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0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前列腺癌
共找到
70
筆 文章
-
-
2020-06-23 醫聲.疫苗世代
HPV疫苗/台癌調查:3成男女沒感情就上床 7成沒戴套 增罹癌風險
HPV主要是透過性行為傳染,只要發生過性行為,就有感染HPV的風險。而據美國研究,不論男女,人的一生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的機率高達80%。台灣癌症基金會今公布「2020 HPV認知及態度調查」,該研究透過網路問卷,調查2000位19到35歲民眾(男女各1000份)。結果顯示,台灣超過3成民眾曾在毫無感情基礎下進行性行為,其中19至35歲民眾的比例最高另外;另外,調查也發現,近7成民眾發生性行為時沒全程使用保險套,恐導致自己及性伴侶加速步入HPV的威脅中。 台癌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據衛福部日前統計,HPV是造成台灣女性癌症十大死因中,排名第八子宮頸癌的主因;而報告結果也顯示,受訪者中有66%民眾聽過HPV,其中女性比男性在HPV的認知度上更高。蔡麗娟說,進一步分析後,結果也發現儘管逾8成女性有正確HPV預防觀念,但84%女性卻未接種HPV疫苗;其3大主因為:不知道可諮詢的科別(43%)、害怕或不喜歡進入診間(22%)及不好意思與朋友討論或開口,以致於不瞭解(18%),顯見民眾對於HPV與自我關連性、預防急迫性上仍認知不足。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表示,HPV有高達100多種型別,其中第16、18、31、33、45、52及58型HPV為高危險型別,具高致癌風險,最常見為第16和18型造成約70%的子宮頸癌;其次則是跟生殖系統有關,包括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及直腸癌等。另外有些間接證據顯示,HPV可能跟頭頸癌有關,如美國最近對9價HPV疫苗適應症上,已核可可預防頭頸部癌症。至於其他像是前列腺癌、肝癌、肺癌等,則有待進一步科學驗證。在HPV病毒感染途徑上,李秉穎說,最主要約95%以上都是因性行為而傳染,但口水裡面也會有HPV病毒,如果口水或其他分泌物沾染到龜裂的黏膜或皮膚時,都可能會在局部引起癌症的變化。而目前通過食藥署核准的疫苗,李秉穎說分為2價、4價和9價,可預防至少7成造成子宮頸癌的高危險型HPV;其中4價可同時施打於男女性,9價可預防前述型別的HPV感染外,對31、33、45、52和58等五型高危險型別具直接保護力,衛福部核准9至45歲男女性施打。
-
2020-06-21 癌症.抗癌新知
癌症奪命!雲林縣衛生局:定期健檢、早發現早治療
衛生福利部16日公布108年度國人十大死因,以惡性腫瘤、心臟疾病及肺炎居死亡前三名,死亡人數高達17萬5千多人。雲林縣衛生局也公布縣十大死因,惡性腫瘤也為雲林縣十大死因之冠。衛生局指出,十大死因多與慢性病有關,主要是民眾生活習慣不良積累而成。衛生局長曾春美表示,民眾除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保持規律運動外,也需定期健康檢查,衛生局將於7月11日起至9月20日舉辦18場「整合性社區健康篩檢服務」,免費為民眾健檢。根據衛生局資料統計,雲林縣108年度的十大死因,以惡性腫瘤(即癌症)為首,依序為心臟疾病(高血壓性疾病除外)、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高血壓性疾病等,與前年排名相同。衛生局指出,癌症是威脅縣民生命最大的殺手,去年就奪走2009人性命,其中又以肝癌及肝內膽管癌居冠,氣管、支氣管、肺癌為第二死因;第三名為結腸、直腸和肛門癌;第四名口腔癌;第五名女性乳癌;第六名前列腺癌;第七名食道癌;第八名胃癌;第九名胰臟癌;第十名子宮頸及部位未明示子宮癌。衛生局長曾春美表示,十大死因的病症,多與慢性病有密切關聯,缺乏運動、肥胖及不健康的飲食,或吸菸、嚼檳榔及酗酒皆是造成罹病的主因,因此提醒民眾務必調整正常的作息,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規律運動、多攝取營養食物,並定期至醫院健康檢查。曾春美說,衛生局將於7月11日起至9月20日,結合台大雲林分院、斗六慈濟醫院、成大醫院斗六分院、若瑟醫院、雲林基督教醫院及中國醫藥學院北港附設醫院等醫療院所,至縣內18個鄉鎮市舉辦本年度整合性社區健康篩檢服務,免費為民眾做篩檢,達到預防疾病、早期發現及早期治療的效果。
-
2020-06-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研究發現:禿頭男染新冠肺炎 重症機率高
心臟、肺部和血壓等相關疾病可能增加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民眾的健康意識相對抬頭;然而,還有更讓人意想不到的原因造成感染機率提升,最新調查指出,具有男性型態性禿髮(male pattern baldness)的人感染新冠肺炎嚴重症狀的機率較高。該研究探討男性禿頭和新冠肺炎的關聯性,主導人為布朗大學美容皮膚科研究主任萬畢爾(Carlos Wambier),他向英國的「每日電訊報」表示:「我們真的認為,禿頭是染疫嚴重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萬畢爾博士在美國皮膚醫學會期刊發布的研究指出,到醫院就診的患者中,有男性型態性禿髮的人比例異常高:在西班牙馬德里的三家醫院中,122名新冠肺炎的患者為禿頭男性的比率高達79%;如此高的比率也讓萬畢爾認為,禿頭應列為新冠肺炎的高風險因素之一。這樣的徵兆被稱為「加賓徵兆」(Gabrin sign),以美國第一名死於新冠肺炎的急診室醫師加賓(Frank Gabrin)命名,加賓也是禿頭。自疫情爆發以來,許多研究顯示男性死於新冠肺炎的機率為女性的兩倍,主要的原因除了行為因素,基因的遺傳可能也有相當程度的關係。各醫療單位和公衛專家也開始發現,雄性激素不止導致掉髮,也可能影響男性對抗新冠肺炎的能力,萬畢爾說:「我們相信,雄性激素是新冠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的入口。」雖然目前研究都還在初期的階段,但每日電訊報指出,萬畢爾的研究也延伸出其他可能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方法,例如抑制賀爾蒙的療法可能放慢病毒威力,讓患者有時間對抗,類似的治療方式也被用於治療禿頭或前列腺癌。
-
2020-05-10 養生.聰明飲食
飲食均衡才是王道!《預防》雜誌推薦30種超級食物打造身體防禦力
這幾年「超級食物」席捲全球,何謂超級食物?牛津字典的定義是:「對健康非常有益,且含有豐富營養的食物。」雖然超級食物並非醫學名詞,也未經科學認證,但這些對健康有利的「原形食物」,確實有其營養價值。要提醒的是,超級食物有各自的營養強項,但並不代表狂吃其中一樣,就能獲得完整全面的營養,飲食均衡才是王道。以下是美國《預防》雜誌連續30天,列出的30種超級食物,提供給讀者參考。1.蘑菇對抗感染維生素D有助免疫系統調節白色蔬菜是礦物質「硒」的良好來源,能幫助白血球生成,增加人體抵抗各種感染的能力。在陽光下生長的野生蘑菇,還能提供身體維生素D,與降低咳嗽、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機率有關。研究顯示,維生素D對免疫系統調節有關鍵作用,可減緩身體的發炎反應,同時幫助免疫細胞提高強大的抗菌蛋白產量。烹調蘑菇時,建議以濕布或紙巾擦拭髒汙,用水洗會讓它吸取過多水分,影響口感。2.牛奶降低血壓喝全脂乳品反而不易發胖眾所周知,牛奶含鈣量高,是強健骨骼的重要來源。但你可能不知道,它還含有鉀和鎂等礦物質,可降低血壓並減少罹患高血壓的風險,對遠離心血管疾病有幫助。建議將牛奶加入得舒飲食(DASH,控制高血壓的飲食)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發現,長期來看,食用全脂乳品反而比食用低脂乳品更能減少體重增加的機率。全脂牛奶甚至可減少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因為它會增加飽腹感,減少攝取含糖零食的機會。3.大蒜對抗感染和細菌保存蒜素,切碎靜置再烹調大蒜除了讓食物更香更美味,也對健康有利。一項針對40,000多名女性的研究發現,吃最多大蒜的人比吃最少大蒜的人患結腸癌的風險低50%。科學家認為,這很可能是由於大蒜中蒜素的抗氧化劑,可以對抗感染和細菌。進一步研究更發現,每周食用六瓣大蒜的結直腸癌患病率降低了30%,胃癌則降低50%。在另一項英國研究,研究人員提供參與者三個月的安慰劑或大蒜萃取物,測試結束後,服用大蒜萃取物的人,罹患感冒的機率降低三分之二。要提升大蒜益處,建議切碎或切片後,靜置10分鐘,再進行烹調,這樣有助保存蒜素的益處。4.全燕麥降低膽固醇水溶性纖維,維護心血管健康全燕麥(whole oats)是未精製的全穀物燕麥,跟加了糖的即食燕麥片不同。研究顯示,全燕麥富含能降低膽固醇的纖維,它們提供一種特殊水溶性纖維β-葡聚醣(beta-glucans),對心血管健康非常重要。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食品科學與營養學教授兼研究員丹尼爾·加拉赫爾(Daniel Gallaher)說,想像β-葡聚醣是個長鍊,當它在身體移動時,會一併帶走膽固醇。挪威一項研究顯示,β-葡聚醣還有優於紫錐花的抗微生物和抗氧化能力。因此,人們普遍認為全燕麥片可增強免疫力,加速傷口癒合,甚至幫助維生素發揮更好的作用。另外,與許多麵包和麵食中的加工穀物不同,全燕麥可以穩定血糖。5.花椰菜抑制關節發炎增強免疫系統,預防類風濕關節炎提到營養豐富的食物,十字花科的花椰菜總是榜上有名。研究發現,花椰菜富含的蘿蔔硫素(sulforaphane),能抑制關節發炎。長得像小樹一樣的花椰菜還富含維生素C,可幫助預防類風濕關節炎、增強免疫系統並強化骨骼與血管。6.芝麻葉降血壓硝酸鹽轉化一氧化氮,通暢血管芝麻葉近年頗受歡迎,許多有機商店都有售。但因芝麻葉帶有輕微的苦味,人們吃生菜沙拉時,習慣選擇蘿蔓或捲心萵苣,常忽略芝麻葉。但芝麻菜是硝酸鹽最豐富的來源之一,其含量是萵苣的六倍。硝酸鹽有什麼好處?根據研究,進入人體後,硝酸鹽會轉化為一氧化氮,使血管變寬,促進血液流動,從而降低血壓。這種風味獨特的蔬菜,能使沙拉更添風味,可與其他生菜混合食用。吃不慣生菜的人,可以在菜餚完成後,丟進芝麻葉稍微汆燙一下。7.朝鮮薊降低膽固醇強力益生元,促進腸道有益菌生長朝鮮薊(artichoke)在台灣不是常見食材,但近年已有農場種植。研究顯示,每天增加5公克水溶性纖維攝取,可降低5%的膽固醇,而朝鮮薊正富含大量水溶性纖維。UNC Rex Nutrition Services的註冊營養師Shelly Wegman解釋:「可溶性纖維會形成一種凝膠狀物質,與膽固醇結合,幫助排出。」除了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水溶性纖維也有助降低結腸癌風險;也有專家認為,朝鮮薊中的維生素C有助預防乳腺癌。此外,它們還提供大量增強大腦功能的磷和葉酸(促進胎兒發育的關鍵)和鎂,促進骨骼健康。對有消化道問題的人來說,朝鮮薊是一種含益生元的強力食品,可促進腸道有益菌的生長。朝鮮薊也是低發酵碳水化合物(Low Fodmap),有助減少腹脹、消化不良和腸躁症等相關症狀。8.高麗菜抗癌保鑣富含β-胡蘿蔔素和蘿蔔硫素不管生的、發酵的、煮過的,高麗菜是抗癌保鑣。明尼蘇達大學食品科學教授兼研究員Daniel Gallaher說,這是因為它含有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s),改變了某些化合物在體內的代謝方式,減少癌症發生。高麗菜還富含纖維、維生素C和抗癌植物營養素,包括β-胡蘿蔔素和蘿蔔硫素。不管生吃或發酵成泡菜,簡單的蒸或烤,都能吃進健康元素。9.菠菜遠離感冒與流感核黃素與葉酸,維持免疫系統運作多吃菠菜,並不會像卡通「大力水手」那樣長出肌肉,但它能幫助你遠離一般感冒與流感。深綠色蔬菜是維生素B群,如核黃素(riboflavin)和葉酸的良好來源,他們在人體內擔綱警報器的角色,警告免疫系統有外敵正在入侵。一項澳大利亞研究發現,細菌和酵母菌通常利用維生素B群產生副產物,從而觸發免疫細胞識別感染源,並與之抗衡。10.綠茶減緩關節發炎抗氧化劑兒茶素,對抗多種疾病馬里蘭大學醫學中心表示,綠茶中的抗氧化劑有助預防癌症和冠心病、高膽固醇、糖尿病和肝病。關節炎基金會則稱,綠茶對關節炎的消炎作用,也一直被持續研究中。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研究人員發現,綠茶中的抗氧化劑-兒茶素,可降低造成關節損傷的酶活性。熱綠茶是最好的選擇,如果想充分攝入抗氧化劑,最好自己沖泡。建議直接飲用,不加牛奶或糖,以獲得最大的好處。11.球芽甘藍保護肝臟緩解關節疼痛並改善情緒肝臟在人體擔綱艱鉅的任務,除了負責分解並排除體內各種毒素,也合成人體所需蛋白質如白蛋白,及凝血相關因子。專家建議,吃球芽甘藍(抱子甘藍,brussels sprouts)可以為這個勤奮的器官加油打氣。球芽甘藍是十字花科蔬菜,也是蘿蔔硫素良好來源,研究顯示其對肝臟具保護作用。它還含必需纖維素和礦物質以及Omega-3脂肪酸,有助緩解關節疼痛並改善情緒。球芽甘藍近幾年在台灣部分超市也買得到。吃過的人會發現,無論生食或蒸煮,都會有苦味。最好的食用方式是,淋上些許橄欖油並撒上鹽巴,以烤箱烘烤,約400度烤30-45分鐘,可帶出其甜味同時去除苦味。12.紅色甜椒助傷口癒合維生素C豐富,提高鐵吸收率紅色甜椒富含維生素C,與幫助傷口癒合、改善免疫系統功能有關。它也能提高鐵的吸收率,並維持骨骼、軟骨與牙齒健康。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食品科學與營養學教授兼研究員Daniel Gallaher說:「皮膚受傷時,身體需要維生素C才能產生新的膠原蛋白,幫助傷口癒合。」一杯切碎生紅椒的維生素C含量,高於每日建議攝取量一倍以上。相對於黃色、橙色或綠色甜椒,紅色品種除了是其中最甜的,維生素含量也相對多,尤其是維生素A。13.番薯照顧皮膚、抵禦病毒維生素A抗衰老,鉀有利血壓番薯(sweet potato)這種橘黃色根莖類,提供維生素B6和C,以及對心臟有益的纖維和錳。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說,中等大小的番薯,含有每日建議值維生素A的六倍,維生素A是具有抗衰老作用、並有助維持良好視力的抗氧化劑。傷口癒合後,維生素A還可以幫助防止感染。波士頓大學營養學臨床副教授Joan Salge Blake解釋:「維生素A對於維持皮膚結構健康很重要,缺乏維生素A,細菌和病毒會更容易進入人體。」美國心臟協會則說,地瓜富含鉀,鉀可減輕鈉對人體的影響,避免水分滯留和高血壓。14.酸櫻桃幫助一夜好眠減輕膝關節炎患者疼痛酸櫻桃(tart cherries)不像暗紫色的櫻桃品種般甜蜜,多被製成飲品或果乾。但如果你受疼痛、腫脹所苦,又面臨失眠,不妨嘗試看看。奧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女性每天喝兩次酸櫻桃汁、連續三周,可明顯降低身體的發炎反應。另外,發表在《骨關節炎和軟骨》期刊上的研究,酸櫻桃汁可減輕部分膝關節炎患者的關節疼痛。劇烈運動後喝酸櫻桃汁,也可幫助肌肉更快恢復。對失眠的人來說,酸櫻桃也是促進好眠的一線希望。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喝酸櫻桃汁與使用安慰劑的受試者相比,每晚平均睡眠時間增加84分鐘。酸櫻桃富含褪黑激素和色胺酸,色胺酸是人體用來產生更多褪黑激素的胺基酸。15.藍莓護心、穩定血糖降低罹患糖尿病風險談到超級食物,藍莓一定會列入榜單。藍紫色象徵它們含有豐富花青素,這些抗氧化劑有利心臟健康。新研究還證明,由於生物活性化合物可提升胰島素敏感性,因此藍莓有助穩定血糖。英國醫學期刊(BMJ)一項研究發現,吃藍莓的成年人,比不吃的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降低26%。而且一杯藍莓僅含80大卡熱量。16.蔓越莓抗癌也護心纖維高於葡萄乾,還能保護牙齒健康雖然蔓越莓是否能對抗泌尿道感染仍有爭議,但蔓越莓還有許多益處。根據近期的研究,它可能有助抑制幾種癌症,包括胃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腦癌和乳腺癌。此外,蔓越莓的纖維含量比葡萄乾還高,並富含對心臟有益的抗氧化劑。別被它鮮紅的色澤嚇到,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的科學家說,蔓越莓還可以阻止細菌附著在牙齒上,保護牙齒健康。加入沙拉、餅乾和燕麥片中,都是美味也健康的吃法。17.茄子幫助消化系統高纖熱量低,富含抗氧化劑可能因為顏色或口感的關係,很多人不敢吃茄子(eggplant),但它是一種非常傑出的農產品。茄子被認定為蔬菜,但從技術上來說其實是一種水果,其大小和顏色範圍從深紫色到白色,從水滴狀到棒球狀都有。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表示,茄子熱量低,是纖維的極佳來源,已被證實有助消化和控制膽固醇。它還含有大量抗氧化劑,一直以來被證實可以減緩發炎反應。將茄子切成薄片,撒上鹽巴使其出水,可以減少苦味。靜置約30分鐘,沖洗並瀝乾水分,經過處理的茄子會更嫩,並且可防止烹飪時吸收過多油脂。18.蛋黃對抗脂肪肝膽鹼協助肝臟代謝脂肪有些人因為害怕膽固醇升高,視蛋如大敵,事實上,蛋能增加人體的好膽固醇,幫助抵禦壞膽固醇。此外,肝其實也很需要蛋黃的關愛。蛋黃富含膽鹼(choline),是一種必需營養素,在協助肝臟代謝脂肪有重要的作用,當肝臟中存在過多脂肪與膽固醇,會增加罹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風險,這種疾病與代謝症候群息息相關。人體每日需要425毫克的膽鹼,而光是一顆雞蛋,就佔其中35%。除了雞蛋,在綠花椰菜、球芽甘藍和花生醬中也可攝取到膽鹼。19.胡蘿蔔幫助抵抗感染維生素A護眼第一名想要保護視力,橘色食物是最佳選擇。其中胡蘿蔔含維生素A,是維護眼睛健康不可或缺。此外,維生素A還能幫助身體抵抗感染。研究顯示,虛弱的人甚至在發生維生素A缺乏的常見症狀之前(如乾眼症),感染的風險就已大大提升。除了維生素A,胡蘿蔔還有許多營養成分,它也是膳食纖維、維生素C、B6以及鉀和猛等必需礦物質的主要來源。20.鮭魚抗發炎減輕疼痛Omega-3保護心臟與大腦這種魚類富含Omega-3脂肪酸,研究顯示,它具有抗發炎特性,可以幫助預防類風濕性關節炎,並減輕患者疼痛。此外,Omega-3也被證實可以保護心臟,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周至少食用兩份含優質脂肪的魚類,例如鮭魚。同時,一種名為DHA的特定類型Omega-3與大腦健康有關,攝取不足似乎更容易罹患阿茲海默症。21.巴西堅果高硒預防肝癌每天一兩顆,補足礦物質硒對肝臟健康至關重要,2016年,一項針對47萬7千名成年人進行的研究發現,體內硒含量最高的人,罹患肝癌的可能性,比硒含量最低的人,降低5至10倍。原因之一是,在肝臟中,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可抑制過氧化物與自由基的生成,從而保護肝臟,阻止肝細胞壞死。而硒是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發揮活性的重要組成成分。巴西堅果是獲取硒元素的重要管道,只要一到兩顆,就能提供每日所需礦物質。要提醒的是,這對堅果過敏的人不適合。22.薑緩解頭痛、胃痛偏頭痛救星,緩解噁心感在緩解頭痛和胃部不適等日常狀況,薑具有強大的功效。研究顯示,薑粉可有效治療偏頭痛,因為其抗發炎特性,可以自然地模擬阿斯匹林,還有助於緩解經常伴隨頭痛的噁心感。不管使用生薑粉、飲薑茶,或在料理中入生薑,都有相同的效果。23.扁豆穩定血糖纖維含量高,熱量低不起眼的小扁豆(lentils),可以是你維持精力充沛的祕密。這種豆類的纖維含量很高,從而減慢人體將碳水化合物從血液中轉化為葡萄糖的過程,可以幫助血糖穩定,避免忽高忽低。扁豆的熱量也很低,並且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怎麼吃扁豆?將3杯水搭配1杯扁豆,煮沸,蓋緊鍋蓋小火煮15-20分鐘,不斷攪拌直到扁豆變軟。要確保使用夠大的鍋子,因為煮熟後的扁豆會膨脹一至兩倍。可搭配沙拉當主食食用,獲得更飽滿的膳食纖維。24.芝麻油增添骨密度鋅含量高,可縮短感冒病程從芝麻中提取的芝麻油,通常用作食用油或調味料。其中富含對人體有利的植物固醇(phytosterols),可減少人體低密度膽固醇(LDL,又稱壞膽固醇)生成。芝麻油的其他好處,包括促進骨骼健康與提高免疫力,因為其鋅含量高,它是一種可以縮短感冒病程,並改善骨質密度的礦物質。芝麻油豐富的堅果味,可以為菜餚增添獨特風味,當作食用油烹調或當調味料輕灑,都很美味。25.核桃降低失智風險減緩經前症候群,比巧克力有效核桃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包含Omega-3,已被反覆證實有利心血管健康。此外,核桃中的抗氧化劑,可對抗與年齡有關的認知能力下降,甚至能降低包括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風險。長期以來,核桃被認為與記憶力和大腦功能相關,尤其作為地中海飲食一部份食用。2014年發表在《營養學雜誌》(Journal of Nutrition)的一篇評論指出,增強大腦功能歸功於特定的一組抗氧化劑(多酚化合物),它們能消彌腦細胞的發炎狀態。如果你有經前症候群,你該吃的不是巧克力,而是核桃。僅僅1盎司(約28公克)核桃,就含有每日建議攝取量近50%的錳,和約11%的鎂,這兩種礦物質有助緩解情緒波動、失眠、胃部不適和下背疼痛等症狀。26.肉桂控制血糖多酚化合物,提升胰島素敏感性這種溫暖的香料,不僅可為料理增添合宜的甜味,也對健康有幫助。肉桂含多酚化合物,被認為有助控制血糖。實際上,有相關研究指出,每天食用1/2茶匙肉桂,可以使細胞對胰島素更敏感,如此一來,身體無需產生過多胰島素,就能將葡萄糖從血液移轉到細胞中。這可以穩定控制血糖值,並幫助對付胰島素阻抗,減少第二型糖尿病的威脅。最常見到的食用方式,是在甜點上撒一點肉桂,不過因此而吃進過多甜食並非好事。事實上,肉桂也可以是鹹味食物的增味劑,例如肉類、節瓜或番茄醬。加到飲品裡也非常適合,咖啡或茶都很速配。27.咖啡改善長期記憶咖啡因可預防偏頭痛一杯咖啡不僅可以喚醒你,還有其他益處。研究證實,咖啡可以減緩與年齡有關的記憶力和注意力下降。最近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喝兩杯咖啡也可以改善長期記憶。不只如此,含咖啡因的咖啡,還可以預防偏頭痛。而頭痛時,在服用阿斯匹林之後來杯咖啡,也能減輕痛苦,研究人員表示,綜合鎮痛作用比單獨使用阿斯匹林的療效高40%。28.杏仁抑制偏頭痛注意攝取份量,避免肥胖所有種類的堅果,都是良好脂肪和蛋白質的來源。對容易偏頭痛的人來說,堅果中的的杏仁,可能是不錯的選擇。研究發現,容易發生偏頭痛的人,體內通常缺乏鎂離子,而杏仁是富含鎂的堅果。杏仁還可以幫助降低膽固醇,甚至降低罹患結腸癌風險。只是攝取杏仁務必注意分量,過量攝取會讓卡路里和脂肪暴增,造成肥胖。五顆杏仁果約含45大卡熱量。29.黑巧克力保護心臟類黃酮,身體的抗氧化劑吃巧克力覺得罪惡嗎?事實上,只要你選擇黑巧克力,它就可以成為健康飲食的一部分。黑巧克力是類黃酮(flavonoid)的極佳來源,類黃酮在身體中扮演著抗氧化劑的角色,研究顯示,與降低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有關。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衛·格芬醫學院的醫學副教授Adrienne Youdim說:「每天食用10片巧克力,就可以看到它對心臟的益處。」為了避免攝取過多卡路里,建議一天攝取1盎司(約28公克)的黑巧克力。30.腰果平撫發炎傷口加強皮膚細胞再生腰果富含維生素E和B6,研究顯示,有助對抗心臟疾病。腰果也有利控制血糖,降低糖尿病風險。此外,它是鋅的重要來源,鋅對傷口的癒合非常重要。波士頓大學營養學臨床副教授Joan Salge Blake說:「鋅能降低傷口發炎狀況,並有助產生蛋白質,增強皮膚細胞再生。」
-
2020-03-28 癌症.癌友加油站
超級好朋友兼癌友 前衛生署長葉金川、楊志良告訴你善終好方法
眾所皆知,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與葉金川是超級好朋友,不只兩人都是公衛學者,也當過同樣的官職,還是癌症病友,今天兩人在聯合報與國衛院舉辦的「2020精準防癌高峰論壇」中分享當癌友的心得。兩人共同認為,一生中不死在癌症上也會死在別的疾病,而癌症就是一般疾病並不用在意,還比高血壓好處理。比葉金川大四歲的楊志良,一上舞台就跟老友用手肘打招呼,他們說,沒辦法新冠肺炎疫情嚴峻,這樣打招呼最安全。楊志良開玩笑地說,一個人遲早要得一個病,都不得也很奇怪,若一生中要得到一個癌症,那我寧願是攝護腺癌,它的預後是最好的,我至今都沒有任何感覺,也不覺得自己是癌症病人。談及當初罹癌,楊志良說是在亞洲大學教學時體檢發現,經過兩次的檢查後確認是前列腺癌,我第一時間就跟老婆、媽媽及女兒告知病情,「我叫她們上google查下,就知道這個癌症沒什麼……還是她們不愛我,怎麼一點都不緊張。」楊志良哈哈大笑。而先後罹患淋巴癌及基底細胞瘤的葉金川,看似比較「不幸」,被兩種癌症纏身,實際上。葉金川認為,「男人終其一生有五成的機會得到癌症,女人是四成,只要活得夠久都有機會,因此,對待癌症就當一般疾病看待就行。」反而自自己得到癌症後,開始想像未來癌後的生活。葉金川認真的想,「每個人對生命要有個臨界點,若年紀太大的癌友要花太多時間、金錢去跟癌症搏鬥,那還不如去跟世界搏鬥,但年輕人得到癌症,因生命還很長,當然是要跟病情全力一搏。」葉金川一直認為自己65歲得到癌症是太早了點,因此,他積極治療,先花100元解決基底細胞瘤(皮膚癌的一種),也開始認真的過生活,登山爬百岳、嘗試高空彈性等挑戰性的運動。看著老友積極對抗癌症,楊志良笑笑地說,「一個人能活多久的預測因子是什麼?其實,是可以自己決定的,像老葉(葉金川)就想活很久,就積極治療癌症,又去爬山又看美女,才能更快樂活得更好。」兩人對於目前醫療教育的推廣也有些建言,葉金川認為,很多癌友都發現太晚了,有時候早期發現後就是先去求神拜拜,等回到醫療體系就醫時都太晚,癌症預防宣傳應該要像防疫宣傳清楚又明白,常常都看能得到,讓大家知道癌症也提早預防,先戒菸酒檳榔,檢驗B、C肝檢測,加上國健署的四癌篩檢及多運動,就可以解決六到七成的癌症。楊志良也有相同地感慨,國家有給付的癌症篩檢為何不做,自己的哥哥就是如此,拖到最後才發現是大腸癌末期,後來我們就選擇緩和安寧醫療,讓哥哥可以好好的跟親友告別,醫療的目標是讓人「好死」,並不是只活得久,而緩和安寧條例及病主法,都是讓人在積極治療得不到好結果時,可以讓人善終的好方法。
-
2020-02-15 養生.聰明飲食
啤酒、起司降腸癌、肺癌風險!…哈佛教授:這些看似不太健康的食物,其實是長壽秘訣
食物和血管新生顯而易見的,功能齊全的血管新生防禦系統可以保護我們防止許多疾病。你的健康依賴循環系統的正常平衡,沒有過多或不足的血管在你的器官中。當這個平衡被打亂,你的身體就需要幫助。你的飲食可作為疾病的預防以及輔助治療。世界各地的研究已經顯示特別的食物和飲料--包括許多我們熟知且喜愛的——可以增進你的血管新生防禦系統。即使是你準備和結合食材的方式也可以影響血管新生。這就為我們帶來了全新的觀點,提供我們去思考要吃什麼食物以及如何食用。此外,如果你希望增加預防受血管新生影響的疾病的機率,飲食將為你開啟一扇新的大門。如果你目前正與一種血管新生有關的情況作戰,選擇正確的食物可能會幫助你控制,甚至擊敗那個疾病。不斷增加的證據驗證了此方法的力量。亞洲的人們,飲食中包含大量大豆、蔬菜和茶,罹患乳癌和其他癌症的風險明顯較低。在日本,有超過69,000人的年紀高於100歲。中國百歲以上的人口也有上升的趨勢。我的叔公,他一直健康地活到104歲,住在常熟市(Changshu),這個城鎮位於上海的外側,虞山(Yushan mountain)的山腳下,那裡產綠茶。依卡利亞島(Ikaria)、希臘和薩丁尼亞(Sardinia)中部充滿活力的百歲人瑞都食用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 diet),這種飲食充滿了增進血管新生防禦的食材,而且不是嚴格的素食主義者。瞭解血管新生是你健康防禦系統的關鍵,將成為解開你體內健康長壽,以及遠離醫療保健系統的秘密鑰匙。血管新生防禦被破壞的情況雞大腿所有肉之中,雞肉是較健康的選擇之一。我們大部分人都認為雞胸肉是最棒的部分,因為白肉脂肪較少,但是紅肉可以提供其他獨特的健康益處,尤其如果你先將脂肪修剪掉。研究顯示大腿和小腿肉是特別健康的選擇。雞紅肉包含維生素K2或甲萘類(menaquinone),一種天然的脂溶性維生素。不像維生素K1是由植物(如:菠菜)產生,K2是由細菌製造。它具有抗血管新生的特性。日本廣島大學(Hiroshima University)的科學家研究維生素K2,發現它可以有效抑制血管新生和結腸癌細胞的生長。伊利諾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維生素K2可以抑制血管新生與前列腺癌的生長。K2的好處也延伸到心臟病。攝取含有較多K2食物的人,死於心臟病的機會減少了57%以上;因為斑塊堆積導致的嚴重動脈硬化風險也降低了52% 。斑塊生長需要血管新生,所以這個相關性很合理。研究人員並且發現甲萘醌類也會干擾身體製造膽固醇的能力,因此可以預防動脈硬化的發生。所以即使你可能已經習慣選擇雞胸肉,當涉及健康,毫無疑問地:請選擇美味的腿和大腿。啤酒啤酒花含有黃腐醇(xanthohum++6erol),這是一種抗血管新生生物活性。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展開的一項大型研究——前列腺癌、肺癌、大腸直腸癌和卵巢癌的篩檢試驗(Prostate, Lung, Colorectal and Ovarian Cancer Screening Trial),一共招募了10萬7千9百98名受試者。其中一項分析是飲用啤酒與腎臟癌,也被稱為腎細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間的相關性。研究發現每週飲用將近5罐啤酒顯著與減少33%的腎臟癌風險相關。2,044位參與者的北卡羅萊納州結腸癌研究發現適度飲用啤酒(每天稍微少於1罐啤酒)與減少24%的結腸癌風險有關。啤酒攝取也與心血管益處相關。位於義大利坎波巴索(Campobasso)的聖馬里亞因巴羅和天主教大學(Santa Maria Imbaro and Catholic University)的馬力奧尼格里藥理研究所(Instituto di Recerche Farmacologiche Mario Negri)檢驗了跨越10個國家的14篇研究,發現每天飲用1罐啤酒與減少21%的冠狀動脈疾病風險有關。一篇德國的研究提出啤酒有預防失智症的益處。這項研究由曼海姆中央心理健康研究所(Centr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in Mannheim)主導,跨越了6個德國城市(波昂、杜賽道夫、漢堡、萊比錫、曼海姆和慕尼黑),評估了3,203位年齡超過75歲的老年人。研究人員將不同類型的酒精飲料攝取量與失智症的發病率進行相關分析。每天飲用1.5到2罐啤酒的人在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上減少了60%,而在被確診為阿茲海默氏症的風險上也減少了87%。針對葡萄酒的相同警告也適用於啤酒:酒精的高濃度攝取會有害健康。請做一個輕度或中度的飲酒者。酒精本身會毒害大腦,而且高劑量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起司起司作為食物早有歷史上的記錄。有超過900種不同種類的起司,但是你只會在超市或雜貨店發現一小部分的種類。雖然起司的鈉和飽和脂肪含量很高,但它也含有抗血管新生的維生素K2,它是製造起司需使用的細菌菌種的副產物。馬斯垂克大學(Maastricht University)的研究對起司的維生素K2含量進行分析,並且指出莫恩斯特(Munster)、高達、卡蒙貝爾、愛丹(Edam)、斯蒂爾頓(Stilton)和衣曼塔 (Emmenthal)起司的維生素K2含量最高。亞爾斯堡起司(Jarlsberg cheese)也有一種高濃度的維生素K2。起司所含的維生素K2含量可與雞大腿相比。歐洲癌症及營養前瞻性研究- 海德堡區(EPIC-Heidelberg study)檢驗了維生素K攝取量與癌症間的關係。研究人員調查23,340人長達14年,並且發現起司是這一組參與者中維生素K2(甲萘類)的主要來源。調查發現每天食用1到3片起司與減少62%的肺癌風險有關。針對男性進行相似的分析,每天食用2片起司所含的K2量與減少35%的前列腺癌風險有關。起司通常含有飽和脂肪、膽固醇和高鈉,這些都是不健康的因子,所以適量很重要。但是研究證據讓我們可以把起司重新考慮為可為我們帶來一些健康益處的食物,而不是一種應該被完全歸類為不健康的食物。橄欖油橄欖油已被人類使用了4,000年之久, 它的起源來自小亞細亞(Asia Minor) 和地中海(Mediterranean)。曾經被用做儀式所需要的燈油,橄欖油最終被用於烹飪。西班牙、義大利和希臘是今天橄欖油的主要製造者,這3個國家所生長的橄欖品種皆含有高濃度的生物活性多酚,包括油酸、橄欖苦苷(oleuropein)、羥基酪醇(hydroxytyrosol)、酪醇(tyrosol)和橄欖油刺激醛(oleocanthal)。這些複合物具有抗血管新生、抗發炎、抗氧化劑,還有獨特抗癌特性。特級特級初榨橄欖油(Extra virgin olive oil,EVOO)是壓榨橄欖製成,無添加任何化學物質或精緻,含有最高濃度的生物活性以及最佳的風味。它的保存期限大約是2年。延伸閱讀: 起床後腰痠背痛...不只是姿勢問題,你其實已「大腦積毒」!「睡眠缺氧」恐引發中風和失智●書籍介紹逆轉疾病的科學食療聖經:美國權威名醫的創新食療法,教你吃對食物、啟動身體防禦力,擺脫癌症與慢性病作者: 李維麟(William Li, MD) 出版社:采實文化出版日期:2019/12/05作者簡介李維麟(William Li,MD)全球知名醫生、科學家、演說家和作家,最為人所知的是領導血管新生基金會。李醫生突破性的成果已經影響了超過七十種疾病,包括癌症、糖尿病、失明、心臟疾病和肥胖。他的TED演說:「我們能藉著飲食餓死癌症嗎?」獲得1,100萬以上人次的觀看,此外他也上過奧茲醫生秀、瑪莎·史都華秀、CNN、MSNBC、NPR和美國之音,而且於梵蒂岡Unite to Cure會議上發表研究成果。同時他也在頂尖期刊上,例如《科學》、《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刺胳針》與更多雜誌上發表了上百篇科學論文。曾任教哈佛大學、塔夫斯大學和達特茅斯醫學院。
-
2020-01-20 癌症.抗癌新知
癌症治療突破 國衛院發現癌細胞釋放「琥珀酸」是關鍵
台灣醫療技術進步,但癌症治療仍相當棘手,原因就在於癌細胞具有破壞周圍組織及改變癌細胞生長環境的能力。國家衛生研究院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發現血液中的琥珀酸濃度會影響癌細胞的生長與轉移,認為只要控制琥珀酸就能進一步阻斷癌細胞的發展。國衛院表示,此項研究成果為全球首度發現,並於今年1月被刊登在國際權威期刊「Molecular Cell」;相關研究成果正在申請美國臨時專利,期許未來可為癌症治療帶來新方向。國衛院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郭呈欽表示,惡性腫瘤最怕的就是癌細胞生長以及轉移,因此癌細胞的發展機制成為焦點。他與研究團隊把肺癌、乳癌、前列腺癌以及大腸癌的癌細胞在小鼠上進行研究,發現癌細胞會釋放出琥珀酸(succinate),而琥珀酸會影響免疫功能,更進一步助長了腫瘤的生長與轉移。因此,如果能鎖定癌細胞釋放的致癌因子,並阻斷當中的作用機制,對於癌症治療將是一大突破。郭呈欽與團隊研究進一步分析,將癌細胞與巨噬細胞共同培養之後發現,受琥珀酸誘導極化的巨噬細胞具有助長癌細胞遷移的能力;同時在注射琥珀酸的腫瘤老鼠模型中,亦發現琥珀酸會增加腫瘤圍環境的腫瘤相關巨噬細胞,癌細胞轉移的現象也更為明顯。上述分析結果皆顯示,琥珀酸在癌細胞生長與轉移的腫瘤微環境中扮演重要角色。另外,團隊也針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檢體進行檢測,發現患者血液中琥珀酸濃度比起正常人高出1.8倍(正常:0.3毫莫耳濃度;非小細胞肺癌患者:0.53毫莫耳濃度),表示琥珀酸濃度與非小細胞肺癌的腫瘤發展具有高度正相關。此研究成果,也是全球首度發現血中琥珀酸可作為非小細胞肺癌疾病預防與臨床診斷的生物標記,希望未來供癌症治療在臨床策略與新藥研發帶來新方向。
-
2020-01-10 癌症.抗癌新知
別以為家裡沒人罹癌「自己很安全」!其實體內每天都會產生癌細胞
做好「可能」罹癌的萬全準備!我們都是癌症候選人愈是平日健康狀況良好的人,就愈容易把「我不會得癌症」、「我的父母或兄弟姊妹沒有人罹患癌症,也沒有帶癌症基因,所以我不會得癌症」掛在嘴上。但是,愈是這種自認為健康的人,就愈少接受健康檢查,因此,當發現腫瘤時,通常都已經非常嚴重了,而且預後也不會太樂觀(根據病人當下的狀況,推估未來治療後可能出現的結果)。仔細一想,這也是理所當然。不管父母兄弟和親戚是否罹癌,如果攝取含有致癌物質的食物,就一定會罹患癌症。若親戚中沒有人罹癌,那麼自己罹癌的機率,或許會比家中有人罹癌的人來得低,但是,如果因為這樣就認為「自己很安全」,那就大錯特錯了。一天之內,體內會形成許多癌細胞,然後被免疫細胞消滅。某些前列腺癌是花了數十年的時間才慢慢變大,有時只是檢查時剛好沒被發現,或是尚未長大到能被檢查出來的大小,所以大家就認為那不是癌症。在我們即將步入人生百歲的時代,由於壽命延長,自然會罹患各式各樣的疾病。如果人類的壽命長達一百五十年,應該所有的人都會罹患癌症吧。一如上述,癌症是一種隨時可能出現在自己身上的疾病。每天我們的體內都會產生癌細胞,若沒有被免疫細胞消滅,則會成為癌症,因此癌症是一種隨時都可能出現在自己身上的疾病。癌症這種病癌症是正常細胞的基因出現異常,不斷重複分裂而逐漸變大的疾病。癌細胞本身不會釋放致命毒素,傷害附近的細胞或器官,癌細胞也不會附著在旁邊的細胞上進行攻擊,對正常細胞造成傷害。從這樣的機制來看,癌細胞並不像白血球之一的嗜中性球一樣會造成發炎,或是像淋巴球一樣傷害細胞,造成身體的損傷。然而,有別於分裂次數有限的正常細胞,癌細胞會無止盡地不斷分裂、增加,並進入淋巴液或血液中到處移動,而且還會像火苗一樣,到處擴散,且變得更多、更大,壓迫到正常器官的細胞,最後置換成癌細胞。當癌細胞變成大型塊狀時,周邊的血管、淋巴管、膽管和胰管等,當然會受到壓迫、造成阻塞。此外,癌細胞附近也會長出許多新的血管,在吸收營養之後不斷變大。以肝癌來說,因為在肝臟上的癌細胞不斷增加,而讓肝內膽管受到壓迫,使得膽汁無法正常分泌。由於膽汁會製造出膽紅素,當膽管被阻塞,膽汁便流往血管中,全身就會出現黃疸症狀。此外,當癌細胞變大、變多,正常的肝細胞變少時,肝臟就無法合成對人類生存來說非常重要的各種蛋白質,甚至還會造成出血,危及生命。如果癌細胞維持在不會對器官運作造成阻礙的大小,也不再繼續長大,就不會威脅到生命。因此,治療方針除了殺死癌細胞之外,也可以採取將癌細胞控制在一定大小的方法。癌細胞會自己製造出生存所需的物質,並且變大、轉移,但並不會釋放毒素。如果是藥物或毒素的話,則會對正常細胞造成傷害,讓器官無法正常運作。比方說,若喝了氰酸鉀等有毒物質,或是吃了有毒的河豚肝,會造成中樞神經中毒、麻痺,使得相關器官無法正常運作,最後還會因為無法呼吸而導致死亡。然而,癌症這種疾病的機制和這些毒物截然不同,因此,有人認為「只要不讓癌細胞變大就沒問題」,換句話說,人類是可以與癌細胞和平共存的。如果癌細胞維持在不會對器官運作造成阻礙的大小,也不再繼續長大,就不會威脅到生命。因此,除了殺死癌細胞的治療,也可以採取將癌細胞控制在一定大小的治療方法。本文摘自《日本醫學博士打造的全面抗癌計畫:癌症能治癒!預防與逆轉癌細胞的86種正確觀念》/出版社:時報出版 /作者: 吉川敏一
-
2020-01-01 新聞.食安拉警報
一級致癌物!日本百合、旗魚片驚見鎘超標已銷毀退運
食藥署公布邊境查驗結果,共計23件產品不合格,其中日本北海道進口的百合和正旗魚片皆被驗出重金屬鎘超標,1萬170公斤的百合和2.5公斤的旗魚片皆已全數退運或銷毀。依據我國「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重金屬鎘的限量標準為0.05 mg/kg,但在日本北海道地區進口的百合和正旗魚片分別檢出0.09mg/kg和鎘0.24 mg/kg,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鎘是第一級致癌物,對人體有明確致癌性,長期暴露會增加肺癌和前列腺癌的風險。由於鎘是提煉鋅的副產品,常被用來用作鎳鎘電池、染料、塗料色素或是製造塑膠的穩定劑,因此常發生在工人因吸入鎘引起急性鎘中毒。顏宗海表示,鎘經由食物進入人體約有6%會被吸收,但因為會在體內累積,長期食用可能造成慢性中毒,主要對腎臟和骨骼造成傷害,引起腎小管傷害、軟骨症和痛痛病。過去常會看到海鮮會驗出鎘,另外若是農地遭受鎘污染,農作物也可能鎘含量超標。兩項進口產品皆來自北海道,是否代表該地區遭受鎘污染?食藥署科長陳慶裕表示,由於兩項產品分別來自海洋和陸地,因此無法斷定北海道地區的農田遭受鎘污染。但將會持續監測該地區的進口產品,若繼續有鎘含量超標的情況,將會與日方進行了解。另外,從日本進口的抹茶、金柑和鮮奇異果、馬來西亞出口的肉骨茶藥膳湯料,以及瓜地馬拉進口的綠豆蔻等食品,也因驗出殘留農藥含量不符規定與防腐劑含量不符規定等原因而全數遭退運或銷毀。
共
3
頁