫師認為超重要
新冠肺炎疫情中,最讓防疫專家擔憂的是無症狀感染者,可能因此成為防疫重要的破口,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指出,根據醫界現有研究,無症狀感染者的比率約占所有感染者的5-18%,而且雖然其傳染力可能比有症狀者低一點,但因為沒有症狀容易被忽略,在社區裡趴趴走,傳染力是不可小覷的。胃腸肝膽科醫師許秉毅並整理了最近有關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他指出,國內近期新增的個案中,台師大第二名確診男大生是沒有症狀的,而案382男性病患也是無症狀的。整體而言,目前國內新冠病毒的受感染者中,有21例沒有症狀,約佔了5.5%。面對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的存在,民眾必須知道以下5件事,才能更知道如何不被病毒纏身 :1. 何謂新冠病毒的「無症狀感染者」?所謂新冠病毒的「無症狀感染者」是指:受新冠病毒感染的人雖然沒有出現任何身體不適 (例如咳嗽、流鼻水、發燒、腹瀉、嗅覺喪失等症狀), 但卻在身上取出之檢體 (如痰液、咽喉分泌物、口水、糞便)中發現有新冠病毒的存在。因此,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間,與人講話時,即使對方沒有任何臨床症狀,仍然不能排除是新冠病毒的被感染者,最好能夠與其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或戴口罩講話。2. 有多少比例的人受到新冠病毒感染後,不會產生症狀?目前是研究顯示 : 有5%到18% 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是沒有症狀的。 (由一篇來自北京急救醫學中心的報告顯示 :有5% 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是沒有症狀的 ; 而由最近Mizumoto 等學者在「歐洲監測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日本鑽石公主號上的遊客與船員經大量篩檢後,所發現受感染的遊客或船員中,有18% 是沒有症狀的 !)3. 無症狀感染者會有傳染性嗎?無症狀的感染者的確具有傳染性喔!(有一篇來自山東大學的報告顯示:有一位至武漢旅遊返回北京的新冠病毒受感染者,雖然從頭到尾未有任何症狀,卻把身上新冠病毒病毒傳染給4位家人。而這4位受害的家人中,有3位有明顯的症狀,有1位也是無症狀的!)4. 無症狀的感染者傳染性比有症狀的感染者低嗎?有關這個問題目前並沒有很好的研究。(一般認為無症狀的感染者傳染性要比有症狀的感染者低一些!但值得注意的是:無症狀的感染者不易讓自己與他人產生警戒心,反而容易成為家族與社區傳染的「隱形炸彈」!)5. 無症狀的感染者隔離14天夠嗎?這個問題目前也沒有很好的答案。(但有研究顯示:有一位無症狀的感染者,在第一次被發現罹患新冠病毒感染後,到了第15天,身上取出之檢體中仍有新冠病毒之存在。因此,無症狀的感染者隔離14天後,還是可能具有傳染性!)
-
2020-04-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以為鼻塞只是過敏 過敏體質者問怎分辨是否患新冠肺炎
昨新增一例本土個案為廿多歲男性,因本身鼻過敏,被女友感染後,一直以為鼻塞、流鼻水只是過敏症狀,直到解除隔離,恢復上班後的第三天,因被擴大採檢確診,而國人呼吸道過敏者眾,此例一出,引起許多過敏體質者關切,要如何分辨是否中鏢。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年呼吸道就醫人數只有去年同期的六成,大家可以寬心。如有疑慮,可向醫師請教或詢問一九二二專線。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則建議,過敏者不用特別擔心或篩檢,但如與檢疫或確診者有過接觸史,應主動告知醫師,讓醫師評估是否採檢。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中心主任葉國偉表示,鼻過敏症狀和感冒很像,均為流鼻水,打噴嚏,但鼻過敏較常合併鼻子癢、眼睛癢,時間常固定在早晚,這與感冒不同,呼籲過敏族不用太恐慌。這名確診個案應該屬於無症狀,所以自覺只有過敏症狀。據了解,這名本土個案曾和案一五九的女友,在未確診前的三月十九日吃飯,期間都沒有戴口罩。因本身有過敏症狀,很難釐清發病確切日期。
-
2020-04-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鎮瀾宮控人流…跪拜媽祖擠神前 怎保持距離?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大甲鎮瀾宮今年取消媽祖遶境,十五日是媽祖誕辰,信徒昨湧入鎮瀾宮提前為媽祖祝壽,廟方雖進行總量管制,管控一百人之內,但記者觀察發現,神像前跪拜信徒多,很難保持室內一點五公尺社交距離。其他寺廟也大多有相同問題。比較特別的是桃園市仁海宮,副董事長王介禧表示,廟內通風良好,總量管制人數為二百人,超過會柔性勸導;為確保信眾保持社交距離,廟方在上香位置地上畫了標線,每個標線間隔一點五公尺,插香的時候,也會有志工提醒不要擠在一起。新北市永和保福宮、台北紫微天后宮、慈法禪寺及三重區先嗇宮則聯合推出宗教線上祈福,避免現場管控不易人擠人。四月十五日、農曆三月廿三日是媽祖生日,今年因有疫情不敢大意,紛紛取消廟會、出巡,管控進廟人數。鎮瀾宮昨湧入不少信徒提前為媽祖祝壽,民眾持香從右側進入參拜,左側離開,但許多信徒在媽祖神像前緊靠跪拜。鎮瀾宮表示,廟內空間有限,參拜者不易保持距離。台南祀典大天后往年媽祖生都有一百多個進香團參拜,今年只剩三團,廟方說,往年的遶境、救濟等活動都取消,管制百人以下入廟,但參拜時很難保持一點五公尺距離。嘉義縣新港奉天宮今年取消媽祖聯歡晚會,廟方表示,如果超過一百人,會廣播提醒保持安全距離。雲林北港朝天宮被中央疫情中心列十一個景區,決定取消廟會與媽祖出巡,為防人潮聚集,鼓勵分流祭拜,廿四小時開放,因此強制戴口罩才能進入。
-
2020-04-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侯明鋒:抗疫持久戰 不能鬆懈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台灣現階段防疫成績優異,被譽為模範生,但清明假期四天連假各大景點湧現人潮,令人擔憂。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侯明鋒說,「這會是一場持久戰」,台灣在這場防疫作戰,上半場打了好球,國人一旦鬆懈,形成防疫破口,恐掀起大規模社區感染。強化感控 醫院是最後一道防線侯明鋒指出,這場世紀防疫之戰最後一道防線在醫院,關鍵是第一線醫師及護理人員,為此,四月五日晚間,高雄附醫內部調查上千名員工旅遊史,十幾名員工需自主健康管理,多名有症狀的護理人員接受採檢。侯明鋒說,為了做好院內感控,急診必須嚴格把關,最近一、兩天急診就醫人數明顯增加,除了一九二二專線送來的疑似個案、出現不適症狀居家檢疫者,也有不少人因逛了景點、夜市出現呼吸道症狀而赴急診接受篩檢。侯明鋒指出,未來一、兩周各大醫院急診患者人數應會暴增,各大醫院應謹慎面對,國內負壓隔離病房、專責病房等醫療容量有其上限,一旦發生大規模院內感染、社區感染,醫療體系就可能被壓垮。抗煞專家助陣 打造緊密防護網十七年前台灣發生SARS疫情時,侯明鋒為高醫開刀房主任,他表示,那時醫療院所並未重視院內感染,以致醫界付出慘痛代價,不少醫護人員因此喪命。這次面臨新冠肺炎,許多當年在第一線抗煞的醫師、醫療人員居各醫療院所領導階層,有抗煞經驗也知道院內感控重要性,早就提前部署,擬定防疫策略,嚴格分艙分流。此外,指揮中心擬定作戰方針,曾參與抗煞的防疫專家如何美鄉、葉金川、蘇益仁等人貢獻心力,加上運用電腦科技資訊、健保資料庫串聯勾稽及民眾超高配合度,打造出緊密防護網,穩住陣腳。減害措施 能降低社區感染風險侯明鋒說,醫院採實名制管控人員進出,民眾必須保持社交距離、量體溫、戴口罩,儘管有些擾民,但種種減害措施才能降低社區感染風險,民眾應多忍耐,「前端多花精神,從嚴防杜,從公衛及經濟等角度來看,絕對是划算的」。侯明鋒認為,民眾仍可在細節處多加留心,例如,小吃攤販、餐廳店家多鼓勵消費者外帶,減少內用,不要坐下來用餐就可減少接觸傳染。硬幣、紙鈔也可能是傳染途徑之一,建議民眾防疫期間多以信用卡付費,商家則可針對硬幣紙鈔消毒殺菌,讓民眾安心。
-
2020-04-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曾梓展:入境返台應集中檢疫
國內居家檢疫與隔離總數逾十萬人,社會成本高,台中市衛生局長、耳鼻喉科醫師曾梓展認為,目前政府做法是不分國籍,入境者都必須居家檢疫十四天,但對湖北返台的國人卻以「類包機」模式集中檢疫。他建議應一律集中檢疫,合理、實際且有效,民眾也放心。居家檢疫 民眾很不放心曾梓展說,從武漢返台國人,因為有高風險,社會大眾不放心,所以採集中檢疫。但現在歐美疫情,也是高風險,僅到居家檢疫,民眾也很不放心。除各縣市居家檢疫人數暴增,需動員里長、里幹事、警方、衛生局人員設電子圍籬防堵趴趴走,甚至到處抓人,耗費大量人力,民眾更擔憂居家檢疫者傳染給同住的家人、甚至社區。曾梓展指出,依移民署統計,目前入境人數每天不到兩千人,他建議防疫統一標準,讓返台者全數集中檢疫。這種做法社會成本較低、民眾也能放心、接受,且較合理,是實際的防疫作為。裁罰、就醫 耗很多人力曾梓展認為,居家檢疫最讓社會大眾不放心的是管控不易,尤其是居家檢疫者若與家人同住,同住者若未落實適當防護措施,例如戴口罩、勤洗手、消毒共用生活區域、保持距離,或垃圾沒有全數打包,檢疫期間隨家戶垃圾亂丟,都令人擔憂會成為破口。目前已有無症狀居家檢疫者導致同住者感染成為確診個案、同住者的職場、社區接觸者需檢疫、自主健康管理,人人自危。曾梓展指出,其次是居家檢疫者趴趴走,耗費大量社會成本。民政局動員里幹事每天打電話,一旦電話未接、電子圍籬出現異狀或有人檢舉,里長、警方、衛生所人員查證、確認到成案裁罰,都要耗費大量人力。台中市至上周,經採證已有七十四案趴趴走,其中裁罰四十八案,耗費多少人力、公文往返,還有已裁罰者不服訴願,或未繳罰金送交行政執行處等;就醫也耗費很多人力,若出現發燒、呼吸道疾病,以專責救護車接送到專責醫院治療,已出動卅趟次,其餘就醫則安排醫院透過視訊問診方式等。新冠肺炎 有流感化趨勢新冠病毒疫情肆虐全球,到底疫情會持續到何時?曾梓展說,很 多民眾在疫情爆發之初,都把新冠病毒想成同為冠狀病毒的「表兄弟」SARS,以為「天氣熱就消失無影無蹤」,其實不然。新型冠狀肺炎低致死率、高傳染率,有輕症,甚至無症狀,傳播速度也快,在演化過程中算是比較成功的。曾梓展認為,新冠肺炎有流感化趨勢,我們除了相信科學,配合政府防疫措施,做好個人防護,從染疫個案分析,抵抗力弱易成為重症,建議作息正常、有運動習慣、飲食均衡等,再來就是期待疫苗研發,加上新藥研發,讓被感染者不致惡化為重症,等自身抗體出現,逐漸痊癒,新冠肺炎就沒那麼可怕了。
-
2020-04-13 科別.呼吸胸腔
肺不好染疫風險高!專家提醒:這4件事你做了嗎?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感染症狀以呼吸道症狀為主,包括鼻塞、流鼻水、咳嗽、發燒等,有肺部慢性病的患者為感染的高風險族群之一,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提醒,肺阻塞患者在防疫期間須更加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做好自我健康照護及管理。依據「台灣肺阻塞臨床照護指引」,肺阻塞患者照著做,以避免疫情傷害:1、戒菸及遠離二手菸害:吸菸為導致肺阻塞重大危險因子之一,戒菸可有效改善呼吸道症狀,預防肺功能惡化。2、持續規律用藥:依照醫生指示持續且規律的服藥,以降低肺部發炎症狀。3、適當肺部復健運動:經醫師評估後,患者可依照身體狀況安排運動項目,以增強肺功能,如散步、騎腳踏車或呼吸訓練。4、適量補充營養及水份:營養不良會引起肺阻塞患者肌肉減少、體重減輕,影響肺功能及運動能力,經醫師指示,可適量補充蛋白質、膳食纖維及維生素等新鮮營養的食物,能有效改善患者情況。另外,疫情期間,也要保持勤洗手的好習慣,如有清理痰或鼻涕等穢物,一定要用肥皂或洗手乳將手洗乾淨,且建議減少出入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降低病毒感染的機會,並隨身攜帶藥物及口罩,以備不時之需。延伸閱讀: 4原因都會讓肺變菜瓜布 你中標了嗎? 冠狀病毒會在物體表面殘留多久? 一張圖告訴你生存時間
-
2020-04-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五一連假管制鬆綁? 蘇益仁籲:若疫情趨緩讓民眾自主管理
清明連假過後一周,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未明顯激增,外界關注接下來的五一長假是否鬆綁管制措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表示,任何措施都審慎評估,對五一連假是否鬆綁不敢大意。國衛院名譽研究員蘇益仁表示,政府防疫的適當與顧及人民生活的確是兩難,要顧及產業的活絡,更是一門藝術。蘇益仁說,清明連假過後至今,國內疫情個案數的確沒爆炸式增加,但新冠肺炎有潛伏期,需再觀察一周,若未來一周國外環境、國內疫情都未大增,算是守住邊境、也守住國內社區傳播,政府的確可考慮有限度的鬆綁,讓民眾恢復自主管理。不過也得視業者所提出的計畫書而從長計議,「怎麼做,很重要」。蘇益仁說,在讓民眾恢復自主管理的同時,人潮出遊的社交距離仍要有,且口罩還是要戴,對於防止新冠肺炎的飛沫、空氣傳播還是有幫助。為迎戰第三波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已對夜市、寺廟等人潮密集場域實施人流管制,如單一出入口、取消試吃等,甚至視飯店入住率,得落實出入動線及用餐分流等措施,甚至不排除取消五一連假,防止潛在傳染鏈成防疫破口。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為防止國內疫情增加,政府目前已對旅遊景點等做社交距離管制,對任何措施都審慎評估;若有觀光、旅遊業者有防疫旅遊等計畫方案,的確是可再討論。莊人祥說,遊客實名登記、遊覽車上密閉空間乘坐人數、是否還能唱歌等,都還要再進一步討論,避免潛在疫情。在清明連假後,中央加強控管風景區人潮管理,引發包括台南市長黃偉哲等地方首長的質疑與不滿,多數地方首長認同防疫優先,但也希望能兼顧地方經濟。台東縣長饒慶鈴上午表示,台東縣內目前零確診,針對五一連假,縣府不會刻意採取分流、減量管制措施,但因應連假期間人潮移動流量大,可能伴隨而來的傳播風險,縣府會加強防疫作為。
-
2020-04-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把使用過的口罩放大2000倍 驚見細菌在移動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口罩已成為眾人必備的日用品之一,若是把使用過的口罩在顯微鏡下放大到2000倍,可以看到口罩上面正在移動的細菌,香港的醫師提醒,外科口罩只能用一次,民眾不能自行消毒。大陸官媒人民日報旗下「健康時報」公布圖片顯示,使用口罩前,人們的肉眼並未看到口罩表面有何變化,但將使用過的口罩放在顯微鏡下,可看到口罩纖維上明顯附著黃色的顆粒物質。再接著放大到2000倍,可以看到正在口罩上面移動的細菌。香港Now新聞台報導,衞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指出,外科口罩只能用一次,民眾不能自行消毒。至於口罩的作用,香港明報報導,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認為,新冠肺炎主要以飛沫傳播,而口罩可阻擋部分飛沫,在某程度上可保護自己,他認為出現不少無病徵或病徵輕微的病人,戴口罩就可防止這些病人傳播病毒。報導提醒,戴口罩之前要洗手,摘口罩時最好不要用手直接接觸口罩的外表面,因為病毒以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為主,若是觸摸了口罩外側,然後沒有洗手,病毒就容易透過手,觸碰口、鼻、眼等進入人體;口罩摘下之後應丟棄在有蓋的垃圾桶內,絕對不能再使用。
-
2020-04-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情版「即刻救援」 朋友接力求援保他一命
開完會後 詹姆斯咳嗽不止現年32歲、擔任助理醫師的詹姆斯・蔡(James Cai)3月2日參加一場醫學會議時,因咳嗽嚴重提前離席;他沒回紐約的家,而是去新澤西州媽媽家,她出城了,詹姆斯可以待在那裡,不必擔心萬一患流感會傳染給妻女。等到晚間人少之際,詹姆斯上診所做流感快篩,可惜沒有新冠肺炎檢測試劑盒。流感結果是陰性,但醫生覺得詹姆斯咳太凶、心跳又快,建議他到醫院急診室做電腦斷層掃描(CT)。他才坐進急診室就開始發高燒、呼吸急促,而且頻拉肚子,耗盡他全身的氣力。3日,醫師告訴詹姆斯,CT顯示他有肺炎,除服用抗生素外,要再做新冠病毒檢測。醫師措詞謹慎,但詹姆斯上網查詢時,發現自己符合所有新冠肺炎的症狀。隔天,詹姆士正等候檢測結果,赫然聽到晚間新聞報導,新澤西州州長在推特上宣布,該州出現新冠肺炎確診首例。完全不知道感染源的詹姆斯就這樣「中獎」了。由於紐約傳出戴口罩的亞裔女性在地鐵站附近遭暴力攻擊,詹姆斯有好一陣子搭地鐵都不戴口罩。他責備自己放鬆了戒備。心臟科醫師好友 四處請教和詹姆斯同樣來自上海的至交好友、在紐約執業的華裔心臟科醫師黃儀立安慰他別擔心。但他懂得詹姆斯孤立無助的心情,畢竟新澤西州的醫生完全沒有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經驗。黃儀立在醫生圈裡四處打電話請教,包括支援過武漢的上海醫生。所有的人都說病毒可能造成重創:雖然有許多人自行康復,但也有身強力壯的人病情突然急轉直下,撒手人寰。沒人知道詹姆斯會是哪一種。住院第五天 開始呼吸困難6日,詹姆斯住院第五天,「痰很多,呼吸困難」,血氧飽和濃度偶爾降到85%,遠低於正常健康人的逾95%。7日,詹姆斯幾乎一開口講話,就狂咳不已。他開始接受經鼻導管供氧。抗生素沒能改善血氧濃度,他很擔心自己接下來可能要插管,如果出了差錯不能及時接上呼吸器,甚至可能送命。他不斷盯著自己的血氧濃度,不敢入睡。詹姆斯的親友持續聯繫中國的醫生,得知那裡會給病患照第二張CT,弄清肺部損傷情形;美國醫生卻不樂意,光把詹姆斯移出負壓病房就可能讓醫護人員曝露於感染風險。黃儀立堅持不懈的致電與詹姆斯的感染醫師溝通,正式提出拍第二張CT的要求。老闆不眠不休 翻譯醫學資訊詹姆斯的華裔老闆、64歲的何恭程也打電話,聯絡到詹姆斯的另一名醫生艾若德。他向艾若德解釋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剛發布的第七版新冠肺炎治療準則,儘管該準則多基於臨床經驗,而非發表過的研究,但他敦促艾若德依照部分建議擬定療法,包括開立兩種中國新冠患者的常用藥-治療瘧疾的氯奎寧(Chloroquine)和治愛滋病的蛋白酶抑制劑(Kaletra)。艾若德擔心這兩種藥都沒經過廣泛臨床實驗,也未獲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並對不符標準醫療程序的作法,表達憂慮。何恭程告訴艾若德,此時生死攸關,沒法依標準程序來,他願意提供中國健委會醫療準則的完整英譯。為此,何恭程連續工作近12小時,將新冠肺炎症狀、輕症和重症訊號、病程發展、給氧方式,建議的後續追蹤等等,全部譯完傳給艾若德。何恭程有很深的急迫感,他擔心救不活詹姆斯。朋友發動人脈 聯繫製藥商在此同時,詹姆斯的血氧濃度已降至80%,第二次的CT顯示,他的肺短短五天間近40%塌陷。詹姆斯的病情惡化讓醫生態度轉變,除了開氯奎寧和蛋白酶抑制劑,也為他申請實驗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院方表示,需要時會將他移入加護病房。但要成為瑞德西韋的「恩慈療法」對象也不容易。黃儀立發動自己的所有人脈,聯絡製藥商吉利德公司。12小時50萬人 看見詹姆斯CT片他取得詹姆斯的同意,將他的CT片貼給另一名醫生朋友,後者轉貼至推特,希望提醒未認真看待新冠肺炎散播的醫生加以注意。12小時內有50萬人看到新冠病毒如何快速造成呼吸衰竭,這張CT被多方分享轉傳。詹姆斯的親友認為,多達數百人因此推文敦促吉利德注意詹姆斯的案例。發推特後4小時 藥終於來了CT首次上推特不到4小時,吉利德就打電話通知詹姆斯的醫生,藥寄出來了。10日凌晨3時,醫生一收到瑞德西韋便直奔詹姆斯病房。發燒至少九天的詹姆斯終於在11日退燒。甚至在他服用瑞德西韋前,血氧濃度開始回穩。劫後重生 把給女兒遺書留病房21日,詹姆斯在兩度檢測呈陰性後出院,他的肺還需要時間休養,但他活下來了。他把先前預備給女兒的遺書留在病房沒帶走。截至今日,新冠肺炎沒有已知的特效療法。幾乎無法得知是那種治療元素-高流量氧療、用藥、時間、社群動員或意志力,幫詹姆斯撐過來。他感謝許多人,「救了我的命」。
-
2020-04-1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口罩送新加坡 總理夫人不領情? 陳時中:協調後才送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外交部日前宣布,政府將捐贈100萬個口罩給新南向政策的部分國家,其中包括新加坡。新加坡總理夫人何晶(Ho Ching)11日在臉書上分享此篇新聞,但卻寫下「呃……」(Errrr ....)的評論,引發網友熱議。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是透過外交系統和各國取得協調後,才會進行發送。有人猜測何晶不滿是因為先前傳出我國政府徵收口罩產線,而新加坡的口罩生產線在台灣。但經濟部表示這兩條產線的所有權屬於新加坡商ST Engg,非國內廠商,故不在經濟部徵用範圍,且未阻止新加坡移回產線。而何晶在臉書上發表「呃」的言論也掀起網友論戰;多數網友紛紛留言表示感謝台灣,也有人質疑,身為第一夫人卻發表這樣的言論,非常無禮。陳時中表示,對各國的捐贈,透過外交系統取得協調,才會決定口罩的發送
-
2020-04-1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星國口罩遭徵用? 指揮中心:經濟部已回不在徵用範圍
台灣在防疫控管達到成效、口罩產能增加後,近期開始向外提供口罩等醫療物資援助。我國外交部日前更證實將原著新南向國家,其中包含新加坡等國。不過新加坡總理夫人何晶(Ho Ching)昨日在臉書上轉發一則台灣捐贈新加坡口罩的新聞,她留言寫:「Errrr…(呃…)」。短短一個字引發許多猜想,更有網友點出,何晶可能質疑這批口罩,和新加坡之前在台灣的兩條口罩生產線有關,猜測是否我國扣了該生產線?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此事應該要問經濟部,且經濟部很早就回應此事了。新加坡這兩條產線不在徵用範圍,也不會造成國內產能影響。外交部七日時曾表示,總計將捐出1百萬片口罩,據了解,這些口罩將捐助給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印尼、越南和印度等國。
-
2020-04-1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心靈防疫/廖玉蕙:親子共讀好時光
作家廖玉蕙今年滿70歲。為了慶祝人生邁入「從心所欲」的新階段,她這一年預計出版11本書,卻偏偏碰上新冠肺炎肆虐。問她如何防疫?她豁達表示:「寫書、讀書。」廖玉蕙認為自己的年齡是「高危險族群」,兒子也要求他多運動。疫情爆發後,她每天要做半小時的甩手運動加簡易版伏地挺身。住家附近新闢了一個公園,她每天帶著一對孫女去公園散步、玩祖孫「賽跑」,每天至少運動一小時。擔心群聚感染,廖玉蕙說自己逛傳統市場買菜都戴口罩,逛公園也特意挑人少的時間。運動強身 書寫平撫心靈「寫書」是廖玉蕙運動的動力來源。她說自己今年要出11本書,新書舊書都有,新書要寫、舊書要編。一整年工作多、行程滿,她必須好好運動培養體力,才不會太過疲累、才能好好抗疫。為了防疫宅在家,廖玉蕙認為最好的抗疫方式就是「讀書」,尤其是和兒孫「共讀」。廖玉蕙擁有一對才剛上國小的孫女。她表示,在疫情最緊張時刻,媳婦擔心孫女擁有易感冒的體質,乾脆幫她請假在家中自習。而她即將出版的兩本新書「愛的排行榜」、「讀出太陽的心情」,剛好談的都是教養,包括父母如何引領孩子培養生活美感、學會表情達意。她在家中帶著一對孫女當「實驗品」,現教現學。廖玉蕙認為,防疫期正是親子共讀最好的時刻。居家上班的家長變多,學校也鼓勵學生在家遠距上課避免感染。難得大人小孩都宅在家,不妨拿起書一起共讀,分享充滿書香的親子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