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9 癌症.抗癌新知
搜尋
動物
共找到
2015
筆 文章
-
-
2024-07-19 失智.失智資源
北市「微笑樂智號」 認識失智症 國民阿嬤陳淑芳邀您參加互動體驗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主辦「2024台北市失智友善推廣活動」即將於27日登場,以「友善台北 愛在一起」為主軸,邀請市民參加巡迴推廣活動,一起認識失智症。為了增進民眾對失智症的正確認識,近年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走入社區、學校、職場進行宣導,並辦理多元特色且趣味的活動,可獲得相關知識外,也增加對失智症者的友善態度。今年特別結合外型活潑且機動性高的「微笑樂智號」胖卡車,將穿梭在12行政區人潮聚集地,分享預防失智症的正確觀念,包含健腦遊戲、失智症者視角沉浸式體驗展及藝術共創響應,一起成為失智友善社區的一分子。用愉快心情 陪病患聊天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特別邀請「國民阿嬤」84歲的金馬影后陳淑芳,響應「微笑樂智號」台北市失智友善推廣活動。曾在電視劇「你好,我是誰」飾演失智症者的陳淑芳,透過觀察揣摩失智症者的心境,播出後受到廣大回響。陳淑芳感性地談到,與失智症者相處,應以愉快的心情陪伴他們聊天,不需要有可憐或同情失智症者的心態,也不要因為他們會重複提問或重複談話內容而感到不耐,自己要保持好心情跟他們相處,這樣失智症者才會安心與我們互動。不記仇不羨慕 清空腦袋樂在工作的陳淑芳常被稱讚記憶力好,她大方分享自己的保健祕方。「不記仇、不羨慕」讓她保持心情愉快,更重要的是,她每晚都會「清空腦袋」,讓自己擁有很好的睡眠品質,隔天以愉快心情享用早餐,她最喜歡以蔬果、蒸地瓜,搭配燕麥飲或黑芝麻,有時也會喝一杯咖啡,精神飽滿地展開一天的行程。此外,陳淑芳建議,大家平時要多與人接觸,邀約三五好友從事喜歡的活動,像歡唱卡拉OK或是玩桌遊都很好,她以自己為例,閒暇時經常與好友相聚,近期與12位同學包車出遊,整車年齡加起來差不多是一千歲,她幽默戲稱是千歲團。所以,多與人互動及社會參與,是預防失智症的不二法門。手牽手 打造失智友善城「微笑樂智號」將巡迴台北市12個行政區,現場不但可為民眾測試大腦年齡,更舉辦有趣的健腦遊戲、沉浸式體驗展、藝術共創等互動活動,增加民眾對失智症的認識,建立對失智症的正確觀念。陳淑芳也對失智症者及其家屬溫馨呼喊:「您的手,讓我來牽。」邀請民眾踴躍參加「微笑樂智號」台北市失智友善推廣活動。「微笑樂智號」巡迴胖卡首場將於7月27日上午10點至下午6點,於台北市立動物園大門口前舉辦,邀請大家手牽手、共同打造失智友善城市。其他活動場次可至活動網站瀏覽。臺北市衛生局關心您 廣告
-
2024-07-19 焦點.健康你我他
一年一度退休力今年是幾分?/練功改善健康 水豚變成獅子
又到檢測「六種動物測退休力」時刻了,檢測結果令我驚喜,竟從去年「暖男水豚」,今年進步為「王者獅子」,健康面向的提升是關鍵因素。去年,我為消化功能不彰與睡眠障礙所苦,醫師研判我自律神經失調。我從閱讀及觀看有關調整飲食、運動、作息,以及改變想法、放鬆心情的書籍與影片中尋找解方,這些建議都幫助我調整自律神經與促進身心健康。今年朋友鼓勵我練氣功,我因此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身心更舒暢。氣功強調呼吸與動作互相搭配,呼吸講究慢、綿、長,動作則求穩不求快。我自幼罹患小兒麻痺症,股四頭肌完全不聽使喚,沒上過體育課,不擅長也未養成運動習慣。日常作息更是以其他肌群「代償」方式,彌補患肢功能不足,常因姿勢不良而導致腰痠背痛,稍有不慎也易跌倒或造成運動傷害。每次想學新的運動,得先遵循復健科醫師的醫囑,或向物理治療師諮詢。自律神經是一種不受意志操控、獨立協調身體機能的神經系統。唯一能以意識影響的就屬呼吸了,氣功強調動作時姿勢正確,背脊打直,不左右傾斜,藉著深呼吸與伸展,增加身體柔軟度與放鬆心情。如今,每日清晨練功,開啟充滿活力的一天。在此,感謝教我練功的朋友帶來的健康快樂。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 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
2024-07-19 養生.聰明飲食
雞肉與魚肉,哪個是比較健康的蛋白質?脂肪含量低的竟是它!
蛋白質是身體正常運作所需的重要營養素,通常雞肉和魚肉是許多專家優先推薦補充的選項,此二者被認為是完全蛋白質,能提供身體無法自行產生的必需胺基酸。 食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可以提高飽足感,而攝取足量的優質蛋白質再加上肌力訓練,能防止與年齡相關的肌肉流失。 另外,雞肉和魚肉也是B群的良好來源,這些維生素可能改善認知功能,並提供身體代謝能量。此外,這兩種蛋白質都是硒的良好來源,硒是一種抗氧化礦物質,有助於支持健康的免疫和生殖系統以及甲狀腺功能。但雞肉和魚哪個比較健康?魚肉的健康益處有哪些?魚類除了是蛋白質的良好來源之外,還提供其他天然食物來源中難以找到的必需營養素,即omega-3脂肪酸。【延伸閱讀:Omega-3脂肪酸好處多,7大功效一次看!多吃這些食物可補充】Omega-3脂肪酸屬於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包含α-亞麻酸(AL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三種。食用富含omega-3的食物有助促進心臟健康、抑制慢性發炎,甚至改善心理健康狀況。DHA和EPA幾乎只存在於海洋食物中,主要是魚類和貝類。鮭魚、鮪魚、沙丁魚、鯖魚和沙丁魚等多脂魚類是最佳來源。根據美國農業部食品資料中心,一份3盎司(約85克)的野生鮭魚含有121卡路里、近17克蛋白質、5克脂肪、不到1克飽和脂肪和近1.5克omega-3。魚肉還提供鈣、磷、鉀和鎂等礦物質。不過,魚肉的缺點之一是某些魚種,例如旗魚、鮪魚和鯊魚等大型魚類,汞含量較高。【延伸閱讀:到底能不能吃?研究揭鮪魚經50年汞含量仍高!4種魚類應少吃】雞肉的健康益處有哪些?雞肉是相對容易取得的動物性蛋白質來源之一。有研究表明,將雞肉作為富含蔬菜的飲食的一部分,可能會降低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不過,雞肉的部位及其製備方式會影響營養價值。例如雞胸肉被稱為白肉,是菸鹼酸(維生素B3)的良好來源,而雞腿被稱為紅肉則富含鐵、硒和鋅。 根據美國農業部食品資料中心,一份3盎司(約85克)的去皮熟雞胸肉提供128卡路里、26克蛋白質、少於3克脂肪和少於1克飽和脂肪。與之相較,一份3盎司去皮雞腿提供164卡路里、20克蛋白質、9克脂肪和不到3克飽和脂肪。因此,在不帶皮的情況下,雞胸肉脂肪含量低。整體而言,雞肉和魚肉都是營養豐富的蛋白質,各自提供不同的營養素來支持人體健康。在健康飲食方面,更重要的是多樣化飲食,以確保你不會錯過任何營養素。【資料來源】.Chicken vs. Fish: Which Is Healthier? Here's What Science Says
-
2024-07-19 焦點.健康你我他
一年一度退休力今年是幾分?/蟬聯翩翩蝴蝶 但沒輕盈脆弱
我的退休力檢測,今年和去年一樣都是「翩翩蝴蝶」,測得分數52分,5項核心能力中,「健康」明顯準備不足。測量結果評語:你是蝴蝶,像會飛的花朵,美麗的翅膀自在飛舞,重視自我成長,非常獨立,但輕盈脆弱,健康方面要多加一把勁,並多一點社會參與。大概都對。我從小就非常獨立、有主見,做事情不拖泥帶水,不拐彎抹角,事業工作、家庭打理、經濟理財、親人相處及人際關係,各方面都能獨當一面。吃的方面,我很注重營養均衡,也盡量清淡,少油、少鹽,甚少外食,喜歡自己烹煮。但「輕盈脆弱」這點,可能是用詞及理解有所差異,我並不認同。因為在工作職場上,我整天走來走去,也要搬許多文書卷宗,一刻也不得閒,手腳及全身都有充分活「動」到;下班回到家及假日,一樣「動」個不停,煮飯燒菜、拖地打掃、洗衣晾曬,還有種幾十盆小花,忙得不亦樂乎。平常上下班,我盡量快走去公車站,有時多走一站,中午也會到外面走動半小時,假日上傳統菜市場,也要走兩個小時,買一個禮拜份量的菜,順便和市場內的婆婆媽媽們閒話家常,一趟下來也是滿頭大汗,應該算得上運動。如果能學習老公假日跑步的習慣,跟他到操場或公園,慢慢跑或走走路,運動效果應該會更好、更健康。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 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
2024-07-18 活動.精彩回顧
【得獎名單】我與臺北跨時光的回憶明信片活動大募集
【得獎名單公佈】感謝大家對【我與臺北跨時光的回憶明信片活動大募集】的熱情支持,得獎名單如下:▲7-ELEVEN 咖啡提貨券,共30名1.王O誠2.郭O軒3.陳O婷4.林O珠5.蔡O雪6.吳O莘7.尤O娟8.林O葳9.劉O維10.胡OO英11.龔O惠12.蔡O萍13.范O嘉14.張O文15.黃O萍16.周O儀17.薛O玲18.林O球19.蘇O慧20.許O珊21.陳O娜22.江O君23.林O琦 24.李O芳25.鄭O文26.林O那27.向O寬28.陳O軍29.高O蓉30.張O嵩 【領獎注意事項】→2024年8月26日(一)公布獲獎名單於元氣網活動專區,並發送e-mail通知獲獎者。→得獎者請於2024年9月2日(一)下午4點前寄送資料(姓名、寄送地址、郵遞區號、電話),提供不完整、逾期未回覆者皆視同棄權。→主辦單位擁有最終解釋權,並保留隨時修改、變更、暫停或終止本活動內容之權利,若有修改以本活動問卷調查頁、元氣網活動專區公告為準。→為確保獲獎者權益,本活動參與者務必於活動頁面留存正確之個人資料(真實姓名、聯繫電話、真實地址),並確認聯繫資訊皆為真實臺北的每一個角落,都有失智症者珍貴的生活回憶,這些回憶如同星星點點,閃爍在他們的心底,照亮前行的路💡臺北的失智症者大多長期生活在臺北,在他們的記憶中臺北佔有一席之地,看到具有臺北特色的地標,如:建成圓環、台北動物園、光華商場等,喚起失智症者回憶中的臺北,同時讓他們感受到臺北對失智友善的溫度❤️有些失智症者對過去的事記得一清二楚,可以讓他們聽充滿回憶的歌曲、看以前的照片、聊過去的事蹟,穩定他們的精神,藉此創造與失智症者溝通的話題,將失智症者的人生故事引導出來,對於安排日常活動是很好的線索唷❤️邀請失智症者/關心失智症者/失智症家人,分享您們在臺北與失智症家人共同度過的回憶故事,活動結束後,您將收到印有您與失智症者在臺北的回憶的明信片,還有機會獲得實用好禮唷🎁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承辦單位:聯合報股份有限公司💡備註:1.此活動內容將公開於聯合報系相關平台,並作為內容專題與【幸福臺北 憶起生活】臺北市失智照護成果發表會(2024/9/21) 使用。(不會出現個資,敬請放心填答)。2.本粉絲團擁有最終解釋權,並保留隨時修改、變更、暫停或終止本活動內容之權利,若有修改以粉絲團網站公告為準。4.為確保中獎者權益,本活動參加者務必於活動頁面留存正確之個人資料(真實姓名、聯繫電話、真實地址), 並確認聯繫電話皆為真實且處於可隨時正常接收訊息之狀態,本粉絲團將依中獎者所提供之聯繫電話通知領獎相關事宜。若手機於傳輸過程中因非可歸責於本粉絲團之因素(如手機號碼非正常使用中、手機無法接收訊號、手機因系統過濾無法寄達等)致未收到中獎通知,本粉絲團恕不負責。
-
2024-07-18 焦點.健康你我他
一年一度退休力今年是幾分?/生活起居全靠太太 自在獨立準備不足
「我今年退休力得幾分?」經過仔細測量,剛好60分及格,只比整體分數多一分,其中四項差強人意,但是「自在獨立」顯然準備不足,再三檢視思考,真的蠻準的,確實有待加強。當了30多年朝八晚六的上班族,一路走來全力以赴,工作能力與績效均頗受長官及同仁讚賞,收入也相對穩定。20多年前就購買屬於自己的房子,一對兒女還算乖巧懂事,過幾年準備退休的我,未來日子應該不愁吃穿。現在,除了繼續努力工作,偶爾投稿外,我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運動,尤其是跑步上。10年來參加過不少場路跑賽,10K、半馬、全馬,一路挑戰到100K及120K超馬,至今仍樂在其中。專心上班、投稿分享、逍遙跑馬,常常與「寬哥愛跑部」這群跑友壓馬路、閒話家常,過得相當愜意。但生活起居、打理三餐、環境灑掃等各項內務、家庭財務運用,全部交由太太負責,羨煞不少親朋好友。過慣了「飯來張口,茶來伸手」的老爺子生活,同事及跑友常笑我,可能已經沒有獨自生活的能力了。事實如此。或許我應該學習改變,至於如何改變,就得多看看別人怎麼做,專家怎麼說,希望明年退休力分數能夠再提高幾分。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 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
2024-07-16 養生.聰明飲食
間歇性斷食和生酮也有機會降失智風險!醫揭「1因素」是關鍵
文/理查・瑞斯塔克 不少的研究人員指出,間歇性斷食法對阿茲海默症的患者有某些助益(稍後會更詳細討論),我們先將焦點擺在斷食過程中大腦所發生的變化。 在斷食十二至三十六個小時後,身體會進入「酮症」的生理狀態,血糖低、肝醣(又稱糖原)耗盡。肝醣是由肝臟生成的葡萄糖儲存體。斷食過程中,肝醣不斷分解出葡萄糖,數小時後,肝醣便會完全耗盡。為了回應此情況,身體其他部位的細胞會釋放出脂肪。脂肪隨著血液逆流向肝臟,在那裡被轉換成酮體,這是身體在沒有葡萄糖可用時的另一種能量來源。這種「代謝轉換」在斷食後十二小時會發生,之後酮體就會取代葡萄糖的功能。 雖然肝臟是生成酮體的主要部位,但腦部的星形膠質細胞也能產生酮體。在開始斷食的幾個小時後,酮體成為大腦最主要的能量來源,提供其百分之七十的能量需求。酮體在肌肉中是高效的能量來源,也能提升大腦細胞的生物能量和認知表現。根據生酮飲食法的原則:高脂肪、適量蛋白質、低碳水化合物,就能產生這樣的代謝轉換。 在動物實驗中,接受五天生酮飲食的老鼠,在空間學習和記憶方面的表現都變得較佳。阿茲海默症患者也需要提升神經細胞的生物能量、穩定葡萄糖代謝以及促進神經細胞的訊號傳遞。 生酮飲食法的效用類似斷食,所帶來的效果也大同小異,同時還能產生酮體。不過這種代謝轉換會為大腦帶來哪些影響? 許多人都說,進入「酮體狀態」會令人亢奮、心情愉快、心胸開闊。有些人還會覺得神智突然清醒。最重要的是,斷食可以增強思考力、學習力、記憶力和警覺性,因為這過程刺激了腦細胞中的一種蛋白質:「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這種化學物質對海馬迴的影響最大,有助於當中神經細胞的生成,因此能提升記憶力。斷食還會觸發「自噬」:摧毀或移除受損和功能異常的神經細胞。 直覺上來看,生酮飲食法對於治療阿茲海默症應該是有幫助的,因為患者的大腦比較不能吸收葡萄糖,但還能正常利用酮體。然而,迄今為止,還沒有足夠的研究來證實生酮飲食的好處。但有一項研究顯示,在進行為期十二周的生酮飲食後,十五名輕度至中度阿茲海默症患者表示,他們的認知能力有所改善。 不過,許多人的身體狀況並不適合進行斷食,所以練習前一定要先諮詢醫師的意見。總體來說,斷食也許可能成為降低罹患失智症風險的方法,就看看是否有更多研究能證明生酮飲食的正面效果。 《延伸閱讀》 .減醣、間歇性斷食哪個容易瘦?營養師教6招這樣吃更好瘦! .6大傷腦食物要少吃!營養師教麥得飲食護腦,腦袋更清晰。 以上內容由理查・瑞斯塔克著,時報出版《預防失智大作戰》提供。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4-07-16 焦點.健康你我他
一年一度退休力今年是幾分?/健康生活態度 為60後做準備
身為家中長女與大齡女子的雙重身分,除了短暫的大學四年住宿生涯,我未曾獨居過,一直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快樂的生活,直到85歲的父親罹患肝癌,家人決定放棄積極治療選擇安寧,我一路陪著爸爸溫柔善終,知道如何接受死亡而不做無謂的掙扎。我知道預立醫療決定的重要,以免讓家人陷入進退兩難的地步。我早早就想器官捐贈,讓可堪用的軀體,延續別人的生命,體會世界的良善;我知道餐餐開伙的母親應該要用橄欖油炒菜,但老人嫌貴捨不得我花錢,但她早已加入三高俱樂部,雖然我離三高還很遠,但80歲的母親得靠我奉養,為了母女的健康,橄欖油一定得用上。去年我就說要去做聽力檢查,以防萬一,沒想到過了一年,我的退休力聽力檢查一欄還是「無」,不痛不癢,「拖」是我的罩門,真是沒長進。陪著父母一同老去,老後的生活我提早面對,看診、檢查、拿藥、復健是日常,那個年代的父母忙著賺錢養家,沒有自我,一旦退休,只剩下漫長的時間,等吃飯、等睡覺,開電視給電視看,坐在門口成為一道風景。未婚的我得自己養老,老本、老友、一生的興趣與旺盛的好奇心,加上健康的生活態度,是我為60歲後人生的準備。兔年的雷達圖76分,龍年進步到83分,知道的人趕緊做,蛇年會更圓滿。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 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
2024-07-16 焦點.元氣新聞
每月平均加班13.4小時 ! AI世代資訊爆量「腦過勞、心好累」? 你需要腦補「肌肽」關鍵營養
全民瘋AI!生活在人工智慧、步調快速的時代,年輕人必須多學兩把刷子,將來才能和AI爭天下,中壯世代也必須時時更新數位技能,才能追上時代!根據勞動部最新調查顯示,近一年有延長工時的勞工占41.2%,平均每月延長工時為13.4小時,每日使用網路超過7小時,體力透支、眼睛和腦袋高速運轉,忙到無法好好吃飯和睡覺,感覺力不從心,當心身體已經在抗議了!當你每天早上起床感到疲累,經常頭痛,容易忘東忘西、無法集中注意力,情緒憂鬱、敏感易怒……等且持續6個月以上,這表示你可能太疲累,瀕臨超載當機了。如何從根本調理體質、抗疲勞,讓自己在AI時代思慮清晰、維持專注力和舒適的生活節奏?就讓倪曼婷營養師教你用簡單、有效率的方式,為自己補充關鍵營養-肌肽!疲勞程度中等以上者,超過9成都有身體不舒服的現象倪曼婷表示,診間很多民眾大量使用3C,加上長期久坐、活動量低,導致體力下滑,產生疲累感,若再搭配高壓力、長時數的工作環境,或家有小孩需要照顧,更容易感到身心俱疲,不只影響工作表現,也會導致生活品質變差。根據2022年勞動環境安全衛生認知調查報告顯示,疲勞程度與身體不舒服情況呈現正相關,疲勞程度中等以上的受訪者,過去一年身體曾發生不舒服情況的占比超過93.7%。若短期內無法改變這樣的生活型態,又該補充什麼營養來提振精神、減輕疲勞感?倪曼婷認為除了常聽聞的「支鏈胺基酸」以外,「肌肽」(Carnosine)也是近期被認為具有降低疲勞、提升體力,進而維持思緒清晰、是補充專注力和續航力的重要營養。什麼是肌肽?好處有哪些?肌肽(Carnosine)的學名是β-丙氨醯-L-組氨酸(β-alanyl-L-histidine),由兩種胺基酸組成。人類和動物體內都有肌肽,有科學家研究候鳥遷徙行為,發現候鳥之所以能維持長時間的專注力和體力飛越半個地球,其關鍵物質就在於體內的肌肽,當肌肽含量增加,具有降低疲勞效果。肌肽存在於肌肉組織當中,也存在於大腦中,隨著年齡增長,肌肽會逐漸流失,需要額外補充,目前已證實肌肽具有消除疲勞、維持體力和思緒清晰等功效。也有研究顯示,肌肽對於動物和細胞可以活化腦神經元,有助於維持認知、防止神經性退化疾病。[註1]如何補充肌肽?掌握三大關鍵!【肌肽補充關鍵1】肌肽可以從日常飲食中補充嗎?倪曼婷說,食物中多數肉類皆含有肌肽,只是含量多寡不同,其中「雞肉」的肌肽含量相對較高,但光吃雞肉、喝雞湯,可能會因肌肽濃度不夠、吸收效率不佳,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建議透過專業科學製成的雞精,嚴選雞隻並歷經高溫高壓烹煮,從中萃取出身體易吸收、高濃度的小分子,提升肌肽吸收效率。【肌肽補充關鍵2】哪些族群需要補充肌肽?肌肽適合各式族群補充,在無特殊疾病的前提下,學生、上班族、勞碌的媽媽、年長者等皆可透過肌肽幫助維持好體力,帶動腦力和專注力,應對繁忙的工作和高壓環境,也有助改善忘東忘西、緩解焦慮程度。【肌肽補充關鍵3】什麼時候補充肌肽效果較好?倪曼婷建議可於早上或精神不濟時飲用雞精效果最佳,很多前來諮詢的民眾表示在規律喝雞精後,精神及活力有感增加,操勞一整天也不容易累。比起市售提神飲料,雞精沒有額外添加化學物質,更適合長期飲用,天天補充。AI族必學!補充黃金關鍵營養-肌肽AI世代每天面對海量資訊待解讀,精力消耗得特別快,對於營養的需求也更加提升!倪曼婷建議,挑選通過衛福部核准具有「抗疲勞功效健康食品認證」的雞精,一次補充支鏈胺基酸、肌肽等關鍵營養,並搭配正確的飲食習慣,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多攝取富含Omega-3的堅果、鮭魚,或抗氧化食物如:藍莓、番茄,同時維持充足睡眠與規律運動等良好生活習慣,從根本調理體質,讓大腦及身心保持健康狀態,才能重拾工作動力與生活熱情![註1] The Potential of Carnosine in Brain-Related Disorder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Current Evidence
-
2024-07-16 失智.名人專家
靈性是資產 多位專家都說:多鍛鍊可存健康 提升幸福感
一位年輕學生不久前送走罹癌阿嬤,悲慟萬分,這位學生告訴陽明交通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副教授嚴如玉,對阿嬤生前拒絕侵入性治療始終無法諒解,變成心結,直到認識「靈性」,才終於理解或許阿嬤認知自己此生圓滿,而學生正值年少,還有很長的生命,因此希望盡力延長阿嬤壽命,雙方對靈性價值的需求不同。嚴如玉對有類似情境的廣大照顧者說,照護是一種歷程,會變動,充滿不確定性,照顧者無法控制,但求無愧。她相當認同失智症權威、瑞智基金會董事長徐文俊推廣「靈性照顧」,因為在照護現場中,有不同的價值觀交疊,很多時候被照顧的人相對弱勢,應該多站在被照顧者的視角思考,不要只被醫療的量化數據宰制。瑞智基金會去年提出「靈性照顧」觀念,今年致力將靈性照顧科普化,7月13日於北師美術館以「幸福路上 靈性照顧的探索與實踐」系列講座,首場邀請陽明交通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嚴如玉、新光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兼任台大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汪漢澄、策展人兼藝評家徐文瑞從腦科學、文藝跨域談靈性照顧。元氣網為媒體夥伴。蘇天財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蘇昭蓉致詞時提到父親八年前罹患失智症,家人在照顧歷程中學習失智症,更認識到失智者有靈性的層面,這段失智之旅的教導相當有價值。她說,靈性是一種資產,就像肌肉可以不斷鍛練,增加健康,高齡者都知道要保命防跌,她希望今後走在幸福路上,要保命防跌,讓靈性保持健康。鍛鍊靈性可保健康徐文俊開場時說明什麼是靈性?靈是源自拉丁語「呼吸」。根據2014國際共識:●靈性是人類動態和內在的一個面向●人們藉由尋求生命最終的意義、目的和超越,並體驗與自我、家庭、他人、社區、社會、自然以及重要的或神聖的連結。●靈性通過信仰、價值觀、傳統和實踐來表達。徐文俊說,當人們在面對重大疾病、生命終結時,會想到靈性層面,開始檢視自己生命的意義,和家人甚至信仰的關係連結。研究也證實,靈性對健康有保護作用,可以降低憂鬱症、提高生活品質、韌性;除了被照顧的人,生命走到終結階段還要考慮到照顧者的靈性平安,讓逝去的人無憾,生者平安。改變說故事方式 給生命新意義嚴如玉說,靈性的解釋在不同時代也有變化,以當代來看靈性的定義,是「宗教宗教與非宗教活動,連結到某種超越性、偉大性、神秘性或不可知性的性質,人生意義、精神成長、與自然或宇宙連結、與神聖存在的連結」。也就是常常聽到修行、心靈或精神成長、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中庸之道、一體同觀、梵我一如、生態保護、自然崇拜、哲學、美學、科學、社會運動等都是在談靈性。「我是誰?」「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嚴如玉說,回到自己身上來看靈性,就會自問這幾個問題。她舉自己在美國工作時為例,哲學是男性為主的學術圈,她若想融入主流,得改用男性作風,但格格不入,因此她改變說故事的方式,找到自我認同,而不是把自己變成了男性。她鼓勵高齡者用「說故事」來幫自己開創生命意義,「在你的人際圈,你可以想出自己的樣子,改變生命結構,自我不是命定,主控權在你的手上。誰說老狗變不出新把戲?」兩種快樂提升幸福感醫師汪漢澄則講述「科學理性的人生意義與幸福觀」。他用科學數據表述人類在宇宙中,個人生命的客觀意義「無限趨近於零」,因此主觀意義必須自己認定。他說人類和動物不同的分別有,人有預測能力,天性會創造人生的意義;對於幸福感,從腦科學的角度,人類追求快樂、幸福也是因有「大腦的獎賞系統」。舉例來說,人吃了甜食,便會快樂,而糖分是生物能量的來源,因此人會一直持續追求快樂的感覺。快樂有兩種,除了基本的快樂,如追求色、聲、香、味之外,還有藝術、音樂、追求進步等高層快樂。因此人可以更透過了解腦科學,來提升幸福感。另外,汪漢澄提到,從很多研究證實,動物做出「利他」常是為了「利己」,不管從靈長類的動物到小白鼠的實驗都可看出,動物消除別人的恐懼是為了消除自己的恐懼。連小白老鼠都能為了避免別的白鼠被電擊,而情願餓肚子,只為了避免觸動電擊開關。更別說,幫助別人後,能帶給我們的快樂有多大、多持久。最近還有利用人工智慧(AI)做的社群研究更支持,一個人如果想變快樂,或許應該試著把眼光從自己身上移開。研究以AI分析FB社群上的貼文,發現那些貼文中,充滿第一人稱單數的人,也就是常談論自己的人,憂鬱的傾向比較明顯。反之,如果貼文多用複數人稱如「我們」,比較不會憂鬱。使人快樂 藝術策展人最重要任務策展人徐文瑞說,策展(curate)在拉丁文最初的原意是負責照顧 (cure或是care) 或指牧區牧師,慢慢才變成如今常見的「藝術策展」。而策展人很重要的任務是透過策展活動讓人快樂。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則,策展人如願意把主題和展品,面向公眾,就要考慮明白、易懂,且和生活脈絡有相當相關性。一般來說,和日常生活較有連結較易引起共鳴。但由俄羅斯移民美國的兩個藝術家Vitaly Komar 和 Alex Melamid,1995年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聘請民調公司調查,美國人最喜歡的美學和品味要素為何?並據以創作出「美國最想要的」(America’s most wanted)畫作。有趣的是,後來在其他國家做的調查及據以畫出的畫作,竟然看起來都非常類似。例如「美國最想要」一圖中,有平靜湖水宜住居,雖然圖中森林狀似黑暗神祕,但人處在安全處,有樹可眺望遠處,一旁有動物但小鹿是安全的。這幅看起來水準平平、主題平凡無奇的畫作,卻是民調顯示最討喜的畫作。藝術創造者卻群起反對,認為這樣依民調作畫,藝術家還有何創意可言。事實上,藝術的策展不可能只考慮觀眾的口味和品味,否則就失去藝術的價值。而作為觀看藝術的人也得學會理解,作品的意義不會有固定的答案,但可以去追溯創作過程或創作者本人的想法。他特別強調了藝術在靈性照護中的作用。他認為,藝術能夠觸發人們對意義的追求,藝術的力量在於它能培養人們不斷提問和思考的能力。藝術治療的目標是讓每個人都成為藝術家,都有能力以喜樂之心去探索生命的意義。藝術不僅是審美的對象,更是靈性的實踐。藝術能夠觸發人們對生命意義的探索,並在這個過程中帶來快樂和滿足感。「幸福路上 靈性照顧的探索與實踐」系列講座將繼續舉辦,詳情可查詢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官網
-
2024-07-15 焦點.健康你我他
一年一度退休力 今年是幾分?/退休元年 健康仍需加強
連續三年來,我再一次完成退休力測驗,認真讀題誠實作答,結果測出的數據,真正反映了我的現況,但是否符合老齡化社會的規畫?而且為人生後半段負起責任?比較前兩年數據,我在健康及財務方面均有進步,因為瞭解了自身不足部分,戮力改善缺乏的條件,以期順利達成退休準備。但是健康方面仍有進步的空間,我有代謝症候群的慢性病史,除了三個月一次抽血檢查,醫囑吃藥控制代謝問題外,每周三次快走一小時以上,達到心跳加速至喘息程度的有效運動,目前曾經偏差的指數都回歸正常,健康分數比去年改善,最令我感覺欣慰。今年是我的退休元年,回顧在工作領域兢兢業業超過40個寒暑,終於盼來即將解甲歸田的退休生活,如何能使退休變得有意義?自問退休力條件,是否已為自身準備齊全?我在知道將屆齡退休前,其實心裡已開始自律且健全身心的規畫,當我少了朝九晚五多了閒適時間,我計畫從事想學習的才藝與想去的地方,當然需要擁有強健體力、許可的財務、永保好奇心及社會高度連結性,作為去從事活動的基礎後盾,才是真本事,希望今年的測驗成績可以年年維持。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 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
2024-07-14 醫療.骨科.復健
鈣片吃吃停停恐致骨密度下降更快 3個NG行為可能害鈣質流失
迎接人生下半場,首先要有好的骨質,要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骨質疏鬆症?醫師提醒,可以觀察自己或家人是否出現體型改變,例如駝背、變矮、下背疼痛、走路不方便等狀況,都是骨質疏鬆的前兆。6個危險族群,建議自費接受骨質密度檢查。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復健部部長周立偉說,骨質疏鬆是一種慢性的骨骼疾病,往往數十年間都沒有任何明顯症候,一旦遭外力撞擊或跌倒就容易發生骨折,尤其是在脊椎、手腕、還有大腿骨等部位。周立偉建議,最佳檢查方式是到醫院透過儀器檢查骨質密度 (BMD),診斷是否罹患骨質疏鬆症。目前骨質密度檢測儀有「骨超音波檢測(Ultrasound)」和「雙光子能量檢測(DEXA)」兩種,原則上以雙光子能量檢測較為準確,也是臨床上判斷是否有骨質疏鬆的主要依據。周立偉說,健保提供特定條件下給付,其餘多需自費受檢。童綜合醫院骨質疏鬆照護中心主任梁哲翰表示,骨質疏鬆大多不會有明顯症狀,但若有以下幾種特徵,可能更容易罹患骨鬆:1.女性。2.體型過瘦或運動太少。3.停經或卵巢切除。4.年長者。5.有骨鬆的家族史。6.營養不均衡或服用特定藥物(類固醇、荷爾蒙藥物)。補鈣還要補維生素D,鈣質才能被吸收利用。周立偉提醒,多數民眾認為運動和補鈣為預防骨質疏鬆的不二法門,殊不知維生素D在預防骨質疏鬆上,扮演極重要角色。鈣質並非進入人體後立刻被利用,若一味補充鈣質,卻沒有足夠維生素D幫助鈣由腸胃道吸收,並從腎臟回收鈣,恐使鈣質白白流失。而維生素D不足的年長者,也容易增加肌肉無力、老年衰弱跌倒風險,甚至增加認知功能障礙的問題。人體獲得維他命D主要方式為曬太陽,例如曝曬在正午陽光下約15分鐘,皮膚能將維生素D前驅物,經肝臟及腎臟轉化為有活性的維生素D3,並刺激腸胃細胞吸收鈣離子。周立偉指出,食物中也能獲取維生素D,如奶油、動物脂肪、蛋類及奶製品、魚油類與肝臟、麥片、早餐穀物及嬰兒食品等,因東方人對奶製品攝取量低於西方人,故也可透過維生素D補充劑獲得。反覆補鈣又中斷,恐加速鈣質代謝。相關調查發現,台灣有吃鈣片習慣的民眾,每四人就有一人維持不到半年。雖然長期鈣質攝取不足會造成骨鬆,但若長期反覆補鈣又中斷,更會加速骨骼中鈣質代謝,最後骨質疏鬆的程度,可能比沒有補鈣習慣的人更嚴重。周立偉認為,原因在於原本有補鈣習慣的民眾,一旦中斷補充,因血鈣濃度需求,骨頭會釋出大量鈣質至血液中以維持平衡,進而造成骨質密度急速下降,且下降速度會高於從來沒有補鈣習慣者。補鈣建議可結合既有飲食,如固定早餐喝牛奶的人,可於牛奶中加入五穀粉,平時也可多攝取深綠色蔬菜、乳製品、豆製品等,都能有效補充鈣質。梁哲翰說,維生素C也能夠促進膠原蛋白合成,連接骨質組成物,使組織有健康的支撐。常見高鈣食物有牛奶、起司、小魚乾、小蝦米、深綠色蔬菜、板豆腐、豆干、海帶、黑芝麻。補充維生素D可食用高油脂魚類(鮭魚、鮪魚、沙丁魚、鯖魚)、木耳、香菇、蛋黃等。負重運動最能提升骨質,慢跑、健走、登山都不錯。骨鬆患者建議做哪些運動?周立偉建議,加入適當的負重運動,能有效提升骨質,而慢跑、健走、游泳、太極拳等也是不錯的運動選項,只要能持續上述的補鈣方式,就能有效預防骨質疏鬆。梁哲翰建議,養好骨質,年輕人或停經前婦女可以去登山、健行、打籃球、體操、韻律操、舉啞鈴或壺鈴。年長者或停經後婦女可以執行健走、慢跑、球拍類運動、舞蹈、太極拳、游泳等活動。規律活動,減少骨密度流失,改善生活功能,以維護獨立生活的能力。鈣質流失3個NG行為1.常吃高鈉食品避免食用可樂、加工肉品、泡麵等食物,會加速腎臟代謝過多的鈉,也會同時排出鈣質。2.脂肪、動物性蛋白質過量過量脂肪會妨礙身體吸收鈣質的效率,動物性蛋白質會增加尿酸濃度,使尿液中排出更多鈣。3.過度激烈運動長時間和高強度運動會增加身體對鈣的需求,可能導致鈣從骨骼中被釋放出來,進而降低骨骼的鈣含量。而大量的汗液流失也會導致鈣的流失。Q:骨鬆如何自我檢測?1.現在的身高比年輕時減少4公分以上。2.風險計算公式:[年齡(歲)-體重(公斤)]X0.2,結果≧2為高風險,
-
2024-07-14 養生.運動健身
放鬆又歡樂 美國正流行小豬陪做瑜伽
最近,做瑜伽時有動物作陪成了新流行。美國麻薩諸塞州中部一個瑜伽課程順應潮流,有三隻小豬全程陪伴,增添不少樂趣。三隻小豬名叫威爾伯、夏洛特和布魯伊。上課時,小豬們都在學員間飛奔、漫步,擺出下犬式、烏鴉式和眼鏡蛇式,還用柔軟粉紅色鼻子挖出一個後院,兩隻兔子和一隻名叫麥奇的山羊搜尋最美味的嫩芽。新罕布夏州退休牙醫德爾布里奇和她的女兒體驗過小豬陪做瑜伽後,覺得這樣的經歷非常值得開車近兩個小時到斯賓塞鎮(Spencer)。德爾布里奇說,「小豬瑜珈(piglet yoga)」最棒的地方當然就是小豬,牠們多麼可愛。Beyond Yoga & Wellness老闆布斯克特開班教授「小豬瑜伽」,她說,網路報名往往幾個小時就額滿。小豬來自朋友的農場,課程開始時,布斯奎特會告訴學員不必在意和小豬互動,課程進行間,小豬會在人們身上惡作劇,或跑或壓或者擁抱,她覺得這些舉止超可愛。麻州防止虐待動物協會珀切斯說,與動物一起練瑜伽可產生意想不到的好處。如果和收容所的動物一起練習,可能會鼓勵人們收養。至於陪做瑜伽對動物的影響,珀切斯說,對於在人類周圍成長並與人類交往的動物來說,絕對有好處。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14 退休力.社會連結
「媽媽、太太,還有孩子,這三個人,你的照顧優先順序是什麼?」當照顧失序,先思考優先順序
四十多歲的蘇先生和太太、孩子擁有一個和樂的家。他的原生家庭只有他一個兒子,好幾年前母親失智,由父親照顧,蘇先生周末回爸媽家,分擔父親照顧壓力。去年,父親生病離世,基於孝道,蘇先生將母親接來同住。同時,他正值工作轉換的職涯空窗期,想著先安頓好母親再找下一份工作。但失智母親比他想像的更難照顧,母親不願意去日照,生活失序混亂,頻繁出現搥牆、吼叫、罵人等行為,嚇到就讀小學中年級的孩子,孩子因此失語憂鬱。蘇先生在必須孝順母親的責任感,與擔心孩子身心狀況的夾縫中,太太又怨他把妻兒擺在生命中不重要位置,夫妻每天都有激烈衝突。蘇先生是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服務的個案,家總秘書長陳景寧說,社工先是陪伴蘇先生思考:「媽媽、太太,還有孩子,這三個人,你的優先順序是什麼?」蘇先生一開始說是孩子,談到後來卻發現,其實是太太,他想把太太留下來當戰友,共度這次難關,而非在對抗的位置。陳景寧補充,這對夫妻對彼此仍有愛,只是照顧事件太突然,雙方都措手不及,才會言語交鋒刺傷對方。但她提醒,排序因人、因家庭而異,例如一個跟太太的關係原本就很差的人,決定就會不同。重點是,能夠有人陪他思考生命優先順序,講出心裡的苦,才有辦法轉動夠多可能。陳景寧提醒,當照顧與婚姻、工作對撞時,照顧者必須先看見,現在遭遇的、不是「我個人」的問題,所有人都在受苦,但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這時候,釐清自己最在意的價值、練習家庭內對話、培養家庭在面對照顧議題時的韌性,這些不是即拿現用的資源,卻是整體社會面對需要長照議題時,必須鍛鍊的軟性技能。來測退休力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14 退休力.社會連結
永不放棄的照顧者!71歲古金順顧妻6年也失智,找社工交接:男性可能不夠細心,放下面子找資源協助
七十一歲的古金順,六年多來一路照顧失智的太太,是一位「永不放棄的照顧者」。他觀察,男性照顧者雖然相較女性照顧者是少數,也可能不夠細心,強項卻是善於尋找長照等相關資源協助。六年前,某天古金順和太太去百貨公司,太太去上洗手間,卻找不到回來的路;他和太太、兒子到台中旅行,晚上住飯店,太太突然開門說要去廁所,但方向根本不對。古金順覺得太太不太對勁,就醫診斷為失智症。古金順帶著太太參與失智課程及活動,但課程兩小時,交通來回也要兩小時,舟車勞頓又費時費力,瀕臨累倒邊緣。就在他不知該怎麼辦時,參加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舉辦的活動,進一步了解長照資源,決定善加利用,他前後換了兩家居家照顧服務公司、三名個管師,視太太狀況做出最好的調整。兩年前的母親節,太太突然行動不靈活,無法站立,原來罹患了巴金森氏症,便開始使用每天八小時「家庭托顧」,搭配交通接送,以及餵食、擦澡、換尿布等居家服務。古金順說,女性天性會照顧人,男性不會又愛面子,「只好」努力找資源。他上網看影片,吸收別人照顧經驗、選擇合適的方式套用到太太身上。沒想到,這一、兩年來,古金順常忘記曾講過的話,不斷重複同一件事情,有時迷路、失去方向感,有時感覺大腦突然沒電了,想不起來要做的事情。就醫檢查發現是長期照顧太太的壓力、引發憂鬱症、躁鬱症,甚至已經輕度失智。他主動聯繫家總的社工,展開「安心交接計畫」,萬一自己倒下,太太還是可以獲得照顧,也減輕兒子壓力。「社會有很多資源,照顧者勇於求助,對自己好,也對家人好。」古金順給同為照顧者的男性一些心得,放下面子,不要害羞,帶家人走出來,參加活動,多接觸外界,同時尋找長照資源,接受協助,自助人助。來測退休力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13 退休力.社會連結
58歲彭大維禮儀師看盡人生百態!去年從照顧者角色畢業 「照顧前適性評估」是否適合成為全職照顧者
【實戰篇】台灣的長照家庭中,逾四成五由男性擔任照顧者。照顧者的角色往往和生命中許多議題對撞,生涯的、親密關係的、婚姻的等等,而男性囿於傳統社會框架,往往挑戰更大。過來人這樣說照顧者彭大維觀察,願意走出來和大家交流、參加活動與課程的,多數是女性照顧者,他認為,對照顧者而言,家是有壓力的環境,長時間窩在這個環境並不健康,他建議照顧者要走出來,身體、心理都是,敞開心,願意跟別人分享,尋求資源協助。他說,八年前的自己一定無法預料會經歷這些過程,但所有事情遇到了就想辦法面對,生命的體驗不斷來臨,只有持續學習才能豐富生命的經驗。五十八歲的彭大維,去年從照顧者角色畢業,回想擔任照顧者這個角色,他說:「我是有規畫的。」八年前,彭大維在殯葬服務業擔任禮儀師,工作需全天待命,他連回家和父母吃飯的時間都沒有,那時父親確診巴金森氏症多年,身體退化到需要助行器才能行動。彭大維在禮儀師的工作看盡人生百態,思考自己人生下半場要有所轉換的同時,也希望能夠在父親的有生之年盡到兒子的責任。在台照顧父母 視訊在美妻女盤點好所有資源後,彭大維在二○一七年辭去工作,為了具備照顧知能,他去上課取得照服員資格。與此同時,太太帶著兩個國小的女兒赴美求學,母親跟彭大維說:「你也一起去吧!」但身為長子又是獨子,他深受傳統孝道觀念影響,認為「父母在,不遠遊」,覺得家裡總要有個人留下來面對生病的父親和年邁的母親。彭大維跟妻女說,他留守台灣照顧父母,但會找好幫手,仍然可以美國、台灣兩地居,兼顧兩個家庭。真正成為照顧者後,卻出現了很多意料之外。首先,父親對兒子的照顧不領情,當熟悉照顧技巧的他要協助父親如廁、沐浴,父親把他趕出去:「讓你媽來。」再來,父親頻繁進醫院導致的退化,帶給他深刻不安,打斷了「美國、台灣兩地居」的規畫,讓他幾乎不敢出國,深怕一離開,父親就走了,只能透過每日的視訊和妻女維繫關係,因此常被老婆和女兒取笑「對家裡沒貢獻」。看似運籌帷幄 身心卻出狀況身為照顧者這幾年,彭大維看似運籌帷幄,各角色都活躍——禮儀師、生命教育講師、照顧者志工、規律運動維持身體健康,理應「身心健康」,但是身心卻出現無法預料的狀況,例如查不出原因的聽力持續下降,醫生安排他做睡眠檢查、心理諮商,心理師聽完他的自述後問:「聽起來你一切都很好,有沒有可能正因為你把自己建設的這麼好,事實上你給自己很大的壓力?」他聽了一愣,最近還在反思這件事。彭大維認為照顧是全民議題,每個人都將扮演照顧者或被照顧者,他算幸運可以有所準備,但仍有許多意料之外,只能見招拆招。但他強調,照顧者一定要盡力照顧好自己,別讓家裡多一個需要被照顧的人。來測退休力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13 養生.聰明飲食
燕麥奶、杏仁奶、豌豆奶...植物奶哪個好?營養師盤點常見植物奶營養價值大公開
由歐美國家掀起的一股「植物奶風潮」已席捲全球各地,除了歷史悠久的椰奶、豆奶,接著又陸續有廠商推出了燕麥奶、杏仁奶、豌豆奶等等,隨著動保意識和環保議題的高漲,以及乳糖不耐症的問題,這些植物奶被許多人認為是能夠取代傳統牛奶更好的選擇。然而,在各家植物奶廠商的宣傳背後,它們的成分到底是什麼?真的能夠取代牛奶嗎?今天《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就來帶你一探你所不知道的植物奶秘密!植物奶是什麼?植物奶之所以會掀起一波風潮,主要是因為它具有以下幾種優點: .對於特定族群友善:一直以來,乳糖不耐症患者在全球各地都佔有一定比例的人數,根據統計,在台灣甚至有高達8成的人患有乳糖不耐症。此外,對於牛奶過敏、酪蛋白過敏、以及素食者等族群而言,植物奶會是很好的替代品。.若不過濾則可保留豐富膳食纖維:牛奶本身並不含膳食纖維,然而植物奶因為是從植物中萃取,因此在不過度過濾的前提下可以保留豐富的膳食纖維。.熱量較低:相同份量的植物奶熱量通常比全脂牛奶還要低,因此許多熱量控制者會優先選擇植物奶。.生產過程碳排放低: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抬頭,植物奶在生產過程中較低碳排放的特性也被大家所推崇。然而這都是建立在「在地種植,在地生產」的條件下,目前市面上許多大廠牌的植物奶都是使用進口原料,長距離運輸所增加的碳排放是否抵銷了原先植物奶在生產上的環保優勢,就是民眾購買前需要思考及衡量的點。常見植物奶營養價值大公開!植物奶雖然被稱為「奶」,但它們的營養價值卻與奶類完全不同,也不屬於乳品類喔!下面就來帶大家看看常見植物奶的營養價值吧! 三、植物奶可以取代牛奶嗎?由上表可以發現,依照不同植物所屬的類別不同,提煉出來的植物奶飲品也會歸屬在不同的類別,而這幾款植物奶的營養價值也都和傳統牛奶有很大的差異喔! .蛋白質:牛奶是能夠提供9種必需胺基酸的「完全蛋白質」,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能夠幫助肌肉、毛髮合成,並維持身體機能正常運作;而植物所提供的蛋白質大多都是屬於「不完全蛋白質」,缺少某些必需胺基酸造成身體無法正常合成所需的肌肉及維持運作。因此若要攝取完整的蛋白質,最好還是選擇牛奶比較適合喔!而選擇植物奶的人也要透過攝取其他動物性食物,或是額外補充保健食品來達到均衡的營養。 .鈣質:由於國人普遍有缺鈣的狀況,因此國健署制定「國人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早晚各一杯奶(1杯=240ml)」,來達到足夠的鈣質攝取、維持骨骼的健康。而牛奶中豐富的鈣質以及很高的生體可用率(Bioavailability)是植物奶難以取代的。雖然目前市面上的植物奶都會強化鈣質(額外添加鈣),但根據研究顯示,鈣的生體可用率在強化飲品中差異很大,因此並不能保證在這些強化飲品中鈣質能夠和牛奶有相同的吸收利用效果。我們該怎麼看待「植物奶」?植物奶並不是奶類,而是另一種可選擇的飲品。 綜合以上我們可以發現,植物奶和牛奶在本質上有很大的差異,儘管口感及外觀都和牛奶很相似,但並不能用來完全取代牛奶,若是誤解了植物奶的營養價值而長期用以取代牛奶,很有可能會對於自己的飲食狀況產生錯誤的認知。然而植物奶並不是不好,它們仍然擁有屬於自己的營養價值、以及牛奶沒有的優勢,因此可以將它們視為另一種飲品的選擇,若今天想要更換口味,植物奶就會是很好的飲品。當然,在甜點及嗜好性飲品的搭配上也可以與牛奶做替換,例如:燕麥奶拿鐵、杏仁奶蛋糕等等。「植物奶風潮」仍持續席捲各地,民眾在選擇是否跟上潮流之前,建議先檢視自己的飲食狀況,並了解各種植物奶究竟屬於哪一種類的食物,以「飲食均衡」為出發點去做搭配及替換,才能在嚐鮮的同時又能兼顧身體健康喔! 延伸閱讀:.咖啡會加速鈣質流失?紅茶、牛奶能預防骨鬆?做好6件事趁早存骨本.降低血脂、降膽固醇、延緩血糖上升...膳食纖維5好處一次看!.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13 寵物.照顧指南
寵物領養好?還是花錢買? 網友分2派!「6大考量」比一比
現代許多民眾都會飼養寵物,然而養寵物前,總會伴隨著最根本的問題──寵物從何而來?網上針對「領養」或「購買」寵物的討論始終存在不同聲音,也有不少準備養寵物的人在2種管道之間難以抉擇,因此本次我們便針對「領養寵物vs購買寵物」進行觀測,一起來看看網友們的抉擇因素有哪些吧!《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內「領養寵物vs購買寵物」相關話題的網路聲量,帶您了解網友對領養或購買寵物的看法。買寵物花費高但可指定品種! 網議寵物領養與購買的6大衡量要素觀察近3個月網友針對「領養寵物vs購買寵物」相關話題討論,可以發現不少民眾皆選擇以「領養代替購買」,就有網友分享自己從收容所領養貓咪的經驗,提到「(牠)從一開始見到人都躲得遠遠的,到現在可以隨便摸還會翻肚子」,認為領養除了能讓無家可歸的毛孩找到屬於自己的家,領養人也能從救援、陪伴或飼養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此外,「費用較低」也是領養的一大優勢,日前討論區中有想要養狗的網友發文請益大家推薦的管道,吸引許多人熱心回覆「可以去各縣市收容所、動物之家看看,你有符合基本條件都可以免費領養」、「臉書社團找找,很多免費送養」,點出有很多不必花錢便能將毛孩帶回家的途徑。不過,許多動物機構、中途之家或「愛爸愛媽」為了降低被領養的毛孩未來又再度遭棄養的風險,常會在送養前先與有領養意願者進行面談,抑或進行家庭訪查、確認寵物將來的居住環境等,繁瑣的手續流程也成為部分民眾決定「購買」寵物的契機。有網友便提到自己原先想透過愛媽領養貓咪,卻碰上「填一堆問卷跟身家調查」的情形令他打退堂鼓,引來其他有相似經驗的民眾回覆「要家訪要視訊需要追蹤超過1年還要指定飼料牌子,難怪有購買代替領養的情況」,認為許多有意飼養毛孩的人無法接受如此耗心費神的過程,便會選擇直接到只需花錢並簽訂買賣契約的寵物店、貓舍或犬舍購買寵物。領養寵物須靠緣分! 喜歡特定品種犬貓的人適合「購買」另一方面,因領養毛孩非常靠「緣分」,因此對於鍾情於特定品種犬貓的民眾而言,購買可能也會是較適合的途徑,有網友便建議想養狗的民眾「若有喜愛的品種就請認真做功課,找合法且優質的犬舍做購買」,指出若對寵物的品種、外型已經有一定程度的想像時,可謹慎篩選正規、合法的寵物業者,雖然一般花費較高,但寵物的血統、生長背景和健康狀況等通常也較有保證。你也有飼養毛孩的打算,卻還在猶豫該透過什麼管道來取得寵物嗎?作出決定前不妨多多參考以上提及的網友觀點,而不論選擇領養或者購買,最重要的是不要因為一時興起就將寵物帶回家,一旦決定照顧牠就要全心對牠負責,與毛孩共組1個溫暖的家庭吧!延伸閱讀:.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愛牠就要養牠一輩子!我的寵物我來寵,那些陪伴生病毛小孩治癒的日子.「追蹤六年」研究發現:長期養寵物者「可防止認知功能下降」★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13 焦點.健康你我他
一年一度退休力今年是幾分?/初老轉換跑道 要當翩翩蝴蝶
踏入社會工作40餘年,歷經普考、國營機構民營化、結婚生子、居服員考照、百歲老母仙逝,轉眼我也初老了。檢測出「我是蝴蝶,像會飛的花朵…」,得52分,核心能力中「健康」準備最不足,我心悅誠服,有過之而無不及。窮家出身的我,見「錢」思齊,高工技校投入職場,當年月俸勝過授業的老師,但我並不自豪,半工半讀專科畢業,想繼續深造卻囿於照顧家母而停滯蹉跎。心想:「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人若精彩,天自安排!」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要求男性要賣命工作,證明自己。換言之,對男性訂了很多賺取物質上的標準,而且內在化很深,造成金錢滿足了,工作壓力卻如影隨形侵蝕健康。時光荏苒,家母也漸漸體衰力薄、耄耋老矣,白天請看護照顧,夜晚我隨侍在側,因此我趁輪休或請假去學居家照護病人的技能,恪盡孝道。人生何處不道場?我的家庭、工作就是我的道場,如今家母雖已出遠門,但我的翅膀猶有可為,稍嫌脆弱,要在健康方面多加把勁,但只要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定期健檢,相信更換職場的我仍老當益壯。行有餘力,我要多接些案例,試想高齡化社會有多少需要看護的長者?轉換跑道的我,不僅助人,也是利己(成就感多、孤獨感少),矢志娑婆紅塵裡的翩翩蝴蝶。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 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
2024-07-12 焦點.健康你我他
一年一度退休力今年是幾分?/增加長照失能險 退休生活更安穩
聯合報推出「你的退休力,今年有幾分?」調查,透過分析評估,我的退休準備分數85分,屬於王者獅子,放心享受優質退休生活的「優老族」,頗感欣慰。服役軍旅20年,歷經部隊精良訓練,學會不少才藝技能,一般機械、水電維修都親自處理,尋常家事一手包,三餐炊煮無虞,生活照料不假他人,個性獨立自主。我從未中斷學習,卸下戎裝後報考專科、佛學院、研究所,年屆半百,取得碩士學位。接著到社區大學及佛學班上課,與人群保持互動,不致和社會脫節;每天閱報、看書、寫稿,時常動腦邏輯清晰。身為三高患者,為保持身體健康,持續健走、類慢跑、舉啞鈴、仰臥起坐,按時就醫看診、定期健檢、洗牙;不偏食挑嘴,營養攝取均衡,捐全血達124次,目前狀態都很好。懷抱回饋社會之心,擔任急診室及身障團體志工,幫助原民和弱勢團體,到安養院陪伴長者,行善助人心情愉悅。對生死看得豁達,簽了器官捐贈、大體捐贈和放棄急救同意書,讓必朽之身軀,善用到生命最後一刻。最近長輩老病纏身,花費不少積蓄,讓我心生警惕,光靠退休金難以支應開銷,雖有投資、儲蓄和醫療險,仍感財務準備不足,應該增加長照和失能保險,並積極開發財源,才能安穩度過退休生活。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 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
2024-07-12 焦點.健康知識+
素食者注意!膠囊多為「動物性」成分 專家建議素食民眾「先做1事」再吃
基於宗教因素、環保、道德或健康考量,茹素在現今社會越發盛行。素食者通常不食用任何動物類食品,也有些純素者是不吃乳製品和蛋類。但是,我們常吃的膠囊藥品,到底是葷還是素?就讓食藥署為您介紹素食者服用膠囊時需要注意的事項。膠囊多為動物性!素食者可與醫師討論藥單常見的硬膠囊分為動物性及植物性膠囊,動物性膠囊的主成分是明膠(俗稱吉利丁,gelatin),是從動物的結締組織,如牛骨、牛皮或豬皮等提煉而成。植物性膠囊的主成分是以羥丙基甲基纖維素(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 HPMC)作為原料的多醣體,由松木或是杉木中的纖維萃取而成。另外,也有軟膠囊,多是使用明膠,但屬於動物性膠囊。食藥署指出,素食的民眾如果有禁忌,可在服用膠囊前先檢視藥品仿單,藥品(膠囊殼)的成分資訊會詳細列在上面,也可以在使用前先向藥師諮詢,確認藥品中是否包含任何動物性的成分,或事先與醫師討論,是否有其他劑型的藥品可以做為替代。藥品製成膠囊有5大因素 不建議打開直接服用為什麼藥品要做成膠囊劑型呢?主要有下列因素:1.該藥粉很苦,製成膠囊可以包裹藥品的苦澀味。2.考量有些藥品具有腐蝕性或刺激性,做成膠囊可用來保護食道或消化道,避免灼傷。3.避免藥粉飄散,防止被吸入氣管。4.維持藥品安定性,例如長效型高血壓藥用膠囊是為了緩慢、恆定地發揮藥效,若剝去膠囊再服用,會讓其釋放速度不穩定,恐導致血壓忽低忽高。5.延緩到腸道才釋放,若拆掉膠囊會導致藥品還沒進入腸道,就先被胃酸給溶解。食藥署強調,不建議民眾自行打開膠囊直接服用其中的藥品,也不建議素食者自行將動物性膠囊中的藥品,改裝到植物性膠囊中。因為分裝後的膠囊無法確定其崩解、溶離的情形,進而無法保證其原始藥品的療效及安全性。★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12 寵物.照顧指南
柴犬、柯基、黃金獵犬...哪種狗狗最好養?獸醫師:最好養、最嬌貴毛小孩各是「這些」
不少孕媽咪或身邊的親友,會擔心寵物會影響腹中的胎兒,因此可能也會出現是否要送養的煩惱。但是狗狗真的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嗎?日本福島縣立醫科大學的「日本環境與兒童研究」蒐集了近10萬名母親及其子女的健康數據,發現從小接觸貓、狗的嬰兒,發生某些食物過敏機會較沒有接觸的更小。現在,台灣少子化情況越來越明顯,不少人轉而撫養「毛小孩」,農委會每兩年也都會調查「全國家犬家貓數量調查」,台灣目前家犬數大約是123.5萬隻,家貓數則大約有87萬隻。若包含沒有植入晶片的寵物,數量可能高出更多。家中有毛寶貝的你,是否知道狗狗常見的疾病或問題嗎?就算沒有養狗狗,那你知道哪種狗狗最好養嗎?台北市獸醫師公會理事長、中研動物醫院院長楊孝柏獸醫師一次告訴你:寵物常見疾病排行榜!第一名居然是...曾經有調查,每家動物醫院寵物看診的總類顯示,最常見的問題就是皮膚疾病:.第一名:皮膚問題,如皮膚癢而搔抓的傷口、皮屑或掉毛等.第二名:腸胃問題,嘔吐、拉肚子等.第三名:意外,車禍、咬傷等.第四名:癌症專家曝最好養、最嬌貴毛小孩每個人因喜好不同,有人愛養柯基、貴賓、黃金獵犬或其他名種犬,楊獸醫師指出,截至目前已見過三十幾種犬種,他認為最好養的犬種還是「土狗」,因這類狗狗適應環境得很好且聰明。另外,犬種較為名貴的狗狗相較於土狗、米克斯,身體問題可能比較多,每個犬種都有某些疾病的一個比例。●柴犬:可能會有「髕骨異位」(Patellar luxation)的膝蓋異位問題。因還環境、寄生蟲等問題,也可能易有「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問題。楊孝柏指出,異位性皮膚炎一定要治療,和人類一樣,雖然異膚不會根治,但是打針、吃藥等治療可以保持寵物的生活品質,不讓它搔抓的如此不舒服。●柯基、臘腸:因結構問題,易有「椎間盤突出」等脊椎問題,會有走路疼痛,嚴重可能造成癱瘓。至於狗狗開脊椎是否要臥床?狗狗是「水平動物」,和人類為「直立動物」不同,因此開完刀後不需要像人類需要臥床恢復。●大型狗:容易有髖關節問題。寵物小知識:貓咪怎麼帶出門?貓較為內向、有領域性,國際上有推動「如何帶貓上醫院」的議題,甚至有研討會有推出如何帶貓上醫院的影片、PPT等,需要安撫它的心情、跟它對話,讓它習慣「進籠」,也讓就診流程更順暢、減少緊張的時間。想知道該做什麼準備,就看【帶「貓咪」去醫院為何這麼困難?原來問題出在「外出籠」!獸醫師告訴你該做好「5大準備」】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11 焦點.健康你我他
一年一度退休力今年是幾分?/連三年獲高分 開心迎向退休
三年前聯合報的「退休力大調查」,我得到頗高的82分,去年87分,今年八月一日我退休,又更上層樓得到超高91分,代表動物仍是王者獅子,顯示我的退休計畫穩定可行。細究5大核心能力,我的活躍好學蟬聯滿分,熱愛閱讀與寫作習慣持續不輟,還通過閩南語檢定考試中級,去年取得紅十字會的CPR急救術訓練初級證書。面臨退休之際,希望多學一點,積極把握各種機會。去年和今年的社會連結都是滿分,除了持續參與歌唱社與老同事歡唱外,我也開始籌辦或參與老同學的聚會,或是去朋友、同事或其子女的音樂演奏會、美展、新書發表會等,享受藝文陶冶之餘,更藉著相互捧場與鼓勵活絡情誼。分數稍低的是財務85分,年輕時投資儲蓄、年金險現在都陸續到了豐收時節,退休後亦將維持少量大學兼課工作,相信能夠從容面對未來的變局挑戰。分數敬陪末座的是健康85分,去年參加公教人員健檢,檢查出有輕微青光眼,每日只需點藥一次,持續控制得宜,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也增加定期洗牙次數,每半年視力檢查,維持每周四或五天、每次運動一小時的習慣。十分感謝「退休力大調查」,這項調查就像邁入老年的生涯規畫指引,讓我得以審視退休的準備是否充足,發展所長也設法彌補不足,充滿信心迎向老年的健康生活。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 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
2024-07-11 焦點.健康你我他
一年一度退休力 今年是幾分?/找出退休力罩門 知己知彼能進步
「年度退休力檢測」是一項既實用又有趣的工具,每年我都迫不及待地想測試一下退休力。通過這項檢測,不僅可以清楚了解自己退休力的進步與不足,還能確定需要改善的部分。與上次檢測相比,今年仍是「翩翩蝴蝶」,但值得欣慰的是,總分從上次的57分提升至64分。排名從活躍好學、財務、自在獨立、社會連結到健康,稍微變動為活躍好學、自在獨立、財務、社會連結到健康。兩次檢測均顯示,健康是我退休力的最大罩門,因此,未來最需要加強的是促進健康。除了維持每日跑步、太極拳和氣功,以及定期登山健走外,我應定期進行全身健康檢查,每半年進行牙齒、視力、聽力等追蹤檢查。此外,我的高尿酸和血糖臨界等問題,必須定期回診和檢測外,更要遵醫囑按時服藥,將相關數值控制在合適範圍內。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感謝健康版精心設計這麼實用的工具,讓我清楚了解自己的退休力與變化情況。然而,僅知道是不夠的,若不採取行動,一切都徒勞無功。我向自己承諾,從現在起,要說到做到、言行一致,以具體行動改善健康。希望在下一次檢測時,每個項目都有所進步,尤其是健康項目不要再墊底,整體持續進步,以「王者獅子」作為努力的目標,並以健康分數不低於70分作為達標標準。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 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
2024-07-10 焦點.食安拉警報
團購夯品日本「玄米胚芽油」 檢出致癌風險物質
號稱「純天然、超健康」,從日本進口的「玄米胚芽油」成為時下熱賣油品,但衛福部食藥署昨公布最新邊境不合格名單中,來自日本山形的「玄米胚芽油」榜上有名,原因為「縮水甘油脂肪酸酯」(GEs)超標,如果長期食用,恐提高致癌風險。衛福部從今年元旦起於邊境檢驗進口油脂,依據「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縮水甘油脂肪酸酯」具有致癌性與基因毒性,針對市售供食用或作為食品加工原料的植物性食用油脂、魚油及海洋生物油脂,擬定「縮水甘油」、「環氧丙醇」限量標準為每公斤一千微克。林金富指出,品炘科技日前從日本山形輸入的「玄米胚芽油」,檢出「縮水甘油脂肪酸酯」達每公斤一六八八微克,製造廠為三和油脂株式會社,違規品項八二九四點四公斤,全數退運或銷毀。另針對該進口業者從日本輸入的同號列產品,邊境檢驗強度調高為百分之二十至五十加強抽批。近半年從日本輸入六十六批油品,累積一批不合格。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在製造橄欖油、棕櫚油、玄米胚芽油等植物油過程中,均需高溫精鍊,溫度如果超過兩百度,就可能產生「縮水甘油酯肪酸酯」。消費者購買這些油品,不管是直接淋在食物上,或是油炸用,吃下肚後,就會轉成「縮水甘油」,如果長期攝取,恐引發致癌風險。根據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資料,「縮水甘油」具有基因毒性,且致癌性達到二A,對人體致癌的可能性較高。顏宗海表示,動物實驗顯示,受試動物如果長期攝取「縮水甘油」,罹患肺癌、肝癌等惡性腫瘤的風險較高,雖然在人體尚無確切的致癌證據,但仍建議,民眾應該多多食用蔬菜、水果,並減少攝取含油量高的食物。井富油脂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輸入的「棕櫚油」,同樣被檢出「縮水甘油脂肪酸酯」,其含量更高,達到每公斤二六三四微克,本次違規產品共四十公斤,全數退運或銷毀,邊境加強對業者的檢驗強度。
-
2024-07-09 焦點.健康你我他
一年一度退休力今年是幾分?/動了退休念頭 貓熊變成樹獺
我是聯合報的長期訂戶,近幾年都有參加退休力測驗,去年是「做自己貓熊」,今年變成「慢慢樹獺」,個人退休準備分數比整體平均少了17分,「活躍好學」與「自在獨立」準備最不足。我預計明年和先生一起退休,雖然還不到60歲,但心態似乎已經逐漸消極,如果不是做了這項測驗,我不會知道自己在生活中已慢慢步向「退化」階段,心裡確實是有退休打算,但沒有料想到生活的熱情因為預期心態也漸漸消弱。台灣已步入高齡化社會,到山林避暑,放眼望去都是一大群已退休的中老年人,不久後我也是其中一人,這倒是不必擔心,因為能投入山林的懷抱,徜徉在大自然間,必定對健康有所助益。年紀愈長,對現代科技的運用無法像年輕人一樣立即上手,近視加上老花,「視茫茫」成了學習手機功能的絆腳石,我想在「活躍好學」上加分,雖然每天都有閱讀報紙習慣,但對AI的來勢洶洶,總感到有點招架不住,光靠網路自學想必也是功效不彰,還好女兒可以隨時提點,只要不畏懼,學多學少都是學,有時候被科技推著走,不會也得會,再怎麼樣也不能成為科技的文盲。「自在獨立」準備不足,頗令我錯愕,我可以享受獨處,空巢後跟先生有各自的生活私領域,平時也會一起出門活動,自在相守,祈求平安健康久久。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 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
2024-07-06 退休力.社會連結
改善「成為照顧者就是一種犧牲」情況!男性照顧者新型態,自信暖男懂得善用長照資源
長泰老學堂執行長林金立在第一線服務中,對於男性照顧者的增加非常有感,這五、六年來,詢問或是申請照顧資源而留下聯繫資料的,有愈來愈多是男性照顧者。他認為,男性照顧者增加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個可能是,這些男性比傳統的照顧者更有自信,也更願意承認「我是男性照顧者」。男性照顧者新型態,自信暖男懂得善用長照資源過去鄉村也有男性照顧者,他們多半是沒有遠走他鄉發展的兒子,擔負照顧老父母的責任,鄰里間常會形容,「這孩子較憨慢(無才能),但是跟老爸老媽比較親,緣分比較深。」但這幾年,林金立遇到的新進男性照顧者,樣貌和傳統的有些不同。他們年約五、六十歲,學歷與知識水平不低,對資訊的接收程度也很高,會第一時間知道政府在長照推出的新福利與措施,社交能力也不錯。他們很大比率認為,照顧父母是孝道、是自己的責任,太太不願意照顧,他也不可能要已婚的姊妹回家照顧,就很自然接下照顧責任。林金立有不少男性朋友,採都會、家鄉二地居的模式,運用長照資源照顧父母,平日在南部照顧,假日回到北部家裡與妻小相聚。這些男性都很會善用長照資源,讓照顧更省力。新款男性照顧者也比傳統照顧者更願意轉化照顧知識,告訴別人可以怎麼做,以發揮正向影響力。林金立舉例社區內的江先生為例。江先生是水電師傅,前幾年幾乎停掉工作照顧中風的媽媽,媽媽離世那年,江太太車禍導致無法自主行動,他接著擔起照顧太太的任務。後來太太好了,他卻不好了,他發現自己晚上失眠睡不著,出現身心狀況,情況愈來愈糟,只好去看醫生,經過一段時間服藥治療後痊癒。後來江先生成為親友間的「照顧達人」,常分享自身經驗告訴別人怎麼做,熱心引薦長照資源給親友。每個家庭的照顧故事裡都有不足為外人道的心酸,男性又格外會「隱惡揚善」,獨自面對照顧裡的孤單與困境,林金立提醒,即便是看起來自信、游刃有餘的男性照顧者,需要時也要記得求助。照顧公共化…國家資源挹注 推動長照安排假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指出,要改善「成為照顧者就是一種犧牲」的情況,最根本的方式是,照顧責任的公共化,透過政策,讓國家的角色進來,減輕照顧者負擔,而且這種國家資源的介入絕對不只是發錢,而是更多長照資源的布建。在整體環境上,如果住宅、交通的無障礙設施可以做得更好,讓老人家能夠生活自理、可以安全的出門移動,即便有點動作緩慢或是行動不便也能出門採買、看展、旅行,不擔心跌倒,不需要完全依賴照顧者,社會就不太需要這麼多照顧者。這幾年,婦女新知、家總及多個民間團體共同推動「長期照顧安排假」的修法,覃玉蓉說明,職場上的中年勞工多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世代,得擔負兒女及父母的照顧責任,在缺工的趨勢下,若要支持勞工能承擔長期照顧責任,又保有工作,就要有不同的思維,把勞工也同時視為照顧者,透過「長期照顧安排假」的制度設計,當家中長輩需要照顧時不需要離職,可以有時間盤點照顧資源、安排照顧計畫。民間團體提出的版本是,前三十天連續且完整的有薪假,讓照顧者集中心力做好照顧安排,以及後續一百五十天無薪的彈性運用假。延伸閱讀/為什麼別人不用照顧?60歲艾先生照顧失智母多年,大哥身障、二哥在美國,身為老么卻只能自己顧來測退休力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06 退休力.社會連結
為什麼別人不用照顧?60歲艾先生照顧失智母多年,大哥身障、二哥在美國,身為老么卻只能自己顧
【現況篇】家中長輩的照顧者,男性的比率比大家想像得更高,超過四成五。為何男性照顧者比率持續升高?他們面對什麼樣的困境與挑戰?新世代的男性照顧者,需要被看見。六十歲的艾先生照顧失智母親多年,幾度心理過不去。他排行老么,中度身障大哥、在美國的二哥,在照顧這件事全都幫不上忙,失智照顧棘手且漫長,迫使他放下工作,導致太太不諒解分居。他總是想,「為什麼總是我?為什麼別人不用像我一樣照顧?」葉先生因照顧提早退休,先是父親然後母親,歷時十五年,他說:「沒辦法,我是獨子。」他有三個姊妹,父母很早就將名下房產統統過戶給他,姊妹對於父母差別待遇而生的不平與不甘,都在父母需要照顧時爆發,名正言順從照顧責任中退場。約30年前 男性只占1成過去照顧工作被認為比較適合女性的「預設」已悄悄改變,像艾先生和葉先生這樣的男性照顧者,比想像得更多,根據衛福部「一一一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主要家庭照顧者中,男性逾四成五,約有廿六萬五千多人。在同樣的「老人狀況調查報告」中,男性照顧者的比率在一○六年是近四成;民國九十六年,在國家調查尚未有「家庭照顧者」相關數據的年代,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的調查發現,男性照顧者約三成;更早,大約卅年前,可以從一些小型的學術調查發現,那時的家庭照顧者,男性只有一成。是什麼讓男性照顧者比率愈來愈高,幾乎等同於女性?家總秘書長陳景寧認為,女性的教育程度與經濟能力提升,對於要不要成為照顧者,愈來愈有選擇權。過去主要照顧者的排序是配偶、媳婦、女兒、兒子,如今變成配偶、兒子、女兒、媳婦;媳婦不再乖乖照顧,導致兒子得進場。在家總辦的男性照顧者支持團體中,就曾聽過參與者在一起抱怨取暖說,都是太太不願意照顧父母,自己才變得如此悲慘。獨享資源 也得獨攬重責陳景寧也提醒,父母要打破傳統重男輕女的觀念,不要把財產都留給兒子,有不少因為照顧父母而導致的手足失和、女兒退散,肇因都推到更早之前,父母把資源都留給兒子。兒子在獨享資源的同時,也獨攬了沉重的照顧責任。她也觀察到,同是男性照顧者,兒子和先生面對的議題不同。中年兒子成長於「男女有別、男主外女主內」的時代——在學校男生學工藝與軍訓,女生學家政與護理;回到家裡看著媽媽理所當然照顧年邁的爺爺奶奶,但如今,他的太太並不打算照顧他的父母,他硬著頭皮擔任照顧者,而這個角色卡住了正在起飛的人生發展,與婚姻與職涯對撞。先生照顧者成長的環境更傳統,可能在攬下照顧責任時,又埋怨子女不孝。同時,年老的他正經歷生命中的所有失落,社會連結的、經濟的、親密關係的、健康的,在失落中感到辛苦的他,看另一半受病痛折磨格外難受,可能因自己承受不住,也可能因捨不得太太,最後用極端方式,發生照顧殺人憾事。打破觀念 放下孝道迷思傳統的社會文化框架,讓男性成為照顧者時遇到更多阻礙,陳景寧建議男性照顧者,第一步先放下「孝道」迷思,打破「一定要家人顧」的觀念,不必親力親為,尋找適合資源,將照顧責任交給專業,先照顧好自己,才有餘裕發展愛。延伸閱讀/改善「成為照顧者就是一種犧牲」情況!男性照顧者新型態,自信暖男懂得善用長照資源來測退休力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06 焦點.健康你我他
一年一度退休力今年是幾分?/照顧高齡老父 王者獅難自得
年復一年,對退休力的填答測驗我始終樂此不疲,除了清楚自我退休力的消長,還能及早因應、提供未來生活的準備方向。今年總體分數70分,仍忝居「王者獅子」之列,卻明顯看出整體核心能力已呈現下滑趨勢,其中又以健康項目的表現最為不足,其次是財務項目,增加每周運動量為當務之急,有效掌握物價波動、持穩理財也不可忽略。但面對逐年衰老,卻仍得事必躬親的問題仍在於照顧高齡老父,限縮自己多數時間,由於父親的固執,又無法向外尋求長照奧援,使得我在自在獨立與社會連結項目因此弱化許多。退休準備分數最後給「王者獅子」的心法是:活得過久須有長照準備,但以我的財務狀況已無力負擔龐大的長照保險費,我又是高齡長照的實質照顧者,何嘗不願輕鬆退休、樂齡生活無極限,但無奈無法割捨親情的束縛,雖然我能坦然面對老去,卻始終無法快樂做自己。希望我能常保身強體壯,繼續照顧年邁的父親。退休力給我核心能力的建議,但現實生活中,要即時因應未來仍得靠自己。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 六種動物測退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